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心理辅导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心理辅导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11-02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生命过程中重要的转型期,全新的学习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及对未来的迷惘无疑会使转型期的大学生产生许多心理困惑。当学习、生活、情感交际等方面的困惑不能得到及时的化解时,就容易日积月累形成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大学生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在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适时地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辅导,排解他们内心的种种疑惑,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一、高校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一)高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各方面条件不健全。虽然国家教育部门要求每所高校都要设置有心理辅导中心,并且配备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仍有不少高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有的高校虽然已经设有心理辅导中心,但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而是由一些任课教师充当心理辅导老师。这些老师除了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外,平日工作繁忙,无法在心理咨询室坐班。即使对于一些配备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的高校,由于大学里学生人数众多,具有各种心理困扰而需要咨询辅导的学生也很多,想得到一个咨询的机会往往要提前预约并等待较长的时间,导致许多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错过了最佳的心理辅导时间。因此,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许多工作落到高校辅导员的身上。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及隐晦性。大学生虽然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可他们与外界的有各种各样的接触,随着对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认识的增加及深入,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常常会让他们苦恼,加上在学校里学习的压力、交际中的种种问题及情感上的一些纠葛、就业的压力等,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此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呈现出隐晦性的特点,有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涉及一些个人的隐私,比如失恋、家庭贫困、自身身体的一些疾病等,具有这些心理问题的学生一般不太愿意让外人知道细节。目前,高校有限的心理辅导教师难以详尽地去了解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更做不到事后的跟踪,这无疑也会影响到心理咨询的效果。而高校的辅导员每个人管理200名左右的学生,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是可以做到详细了解的,因为辅导员对学生的情况本来就比较熟悉,而且与学生的亲密接触方便辅导员跟踪了解心理有问题学生的最新情况,并适时地进行后续的辅导,这无疑会大大增强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三)辅导员工作的职责。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尽管这一规定中并没有明确提出高校辅导员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工作职责,可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如果没有心灵的沟通,如果不了解大学生内心在想什么,有什么心理困惑,并想办法为他们排解困惑,是难以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的。因此,为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是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一部分,也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指引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
二、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辅导的优势
(一)辅导员工作的亲和性。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他们的工作特点决定他们必须要每天都生活在大学生当中,与学生亲密接触,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辅导员工作的亲和性为他们参与学生的心理辅导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他们熟悉学生的情况,有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当中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二)学生对辅导员的信赖可增强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一两天之内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后才形成并表现出来,因此要排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需要多次的沟通,甚至还要跟踪学生的情绪变化,从而不断改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心理辅导既是一种心灵的救助,也是心灵深层次的沟通,只有双方建立了对彼此的信任,才能使沟通更有效。高校辅导员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便生活在学生当中,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信任将有助于增加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性。
(三)辅导员的工作有利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与跟踪。辅导员从学入学时起便负责管理学生入学前的学籍档案并建立大学生新的档案,学生档案里既有学生详细的家庭住址,也有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还有学生上学之前的学生成绩、操行等方面的记录。这些档案既方便辅导员了解每一学生的成长历程,又方便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辅导员可根据学生的档案并结合家长或学生高中时代的班主任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从而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对于已经接受了心理辅导的学生,辅导员也应多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跟踪了解学生最新的心理动态,并随时争取适当的方法来帮助解决,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可以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提供持续性的服务,更好地达到心理疏导的目标。
三、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探讨
(一)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相关知识的学习。高校辅导员大多数都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因此他们往往会缺乏心理学的知识及心理辅导的技巧与方法。新上岗的辅导员由于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不长,遇到的问题少,经验不足,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高校辅导员除应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之外,还应在业余时间自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及心理辅导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考试,考取心理咨询师证,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一套实用有效的学生心理辅导的技巧及方法。
(二)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从大学新生入学时起,辅导员除要帮助学生建立学籍档案之外,还应同时建立一份方便辅导员工作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中,辅导员应随时记录下所管理学生在校期间所表现出的一些心理异常情况,同时还应记录每次心理异常产生的根源及辅导员心理辅导的措施及内容,辅导员手中有了这样的一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一目了然,并且可以对学生曾经的心理异常及所采取的措施进行随时查询,有助于辅导员对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心理跟踪辅导及教育,并灵活地采取措施进行随时的帮助。此外,当有学生去校一级的心理辅导中心求助时,辅导员也可以向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提供求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以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对求助学生提供心理疏导。
