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规范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保规范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我国医保应收医疗款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医疗体制和社会体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而且近年来基本医保收入逐渐成为了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说医保应收医疗款的周转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经济效益的获得和流动资金的比例,对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医保统筹金采用的付款方式一般为定额付费方式和统账结合方式两种,但是这两种方式普遍存在的缺点就是及时性不够高;此外,医保应收医疗款管理工作中主要由匹配、结算、审核、回款核销、沟通、坏账处理等基本的环节组成,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每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和效果都不够高,缺乏规范性,亟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因此就医保应收医疗款范化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二、现阶段医保统筹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据调查,虽然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意识到了提高医保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也为之做出了一定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回款方式存在滞后性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医保回款方式都是后付制形式,这种滞后性的回款方式使得统筹金的支付环节相对比较繁琐,医院垫付的资金与收到的款项并不相等,往往前者大于后者,容易增加医保统筹金未收款项的数额,延长了应收医疗款周转期,进而不仅影响了医院资金的流动性,而且容易给医院的经营埋下潜在的财务风险,增加了医院资金坏账的比例。
(二)医疗机构内部缺乏规范的事前审核流程
医保统筹金缺乏内部事前审核流程是现阶段医保与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又一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匹配环节对“三大目录”的医疗项目没有定期与医保系统进行核对医保类型;二是结算环节对需要医保机构事先审批的情况没有给予关注;三是审核环节医保工作人员没有对已结算的项目进行再次审核;沟通环节缺少与医保部门的联系。进而医疗机构就容易产生因违规治疗等管理不善原因而被医保机构拒付的款项、导致坏账率升高、结算差额加大等问题。
(三)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一方面表现在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够高;另一方面表现为医院对医保统筹金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严格的培训,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不够高;此外,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医保财务工作人员对会计、医保、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比较弱也是现存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解决医保应收医疗款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上述问题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医院资金的回款时间,增加了坏账损失率,从而导致阻碍新技术的开展,进而影响了医院的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获得,所以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就如何提高医保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规范医保统筹金管理工作流程
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能够有效的提高医保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所以要求医院在设计和完善流程时要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对于匹配环节,要求“三大目录”的工作人员根据相关文件的要求把医疗项目逐一认真与社保码进行匹配,定期与医保系统的支付比例核对,完善HIS系统的医保类型。第二对于结算环节,结算人员需要确保医保患者就医信息的准确,对不同病种的患者选择相对应的结算方式,相关费用要以“三大目录”的医保类型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把控好需要医保机构额外审批的事项;第三对于审核环节,医保工作人员应在资料报送前对已结算的费用进行二次审核,重点放在是否存在病种错录结算方式、分解住院、不合理用药、乱开检查治疗等方面;第四对于核销环节,为有效的降低我国现阶段医保回款存在滞后性带来的风险,就需要会计人员在每月的月底及时与上个月的回款进行逐一的清查,收到医保回款的银行进账单后及时核销,对于医保机构拒付的款项,责任归口到各部门和个人;第五对于沟通环节,加强与医保机构联系,把不合理的拒付款项向其申诉,及时催收应收未收的医保基金;第六对于核算环节,根据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核算医保超定额情况,每月及时编制超额情况表并通知到医保部门和各临床科室,以便各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控制好病人的医疗费用,以降低结算差额。第七对于坏账处理环节,医院可以借鉴企业对资金管理的经验,通过账龄分析法或者应收余额百分比法确定自己的坏账准备金。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范
健全的制度规范是解决医保应收医疗款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本保障,因此,内部控制指标的选择要涵盖医保统筹金在医院流动的整个过程并重点关注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领域。要根据每个环节的工作重点细化配套的制度规范,严格相关的指标和标准,坚决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必依;其次,要根据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节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对配套的制度规范进行时时的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其实用性和适用性,最终实现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将医保应收医疗款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三)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必要基础,所以需要医院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严格会计人员的准入机制,引进专业技能强,职业素养高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加大对既有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构建短期和长期的培训目标,有目的的进行培训,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三是要丰富培训形式,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借助远程教学的形式,立足于实务和政策提供财务管理信息化培训所要求的材料,并且要不断的更新培训知识,充实培训内容,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和医保等方面的知识。
(四)加强监督与奖惩的力度
监督与奖惩力度的加强也是解决上述问题,使得医保统筹金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严谨的重要举措之一,一方面要求构建独立的内部监督审计部门,制定和完善配套监督机制度和奖惩规范,细化并严格相关的指标和标准,将其与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直接关联,从根本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来监督和审查,及时的纠正各级医疗管理部门反馈的违规执行情况,并且反馈给有关科室和收费人员,避免问题的重复发生。此外,还要加强外部监督审计的力度,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医院进行审计,以保证内部制度良好的运行。
