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数字化发展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业数字化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业数字化发展

篇1

【关键词】旅游业数字化 电子票务 电子商务 虚拟现实 二维码

引言

旅游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都迫切要求仍处于传统、粗放管理的旅游业通过数字化建设进行改革,从而才能够全面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旅游业数字化是将旅游业资源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先进技术结合,全面应用于旅游资源、景区数字监控、行政办公管理、旅游投诉处理、景区电子票务、景区电子商务、景区虚拟现实等,从而实现旅游业资源的最大化发展。旅游业数字化的基础在于景区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景区数字化完善景区的功能,提高景区服务、游客游览和景区环境的质量,从而形成开放的现代化旅游模式,为景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

根据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研课题“贵州旅游业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要求,在进一步分析旅游业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前提下,以贵州省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数字化景区的建设为突破口,本着“数字化+互联网络+协同管理+电子商务”的建设原则,在建设上强调发挥共用、复用的协同效应,强调“交换共享、资源统筹”的原则,全面提高景区的全方位服务能力。

1 旅游业数字化的整体设计

旅游业数字化系统的技术实现结构如图1所示。

在整个技术实现结构图中,分为系统硬件软件平台和应用软件平台两个部分。

其中系统硬件软件平台包含了互联网络基础平台、信息安全保障平台、基础软件平台和数据中心部分,其目的为实现旅游业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软硬件环境。

应用软件平台包含了景区综合办公管理平台和游客数字化平台两个部分,景区综合办公管理平台包含旅游资源系统、景区数字监控系统、行政办公管理系统、旅游投诉处理系统,其目的为对景区的管理和信息实现数字化,游客数字平台包含景区电子票务系统、景区虚拟现实系统、旅游信息新闻系统和景区电子商务平台,其目的为面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

在整个旅游业数字化的实现中,需要进行基础性建设和硬件设备投资的部分集中在系统硬件软件平台,而需要进行用户调研和实际软件开发的部分集中在应用软件平台。在整体结构中,目的是实现景区数字化管理和旅游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全面结合,加强电子商务的建设,突出旅游业带动附属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贫困地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牵引作用。

2 西江千户苗寨游客数字化平台的实现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约有1300户人家,其中99.5%的人口是苗族,故称为“千户苗寨”。2005年11月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成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40.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9.52亿元。西江的原生态苗族风情、苗族芦笙、苗族银饰、苗族刺绣、苗族蜡染、高山茶叶等都成为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同时西江的苗族鼓藏节、苗年等各种民族节日也吸引着众多游客。

以下以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为例,对游客数字化平台进行设计。

2.1 西江千户苗寨游客数字化平台的组成

(1)景区电子票务系统

景区电子票务系统把景区票务管理由过去的粗放式人工售票变成了精细化动态管理,实现售票电子化,同时使得游客数量统计更加及时准确,预测景区的流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景区虚拟现实系统

景区虚拟现实系统是构建景区的三维虚拟环境,真实地模拟景区的事物和环境。用户投入到这种环境中,立即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并可亲自操作实践,与虚拟的环境进行交互。

(3)旅游信息新闻系统

面向游客提供各条旅游线路、旅游交通、旅游节目、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新闻公告服务。

(4)景区电子商务平台

通过景区电子商务平台,聚集景区及周边的附属资源,实现景区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方面的预定和销售。

2.2 西江千户苗寨游客数字化平台的流程

(1)游客登录及注册流程

游客登录及注册流程如图2所示。其中景区虚拟现实系统、旅游信息新闻系统可供未注册游客访问,景区电子票务系统和景区电子商务平台供注册游客访问。

游客注册信息包含注册名、真实姓名、性别、登录密码、出生日期、联系地址、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信息,为确保手机号码的正确性,需进行手机验证。

验证登陆可采用注册名或身份证号码或电子邮箱或手机号码结合登录密码验证方式。

未注册游客访问景区虚拟现实系统,可选择景区及季节,选择景区内著名景观和民族节日的实时场景,从而进行虚拟现实的三维交互游览,虚拟现实系统需要快速及大容量的数据库系统支持。

(2)景区电子票务流程

游客访问景区电子票务系统流程如图3所示。

由景区管理者进行电子票务的,门票类型可分为成人票、儿童票,门票价格可分淡旺季定价,对于网上银行电子票支付成功后,可提供两种票务方式供游客选择,分别为景点现场取票和二维码电子票两种方式。

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图形记录数据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二维码具有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译码可靠性高、保密防伪性好等特点。

(3)景区电子商务流程

游客访问景区电子商务平台流程如图4所示。

景区内及景区周边商家提出申请进入景区电子商务平台,经过景区管理者审核通过后,在景区电子商务平台上住宿、交通、餐饮、特产等电子商务信息,游客登录后可进入景区电子商务平台享受住宿预定、交通预定、餐饮预定、特产销售等数字化服务。

另外,2012年10月26日,贵州省省旅游局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合作协议》,景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也可与国内已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可确保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性和公平性。

2.3 西江千户苗寨游客数字化平台的数据库

(1)

数据库中游客信息表字段包含游客ID、注册名、真实姓名、性别、登录密码、出生日期、联系地址、收货地址、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电子邮箱、注册时间等。

(2)管理员信息表

数据库中管理员信息表字段包含管理员ID、用户名、密码、管理等级等。

(3)景点信息表

数据库中景点信息表包含景点ID、景点名称、景点地址、景点描述、成人票价、儿童票价等。

(4)旅游信息新闻表

数据库中旅游信息新闻表中包含信息ID、标题、内容、者、时间等。

(5)电子订票信息表

数据库中电子订票信息表包含订票ID、游客ID、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订票数量、订票类型、订票总价、票务方式、是否支付、唯一验证码等。

(6)电子商务商家信息表

数据库中电子商务商家信息表包含商家ID、商家名称、登录密码、地址、联系电话、营业执照编号、注册资金等。

(7)电子商务商品信息表

数据库中电子商务商品信息表包含商品ID、商品类型、提供商家、商品名称、商品描述、商品价格、时间、运输方式等。

(8)电子商务订单信息表

数据库中电子商务订单信息表包含订单ID、订单类型、订单时间、游客ID、游客手机号码、手机验证码等。

2.4 西江千户苗寨游客数字化平台的技术实现

西江千户苗寨游客数字化平台硬件结构如图5所示,实现无线及有线网络的全景区覆盖,手持式验票机用于二维码验票,WWW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用于景区电子票务系统、景区电子商务平台、景区虚拟现实系统、旅游信息新闻系统的WEB实现。

游客数字化平台的软件系统实现采用B/S结构实现,设计语言可采用ASP、ASP,net、PHP、JSP等,数据服务器可采用Access数据库、MS SOL数据库、My SQL数据库、Oracle数据库等。

西江千户苗寨游客数字化平台使用了设计语言ASP(Active Server Page)和微软Access数据库完成。ASP技术与网络联系紧密,是当前常用的网络应用开发技术,而且它在数据库应用方面有着简便、快捷、功能齐全的特点。Access数据库作为中、小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完全面向对象,采用事件驱动机制,使得应用与开发更加便捷、灵活。图6为西江千户苗寨游客数字化平台首页。

3 结语

篇2

一、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集成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性思维,在表现形式上、创作过程部分或全部依靠数字科技手段的新艺术形式,称为计算机生成艺术或计算机图形艺术,简称为CG(ComputerGenaratedArts或ComputerGraphicArts)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受控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和信息设计在表现形式、表达内容和传播形态上密切相关。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成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开始走进艺术领域,促进了艺术发展,更新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数字媒体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在数字化时代得以普及和繁荣,以其数学化技术特征和交互性传播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具有可实现信息更加高效、便捷、人性化和艺术性的沟通的优点,已全方面渗透至包括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报纸、书刊、动画和网络等各种媒体和包括传统绘画、平面设计、展览展示、建筑和工业设计、旅游业、咨询业、计算机游戏及远程教育等信息服务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公共媒介系统。作为与传统艺术不同的新兴艺术形式,归属于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具有独立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具有创作工具数字化、作品展示交互性、作品呈现多样性、表现题材广泛性和艺术传播大众化的特点。

二、旅游文化传播

旅游是指旅游者离开定居地,为体验不同文化和经历,本着对另一个地方的向往,选择去这个地方旅游,以实现认识这个地方的目的。旅游过程中,除了对旅游地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色、人文特色和历史遗迹等观光外,对旅游地文化的认识和传播逐渐成为旅游者的新追求。正是这种新需求,有利于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这也是旅游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境界。深挖旅游地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是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文化与旅游活动同步产生,但被得到关注和重视仅有20多年的历史。旅游文化被晏亚仙先生在《旅游文化管见》中被完整定义:是基于区域规划和建设思路,以山水景等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为框架,以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等精神文明为内容,以文学、艺术、展览和科研等多种途径为手段,为国内外广大旅游者服务的综合性活动。如果说旅游的灵魂是文化,那保证旅游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就是传播。旅游文化的传播贯穿于整个旅游过程,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山岳景观文化、水景观文化、生物景观文化和特异景观文化等自然景观文化传播,人文景观文化传播,包括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社会景观文化传播及企业文化传播等。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可以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等旅游主体,也可以是旅游社和旅游地职能部门等旅游中介。其中旅游者既是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向旅游地居民和来自其他旅游居住地旅游者传播自己居住地的文化,也是旅游文化的接受者,可以接受旅游地的文化和其他游客的文化传播。随着数字化信息社会的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媒体业已为旅游业中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体,旅游文化呈现出视觉化传播和媒介化传播时代特征。一方面,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元、生动形象的视觉化旅游文化信息内容,提高旅游地的吸引力,且以旅游者角度出发,提供符合旅游者的需求和接受方式的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文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实现有效的旅游文化传播。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旅游文化传播的影响

旅游文化的传播是不同地域间景观、人文、社会和民族文化等文化信息的流动,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和发展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文化旅游者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均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渗透至旅游文化传播的各个角落,在传授关系、传播形式、传播媒体、传播效果和传播意义等方面产生了下列的影响:

(一)传授关系依托于电视媒介和平面印刷媒介的传统旅游文化信息基本上属于被动型媒体,信息和旅游者形成的是给予与被给予的单一关系,旅游者仅可以被动接受信息。基于主动化传播是传播的重要属性这一思想,数字媒体艺术介入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以其强大接受力和传达效果实现了旅游文化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主动传播。旅游者可根据个人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旅游文化信息,从灌输式传输的消极接受过程到互动双选的主动参与过程,通过双向沟通、合作、互动和反馈过程,旅游者从传统的旅游文化接受者角色主动转变为旅游文化的传播大使。基于数字技术数字化和高容量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增强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和丰富性,打破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空性。旅游文化的传播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从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均采用数字化形式和数字设备完成,利用计算机将实拍素材和图像合成实现非线性自由编辑,经数字保存、压缩和传输技术完成高质量影像作品至旅游网站、旅游电子地图、旅游电子杂志、网路虚拟旅游等数字终端设备上,均以数字化的形式打破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空性。

(二)传播形式无形的旅游文化经数字媒体艺术视觉听觉综合处理后,具有多感官体验的综合表现,有利于实现旅游文化信息传播的最好传播。基于数字技术和创意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增强旅游文化的视觉感知,加之文字、声音、图片和影响等新型形式组合的巧妙使用,不仅有助于增强旅游者对文化信息和内涵的视听感官效果,而且会以全面化和立体化,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效果,吸引旅游者以主人翁身份参与旅游文化传播活动,开阔旅游文化传播新视野和高效互动性。新数字媒体介入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中,艺术创造过程中采用的非线性数字技术及多层面性、大发散性思维模式,集自然、社会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考量,依赖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平面、三维、静态和动态的数字制作,追求更逼真的图像、图形、影响、文本和音频等多种组成的表现形式,开阔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带来更具表现力和传播力的作品,维性的创意设计语言集中聚焦旅游者的注意力,对传播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对传播内容的印象、识别度和记忆度。

(三)在传播媒体上,实现了多媒体的整合传播和新旧媒体的延续与共融基于计算机虚拟完成平台和资源的整合,打破传统媒体各自为政的格局。在结构上,通过调研各媒体的优劣,优化组合,借助统一的数字形式整合众多单一的传统媒体为一个多元媒体组成的扩媒体传播平台,即数字传播媒体。在功能上,数字媒体集成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途径,构建了高效、高容、多元的传播方式,彻底打破时空限制,方便旅游者自主选择。新媒体的出现并不会完全取代旧媒体,旧媒体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会在新的数字环境下继续适应和演进。一方面,考虑到年龄较大的群体对新媒体的尚未充分适应,另一个方面,在数字媒体的帮助下,传统媒体也实施了相应改革,在内容制作和传播方面全面实现数字化。