(三)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有心理障碍学生的问题根源。心理是一个人最为隐秘的空间,所以许多学生不仅不愿意向别人透露自己的心理问题,更加不愿向人讲述自己过去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这就使心理辅导工作做起来有较大的难度。辅导员要想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要想办法了解问题的根源,对于愿意主动与辅导员谈心的学生,问题相对容易解决,对于那些极力想隐藏自己的心事的学生,辅导员则应想办法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通常辅导员可以查看学生中学时代的档案,看看是否有相关记录,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对于一些家长不太了解的学生在学校里的情况,比如交友、恋爱方面的情况,辅导员可以通过向该同学的同班同学、同宿舍同学或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侧面打听,总之,只有获得了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真正的根源之后,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通过关注和关爱,加上适当的心理辅导,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虽然多种多样,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与他们的年龄及身份相适应,他们的心理问题多集中于学习压力、情感困惑、经济压力及就业压力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多数与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全面,受挫能力较差、容易对一些事情产生偏激的想法和看法有关。呈现出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大多数可以通过辅导员悉心的教育及心理辅导而得到缓解甚至消除心理障碍,对于这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在各种场合有意识地多关注与关爱这些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此外,辅导员也应在平日里多鼓励这些同学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分散这部分学生注意力,充实他们的生活,这样也可以帮助缓解甚至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除了关注与关爱,辅导员还应在时机合适的时候找学生谈心,进行心理辅导,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
篇2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
总结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发现心理辅导的理念、态度、方法几个方面的不适应。首先,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应参与并肩负起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其次,辅导员需要针对医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使辅导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加强心理辅导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在此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方法进行如下阐述。
一、采用与中医理论有关的心理辅导方式,解决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
中医理念中强调“天人合一”,以使人达到身体的心理的和谐与健康,引进现代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对其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挖掘,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心理学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进一步达到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
目前,采用中医七情理论进行辅导是引入中医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讲,大学生活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与家乡,开始独立的面对自己四年或五年的学习与生活,乃至毕业找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人群与情感,他们渴望得到更多人们的承认、理解与尊重,而现实并非如此,有些大学生适应了大学生活,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绽放自己的精彩,而有的学生,则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而产生了烦闷、苦恼、焦躁、恐惧情绪。拥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和心境是我们每一个人进行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保障。大学生的七情特点是大一的同学大部分的心理在七情范围中属喜、思、惊,大二、大三的同学则比较平和,而大四的同学大部分属怒、忧、思。大一的同学刚刚入学,对大学生活和就业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可一部分同学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和对专业的认识,及社会上对本专业的不良评价,美好的憧憬破灭,焦虑、惶恐油然而生。现今社会,医疗专业就业面窄,大学生在大二、大三期间,开始更多的担心前途,故七情中属忧,升入大四、大五,七情范围中表现为喜的更少,而紧张情绪占主导地位,思虑也再度出现。总之,整个大学期间,大学生的七情表现是曲线波动的,各年级表现不同,与他们生活、学习环境以及就业前景密切相关。从其不同的情绪入手,是分析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的捷径,运用中医理念结合现代心理学可以较好地处理他们的问题,指导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根据医学院大学生专业素养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融入个别咨询的技术
了解在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专业素养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医学院校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素养教育,稳定学生专业思想,提高学生专业认识。
辅导员适时与部分学生单独谈心,深入把握其思想状况,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学生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其具体方法是:
(一)高度重视医学院校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刚入学后就对自己的专业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才能更好的热爱自己的专业,认真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在对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学生到了临床才匆匆的翻阅课本,很多基础的知识都没有把握牢固,所以,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辅导员在做思想工作时,要注意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在上临床之前,把牢固的基础知识打扎实,夯实了专业基础,才能在临床实习时游刃有余,这也是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进一步拓宽他们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素质。医学院校不同于其他专业,很多学生会发现进入临床之后,所见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当初在书本上学到的差距很大,这是因为在书籍编辑和审核的过程中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而医学知识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之中,所以就存在了这其中的差距,所以就要求医学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在平时学习之余,多翻阅最新的杂志、刊物,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最新的前言医学动态。
三、基于中医药专业学生价值观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渗透心理健康的理念
学中医的学生价值观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所学的中医学科渗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其价值取向很容易受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而忽视现代文化,不愿意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在狭小、孤独的环境中,对人们封闭自己心灵的大门,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其人际交往上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同时,学中医的学生独立性强,在与同专业同学交往中往往存在自我意识过重,各执己见,难以共享的情况。所以,开展有益的团体活动可以使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灵,愿意与更多的人相识,使其融入更大的群体,并培养其团体意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学习方面,中医类院校的学生学习任务重,专业要求高,就业压力大,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要面对的生命,不容一点马虎与差错,固然使得他们在自信心和进取意识上高于其他高校的学生,不会轻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而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辅导员可在舒缓其压力方面做一定的工作,如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锻炼或文娱活动会很大程度上释放并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马英.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身心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0(10).
[2] 达芳菊.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4(8).
