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篇1

一、基本情况

县所处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稳定性差,斜坡岩体的风化、卸荷强烈,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区内大部分区域地质灾害处于易发区。地质灾害涉及全县16乡2镇,具有点多、面广、灾种齐全、规模大、爆发频率高和难以治理等特点。全县地质灾害覆盖率达县域面积的70%以上,受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的群众达5700余户,31000多人。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实施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与避让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以人为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节约用地、方便生产生活”的方针,着重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以乡(镇)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由乡(镇)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地推进我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努力保障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三、项目实施的组织及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确保搬迁安置工程顺利实施,成立由分管县长为组长负总责,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具体抓落实,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的县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

(二)具体保障措施

项目实施主要从政策保障、土地保障、资金保障及制度保障等方面落实。

1.政策保障。在生产发展上优先补助搬迁户,在建房贷款上实施优惠。在新农村建设、水电开发移民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以尽快安置灾民。

2.土地保障。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土地转租、调换、退耕还林或根据就近搬迁原则将未承包土地及闲散地调整给搬迁安置户等多种形式。原宅基地,原则上要求复垦。

3.资金保障。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根据省项目补助资金大小,明确搬迁户补助标准和发放程序。

4.制度保障。明确各职能部门目标任务、工作职责等措施;由县国土资源局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各乡(镇)人民政府与搬迁户签订协议书,并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四、工程进度安排

(一)搬迁对象的确定(2015年6月至2015年7月)

我县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需搬迁的农户数较多,避险搬迁安置为175户。根据《省藏族自治州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县避险搬迁规划修编(2012年~2016年)》,由在规划内的农户向当地政府提出自愿搬迁申请,各乡(镇)通过对规模、稳定程度、发展趋势、危害性、危险性及农户受灾害点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最后确定今年避险搬迁对象。搬迁农户必须与县国土资源局及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自愿搬迁申请书》、《地质灾害避险自愿搬迁协议书》。

(二)避险搬迁选址的落实(2015年8月至2015年9月)

根据《省藏族自治州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县避险搬迁规划修编(2012年~2016年)》避险搬迁安置工程选址技术要求,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农户必须进行搬迁安置的新址选定,选址以安全为首要原则,避免再次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和危害。结合“就近安置与发展相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及生态移民搬迁相结合”的原则和本地实际情况等几个方面内容。

(三)避险搬迁户动工阶段(2015年9月至2015年11月)

搬迁选址确定后,县国土资源局与乡(镇)、村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加强对新房建设的督促工作,同时对搬迁户所遇到的具体困难给予帮助和解决。

(四)验收阶段(2015年12月)

搬迁安置户的新房屋验收,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乡(镇)、村联合进行验收。验收采取“一看、二查、三听”方式进行。一是看搬迁户是否按《实施方案》搬迁完毕、安置房的取得方式(新建、购置旧房;安置房的间数、面积)、灾害区域内旧址房屋拆除情况(是否全部拆除旧房)。二是检查搬迁选址是否按《实施方案》要求选定,是否位于安全地段。三是了解搬迁户搬迁后的生产、生活是否适应等各方情况。

五、资金筹措及安排

(一)资金筹措

搬迁安置工作所需资金由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减灾防灾专项资金解决。

(二)资金使用及安排

严格按省级下达的补助标准,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县国土资源局向县政府申请,经县财政拨付国土资源局后分别划拨至各乡(镇),由乡(镇)人民政府一次性支付给搬迁农户。

篇2

关键词:地质灾害;项目管理;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引言

所谓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是为了达到某一具体减灾目的而组织实施的一项相对独立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包括勘查、监测、评估、防治和科研等类型,项目管理贯穿于立项、实施至终结的全过程,而这里我们所讲的是地质灾害管理具体实施阶段的治理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该阶段的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工程现场人员管理、组织实施管理、技术质量管理、资金控制管理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是地质灾害管理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过程,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地质灾害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组织实施防治工程,保障取得预期的减灾成果。

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是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效益而进行的有效减灾工程,针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粗浅的分析和对策探讨。

1 目前现状和研究的实际意义

以前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规模较小,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破坏山体平衡、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不良工程也越来越多,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引起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才逐渐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项目管理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模式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体制还不完善。而且在全国来讲,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项目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能够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能够节省治理资金,增加工程效益、社会效益,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能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最大限度的受到保护。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专业招投标机构的不健全

招标投标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它有利于控制工程投资,打破行业、地区的分部切割和垄断,保护竞争,清除惰性,从而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地控制。

实行公平合理的招投标,是通过竞争后,使承担的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并合理的安排项目计划,进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所以在招投标过程中,要有明确的透明度,就需要有专门的、公正的地质灾害招标机构,使投标单位对招投标工作放心,从而选择真正有技术力量和质量意识、整体素质和信誉比较好的施工单位。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现行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属于国土资源系统相应的招投标机构和机构。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方面,无论是工程勘查、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施工,还是工程决算审计,全国各地实行的招投标制度都不一样,但也是借助于建设系统的一整套招投标平台,这个过程中存在许多协调问题:领导体制、图纸审查、质量监管、专家选取、方案优选、过程监督、合同执行等方面。在这个方面存在着多个系统规范和惯例相冲突和交错的地方,这也就是地质灾害治理没有相应的招投标机构所带来的弊端的充分反映。

2.2 相应的现代化管理工具缺乏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中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使得项目管理者在面对着项目复杂性地增加、项目设计范围地扩大化、地质变化因素多样化、治理措施结构复杂化等一系列挑战时,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特长,不能充分利用并节省有限资源,特别是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缺乏相应的现代化管理工具,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①缺乏综合性的管理软件: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特殊工作例如项目评估和设计、项目分析和成图分析等的IT系统软件,但它们一般都是单独应用的,而且是没有相互关连的独立软件包,比如Map―Gis、surfer、Autocad等相关软件之间没有一个可以使它们相互转换、相互嵌融的关联软件包或者是独立软件系统,所以,工程领域缺少综合性的管理软件系统,从而项目不同阶段信息流动的缺乏平滑性。

②缺乏信息交换的标准平台:硬件和软件的不相容性导致了“技术”问题,它使得项目管理者不能轻松地获取和管理项目信息。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缺乏能使不相容的硬件和软件之间的信息流动变得相容的项目信息标准。因此,现在我们能找到的IT系统都没能考虑到大型工程项目中分散很广的参与者的要求,也没有考虑到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业主方的主管要求,缺少信息交换的标准平台。

③缺少项目管理的标准程序:一般来讲,管理项目依据的是被支派作这项工作的项目管理者的经验。每个项目管理人都有自己的相应经验,这就导致了管理工程中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多样性,变化因素较大,因此也就给协调和控制项目信息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工具也只是属于单纯的、传统的管理工具,比如说手工操作、计算机管理和极个别的软件管理,而缺乏相应的治理项目现场管理的组织指挥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现场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等现代化的管理工具,进而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现场组织指挥协调难度加大。施工项目管理要从组织指挥、信息传输、高新技术、设备配置、物资供应、质量跟踪、进度控制、合同管理等许多方面进行同步管理。这就要求项目管理系统既精干、高效,又灵活、畅通。

2.3 排除干扰因素困难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困难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过程中排除干扰因素能力不足所造成,可以分为以下3个方面。

①排除项目业主内部干扰因素困难;②排除施工方干扰因素困难;③排除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干扰因素困难。

项目业主内部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①不懂技术的现场乱点头、乱表态,造成不负责任的后果由现场管理人员来处理;②项目造价控制中其他部门不配合或者配合不积极,造成现场管理人员心理的压力增大。

施工方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①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②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进行交错咬合等。③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锚杆锚固段当作成自由段,端承桩按摩擦桩进行施工。④施工管理水平较差。

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①居民干扰因素;②场地干扰因素;③相关部门干扰因素。

2.4 沟通体系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

目前的项目管理手段基本上都比较孤立,而且只注重项目的每个阶段的管理问题。重复性工作而造成的额外支出就是这个原因造成,而重复性工作问题的发生是由于信息的冲突和不及时造成的,也就是说工程项目不同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流动的连贯性。信息透明度不高,说明许多信息需要公开的而没有公开,比如项目实施成本控制信息、施工进度与付款进度等,负责工程实施的部门与财务部门、纪律监察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等沟通缺乏完善的体制,例如工程决策前的会商制度、施工中的财务审计跟踪制度和纪律监督制度、施工后的工程质量验收和材料整理归档制度等。

2.5 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缺乏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是国际上较为前沿的问题。我国地质灾害的风险管理仍处于早期阶段,国外在这一领域已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一套较规范化的工作方法,但是一般都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管理,包括地质灾害调查、监测、评估以及政府编制防治预案、应急方案等,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却涉及较少,一个治理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对工程实施中各种风险的预测、控制和防范,项目业主对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决定了这个项目的质量水平、社会效益水平,对提高项目管理的能动程度、节省有效的社会资源有很大的作用。而现行阶段,我们缺乏对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尤其是针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对作为具体项目管理的人员来讲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指导性。笔者认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包括工程风险灾害评估、工程设计方案确定、施工现场质量控制、项目过程监理跟踪以及工程竣工维护保养等方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周而复始的管理过程。

