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施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2:0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与施工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与施工论文

篇1

这是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当前处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技术管理要符合时展要求,在管理过程中要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利用。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在进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掌握专用软件,能够提升管理效率,推动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一般情况下,技术管理相关专用软件主要有工程管理如阿健以及施工现场的专人使用与维护软件。对于技术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相关管理人员要对技术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掌握,还要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进行熟悉,定期对于技术管理相关专用软件进行培训,提升人员对专业软件进行应用的能力。

二、质量管理

1.事前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在项目施工开始以前,设计人员就要规划好施工的具体方案,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施工人员一定要亲自在施工现场考察施工情况,对施工的总体要求进行明确。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对施工方法进行正确掌握,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性指导,对施工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在施工前就把各项工作安排好。

2.对施工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良好施工质量,一定要建立施工管理制度,确保其详细和严格,只有对施工管理制度进行良好建设和完善,才能保证在施工过程之中可以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按照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操作,对施工的整体过程进行详细了解[2]。工程施工的具体负责人还要制定施工管理的具体制度,在正式进行施工之前,全部施工人员都要对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管理制度进行认真阅读和熟悉,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合理施工,保证施工过程得以顺利开展。

3.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审核

在施工开始之前,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主要目的就是对整体施工过程进行合理规划。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审核,对施工图纸具体施工设计内容进行检查,对施工设计内容进行正确判断,确保其和工程具体施工需求保持一致,保证其满足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在施工技术方面,要对技术人员具体的设计水平进行审核和检查,确保其资质以及专业技能能力能够与施工要求相符。另外,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的自身能力和素质会对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造成直接影响。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因此,不但要做好管理工作,还要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施工单位一定要经常组织相关教育与培训,使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同时还要对施工管理人员自身岗位责任意识进行强化,确保其做好质量管理相关工作。

三、安全管理

1.完善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

为了顺利开展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一定要确保安全生产相关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和完善性。这是确保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安全的重要保障。对安全生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主要目的就是对施工作业行为进行规范,使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得以提升,在施工的过程中防止不规范操作的出现,保证在规定时限以内安全完成工程施工工作。要实行安全责任制,这样能够着将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同时还要设置相关奖惩机制,对于违反安全制度的一定要进行处罚,而对于表现比较好,能够遵守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的所有人员,一定要进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这样施工人员在提升自身安全生产相关意识的基础上,还能对安全操作方式加以规范,使施工人员自身积极性得到调动,做好安全生产的相关管理工作,使安全事故的具体发生几率得到降低,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开展[3]。

2.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当前,人们在管理过程中坚持要以人为本,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人是重要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对于建筑工程也是这样,施工单位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思想观念,充分重视人的安全。在建筑工程中,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其素质比较低,文化程度也不高,缺少安全意识。因此,施工单位在开始施工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组织,对其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还要要求其持证上岗,使施工现场实现规范化以及合理化和制度化。

3.监督、检查施工现场

这是确保工程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对施工现场安全进行监督和检查,从而把安全生产的相关责任制落实好,对施工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利用现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由施工企业加以整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场安全的相关监督和检查工作一定要贯穿在施工整体过程之中,监督检查的相关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严格行使监督和检查权,针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向施工单位通知,由其进行整合,如果施工企业或者是施工人员不服从,就要对其进行制裁。

四、结语

篇2

摘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多创优质工程,一直是众多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因此加强施工管理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进一步加强施工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1施工人员质量控制是基础

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

2严格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的优劣与施工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达标创优的目标,施工企业的施工材料供应部门必须与施工材料构配件厂家建立工作联系和材料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密切业务联系,不断改进和提高材料质量,避免和解决与供方的质量争端。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关键要抓住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验收、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质量这3个环节。2.1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物质采购人员要选择合格的供方。应初拟2家以上供应方待选,经过比较后确定,对经过几次供货考核,确能保证供货质量的供地可签定长期供货协议,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材料构配件价格和费用,交付服务等标准来评价供应厂家。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指定的供应材料构配件厂家,经审核确有质量保证能力,可按设计和建设部门指定的厂家订货。否则,应同设计和建设部门协商,另择供方。做到四不采购,即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国家已明确淘汰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不带合格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需用单位已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材料。2.2施工供应材料构配件的质量验收是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材料构配件供应验收过程中,对材料构配件质量有异议时,供应部门负责同供料单位交涉,具体实施按《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异议仲裁办法》处理。材料构配件质量复检后要索取复检报告,对复检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构配件要按《材料构配件隔离办法》、《原材料构配件退货办法》处理。2.3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的质量管理。为使库存的施工材料构配件不发生变质,保证物质的完好无损,供应部门及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仓库管理人员负责验收入库材料构配件保管和发放。必须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办法,及时上帐上架,严格执行仓库保管原则。特殊材料跟踪管理,按照类别分类保管,严禁混料。开展经常性的对库存物质材料构配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和损失情况,防止发生物质材料霉烂、变质、潮湿、锈蚀、虫鼠害、老化和过期失效。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取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进。在对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一是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二是突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使其处于受控制状态。三是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质量,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四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用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办法来保证工序,使之达到良好控制状态。