篇3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15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逐渐深入人心。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当代高校辅导员就必须正确认识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完善高校辅导员制度。大学是一个大课堂,是同学们走上社会的奠基石。由于社会对其要求以及学生的自我期望值逐步提高,大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工作,还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现存的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下面就简单谈谈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方法。
一、认真学习心理学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辅导员的心理品质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辅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作为一名辅导员,其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对原有知识结构的掌握上,还应该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次,要了解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等方面存在着个性差异,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性格差异等,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更具有正对性。
二、了解学生,发展师生友谊,换位思考,做好学生的表率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学生是关键。高校辅导员虽然为全体学生服务,但是辅导员接触最多的还是班级干部,通过班干部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求,虽然也能达到目的,但这种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会让其他同学有种被忽略的感觉。因此,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多和学生交流,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辅导员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会逐步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站在学生所处的年龄、知识水平和环境来分析所发生的事情,这样就会对学生多份宽容和了解。辅导员还要善于分析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在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的同时赢得学生的信任。
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在新生入学时,辅导员应该及时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可以通过学校体检结果、心理健康测试、深入学生宿舍谈心、班级干部汇报等方式,发现问题,追其原由并且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要依据科学的方法建立,记录要尽可能地详尽,档案的记录要根据学生心理状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完善,这样不仅有利于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积累教育经验,有针对性地改变教育计划。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可以粗略地分为;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和同学交流问题、感情问题、就业问题等,辅导员应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帮助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跨过心理障碍,以便更好地学习、生活。
四、参与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和问题学生展开心灵对话
高校辅导员要对整个班级负责,要做好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种体制在学校心理咨询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新生入学时,铺导员建立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要及时地送交到学校心理资讯室备份。在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时,辅导员要介绍学生到校心理咨询室咨询心理健康状况,当然,在现实条件下,学生对心理咨询室还存在一定的恐惧和担忧,这时,铺导员就应该积极地和学生沟通,向学生讲明心理咨询的重要性。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辅导员要经常和他沟通,关心了解他的处境和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其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更好地帮助同学。
五、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和家庭有关,父母和孩子的代沟也越来越深。因此,有些心理问题学生一般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讲。有些学生家长对孩子也不是很了解,从小到大就只片面地注重孩子的学生成绩,忽略了他们的心理感受,这让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辅导员要起到桥梁的作用,在家长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让他们之间多一份了解与宽容。通过孩子和家长的自我反省,加深感情,解决心理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校辅导员要认真学习心理学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自身素质;要善于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做学生心灵的指引者;要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心理教育计划,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自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秦 或.大学生心理教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周微微.独立学院政治辅导员心里健康与校园和谐发展模式构建初探.
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团体心理辅导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1]。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技术人才的基础[2]。青春期的躁动、与同学关系紧张、找不到适合的学习方法、父母的婚姻关系破裂等问题,都是导致中职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自卑和烦恼的关键因素。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自2009年起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室,及时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1 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及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也叫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3]。
相对于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具有以下优势:
1)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
2)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4)团体心理辅导容易让成员获得归属感。
5)团体心理辅导为成员提供了一个多维视角。
6)团体心理辅导有益于发展社会性。
2 我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情况介绍
