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7 17:2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街道工作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街道工作调研报告

篇1

一、城南街道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现状及分析。

几年来,我们城南街道形成了以街道、居委会、居民楼、企业四级组成帮教网络,做到了层层都建立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全街道共有刑释解教人员34名。近10年来,无一名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重新犯罪率为零。目前帮教对象中,除凤凰社区的于某、陈某,锦绣社区的陈某3人退休在家养老外,其余刑释解教人员在帮教小组的关心下,通过他们个人的努力,都能以各种形式就业,有的打工,有的搞个体经营当起了老板。

如今全街道刑释解教人员在工作、生活、遵纪守法等方面总体较好,但也有个别人在就业观念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好逸恶劳,工作不踏实,怕吃苦,畏人言;在生活中摆不正位置,容易造成生活上的窘迫和家庭的不和谐。

二、关于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1、衔接工作要到位。

一是与监狱工作做好衔接,收到监狱寄出的通知书后,走访其家庭,并把他们在监、所的表现和家庭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做好记录,建立个人档案,为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提供数据和资料。二是与社区矫正工作做好衔接,把他们参加社区矫正的表现和个人特点、家庭情况记入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三是建立帮教小组,对于重点帮教对象成立3-5人的帮教小组进行帮教,对于一般表现较好的刑释解教人员组成二人帮教小组进行帮教,并根据各人不同情况制定帮教措施,明确帮教责任。

2、引导教育要到位。

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的最初环节是他们今后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家庭、社会的宽容、接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弃旧图新、重新做人的决心。此时也是帮教工作的关键,俗话说,闲则生非,引导他们就业就成为重中之重,刑释解教人员此时如果不尽快找到一份工作,老是在社会上游荡,很容易

再次“旧病复发”,走向重新犯罪的道路。但是当前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加之刑释解教人员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又缺少工作技能,在就业问题上为弱势群体。但是现实中有的刑释解教人员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对出狱后的困难认识不足,一度对帮教人员产生了一些抵触。帮教人员找到其谈话时,居然能据理自傲,说自己刚出狱,作为政府部门就应该给他安排吃、住、工作,好象他服刑成了功臣,真是既可怜又可笑。因此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引导教育尤为重要,首先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犯罪行为曾经为社会所不齿,服刑期间他们是罪犯,出狱后,一定要珍惜重新做人的机会,牢记过去的耻辱,踏实做人,艰苦创业,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其次要引导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教育谈话中,我们经常向刑释解教人员贯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鼓励他们向成功的典范学习。我们**区有几十年如一日的麻饼师傅全拯,是平凡岗位上的成功者,通过典型启发刑释解教人员要吃苦耐劳、立足现实,树立自信,找准自己创业的起点,重新走上社会。同时要提醒告诫他们必须做到遵纪守法,切不能重新犯罪,否则等待自己的只能是法律的严惩。

3、跟踪服务要到位。

大多数刑释解教人员对自己不光彩的一页都羞于启齿,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否则帮教工作会适得其反。刑释解教人员从社会地位来说也是普通公民,作为帮教工作人员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个人隐私,跟踪服务要到位。“跟踪”是以合适的途径、方式了解帮教对象个人表现、家庭、工作情况,督促他们做到遵纪守法。“服务”是指经常开展帮教活动,在他们最困难时拉一把,帮他们解决难题。平时要多观察、多谈心,肯定成绩,指正缺点,做到“四必访”,一是思想波动时必访,二是生活有困难时必访,三是家庭发生矛盾时必访,四是社会交往有异常时必访。使刑释解教人员充分体会到社区帮教组织的温暖,尽快消除自卑心理,融入社会正常生活。如莲花社区刑释解教人员孙某,因所在企业倒闭,多年来一直多方上访,为自己的待遇讨个说法,帮教人员多次上门做工作,多次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最终解决此矛盾,孙某对此非常感激,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支持社区建设,多做好事,报答政府和社区的关怀。