篇3

建筑施工业发展的成就与特征

建筑施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按2005年的数据分析,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4%的份额。从历史数据看,建筑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38.2亿元发展到2005年10134亿元,年均增长17%,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除了90年代初有短期的波动外,建筑施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保持着5%~6%左右的份额,支柱产业的地位十分稳定。此外,施工业还每年为国家创造3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收入,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际经验表明: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建筑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会不断增强。我国目前尚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上升期,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出份额会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社会“稳定”环节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鲜明的二元经济特征。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以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根据过去十年的新增就业统计,建筑施工业构成最为稳定的吸纳就业的领域之一。

从2002年时点就业结构看,建筑施工业就业人数在非农产业就业中,继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之后,排在第三位;2002年吸纳就业人员达到3893万人,占全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12.4%.制造业处于非农产业就业中的首位,占26.5%.

然而,如果动态地从1995~2002年期间的就业增量结构看,由于1995~2000年国民经济处于下行(GDP增长率显著放缓)周期中,制造业、采矿业等就业人员一直呈负增长的态势下,批发零售餐饮业、建筑业及社会服务业显现出确保非农就业增长势头的“中流砥柱”功能,分别提供了新增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的35%、30%和20%.建筑施工业在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筑施工行业由于“苦、累、脏”等特点,吸纳的劳动力大多来自农民工或其他辛苦行业的分流富余劳动人员。2005年建筑业正式职工人数为854万左右,行业就业人员达到4383万人,则非正式的工人数达到3529万人。据分析推算,近年来建筑施工业吸纳农民工人数平均每年增多100万~200万人,建筑施工业已成为联结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

建筑施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庞大剩余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占国民产出的比率不断上升。建筑施工面积和建筑施工领域就业均呈现显著增长。应该说,国民经济的高涨为建筑施工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景气环境。然而,建筑施工业的产出份额不仅没有显著的上升,甚至有所下降,这是个“奇怪”的现象。

导致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在于:对建筑业产品的需求上升固然很快,但建筑施工能力供给增长得更快。由于建筑施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投入要素是简单劳动,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隐蔽失业者的大量存在,使劳动供给近乎“无限”。在1995~2002年,全社会各行业工资水平每年平均上升12.8%,而建筑业职工工资仅上升8.6%.相对建筑施工行业的供给能力,建筑工程的设计、咨询、监管和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投资品的供给弹性要小的多。因此,导致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高增长给建设市场带来的利益,更多的为第三产业(设计、咨询、监理等行业)和投资品(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制造业获得,而总投资额中“建筑安装费用”的比例多年来在持续下降。

总投资额中的“建筑安装费用”(构成建筑施工行业的报酬或产值来源)比重的下降,是在国民经济高涨时期保持建筑产品价格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个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建筑施工行业(包括广大施工企业及其劳动者)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形的(包括政府、企业)买方业主提供了大量“消费者剩余”,为整个国民经济地稳定、快速、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建筑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上升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21%.从增长趋势看,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承包工程的增速明显加快。承包工程范围不断拓宽,从最初的房屋建筑和交通领域发展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通讯以至航空、航天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科技含量和带动国内机电产品出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走出去”的队伍中,建筑施工企业涌现出中建、、中交、中铁等一批优势骨干力量。许多项目都受到所在国政府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目前建筑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效益不高,企业负担沉重

施工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而负债率2005年高达65%,在第二产业中则是最高的,高出全国第二产业资产负债率56.8%的平均值8个百分点,债务负担沉重,已制约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全社会拖欠款问题最严重的产业部门也是建筑施工业,这使得该行业的债务负担雪上加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积累和运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不合理的压价让利竞争、回扣等不正之风,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

人均资本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建筑施工业资本含量低,2005年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与第二产业的其他工业行业相比,由于人均资本水平低,建筑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自然也偏低,处于40个行业中的倒数第8位,人均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为11.7万,远低于全国工业人均23.9万的平均水平。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行业收入水平低

建筑施工企业劳动者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比率较低。按从业人员的口径,建筑施工业技术人员比率4.6%,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三个行业,排名倒数第四。

建筑施工行业收入水平较低,2004年职工年收入为14338元,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和住宿餐饮业,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5%.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将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建筑施工业微利和高负债率,是导致整个行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基础性原因。此外,企业依靠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领先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建筑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技术竞争优势不强。建筑施工企业之间或与科研机构、相关院校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同时政策方面缺乏对建筑施工业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够。这些将在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

企业改制任重道远

近年来,施工企业的改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力军。目前民企数量占到全部企业的74.5%,产值占到68%,从业人员占到了66%.但作为行业关键力量的国有企业产权单一、财务风险突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中央和省属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问题突出。近十年来,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从31%下降到10.2%,就业人数份额从55%下降到17.8%,总产值份额从63%下降到24.4%.但总体而言,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使命尚未完成,建筑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自身的任务远未到位。

