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牛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养牛项目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__市优质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项目
1.2项目承担单位
1.2.1__市黄牛良种繁育场:隶属于__市畜牧局,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又名__市黄牛研究所,国家级重点种畜场。主要开展__牛的良种繁育、品种选育及良种推广工作,国家“948”项目和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全场现有干部职工430名,其中大中专学历以上人员46人,其中研究员1人,高级师3人,中级职称10人,专职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人员138人。法人代表:王冠立。
1.2.2__市种公牛站:__市种公牛站隶属于市畜牧兽医工作站,1998年经农业部验收成为国家级种公牛站。现有职工22人,其中技术人员14人,其中研究员1人,高级师1人,中级职称3人。固定资产800余万元,主要开展牛冷冻、胚胎移植技术的生产、推广、研究工作。法人代表:王玉海。
1.2.3
__黄牛系列清真食品集团:隶属于__市商业贸易局,省、市确定的__市肉牛加工龙头企业,中一型企业。工程总体规划有屠宰、分割、冷藏、风味肉制品、生化制药、炼油、血粉、制草、皮件、骨胶、动物性饲料、牛毛加工、3000头规模育肥基地等13个内容。目前,年生产能力达日宰黄牛300头,年产分割肉120__吨。由于种种原因,其它项目内容仅完成了基础建设而被迫停建。公司为国家出口食品注册厂,拥有国内一流的生产线及工艺流程,具备独立、完善的肉品检测手段,享有进出口业务自营权。产品主要销往伊朗、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企业观有职工434人,其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26人,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占地面积3.9万m2。企业法人代表:王相国。
1.3项目建设内容
1.3.1__黄牛良种繁育体系:以__市黄牛良种繁育场、__市种公牛站两个国家级种畜禽场(站)为龙头,以重点县(市、区)为基础,构建__肉牛良种繁育体系。
l.3.1.1扩建__市良种繁育场和__市种公牛站。使良种核心群扩大到420头,其中采精公牛达到45头。进一步完善配套冻精生产、检测设备;建立胚胎工程技术中心,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优质肉牛胚胎,加快优质肉牛的繁育速度。同时,建立优质牧草生产基地。优化__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提升供种供精能力。
1.3.1.2__肉牛品系培育及推广。利用德国黄牛进行导血育种,培育__牛肉用新品系。以场站为龙头,以唐河县等六个肉牛生产县(市)为基础,以邓州市为重点,建立开放式育种体
系,利用德国黄牛冻精进行全面杂交改良和导血育种,培育__牛肉用新品系,年开展良种登记10000头,年肉牛改良40万头。
1.3.2肉牛生产基地建设:按照《__市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在唐河县、新野县、方城县、邓州市、社旗县、镇平县建设80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发展120__个5畜位肉牛育肥户及12个300畜位肉牛育肥场,120个100畜位育肥场。同时,搞好市县乡三级服务体系建设。以市种公牛站、市黄牛场为龙头,搞好肉牛生产改良规划、技术推广工作,尤其要试验、推广种草养畜和优质牧草营养成份测定技术。
1.3.3肉牛系列加工项目:以__黄牛系列清真食品集团为龙头,组织实施。主要包括20__吨高低温冷库建设;年产成品14220吨的风味熟肉制品深加工以及骨制系列食品、酶化血粉、牛百叶、牛肚等牛副产品精深加工;生化制药、制革、皮件等后续产品加工。
1.4投资构成:该项目计划投资8190万元,其个申请省、市财政扶持解决1500万元,贷款4000万元,自筹2690万元。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__黄牛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和宝贵的畜产资源。自“八五”以来,__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__黄牛的开发利用及保种育种工作,坚持把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作为振兴__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有力促进了全市养牛业的快速发展。至20__年底,全市黄牛饲养量达395.4万头,其中存栏272.5万头,占全省的20%、全国的2%,牛肉产量15.5万吨,存、出栏及牛肉产量均居__省首位,畜牧业产值达82.1亿天,占农业总产值的31.1%。全市十三县市区均被省定为中原肉牛开发基地,4个县市被农业部批准为秸秆养牛示范县,已建成国家级肉牛丰收计划
县5个,商品牛基地县市2个,全市规模育肥场达520个,养牛专业户、专业村分别达38186户、863个、屠宰加工企业230家,活牛交易市场544个,产供销一条龙、贸二牧一体化的养牛业产业化雏形基本形成。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__黄牛以其身躯高大、耐粗饲、肉皮品质俱优、饲养数量多而位居全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首。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低脂肪、高蛋白的牛肉食品需求量与日俱增,加之生产优质高档牛肉可以节汇创汇,因此,搞好__优质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2.2.2随着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商品畜牧业的转变,亩阳黄牛生长速度慢、商品率低、后躯不丰满等缺点已不适应商品经济条件下现代畜牧业生产的需要,从全省杂交改良情况来看,__黄牛是最优秀的母本,是其它品种无法替代的基础群体。因此,立足__黄牛品种资源,搞好__牛的开发利用,建设__优质肉
牛生产和加工基地,符合我市实际,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2.2.3__黄牛虽然是我国优良的地方良种,但与国外肉牛相比,饲料报酬、屠宰率、产肉性能等方面均有不小差距。因此,通过__优质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一定可以促进我市科研、生产机构利用我市丰富的__黄午品种资源,尽快培育出
__牛肉用新品系,填补我国肉牛品种空白,从而带动肉牛产业
的快速发展。
2.2.4尽管九十年代以来,我市养牛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上
看,肉牛业还远未成为一项体系健全的产业。如肉牛生产,我市年出栏的数量虽然不少,但称得上优质肉牛的数量则极少,除出口的活牛外,出栏牛胴体体重偏低,产品质量差,价格低下,养牛业效益不够理想。因此,在我市实施优质肉牛生产
和加工基地项目建设,可以促进我市黄牛产业向高产、高效、优质方向发展,大幅度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第三章市场分析
对肉牛产业来说,有两个重要市场:一个是牛肉销售市场,另一个是活牛买卖市场。牛肉销售市场主要包括以下环节:批发市场、农村集市和城市自由市场、零售食品店和超级市场、大型屠宰场的分销店。此外,社会消费,特别是宾馆、饭店及整个餐饮业,也越来越成为牛肉消费的一个重要市场。
3.1活牛买卖市场是肉牛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养牛户相互之间、养牛户与育肥场之间、养牛户与屠宰加工厂之间、育肥场与屠宰加工厂之间。此外,还有养牛户与屠宰户之间,都存在活牛的交易活动。目前,__市大约有500余个活牛市场在运作,年交易量为40—50万头左右,其中,多年来年供港活牛平均达6000头左右,约占全省供港活牛的l/3,占全国的4%左右。此外,其它省份每年还到__组织牛源供港出口。所以,每年实际供港活牛的数量可能还要多于6000头。据__市商检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供港活牛比去年同期增长181.3%。据有关专家估计,中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如中东、独联体、韩国、新加坡等)目前至少需要1000万头活牛才能满足需要。随着近年来欧洲“疯牛病”的发生,世界上许多国家竞相到我国开展肉牛系列贸易,使我国活牛市场异常活跃。在国内市场上,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一些省份每年也有大约1000万头的活牛需求。所以,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活牛市场前景广阔,关键是对其市场销售的重视和合适的销售办法。
3.2近年来,我市牛肉产量虽然大幅度增长,但供给与需求基本上保持平衡。在国内市场上,预测牛肉的需求量将稳步增加,主要原因:一是肉类的消费结构中,猪肉所占的比重将继续降低,而牛肉所占的比重将稳步增加。据统计,我市牛肉占肉类总产的比重已由80年代的10.2%上升为22.5%,猪肉比重大幅度下降;二是牛肉质量的提高。牛肉加工能力的增强及品种花色的多样化,也会使牛肉需求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三是目前国内市场上优质牛肉供不应求。据调查,国产优质牛肉所占市场总需求的份额尚不足20%,全省市场上优质牛肉所占比重不足25%,而本项目就是通过建设,使育肥肉牛高档化,生产优质牛肉。因此,在市场上必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随着我国加入wto,牛肉将成为农产品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目前,我国牛肉价格比国际市场平均低60%左右,牛肉产品的价格优势将给养牛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牛肉市场,尤其是优质牛肉需求量是很大的,抓住机遇,搞好__优质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必将会推动我市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众多养牛户脱贫致富,振兴__农村经济。
第四章项目实施地点及条件
4.1地理位置
