生产计划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计划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是由充矿集团有限公司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共同投资组建的三方合资公司,横跨冶金、化工两大行业,涉及焦炭、甲醇、煤焦油、粗笨等多种产品,另有热力发电,工艺流程复杂,自动化程度高,连续性强。如此多元化的企业中,怎样才可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生产调度的“总指挥家”的作用既有保障。
一、生产调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一个生产计划的具体实施需要生产调度来完成
现在编制一个周密、完美的生产计划对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企业来说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怎么把理想化的生产计划万无一失的变成现实的生产活动,以达到期望的可以销售的合格产品及获得可观的利润,就需要一个专门负责实施生产计划的部门来完成。现代的煤化工业企业,生产环节多,协作关系复杂,生产连续性强,不可预见的情况多且变化多端,某一个点或面发生故障,或某一措施没有如期实现,往往都会波及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发生事故。因此,生产调度工作,对于督促、控制、管理,及时了解、掌握生产情况,研究分析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根据不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策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是非常必要的。
2.生产调度的重要性
一个生产计划的具体实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对一个大型的生产系统更是如此。实际生产过程中,情况十分复杂,千变万化,有局部的,也有整体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人员方面的,有工艺方面的,也有设备方面的;有主管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小则造成生产被动,大则造成生产过程中断,生产系统一旦停车,计划就难于完成;企业的生产计划是基于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利润的,有时企业会因自身经营因素,或国内外市场因素,而不能赢的利润反而亏损,生产调度就要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减少企业损失,短期生产计划的调整可能会造成整个生产计划不能按期完成,此时暂时计划的调整怎样把握一个“度”也是非常关键的。另外,生产系统会因不可预见或不可抗拒的因素而被迫中断,甚者会有生产中断而引起安全事故。面对突发事件,及时、有序、准确的进行有效组织生产和事故抢救也是生产调度的主要职责之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更显生产调度的重要性。
因此生产调度要及时全面详细的了解生产影响因素,协调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处理解决这些不利因素,消除隐患,以保证生产长周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确保生产计划达到期望的目的。可想而知,如果没有生产调度夜以继日的指挥协调,要想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随时出现的矛盾,维持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是不可能的,同时人民的生命也难以安全。
二、生产调度的具体方法
1.调度管理方面
1.1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境界,只有思想先行,行动才会跟随;只有实现思想统一,行动才会一致;“严肃活泼,团结紧张”是调度团队的整体精神意识所在。时时不忘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自己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做到内行管理,熟练把握本企业生产布局、生产系统流程,了解主要设备性能、完好情况,掌握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熟记标准化管理和掌握本企业《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并能灵活运用于生产管理中。
1.2 搞好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抓好调度基础管理工作。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是响应煤化工企业整体标准质量化建设的要求,可以促进调度工作的规范化,统一化,树立良好的调度形象,以更好、更有效的为安全生产服务。调度日常管理工作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生产组织管理规定执行;调度员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掌握第一手原始资料,并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了解生产变化的趋势,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或是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及时处理和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1.3 为进一步规范本企业生产调度专业管理工作,逐步推行调度管理制度化、问题处理闭环化、应急管理程序化、资料管理档案化、调度装备信息化“五化”建设,及时协调、解决生产中发生的实际问题,确保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调度生产工作原则
2.1 安全第一原则。生产调度组织工作应坚持“安全高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根本方针不动摇,对威胁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有权下达调度指令,并督促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解决。
2.2 集中性原则。坚持生产调度集中统一指挥为原则,凡有关车间或部室生产、建设、安全、经营的一切调度指示、命令,一般须通过调度指挥系统下达。情况紧急或必要时,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有权调度公司范围内的所有人力、物力,以确保生产安全、系统稳定运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2.3 效益最大化原则。生产调度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少投入、多产出、快产出”为原则,科学利用资源,合理组织调配,有效进行生产过程控制,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2.4 准确及时性原则。生产指挥应做到准确无误、记录详实。在听取汇报时,时间、地点、事件、汇报人必须记录准确,如实反映客观情况;一切数据计算要准确无误,上传的资料、数据必须及时、准确;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要及时判断、解决和处理,信息反馈要迅速。
2.5 闭环管理原则。对生产组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有原因分析、解决方案、整改落实进度跟踪、结果评价和总结,并做好相关记录,做到闭环化管理。
3.调度装备
生产调度是企业生产作业控制、日常生产管理、生产信息汇集的中心;有上下贯通、左右协调、集中统一的功能,是保证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的核心部门。因此调度要配备具有录音、扩、放、群呼及直通等功能的调度电话,录音资料保存3个月以上;配备转真机、电脑、打印机;一些重点工作地点的配摄像头;配有无线通讯设备及应急交通工具。现代化的、灵活高效的生产调度系统有利于调度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效、快速的指挥实际生产,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调度人员的工作强度。
4.加强考核,统一意志,统一指挥,树立调度部门威信。
调度室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的法律、法规,是各单位应该遵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是每一个所属公司人员都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具有严格的强制性和约束性,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制度都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调度制度保障调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对生产组织原则来说是最有力的保证。只有树立了调度室在企业中的权威,才可以确保调度命令畅通无阻,才可以更好的按计划组织、协调生产;以便为公司做出最大的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保障复杂、多元化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安全、连续,稳定、高效的生产,调度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为生产企业服务,调度人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工作方法的改进,并把先进的现代化装备有效利用到实际工作中。由于调度这门专业起步晚,有很多不足之处待改进,还需大家共同努力,壮大调度队伍,为企业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石化企业 安全生产 重要性 防范策略
