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生育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划生育概念

篇1

建构主义学生错误概念成因转化策略建构主义者提出,学习是学生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与环境中的新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能动过程[1]。源于日常生活经验或父母的早期教育,儿童在接受正式的教育前,已经获得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初步理解,其中有些与科学概念相冲突,影响儿童对科学概念的学习,即“错误概念”(misconception)。

一、错误概念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错误概念的形成受学生、教师、学习内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对新刺激、新内容进行新的意义建构,这是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最重要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日常概念的干扰、知识的负迁移、心像系统的替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等,对学生错误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1.日常概念的干扰

日常概念(daily conception)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形成的概念。它一般在专门的教学之前获得。随着儿童交往、提问的逐渐扩大,日常概念形成了儿童对于世界的观念建构和再建构。如,刚出生的儿童会认为所有事物都有生命。随着经验的积累,这一观念再次建构为:只有移动的物体才有生命。因为汽车是移动的,所以有生命,而小草是不动的,所以没有生命。由于日常概念往往没有触及对事物的本质理解,因而具有宽泛性、多义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对学生学习科学概念往往造成干扰。例如,学生在学习几何中的“垂直”概念时,根据日常观察和狭义的理解,总是认为,一条直线水平、另一条直线与之相交成90°所形成的图形才叫垂直。又如,生物课上,学生往往认为果实都是可以吃的,鸟类就是会飞的动物等等,不一而足,从而导致错误概念的产生。

2.知识的负迁移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情境对另一种学习情境的影响。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迁移。从两种学习情境相互影响的效果方面看,迁移分为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学习互相促进,形成正迁移;两种学习互相干扰或冲突,则形成负迁移。知识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取决于两种学习在内容、过程、环境、条件等方面的相似性。当学生用先前经验和心向去建构内容、环境、条件等已发生变化的新任务时,就会造成对新任务的干扰,影响当前任务的学习。如,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语法规则上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如果根据先前的语法学习经验来建构另一种语言情境中的语法知识,往往会造成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又如,同一种化学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当条件发生变化后,先前化学反应过程和结果的习得性知识极易形成学生的某种心理定势,对当前的认知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错误概念的发生。

3.心像系统的替代

1986年,加拿大心理学家Paivio及其团队提出了人脑认知系统的“双重编码”理论[2]。该理论认为,言语系统和心像系统,作为人的大脑认知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分别对不同信息进行编码、存储等处理。前者主要处理言语类信息,后者主要处理声音、图像等非言语类信息。两个系统既独立又联系,既分工又合作。同时运作,可以降低学习负荷,增强理解、记忆能力,大大提高学习效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左右脑”全脑学习。但是,这两个系统在执行任务时并不是平均运作。多数情况下,某个系统比较强大时,另一个系统就会变得弱小。在早期概念教学中,这种不均衡被教师放大了。幼儿和小学教师在教授具体事物的概念时,一般直接用概念例子进行实物直观或模型直观,启动了儿童的心像系统,却疏忽了对儿童关于概念本质特征的言语信息输入。比如,花朵、交通工具,昆虫等概念。图像等非言语类信息的过多输入使得儿童的心像系统替代了言语系统本应发挥的作用。虽然,心像系统在理解和记忆概念时,有其自身的优点,如丰富性、深刻性、形象性、整体性等,但是它并不能取代概念定义的明确性、不变性和抽象性。最主要的是,它缺少概念定义的排他性。当然,把抽象的定义硬塞给低龄儿童确实不妥,但教师不可不作为,可将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抽象语言(即概念定义)进行具体、形象地言语转化后,配合直观教学,以灵活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对概念定义的不作为,导致学生仅仅建立了概念的整体心理映像,对概念本质特征的理解模糊、易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错误概念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4.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

20世纪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Jean Piaget将学生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3]。这就是著名的Piaget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它充分反映了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差异以及在同一阶段内发展所具有的共性。知识的教学受到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无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即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水平)随意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而应与之保持同步。如果教学内容与方法低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就会形成无效的教学,学生将得不到发展;超出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就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的错误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例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如果数学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对学生传授方程、函数等形式运算的内容,将会导致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误解甚至不解。