四、结束语
总之,医疗应收医疗款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严谨和复杂的工作,对于医院的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获得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导致我国医保和财务管理工作依旧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够规范和严谨,所以结合医院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战略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而本文仅是对医保应收医疗款规范化管理的探索性研究,笔者将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做进一步的探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史洁,张苏.某院医保统筹金回款对账程序设计及实现[J].医院管理杂志,2015
[2]王磊.公立医院医保回款账务处理及对账方法探讨以A医院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
篇2
【关键词】病案 医疗保险 规范化 管理 作用
一、病案资料
医务人员对病患进行的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的记录为病案。病案中的患者基本资料一定要真实可靠,患者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年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关键信息必须如实填写,尤其是身份证号的准确性一定要保证。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住院情况或治疗的所有问诊、病症情况、恢复情况、治疗、医师诊断、药品使用等各个阶段的情况在病案中有详细记录,医师对病情给予完整、客观、真实的记录,对患者的身体健康负责。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完善,在医疗病案填单上包括了既往病史、家族遗传病史、对药物是否过敏等信息,对于这些方面也不可小觑,一定要如实填写,防止在医师治疗师因药物作用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造成双方的损失。
保险公司进行审核和理赔鉴定时,所需的原始资料都是要从病案中提取的,医疗人员一定要对患者负责,认真填写病情治疗情况、用药、是否投保、是否给予理赔等,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认真核实确定。如果资料不准确,无法核实患者身份,既会为患者带来损失,也会由于冒名顶替而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和麻烦;若医生不能够认真填写登记,保险公司会拒绝理赔,因自身过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保险行业逐步快速发展,病案的管理体系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的效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资料的登记、查阅和整理,并且要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不再是单纯的为工作而工作,一味的自由散漫。病历资料只能在病案室内查阅,不得带出规定的地方,如需多次查看,也应在病案室内办理借阅登记,或是再入院查看时,必须有新入院的住院手续方可借阅,这样可以防止病例的造假或更改现象发生。对于病案还应及时的整理、归档、登记、装订,自身增强责任心,加强档案的管理。病案的管理要强化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增强管理人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对病案管理工作积极地争取。
二、病案质量的必要性
病案是医疗质量的保证,是医疗事故鉴定、医疗保险理赔的重要依据,是医院管理的核心部分。抓好病案质量监控工作可以加强医疗质量,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病案。(1)监控医师诊断的科学正确,对不合理的病历提出更正建议,合理科学使用药品,纠正病案中的不负责性的诊断。加强病案管理,维护医院的利益与声誉,减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医疗经济纠纷;(2)规范医院病案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简明的病案表格,针对各项目录一目了然,如:医师查房、病历探讨、护理记录、手术记录等,医护人员认真规范执行病历填写工作,医院禁止的事不去触碰,减少因管理的不完善而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3)合理准确地核查医疗财务。病案可以为患者提供明确的治疗花费项目,针对医院计价中的多收、乱收现象及时监管并提出改进意见,伴有严厉的惩戒制度,确保患者治疗花费的明确化,减少患者的经济损失,督促财务人员认真负责的完成工作。从以上可以看出,病案监控责任重大,既是对患者合法权利的有效保障,又可树立医院管理行为的威信和权威,有效推动医疗保险的健康发展。
在坚持以医疗工作为中心的前提下,病案规范化管理必不可少,医院加大管理力度,组织学习法律法规,落实规章制度,学习《档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定期对各个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操作考试等,并将病案书写列入考试的重要考试内容之一。
三、病案管理规范化对医疗保险的重要影响
在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在很多的医疗纠纷中,病案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医院、医疗保险公司都是很重要的证据凭证。病案是非常重要的理赔依据,若医院病案管理不规范,那么病案的真实性就无法具有保障性,无法在法律上被认定为证据。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无法保证不生病,即使是生病,也不可预知病情的大小,病情花费也不可估计,所以医疗保险就可以帮助人们分担一些,根据病情来承担规定比例的医药费赔偿,减轻人们看病治疗的负担,保险的理赔必须依据病案来进行。
当病案管理秩序规范化后,医疗保险制度也在完善中,患者依据病案记录对自身病情与治疗花费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同时在保险理赔时也可提供确凿的证据,减少患者治疗的后顾之忧。病案作为医疗保险理赔的最真实、最客观的证据,对患者和保险公司来说都有重要意义。
病案管理是医疗质量的坚实基础。病案作为一种很有价值的信息,适应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更好的开发利用了病案管理信息资源,提高了病案信息在医疗保险理赔的使用价值。病例管理质量水平的高低彰显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保险的发展情况。通过几年病案的监控,我国的病案质量与医疗保险的管理水平进一大台阶,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成熟。
参考文献
[1] 买丁·都生拜. 病案规范化管理对医疗保险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04).
[2] 刘佳佳,徐广泛,于惠萍. 病案规范化管理对医疗保险的作用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11).
[3] 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会议[C],2008.
篇3
关键词:施工现象; 规范化管理; 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ite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suitability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vestment effect, more important is related to the public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And t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henomenon can be effective guarantee quality control, and can create better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is how t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site guarantee the quality control for exploring!
