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理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废物处理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废物处理相关知识

篇1

【关键词】 医疗废物;管理;认知

加强医院废物管理的规范化, 可有效控制疫病扩散传播[1]。为了解县区二级医疗机构对医疗废弃物规范化管理的认知与态度, 随机抽取72家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72家基层医疗机构。

1. 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加盖单位公章后回收。使用Excel录入和分析回收问卷。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72家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在18个省辖市随机抽取72个县区, 每个县区抽取1家二级医院, 共计72家医院。72家医院均为县区级医院, 其中公立医院64所, 占88.9%, 民营医院8所, 占11.1%;综合医院60所, 占83.3%, 专科医院12所, 占16.7%。

2. 2 医疗废物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设置情况 72家医院, 60家专门设有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 并设有专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管理, 占83.3 %;6家医院没有设置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 但设置了专职人员负责;有6家仅设置了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处置, 占8.3%。

2. 3 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的认知 72家医院均知道医疗废弃物危害性, 占100%。70家医院了解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基本过程, 高度重视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并实施规范化操作。但有60家医院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占83.3%;58家建立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 占80.6%;55家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占76.4%。

2. 4 人员防护措施状况 72家医院高度警惕开展相关方面工作的回收人员的防护措施, 开展员工防护知识培训的医院占90.3%;实施个人防护措施的医院占93.1%;开展健康体检的医院占93.1%;总体来看缺乏各个防护措施保护认知的机构, 所占比例都低于10%, 见表1。

3 讨论

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通常情况下, 都一般处理医疗废弃物。但是, 医疗废物较一般的生活垃圾更为复杂。医疗废弃物多具有有害物质, 在传染、流行过程中起到扩散疾病的作用, 若相关人员未认识到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 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会严重污染土壤、地下水、空气等资源, 同时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带来相应威胁[2]。

在本次研究调查中发现, 县区级医疗机构大部分能够认识到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和规范化管理医疗废物的重要性。医疗废弃物管理护士基本明确认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因此能够做到健康体检, 同时医疗机构也会加强护士的安全意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多数护士认为有必要采取防范措施。但真正采取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建立重要性医疗机构的只有少数。且只有

通过研究发现, 主要有以下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认知:①医院领导层高度重视医疗废物管理, 有较为完善的医院管理, 医务人员较为明确认识到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的重要性。②医务人员的教育程度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程度越高, 认识相对较好。③不同科室医务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了解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和自己的科室相关度, 相比之下医院感染科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管理比较清楚, 也比较重视[3, 4]。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知, 相关医疗机构必须要加强相关护士的培训工作, 开展岗位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安全防护、应急处置等知识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针对医疗废物处置中的各个环节, 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优化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使之更安全、方便。加强宣传, 全面提高护士的认识水平, 树立法律意识, 责任意识。

总之, 医疗废物处理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科学、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关系着整个环境的安全和人群的健康[4]。基层医疗机构相比于三级医院, 在医疗废物规范处置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 这对医院管理着和相关监管部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庆云, 刘洋, 朱鲲, 等.蚌埠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淮海医药, 2013, 31(6):507-508.

[2] 陈月琴. 24所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调查分析.护理研究, 2013, 27(10):3825-3827.

[3] 王淑琼, 周俊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探讨.西部医学, 2007, 19(5):984-986.

篇2

【关键词】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47-02

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加强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

2004年1月我院手术室以《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指南,严格手术室的医疗废物管理,进行了科学分类、专人管理。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锐器伤明显减少,传染病感染率为零,有效预防了院内感染,取得了成效,现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建立健全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感染管理规范》制定手术室医用废物分类、回收管理制度及相关奖惩制度,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在手术医疗废物管理中应遵循的规则。清洁卫生员的工作要求等。

2 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反复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部门规章,提高防护意识,让手术室全体人员具备如何处理、分类和收集医疗废物的知识、自觉依法行事。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派人员参加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班,做到人人自觉履行在医疗废物管理中护理人员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3 保洁人员的培训,注重加大对保洁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力度

保洁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又不懂得医院感染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不了解,致使医用、生活、感染性垃圾未做到分类放置、密闭运送处理,致各类垃圾的混放,垃圾袋、箱密封不严、垃圾袋重复使用、垃圾桶不及时保洁等问题的出现,增加了医院环境污染和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性。为保证医疗废物管理的规范化。我们定期组织保洁员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和熟记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理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指派专人对保洁的工作进行示范指导,并对手术室每日医疗废物管理进行检查监督,严格做到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及时清运。每月对保洁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废物管理流程的考试,并与其经济效益挂钩,奖惩并举,使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措施得力、监管到位、奖罚分明。