西部国有企业负担重,社会职能多,改革成本高,影响了企业改制的进程,进而导致整个西部地区长期积弱,与改制迅速的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法制不健全,市场秩序还相当混乱

建筑施工业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准入方面。在工民建领域进出自由、高度竞争的同时,专业建筑施工领域仍存在一定壁垒。这种进入壁垒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地区间,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立场及政策措施直接影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市场的形成,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发展,阻碍建筑施工领域效率的提升。

招投标制度的实施与市场公平方面。招投标中,业主方利用投标方的弱势地位,迫使施工企业签订“阴阳合同”、垫资、接受折扣价等现象依然存在,破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市场诚信方面。目前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依然缓慢,建设系统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性的好转。信用缺失的现象更多地发生在投资业主方,他们利用施工企业的弱势地位,侵害施工企业的权益。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困局。要害在于我们的法律环境,一方面是法治不健全,存在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另一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严重,很多情况的发生又是由于涉及政府或国有部门而“投鼠忌器”。

篇4

目前阶段,在我国的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中,施工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不够先进,且相关管理软件较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情况,对此,也需要相应种类的施工技术管理软件作为支持[2]。然而,在部分施工企业中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以一种施工技术管理软件应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情况。

2强化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的策略

2.1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重视程度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便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此,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正视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价值。在此前提下,建筑施工企业才能加大对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积极购入相关设备,使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价值,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除此之外,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建筑施工企业也可以更好地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控制,从而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2.2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相关管理者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信息技术在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充分发挥价值,通过信息技术的网络建设可以使建筑施工企业逐步实现施工技术管理信息的共享。在此基础之上,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有效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使项目施工时间得以不断优化。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业还可以据此更好地对施工技术的质量进行把关,使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更富成效[3]。

2.3强化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

为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强化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4]。在自身素质和技能均得到显著提高后,相关人员可以在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为强化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重视培训。通过培训可以使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为此,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对培训工作引起重视,可对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准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使不同层次、水准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相关技能都能得到显著提高[5]。(2)建设网络沟通平台。通过网络沟通平台的搭建,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其互相交流、探讨以及取长补短,从而使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3)严格考核制度。为使施工企业中的技术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并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宜加强对其进行信息技术使用的考核,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之上,施工企业中的技术管理人员会更具积极性。长此以往,必然会使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4)加强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二十一世纪,人类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显著,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国家相关部门应重视和鼓励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在此前提下,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应用中,也会有更多的选择,且能够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并有效保障建筑施工质量[6]。鉴于此,相关人员一定要致力于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科技支持。

3结束语

篇5

1.1墙体防渗漏施工技术

由于墙体的结构比其它房屋建筑结构要复杂,所有墙体的防渗漏施工技术有以下几点:

(1)外墙穿墙套管预留孔的防渗漏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针对悬挑脚手架等预留洞采取的防渗漏施工技术,可以采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内掺膨胀水泥,以保证预留洞的二次堵实;对于螺杆孔,可以采用四道防渗水施工技术: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时,螺杆孔的分布是里高外低,然后,在进行墙体的粉刷前,用发泡剂将孔封堵5cm以上,并在打发泡剂时,将螺杆孔的外侧预留5cm,用膨胀水泥进行封堵,最后,对墙体进行大面积的粉刷和铺贴面砖,以保证螺杆孔的防渗漏施工质量。

(2)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与墙体砖砌填充之间的裂缝防渗漏施工技术。

想要提高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减少渗漏现象,就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严格按照正确施工工序进行。因此,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墙体砖砌之间的裂缝防渗漏施工,首先要对填充墙的梁底进行加固,采用定型制作的斜混凝土预制板,斜度为60°左右,规格一般为墙宽×200×60,等墙体施工完成和沉降稳定以后,在进行斜砌施工,一般情况下,时间为7天;然后,混凝土墙和填充墙之间的拉结筋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预留,与此同时,在进行墙体的粉刷时,要先在墙体之间的连接处使用30cm宽、15cm长的钢丝网片进行连接,以加强墙体之间的稳定性,避免粉刷后产生裂缝。

