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疗安全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科医疗安全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科医疗安全与管理

篇1

1不安全因素

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笔者在此列举一些较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分析其成因。

1.1医护管理因素

由于医院医护管理工作,尤其是质量监督工作未做好,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约束能力、质量管理意识等,加上监督控制力度不足,容易造成医院护理人员编配不足、护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造成护理安全隐患[2]。

1.2病房因素

病房设备、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容易转嫁到护理工作中,加之骨科患者往往活动不便、身体虚弱,更容易形成护理安全问题,如:(1)床栏未及时配备或不够牢固,造成患者坠床;(2)地板过滑致使患者摔倒;(3)危险电器、设备等存放或使用不当,造成漏电甚至火灾。

1.3技术操作因素

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或缺乏骨科护理经验,容易造成技术操作失误引起的医护安全事故[3]。其中,对脊柱损伤、颈椎损伤、瘫痪、截瘫等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技术操作知识和经验要求往往更高,而对这些患者护理操作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屡见不鲜,因而该危险因素应得到特别注意。

1.4患者因素

一些骨科患者由于情绪烦躁、心情抑郁或缺乏医学常识,往往不遵从医疗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不按规定作息、饮食,拒绝参加必要的功能锻炼,甚至擅自外出等。这些行为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医疗安全事故,加之一些患者并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康复需要、医院规定以及相关办事程序等,为骨科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4]。

2防范与对策

针对上述不安全因素及其成因,笔者认为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采取建立和完善医院安全护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专业培训、增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及优化人员配置等措施。

2.1建立和健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机制

(1)要制定明确的骨科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结合骨科护理的特点及其不安全因素得特点,并完善现有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2)要规范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流程,将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名护理人员,使其各司其职,恪尽职守;(3)为了保证骨科护理工作的质量,要采取一定的监督管理措施,并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小组的作用,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必要时要采取公平的绩效评价措施,严明赏罚以激励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加强专业培训

(1)要通过安全护理教育和培训提高骨科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意识、安全管理意识,使其认识到骨科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所在,并认识到这些不安全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以此提高警惕,增强责任感;(2)为了避免技术操作不当造成的医护安全事故,医院必须对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严格要求,并通过各种培训手段,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3)可采取技术考试、专业理论知识考试的方法定期考察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情况,并以考试、考察成绩作为绩效评价的一项内容,激励护理人员自我提升。

2.3增强法制观念

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避免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人员要坚持经常性的法制教育,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因而,医院应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要定期召开安全护理教育会议,将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法律问题及相应对策等传达给每个护理人员,以此起到激励、警示的作用。

2.4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长期的压力和疲惫容易导致工作上的失误,造成安全事故[5]。因而医院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安排骨科护士工作量和工作内容。只有保障护士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篇2

【关键词】 外来器械;管理;消毒供应中心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 各项新型手术的开展需要更多的外来手术器械予以技术上的支持, 特别是在骨科治疗过程中常常使用到内固定器械, 而其价格费用也较一般常规手术器械昂贵许多, 本院自2013年6月开始针对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作出了统一要求, 以消毒供应中心作为核心管理站点, 分别在各个管理环节实施全面管理规范, 从根本上保障外来器械使用安全, 实现管理有效性, 严格强化本院骨科治疗感染可控率, 现将本次管理研究与实践体会以以下形式呈现。

1 骨科外来器械的使用现状

一般骨科治疗手段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愈加丰富, 不同性质的手术类型需要更为丰富的特殊手术器械予以技术上的治疗支持, 然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工作者在专业技能与道德素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参与手术治疗过程中因缺乏相关专业操作常识, 对外来器械使用不当等现象频频发生, 骨科手术室管理有效性难以充分实现, 一定程度上使得骨科感染可控率大大降低[1]。

2 骨科外来器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2. 1 术中所使用的外来器械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由于在骨科手术中所使用的外来器械的所有商所拥有的植入器械数量的有限性, 使得同一套置入器械在多家医院使用[2]。而且器械一般数量大、体重大、消毒的时候容易湿包导致消毒失败。

2. 2 术后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缺乏规范的指导 一方面清洗人员很少按照手术器械的种类和特殊性分开清洗, 另一方面对于外来器械在术中使用造成的血迹的清理缺乏正确清洗程序和不同的清洗剂选择等方面的指导。

2. 3 术后对外来器械的清洗不及时 很多时候由于术后对外来器械的清洗不及时使得术中残留的血迹沉积, 残留的血迹等形成生物膜, 影响消毒效果。同时对外来器械的清洗要求和外来器械的再使用缺乏系统的制度, 使得对外来器械的清洗质量得不到保证。

2. 4 对外来器械的消毒质量缺乏完善的监管 随着逐渐增长的手术量, 手术室的人员已超负荷工作, 因此, 对外来器械的消毒状况缺乏监管, 往往由临床科室或器械公司自身清洗。

2. 5 院方缺乏对外来器械使用的具体可行的管理制度 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院方对外来器械使用的管理上存在盲区。器械的质量未经过审核, 容易造成不合格的器械流入医院, 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器械公司流动性大, 造成管理脱节和无人监管, 缺乏有力的医疗安全举证措施。