三、关于安置帮教工作的建议。

1、帮教工作与监狱的管理工作相结合。及时把家庭和社会的关爱与期望送到监狱,让他们感到家庭

篇2

这次培训,党工委充分准备、周密安排,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专门成立了年轻干部培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党工委副书记**,党工委委员、副调研员**任副组长,纪工委、宣传科、工会、团工委的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确保干部的培养能适应地区形势和任务发展需要,让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二是特意聘请了具有多年丰富经验的**老师。具有多年社区工作经验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对年轻干部实行一对一**,双方签订了培养教育协议书,规定年轻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的时间全年不低于100小时,还明确了培训课程的课时以及必须完成的调研报告数量。**老师对学员明确任务、严格管理、言传身教,创造机会让年轻干部深入社区、了解社情民意,培养年轻干部对居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提高年轻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是精心挑选了一批有关社区工作和政治修养方面的图书。年轻干部在学习能力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党工委向年轻干部发放精心挑选的社区管理和政治修养方面的书籍,就是要求年轻干部通过阅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并积极联系实际,努力将学习所得应用到具体工作中。

篇3

作为一个城市中心区工会,盘龙区有基层工会7550个,工会会员135138人,其中农民工会员32586人。尽管服务对象如此庞大,但区总工会干部职工牢记使命,尽职尽责,“只要职工有困难,不管他在哪里,都能得到工会的帮扶和救助,都能维护他的合法权益。”

十几位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的农民工说出了发自肺腑的心声:

把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

盘龙区有一个福虹家园,是一处廉租房小区,其中居住着小区60岁以上的孤寡残障人士以及家中无人照顾、自理能力较弱者共30余人。精干而又心细的盘龙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许永春清楚地记得,其中有一位盲人,常年由他的弟弟照顾。可是弟弟要上班,每周只能来一次,做一次饭吃一个星期。这让许永春隐隐感到不安,他总在考虑区总工会如何给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做点实事。

今年上半年,小区的爱心居民和社区联办的“爱心食堂”开张了,它的服务对象正是上述30余人。区总工会及时了解到情况,得知食堂的锅碗瓢盆、大米和油虽有爱心人士捐赠,但却缺少餐桌和椅子。8月8日,经过区总工会努力,在爱心企业长青饮食公司的支援下,3张不锈钢餐桌和30把椅子搬到了“爱心食堂”,方便了大家就餐。

双胞胎母亲吴艳平因和丈夫离异,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因为申请的廉租房未分下来,而原先租住的房屋到期,且房东要涨价,吴艳平无力承担,一时陷入困境。区总工会与社区、街道多方协调,为吴艳平解决了一处临时住房,随后,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申请,工会协同各方共同努力,吴艳平的廉租房总算分下来了,而且今年已正式搬迁入住,这让她百般感激。

今年“三八”节前夕,盘龙区总工会组织了对口社区女职工、困难帮扶对象、社区所辖非公企业女职工进行了免费体检。随后在一次座谈会上,3名退休老党员听说了此事,也要求免费体检。虽然时间已过了一个多月,但经过区总工会的积极争取,3名老党员如愿以偿。

下岗女工金爱林与丈夫离异后和女儿相依为命,可更为不幸的是,她又患上了尿毒症,每周要做两次透析,贫病交加。瘦弱而懂事的女儿为了挣钱给母亲治病,一天打两份工。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区总工会给母女二人送来了慰问金1500元。

一位受到“金秋助学”活动资助的困难职工子女,在前往大学就读后,给区总工会写来了感谢信,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情况,立志要成为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

王泽芬从盘龙区人民医院退休后,除了高血压外没其他毛病,可是由于照顾身患脑溢血的丈夫,错过了医院组织的体检。直到2010年6月体检时,竟发现自己已是肺癌晚期,7月到天津做了右下肺切除术,10月回到昆明后检查发现癌细胞已转移到脑部。尽管采取了维持治疗,但在今年6月,家属倾其所有也没能挽回母亲的生命。

在母亲病故一个多月后,仍处于悲伤之中的王泽芬女儿怎么也没有想到,盘龙区总工会的许永春带着工会工作人员亲自登门来到她家,将9.3万元职工医疗补助金交到她手中。这也是盘龙区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9年来兑现的最大一笔补助金。“这笔补助金兑现得太及时了,对于我们工薪阶层来说,解决了很大的实际问题,实在太感谢了!”王泽芬女儿一家连声道谢。