__市位于__省西南部,是一个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扇形盆地。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冬占三分之一,全市辖13个县市区,1048万人,耕地1308万亩,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适宜各种农作物生产,素有“中原粮仓”之称,为发展以牛为主的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4.2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
4.2.1__市是一个农牧业大市,饲草饲料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全市草山草坡面积约100万公顷,年产鲜草近800万吨,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约450万吨,年可提供饲料粮150万吨,饲用饼粕20万吨,为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4.2.2__市黄牛良种繁育体系以__市黄牛研究所、甫阳市种公牛站、__牛育种中心等机构为中心,坚持保种、育种、杂交改良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良繁体系建设,为我市肉牛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全市共建冷配站(点)504个,布局合理,形成了以冻精站、13个县市区冷配站为中心,各乡镇畜牧站和重点村改良网点为基础的黄牛良种繁言体系网络。自我市1990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肉牛改良本地黄牛以来,黄牛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1998年__牛品种资源动态调查情况来看,我市成年牛及8月龄—2岁龄公牛体尺体重均有所提高,群体数量增长迅速,言肥性能及导入外血杂交后代育肥,均显示了很好的产肉性能。这充分说明多年来亩阳黄牛杂交改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4.2.3全市227个乡镇,有223个乡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近240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359人,近年来重点推广了黄牛冷配改良、秸秆青贮、氨化和微贮及犊牛补饲、种草养畜、肉牛快速育肥等实用技术,收到了良好效果。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市居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889元,该项目不仅覆盖地域广,示范效应大,而且对广大农民服贫致富,改善项目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均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项目实施内容及建设方案
5.1项目实施内容
5.1.1__黄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计划投资1690万元,主要包括征地50亩,新建、扩建种公牛舍980m2,育成牛舍980m2,性能测定站345m2,胚胎移植中心200m2及配套附属设施,引进胚胎移植设备一套,伟力彩色家畜质量检测系统一套和冷冻计算机控制设备一套,液氮运输槽车及配套机械。建立综合开发实验室,包括肉质测定,牧草营养成份测定等化验室和有关设备。更新引进纯种肉牛20头、优化肉牛品种结构;种植优质牧草500亩,搞好饲草基地建设。使良种核心群饲养规模达到420头,其中种公牛50头,繁殖母牛180头,育成公牛、母牛各45头。每年生产冻精80万份,生产肉牛胚胎1000枚,推广种牛80头。
5.1.2肉牛生产基地建设
5.1.2.1规模化生产项目:以市黄牛繁育场和市种公牛站为技术依托单位,承担肉牛生产基地建设,计划投资20__万元。按照《__市人民政府关于__市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用德国黄牛、皮埃蒙特优质肉牛品种,改良本地黄牛。在邓州市、唐河县、方城县、新野县、社旗县、镇平县6个县开展杂交改良,建立规模化肉牛生产区。在6个县市每县重点扶持发展2个300畜位肉牛育肥场,6个100畜位肉牛言肥场,每县发展20__户5畜位肉牛育肥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力争到20__年达到80万头优质肉牛生产规模。
5.1.2.2服务体系建设:计划投资400万元,完善项目县市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冷配站点建设,6个项目县每县设立一个肉牛冷配中心,每县新增29个冷配站点,共计6个县级冷配中心,120个冷配站点。二是建立市级养牛技术培训中心1个,主要对县乡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育肥场及育肥专业户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传播有关信息,推广养牛新技术。
5.1.3肉牛系列加工项目:重点扶持__黄牛系列清真食品集团,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计划投资4100万元,用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风味熟肉制品深加工:主要生产清真牛肉肠、西式火腿、澳式火褪、五香牛肉、牛肉干、牛肉松、快捷
合品等。年产成品14220吨。二是20__吨高低温冷库:低温1500吨,高温
500吨。三是牛副产品精深加工:骨制系列食品,年产骨制品990吨:酶化血粉,年产175吨;牛百叶、牛肚精加工,年产720吨。四是生化制药:主要利用牛心、肺、胰腺等副产品生产粉针剂、水针剂、片剂。年产粉针剂456万支,片剂1.8亿片/年,水针剂1800万支/年。五是制革、皮件:日加工黄牛皮300张,年加工皮衣10000件,皮手套50万双。
5.2项目实施的关键生产技术方案
5.2.1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强__牛的本品种选育与推广,立足__黄牛品种资源优势,采取本品种选育和导入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搞好__牛的保种、育种和杂交改良。
5.2.2提高肉牛营养与饲养管理水平
提高农户饲养肉牛的营养与管理水平。要提高项目区肉牛和牛肉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提高肉牛的日增重,缩短饲养周期,提高朋体重、出肉率和牛肉品质n为此,除去要完善肉牛繁育体系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户饲养肉牛的营养与管理水平,改善目前农户饲养肉牛营养水平与体况偏低下的现状,其具体措施如下:
①要改善对不同类群牛只的日常饲养管理水平,提高母牛受胎率,改善优化牛生活环境,及时预防接种和驱虫,降低牛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②对于繁殖母牛,除喂给充足的青粗饲料外,平均每天补喂1.2千克的精饲料,普及秸秆的青贮与氨化
③对于5—6月犊牛,平均每天补喂0.5千克的精饲料以及足够量的优质青粗饲料,6月龄体重达到150千克以上;
④对于7—12月龄犊牛,平均每天补喂l千克精饲料以及足够量的优质青粗饲料,12月龄体重达到250千克以上;
⑤对于13—18月龄育成牛,除喂给充足的青粗饲料外,平均每天补喂1.5千克的精饲料,普及秸秆的青贮与氨化,18月龄体重达到350千克以上;
⑥对于农户饲养的育肥牛,除喂给充足的青粗饲料外,平均每天补喂5千克的精饲料,普及秸秆的青贮与氨化,体重要由18月龄的350千克增加到470千克。提高育肥场育肥牛的营养与管理水平。对于育肥场饲养的育肥牛,一般经过100天左右的强度育肥,体重要由18月龄的350千克增加到470千克,日增重要求达到1.2千克,这就必须提高育肥牛的营养水平,每日精饲料的供给量要由3千克逐步增加到7—8千克,平均每日精饲料喂量达到5千克,在确保精饲料采含量的基础上,粗饲料自由采食。选购架子牛要精心,架子牛入场后首先要进行驱虫,最初精饲料喂量不宜过多,仅能逐步增加精饲料的喂量,并喂给充足的饮水,育肥期间要尽可能地限制牛的活动,以减少能量的消耗。
5.2.3完善社会化支持服务体系
完善市、县、乡三级养牛的社会化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根据这三级支持服务体系的职能,安排其配套建设。
①市级畜牧服务站担负液氮的生产与供应,冻精、兽药与兽用生物制品的贮运与供应以及对县级支持服务体系人员的培训,养牛生产、市场、杂交效果等信息的收集与传递。
②县级畜牧服务站担负液氮、冻精、兽药与兽用生物制品的贮运与供应,对乡镇级支持服务体系人员的培训,养牛生产、市场、杂交效果等信息的收集与传递。
③乡镇级畜牧服务站担负对养牛农户直接服务的任务和对各生产环节技术经济指标的监测,例如进行配种与配种登记,牛病的预防与治疗,对养牛农户的培训与信息咨询告示服务工作。第六章环境保护
6.1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__市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项目区自然环境良好,环境质量状况基本上可以满足肉牛生产和肉制品加工厂建设的需要。
6.2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及综合利用和治理方案
该项目中肉牛生产采用农户分散饲养与小规模育肥场相结合的方式,全部实行舍饲、栓饲,充分利用廉价的农副产品和秸秆等作为饲料,不仅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而且减少因焚烧秸秆所造成的污染和浪费。牛粪作为有机肥料还田,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化学肥料使用所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因此,肉牛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正效益是主要的,肉牛养殖户由于规模小、较分散,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很小。
对__黄牛系列清真食品集团精深加工项目,在加强对污水处理能力后,可以做到增产不增污,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当地环保部门允许的范围内。屠宰加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和炉渣可综合利用;其污染治理方案和措施均合理可行。
第七章项目的组织管理
7.1项目的行政协调管理
按我国项目行政管理的一般模式,项目区从市到县、乡分别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另外,还将组成一个技术专家咨询组,他们将帮助解决这个项目运行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如品种繁育、屠宰加工、疫病防治、工程设计、培训推广、信息服务等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7.2项目的技术管理
上一级畜牧服务中心要为下一级畜牧服务中心、站或网点提供技术、培训和信息方面的服务,并接受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解决肉牛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乡畜牧服务中心和村畜牧服务网点直接为农户和育肥场提供技术、培训和信息方面的服务。
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为8190万元。主要包括__黄牛良种繁言体系(黄牛繁育场和种公牛站)建设1690万元,肉牛生产基地建设2400万元,肉牛系列加工项目4100万元。
8.2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共计8190万元,其中申请省财政扶持解决l000万元,市财政配套解决500万元,主要用于黄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银行贷款4000万元,主要用于肉牛生产基地和肉牛系列加工项目;地方自筹2690万元。
第九章效益分析
9.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杂交改良普及率将由目前的50%提高到85%以上,每年可生产冻精80万粒(支),年改良__牛40万头以上,年创经济效益25万元,改良后的牛每头增收300元,年净增社会效益1.2亿元。育成的__牛肉用品系可比现在育肥牛提前出栏,平均体重可比__牛体重增100千克,年可创效益3500万元,通过规模化肉牛生产区的建成,可带动我市农民脱贫致富,年出栏优质肉牛50000头左右,年增经济效益l亿元左右。
9.2社会效益:开发肉牛生产是促