3 管理方法

3.1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招投标机构

为增加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管理的透明性,对所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应当建立属于国土资源系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招投标机构以及机构,制定招投标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完善招投标程序,确保各灾害点治理工程施工队伍选择的公开、公平、公正性,确保信誉好、实力强的施工队伍进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实际运作,这样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和效果,节省费用,又能规范项目管理人员的廉政行为,使地质灾害治理秩序得到规范。

3.2 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平台的研究

应当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的研究,研究开发综合性的管理软件,包括工程组织指挥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网络项目管理系统和组织人员设备管理系统等。解决地质灾害项目管理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Internet及时有效地针对当前发生并急于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处理意见和实施方案,通过电子邮件和无线应用协议可以及时通知工程的变动情况,减少文件传输的时间,使每个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决策领导能及时了解图纸工程的进度、工程的变更,及时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避免工期的延误。由于工程建设中复杂的特性,项目参与方要承担大量风险。按照系统理论的观点,环境力量影响到项目管理体系,并将此类力量转化为风险信号,而我们也应当加强对项目管理系统(图1)中风险信号和各种反应行为的研究,结合技术和组织结构研究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决策的影响。

图1项目管理系统示意图

3.3 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

为了排除治理工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应当建立决策领导――项目业主代表――工程监理的项目管理体系,明确领导、业主代表和工程监理的职责,并建立集体会商制度。属于工程协调因素的,由业主代表向决策领导汇报,决策领导进行协调或给定范围内的相关政策,集体商议与达成一致,共同解决相关因素的干扰,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属于施工现场因素的,特别是工程技术有关的问题,由业主代表会同工程监理,必要时邀请工程勘察、设计人员参加,实行现场会审,共同把关,排除相关干扰因素;属于项目业主内部的因素,由决策领导主持,邀请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这种项目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排除干扰因素,确保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益。

3.4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工程监督体系

建立内部流通性的信息公开制度,增加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透明度,建立相关部门完善的沟通体制,完善工程监督体系,包括工程决策前的会商制度、施工中的财务审计跟踪制度和纪律监督制度、施工后的工程质量验收和材料整理归档制度等,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公开性、廉洁性、及时性”。

3.5 建立有效的地质灾害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机制

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同时还要考虑与整体管理目标是否一致以及具体实施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地点,研究地质灾害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有的放矢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机制,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收到有效的社会经济效益。建立应从项目的源头着手,比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机制、工程勘察设计风险评价机制、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风险评价机制等。

篇3

(一)矿业权管理工作情况

1、探矿权管理

对我县1宗探矿权申请(省地质调查院申请的俞村乡凹子山钨钼多金属预查)进行了认真审查,并将审查情况书面上报市国土局和省国土资源厅。

2、采矿权管理

上半年以来,我股室共受理采矿权申请10件,其中申请采矿登记1件,延续采矿登记3件,变更采矿登记6件。收取采矿权价款44.954万元,采矿权使用费3800元。组织矿山企业填报XX年度采矿权人年度报告及检查表,做好XX年度采矿许可证年检准备工作。

(二)整顿和规范我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1、根据省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紧急通知》(皖国土资[XX]171号)文件要求,制定了《关于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通知》(旌国土资[XX]99号)下发至各乡镇土管所,成立了组织机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地矿股、执法监察股为成员单位,认真开展了“三查”工作。并于去年底将“三查”工作情况上报市局。

2、制定了《旌德县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方案》,经县政府批准后下发实施,同时制定了我县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对有关矿山进行了资源整合:去年12月对版书乡龙川石英矿进行了资源整合,组建了龙川矿业有限公司;今年3月将炮台桥普通石料矿区三家采石场整合为一家;凤形山萤石矿区内的清正西岭萤石矿,5月份由安徽中萤矿业有限公司协商后予以兼并,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3、经县政府研究,成立了我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组(政办秘[XX]56号),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环保局、安监局、发改委、公安局、监察局、财政局、商业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各单位确定了整规工作联络员。具体负责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各项工作。

4、4月份与执法监察股一同到白地镇庄坞石煤矿就庄坞村民组集体一事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将答复意见送交村民组长。

5、6月份对蔡家桥镇三合村无证开采花岗岩石料进行了调查处理;对黄山旌德天然矿泉水厂私下非法转让违法行为,下发通知限期办理采矿权转让手续;对清正萤石矿新义一矿越界开采违法行为,已通知公安、安监部门停止供应火工品,并进行查处。迎接了市整规办对我局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检查。

6、为做好我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认真做好XX年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XX]106号)文件精神,于6月7日—6月13日和公安局、安监局、环保局、劳动局、工商局、有关乡镇共同开展了联合执法检查,并将联合执法检查情况上报市国土局。

(三)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1、结合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与执法监察股共同开展了“3·19”矿产资源法宣传活动,3月中旬至3月下旬对全县26家矿山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发放省、市有关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文件等宣传材料二百余份,通过宣传,增强了各乡镇和矿山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2、根据县安委会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6月11日在县城梓山广场设立咨询台,发放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材料200余份;制作了KT式写真宣传展板;在本单位路旁道路醒目位置上悬挂安全生产宣传彩旗,有效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

(四)全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1、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根据县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认真开展冬季及“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抓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旌安办[XX]79号)文件要求,结合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县安委办。

2、3月份参加了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4月中旬与安监局、环保局、公安局一同到白地镇洪川清水龙采石场就采石场高架头处理一事现场办公。

3、“五一”长假之前,根据县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五·一”黄金周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旌安办[XX]40号)文件要求,做好今年“五一”长假期间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工作,并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县安委办。

(五)临时性工作:4月份南京凡宁石艺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准备到我县投资开采花岗岩石料,我股室先后两次到孙村乡、旌阳镇、蔡家桥镇实地勘查并提出合理建议;上半年股室工作人员两次与安监局、公安局、水务局、有关乡镇政府一同对三处申请临时开采石料进行现场勘查,并提出了本单位意见。

(六)两个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1、矿产资源总体规划:XX年10月16日,我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目前承编单位已将规划初稿修改完善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待批准后实施。

2、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队与我局的共同努力,我县XX—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于去年年底顺利通过省厅评审,并于今年5月经县政府同意后批准实施。

(七)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情况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①编制了《XX年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经县政府批准后下发至各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继续实行县领导及局领导包片负责制。

②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工作情况:成立了白杨岭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项目协调领导组,对安置点进行了现场勘查,按户照相、摄像、登记造册,于3月底将有关资料报市局及省厅;5月与省地质调查院一同对我县XX年度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避让项目——白杨岭村民组整体搬迁新址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为完成今年的搬迁避让任务奠定了基础;县政府5月17日召开了白杨岭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工作领导组会议,会议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李光明主持,县建委、农委、水务局、环保局、广电局、民政局、版书乡政府等领导组成员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国土局、版书乡政府关于搬迁避让前期准备工作的介绍,研究了村庄规划、资金筹措、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落实了各项具体工作的责任单位。会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拿出具体工作方案,切实履行职责,圆满完成整体搬迁任务。

③汛前调查:3月份与省厅、省环境监测中心一起对我县3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

查工作;5月份与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队一同到孙村水金洼、云乐张村、版书白杨岭进行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并提出了今年的具体防治意见。

④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情况:XX年1月5日,云乐乡刘村糯米圲村民组路旁发生滑坡。股室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于XX年1月6日赶赴现场,经过现场勘查,滑坡总计约300余方。村民已组织清理,至1月6日下午4时已经清理约125方,未清理的石块还有约100余方。滑坡造成道路堵塞,村里小学生2天无法外出上学,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场勘查后,我局工作人员及时通知乡政府及监测人加强监测工作,并做好监测记录;6月10日上午8时许,我县境内突遇狂风暴雨天气,个别乡镇甚至下起了冰雹,持续时间约1小时,股室全体工作人员于8:30到达办公室,与当日值班领导一同进行了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工作,并将应急处理工作情况快报市国土局。

⑤参加了全县防汛抗旱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倪明芳局长在会议上回顾了我县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上县政府与各乡镇负责人签定了《XX年防汛抗旱及地灾防治目标责任书》,同时我局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明白卡》、山区地质灾害防治要诀、致山区学生及家长们的一封信发放到与会者手中。建立了我县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网络,逢暴雨大风天气电话通知各乡镇及重要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并做好记录工作。

⑥为做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群测群防水平,5月26日举办了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培训会,全县8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参加了培训,组织监测人员观看了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教育片,市国土局地矿科领导到会指导,为监测人员讲解了地质灾害的概念和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简易监测方法等。谢俊峰书记要求监测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要宣传到位、监测到位、记录到位、及时报告到位,认真负责地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作。