(3)窗框周围的防渗漏施工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工程的窗框结构有很多种,因此,针对不同材料性质的窗框,防渗漏施工技术各不一样。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构造施工时,要保证窗的预留洞口几何尺寸符合施工要求,窗的基本轮廓完好,一般情况下,窗框周围的空隙为2.5cm,窗台处的空隙为4cm。在进行铝合金窗的安装时,要再次对窗框的几何尺寸进行确认,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压卡数量为1.5cm厚的铝条,间距为450㎜左右,并同时确定射钉的深度和数量。在进行实际安装施工时,窗框四周的空隙要用发泡剂进行填充,并且保证发泡剂的密实度,确保窗框的凹槽被填满。在进行组合窗的安装施工时,拼管要比窗框高出2cm左右,拼管和窗框的连接要选用合适的套插,连接长度为1㎝左右,同时延伸到混凝土结构内部,以保证窗的稳定性,提高高层建筑窗户使用的安全性。在进行窗框两侧墙面的粉刷和面砖施工时,要保持两者的厚度与窗框基本一致,或略大于窗框2㎜左右,同时在墙面层和窗框之间预留7㎜左右深的凹槽,用硅胶进行填实,以保证窗框与墙体粘合牢固。在打硅胶时要使用胶带布,以确保硅胶均匀、顺直和饱满,并在天盘线角位置,设置1㎝左右的滴水槽,在天盘面砖处,设置1.5㎝左右的老鹰嘴。另外,在窗台处的施工要设置2㎝左右的圆弧和2㎝左右的向外坡度,以确保窗边在雨天不会出现积水现象;在窗框的下框设置排水孔,确保框内不会出现积水。

(4)墙砖砌体填充砖缝的防渗漏施工技术。

在进行高层建筑的墙体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在进行多孔砖或三孔粘士砖砌筑时,严格按照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和施工规定,将砖预先进行充分湿润,以确保砂浆的饱满度,并采用“三一”砌筑法,以保证竖向头缝砂浆和水平灰缝砂浆的密实,防止裂缝出现。

1.2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

一般情况下,针对地下室渗漏问题采取的防渗漏施工技术是,采用柔性材料如高分子卷材、涂料和防水砂浆等新型防水材料,作为预防和补救渗漏的可行性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实际施工中,根据施工要求,采用三元乙丙防水涂料对外墙进行防渗漏施工,可以起到很好的加固、补强、抗老化等作用。另外为了避免在雨天受到破坏,还可以对墙根、地下室外墙管道口和阴阳角等部位涂抹防水涂料,以提高地下室的防渗漏能力。

1.3厨房和卫生间的防渗漏施工技术

针对厨房和卫生间的防渗漏施工,首先,要对管材、配件和相关设备等进行检测,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然后,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施工,排水管安装好以后要进行通球试验,卫生间和洗涤相关设备安装好以后要进行盛水试验,避免渗漏情况出现,地面整体施工完以后要进行泼水试验,以确定地面的流水方向。与此同时,淋浴和浴缸部位的地面与墙面,要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防水施工,延长墙体的使用寿命。另外,厨房和卫生间在进行装修时,严禁在地面打孔,避免对管道、防水层等造成破坏。

2结束语

篇6

1.1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我国幅员辽阔,同时,人口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所以,即使我国的土地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是平均下来,每个人所占用的土地微乎其微,而工业建筑所需的土地是无法用数字表现清楚的,为了节约可利用的国土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高层建筑应运而生。而在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符合高层工业建筑对工艺的要求,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当中。清水混凝土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浇筑面,而是将传统的浇筑面变成装饰表面,是现浇钢筋混凝土中的一项最新施工技术,美观自然,提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面。这样的施工技术无疑对我们这个资源紧缺的国家是最有利的。

1.2新型防水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技术中的应用普通混凝土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不仅能承受一定压力,也具有防止渗透和围护的功能,而且还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和耐热耐冻性。防水混凝土与普通卷材防水层相比起来,不仅来源广泛、施工作业简单,工期随之缩短,也改善了劳动条件,使工程造价降低,方便维修,因此在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使用普遍。

1.3钢纤维砼在施工技术中的应用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的认识不仅仅是停留在能够使用的层面上了,而更多的要求是,希望工业建筑能符合城市气息,成为标志建筑,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为了达到艺术效果,满足人们对工业建筑的要求,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研发出来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施工材料——钢纤维砼。适量的钢纤维掺加在普通砼中形成钢纤维砼这种复合材料,改良了普通砼的拉伸性,增强了砼的可剪裁能力和可裂性质,使其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2、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2.1太阳能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太阳能这种能源资源及多种优点于一身,其中最主要的无疑就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符合低碳理念和原则,正是凭借自身的种种优点,太阳能受到了各个施工单位的普遍欢迎与青睐,不仅仅是施工领域,农业、服务业等领域也很多运用到了这种能源。以工业建筑施工领域为例,施工工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电力、热水等都可以由丰富的太阳能来提供,太阳能的制冷效果和制热能力都十分尽如人意,施工的需求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满足,并且从最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源,保护吴国友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甘肃金昌737100了环境,这项工业建筑施工技术有理由得到人们的重视。

2.2风能和地能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风能和地能在应用的原理上大同小异,都是借用机械来转化成其他的能源,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都离不开能量,而太阳能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风能和地热能也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优点,避免的了能源、资源的浪费和消耗,缓解了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现状。

2.3新型节能保温墙面和屋面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和普通的居住用地相比,工业建筑的空间要更大一些,所以,在创新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时候将新型保温措施完美的融入其内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什么说新型节能保温墙面和屋面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如此的重要呢?因为如果在不违背工业建筑防火等级前提下,对新型的墙面屋面保温材料的使用将会使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和转变。对工业建筑而言,建筑物的热功能性对围护结构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而传统的聚苯板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这个要求,新型的墙面保温材料便取而代之,成为建筑物保温的不二之选。