4 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专人负责,由一名主管护士作为院感质控员

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严格分类放置,对一次性医疗废物、专人发放、专人按数回收、集中消毒毁形、送院感进行焚烧,避免流入社会,污染环境和回流市场,引起医源性感染,造成社会公害。

5 医疗废物的科学分类与正确处理

5.1 锐利废物的处理:每一手术间放置一个锐器盒,该盒必须具有不损漏,能防刺穿,不会出现破裂,易于焚烧等性能。主要用于收集手术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针头,动静脉留置针、手术刀片、缝针、麻醉穿刺针等锐利废物,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封口,送至污物存放间指定容器,最后由院感科统一回收处理。

5.2 非锐利废物的处理:将非锐利废物分类放置,即未被血液,体液污染(包括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袋、药品包装袋等)的废弃物用黄色垃圾袋放置,生活垃圾(如办公室垃圾)用黑色垃圾袋放置。更衣室、污物间、手术间分别设置大小合适的垃圾桶,根据要求,桶内放置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当装满3/4时立即封口扎紧送至污物存放间,由院感科统一回收处理。

5.3 一次性用品的回收处理

5.3.1 一次性注射器、吸引器皮管、吸引器头、吸引器瓶及气管插管等的处理: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取下针头,针头放入利器盒内,针管充满消毒液,浸泡在5%的84消毒液,作用时间30分钟,如为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性病等病人的用物,浸泡浓度1,作用时间为30分钟,消毒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而一次性引吸器皮管、头、瓶等使用后毁形,然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由院感科统一回收处理,吸引瓶内盛装血液用1∶1 84消毒液倒入瓶内,作用时间30分钟,然后倒入专门指定下水道。

5.3.2 一次性尿管、尿袋、手套等塑料废弃物处理:使用后,引流液倒在指定下水道,废弃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由院感科回收处理,如有传染病先浸泡消毒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

5.3.3 感染手术敷料的处理:我们通常用一次性敷料,用后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扎紧并注明感染手术敷料,由院感科回收统一送处理场焚烧。血纱布,盐水垫用0.584液浸泡后装入黄色垃圾袋内,统一送处理场焚烧。

5.4 死婴、残肢等废弃的手术标本处理:我们在标本存放间里设置盛装特制纸箱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种类、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日期、巡回及洗手护士的姓名,手术切下来的残肢或死婴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如为感染标本则需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扎紧封死,然后按要求置于特制纸箱内,保洁员及时送医院废物处理中心,交付给专管人员,并双方签名,注明科类、数量,交接时间。

6 体会

6.1 制度健全、措施完善,使手术室各级医护人员执行各项相关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级医护人员都严格按要求进行医用废物分类放置和处理,使手术室医疗废物处理尽快达到卫生部要求标准。

6.2 提高了各级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将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相关知识及医疗感染知识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 使各级护理人员都认识到管理好手术室医疗废物是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关键。

6.3 提高了手术室各级人员工作中的不良习惯,使手术室各项操作规范化,并采取逐级带教方式,使手术室各级人员都熟练掌握并经常检查督促,逐步做到按规定处理手术室废物。

6.4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的重要部门,手术室医用废物的管理,是控制手术室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由于我们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增强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减少了锐器刺伤的发生,防止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一年来未发生因锐器刺伤传染乙肝、丙肝、梅毒等。降低了无菌手术感染率,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期刊论文,中国护理管理,2004(1)

[2] 任小英、邓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调查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3)

篇3

【关键词】  县级医院 医疗废物 管理处置 存在问题

        医疗废物是指在对病人诊治、检验、处置、疾病预防等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固态或液态废物,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和影响环境的特殊污染源,其处理是否得当,是衡量医院感染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人从事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多年,现就县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处置中存在问题现状的看法提出以下几点。

        1 医护人员对疗废物管理处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医院对医疗废物管理处置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医护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处理等知识缺乏。环保意识不强,存在麻痹思想,认识不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医疗废物管理处置不善带来的的危害性。未将医疗废物视作危险废物对待,直接将部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使得病原体借助生活垃圾中的有机质繁殖更快,造成病毒的蔓延。

        2 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落后

        国家规定医疗废物必须进行集中、焚烧处理,但绝大多数医院没有标准的焚烧设施,有的医院自设的焚烧炉,由于处理工艺简陋,焚烧不彻底,缺少除尘净化的环保设施,不能去有毒有害物质,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而有的医院虽然设有标准的医疗废物焚烧炉,但由于运行成本过高,也只是形同摆设,以应对相关部门的检查。另外,处理不及时,或只处理临床医疗废物,其它部分当生活垃圾处理,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3 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所有县级医院都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为院长、相关科室负责人负责制,并有专人负责,但非专职,并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思想上都能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但在执行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人员配制、流程设计、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措施不能落到实处,管理组织未真正发挥其监管者的作用。