一、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石化行业不仅事关企业发展,更与我国国民经济紧密相连。然而,石化生产过程中却存在许多安全风险。因为设备、管理制度、个人疏忽等方面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现实当中,石化企业由建立到正常投产运行许多很多中间环节,例如环境评价、生产装置以及产品的安全性评价等等。尽管表面层面很多企业利润较大,然而隐患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所以说,只通过环保及安全监督等部门进行企业管理无法达到理想要求。
因为石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都为易燃、易爆、有毒以及强腐蚀性的物质,其操作流程十分复杂,各种高温高压设备较多且对操作都有严格要求,一旦操作失误或者管理疏忽,很容易引发爆炸、火灾或者其他安全事故,导致无法正常生产运行,严重者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影响。现实情况已经证明:石化企业要想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前提。
只有安全生产,才能为石化生产提供基础保障,才能使现代化工生产安全稳定运行。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势必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降低生产能力和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所以,安全生产是石化企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此外,在进行新产品开发与试生产阶段,也必须确保安全生产,不然正常生产就无法开展。
二、石化企业安全事故的产生原因
导致石化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有多种,综合分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生产原料不稳定引发的事故
石化企业生产所用的化工原料大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强腐蚀性等特点,因此很容易引发爆炸、火灾或者其他安全事故。但是,有些压力容器以及反应物爆炸燃烧,均可能形成强大的冲击波而引发安全事故。
2.生产过程中引发的事故
当石化生产处于处于临界状态、副反应以及接近爆炸极限状态时,均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
3.设备损坏引发的事故
企业的生产原料发生腐蚀,生产压力发生波动,生产流程发生机械振动而损坏设备,高温、深冷等导致压力容器破损,以及相关设备设计不科学,生产加工工艺流程不合理等原因,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4.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
部分石化企业因为人为因素而直发的安全事故十分普遍。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作业过程中,任意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删改,或者发生误操作问题,以及进行设备检修时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尤其设备检修过程中,进行焊接、切割等操作时,需要使用电钻、砂轮以及喷灯等设备,产生的火花、火焰以及赤热表面等很容易造成化工装置区域发生爆炸燃烧等问题。
总之,导致石化企业安全事故的归根结底是设备不安全以及人为过失而造成的,以上各种事故都与设备和人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必须维护好设备和管理好人员,切实做好这些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
三、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防范策略
1.做好科学规划布局工作
石化企业在选址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必须对周边环境情况、可燃气蒸气散况、可燃粉尘厂房的方位风向、安全距离以及水源情况等各种因素都给予充分考虑,最好在将地址设置在城郊或者城乡结合部,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范围和程度。
2.注意建厂审核与设备选型
石化企业的生产厂房以及生产工艺必须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设计制定,要做好防火分离、预防爆炸和泄漏以及通风等工作。并且设备选型、设计、以及安装布置等也要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需要针对不同的工艺流程选择适宜的防爆材料、耐温耐腐蚀材料等,以满足压力的要求,并运用最先进的制造安装技术,以便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问题。
3.加大生产设备管理力度
通常情况下,化工生产设备由于高温、高压以及腐蚀等因素影响,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大都会出现性能下降以及焊接老化等问题,极易发生压力容器和管道爆炸。再有,做好生产装置系统安全评价工作也十分重要。
4.开展好事故预防和教育培训
石化企业应该确保从业人员的稳定性,必须开展好针对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与特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企业必须制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同时开展事故应急演练等,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操作和应变能力水平。
5.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无论是企业领导、管理人员还是具体操作人员,都必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尤其是对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发生事故追究其责任,对于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行为,在追究责任人责任的同时,领导也要承担连带责任。杜绝因管理不严而引发安全事故发生。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石化企业发展迅猛,企业的改扩建项目也越来越多,企业可以通过先进石化工艺技术的应用,安全生产管理的加强,安全防范策略的制定,来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确保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总之,安全生产是石化企业的永恒主题。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制定安全防范策略,使石化企业的生产更加科学、实用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石油石化及危险化学品领域研究报告[R].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汪兆武.强化特种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是维系石化安全生产的关键[J].石化劳动保护,2001
篇3
关键词:炼油;生产计划;重要性;优化
中图分类号:FTE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020-02
炼油生产是利用各种加工装置,经过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将原油转化为不同用途的产品,包括燃料产品和化工原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炼油企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炼油企业必须对原油、生产方案及产品结构做出及时正确选择,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一、炼油生产计划的重要性
炼油生产计划管理是炼油生产管理的首要环节,炼油生产计划的制定主要是根据产品的市场需求、原料的供应情况、企业的生产能力等,在保证安全生产前提下,利用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优化组织生产。
二、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炼油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经验编制方法、线性规划方法和流程模拟编制方法。
1.经验方法
计划人员在多年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按企业当前原(料)油资源及装置实际运行情况,根据原油及产品市场情况制定计划。
经验方法做出的生产计划准确性及时效性差,受计划编制人员业务水平及主观判断能力影响较大,对当今规模大、复杂性高的大型炼厂而言,手工编制生产计划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2.线性规划方法
炼油厂生产流程基本符合线性规划模型,通过建立原油及装置相关数据库,采用线性规划与递归(如PIMS软件),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可以实现原油品种选择、中间物料流向、产品产量的自动优化,特别适合大型炼厂使用。缺点是不能反映装置机理模型,当装置工艺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测算会出现误差。
3.流程模拟方法
通过对炼油厂生产的全流程模拟来编制生产计划(如RSIM软件),准确度高,能准确反映装置操作条件变化影响,但需操作人员具备相当水平的全厂各装置相关知识。其软件涉及变量多、范围广、复杂程度高、运算时间长,多数软件不能进行物料及产品的自动优化,一般用于对单个装置进行优化。
三、生产计划优化应用
生产计划优化主要从加工原油品种、中间物料流向、产品结构调整等三个方面进行,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原油资源的优化