进养牛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的根本措施和有效途径,不仅可满足国内市场对牛肉的需求、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而且为打入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养牛业的发展既可使农村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为粮食和农副产品转化成优质产品提供可能,还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据调查,农民利用秸秆养一头牛可增加收入500元,若养育肥牛出售每头可增收1000元左右。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为社会增加利税和安排城镇就业人员等。
9。3生态效益:养牛可使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减轻环境污染;通过“过腹还田”后,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合量,促进农业生产走向良性循环。通过综合分析,认真考证,__优质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项目符合__实际情况,是一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十分显
著的项目,通过实施,可以保证__肉牛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呈报__市优质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报告
__省人民政府:
__黄牛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和宝贵的畜产资源。自"八五"以来,__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作为振兴__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有力促进了全市养牛业的快速发展。至"九五"末,全市黄牛饲养量395.4万头,其中存栏272.5万头,占全国的2%,全省的20%,牛肉产量15.5万吨。黄牛饲养量、牛肉产量均居全省第一。__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是我市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调整优化__市畜牧产业结构,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经研究决定,上报__市优质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项目。
一、项目建设内容
l、__黄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计划投资1690万元,用于__种公牛站扩建和__肉牛品种培育。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引进、种公牛新和__肉牛新品系培育等。
2、肉牛生产基地建设:计划投资2400万元,主要用于肉牛·规模化生产和服务体系建设。在唐河县、社旗县、新野县、方城县、邓州市和镇平县扶持建设12个300畜位育肥场和36个100畜位育肥场及120__个5畜位育肥户,同时完善市、县两级服务体系建设。包括6个县级冷配中心、120个冷配站点和一个市级养
牛培训中心。
3、肉牛系列加工项目:计划投资4100万元,重点扶持省、市确定的__市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__黄牛系列清真食品集团,项目资金主要用于14220吨风味熟肉制品加工、20__吨高低温冷库建设、牛副产品深加工、生化制药及制革、皮件加工等。
二、资金筹措
篇2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发展活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制定如下政策意见。
一、扶持优质林果基地建设
扶持重点:优质核桃、樱桃、池梨。种植基地实行项目区制,年初全区统一组织招投标,招投标主体为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开发区管委会。项目中标单位按照中标计划组织实施.列入年度扶持计划。其他种植模式不享受本扶持政策。新发展核桃种植连续扶持三年,第一年每亩补助300元,第二、三年每亩各补助200元。核桃项目区原则上不低于300亩,单片不少于100亩。对于当年连片种植樱桃50亩以上的,享受核桃种植扶持政策。项目镇中标实施后拨付年度扶持资金60%,项目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资金,并一次性给予项目镇每亩50元管护组织费;项目验收不合格,由区财政将拨付的年度扶持资金和管护组织费从项目镇财力中等额扣回。各项目镇需配套相关政策,具体补贴到种植单位或大户。项目区每年发展亩数由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统一认定。为保护池梨资源,对池梨予以财政扶持。
二、扶持畜牧业发展
扶持重点:桔秆生态养牛和畜禽产品深加工。对于新建标准化生态养牛场,年末存栏肉牛100头以上、200头以下的,奖励3万元;年末存栏肉牛200头以上的,奖励6万元。原肉牛养殖场年末存栏增加100头以上的,奖励3万元。对投资建设畜禽产品深加工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且达产达效,给予一次性扶持奖励。
三、扶持蔬菜、食用菌和花卉苗木生产
扶持重点:大棚蔬菜、食用菌和花卉苗木。对连片新建冬暖式蔬菜大棚(每个1亩以上)10个以上的,每个大棚补助3000元;对按照标准新连片建设5个以上(每个500平方米以上)食用菌和3个以上(每个1亩以上)花卉苗木大棚的,给予财政扶持。
四、扶持名牌产品和农产品标准化基地
扶持重点:农产品品牌和基地认证。对当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当年通过规范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和绿色农产品的,分别一性次奖励5000元和3000元;对获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等机构认证的国家级农产品基地,给予3万元奖励。
五、扶持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
扶持重点:新上农业产业化项目和扩大生产销售规模。对年内贷款200万元、期限1年以上,用于购置设备和新建厂房等固定资产投资,区财政按一年期贷款利息50%给予贴息,最高贴息额20万元;对服务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扶持奖励。
六、鼓励科技创新
扶持重点: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育成新品种并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批的给予10万元奖励;发明新技术并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一等奖奖励10万元、二等奖奖励5万元、三等奖奖励3万元;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并投产达效的,给予3万元奖励,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的给予10万元奖励。
七、鼓励生物质能转化
扶持重点:沼气建设和生物转化。对年内新建大中型秸秆沼气工程,根据供气能力按每立方米300元补助;户用沼气未列入上级扶持项目,每池补助600元;达到“千池(户)镇”、“百池(户)村”建设标准的,分别奖励8万元、4万元(建池户占村总户数90%以上享受百池村政策);对达到建设要求、正常开展服务的大型农村沼气综合服务站,每站奖励1万元。
八、其他奖励
对发展都市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以及农产品藏贮、流通、加工等重大农业项目,确需财政奖励的,采取一事一议。
九、符合奖励政策的项目,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建设单位要年初制定实施方案报区农业主管部门和区财政局,由区农业主管部门和区财政局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审,评审合格的项目,报区政府批准后列入年度扶持计划。
十、同一项目、单位奖项重复的,只享受最高奖项;列入上级扶持政策的,不再享受区级扶持政策。
篇3
20XX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凝聚脱贫攻坚最广泛思想共识,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结合《县交通建设扶贫专项20XX年实施方案》,以服务民生为根本,着力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升县交通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现将交通建设扶贫专项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快推动县交通脱贫攻坚建设,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扶贫专项专题会议,成立了交通扶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以书记、县长为双组长,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交通运输局,由分管副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将交通脱贫攻坚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为交通脱贫攻坚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指导督导情况。一是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县交通运输局针对20XX年度扶贫任务,编制20XX年度交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二是督促项目推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对接省、市交通运输局,定期报送项目管理、进度情况等工作报告;三是落实项目督导检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村道公路质量长期开展现场督导,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了4个村道项目督导小组,开展日常工作监督管理,确保公路质量验收合格。
为保障交通脱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我们通过以下方法开展工作:一是县交通运输局加强对各乡(镇)的监管培训,定期开展交通项目建设质量推进会,从建设流程、监管要点等方面对各乡(镇)分管领导、交管站长开展业务培训,同时对交通项目质量监督专项工作组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二是不定期对各乡(镇)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项目监管资料、监管人员业务熟悉情况等。
二、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一)项目完成情况
(1)高速公路。于2018年11月已进行开工建设,推进情况:
1.5标中铁七局完成施工产值11014.93万元,完成总产值的13.42%。
2.6标中铁六局石家庄公司产值共计16.4亿元,完成总产值的7%。中铁六局太原公司完成产值4230万,完成总产值的10%。
3.7标中铁广州局完成产值1.996亿元,完成总产值的8.39%。