我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结合前来进行心理咨询学生的亲身经历,发现目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来自于四方面: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学习问题。掌握如何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学会如何正确处理男女生间正常的同学关系;如何平稳地度过狂风骤雨般的叛逆期,与父母和平地相处;如何重新点燃学习的斗志,这些都将对他们的生活及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我校固定在每学年的上学期开展有关增进与改善人际关系和有关学习方法指导的团体心理辅导,在下学期开展有关正确面对情感困惑和有关正确处理亲子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根据不同主题的辅导目标纳入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参与辅导的学生均为自愿参加,一期辅导为期四天,利用每天下午第二课堂的时间,约为两小时。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不容忽视效果评价,有效的评价能够发挥甄别、教育、改进和激励功能,而且评价的过程还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教学实践不断改进的过程[4]。每期团体心理辅导后通过学生书写的心得体会作为效果评价,经过对心得体会的阅读与分析后发现,每期辅导后学生均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例如在一期以“走进新生活,快乐共成长”为主题的新生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这样感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我不再害怕与人交往,使我变得自信起来,同时我懂得了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学会信任和包容。”通过一期以“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分享:“以前在日常学习中总是出现马虎、着急的问题,通过活动让我明白了学习要有意志力和耐心,每个人都会犯错,人无完人,但重要的是要用心不重复犯错。”在一期“建立纯洁友谊,绽放青春光彩”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这样说到:“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都希望被异性关注,成为受欢迎的人,但是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要去完成,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刻苦学习,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期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为主题的亲子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后,学生分享到:“以前总是不愿与父母多说话,感觉自己不能被理解,通过活动让我认识到父母对我的爱,以后要多与父母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
每期团体心理辅导后,我校心理咨询教师会对参加辅导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并结合班主任教师及年级辅导员教师对该生参加辅导后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调查显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在人际交往、情感问题、亲子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确实有所提高和进步。
3 加强团体心理辅导在我校的实际应用
目前中职学校进行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多样,但都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包括:1)尝试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使团体心理辅导得到深层和广泛的应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打破成员之间的陌生感,增加亲密感;2)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作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者,使更多学生受益。朋辈之间年龄相似、发展阶段相似、面临的心理问题也相似。对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介绍和团体心理辅导师的培训,由他们来执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缩短了学生与团体心理辅导的距离,缓冲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缺乏的不足,使更多学生受益;3)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学校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使新生在最短时间内互相了解,建立互相信任,尽快融入新的集体,缩短适应期;4)在学校辅导员工作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中间,是与学生建立心理联系最多的人。在专业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安排辅导员有计划地完成学生团体辅导计划,不仅能够缩短师生沟通的距离,同时提供辅导员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空间;5)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把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过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学生看成一个团体,以团体活动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感受、体验、讨论、反思等,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获得支持和帮助;6)对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就业问题是中职学校毕业生面临的头等大事,其所带来的压力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开展职业生涯团体辅导,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还可以让学生疏泄消极的情绪,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4 关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思考
4.1 保证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成员的固定性
尽量选择自愿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或确实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如果团体中有个别非自愿者,与其他成员的合作意愿会降低,较少参与到辅导中去,不能保证每天的按时活动,或对活动表现出较少兴趣,则会直接影响团体效果。
4.2 提高成员对活动的投入程度
首先,在目标的确定上:尽量使预期实现的辅导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其次,在方案的设计上:尽量使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做到前后呼应,上下衔接。使团体成员在参加后续活动时,切实感受到之前的辅导对自己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最后,辅导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方法与技能,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使学生在与其的互动和交流中,不断获得新的收获和感悟。
4.3 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应进行长期追踪调查
心理辅导对个体性格的培养和人格的养成是长期和潜移默化的,同样,团体心理辅导也应关注成员长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不能只衡量辅导后的即刻效果或短期成效。心理咨询教师应与班主任教师及年级辅导员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关心学生的点滴进步。对参加辅导后的学生,进行多方聚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4.4 团体心理辅导应与个别咨询相结合
尽管团体心理辅导有许多优越性,但是它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由于时间的限制,单纯的团体辅导往往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需要,个体的问题有时不能得到适当的处理。个别辅导服务可以安排在团体心理辅导以外的时间进行,如果某个成员的需求是团体辅导不能满足的,则应当鼓励这个成员转为个体辅导。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不断拓宽和探索新的应用途径,使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学校得到更好地开展与运用,能够让更多的中职学生受益。对于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引起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重视和注意,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相信在未来,团体心理辅导将成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静,陈杰.中专学生心理需求的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24-427
[2]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5,2(1):73-75
篇5
一、中职生心理现状分析
1. 自暴自弃,消极避世。中职生与那些为高考而努力奋斗的高中生不同,他们大部分由于学习成绩不够优秀而不能进入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也许在刚刚进入高职学校的时候,他们曾经梦想着奋发图强、努力奋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学校大环境的影响、同学之间的比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中的大多数不知不觉已经将当初的诺言抛之脑后,一起加入到自甘堕落、自暴自弃的行列中去。他们活在自己编织的世界里面,不喜欢与外界接触,不愿意过多的与社会交流。内外的这种强烈反差,使得他们在这个时期经常处于迷茫无助的状态,加之没有人来帮助辅导,解答内心的困惑,只能使得他们的大多数越来越意志消沉、自暴自弃。
2. 逆反心强烈。处于这个时期的中职生,其具体表现特征就是,不轻易接受老师、家长对他们的教导,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导的越多、越严格,他们的行为举止反差也就越大。由于他们内心的自尊心在这个时期逐渐变得强烈,渴望获得与外界那些人同等的尊重、地位。