原油成本占炼厂总成本的90%以上,对燃料型炼厂而言,原油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更高达95%以上,因此,原油加工品种及加工路线的优化是炼厂提高效益的关键。原油加工品种的选择受装置结构及能力和产品质量要求限制。在原油性质或价格相近时,通过简单的价格或品质对比就能做出正确选择;而当两种原油价格及性质都存在较大差异时,就不能通过价格或品质简单比较的方法确定哪种原油加工效益更好。通过对不同原油组合及结构进行计划排产,测算不同原油的加工成本及产品收入,进而确定最佳原油结构。炼厂年度不同原油结构生产计划优化测算结果见表1。
从测算结果看,通过调整原油品种,在原油整体品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效益可得到显著提升。
2.中间物料流向的优化
炼油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连续生产过程,产品种类及牌号多、工艺路线较长、同一种原料存在不同的加工路线,一套装置的产品可能是另一套装置的原料,一套装置的原料可能来自不同装置的产出,装置之间联系密切,不同的物料流向其加工成本及产品结构会存在较大差异。根据中间物料性质、装置对原料的适应性、装置结构特点等综合因素,对装置进料性质及进料量按要求进行约束,通过生产计划优化,对中间物料不同流向的进行测算,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实现炼厂各装置的整体最优。炼厂渣油在既可进催化加工也可进焦化加工情况下,催化不同渣油掺炼量月度效益测算结果如表2。
从测算结果看出,催化常渣加工量在40吨/小时时渣油优化结果最好,太低催化渣油加工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太高则催化原料过度劣质化,产品分布变差,效益反而变差。
3.产品结构的优化
炼油产品品种较多,产品价格存在很大差异,增产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产品是炼厂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效益重要手段。但是,受工艺流程条件及产品质量标准限制,炼油企业产品不可能全部是高价值产品,而且高价值产品大多生产成本较高。炼油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必须考虑企业原油及装置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企业潜力,对不同生产计划下的产品及成本进行测算,从中选择最优方案下达执行,以此确定产品结构调整方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从测算看,生产京V汽油会导致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但产品结构变化后,产值增量大于成本增量,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有需求的情况下,应以生产京V汽油为主。
篇4
关键词:库存 管理 方法
前言: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库存管理工作的展开受机构设置不合理、物资需求预测不准确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库存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为了更好的迎合当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做好库存管理的创新工作。即引入ERP物资管理系统等,对企业库存进行智能化管理,由此提升整体库存管理效率,满足企业物资使用需求。以下就是对企业运营中库存管理难点等相关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库存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提供有利参考。
一、库存管理重要性
库存管理,是指在保证施工和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对一定数量的工程物资、材料储备、备品备件实施管理的工作事项。其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牺牲现金代价基础上进行的,因而,若库存结构不合理或者储备量大,占用流动资金较多,那么将引起资金占用成本增加的问题,甚至会增加无效的仓储面积[1]。为此,在企业运营期间,应深刻意识到库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库存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计划频繁更换。例如,一些电子制造企业在库存管理中,原本依据生产计划制定了JIT、CRP、VMI等供货内容,但因生产计划变更,且未及时通知采购员计划变更内容,造成采购员仍然按照原有计划将送货计划发送给供应商,最终引起库存多余、库存缺失现象。即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是相互制约的,所以,若生产计划频繁变更,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库存管理效果;
第二,机构设置不合理。即在部分企业库存管理工作实施期间,受机构设置不合理因素的影响,促就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各自独立存在,继而在“各做各的”工作氛围中,没有办法判断是采购计划未依据生产计划,还是生产计划未依据采购计划,且一旦发生问题,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间会相互指责,最终影响供货商出货效率;
第三,物资需求预测不准确。即SMI和CRP订货流程中明确规定,制造企业在物资采购期间,必须提前给供应商发送物资需求预测信息,让供应商备货。但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客户订单量减少,那么将造成物资需求预测错误,引起多余库存管理问题[2]。
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生产计划频繁变更、机构设置不合理、物资需求预测不准确是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导致此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传统库存管理方法滞后,所以,应创新库存管理模式。
三、库存管理模式创新
基于传统库存管理方法机构设置不合理等的基础上,为了打造良好的库存管理管理环境,高效性管理企业工程物资、材料储备、备品备件等等,应创新企业库存管理方法。
首先,在企业库存管理工作中,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企业资源计划库存管理模式。即ERP库存管理。同时,在库存管理期间,借助MRP和MRPⅡ,完善ERP系统,并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导向,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融入到库存管理系统中,且系统化整理企业生产和供应商的相关资料,最终实现对企业供应链上采购、库存、生产制造、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此外,基于ERP物资管理系统构建的基础上,应注重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将ERP分为收货、采购、质量检验、发货、库位管理、库存盘点等若干个功能模块。同时,建立所有物资库存,就此实时反馈客户需求信息、采购订单信息,并自动生成物资采购计划,让采购员可将物资采购数据准确传达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为企业生产提供所需物资,满足企业正常生产需求[3]。即ERP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具备资本占用少、物资计划准确、信息共享实时性等特点,所以,可改善传统库存管理工作中呈现出的问题,达到最佳的库存管理效果。
其次,在库存管理创新过程中,也应注重采取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方法。即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无缝连接,而后,展开库存管理行为,避免供应链间高库存问题的凸显。但在供应链下库存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应科学选择JIT、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管理库存等库存管理方法。其中,JIT下的库存管理模式,需借助集成化技术手段,整合SCM、ERP、CRM、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等,并让他们无缝对接,组成一个动态的供应链网络,以信息共享形式,实现对企业库存管理中各种资源的优化调整,避免多余库存或者库存缺失等问题的凸显,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库存管理成本,满足企业库存管理工作实施要求[4]。
即库存管理方法的创新,有利于克服传统库存管理缺陷,加快库存周转,减少库存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应强化对其的落实。
结论:综上可知,在生产企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库存管理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而由于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逐渐呈现出不合理现象,因此,为了改善库存管理中多余库存或者库存缺货的问题,应创新当前库存管理模式。即在ERPh境下进行库存管理。同时,在库存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MRP和MRPⅡ的作用,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集中管理,就此达到最佳的库存管理效果,且降低多余库存和库存缺货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李莹.基于数据采集技术的优化库存管理[J].科技展望,2015,40(35):172.
[2]柴锐,黄凤仙.ABC分类法在介入耗材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5,30(24):138-140.
