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的实践范文
时间:2024-01-17 17:2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的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1B-0035-03
临床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活动中的作用一直不容忽视。它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融、涉及知识范围非常广泛的边缘科学,在临床实验室中应用现代化的仪器、方法、管理来分析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现状,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指导诊疗活动、提高诊疗效率。随着近年来检验相关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诊疗对实验室检查内容与方法的要求日益增高,临床实验室的新项目、新方法不断涌现,对医学检验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检验医学教学应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为临床实验室培养出能够充分适应新局面的检验人员。
一、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新要求
医学检验范畴的不断扩展、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加、检验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检验数据在临床诊疗活动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加重。因此,临床诊疗对检验专业的质量要求、速度要求、人员要求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下,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我们不能只拘泥于培养单一的、只具备操作技术的人员,而是要培养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型人才。
二、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高水平医生的教育应包括重复的训练、对训练结果严肃的评价以及学习者对评价的正确反馈。作为教学医院,如何能够尽快满足临床診疗对医学检验专业日益增高的需求、为医学检验科输送合格的专业人员呢?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了解实习生专业水平,开展个体化教学
1.首先,对医学检验实习生进行入科摸底考试:包括临检、生化、血库、微生物、免疫实验室以及相关生物安全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考试。
2.其次,根据各专业考试成绩,将该专业成绩较优的实习生优先分配至相应专业实验室,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轮转。由带教教师实行一对一带教,培训操作技能与相关的理论知识,强调注意事项,接触初步的质量控制概念。
3.专业考试成绩最低的实习生,在主班岗位轮转一个月,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标本的接收、录入、查询、报告整理、报告发放、门诊采血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由于主班工作主要集中在上午,下午主要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自学。
4.各实验室实习生在一个月后重新进行专业考试。与摸底考试相比,增加本月内实习内容,包括标本的前后处理、仪器操作技能与规范、记录填写、复查复检规则以及与临床沟通技巧、危急值报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使用等内容。成绩最低者,下月进入主班岗位进行实习。
5.主班岗位实习生月末考试内容为检验相关基础理论、实验室Lis与His系统应用、实验室工作制度与流程、生物安全相关规定。原则上能够达到及格水平,即可进入临床实验室进行专业实习。否则继续在主班岗位轮岗。
(二)全面丰富教学实践内容
改进以往实习生只进行标本检测相关工作的实习内容,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逐步培养知识全面、流程熟悉、适应能力强的检验实习生。
1.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相关临床诊疗知识匮乏的特点,由带教老师重点讲解实验室数据结果与相应临床疾患之间关系的内容,加强实习生临床相关知识的理论基础。
2.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拘泥于标本的检测,而是由带教老师负责讲解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概况、检测原理、仪器保养维护以及简单故障的处理。要求实习生离开本轮实习岗位时,能够掌握本室操作规程及简单故障的处理。
3.树立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意识。熟知《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各级各类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实验室管理流程,能够树立协助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的意识。
4.熟知医院感染相关工作的要求、内容、流程。检验科微生物室协助医院感染科开展的相关工作现已成为院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实习生需在知晓相关要求的前提下,熟悉相关流程,明确此项工作内容及要求。
5.建立循证检验医学的意识。随着临床医学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其功能不再是单一的标本检测和报告发放,而是要逐步树立循证医学的意识,学习对工作内容进行追踪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证据。
6.全年参加科室内、外的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实习生参加院内外感染、急救、质量控制、护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及行业内的专业培训,扩展知识面、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有助于早日进行入工作角色,提高工作质量,满足岗位要求。此外,有意识地培养实习生查阅专业文献的习惯,使其了解行业动态,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7.开展医学伦理与医德医风教育。医学伦理学为培养准医生的人文职业素养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实践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实习生进行医学伦理学与医德医风教育,能够使其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保护患者隐私、改善医患关系。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诊疗病例,良好的医学伦理素养有助于提高医疗工作质量,促进医疗活动的顺畅实施。
8.参与科研活动。医学生在校主要接受的是医学理论教育,进入工作岗位后,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因此,在实习期间参与科室科研课题的实施,能够尽早、有效地培养科研意识、熟悉科研思路、提高科研技能。
9.参与科室工作会议,树立主人翁意识。实习生参加科室工作会议,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将对科室架构、日常工作、行政管理等产生一定的认识,并有助于了解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培养医患沟通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人民群众对医疗活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以更好地解决诊疗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临床教学实习,承上启下,非常重要,一定要重视学生人文科学知识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多实践,增强其沟通能力。带教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言传身教,教会实习生处理简单的医患沟通问题,并培养实习生的应急能力,将有助于其在工作岗位上提高医疗质量、保证诊疗过程顺畅、避免纠纷。
(三)定期进行实习效果汇报
每月最后一周由实习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制作幻灯片,汇报月实习内容与实习效果,并提出建议与意见。科室带教负责人负责记录并逐一落实实习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四)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因此,教学评价结果是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
1.开展技能考核。
杨海燕等对229名临床本科毕业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出科考核、毕业考核所占总数的比例為41.9%,而过程考核和阶段考核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24.7%和18.1%。鉴于此种情况,各实验室实习生每轮转周期(约一个月)(下转128页)(上接36页)将进行本室阶段考核,轮转半年后在带教老师的全程监督下进行实验室实习内容的讲述与操作,由带教老师逐项进行打分与效果评价,并在下一轮实习生轮转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工作。
2.开展专业竞赛。
六个月实习期后,实习生完成全部实验室及主班岗位的轮转,即进行专业竞赛。由各实验室组长负责准备理论与操作试题各一道,进行限时竞赛,记录成绩,并作出评价。
(五)开展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能够提供实时工作场景,不仅教学效率高,且效果显著。通过模拟急诊检验、急诊用血的工作场景,培训实习生对急诊检验、输血进行合理的时间配比、提高检验效率的能力。
三、结束语
医学生生产实习阶段是其专业生涯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备基本的伦理品德、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都将对其职业生涯起到重要的作用。
张璟璠等通过参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体会到在今后的临床教学中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技能培训,把临床思维培养和临床技能训练进行紧密结合并贴近实际,实现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的持续发展。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医学检验实习生的全方位素质培养,有助于为临床医学实验室输送合格的储备人才,为检验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左岩等
参考文献:
[1]赵志敏.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医学伦理教育——以神经内科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3).