        4 回收交接制度不严格

        医疗废物处置的各个环节应有详尽的交接手续,回收的医疗废物应当实行登管理,记录来源、名称、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经办人,资料保存3年。而目前有的医院存在登记不详实、漏登记、错登记甚至没有登记的情况,无明确的医疗废物管理处置各环节中的责任,存在流失隐患。

        5 分类收集管理不完善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实施医疗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的关键环节,但现在多数医院把关不严,未严格按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标识将医疗废物以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分类收集,而是混装收集,造成处置时的困难。

        6 包装、运送、储存存在及大隐患

篇4

【关键词】 针灸科;医院感染;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162-0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也充分体现医院管理水平[1-2] 。但中医医院由于各种原因,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薄弱,随着针灸技术的日趋成熟,针灸临床应用广范,接受针灸治疗的人群遍布全世界,规范针灸科管理,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就尤为重要。笔者以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为例,探讨针灸科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现报告如下。

1 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现状

目前中医医院针灸科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科室管理者对感染控制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针灸针刺治疗为有创治疗,受传统医学理念的影响,针灸医师的无菌观念及消毒隔离意识相对淡薄,中医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无菌技术操作训练。从事针灸治疗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控制认识不足,使针灸科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1.2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 医务人员不熟悉手卫生的相关知识,加之病人多,诊疗工作多样化,工作繁忙,忽视了手部卫生,造成手卫生依从性差,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

1.3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 针灸医师在为病人进行针灸时不能严格执行皮肤消毒要求,一根棉签消毒多处皮肤;拔火罐时火罐没做到一人一用一洗一消,梅花针不能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诊疗床单未及时更换等。

1.4 医疗废物管理不到位 存在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装,感染性废物与损伤性废物混放,损伤性废物未用锐器盒盛放,医疗废物装的太满、封口不严、标示不清,交接登记不规范。

1.5 职业防护不到位 诊疗医师操作时不戴帽子、口罩,发生职业暴露后没有及时进行局部处理,不按要求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没有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预防用药,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1.6 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缺乏 医院虽然开展了院感知识培训,但缺乏针对性、专业性培训,加之工作量大、人员少,科室人员不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专业培训,不能及时掌握相关的防控知识。

1.7 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没有形成常态化,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了考核标准但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未按标准认真考核。

2 对策

2.1 制订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建立健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设置专职人员,制定科室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负责本科室制度、流程的落实和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监督自查。

2.2 严格执行手卫生 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洗手是一种最经济、最基本、简便易行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原体的重要手段[3],首先改善手卫生设施,更换感应水龙头,配备干手设施,采用洗手液洗手,配备快速手消毒剂液,同时注意剪指甲,避免戴首饰、涂指甲油。其次加强针灸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宣传、培训、考核,使医务人员掌握洗手、手消毒的指征、方法,并在工作中加强落实,从而达到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目的。

2.3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2.3.1 加强空气消毒 每日诊疗前开窗通风30min,加强空气流通,每日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消毒一次,每次1小时,注意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过滤网的清洗,保持消毒机叶片的清洁。

2.3.2 加强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 诊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未被污染时每日清洁两次,如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应先用吸湿材料擦拭,再用250~500mg /L含氯消毒剂作用15~30min后在进行清洁。

2.3.3 保持诊疗床床单、枕套的清洁 常规每周更换一次,如有污染随时更换,给每一位就诊患者发放一次性床单,病人自己保管以便治疗时使用,防止交叉感染,一个疗程结束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2.3.4 制定可重复使用物品的清洗、消毒流程 如火罐的清洗消毒流程。在现有条件下改建清洗间,安装四个清洗消毒池,配备专职人员,培训后上岗,负责针灸科的消毒隔离、清洗消毒工作。购置专用的消毒干燥柜,便于消毒后火罐的及时干燥和储存,严格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严防交叉感染。

2.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一次性针灸针必须做到一人一穴一针一用,严禁一次性针灸针重复使用。加强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定期检查有效期,过期不得使用。穴位注射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严格皮肤消毒,消毒棉签一个部位一用,开启后标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小包装的皮肤消毒剂开启后注明开启时间,有效期为7天。增加梅花针、三棱针的数量,保证周转,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2.5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是被世界公认的顶级危险物[4]。制定适合本部门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理操作流程,配备医疗废物存放柜,严禁医疗废物裸放,严格按要求分类收集,文字示意、警示标识醒目。使用规范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加盖存放。严格医疗废物的交接登记,做好双签字,资料保留三年。严禁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里。