篇5
关键词:企业车间 MES系统 生产调度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069-01
生产调度是企业车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企业车间的指挥中心,也是企业车间实现经济利益提升的重要来源。生产调度是以生产进度为基础来实现的。在当代企业中,车间生产层次多、关系复杂,往往因为部分区域发生故障,造成全体生产系统无法运行。因此,强化生产调度,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可以防止在出现局部故障时不至于使整体生产产生无法运行的情况。
基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需要调整产品的结构,对产品的安全质量和档次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且众多企业都将走向大型化,这些问题可以明显看出市场对企业的生产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产品与车间生产调度的关系十分紧密,在系统管理中,产品质量与生产调度是相互关联的,这就需要企业的产品与生产调度部门良好的配合。
1 生产调度的设计
1.1 系统的结构
在现如今,企业已逐步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从单独的系统中变为集中的系统。传统的方式虽然具有很好的关联性,但由于其开发成本高、没有扩展性等问题而无法继续使用。为此,要改变此种模式就需要对基本数据放在不同的平台上。
1.2 功能需求
车间根据与生产相关的资源信息,来利用计算机达到新的人工调整,以实现生产调度的优化。使操作者按照生产指令操作。生产操作者根据获得的信息输入计算机中,使调度员根据资料和信息来对生产进行全程监控,以防止生产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和漏洞,这样可以有效的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调整。同时,该功能还可以在动态调度下提供完整的数据信息,这就需要网络和管理系统的应用,通过多功能对生产过程的掌握。
1.3 信息需求
MES系统本身就是一个车间全体的信息集合库,它能把车间实时信息完全反映出来,生产调度以MES系统为基础,可以及时的实现车间全体信息的共享化,它将会作为车间调度与信息集成的一个平台,可以有效的操控车间生产的全部流程。根据这些需求,车间的生产调度只需要对生产操作者输入几项信息就可以实现生产车间一体化的流程,达到生产方便、节约成本、提高利益、减少故障等。
1.4 系统的功能
生产调度系统作为整个生产计划执行者,在对企业车间日常进行监控和调整,一方面,车间生产操作者根据上层系统下达的任务来进行零件的加工等作业计划;另一方面,根据车间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的修正其作业计划,使生产调度不会出现大的差错。
2 生产调度的内容
根据生产调度策略的改变,使生产调度良好的跟进车间生产的实际情况发展,企业车间的生产调度包括两个方面。
2.1 生产控制
生产控制是对车间生产调度的调控,根据收集的信息来看,可以跟进生产的进度,及时地处理车间发生的故障,必要时,在故障无法避免得情况下,可以重新调度,它是在动态的调度上进入车间生产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在车间生产的过程中出现影响正常生产任务的情况等,就会将原有的任务做出调整,这样可以及时的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2 生产排序
在将生产计划编写到生产程序后,就需要生产计划的加工顺序完全按着设备的加工来进行完成时间和交工时间,以最大限度保证每种产品都不会拖延交货期限。根据现有的信息和资料可以先确定每个产品加工的顺序,这可以称之为静态的调度。其加工的产品是根据生产计划来达到的,在一定的实际内必须完成的工作,而生产计划的安排则是调度整个车间的活动。
3 车间生产调度的实现
3.1 系统开发
在MES系统的应用中,生产调度系统成为其前端,根据计算机网络语言的编程,来实现MES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结合,充分的体现出两者结合的速度化和操作优良化。根据数据和信息来选择相关的管理系统,可以为网络提供良好的辅助工具,其具有兼容性和安全控制性等多种优越点。
3.2 生产调度动态的实现
通过建立生产调度动态方式,将生产计划的加入其中,根据性能将生产调度排序,让其按照排序后的列表来依次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进行动态调度,将生产计划的日期作为动态调度的结果。在保证生产任务准时完成的情况下,在最后工序结束的时间应当早于生产计划规定的实际,这样可以使MES系统得到每一个产品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使产品完全在这个时间段中完成。
3.3 生产调度与MES系统的安全性
在车间生产调度与MES系统相结合的情况下成为企业生产工序的平台,为了保证平台的安全,需要通过网络保护数据库,使生产调度不会因为服务器的中断而造成生产计划无法在规定时间完成;提高服务器的可用性和扩展性,使企业内部的网络不会出现异常,并提高生产调度系统的网络质量、提高服务器的速度,这样可以使车间内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的发挥,时刻对车间生产调度的信息进行备份,以防止平台中信息出现泄露等情况时发生生产计划停止等后果。
4 结语
在对当代企业现有车间流程进行分析,针对传统车间操作及产品的制作时间和车间出现异常无法工作等问题进行研究,对MES系统与生产调度的关系和功能进行深入探讨,可以知道MES系统工具对车间的生产调度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可以提高车间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和持续发展性等,这些都为现当代的企业车间生产出现的问题一一解决,是现如今车间生产调度的最好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鑫,常晓芳.企业车间生产调度MES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0,8(14):8-10.
篇6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和交货期的缩短,企业的快速交货能力和响应需求变化能力是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1]。离散型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信息繁多,且包含着很多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生产数据多,标准难制定,数据维护工作量大等问题急需解决。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准确、快速的传递,提升生产环节与产品设计、生产计划等环节的信息交互,企业迫切需要一套集成化生产管理系统来有效整合生产过程中内外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生产资源优化配置。近年来,国内外在制造业生产管理集成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文献[2]引用了齐套工位的概念,建立统一的数据结构,解决了机加和装配系统相连接的问题;文献[3]建立了一种基于现代敏捷制造环境的系统集成框架模型;文献[4]提出了在虚拟制造环境下包括系统布局、仿真规划和虚拟漫游三个阶段的大批量生产的制造系统集成规划方案;文献[5]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PDM(ProductDataManagement)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集成的方案;文献[6]提出了一个网络化制造环境下的数字化制造车间集成管理系统结构,实现了生产管理、单元控制、DNC远程控制及检测监控子系统之间的集成。以上研究大多数只是单一的集成几个系统,或是提出了一些集成方法,没有结合制造业的管理模式以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所带来的需求的变化。离散型制造业在管理模式及执行方面,缺乏先进及创造性的管理方式。仅单单是对各信息系统的集成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力。因此迫切需要在生产管理系统集成的过程中融入精益管理思想,从管理和信息两个方面提高集成化生产管理系统的效率。因此本文根据以上研究成果,结合离散型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和需求,引入精益生产思想,构建了精益生产管理集成化系统模型,设计了系统集成功能结构并实现了生产业务流程集成。