[2]牛莉.临床教学实习中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思考[J].大家健康,2016,(21).
[3]杨海燕,冯慧芬,靳荣荣.临床本科医学生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6,(6).
[4]张璟璠,刘俊芬.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培训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8).
[5]李艳.浅析我国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J].大家健康,2012,(7).
[6]刘丽华.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1).
篇2
关键词 微生物学检验 综合性实验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18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Microbiology Examin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DONG Qing
(Jiangxi Nurs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201)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role of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the experiments in microbiology teaching, our vocational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eaching microbiology tests,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students yourself access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design their own good experimental program and implemented,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teaching i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teaching, whi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enhances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Key words Microbiology Examin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teaching practice
随着职业教育研究及改革的深入发展,卫生职业教育理念也不断更新。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知识结构的设计者,使学生善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方式也在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向综合性实验教学转变。综合性实验是指学习者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门课程知识,对实验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复合性实验。①综合性实验教学作为近年来的新型教学方法,其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在培养学习者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
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实验的比例大,内容较多。为了突出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实验实训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微生物检验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综合性实验教学措施
1.1 实验教学内容
临床脓汁标本细菌鉴定,临床血液标本细菌检验,临床粪便标本细菌鉴,临床尿液标本细菌分离鉴定。
1.2 实验教学方法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细菌检验基本的技能后,如学习细菌形态检查、接种技术、培养方法、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抗原抗体反应等技能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组4人,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在实训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设计好实验方案,主要包括实验的程序、材料、方法与步骤。每小组学生讨论各个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及其优缺点,最后确定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确定后,各小组学生准备实验材料,指导老师下发临床标本,学生实施操作,对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并记录每一次的试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书写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报告。
2 结果
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后,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生所在实习医院检验科反映,近年来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学生动手能力增强,操作更熟练、更规范、更正确,适应临床检验岗位能力强。
3 讨论
不断深化教学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以适应医学检验发展需,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②通过综合性实验在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综合性实验教学不但可提高教学效果,也受到学生喜爱,是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3.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在综合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临床检验的实际,选择医院常见的检验项目来进行专题实验,使学生了解到所做实验在临床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所做实验产生兴趣。同时,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抱着走、照着做的方式,③解除束搏手脚的条条框框,让学习者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组织实施操作,使学生真实感受到自己在进行实验。故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发挥想象的空间,有了自己创造的机会和动力。
在进行临床标本细菌鉴定过程中,以往传统的做法就是给学生己分离纯化的细菌,要求学生做验证性的鉴定。而综合性实验给学生提供的是临床脓汁等标本,将4人学生分成一组,让学生参考教材和己经学习过的基础知识,经过小组讨论后,自行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材料以及实验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并在课堂上讨论可行性方案,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实施方案。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由以往的“让我做实验”变成了“我要做实验”,④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2 学生职业技能得到提高,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综合性实验许多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准备,自己完成,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操作机会。经过系列操作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微生物学检验操作技能不断强化,临床检验职业技能得到了提高。⑤
在进行综合性实验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动手查阅文献资料,并设计好实验方案,就必须应用所学微生物检验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验过程中,把知识学好、用好、用活,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3.3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临床检验医学要求检验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有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综合性实验能初步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往的实验课中,学生往往忽视实验的目的,忽视实验的结果,只盲目地进行操作,随意书写实验报告。综合性实验让学生综合设计并进行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加强指导,学生及时总结,不断提高。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3.4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选择综合性实验项目后,必须查阅有关资,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实施,对临床检验标本作出微生物学检验时,必须综合运用微生物学形态检查法、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细菌的生化反应及血清学反应等基本操作技能。并对微生物学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最后写出检验报告。此过程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实现自我探索及自我拓展的乐趣中,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5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微生物学检验综合性实验的完成是多种因素和复杂操作规程的综合产物,这就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参加实验的学生须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来完成,学生要有互助团结的精神。综合性实验中,学生为了及时完成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任务,提高效率,就必须对检验任务进行分工,并各自独立进行。而在操作过程中,有的项目操作必须同时进行,这又需要相互帮助。相反,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大家互不关心,则会使整个实验脱节,致使整个临床标本检验不能连贯。另外,由于每项标本微生物检验的时间集中紧凑,并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发出检验报告。这就需要实验小组的成员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又要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发挥团队效应。
3.6 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微生物检验综合实验的方案及总结均由学生讨论、归纳、答辩等形式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完成。良好的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不但可以及时捕捉专业知识的信息,还可把自己置身于学习和科研的阵地,并通过讨论交流及时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修改及完善小组的实验方案和计划。因而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和总结时,必须用准确的词语、规范的语言、结构严谨的段落对实验方案或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因此,在整个综合性实验中,通过讨论、撰写方案和总结报告,培养了学生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微生物学检验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有序地综合了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建立了一个由学生主动设计、独立实施操作、自己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果并写出临床检验报告的平台。建立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学习热情,学生对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素养、科研素养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符合现代检验医学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
注释
① 李剑平.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在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39-40.