(四)传播效果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数字媒体艺术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引起了旅游者的注意。数字媒体艺术多元化的设计帮助旅游者选择性理解,充分挖掘和彰显了人文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通俗易懂方式帮助旅游者顺利读懂人文景观文化。数字媒体艺术通过多种手段加深旅游者选择性记忆,帮助旅游者多记住有意义的旅游文化信息,同时忽略或抑制不友好的旅游文化信息。新数字媒体介入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中,艺术创造过程中采用的非线性数字技术及多层面性、大发散性思维模式,综合考量自然、社会和环境等各种因素,依赖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平面、三维、静态和动态的数字制作,追求更逼真的图像、图形、影像、本文和音频等多种组成的表现形式,开阔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带来更具表现力和传播力的作品,聚焦旅游者的注意力,对传播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对传播内容的印象、识别度和记忆度。

(五)传播意义旅游本身是综合文化需求、文化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活动。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旅游文化传播可以实现追求文化差异,领略不同区域人文差异,寻求文化认同,探索文化环境的跨文化交流。数字媒体不仅有利于信息高度沟通,加大对话时空密度,丰富沟通内容,更能保证文化交流的及时性、互动性、个性化、全面性和直观性,尽最大可能避免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作为贯穿于旅游全过程的旅游文化传播,基于视觉形象的社会化和商业化行为,旅游文化实际上是每时每刻均有经济和消费相关,数字媒体艺术促进旅游文化传播的同时,也是基于数字媒体的方式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新的旅游消费咨询、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过程。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旅游文化传播改变了传统旅游的模式,改变了破坏环境,破坏地方特色的粗犷式旅游模式。现代科技手段在旅游业的应用,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数字技术和传播技术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实现由传统单向、静态、被动的传播方式到动态、交互主动的传播方式的过渡,旅游者可通过网路自主在线观看、下载保存和沟通分享旅游文化。数字技术可通过扫描、拍摄、模拟等重塑传统传媒手段无法还原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技艺民间音乐等即将消失或业已消失的旅游文化,不仅可以通过配合文献解译、现场解说和文书解释为旅游者提供素材,还可以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子孙后代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一睹历史,实现旅游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延续。

四、结语

篇3

1. 数字旅游体系的构建原则

突破传统的行政层面,整合国家层面,行业层面,消费者层面,技术层面等各类要素,实现旅游产业链条式数字化体系。行业服务与新业态的服务信息内容的整合。以应用为目标。对现有的公共资源如(金融,交通等相关行业)和旅游所需资源内容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数据库来补充数字旅游所需相关数据;通过对现有的各行业所需数据的分析,对现有的信息化进行标准化分析研究;梳理旅游产业链条相关联的各个因素,对其现有的信息化模式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突破原有的国家级定点,企业级各管各的信息化模式。根据体验经济下的各个分类,对UI(用户体验)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了解消费者最终需求和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的误差所在。

注重在行业服务与新业态的服务信息内容整合,将旅行社信息、景区信息、在线旅游服务等资源横向整合,作为目的地信息服务建设的隐形后台,提供统一接口,从而实现旅行社信息和产品营销、景区多媒体推介、交通、住宿和餐饮资源的整合,在高可信网络上开通新型数字化旅游综合服务。

2.数字旅游体系的应用

基于不同层面的应用,依据产业链上的各个相关主体的应用模式分析,构建不同层次下数字旅游的分支架构。

一、政府层面

政府地区形象推广,职能部门管理——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与旅游电子政务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的一种旅游信息化应用系统,它为整合目的地的所有资源和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除了DMS之外,旅游电子政务的建设也是旅游局实现数字化的重要举措。旅游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模式和数字通信技术,将旅游政务内容处理和集成,在互联网络上实现部门结构、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便捷优质的旅游信息服务。

二 、行业相关产业层面

1)旅游景点(区)——数字景区建设系统

数字景区是随着3G视频服务的应用。景区管理人员监控各景点提供远程监控及手机监控功能,可以在各具体景点安装视频采集设备,将现场的风景和游人的实时视频传送到监控中心,为公众开放的景点还能免费提供给游人观看。景区服务和管理都高度使用数字化系统建设。

2)酒店业——酒店信息化系统和连锁分销网络

现代酒店信息系统是一体化数据集成中心,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挖掘、汇总和梳理,为酒店经营分析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围绕酒店的信息服务、 智能化管理、面向客人服务管理、内部业务管理、网络营销等服务管理内容,它的范围包括酒店运营管理系统(PMS)、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在线采购库存管理系统(OPS)、中央预定系统(CR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知识管理系统(KMS)以及员工远程教育/培训系统(E- learning/training)等方面。

此外酒店分销是网络运营商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一个网络分销预订平台。加入该平台,客户可以通过在门户网站或博客上展示图片、文字链接或搜索框,只要通过平台的展示预订并入住的订单,平台将提供的佣金。这是一种基于酒店业务开拓的业内分销平台。

3)旅行社——旅行社信息化管理、业务拓展(旅游电子商务)

旅行社商务电子化是指将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应用于旅行社业的经营管理中,通过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形成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为旅行社业带来更大的商机、更低的成本和更多的利润。主要包括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旅行社ERP、CRM系统以及开设旅游直销网店等。

4)预订平台——携程旅游服务聚合平台

以携程为代表的预定平台系统,预定平台系统是将有资质的酒店、机票机构、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信息汇集于互联网平台供用户查阅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同时帮助用户通过互联网与上述酒店、机票机构、旅行社联系并预订相关旅游服务项目。

三、消费者终端信息获取平台

1.公共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交通数字地图/信息港

数字地图向游客介绍旅游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历史文化概况、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比较优势、旅游资源的分布等,还必须实现多用户条件下的并发操作和进行指定旅游线路的快速检索、查询,可在线查找指定的旅游景点信息和旅游服务设施

。利用GIS提供的功能和方法,实现游客指定旅游线路的漫游跟踪和快速还原显示,能够流畅实现依托于宽带网络硬件平台与旅游信息系统的虚拟旅游,达到吸引潜在游客的目的[4].还要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方面的政策法规,旅行社、酒店、机票甚至景点门票的查询和预订服务以及方便的进行旅游投诉在线服务等功能,争取为旅游者提供食、宿、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2.各种旅游专业网站

旅游网站可分为资讯类,服务类,特色类等。资讯类包括旅游资讯、行业新闻、网站黄页、门户网站旅游频道等;服务类包括整合网站资源的网络联盟、 区域性的旅行社网站、政府网站等,可提供景点搜索、酒店订房、票务预定等服务;特色类包括自驾游、自助户外自然游、特色主题游如探险游、修学游等。

四、技术架构层面

作为数字旅游支撑的关键技术,包括宽带网络传输和电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多元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种软件集成技术,为整体系统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使数字化旅游成为可能[2].

篇4

关键词:虚拟漫游;古迹还原;建筑动画;旅游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11-2

所谓虚拟古迹漫游动画是指通过现代数字技术仿真再现古迹的原有风貌,通过3D漫游动画的视觉形式将历史古迹建筑展现出来的一种虚拟影像动画。数字化的古迹建筑漫游是一种给人们提供虚拟与实物触觉的计算机技术科学,旅游产业中的古文化建筑则是当下极具历史意义的文化代表和建筑代表,两者间的结合形成了新的融合型产业当代数字化课题,是兼具原来各产业的特征,开创出了全新的商业模式,这将大大推进产业的升级换代。将3D漫游动画技术应用于旅游景区的客户体验式项目,已经越来越被一些具备前瞻视野的旅游景区重视并且有了初探应用成果,这种趋势将对数字动画技术的应用和动画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也将使我国的旅游产业得到更科学的优化和提升。

一、动漫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

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历来为党和国家所重视,党和国家为此也做了大量工作。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日益发展和兴盛,旅游古迹胜地的游客量也越来越大,尽管国家和地方极力在为减小古迹建筑的耗损作出努力,但对一些濒危的古老建筑来说,这些努力显得十分有限,例如故居近年来由于游客量的增长,古宅耗损速度明显加快,因此政府不得不加大游客的参观限制程度。对于那些已经无法挽回的消失古迹遗址,以往人们只能通过书面、图画或是历史视频等来了解它独特的风情和意韵,但这些方式显得十分局限。因此,创新技术手段保护或再现古迹显得尤为重要。

数字化虚拟古迹漫游动画主要是通过数字化视觉与历史意境的共同作用,将历史古迹建筑呈现成3D影像的异地复原,使用个体漫游虚拟器材、实地空间虚拟漫游和三维目镜等设备结合各种三维输入器材及适配软件,利用三维空间感受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虚拟数字场景,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奇妙体验。

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的实现首先是要进行古迹原貌的图纸绘制,这基于对古迹建筑、环境、生态等有一定考究的前提,由绘图人员对古迹遗址全貌有一个统筹的绘制和科学的详细规划,然后将这种平面绘制效果图转换为三维视觉效果。简单来说,三维古迹漫游的实现就是运用3ds max、Maya等三维动画相关软件先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然后利用虚拟漫游器材的数据输送,把建筑古迹以虚拟影像的形式真实地呈现在现实空间里。在旅游业中这种方式是随着时代进步发展的产业升级趋势,旅游古迹通过三维动画制作的关键技术应用与人体虚拟漫游器材的直观呈现,来展示出现存古迹或是消失古迹的原貌及原有风情。在放映上,可分为环幕、环形或球体漫游空间等方式,让游览者不用真正亲临真实的古迹遗址也能真实、动态地游历整个历史景观情境,感受历史古迹带来的独特人文气息,营造一种绿色、人文、新潮的健康旅游模式,这对古迹旅游资源有极大的宣传作用,对现存古迹资源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虚拟漫游动画在表现内容上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能准确、深刻、形象、具体的表达现象的本质,是传递信息的强有力的手段,它能提供消失古迹的虚拟复原,是数字技术、艺术思维和历史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利用虚拟漫游动画这种新的视听形式再现我国的遗址古迹文化,并将其融合成一种新的展示手段和传播手段,从而表现经典、弘扬传统、促进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

二、虚拟古迹漫游动画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研究

(一)宣传片式虚拟古迹漫游动画

宣传片式虚拟古迹漫游动画主要是指运用3D数码制作技术,结合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根据景点建筑规划的蓝图、建筑的设计风格、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等进行演绎和展现的建筑宣传动画影片。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场馆便开始以建筑漫游动画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我国的漫游动画也开始快速发展,在国内广泛传播。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当时创作出了网上世博会的漫游动画,全面引入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使世博会的宣传力度极大程度增加。之后又有了关于实现泉州西湖公园三维漫游动画的相关研究。近年来,为了开发和推广各地的旅游名胜古迹,各级政府开始采用景观漫游动画影片的形式来达到宣传的目的,中央电视台在前几年就围绕北京的紫禁城和故宫的建筑,通过三维漫游动画宣传片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建筑特点。宣传片式的虚拟漫游动画是当下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但它属于传统的漫游动画形式,只是很直观地把建筑场景制作为三维动画影片进行展示,并没有结合虚拟漫游器材或是环幕等将景观、建筑异地复原让游览者体验到身临其境的空间感受,无法更好地同时从理性和感性认知方面综合地去了解场景中的文化及建筑特点。

(二)异地复原式虚拟古迹漫游动画

异地复原式虚拟古迹漫游动画是指将古迹遗址在计算机中进行三维建模,再利用虚拟漫游显示器材将计算机中的三维影像进行输出,一般是在环幕或者球体空间里进行三维影像的投影,结合三维目镜等虚拟漫游器具的辅助,让游览者产生自己处于三维影像中真实空间里的错觉,并且有时会在三维视觉元素展示的同时增加更多维度的嗅觉、触觉等感受,让游览者拥有真正进入实体的感受,最终个体漫游器具的运作会协助游客完成整个三维虚拟影像体验项目。

有研究人员表示:“进入数字化时代,人们可能在一定的体验要求上希望能够看到其虚拟实境的载体,甚至如产生触摸感等。”从计算机科学角度完成的Visual Reality,即虚拟实境研究,注重的是被动式目镜开发和行为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旅游古迹遗址的研究对象来说,无疑是要更多地运用三维建模等基本过程来实现虚拟实境。在方特欢乐世界等一些游乐胜地的体验项目里,已经有了这类三维虚拟漫游动画的应用,将各国旅游古迹制作成三维影像,通过结合环幕和虚拟漫游器具等的虚拟影像输出,让游览者在语言、身体、想象和环境之间有实际的关联,使游客与虚拟景观有了真实、奇妙的亲密接触,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漫游空间体验效果,好似真的环游了整个世界。现在已经有部分大型游乐场设立了这类虚拟漫游动画体验项目,都是借助地域空间载体将虚拟的动漫世界、异地风情、历史古迹等予以真实的再现,充分利用现场实景、立体电影、现场特技、动感平台等技术,综合巨幕、环幕电影、多自由度动感游览车、虚拟漫游器材等多项高科技技术,使由立体数码电影产生的三维影像与由特种装饰和现场特技装置所形成的真实场景结合得浑然一体。圆明园文化遗产的3D数字化漫游也已经开始得到重视和研讨,这是对已经不复存在的古迹文化进行虚拟实地复原的探索,是以综合的当代科技和艺术形式传播圆明园历史建筑及其爱国主义的精神的一种体现,无论对当代旅游业的发展或是历史人文主义精神的提升都极具实践价值。有关虚拟阿房宫遗迹的学术研究近几年也开始被很多专业研究人士重点提出。由此可见,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的开发应用是相当必要的,它也正逐渐受到更多研究人员的关注,逐渐成为值得深挖和探究的主题。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当下,各大产业都开始结合其他产业的优势特征共同融合发展。虚拟漫游动画与旅游古迹景点的应用结合,不仅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动漫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得到提高,体验需求也得到满足,顺应了时代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一旦这种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的应用发展并完善成为一种范式,很可能会影响未来的旅游景点观光的方式,同时也将带动数字动漫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美云.论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J].旅游学刊,2008,(01).