2、矿山地质环境工作:6月份与执法监察股一同对安太萤石有限公司、中萤矿业有限公司、版书乡枣树岭范围内乱采滥挖行为给予制止;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整顿和规范我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一是查处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二是关闭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小矿山;三是切实维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强化矿业权转让管理;五是进一步规范管理,严格按规划要求设置矿业权,按法定权限程序登记发证。

根据国土资源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XX年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县开展“三查”、资源整合、6月份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情况,组织矿山企业及有关部门填报《矿山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矿山企业排查结果登记表》。

(二)推进我县矿业权市场建设

保证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同时在规划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矿业权投放市场,逐步规范矿业权招拍挂行为,统一矿业权有偿出让范围,提高竞价出让率,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矿业权出让操作程序。同时搞好矿区整合、矿业全形成、收储和信息工作,坚决落实省厅《实施部分非金属矿采矿权、探矿权出让价款评估基准价的意见》,逐步解决矿业权的净矿出让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编制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继续开展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抓好地质灾害动态资料的收集补充和整理,努力掌握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生发展情况,为有效防灾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灾害监测、预报和巡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认真实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治理,建立相关制度。

(四)努力引进资金,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加强地质资料收集,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搞好探矿权设置和信息,同时切实做好勘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控管理。

(五)征收XX年度矿产资源补偿费,对矿山经营状况进行帐目核查,保证征收面达100%,实现足额征收。

(六)认真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抓紧建立储量动态监测制度和勘查开发督察制度,搞好日常监督检查,对重点矿区、矿山,重要矿种和突出问题进行随时监督检查,保证矿山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同时加强年度检查工作。

(七)抓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改革,充分发挥储量管理在矿政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把好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关,不断提高登记储量的级别和准确性,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与资源开发统计合并工作,将储量管理与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有机结合,利用储量动态监测提高监督管理质量,借助监督管理推动储量动态管理。同时加强各类基础性资料的收集管理,进一步做好矿山企业登记、矿业开发、矿业权设置、储量管理、地质灾害调查、矿山地质环境、地质信息等方面资料的管理与整理归档,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矿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八)对我县矿山总数实行动态管理,控制矿山总数和数量,同时有计划地减少小矿数量,逐步解决矿山布局问题。

篇4

通用文本的通知

(发改投资[20xx]1169号)

国务院各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各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中央管理企业:

为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指导企业做好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工作,规范项目核准机关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行为,特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和“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现印发你们,供有关方面借鉴和参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是对项目申请报告编写内容及深度的一般要求;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是对通用文本的详细解释和阐述。在编写、审核项目申请报告时,应同时借鉴和参考通用文本及说明的有关内容。

二、企业在编写具体项目的申请报告时,可根据拟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通用文本中所要求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拟建项目不涉及其中有关内容,可以在说明情况后,不进行相关分析。

三、项目核准机关在核准企业投资项目时,应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主要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行审查。

四、为了适应各行业的具体情况,我委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通用本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和完善特定行业的项目申请报告文本。行业本的制定,既要遵循通用本的一般要求,又要充分反映行业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需要对通用本的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五、此次所的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建设的企业投资项目,包括外商投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的文本将另行编制。

六、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我委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时核准招标内容的意见的通知》(发改办法规[20xx]824号)的要求,凡需报我委核准招标内容的企业投资项目,应在项目申请报告中包括有关招标内容。

七、20xx年9月1日以后报送我委的项目申请报告,原则上均应按本通知的要求进行编写。

附件:一、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二、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八日附件一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1、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2、社会适应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风险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附件二

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

一、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主要目的

为贯彻落实投资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工作,规范项目核准机关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特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供有关方面借鉴和参考。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是对项目申请报告编写内容及深度的一般要求。企业在编写具体项目的申请报告时,可结合项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通用文本中所要求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拟建项目不涉及其中有关内容,可以在说明情况后不再进行详细论证。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通用本的基础上,逐步制定特定行业的项目申请报告文本。行业本将充分反映不同行业的特殊情况,并根据工作需要对通用本的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二、项目申请报告的性质及研究思路

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政府不再审批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等都由企业自主决策。尽管不需再报政府审批,但为了防止和减少投资失误、保证投资效益,企业在进行自主决策时,仍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论证,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投资体制改革之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企业自主投资决策的需要,其内容和深度可由企业根据决策需要和项目情况相应确定。

项目申请报告,是企业投资建设应报政府核准的项目时,为获得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行政许可,按核准要求报送的项目论证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应重点阐述项目的外部性、公共性等事项,包括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众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内容。编写项目申请报告时,应根据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对拟建项目从规划布局、资源利用、征地移民、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为有关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提供依据。至于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等内容,不必在项目申请报告中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证。

三、“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的编写说明

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申报单位及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是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进行分析评价以决定是否予以核准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充分了解有关情况,就难以做出正确的核准决定。因此,对项目申报单位及拟建项目基本情况的介绍,在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情况和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的阐述,为项目核准机关分析判断项目申报单位是否具备承担拟建项目的资格、是否符合有关的市场准入条件等提供依据。

通过对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的阐述,为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相关核准事项进行分析、评价奠定基础和前提。

四、“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的编写说明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等,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核准企业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本章编写的主要目的,是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的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目标及功能定位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与项目相关的各类规划要求,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等规定,是否满足行业准入标准、优化重大布局等要求。

在发展规划方面,应阐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中与拟建项目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项目建设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等进行分析论证。

在产业政策方面,阐述与拟建项目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空间布局、产业技术政策等内容,分析拟建项目的工程技术方案、产品方案等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如贯彻国家技术装备政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情况等。

在行业准入方面,阐述与拟建项目相关的行业准入政策、准入标准等内容,分析评价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五、“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的编写说明

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于开发和利用重要资源的企业投资项目,要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等角度,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论证。

对于资源开发类项目,要阐述资源储量和品质勘探情况,论述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方案是否符合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是否符合保护资源环境的政策规定,是否符合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及综合利用的相关要求。在资源开发方案的分析评价中,应重视对资源开发的规模效益和使用效率分析,限制盲目开发,避免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分析拟采用的开采设备和技术方案是否符合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要求;评价资源开发方案是否符合改善资源环境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

对于需要占用重要资源的建设项目,应阐述项目需要占用的资源品种和数量,提出资源供应方案;涉及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情况的,应根据资源特征提出合理的综合利用方案,做到物尽其用;通过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率等指标的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比分析,评价拟建项目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分析评价资源综合利用方案是否符合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分析资源利用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以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率。 在资源利用分析中,应对资源节约措施进行分析评价。本章主要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有关节能的分析评价设专章单独阐述。对于耗水量大或严重依赖水资源的建设项目,以及涉及主要金属矿、非金属矿开发利用的建设项目,应对节水措施及相应的金属矿、非金属矿等原材料节约方案进行专题论证,分析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阐述工程建设方案是否符合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政策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就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提出对策措施。

六、“节能方案分析”的编写说明

能源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企业投资涉及能源消耗的重大项目, 尤其是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及高耗能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应重视从节能的角度进行核准,企业上报的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节能方案分析的相关内容。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应阐述项目所属行业及地区对节能降耗的相关规定,项目方案应遵循的国家和地方有关合理用能标准,以及节能设计规范。评价所采用的标准及规范是否充分考虑到行业及项目所在地区的特殊要求,是否全面和适宜。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应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项目方案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对各类能源的消耗种类和数量,是否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应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单位产品产量能耗、万元产值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主要工序能耗等指标,并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就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能耗准入标准进行阐述。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应根据国家有关节能工程实施方案及其他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分析项目方案在节能降耗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在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设计标准及产业政策等方面所采取的节能降耗具体措施,并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七、“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的编写说明

土地是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项目选址和土地利用应严格贯彻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科学、合理、节约用地。因项目建设而导致的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人口,是项目建设中易受损害的社会群体。为有效使用土地资源,保障受征地拆迁影响的公众利益,应制定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进行分析评价。

项目选址和用地方案,应阐述项目建设地点、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取得土地方式等内容,为项目用地的合理性分析和制定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规划方案提供背景依据。在选择项目场址时,还应考虑项目建设是否会对相关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对拟建项目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影响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是否影响军事设施安全等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解决方案。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应分析评价项目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保护耕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因地制宜、集约用地、少占耕地、减少拆迁移民的原则,是否符合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的要求。如果因项目建设用地需要进行征地拆迁,则应根据项目建设方案和土地利用方案,进行征地拆迁影响的相关调查分析,依法制定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要简述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提出的主要依据,说明征地拆迁的范围及其确定的依据、原则和标准;提出项目影响人口和实物指标的调查结果,分析实物指标的合理性;说明移民生产安置、搬迁安置、收入恢复和就业重建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说明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补偿费用编制的依据和相关补偿政策;阐述地方政府对移民安置规划、补偿标准的意见。

八、“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的编写说明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维护公共利益,对于可能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企业投资项目,应从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进行环境和生态影响的分析评价,确保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并避免出现由于项目建设实施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等问题。