(2)巡司至蒿坝道路黑化工程。计划投入资金7894.25万元。实际资金投入2127.4万元,完成率26.9%。截至目前已完成沥青低基层摊铺26.35公里,路肩墙85%,完成总工程量的65%。
(3)新建工程。资金来源为县级自筹,计划投入资金751.58万元。实际资金投入416.2万元,完成率55.3%。截止目前16座桩基的浇筑、箱梁制作已全部完成,现已完成吊装,完成总工程量的80%。
(4)至公路黑化。资金来源为县级财政配套,计划投入资金560万元。推进情况:该项目已完成立项、设计,拟纳入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
(5)20XX年度村道安保工程。资金来源为上级补助。计划投入资金907万元,实际到位资金907万元。推进情况:设计已完成,9月20日第一次政府采购开标流标,正在准备第二次招标工作。
(6)镇村6.5米宽旅游路改建工程。资金来源为上级补助和县级自筹,计划投入资金662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17万元,完成率32.7%。推进情况: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扫尾工作。
(7)2018年村道续建工程。资金来源为县级自筹。2018年下达计划585.43公里,已完成390公里,剩余195.43公里。20XX年将续建2018年村道硬化路剩余工程195.43公里。
推进情况:截至目前已完成159.297公里,剩余36.133公里。预计20XX年底完工。
(二)开展培训情况
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提升业务能力,根据省市县各级部门指导安排,通过发放文件、电话咨询、会议对接等多种方式开展县交通建设扶贫专项力量扶贫政策宣传讲解;定期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相关问题,20XX年,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组织召开了4次会议,县交通局定期开展交通项目建设质量推进会3次,共72人,组织县交通技术骨干向全县12个乡镇人员进行交通工作业务培训10次共310人。通过培训提高专项扶贫干部对政策的精准把握和业务能力的提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三、取得工作成效
201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交通运输局致力于县交通运输建设,同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一是实现了243个通村硬化路全覆盖,截止20XX年11月共修建农村公路1000余公里,投入资金约5亿元,同时正在进行窄路面加宽、道路黑化、安装波形防护栏等工程,切实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落后现状,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金星村在的大力帮扶下建成了高标准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了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村卫生室及村级管理制度。带领群众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开办农民夜,切实提高群众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积极争取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和改厨改厕等,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修建蓄水池6个,确保人蓄饮水安全;带领群众发展种茶、养牛产业。极大的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三是20XX年全县12个乡镇共建通村路80余条,贫困村全覆盖。通过实施多项交通扶贫工程建设,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
四、特色亮点
为确保工程质量合格,扶贫资金用到实处,进行了项目质量大排查,一是对镇乡、村社的监管资料、资金拨付情况等进行检查。资料不齐全的要求限期进行完善。二是对在建工程进行现场检查。对机器设备、施工人员、安全、原材料等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工程项目,当场出具整改通知单,责令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进督查,合格后方能继续施工。三是所有建设项目均委托第三方有检测资质的公司进行检测,合格后方能进行验收,投入使用。
五、存在问题
一是部门之间沟通联系还需继续加强,与省市部门对接、与县级部门联系、与项目实施单位沟通等协调不够。二个别乡镇项目进度缓慢。从平时督导和专项检查来看,个别乡镇对通村路建设工作重视不够、投入力量不足、解决问题办法不多,项目建设进展缓慢,部分乡镇至今未启动实施。
篇4
位于北部,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总人口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8万人,水资源总量1.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17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97立方米,不足全省的1/6、全国的1/12。“九五”初期,饮水困难人数达62.5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92%以上。人畜饮水主要靠浅层地下水,但浅层地下水水资源贫乏,且均呈现高含盐、高含氟,高氟水、苦咸水分布面积620.1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0%以上,共涉及等18个乡镇184个行政村40.08万人。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是我县水资源的两大特征。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兴县富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要兴富平先兴水,富平要富先富水”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九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水利事业作为振兴富平经济的首项基础工程,每年把供水项目工程建设列入县上重点工程来抓。特别是从年开始国家决定,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水资源短缺的实际出发,加强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坚持“确立新观念、开拓新项目、创建新机制、塑造新形象、谋求新发展”的五新兴水思路。推行项目带动战略,提出“政府推动、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水源共享、集中连片、稳定解决、建管并重”的建设原则。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全力建设这一德政、富民工程。
二、项目计划与完成情况
一期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年度,省、市下达我县饮水解困项目计划9处工程20个项目,解决6个乡镇18个行政村2.546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一、二批12个项目1.78万人,三批8个项目0.766万人。计划总投资768.92万元(一、二批532.32万元,三批236.6万元),其投423万元(一、二批293万元,三批130万元),地方配套345.92万元(一、二批239.32万元,三批106.6万元)。同时,下达二期计划共2个项目,解决2个乡镇2个村940人饮水困难,计划总投资28.1万元,其投15.5万元,地方配套12.6万元。一期三批(含二期)设计批复总投资253.76万元,其投138.5万元,地方配套115.26万元(含二期总投资25.85万元,国投17.1万元,地方配套8.75万元),解决0.86万人饮水困难。
我县饮水解困项目建设,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设计批复,参照项目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责任和措施,积极组织实施,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工程建设于年月开工,年月底全面竣工。共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建设年月开工,年月底竣工,完成了一期年一、二批工程建设。共建成饮水工程5处,打配机井6眼,建管理站、配水站6处,房建1168平方米,围墙1092延米,塔池7座,加压站2座,架设高低压线路7.7公里,架设变压器5台,建闸阀井、水表井等附属建筑物49座,铺设管网33.85公里,移动土方4.24万立方,投工3.26万个工日,已解决4个乡镇12个村1.78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总投资548.23万元,占计划总投资102.99%,其补293万元,占计划国投100%,地方配套255.23万元,占计划106.65%。
第二次建设年月开工,月底竣工。完成了年三批和年二期工程建设,共建饮水工程6处,打配机井3眼,建管理站4处,房建面积301平方米,塔池5座,加压站1座,架设高低压线路3.7公里,架设变压器2台,建闸阀井、水表井等附属建筑物72座,铺设管网28.87公里,围墙442延米,移动土方2.34万立方,投劳1.88万个工日。解决了5个乡镇10个行政村0.7824万人(饮水776人在改水中)的饮水困难,完成总投资258.5937万元,占批复总投资101.9%,其投138.5万元,占批复100%,地方配套120.0937万元,占批复104.19%(含二期总投资26.6874万元,国投17.1万元,地方配套9.5874万元,)。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建成的供水工程已全部投入试运营,入户率达到40%;落实了管护责任,成立了9处(含11个工程)供水管理站,其中县管工程2处,乡管工程9处,招聘管理人员20人;建成了等11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集中供水工程。
