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产业的发展状况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竞产业的发展状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竞产业的发展状况

篇1

关键词:电子竞技产业;高校电子竞技运动赛事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国高校电子竞技产业价值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5月11日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体育竞技通过比赛,极具观赏性,赢得高校学生的青睐。电子竞技作为体育竞技分支,利用电子器械进行智力对抗,培养团队精神,已成为各大高校学生喜爱的项目。电子竞技游戏产业作为新兴发展的第三产业,其价值利润在近几年呈现爆炸式增长。自从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审批通过,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目,我国电子竞技开始逐步发展,并出现巨大商业利润。

电子竞技游戏产业构成包括电竞游戏赛事、俱乐部、职业选手、赞助商等。关于电竞游戏赛事,Newzoo有一份新的数据显示,到2017年全球电竞爱好者数量将从8,900万增至1.45亿,亚洲电竞爱好者占全球54%,中国地区爱好者人数为4,000万,到2017年将增至6,200万。这些电竞爱好者中,根据艾瑞咨询《2010年中国电子竞技用户行为调研》结果发现,在受调研用户中,大学本科用户成为最主要的群体,达到49.9%,其次为大学专科为22.8%,高中中专以下为18.0%,更高学历的用户则相对较少。在校大学生及学历在本科的群体是电子竞技游戏的核心群体。高校推广活动和比赛更容易吸引大学生,庞大的游戏群体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产业利润,由于群体数量众多,对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人或公司很有吸引力,加上自媒体和互联网发展迅速,进入大直播时代,电竞主播仅靠签约费和礼物,就能达到几千万元。职业选手除去依靠高额赛事奖金之外,又被俱乐部打造成明星,形成粉丝经济,不断接受到代言和广告邀约。当电竞赛事自身影响力与赛事奖金不足时,又衍生出玩家自主捐献游戏奖金――游戏众筹等诸多方式,支持自己喜爱的电子竞技活动,这样活动直接导致包括《dota2》等一些游戏项目达到了天价的水平。Yuri Seoz在《电子竞技:一个新的营销体验经济的格局》中说道,竞争的电脑游戏(电子竞技)已经成为虚拟世界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游戏公司协同努力的玩家、在线社区管理机构、许多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丰富和支持电子竞技的消费体验价值和发挥重要作用。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第一,探索现阶段高校电子竞技发展情况,为高校电子竞技开展提供有益的方法;第二,了解全国高校电子竞技发展状况,为高校学生未来电子竞技职业生涯提出建议。

2、研究意义。学生从事电子竞技类活动,能够很好地丰富充实生活,培养学生追求上进、自强的自信心,使他们在竞技较量过程中,逐渐接受各种现展的理念,理解竞技精神,健康快乐成长,遵守生活中的秩序和规则,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逆向思维的方法,专心致志的意志等优秀品质。虽然电子竞技蕴藏巨大经济利益,然而许多高校对其避之不及,或者有些深恶痛绝。电子竞技自身发展速度过快,缺乏合理的法律法规支持,导致选手奖金延发,举办厂家撤出等现实问题,电子竞技淘汰速度过快,也会使资金流转危险系数增高。首先带来学生利益受损,游戏选手自身素质不高也会对学生团体带来不良影响。如果高校引导不合理,同样会导致青年人沉迷游戏,荒废学业。

二、文献综述

电子竞技市场规模庞大,收入巨大,包括:(1)电竞赛事收入:包括赛事门票、周边、众筹等用户付费以及赞助、广告等企业围绕赛事产生的收入;(2)电竞衍生收入:包括电竞俱乐部及选手、直播平台及主播等赛事之外的产业链核心环节产生的收入;(3)电竞游戏收入:包括中国大陆用户为狭义电竞游戏消费总金额。以上收入均不包括移动电竞游戏及赛事产生的收入。2015年国内上线且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用户的客户端游戏数量不多,用户大多集中于运营三四年以上的竞技类游戏,使得客户端游戏的竞技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以其为核心的周边生态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竞技类客户端游戏赛事的收入和奖金再创新高,围绕其诞生的明星选手、游戏主播、赛事活动等新生业态逐渐成熟。其中,游戏直播业务受到投资方青睐,多家成立时间尚短的游戏直播平台在2015年内完成了融资。

中国移动电子竞技产业同传统电子竞技产业不同的是,其发展速度更快,处于起步期。当前伴随着电竞产业链不断延伸,由于处于起步期,移动电竞行业为了尽快打开市场,吸引用户,企业竞争不断加剧,企业资源投入加大,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放开,信息产业扩大规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网速的提升、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电子竞技文化的普及使得移动电子竞技产业分布更为广泛。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网吧、电视剧和出版业的发展。网吧由于个人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方案,以网鱼网咖为例,目前网鱼网咖在全国50多座城市,已拥有200多家营业门店及400多万会员,并且覆盖范围一直延伸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城市。到2014年底,网鱼已服务1,500万人次,最高每日接待5.5万人次,每天有365人成为网鱼会员。此外,知识产权电子竞技产业链的下游环节,2015年很多由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的客户端游戏和手机游戏均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市场营销。以IP为核心拉动粉丝为游戏付费已经成为游戏推广的普遍手段。

三、高校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现状

2010~2015年,高校电子竞技产业迎来全面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提出进一步促进电子竞技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提高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综合竞技水平,推动电子竞技运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2014年中国代表队在第六届世界电子竞技锦标赛中中国队获总成绩第二。2015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颁布《电子竞技赛事管理暂行规定》,同年11月全国电子竞技工作座谈会召开,会上对电子竞技工作做了回顾,对电子竞技规范化管理工作举措进行了梳理。认为电子竞技要健康规范发展,需不断更新理念,开展基础理论研究,逐步建立理论体系,按照体育运动项目的规律去规范管理。2015年9月24日,全国高校电子竞技联赛召开新闻会,正式揭开了这场全国性官方电子竞技赛事的序幕。创联赛由上海蓝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创立于2015年,是一个面向全国高校学子的电子竞技赛事,冠军除了每人能得到3万元人民币的奖金之外,还将获得由笃致访学提供的日本访学机会。

随着游戏主播(进行个人游戏节目的制作,游戏相关赛事内容的解说,同时与用户进行互动的主持人角色,目前主要指在线直播平台的游戏解说/主持人)与网络直播平台的结合,高校学生成为主播也屡见不鲜,由于网络直播受众为学生群体,集中在晚上,相互关联性较强,尤其电竞主播自身技术强,加上带有个性的解说,马上就能获得成功。网络平台的优势主要在于限制少,门槛低,设备简单,随着移动客户端和网络的完善,手机和平板电脑都能够进行直播;其次是随着网络游戏盛行出现代练工作室的现象,而同样电子竞技也出现了代练工作,同游戏主播不同,代练收益稳定但是十分损害身体健康,易出现过劳死的现象;再次是淘宝电商发展一般是与游戏主播相互绑定,一旦主播获得一定的粉丝基础,淘宝收益巨大;最后是网吧比赛奖励,由于高校周边网吧众多,使得用户竞争十分激烈,不但网吧要不断提升硬件与软件,同样要提升环境,为了吸引用户和稳定固定用户,网吧通过电子竞技比赛绑定会员,以达到盈利的目的。