环境和生态现状。应通过阐述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特殊环境条件及环境容量状况等基本情况,为拟建项目的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提供依据。 拟建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分析拟建项目在工程建设和投入运营过程中对环境可能产生的破坏因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粉尘和其他废弃物的排放数量,水土流失情况,对地形、地貌、植被及整个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等。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分析。应从减少污染排放、防止水土流失、强化污染治理、促进清洁生产、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的角度,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保护措施,对环境影响治理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可行性和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治理措施方案的制定,应反映不同污染源和污染排放物及其他环境影响因素的性质特点,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应满足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等要求;环境治理方案应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对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提出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方案;污染治理效果应能满足达标排放的有关要求。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应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的内容。

对于建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或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应结合工程技术方案及场址布局情况,分析项目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规避对策。通过工程实施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分析,评价项目实施可能导致的公共安全问题,是否会对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对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编制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及地震安全评价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描述。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特殊环境,应分析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论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提出保护措施,并论证保护措施的可行性。 九、“经济影响分析”的编写说明

企业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主要是进行财务盈利能力和债务清偿能力分析。而经济影响分析,则是对投资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及其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论证,分析项目对行业发展、区域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判断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对于产出物不具备实物形态且明显涉及公众利益的无形产品项目,如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具有明显外部性影响的有形产品项目,如污染严重的工业产品项目,应进行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对社会为项目的建设实施和运营所付出的各类费用以及项目所产生的各种效益,进行全面地识别和评价。如果项目的经济费用和效益能够进行货币量化,应编制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内部效益率ElRR等经济评价指标,评价项目投资的经济合理性。对于产出效果难以进行货币量化的项目,应尽可能地采用非货币的量纲进行量化,采用费用效果分析的方法分析评价项目建设的经济合理性。难以进行量化分析的,应进行定性分析描述。

对于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投资项目,应进行行业影响分析,评价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行业竞争格局等主要内容,特别要对是否可能形成行业垄断进行分析评价。

对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区域经济影响分析,重点分析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为分析投资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及融合程度提供依据。

对于投资规模巨大、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战略性资源开发等项目,应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角度,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如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重大产业布局、重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影响分析等。 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项目,应从维护国家利益、保证国家产业发展及经济运行免受侵害的角度,结合资源、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分析,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安全分析。内容包括:⑴产业技术安全,分析项目采用的关键技术是否受制于人,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壁垒方面的风险等;⑵资源供应安全,阐述项目所需要的重要资源来源,分析该资源受国际市场供求格局和价格变化的影响情况,以及现有垄断格局、运输线路安全保障等问题;⑶资本控制安全,分析项目的股权控制结构,中方资本对关键产业的资本控制能力,是否存在外资的不适当进入可能造成的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风险;⑷产业成长安全,结合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拟建项目是否有利于推动国家相关产业成长、提升国际竞争力、规避产业成长风险;⑸市场环境安全,分析国外为了保护本地市场,采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对拟建项目相关产业发展设置障碍的情况;分析国际市场对相关产业生存环境的影响。

十、“社会影响分析”的编写说明

对于因征地拆迁等可能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项目,以及扶贫、区域综合开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具有明显社会发展目标的项目,应从维护公共利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角度,进行社会影响分析评价。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应阐述与项目建设实施相关的社会经济调查内容及主要结论,分析项目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效果的种类、范围、涉及的主要社会组织和群体等。重点阐述:⑴社会影响区域范围的界定。社会评价的区域范围应能涵盖所有潜在影响的社会因素,不应受行政区划等因素的限制;⑵影响区域内受项目影响的机构和人群的识别,包括各类直接或间接受益群体,也包括可能受到潜在负面影响的群体;⑶分析项目可能导致的各种社会影响效果,包括直接影响效果和间接影响效果,如增加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力培训、卫生保健、社区服务等,并分析哪些是主要影响效果,哪些是次要影响效果。

社会适应性分析,应确定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研究目标人群对项目建设内容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评价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阐述各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方案确定、实施管理和监测评价的措施方案,以提高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支持程度,确保拟建项目能够为当地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提高拟建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应在确认项目有负面社会影响的情况下,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的社会关系,避免项目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和各种潜在社会风险,解决相关社会问题,减轻负面社会影响的措施方案。

十一、关于利用外资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

外商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按照《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除遵循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一般要求外,在项目概况介绍中还应包括经营期限、产品目标市场、计划用工人数、涉及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价格、出资方式、需要进口的设备及金额等内容,以满足项目核准机关对市场准入、资本项目管理等事项进行核准的需要。

篇5

【关键词】 社会影响 总体评价 矿山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工程 社会效益

目前为止,国内专门针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而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将有助于尽早预防、避免或缓解因项目的实施产生的消极的社会影响或社会问题,有助于保障项目与所处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规避或化解社会风险,从而提高项目整体效益,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完善政府职能具有显著的时代意义。

一、矿山恢复治理工程社会影响总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兼顾原则。指标的选择应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各类指标能充分反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社会效益的内涵,指标的物理意义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必须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处理方法的科学性,数据的取得应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数据测定处理必须标准规范,同时指标的设置也要注意指标数据的可得性,而且指标要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指标在定性方面应注重机理分析和类比分析,尽量排除主观因素,描述客观合理;在定量方面,选取的指标应简单明了,含义清楚,指标体系应层次分明且符合逻辑性,判断依据和量化标准应可靠合理,评价方法繁简得当,实用可行。

(2)相对独立性原则。描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社会效益的往往存在指标间信息的重叠,因此在选择指标时,应尽可能选择具有独立性的指标,从而增加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选取指标时,有的指标是定性的,有的是定量的,遵循定量的数据和非定量的信息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评价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为实现定量评价,一般应尽量选择可度量或可测定3的特征,并使用恰当的数学模型方法来评价。

2、指标体系的框架

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文献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对各类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将该评价体系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目标层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社会影响评价,准则层是社会适应性、社会经济效益、社会环境影响、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其它影响。构建指标的依据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目标,即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矿山恢复治理工程社会影响总体评价的过程及方法

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景德镇市矿山恢复治理工程社会影响总体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各因素在系统中的变化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对系统进行评价时,需要根据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才能客观准确地把握系统特点,做出正确评价。在此,选用层次分析法,把客观判断与主观推理,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用以确定各指标项的权重。

本研究邀请社会影响方面的专家以及地质、环境、经济等各方面专家和主管部门的领导,通过两轮征询,按照1-9标度法,给出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经过统计,得出判断矩阵,并用特征根法算出最大特征值并算出指标权重向量W,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R小于或等于0.1时,说明rij估计的基本一致,可以求得W,作为N的权重,否则需要重新估计,最后可得到各指标层权重及各指标归一化指标权重,如表4所示。

CI=(?姿max-n)/(n-1) (1)

CR=CI/RI (2)

由AHP确定的各指标权重,从准则层总排序结果来看,D(对资源环境的影响)>B(社会经济效益)>C(社会环境影响)>E(其他影响)>A(社会适应性)。客观反映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重在改善环境的目标,同时发挥其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效益。

从各指标的权重排序来看,权重最大的是D6(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率),其次是B5(静态投资收益率)和C4(群众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说明专家认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首先必须治理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保障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根本;其次,投资项目要注重投入和产出效应,要做好规划,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实现项目的低成本,高效益;另外,项目的社会影响的重要实现是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

2、数据调查及评价

(1)确定评价集。本研究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社会影响分为五个等级:

V={好,较好,一般若,较差,差}

(2)确定隶属矩阵。对各专家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得到对于指标Xit每个评语下的个数,则Xit对于第t级评语的隶属度为

rit=vit/∑vit(t=1,2,…,5) (3)

基于景德镇市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特征,研究邀请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专家、社会影响评价专家及相关社会学、经济学专家学者共34名,组成景德镇市矿山恢复治理工程社会影响总体评价专家组,依据2004年至今景德镇市开展的全部景德镇市矿山恢复治理项目的实施情况及后期影响和随机地对其中1/3的项目实地考查,对相关指标进行评判决策,最终形成了景德镇市矿山恢复治理工程社会影响总体评价结果。如评价专家组有5名专家对“社会环境影响”中的“群众满意度”指标同意为“好”,则该指标在“好”等级上的评价值确定为“5/34”。以此类推,可以得到各准则层所包含的指标相对于各等级的评价值矩阵Rk。

R1=0.3382 0.4559 0.1912 0.0147 0.00000.3088 0.4118 0.2794 0.0000 0.0000

R2=0.1618 0.2647 0.5147 0.0294 0.02940.2647 0.3088 0.3382 0.0588 0.02940.1471 0.2500 0.3971 0.1912 0.01470.1324 0.3088 0.2500 0.1912 0.11760.1176 0.3971 0.4412 0.0441 0.0000

R3=0.1618 0.3971 0.3676 0.0588 0.01470.2059 0.2353 0.4853 0.0441 0.02940.2794 0.3382 0.2941 0.0588 0.02940.3088 0.3676 0.2647 0.0441 0.01470.2206 0.3971 0.2647 0.0441 0.07350.2500 0.3529 0.3824 0.0147 0.0000