三、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国家计委、水利部、卫生部《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农村饮改水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农村饮改水项目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饮水项目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将饮水项目列入十项重点工程之一。在项目建设前期,县政府及时将“农村饮改水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饮改水项目管理工作;县长,主管副县长、水务局局长副组长,政府办、水务局、财政局、计划局、卫生局、电力局、国土资源局及项目区十四个乡镇的乡镇长为成员。并在县水务局下设办公室,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总工为技术总负责。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项目规划、年度计划,评审县批工程初步设计,监督工程资金,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组织管材招标、竣工资料汇编、阶段检查验收和竣工初步验收。在项目建设中,县长贺韧多次深入施工一线,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认真负责,积极配合。县水务局全力以赴,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按照项目建设要求,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及时成立了“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在项目实施中,项目办经常深入施工现场,现场办公,在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乡镇多,资金筹集量大的情况下,项目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克难攻坚,落实群众自筹,协调解决征迁、占地问题和群众投工投劳,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明确任务、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年月日,县政府及时组织召开了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领导参加的项目建设专题会议。明确了职责,落实了项目建设任务。县经济发展局负责投资计划的审批、进度表会签;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监督、报账审批表会签、审批竣工财务决算;县卫生局负责改水项目的监督管理、水质检测、改水工程进度表会签;县水务局是项目的实施单位,负责项目主管部门(市水务局)下达的项目计划和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项目实施,上报工程进度和用款计划,按程序申请报账;有关乡镇负责群众自筹的落实,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保障施工建设环境通畅。县项目办按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及时将县政府“关于年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工作专项问题会议纪要”下发各成员单位及有关乡镇,并按照省市《细则》精神,印发了《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方案》和《关于下达年度农村饮改水项目群筹资金计划和投工投劳计划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制订了建设任务、标准、工期等具体措施,把项目建设责任和任务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和有关乡镇。
(三)科学规划,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一个贫困又缺水的农业大县,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是工程建设的前题和要求。为了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依据国家水利部《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管理细则》中农村人饮困难“三个一”的标准,采用集中连片供水方式,供水设施建设到自然村公共给水点,有条件的村组供水到户,水质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我们邀请有关专家来我县进行实地踏勘,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科学论证,对水源地水量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并对水质做了化验,结合富平实际提出了北部山区建水窖,地区建集中供水工程,有条件的尽量采用“380岩溶水”作水源,实行水源共享,合理调配,集中连片供水的总体解决方案。按照市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县项目办及时组织召开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座谈会议,讨论项目工程规划方案,选择县水利勘测设计队进行项目工程施工设计。
县水利勘测设计队及时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班子,进行了现场实地勘测,按照有关设计标准,精心进行项目工程设计,对主要供水设施蓄水池、加压站、水塔等的设计,严格采用国家标准图集;具体供水方案,因地制宜,坚持“水源共享,高水高供,低水低供,集中连片”的设计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齐全,突出我县饮水项目工程设计特点。按照分级审批程序,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全部通过了市、县专家组评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管理,县项目办组织有关人员学习了《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管理文件汇编》等省、市有关文件;向各成员单位和项目乡镇印发了《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方案》,给施工队、技术员、监理等转发了《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建设管理文件。从组织机构、项目管理、计划与资金管理、奖罚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做了详尽的、易于操作的明确规定,积极推行项目管理卡制度,逐乡、逐村建立卡片。卡片内容明确了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在工程建设中严格实行“项目管理、规划到卡、按卡实施、建成消号”的制度,做到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实、实事办好。
(四)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我县饮水解困项目资金以群筹为主,国家投资为辅,采取多元化、多渠道解决工程建设中的资金问题。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省、市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在总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对一期一、二批项目根据工程的难易程度,进行了个别调整;一期三批(含二期井通、西河)项目按批复实施,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投资任务。共完成投资806.8237万元,其投431.5万元,地方配套375.3237万元。解决了2.5624万人的饮水困难。在项目资金管理方面,设立了农村饮水项目资金专户,项目资金实行分级管理。县项目办管理、监督国家投资资金的使用,乡镇负责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国投资金实行市级报账制,根据工程进度,项目办组织水务、计划、财政部门进行查验,汇签工程进度表,资金报账审批表,由县水务局在市水务局报账支付,国投资金主要用于工程管材、水源井、管网铺设电力设施,土建主体工程建设;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工程征迁占地、青苗赔偿、投工投劳和其他工程建设。为了保证自筹资金及时到位,县项目办将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记入工程专户,并结合项目区群众收入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对自筹资金采取群众集资,工程占地、青苗赔偿、电力设施、管道土方开挖回填、投工投劳等以劳折价形式记入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按受益村落实,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计划全部落实后,项目办方可安排工程施工。国投资金实行市级报账制,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减少了中间环节,促进了工程进度,并由审计、财政、监察部门监督,确保了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设。
(五)严格管理,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对项目工程实行县级领导包干,部门领导负责,一名技术员把关,有关单位和乡镇积极配合,并纳入县上年度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参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质量标准进行项目管理,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县水务局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及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及时成立了“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坚持按“设计施工,合同管理,验收签证,审批报账”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在工程施工方面,对施工企业的资质证、设备、技术力量、业绩、资金和质量保证金等进行严格审查,选择有资质的县水利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施工。
单项工程,项目办与施工单位签订了机井、土建、安装施工合同13份,合同金额113.95万元;与供应商签订了管材合同4份,合同金额24.55万元。进行合同管理,界定工期、质量和投资,确定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抽调1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食宿在工地,严格按设计施工;并聘请具有监理资质、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水利监理工程师2名,进行工程质量监理,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在水源建设方面,对新打水源井出水量进行了抽水试验,确保水量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在工程实施中,严格按工程施工程序进行,实行“三检”制,即施工企业自查自检,项目办不定期抽检,整体项目进行终检;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实行接收货验收签证;对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等,实行工程检查验收签证制度。pvc管材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县政府采购中中心同意,县项目办抽调水务、计划、财政等有关人员组成招标领导小组,县监察局、县采购中心进行监督,进行了统一邀请招标采购,在资质审查中,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营业证,生产合格许可证,选择正规企业产品。对所采购管材,认真核查出厂合格证,实行工地质检、验单接货签证制度,并按材料出入库进行管理。