前几年,昆明干旱不断,区总工会积极投身到抗旱行动中,帮助松华街道办事处的一处受灾点修建了饮水管网、蓄水窖和水池,冒着烈日酷暑走进田间地头查看受灾情况,前后投入爱心捐赠、抗旱资金44万多元,解决了阿子营、滇源等6个山区部分灾民和牲畜饮水困难。同时将400箱饮用水、40袋大米、40桶食用油送到松华街道双哨中心学校大摆分校师生手中。

从帮扶到慰问,从助学到医疗,从城市到乡村,样样都是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盘龙区总工会采取了多种措施和途径,两节“送温暖”、“三八”助单亲、“五一”慰劳模、“七一”走访困难党员,八月“金秋助学”等系列活动,把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的温暖及时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

为创业和就业助力

腼腆话少,温和柔弱,这是盘龙区乐光灯具经营部老板胡瑾儒给人的第一印象。

回想自己的创业历程,胡瑾儒百感交集。

她原是昆明市电线厂的一名女工,2005年,因企业改制,胡瑾儒由电线厂统一办理了待岗证,成为一名待岗职工。

对于一名40岁的女人来说,是重新上岗?还是自主创业?困难可想而知。就在她痛苦无奈的时候,丈夫张辉同样因为企业改制,从昆明电线厂离职了。

两口子都需要重新寻找出路。

2008年,胡瑾儒注册了自己的乐光灯具经营部,与当时正在招租的得胜家具有限公司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付了6万元订金。可是就在一切手续办完的第三天,原本就人气不旺的昆明东二环路进行封闭改造,而且又赶上金融风暴危机,这对刚刚起步的胡瑾儒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是坚持?还是放弃?坚持,一个月3万元的房租从哪里来?而放弃则意味着自己违约,6万元的订金要不回来。

痛定思痛后,她不甘心,她选择了坚持。

她用家里的房子做了抵押,从银行贷款租下了360平方米的场地,除去装修,后续的资金就发愁了。就在这时,盘龙区总工会为她办理了5万元的“贷免扶补”创业贷款。钱虽然不多,但却真正是雪中送炭,解了胡瑾儒的燃眉之急。

张辉主外,她自己主内。为了节省费用,连小工都不敢请一个。第一年下来,销售额仅有30万,刨去成本盈利几乎为零。胡瑾儒柔弱的外表下藏着坚韧,她在云南第一家引进了上海一照明的产品,算是最节能、最高寿的LED灯具,主要用于商场照明。胡瑾儒向消费者承诺,灯具确保10年使用,10年内有问题,可以无条件换货。现在,她的销售额每年可达几百万元,还解决了6个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在明波商场开设了分店。

胡瑾儒始终心存感激地说:“我的事业能有今天,是政府、工会在我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帮我渡过了难关。”

松华坝是昆明市的水源区,为保护水源不受污染,松华街道2个村委会7个村民小组1618人需要搬迁,其中有就业愿望的搬迁移民近500人。为了提高就业能力,区总工会与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并与劳动等部门共同开展了“春风行动”,举办了搬迁移民、农民工、下岗职工和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有针对性的岗位设置,为搬迁移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

盘龙区在昆明四城区中率先成立了职工技术协会,几年间,职工技协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劳动竞赛活动。医生护士的医技护理大赛,消防员的节能减排大赛,环卫工技能大赛,提升了职工素质,拓宽了就业通道。

“工会就是我们的娘家,工会就是我们的亲人!”

在积极参与中维权,在推动改革中维权,在促进发展中维权,这是盘龙区总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工会与区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职工队伍中的突出问题。2008年以前,辖区内职工的丧葬费只有260元,区总工会和区民政局共同推动,促成区政府按云南省的标准执行,今年达到400元。

三方协商机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区总工会和区人社局、区法院、区司法局、区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联合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定了实施方案,劳动争议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企业四级调解组织网络,积极化解劳动争议。