2.6 加强职业防护,做好标准预防 医院制订了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预防职业暴露标准防护措施等, 能有效保障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能得到及时、正确的防护指导及处理方法, 强调双向防护,保障医护人员及病人的安全。

2.7 加强教育与培训工作 由于医院感染处于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的阶段,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均需要医护人员不断学习[5],根据针灸科工作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专科培训工作,除了常规的消毒隔离知识、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医疗废物分类、职业防护等知识的培训外,增加针灸科医院感染案例分析的培训,通过培训增加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8 修订考核标准加大督查力度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针灸室的工作特点制定考核标准,采取定期督查及随机检查相结合的形式,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在督查过程中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

参考文献

[1]魏华, 索继江, 邢玉斌, 等. 医院感染管理中循证医学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5) : 542 546.

[2]李书章, 府伟灵, 黄庆. 现代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的思路与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1) : 64 66.

[3]范文,黄娥,段六生,等. 医务人员手卫生与洗手依从性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 : 1845 1846.

[4]王志华. 关于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 2003, 23( 8) : 54 55.

篇5

医院感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它不仅影响着病人的愈后,而且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影响医院病床周转率,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院内感染管理是做好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解我区省级医院院内感染管理现状,进一步规范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2009年4月我们对辖区内11家省级医院院内感染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存在问题

1.1部分医院院感相关规章制度及措施不够健全,所制定的制度及措施针对性差,可操作性不强等。个别医院未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议或流于形式。感染管理科挂靠其他科室并缺少专业人员。

1.2部分医院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专(兼)人员岗位规范培训及继续教育不够重视。有些医院领导认为,院感管理工作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医院感染管理不产生经济效益,开展这项工作只为应付上级检查。个别医院多年未派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的培训,以致许多院感专(兼)职人员管理理念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及时参照新的规范、标准开展工作。

1.3部分医院院感专(兼)职人员对本院医务人员未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职业卫生防护培训,导致许多医务人员对医疗垃圾如何分类,操作时如何保护自己等简单问题都不能回答。

1.4大多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停留在常规的监测上,未开展目标监测和前瞻性监测,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不能及时发现,总是到监测结果显示超标后再来整改,这样感染事件可能早已经发生了。

1.5部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混乱,没有按分类标准分类且暂存场所不符要求。甚至有的医院因为正在搞基建,导致无固定医疗废物暂存点。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不分,露天混放,很容易引发院感事件。

1.6大部分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不够规范,医疗器械未归供应室统一处置。有些医院为了提高医疗器械的周转使用效率,往往由使用科室自行清洗消毒,很难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2对策

2.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和制度。2006年生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是医院感染管理机构的职责。

对于100张以上病床的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直接接受主管院长的领导。这充分说明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因此,医院也应高度重视。

2.2增强医院院感控制意识和知识。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都要增强医院院感控制意识和知识。领导重视了,院感控制工作才有可能在医院得以顺利开展。医院分管领导必须每年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并形成制度,定期派院感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以更新院感知识和观念,提高医院院感管理水平。

2.3要重视和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实行全员培训。培训形式可以是多样化,如院内讲座、内部交流、外出学习后及时在医院传达等。在职继续教育是提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根本基础[1],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人是第一要素,也是最积极的因素,只有医务人员掌握了相关知识并主动参与,才能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2],对医务人员的各个环节要全面进行综合监测、合理评价,真正把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2.4要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应该把控制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工作重点从原来的常规的监测转移到制定和执行标准作业程序(SOP)上来,变事后监测为事前预防。SOP是指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3]。SOP不是单个的,它应该是一个体系,如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的SOP、医务人员手卫生SOP、静脉采血SOP、医疗废物处理SOP等越具体详细越好。这样就使得医务人员在作每一个操作时都有正确的指导,从原来的结果监测转变为过程监控,从而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遵循“循证医学”的理论,每年在完成综合性监测基础上制定目标性监测项目并加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才能向科学规范化管理方向发展[4]。

2.5重视医疗废物管理,加大硬件投入。各个医院对医疗废物管理从思想和投入上都严重不足,医院应加大投入,设立规范的医疗废物暂存点,并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派专人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管理。

2.6加强医疗器械消毒供应质量。医疗器械直接和患者接触,必须进行严格灭菌消毒才能使用。因此,医院应该严格执行由供应室统一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工作,确保医疗器械达到有效的灭菌消毒后才能使用,杜绝由于医疗器械灭菌消毒不合格而引发的感染,保证医疗安全[5]。

参考文献

[1]李六亿,郭燕红,赵艳春,等.全国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09~311.