当我们的老师、家长去教导他们的时候,处于这个事情的中职生内心极度敏感,他们会认为自己已经成年了,有资格、有能力去办好这些事情,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因此,很多事情当我们不注意沟通技巧和方法的时候,就会引起他们内心的逆反心理。他们也许会通过很多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早恋、打架、夜不归宿等等都是常见的中职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二、中职生心理辅导方法
1. 发挥学校教育、文化主阵地作用。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校园主阵地,应该积极发挥其教学引导作用。例如,邀请知名成功人士到学校开展人生讲座活动,讲述他们自己的奋斗成长历史,将他们自己的社会阅历、经验教训、人生感悟传授给中职生,让他们明白社会的残酷、竞争的激烈以及一个人要想成功所必须付出的各种艰辛,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奋斗,不抛弃、不放弃。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与外校沟通联系,增进合作关系,开展多种新式的教学互派活动,将各自学校的教师、学生派遣到对方学校进行学习交流活动。让我们的中职生大胆地走出去,了解外面的新世界。
2. 开展心理辅导,重建心理自信。中职生心理活动敏感,需要一个合适的沟通辅导方式。我们可以定期举办心理辅导活动,对大家集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对一些特殊的学生,要注意辅导方法,保证辅导的私密性,尊重对方隐私;或者在校园里面成立心理辅导工作室,这样可以保证学生随时解决问题。在工作室里面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辅导档案,并且聘请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坐镇辅导。同时,我们可以借助于这个心理辅导工作室开展校园学生心理普查活动,及时掌握校园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以后的心理辅导工作积累大量的原始资料,方便日后心理辅导教学工作的深入研究,这样就能够使得心理辅导工作正规化、常态化、大众化。
篇6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就业抗挫能力是指个人在遇到就业挫折时,能顺利地克服挫折带来的消极心理状态的能力。抗挫能力有两方面的构成要素:(1)自控能力。自控能力是人们以自己明确的目的,善于通过理性的思考,以达到维持心理平衡,能动地支配行为的能力。(2)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一个人受挫后的自制力、适应性、灵敏性的综合表现。
受过专业训练的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遵照团体动力学和群体心理学等原理,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运用团体辅导的技巧,指导学生以团体的形式进行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职校生的就业抗挫能力,最终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一、国内外善于团体心理辅导提高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团体心理辅导起步早,发展快,已从学校发展到社会和家庭,覆盖面相当广。而我国团体心理辅导起步较晚,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但是近些年发展迅速,尤其在学校团体心理辅导领域,理论研究涉及范围颇广,但在具体实践操作上未形成系统。团体心理辅导如今最活跃的地方仍是高校,研究对象也多是面对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近年来涉及的领域开始逐渐增多,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从过去的自我成长、人际交往、情绪抑郁等主要领域,开始向网络依赖等崭新领域尝试探索,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涉猎的领域有自我概念、厌学心理、自信、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动机等领域,但多数还是偏向于发展性团体,治疗性团体辅导因为对团队领导者的要求比较高,数量还是较少,有些职业学校开设的团体心理辅导主题上则主要针对新生适应、人际关系、团队建设等,另外团体心理辅导的辅导模式较为单一,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性进行论证较少,发现针对职校生的挫折教育系统研究较少,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提高职校生抗挫能力特别是就业抗挫的实践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水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二、团体心理辅导提高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理论基础
(1)团体动力学理论
团体动力学理论旨在探索团体发展的规律,它研究团体的形成与发展、团体内部人际关系及对其他团体的反应、团体与个体的关系、团体的内在动力、团体冲突、领导作用、团体行为等。
(2)社会学习理论
人们通常是通过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所以团体辅导可以为各种适应不良的成员提供多个可模仿的榜样,以帮助他们改变不适应的行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为职校生就业挫折教育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和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使成员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
(3)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2.实践依据
作为长期从事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教工作者,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就业受挫能力普遍处于较低水平。我们抽取了学校部分班级,对学生进行就业抗挫能力水平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看法。近年来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经常开展各类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是在对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中采用了各个主题的系列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后心理健康教师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了测试,结合有关班主任和部分家长的访问情况来看,团体心理辅导这种方式对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有着较好的效果。因此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抗挫能力,教育学生正确地面对困难、面对挫折,这是一堂重要的人生之课。
三、团体心理辅导提高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的研究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在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培养上的可行性、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培养团体心理辅导整体方案、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培养团体心理辅导操作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在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培养上的实效性。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文献研究资料,完成调查研究。
通过收集、梳理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两份调查问卷,分别是《职校生就业挫折状况调查问卷》和《职校生就业挫折应对方式问卷》。通过调查问卷,初步了解学生在就业抗挫能力的特点,以及面对挫折选择应对方式的情况,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依据。
2.建立课题研究QQ群,搭建交流共享平台。
在课题研究人员QQ群,把研究计划等课题研究的资料共享,将调查问卷的设计在QQ群里充分征求意见。
3.收集学生受挫个案,提高学生抗挫能力。
通过在学校心理咨询室担当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收集大量学生遇到挫折的真实案例,通过咨询老师的帮助,使学生迅速找到应对挫折的方式,从而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抗挫能力,完成个案后对咨询记录进行整理,并定期进行案例分析,找到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的方法。
4.撰写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应用教学实际。
在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前先讨论方案的基本框架结构,按照“导入――活动――体验――总结”模式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完成多个方案的设计工作,主要有:“游戏破冰,成员互识”、“理想现实,分享焦虑”、“职业兴趣 自我探索”、“模拟招聘 自我认识”、“穿越生死 突破自我”等,并在心理课和心理委员培训中加以实践,最后将方案总结成册。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虹、郑小东主编.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郭韶敏.谈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及其心理辅导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3).