3 完善骨科外来器械消毒管理制度

3. 1 建立安全规范的外来器械消毒程序 实现外来器械的清洗、清点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执行查对制度和与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交接制度, 让操作者有章可循, 从法律角度按规章进行, 保证器械的质量安全, 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 制定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3. 2 加强对外来器械消毒人员的培训[3] 有计划的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业务的培训, 对骨科常用外来器械的用途、基本构造及清洗要求等要求清洗人员熟知掌握。包括对器械的清洗规范, 对不良行为和行为规范的器械商进行批评与奖励。增强人员法制意识, 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清洗规范》等, 加强专科知识及业务学习, 根据行业内新的专业知识的发展, 不断更新业务知识, 帮助清洗人员及时把握前沿知识。

3. 3 建立对外来器械清点的规范程序 应根据器械商提供所使用器械的基本构造图纸, 为清洗消毒人员在工作中清点工作提供便利。

3. 4 加强供应的管理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所在 对不同供应商进行登记, 不良行为结果上报相关行政部门, 使其管理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规范医护人员和器械商的行为, 相互监督。

3. 5 完善器械消毒供应中心与科室在对外来器械的消毒监管 科室内建立专门的对外来器械消毒质量管理的小组, 在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积极与消毒中心和器械商沟通解决。

4 小结

外来器械的管理决定了医患的共同利益。专业人员的清洗保证医疗器械的彻底清洗, 充分为患者负责, 降低感染率, 保证医患的利益。通过对外来器械的管理, 从器械管理的标准化、人员培训规范化、建立器械清点图片、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流程建设制度化等几方面入手, 不断完善和寻找一套科学实用的外来手术器械监控管理流程。这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也维护了医生护士的权益, 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英.骨科术中外来器械污染监测及冷凝水对其污染影响的研究.南方医科大学, 2013.

[2] 孙艳.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质量监控实践探讨.当代医学, 2011(10):30.

篇3

【关键词】 骨科 围手术期护理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常有病情危急、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容易发生意外,具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骨科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骨科围手术期患者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年龄18-78岁,平均43.5±8.78岁,既往无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人,其中试验组男85例,女67例,对照组男85例,女6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1.2.2 试验组除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外,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①规范、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熟练地履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严谨性。②注重护患沟通,加强语言修养,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③加强医护沟通,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④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⑤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完善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并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做到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可能,保持记录客观性和一致性[2]。

1.3 评价指标 (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情况、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数据。(2)患者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从患者的投诉、护理缺陷申报、护士纠纷处理三方面统计2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1 2组积极配合治疗情况 对照组积极配合治疗患者133例(87.50%),试验组为148例(97.37%)。2组积极配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

2.2 2组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 对照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本研究表明确保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3.1 骨科患者常由于突遇意外伤害,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各种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保持镇静,紧张有序的救护活动本身就会使病人产生一种心理安慰和信任。同时应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采取积极态度配合医务人员的救护。对于患者家属,应客观地介绍病情,取得家属的合作与理解。

3.2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文化,增强安全管理理念 临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候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甚至发生医疗纠纷。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强化对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3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临床活动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要注意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差错,减少护理意外与纠纷,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 考 文 献

篇4

手术室租赁骨科器械是指经销商提供给医院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如各种植入物、手术内固定用的工具,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由于骨科技术迅速发展,骨科内植入物的品种和规格越来越多,而且价格昂贵,医院为了节约开支和防止植入物的积压、过期失效或淘汰浪费,都是通过器械商及经销商即时提供专用骨科器械。但如何管理好租赁骨科器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又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将我院租赁骨科器械使用及管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8年1月—2009年12月需用租赁植入物的骨科手术共5765例,其中脊柱手术982例,四肢创伤手术2957例,关节置换手术1826例。

2 租赁器械的使用与管理

准入条件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并验明产品的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我院植入物采购实行招标制度,由医院设备科、监察科负责招标、中标产品的商需要向医院设备科采购部门提供所有证件由设备科负责把关。

2.1器械的术前管理

2.1.1 预约、接收 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年资较高、长期从事骨科手术的护士负责,主要负责器械管理及必要的技术指导。术前第1天,由主刀医生根据手术需要的器械与设备科联系,然后由设备科采购部与经销商联系,另外医生将器械和配套工具和手术通知单一式2份送至手术室,由专业护士和公司业务员共同清点器械的数量、性能、清洁程度,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名,以便取回器械时双方核对。

2.1.2 器械清洁、灭菌 器械清洁是灭菌成功的前提条件,清洗不彻底常带有机物和无机物而导致灭菌失败。由于租赁的骨科器械在多家医院交叉使用,用完后及时取走。因此租借手术器械必须经过供应室规范处置,植入的手术器械无菌要求最高,根据手术器械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灭菌方法,骨科的器械重、品种多,对灭菌参数要求高,必须根据器械的大小分类包装灭菌,灭菌物品之间留有空间达到灭菌的效果。对不耐高温、高湿的则采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灭菌,如关节置换电钻等,防止灭菌不彻底而造成术后感染,导致手术失败。