② 贺秋丽等.综合性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广西大学学报,2006.32.
③④周俊英等.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综合性实验的体会.检验医学教育,2008.3:32-33.
篇3
【关键词】康复医学;理论研究;临床实践;检验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35-01
1 康复医学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在医学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康复医学由于直接关系着患者接受治疗后身心健康的有效恢复,因此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在康复医学国际普及发展的背景下,其理论知识的研究也日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在康复医学的理论研究中,美国与欧洲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康复医学的发展正成为医疗技术的发展主流方向。就我国康复医学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康复医学理念的日渐普及和康复医疗技术的推进,都充分表现出了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广阔空间。现代康复医学主要研究的理论内容是对伤残病患者病后机体的有效恢复方法,并通过将康复评测与训练融入到康复治疗中,从而更为有效的促进患者机体和心理的康复。由于康复治疗的开展是继临床治疗后的重要工作,因此,其理论研究的过程必须强调以患者为护理中心,并在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督促患者锻炼并加以鼓励,从而使其机体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的恢复并保持。
2 康复医学临床实践效果检验
康复医学的开展必须要与临床治疗相结合。在康复医学的临床实践中,就内外科医疗与妇幼医疗等康复医学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复查医学在临床中的开展不仅有效促进了及脑瘫,偏瘫和截瘫等患者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在慢性病,精神心理疾病等患者病情的康复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就中枢神经系统的康复医学临床成效进行分析,在对脑神经受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的康复治疗方式主要是肢体运动的训练。由于训练过程中施行的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重新构建脑神经功能,因此在康复治疗中通过对患者的运动方式进行训练,能够起到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在对周围神经组织受损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主要治疗方法是利用神经生长因子刺激交感神经与背根神经节细胞蛋白进行融合,从而促进神经元体积的膨胀,增加神经元之间的递质传输,更为有效的提高患者神经系统兴奋性。此外,神经系统的康复治疗还采用了脉冲电刺激的方法,即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脉冲刺激治疗,促进患者神经细胞再生轴突的生长与分裂,从而有效的加快神经细胞的兴奋传递效率,提高患者神经系统的恢复效率,提高康复治疗的医疗效率。为了更为全面的保障康复治疗临床效果,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还要针对康复功能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对康复治疗的临床实践进行检验。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状,康复治疗在临床中可以结合运动功能评估,心理神经评估以及机体运动控制能力评估等评估内容,从而更为全面的得出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以此为参照对康复治疗手段进行调整,并更为有效的实现康复治疗的多层次检验。
3 康复医学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康复医学多元化发展的推广与完善,康复医学所接纳的患者类型将会进一步丰富,加之社会进步与发展对临床医疗康复要求的逐渐提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康复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更为有效的满足社会需求,康复医学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涉及到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在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同,通过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康复效率的有效提升,并为其体制的增强和健康状态的保持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结语: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会在带动医学技术进步的同时,更为有效的促进康复医学临床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科学技术推动康复医学技术进步的同时,医学领域也应在临床医学医疗技术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康复医学技术加以完善,从而使康复医疗手段能够进一步丰富,从而满足患者更为广泛的康复需求,通过提高康复治疗的人性化而实现医疗技术与患者间的互动,使得患者更为积极的参加到康复治疗过程中。为了更深层次的发掘康复医疗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医护人员还要对康复医疗和临床医学技术进行更为紧密的结合,为护理医护工作的实际开展提供更为丰富的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25-36
[2] 中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08-17
篇4
1.新增临床模拟综合实训室
检验中心在原有基本形态、机能等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模拟综合实训室。该实训室从实验室布置到仪器设备配置,基本都是模拟医院检验科,有候诊区、采集标本区、标本检验区及领取结果处;根据标本来源划分为血液检验和体液检验。实训室具有医院常用的大型半自动及全自动仪器设备,可以完成从标本采集到各项目的检查等过程,并能开展部分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科研实验。实训室配备有五分类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自动血液流变仪、全自动动态血沉仪、多项尿液全自动分析仪、血凝仪、血红蛋白仪、电解质分析仪、多功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临床常用的实验设备。
在实训室中开展以血液、尿液标本的各项指标检测,跨过临床检验、免疫检验、生化检验等学科的界限,属于综合性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校时就犹如身临医院,更直观的接触临床,同时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标本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2.教师参与管理大型实验设备
为了更好地确保大型精密实验设备正常运转,检验中心与实验主讲教师就部分精密实验设备管理、保养维护签订责任书,主要的宗旨是主讲教师协助实验管理员保养维护精密实验设备,双方共同承担责任,最大限度确保实验设备正常运转,将因人为使用、保养维护不当造成的损坏率降到最低。实验教师大多数是高学历人才,他们知识结构丰富、实验技术全面、年富力强,一旦进入实验室,参与管理精密实验设备,既发挥了专业特长,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既胜任教学、指导实验、维护仪器设备等日常工作,又能指导学生兴趣小组、科研活动及其辅助开放实验室等,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人才保障。
每到学期末,全体教师及其实验人员与系部、中心主任一起逐一检查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等情况,如仪器使用记录本填写的是否及时与规范、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与解决的是否及时彻底、供货商或厂家是否积极认真进行人员培训或履行合同按时定期保养设备等,对现场中发现的问题讨论解决,及时纠正。经过几年的实施,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提高,而故障和返修率降低。