(六)认真检查,严把项目验收关。农村饮水解困项目,按照《农村人饮项目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和《农村人畜饮水项目阶段性监测与评估暂行办法》,工程建设实行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或交工)验收签证,单项工程竣工初验签证或竣工验收签证制度。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由承包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报监理验收。监理工程师,现场技术员,检查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填写分部分项工程签证;单位工程(或交工)验收,以合同为单位进行,在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提出书面报告或申请,由县水务局项目办收集核对,填写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报县项目办验收;单项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单位进行竣工决算,报县水务局项目办审核,经县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审价,由县项目办收集编制竣工资料,组织水利、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人员组成验收小组,按照《验收标准》和批准的设计,按建设规模、投资、工程量、工程效益、技术规范、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竣工初验或验收。
填写单项工程竣工初验鉴定书或竣工验收鉴定书。通过初验或竣工验收,所建11处工程质量总体评价为优良,项目投资和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规划布局经济合理,按设计图纸施工;配套设施齐全,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水源充足,满足用水需求;水质符合国家《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财务帐目清楚,审计合格;国补资金足额到位,地方配套按计划落实;竣工资料齐全,按村建档建卡;落实管护责任,水费征收合理,工程效益显著。目前,工程全部成立了管理站,有专人管理,制度健全,引水入户率总体已达30%,运行良好,群众十分满意。同时,省、市、县电视台、《日报》、《日报》等新闻媒体分别就饮水工程作了专题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体现了该项目工程是关心人民疾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
(七)加强管理,发挥工程效益。工程竣工后,为了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县水务局及时下达了《关于成立饮改水工程管理机构及有关事宜的通知》文件和《农村饮改水项目管护责任书》,确定了供水工程管理权属和临时水价。真正达到“修一处工程,明晰一处产权,核定一个合理水价,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并对已建成的供水工程,要求做到“六有”: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计量设施、有合理价格政策、有技术档案、有水源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县水务局委托县水管站负责全县乡村供水管理工作,跨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在县水务局指导下成立饮水工程管理站进行管理;一个村或几个村集中供水工程,县水务局委托乡(镇)供水站或乡(镇)水管站进行管理,供水站站长是工程管护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该站供水工程设施的保护、维修和安全运行。项目工程建成后,成立了供水管理站负责供水工程,西村供水工程并入流曲供水管理站管理,属县管工程;等9处供水工程委托所在地乡镇政府水管站管理,属乡管工程。
在管理人员落实后,先后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在水源与水利工程、农村自来水、卫生防疫、水质监测、财务支收管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条例等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制定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供水设施管护,严格操作规程;实行供水水源水质定期通报当地政府和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用水安全。严格水费收缴,实行抄表到户,按表结算,接受用户监督;水费标准由供水企业根据供水成本核定,报水务局审核,经县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目前,由于工程刚刚建成,现处于试运行阶段,制水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尚未确定,试运行期执行临时水价,待运行正常后,根据运行成本报请县水务局和物价局进行水价审批。工程运行正常后,供水单位要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特别是工程折旧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减轻农民负担,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严格水费收支管理。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按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在不影响本工程维修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县水务局有权对饮水工程的折旧费和大修费进行工程间调配,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供水事业持续发展。
四、项目效益和影响
我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充分体现了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篇5
关键词:雨水集蓄利用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蟒岭之北。东邻河南省灵宝市、卢氏县,西和我省华县、蓝田接壤,南与商州、丹凤交界,北同华阴、潼关毗邻。东西长约85km,南北宽约64km,总面积2791.3km2。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黄河流域占全县总面积的96.5%。长江流域占全县总面积的3.5%。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全县可分为河谷川塬、低山丘陵、中山和高山三种地貌,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县。洛南地处亚热带北部边缘的暖温带大陆季风半湿润区,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年内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冬季多风干冷,春季少雨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湿润凉爽。年平均气温11.1℃,多年平均降水756mm,灾害天气主要有干旱、洪涝、冰雹等,其中旱灾尤为频繁,素有十年九旱之说。
一、雨水集蓄利用现状
1、自然地理
“八山半水分半田”特殊的山区坡塬地貌特征是我县重要特点,将意味着水资源短缺,土地贫瘠。坡塬地带,相对高差200-300m左右,坡塬上群众经常为缺水而发愁,“望水兴叹”是常见的情况。遇到干旱少雨的季节,人们吃水要到5km以外的河里挑水,每晌一个强壮劳力最多只能挑两次水,供全家一天的生活用水。生活用水重复使用,先人用最后供家畜用,不敢有一点浪费。男劳力不敢出门搞劳务创收,全都困在家里。特别在数九寒冬,大雪封山,下塬挑水路滑,多数人家,消雪水饮用,农田灌溉连想都没有想过,庄稼只能“靠天吃饭”,谈不上什么产业发展。
2、工程实践
近年来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施,给项目区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双如保安镇蒿坪岭、石坡镇梁头塬、城关镇的丰陵塬等地。项目区土地肥沃,光热条件好,是我县的主要产粮区,但由于地处旱塬,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为了充分利用降水资源,解决该地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建水窖1100眼,新修蓄水塘池20座,小水库1 座,配套渠道6.8km,小型配水设备800套,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000亩,解决人畜饮水5000人,效益显著。
3、工程效益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成后,强化了项目区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造条件,使当地农业种植结构从传统、单一的粮食种植向粮、果、菜、烟、花等综合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为烤烟这个主导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畜牧业如养猪、养羊、养牛、养鸡等也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和致富的主要途径。如石坡镇梁头塬关帝庙村的烤烟产业,根据当地群众反应,自项目区实施集雨窖灌以来,烤烟面积逐年增加,从原来400亩发展到900亩,年产值从原来47万元增加到116.8万元,仅此一项户均收入增加4277元,人均纯收入增加1100元。其它产业也有显著变化,如核桃建园,中药材种植也初具规模。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有些旱塬无法建引水工程,人畜饮水问题一时难以解决。雨水集蓄工程的实施,旱窖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解放了当地农村的劳动力,为致富创收打下良好基础,也使群众吃上了盼望已久的干净、卫生水。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条件,使农民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有的农户安装小型水泵把水从水窖抽到屋面上,安装上太阳能。“这是旱塬有吏以来没有的,我们和城里人一样了,这要感谢政府和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这是当地群众的肺腹之言。原来的经济收入靠出门打工挣钱,现在人不愿出门,家家户户种烤烟等一些经济作物,收入明显提高,群众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二、存在问题
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施,给坡塬地区人民群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但是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工程补助标准偏低,加之项目区交通,经济条件比较差,对工程实施一定制约,群众建设随意性大,难统一标准,不按设计、规范施工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效益。