2.2 器械的术中使用与管理

2.2.1 认真查对 租赁骨科器械产品的品牌和种类繁多,同一产品不同的品牌器械都有所不同,因此手术配合人员术前必须进行系统培训,全面掌握器械及工具的结构、原理、作用以及使用方法等。手术时,洗手护士必须提前30分钟上台整理好器械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并做好记录,以防器械遗留病人体内。术中精力要集中,与主刀医师认真核对器械规格、型号等,防止器械使用不当造成手术失败。

2.2.2 做好有关文件记录 随着举证法律条文的实施,巡回护士与专科护士对使用植入物的病人必须做好有关文件记录,以作为法律原件依据。内固定物使用后,需保留一式2份的产品标签(由代销商或生产厂家提供标签上注有材料规格、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注册证号),一份附上病历手术同意书背后,另一份附于经销商提供的植入性医用材料登记表,并将相关资料详细登记在表格上,以备查证。

2.2.3对租借来的器械严格消毒管理 由于骨科植入器械价格昂贵,绝大多数医院多采取租借的方式使用,但一套外来器械提供几家医院交叉使用,器械商为加快周转,器械用完后立即取走。为防止器械在运输过程中污染环境造成疾病传播,我院对使用完毕的器械严格按照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清洗消毒之后允许取走。

篇5

由于创伤、遗传、感染和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污染的影响,人类深受骨关节病的困扰。在我国,骨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群,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50%,关节炎患者总数已超过1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椎柱炎及骨质疏松、先天性畸形以及交通事故、工伤、骨肿瘤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关节损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出现人工关节之前,治疗上述疾病的方法通常是采用药物治疗、骨融合或者截肢等手段,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轻则丧失运动功能,重则导致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失去生命。随着人工关节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大大避免了上述症状,从而使得骨科植入物的临床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需求也出现逐步上升趋势。

骨科植入物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产品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用于联结和固定断骨的,如各种钢板、骨钉和螺钉等内固定器械;一类是用于制造人工关节,用来置换由于病变或创伤而失效的人体骨关节;第三类是用于人体脊椎、颈椎部位的植入器械。骨科植入物的特点是价位高,用量多,风险大。一个小小的螺钉"身价"上百元,一款进口陶瓷头人工全髋关节的招标价在2万元左右。质量有问题或医务人员操作失误,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骨科植入物列入《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对外科植入物关节假体,金属直型、异型接骨板,金属接骨、矫形钉,金属矫形用棒,髓内针、骨钉,脊柱内固定器材等器械重点监管。2003年9月17日,SFDA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对骨科植入物试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2影响骨科植入物安全性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骨科植入钢板、螺钉变形、断裂等引发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频频发生。湖南1例患者因右腿骨折在某医院植入钢板固定。3个月后,患者突然出现了伤口剧疼、局部红肿厉害、全身高烧等症状。后经检查发现植入的钢板断裂。以上出现的症状全是因断裂钢板刺破组织引起皮下于血化脓所致,对骨折愈合非常不利。另1例患者因左胫骨骨折到医院治疗,医院对其实行钢板内固定术后,3个月后确定临床治愈。患者出院后1个月,到医院拍片复查,X线检查报告显示钢板断裂,胫骨畸形愈合。经查实是该院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钢板为患者实施手术,导致患者胫骨畸形愈,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手术失败,患者在承受疼痛和经济损失的同时,还要承受着无法估量的精神痛苦,严重的会导致终生残疾甚至失去生命,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繁荣安定。

目前,影响骨科植入物安全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产品质量堪忧,不容乐观 1998年第一季度在对骨科内固定器材的金属直型接骨板、金属接骨螺钉、髓内针、金属异型接骨板、金属矫形用钉和金属矫形棒等六类产品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8.6%。2000年第三季度对部分骨科固定器材进行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中抽查中,虽然产品在外观、包装、标志、原材料质量控制与管理方面有了明显改观,但是尚存较多的质量问题,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60%。不合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部分产品表面有微裂纹。表面微裂纹项目是外科金属植入物的安全性能指标之一。在应力集中部位出现微裂纹的产品一旦置入人体,易出现断裂,使患者受二次手术之苦。②材料的化学成分不符合标准要求。国家标注规定植入物产品使用的不锈钢材料必须达到医用级,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非医用钢。有些产品材料在碳、镍元素含量等化学成份上达不到标准要求。③产品出现锈蚀现象。耐腐蚀性能是外科金属植入物产品的另一安全性能指标。按国家标准的规定,植入物产品经耐腐蚀试验后,表面不应有锈蚀。④产品无标志。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外科金属植入物在每件产品低应力区,要打永久标志,要求有材料、厂名和生产年代号。

2.2患者没有遵从医嘱,使用不当造成自身伤害 骨科植入物采用的材料大多为不锈钢、钛及钛合金和高温合金,这些材料都存在着无法避免的金属疲劳问题,并且不具备人体骨骼的韧性和再生力,其抗弯、抗折、抗压性能都是有限的。很多患者以为钢板、钢钉足够结实,没有遵从医嘱而随意活动或做一些持重运动,要知道肌肉的牵引力可达几百公斤,这样做很容易造成骨内固定器材的意外断裂,最终往往会导致骨折愈合失败甚至骨畸形愈合,对自身造成了伤害。