1精益生产管理集成化系统模型
1.1精益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精益生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的概念,它包括从产品设计、生产线设计和建设、生产计划制定、组织职能和结构设置,人员、资金、设备、物流、信息统筹等多个方面的管理与控制[7]。精益生产理论强调生产现场的重要性,因为所有的生产活动都是在车间里完成的,车间里的信息复杂多变,如何处理好车间内部的信息,并且和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产品设计系统,下层的控制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变得尤为重要。许多企业已经实施了ERP、PDM、CAD等系统,但并未真正的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数据仍不能流畅传递,导致ERP不能正常工作。生产制造时常会出现订单更新变化不及时,生产信息及异常不能及时反馈,车间生产状况难以实时监控等问题。精益生产就是以不断减少浪费和持续改善为核心的。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导向,是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低的成本,以效益显著改善为特征的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8]。精益制造业会使用看板作为作业指南,但这只是在生产执行过程中的手段,需要最新的关于生产的数据。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创造出质量分析和生产线过程改进所需数据,这就需要精益与生产管理系统相结合,用精益生产作为指导,信息系统作为信息追踪、监督、控制、管理和信息传递的工具,使生产过程透明化。
1.2精益生产管理集成化系统模型
从离散型制造业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调研企业的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结合精益管理思想,建立精益生产管理集成化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1)精益计划精益计划是在实时变化的需求基础上,通过滚动预测和滚动订单不断循环制定生产计划。零件的需求计划基于BOM,但BOM的层级应该尽量少,产品结构扁平化可以减少中间在制品库存。使用采购订单来和供应商沟通,使用生产看板和车间沟通。优化生产线排程,流水线按节拍和客户的实际需求生产产品,以达到准时交货。2)精益销售当接收到客户的订单时,应该先和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沟通,决定是否有生产能力和可用的物料,根据精益生产原理,成品应该基于实际客户需求,这就需要销售订单来触发产品的生产。对于交货期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就需要根据预测来生产,建立一定的成品库存,基于成品库交货,用看板来控制成品库。3)精益采购精益采购需要和供应商建立好合作关系,和供应商有效沟通。对于具有较长提前期的物料仍需要MRP等计划的支持,对于短提前期的物料基于看板来触发采购。采购看板一般分为两类:按单看板和补充看板,当物料库货位一空或达到触发数量,补充看板和按单看板就出发采购,需要供应商填满。4)精益生产产品和零件的生产是由生产看板控制的,要做到当有生产看板时才生产,避免多余生产而造成的库存积压。相对应于采购看板,生产看板也分为按单看板和补充看板,按客户的需求生产是基于按单看板控制的,补充看板用于控制有稳定需求的产品和零件。对于混流生产的生产线要使生产均衡化,各工序间生产同步化,进行小批量生产,缩短换摸时间。
1.3精益生产系统拉式模型
拉式生产方式是响应快速变化的实际需求和减少库存最好的方式。拉式系统相比较于传统的推式生产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物流和信息流的一致性,用信息拉动物料流动,如图2所示,当生产计划下达后,根据实际需求量和产品的提前期来确定生产顺序,使生产均衡化。生产计划只下达到最后一项任务,通过看板把生产指令传递给上道任务,有生产看板就生产,没有就不生产,以减少半成品库存。看板作为传递给上游任务的需求信号,是进行精益拉式生产最基本的手段,它是一种通过补充代替已消耗资源的物流控制方法。
2精益集成化系统设计
2.1精益集成化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根据离散型制造业的生产业务需求,结合精益生产原理,将集成化系统分为计划管理、工艺设计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现场作业管理、库存管理和销售管理七个功能模块,集成化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1)计划管理:经过预测和订单制定的主生产计划,根据实时的销售订单情况,每周都要用滚动的方式制定周计划,用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保证计划的透明度,装配计划和零件加工计划要步调一致,通过生产看板实现计划的拉动。2)工艺设计管理:完成生产所需要的加工工艺,产品结构BOM,加工标准等数据的制定和管理。优化加工路线,改进设计和加工工艺,减少BOM层级,为实现均衡化生产、单元生产、扁平化生产做准备。3)采购管理:根据库存和生产需要情况,区别于通常的采购模式,精益生产的采购是由生产需求拉动的,采用小批量采购看板和年度一揽子采购计划模式。遵循小批量、多次采购原则。4)质量管理:生产过程中的工序标准化在精益质量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对生产工人进行培训,达到标准化作业。在生产过程中,车间检验人员和技术人员检验不合格品、超差品、工废料废等情况,记录数量、生产单元、产品代码、零件代号等信息,再经质量部门确认审理,分析产生原因,生成质量报告。5)现场作业管理: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结构和工艺相似的零件组成一个零件组,确定出零件组的典型工艺流程,再根据工艺流程等信息将生产设备组成一个制造单元,实现单元化生产。通过看板、安灯系统等可视化工具实现成产车间的全面监控。形成生产报表,提供生产完成情况等数据的反馈。6)库存管理:实现成品库存、中心库、线边库等各级库存的分级管理。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和库存息息相关,通过混流生产来减少成品库存,通过准时采购提高进货频率来减少原材料和外购件库存。7)销售管理:客户的需求拉动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动力,可以为客户建立一揽子销售订单,当系统接受到客户的订单时,订单就记录在一揽子销售订单里。当一组产品需要从同样的交付库位给客户,且发运日期一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发货计划。
2.2生产业务流程集成设计
生产管理系统业务流程集成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快捷性,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减少流程浪费,实现信息的连续传递,如图4所示。工艺技术部根据产品信息制定图纸,工艺等。经各分厂调度把生产所需要的工具设备发放到各生产车间。生产部经过计划分解把制定的月成品计划信息发送给装配车间,装配车间再根据计划以及实际情况制定周计划与日计划,周计划以滚动的形式制定,每周制定一次。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制定的零件生产计划信息发送给机加车间,但只是一个大致的计划,机加车间再根据装配车间的零件需求来制定每周每日的生产计划,以实现需求拉动,减少库存。物料需求计划把制定的采购计划发送给采购部,采购部通过库存管理把物料、外购件等送到机加和装配车间。质量部通过产品信息、图纸、工艺等制定质量标准,检验部根据质量标准检验产品的完成情况并生成生产报表把生产过程中的异常信息及时反馈给生产部处理。