[2]何力.当代圆明园文化遗产3D数字化漫游的价值和意义[J].圆明园学刊,2013,(06).

篇5

关键词:旅游企业生态管理生态经济系统

旅游业的发展因其对自然资源高度的依赖性,对生态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活动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被重视。作为旅游经济的微观主体的旅游企业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外向型的旅游企业将首先面临这一挑战,实施生态管理不仅会给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企业生态管理是指旅游企业运用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调节、控制,以提高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实现旅游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活动。旅游企业生态管理的本质,是要使旅游企业的整个生态经济系统达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却不超过系统平衡所允许的阈值,核心是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旅游企业的生态管理不同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方法,它是一种管理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系统工程。

旅游企业的生态属性

(一)流:资源利用开发配置的生态问题

旅游业具有高度的行业关联性,它是通过与同业竞争者、供应商、顾客、政府、社区、学校、社会公众、其他行业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连续进行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等来维持其新陈代谢的。占用大量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能源和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并产生污染是旅游企业的基本属性,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短浅的资源开发行为和低的资源利用效率。旅游企业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各种“经济流”,更应关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流”,正确处理好各种“流”的关系和影响,必须通过资源的有效开发配置来实现。

(二)网:生态系统的成员与关系结构问题

旅游活动和旅游业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互相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网络结构。而企业环境是一个通过各种复杂的物理网络、管理网络、文化网络和关系网络交织而成的超维人文空间,在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中企业的关系是互动网络式,保持网络的畅通和各网点的协作,正确处理生态系统成员的关系与结构是旅游企业实行生态管理的本质要求。

(三)序:生态系统的功能问题

一个和谐的生态经济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配置、价值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经济系统的发生与发展,以及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与稳定,而这一切的关键取决于组织和人的经营、管理、控制行为。旅游生态经济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通过人类的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而建立起来的自然与人类的复合体系,在此体系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态法则。旅游企业通过实施生态管理,更好地认识竞争与共生的矛盾关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竞争序和共生序。

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及特点

(一)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

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是维持和发展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和前提,是旅游者旅游的主要对象物,也是当今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构成了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主导因素。经济系统是维持和发展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保证,是旅游企业经营目的所在,也是现代旅游活动的本质。社会系统是实现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保证,是旅游者、旅游企业社会价值的体现,是旅游这种生活方式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多级多要素系统,其各级各类子系统都包含了众多的构成要素,各要素间产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流和转换。

(二)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

1.对生态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对自然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神奇的自然景观、优美的环境、丰富的历史遗存,无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作为经济单元的旅游企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生态资源,而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为其发展的宗旨。生态资源既是旅游业产品的重要组成,也是旅游企业发展的动力基础。

2.旅游容量的有限性。旅游业并非无污染的产业,由于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旅游区生态环境退化乃至失去旅游吸引力的事例屡见不鲜。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出于单纯的经济目的,热衷于旅游、餐馆、游乐等设施的投入,大兴土木,旅游地生态环境的退化对旅游规划与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将旅游的发展建立在生态安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认为旅游容量由自然环境容量、人工环境容量、社会环境容量三项组成。无论哪一种容量,均是数量有限的,即存在不能超越的阈值。

3.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旅游企业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严格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因为旅游经济活动使系统的抗干扰和自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而从旅游产业的自身特点来看,旅游需求与供给受到来自于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旅游需求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给旅游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行带来困难,也给旅游业严重依赖的生态环境带来周期性破坏。旅游业发展的自身高弹性与其生态系统结构的不稳定性共同决定了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特点。

4.系统功能的多重性。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该系统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多重性特点。旅游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旅游生态系统又能使其具有生产生态产品、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地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减缓甚至消除环境污染、减少自然灾害、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稳定、健康等生态功能。生态功能的维持和发展是实现旅游经济功能的前提和保障,旅游经济功能的完善为生态功能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也是优化旅游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

旅游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相应策略

(一)培育生态理念

旅游企业生态管理理念应包括生态战略理念、绿色营销理念、“清洁生产”理念、生态财务理念、生态文化理念等。旅行社是联系旅游者与旅游企业的纽带,在了解需求及指导供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树立和营建绿色营销观念是旅行社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理念;饭店属高消费场所,必然占用消耗大量资源,转变经营观念、创建绿色饭店是旅游饭店的持续经营之道;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者的目的地,按照生态产业园的设计思路对景区进行规划设计及管理,是景区实现生态管理的首选策略。

(二)构建旅游企业生态管理运行机制

1.健全企业生态管理组织。合理的组织结构是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生态化的组织结构应以提高生态效率为目标,在企业内部强调生产过程的循环,在外部建立生态链的网络关系,设法改变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模式,推行扁平化组织结构模式,实现信息交流的多元化。通过建立生态运行经理制,把生态理念贯穿于管理组织网络之中,使管理更趋灵活有效。在质检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设立生态管理监督机构,使之成为生态管理的重要部门,保证生态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2.强化企业生态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是实施生态管理的有力支持。企业制定的经营管理方针之主要内容应为企业对污染防止和各种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承诺,建立评审生态指标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生态要求的操作规程,并将其渗透到各项业务活动之中。积极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将ISO14000作为旅游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一个基本框架。

3.完善企业生态管理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是生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通过各种激励方法使全体员工参与整个企业的生态管理活动。如建立生态管理经济责任制,将生态管理指标与管理者经济利益直接挂钩;通过设立生态管理奖励基金鼓励员工,成立生态技术革新小组,奖励创新成果;制定生态目标,实行全员考核制度,实现由全体员工参加的、全过程的全面生态管理。

(三)对生态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已推动生态系统管理进入了数字化管理的时代。将记录资源生态系统要素的信息转化为按一定准则且规范排列的数字信息,就形成数字资源生态系统。其意义在于:建立了不同资源层面的空间相关,构造了反映同一资源层面动态变化模式,有利于我们尽量用服务来替代能源和物质的消耗,做到既按顾客之需调节能源的供应,又确保能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控制;生态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促使旅游资源的生态特征可视化,给管理人员提供了对生态经济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四)激励供应商并教育引导消费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一方面人们将更关注对自身有益的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将负担过度消费引起的负效应,因此旅游企业不但要适应这种变化,同时也有责任激励供应商、引导消费者向有利于生态经济平衡的方向发展。通过把新的环境准则纳入采购行为,要求供应商提供环认证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向公众展示他们的环境承诺,对供应企业起到宣传广告作用;旅游企业对消费者的引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向消费者提供有关生态产品、服务和企业生态经营的信息,引导消费者的购买方向。二是向消费者宣传、灌输、渗透企业生态产品、服务及企业生态理念,刺激和创造消费者生态需求。旅游企业可根据污染者付费、环境有偿使用、资源节省使用等原则制定产品和服务的生态价格来引导顾客的生态消费。

(五)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生态资源

旅游企业的生态管理要从生产要素配置和利用转化为生态资源配置和利用,这将有利于企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企业设计建造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第二,推进高科技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旅游产品销售网络化、设备功能的深度开发、能源系统的技术革新等措施,达到市场的充分扩大、管理效率的提高、能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本内涵扩大再生产。第三,变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源。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再开发,通过有系统、有步骤的实施企业人员的招募、选择、培训及合理流动等,达到人尽其能、各得其所,使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进而实现人力资源合理、有效和节约利用,形成与其它资源的良性循环。

生态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时展的要求,是对传统管理思想的变革,协调好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关系是企业生态管理的核心所在,唯有实行生态管理,旅游企业才会拥有强劲的竞争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数字技术 旅游工艺品设计 应用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这是人们孜孜不懈的追求。传统知识的继承,主要有语言、文字、图像等传播工具,人们在运用这些工具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即使借助一些辅工具,也不能摆脱简单的重复性工作。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获得了迅猛发展,传统知识的传播方式已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技术应运而生,掀起了人类科学史上的技术大变革运动。数字技术即数码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是与计算机相伴相生的一项科学技术,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图、文、像等各种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传送、存储、还原的技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转变了人的思维观念,抛弃了传统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数字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并使社会各领域数字化。首先知识的数字化。数字化时代,知识已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有所不同,以后人们要具备激昂知识转化为计算机语言的能力。其次信息载体的数字化。电子图书让人们感受到数字技术的优越,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的获取知识。再次数字技术在通讯中的运用。人类经历了工业化、电子化、信息化后,走上了数字化道路。数字化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因此设计师们必须掌握数字技术,为艺术的发展服务。

现在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已普通应用了数字技术,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兴起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在艺术设计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价值已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一些有着先进思想的艺术家们,开始认真思考数字技术蕴含的巨大潜力,一些学者开始研究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已广泛应用于艺术实践。如动画设计、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已经应用了数字技术,使设计过程简化、效率化,并且确定了全新的设计理念,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数字技术在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工艺品越来越受欢迎,所以旅游工艺品设计也要体现出当地旅游特色,数字技术为旅游工艺品设计提供了极大地便利,设计家门一定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设计旅游工艺品。但数字技术在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应用与数字技术在其他领域内的发展和应用有着一定的区别。旅游工艺品设计过程包括确立命题、市场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草图、标准制图、设计效果、效果图、试制、意见反馈、修改、定稿等,由此可见旅游工艺品设计程序繁多、复杂,传统旅游工艺品设计过程完全需要人工动手完成。那市场调查来说,传统市场调查费神费力,涉及的范围较窄,可信度不高,对以后的设计也不能很好地起到辅助作用,但数字技术的应用,比如全球互联网调查结果很不一样,这是因为上网的人群文化素质高,网络涉及的人群广,可信度高。借助数字技术能搜集世界各大图书馆的资料,使设计资料数字化。比如通过数字形式存储各种数据、图片等,这样便于检索及使用;通过数字技术可以进行分类,这样便于查阅等。

1.数字技术在旅游工艺品绘制标准制作图中的应用

旅游工艺品设计中要绘制标准制作图,大部分人都在此尝过苦头,绘图时线条的粗细、深浅、弧线的连接、图纸的清洁度等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错误,达不到标准化程度,反复的修改费时费力。但数字技术与传统制作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发展平台。数字技术不需要笔墨就能表达同样的内容,不需要尺子能做得更加规范、精确,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提高效率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体现。据相关资料显示:数字技术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同时数字技术能达到精准化的程度,使用的PC软件精度能达到小数点后十几位,并且数字技术能进行局部修改,不需要像传统手工一样从头再来。通过打印机可以随时出图,极其方便。另外,旅游工艺品的整个设计过程都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完成,异地的业主能通过数字网络便捷的订购样品,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数字技术在旅游工艺品装饰设计上的应用

数字技术在旅游工艺品装饰设计上的应用更为得心应手,其便利主要表现在:通过屏幕可以随时选择1600万种颜色;图形绘制更为快捷,可以随意组合、更换色彩;数字分色系统能精准分色,避免了人工分色存在的弊端,提高了分色境界。

3.数字技术为旅游工艺品设计中预想图的制作开辟了新领域

数字技术能进行虚拟设计,引领使用者在虚拟的空间欣赏设计者的作品,这是数字技术在旅游工艺品设计中最突出的表现。它能通过模拟的三维空间,在真正的作品未出来之前,给人们一个直观的感受。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现在三维技术制作的预想图效果与样本照片已无区别。

由此可见,数字技术在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了巨大的魅力,更新了旅游工艺品设计的概念与技巧。当今从事旅游工艺品设计工作,如果不懂得数字技术,就一定会落后,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如果有好的创意、好的思想,传统手工操作也能产生优秀的设计;如果没有好的创意、好的思想,即使用数字技术制作,也产生不了好的设计。其实,旅游工艺品设计中采用手工还是数字技术都不是关键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以及调整思维结构使之不断的适应市场需求,这是越来越多的设计者选择数字技术的原因所在。

总之,旅游工艺品设计是一种社会化艺术,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能给旅游工艺品设计提供极大的便利。作为设计者,一定要紧跟时展步伐,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为旅游工艺品设计开辟新的领域,使之更好地为设计服务,以提高设计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惠军,数字化时代的设计,鲁迅美术学院,1998.