3.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对检验中心建设的投入加大,以及各项建设的日臻完善,检验中心的工作由单纯的实验教学,已经发展到集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综合实验中心。近年来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全体师生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的热情不断增高,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改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将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调动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才能真正使检验医学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施手段等多层次的改革落到实处。
因此,在教学改革中,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制定教研计划,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调整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手段和方法。近年来,在实验改革与建设中重点完成的工作有学生实验兴趣小组、实验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等。
4.科研工作稳步提高
随着实验室硬件条件的改善,师生开展科研工作的态度和热情随之提高。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与教改课题,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学术氛围异常活跃。学生参与科研热情异常高涨,表现在主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部分实验过程,申报大学生科研基金,实施大学生在研基金,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并发表在包括核心期刊的学术刊物上。通过开展科学研究等第二课堂活动,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学习或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指导,学生则可以获得课外知识及科研方法,提高自身学术水平,达到教学相长,是一件双赢的好事情。
二、检验中心建设中所取得的科研教学成果
近年来,检验中心在教学科研、特色教学等方面成效显著、成果丰硕。检验专业教学人员先后获得厅级教改科研课题2项,省级特色专业1项,省级精品课程1项,主编和参编教材6部,校级科研与教改课题6项,校级实验示范中心1项,指导学生科研课题8项,发表教学及科研文章20余篇,学生撰写并6篇。检验专业和检验中心的两项教改项目分别获得西安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三、展望与不足
检验实验中心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条件,带动了学科建设,调动了教师和学生创新实验活动和科研的积极性,提高了医学检验人才的素质。学生始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主题,这一点对检验专业尤为重要。建设具有特色的检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善实验室条件、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深化科学研究,培养具有开拓、创新型实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篇5
近年来,由非典型肺炎、三聚氰胺等引发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健康造成巨大影响,人们渐渐地认识到卫生检验技术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有关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职业安全等新问题将会不断出现,对于高等医药院校卫生检验专业来说,更好更快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卫生检验专业人才,迫在眉睫。笔者就卫生检验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习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互动的平台。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探讨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据初步调查,部分设有卫生检验本科专业院校,几乎都在沿用预防医学“二点一线”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在学校实验室或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商品检验检疫局、质检所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但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层次有了更高的需求,希望卫生检验本科专业的人才主要面向基层和企业,具有更强的实践工作技能。为此,本课题组根据卫生检验本科专业的特点,结合我校卫生检验专业20多年的办学经验,提出了一套适合该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卫生检验技术专业实践、企业现场实践(包括毕业课题的完成)三个阶段。
2实施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措施
2.1校内实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实验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学生做实验时只需按照《实验指导》要求操作即可,一般为验证性的实验。这种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如一次实验课结束,学生只验证了方法,熟悉了操作,但对实验的重要环节和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则知之甚少。一旦到了实习基地实习或参加工作后,感到很不适应,甚至不知所措,又得在工作中重新学习,学生毕业以后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去适应工作。出现这种情况,用人单位不满意,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学校的声誉[1]。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完成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步骤和实验内容,全面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并正确使用仪器,从而加强了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2卫生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这一阶段的实践包括食品、水质、空气理化和微生物等检验技术,在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具体方法包括实习前的培训,制订实纲和实习计划,严格各学科实习考核,加强实习管理工作,组织和学习各类专题讲座,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进展。通过强化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实行目标管理,从而提高了学生卫生检验技术的实践技能。
2.3企业现场实践,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在企业现场实践,除了完成毕业论文外,还要了解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性问题,以及开发新技术的问题。如食品质量控制、环境污染控制、人员的健康安全控制等。这样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进一步把食品、水质、空气、生物材料等检验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到企业的现场实践中。