3应用实例
根据以上分析及设计,建立集成化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完成业务流程集成,实现了各部门信息的传递与交互。不同的人员登录系统后,根据其业务接收和处理相应的信息。生产部门制定好生产计划传递到相应的机加和装配车间,车间计划管理人员根据生产计划以及实际的生产需求、设备工具等能力信息制定合理的车间生产计划(如图5所示),对生产任务进行监控,动态调整生产计划;设备工具部门也会根据生产计划等信息进行设备工具的调整以及准备,如工具工装等需要外购,工具管理管员就需要填写工具工装需求计划以及时通知采购部制定采购计划(如图6所示);经过质量检验后质量管理人员进入产品管理模块可以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如返工、返修、报废等(如图7所示)。
4结束语
篇7
一、生产钻井效率提高的重要性
钻井生产运行效率是钻井工程效率的一部分,是体现钻井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钻井生产运行效率,是指钻井资源在钻井市场主体之间的最优配置以及钻井企业对其拥有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是钻井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包括配置效率、生产效率和动态效率三个方面。归纳影响钻井生产运行效率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可变更的客观因素和为了维持正常生产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包括气候及自然灾害、地质油藏条件和人员修整与钻机检修;另一类是可控的因素,包括钻井生产计划、钻前工程、待井位、等设计、专业公司协调、事故及复杂、工农关系。
二、通过具体的生产组织管理制定详细的计划以及监督机制
生产组织管理是为了保证完成公司生产计划,对生产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从而达到提高产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生产组织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管理、统计管理、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生产控制管理、考核管理以及效益评价等。
1.计划管理
生产计划是生产部门根据生产决策制定出详细的关于生产的品种、产量、指标、工艺等各方面的具体工作计划。因此在钻井公司,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书调整各分公司成本承包方案。承包方案调整应在每年所制定的期限以前完成,报经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实施。生产计划要包括产品的产量、质量要求、各种原辅材料、能源的消耗定额指标和消耗总量、各工序生产技术指标等。生产部门在每年年底以前根据公司生产决策组织制定下年度生产工作计划,生产计划的编制要遵循均衡生产的原则,同时要合理利用企业生产能力资源,在严格执行计划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
2.统计管理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的全面统计工作,并负责生产统计的具体管理。部门、分公司设立专职统计员,统计员负责本部门的统计管理工作。生产部门及各分公司统计员负责各自统计报表的管理。各种统计报表格式由生产部门统计员初审后报经生产门负责人及分管副总审定。统计工作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同时,进行有效的改动,提高配置效率。
3.生产例会
生产部门可每月召开一次总结会,对上月的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运用统计的原理进行分析、总结。生产部门还要每月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对上月降本增效进行分析、总结,制定本月降本增效措施,提高配置效率。
4.生产工艺流程管理
员工从事生产操作必须确保严格按操作规程所规定的操作程序及工艺指标进行,严禁违章操作,对因生产环境条件改变的工艺流程,由生产部门提出具体方案报经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新的生产工序建立后,必须由生产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才能投入使用和生产,从而提高动态效率。
5.生产控制
生产控制包括质量控制、产量控制、成本控制。根据公司中长期的质量目标和方针,质量控制部要负责公司产品质量的检验和控制,生产部门配合质控部对分公司进行质量管理。生产部门应充分利用公司内部资源,采用均衡生产的原则制定分厂的最优化产量计划。成本控制指标由生产部门配合企管部制定,再分解到班组、落实到个人,作为个人或企业的考核标准,应根据企业考核细则进行制定。
6.考核管理制度
生产部门每年在调整各企业自身的承包方案时,要总结出当年产品的质量、产量指标和各种原辅材料、能源的消耗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下年度具体指标。生产部可以每月根据各分厂生产完成情况进行生产考核。
7.效益评价
钻井队的生产运作管理是一种效益型经营管理模式,它要求将钻井队的经营管理的两个基本方面——钻井生产和成本控制内在统一于效益中心。因此,钻井队生产运作管理中应该建立效益评价系统,来强化效益中心的导向机制。钻井队推行生产运作管理,在效益评价时应遵循这几个三个原则:(1)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经济效益的关系;(2)正确处理当前经济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的关系;(3)正确处理经营管理中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
三、通过改善可控因素来提高速度效率
1.合理安排产能建设进度,均衡安排全年生产
统筹考虑气候因素影响,合理安排低洼井等易受气候条件影响井的施工季节;加快地质和油藏研究,科学制定勘探开发方案、钻井地质和工程设计,合理部署井位,提前做好钻前工程,保证钻前不等井位,钻机不等钻前,钻机不等设计—钻探工程公司加强与油田公司工作对接,跟踪产能建设部署安排,提早落实队伍及物资材料准备,统筹协调施工进度。发挥一体化优势,鼓励实行区域钻井总承包方式组织生产,建议建立合理的总调度制度,进行各油田钻井生产的总协调,优化钻机资源的配置,科学调配钻机。强化多专业协作机制,紧密工序衔接,加强下道工序的提前介入与信息共享,为下步工作的提前、有序安排做好铺垫;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建设方与施工方、各专业间、井场与后方基地间数据共享,缩短决策时间,促进施工环节紧扣;实行以前线指挥部为依托的项目管理运作方式,将管理重心前移,生产组织统一指挥,跨专业施工统一协调,区块内资源共享和相互支持,提高区域总体作战能力。
2.设备检查、维修、管理的责任和制度到位
钻井生产组织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标准化管理的过程,公司企业应按照“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标准和要求,通过加强钻井设备检查、维护、管理,提高钻井效率和进度。一是将全公司的钻井工作根据工作范围和工种性质制定考核标准分解,对全公司的设备进行挂牌、建档管理,做到层层落实,级级把关。二是对每个专业钻井工作人员进行跟踪考核,建立班前班后工作汇报制度,工作检查记录等。三是根据上级公司关于开展争创管理示范岗活动和星级设备评定管理的要求,制定了优秀钻井员工,优秀管理着等评定活动方案,提高部门内部的良性竞争。
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组织”、“管理”的意义。整个生产组织过程中,单独依赖某一种技术并无法实现很大的效益。生产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良好的生产计划、进度控制能力、执行层面的保障能力是相互衬托的。如果要保证系统能更高效的执行,针对小的异常可在系统作业周期内,通过各项作业流程来进行控制和调整。以确保从大流程、小流程均能朝着共同方向共同努力,达成更快的反应。