篇7

关键词:设计艺术;创意设计;ar技术;文化旅游商品;旅游设计;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旅游局《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意见》中明确指m:“充分发挥旅游市场优势,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对文化的创新和提升功能,深入挖掘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产品更好更快地进入旅游市场。”本文从当前国内外利用ar技术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应用研究现状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ar技术的文化旅游商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思路

阐明了在文化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应用ar(augmented reality,ar,增强现实)技术手段,能弥补现有的文化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手段的缺陷,不仅可以使旅游商品保持原有的固有功能,而且还能强化文化旅游商品的文化功能,使其具有更强的知识性、娱乐性、互动性和体验感,引入国外成功的ar创意产品案例分析,旨在探索研究利用ar技术对我国文化旅游商品进行设计与开发的新方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ar技术是对真实环境“叠加”虚拟信息、并将虚拟信息与真实环境相互叠加融合后的场景呈现给体验者的一种新技术。国外对ar技术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可视化展示、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等方面,ar技术在文化旅游资源可视化展示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和pc平台上的人文景观的实时数字化交互展示途径和方法研究。如《基于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的增强现实应用系统研究》主要研究了利用ar技术对韩国典型的文化遗产景福宫的历史、文化等虚拟信息的展示方式、特点及用户体验研究。《移动增强现实在文化旅游资源上的应用研究》主要利用移动ar技术在博物馆、古建筑等文化历史资源可视化方面的研究。新加坡国立大学混合现实实验室研制了基于ar技术的移动智能旅游辅助信息系统和博物馆、科技馆中的ar文化产品互动展示平台等。东京大学情报学环池内研究所正在开发的项目“虚拟飞鸟京”,是一个采用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化遗址复原项目。国外利用ar技术在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方面主要集中在旅游商品应用研究,如日本某印刷公司结合ar技术开发的旅游景点纪念读本,笔记本上的摄像头读取书上的标记图案后,在显示器中显示相应景点3d动画、景区视频信息等。德国metaio机构开发的基于文化旅游资源的ar互动杂志,将杂志放在手机摄像头面前时,有关文化旅游景区的数字化文化内容就会展示出来:还有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ar三维互动书籍、杂志、百科全书等数字化的互动文化创意产品;基于旅游景区开发的ar智能文化卡片、智能魔方等益智类的ar互动文化旅游商品。目前国外在ar领域的研究机构主要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图像导航实验室、哥伦比亚大学的图形和用户交互实验室、日本的混合现实实验室、德国的arvika组织、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混合现实实验室等。

国内对ar技术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关文献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对文化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中的ar关键技术、应用优势、用户体验特点、数字化展示及系统开发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了增强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应用中的优势、特点和案例分析;ar技术在圆明园数字景观重现中的跟踪注册算法和实验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模式与产业化研究;增强现实系统、应用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基于ar技术的虚拟雕塑实景显示问题。

国内外对ar技术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结合ar技术对文化旅游资源可视化展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少有利用ar技术对文化旅游商品进行设计与开发的相关学术文献资料。从

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学科的单一的研究方法,没有把ar技术手段与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文化内涵结合进行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综合研究,因此,研究方法也有待进一步完善,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利用ar技术研究文化旅游资源商品设计与开发问题的新范式。

二、利用ar技术进行文化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的优势分析

(一)ar概述

2009年,美国巴特尔研究所在一项研究报告中列出10个2020年以前最具战略意义的技术和应用研究趋势,这些趋势将决定着未来一个时期的全球社会发展特征,其中排名第十位的便是ar技术及其应用研究。ar领域的研究是近些年全球有关高校和学术科研机构积极投入的热点课题。

ar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的简称,国外也称为mr(mixed reality,mr,混合现实),在我国台湾称为扩增现实。ar技术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多种传感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把计算机生成的二维或三维的虚拟数字内容信息(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虚拟三维物体等)准确地“叠加”到用户所要体验的真实环境中的一种技术,其目的在于通过把计算机生成的虚拟数字内容信息与真实环境融为一体的方式来增强用户对真实环境的理解。

ar技术应用所呈现的结果是:在真实的现实世界中“添加”虚拟的对象(虚拟的三维物体、文字、图形、视频、动画等),这种“添加”是指真实世界和虚拟对象的无缝“融合”,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图1中,表明了增强现实的应用效果,图中办公桌和电话机及周围的墙壁是真实的环境,但坐灯和两把椅子是虚拟的三维物体。

利用ar技术开发的应用一般是通过摄像头捕获真实环境信息,具有虚实融合、实时交互、三维注册的特点。图2中展示了一个利用ar技术开发的石头工艺品的ar应用。

图2中,智能手机上的摄像头捕获到石头工艺品中事先设计的文化标识物图案后,手机屏幕上会自动地显示与石头工艺品相关的数字化的文化内容、产品说明等信息,这些文化内容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同样的应用可以适应于笔记本、pc等带有普通摄像头的电脑平台。

一般的ar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包括如下基本环节:1.摄像机获取真实世界信息;2.系统获取并分析真实场景的特征和摄像机的位置信息;3.三维空间中虚拟对象数据库;4.图像变换和实时渲染;5.真实世界和虚拟对象的无缝“融合”;6.增强现实信息显示输出。ar系统基本构架如图3所示。

(三)ar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ar系统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将虚拟数字信息与系统中摄像机捕获到的周围现实场景实时地完美融合,并通过显示设备将增强的信息实时地显示输出,并能实现与用户的人机交互功能,因此,跟踪和三维注册技术是ar系统最核心的关键技术。

真实场景和摄像机之间相对位置是实时动态变化的,由于ar产品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随机地移动真实场景中捕获对象(如产品的外包装盒)或摄像机的位置由于用户的使用也会随机运动,要实现虚拟对象实施准确地放置在用户所体验到真实环境中,系统必须通过真实世界坐标、摄像机坐标和屏幕坐标实时动态地变换和重建,获取真实场景与摄像机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这个过程称为跟踪(tracking)过程,ar系统在跟踪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检测技术对真实场景中的标识物特征点提取。

将虚拟的数字内容信息(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声音、虚拟三维物体)实时地放置叠加在真实场景中,以实现虚拟对象和真实环境融为一体,这个过程称为三维注册(registration)。只有确定好真实场景中标识物与摄像机直接的相对位置并通过坐标变换过程,虚拟对象才能准确地放置在真实场景中,所以跟踪技术是三维注册的基础。在三维注册技术中,要通过虚拟对象的真实感绘制建模技术和对模型的实时渲染技术,以实现最终呈现出来的虚拟数字对象的真实性,使用户分辨不出真实与虚拟的区别,使用户在体验过程中产生极强的真实感,比对虚拟现实的体验更具沉浸感。

(四)利用ar技术在文化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中的优势与特点

凡属于与区域文化旅游商品有关的文化信息都可以数字化的方式加以表达。如产品的说明信息、功能演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经过再创作的数字化文化

内容、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视化数字内容等均可以作为虚拟信息利用ar技术植入文化旅游商品之中。与传统的文化旅游商品相比,ar文化旅游商品具有如下明显的优势和特点。

1.增强文化旅游商品吸引文化消费的功能。与传统的文化旅游商品相比,ar文化旅游商品具有更强的吸引游客对属地特色文化的消费功能,比如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鹤楼传说”而言,如果将其开发为一本“ar黄鹤楼传说故事绘本”产品,游客除了像对普通的故事绘本一样进行图文并茂的传统阅览外,游客只需将智能手机上的摄像头对准绘本中相应的文化标记图案,即可看到系列的栩栩如生的“黄鹤楼传说”故事中的动态的人物、场景或情节动画等相应的视听内容,从而能吸引游客对“黄鹤楼传说”故事内容最直接的、立体式的文化内容消费,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不见、摸不着、体验不了”的问题。

2.增强文化旅游商品的知识性。传统的文化旅游商品无论从其外包装的还是从商品本身来看,由于其物理空间尺寸的有限,文化旅游商品所传递的特色文化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来看,都是有限的、单一的,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度和广度的诠释。而ar文化旅游商品所蕴含的特色文化知识除了从外包装和商品本身上具有传统文化旅游商品同样的功能外,还能将属地的文化特色以动画、视频、音频等数字化的形式传递给受众,使用户能以多角度、多维度的视角解读区域文化特色内涵,所以ar文化旅游商品强大的属地文化知识的承载能力是现而易见的。

3.增强文化旅游商品的互动性、趣味性与体验感。ar文化旅游商品因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对数字文化内容加以呈现、表达文化特色的多种元素、符号和友好的交互式设计,吸引用户在享受文化旅游商品传统功能的同时,能促使用户积极主动参与消费商品本身附带的数字文化内容,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体验感。

4.增强文化传播力度与强化文化品牌,提升旅游商品附加值。文化旅游景区内的无数游客对属地各类ar文化旅游商品的体验和消费的过程,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就是对区域特色文化的消费过程,也就是对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播过程,无形中就能增强区域特色文化的无限传播,强化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旅游商品的附加值和商品的美誉度,反过来会促进当地旅游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三、基于ar技术的文化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思维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采取现代科技与文化旅游资源融合研究的理念,是ar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与传统开发模式的最大不同。除了与传统的文化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应采取的思维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外,开发基于ar技术的文化旅游商品,还必须考虑科技、文化、产品如何融合协调的问题,既要考虑区域特色文化的数字化表达的内容、形式,还须考虑数字文化内容与产品协调一致的问题,所以设计与开发的思维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也有明显的不同。

(一)思维研究方法

1.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在利用ar技术进行文化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涉及到文化旅游、信息技术、计算机视觉、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既涉及到文化领域中的内容,也涉及到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开发理念。

2.文献研究法。在基于ar技术的文化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的各环节中,均需要查阅与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尤其是前期的产品创意与策划研究环节,需要搜集、查阅和整理历史的、文化的等各类文献资料,对区域特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提炼核心文化要素,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理念。

3.系统研究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文化分门别类,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研究每一类别的文化资源的核心文化元素与开发价值,并研究其利用ar技术进行有效的文化旅游商品的转化途径与开发模式;另一方面是对文化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的全过程采取系统设计的思路,首先从市场营销观念的角度出发,从消费需求出发,结合文化特色的核心内涵,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的逆向系统设计思维与理念。

(二)技术路线

1.建立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专业文化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团队。团队中既需要有文化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也须有信息技术、动画与艺术设计等方面的专门人才。通过多学科领域的专业人才共

同组建知识交叉性的研究与开发团队,经过多学科知识的碰撞与交汇,合力打造区域文化特色的ar文化旅游商品。

2.属地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创意策划与产品转化途径研究。主要包括对区域内各类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价值评估,建立产业化开发价值评估体系;嗣绕区域文化历史文脉,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提炼核心文化元素,对历史遗产、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乡土风情、文学历史、民族音乐等文化资源进行ar文化产晶创意,对属地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研究其产品转化途径和开发模式,构建区域文化旅游商品的创意产品体系。

3.数字化的文化标识物创意设计,构建文化标识物图案数据库。依据前期研究的文化旅游商品产品创意体系,采用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和思想,设计与文化旅游商品相对应的各类系列图案标识,形成区域特色文化标识物图案数据库,用于利用ar技术对旅游商品进行数字文化内容植入时采用的实时跟踪识别标记。

4.数字文化内容创意设计,构建数字文化内容数据库。依据前期形成的文化标识物数据库,采用动画创作理论和思想、利用数字动画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非线性剪辑技术等,设计与制作与系列文化标识物一一对应的数字文化内容数据库,用于利用ar技术植入文化旅游商品时的系列虚拟对象。

5.ar智能多媒体人机交互式设计。采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等,结合相应的数字文化视听内容和交互式程序设计节点,进行基于ar技术的交互式模块流设计,实现真实场景中对数字文化内容的智能交互,使文化旅游商品在用户体验过程中更加具有互动性和娱乐性,使用户感受到对文化消费过程中的乐趣,对属地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解读,为未来的用户提供全新的交互式体验。

6.真实场景与虚拟数字文化内容整合。基于ar技术中的跟踪与注册技术、实时渲染等关键技术,结合真实环境中的文化旅游商品实体,进行“真实”与“虚拟”的无缝融合与系统测试。最终完成基于ar技术的文化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

四、ar技术在文化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ar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军事模拟、教育、出版、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古迹复原与数字化、工业维修、网络视频通讯、电视实况转播、娱乐游戏、旅游信息辅助、展览展示、规划设计等领域。国外在ar领域的应用领先于国内,利用ar技术进行文化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应用在国内鲜有见到,在国外,基于ar技术的文化旅游商品的设汁与开发已有较为成熟的案例,而且表现出了非常活跃的市场前景。

(一)wonderbook ar互动魔法故事书

wonderbook由sony公司与哈利波特的作者哈利波特作者j.k.rowling联手共同合作开发。wonderbook本质上由一系列事先设计的像书一样的用于ar识别的标记(marker)和与之对应的数字化的魔法故事内容构成,互动装置包括动作控制装置(playstation move controller)和动作识别装置(playstation eye camera)组成。动作控制装置是标记和数字内容之间产生相互融合的桥梁,动作识别装置用于识别用户的动作记录。用户通过动作控制装置来构建虚拟场景和数字化的魔法故事内容,并与数字化的场景和魔法故事情节内容产生深度互动,使体验者产生无穷的乐趣和想象空间。