2.3因人而异,大多数患者术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对于体内植入骨科内固定器材的患者。动完手术后,由于内固定物和骨头共同分担力量的传导,内固定物不必承受全部的力量。所以,很快就可以在部份负重下走路了。但是约有80%~90%的患者,臀部及膝部会有疼痛感或不舒服,必须拔除固定物后,疼痛感才会得到部分缓解。其它的并发症如感染、愈合不良、腔室症候群及神经损伤,因为个人体质差异,也都可能发生。

2.4缺乏必要的生物学评价和术后临床 我们评价骨科植入物归纳为三个方面: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在人体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要求。生物相容性是指骨科植入物与人体二者之间互相都没有不良影响;优良的力学性能则是为了保证植入物材料能满足人体生活和功能的要求。此外,在人体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材料的点腐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和疲劳腐蚀能使强度再好的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最终导致植入物在人体内损伤、断裂和失效。

目前骨科植入物大多采用金属材料,人体内材料的磨损和腐蚀作用会产生磨屑、磨粒和腐蚀产物,像金属离子的迁移就可能对人体产生干扰和毒性。另外,这些材料生成的产物的产生速率和沉积的积蓄量也是生物材料科学研究的重点,例如植入钛及钛合金的人体周围组织体液会产生"黑水",就是与此相关的有待研究的课题之一。由于植入材料是在人体内使用的,人体内特定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必要的生物学评价尤其是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在实验室条件下几乎是无法再现的,所以目前还没有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这还需要我们通过大量的充分的试验、临床研究以及生物学等安全性评价尤其是术后的临床和生物学评价来对骨科植入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知。

3避免出现不良事件的合理化建议

如何合理地规避手术风险和应对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都是我们积极关注的。在此,我们建议骨关节病患者在接触骨科植入物相关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3.1学会挑选合格产品 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应该有选择合格产品的意识。合格的接骨板、接骨钉都具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产品注册证,并且在每件产品的低应力区有永久性的标志,标明了生产材料、厂名和生产年代号。同时,注意观察产品表面的粗糙程度,应该没有微裂纹。专家表示,目前国产骨科内固定器材的质量还有待提高,进口骨内固定器材的产品质量明显优于国产产品,但进口产品价格十分昂贵,是国产产品的10倍左右。

3.2谨遵医嘱,避免使用不当。植入人体后,3个月内应严格禁止持重运动,3个月后也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活动。

3.3提高警惕,做好术后复查。治疗过程中如感不适,应马上到医院就医,防止造成骨骼畸形愈合。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了解骨骼愈合情况。

3.4出现质量问题,可依法向医院或制造商、经销商索赔 消协认为,如果出现因骨科内固定器材质量问题而发生断裂的情况,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六章第三十五条规定向医院进行索赔,如属于制造商或经销商的责任的,还可向制造商或经销商追偿,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3.5只要出现了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应及时向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上报,引起社会公众关注,以便防止和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蔓延和再次发生。

篇6

1.护患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分析

1.1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分析。受传统护理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护士的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加之部分医院的管理制度执行不彻底。导致护士的日常护理工作做的不到位,药品、器材、急救物品等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管理,此外,医院的卫生安全情况也是潜在的主要因素之一。

1.2患者方面该因素分析。集中表现为患者对医院护理人员劳动的不尊重,部分患者家属对所患疾病缺乏合理的认识,使得病情恶化严重甚至身故,造成家属失去理智等后果。其中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对患者情绪产生直接影响,还有社会因素以及医院管理体制等因素也会产生同样的后果。

2.积极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有效措施

2.1完善护理管理的质量和建立相应的安全制度。医疗护理管理的核心是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和建立骨科安全管理体制,其中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是体现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一重要环节。对于骨科患者护理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医院相关部门应科学制订“护理组长责任制”、“应急抢救程序”、“重点病人交接班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完善骨科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部分相关科室也可以成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各司其职;护士长应该不定期进行抽查,可以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或者每周进行护理质量的评估,检查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应及时处理,对与那些护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在每月的质量分析中进行重点讲评、整改。

2.2培养良好的护理行为。良好的护理行为是和谐护患关系的必要条件。所以,许多医学研究者都将护士护理行为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上。相对于医生、护士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其实患者更需要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态度,例如,当护士在护理患者时,一句亲切的问候也许就会让患者体会到一种完美的服务,这种服务价值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性格特征,给予其积极的暗示,解除患者自身精神上的枷锁,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达到进一步治疗和缓解病情的目的。同时,护理人员还要积极配合主治医生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能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并及时告知患者检查中应注意的事项,同时还要鼓励患者,增加其战胜疾病的勇气。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和家属的沟通,要求家人定期到医院对患者进行探视,让患者深切感受到家人的关爱,使他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

2.3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和人文素质。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有:敏锐的思维判断能力、明智的洞察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顽强的意志力、广泛的注意力以及持久的记忆能力;同时,要有较强的自制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并要勇于面对和敢于进取的精神,自强、自信、自立、自尊的意识。因为,护士的心理素质是良好护理服务的前提,它将直接影响护士价值观的形成甚至护理效果。若在工作中遇到紧急情况时,心理素质过关的护士能在现场处理过程中产生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带动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