Keywords: construction phenomenon;standardization of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我国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日渐完善的今天,加上《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加入WTO的现状,让建筑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如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成了大家思考关注的重中之重,毋庸置疑的是项目的质量控制是项目竞争力的最大保障,而质量要过硬,施工现场规范化的管理是关键。
规范化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含义
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主要是为了确保项目按照设计者规定的要求满意的完成,它包括使整个项目的所有功能活动能够按照原有的质量及目标要求得以实施,质量管理主要是依赖于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及质量改进所形成的质量保证系统来实现的。
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指为了满足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一系 列控制活动。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确定控制对象、规定控制标准、制定控制方法、明确所采用的检验方法以及为了解决正在发生的差异和已经发生的差异而采取的行动等。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在理论上是从对投入资源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
二、现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把工程施工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经常应用一系列培训、管理、检测、监督、整改手段和措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五大因素进行控制。
三、如何实施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1)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制定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是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和重要部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都要遵循有章可依有法可循的道理,项目经理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抓好工程质量的前提。并且还要抓好督促及落实工作,要在原有的规章制度基础上,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工地管理人员的职责,保证各项工作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使企业全体员工都真正树立“质量第一”、以质量为本的理念,强化“以质量求生存”的意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责任,强化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质量检查制度,杜绝弄虚作假行为,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合格,争创工程精品。
(2)施工管理视频化、工质量的数字化控制
采用无线综合监控系统对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实施可视监控,进行施工现场的全路段数字化管控设计,强调数据完整性和实时性。视频监控是延伸管理人员视野的有力工具,可以实时、直观地再现施工现场的实况。监控管理员通过视频监控了解到施工现象的所有细节,实现对异常事件的性质的准确判断,并根据不同的运行状态做出正确的事件控制决策,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实现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施工质量。
(3)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劳动力队伍管理
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加强劳动力队伍管理,作为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施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要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情况,在各项目部及各工地之间,对实在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实现动态平衡、统筹优化、整体优化,达到技术资源和管理力量供给与项目需求的最佳组合,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质量体系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4)监理工作的全程人机替代。
将过去的监理人员和现场查看看点,转变为“机器管人”,实行三级监控室的联网,且实时进行查看看点,实现过程管理的协同思想。
(5)组织施工,努力抓好工程质安管理
项目经理在指挥各项工程中,必须认真搞好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要把一个施工现场的许多单位组织起来,有节奏地、均衡地统筹进行施工,使其达到工期短、质量好、保安全、成本低的效果,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包括技术、质量、安全、材料、进度和施工现场等各项管理工作。
因此,在施工管理中,必须实行制度化、网络化,理顺公司的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形成制度化。项目经理要经常组织召开专业业务分析会,并把各种业务分析的结论、信息及时反馈给总公司,使其更好地实现对现场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及管理。
(6)规范材料控制,这是保证质量控制的基础和前提
现代的新材料新工艺日新月异,项目经理必须充分清楚和了解国内外建筑市场的新材料、新动态。先以设计图为依据,进行村料分析,并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杜绝不合格产品的进场使用。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那么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合格。因此,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的基础。
(7)实现系统设计先进性与管理需求的吻合。
系统总体设计遵循以下原则,并将其体现到了开发过程和最终的系统产品中。将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可靠性、安全性、统一性和标准化、规范化和模块化较好的结合在一起,大幅度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结束语
总之,工程施工质量涉及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只有加强了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规范化管理, 认真把住每个环节,才能创造出优质工程。大家要意识到创精品工程不但可提高企业的信誉,而且带动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具有强大的潜在经济效益。因此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推动建筑项目市场的拓展。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树立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精品质量理念,坚持不懈的满足业主的要求,以此赢得更大的市场,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和钦.建设项目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科学管理分析,[J]科技资讯,2010(06)
[2] 刘学锋.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J]工程质量2008.7(B)
[3] 张奎,刘建王,发坤.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研究,[J]工程建设与管理2008(02)
[4] 胡天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01)
[5] 靳俊生.浅谈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J]科学之友,2009(02)
篇4
药店医保自查报告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医保管理责任体系
接到通知要求后,我院立即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以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自查领导小组,对照有关标准,查找不足,积极整改。我们知道基本医疗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提高职工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我院历来高度重视医疗保险工作,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健全管理制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定期对医师进行医保培训。医保工作年初有计划,定期总结医保工作,分析参保患者的医疗及费用情况。
二、规范管理,实现医保服务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几年来,在市劳动局及市医保处的正确领导及指导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基本医疗保险转诊管理制度、住院流程、医疗保险工作制度、收费票据管理制度、门诊管理制度。设置“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栏”和“投诉箱”;编印基本医疗保险宣传资料;公布咨询与投诉电话3117050;热心为参保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妥善处理参保患者的投诉。在医院显要位置公布医保就医流程、方便参保患者就医购药;设立医保患者挂号、结算等专用窗口。简化流程,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参保职工就诊住院时严格进行身份识别,杜绝冒名就诊和冒名住院现象,制止挂名住院、分解住院。严格掌握病人收治、出入院及监护病房收治标准,贯彻因病施治原则,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无伪造、更改病历现象。积极配合医保经办机构对诊疗过程及医疗费用进行监督、审核并及时提供需要查阅的医疗档案及有关资料。严格执行有关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无自立项目收费或抬高收费标准。
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宣传,以科室为单位经常性组织学习了《xx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汇编》、《山东省基本医疗保险乙类药品支付目录》等文件,使每位医护人员更加熟悉目录,成为医保政策的宣传者、讲解者、执行者。医院设专人对门诊和住院病人实行电话回访,回访率81.4%,对服务质量满意率98%,受到了广大参保人的好评。