高校电子竞技教育受到地区经济水平和社会环境的制约,虽然电子竞技负面报道在减少但是高校学生和社会家长认识度不足。当前电子竞技存在16岁或更低年龄参加电子竞技职业或半职业运动,这与传统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社会认可度较低,不利于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的展开。高校间电子竞技赛事,规模较小,尤其在北方地区,很难以形成各个高校之间的互动,比赛只单独由大型网咖带头举办,赛事次数较少,项目较少。高校赛事面临网络作弊、不规范等弊端。在访谈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的网络带宽不能满足网上比赛的要求。在东北高校网络改造后,部分高校的网络带宽可以达到上下行速度均为512K/S,达到这样的速度仍不能满足对网络传送速度要求较高的竞技项目基本要求,而且在国内网络服务商中存在的网络通信障碍问题,个人设备的不统一也影响到高校寝室中的网络比赛。其次是缺乏电子竞技的专业电子竞技比赛场馆,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观看比赛的场地,电竞比赛必须建立隔音室,以满足专业比赛要求。高校电子竞技联盟零散化和区域化,发展速度缓慢,无法形成规模并对电子竞技产业和学生的未来职业做出贡献。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1)我国的电子竞技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仍然落后于世界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年轻电子竞技职业队员培养是制约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广泛的用户基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旺盛的投资是我国高校电子竞技产业的优势;(2)高校电子竞技参与者热情高且较理性。高校电子竞技赛事发展迅速,部分高校态度不明确导致高校电子竞技联盟发展缓慢。高校赛事商业赞助较少,但是资本已经向高校开始倾斜;(3)移动端游的明星不断以代言、制作人身份助力移动电竞发展,一方面拉动传统端游电竞用户,扩大移动电竞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将推动移动电竞的职业化进程;虚拟现实设备或成为未来电子竞技发展方向。电子竞技人才空虚,需要各个专业人才集聚,且薪酬较高并不注重学历要求。

(二)建议

1、充分利用传媒,加速电子竞技的社会认可度,开发高校市场广度。现代传媒在市场经济电子竞技业链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价段,对电子竞技还有一定程度上的误解,这是制约高校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宣传作用,让更多人的了解电子竞技,提升电子竞技的正能量尤为重要。目前,电子竞技产业的市场人群集中于90后的年轻人,这也体现了电子竞技时代性、时尚性的特点,扩大传播人群的覆盖面,增加社会对电子竞技的认可,进而刺激电子竞技的消费,为未来高校电子竞技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的保证。

2、增强自主游戏开发团队,努力研发符合诉求的电子竞技游戏,扩大受众面。男性和女性之间确实有着不同的游戏文化,这就要求游戏开发商招募更多的女性游戏设计工作者,根据女性游戏文化特点和需求,开发出适合女性玩家的电子竞技游戏,为女性电竞选手开辟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同时,高校注重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这样既有利于经济价值的增长,又有利于文化传播。

3、重视高校地区的特殊性,加强高校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建立起全国高校电子竞技职业联盟,高校中不乏各种人才,通过对电子竞技的宣传,发掘对电子竞技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组织电子竞技协会,既可以让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发展,又能够让校内电竞赛事相关安排更加顺畅,不再处于无组织的状态,建立起联盟,则加强高校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素质的完善,降低高校之间的文化隔膜。

主要参考文献:

[1]CnBeta.2014年全球电竞爱好者达8900万中国占4000万[J/OL].2014.12.17.

篇2

关键词:电子竞技 市场化运作 市场分析

自从被认定为正式的体育项目之后,电子竞技运动在我国得以迅速推广和发展。相较于美国、韩国等国家,我国电子竞技运动还处于起步阶段,电子竞技运营企业的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之路漫长而艰难。只有电竞企业的良性市场运作,才能更好的推动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

1.国外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及发展模式

韩国的电子竞技运动成为了仅次于足球和围棋的第三大竞技体育运动。电子竞技的蓬勃发展给韩国的通信、网络设备和相关电子产品商带来了丰厚利润。在韩国,电子竞技运动员同样受到人们的尊敬,像足球明星一样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韩国的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推广和蔓延到其他国家,离不开韩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从韩国WCG运作模式看,通过运作赛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誉为电子竞技运动的“奥运会”。

美国相对韩国而言,有很大的差异。在美国,CPL(电子竞技职业联盟)是电子竞技的主要推动者,与韩国的WCG、法国的ESWC(电子竞技世界杯)并称为世界三大电子竞技赛事。美国对电子竞技的支持远远逊于韩国,至今未有明确的政策。虽然美国政府主导电子竞技的力度弱于韩国,但CPL依靠市场形成了独特的运营模式,其专业性强和效率高的特点深受赞助商和传媒的偏好,在市场推广方面远远高于韩国。

上述分析发现,电子竞技发达的韩、美等国家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市场化模式。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电子竞技比赛日益增多,赛事的制度化已初步形成。

2.我国电子竞技市场现状

由于我国电子竞技被确认为体育运动的时间较晚,电子竞技虽别于网络游戏但与网络游戏在某种程度上有着难以区分的特征,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尚不能在短期内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国家政策虽然确立了电子竞技作为体育运动的地位,但亦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对待,如限制电视转播电子竞技赛事视屏等。

近年来,国内电子竞技赛事逐渐丰富,其中也不乏政府支持举办的赛事。但一直都在传统的体育馆、网吧等场所举行,受到场地因素制约很大,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而且比赛一般都以杯赛的形式出现,时间短、无体系的硬伤一直无法愈合,导致很难达到赞助商理想的效果,也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竞技的发展。

近年来兴起了网络直播,众多网络转播软件厂商都参与到其中,让越来越多的普通玩家认识了电子竞技,也让很多电子竞技玩家看到了希望。但是由于网络限制,无法与韩国的职业联赛同日而语。中国电子竞技一方面赞助商找不到一个好的方式来进行自身品牌和产品的宣传和推广。而另一方面,对于收入来源较为单一的中国电子竞技企业仍在泥潭中苦苦挣扎,找不到利润增长点。

3.我国电子竞技市场需求分析

3.1 庞大的爱好者群体

中国最大网络调查机构CNNIC发起的“第二十八届中国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6月末为止,中国网络利用者人数达到了4.85亿人,其中网络游戏爱好者人数达到3.11亿人。全球电竞运动直接参与人数达到8500万人,我国电竞爱好者超过5000万人,绝大多数为15―45岁的年轻人。随着电脑普及率的提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3.2 巨大的产业潜在市场

目前,电子竞技在韩国、美国和欧洲多个国家已经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并且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我国电子竞技行业市场规模达44.06亿元,同比增长83.8%,但与世界电子竞技产业相比,我国还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巨大。在电子竞技专项调查中,大部分人由于对电子竞技运动和产业并不太了解,在参赛选择和衍生品开发方面都保持了中立和观望的态度,这是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市场,如果引导和开发有效,将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广阔的产业延伸空间

电子竞技运动涉及到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及其其他周边产品,据统计,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整体拉动作用达到1:9,所以发展电子竞技具有广阔的产业延伸空间。电子竞技的蓬勃发展给电脑软硬件厂商带来的市场机会和利润空间远远超过游戏本身的产值,将会逐渐形成综合产业链。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尚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相关产业需求广阔。然而电子竞技运营企业尚未真正找到发展途径,仍然在暗夜里摸索。如何抓住市场需求,利用电子竞技运动的市场体征,让企业走市场化之路,并实现持续稳健发展,是电子竞技运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4.电子竞技企业市场化之路探索

4.1 抓住时机,稳固发展基础

作为最新的体育项目,电子竞技短期内不会获得和其他体育项目相同的地位。2003年体育总局的“转正”,确实增添了其项目的正当性。现阶段,电子竞技企业要获得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引导和带动,因而需要抓住国家扶持时机,打稳发展基础。如行业管理、运动项目标准的建立、职业化运动员的培育等等。大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才能使电子竞技让更多大众理解,并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

4.2 通过网络视频直播,找到市场切入点

目前电子竞技运动视频电视传播受限,且限于比赛特征,赛事本身很难溶入商业元素。基于目前的现状,网络视频直播是赢得商业合作的重要途径。应通过现场比赛和网络视频的结合,吸引厂商合作成为关键的利润来源。

4.3 寻求战略合作,实现资源整合

目前能够以电子竞技运动推广为主业的企业多数为政府扶持的企业,通过前期的努力,在专业领域里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然而在全新的领域里,管理经验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等缺点也不可否认。目前将电子竞技运动发扬光大,必然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电子竞技赛事,才能得到大众认可并取得商业合作。网络游戏的发展步伐远比电子竞技要好的多,休闲游戏目前也是根基深厚。所以电子竞技活动在形成一定规模以后,也就是说在敛聚了一定的人气后,可以考虑与相关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以使资源得到整合,实现多赢。

4.4 挖掘品牌附带价值,开拓利润增长点

国内电子竞技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企业正致力于打造属于自己的赛事品牌。虽然相关赛事品牌虽然还没有取得广泛的市场反响,但依然可以设计一些赛事相关的产品销售给电子竞技运动爱好者,以此创造部分利润来源,并助于推广赛事品牌。

4.5 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随着电子竞技运动的不断发展,企业应不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可行的有出售门票、出售赛事形象以及出售比赛选手形象等,后两项在高度商业化的体育项目里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对于我国电子竞技而言目前来说可能还难以实现,但是出售门票已经不算很新鲜了。虽然门票销售目前不是关键的赢利点,但是只要活动运作的好的话,也是有潜力可挖的。

参考文献:

[1] 李明、许劲松、魏家俊.对我国电子竞技运动职业化/产业化现状的研究.