篇7

关键字:骨科护理;业务水平;医护关系;分析策略

在社会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骨科损伤常发生于交通事故、建筑工地、厂矿企业,一般为突发性、复杂性的外科损伤。近年来,骨外伤发生的几率逐年增加,且伴随着大面积的软组织损伤和脏器损伤,这给骨科外伤的诊断和护理增加了难度。骨科外伤护理随着骨外伤患者的增加,其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骨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现将心得报告如下:

1.骨科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护理制度不健全

骨科护理对护士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有些护理人员存在着精神懈怠、护理措施不到位的现象,这主要与护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监控力不足造成的。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导致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从某种意义上讲,完善护理制度就是对不稳定因素的有效遏制,是对患者负责人的一种表现。

1.2护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决定着患者的康复时间长短和恢复水平。作为护理工作的主导者,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医院骨科护理人员主要存在着业务技术不熟练、专业知识不全面、工作责任心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

首先,业务技术不熟练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年龄不大,临床经验不足,护理技术不熟练,综合判断能力水平有限。对于骨外伤的抢救不能正确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抢救,甚至不按操作规程办事,导致抢救失败。

其次,由于大部分护理人员毕业于大专医护院校,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时间有限,且加之护理人员年轻化,学习锻炼机会不做,存在着做事盲目、不能给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知识贯彻和出院指导,甚至会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水平。

第三,由于医护人员长期处于人员不足、日常护理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耐心与患者沟通,加上医护人员经常加班,身心疲惫,情绪波动不大,最终导致医护人员工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有时耽误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时间,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医患纠纷。

第四,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占主导地位,尽管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考虑患者的健康问题,但对于其潜在的法律问题不够重视。在出现医疗纠纷后,护理人员往往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意识保护自己。

1.3护理技巧不足

据研究统计,患者在生病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在骨外伤的护理过程中,患者由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分担心,常常出现悲观、恐惧、痛苦和焦虑的情绪。此时,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不对患者的心理和不良行为进行合理的疏导,容易产生患者对医护人员进行侵犯或者自身轻生的事情发生。特别是高龄骨折患者,由于骨折后行动上受到限制,自身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上升,很溶液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丧失信心,产生拒绝治疗的心理。

2.护理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2.1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骨科护理安全制度是骨外科护理的管理核心,其是关系到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重大问题。医院应在制度上下功夫,要加强护理安全监管力度。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才能保障护理安全。

2.2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量

首先,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护理人员有提升业务水平的空间。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高级护理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测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其次,制定医护人员的的行为规范,形成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监管。对于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缺失的护理人员要实行问责,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督导,确保每一位护士都能够能够树立足够的安全责任意识,把不安全的因素和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再次,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学习和贯彻相应的法律规范护理制度。要定期评比护理服务标杆,用服务标杆护理人员的实际行动现身说法。定期邀请专业法律人员或执法队,对护士进行讲课,提高其对医疗事故的处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2.3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是保障护理顺利进行的根本所在。当骨科患者出现心理问题时,护理人员要学会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用谅解、同情、负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面对重症患者可能发生的残疾现象,要耐心的对患者进行讲解,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让正能量充斥患者的精神状态,让患者用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

3.结语

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主要问题有:患者日益增多、病情日益复杂、业务量逐渐增加,医护人员年龄大,医护人员不足,医护人员业务和专业水平不高,护理制度不健全等。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针对患者不同的状态,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要建立健全骨科护理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真正解决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为医疗机构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双双.浅谈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J ] .求医问药( 学术版),2011,9(2).

[2] 唐元英,张德辽,杨玲.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30(4).

[3] 蒋其华.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祝您健康・新医药,2010,1(6).

[4] 郑筠.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

篇8

【摘要】回顾分析2007年8月~2009年6月骨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找出原因所在,随后于2009年7月~2010年3月采取建立完善骨科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习护理行为规范,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依法规范护理行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对策,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进行效果评定。结果2009年7月~2010年3月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表明加强护理工作中常见问题的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骨科;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法律建设的不断完善,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及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处理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1]。其中尤以医疗卫生法规逐步完善与加强,特别是医疗行为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对护理管理、护理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加强护士的法律观念、增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正视护理纠纷及潜在的法律问题,给医院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和思索[2]。现对我科2007~2009年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采取了必要的干预,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7年9月~2009年7月我科收治患者2348人次,发生护患冲突65例,其中急诊入院未能及时处理17例,服务态度生硬10例,对医疗收费不了解7例,护理过程中动作欠轻柔5例,护理技术操作欠熟练8例,未能及时更换输液3例,患者及家属要求未能及时得到满足8例,未能及时办理出院手续7例。

1.2 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2009年7月骨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找出原因所在,随后于2009年9月~2010年2月采取建立完善骨科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习护理行为规范,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依法规范护理行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对策,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进行效果评定。患者满意度=(满意的人数×3) /(满意的人数×3+较满意的人数×2+不满意的人数×1)×100%。

2 结果

骨科护理满意度调查,见表1。

3 讨论

3.1 制度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监控力度不够,加之护士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对骨折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因而常常出错。