3、现代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3.1高技术化发展趋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永恒不变的真理也适用于建筑领域,诸多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诞生为建筑行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促进了施工的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使得建筑物的布局更加合理,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此外,新型建筑材料、施工构件以及机械设备的发明与创新直接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投入,提高了建筑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工业建筑的未来一大发展方向就是恰当的利用融入了高技术化的施工技术。

3.2更加环保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工业建筑大都坐落在城市的繁华地带,那里人流量和车流量都比较大,附近的居民区分布十分广泛,所以,在进行工业建筑施工的时候需要合理恰当的融入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和施工技术,开展正式施工的时候,施工工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各种类型的污染,对于这些污染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对于噪音污染,要力求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可以设置噪音隔离带,使用噪音较小的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高度重视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与协调,尽可能把建筑施工及建筑物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降到最低。

3.3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就目前来说,工业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工业化,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国家明确提出的发展策略。互换性和流水性在建筑活动中有必要得到明显的体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传统的施工技术予以恰当与合理的改造,增强施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同时现在做出的付出与努力也可以为后来的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发明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4、结语

篇7

关键词:土木建筑施工;问题;对策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了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当前,建筑业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而土木建筑施工涉及到的流程复杂,牵涉到的部门、问题繁多,为了确保土木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建筑企业需要对施工流程及施工现场进行合力调整,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扼杀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确保施工安全。

1 土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进度控制难。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不仅与施工流程有关,而且与各流程的时间安全息息相关。因此,要控制施工进度,就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行调控。但是,当前我国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多以总包和分包的形式存在。总包单位在对工程进行分包时,由于项目单一,并未制定施工进度方案,对施工进程作出明确规定。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分包单位无法按照进度完成工程任务,各企业之间缺乏协调统一,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而工期延长,直接导致施工成本、管理费用的增加,进而影响到企业效益。

(二)现场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对于任何一项工程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土木建筑工作涉及到露天、高空作业,环境复杂,现场情况多变,加之施工现场从业人员构成不确定性,为施工增加了许多安全隐患因素。且大多数建筑企业未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机制,施工人员对“安全”认识不够。此外,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场施工人员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未接受专业的安全知识培训,施工过程也是依靠经验进行;二是企业未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部门,或是不能合理配置施工现场人员,导致安全人员紧缺;或是施工现场安全设备陈旧,导致其防护作用也将大打折扣。施工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认识不够、作业时缺乏有效防护措施,都是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三)施工技术指标缺乏稳定性。施工技术是影响土木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先进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混凝土技术、基坑开挖技术、预应力技术等内容构成了建筑施工质量评定指标。但在实际操作中,相关技术指标却无法统一,不同的建筑企业根据实际制定了不同的施工技术指标,又与国家规定的技术指标存在一定差异。这也造成当前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指标缺乏稳定性,给土木建筑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施工过程涉及到的任一环节技术无法达标,都会给整个土木建筑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四)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公害问题。当前,雾霾天气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国民越发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土木建筑工程大多集中在居民区,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碎石、噪声等建筑垃圾,严重影响建筑工地周边市民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大多数建筑企业对于环境公害问题缺乏充分认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忽略了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的保护。

2 解决土木建筑施工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控制土木建筑施工进度。合理控制土木建筑施工进度,不仅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期,而且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合理控制施工进度,首先需要根施工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与总包、分包单位签订施工进度合同,确保各企业均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其次,建筑企业要随时跟踪并掌握施工动态,并与各分包单位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二)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安全一直都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建筑企业施工安全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建筑企业自身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加大安全管理力度,重点放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上,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及安全生产培训,要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事故发生率。具体来说,施工过程中,要督促现场人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施工设备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避免因设备操作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建筑企业应设备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统筹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管理部门与其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并密切配合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

(三)提高土木建筑施工技术。施工技术的提高,是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消除安全隐患的基本途径。因此,在施工前,建筑企业可根据项目的要求和目标,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建筑设计院,设计并绘制出专业的图纸。在施工过程中,企业根据图纸进行规范施工,不仅有助于保证施工进度,而且有助于确保施工安全。土木建筑工程流程复杂,涉及到的施工技术繁多,因此,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可将其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将影响施工的各项因素进行整体分析,以便选择最恰当的技术进行施工。此外,建筑企业需要在施工现场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操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

(四)注重保护建筑工地周边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认识到建筑垃圾对于环境影响的危害。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倡导绿色和低碳,采取科学的方法控制粉尘、噪声等污染的产生,妥善处理已经产生的垃圾,保持施工现场环境整洁。同时,还可以引进最新的绿色低碳环保施工技术,以技术手段减少污染废弃物的产生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3 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房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当前土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建筑企业和相关人员的关注。土木建筑施工流程复杂、涉及部门多、管理难道大,建筑企业需要结合具体施工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控制施工进度,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引进先进、绿色、低碳的施工技术,才能在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控制措施