篇8
关键词:线性规划 模型 决策 应用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一种最常用的方法,线性规划在现代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线性规划所处理的问题是怎样以最佳的方式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分配有限的资源,以便最充分地发挥资源的效能去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线性规划在财务贸易、金融、工业制造、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事管理、设备维修等领域的管理决策分析中均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原料分配问题上,研究如何确定各原料比例,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在农作物规划中,如何安排各种农作物的布局,使生产率迅速提高;在生产计划安排中,选择什么样的生产方案才能提高生产产值。线性规划为求解这类问题提供了实用性强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求解方法。
一、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经营管理中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完成更多的任务,或在预定的任务目标下,如何耗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去实现,这个统筹规划的问题用可用数学语言表达。
线性规划模型从数学角度来归纳为三点:
(1)每个问题都有一组变量,称为决策变量,一般记为,一般要求。它是决策者对决策问题需要加以考虑和控制的因素。
(2)每个问题都有决策变量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问题的限制条件用不等式或等式来表达,它是实现企业决策目标,限制性因素对实现目标起约束作用,称为约束条件。
(3)问题的目标通过变量的函数形式来表达,称为目标函数,且目标值与决策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要求在约束条件下,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一般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为:
线性规划标准形式特点:
(1)目标函数求最大值(有时求最小值)
(2)约束条件都为等式方程,且右端常数项bi都大于或等于零
(3)决策变量xj为非负。
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是单纯形法。理论根据是: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是n维向量空间中的多面凸集,最优值如果存在必在凸集的某顶点处达到,顶点所对应的可行解称为基本可行解。单纯型法的求解思路是:一般线性规划问题具有线性方程组的变量个数大于方程数目,此时存在多解,但可从线性方程组中找出一个个的单纯型,每个单纯型都对应一组基本可行解,根据此解判断目标值是增大还是减小,决定下一步选择的单纯型,这就是迭代,直到实现了目标最大化或最小化为止。
但是,通过比较基可行解(顶点)来求解一般线性规划问题是不可行的,单纯形法的基本思路是有选择地取基可行解,即从可行域的一个顶点出发,沿着可行域的边界移到另一个相邻的顶点,要求新顶点的目标函数值不比原目标函数值差。如此继续,直到无法改进,即可得到最优解,或判定无最优解。
二、线性规划的具体应用
线性最优化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部门,应用的范围涉及各种资源分配、生产规划调度、企业财政规划、库存和分配、商品推销和广告等领域。
1.线性规划的在投资组合中的应用
如何选择一个满意的投资组合,在既定条件下实现一个最有效的风险与收益搭配,是投资组合的关键问题,投资者可以利用各投资项目收益率结合现实的情况对未来一年内各种投资产品的收益率做个简单的预测,利用单纯形法或借助lindo软件进行求解,从而获得投资于各项目的最佳投资额。
例如:某先生在5年内考虑下列投资,已知:
A.可从第1年年初开始投资,并于次年年末收回投资额的115%;
B.在第3年的年初投资,到第5年年末收回投资额的135%,但投资额不能大于4万元;
C.在第2年年初投资,到第5年年末收回投资额的145%,但投资额不能超过3万元;
D.每年年初购买债券,年底归还,利息为0.06.
2.线性规划在运输问题中的应用
运输问题涉及空运、水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场内运输等,公路运输除了汽车调度计划外,还有行使路线选择和时刻表的安排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运用线性规划模型来解决。“运输问题”就是将数量和单位运价都是给定的某种物资从供应站运送到消费站或库存站,在满足供销平衡的同时,定出流量与流向,达到总运输成本最小。
例:某汽车零件制造商,在不同的地方开设了3个工厂,从这些工厂将汽车零件运至设在全国各地的4个仓库,并希望运费最小,下表列出了运价以及3个工厂供应量和4个仓库的需求量,请求出运费最小的运输方案。
(2)根据位势法或闭回路法来判断该方案是否是最优,如果不是,就对该方案用闭回路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直至求出最优方案。经过计算,最后当所有的检验数均为非负时可得最优方案,当前的最优方案为其余全为零,可得最小运输值为。
3.线性规划在分配任务上的应用
例:(指派问题)有一份中文说明书,需译成英、日、德、俄四种文字,分别记作:E、J、G、R,现在有甲、乙、丙、丁四人,他们将中文说明书翻译成不同的语种的说明书所需时间如表所示,问应指派何人去完成何工作,使所需总时间最少?
4.线性规划模型在生产计划问题上的应用
线性规划可以运用在生产计划的问题上,对于生产性企业而言,生产计划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能够使整体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佳水平,使用线性规划方法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考虑到企业的生产能力,资源的拥有量以及生产产品的单件利润等因素来进行计划安排生产,以谋求最大的利润或最小的成本。
例如(饲料配比问题)某配合饲料厂生产以鸡饲料为主的配合饲料,现准备研制一种新的肉用仔鸡专用饲料,所用原料的营养成分和饲养标准见表,希望这种新饲料既能满足肉用仔鸡的喂养需要又使总成本尽可能低,应如何设计配比方案?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三、总结
线性规划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决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决策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实际例子阐述了线性规划模型在生产计划,运输问题,任务分配问题,投资问题等问题的实际应用,体现了线性规划模型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总之,线性规划法是一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进行经济管理的方法,利用线性规划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巴玉强.数学线性规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经管空间.2012年3月.
[3]王波.线性规划在寿险精算中的应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年11月第36卷第11期.
[4]曹亚群.线性规划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11月第25卷第11期.
[5]唐加冕,周京徽.线性规划问题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商业时代.2011年9月.