3.2 护士业务水平不足:业务技术水平问题也是诱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有些护士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如髋关节术后或颈、胸、腰椎等骨折患者搬动时不注意正确肢体摆放而出现髋关节脱位或造成脊椎的再次损伤。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在给患者行理疗或使用热水袋时不注意温度调节而烫伤。有时未指导患者陪护喂食方法及注意事项而引起患者呛咳窒息死亡,如出现纠纷护士也要负法律责任。

3.3 医患欠缺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护士与患者的沟通少,解释工作不到位,具体表现为护理人员对患者不尊重、不关心、讲话生硬、随便、不负责任、注意事项交代不清,造成患者及家属极端不满而引发纠纷。如颈椎骨骨折患者未告知患者颈部颈围外固定制动的目的,未严密观察呼吸情况,胸、腰椎骨折患者未告知绝对平卧硬板床的重要性,患者自行下床活动,肢体出现麻痹,严重时出现下肢瘫痪。

4 措施

4.1 建立完善骨科安全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的评价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3]。成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各司其职;坚持了每天各专业组长不仅对该组手术患者,危重患者,新患者重点检查和监控外,还把日常工作中的输液、输血、过敏试验、手术准备、急救技术等作为质量监控重点;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每周质量讲评,每月全面大检查,对检查中个别问题及时与当事人沟通,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每月质量分析中重点讲评改正。

4.2 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入院时、围术期、功能锻炼、家属沟通和语言艺术等方面上开展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进行了人性化管理,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学模式的核心。我院骨科病房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结合骨科患者的特点,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医疗护理的全过程。在对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生活、心理、安全及精神上的护理,使患者有一种温馨感、亲切感和家庭感。

4.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入院时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医务人员、住院制度,如患者病情危重,待病情稳定后再介绍。住院期间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用药情况,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健康指导等。在工作中要调节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带笑容,热情大方,遇事沉着,耐心倾听,以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位患者。应尊重、理解患者,设身处地给患者以同情,尽量满足患者需要。对患者及家属的倾诉和询问应耐心倾听,并给予详细解释。对不配合治疗及护理的患者,应耐心开导,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参考文献

[1] 王桂芝.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1):72

篇9

1RCA简介

1.1基本概念美国能源部1992年的《根本原因分析指南》把根本原因定义为:指一种原因,当这种原因被纠正以后,会防止此类事故或者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根本原因并不是导致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而是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对可能发生其他事故还存在影响的原因。不同机构根据不同的任务赋予RCA的定义不同,但其核心的思想是相同的:分析整个系统及过程而非个人执行上的过错与责任,找出预防措施,制定可执行的计划,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在骨科风险管理中,可以把骨科RCA定义为;通过对骨科术前术后一系列的总结回顾和一系列客观化数据,运用规范的分析方法,结合主观分析,找出骨科风险中的根本原因,并依此制定实施针对性措施以消除根本原因,防止类似风险重复发生的一种风险因素分析方法。

1.2实施步骤在不同系统项目的过程中,RCA的主要步骤是相同的(图1)。第一步,建立RCA团队,明确项目系统要求,收集过程中的相关资料;第二步,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浅显或近端的原因;第三步,理清近端原因的联系,追寻事故的本源,发掘其中隐藏的根本原因。根据以下3个问题辨别是根本原因还是近端原因[2]:①当原因不存在时,此问题还会发生?②如果原因被纠正或排除,此问题会因相同因素而再次发生?③原因的纠正或排除仍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答案是“否”为根本原因,答案是“是”为近端原因。目前常常运用“因果图”“事故树”“鱼骨图”“蝴蝶图”等方法进行发掘根本原因;第四步,依据根本原因,制定预防措施与改进计划。

2骨科风险现状

2.1骨科风险因素骨科的风险环节与因素概括为:①术前:误诊、漏诊、急救措施不当等;②术中:手术部位不当、手术指征不符合、内植物选用不当、用药错误等;③术后:内植物磨损、伤口感染、摔倒、护理不当、沟通不畅等。

2.2骨科风险特点骨科在外科中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①病情复杂:骨科患者创伤居多,收治时病情复杂。②强调护理工作:骨科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卧床住院,期间需要细致繁复且漫长的护理服务,对护理工作有很高要求。在护理过程中,药物配送、护理文件书写是常见的风险环节。此外,护理工作人员的形象与态度对病患的心理、康复效果有很大影响。③器械使用频繁:骨科治疗中常常需要使用外固定器械与内植物,器械一旦磨损、松动、断裂、感染,对患者安全造成极大伤害。④并发症易发多见:骨科患者由于开放性或闭合性骨折常常造成神经、肌腱与血管的损伤,引起局部或者全身的临床症状,常常引起并发症,如压疮、肺栓塞、感染、休克等。⑤患者期望值高:在术前患者的自我状态是良好的,一经突发创伤事故,手术肢体功能不能完全恢复,前后对比明显,造成心理落差极大,若得不到安抚,情绪波动大易造成医疗纠纷。

2.3骨科风险管理缺乏规范标准方法骨科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对手术风险的识别、分析、评测与处理,采取一定的干扰措施,有效的降低风险,而从目前已有文章检索可见,骨科风险管理缺乏规范有效的标准与方法。