现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安全发展。如何使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了一个很大的课题。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1.混凝土中的问题

在土建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技术,尤其是在框架以及剪力墙的部分,应该要特别注重这几个部分中的混凝土技术,因为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使用状况。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是工程中进行施工管理控制的首要的目标。目前很多地区和单位因为环保等目标,都已经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但是也会出现商品混凝土施工问题,比如说搅拌站进行混凝土的运送因为距离较远等影响到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不够到位的话。就会出现振捣不够密实的问题。或者是出现了蜂窝麻面以及孔洞等质量问题。针对混凝土的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控制原材料,比如说在运送过程中,要根据距离以及楼层的高度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不同情况,工程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搅拌时间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要对振捣的间距进行控制,振捣一定要保证表面出浆才可以,在密集之处应该使用人工振捣方式并用带有刀片的振捣工具来进行振捣。其时间不应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针对钢筋的主要问题

现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使用再生钢材的现象,但是因为这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因为已经使用过所以就会达不到工程技术的要求。再加上现在很多钢筋的生产厂商都不够规范。比如说钢筋的绑扎搭接的长度以及焊接的长度都是不够的,或者是钢筋的焊缝不够饱满、其高度不符合技术性的规范等。对于这个部分的质量管理问题,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在施工现场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树立取样制度,不可以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在对钢筋进行绑扎之后,要及时的对其规格的数量以及位置等进行检查,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来做好校对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之前要对垫块等进行仔细的检查。

二、施工管理中的管理措施

1.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施工的设计;其次是要根据施工设计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进度。这个计划一定要根据工程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对于工程的进度计划来说,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因为只有具备了预见性才可以根据工程确切进度来进行修订和完善等。这个进度一定要和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结合起来,尽可能的根据当地的条件进行调整。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搞好安装与土建之间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的时候请当地的安装人员来一起参加。

2.对于成本的控制

对于成本的控制其核心就是针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它要求在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第一是要加强对于项目成本的监督和限制;第二是进一步的明确具体项目的负责人,在项目中标之后,要具体的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体制上保证对于成本的控制。

3.对于质量的控制

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第一是要做到明确建设公司在质量这个方面的目标,要制定出与此对应的验收标准,最好让企业自己的验收标准可以高于国家的标准;第二是严把质量关,甲乙双方自己采购的施工材料等都要符合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以及设计需要;第三是要确保建设工程主体的结构质量,因为结构主体的质量问题,会直接的关系到整体的质量以及安全问题;第四是要重视装饰质量,在工程的装饰阶段,首先就是要搞好装饰中的细节处理,在水准上下好功夫,针对装饰要提出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特色,可以根据建设所在地的民族和区域特色进行装饰;第五就是要把握好对于关键部位的施工,比如针对地下室以及卫生间的一些关键部位。

三、完善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建议

1.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进行要求。相关的工程负责人应该根据工程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对于那些重点施工部分,应该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建筑材料管理制度,严禁那些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方面。

2.利用先进施工设备来提升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即使建立了较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手工进行施工,那么工程的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保证。例如,混凝土的振捣,采用人工的方式振捣,往往由于人员的松懈和怠慢,经常会出现振捣不实的现象,但是如果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进行振捣配合人工的方式就能够使振捣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因此,从这点来看,只有在施工现场合理的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技术,再配合人工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加快施工速度,而且可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

3.加大施工管理强度与人才引进工作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质量实现工程目标,必须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应该建立施工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也决定着质量的好坏。组织者应经常性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提升,组织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引进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才能有工程质量的保证和业务的发展,才能打造精品。

4.大力提高建筑工程修建安全设置水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建工程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出现事故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后果将愈益严重,而为了提高工程安全程度所需要的经费投入在整个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重现在已愈来愈低,材料供应也十分充裕。过去的低安全水准只是适应了以往短缺型计划经济年代的需要,但决不是没有风险,如果规范的安全水准较高,有些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在建的工程要为将来的现代化社会服务,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标准。低的安全质量标准在参与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也难以被承认,即使结构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能够提高到与发达国家一样,由于我们的施工质量总体较差,结构的安全性依然会有差距。

本文提出的各种问题等是目前在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它关系到建筑的质量问题等,所以对于施工一方来说就需要根据有关技术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来确保建筑质量。对此,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

参考文献:

篇9

在开展建筑施工模板安装的时候,要先对模板进行分类,根据建筑施工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模板类型和材料。房屋建筑施工中模板的类型可以根据模板材质来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木材模板、钢材模板、竹木胶合板模板和铝合金模板等。

1.1木材模板选型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选择木材模板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选择质地比较坚硬、韧性比较好的木材模板。不可选择具有干燥性、存在缺陷,难以抵抗腐朽作用的木材。另外,在使用木材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尘防腐工作,避免其受到灰尘的污染,增强其抗腐朽性,以延长木材模板的使用寿命。