[2]吴影秋,刘月秀,吴旭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监测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15~316.

[3]朱耀明.以ISO9000为管理平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11(5):19.

篇6

【关键词】产科护士;职业暴露;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77-01

为了解产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完善预防措施,笔者于2013年年底对贵阳市3所三级医院中的90名产科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分层抽调,临床一线的产科护理人员90名,每所医院均各30名作为调查对象,收回的有效问卷85份,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3~50岁;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的49人,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36人;初级职称64人,中高级职称21人;本科以下学历16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69人,。

1.2调查方法

采用逻辑斯蒂映射回顾性调查,问卷内容为:

(1)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2)基本问题:过去一年经皮损伤史、黏膜接触史、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是否参加过职业暴露预防培训、是否穿戴医学护具等(3)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基本知识考查:主要包括医院暴露基本知识及产科暴露基本知识。

1.3统计方法:影响因素采用逻辑斯蒂映射回归方法进行分析

2统计结果

3结果讨论

3.1影响因素与职业暴露的关系(1)工作年限较低的产科护士比工作年限高的产科护士更易发生职业暴露,最大可能是因为工作年限低的产科护士缺少工作经验,技术操作不熟念导致意外皮肤损伤,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较低等[2];(2)学历较低的产科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比较高学历护士严峻,主要是因为学历较低护士的专业知识面不广[3],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3)职称较高的护士的职业暴露明显低于初级职称的护士,多是由于护士职称低的工作年限较低、工作经验不足、操作技术娴熟性较差;

3.2防范措施 (1)革新并推广安全医疗器械,由于多数护士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都是由于皮肤损伤和粘膜接触引起,因此完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很有必要[4]。加强个人防护产品,如戴用新型材料制成的G-VIR手套[5],已有实验证明G-VIR手套比双层普通手套能够更好的预防针刺伤。使用安全注射装置并完善废物处理系统,设置专门锐物收集器、废物排放及焚烧场。 (2)开展预防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活动和讲座,使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和了解职业暴露的风险和危害,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医院定时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以及不定时的进行实践抽查,及时纠正医护人员的错误操作,加强护士的个人素质。(3)采用法律干预和行政干预,强制性的要求给医护人员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条件。制定规范安全操作规则,加强法规性和强制性,提高护士安全预防的顺从性。免费为医护人员注射疫苗,如HBV,目前HAV、HIV还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

参考文献

[1]何松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临床医学.2008,28(20):119-120.

[2]陈丽平,史蕾.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现状.全科护理.2011,11(1):75-77.

[3]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8.

篇7

【关键词】职业暴露;机械性损伤;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6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性损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职业的危害因素可以对相应的职业人群的健康以及作业能力产生一定的有害作用。而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常常暴露在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损伤的威胁因素,若不注意职业防护,很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护士,作为医疗事业的临床最前线,受到各类医源性损伤和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医技人员,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因此,通过调查临床中护士机械性损伤的发生率及研讨措施,对临床中损伤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作业能力及作业效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我院工作的200名护士做为调查对象,其中工龄分别在一年以内.五年以内.十年以内.和十年以上的护士各50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发生机械性损伤的次数.操作种类和发生损伤后的处理。问卷共发出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为200份。

1.3 统计学处理

计算构成比。

2 结果

表一显示:在被调查的200人当中,有27.5%的护理人员在被调查年份受到过针刺伤害,16.5%受到过锐器伤害,24.5%受到过玻璃害。并且发现护理人员受到机械性损伤的几率与其工作年限成反比。例如,在所有护理人员中,工作年限小于或等于1年的护理人员受到针刺伤害几率高达15%,而工作年限大于10年的护理人员受伤几率仅为0.1%。由此得到结论,在岗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减少职业性机械性损伤的发生。

3 讨论

护理人员机械性损伤事故高发原因有三:

3.1 与目前国内现行的一些管理制度有一定关系:如规定要求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皮条必须毁形,甚至要求用后点数和供应室交换,诸如此类的规定在无形中增加了护士接触污染针头的机会,而这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针头使用后不要分离、不要回套而直接放入锐器收集箱”等预防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指导是相违背的。国外众多研究一致表明: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这类行为是导致锐器伤的最常见原因,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避免形成回套针帽的行为,可能会减少相当数量的锐器伤发生。

3.2 与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有关:曾有调查表明,国内护士学校普遍未设置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课程,也没有相应教材,只有28.5%的临床护理人员得到相关的培训,而有97.5%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相关的培训。徐辉等[15]调查26所护士学院校发现98.6%护士上岗前没有接授过系统的职业损伤的防护培训教育。这就造成许多护士违规操作,用过的医疗废物未及时处理到相应的器具中,或者操作未戴手套等等。