[2] 戴云鹏、杨玉功.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化经营的可行性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4,(5).

篇3

[关键词] 2008奥运会 体育旅游 影响

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旅游业的影响

1.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报告,1997年我国旅游创汇额110多亿美元,占GDP的4.16%,其中体育娱乐、休闲旅游所占的比例为三分之一。体育旅游作为无形产品调整了产业结构,加大了财政收入。许多发达国家将体育旅游作为一种高产出的旅游项目大力扶持和发展,以“足球工业”为主的意大利,发展体育旅游的年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达180亿美元,跻身于意大利国民经济10大部门的行列,目前已达500亿美元。

2.增加外汇收入

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国际支付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盛的重要表现。体育旅游业创汇成本低,且不受一般贸易保护的限制。据世界旅游委员会的一项统计显示,被誉为旅游王国的西班牙,人口只有3840万左右,商品交易在世界属逆差国家。90年代以来,每年来该国的游客高达5600万左右,其中体育旅游者人数占60%以上,创汇始终稳定在170亿美元以上,占西班牙国民生产总值的9.6%。

3.增加就业机会提供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奥运会期间将有大量的游客涌入,开发旅游产品、增设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等,不仅要吸收服务人员,还要培养和吸纳体育旅游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各类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酒店餐饮、建筑、器械、服装、食品、金融、电信业等。按照国际旅游组织推算,旅游业每直接增加一个就业人员就能为社会间接提供5个就业机会。汉城奥运会增加就业岗位近30万个;悉尼奥运会增加了15万个就业岗位。据估计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新增投资1000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一个就业机会计算,北京奥运会将产生100万个就业机会,这无疑为解决劳动力就业和吸纳下岗人员提供了机会,为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4.加速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

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巨大规模的投资效应,使旅游产业规模壮大,不仅提高了体育旅游的软件水平,还极大地改善了体育旅游硬件设施。创建一流的体育旅游场地(馆)、设施和一流的旅游饭店,开发一批大众化、多样化、趣味性和挑战性强的体育旅游产品。

5.提高城市品位和影响力 改善投资环境

奥运会既是一个体育盛会,也是一个文化盛会和旅游大节。聚焦和辐射效应使得游客都会被一些有着灿烂文化、辉煌历史、浓厚民俗礼仪、美丽自然风光的地区吸引。让世界了解四川,就要建设一流的旅游环境,围绕经济、生态、保健、社交等多功能进行综合开发,树立旅游新形象,构建城市旅游业的空间格局、品位结构和总体特色。加快道路、交通、水电、通讯、餐饮和娱乐设施等的基础建设,为外商来川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四川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

1.山、林、草、峡体育旅游资源

四川历史文化悠久,山川景色秀美,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的美称,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是全国风景名胜最多的省份。目前拥有66个主要的风景名胜区,其独特的山川地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绚丽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是游人向往的地方。在这广袤秀丽的天府之国,目前拥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一乐山大佛、青城山一都江堰等4处世界遗产,它们与蜀南竹海、剑门蜀道等13处风景名胜区又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区。国家4A、3A级旅游区2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4处,此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67处,省级森林公园 69处,省级自然保护区45处,特别是作为四川省三大国际旅游品牌的童话世界九寨沟、国之瑰宝大熊猫、古蜀文化三星堆、金沙,更是蜚声中外。还有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广袤草坡、草原,可开发汽车旅游、登山旅游、探险旅游、森林旅游等;名川大山是开展攀岩、滑翔等专项旅游的理想旅游区。

2.水域体育健身旅游资源

四川省水系众多,有长江、雅砻江、大渡河、嘉陵江等风貌各异的江河和湖泊、水库等。丰富多样的山水景观和生态体系,广阔的水域为发展潜水、游泳、帆船、滑水、划船、垂钓、跳水、急流回旋等体育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对崇尚自然、爱好探险、寻奇猎异的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此外,众多的温泉也是健身旅游的理想去处。

3.生物体育旅游资源

四川省复杂的地形和过渡性的气候为多种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四川拥有以大熊猫为代表的10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20多个高山生态体系,有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广袤草坡、草原,有占中国已发现数量的40%以上的1100多种脊椎动物,有占中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植物种类,包括80种国家特别保护的珍稀物种。经政府批准,全省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14处,省级森林公园69处。这些丰富的生物体育旅游资源为开发探险、森林浴、野营、野外生存等体育项目提供了条件。

4.特色文化体育旅游资源

四川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遍布各地,现存有不少自先秦以来各代的历史遗址、古迹和近现代革命纪念地。成都、自贡、乐山、宜宾、泸州、都江堰、阆中等7个城市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4座、名镇22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8处,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64所。重要的遗迹有三星堆古代遗址、金沙遗址、三国蜀汉遗迹、遗迹等。

可以开展表演观赏、游客参与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造型展示、乐舞表演、古战场打斗、古代游戏、古代体育等体育旅游活动。

5.传统民俗、民族项目体育旅游资源

四川省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巴蜀人民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形成了淳朴的各具特色的民俗民风,其中许多民俗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健身性,为开展体育旅游提供了丰富素材。

四川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省区,地域特色十分突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生活习俗和民族节日,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有些是至今尚未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如羌族和彝族的民俗风情,奇特的、保存至今的摩梭母系氏族文化等等。

此外,传统体育项目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体育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必然会促进四川省的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

6.体育场馆及训练基地体育旅游资源

“十五”期间,我省实施体育场馆四级网络建设,体育场馆总数由2000年底的35127个增加到2005年底的45000多个,75%的市、州已具备承办省级综合运动会的能力。省本级建成四川省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米易国家级激流回旋竞训基地,完成了犀浦、新津、邛海、凤凰山等几大训练基地改造更新工程,支持民营企业建成了四川专用足球场。

三、 实施奥运战略促进四川体育旅游经济发展

1.制定中长期体育旅游发展战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给四川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因此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地理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散发长久的旅游魅力。要对会前、会中、会后的体育旅游业做出综合的规划,并最终获得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快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创新

所谓创新,一是发展理念要创新。就是要用市场的理念审视体育旅游、发展体育旅游,把市场引入精品打造、管理体制、宣传促销等各个方面。二是发展模式要创新。积极探索以旅游功能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三是资源整合要创新。旅游资源整合的实质,是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竞合联动,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四是开发思路要创新。五是旅游体制机制要创新。六是区域协作模式要创新。

3.加强宣传 扩大知名度

加强宣传,运用各种媒体和现代化传播工具,包括建立“2008年北京奥运体育旅游网站”,将四川的体育旅游资源全面详实地介绍给全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四川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吸引大量的游客到四川进行体育旅游,从而促进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

4.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体育旅游专门人才

体育旅游成为新兴的旅游项目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体育旅游缺乏高级人才是当前体育旅游业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加快培养旅游业复合型人才的具体办法如下:吸引有经验的体育工作者和从事体育产业的知名人士加盟旅游业;高等院校试办体育旅游专业,培养适应体育旅游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