三、强化管理,为参保人员就医提供质量保证
一是严格执行诊疗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历书写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二是在强化核心制度落实的基础上,注重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持续改进。普遍健全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及激励约束机制,实行院、科、组三级医疗质量管理责任制,把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将检查、监督关口前移,深入到临床一线及时发现、解决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规范早交接班、主任查房及病例讨论等流程。重新规范了医师的处方权,经考核考试分别授予普通处方权、医保处方权、麻醉处方权、输血处方权。为加强手术安全风险控制,认真组织了手术资格准入考核考试,对参加手术人员进行了理论考试和手术观摩。三是员工熟记核心医疗制度,并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积极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服好务,同时加强人文知识和礼仪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增强自身的沟通技巧。四是把医疗文书当作控制医疗质量和防范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对住院病历进行评分,科主任审核初评,医院质控再次审核。同时积极开展病历质量检查和评比活动,病历质量和运行得到了有效监控,医疗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五是强化安全意识,医患关系日趋和谐。我院不断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质量责任意识,规范医疗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细致地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慎于术前,精于术中,严于术后。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医。通过调整科室布局,增加服务窗口,简化就医环节,缩短病人等候时间。门诊大厅设立导医咨询台,配备饮水、电话、轮椅等服务设施。设立门诊总服务台为病人提供信息指导和就医服务,及时解决病人就诊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实行导医服务、陪诊服务和首诊负责制,规范服务用语,加强护理礼仪的培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加强妇科门诊的私密性,合理安排患者就诊,实行一医一患一诊室,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使得诊疗活动更加人性化、舒适化。重视细节服务,对来门诊就诊的陪人一天两次免费发放冷饮和热饮,中午就餐时间,为做治疗的患者和陪人免费发放面包。多年来一直实行住院病人免费发小米稀饭,对患者护理服务热心,护理细心,操作精心,解答耐心。由经验丰富的产科、儿科护理专家组成的产后访视队,对出院的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健康宣教与指导,得到产妇及家属的高度赞扬。通过一系列的用心服务,客服部在定期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中,病人满意度一直在98%以上。
四、加强住院管理,规范了住院程序及收费结算
为了加强医疗保险工作规范化管理,使医疗保险各项政策规定得到全面落实,根据市医保部门的要求,病房采用了医疗保险参保病人专用绿色床头卡,病历盖医保专用章。经治医师均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强化病历质量管理,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规范临床用药,经治医师要根据临床需要和医保政策规定,自觉使用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因病情确需使用《药品目录》外的自费药品,[特]定药品,“乙类”药品以及需自负部分费用的医用材料和有关自费项目,经治医师要向参保人讲明理由,并填写了“知情同意书”,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签字后附在住院病历上,目录外服务项目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控制在15%以下。。
五、严格执行省、市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
医疗费用是参保病人另一关注的焦点。我院坚持费用清单制度,每日费用发给病人,让病人签字后才能转给收费处,让参保人明明白白消费。
六、系统的维护及管理
医院重视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及时排除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障碍,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根据市医保处的要求由计算机技术专门管理人员负责,要求医保专用计算机严格按规定专机专用,遇有问题及时与医疗保险处联系,不能因程序发生问题而导致医疗费用不能结算问题的发生,保证参保人及时、快速的结算。
篇5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包涵了城镇居民参保就医的基本数据,是监控医保资金流向的重要渠道,也是调研城镇居民医疗数据的最重要资料,更是加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的决策依据。但是,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并不完善,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城镇居民医保档案的管理还处在相对较弱的位置,首先,医保部门往往重视建档、缴费、转移等工作,对医保档案管理的存储、数据审核等工作却相对弱化。其次,在城镇居民医保档案管理的经费投入有限,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档案管理缺少必要的软硬件支持。第三,医保档案管理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医保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职培训,导致医保档案管理效率相对较低,影响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档案的顺利进行和发展。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档案管理缺乏相应标准。随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使用医保越发频繁,医保档案涉及的数据和信息量不断增加,也使医保档案涉及的部门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涉及档案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首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分级分类整理不系统不科学,不同类别的档案数据差距较大。其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在具体装订、格式、归集方面还存在繁杂多样和专业化水平不高问题。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档案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档案数据的网络共享和有效交换已经成为必然。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档案的管理效率,离不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但是,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数据安全风险高,医保档案数据不能充分共享,医保档案数据维护成本较大,医保档案数据错误率较高等问题。
二、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根据城镇居民个人参保的形式缴费和享受医保待遇。办理城镇居民医保档案的派出机构较多,形成的纸制及电子档案信息来源相对复杂,审核相关的文字信息、数据报表等内容统计相对更加困难。因此,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也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是医保业务开展的基础资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作为城镇居民个人参保的基础数据信息,是核实参保人的基本数据记录,也是确定和支付医保费用的唯一依据,如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数据不完善,不真实,可能极大的影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也会加重医保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更加影响医保部门合理分配医保资源。客观真实的反映参保人的医保数据,对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发挥作用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对顺利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事业有重要意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对于维护参保人员的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建立完善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可以及时地对参保人员的数据进行变更处理,可以执行更明晰的缴费标准,从而维护参保人利益。其次,可以对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发生费用进行必要的记录,这些信息是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提升医保档案信息利用率的前提。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是制定决策的依据。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是医保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随着城镇居民参保人数的增加,各种保险数据会不断地变动,调整医保政策就必须依靠准确的数据信息和完整高质量的档案材料,才能做出科学决策,因此,为了更好调整好医保政策,必须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
三、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措施
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应当从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发挥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作用,采用科学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方法,促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进行。
(一)提高医保档案管理部门的意识。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管理,需要发挥基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机构的作用,为准确收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数据提供基础条件。首先,理顺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确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专职人员具备较高素质和从业经验。其次,增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医保档案硬件设施。