错误概念具有广泛性和隐蔽性。不仅是儿童,即使是在大学生和成人中也屡见不鲜,并深藏于人的观念之中。由于错误概念通常能“解释”一些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符合直观观察,表现出“合理的”一面,因此还具有顽固性。原有的错误概念可以引发新的错误概念,形成知识学习的恶性循环,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二、概念转化的条件

Posner等人在认知建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概念转化(conceptual change)的条件理论[4]。他们认为,一个人的原有观念要发生转化,应具备四个条件:

一是对原有概念的不满,即它已经无法解释当前发生的学习情境,因而使学习者感到失望。二是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学习者能够理解新概念及其组织方式,这是学习者建立新的科学概念的前提条件。三是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与个体的其他知识经验、信念等保持一致,能够实现有效整合,而不是相互发生冲突。四是新概念的有效性。新概念能够提供对当前学习情境更好的解决方案,体现出巨大的价值和潜力。学生认识到新概念优于原有概念,是实现概念转变的现实动力。

个体的经验背景也是影响概念转化的重要因素。Posner等人称之为“概念生态”(conceptual ecology)[4]。它包含以下几个组成因子:一是认识信念;二是原有概念;三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四是解释知识的方式;五是问题解决策略;六是情绪情感;七是对科学本质的看法。概念生态构成的要素,例如问题解决的策略、情绪情感等,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也都可能对不同的学习者的概念转化产生影响。1992年,针对该理论由于未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所引起的质疑,Posner对此理论作了一些修改,把学习的动机因素也纳入概念生态中,进一步完善了概念转化的条件理论[5]。

三、促进错误概念转化的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学生错误概念转化的根本途径。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根据知识建构的过程和规律,尝试“探测错误概念引发认知冲突建构科学概念运用科学概念元认知监控(反思)”的五步转化法,是促使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最终转化的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是教育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必然反映,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一切优化的教学都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阶段特征。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多数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理解和运用概念时,需要具体经验的支持。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综合使用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言语直观,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深入观察和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性概括,形成感性认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理性概括,从而获得正确的概念。

1.探测学生的错误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探测学生的错误概念。这是实现错误概念转化的前提。在揭示新概念之前,教师应首先尽力去了解学生对当前情境或任务的想法,采用具有揭示力的探测性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推测可能的结果。教师先提供一种开放的问题情境,采用“如果……将会如何”的形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充分发表意见,由自选代表进行综合后发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是实现错误概念转化的重要环节。怎样制造认知冲突呢?较可行的思路是: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概念或想法,创设情境使其与科学概念发生强烈冲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原有概念与科学概念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让学生产生“震撼”,以动摇其顽固信念的基础,而不得不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他曾深信不疑的东西,才有可能发现其原有概念的局限性和错误之处,才能彻底地抛弃它们。

3.建构科学概念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不是最终目的。当认知冲突的情境发生后,教师应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去思考现象背后说明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造成冲突和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在讨论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表意见,自然地进行感性概括。学生通过交流一一呈现对冲突情境的理解,并去粗取精,基本达成一致意见时,科学概念的重建就开始了。教师的任务是:其一,呈现科学概念的定义,深刻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内涵是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界定,是此概念区别于彼概念的标志,也是解答认知冲突情境的钥匙。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定义的教学是学习科学概念的关键环节;其二,综合呈现与概念本质特征相关的言语信息和图形图像信息,同时启动学生的“双重编码”系统,培养学生的全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和记忆效果;其三,呈现足够的概念正例和适当的反例,促使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精确化。呈现正例,把符合概念本质特征的对象变化范围尽可能包括进来,可以防止“概括不足”;然后呈现适当表面相似的概念反例,可以防止“过度概括”,把不符合概念本质特征的成员排除出去。前者提供对概念的证明,后者提供对概念的辨别。二者的综合使用,则会迅速促使学生对概念定义的精确理解;其四,解释科学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如上所述,新概念要被学生接受是有条件的。教师应该通过科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科学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科学概念的运用等方面的具体解释和直观呈现,使学生在主观上认识到它的种种“优点”,从而在心理上真正接纳它,实现科学概念的重建。