2.3.1风险因素识别分析方法缺乏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作为近年较为热门的前瞻性因素分析方法,但在我国医疗风险管理见诸于文章的极少,在骨科更为罕见。RCA与FMEA皆为非统计性方法,在找出风险因素,减少患者危害方面有积极意义,而目前研究文章却极少。

2.3.2风险因素评测没有统一标准在外科手术中常用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骨科手术风险的价值,或作改良后使用,如黄炎[3]基于此建立一套新的骨科手术风险度评分标准(ORAOS)。类似的改良评测系统多见却缺乏共识,国内并没有系统规范的管理方法。部分医院自行制定指标体系,就单个风险因素建立一套风险评估表,如:骨科患者压疮风险评估表、骨科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

2.3.3医院之间欠缺数据库共享由于骨科的病情复杂、变化快,各种资料的数据收集往往不完整、不及时。由于因素的众多,在收集数据时的侧重点并不突出。对于分析其中的风险因素,一个完善的数据库是必须的。

3RCA在骨科中的应用

3.1RCA应用现状RCA主要应用于工业界,直至1997年,美国JCAHO引用至医院不良事故调查。在医院中的运用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推广,在骨科中更为罕见。郑凯兰、龚小华[4]在利用RCA寻找护士锐器伤的根本原因并进行整改,减少护士锐器伤的发生。郑凯兰、龚龙飞等[5]在实践中应用RCA进行护士给药错误根本原因分析。任顾群、严喜章[6]在妇产科护理文书缺陷质量控制中应用RCA分析法,能准确找出妇产科发生护理文书缺陷的根本原因是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合同护士流动性大,培训不到位等系统因素。由已有文献的表述可以预见,通过RCA对医疗差错与风险因素的根本原因分析,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降低差错规避风险是可行的。

3.2RCA应用优势盛文佳[1]认为,RCA的优势在于:一是改变了过去只针对具体事件,治标不治本的缺点;二是帮助医院找出操作流程和系统设计上的风险或缺陷,并采取正确行动;三是通过同行间的资料分享和经验交流,可预防未来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四是可了解医院缺少哪些资料,从而帮助医院建立健全医疗不安全事件资料库。针对骨科中的特点,RCA优势在于:①在复杂病情中找到高危有效的根本的风险因素;②在繁复漫长的护理工作中找出流程的缺陷;③在器械管理流程上,在植入内植物或外固定过程中注意其中高危因素,避免器械造成的患者危害;④在整个流程中,就某个并发症的发生病理,能发掘出根本原因加以预防;⑤术前术后的资料调查有助于表现院方的重视,能有效安抚患者的情绪。针对于目前的骨科风险管理现状,RCA优势在于:①提供一直有效而高效的方法进行风险因素分析;②由于其发掘因素的追本溯源的方法,所发掘的风险因素有较为代表性,往往能成为标准性指标,对风险管理有重要意义;③开展RCA分析的前期准备,对整个骨科手术前后的资料收集,有助于建立医院骨科资料库,为各个医院提供交流共享。

3.3RCA在骨科应用的思考骨科病情复杂、护理周期长、风险因素复杂、使用科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必须的。依据上文所论述RCA在骨科中应用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设备管理、用药管理、并发症管理、护理管理、患者行动管理。目前文献主要研究RCA在护理方面的应用,没有针对性的骨科应用研究,但在已有的一些管理理念中不乏RCA的研究。例如,在外科手术中常用P-POS-SUM评分系统,以12项术前生理指标与6项手术严重性因素构成指标来预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死亡率与并发症率。回顾此种评分系统,其中选取根本生理指标的方法正是来源RCA的思想,而RCA也可作为筛选指标过程中的一个有效方法。进行RCA分析时,需要注意的是[7]:①在进行数据收集时容易出现偏于关注支持自己观点和判断的证据,而倾向于忽略与自己观点和判断相左的证据;②RCA的小组应该接受过关于人的差错的科学训练,否则难以找出人员绩效问题的根本原因;③分析的结果喜欢把最后那个“为什么”的答案作为单一的根本原因,而原因往往是复杂的。另外,惟有持之以恒地推行,才能突显RCA的效益,且能成为组织的文化精神[8];RCA是一种回溯性医疗不良事件分析工具,该方法将分析重点放在整个系统及过程的改善方面,而非仅限于个人执行上的检讨[9]。

篇10

1.1护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护理工作的核心是质量,而质量是建立在护理技术的基础之上。当前,尽管各大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进入门槛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但是,依然存在护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此外,大部分医院普遍存在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从而使得护理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根据实际工作统计的数据来看,因为护理人员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占所有安全隐患数量的一半以上。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时间太长导致身心疲惫,再加上岗位责任心不强,从而使得与患者交流中态度较差,存在护理工作不认真等情况。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强,主要存在于实际操作不熟练等情况。大部分护理人员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操作,尤其是在抢救患者时,由于操作技术不过硬,导致抢救工作无法顺利实施。护理人员由于专业知识不强,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对解答患者疑问不到位,不能给予患者规范的康复锻炼。除此之外,医院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否规范,护理质量监督工作是否到位等众多因素也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关键因素。