2.4实习基地建设,实施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保证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高水平的实习基地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有利于促进学校和基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义务分担、共同发展。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应本着“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锻炼和提高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实现学生培养目标,顺利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当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主动与实习单位联系,以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为纽带,不断强化实习基地的管理体制,切实保证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生物安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在实验课中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活的病原微生物或者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标本。因此,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在教授学生实验理论、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因操作意外导致的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生物安全的概念
生物安全:指对病原微生物、基因修饰生物、外来有害生物等生物体通过直接感染或间接破坏环境而导致对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其目的是防止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与病原微生物接触感染或意外泄漏导致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LBS):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用以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避免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的防护原则、技术以及实践。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1]。
二、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管理的国内外现状
1974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家卫生研究院(CDC/NIH)首次出版了《基于危害程度的病原微生物分类》一书;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随后,CDC/NIH又制定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作了系统全面的规定。
在我国,由于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研究起步较晚,于2002年卫生部首次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但没引起足够重视;直到2003年SARS 爆发后,我国才意识到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管力度,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该法规的颁布使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逐渐走向科学、规范、系统、全面的崭新阶段。
三、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
(1)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医学检验实验课涉及医学检验、口腔、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预防医学等多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因此实验室使用频率较高,对于不同群体的实验教师管理难度也较大。
(2)个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针对我校医学生,大多数学生对个人防护措施仅限于了解,少数学生进入实验室不佩戴口罩、帽子、手套,一部分学生缺少无菌操作意识,偶尔会有学生在实验室吃东西,实验结束后没有彻底消毒洗手,实验废弃物随意丢弃等一系列不良的个人习惯折射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的匮乏。
(3)由于我校实验条件以及实验教师人数的限制,不能对学生逐一辅导,以至于学生对实验技术操作不熟练,现学现用,易导致实验事故的发生。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管理措施
1.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教育,使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达到普及化
(1)实验教师要对卫生部颁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文件的主要内容做详细讲解,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生物安全知识,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无菌操作观念,纠正不良实验习惯。
(2)实验教师要从根本上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防护。在实验室管理中,由于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有些实验教师往往只注重实验教学理论及实验教学技术环节,但忽略了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和生物安全防护,忽视了本应该承担的安全防护责任。因此,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强化生物安全防护的知识非常必要。
2.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针对各医学院校自身的特点,结合各医学检验实验室实际情况,以国家实验室安全法律法规为基础,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地落实和执行,不能流于形式。每位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均采取人员登记制度;实验室应制定生物安全手册以及安全防护流程操作手册;要实行危险标识制度,在实验室醒目位置张贴生物危害标志,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制定实验室消毒灭菌制度,建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本,严格进行消毒记录;实验室要建立各种使用记录,使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建立个人防护制度以及提供必需的急救设施;为了应对实验室里的突发事件,要建立实验室应急处理预案。
3.加强培训
(1)加强学生操作技术培训。实验室主要生物危害包括:微生物气溶胶吸入、刺伤割伤、皮肤黏膜污染、食入、感染的实验动物咬伤等;感染的途径主要包括:皮肤接触或黏膜接触、吸入、食入、接触动物等;产生气溶胶的实验室操作主要包括:倾倒毒液、离心、抽取培养液、玻片凝集实验、打开培养容器的螺旋瓶盖、刷衣服拍打衣服等。要让学生明白实验室内发生感染的途径,强调个人物理防护[2],反复强调规范学生的操作技术,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2)加强急救知识的培训。在实验室中可能会出现有害飞溅物不慎进入眼睛或皮肤,这时我们就要学会紧急喷淋和洗眼器等冲洗设备的使用;对于实验室的有毒化学药品如二甲苯、甲醛、EB、苯酚等,以及放射物的泄漏采取有效的防护知识培训。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在实验室内会出现学生在实验室不穿白大衣,不戴手套、口罩;实验完毕不用消毒液彻底洗手;不摘手套触摸生活用品;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这些不良的实验习惯,说明师生从根本上忽视了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由此导致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于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我们要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个人实验室习惯,加强自我保护和防护。为此,学生们不要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储藏食物、涂抹化妆品、摘戴隐形眼镜或吸烟。进入实验室一定要穿好工作衣,实验结束后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自觉做好手的清洗和消毒。