(二)法国moet&chandon酩悦香槟葡萄酒

moet&chandon属于全法国最大的moet hennessy集团,酩悦香槟moet&chandon是法国名酒,有250多年历史,拥有250年酿酒传统的moet chandon,曾因法皇拿破仑的喜爱而赢得“imperial(皇室香槟)”的美誉。到目前为止,铭悦香槟已成为法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香槟。两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欧洲许多皇室的贡酒。用户通过酒瓶上的标记图案即可全面了解moet&chandon酩悦香槟葡萄酒的历史文化等数字化内容。只需将酒瓶对着笔记本上的摄像头,即可在显示器中实时看到与酩悦香槟葡萄酒moet&chandon有关的数字文化内容信息。案例中利用ar技术在酩悦香槟葡萄酒moet&chandon上植入的文化内容主要包括moet&chandon悠久的酿酒历史文化、独特的工艺、创始人、酒厂建筑、宏大的葡萄园景观和品尝特色及菜品搭配等数字文化内容。表现的形式有三维动画、视频、文字,并配有经典音乐和解说,使产品包装附加上增强现实数字文化内容,在有限的物理包装面积上创造出了无限的文化传播空间。

五、结语

以精神性、知识性

篇8

摘要: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在对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意义具有充分的认识、对数据库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分析透析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特色专题数据库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3-0043-03

笔者结合“梅州客家山歌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实践,通过对“梅州客家山歌文化专题数据库”开发的价值解读、需求分析等方面的探析,对地方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解决地方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资源建设困境提供有益的参考。

1梅州客家山歌文化数据库建设的价值解读

1.1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本身具备的价值

作为客家文化的核心,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人文、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及民俗研究价值。如在人文价值方面,客家山歌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隶属汉族民歌的劳动歌音乐雏形之一,对于我国汉族民歌起源及其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研究价值。而在20世纪30年代,出于中央苏区革命和建设的政治需要,客家山歌开始了与红色歌谣的嫁接过程,成为红色歌谣的母体,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保护、传承和发展价值。同时,由于客家山歌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盖了客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饱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信息,从而在客家山歌中体现出客家人丰富独特的人文精神。在经济价值方面,以客家山歌的文化品牌价值、特色文化价值以及音乐附加价值共同构成了客家山歌的经济价值,特别是目前传统音乐作为一种旅游文化资源愈加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推崇,更加凸显客家山歌无形的经济价值。

在其他方面,首先,以大量存在的反对封建统治、反对压迫、反对迷信和争取自由平等的传统山歌和以直接为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代表的革命山歌和新山歌,说明了客家山歌在各个历史时期所体现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其次,客家山歌继承和发扬我国《诗经》的优良传统,语言丰富、生动形象,含有大量的古汉语,对客家历代诗人具有很大的影响,具备非常明显的文化艺术价值;最后,由于客家山歌凝聚了千万客家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成为客家人历史文化、劳动生活以及民俗风情的缩影,因此,以民俗学的角度,透过客家山歌,可以看到客家民系在历史进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看到客家民系丰富的文化和多彩的风情,这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民俗具有一定的价值。

1.2地方高校图书馆实现专题特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

专题特色资源数据库是当前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点,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实现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和网络化,体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当前数字环境下适应信息服务趋势,创设自己服务品牌应对挑战的重要价值。

1.2.1数字环境下适应信息服务发展趋势。数字环境下,读者信息需求的内容、信息获取方式、信息需求载体都发生了变化,由此带来对传统信息服务模式的冲击,专题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下迈向个性化信息服务、知识化信息服务、移动化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创设图书馆服务品牌。服务品牌作为图书馆使命与价值追求的表征,是图书馆文化的显性载体。创设图书馆服务品牌,特别是以特色资源为基础打造特色服务是改变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形象及生存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2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

2.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

2005年5月20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广东“梅州客家山歌”就名列其中。梅州客家山歌历来由民间口头传承,目前随着唱山歌的歌手队伍严重老化,不少优秀山歌手也相继去世,加上青少年已不喜欢唱山歌、听山歌,山歌演唱青黄不接、后续乏人的情况日趋严重,因此,抢救和保护梅州客家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

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之一,承担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责任。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开展,可以使各种类型、格式、内容的梅州客家山歌文化信息被加以甄选、著录并保存,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信息资源保存体系,成为梅州客家山歌文化传播和展示的平台,从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2.2地方区域文化发展和旅游开发的需要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梅州客家山歌进行全面收集整理以及开发利用,将有利于梅州地方文化的丰富多样,促进梅州地方文化的发展。

梅州地区地处粤北山区,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发展基础的多方面原因,经济欠发达。但梅州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条件。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梅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旅游独特性业已成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重点。而梅州客家山歌以其独特的音乐艺术特点,具备地方旅游业独特性的良好展示点。因此,以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为平台,为梅州地区旅游业与梅州客家山歌探索有机结合提供支持,针对梅州客家山歌和梅州旅游业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对于梅州地区旅游在音乐方面展现独特性就具有非常大的参考、实用价值。

罗铿:地方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探讨*罗铿:地方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探讨*2.3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需要

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对人文理念、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及对艺术的感知。作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已成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作用。

客家山歌作为民间歌谣的一种,同时又是一种即兴的口头文学,是客家人在拓荒、垦植的山间劳动生活中,把挑担、砍树、撑船劳动时有节奏的呼吸哼出曲调,把与远山或河对岸的人高声交谈变成歌声而产生的,是客家人劳动生活与大山紧密联系的真实写照。客家山歌的劳动歌、四季歌、生活歌、诉苦歌等类型多样的山歌,反映了当地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通过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平台提供的山歌文化资源,让学生通过客家山歌深刻体会客家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认识客家的优良传统,得到真和善的启迪,提高识别生活和洞察人生的能力,从而丰富学识,提高其人文素质。

2.4教学及学术科研的需要

随着高校特色化的观念越来越被众多国内高校认可,不少地方高校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纳入地方高校特色化建设范畴,而梅州客家山歌文化在这一方面尤其明显,是梅州地区高校客家学特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的建设,首先通过馆藏纸质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将有关梅州地区客家山歌文化的图书专著、书目数据、期刊论文、地方杂志、地方报纸、地方史志资料等数字化;其次通过网络渠道,以客家专题研究网站、客家研究机构网站等提供的各类型梅州客家山歌网络资源;最后依靠寻访,如寻访本地客家研究机构、客家组织团体搜集、保存的有关客家山歌方面的口述历史资料、田野调查资料、珍稀山歌唱本资料、四五十年代梅州山歌剧团演出的新山歌剧剧本等资源。由此可以为学校的特色专业教学及学术科研参考提供横向的客家地区山歌文化交流资源和纵向的客家地区山歌文化学术研究的资源参考、利用平台。

3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设计

3.1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信息组织框架设计

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供知识化资源平台,在数据库组织架构方面应体现客家山歌文化资源知识组织的模型及框架。信息组织框架设计是一个数据库建设的核心问题,关系到所建设的数据库资源全面与否、分类合理与否、查询方便与否、利用科学与否的关键。设计合理有效的信息组织框架可以充分体现数据库的意义和作用。

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的组织结构必须体现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的科学类分,尽可能涵盖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的资源整合。结合已有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经验,应以一次文献信息为主,二次文献信息、三次文献信息为辅的方式进行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揭示;以全文、题录、文摘、图像、音频、视频和多媒体等为资源类型的表现形式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

根据音乐学科专业特点和用户需求,以梅州客家山歌文献数字全文资源、梅州客家山歌艺术赏析资源、梅州客家山歌教学辅助资源、梅州客家山歌新闻信息资源等构建数据库组织模块(见表1)。

3.2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平台的选择策略

在数据库平台的选择上,以科学发展的角度,按标准化原则选择数据库平台。自行研发的平台虽然在功能特色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建设标准不一的数据库容易造成各数据库间出现信息孤岛效应,不易于信息资源的有效交流和传递,尤其对于特色数据库建设以后实现区域间或联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造成很大的障碍。

因此,在符合本地特色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应以标准为依据,采用专业数据库提供商的成熟软件平台搭建。鉴于CALIS在国内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的影响力及数据库建设后的资源共享问题,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可参考CALIS特色数据库建设标准,遵循“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尽量选择经CALIS认证的TRS、TPI、方正德赛、快威、义华、中数创新等系统,使开发的数据库系统具有更广泛的开放性和可移植性,在数据库建设当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4结语

以CALIS建立的目标和思路来看,其“建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高等教育特色和资源特色、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方便实用、技术先进的专题文献数据库”的发展思路无疑是正确的。破解目前高校图书馆、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存在的困境,在于对建设意义是否具有充分的认识、对数据库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否分析透析,在数据库建设上是否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的指导,唯有这样,地方高校图书馆才能跳出当前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的瓶颈,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田莉莉.赣南客家山歌的人文价值及其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考古,2011(1):203-205.

[2]廖夏林.铜鼓客家山歌的经济价值功能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12):116-113.

[3]温萍.“客家山歌”的社会内涵和价值[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2):15-19.

[4]徐大平等.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选题若干问题研究――以陕西地区为例[J].情报杂志,2012(2):174-177.

[5]何平,肖蔚.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与研究――以“媒体湖南数据库”为例[J].图书馆,2013(1):139.

篇9

关键词:后奥运时期;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0)05-0044-06

Abstract:The success of the 29th Olympic Games held in China has brought on the great opportunity: development of how to keep the Chinese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post-olympic perio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ased on analysis of Olympic host country economic how to boost tourism economy,this paper proposes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Key words: post-Olympic period;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奥运旅游经济对拉动主办国经济的效益分析

奥运旅游是指由于奥运会的召开而引发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奥运旅游中包括了体育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种形式,是奥运体育盛会与各种旅游活动的融合,是一种综合性强、客流量大的旅游活动[1]。自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美国人彼得•尤伯罗斯将奥运会进行商业化运作并取得巨大成功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奥运会所蕴涵的潜在商业价值。奥运会举办前后吸引的庞大客流以及奥运会千金难买的旅游广告效应,使得举办国旅游业受益巨大。奥运与旅游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每一届奥运会都会引发汹涌的奥运旅游热潮。汉城奥运会(今首尔)是1984年奥运会商业化运作之后亚洲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在举办奥运会之前,韩国旅游业由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交通网络扩张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等已经呈现出较好的形势,但相对来讲还不是很发达。为了准备汉城奥运会,韩国兴建旅游宾馆设施及对外旅游宣传的力度大大增强(包括促销其传统文化风情),想法设法延长奥运旅游者在韩国的逗留时间。汉城奥运会盛况通过人造卫星向全世界转播后大大增强了韩国的国际知名度。与1983年相比,1988年韩国的入境旅游人数增长了96%,旅游收入增长了44.8%。在奥运会举办之后两年,入境旅游人数又分别上涨了16.4%和13.5%。奥运会不仅为韩国带来了3亿美元的盈利,而且也使韩国奥运旅游经济得以顺势快速发展。从1985至1990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奥运会在韩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至今人们仍然享受着奥运旅游经济效应带来的成果。奥运场馆规划时,将主要场馆和奥运村放在了汉城市汉江南岸,使汉城南部地区借着奥运旅游经济契机得到了极大发展,同时扩建了国际机场,整修了很多公路,完善了通信设施等,这些设施为后来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通过1992年奥运会,将奥运旅游资源推向国际市场,入境游客从1992年的200多万人增长到2000年的400多万人,奥运旅游的辐射功能极大地拉动了西班牙经济的快速增长。2000年经济增长速度从4.2%上调为4.4%,2001年经济增长率(2.8%)保持不变,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从2.0%上调为2.2%,2003年经济增长速度从2.4%上调为2.5%。2003年西班牙国内生产总值为7447.54亿欧元,国民总收入为7347.48亿欧元。受举办奥运会的影响,1994年巴塞罗那入境游客增加了4.25%,而奥运会10年后的2002年,巴塞罗那接待游客人次数增加了500%。在伦敦申办2012年奥运会获得成功之后,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曾经邀请大批世界经济专家学者,对奥运会给举办城市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探讨。他们发现,最近几届奥运会中,只有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显著、长期的收益。巴塞罗那奥运会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好结合,被称为“巴塞罗那效应”。有统计显示,奥运会申办期间,该城市的名字出现在全世界15000份报纸的头版,而这些报纸的发行量据不完全统计达135亿份;而到了奥运会召开期间,全球有30亿人收看了开幕仪式,国际媒体对于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报道更是全方位、多角度、高强度的。可以说,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成就了巴塞罗那。在1992年奥运会之前,巴塞罗那的旅游收入占当地GDP不到2%。但奥运会之后,这座港口城市从新建的饭店、121处体育设施和两个新的旅游景点奥林匹克港口和奥林匹克村中持续受益。1993年,巴塞罗那在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目的地中的排名,就由之前的第16位跃居到第3位。而奥运会结束10年后的2002年,这里接待的游客数量增加了5倍,如今每年吸引的游客达3000万人次,旅游创汇成为当地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悉尼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悉尼带来巨大的经济投资规模效应,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悉尼城市的环境整治、生态恢复和旅游景观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创造出了一流的奥运旅游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促进了悉尼奥运旅游资源市场的全面提升,给悉尼奥运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悉尼奥运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2]。由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给澳大利亚旅游业带来的兴旺,悉尼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奥运会也给悉尼带来了大批的游客,仅16天会期为悉尼带来的旅游收益就达8.8亿美元。悉尼奥运会后由于澳大利亚政府及时出台了后奥运旅游促销战略,使奥运会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奥运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至今奥运旅游仍然对希腊的经济起到推动作用。雅典奥运会后来希腊体育旅游的人数持续增长,2005-2007年希腊旅游的人数分别增长了5.6%、8.44%和11.56%。2005年,希腊体育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110亿欧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1%,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6.7%。希腊从体育旅游业获得的纯收入在欧洲排名第四。2005年和2006年希腊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7%和4.3%,高于欧盟成员的平均水平。与2005年相比,2006年希腊的投资增长了9.5%。2006年外国直接投资达到42亿欧元,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比2005年增长了9倍。2005年和2006年出口分别增长了13.7%和18.2%。像奥运会这样的世界顶级大型体育赛事功能已经超越了竞技体育的范畴,逐渐成为一种规模宏大的社会经济活动。奥运经济带动了举办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其更加具有活力和竞争力,有效地带动了举办国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围绕奥运会产生的奥运旅游经济,已成为主办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崭新形式,它给举办国和城市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而且奥运会对举办国和城市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影响是持久的,从奥运筹备阶段到奥运赛后的奥运旅游经济效应可持续若干年,在这个奥运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黄金时期,奥运旅游经济的辐射功能极大地拉动了举办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奥运会既是体育盛会,也是旅游盛宴,可以给举办国带来大量国际旅游者和旅游外汇收入。从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奥运旅游经济效益来看,奥运会对澳大利亚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图1所示)。除奥运会外,韩国和日本通过联合举办2002年足球世界杯,就分别创造出88亿美元和245亿美元的产业产值。这些事实就足以证明体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机和巨大的体育旅游市场潜力。