(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促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关键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首先,应当建立完善和细致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操作规范,使相关的机构、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医保档案进行规范化处理。其次,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对医保档案按照统一格式、统一标准来执行,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更加细致精确,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三)提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为了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可以被有效利用,方便档案数据信息的共享,有效避免档案数据的遗失问题,应当推进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首先,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其次,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相关电子信息进行有效数据维护,保证电子档案数据精确。第三,加强对电子档案数据信息的运用,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数据信息化逐渐普及。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不仅关系到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我国医保体系的发展建设,应当针对城镇居民医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并开展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
作者:徐菲菲 单位:河北省平山县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篇6
1、 对照《绥中县农电局考核办法》加强对各部门,对职工的安全生产,劳动纪律等各方面工作的考核。
2、 上半年对供电所正副所长及合同制电工进行了全面考核,先后处理违规合同制电工16名,开除违纪合同制电工一名。
3、 在职工录用,工作调动上,严格执行政策,本着及时、准确、稳妥的原则,保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二、加强劳动工资、劳动保险规范化管理
1、严格控制和加强工资计划的执行,做到严格执行工资计划,不突破指标。
2、搞好定岗定员,职工提前退养,拨离人员,压缩开支,减员增效。
3、劳动保险管理工作,我们做到专人分管,各负其责,为职工在县医保中心办理了医疗保险。
三、加强职工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各专业人员的安全,业务技能培训考核,上半年共举办财务、变电、安全规程、安全考试、安全知识竞赛,培训班12次,培训人员达1016人次。
四、做好文件收发、传阅和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我局在省二级档案管理达标的基础上,近一步加强对档案的规范化
管理,五月份通过了县档案局组织的档案检查。
五、加强车辆管理,保证生产运输任务的完成
车辆管理,我们严格按照《绥中县农电局车辆管理执行规定》执行,严格出车派车审批制度,做到出车有审批,在车队设立安全员,从五月二十日起在车队开展“百日安全”活动,半年累计安全行驶30多万公里无事故。
六、加强职工食堂管理和职工福利的采购发放
食堂管理工作,我们做到专人负责,每周制定详细的菜谱,并征求全局职工的意见,从食品的采购上严把质量关;在职工福利品的采购、发放上,节假日职工的大米、豆油、水果等每次都发放多日,确保发放到位到人。
七、做好部门协调和会务召集准备工作
上半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协调、管理和服务职能,使上级的方针政策和领导指示得以贯彻,使各项会务工作召集和准备工作准确有序。
八、做好办公场所建设和办公用品的采购管理。坚持抓好办公楼内外环境的清洁,办公用品、卫生用器具的采购发放工作,完成了部分变电所、营业所、家属楼的维修。
九、强化安全责任机制,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2)对我局家属住宅楼进行治安综合整顿。
篇7
关键词:医保;制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208-02
衡水市2002年1月启动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相继成功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保工作越来越成为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作为市定点医疗机构中唯一的三甲医院,在医疗制度改革的探索中逐步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医保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医保办作为其中一独立职能科室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使医保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了优质、高效的医保服务宗旨。
一、完善组织构架,健立医保管理体系
医院成立了由一名副院长负责的医保工作领导小组,5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医保办公室,设处长1名,全面管理此项工作。医保办是医保政策的执行窗口,是医院领导对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和着力点,是医、患、保最好的沟通桥梁[1]。其主要职责是与省(市、区、铁路)医保机构的工作联系、来访接待;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保工作的宣传指导;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对医院各科室的医保工作进行检查分析,并将检查结果汇总讲评等。
二、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1.健全医保制度,做到有的放矢。医院先后制定了《医保处工作制度》、《新农合出院即报结算制度》、《医保处医审岗位职责》、《医保处门诊收费人员岗位职责》、《医保住院费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关于参合农民医疗服务及新农合基金运行监管规定》等多项规章制度,使医保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2.严格入院标准及审批制度。要求医生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认真核实患者身份。医保办人员每周下病房核实住院患者医保证、医保卡、身份证,杜绝冒名顶替、挂床住院现象。为降低患者自负比例,严格审核自费药品、限制药品和大型检查,不滥用与病情无关的药,不做不必要的检查。对不能享受医保的交通事故、工伤等引起的外伤,向患者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理解。
3.严格病历审核,规范医疗行为。医保制度的原则是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医保患者各环节标识明显,以提示医务人员按照医保规定进行诊治。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诊疗过程的真实文字记录,它已成为社保部门和商业保险理赔医疗费用的重要依据 [2]。医保办人员每月定期抽查在院、出院病历,对于辅助检查医嘱不全、药品超限制范围使用、重复收费、分解收费等违规情况,分析总结后在院务会议上通报并将内容上传至医院内网,涉及的具体违规项目给予主管医师经济处罚。
4.特殊疾病门诊治疗。对于符合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的特殊疾病患者,建立单独的门诊特殊疾病专用病历本并登记备案,由医保办统一管理。根据医保中心安排,我院上报了多个单病种限价,该病种限价工作正在推进中。单病种限价的推行,将使参保人员得到真正的实惠,并减少医保费用的开支。
5.完善网络监控。按照医保要求及时对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更新、维护,实时进行网络监控审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上级网络管理部门沟通。
三、政策宣传落到实处,服务融入管理
1.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知识讲座,把医保各项政策及医院规定下发各科室并及时上传至医院内网,让科室每位医务人员更能方便快捷的掌握医保政策,提高其执行政策的觉悟和能力。随时为医务人员提供咨询等服务,每月反馈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收集医务人员意见,改进服务。
2.为使医保患者熟悉医保政策,减少矛盾纠纷,医院将重要医保政策制作成宣传栏,在门诊大厅、收费窗口及科室门口显要位置向就诊患者进行公示和宣传。印发“衡水市医疗保险政策简介”、“衡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规定”等宣传资料给就诊患者,方便其就医住院。并将医保政策和就医流程制成宣传彩页粘贴于每个病室显要位置,让患者增加医保意识,加强自我管理。
3.门诊设有专门的医保挂号、结算窗口,医保办门口显要位置设立患者投诉箱,公布咨询与投诉电话,方便参保人员咨询,及时处理参保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4.为医保管理部门服务。定期核实医保患者身份,杜绝挂床及冒名顶替,保证统筹基金的合理使用;加强沟通,尽量将问题在医院解决,减少医保管理部门的麻烦;全程陪同医保人员进行外调工作;积极反馈参保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桥梁作用。
四、提高自身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监管
1.医保办工作人员选择有医学专业基础、有管理素质的人员,进行系统学习,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业余时间进行充电式自主学习,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实行节假日值班制度和“首问负责制”。为保证参保人员在节假日就医,我们增加了工作人员,实行节假日值班。患者咨询的问题落实首问负责制度,谁第一个接待,谁负责到底,直到患者满意为止。
3.制订工作计划,确定一年的工作目标和方向,认真组织实施;定期做工作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方向及改进措施。
几年来,医保办本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医保管理事业奉献的精神,从实际出发,注重各环节的细节管理,确保了医院医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促进了医、患、保和谐关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现状;规范化