5.绿色旅游规划长远的体育旅游前景

奥运会结束后的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奥运后旅游效应还会再延续。所以合理的、长期的、慎重的、可持续性地规划体育旅游项目及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观念认为,体育旅游业是一个无烟产业,体育旅游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不存在枯竭问题。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例如 ,高尔夫球场多建在丘陵和山区草木茂盛的林地,很可能砍伐大量树木,同时要维持球场的美观,需要使用大量农药,这些农药随雨水流入河湖或渗人地下,会使饮用水遭受污染。因此,应考虑体育旅游环境的承载力规律,树立环境观念,减少人为的环境破坏,以“绿色奥运、绿色旅游”为原则,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通盘考虑体育旅游战略,加快本地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完善体育旅游设施建设,提高体育旅游服务质量,形成可持续的绿色体育旅游体系。

四、结语

总之,2008北京奥运会将给四川的体育旅游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个盛会带给体育旅游的市场和机遇是巨大的。因此,必须抓住这个商机,使体育旅游真正成为当今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吸引力的朝阳产业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子朴:体育经济学讲义[M].2006,5

[2]陈文英:探析我国体育旅游[J].湖北体育科技.2003(3):298~299

[3]韩鲁安 崔继安: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44

[4]韩纪光: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景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1):35~37

[5]汪德根 陆 林: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J].旅游学刊,2002(1):49~53

篇4

[关键词]昆明;城乡关联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动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075-05

城乡关系是指在城乡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通过各种资源和要素在二者间的流转和配置产生的联系。在中国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关系突出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及其导致的各种矛盾,例如城乡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大,公共基础设施差距大,医疗教育等资源的质量及分布差距大等。针对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七大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国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些都为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即统筹发展,缩小差距,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而科学、客观、全面地测度一个地区城乡在发展过程中的关联程度是进一步开展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1 城乡关联发展研究综述

城乡关联发展研究的实质,就是科学、全面地评价城乡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程度及差距,探寻促进城乡联系和融合发展的推动及阻碍因素,进而在资源相对稀缺的状态下,通过合理的方式促使有限的资源在城乡聚落间实行最有效的配置。目前关于城乡关联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关联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城乡关联度的测度和评价方面。

元利、孙桂平(2011)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以城乡经济关联、社会关联、空间关联作为反映城乡关联发展水平的一级指标及16个具体指标构建了城乡关联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该区域13个城市的城乡关联度进行定量评估并分类,得出地区城市化水平与城乡关联度不一致的结论。李君、李小建(2008)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从物质基础、经济联系、人口联系和社会联系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市城乡关联度进行评价。张竟竟、陈正江等人(2007)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模型,从自然基础、城镇体系、基础设施、经济联系和社会联系五个角度评价河南省18个市的城乡关联发展,认为发展经济和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提高河南省城乡关联发展水平的两大因素。段娟、鲁奇等人(2005)则从自然禀赋条件、城市化与城镇体系、区位与基础设施、经济技术联系、社会文化关系与互动六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AHP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城乡关联发展进行评价,三种方法的结果一致认为区位基础设施条件与经济技术联系较好的区域,其城乡关联发展水平也较高。

由上可以看出,对城乡关联发展的研究已有较长时间,研究成果也较多。但仍存在以下问题:①城乡关联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仍不成熟,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普遍认同的体系框架,研究角度和指标的选择都有较大主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经验,从而导致对不同对象的城乡关联评价缺少可比性。②目前文献中选取的数据多为截面数据,通过对数个样本点同一时期的数据处理,进而比较分析每个样本点的城乡关联度。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横向比较不同区域的城乡关联发展水平,但忽视了以下两点:一是城乡关联发展是个动态过程,一期的数据处理结果不能反映一个区域城乡关联发展状况,也无法归纳出促进该区域城乡关联发展的推动因素;且某个样本点的相关指标值很可能在研究时期恰好受社会大事件、国家政策变化等偶然事件冲击,这样得出的结论就包含偶然因素。二是同一个指标体系不一定适用所有样本点,得出的结论对某些样本点可能失真,有所遗漏。

2 研究区域简介

昆明市是云南省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门户。市域地处云贵高原,地区海拔分布在1500~2800m。目前昆明市辖六区、七个郊县及一个县级市,其中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五区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主城区。

近十年昆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进程加速。2003―2012年,全市全年生产总值由814.01亿元增加到3011.14亿元,常住人口由500.79万人增加到653.3万人,人口密度由237人/km2增加到311/km2,城市化率由41%提升到67.05%。昆明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导致城市对生产生活资料需求的增加,促进资源、要素在二者间的流动和配置;另一方面城市快速发展会吸引乡村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劳动力向城市集聚,从而加重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为了科学、全面地衡量昆明城区和周边乡村在发展过程中的关联程度,本文基于2003―2012年的统计资料,构建昆明城乡关联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寻昆明城乡发展规律,归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

3 昆明城乡关联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为了科学评价城乡关联发展进程,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客观全面性:选取的指标应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城乡关联发展的内涵和特征,不应主观上有所偏倚或遗漏;②系统性:要求选择指标时,不应把城市和乡村看作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③相对独立性:即不同子系统中的指标应相对独立、相互配合、避免重复;④可操作性:选取的指标要概念明确,内涵清晰,在实际监测统计中数据可获得性强;⑤动态性:因为城乡相互作用与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只有通过动态数据才能寻找到促进和抑制城乡关联发展的因素,才能真实评价二者间的关系。

3.2 指标的选取

指标的选取首先依据频度统计法,即大量阅读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与城乡关联发展、统筹发展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相关的文献,对其中的指标进行频度统计后,选择出现频率较高的。然后,根据城乡关联发展的内涵及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对初选指标进行归类,再结合昆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最终确定从城乡社会联系、经济联系、生活联系、人口联系、生态环境联系五个方面评价城乡关联发展(见表1)。

城乡社会联系主要指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发展程度,它们是各种要素在城乡间顺畅流动的前提,其规模和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源和要素流动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经济联系是城乡关联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城乡再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手段,其实质是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行为及其行为者相互联系与影响的关系总和,可以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乡镇企业发展等反映。生活联系则侧重评价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城乡居民享受社会保障和福利的公平程度,城乡差距等。人口联系也是城乡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人口向城市流动、农业人口向非农行业转移、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内容。生态环境联系则反映城市如何处理其在发展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关联发展的可持续性。

4 昆明城乡关联发展的测度与评价

4.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数据处理

根据2003―2012年《昆明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上述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应数值,但由于各指标数据量纲不同,因子分析前使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z-score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然后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操作步骤包括:①KMO和Bartlett检验,以判断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②兼顾特征值大于1和累计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利用主成分方法抽取3个主因子(见表2)。3个主因子涵盖了原始信息的90.9%,只损失了原始信息的9.1%。

为了使各指标的载荷大小进一步分化、因子归属更加清晰,利用最大方差法旋转因子载荷矩阵,旋转在4次迭代后收敛。最终筛选出各因子绝对值大于0.6的载荷(见表3)。旋转后提取的三个主因子已能充分解释和提供原始数据要表达的意义,主因子的经济意义是由载荷矩阵中各因子对应的权数较大的几个指标的综合意义来确定。

4.2 昆明城乡关联发展动力因素探讨

4.2.1 第一主因子

由表3可知,影响城乡关联发展的第一主因子对地区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比、公路货物周转量、乡村从业人员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比例、城乡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工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环保人均投入额、公路旅客周转量、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城镇人口比重有较大负荷系数。

其中:①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比、工业产值比等指标表明昆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城乡关联发展有较强的相关性。工业作为昆明增速最快的产业,其发展会促进城市增长极的发展壮大,对周边乡村产生辐射带动作用;而以旅游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可发挥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的优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②公路货物周转量、公路旅客周转量、城乡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环保人均投入额等指标则说明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关联发展有促进作用,因为公共基础设施是城乡间各种要素流动的基础和载体,其发展程度决定了城乡互动的频率、速度和范围。③城镇人口比重、乡村从业人员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比例反映城市化和乡村城镇化的推进对城乡关联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则表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乡关联发展。

4.2.2 第二主因子

第二主因子对每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城乡人均消费性支出对比指数、乡镇企业年产值占总产值比例、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指数有较大负荷系数,其中:①城乡人均消费性支出对比指数、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指数反映城乡经济差距,数据分析表明城乡差距的缩小会促进城乡关联发展;②每万人拥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指标则反映社会保障水平与福利,社会保障水平和福利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从而缩小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差距;③乡镇企业年产值占总产值比例反映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能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而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4.2.3 第三主因子