2012年伦敦奥运会将是一个体育产业旅游催化剂。据有关人士预测,伦敦奥运会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影响将持续至2016年或2017年,预计在2012年之前英国的旅游收入是20亿英镑,有4700万外国人来旅游,50%都是来源于奥运会后的体育旅游长期受益。2009年12月17日巴西国家旅游公司公布了“2020水彩计划”,希望利用主办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的机会,全力推动体育旅游业发展。巴西获得这两大重要体育赛事的主办权将带动巴西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从现在起至2020年,预计巴西将接待1110万名游客,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76亿美元。

在今天,世界各地每天都会有各种形式和规模的体育赛事在进行。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凭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机会,一些国家的城市实现了后发超越式发展,而一举跨入发达国家或世界名都市行列。体育旅游产业是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定义的旅游产业。目前,体育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在国内外都有所体现。21世纪前10年发达国家陆续步入“体育旅游经济”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公认的经济现实。目前与体育相关的旅游市场每年的价值达1180亿美元,到2011年,与体育相关的旅游产业在全球GDP的比重有望达到10%,而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以及与体育相关的消遣娱乐活动在旅游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25%以上[3]。目前中国体育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层次更趋多样化。从高端消费的高尔夫旅游,到普通民众可以广泛参与的户外、赛事特种旅游等方式应有尽有,满足各类不同人群需求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各旅行社在旅游线路中加入了体育体验,根据游客需要量身订制出体育旅游线路,体育旅游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尽管中国旅游产业还属于起步阶段,但每年正在以30%―40%的速度发展。

奥运会规模盛大,对举办地社会系统有着深刻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的范畴。这些影响被国际奥组委系统归纳并命名为奥运遗产(The Legacy of the Olympic Games)。2002年11月14―16日在瑞士洛桑召开了《1984―2000洛桑国际论坛》,论坛上奥运遗产被归纳为以下几类:城市及环境遗产、运动遗产、经济及旅游遗产、政策遗产、文化及社会交往遗产、教育和档案遗产[4]。奥运遗产是指在奥林匹克运动实践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的遗产。而最能见证奥运历史辉煌和代表奥运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无疑是这些旅游资源。“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这不仅体现在取得辉煌比赛成绩上,更体现在给奥林匹克历史传承留下的旅游资源上[5]。后奥运时期大约持续3-5年时间,主要是指举办奥运所形成的物质与非物质旅游遗产全面发挥效应的阶段。后奥运时期,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等奥运遗产无疑将成为北京最为特色和闪亮的新旅游景观。后奥运时期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奥运旅游资源的全面繁荣,后奥运旅游才是真正的奥运旅游。奥运旅游的主要对象不是直接参加或观看奥运的人群,而是更为广大的,当时不能直接进京参加或观看奥运的人群,后奥运时期北京奥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具有全局性特征。因此,北京奥运旅游行情不应该是短期有限的井喷行情,而应该是持续时间长,参加人数多,增长趋势稳健的持久行情[6]。如何以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资源为契机,科学地规划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发利用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资源,推动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后续效应的发展,使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业资源成为独特的奥运旅游经济特色和亮点,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持,中国应借成功奥运之风,扬体育旅游产业巨帆,抓住北京奥运会带来的后续体育旅游效应,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才可能实现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 制定长期的体育旅游产业生存发展策略

随着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和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体育旅游产业的需求日益旺盛,体育旅游产业在城市或地区的发展中所占地位日益显著。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然谢幕,但广州亚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后奥运时期由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提升中国的体育旅游形象、丰富体育旅游产品和完善体育旅游环境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北京奥运会后会继续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中国举办城市北京观光旅游,奥运会对推进举办城市北京和协办城市青岛等地的体育旅游形象的作用将持续提升。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包括体育旅游物质资源、体育旅游人力资源和体育旅游资本资源等。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推动下,在政府和相关旅游部门的组织、协调、规划下,后奥运时期中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将迎来一发展的黄金期,中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市场将依然活跃,必将成为中国体育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地推动中国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国家统计局经初步核实,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340507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515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为9.1%,比初步核算数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226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251亿元,增长速度为4.2%,与初步核算速度相同。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7639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681亿元,增长速度为9.9%,比初步核算数提高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7642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4724亿元,增长速度为9.3%,比初步核算提高0.4个百分点。按初步核实数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10.3%,第二产业占46.3%,第三产业占43.4%。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不会导致人们放弃体育旅游计划,出游人数仍会保持高增长。经济因素、时间因素和心理需求因素共同决定了人们的体育旅游消费选择,经济因素只是影响国内体育旅游消费需求的一个方面。尽管2009 年中国 GDP增速在9.1%,而有14个省市GDP总量超万亿。2010年国内经济开始复苏,由于对宏观经济面的良好预期存在,城乡居民的体育旅游消费信心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恶化。目前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906.90 元,仅占可支配收入的 6.57%,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 222.50 元,仅占纯收入的5.37%,即使收入增速下降,体育旅游消费也不会对人们造成经济上的压力。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后金融危机”和“后奥运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和百姓生活中关注的两大热点。相比而言,我们对后奥运时期的体育旅游产业思考要冷静得多,也缜密得多,既看到长期的利好,也看到了近期的挑战与危机;而对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思考则显得叹声有余,而激昂不足。在当前,谁能面对挑战,抢抓机遇,制定长期的生存发展策略与相应对策,才能保障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2.2 把握后奥运时期旅游经济时机,增加后奥运时期旅游客源市场份额,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国际体育事件活动目前已日益成为各地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振兴体育旅游产业经济的重要方式。特别是最近20年来的历届奥运会给主办国和城市奥运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商机使人们为之振奋。在历届奥运会的筹备过程中,相关城市均投入巨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环境控制、安全保障建设、城市景观建设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保护、旅游景区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奥运城市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环境不断优化、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促使举办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和支持性旅游产业和相关旅游产业方面不断提升,使举办国的体育旅游市场步入新的快车道。奥运旅游经济更重要的不是为了奥运会举办当年、当月的经济增长,而是借助奥运会的后期旅游经济机遇效应,发展成为有世界影响的奥运旅游经济强国,实现后奥运时期体育旅游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价值。从多国的奥运举办成功经验看,奥运旅游对拉动举办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按照国际奥运旅游的一般规律,主办国的普通游客量将在奥运会后达到峰值水平,后奥运时期对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拉动效应至少会持续5-10年。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和2008年8月8日-24日在中国首都北京成功举办,中外游客聚集北京,极大推动了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见表1)。

奥运会所具有的巨大国际影响力对其主办地及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是一个绝好的机遇。其蕴涵着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奥运会不仅是17天的活动,更是一次贯彻10年的机会。一方面,它将长时间地吸引全世界对举办地的强烈关注,极大地提升中国及北京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将对中国21世纪经济的高速度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美国高盛公司预测,从2001年至2008年的7年间,奥运会将额外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每年达0.3个百分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旅游产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之一,将直接促进中国旅游产业在21世纪的后10年再上一个台阶。世界给予了中国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和提升的机遇。奥运会后,北京充足的奥运场馆将成为开展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为了利用后奥运时期北京的知名度,2009年北京市推出北京旅游主题年活动,将奥运场馆与传统的故宫、长城、颐和园等旅游胜地进行组合,推出一系列传统与奥运文化结合的旅游产品。此外,北京市大批设施先进的接待中心还将成为商务会展的理想场所,会奖旅游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10年北京将接待海外游客52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5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6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300亿元。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自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入境旅游人数每况愈下,目前,中国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日本、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地区和国家(如图2所示)。

2.3 加强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品资源的保险市场建设

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品资源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体育旅游客源。但随着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体育旅游人数迅速增长,体育旅游各环节中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法律风险和违约责任等风险日益突出,如2004年东南亚海啸、2005年的法国骚乱、2006年春节期间香港旅游团于埃及出险以及日益蔓延的禽流感疫情等旅游意外的不断出现和2008年春节期间中国19个省(市、区)发生了近50年来最大的雪灾、“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和2009年4月发生的世界性甲型HINI流感等自然灾害都加强了各方对旅游风险的重视程度。如何规避国内外出入境游期间发生的风险,已成为业内外人士所热切关注的话题。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品资源市场的发展和体育旅游风险的发生客观上要求旅游保险业务能够相应发展,为有关各方提供风险保障,保障游客及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避转嫁风险,保证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品资源的安全有序发展。从2008-2009年两个“十一”黄金周的情况看,北京已经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首次超过上海,成为到达人气最旺的旅游城市。如2008年黄金周7天北京旅游总人数达到802万人次,同比增长35%。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每年的旅游总收入将达3.3万亿元。由于旅途中的消费者所要面临的风险状况比平时要大很多倍,因而大力发展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品资源保险市场显得格外重要。

2.4 设立专门的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遗产资源开发利用安全保障部门

奥运会将极大地促进举办国及举办城市旅游的知名度和国际声望的显著提高,这已经成为人们获得的一种普遍共识。历届奥运会后惟一保持增长的就是体育旅游服务业。北京奥运会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2008北京奥运会后,多项比赛场地、场馆、广场以及运动员村等作为“奥运遗产”将成为体育旅游者竞争相前往的目的地景点,如知名度最高的“鸟巢”和“水立方”这两大体育场馆曾经让无数观众见证奥运场馆的神奇,奥林匹克公园的园林建筑和钟鼓楼广场让体育旅游者流连往返,而今这些奥运遗产都带着奥运的余热,变身成为北京不可或缺的体育旅游新地标,与万里长城、故宫、十三陵等传统旅游景区景点相得益彰。作为协办城市奥帆赛所在地的青岛则规划将奥帆基地、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极地海洋世界一直到石老人高尔夫球场一线打造成中国北方体育旅游休闲度假的示范区。作为奥运马术比赛协办城市的香港,作为奥运足球比赛协办城市的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等也开始有意识着手开发“奥运遗产主题”的体育旅游新产品[7]。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遗产资源开发利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安全保障问题。北京奥运会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奥运会前、中、后都会创造出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奥运会,来自世界各地的更多游客将亲眼目睹它的风采。奥运会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型赛事,有着相当的敏感性,极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其后续效应的发挥也将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危机防范及管理机制来规避风险,确保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国家旅游局成立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遗产资源开发利用安全机构,该机构成立后协调旅游管理机构、安全机构,建立与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等组织、个人在体育旅游安全保障中的关系。实施系统性的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遗产资源开发利用安全保障工程,范围涵盖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遗产资源开发利用安全设备保障、体育旅游遗产危机管理系统及体育旅游遗产安全信息预警系统的设立与完善、体育旅游遗产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确保北京,乃至中国的国际旅游形象。

2.5 建立以奥运观光旅游资源为背景,以奥运休闲旅游资源为内容的体育旅游资源市场

北京奥运会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的国际声望。国际声望的提升无疑将带来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奥运时期中国良好的体育旅游产业的业绩,主要依靠众多高品位的文物古迹及奥运资源的吸引力,这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奥运资源具有很强的垄断性价值,是中国举办城市永久的招牌产品。因此不管体育旅游产业市场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体育旅游的核心卖点仍然是以奥运观光旅游资源为背景的文化旅游产品。随着后奥运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一的奥运观光旅游产品,将难以满足旅游客源市场多方面的需求。开发奥运旅游休闲度假产品是顺应国际旅游市场潮流和趋势,加速奥运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实现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步骤,从长远发展看,发展奥运旅游休闲度假产品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性任务,是建设世界体育旅游强国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奥运会举办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进一步提升文明神秘性与文化冲击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开发与上述格调相一致的接待系统和服务系统,形成奥运休闲旅游发展的模式:在奥运会举办城市住下来,有值得看的古迹,有值得欣赏的文化。因此,需要保留奥运观光旅游资源,但通过组合和开发,将其服务目的转变为奥运休闲旅游。从而改变过去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形式,丰富旅游者在举办城市期间居停生活,提高旅游者来举办城市期间的旅游品质。