1.2钢材模板选型

在模板施工过程中,要选择优质的钢质模板,确保所选钢模板的承载力符合要求,以使其能够承受钢筋材料自身的重量和模板本身所带有的重量,可承受住因施工人员、设备荷载以及振捣混凝土、新浇混凝土而产生的竖向荷载等等,以确保在这些重力的作用下钢模板不会发生变形和弯曲,更不会因此而断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通常而言,使用比较多的钢材模板是Q345钢以及Q235钢,其使用效果比较好。

1.3竹木胶合板模板选型

在竹木胶合板模板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要求来选择相应的竹木胶合模板,以保障工程质量。在选择竹木胶合板模板的时候,要选择模板表面平整光滑,且易脱模,并要确保所选竹木胶合板模板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有一层耐酸碱性高的保护膜。另外,所使用的竹木胶合板模板还要能两面使用,具备容易脱模的特点。在选择模板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所选板材的厚度大于12mm,在验收竹木胶合板模板的质量时,必须确保其符合相关规定中的要求。

1.4铝合金模板选型

在铝合金模板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对铝合金模板的选择。所选择的铝合金模板是由镁和锰等合金元素所构成的铝合金材料,要确保所使用的铝合金模板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中的质量标准。铝合金模板的硬度相比于其他模板来说要更大一些,自身重量也比较轻,在安装过程中更为便捷,并且具有周转率高的特点。但是铝合金这种材质的模板在施工过程中会增加工程造价,难以在施工过程中广泛应用。

2建筑施工的模板应用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工程是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模板工程占混凝土结构总造价的30%左右,占总用工量的40%左右,占工期的50%左右,模板安装是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与构件强度、刚度、观感以及几何尺寸准确度等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模板施工的工艺水平直接关系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进度等问题。

所以在建筑施工的时候,要重视模板施工的应用研究。

1)在开展工作之前一定要熟悉施工图纸、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2)在编制方案的过程中对于结构比较复杂或施工难度较大的部位要成立专业小组反复研究,如有必要时要邀请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再最终确定模板施工方案。编制模板施工方案时要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标准进行,这一步是前期工作的关键所在。规范规定模板施工必须请专家论证。

3)施工方案中关于模板承载力、稳定性等的计算要准确无误,然后要经过验算,并绘制专项的模板施工设计图。

4)严格按照专项方案中施工设计图的要求来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人及主管工长要对操作班组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做到交底明确,责任到人,精确加工,安装标准明确,牢记安装工艺流程。5)对于加工成型的模板要按照模板设计图纸统一编号,以利于正确安装到相应的部位。

3模板的安装

1)模板进行安装的时候,要对它的支撑体系的标高、承载力、稳定性等进行复核,确认准确无误方可开始安装。2)模板直接安放在结构面上时,其底部与结构面接触部分要严密,如果结构平整度超过规范时要用砂浆找平,以确保浇筑混凝土时不造成漏浆或跑浆现象。

3)柱模板施工时,要对柱模板进行垂直度考察,柱模板四角宜采用企口做法。柱箍的设置要达到或超过规范要求,以确保其截面尺寸的准确性。

4)楼板以及平台模板的安装。在楼板模板施工时,要对其施工特点进行了解,楼板的总体面积比较大,而其厚度则比较小,因而在施工过程中楼板的横向侧压力也要小一些。另外,在楼板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楼板在承受混凝土等因素的施工荷载时不会发生变形,楼板模板中的支架不会因此而下垂,要按规范要求起拱。模板安装完毕后要复测标高。

5)梁模板的安装。在进行梁模板的安装时,首先要测量支撑系统的标高和稳定性及其承载力,梁的跨度大于4m时要起拱,起拱高度为1‰,梁模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和钢筋的绑扎相互交叉进行,在此过程当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及专业工长要做好协调工作,相互保护好对方的成品、半成品,不要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和损失。

6)基础模板的安装。在基础模板安装时,其相关的支撑必须在相对坚实的地基上进行安装,从而使浇捣的整体结构得到相应的保证,避免出现裂缝、起鼓、下沉以及起砂等情况。在模板施工开展的过程中,要保证其侧模和斜支撑之间的夹角大于45°,还要在土壁相关的支撑点上增设对垫板,保证斜支撑和底部楔木之间的牢靠。另外,在土侧方出现塌方或是裂纹的情况时,要注意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可行。

4提高建筑施工模板应用效果的有效措施

4.1管理措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保障房屋建筑施工模板的应用效果,则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开展有效的模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在实施模板安装施工之前,审核施工设计方案,以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2技术措施在模板安装的时候,由技术人员根据模板施工方案的内容来向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讲解,以确保施工人员在工作中熟悉安装流程、工艺标准并且要确保安全可靠,以保障模板施工的施工质量,使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来进行工作,最终达到图纸、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4.3组织措施在选择模板安装人员或班组的时候,要进行相应的考核,先做样板合格后方可上岗。遵循择优原则,并且考查其已完类似模板工程的实际施工业绩。