第三主因子则对城乡污水处理率、财政支农比例、环保投资指数有较大负荷系数,数据分析表明政府利农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都会促进城乡关联发展。

4.3 昆明城乡关联度的测度与评价

城乡关联度是评价、比较城乡关联发展水平的一个综合评价值。城乡关联度越大,表明城乡联系越密切,互动交流越频繁,城乡间各种自然、社会、经济资源与要素运行越顺畅。本文以因子载荷矩阵旋转后抽取的三个主因子对方差的贡献率为权数,计算昆明市2003―2012年城乡关联发展状况的综合得分,得出昆明市近十年城乡关联度排名(见表4)。

由表4计算结果可知,除2004年昆明城乡关联度低于2003年,其他年份城乡关联度逐年提高,且在2008年之后显著改善并持续。其原因可归结如下:

(1)自2004年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便保持在12%以上,2009年以后达到14%以上,这是促进城乡关联度增加的根本动力因素。三次产业结构也由2003年的7.3∶46.4∶46.3逐渐调至2012年的5.3∶45.8∶48.9,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城市化率由41%上升到67.05%,乡镇企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由4.8%增加到10.5%,以上三个因素是促进城乡关联度提高的直接动力。

(2)2009年开始城乡关联度显著提高,这得益于昆明政府在“十一五”期间的作为――除了地区经济仍保持快速增长外,对交通网络、环保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等民生工程的大量投入。

在基础设施方面,截至2012年年底,昆明共开通656条农村客运线路,3570辆客运班车参与城乡客运,乡镇通车率达100%,行政村通班车率达93.5%;绕城高速内环和外环、环湖公路、地铁、空港铁路复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新增城市道路1460.8万平方米,“四环十七射”骨干路网基本形成。环保设施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主城区8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升级改造完成,县域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在社会事业方面,“十一五”期间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的投入是“十五”末的3倍,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设标准化农村中小学231所;完成了28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1383个村卫生室标准化配置建设,城乡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10年年末达2775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1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高达98.4%,此外还建立了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十一五”是昆明自“九五”以来经济发展最快、投资增长最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改善民生力度最强的五年,也是近几年城乡关联发展较好的几年。

4.4 昆明城乡关联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虽然近十年城乡关联发展程度不断提升,城市与乡村间的交流互动趋势较好,但在迈向城乡一体化目标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①虽然昆明区域经济在近十年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综合经济实力并不强,“十一五”期间昆明经济总量在省会城市中处中下游水平。②近几年昆明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5年的2.95∶1扩大到10年后的3.25∶1。③昆明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面临挑战:农业工业化和产业化水平较低,都市型现代农业刚起步;工业中能源、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所占比重较大,40%以上的行业属于高能耗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仅占工业增加值三成,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弱;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产和生活业发展缓慢,无法吸引高素质劳动力和资本集聚。

5 结 论

综上,影响昆明城乡关联发展的动力因素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大体可归纳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昆明城乡关联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动力因素;城市化,工业化,以旅游业、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是促进昆明城乡关联发展的直接拉力,而以乡镇企业发展、乡村劳动力非农化为主要内容的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是直接推力;城乡差距是促使城乡关联发展的原始动力;教育投入、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福利的提升、政府利农政策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则是城乡关联发展可持续进行的重要保障。

在昆明城乡未来发展过程中,应侧重以下几点:①继续保持昆明市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态势,这是促进昆明城乡发展的根本因素。同时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增长极继续发展壮大,增强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②继续完善城市和周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交通设施、信息网络和环保设施),其中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质量和速度,信息网络的完善能改变农村的闭塞状态,同时给农民带来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环保设施的建设为城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③依托不同农村的资源或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并努力提高企业的层次和规模,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乡村劳动力非农化比例的提高,推进城镇化水平。④在政府政策方面,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投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水平;同时加大教育投入,这里的教育不仅指对年轻一辈的文化素质教育,还包括对农民劳动力的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业务技术指导等。在成人教育方面,不能重形式走过场,要让农民学到实实在在的就业技能。

此外,昆明城乡关联发展过程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比如昆明经济近十年虽然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整体综合实力不强,在省会城市中位居中下游;城乡收入差距近十年不断扩大,削弱了农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基础;三类产业结构的优化受到制约,像工业多属于初始加工、高能耗、粗放式发展的行业,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档次较低,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较弱。

在未来,昆明应准确把握促进城乡关联发展的动力因素,详细剖析制约因素,制订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适合昆明城乡发展的对策体系,促进昆明城乡一体化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文胜,王文强,刘作祥.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报告2012[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元利,孙桂平.京津冀地区城乡关联度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

[3]李君,李小建.河南省区域城乡关联度评价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3).

[4]张竟竟,陈正江,王发曾.河南省城乡关联发展综合评价[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1).

[5]段娟,鲁奇,文余源.我国区域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综合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1).

[6]昆明市统计局.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03―2012.

[7]徐静珍,王富强.统筹城乡发展目标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J].经济论坛,2004(15).

[8]曾磊,雷军,鲁奇.我国城乡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区域比较分析[J].地理研究,2002,21(6).

[9]昆明市统计局.昆明统计年鉴2003―2012年[J].昆明:中国统计出版社.

[10]杜茂华,刘锡荣.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以重庆市区县统筹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3).

[11]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2011.

[12]李珊,元利.京津冀城市群城乡关联的空间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12,28(2).

[13]张竞竟.城乡关联发展动力机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4).

[14]吴先华,王志燕,雷刚.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4).

[15]张竟竟.城乡关联发展量化研究述评[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

[16]张竟竟,陈正江,杨德刚.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关联发展定量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

篇5

关键词:可持续改革开放,战略转折,结构转型

世纪之交的中国已经进入具有二元化特征的社会经济转型期,这也是一个改革开放狂飙突进,凸显实践、创新和借鉴,以及不断反思、争论、“试错”和“纠错”的重要历史时期。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在实践推进的各个具体阶段上,都要正确认识“什么叫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以及不断解决“改革什么、怎么改;开放什么、怎么放”的问题,并且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动向具体调整政策导向。尤其要谨防固步自封从而把改革开放口号化、简单化或标签化的倾向。下述四个重大转折或转向表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正位于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拐点上,并日益呈现可持续改革开放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特征。

中国经济改革应该从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转向有选择的(公共品和准公共品应程度不一地退出纯市场化改革)配套的(辅之以宏观调控、微观规制和中观层次区域协调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干预体系),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上,并且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市场导向的改革,转向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诸领域的多元化的综合改革。

不可否认,对于传统体制的破坏和新体制的构建,大规模的市场化和民营化改革扮演了“创造性破坏”(熊彼特语)的角色。但随着市场化改革所释放的制度能量的扩展,市场缺陷也在放大,现在到了这样一个历史拐点,中国不能走完全市场化或泛市场化的改革和发展道路,而是要着力打造和构建中国特色的市场导向的改革模式。尤应审时度势,全面地准确地界定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和政府干预机制各自的边界和作用范围。市场和政府都要各得其所,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缺位”、“错位”和“越位”,即很多应该由市场管的事情,政府在管,很多应该由政府管的事情,反而交市场去做。大力预防和纠正诱发市场缺陷的“泛市场化”以及导致政府缺陷的“泛行政化”倾向,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政府的调控、协调和公共服务职能。否则,就会产生市场发育不足和政府治理不足双交织的坏的市场经济,甚至转向市场缺陷和政府缺陷双凸现的权贵市场经济。最典型的莫过于煤矿、房地产、公路修建和医药业这四大市场。