工资集体协商早已纳入工会工作目标责任重点考核内容,按照“一企一策,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协商重点。对生产经营正常和效益较好的企业,重点就工资水平和奖金分配、补贴和福利开展要约协商,旨在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对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和效益较差的企业,重点就职工工资支付保障、工资来源、生活费发放标准等问题进行协商,确保职工工资按时发放;对实行计件、计时工资制的企业,重点就劳动定额、计件工价、计时工资标准等进行协商;对实行岗位工资制度的企业,以确定和调整岗位工资标准作为协商重点,科学确定协商内容,增强了协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企业有“违法”,工会提“意见”;企业不整改,工会“建议”管。昆明市总工会在全国首创“两书”制度维权后,得到基层工会的积极支持和响应,维权行动风生水起。

2012年1月中旬,盘龙区总工会下属拓东街道工会联合会接到职工反映,称十四冶建设公司在承包楚雄州双柏县酱油厂东和小区建设项目中,因双柏县酱油厂未按进度兑现工程进度款,十四冶建设公司未能及时支付工人工资,且有农民工上访。

根据这一情况,1月16日,拓东街道工会联合会向十四冶建设公司发出了《工会维权意见书》,要求公司就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并作出书面答复。

1月20日,十四冶建设公司经过调查了解作出了答复,明确该公司承建的双柏县“东和苑”小区工程所使用的农民工工资已班级承包协议,已经支付完毕;春节前发生的农民工上访,系有人故意组织,目的是想对公司进行敲诈;从维稳大局出发,以双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担保,从公司借支200万元,先行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至此,这份《维权意见书》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011年8月,18位农民工向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工会反映,他们在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数月,却拿不到工资。街道工会马上与行政部门取得联系,找到工程项目部进行核实,经多次协商和电话催促,最终如数支付了农民工工资39694元。拿到工资的那一刻,一位农民工眼含热泪动情地说:“工会就是我们的娘家,工会就是我们的亲人!”

区总工会还在非公企业中开展了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专项行动,推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在盘龙区企业建制步伐,进一步畅通职工参与管理表达诉求的渠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篇4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开发区总结表彰大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工业立区、项目强区,紧紧围绕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招商引资、企业运行调度、项目承接服务),大力实施“两大工程”(民生工程、稳定工程),达到“两个确保”(确保主营业务收入两年翻一番,确保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增长50%;实现工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37.1%;完成财政总收入3.79亿元,增长41%,推动开发区快速成为现代工业新城的主战场、城市化建设的示范区、沿海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努力争得金巢经济开发区在全省、全市应有地位”的工作目标,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为主题,采取学习教育、对照检查、完善制度和查访督促等办法,切实解决本单位本部门在机关效能和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为开发区赶超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始终坚持“突出特点、抓住重点、破解难点、增加亮点”的工作方针,持续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健全完善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把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创新的举措、更加优良的作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活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力求实现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法规意识进一步增强,行政投诉和行政错案逐步减少,机关特别是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得到较大提升;力求实现社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机关的服务职能更加明确,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的服务意识、服务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各行业服务体系健全、责任明确、科学简便,特别是面向社会和企业的服务要做到主动靠前、高效优质;力求实现廉政勤政水平明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廉政勤政意识进一步增强,机关的工作生活秩序得到全面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增强,工作懒散、不作为的现象得到根除,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得到较好遏制,利用权力垄断谋取部门、行业和个人利益的行为得到坚决全面的制止。

二、总体安排和方法步骤

1、学习发动,提高认识(4月15日-4月30日)。召开动员大会,按照《关于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抚金发[2010]3号)的相关规定,各镇(街道)、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动员和引导全体干部积极投身到活动中来。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组织学习今年中央和省、市各级纪委全会精神,学习省、市和开发区主要领导关于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活动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相对集中时间,采取观看电教片、上辅导课、集中讨论等形式进行。通过学习,使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开发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明确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牢固地树立责任意识、法规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勤政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为推动开发区赶超发展作贡献。