5模板的拆除

1)在房屋建筑施工模板的拆除中要避免强拉硬翘模板或混凝土,以免对模板或混凝土造成伤害,影响模板的二次使用和混凝土的质量。

2)在模板的拆除中要避免模板脱落,以防对施工人员及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在模板拆除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3)拆除模板的时候,要由专业负责人员指挥,在施工范围内设置栏杆,非作业人员不可入内。

4)在拆下模板零件之后不可直接抛掷,开展模板拆除工作的时候,要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不可同时拆除多层模板。

5)在模板作业时,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并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

6结语

篇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一般使用钢材和高强度混凝土以提高其抗剪、抗压、抗渗和抗疲劳的能力。在混凝土工程中使用预应力技术也可以节约混凝土和钢材的应用,减轻建筑结构的重量,减少挠度和开裂度,预应力技术也能够美化建筑物的外观。因此,在混凝土工程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原理

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强度和抗压能力,然而其对拉力的抵抗程度却很低。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抵抗拉力能力,防治混凝土的开裂,就要在外力荷载作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之前,先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人为施压。主要是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进行拉张,产生预压应力来减弱或者抵消外力荷载所带来的拉应力。通过对混凝土钢筋上可能会受到拉力的部位进行施压,利用混凝土本身的抗压度来提高其抗拉程度。这就是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原理。

2.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弱的抗裂能力。由于混凝土构件在预应力的作用下已经受到了预压应力,这种内在的预压应力需要外力荷载作用产生的拉应力来与之抵消。然而如果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得不到外力荷载产生的拉应力,混凝土内部的构件就很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而混凝土的抗压力又决定了钢筋混凝土的抗拉力,因此就会导致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强度较弱。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压性。如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到标准规范的外力荷载,由于预应力技术对混凝土结构的改造,混凝土结构也不会出现裂缝。而实际上外力荷载不会达到混凝土的最大刚度状态,因此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具有良好的抗压性。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防腐蚀和防渗透能力都比较强,而且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重量较小,具有较大的跨越度,因此在各种建筑构件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3预应力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预应力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预应力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预应力技术在多跨连续梁建设中的应用、预应力技术在受弯结构中的应用以及预应力技术在施工加固时的应用。

3.1预应力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预应力技术主要应用于平板建筑结构和转换层建筑结构之中。①预应力技术在平板结构中的应用。平板建筑结构往往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且光线分布不均匀,给装修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建筑的外观。如果应用预应力技术,则可以增加建筑空间,解决光线的分布问题。预应力在平板结构中的应用极大的简化了混凝土结构,优化了建筑格局的使用功能。②预应力技术在转换层结构中的应用。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土地资源的紧张,高层建筑在建筑施工中已经占据了较高的比例。而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受力不合理的现象。高层建筑的第一层空间也就是高层建筑的底部的空间往往比较大,造成楼层的受力不均,这就出现了转换层结构。为了防止楼层受力不均而对高层建筑的稳固性产生影响,以预应力混凝土材料来代替普通材料,以预应力混凝土的高承受能力和高强度来实现转化层结构的稳固。

3.2预应力技术在多跨连续梁建设中的应用

所谓的多跨连续梁包含负弯矩和正弯矩两个区域,通常正弯矩指的是多跨连续梁的跨中部分,负弯矩则指的是多跨连续梁的支座[4]。在桥梁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如果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均不能满足建设施工的要求,则需要对桥梁进行加固,一般加固的技术就是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的施工比较便利,可以用粘贴碳纤维来加固抗弯承载能力不足的正弯矩区域,提高多跨连续梁的稳定性。

3.3预应力技术在受弯结构中的应用

由于粘贴碳纤维的片材的强度较高、施工便利,粘贴碳纤维的片材在预应力加固受弯构件的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比较频繁。在施工的过程主要注意的是,如果混凝土内部已经产生了初始内应力,且已经进行了抗应变结构和初始压应变的加工,则一旦混凝土的受压区压应变到达并超过极限压应变,则混凝土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就会被赶超。因此,在受弯结构中,要在粘贴碳纤维的片材投入应用之前先对其施加预应力,使粘贴碳纤维的片材具有初始抗应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粘贴碳纤维的片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应力,以应对混凝土构件被破坏的情况。

3.4预应力技术在施工加固时的应用

预应力技术在施工加固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方法。在加固建筑面补强层时,由于补强层属于旧有的建筑面,补强层的强度难以满足建筑施工的相关标准。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增加一个结构层在原有补强层的上面。加固结构受力体系发生改变的建筑体也需要应用预应力技术,以提高其混凝土强度,延长其预应力的有效时间。预应力技术在施工加固时的应用主要目的是提高建筑的承受能力,延长建筑使用期限,其具体做法一般是加强建筑构件或者完善建筑的结构性。此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结构也可以减弱混凝土结构的初始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