第三,与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有关:从调查中发现,随着护士工龄的增长,临床经验的丰富,受到损伤的几率也逐步减小。工作经验少操作不熟练,条理性差的护士受伤率较高

4 预防

4.1 加强相关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组织护理人员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采取讲座及竞赛等方式,使护理人员进一步掌握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改变错误的操作习惯。

4.2 制定相关标准:

提供相关的防护物品,制定防护标准。注射器的针头是造成针刺伤最常见原因,采用先进的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如可收缩针头、带保护性针头套,针头可自动变钝的注射器。目前,我国北京等地区的一些医院已开始使用防止医务人员被针刺伤的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和可以自动回套的针头。大力推广真空采血管及留置针的使用,以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玻璃伤中主要是掰安瓿所致,虽然此种锐器伤并无感染的危险,但因其破坏了护士手的皮肤的完整性,增加了其暴露于病人血液与体液的危险,由此看来,采用一种工程干预法使掰安瓿的过程更为安全,可大大减少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4.3 提高自身素质:

调查发现,年龄轻、经验少、条理性差的护士发生损伤的比例大。因此护士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的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才能自觉执行预防措施:同时,护士在工作中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互相学习,才能有效预防同样原因的职业损伤。

4.4 规范医疗废物处理: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及处理,正确使用锐器盒,设置危险品的警示标志(黄色)。防刺破的锐器收集箱,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减少利器伤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雪英,陈华,李志伟.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防止职业的危险.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263-1264.

[2] 郑晓澜,邸英如,郭蕾.医护人员医疗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1-503.

[3]蔡景一,张辰,刘红等.医务人员职业接触感染的调查与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0:464.

[4]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5]方琼,吴蓓雯,蔡明.护生临床实习中职业防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上海护理,2005,5(5):17-19.

[6]戴青梅,王文英.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

篇8

【关键词】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预防接种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和降低传染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注射是预防接种最为广泛采用的方法。安全注射的定义是指对疫苗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具,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其三要素是:①对接受注射者无害;②对实施注射者无危险;③注射后的物品(废物)不会给公众带来危害。[1]目前,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包括以下含义:①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要无菌包装;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防刺容器中,不允许再次使用;在有效期内使用);②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持合格的资格证书上岗;③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④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⑤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要安全的回收、销毁。[2]随着儿童预防接种的普及,疫苗种类及人群不断增多,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3]在预防接种中,通过接种宣教及健康指导,严格执行预防接种操作规程,实施安全注射,才能保证预防接种安全有效。

1 加强预防接种全程的健康教育

1.1 接种前的宣教 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4]必要时应做相应健康检查,筛选出非适应接种对象。同时管理单位和施种者应向受种者及监护人宣传预防接种知识,以及传染病给社会、家庭、个人所带来的危害。需要告知虽然预防接种的疫苗是安全的,接种疫苗目的是使人产生抵抗力,但在刺激抵抗力产生的过程中,身体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应当指出,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发生的几率很小。做到解释宣教耐心细致,建立良好的医需信任关系。

1.2 接种后的健康指导 接种注射完毕后让受种者适当休息,观察15分钟-30分钟,出现反应及时处理,并及时做好副反应登记报告工作,观察无反应再让其离开,同时做好指导。告知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2 强化安全接种意识

对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要进行上岗前培训,认真学习相关规定和技术性操作标准,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实行执证上岗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使施种者认识到“安全注射”是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认识到在保障受种者接受安全注射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防护的重大意义。只有强化安全接种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保障自身及他人人体健康。

3 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

3.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接种人员操作中穿戴好洁净的工作衣、帽,应洗手、戴口罩。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以接种注射部位为中心,用75%酒精由内向外螺旋式进行皮肤消毒,涂擦直径不小于5cm,待干后再接种。避免消毒剂杀死活疫苗,禁用2%碘酊消毒皮肤。接种所用的器械都必须经过严密消毒的无菌物品,并在操作中注意不使无菌物品受污染。

3.2 掌握正确的接种方法 接种人员操作前要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核对疫苗的名称、有效期,认真核对接种受种者姓名、年龄、疫苗、接种证登记内容是否相符,接种后交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有关事项。接种人员必须明确各种疫苗的性质、接种对象、途径、部位、剂量、禁忌证及注意事项。详细阅读并应严格执行疫苗制品说明书。避开在有瘢痕、炎症、化脓、硬结或患有皮肤病处进行注射。注射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进行安全操作。