2、查找问题,边整边改(5月1日-9月30日)。重点开展“三查三看”活动,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做到思想再解放,压力再增强,认识再提高,工作再落实。一是查整体工作是否上台阶,主题活动成果是否突出、效果是否明显。要召开专题座谈会,分析整体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各单位在亮点工作、创新工作中的成效。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民主和谐、团结共事的良好局面,促进查找活动的深化。二是查“三进”(进项目现场、进企业、进农村)是否真正落实,看服务态度是否热情、办事效率是否提高。要建立调研制度,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倾听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形成工作调研报告,切实改变工作作风。三是查机关工作人员言行举止是否得体,看是否按照机关工作者的标准去做。机关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期间及对外交流时,能否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否讲究文明礼仪,能否遵纪守法。在查摆问题阶段,各镇(街道)、各部门、各单位班子成员要在民主生活会中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单位和个人要在整改期间归纳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措施、时间表和责任人,并以一定方式公之于众。对企业、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做到的,务必马上改;需要统筹兼顾逐步解决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整改,特别是针对当前机关运作中存在的执行不力、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要认真对照检查进行整改,严肃行政纪律责任追究,抓住典型进行曝光。要在整改的基础上,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办事环节,改进不合理的办事程序和管理制度,从本机关基本工作职能和具体工作出发,积极创新工作制度和服务机制,巩固提高机关作风建设成效,从根本上巩固整改成果。同时,要针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结合各自职能,找准切入点,认真做好跟踪服务工作,想方设法集中精力为企业办一批好事、实事,帮扶企业渡过难关。

3、建章立制,总结提高(10月1日-12月31日)。各镇(街道)、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全面整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要根据本级工作职能,修订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任务、程序等;二要围绕日常管理,修订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法规纪律、义务等;三要围绕检查监督,修订完善相关的督查制度,明确督办、执纪、查处等。特别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最突出的问题,在整改中逐项逐条进行修订完善,在制度建设上有明显提高。

对本次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的情况,各单位要适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分析总结开展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作为继续推进本单位作风建设的依据。活动结束后,各单位要及时将总结报告报送区机关作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发区机关作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全区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开发区监察局。各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和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机关作风建设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有关职能科室具体落实、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完成机关作风建设各项任务。

(二)加强检查监督。开发区机关作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加强对活动全过程的督促检查,组织有关人员组成督查组,到各单位进行指导、督查;设立投诉中心,公布投诉电话,建立投诉网络,受理对机关作风的投诉,负责直接或责成有关部门调查核实投诉内容;组织开展明查暗访,对发现的突出问题严肃处理,公开曝光;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民主人士的监督作用,组成若干小组,到重点单位特别是存在问题较多、对问题不重视、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专项督查,督促搞好整改;利用新闻媒体,开设以机关作风建设为主题的社会论坛,开辟专栏,做好全过程的宣传报道工作,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对活动过程中出现边查边犯、边整边犯的,抓住典型,公开曝光,严肃追究纪律责任。

篇5

关键词:郑州;外部环境;社区体育;对策

郑州是河南省的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社区群众体育事业方面发展更为迅速,已经取得较好成果。所以,本研究将结合郑州市的具体情况,认识外部环境与社区体育的关系,认识社区体育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寻求“以人为本”、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区体育服务模式,无论对于推动群众体育,还是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建设文明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外部环境概况与社区体育关系

(一)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城市的数目的不断增加,城市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而复杂,给人们的体育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时间。郑州是地处中原腹地,全市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6.6万公顷,建成区面积328.6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年末总人口74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3.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2.3%。研究发现,郑州城市化进程中,经济比较发达,物质条件优越,休育场馆、设施、器材、经费相对(农村)充足,为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表明:郑州城市化水平较高,为当地居民参与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有利条件。

(二)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是社会事物发展的根本物质基础和决定性因素,经济的持续增长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要求我国的体育事业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对体育的作用日益明显。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和体育发展的大背景。新世纪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以开展大众体育活动为主导、全面提高居民身体素质为目标,其建设与发展更离不开经济的支持,与社区经济密切相连,受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郑州市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3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40617元,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7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659.5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1249.8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52.9∶43.9调整为3.2∶55.2∶41.6。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802亿元,增长1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充足的资金是城市社区体育得以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城市社区体育一直是福利性公益事业,主要经费由政府提供,造成单一依靠的局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社区体育体现出新特点,由政府办逐步过渡到政府管的宏观控制上,社区体育的三大经济支柱:政府投资、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及社区体育产业收入利用,将向社会化、产业化转化,经费主要依靠市场经济规律调节实现。从郑州市经济生产总值一系列资料表明,已经能为社区体育建设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物质保障。