要破与“泛市场化”或“市场决定论”相关的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市场定价是天经地义,政府无权干预,这是市场化的核心。市场化包括商品市场化以及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等)市场化。是否靠供求机制定价而不是政府行政定价,是衡量市场化的第一重要标准。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我国劳动者尤其农民工工_资的定价长期偏低是市场化的合理产物,不必忧天悯人。而廉价劳动力之所以廉价是因为劳动力供大于求,这是西方市场经济学的ABC。而染上“魁奈因素”综合症(托夫勒语)的中国某些主流派经济学家,刻意回避另一个西方市场经济学ABC,即西方工资的定价机制也不是单独诉诸于“看不见的手”即市场化运作,而是工人阶级的斗争和谈判,非政府组织其中包括工会和行业协会、政府和议会以及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和干预等“看得见的多主体的手”的综合作用。西方工资粘性或刚性理论就是阐述这种因劳动后备军长期存在而导致的工资“低水平陷阱”或低价刚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定价经济学。

发人深省的是,对于这种农民工价格长期远远背离其价值的状况,许多学者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熟视无睹,以至于农民工自身要通过“民工荒”的形式来抵制,甚至要惊动共和国总理通过替农民工讨债来启动全国范围尤其各种特区和开发区的农民工工资的合理化回归运动。

第二种流行的观点是:房地产行业不能直接定价,否则有违市场化改革,甚至以商业机密为由讳言建房成本;即使是公共品和自然垄断这些经典的“市场失灵”,政府主导也往往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他们的理由是以行政性决断代替企业市场化的定价模式,根本无法保证价格调整的市场效率和社会效益,并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化率已赶美超日而雀跃不已。

尽管房地产行业市场化改革推进中国房地产经济的繁荣,但是其市场缺陷也日益膨胀并势必诱致社会的不和谐。”因为仅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住房领域的社会不公平问题。任由市场力量主导房地产行业的所谓“不干预”的香港模式的教训(香港房市价格走高并且社会财富高度集中于房地产商),以及政府房屋建设局提供微利房(占房屋总体供应量的80%)的新加坡模式的启迪值得反思。我们的主要对策是:

(1)公布房屋建设成本,严格标明上下界限的浮动价格和利润边界。本来世界上就没有单一绝对的市场化定价模式,大多定价机制仍然处于行政或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互相交集和博弈的状态。同时,鉴于房屋既是商品、投资品,又具有资源非常稀缺、高度自然垄断、非同一般商品的特性,并且它也是准公共产品。同时,这一举措又有宪法、反垄断法,价格法和反暴利法所赋予的合法性权力。因此,应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扬弃单一的市场化定价模式,启动行政性干预机制,寻找兼顾行政与市场机制本性、市场效率与社会效益以及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的混合定价模式和最佳价格区间。

(2)建立凸现政府指导价的廉价房和廉租房制度。这种经济适用房的大量推出和集中放量——应该足以使80%中低收入的城市居民有能力购买经济适用房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商品房——必将成为平抑和拉低房地产市场中低档房价的重要调控力量。这是用两种手段即市场定价和行政定价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调控,换而言之,其调控机制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多主体的手”的联手,真正做到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3)管好稀缺性土地供给这个闸门。建设部门和房地产市场是商业贿赂和腐败的高发区,利益集团联盟(例如某些不法地产商、奉行CDP业绩至上的地方政府、银行和主管部门)形成根深蒂固的利益链,需严格加以整顿。地方政府不能搞土地财政,土地出让金应该用于建设廉租房。

各地摸索出的“双供给双定价”模式(中高端房地产的供给交给市场,这种商品房的开发、定价、分配和调节由市场决定;适合中低收入者居住的低端房地产的供给交给政府,这种保障性住房即经济廉价房和廉租房,建造、定价、分配和管理由政府组建或委托的企业负责),以及“双限双竞”定价模式(限制套型面积,限制控制性价位;竞争房价,竞争地价)值得推广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例如为使价格听证会不流于形式,房价和地价的竞标应如何杜绝黑箱操作,等等。

由此引发一个重大的新思考:应该弄清楚哪些行业可以市场化,哪些行业不能市场化,哪些是处在市场和政府接合部的行业,从而如何确定其产品的性质(公共晶还是非公共晶)及其定价机制(究竟是市场机制、行政机制或数量机制还是混合机制定价)。

第二个误区:公共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也应该搞市场化改革。诸如从事公共品服务的人员“下海”乃至全民经商、部队经商;风景区、博物馆、档案馆等纷纷收费;公路收费站关卡林立,高速公路甚至收费长期化。而完全市场经济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些关系民生和公共利益的公共品的支出,一般达到、CDP的30%,这也是对20世纪下半期各国发展状况进行反思和总结的结果,也是《里约热内卢宣言》(1992年)和《哥本哈根社会发展宣言》(1995年)中所制定的各签约国需遵守的底线。

实践证明:医疗卫生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是失败的,教育领域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试验问题丛生,社会保障覆盖面太窄,因此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的重灾区即“新三座大山”。毫无疑问,市场化改革并不适用于普通民众的基本医疗保障和普及教育的。而后者正是以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为己任的政府大有作为的

领域。

第三个误区:推崇比较优势和木桶效应理论。这是泛市场化改革思路的逻辑延伸:完全市场化——发挥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融人全球化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

西方学者波特对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渊源于李嘉图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做了温和的批评,强调应该从低级阶段的比较优势转向高级阶段的竞争优势。拉美依附学派尤其激进经济学家早就警告这种曾经把拉美国家拖进依附型发展道路的“比较优势陷阱”;而在伊曼纽尔看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交换是形式上的等价交换而实际上的不等价交换。这种交换的代价无疑是发展中国家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破坏,并最终将被发达国家锁定在提供原材料和低端加工产业的位置上。这只能是一种依附型“双赢”。根据中国的国情,在早期阶段,偏重于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比较优势贸易,发挥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使之凝固化和极致化。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历史拐点上,应该从比较优势阶段转向竞争优势阶段或者转向两者并存阶段。

篇6

关键词:体育旅游;问题;对策;2008北京奥运会

Researchtheexploitationofourcountrysporttourism

StudentintourismmanagementHuZhongyong

TutorLiuQingyou

Abstract:Withfastdevelopmentofthemodernsociety,sportstourismisacceptedbypeoplemoreandmore.Thesporttourismisonekindofprofessionaltourism.inimmediatefuturedifferentiatestogenericenjoys,Beautyappreciation,Recreationistraveled.Itispeopleinordertohaveahandinandobservesphysicalcultureactastheaim,eitheronekindoftourismmaneuvershapethattakessportasthemainsubstance.However,inChina,Sporttourismisstillatthebeginningstage.Contrastedtothecountrieswhicharehighlydevelopedineconomyandtourism,therestillexistsomeproblems.Tosportisfirstofalltraveledtoactthecomparativelymorescientificdefinitionbytheoriginal,Afterwardstheformtothesporttourismdoesdivides.TightlythenanalyzeSWOTtoourcountrysporttourismtofindouttheproblemthatisatthemoment.Finallyuniting2008BeijingOlympicGamesadjustourcountrysporttourisminthedaystoexploitation,thedevelopmentandproposestherelevantcountermove.

Keywords:Sporttourism;Problem;countermeasure;2008BeijingOlympicGames

体育旅游是特种旅游中的一种重要形式。2001年2月22-23日,由世界旅游组织和国际奥委会联合主办的“世界体育与旅游大会”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召开。体育旅游成为继生态旅游后又一旅游界关注的焦点。现在,体育旅游已逐渐成为令世界各国瞩目的旅游项目。在中国,体育旅游也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而成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并将进一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旅游概念及类型

目前我国对体育旅游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比较缺乏,如理论框架、概念群、类型、开发理论等,本文将结合体育学、旅游学对体育旅游概念、类型进行科学界定,通过多学科渗透,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旅游开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一)概念

对体育旅游作一个明确的界定,这是进行研究的出发点,但就笔者目前所接触的数十篇文献来看,有的对什么是体育旅游闭而不谈;有的将体育旅游与其它休闲活动混为一谈;有的是过于抽象,不一而足。