篇7
论文摘要: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年龄跨度为16至18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学校开展团体咨询的形势,提出在幼儿师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团体心理咨询方法的必要性,同时指出使用团体心理咨询时应注意的问题。
1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与优势
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个别咨询,二是团体心理辅导。笔者认为在对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具有个别辅导所不能提供的优势,具体言之有以下几点:
(一)更有效率。
学校心理辅导所要面对的对象,不仅仅是“问题学生”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对于一般学生和正常儿童也需要进行心理保健教育。正常的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师范学校尤其是这样,学校中女孩较多,发生和处理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容易产生问题,但她们比起“问题学生”,人格上比较健全或适应,因此有时未必需要一对一的个别咨询方式。在这种场合,团体辅导将一些为共同目标而来的来访者聚在一起作为团体进行活动,应用团体方法提供建议,获得支持等,从而可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服务提供给最大数量的学生。
(二)产生认同感。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她们的某些体验是自己所独有的。但是,如果让她们进入到团体中,开诚布公地交流个人的体验时,她们常常会感到惊异——团体中的其他人也有着相同的忧虑。然而一旦有了这种体验,这些人就会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才知道自己的苦恼有时也算不了什么,其苦恼自然会得到大大的缓解。
(三)团体更易得到宜泄的机会。
对于学生而言,团体咨询的效果好于个体咨询,因为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往往更愿意和别的青年人谈话却不大愿意与教师或班主任交谈。宣泄是指让当事人把压抑的情绪情感和观念释放出来,以缓解心中的烦恼。很多时候,学生遇到问题后,因为怕被人看不起而产生自卑,从而把遇到的困难压抑心理,造成烦恼,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事实上,很多人的问题并没有她们自己想象得那么严重。她只是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宣泄自己内心压抑的机会,一个不会因为自我暴露而受到嘲笑和攻击的机会,一个可以在别人的反应中客观地判断自己内心感受和评价自己问题的机会。在团体中,同龄学生所创造出的坦诚、关怀和安全的气氛使她可以倾吐内心的苦闷和困惑,使她获得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四)满足分享的需要。
Shulman(1984)应用“分享资料”一词来描述呈现于团体中的多种资源的相互作用。他指出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从他人的发言、举动中,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从他人处理困扰时的认知状况和行为模式,得到某种启示、模仿的效果,从而修正自我的语言、行为,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是一对一心理咨询所不具备的特点。
(五)得到人际互助的体验。
如果说满足被助的需要是学生对团体辅导所预期的结果,那么满足助人的需要则是团体训练中的一个更有意义的收获。被助的需要得到满足使人感到温暖,助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则使人产生自信。当一个寻求帮助的人突然发现她不仅可以得到她所需要的帮助,而且有力量、有能力去帮助他人时,就会发现白己并不像原来以为的那样脆弱无能,而是也具有帮助别人的力量和智慧。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同时更具自信。
2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效用
一般来说,尽管团体心理辅导有着上述的种种优点,但并非各种情况与人群都适用于这一模式。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功与否,是否能发挥其效用,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一)适用情况:
一般而言,个别咨询所涉及的内容,团体心理辅导都可以进行。但是,团体心理辅导在下列方面会比个别咨询更具效益:如自我意识、情绪情感和人际关系方面。MAHLER(1969)根据他的临床经验,提出7种适用于团体咨询的情形:1.想更多地了解他人及其对事物的感受者。2.必须学习尊重异于自己观点者。3.需学习社交技巧者。4.需要与他人分享隶属感者。5.有能力谈及自己的忧虑、问题及价值观者。6.认为同辈的帮助更有益者。7.喜欢缓慢地接受咨询,当感觉受威胁时能有后路可退者。
总之,对大多数人而言,团体心理辅导会相当有价值的。特别是对处于青年初期的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会好于个别咨询,因为她们更愿意接受同龄人的观点而不愿与成人交谈。尤其是对于那些陷入忧伤不能自拔的人,团体辅导常常能提供极大的帮助。
(二)富有成效的团体领导者应具备的条件:
团体心理辅导如此经济有效却不能在幼师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得到推广的一大原因,应该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对其咨询员特殊的要求,团体心理辅导的领导者,必须具备更多的咨询技巧与领导才能。他们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的咨询技巧外,至少还需要有以下3方面的特征:1、具有与人交往的丰富经验。团体心理辅导领导者平时应该花时间与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交谈,幼师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为各地区考入本校的,其生活背景及家庭教养方式各不相同,辅导领导者的生活经历越广阔,就越能理解团体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员的想法。2、具有计划与组织才能。团体心理辅导需要策划一系列的会面与活动。有成效的领导者都是很好的计划制定者,他们能够以一种团体感兴趣的方式,安排一系列对个人有收益的会面。同时根据相关的主题安排有关的活动的练习。3、具有和团体一起工作的经验。在任何技巧的发展过程中,练习和经验是必需的。一个合格的团体辅导领导者,会运用他的眼睛来引导成员透露内心世界,并注意到重要的非语言姿态,更重要的是他还需善于设定一种温暖、关怀、共情和目标明确的团体情绪氛围。
参考文献
[1] Ed E jacbs. Robert L Masson.. Riley L Harrill,《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
[2] 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研究》,开明出版社,2003年;
篇8
关键词:心理辅导;德育;关系;结合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心理辅导和德育的基本概念
1.心理辅导的概念
“辅导”一词泛指有关专业人员对当事人的协助与服务。具体来说,学校心理辅导是一种妥善合理的教育方法和帮助学生自我实现的教育历程。辅导人员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最科学的方法、最有效的活动方式、最热忱的服务态度,积极地帮助、促进学生了解自我,开发潜能,从而解决其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及生活适应上,获得最理想最完美的自我选择与适应,达到自我实现与成功,进而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学校心理辅导在教育体系中,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服务。
2.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具体来说是向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人生观的传输,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的政治观、社会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一种高层次的超我的社会取向的心理辅导。
3.二者间存在的认识误区