1.2风险预见和估计意识不足

一般情况下,骨科患者的创伤都是由于突发性事故,例如:交通事故伤、运动损伤等。年轻护士由于工作时间不长,缺少经验,在对患者的日常护理中,无法预见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以及对风险的估计不足,从而使得日常护理操作不规范。例如,由于骨科患者的特殊性,患者简单的转身、行走等动作,都有可能使得患者出现再次损伤的情况,甚至会引起新的创伤。一般来说,突况造成的创伤,具有复合性和多发性的特征。如果临床护理人员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将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比如:由于车辆撞击而导致四肢骨折的患者,通常重视的是其出血、畸形以及肢体肿胀等症状,从而忽视了内腔器官的损伤。而当前的护理人员不具备综合分析能力,无法对患者可能会引发的创伤做出提醒。

1.3医学领域的发展给护理人员工作带来挑战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方式不断进行改良,新型的植入材料也在不断增多,护理信息和知识的快速更新,给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同时也使安全隐患增多。由于医学方面对骨科患者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手术的引进,使得护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比如近几年来出现的关节镜技术、假肢植入技术等,但部分护理人员在理论和技术方面都无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其业务水平仅仅停留在以往的水平上,对患者的护理也是使用以往的方式,从而给患者带来了健康安全隐患。其次,当前市场上的众多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比如:康复仪、骨折治疗仪等设备。对于新引入的设备,如果护理人员不能正确操作,将会容易导致医疗纠纷。

1.4治疗过程中患者有不配合行为

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素质、年龄以及对医学信息认知程度的不同,再加上近几年舆论导向问题,导致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护理人员在工作时,部分患者不但不配合,而且对康复治疗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对护理人员告知的注意事项不配合,私自行动从而导致损伤的加重,产生不良后果。此外,患者对医疗制度、办事程序的不理解,是产生纠纷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骨科患者通常是由于突发性事故所导致,病情往往复杂且变化迅速,需要长期治疗才能获得康复,因此,患者通常带有消极的心理状态,这也是患者不配合治疗的因素之一。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不但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而且对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很大帮助。

2规避风险的防范措施

2.1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

医院应当针对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使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得到一定提升。在医院准入制度中,提高护理人员的准入门槛,确保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对40周岁以下的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锻炼其应对患者常见问题解决的能力,定期实施考核,确保每一名医护人员合格。实现骨科护理工作的流程规范化,成立质量控制小组,不定期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解决。其次,要培养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感,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使其能够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明情况,告知患者伤情、介绍治疗情况以及康复锻炼知识等,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调节患者的消极心态。同时,要教育护理人员有责任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出现危险行为,造成不必要的纠纷。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骨科护理预防安全隐患的能力。

2.2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贯彻落实医院各项制度和规范化执行是护理工作有序完成的保障,同时也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操作标准等一系列制度也需要不断的优化和更新,因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制度更要善于改变。对于日常管理中容易出现的医患纠纷现象,要进行深入分析,制定解决措施并纳入到风险管理体系中,使制度不断完善。其次,对于可能会发生的风险,要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理,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预见和风险估计能力,比如转身、下蹲等动作,对于健康的人来说是非常正常的行为,但是,对于骨科患者来说,一些简单的动作都会引起其病情的加重,造成二次损伤,而此部分动作通常会被患者所忽视,因此,就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动作做出风险估计,告知患者哪些运动是禁止的,从而有效预防风险的发生。对于无法处理的风险,要及时上报,相关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讨论分析,找出风险的根本原因,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再次,医院病房物品的配备是否合理,患者电器的使用是否安全,都是需要纳入风险管理体系的注意事项,必须要对安全问题进行重视,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险的发生。

2.3重视新型仪器的使用和知识体系的更新

对于医院新引进的治疗仪器,需要提前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在使用之前,要出示相应的报告,避免盲目操作等情况的出现。另外,要对仪器定期检查,确保仪器的性能良好,随时可以使用。当仪器失效时,比如呼吸机等,一旦失效,将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制定仪器失效的应对措施,确保护理人员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将损失降到最低。鼓励护理人员加强自身学习,总结护理经验,同时,医院要及时更新护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对于新出现的技术,要及时组织学习,确保护理人员能够紧随医疗领域发展的步伐。

2.4采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

受传统护理教育模式的影响,护理人员通常会以患者的疾病为重心,从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感受,导致护理工作过程中缺乏对患者的关爱和主动性,使得患者的不安心理加剧,由此引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配合。“以人为本”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要求在护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个人隐私以及人格等,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满意。采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首先,要求护理人员使用规范的礼仪和用语,提升护理人员在患者心中的形象,使患者感到亲切。其次,过硬的专业技能是该护理模式的基础,也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再次,该模式要求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时间较多,因此,护理人员要认真聆听患者的疑惑,并做出专业解答,另外患者的不安心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自身病情的担忧,护理人员要善于与患者沟通,及时排解患者的忧虑。最后,要加强对患者康复锻炼的指导力度,除了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外,针对不同的骨科疾病,发放康复锻炼指导手册,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实施,不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而且可以使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减少医疗纠纷。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