2009年7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2010年开始在全系统开展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达标考评活动。2013年福建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系统上线,福建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逐渐步入正轨。然而,档案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特别是专门档案的管理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所以,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也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概念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第三条规定:“本规定所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从这一条款中我们可以得知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基本含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
现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机关事业、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这些机构在业务过程中都会逐渐积累形成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因为每个机构所管理的业务是不一样的,因此各机构所形成的档案也不尽相同。但为了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解读》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为以下几个类别:社会保险管理类、社会保险费征缴类、医疗保险待遇类、失业保险待遇类、工伤保险待遇类、生育保险待遇类、社会保险稽核监管类。
(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件。
在社会保险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是各种各样的,只有那些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件才能称之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对于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来说,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就是指对参保对象的权益记录、待遇享受等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三)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内容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
目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载体主要以纸质为主,只有少部分的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载体还很少涉及到。
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现状
(一)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极不平衡
随着全系统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标准化活动的推进,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档案室从无到有,设备也不断的投入。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领导重视程度不一致,导致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极不平衡。有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国家和部省的有关规定高标准的建立库房、办公室与阅览室分开的档案场所,购置档案专用立式双轨道密集架,配备空调、计算机、温湿度记录仪、防磁柜去湿机等专业设备,并严格按照防盗、防火、防虫、防湿、防尘、防高温等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有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由于没有经济基础的保障,可能连最基本的档案库房面积的要求都达不到,基础设施可能极其简陋。
(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相对比较薄弱
全国档案管理人才本就稀缺,能够投身社会保险事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的档案管理专业化队伍。从目前情况来看,省市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都基本配备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有些机构可能还建立有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但是,各地县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大多都不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有些机构甚至是经办人员兼职管理档案。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来看,大多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还不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档案管理的经验不足,还不能够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
(三)保管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档案保管工作质量的高低,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档案保管的好,就为整个档案工作的进行提供了物质对象,提供一个最起码、最基本的前提。反之,如果不能有效地延长其寿命,或者甚至损毁殆尽,那就会是整个档案的工作意义,影响整个部门的工作秩序。从目前情况来看,我省各地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保管方法还存在以下问题:1.大多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仍然只采用纸质线装保存,没有结合现代化技术进行数字化管理。2.归档入库不及时。3.无关人员随意进出档案库房。
(四)利用服务效率低、方式单一化
我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2009年底进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标准化建设,2010年开始进行达标验收工作。从验收的结果来看,目前我省大多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只对2007年以来的档案进行了整理,整理形式也仅仅是装订成册、编制电子档目录。整理的水平决定了利用服务的方式,对于2007年以前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只能单纯的靠管理人员一本本一页页地翻找,费时费力,效率低;对于2007年以后的档案,虽然已经进行了整理,但是,在利用时也只是通过电子档目录查找到卷数和月数,最后仍是需要通过手工查阅纸质档案。随着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数量也逐年增加,手工查阅的利用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着力完善规章制度,构建科学管理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做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应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制度做好档案工作,是新形势下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从我省2009年底进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标准化建设以来,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陆续建立起自己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规范制度。但是,这些制度毕竟是在没有多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需要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逐步地完善和改进。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利用、统计环节,逐步地完善和改进之前已经建立起来的规范制度,更好地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打造专业化管理队伍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水平,只有建立起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队伍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规范化。要打造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队伍,首先应当重视档案专业人才的配备,专业人员的配备是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基础。其次,要建立对档案管理人员长期有效的培训,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再次,重视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人员对档案管理知识的学习。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经办过程中经办人员对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直接影响到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服务水平。
(三)清理积压,为民所用
从目前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利用需求来看,参保人员对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成立以来至国企改制之间的档案的利用需求相对比较大。由于社会保险事业成立初期,各企业社会保险经办人员对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不是很重视,造成许多早期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险缴费的混乱以及档案的遗失,参保人员急需通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来确定自己的缴费情况和找回自己的档案。但是,就目前我省来说,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该期间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不是很规范,有些机构甚至对这期间的档案没有进行整理。这就需要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尽快清理积压的档案。只有将积压的档案全部完整地整理,才能使保管的档案全宗完整,才能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参保人员服务,为社会服务。
(四)全面推进现代化管理