2.6 制定后奥运时期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和协办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随着中国市民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体育旅游成为一种日益普及的休闲方式。但目前大众旅游一直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给旅游接待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旅游形式。后奥运时期举办城市北京和其他协办城市(以下简称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环保时代”、“绿色时代”和“生态时代”主流色调的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和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为基础上,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的新模式。这要求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策略增加奥运经济增长值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提高奥运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规划并设计有益于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居民身体健康且于生态资源友好环境,注重居民和游客对奥运城市体育旅游资源获取和分享的公平性,持续性及协调性。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基于空间智能体的数字化绿色生态旅游系统。由于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所依赖的网络空间,也包含了体育旅游资源群体的典型特征。网络节点信息的处所,也是空间智能体的处所,具备多样性的空间智能体构成了超大规模的群体。空间智能体的信息交换、互操作性、复制、淘汰,使得信息资源丰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进化图景。在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发展过程中,空间智能体是形成数字化绿色生态旅游系统自适应进化结构的最小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网络空间智能化数据发现、信息融合以及知识发现功能的基本单元。空间智能体也同样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它们从绿色生态环境(数据源或其它空间智能体)中接受新的信息繁衍后代,参与竞争。从结构上讲,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以虚拟网络空间为基础的数字化绿色生态旅游系统。从功能上看,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基于空间智能体的知识发现系统。因此,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完全符合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进化与自我改进的要求。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不仅是对现实奥运城市体育旅游资源的数字化,而且要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建设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资金流的综合管理系统,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策略是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建设的最高要求和根本设计原则,自上而下地设计奥运城市局部子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有效利用的要求。从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的实现角度来看,则是一个基于信息生命周期操作的绿色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策略。

作为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的总系统目标,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绿色生态体育环境的重要性。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广泛的资料进行处理,获取相关信息进而使资料所代表的意义明确化。在阐明这一目标的基础上,需要分析有关论点,把研究的问题限制时间、空间以及能力解决范围内,以便弄清问题的实质。作为构成整个可持续发展策略工程本身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的子系统,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工程本身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它的总原则是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基础上实现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阶段,对举办城市北京和其他协办城市青岛等地的体育旅游资源规划、数字化工程模式与框架进行研究,相关的数据机制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智能获取、海量数据存储技术、数据采集、建库一体化模式、数据标准化、数据生产流水线、数据动态更新与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在这一原则下,需要对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体育旅游资源的结构部件、操作部件和流通部件提出要求。奥运城市的行业部门子系统主要以奥运旅游经济活动为主构成的运营管理体系。这些运营管理体系是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的实施模块。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能整合城市体育旅游管理信息化,更高效地进行体育旅游资源配置,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缩短投资周期。这些模块按照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总体规划的要求,将局部融入整体,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在数据的规范标准和共享的机制下提出对数据的要求,明确收集数据的目标。在城市和各行业部门的对数据利用的要求下,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数据平台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构建、集成、更新与共享以后奥运体育旅游资源环境空间数据库为主的数据仓库是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的核心内容。这个层次的主要功能是开发奥运城市体育旅游资源环境及旅游人口、社会、经济空间数据库、标准化集成各种体育旅游数据资源,以现代前沿空间信息技术为核心构建奥运城市体育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技术平台与数据平台,通过先进信息的技术手段,真正实现经济、技术、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为奥运城市体育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在时间上的合理利用最终实现奥运城市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现代化工具,为构建完善的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良好环境保驾护航,图3构画出了后奥运时期奥运城市数字化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的策略模型。

3 结论与建议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胜利闭幕也宣告了中国后奥运时期的到来,后奥运时期大约经历3-5年的时间,这个时期基本上是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后期和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前期阶段。随着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业需求的增加,后奥运时期对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广告效应”不可估量,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赛后举办城市北京和其他协办城市中的奥运旅游元素必定会成为吸引体育游客的重要因素,赛后入境体育游必定会火爆,这将刺激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奥运时期中国奥运场馆设施的开放对国内外体育旅游者具有很大吸引力。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可能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旅游产业主题。奥运旅游元素的体育旅游线路走俏。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举办城市北京和其他协办城市的体育旅游将会升温,北京及其他奥运协办城市都将会成为体育旅游游客热捧之旅游目的地。后奥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对体育旅游要素和需求条件以及管理提出了的新要求。面对奥运后时期中国增长的体育旅游产业市场,旅游社如受困于线路策划、业务人员的缺乏,将不利于挖掘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商机。建议在制定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时,对那些具有一定体育旅游资源基础的奥运城市,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务必要抓住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机遇,建立起一种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塑造个性鲜明的奥运城市体育旅游形象,培育别具一格的奥运城市体育旅游产品,拓宽灵活多样的奥运城市体育旅游营销渠道,营造宜居宜游的奥运城市环境,促进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旅游产业走上快速、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立明,赵黎明.奥运旅游的入境客源市场开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047-1049.

[2] 李少龙.后奥运时期北京奥运旅游资源发展趋势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0,31(3):47-51.

[3] 北京中经焦点经济信息中心.2008-2012年北京旅游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EB/OL].省略-zx_3.asp?id=1089 2010-02.

[4] 刘民,梁万年,傅鸿鹏等.奥运健康遗产的概念体系和形成机制[J].首都公共卫生,2007,1(2):49-51.

[5] 任保国.后奥运会时代北京奥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滨州学院学报,2010,26(1):62-63.

篇10

一、重估酒泉境内世界文化遗产的巨大价值

酒泉自西汉元狩二年(前121)设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境内已查明不可移动文物1393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5处。酒泉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积淀了敦煌文化、丝路文化、简牍文化、长城文化、航天文化、边塞文化,以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石油文化、草原文化、石窟文化、汉唐文化、奇石文化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五处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凝结着永恒的价值元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重新审视与评估,其历史文化价值构成体现在“六路通达”上。

(一)煌盛之路“敦者,大也;煌者,盛也。”①我们现今呼唤追寻并为之孜孜以求的目标理想,在2000多年前的敦煌,就已理直气壮地高擎旗帜,躬身践行。敦煌是闻名于世的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咽喉与枢纽,在宋以前其地位是仅次于中原长安、洛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敦煌是世界上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地;敦煌是我国历史上率先对外开放的地区,玉门关、阳关是中国最早的陆路海关。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莫高窟于公元4世纪开始营建,经过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10多个朝代的兴建,形成了巨大规模的佛教石窟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延续繁荣了1000多年。窟区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15身,可谓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1987年,莫高窟作为中国首批候选者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敦煌藏经洞发现,敦煌遗书出土后,敦煌学诞生,敦煌文化迅速传播世界各地。在这里,中西方文明汇聚交融、推陈出新,形成了一种以中华文明为主、中西文明兼而有之的文明类型。千百年来,不管外部条件怎么严酷,周边环境怎么动荡,敦煌文化的主题和格调永远是健康向善、从容乐观的,始终传播着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共存的自觉性和积极向上的自信心。这样一种文化的开放、包容、自觉,其背后深藏的“煌盛”底气,正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追求,是中国梦应有的文化承载与历史担当。

(二)使命之路何谓使命,古代指使者奉命而出行,如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七下西洋等等,这些伟大使者的光辉事迹彪炳史册,流传千古。锁阳城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使命之城,其遗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东南62公里的荒漠戈壁中,占地面积80多万平方米,始筑于西晋元康五年(295),废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跨时达1200多年。主要遗存包括锁阳城城址、农业灌溉渠系遗迹、锁阳城墓群和塔尔寺遗址。其中,锁阳城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晋、唐、西夏古城之一,也是干旱地区人类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锁阳城的营建过程,体现了历代政府固关守边、兴业济民的历史使命,体现了人类不断改造利用自然环境并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发展规律,其潜在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难以估量。锁阳城与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息息相关。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赴印度取经路过瓜州,锁阳城便是他重要的休整之地,玄奘曾在瓜州塔尔寺讲经说法。玄奘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乃至全世界。玄奘为了取经弘法,依靠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战胜九死一生的艰难险阻,完成了光荣伟大的历史使命。这种自觉担当、奋发有为、宠辱不惊的守正修为,这种勇挑重担、不惧艰险、不辱使命的伟大精神,已成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三)信义之路“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②诚实守信,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改进和固守的宝贵资源。我国古代邮驿制度经过周秦时期的创立发展,到汉代已进入基本成熟和完善的发展阶段。“置”是汉代邮驿系统的重要机构。悬泉置全名“敦煌郡效谷悬泉置”,是汉代建立在河西要道上的一处集传递邮件、传达命令、接待宾客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各种邮件和信息,迎送过往使者、官吏、公务人员和外国宾客。悬泉置遗址,据出土纪年简最早是武帝太始三年(前94),最晚为和帝永元十三年(101)。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期改称“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弃。唐以后复称“悬泉驿”,宋以后又废置。上下延续近千年。清代又称“贰师庙”、“吊吊水”。其名取之南侧山中悬泉水。1990~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考古发掘,共出土汉代简牍1.5万枚,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经专家考证,确认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邮驿遗址。数万枚汉代简牍不仅是悠远历史事件的记述,更是诚实守信、义以载道的活化石。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邮驿,悬泉置保障了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往来和信件交流,体现了中国人诚信经邮、大义传书的千秋信义,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现在,这种可以诉说、可以传承、可以发扬光大的历史文化元素,是十分宝贵和稀缺的。

(四)安邦之路家园意识,历史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西部是“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的重要诞生地和载体,是富国安邦、共生共荣的历史基因库。酒泉自古就是中国西部边塞的军事、经济、文化重镇。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③西汉王朝在河西地区修筑了“烽燧亭障”连接的汉长城边防设施。《汉书》记载:“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诸国。”酒泉境内还有明代长城,明洪武五年(1372)以嘉峪关为起点修筑长城,向东北至酒泉野麻湾,过金塔县至石泉子,再沿黑河穿越张掖、武威。据调查统计,酒泉境内长城总长823.5公里。其中,明长城80.6公里;汉长城742.9公里,汉长城为甘肃省第一。因为长城的存在,保障了河西地区的和平与安定,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入交流,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实现了民族融合、边疆开发和国家统一。中国人修筑长城所表现出的这种开拓探索精神,既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维护国家安定统一的和平宣言,更是构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元素。

(五)自强之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④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价值追求。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当时以玉门关和阳关作为河西的西界,关内是河西,关外是西域。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玉门关是中国最早的海关,在丝绸之路上长期起着保障、带动和纽带功能,对人类东西方文明的传播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玉门关挟险据水而建,虽为关隘,却昂扬着奋斗抗争的进攻态势,彰显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伟大精神,凸显了进退有据、开放自强的文韬武略。西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国家,上下两千年、横贯数百里的汉玉门关和长城,历史之悠久、作用之巨大、规模之宏大、气势之雄伟,不仅中国少有,世界上也属罕见。它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历史缩影。

(六)文明之路中华文明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不断地接触、吸纳和融合外来文明,促进了自身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成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与消亡的文明形态。位于丝绸之路“咽喉之地”的敦煌,境内有莫高窟、阳关、玉门关、悬泉置、汉长城、河仓城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遗存,是古丝绸之路最为丰富的历史印记和鉴证。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地方,能像敦煌这样保存着古丝绸之路如此完整、如此众多的文化遗产。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敦煌融会中外文化,形成了灿烂无比的敦煌学、简牍学和敦煌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敦煌文化崇高唯美,无论是壁画、彩塑,还是舞剧《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的现代艺术造型,仿佛让人走进一个唯美梦幻的世界。敦煌文化充满理性,注重人的思想、意识的开掘和心灵的塑造,诸如交流、理解、合作、包容、共赢等现代文明价值,都能在敦煌文化中找到基因与影子。敦煌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和创新发展。敦煌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经久不衰,至今还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可以说,敦煌之大,包罗万象,大象无形,堪当“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之美誉,已成为世界上最顶级的文化品牌。“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⑤我们苦苦寻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载体,乃至世界共享的文化价值遵循,其实在中国的河西走廊,在酒泉五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六路通达”的价值具象上,都有着生动鲜活的历史再现。

二、酒泉世界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整体上看,酒泉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读不懂的“尴尬”酒泉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价值极为丰富,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阐释与利用,但是相对于祖先创造遗产的智慧以及其所蕴含的巨大价值,目前的研究、提炼、挖掘仍然不够充分,缺少进一步的整合和提炼;文化遗产以碎片化、隐形化方式残存,存在着无法穿越、读不懂的“尴尬”,很多文化遗产仍然处于一种潜在状态;对文化遗产“六路通达”价值的研判与重估,还远不到家喻户晓的状况;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真正搞懂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工业、农业项目蜂拥而上、不遗余力,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却不熟悉、不愿抓、不会抓,缺乏对文化遗产综合利用的探索创新精神。