4.医疗垃圾的处理
作为医疗垃圾的实验室废弃物应该严格地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显微镜、试管、滴管等回收的实验器材要由实验教师统一收回,严格消毒清洗;应配备专用包装物或容器以及相应的标识、标签及封口,将实验废弃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如纱布、棉签、棉球、标本等直接丢入专用污物袋并且每个包装物或者容器上应系中文标签,损伤性废物如采血针等应丢入利器盒中。
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是医学检验专业师生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实验教师的职责。因此,要加大对学生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教学环境这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检验仪器;教学;实验;设计
笔者在临床教学中选用的教材为曾照芳主编的《临床检验仪器学》第二版,为了将理论联系实际,在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在设计实验课教学时重点考虑了以下几点:
(1) 课时分配。“临床检验仪器学”总课时为54课时,具体课时分配为: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8学时,其课时比为2:1,充分体现了实验环节在整个“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也为学生理论指导实际,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2)实验课内容的设计。重点突出了以下两点:第一就是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培养和锻炼;第二是要熟知重点大型检验仪器、业内先进检验仪器,使学生紧跟时代潮流,贴近临床实际。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分别安排学生进行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实验和见习,使学生亲临临床一线,参观或自己动手操作,熟悉了解最新、最实用、最先进的临床检验仪器,为以后参加临床检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实验成绩的考核。在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课表现和实验结果评分,在本课程理论考试中,试卷上也有题目涉及实验教学内容。在“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的考试成绩中,实验成绩占到20%,从而要使学生重视实验环节,认真参与实验,也使得教师能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验课受教情况。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笔者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具体实验内容:
(1)普通光学显微镜/摄影显微镜的使用。光学显微镜是医院检验科最为常用的基础仪器,利用显微镜对标本进行镜检也是检验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所以,在第一次实验课上,安排学生熟悉并使用光学显微镜。教师从讲解光学显微镜的具体结构和使用入手,利用临床血液涂片的样本,供学生观察并熟悉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另外还准备了一些病理学涂片样本,供学生自由选择,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了解,增加学习兴趣。
(2)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调试。第一是对分光光度计光源波长进行校准,利用镨钕滤光片两个吸收峰对应的波长标准值,来校准光源发出的光线波长;第二是给学生准备好几种溶液,比如硝酸钠、重铬酸钾等溶液,让学生利用分光光度计实测这几种溶液的吸光度,计算吸光系数,测算浓度值帮助学生加深对朗伯比尔定律的理解,掌握其具体应用。
(3)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电泳仪的使用及电泳技术是临床检验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本次实验安排学生利用最基本的电泳仪,进行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掌握电泳仪的基本使用,掌握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电泳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分光光度计对电泳试验后的区带条进行初步分析。
(4)自动生化分析仪见习实验。自动生化分析仪是医院检验科重要的仪器之一,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紧贴实际、紧贴先进检验仪器,本次生化分析仪实验安排在医院检验科进行,安排学生参观检验科生化室罗氏生化分析仪、强生干式生化分析仪,由医院专门的仪器操作人员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机器性能、熟悉机器操作,并对医院检验科的具体工作形成初步印象。
(5) 血液、尿液自动分析仪见习实验。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检验科目前配备有多种型号的血液、尿液自动分析仪。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密切接轨临床工作,接触先进的仪器,本次实验课也安排在我院检验科进行。由专门的仪器操作人员现场演示、现场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常规的仪器操作。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了解了最新、最常用的临床检验仪器,对检验科的常规检验项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掌握了血液、尿液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基本操作。
总之,教师在实验指导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理论课的教学联系到具体的实践之中,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检验仪器,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临床检验仪器学”的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操作流程;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74-02
一、《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背景
医学检验技术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承担着为临床医学诊断、治疗、愈后观察、药效评价等提供实验数据的重任。2012年医学检验专业更名为医学检验技术,强调了专业的“检验技术”属性,淡化了“临床检验诊断”属性,因此对于学生的培养也落在“检验技师”,而非“检验医师”。这一改变明确了本专业最终培养目标重点落在如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随着专业的更名与培养目标的改变,实验教学更需根据形势进行适应性变化与调整。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全面掌握各项检验技术,如何灵活应用,如何与临床检验顺利衔接成为重中之重。为此医学检验技术在教学设置中不只是实验教学的比重要高于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实践教学要成为理论教学强有力的后盾,成为学生内化、应用检验技术的一个平台。通过合理设置实验教学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技术类型、应用标准化质量控制理念、密切结合临床检验流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实验教学成为孕育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摇篮。
二、临床检验操作流程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应用意义