篇9
一、企业经济管理
企业的经济管理是将企业制定战略目标、设置组织机构职能、内部控制、人力资源以及改进生产等一系列因素包涵在内的一个管理体系,是企业围绕自己的战略目标,引入相关的管理体系,通过对企业相关的经济项目的管理去实现企业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市场竞争特别激烈,并且全球经济在经济危机的笼罩之下,一片低迷。企业如果想走出困境,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就要积极的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通过经济管理来增强企业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市场机制已经逐步向开放式的竞争机制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开放型管理体制。并且要转变企业的发展模式,由过去传统的粗放型模式向集约型转变,走科技创新的道路。这些都要求企业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管理体系,并且对其进行强化与创新。
二、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管理体制不健全问题是当前大部分企业的通病,由于我国企业在近些年来才进行了转型,目前普遍都处于还未完全转型完成的局面。许多企业的管理仍然采用旧有的管理体制与思想,甚至采用旧有的管理制度,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许多企业虽然也有相关的管理规章与制度,但是缺少相关的执行机制,导致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不能顺利的实施。还有的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的不彻底,也导致了企业的管理不能顺利的进行。
(二)人力资源管理不善
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是近些年来才开始兴起的一个新的管理科目,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员工的流动速度过快,许多刚刚参加完培训不久的员工就流失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工作时间不长就离开企业。再比如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现代人力资源讲究的是对员工的监督,通过对员工的监督,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有就是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没有合适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就不能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
(三)企业内部控制不足
当前许多企业都很重视外部的控制,在外部控制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往往都忽略了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其实,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才是从核心加强企业竞争力最好的办法。许多企业就是因为内部控制不足,才在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错误,造成了决策的失误。
(四)生产计划不周
许多企业并没有详细的生产计划。没有详细的生产计划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一个企业,想要加强对生产的控制,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没有生产计划指导的生产活动,注定要偏离市场需求,或造成供不应求,或造成货物积压,资金不能有效的回拢。
三、如何强化与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
(一)健全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健全是强化企业经济管理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加强对企业管理体制的健全,才能建立强而有效地管理体制,才能将整个企业的管理纳入管理体制之下,通过管理体系来加强对企业经济的管理。健全有效地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保障。
(二)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确立经济管理新思维
针对当前许多企业都存在着比较落后的思想观念,要想转变管理方式,必须要先从管理思想的转变开始。首先,企业的领导要加强学习,加强对新的管理理念的学习,以及对新的管理界动态的额掌握,随时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来充实自己,培养自己新的经营意识。同时企业的管理层也要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来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要加强对工人的教育与学习,通过对工人的培训,来让工人了解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地配合相关的管理活动。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与手段,来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确立经济管理的新思维。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求企业一人为本,注重从感情上管理员工,理解与尊重员工,建立与员工平等的关系,并且加强对员工稳定性的培养,避免员工过快的流失,给予员工稳定的待遇。
2.建立有效地绩效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企业员工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去鼓励他们进行生产。有效地绩效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不仅能够让员工体会到公平感,还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主动为员工提供创新的基础条件和环境,这不仅是对员工能力的信任与尊重,更是对员工的肯定,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相关的技术与生产创新中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充分利用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建立有效地监督机制。光有激励机制还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建立有效地监督机制,来监督员工,避免员工惰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传统的经济管理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出传统的经济管理制度在自己企业应用上的不足,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效益。
四、总结
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是当前企业界不断讨论的话题,只有加强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想通过经济管理来提升企业效益就要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强化和创新,通过优化管理体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人力资源的优化、加强管理制度的创新等一系列方法,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建华,李斌,等.基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区域生态经济管理体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5(6).
篇10
论文摘要:劳动定额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实施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管理,对企业来说极其重要和极为关键。一要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导向和服务功能,二要强化劳动定额管理意识,三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四要提高定额管理人员的素质,五要强化对定额管理的评价与分析,六要实施动态管理,促使定额管理规范化,七要激发全员参与定额管理。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条件下,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它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产量定额。即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产品数量。二是时间定额。即劳动者生产单位产品必须消耗的时间。劳动定额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生产计划、成本核算、定员定岗以及收入分配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定额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实施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管理,对企业来说极其重要和极为关键。
一、当前劳动定额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不断发展,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对劳动定额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不少企业普遍对劳动定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仅凭劳动合同、责任制等办法能完成生产任务即可,很少去考虑人力、物力等资源配置和优化,没有很好地调动起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都受到一定影响。
(二)劳动定额管理机制不健全
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有的设专职人员,有的则兼职,而许多基层单位,兼职也没有设置。另外,缺乏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和程序,影响了劳动定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劳动者的业务素质较低
劳动定额标准的贯彻执行受员工素质和行为的影响较大,目前企业劳动定额人员中,或者缺乏与现代定额管理有关的相应知识,或者未经过系统的劳动定额专业培训,或者缺乏劳动定额工作的实践经验,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四)分配和激励机制不配套
在企业内部分配中,可能会出现劳动定额完成了,但由于其他效益指标没完成而得不到超额工资,或者劳动定额没完成,而效益指标完成了反而多得工资。这种分配制度导致部分人产生“劳动定额不起作用”的观念,也就难以发挥劳动定额的激励作用。
二、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的对策措施
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当前,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导向和服务功能
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使劳动定额由政府行为逐步转变为企业行为。政府应由过去的“管制”者变为“服务”者,并要借助政府的权威,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各种方式为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转换生产经营机制,推动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二)强化劳动定额管理意识
劳动定额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直接为降低劳动消耗服务的,它对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作为劳动定额标准的直接实践者,如果缺乏积极性,定额管理工作就寸步难行。因此,必须要转变全体职工的观念,充分认识劳动定额管理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定额管理出效益”的意识,把定额管理工作抓紧抓好。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配备专职定额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额管理制度,实现劳动定额管理机制与公司内部分配机制有机结合。要根据各个工序的特点,全面把握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劳动用工的关系,确保管理制度科学严密,符合航空仪表制造企业的生产实际。
(四)提高定额管理人员的素质
定额管理涉及许多生产技术知识、数学知识、统计知识以及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又涉及职工的经济利益,政策性较强,其专业性和职能决定着定额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并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其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定额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对定额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不同层次的定额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知识培训和考试,实行持证上岗制。对不合格的要及时更换,使定额管理人员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五)强化对定额管理的评价与分析
建立科学的定额水平统计分析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评价和分析,全面掌握生产计划、工段、工组、职工实际的定额水平,找出影响定额管理的因素,进一步采取技术和组织措施,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管理水平,提高劳动效率。
(六)实施动态管理,促使定额管理规范化
定额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建立覆盖各工序的统计系统,实现对定额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要对生产系统进行全面的定额水平研究,逐步建立与生产计划、劳动用工、定额计划、工资分配相联系的定额综合管理体系,实施动态管理,保证劳动定额在执行、考核、修改上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劳动定额真正起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
(七)激发全员参与定额管理
劳动定额制定后,要经过广大职工去贯彻执行,并在生产实践中予以检验总结。因此,定额管理工作绝不仅仅是定额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事,而是全体职工共同的工作。定额标准的制定、贯彻执行、考核、修订完善都要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取得大家的支持,促使定额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范存良.关于搞好国有企业劳动定额工作的探讨[J].经济师.行业经济,2004,(4).
尹国富.关于国有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4).
桑华.新时期劳动定额管理的若干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生产成本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