(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水平是影响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体育和健身的重要因素之一。郑州市区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情况抽样调查显示,2009年1~9月份,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9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市区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支出继续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1~9月份财产性收入人均11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8%,其中利息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1.3%,而股息与红利和出租房屋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6%和40.8%,也是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原因之一。同时,伴随经营环境的改善和政府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使人们就业意识不断在改变,1~9月份人均经营性收入435元,比去年同比增长7.7%。另外,由于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达288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另外经调查显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人群经常参加和参加体育健身锻炼;偶尔参加体育健身锻炼比例最高的是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人群;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参加”和“从不参加”比例最高的是月收入在2001~3000元人群。这说明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体育锻炼曲线便会出现下降趋势,追求更多的经济收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为第一需要,健身的重要性下降。只有经济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人们方能自觉不自觉地体会到健身重要性。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财富才能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生活质量才能真正提高。由此可见,个人收入水平,会影响社区体育建设。只有提高群众健身意识,引导群众追求健康,把健康放在第一位,那才是社区体育建设关键所在。

(四)社区体育社会化

社区体育社会化的含义包括这样几层含义:从社区体育事业的兴办主体来看,它强调政府、社团、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等各种力量共同参与,而不是政府包办;从社区体育设施的服务对象来看。它强调面向各类社区成员;从财力、物力的投入来看,它强调多渠道筹集社区体育资金,多方面开发社区体育资源等。

目前,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仍以行政手段为主要特征,对基层政府的依赖性很大,体育社会化程度较低。在体育活动经费的来源途径上,主要渠道是政府投入、税收和社会集资,而在依靠政策支持、权益出让和乡镇企业方面,响应率并不高。

发展社区体育所需人力、智力、财力、物力、场地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发展社区体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含着多方面的工作任务,需要较多的人力、智力、财力、物力投入和适当的活动场地。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单靠基层政府、居民委员会,或者单靠某一社区内单位,都很难圆满地解决这些困难。如果各类社区成员(包括基层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民群众等等)广泛参与,共同努力,亦即通过社会化途径或共驻共建,则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社区体育面临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体育社会办,社区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基于中国国情的一种相对合理的现实选择。

(五)社区人口老龄化

国际上,通常把老龄人口(65岁以上)占7%作为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按照此标准,我国已经在2002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社区体育作为国家公益性体育事业的一部分,有责任也有义务利用自身的优势,来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社会造成的压力。新形势下的社区体育建设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的指导思想”,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郑州市总人口为743.6万,比上年增加8.1万人,增长1.1%,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66.2万,占总人口的8.9%,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针对存在问题,根据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制订科学的战略对策,解决好社区老龄人的体育活动问题。首先,建立、健全保证老龄人参与社会生活和体育健身活动的政策法规,合理布局社区体育服务机构并完善其设备条件和服务;其次,树立老龄人体育健身意识,各级政府与宣传机构要关注老龄人的体育健身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再次,有计划地培养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科研和指导的专门人才,不断充实到老龄人社区体育服务的事业中,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体育志愿者的积极性,以此弥补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不足;最后,鼓励和加强对社区老龄人体育的科学研究,加强经验总结、交流与推广,定期举办全国性或省、市、区直至街道里弄的社区老龄体育的学术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

(六)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在对城市经济繁荣和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治安、城市负荷、交通、能源、环卫、住房、计划生育和子女就学等,都给城市社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郑州处于我国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陇海、京广铁路在这里交汇,107、310国道,京珠、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机场的新郑国际机场与国内外30多个城市通航。流动人口密集,2008年初步调查显示,郑州市流动人口约为120万。

首先,工作和生存的艰辛与压力,使他们无暇顾及体育活动。由于绝大多数民工都来自农村,文化素质低下,缺乏体育运动的基础,更难谈体育意识,很难自觉地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去。在各个城市中,民工超需求的盲目流动和不断的因跳槽、解聘而带来的大量流动人口,由于流动的无序性,基本上是游离于单位体育活动、生活小区(居委会)体育活动和街道社区体育活动之外的。