《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重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融理论、技术于一体的临床医学检验课程。随着专业更名及培养目标的改变,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利于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更加凸显:(1)理论知识抽象,不易理解;(2)实验课操作时间短,等待时间长,学习兴趣不高;(3)实验教学与医院临床工作脱节严重。一方面,实验教学在设计上与医院临床检验工作存在明显差异,检验思路与临床工作脱节。另一方面,试剂昂贵、大型仪器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限制了一些实验项目的开展,导致实验项目与临床应用脱节。
本项目以临床检验项目为主线,以临床检验操作流程为基准,通过模拟临床检验情景,应用各种检验技术完成检验报告等系列临床检验工作实景,对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及方案进行改革,尽可能使各项检验技术在实验教学与临床应用上实现无缝衔接,以促进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临床检验操作流程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
1.选定检验项目(实验项目):根据实验课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检验技术,选取适合开展临床检验的项目,例如RF检测(应用间接凝集检验技术),HBsAg的检测(应用ELISA)等。
2.制作电子教案:按照临床检验操作流程的要求,对选定的项目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制作电子教案。设计中注意充分体现临床标本生物安全问题及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问题,实验教学中均按照电子教案中设定的环节进行。
3.模拟临床检验流程:此环节的重点落在模拟临床检验情景。首先实验项目是以临床检验项目为主线设计的,所有实验均以检验项目为主题。例如:原凝集试验改为RF测定、HCG测定等,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改为乙肝五项测定,原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改为ANA测定……然后学生根据本次检验项目进行操作,包括临床标本的选取、处理、测定,并模拟临床给予规范的报告。本项环节均以学生橹魈澹教师为辅。所用标本均为临床标本或模拟临床标本。通过这种设计充分的模拟临床检验情景,使学生能够感受医学检验技师的工作状态,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4.小结与讨论:每个项目检测结束后,学生需根据检验过程评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评定其给予的检测报告能否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反问他距离一名合格的检验技师差距在哪里,需要如何改进。通过这样的小结与讨论环节加深同学们的质量控制意识。如:检验项目为CIC测定,老师提供不同编号的临床标本,不同小组测定的标本会有一定的重叠,整个检验流程结束后每组给出最终报告。老师把同一标本、不同组别的检测报告列在一起展示给学生,进行结果比对,有时各组的检测报告一致,有时则不一致。针对这种情况,请每组同学讨论、审定自己报告的准确性,回顾整个检验过程,讨论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地方。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比较着讨论。学生对这种自己找问题的方式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是分析问题时考虑的面有些窄,有时会跑题,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通常通过对每个检验项目的讨论,学生在下一次检验中就会更加注意,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质量控制意识大大加深。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学生们给出的检验报告准确性大大提高,同时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也更加准确了。
5.预设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环节是贯穿于整个临床检验流程中的。老师或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实验过程中的任意环节假设问题,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开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RF测定中,提问加样时抗体多加了一滴对检验结果有何影响?引导学生回顾抗原抗体反应的比例性这一特点,应用这一知识解答问题。再如乙肝五项检验,让学生来讲解试剂盒的各组分,教师可设问五套试剂盒那些成分可以通用,或HBsAg检测试剂盒中显色液不够用了,是否可以用HBsAb中的?……在每个检验项目中预先给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升能力。
四、临床检验操作流程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应用中的效果评价
本项目以临床标本为待检样品,以检测项目为主线,尽可能地模拟临床标本检测的操作流程,呈现临床检测模拟现场,使学生置身于临床工作氛围中,充分融合实验教学与临床检验流程,尽可能达到实验教学与临床无缝连接。通过本次实验教学改革使课堂效果达到三个结合:
1.理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免疫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免疫检测方法更是涉及多种知识,学生难以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通过模拟临床标本检测现场,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充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内化理论知识。试卷分析发现,在应用理论知识,解读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结果、问题等相关知识点的考察中,正确率有所上升。
2.实验操作与临床检验流程相结合:本专业学生在到达专业课学习之前经历了多门基础课程的实验课,已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实验习惯。但是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这些习惯需要改进和规范,我们必须强调专业特色――生物安全及质量控制两大根本。本研究通过模拟临床标本检测的全过程,强化了生物安全意识及质量管理意识,养成了更加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培养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学生们普遍认为自己的专业责任感强了,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关注每个环节,规范每次操作,提前进入检验技师的工作状态。
3.实验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对检验项目流程,从初步接触到自我分析、从对标准化操作的解读、理解到严格遵守的过程中,养成了自我设问、自我解答、自我遵守的习惯。通过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普遍反映,现在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不像以前一样要求老师解答。思考多了,自我认可度提升了,能够独立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了。
篇9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免疫学检验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27-01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1]。这种方法也可以为我们医学检验教育所用,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检验专业是实验性极强的专业,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检验专业,实验课的教学相当重要。学生学习的内容需要到实验中去实践。为了提高检验学生的专业素质,我教研室在单向扩散法测IgG这个实验教学任务中开设了探究性实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阅中外文资料的能力,全面提高检验学生的专业素质,更好的展现我校检验专业的办学特色。
以前各大医院经常采用的单向扩散法测IgG由于近年来新技术的出现,试剂公司已不再生产,所以造成了我们开展教学实验的困难,买不到现成的实验试剂和反应板。但这也为我们在学生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我们选择了2009级08检验大专班作为试验班级,提出了问题:能否自行制备所需反应板?具体的实验应怎么设计?结果是否准确?