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经办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也大幅度增加,纸质档案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需要通过创新理念、创新服务平台,在抓好纸质档案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建设电子档案的新路子。2013年我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系统正式上线,2013年6月底前全省各县市陆续将2007年至2012年的档案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导入系统,实现了最基本的计算机检索。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此,我们还应当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自动输入、浏览、查询、全文检索、统计、报表输出的无纸化办公,实现了档案查询与窗口岗位服务的有效对接;我们还应当积极建设数字化档案,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把文件档案通过缩微扫描,实现数字化管理,为查询者提供优质服务。
(五)利用服务方式方法的多元化
档案管理的目的在于应用,立足服务,积极扩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服务领域,充分发挥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首先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专门的阅览场所,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查档环节。其次,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还应当积极建立更加便捷的利用模式,如提供电话预约查询、网络查询服务等。
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的前景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参保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必要条件,是研究社会保险事业运行轨迹和发展规律的重要史料。因此,实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相信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家档案局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积极努力下,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一定会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
(作者单位:永定县医院医保科)
参考文献:
[1] 孟昭喜.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10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皖政〔*〕57号)要求,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200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个左右,社区卫生服务站1700个左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100%;完成4500名全科医师培训,4500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4000名社区公共卫生医师及管理人员岗位培训,20名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健全,公益性得到充分体现,社区居民能在社区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价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三、实施计划
*-*年全省已经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1571个,其中中心307个,站1264个;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819个;其中中心155个,站664个;完成1800名全科医师、1800名社区护士、1600名社区公共卫生医师及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安排了10名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009-2011年主要任务是:
(一)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需要完成4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平均每年完成143个服务站的建设任务。
(二)基础设备建设。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3年完成118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任务,其中中心145个、站1036个,平均每年完成48个中心、345个站基础设备配置工作。
(三)人才队伍建设。3年共完成2700个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并完成2400名社区公共卫生医师及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和10名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平均每年完成900名全科医师、900名社区护士、800名社区公共卫生医师及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
(四)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按城市人口人均不低于13元的标准筹集社区公共卫生经费,用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四、经费筹集与管理
(一)经费筹集
中央财政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3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省财政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5元予以补助,市、县(区)财政原则上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5元予以安排。
中央国债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办理。
(二)经费使用原则
中央财政安排的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补助,按照财政部等三部委《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61号)文件执行,主要用于补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根据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结果拨付。
省级财政投入主要用于补助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人员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补助,以及考核奖励等。根据各市、县(区)年度工作计划,结合上年度工作考核结果确定补助数额。
市、县(区)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以奖代补等。
(三)经费管理
各市、县(区)根据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当地实际,编制2009-2011年分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房屋维修、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实施计划,并报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审核批准。每年年初,省财政厅会同省卫生厅根据年度实施计划和一定标准安排补助经费,通过追加预算指标下达到各市、县(区)财政部门。中央补助资金按照中央实施方案执行。
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市、县(区)财政部门要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手续,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要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政府负责,目标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各级政府应予高度重视,要妥善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用房,并通过加大投入等多种措施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各级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负总责,并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实行年度考核,目标管理。
(二)依据规划,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按照省政府关于实施民生工程的要求,制订或修订市、县(区)社区卫生发展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存量资源、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新建机构主要由城市街道卫生院、一级医院、小型的二级医院、企事业单位的医疗机构转型和城市大型医院延伸到社区举办,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参与。
(三)采取措施,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问题。市、县(区)应将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列入基本建设规划,建设资金由市、县(区)政府筹措解决。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租赁的业务用房,政府通过购买、分期以租代购等多种形式,逐步实行政府无偿提供;对暂时无法由政府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其房屋租金政府要予以补偿。
(四)紧密协作,完善医保政策和措施。经评审合格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须定为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定点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个人负担的比例、起付标准等,应低于等级医院。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首诊制,引导参保城镇职工和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
篇10
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一)继续做好扩面提标工作。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稳定在96%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稳定在70%和75%以上。新农合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力争达到65%以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分别负责的部门为分别牵头部门,下同)
(二)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全面开展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办法,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做好开展大病保险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医保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各类保障制度的衔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