其次,流动人口居住分散,各居住地又尚未将此部分外来客纳入组织化的体育活动对象的范畴之内。还有相当数量的民工在城郊结合部搭建了许多简陋的棚屋,形成了无人管理和难以组织体育活动的“特殊小区”。有些三资企业特别是外资独资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劳动时间长,不注重外来工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有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是在个体小食店、小杂货档口、小饭店乃至小商店中打工。像这些人群是较难通过政府行为去组织他们的体育活动的。

另外,民工在城市还有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文化冲击。这种文化冲击,一方面表现为迁移者难以融人城市生活的圈子,另一方面表现为物质的改善和精神的缺失形成强烈对比,构成了一种矛盾。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他们融人城市社区体育的难度。合理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将对社区体育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二、社区体育的发展方向

(一)社区体育服务组织系统化

要加强领导对社区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社区体育意识,真正把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这需要各级领导思想革新。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及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领导要在新时期转变观念,加强和完善领导机制,把社区体育工作列入各种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纳入创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之中。通过转换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基层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这是实现属地化的社区体育工作管理的必然趋势。街道工作的重点将向社区管理和服务上转移,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多建立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针对社区体育工作责任重,与现有的组织设置之间不配套的矛盾,积极建立各种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创建、发展和加强社会体育的横向组织系统,与从上而下的政府系统以及归属于政府系统的所有群体、组织、个体,相互交叉织成一个全面而稳定的体育组织管理网络结构。

(二)社区体育服务人员专门化

建议委托社会、体育院校以及和发达国家联合培训的方式来培养体育服务人才;还可通过引进人才,将那些懂经营管理、热爱体育事业的各种人才招聘到体育产业部门,为体育产业化的发展献计献策。另外,要培养熟练掌握外语、具有良好的国际沟通交往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提高我国承办国际重大赛事的竞争能力,使我市体育服务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更大的作为。

(三)社区体育服务形式多样化

公益性体育服务形式是满足城市社区居民基本健身需求,推动全民健身战略在社区实施的基础工作,但是单纯依赖公益性体育服务形式,反而可能因领域的狭窄和档次的局限使全民健身战略失去长久的支撑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建议现阶段社区体育发展中应以福利性为主、以经营性为辅分步分重点地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来推动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首先,对那些普通居民的体育服务则可通过“政府买单”的方式来保证他们能享受到应有的体育服务;其次,对于一些已经有良好市场需求有发展潜力的运动项目重点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逐步返还扶持资金并对其他体育服务项目有所帮助;最后,对于那些制度公益利性的体育服务项目则可以通过“基金”方式维持其正常运转.这样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突出发展优先通过市场机制为不同的社区体育服务项目创造一个统一公平竞争的发展氛围加快社区体育发展的步伐使社区体育发展进入良性发展状态二是维护社会公平通过市场调整和政策引导切实保障普通社区居民基本体育需求。

(四)社区居民体育参与普遍化

建设适应不同人群、具有小区自然特色的亲民、便民、利民的生态化体育活动设施网络系统,并且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群,提高参与率,满足不同需求。体育相关部门在体育服务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和社区稳定特色的合理形成,如中青年男子和妇女运动形式的稳定特色,老年体育的稳定特色,儿童少年体育的稳定特色,婴幼儿体育的启蒙和开发,残障人的活动特点,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项目,季节和节日传统项目的形成等,不仅克服“马鞍型”体育人口分布现象,而且形成了各类人群都能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和而不同”的和谐局面。

(五)社区体育资源利用合理化

近年来,随着体育彩票的发展,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经费短缺问题,但由于我国社区经济基础薄弱,社区众多,有限的收入难以支撑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需求。从长远发展看,城市社区体育要持续发展须社区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状况是: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下岗职工增多等现实问题存在,成为影响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不利因素,就城市社区体育而言,走产业化道路是其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由社区体育的专门部门及非社区体育专门部门负责开展的体育产业经营,在为社区体育创造外部环境的同时,为社区体育更好的发展积累投入。

总之,外部环境的发展,已经对社区体育建设产生深刻影响。由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体育成为当前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的本质属于生活[J].体育科研,2006.(4).

[2]苗大培,王蒲等.我国城乡社区社会体育组织调研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3).

[3]周典明,阮云龙.海淀区乡镇社区体育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4]聂锐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5]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全民健身服务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群众体育的新形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