长期以来,很多人是把心理与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的,没有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在德育中,容易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导致了心理问题德育化。但近年来随着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的开展,有些人又过分夸大了心理辅导和咨询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认为心理辅导和咨询应该完全代替德育,导致德育问题心理化。随着心理咨询热的不断升温,一些人认为传统的德育工作已经过时,提出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崭新道路”,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并由此片面地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咨询代替德育,用心理咨询取代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这就导致德育工作矫枉过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二、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关系
心理辅导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工作共同服务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它们在教书育人的活动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相互渗透,而又各有侧重。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学生观不同。德育工作往往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把自己视为“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心理辅导则把学生视为有着自身需要的“当事人”,把自己作为从旁提供帮助的服务者或协助者。
(2)内容不同。德育工作侧重解决政治立场,思想观点问题;而心理辅导侧重处理和解决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如考试焦虑、厌学、自我中心、耐挫力差、自卑、抑郁、恐惧、强迫等等,其内容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等。
(3)具体目标不同。从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来看,德育工作重视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而心理辅导则注重自我约束。德育工作侧重解决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倾向问题;心理辅导则要解决学生心理成熟不成熟、健康不健康的问题,并通过促进学生的心理成熟,发展学生的判断与抉择能力,为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做好心理准备。
(4)原则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往往要求旗帜鲜明;而心理辅导人员不能代替当事人作价值判断,而是通过帮助当事人理清事实,澄清其价值观念体系中的矛盾,引导他展开思想斗争,勇于承认错误,面对现实等等;心理辅导强调引导当事人宣泄,缓解其心理紧张与冲突,替他保密以保护其自尊。在特殊情况下,甚至采取心理防卫机制,以暂时“回避现实”,来减轻当事人的心理压力,目的是使其渡过难关,以便积蓄力量,从而更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
(5)方法不同。德育工作多采用伦理谈话、说服宣传、批评表扬、提供榜样、实践锻炼等方法;而心理辅导多采用会谈、心理测试、生活技巧训练、角色扮演、行为矫正等方法。
三、将社会实践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德育工作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实践,才能形成稳固、正确、健康的思想品质,而不是单纯地说教。因此,在心理辅导和咨询过程中,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是十分重要的。
篇9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使学生能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必然要求。我校一直在尝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这一学期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温馨的心理咨询环境
目前我校心理咨询室的硬件基本齐全,有沙发、茶几、笔记本电脑、办公桌、沙盘、沙具柜等各项设备,从而使我校的心理咨询室能够以良好的面貌向学生开放。学校还投入资金为每个办公室、教室张贴字画、名人铭言、在校园种植花草树木,优化环境,美化师生心灵、放松心情。
二、组建专业的心理辅导队伍
心理咨询和辅导要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心理辅导队伍的建设,心理咨询老师积极参加南昌市教育局组织的心理教师培训,使我校心理咨询老师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强化内部管理
我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以胡程洁、钟幼玲两位心理健康教师为主导,班主任老师为辅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以每周一次的晨会、班会为载体,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的开展。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
心理学和心理辅导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在学生心里具有神秘色彩,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做好心理辅导的宣传工作,澄清师生对心理辅导的疑惑,树立心理辅导的意识。心理咨询室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利用晨会、班主任工作会议、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心理辅导方面的宣传。
五、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状况
我校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每学期心理教师根据自己的课表和学校的总体日常安排,制定心理辅导室的开放时间,我校定于每周一至五开放心理咨询室,做到守时、守信,每个按照开放时间前来的来访者都能够得到热情的接待,同时心理教师的电话号码向全体师生公开,向师生提供电话咨询。
篇10
(一)团体辅导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根据
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通过团体内人机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1]。
团体心理辅导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和辅导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心理咨询的相应理论给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主要依据。
1.以人为中心的团体辅导理论
以人为中心的团体治疗理论也叫做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发展并完善推广的。罗杰斯的观点认为,人?趋向于自我实现,一个团体,下至每一个团体成员,在无需团体指导者施行过多帮助的情况下,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找到自己的方向。同时他也认为要相信来访者所具备的在适当成长环境中主动发展的能力,有机体都拥有一种完善倾向,它的核心是自我实现。而这种倾向就是我们个体自我治疗的内在资源。虽然以人为中心疗法在不断改进,但对个体自我实现倾向的认同却始终是该理论的基础[2](樊富珉 2005)。
2.精神分析团体辅导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分析治疗理论,是通过讨论个体在成长及发展中经历的各类冲突和创伤的过程,在深层次分析造成目前行为的心理原因。
精神分析学派为我们解释各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使我们在进行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可以广泛的考虑焦虑、移情、自我防御机制、阻抗等多种因素。同时也使辅导者的介入更有深度。
3.行为治疗的团体理论
行为治疗理论也被称作行为矫正,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个心理咨询与治疗派别。华生所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行为是习得的,因此也可以通过新行为的学习矫正旧的不当行为。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为行为疗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国外团体辅导的发展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起源于美国。最初并非直接作用在个体心理的治疗中,而是用于对生理性疾病的团体治疗:普拉特通过讲授、探讨等方法,鼓励病患勇敢对抗疾病,他的这一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因此开创了团体治疗的先河。