R4=0.3088 0.4118 0.2500 0.0147 0.01470.2353 0.4118 0.3088 0.0147 0.02940.1714 0.2286 0.4857 0.0714 0.04290.2059 0.3088 0.4559 0.0294 0.00000.2647 0.3529 0.3235 0.0147 0.04410.2500 0.3971 0.2647 0.0588 0.0294

R5=0.2353 0.3529 0.2647 0.0882 0.05880.2059 0.3382 0.3088 0.1029 0.0441

(3)模糊综合评判。采用普通矩阵乘法,经过合成运算,得到各准则层的综合评价结果分别为:

B=WRk (4)

B1=R1×w1j=(0.3333 0.4485 0.2059 0.0123 0.0000)

B2=R2×w2j=(0.3333 0.4485 0.2059 0.0123 0.0000)

B3=R3×w3j=(0.3333 0.4485 0.2059 0.0123 0.0000)

B4=R4×w4j=(0.3333 0.4485 0.2059 0.0123 0.0000)

B5=R5×w5j=(0.3333 0.4485 0.2059 0.0123 0.0000)

记R=B1B2B3B4B5=0.3333 0.4485 0.2059 0.0123 0.00000.1587 0.3385 0.3901 0.0798 0.03280.2601 0.3640 0.3063 0.0398 0.02980.2366 0.3624 0.3273 0.0447 0.02900.2206 0.3456 0.2868 0.0956 0.0515

B=RWi可以求取项目对各等级的隶属度矩阵

B=(0.2223 0.3593 0.3333 0.0558 0.0301)

因为∑bj=1,不需要归一化处理。

景德镇市矿山恢复治理工程社会影响总体评价结果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0.2223,0.3593,0.3333,0.0558,

0.0301)。评语中“较好”的隶属度最高为0.3593,“一般”次之为0.3333。“好”的隶属度为0.2223,也明显高于“较差”和“差”的隶属度。同时,结果也表明,评语“较好”的隶属度高出评语“一般”仅0.026,评语“好”和“较好”的隶属度之和为0.5816,对“较差”、“差”的评定仍占一定较大比重,可见景德镇市矿山恢复治理工程社会影响总体评价虽然较好,但并不显著。

三、评价结论

1、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社会影响总体评价较好

总体评价结果显示景德镇市近十年来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总体社会影响较好。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可使遭到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恢复,各类矿山安全和环境隐患危害得到消除,使矿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充分改善矿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矿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还可改善矿区投资环境,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安置部分剩余劳动力。这将极大地鼓励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当地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社会效益十分突出。

分析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社会效益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高度重视,群众积极参与。景德镇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以矿业经济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模式,给景德镇市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留下了很多需要恢复治理的老账。景德镇市各级领导和矿区群众,充分认识到积极推动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对于改善景德镇市矿山环境,保护资源,推动景德镇市转型发展有重要意义。景德镇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规划2010―2012年开展景德镇市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片区11个,涉及各类矿山73个,治理矿区总面积4669公顷。

(2)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加强地方资金配套。2004年――2013年6月期间,景德镇市共有14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申请到中央及地方各类资金共19505万元。景德镇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获国家立项批复,2010―2012年每年获得中央财政资金1亿元支持。另外,景德镇市每年从财政资金中配套部分资金,并以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出资,2010―2012年景德镇市地方(企业)共投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将近6500万元,积极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3)重视前期调研规划,注重方案编制实施。合理的项目,高质量的工程是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前提。景德镇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非常重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旨在摸清治理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质环境等情况,合理规划治理后土地用途,按照宜林、宜垦、宜景、宜渔、宜房等原则,多方论证,选择适宜的治理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土地的效益,改善环境和矿区群众生活。同时,他们要求相关部门按规定编制治理方案,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全程监督治理项目实施,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方案执行,认真落实项目任务,保障工程质量。

(4)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从前期调研到方案编制,再到工程的实施,都很重视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实施,首先必须消除各类矿山安全和环境隐患危害,保障矿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根本目的;其次要充分改善矿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矿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另外,治理方式、治理技术和治理后的用途规划,除了考虑自然条件、地质条件等因素外,还要考虑景德镇市今后经济转型,长远发展的需要,既要改善矿区投资环境,又要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要尽量安置剩余劳动力,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2、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社会影响需要进一步增强

(1)加强项目社会效益评价,实现投资与效益挂钩。目前,虽然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但大多数废弃矿山或无主矿山的恢复治理任是以国家或地方财政出资为主。在一些地方,存在一味新开项目,追求加大投资,却不注重项目的效益,导致大量财政资金被占用,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例如总体评价中指标B4(静态投资收益率)“较好”的评价值为0.3088,“一般”的评价值为0.25,“好”的评价值为0.1324,指标属于“较好”,但不显著。另一方面,目前,治理项目缺乏必要的社会影响评价,只是在矿山恢复治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或实施方案中涉及项目实施可能存在的风险评估,项目效益分析等内容,但是相关的分析或评价却十分简单,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有力的依据,并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没有突出项目实施的各方效益。因此,必须加强治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将综合效益与投资挂钩,同时,要将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纳入地方政府和干部绩效考核中,并提高项目社会影响的考核权重],促使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执行力度的提高,在实际项目运行中注意规避风险,提高效益。

(2)治理项目效益实现要由单项效益向综合效益发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环境保护类项目,它首先要突出实现的就是环境效益,但也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更好的社会影响。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片面追求治理面积而忽视其它目标取向的问题,导致矿山恢复治理的综合效益有所打折。如在总体评价中指标D1(矿区景观度)、D2(土地复垦增加率)和D6(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率)属于“较好”的评价值分别为0.4118、0.4118、0.3970,明显高于其他评价。而B1(劳动就业变化率)、B5(产业结构优化效果)、C2(城镇化水平)和C6(社会稳定)属于“一般”的评价值分别为0.5147、0.4412、0.4853和0.3824,明显高于“较好”和“好”的评价值。景德镇市矿山恢复治理项目,需要在完成环境治理的目标外,也要更加注重提高就业,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项目多元化的目标取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提高。

(3)加强治理技术的综合应用,突出项目的综合效益。调研中还发现,治理项目在实际实施中,存在治理技术过于简单化,缺乏深层次,全方位的治理,使得治理项目从表面上看效果较好,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例如,有的治理项目,只是对原有矿坑简单填埋,填埋土质盐碱化严重,基本上是寸草不生。为了实现增加绿地的目的,使治理效果看起来更明显,项目实施单位也只是在填埋区,附上一层20-30cm厚的黄土,用以植树种草。没有综合应用多种治理技术,改良土壤质量,从而改善包括地下水在内的矿山环境,实现在一个大生态系统内良性循环。在总体评价中指标D3(水质达标程度)、D4(大气质量达标程度)属于“一般”的评价值分别为0.4857和0.4559,明显高于其它评价值,也反映出了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需要依靠专业技术力量,发挥专业资质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优化防治结构,合理配置工程,采用先进的施工手段和合理的施工工艺,进一步加强治理技术的综合应用,突出项目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静:农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 王刚: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社会经济效益评价[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3] 严金明、夏素华、夏春云:土地整理效益的分析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J].国土资源情报,2005(2).

[4] 王刚、李小曼、李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社会效益评价――以定西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6(4).

[5] 楼惠新:论农业项目的社会评价理论与方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2).

[6] 王军、罗明、龙花楼: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方法与案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3(3).

[7] 张明哲、社会效益:理论、指标体系与方法探索[D].兰州:兰州大学,2007.

[8] 杨庆媛、张占录、杨华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6(3).

[9] 冯露:矿区土地复垦项目后社会影响评价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1.

[10] 王炜、杨晓东、曾辉: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5(10).