2、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都是集中连片,个体较多,单位投资少,灌溉机具配套得不到保障,群众还采用原始的担、提、抬等措施进行灌溉,方式落后。
3、近年来实行“多龙”治水,造成重复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工程效益得不到保障,群众意见较大。
4、工程管理存在漏洞,近年来建成的雨水集利用工程不少,但由于管理跟不上,责任不明确,使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三、措施及对策
为了认真搞好该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我们绐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科学规划、严密组织、热情服务、精心指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项目涉及面方,技术性较强。因此在工程建设需要加强领导,各方大力配合。为了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我县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有关乡镇政府也成立了相应机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做到工程项目、领导责任、资金筹备、群众投工、完工时间、质量保证措施六落实,夯实了工作责任。为确保工程任务的完成,县级主管部门与有关乡镇、乡镇与村组都签定了责任书,各乡(镇)水管站确定专人负责项目村工程的施工,与村组签定了施工合同,并报县水保局备案。做到组织得力,责任明确。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明确任务
在工程规划上,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水利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和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洛南县集雨节灌工程规划》和《洛南县集雨节灌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我县集雨节灌工程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并提出了建窖为主、引蓄并举、塘窖结合的形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关,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民办公助,明确产权,注重质量,突出效益”的发展思路,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科学规划,做到“宜窖则窖,宜池则池”;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培育典型,抓点带面,树立样板工程,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注重分区规划,分类指导,注重工程效益,以“小工程大群体”的方式形成规模效益,注重工程建设与主导产业配套结合,带动主导产业发展。
3、加强指导,严格把关,确保工程发挥效益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规划以水利部门为重点,对水窖的布点、选材、结构、技术指标等方面实行技术指导和严格把关,统一组织验收,努力做到“建一个、成一个、用一个”。工程技术比较强的,找专业施工队施工。在工程建设中要做好技术服务、施工技术培训,保证工程质量按期完成。工程建成后要逐工程进行验收,建卡立档,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4、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加强工程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行政监督、技术把关和相关部门共同配合等多种措施,落实了管护制度。采用明析产权、落实责任,实行“谁建、谁有、谁管、谁用”;对于水窖实行户建、户有、户用、户管;对于小水库、塘池、渠道,采用集体建设、集体所有,落实专人进行管护,确定管理报酬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保证了工程一次建成,常期维护,确保持续利用。
篇6
一、认真规划教育培训目标
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和河北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实际需求,分类确定培训目标。
(一)生产经营型培训目标
培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具备现代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现代农业产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经营技能,能够从事现代农业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专业技能型培训目标
培训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具备现代农民综合素质,熟练掌握现代农业产业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能够适应现代农业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要求的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
(三)专业服务型培训目标
培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具备现代农民综合素质,熟练掌握从事岗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适应岗位要求的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
二、建立严格组织管理体系
(一)建立领导组织
各项目县成立由县(市)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国家级试点县要求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金融、保险、税务、工商、土地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及时研究落实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协调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二)明确管理机构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县(市、区)农业(牧)局,各县科教科(站、股)代表农业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具体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认定管理办法、扶持政策的制定,协调组织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和扶持政策落实,监管各培训基地按要求落实培训任务。县(市)财政局负责资金的足额拨付,并监督培训机构和培育部门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
(三)确定培训基地
按照农业部“一主多元”要求,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全省优选确定培训基地239个,其中农广校102所、农技推广服务机构83个、其他农业职业学校或成人学校49所、农业高校3所、科研院所2家,从而,健全完善了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主体,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职业学校、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化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持续、稳定、专业、规范的培训组织保障,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三、积极探索教育培训模式
深入研究了近年来河北省开展的“田间学校”“送教下乡”“双带头人培养工程”“阳光工程”“农村‘两员’培养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教育培训模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素质要求、农民学习特点、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示范县探索实践情况,总结出以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一)“六精心”模式
定州市从教育培训的源头抓起,将“精心”塑造贯穿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全过程,创出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定州六精心”模式。
1. 精心遴选培育对象
根据本地主导产业、规模经营程度,重点面向农业科技园区(基地)与企业,选择从事种植、养殖生产,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专业农民、返乡创业人员、农村青壮年农民以及有志于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人员为培训对象。
2. 精心组建师资队伍
依托农广校的专职教师,同时,聘请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教授专家,从本地农牧局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兽医站等科站中抽调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既有系统基础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的技术人员组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3. 精心选建教学课堂
本着服务地方特色产业、方便农民和贴近农民生产的原则,将培训课堂搬进产业园区、蔬菜大棚、田间地头等生产一线,就地就近下乡进村办班。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将科技示范基地作为实训基地,基地做到有牌子、有宣传、有典型、有政策,为培育对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并记录在案。
4. 精心设置课程内容
在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确定以主导产业为基点,注重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两条主线培养,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发展关键环节研究教育培训内容,设置教学培训课程。并结合当地现代农业发展与生产特点、职业农民教育规律与学习特点,选择或编写符合当地实际的针对性强、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的教材。
5. 精心选择培训形式