(三)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制定出台全市疾病应急救助实施方案和工作规则。统筹建立市级疾病应急救助基金。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疾病应急救助。(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四)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结合门诊统筹推行按照人头付费,结合门诊大病和住院推行按照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和质量监督体系,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
(五)提高医保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基本医保经办服务和发展其他健康保险产品,鼓励企业、个人购买商业大病补充保险。(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保险行业协会分别负责)
(六)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按照中、省部署推进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职责整合,做好整合期间制度的平稳运行和管理的衔接。(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负责)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七)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严格实施20__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稳固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推动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销售额达35%,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达50%。鼓励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贯彻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政策力度。(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八)完善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补助政策,全面落实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强化量化考核、效果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奖励性绩效工资向技术骨干倾斜的分配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
(九)巩固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成效。全面落实村医政策,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创新村医各项补助考核发放办法,推动乡村医生养老待遇政策落实,筑牢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十)加快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推进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实现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全覆盖。探索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全科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岗培训,重点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促进基本药物使用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十一)提升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力争2013年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设置达97%。强化中医药继续
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搞好中医药文化宣传和普及。(市卫生局、市中医管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十二)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及时拨付上级补助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建设和村卫生室建设。继续实施国家免费医学生定向培养。(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三)基本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债务化解。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落实配套资金,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坚决制止发生新债。(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
三、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十四)全面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全市8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开展取消药品加成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统筹推进补偿机制、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供应、人事制度等综合改革。县级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照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市卫生局、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五)拓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探索以补偿机制改革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在收入分配、定价、药品采购等方面给予试点地区一定自。(市卫生局、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负责)
(十六)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县级医院重大疾病医疗救治能力和复杂病种初诊能力。指导县级医院按照规定设置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健全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帮扶机制,2013年度选派25名县级医院医师到三级医院进修培训。着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工作。加强临床专业科室能力建设。(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七)继续推行便民惠民措施。加强医务人员配置,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推行预约诊疗和“节假日门诊”。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加强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推进首诊负责制,规范双向转诊和分级医疗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试点推行“先诊疗、后结算”。(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四、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十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严格落实中、省关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精神,积极清理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推进价格调整,及时向社会公布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等实施意见。(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九)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准入标准,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在制定本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时,要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在准入、土地、投融资、税收、人才引进、设备配置等方面给予社会资本办医优惠政策。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负责)
(二十)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9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到50%、40%以上。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1.65万名农村妇女进行“两癌”检查,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率达到99%。(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二十一)加强人才培养和使用管理。加强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增加公共卫生人员、注册护士等人才配备。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50%以上的医院参加医疗责任险。(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编办、市司法局、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
(二十二)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探索实施智慧医疗建设,加快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化进程,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等信息标准体系,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二十三)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举办。严禁公立医院超规模盲目扩张、举债建设。加强卫生行业监管,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督,严肃查处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五、保障措施
- 上一篇: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 下一篇:医保网络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