1 布置任务
将全班56人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7人。设组长一名;要求各小组参照教材及网上资料,制订出实验计划。任务下达后,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对照书本上的实验原理与方法,作出详细的实验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小组讨论可行性经教师审阅后执行。
2 准备实验材料
根据同学们的实验设计,某些必需实验材料由实验老师购入:标准品:11.0g/L、5.5 g/L、2.75 g/L、1.38 g/L购于BECKMAN公司;羊抗人IgG、琼脂购于兰州生物研究所;其余材料均由同学们在实验室自行准备。
3 正式实验
各小组根据自行制定的实验流程进行,基本步骤包括:
3.1 制板 每瓶30ml琼脂加入1ml羊抗人IgG ,混匀后用移液管量取约3-4ml迅速浇在洁净的玻片上;
3.2 打孔 用打孔纸和打孔器打单排孔,每张玻片四个孔;
3.3 加样 每孔用微量加样器加入10μl后静置15分钟;
3.4 温育 置37℃温箱,24小时;
3.5 测读结果 制定标准曲线、查出待测样品的含量。
4 结果汇报与讨论
本实验每个小组共让学生加入四个标准品和四个待测样品。各小组在实验后第二天测量了扩散形成的白色沉淀环的直径大小,自行绘制了标准曲线。每个小组都用计算机拟合了标准曲线,准确地得到了标本的测定值。为了确定本试验结果是否准确,按同学们的设计,我们把四个待测样品由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检验科的HITACH7180全自动分析仪用免疫浊度法进行了测定。同学待测样品测定的平均值及用透射比浊仪测定值结果如下:
同时他们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提供的四份标本的测定值进行了对比.其差异都在可允许范围内。讨论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4.1 此法稳定、简便、无需仪器设备。
4.2 重复性和线性均可信,结果准确。但灵敏度稍差、耗时长、影响因素多。
4.3 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措施。
5 总结
5.1 探究式教学更能确实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这是保证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前提。同时,让同学们共同做实验探究,互相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良好人际关系。以便将来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在临床检验科研团队中。
5.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换教学理念,坚持以导为主。敢于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自行探索的过程中,肯定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教师应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加以鼓励和引导;并在必要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通过以上过程,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毅力和信心,培养了学生积极的科研精神。
5.3 探究式教学法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各项能力得到提高实验设计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查阅文献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中提高了他们标准化操作、准确、规范的动手能力;实验结果报告和讨论提高了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数小组还能将传统的标准曲线与计算机结合起来,也让他们认识到免疫学检验的发展方向。以上种种进步,足以使他们从机械的“操作者”变为“创新者”。
5.4 探究式实验,可以拓宽同学们的就业渠道。有关免疫学检测的上游技术(主要指新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改进和研发)主要由生物技术公司承担,检验医学生应该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改变我国免疫学检验在这方面相对落后的局面[2]。经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以后,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同学们将来除可以在医疗机构从事检验工作以外,还可以从事生物工程等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篇10
1 检验医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现代医学向纵、深发展,精尖科学技术在医学检查方面的应用 越来越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医学实验室检查技术必须同临床诊断治疗密切 结合,传统的医学检验只重视试验技术已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于是,有关人士提出了检 验医学一词,也就是强调了实验室检验技术如何更大地发挥对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的参考和 引导作用。林发全、李山指出,在检验医学教学中应开展检验与临床沟通的专题教学。丛玉 隆、朱士俊指出,跨入21世纪,检验医学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严峻挑战,如 不进行医学教育改革,就难以改变其现状。
2 检验医学模式转变的紧迫性
由于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使得不少从事临床医学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不看重自身的经济 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医治不利,从而让患者辗转求医问药,最终不但浪费有限的医疗资 源,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而且使社会贫富不均的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当今,政府 正着眼于医药费用的制度改革,如在广大的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在城市实行大病统筹等,目 的在于让经济生活水平较低的人群不会因病更穷,这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检验医学模式转变的可行性
实现检验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切实可行的。因为这并不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而是需 要从教育和医学实践管理入手,从而实现机制的转变,建立起现代检验医学教育及实践的模 式,最终实现检验医学同临床疾病诊治的最佳结合。
目前,医疗单位在检验方面的投入较大,实验室引进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的新项目 同本单位临床医学相比较是超前的,许多高新技术和成果没有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得以充分应 用,这需要检验与临床的距离不断缩小、靠近。所以,需求的是有一种运行机制,只要主要 权力部门重视此问题,检验医学模式的转变是不难实现的。
4 检验医学模式转变的设想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医学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医学检验已经演变为检验医 学,而检验医学的发展又大大提高了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的效率。因此,临床医学与检验 医学的关系是医学科学实践中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为更好地实现医学科学发展观,应实 现以下转变。
4.1 高、中等医学院校教学规划的转变
4.1.1 医学院校教材内容应当加强临床医学各科理论知识同医学实验室检 查技术的结合,增加实验室检查技术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将来要面向临床的医学生。医学实 验室检查技术的学生要增加临床各科知识学习的教学内容。4.1.2 开设有关提高人文素质的课程,如有人建议改革检验医学学士学位 教学计划,开展临床与实验室对话,加强检验同临床的沟通,帮助学生发展及解决问题、人 际关系和检验结果评价的能力等。
4.1.3 引入富有临床经验、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医务工作者担任相关学科 的教学任务。
4.1.4 高等医学院校要设立医学教育后教育,其学位要高于过去的最高学 位,也就是适应临床疾病诊治的复合型医学高级技术人才教育战略。
4.2 检验医学模式转变 检验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主要从检验医学技师(士 )、检验医学医生(士)、检验医学继续教育3个系列入手。
检验医学模式的转变得以实现,检查结果就能更好地同临床疾病的诊治相结合,并能充 分发挥对临床的参考和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财、物等医疗资源浪费,让患者从根 本上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实现医疗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
5 参考文献
[1]林发全,李山.从现状看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在检验医学教学中的必要性[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06,21(1):66
- 上一篇:乡镇医保相关工作总结
- 下一篇:网约车运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