一是在农时关键季节或农业生产关键环节,针对具体产业出现的紧迫问题(如防灾减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以解决生产中的突发性或实际问题;二是针对教学内容,组织学员开展经常性的经验交流和现场示范、观摩活动,以总结宣传和推广典型农民的经验。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学员赴本县(市)或外地参观考察,进行专题交流,学习先进的技术技能和成功的管理经验,提高农民自身职业技能和素质。
6. 精心做好学员管理
一是加强学员纪律约束。建立学员参训签到制度,并将出勤情况列入考核内容,出勤不达标者不能参加培训结业考试。二是加强学员档案管理。严格建立电子、纸质学员信息档案,电子档案包括培育对象的基础信息、创业经营规模与近年收益、参加学习培训实绩与持证等情况,纸质档案包括基本信息与学习情况等。档案资料由专人负责,并及时更新。三是加强动态管理。从培育对象选拔到培育认定为职业农民是一个动态过程,对符合职业农民条件的经规定程序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享受相应的管理和扶持政策。对不符合职业农民资格的经规范审批程序取消其新型职业农民资格,不再享受扶持政策。
(二)“四大课堂”结合模式
围场县深入研究了近年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和做法,重点抓了四大课堂建设,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训,形成了组织高效、务实管用、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模式。
1. 办好“固定课堂”,增强基础性教学
在“固定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来课堂教学中只讲单一知识技能的呆板教学模式,实现活跃的、有凝聚力的课堂教学。一是设立班委会,组建完整的班集体。让学员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克服散漫的学习思想,增强凝聚力。二是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穿插常规教学元素,随时对学员进行学习目的和道德素质教育,让学员学的明白,学的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从“办班”到“育人”的创新。三是开展交流互动,促成产业联动。为学员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畅谈产业特色、创业理念、创业梦想、创业成果、产业文化、创业经验等,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形成不同产业联动、相互促进发展的职业农民队伍。
2. 办好“田间课堂”,增强直观性教学
结合固定课堂教学,抓住农时关键环节,把课堂办到田间,采取“田间讲解、示范操作、参观考察”等教学形式,增强培训直观性。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边指导,学员边学习、边操作、边实践,将固定课堂教学内容消化吸收、用于生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 办好“空中课堂”,增强灵活性教学
利用广播、智能手机短信云平台、网络等传媒手段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等优势特点,通过这些渠道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知识,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方便快捷。
4. 办好“流动课堂”,增强服务性教学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直通车的作用,办好流动课堂,将教学服务重点下移,把科技光盘、科技图书、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带到农田、农场、牧场、温室、大棚,实现教学服务“三到身边”,即跟踪服务到身边,科技影片到身边,技术指导到身边,让农民做到学习、生产“两不误、两促进”。
(三)“构筑三大平台”模式
平泉县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发展、自主创业、扩大生产和带动周边致富,把培训过程中的平台建设作为基本策略。一是构筑智力平台。充分发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力军作用,构建“1+3+10”培训平台,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智力支撑。“1”即: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3”即:县农广校、农业产业园区、基层技术推广区域站;“10”即围绕“菌菜牧果”等产业的十个重点实训基地。目前,建立了89名专兼职教师组成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形成了以县农广校为中心、以乡镇产业园区为依托、以村教学班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二是构筑信息平台。为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过程的培训和后续跟踪服务,建立飞信平台,完善京承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发挥农牧信息网络作用,把最新的政策、最实用的技术资料和最准确的市场行情等及时传送给每位培育对象或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从传统培训到信息化培训的突破。三是构筑师徒平台。为了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性和质量,平泉县为78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搭建了师徒结对帮扶平台。学员在生产经营中遇到问题可随时咨询,教师也定期或不定期回访,亲自指导学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台头山乡塔子山村支书魏青霜返乡带头发展设施菜园区,在包村教师、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下,该村流转土地760亩,蔬菜大棚由10多个发展到275个,跃为全县设施蔬菜发展的排头兵。再如K椤树镇K椤树社区金继民等十位农民,是该县农广校培育的首批食用菌产业新型职业农民。2015年,他们带动该镇发展食用菌种植230亩,累计265万盘袋,人均增收8000元,同时还安排了300多人就地打工。
(四)“三结合”模式
承德县以“围绕发展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机制新模式。
1. 校园结合,实现“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训
为了适应成人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承德县农广校培训进产业园区,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训。刘杖子雾灵山千亩香菇产业园位于刘杖子乡金场村,坐落于雾灵山东侧,这里森林覆盖率达86%,不但具有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原材料,适合食用菌栽培。为助推地方食用菌产业发展,承德县农广校组织食用菌专业教师为食用菌种植户提供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生产服务等。将培训贯穿于整个生产环节之中,春季培训棚室建造,菌种制作;夏季培训香菇栽培及病虫害预防方法;秋季培训食用菌采收、市场营销。园区为保证农广校就地开展培训需要,2013年在园区内专门建立一个60m2能容纳50人学习用的教室,安排两个面积600m2的大棚作为学员实践实习基地。2015年,在刘杖子食用菌园区培训农民近500人,其中280人进行了为期两天结合关键技术环节参与式实训,使其掌握食用菌栽培环节中一项专门技术;165人进行为期4天的专项技术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使其掌握食用菌生产全面技术;54名生产经营型人员开展了为期14天的创业培训,根据食用菌的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式安排课程,理论课在早晚和农闲时进行,讲到关键技术环节直接进园区实践,动手操作,使他们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牧业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知识等相关内容,实现了生产学习两不误、两促进,学中干、干中学,满足了农民就地就近就需意愿。通过培训农民职业素质得到提高,转变了观念,外出打工者纷纷回村承包大棚,食用菌产业工人租棚当老板,规模小的扩大规模当上了名副其实的职业农民。
2. 校企结合,加快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发展步伐
承德县农广校与县内三融肉鸡公司、仓子三化肉鸡养殖场、富源种猪繁育有限公司、丛玉供港蔬菜基地、曼曼食用菌加工等多家企业联合开展培训。发挥学校与企业双方优势,整合资源,组织联合讲师团,共同研究制定培训规划,农广校负责基础课和理论课教学,企业负责实践课教学,对生产工人开展专业技能、政策法规、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自主创业等多方面培训,使他们满足生产需要,同时鼓励有能力的人员进行自主创业,促进了家庭农场发展。其中有13户自己新建了养鸡场,15户自己建起了养猪场,20户发展食用菌栽培,实现了企业发展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同步共赢的大好局面。
3. 校社结合,提升农村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服务水平
承德县农广校通过调查摸底,摸清了全县240个各类合作社的情况,针对合作社现状,与合作社协商合作开展培训,合作社负责学员组织,提供培训场地、实习基地、生产实践基地,农广校负责统筹师资和具体培训。一是针对合作社负责人进行素质提升培训。重点开展以市场营销和专业合作社管理等为内容的培训,对受训人员提高合作社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发挥了作用。二是针对省级重点合作社社员进行系统化教育培训。先后在大营子全保河保丰龙合作社、北圈蔬菜专业合作社、甲山下杖子养猪合作社、上谷养牛合作社开设涉农专业中专班,对社员开展职业道德、创业指导、网络营销、结合产业的种养殖新技术等全面系统的教育。在师资选聘及授课形式上,既请专家学者讲授理论,又吸收本地农业创业成功人士讲授创业经历,并实行学员和教师进行互动式教学、交流式研讨,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学校与合作社合作,不仅解决了参训农民的培训场所、实习和生产实践基地,还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入社或领办合作社的热情和干劲,让参训学员亲身感受到科技知识的力量和合作共赢的喜悦。
总之,这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具有典型性、实效性和推广价值,希望这些教育培训模式能对河北乃至全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探索总结更多、更具特色、切实可行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会敏 韩晓杰 王彩文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平泉县分校 赵振锋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德县分校 李宏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