20世纪40年代后期,勒温在现实研究的层面,开始关注人际关系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为此他成立了团体人际关系训练室,专门研究个体的人际交往敏感性、抗拒性及接纳理解程度是否会被训练所改善和提升。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会心团体”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团体辅导理论从此进入日常生活。
如今的世界各国中,美国的团体辅导已运用在各类群体、各种心理治疗当中,范围和受众都相较于其他国家更为广泛。日本的心理辅导改革较早,管理也较美国更为严密。更多的运用在学校学生的辅导和干预治疗方面。此外,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瑞典、丹麦、波兰、土耳其、学校的团体辅导也开展得非常好[3]。
(三)国内团体辅导的发展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内最早是被台湾认可和开展的,70年代已经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学校当中,其中开展最为活跃的场所是大学校园。活动方案具体包括自我认识、朋辈辅导、焦虑缓解、人际关系训练等。1991年,日本教授松原达哉来华进行讲学,自此中国心理学者们才拥有了正式接触团体辅导及其理论知识的机会。此后由樊富珉教授将团体心理辅导从大学校园里推广,这种新颖的方法逐渐在社会上兴起和被熟知。
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已逐渐被我国各地区高校及中小学认可,它被认为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内每学年会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适合该群体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比如人际关系、学业发展、适应问题、挫折应对等要求。
而从搜索引擎的结果来看,截至目前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实践研究开始逐渐迈出大步。
二、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
就目前来说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递增趋势,严重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业的顺利完成。因此心理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关注心理健康不仅要找到问题去解决,同时也要将关注点部分转移至源头,怎样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才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要方向。学校及教师是否可以利用团体辅导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同时解决部分心理问题是我们在确定方向后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研究团体辅导对于新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对于高校心理辅导是具有推进作用的。面对学生,尤其是适应困难,面临过渡期的新生心理发展,一直是高校长期所要直面的问题,此次研究的结果,如与假设接近,那么我们可以在研究的支撑下,将团体心理辅导在各高校中普及。
此外,我们相信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发展性的模式下针对全体学生的创新性方式,它能够帮助实现学生发展各种潜力的愿望,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在学校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现实意义上能否有效的开展,真正成为促进和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广,更需要合格的团体辅导者,需要心理辅导老师、以及在学生工作中处在一线的辅导员老师们的不断自我成长,也需要这些辅导者能够熟练掌握团体辅导技术和团体心理辅导在日常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实验法和问卷法。
(二)研究工具
SCL-90症状量表。
(三)研究对象
2017级学生。
(四)团体辅导方案
方案主题包括:大学生活适应、自我意识、学习规划、班级人际关系、宿舍人际关系、生涯规划、团队凝聚力;
整个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内容分5-7个单元进行;
每次团体辅导按照“热身-活动-反思-分享-总结”的程序进行;
每个单元用时2-3小时,每周1次。
(五)统计工具
SPSS22.0。
四、分析与讨论
(一)症状量表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的差异分析
通过表1的检验结果,我们不难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团体辅导前的各项因子数据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前的新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基本是同质的,无巨大差异,筛选及分组合理。
2.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检验
通过表2的对照组的前后测检验数据可以看出,其他因子的前后测检验在P值上大于0.01小于0.05,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九个因子的前后在经历几个月的前后测检验中并无显著性差异,其中,躯体化、人际、抑郁以及焦虑因子的平均值还有轻微增高。
3.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检验
根据表3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组新生在团体辅导前后的因子结果P值均小于0.01,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实验后的十个因子平均值均低于实验前的各因子均值。其中,强迫、人际、偏执三项因子数后测的均值比前测均值降低的幅度较大。
4.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的差异分析
表4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差异检验中,抑郁因子的P值小于0.01,前后测有极显著性差异,剩余九个因子的P值大于0.01小于0.05,说明前后测有显著性差异。表4的实验组不仅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并且实验组的均值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学生第二次检测中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二)讨论
测试结果说明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同质,在同质的基础上,对照组前后两次的症状量表测试时间间隔中未经历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或辅导,而实验组在同样环境同样教育的情况下,两次测试时间间隔中经过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由此可以推断,本次研究中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成为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产生显著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原本在入学初期量表均值较高的学生在经过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后,各项因子均值有所降低,也能?蛩得餮?生在入学初期所面对的问题有所改善。问卷结果分析表明在新生群体中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有较好促进和帮助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有别于个别咨询的耗时多、受众面窄等问题,能够应对新生所面对的各类问题,尤其是强迫、人际关系、偏执等问题,同时能够有效的改善新生的心理状态。非常适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在面对新生群体时使用。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点包括:
1.适用范围较广,针对人数众多。
2.实施方式多种多样,集合趣味性、教育性等多种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3.可以改善新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帮助新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能够帮助新生增强自信,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同时接纳他人、包容他人。
(二)建议
- 上一篇:校本研修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
- 下一篇:公司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