[11] 李永、胡向红、乔箭: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篇6

一、科学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1、加强用地报批项目库建设。完善与用地单位对接机制,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用地报批工作对接推进会。提前介入项目招商、项目选址及相关前期工作,提前做好项目用地勘界、地类现状调查等工作,提前研究项目申报的政策通道和相关路径。

2、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统筹用地计划,优先保障急需开工项目用地。用活试点政策,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积极争取工矿废弃地调整利用、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

3、增强向上争取的针对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确保重点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项目用地。全力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积极协调载体单位和相关部门,加快完善重点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申报条件,争取国家、省单独选址指标。

4、畅通重大项目快速申报绿色通道。加强重大项目用地调度,对重大项目用地实行定人定时定责制度。对符合先行用地条件的重大项目,全力做好向上申请先行用地。经批准先行用地的建设项目,按规定及时报批用地。

5、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支持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投资设施农业、竹木加工占用农用地的,可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农业生产、竹木加工生产设施占用耕地的,经营者应在生产结束后及时组织复垦;附属设施占用耕地的,经营者应先补后占,实现占补平衡,且符合国家控制的用地规模。投资种植业、养殖业确需占用耕地的,按种植业、养殖业用地的有关规定办理用地手续。

二、拓展存量用地空间

6、强力推进闲置土地清理。进一步做好供后用地的动态巡查和监管工作,强化双向约束机制。依法加大对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存量土地处置力度。督促各责任主体单位按照规定时限完成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加快对典型闲置地块的依法收回和依法处置。会同规划部门和责任单位抓紧研究提出收回土地重新开发建设方案,优先保证急需用地的重点项目需求。

7、促进商业用地升级改造。在城市规划区内,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符合环保要求、未纳入土地收购储备范围,具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权属清晰的存量商业用地,鼓励土地使用权人经批准后升级建设商业、服务业项目(不含商品住宅)。

8、支持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对属于我市鼓励类产业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对为其生产配套的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以及仓储物流等投资项目用地,执行工业用地政策。以划拨方式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在不改变土地利用条件和原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利用现有工业厂房等存量资产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仓储物流等。

9、鼓励企业集约用地。鼓励工业用地向空中发展,对利用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容积率、建多层厂房的,不增收容积率增加部分的土地出让金。引导开发园区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允许企业利用地下空间,积极引导其将停车场、附属配套设施等在符合建设和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向地下空间发展。

10、推进实施旧城改造项目。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以相对集中的组团模式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强对旧城改造实施方案的编制管理,规范市区两级土地出让收益分成模式。

11、探索灵活的用地形式。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项目,可以采取租赁方式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对因城镇发展需要搬迁的小企业,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前提下,可经批准后实行租赁、短期出让等用地制度。

12、适当延长部分项目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对新出让的单宗地块总价在3亿元以上的项目,可约定1年内分期支付土地出让金。

三、加大国土资源整治项目投资力度

13、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投资。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治理。统筹谋划和加快各类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进度,做好项目储备,积极申报国家、省投资项目,努力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投资。

14、积极支持县区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县区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并引导其争取社会融资。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治理后可用于耕种的,经验收确认后,可以依法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对原矿山的建设用地治理复垦为农用地的,原建设用地指标可以调剂用于城镇建设。

15、整合国土资源整治资金。将各项支农项目和资金根据项目建设所需进行整合,改变分散实施、撒“胡椒面”的做法,以土地整理为抓手,本着“资金来源不变、用途不变、整合集中使用”的原则,按各类子项目的原审批渠道、原实施办法进行申报审批,实现整个项目统一推进。

四、全面提升国土资源服务水平

篇7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六大战略”精神,确保2020年度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此收录了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项目推进情况

1、山植树:一是编制完成了《县2019年度国有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作业设计》,此项目于6-8月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工程量的100%。二是按照以封为主、封育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封、管、造多措并举的方式,在镇村完成封山育林5000亩,栽植云杉20万株,落实专人管护。完成目标任务5000亩的100%。三是在乡村完成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3000亩,栽植大云杉(带土球、高大于等于60厘米)4.5万株,栽植小云杉19.5万株,俄色小苗6万株。完成目标任务3000亩的 100%。四是在乡竹美村,实施庭院绿化200亩,栽植云杉(带土球、2.5米高)443株,云杉(带土球、4.5-5米高)100株,大旱柳(胸径8-10厘米、高5米以上)867株,大垂柳(胸径8-10厘米、高5米以上)600株,苹果(胸径3厘米以上、高2米以上)26株,丁香(高1.5米以上、地径1厘米以上、分三岔以上)397株,金银露梅405株。播撒孔雀草14.58亩、218.7斤,波斯菊12.83亩、192.45斤。完成目标任务200亩的 100%。

2、沙化治理:一是在茶扎乡木通村实施防沙治沙人工造林1000亩,栽植大云杉(带土球、高60厘米以上)3万株,小云杉7万株,安装网围栏3759米,撒草2500公斤(垂穗披碱草1250公斤、燕麦草1250公斤),安排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常年管护三年,每月每人管护工资1000元,必须落实到人头;二是在乡村实施防沙治沙人工造林3000亩,栽植大云杉(带土球、高60厘米以上)9万株,小云杉21万株,安装网围栏5870米,撒草7500公斤(垂穗披碱草3750公斤、燕麦草3750公斤),安排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常年管护三年,每月每人管护工资1000元,必须落实到人头;三是在乡其龙村实施防沙治沙人工造林2000亩,栽植金银露梅20万株,安装网围栏4947米,撒草20000公斤(垂穗披碱草10000公斤、燕麦草10000公斤),安排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常年管护三年,每月每人管护工资1000元,必须落实到人头。完成目标任务0.6万亩的 100%。

3、森林保护: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积极安排部署春节、藏历新年及全国、省州“两会”期间、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森林防火工作,全年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8‰以内。二是加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建设。三是把护林防火列入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四是切实做好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设置护林防火警示标牌,制订护林防火的相关制度。五是依法常年有效管护集体公益林271.94万亩。完成聘用生态护林员1370名。六是与各乡镇、村、林场、作业区和管护人员签定责任书,并对我县森林管护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管护质量考核,11月底前将兑现集体公益林补偿资金4011.13万元,兑现率100%。

4、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兑现:2019年度实施草原禁牧补助217万亩,草畜平衡奖励464万亩,总投资2787.5万元。涉及全县22个乡镇、219个行政村,层层签订政策实施责任书;兑现发放奖补资金,兑现率100%。

5、退牧还草工程建设:2019年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开展划区轮牧10万亩,退化草原改良5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1万亩,舍饲棚圈建设80户;该项目预算总投资107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61万元,包括划区轮牧围栏274.59万元,退化草原改良300万元,人工饲草地建设200万元,舍饲棚圈建设48万元,其他费用38.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12万元;项目建设期限2018年-2019年。建设地点为乡、乡、镇、乡、镇、乡、乡、乡、镇9个乡镇。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完成比例为100%。

6、小水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018年省水利发展专项资金县镇格伦达沟、扎消达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0hm2,其中营造水保林36.90hm2,种草160.00hm2,封禁治理784.10hm2,水域14.45 hm2,居民用地1.06hm2,治沟骨干工程1100m,坡面水系1.89km,田间道路整地1.89km。截止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100%。

二、主要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全面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我县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林草局、县农牧局、县水利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林草局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认真编制方案,确保项目实施有章可循

相关部门在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生态文明建设计划后,及时组织强有力的技术队伍,到各项目实施地,本着实事求是、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好规划设计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每个建设项目均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落实了相关责任人,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三)大力宣传

为使政策实施过程中发挥群众主体和参与社会化监督的作用,组建了懂政策、晓业务的技术骨干队伍,深入基层,采取召开座谈会,媒体宣传报道、制作专题宣传片、发放藏汉文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动员大会,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使绝大部分的牧民群众基本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相关规定,有效提高农牧民的认知能力。

(四)严格项目管理

为保证今年各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各部门年初成立了检查验收组、监督指导组,实行工程成效与监督指导人员的绩效、目标奖挂勾,严格兑现奖惩。有的项目实行边设计、边施工,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资金、档案管理等相关规定,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五)多举措、用实招,切实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一是持续深化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全面排查了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对存在的死角、漏项进行排查,通过环保工作微信群等途径督促整改。二是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抓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督执法工作,加强环境监测,严肃查处破坏影响环境行为。

三、县生态扶贫特色亮点

一是高位推进生态扶贫,结合“全域旅游”,抢抓机遇,在格萨尔机场开通及格萨尔王城开城之际,全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使游客及广大干部群众又多了一个赏花游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真切体会到“四季有花开,时时有花赏”的美妙意境。很好地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为人民提供了优美的人居生活环境,保障社会持续发展。

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精准扶贫,助推精准脱贫目标。2019年,我县始终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全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立体生态格局战略。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深入推进生态建设与保护。所有生态工程建设,全部由当地农牧民群众承建,切实破除农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障碍,加快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高了生态建设财政性资金使用综合绩效,生态建设优势转化为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的优势,推动了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我县历年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全县国土绿化和林业建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生态状况显著改善。但是,生态环境状况仍然面临严峻形势,生态脆弱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边绿化、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造林灭荒、荒漠生态治理、森林提质增效、绿色惠民富民等任务还比较艰巨,城乡绿化水平不高,人均绿地资源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三是受地理条件制约突出,达通玛片区及海拔3800米以上地区生态脆弱,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草原沙化退化问题凸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四是生态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生态扶贫能力低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全社会生态、环保、节约意识不强;五是集镇、通道、村庄绿化相对滞后,城乡绿化协调性、整体性较差,绿化空间未得到充分拓展和延伸;六是有利益于推进国土绿化事业发展的产权模式和绿化机制、义务植树尽责机制、绿化考核机制等创新不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狠抓部门衔接。进一步加强与县级相关部门的横向衔接和与上级部门的纵向衔接,主动作为,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精准脱贫,扎实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稳步向前。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标语、横幅、黑板报、宣传牌、通告等宣传载体,向群众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生态文明观念牢固树立、公众参与更加广泛、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环保知晓率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篇8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半年工作经济会议,以及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推进会等相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蔬菜产业发展等工作。这三方面工作都是关乎民生的大事,都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刚才,区发改局、农牧科技局、蔬菜中心、灯塔办事处、__乡分别就相关工作作了发言,__同志传达了全市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并安排部署了相关工作。我完全赞同,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创新思路,转变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认清形势,找准问题。