(二)玩不转的“宝贝”酒泉地处西部,面对富集的文化遗产资源,由于理念、投入和实践等方面的差距,一直存在着开发形式单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拓性激活的能力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高度重视,出台了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但西部地区在研究利用政策、玩转“宝贝”、创造价值上明显不够,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有脱节的问题,系统保护和有效开发存在着规划不清的问题,抱着“金饭碗”讨饭吃,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文化遗产似乎成了玩不转的“宝贝”。

(三)背不起的“责任”世界文化遗产既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更意味着沉甸甸的历史责任。目前,除了莫高窟,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设施滞后,挖掘开发不足,旅游接待设施薄弱,综合效应发挥不好。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存给本地区、也是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世界文化遗产赋予的时代要求和承载的历史责任,要求我们必须悉心呵护、科学利用、创新发展。

(四)摸不着的“未来”酒泉区域经济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力不足,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起步晚、水平低,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不科学,在保护传承中有舍本逐末、挂一漏万的现象,文化遗产的未来令人堪忧。更为紧迫的是,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已探索出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我国也对依托资源、激活价值,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出台了具体政策,特别是科技手段的应用,对资源复活“能量”、挖掘文化价值创造了机遇,亟需我们理性认知,科学接纳。

三、酒泉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赋能”路径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政策的叠加、市场的成熟,酒泉文化遗产开发利用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酒泉境内世界文化遗产“赋能”开发利用的路径,可以选择常态化、数字化、信息化、产业化、一体化、品牌化的发展取向。

(一)常态化“赋能”:激活价值潜能文化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宽、拉动力强,符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引领性产业的基本要求,正成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酒泉依托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培育新的增长点的必然选择。根据资源禀赋和价值参差,可以选择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酒泉汉唐文化新区建设为“首位工程”,推动敦煌、肃州两地突破发展、示范带动,提升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市场化程度,促进文化旅游业不断壮大,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创新,只能遵循经济规律,尊重文化价值,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避免给文化遗产带来不可弥补的历史“伤痕”。

(二)数字化“赋能”:再造真实遗址文化遗产数字化,是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现代科技水平相结合的重要方式之一。文化遗产数字化包括数字化的整理保存、数字化衍生品研发、虚拟现实场景展示、新媒介营销等多个方面。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顺应数字化趋势,探索建设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展示、共享平台,逐步实现“在地文化遗产”向“在线文化产业”转变,构建完善的“智慧酒泉”、“数字酒泉”文化遗产体系。一是运用数字技术。依托敦煌研究院和其他机构的研究成果,加大数字技术的研发运用,推进数字化遗产再现和数字出版、数字纪念品、动漫游戏等数字产品的研发制作,以及VR漫游、3D动画、全息成像、立体成像等沉浸式体验馆、互动导览等文物遗产展示产品开发。重点加大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化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开发和市场推广。二是丰富数字载体。搭建数字新技术传播平台,制作系列高端纪录片、影视剧、舞台节目、音乐作品,充分阐释与传播酒泉文化遗产。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文化遗产互动网站、网络展馆、数字博物馆、数字大遗址等系列网络产品。三是创新发展内容。研发主题网络游戏、社交网络、系列APP应用软件等文化周边产品,搭建与消费者的互动平台。结合酒泉文化遗产特点,开发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莫高窟寻宝游戏、玉门关景区探险游戏等等,将文化遗产地的主要景点一一标注,进行重点推介。

(三)信息化“赋能”:虚拟再现体验信息化为文化遗产的保存、展示、传播、产业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云存储、云计算、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为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播、营销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文化遗产管理机制可以利用网络社区、博客、微博、微信等互动性网络,与游客进行信息互动,让游客分享产品使用与旅游观感,从而影响潜在的消费群。文化旅游产品销售企业可与亚马逊、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设酒泉特色文化展示和产品销售专区,为文化旅游主题产品提供展示、交流和交易平台。条件成熟时,建立专门营销文化旅游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敦煌研究院等机构可以借鉴博物院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探索建设敦煌文化资源数据云平台,进而为艺术授权、版权交易、版权开发和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四)产业化“赋能”:繁荣文化产业酒泉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托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酒泉汉唐文化新区等战略平台,抓好“龙头”,形成合力,整体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产业建设上,重点发展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复合型、非公有制、外向型和科技型等六大类型文化产业,同时培育文化创意及设计服务、节庆会展、数字化建设、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和餐饮商业文化六个新兴产业。体系建设上,重点培育文化艺术产品交易市场和图书印刷批发市场,加快建立贯通城乡、快捷高效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增加文化消费总量。产业融合上,政府要制定出台政策,打破区域界限和行业分隔,实行区域融合、资源融合、市场融合,促进文化与创意、科技、商贸、金融、旅游、中医养生、体育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五)一体化“赋能”:创建文化大景区树立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建设文化遗产大景区,促进区域文化一体化发展。积极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法规,促进各县市区之间的要素相互流动,相互开放市场,避免地方保护主义以及“以邻为壑”的竞争现象。发挥肃州、敦煌的集聚与辐射作用,构建区域文化旅游协调发展机制,推动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依托敦煌,联动瓜州县、肃北县、阿克塞县及周边地区,构建“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依托肃州,联动金塔、玉门、嘉峪关及周边地区,构建“酒嘉文化旅游经济圈”。强化与嘉峪关、张掖七彩丹霞、兰州黄河风情线、平凉崆峒山、天水麦积山等大景区的旅游项目串联整合。加强与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内蒙等西部省区的协作互动,形成丝绸之路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协作格局。

(六)品牌化“赋能”:打造区域世界品牌文化遗产可以通过品牌化塑造,实现多次反复性的产业链价值开发。一是打造战略平台。发挥敦煌文化的品牌优势,打造国家级战略平台———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搭建国际化文化交流、展示和交易平台。二是提升品牌价值。挖掘境内各文化遗产的无形价值,积极吸引战略投资,创新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通过多元化手段进行品牌营销,全面提升酒泉文化遗产的品牌价值。三是培育产业集群。深化文化遗产品牌的管理、宣传和建设,打造学术、出版、舞蹈、影视、美术、音乐、书法、旅游、服饰、饮食、数字等系列品牌,形成文化遗产产业集群。

四、打造酒泉世界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示范区

依托六大“赋能”路径的研究和实践,酒泉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以促进历史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经济强市转变为重点,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充分考虑各遗产点的历史厚重性、区域独特性、国际开放性、产业整体性、统筹规划性,以线串点、以点扩面、形成规模,统筹兼顾、规划引领、科学实施,深入构建资源集中连片开发模式,形成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和具有较高文化品质的文化遗产综合开发体系。

(一)依托敦煌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世界文化旅游高地充分挖掘敦煌文化旅游的巨大潜力,主动对接国际标准,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打造世界文化旅游高地。一是做强旅游产业。提升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娱乐性,拓展沙漠休闲体验娱乐项目,发展文艺演出、体育竞技、疗养避暑、休闲度假等配套产业。完善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西线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组织开展自驾车探险游。发展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工、生产、展示和销售,推动敦煌成为国际文化旅游企业的集聚地和文化旅游产品的集散地,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敦煌旅游总人数力争达到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二要做大文化品牌,全力筹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其打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级战略平台。办好“朝圣敦煌”美术展、书法展和摄影展,定期举办艺术巡展、舞台演出、学术交流活动,切实将敦煌打造为文化圣殿。三要做精配套服务,参照国际标准建设敦煌的城市卫生环境、住宿餐饮和各类主题展馆,加快引进品牌连锁酒店和知名旅游运营商落户敦煌,争取开通敦煌往返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等地旅游国际航线。四是做实遗产保护。出台《敦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严格将莫高窟入窟游客数量控制在6000人/日的合理容量以内。进一步拓展和挖掘敦煌学研究内容,深化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敦煌汉简、悬泉汉简等领域的实证研究。

(二)依托河西地区丰富资源打造丝路风情旅游集散地发挥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的不可复制性,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和周边地区的联系,建立资源共享、品牌共树、线路互联的旅游协作机制,推动酒嘉旅游一体化和西四县旅游经济圈,组建河西走廊旅游发展联盟,着力打造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旅游集散地。提升旅游品质,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配套,规划建设五星级酒店、自驾车营地、中医药养生苑、徒步漫道等服务项目,发展特色民族歌舞,策划包装具有丝路风情的参与体验型民俗活动,开发生态观光园、农产品采摘园、休闲垂钓园、农家客栈等乡村旅游,形成住在酒泉、吃在酒泉、娱在酒泉、购在酒泉、游在周边的区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策划特色精品节会,继续办好胡杨文化旅游节、张芝书法艺术节等特色节会,使节会成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推动旅游发展由传统游览向观光、体验、养生并重转变,围绕大漠、戈壁、河流、冰川、空域等特色资源,开发建设徒步、露营、漂流、攀岩、滑翔等户外运动项目,举办好“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酒泉•国际戈壁超常马拉松比赛、全国滑翔锦标赛等重点赛事,让游客在体验户外运动中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景色,将酒泉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户外运动和休闲养生天堂。

(三)依托悬泉置遗址打造千年邮路观光暨诚信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汉代邮驿机构的产物,悬泉置出土了大量鲜活生动的邮驿资料。依托悬泉置遗址的厚重历史和丰富资料,建设千年邮路博物馆,发展诚信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条件。一是强基础。围绕遗址保护,按照发掘时的原貌,根据其当时的位置和功能,安放标识牌,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稳步开发利用,分期分批进行部分开挖,科学展示包括主体建筑、灰区、马厩及其附属建筑。二是建实体。加强与国家文物局的沟通联系,在原址附近仿建汉代悬泉置,建立悬泉置考古博物馆,展出考古发掘经过、出土的简牍和其他文物,真实反映当时邮驿机构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情况。三是创产业。结合理想信念教育和时尚丰富的载体设计,丰富诚信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开展诚信文化教育活动,形成诚信文化产业体系,扩大大遗产的世界影响。

(四)依托汉长城遗址打造长城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阳关、玉门关遗址,是全国长城线上闻名遐迩的重要军事关隘,其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得到学术界乃至普通民众的高度认同。一是保护长城资源。依据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分期对境内长城进行文物本体保护维修、保护设施建设和环境风貌治理。重点加强阳关等长城遗址的保护,编制完成《阳关遗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争取将阳关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统筹推进阳关大景区建设。二是开发旅游产业。充分利用汉代阳关、玉门关和肩水金关关隘,以及大湾城、地湾城遗址、寿昌城、石包城等遗址,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打造凸现酒泉长城历史文化的经典性旅游景点。三是打造长城文化产业。依托长城的历史人文价值,邀请知名专家和社会名流开展长城采风活动,建立长城论坛。拍摄酒泉长城纪录片,挖掘出版长城诗歌、音乐、戏曲、摄影等文化书籍,举办长城诗词大赛,开展徒步探寻长城遗迹活动,举办长城专题展览活动,全方位弘扬长城文化。

(五)依托玉门关、阳关遗址打造军事要塞及家国情怀体验产业以玉门关为品牌,深入挖掘其厚重历史和丰富内涵,精心打造军事文化和边塞文化两大主题。一是围绕屯垦戍边内容,开发现代旅游文化与古代军事文化相结合的军事主题公园、军体训练营等项目。重点建设集军事文化阵列展示、著名历史遗迹复原、戎马疆场和兵农生产生活场景为一体的军事边塞旅游项目,真实再现古代金戈铁马、屯垦戍边的历史情景,全面展示玉门关军事要塞的独特文化魅力。二是围绕边塞文化内容,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复原玉门关都尉府,恢复玉门关关城附近疏勒河的生态植被,营造塞外风光氛围和苍凉悲壮的边塞文化意境。建立反映边塞文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影视拍摄基地,举办边塞文学观光体验活动,重现玉门关在丝绸之路文明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

(六)依托锁阳城遗址及周边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古代城市建设及使命体验文化旅游产业一是保护大遗址。争取创建锁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充分展示锁阳城最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将其建成中国西部古文化遗存和独特自然景观结合最为完美的旅游景点。二是实现遗址数字化。依托甘肃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建设锁阳城遗址博物馆,以锁阳城价值阐释、遗产展示和文化传承为核心,使得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文化内涵得到活化展示。

(七)依托风光资源打造新能源观光文化产业以酒泉风光电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园为载体,以风光能源所展示的未来新能源为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围绕酒泉风光电景观廊道,将酒泉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观光文化品牌。一是突出重点。依托瓜州、玉门、肃州、金塔、敦煌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光电建设,推进风光电工业和文化旅游的融合,修建风电主题博物馆等项目,打造酒泉风光能源观光基地。依托酒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园),围绕风机、叶片、光伏晶片等装备制造环节,发展风光能源观光旅游,建设酒泉风光能源主题文化产业园,打造酒泉风光能源文化旅游的核心产品。二是挖掘亮点。风电在酒泉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曾被同志称为“白色森林”。在瓜州、玉门风电基地打造中国最著名的风电景观大道,并在沿线开辟观景平台和摄影点,形成丰富的景观体验。在肃州、金塔、敦煌光电基地建设光电景观长廊和“观景烽燧”,形成风光并存的新能源观光景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