笔者认为要给“体育旅游”下一准确的定义主要是定位比较困难。从旅游角度定位,可以理解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专业性旅游,即区别于一般观赏、审美、娱乐旅游。这种定位有利于产业分类和统计。如果定位在体育,则应理解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休闲体育或假日体育,是人们参与体育的一种形式或体育活动的一种方式,也有一定道理[1]。目前,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是发展趋势。体育进入了多个行业领域,这些行业领域出现了体育的内容和特点,体育产业日趋呈现复合型交叉性的特点,给定位带来困难,也给其界定带来困难。这也是目前对体育产业定义认识离散性较大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应该从复合型产业的角度去认识体育旅游,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去界定体育旅游。按照这一观点,体育旅游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确定其产业的地位。从满足统计的需要和产业分类的需要,现阶段,可以从专业性旅游的角度去认识体育旅游,以此为逻辑起点。则可用逻辑学中“被定义概念=属概念+种差”的方法给体育旅游一个简明的定义: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在“体育旅游”这一被定义的概念中,“旅游活动”是属概念,即体育旅游是属于一种旅游的活动形式,“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是种差,即说明此旅游而非彼旅游。

(二)类型

1.根据体育旅游资源的性质分类

根据体育旅游在我国的现实发展状况,我们将体育旅游资源划分为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体育旅游人文资源两大类:

(1)体育旅游自然资源

它是指自然界所赋予的、已存在并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经过开发利用成为旅游者的吸引物的各种资源。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包括地貌和水体资源2种,见表1。

表1体育旅游资源类型(根据资源性质分类)

地貌型山地型峡谷型高原型盆地型平原型沙漠型

水体型河流型湖泊型瀑布型海洋型海滩型冰雪型

(2)体育旅游人文资源

它是指人类社会活动的体育元素经开发利用成为旅游者的吸引物的各种资源。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大型体育比赛资源;大型体育中心、训练基地类体育旅游资源及体育建筑类资源。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很大程度上满足参与者求知、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旅游心态。

2.根据体育旅游活动形式分类

(1)健身类

是指旅游者直接参与某项体育活动,以达到健身与旅游目的的旅游形式,如滑雪、高尔夫球及一些城市的体育主题公园等。一般可单项组织,拥有较多的参与者,且具备参与的重复性。

(2)观战类

是指旅游者被异地重要体育比赛吸引而前往现场观摩的旅游。观战类旅游在发达国家极为盛行。如欧洲三大足球联赛、美国NBA联赛及奥运会比赛等均吸引众多的异地观众前往观战。在国内甲A足球联赛的关键场次中,国内球迷有组织的前往观看的情况也时有报道。此类体育旅游的参与者一般是有特殊的兴趣且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士。

(3)尝试刺激类

是指旅游者将体育刺激看作是享受,去参与生活中难以经历,但又标新立异,使人特别兴奋的体育活动,如蹦极、漂流、攀岩、海底探险、自驾车远行等[2]。刺激类体育旅游有一定的冒险性和挑战性,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和挑战欲望,是一种典型的个性化旅游消费。

二、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旅游者不只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旅游方式,开始参与一些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恢复体力精力,加强体育锻炼意识的体育旅游项目,如登山、游泳、滑雪、观看大型比赛等。体育旅游的消费观念已深入人心。鉴于此,国家旅游局将2001年的旅游主题定为“体育健身游”,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项目满足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需求。随着2002年韩、日足球世界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会极大促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并激发广大国民更强烈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

(一)优势

1.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我国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在北方,吉林省有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北山公园滑雪场等。而黑龙江省有青云雪场以及亚力布雪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50多个,为开展生态滑雪旅游提供了好市场。由于我国的海岸线绵延万里、类型多样,著名的海滨城市就有大连、秦皇岛、青岛、厦门、三亚等,在此旅游可以进行海浴、划艇、潜水等一系列体育旅游娱乐活动。为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另外,我国有许多名山胜景,人们在进行山地旅游的同时,一方面可以进行森林浴、漂流等各种回归自然的体育旅游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名山大川的山地外观形态具有多样性,也为登山、攀岩等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还有在贵州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峡谷举行首届国际皮划艇漂流赛;在银川举行了国际摩托车旅游节;在北京房山十渡风景名胜区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蹦极跳馆等。这些都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旅游视野,为体育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3]。

另外,我国还拥有优越的体育旅游人文资源。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如赛龙舟、火把节、赛马、斗牛、摔交、射箭、泼水节、武术等。在我国,几乎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体育民俗活动,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湖北清江闯滩节、土家族的摆手舞、龙舟赛等[4]。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旅游者参与其中,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如果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体育民俗旅游将对国内外旅游者构成巨大的吸引力。

2.完备的基础设备

我国现有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00余座省市级旅游度假区以及其它各种类型的度假区和度假村接近1000余个,他们都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设备优势,按照体育旅游者参加系统健身娱乐的要求,设置完整的健身娱乐区域和设备。例如青岛石老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以海滨健身娱乐项目为特色,在天然海水浴场内,建立了20880平方米的多功能游乐场所。海上乐园拥有游客可自已操作的橡皮艇、水上摩托艇等健身娱乐设备。度假区还配备了高尔夫球场、沙滩排球场、沙滩足球场等健身娱乐场所,基本构成了立体健身娱乐框架。这些事实说明,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劣势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还远不成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缺少对体育旅游的统一规划;体育旅游专业服务人员缺乏等。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1998年,我国体育旅游对旅游业的贡献约56亿——60亿人民币之间,而发达的美国一年的产值约达250亿美元[5]。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体育旅游的直接投入较少。比如在宣传促销、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等,都不能完全满足其发展的需要[6]。加之体育旅游地区发展不平衡,使中国的国内体育旅游市场的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而且还有一些高档的体育旅游设施的建设与中国目前的生产水平相比有些超前,市场堪忧,造成资源的浪费,有效需求不足。

(三)机遇

北京申奥成功,中国的旅游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将直接促进中国旅游业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再上一个台阶。从2002—200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因奥运会每年额外提高0.3-0.4%。据专家预测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拉动旅游因素占0.85个百分点。从已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来看(见表2)[7],中国地大物博加上多姿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资源,其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所能带来的收入必将空前可观。

表2前几届奥运会吸引的旅游者人数或取得的旅游收入

年份举办城市旅游者人数或取得的旅游收入

1980莫斯科3万人

1984洛杉矶23万人(入境旅游者)

1988汉城22万人(入境旅游者)

1992巴塞罗那30万人、30多亿美元(入境旅游者)

1996亚特兰大51亿美元

2000悉尼>65亿美元

数据来源:山东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2002)

同时2008北京奥运会可以调动国内民众对体育旅游的热情[8];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的软硬件水平;迅速提升我国的体育旅游品牌形象。比如,2001年为了配合北京申奥,国家旅游局推出“体育健身游”主题旅游年,全国各地组织了60多项有代表性的体育活动和80多项专项体育旅游产品。估计,北京每年将递增20%的境外游客,奥运会期间还渴望有100万人次的增量,全年境外游客可突破500万人次[9]。

(四)挑战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日益加强,国际体育管理公司、国际旅游公司纷纷登陆中国,带来先进的观念和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国内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形象和举办更多的体育活动[10]。这样以来,一方面,我国体育旅游目的地将展开激烈的竞争,争取国外企业落后本地;另一方面,国外企业的加入将导致现有的国内体育旅游市场割据发生变化,市场份额重新瓜分。国内新兴的体育旅游目的地与传统体育旅游地将不可避免的产生更为激烈的竞争。

其次,中国入世后,贸易壁垒解除,使许多临近国盯上了申奥成功后的中国体育旅游市场这块大蛋糕。外国的参与给中国在如何开发体育旅游方面带来了压力,提出了挑战,这首当其冲的便是韩国和日本。韩国曾举办过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体育旅游设施齐备先进、经验丰富、社会经济承载力大,加上今年2002年成功举办了世界杯,其国际知名度明显提高。日本经济发达,体育场馆齐全,专业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众多,在成功举办了2002世界杯后,在国际上可谓家喻户晓,在这一点目前中国与之有一定的差距。它们的介入将吸引中国的部分客源,所以中国必须正视挑战、合理规划、统筹安排、适度开发不同档次的体育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迎接挑战,做最大的赢家。