今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农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1—7月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6亿元,同比增长了8.9%,完成肉类总产量9300吨,水产品产量1220吨,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24元。今年夏粮产量为7510吨,增长4.9%。油菜籽产量为4390吨,增长4.1%。在农业主导产业方面,全区油茶、蔬菜、花生、人工种植中药材总面积达12.88万亩,规模效益逐步显现。全区经济作物面积首次超过粮食作物,结构比为25:17 ,达到了市政府要求的6:4的目标。具体表现在:

1.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增加。截至8月底,全区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专业合作组织145个。二是农业企业产值与效益上升。龙头企业产值预计达到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6亿元,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2.9万户。

2.农业项目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加大农业项目“跑上跑外”力度,全区先后组团参加了各种农业特色产业博览会,有效地推介了我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农产品资源。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半年农业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个,到位资金4450万元;三是今年拟向农业部申报项目19个,涉及种植业生产基地建设与产品加工、生态畜牧业、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等。

从发展情况看,我区农业产业化还存在一些问题。总的来说:一是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投入资金多,涉及面广,群众的思想转变还需要一定过程。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发展壮大速度较慢,带动农户致富能力不强。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工程性缺水问题较突出。

(二)高度重视,明确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抓好今年秋冬农业工作。

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围绕我区《扶贫开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__—2015年)》,重点抓好“五线一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两区一中心建设;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着力推进寨桂、坝黄、和平等蔬菜基地建设。同时,要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油茶、竹子、核桃等产业,在缺水地区大力发展以耐旱的农作物、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蔬菜生产目标任务,我区__年要实现新增商品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今年,和平、坝黄、灯塔3个乡要切实完成新增5000亩商品蔬菜基地建设任务。其中在和平乡新建4000亩蔬菜基地,坝黄镇新建500亩蔬菜基地,灯塔办事处新建500亩蔬菜基地。

第二,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今年的秋冬季农业生产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要扩大秋冬作物种植,确保完成今年秋冬种30万亩的任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优势作物、扩大特色作物,发展优质高产品种,提高复种指数,把中药材、竹子、油茶、核桃种植同时列入秋冬季农业工作进行统一安排。

第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我们要按照“三化”同步战略来抓好农业的发展,我区工业化的基础是农业的产业化,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推动农业工业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段。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市、区关于招商引资的工作部署,扶持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农业工业化,继续将符合我区优势产业导向、带动明显的龙头企业纳入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积极探索企业贷款,政府贴息的滚动发展方式,吸引一批优强企业落户__,进一步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办法,使龙头企业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政策上有保证的经济环境中顺利发展。重点抓好铁骑力士二元母猪扩繁场建设,加快推进华力农化和福润肉类加工生产,积极争取温氏集团落户我区,促进我区生猪养殖、加工、销售等同步协调发展。

第四,抓好责任落实和督查考核。各级各部门要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亲自部署、亲自督战、靠前指挥、临场调度、推进工作开展。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总结经验,发现存在问题,解决实际困难,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举全区之力,全力实施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一)认识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特殊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下半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大会上,赵克志书记明确指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并力争用9年对全省200万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从根本上改善这部分人的生存发展条件,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坚定决心。市委、市政府于6月30日召开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大会,市政府又分别于*月21日、8月12日召开了项目促进会和工作推进会,这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认清形势,加快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进度。自全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大会召开以来,我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__市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实施方案》要求,迅速启动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一是工程进展总体进度良好。__年我区集中安置点的规划编制、征地、搬迁户确定等工作已完成,现正在进行场平、道路建设等工作,3个安置点近期准备开工住房建设。二是项目建设资金将逐步到位。__年省、市发改部门已下达我区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任务是398户1755人,工程总投资3552.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053万元,省财政配套175.5万元,市配套资金225.28万元,区配套资金901.12万元,目前,全区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已完成投资550万元。三是工程完工时间紧迫。项目启动两个月来,我区已完成了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虽然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现在已经是8月下旬,离年底只有4个多月时间,并且一旦进入冬季,工程施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今年真正适合施工的时间也就3个月左右,如果我们再不快马加鞭,加快工程进度,年底要实现398户1755人搬迁将是一句空话。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严格按照《__市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举全区之力打好扶贫生态移民攻坚战,确保我区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推动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尽快启动。一是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目标要求,以保工期、抢进度为核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合理调度人力物力,加班加点,交叉作业,千方百计争时间、抢进度,加快推进搬迁安置工程建设,安置点的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工程必须在11月底前完工,12月底前附属工程全部完工,春节前确保移民搬进新居。二是加大项目资金对接力度,尽快落实到位。在上级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要多动脑筋,创新思路,采取企业垫资等方式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区财政局在会后要搞好资金调度,落实配套资金,确保8月底前全部足额落实到位。三是认真抓好__区__—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力推进我区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的同时,要按照市扶贫生态移民办公室的安排,提前谋划好我区__—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体规划,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报。总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建设、配套园区、提升中心集镇”的总体要求,我区__—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工程以灯塔循环工业园区、川硐教育园区、大兴工业园区,坝黄、和平、漾头、瓦屋、九龙洞等中心集镇为重点,以桐木坪、滑石、云场坪、六龙山、河西、环北等乡镇、办事处为补充,做到“两个结合”(与园区产业配套建设相结合,与加快小城镇建设和重要景区景点建设相结合) 。要依托现有工业园区、扶贫产业园区,解决移民的就业问题,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__、__年已进行移民安置的产业园区、中心集镇,可以在这些重要移民安置点上进行重合安排,增加安置容量,扩大安置规模。四是提前启动我区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我区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涉及的川硐、桐木坪、瓦屋三个乡镇要克服一切困难,提前启动,全力推进,必须在__年10月底之前完成__年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的选址、规划、征地及场平工程,__年11月底全面启动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住房主体工程建设。五是整合资源,推动扶贫生态移民项目的顺利实施。扶贫生态移民项目的资金由国家补助、地方政府配套、部门资金整合和群众自筹等部分组成。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扶贫、以工代赈、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改、工程移民、库区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环境整治、土地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小流域治理、城镇防洪、通乡油路、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地质灾害搬迁、石漠化治理、生态治理、产业发展等项目和资金,用于生态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全面推动扶贫生态移民项目的顺利实施。六是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乡镇要深入到居住环境条件差的村组,采取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和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将生态移民搬迁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措施、实施办法、搬迁条件、补贴资金和工作原则等宣传到户,做到移民政策家喻户晓。同时,全面了解群众的搬迁意愿,确保扶贫生态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七是加强项目建设与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强化资金监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做到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区生态移民办公室派出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同时,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的管理办法,管好用好扶贫生态移民的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工程进度拨款。

三、找准突破口,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是我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抑制城区蔬菜价格偏高,保障城区蔬菜供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城区“买菜贵”、农民“卖菜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多次在我区调研蔬菜产业发展。如何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城市需求,大力发展专业蔬菜基地,努力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完善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引导蔬菜产业发展。

(一)加强蔬菜基地建设。通过整合水利、发改、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重点以灯塔办事处寨桂、柑子冲,坝黄镇的坪茶、龙井、长坪,和平乡的和平、龙鱼、陈家寨等村为主,加强蔬菜基地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和平专业蔬菜之乡,新增水泥骨架、钢架大棚500个,建设2个占地50亩以上的工厂化育苗中心。

(二)加强蔬菜流通体系建设。一是在滨江大道沿线规划选址150亩,采取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措施,建设1个日吞吐量500吨蔬菜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使之成为__市八县两区的蔬菜产品存储、营销和蔬菜种子、农药、肥料、农膜、育苗设施、灌溉设施、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专 业集散地。二是在城北方向和城南方向各规划选址10亩,建设2个农民蔬菜直销市场,缓解农民进城卖菜难问题。三是建设社区蔬菜直销点4个。四是在市中、河西、环北三个办事处辖区各选点4个建设蔬菜平价直销商店,由较大型的蔬菜生产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或蔬菜经营大户进行直销。五是积极推进“农超对接”, 采取一定政策优惠措施,在天天见、喜多多、佳惠、华联等城区大型超市设立蔬菜平价销售区。六是新发展蔬菜营销大户和物流企业20个;新发展专业合作社4个。七是制定完善蔬菜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建立蔬菜储备制度。着力培育2户冷藏保鲜设施条件好、技术过硬、管理规范的企业,确保重要耐贮存蔬菜品种5—7天消费量的动态库存。重点做好在雨雪天气、春冬季节蔬菜价格监测、货源组织和市场供应,有效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篇9