3.3 规范抢救药品和器械的管理 抢救药物器械齐全,抢救药品专柜放置,药品标签清楚,实行专人管理,每月质控。确保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受种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3.4 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 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具备快速应急能力,快速做出反应,及时按预防接种规范正确处理并报告相应行政主管单位。

4 环境符合要求

候诊室清洁明亮,温度适宜,温馨和谐,墙壁四周张贴有关预防接种的宣传资料,让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在候诊时了解更多的预防接种知识,减轻心理压力。接种室安排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地方,应保持清洁、明亮,物品摆放合理规范,每日定时按规定紫外线消毒。接种工作台用消毒剂擦抹。地面采取湿式清扫,用消毒液湿拖地面。

5 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及医疗废物处理

全部使用上级疾控部门配发的一次性(包括自毁型)注射器,质量达标无过期破损,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医疗废物处理办法,严格执行“一人,一管,一用,一处理”原则。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必须就地消毒毁形,使用后立即将针管、针头分开放进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回收桶。放入专用收集袋,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专人负责收集,集中焚毁或灭菌后深埋。使用后的棉签或棉球和注射器同样处理。

6 小 结

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医学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工作的投入,大力宣传相关知识,使人们的防病意识增强,预防接种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预防接种中,实施安全注射非常重要。只有不断提高接种人员的业务素质,实施安全注射,做好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才能确保接种安全、有效,达到免疫目的。

参考文献

[1] 杰,张玉敏,王薇,温海英,任景平 ,李粉霞.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况及对策[J].河北医药,2003,09.

[2] 宋超,赵倩,侯利彬.谈谈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问题[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05).

篇9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感染病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其专长或特色:①原因未明的长期发热的诊断;②免疫功能低下,包括肿瘤患者的放、化疗之后相关感染的诊治;③各种难治性感染,包括中毒性休克综合症、院内感染、导管感染及耐药菌株感染的治疗;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治;⑤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诊治。

1 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社会心理危害、身心健康问题、职业压力 如果说其他科室是前线,感染科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因而好多护士都不愿到感染科工作,紧张,恐惧感显著。

1.2生物性危害因素 在感染科病房如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咳嗽、咳痰、打喷嚏时会将病原微生物散播在空气中,护士与患者近距离接触会形成呼吸道感染的威胁,另外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血液也是一大传染源。在这个不良的环境中,护士的感染率较其他科室高

1.3物理性危害因素 在感染科传染病患者局限在科室,某些X线都要在床旁进行,还有空气病房的紫外线消毒都可能对护士产生伤害

1.4化学性危害因素 为了有效的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和蔓延,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房地表、物表、空气的消毒更为严格和重要,消毒剂常使用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84消毒剂等,大多数化学消毒剂对皮肤有刺激作用,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收后可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戊二醛是职业性哮喘原因之一,甲醛可致细胞突变、致癌、致畸

1.5锐器伤损害

1.6其他

2 自我防护措施

2.1树立安全理念,提高防护意识,加强自身防护。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 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及医护人员在工作时的危险程度采取分级防护,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2.1.1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所有的患者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患者,即认为患者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 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 取防护措施。 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 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2.1.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 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护士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 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2.1.3护理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 防护服: 应当符合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GB19082-2003, 可为联体式或者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 应当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 剌激性。 防护口罩: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 口罩可分为长方型和密合型, 应当配有鼻夹, 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 对皮肤无剌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 85L/min 的情况下,吸气阻力 不得超过 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 95%。也可以选 用符合 N95 或者 FFP2 标准的防护口罩。 防护眼镜或面罩: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 好的防溅性能。 隔离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长袖、拉链或者钮扣位于背部。 手套:为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 鞋套:为防水、防污染鞋套。

2.1.4护理人员的免疫预防:遵循自愿原则,开展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减少高危人群感染 和感染后产生并发症的机会,降低相关住院率和死亡率。

2.1.5加强岗前教育:新入科护士相关知识缺乏,会产生陌生感、恐惧感和紧张感,因而入科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对她们要做好岗前专科培训,讲解感染科各种疾病的特征、治疗、护理、传播途径、隔离措施和自身防护。

2.2科学规划,规范设置感染科环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设计要有利于空气循环,各区间有实体防护屏障。清洁区包括工作人员更衣洗浴室、休息室、卫生间;半清洁区包括办公室、夜间值班室、挂号收费室、治疗室、检验室、药房(或药柜)、 库房;污染区包括预检分诊台、诊室、候诊区、输液室、留观室(单床,设缓冲区和独立卫 生间)、消毒间、处置室和抢救室等。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动态空气净化设备, 防护用品配备充足,质量符合卫生部要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选拔业务技术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及时充实到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岗位上来,为患者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服务。