三、我国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体育旅游起步较晚,发展还远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产业化步伐缓慢,缺乏高品质的体育旅游资源

首先是体育场馆、设施投入不足,就全国而言,能够作为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部门的体育场馆还数量不多[11];其次是体育项目内容单一,缺乏特色,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体育旅游的需要;第三是独具特色的有别于现代体育的传统体育项目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各民族拥有多样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多彩,有很高的竞技性、参与性和观赏性。各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这一资源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体育旅游的发展。

(二)对城市环境及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体育旅游开发引发的最为直接的变化形式之一是城市形态的变化,因为随着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体育旅游城市地位的确立,城市的改造和规模扩大也随之发生变化,原有的城市格局也在随之而来的旅游流。高密度的交通流的作用下遭到破坏,缺少可持续性的发展意识[12]。

同时旅游者的大量进入会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城市形态发生改变,由于城市设施最初主要是为本地居民设计的。一旦有外来游客的进入,势必会加大城市负荷量。而当游客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直接威胁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会产生敌对情绪,这在南京十运会期间已经有所体现。

(三)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

体育旅游专业服务人员缺乏,且尚无培训标准[13]。体育旅游专门人才不仅是体育旅游的发起者与倡导者,而且是体育旅游的组织者与管理者[14]。加大体育旅游人员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加速培养急需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要促使从业人员重视语种之间的差异和民族心理研究,加强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培养、人文历史和民族体育知识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四)缺少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旅行社

旅行社肩负旅游产品生产、旅游产品营销、旅游活动组织、旅游全过程服务、旅游收入分配及提供旅游信息等多项任务,没有或缺乏专门体育旅游组织机构是影响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15]。一些由体育部门经营的旅行社率先打起了体育旅游的招牌,但只是将体育旅游作为众多旅游产品中的一小部分组织营销,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旅游的全部问题。

(五)体育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比较混乱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体育产业目前尚处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阶段,存在很多非市场经济的思想和做法[16]。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产业,其发展需要各管理部门的协作,在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令出多门,管理混乱的局面。

(六)缺乏对体育旅游的宣传

现在不少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体育旅游的宣传,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在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同时,通过适当的营销策略,将体育旅游概念深入人心,形成体育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盈利、再开发的良性循环。

四、我国体育旅游开发对策

面对当前的机遇、挑战以及目前出现的问题,我国今后体育旅游开发特别是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进行体育旅游开发时,应系统渗透“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这一特色品牌开发体育旅游,并结合以下方面考虑:

(一)合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

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河流众多,湖泊棋布,名山名湖,峡谷,瀑布,海滨等举世闻名,具有开展体育旅游的优越条件,要重视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特色具体对待

由于纬度跨度大,各地在地貌、气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几乎适合开展所有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不过要因地制宜,比如:东北可以开展雪上运动;东、南部江滨海地区可以开展水上运动;新疆等地可开展沙漠探险运动;而为数众多的名山可开展攀岩运动[17]。

2.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体系

注重结合现代人对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开发多种有利于人们参与的体育旅游消费产品,如苏州乐园式、高尔夫球、滑雪旅游、度假村等等。

3.结合民族特色开展旅游节

如民族特色的旅游节有:中国荆州端午龙舟节、少林武术节、西双版纳泼水节、新疆少数民族摔跤节等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开拓体育旅游的宝贵资源

(二)培养体育旅游的专项服务人才

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既具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这是两大产业能融合的重要条件[19]。体育旅游分为参与体育旅游和观战体育旅游,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旅游者亲自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必须遵循科学的运动方法才能达到康体健身的目的,有许多活动项目必须经过专项指导后才能去参与,例如:潜水、蹦极、攀岩等,所以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有精通科学训练的服务人员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的康体健身,而且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加强兼备两大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培养是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类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在体育院、系或旅游院、系设体育旅游专业的方法来完成。2002年,成都体育学院开始试办体育旅游专业,就是一种尝试。

(三)加大体育与旅游联姻的力度

体育旅游既然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体,那么体育旅游的发展就不仅仅是体育部门或旅游部门的事。只有两个产业的相关部门紧密联合,才能共同打造体育旅游这块大蛋糕。第一,国家的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加强联合,共同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20]。2002年,天目湖啤酒杯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在江苏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内举行。天目湖的青山绿水和体育赛事的完美结合,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而且还顺利地通过了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在著名旅游地举行大型体育赛事对宣传促销旅游景点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也证明了国家的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联合对推动体育旅游发展的作用。

(四)加强规范管理,开展积极的产业导向

体育旅游是一种特种旅游,有许多特殊的条件要具备[21]。要建立一套适合开展体育旅游的管理系统,形成浓厚的体育旅游大环境。要研究世贸组织关于服务行业中与旅游的相关的规则,出台包括旅游发展与项目规划在内的各类旅游规划的准则,使体育旅游同国际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22]。要依靠法律手段来加强对体育旅游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监督与管理,有效地调整生产者和服务者的经营行为。要抓好一批有开展体育旅游经验的旅行社,政府要在开发、规划、管理、宣传、促销中发挥优势,积极培育、扶持各类体联、体协和俱乐部,为开展体育旅游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加大宣传力度

一方面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可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专项旅游活动,如借助旅游局推出的2001年“体育健身游”的主题,开展自行车、滑雪、攀岩旅游等,为2008年奥运会烘托气氛。

据香港旅游协会的资料显示,每增加1美元的营销投入,即可增加旅游收入123美元,因而许多国家不惜斥巨资投入旅游宣传,特别是体育旅游的宣传[23]。据瑞士洛桑大学调查表明,每年到西班牙的游客达5600万左右,其中体育旅游人数占60%以上,创汇始终稳定在170亿美元以上。德国体育旅游人数占出国游55%,荷兰占52%,德国体育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7%,法国年均增长7%[24],由此可见体育旅游越来越成为世界潮流。但是,我国体育旅游远不如国外红火,这是因为我国长期推行竞技体育政策,忽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加上政府对体育旅游宏观管理上的缺乏。要使我国体育旅游赶上国际潮流,需要大力进行前期市场开发,特别是加大体育旅游产品营销力度,把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出的体育旅游产品,通过各种媒体告知受众。国家有关部门,应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

五、结束语

总之,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对其开发利用不仅可行且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应充分利用旅游与游憩规划学和体育学提供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结合外国的成功经验有目的地发挥它在旅游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宣传,以提高旅游者的体育价值观,促进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同时,我们应借北京奥运契机发展我国体育旅游,加大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挖掘体育旅游资源,协调好体育和旅游部门关系,加大体育旅游营销力度,使体育旅游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闵健.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6).

[2]狄彩萍,李明.对体育旅游理论的初步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4).

[3]韩纪光.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景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1).

[4]陆元兆,戴昌松.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体育科技,2000,(3).

[5]Gibson,H.J.Sporttourism,TheRulesoftheGame[J].ParksRecreation,1999.

[6]黄燕飞.我国体育旅游前景初探[J].体育文史,2001,(3).

[7]山东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2008奥运会对山东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J].初步研究成果,2002.

[8]吴畏.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的影响[J].燕山大学学报,2003,(4).

[9]莫再美.体育旅游与2008年奥运会[J].四川体育科学,2004,(2).

[10]谭白英,邹蓉.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2,(4).

[11]李香华,钟兴永.我国体育旅游研究进展与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2,(4).

[12]胡永红.论体育旅游开发的负面影响[J].辽宁科技,2004,(5).

[13]王桂忠.韶关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2002,(4).

[14]Bramwell,B.SportTourismandCity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Research,1999,(1).

[15]常华军,韩晓燕.我国体育旅游现状及前景浅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3,(1).

[16]陈永军,李敬辉,朱先敢.体育旅游开发之初步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3).

[17]谢芳.试论中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3).

[18]朱竞梅.开发体育旅游项目问题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0,(2).

[19]张自明,孙民治.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1).

[20]刘凯,丁勇.体育旅游的开发与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5,(1).

[21]钱志卫.开发体育旅游之我见[J].中等职业教育,2004,(2).

[22]何乔锁.体育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1).

[23]陈峰.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及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