一、努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一)确保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稳定投资是当前稳定增长的关键。各地、各部门要把握当前项目投资工作的阶段性重点,突出“准”和“快”,紧密跟踪并精确对接国家稳定投资的政策动向,找准选好项目,加快推进“四个一批”(策划储备一批、新开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投产达产一批)项目工作,确保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万亿元,力争达到1.8万亿元。当前尤其要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4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突破4000亿元的目标任务。〔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切实抓好项目储备。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按照“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需要策划组织一批重大项目,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新区建设、藏区跨越式发展、灾区发展振兴以及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储备,滚动充实项目储备库。加快前期工作,不断提高项目成熟度,争取更多项目及时上报国家。对已经上报项目,要组织专门力量,跟踪落实,争取尽快获得批复。〔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抓紧新项目开工。继续抓好新项目集中开工,确保每季度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新开工项目联动推进机制,提前介入,主动服务,进一步完善并联审批制度,加快项目审核进度,提高审核效率。优化招标工作流程和方式,加快完成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尽快启动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加快推进在建续建项目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及时跟踪掌握在建续建项目进展情况,认真梳理和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切实做好要素保障和服务工作,在确保项目质量安全和施工安全的情况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投资额,促进项目尽早竣工并投入使用。〔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五)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实施细则,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投资领域和范围。加强民间投资运行情况动态监测,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投资政策。加强信息引导,及时向社会公开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市场准入标准、国内外行业动态、投资管理规定等相关信息,加大引导民间投资的工作力度。省直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不断丰富服务方式,积极主动为民间投资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商务厅、省工商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六)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十项民生工程”实施,确保年内完成投入1080亿元。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力争取中央扶贫财政专项资金,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大力推进乌蒙山区、秦巴山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增加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投资,争取今年用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9亿元。深入实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结合“7+20”对口支区工作,推动“十二五”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增加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确保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总量的70%,年内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28万套以上,建成16万套以上。〔责任单位:省政府督查室、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扶贫移民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坚决扭转工业增速放缓趋势

(七)促进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主动防范和化解影响工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督查指导和综合协调。积极开拓产品市场,组织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和参加各种国内外商品展会,支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抢抓市场订单,扩大市场份额。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协调,用好特殊时段丰水期富余电量电价政策,积极鼓励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有订单、有效益的工业企业使用丰水期富余电量。切实遏制工业增速下滑的势头,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八)积极支持企业发展。狠抓企业扭亏增盈,对于亏损大户以及增亏幅度大的企业,积极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积极引导省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等省内外股权与创业投资企业投向我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用好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工业技改资金,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努力做好200户小巨人企业、4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700户升规企业培育工作。加快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省地税局、省国税局)

(九)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推动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800余个集中开工工业项目,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联合推动投资上亿元的500个重点工业项目,突出抓好279个省政府重大产业项目,继续组织实施100个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全省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和地震重灾区省级开发区新设工作,积极支持省级开发区扩区调位,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制造、钒钛产业、军民结合和国际科技合作等15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抓好卫星通信、风力发电机组主控系统等1500项自主创新重点项目。加快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形成创新型示范、试点、培育企业群。加大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推进成都高新区、绵阳高新区、自贡高新区等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推动新设和认定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责任单位: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一)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认真落实现行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营业税税率降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更新设备行为依法给予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专用设备投资抵免、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集中开展企业减负专项行动,规范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等各类收费行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责任单位:财政厅、省地税局、省国税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银监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稳定农业发展形势

(十二)切实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抓好夏季粮油生产,及时落实生猪收储预案,加大农资价格和涉农收费监管力度,确保粮油、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推进全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现代粮食产业基地、“双低”油菜基地、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深化粮油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冷链运输和生鲜农产品配送。〔责任单位:农业厅、省畜牧食品局、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三)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深入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完善农业科技转化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深入实施新农村示范片、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遂宁、资阳、眉山、内江等地现代畜牧业深化试点和提质扩面,着力抓好广安市整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千斤粮、万元钱”试点。启动实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程,开展第二批现代农业、林业产业强县和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的培育工作。〔责任单位:农业厅、科技厅、林业厅、省畜牧食品局、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四)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政策调整机遇,加快推进亭子口、小井沟、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白岩滩等43处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抓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游牧民定居、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高标准农田、机耕便民道建设等重点工程。及时开工建设升钟灌区二期、南江红鱼洞水库、向家坝灌区一期、米易马鞍山水库、兴文新坝水库等一批条件成熟的重点工程。深入开展“十二五”拟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六江一干”及其支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责任单位: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积极扩大市场消费

(十五)认真执行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落实好国家节能家电产品补贴等促进消费的政策,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信息、网络消费。大力实施“336”流通效率提升工程,发挥市场引领生产、流通促进消费的功能。〔责任单位:商务厅、财政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六)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推进西部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建设,集中力量抓好5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启动实施“5+4+1”服务业示范引领工程。尽快认定首批物流重点联系企业,重点扶持一批物流龙头企业。落实《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出版发行、影视、演艺娱乐、印刷复制以及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重点文化产业,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研究出台促进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政策,召开全省旅游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以稻城亚丁旅游开发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藏区旅游发展。狠抓成都金融机构中心、金融市场中心、金融外包服务中心和金融总部商务区建设,加快推动各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和准金融机构的健康快速发展,完善全省要素市场体系,探索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推动金融创新和新兴金融业发展。着力发展服务外包、软件出口、文化出口等服务贸易,打造服务外包重点园区,塑造“服务”品牌。〔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科技厅、文化厅、省旅游局、省政府金融办,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七)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就业援助,保障城乡居民稳定的收入来源。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确保今年底前实现制度全覆盖,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加强市场物价调控,及时监测价格动态,做好重要商品产销衔接和跨区调运,保障市场供应,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十八)保持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势头。加强重点进出口企业帮扶指导,加大对中小企业国际化市场开拓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信用担保、出口信贷、退税账户和保单质押等组合政策的深入实施。实施“四带动”外贸提升战略,增强外贸发展后劲。大力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重点做好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功能拓展及双流园区封关验收、绵阳出口加工区扩区等工作。〔责任单位:商务厅、省政府金融办、人行成都分行、银监局、成都海关、省国税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九)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力量招大引强、集群承接、沿链引进,突出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锁定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引进重大高端产业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进一步加强与央企的对接合作,争取央企把更多的生产项目、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布局在。加强对重大签约项目的全程跟踪和服务,确保第十二届西博会签约项目年末资金到位率达到40%以上。精心组织投资促进活动,全力筹办好第十三届西博会。〔责任单位:省招商引资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商务厅、博览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编制“走出去”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支持“走出去”的综合性指导文件,尽快建立“走出去”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境外投资产业引导,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农业、高新技术、优势制造业和资源性产业投资,带动省内相关产业发展和升级。积极打造“走出去”投资平台,健全“走出去”社会服务体系,完善项目和企业信息库,跟踪推进境外投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责任单位: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六、着力强化要素保障

(二十一)切实用好政府性资金。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确保年初预算任务完成。加强财政预算执行管理,加快预算资金分配拨付进度,尽快下达年初预算已作安排的省级基本建设资金、工业发展资金和民生工程、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新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各类发展性资金。加快下达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确保在保障性安居工程、铁路、重点公路、重点大中型水利工程、产业转型等项目实施中尽快发挥作用、见到成效。(责任单位: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二十二)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用好用足中央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金融支持政策,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加强与各家银行总行的沟通协调,争取各总行扩大对我省的信贷额度指标,加快落实已签订的项目贷款合同。各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好信贷投放的标准和条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条件,但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给予支持。综合运用银团贷款、总行直贷、融资租赁、委托贷款等信贷工具,加大对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大对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尽快制定和完善我省矿权、林权、知识产权等抵押登记政策,盘活企业有效资产,提高企业融资能力。(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人行成都分行、银监局、省发展改革委)

(二十三)进一步加强银政企对接。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融资信息沟通及协作机制,加大对重点项目资金平衡状况监测和窗口指导,建立和完善对接信息平台。抓好年初全省重点优势企业银企对接会、全省重点项目金融对接会项目信贷合同(协议)的跟踪落实,积极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方式、多平台的银政企对接。用好用足中央关于政府融资平台的有关政策,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发挥政府融资平台作用。对于自身收益能够还本付息、项目已建成但未形成经营性现金流的平台,可在原有贷款额度内给予收回再贷支持;对于自身收益能够还本付息、但贷款到期而项目尚未建成的平台,可一次性修订贷款合同,使其贷款期限与项目建成周期匹配;对于自身收益不能还本付息,但通过资产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后现金流能够覆盖贷款本息的平台,也要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将我省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参加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政府金融办、人行成都分行、银监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四)强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快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稳步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或参股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发展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通过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融资。加强财政金融配合,通过定额补助、奖励性补助等方式,支持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财政厅、人行成都分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五)积极拓展社会融资。大力推进企业扩大资本市场融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IPO和上市再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信托产品等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大力促进股权与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加强金融创新,推动项目(企业)与信托、租赁、保险资金的合作,积极通过BOT、BT和股份制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实现多渠道融资、多渠道投入。〔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财政厅、人行成都分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