2.3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设专人管理,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工作有科室经过医疗废物处 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自身防护、意外事故处理等知识培训的卫生员承担且应相对固定。

2.4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的交叉感染,另外应控制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对一线护士的危害性不可预知。

2.5完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减少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禽流感病例、流感疫情、集体性发热和/或腹泻事件、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以及其他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2.6完善感染性疾病患者护理流程。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严格履行各项护理流程标准,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以此来在最大程度上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肿瘤; 护理风险; 应对策略

随着患者及其家属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风险已逐步成为护理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肿瘤科收治的都是放疗、化疗及癌症晚期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更容易产生各种护理风险,针对肿瘤科护理工作中患者和护士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科的护理工作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具体内容归纳如下。

1 肿瘤科护理风险

1.1 来自化疗药物的护理风险

1.1.1 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是肿瘤科护理工作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也是最易引起纠纷的问题,静脉输入化疗药物挽救和延长了无数癌症患者的生命,但是在给药过程中出现的化疗药物外渗问题难以避免又令人担忧,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某些药物外渗可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身心损害,尽管深静脉置管术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患者即使静脉不易穿刺也不选择深静脉置管,导致一些肥胖而外周静脉不明显的患者、接受过多次化疗或长期输液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伴有心脑血管及免疫等疾病的患者[1],进行静脉穿刺时成功率不高,易引起化疗药物外渗。另外,由于护理人员技术不够熟练或者不按规范流程操作也会导致化疗药物外渗,引起护患纠纷,使护理人员的操作承担着潜在风险。

1.1.2 化疗药物导致的职业危害 大多数化疗药物属于细胞剧毒剂,具有致癌致畸致系列器官损害等作用,化疗药物在配药、注药及用物处理过程中药物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体内导致医护人员被动吸收化疗药物[2]。锐器伤,化疗药物暴露或化疗废物处理不当都会严重危害护士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职业性危害。

1.2 来自患者的护理风险 患者有潜在自杀行为的发生,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现时已为中晚期,往往难以治愈,给患者造成难以忍受的精神及肉体上的痛苦,特别是当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恶化,以及经历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时,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异常的情绪反应,有的患者不能承受这种痛苦,生存的欲望会降低,死亡的欲望会增强,部分患者可能会采用极端的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

1.3 来自护理工作本身的护理风险

1.3.1 人力资源不足导致工作强度大 配置化疗药物的护士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都具有特殊性,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来完成,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导致人力资源不足。肿瘤科化疗工作复杂,往往一个上午要执行多个患者的化疗,护士的需求量比较大。目前的医疗情况不能配备足够数量的和护士从事肿瘤科的护理工作,这就导致护士由于工作繁忙紧张而对一些名称比较相似和一些颜色比较相近的化疗药物不能及时正确的判断,如表柔比星,多柔比星都是红色粉剂,护士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出现精神疲惫,造成药物配制错误。

1.3.2 新进护士还不成熟 未经过专科培训的新进护士,在肿瘤科临床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工作经验[3],往往存在着以下几种风险:(1)护士预见性不足,医学基础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缺乏,造成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对肿瘤科护理知识、化疗药物的使用、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实施化疗药物的规范操作和有效安全防护措施等掌握不够,不能根据肿瘤科的特殊性应用相关知识去应对一些突发事情,以及和患者建立有效沟通。(2)主观臆断或者思维片面,缺乏单独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往往因为经验不足,工作不严谨,处理问题简单化,或者主观臆断,应急能力低,对某些抢救知识应急措施不熟悉,造成严重差错事故。

1.3.3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肿瘤科患者因其特殊性,护理行为中有许多潜在法律责任易发生易患纠纷,护士的法律意识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护理的要求[4]。护士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着法律问题,她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而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护理记录中也存在着潜在的法律问题,如护理记录不及时,护理记录单和医生的记录存在不相符合的情况。另外在日常工作中许多护士缺乏法律意识,不按程序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等,易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

1.3.4 护士职业压力 由于肿瘤科护士职业紧张,风险强度大,护士要经常面对濒死患者,导致一些护士烦躁易怒,时间长就会造成恶性循环;有的肿瘤科护士因为职业的原因对上述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容易表现出淡漠情绪,使患者认为护士缺乏同情心,不再信任护士;另外一些肿瘤患者由于遭受疾病折磨情绪不稳定,沟通效果较差,护士言辞稍有不慎就会激怒患者,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这些都会导致护患之间产生矛盾,影响护理质量,容易引发护理纠纷。

2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