4.运用科学概念

熟练地运用科学概念是检验概念掌握程度的标准,也是概念学习的最终目的。但是,错误概念的彻底转化和科学概念的真正建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必须经过反复地运用和练习才可以实现。在概念的运用阶段,教师应考虑到概念对象各种可能的变化类型(变式),通过训练学生对概念对象各种变式的理解与运用,触类旁通,才能促使学生错误概念的最终转化和科学概念的真正建构。

5.元认知监控(反思)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等。元认知对学习状态的改变具有监控、评价、管理等重要功能。在错误概念转化的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的参与可以使学生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注意力、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等,使学习过程从死板低效变为富有生机和高效。在学习之后,通过反思概念转化的过程及评价学习过程的得失,使概念学习得到升华,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学习策略得到提高。

――――――――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Clark,J.M.,Paivio,A.Dual coding theory and education.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91(Vol 3).

[3]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吴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篇2

一、认知策略

认知,是信息加工、问题解决、记忆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能教授一些技巧,使学困生不觉枯燥,并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策略,可以使词汇学习充满趣味性,使之简单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想记忆法。在学习一个新词或词组时,若该词或词组与以前所学的词或词组的意思相近或相反时,教师可用联想的方法进行教学,把单词、句型、语义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归纳、分类、比较、辨析,让学生正确运用,以避免混淆。下述内容可作为联想记忆的生发点。

1.对比联想记忆:

将同义词对比记忆: study/learn,big/large/great,look/see/watch等。

将反义词对比记忆: 如:bigsmall, hot cold,thin--fat 等。

将同音词对比记忆:如: tootwo,forfour,right write等。

词形相近对比记忆:wantwait,readready,wallwalk等放到一起对比记忆。

2.搭配联想记忆:以一个单词为中心搭配不同的词而构成新的短语。这种语言现象非常多,如能经常使用此法则会牢固地记住所学的短语。如:

①含有get的短语有: get up,get on with,get down, get back,got on,get off,get to, get lost.

②含go的短语有:go swimming, go to school, go to bed, go home, go for a walk, go away, go back.

③ 含look的短语有:look at, look after, look the same, look like, look for, look up, look over, look around (round).

此种策略的实施优势在于:学困生以往学习的词汇不断被激活,所学词汇得到巩固,符合及时反馈的原则;联想法的运用可使词汇记忆更具系统性,完整性。

(二)以旧引新归纳法。此种方法与“联想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教师利用学生平日所学过的单词引出新单词,这样既扩大了词汇量,又容易记忆,也可以消除学困生对新词汇的排斥和恐惧心理。

(三)分类记忆法:适用于阶段性总结。即把学过的单词按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如复习水果类、动物类、颜色类词汇时,我们可以把这类词放在一起,这样能很好地加深印象。例如:

水果类:strawberry, orange, apple, banana, pear, grape, etc

动物类:elephant, tiger, chick, dragon, fox, wolf, pig, cat, dog, monkey, etc

颜色类:purple, red, orange, brown, yellow, black, green, grey, white, etc

……

构词方式相同的词汇积累也可以用分类记忆的方法进行总结,便于记忆。例如:

1.由前缀dis-构成的反义词:like-dislike,agree-disagree,由前缀un-构成的反义词:usual-unusual; happy-unhappy; known-unknown。

2.由后缀-er构成的名词:work-worker,learn-learner, play-player,由后缀- ness构成的名词:ill-illness,kind-kindness, happy-happiness。

3.由后缀-ful构成的形容词:care-careful, help-helpful, use-useful;由后缀-y构成的形容词:sun-sunny, cloud-cloudy, wind-windy, rain-rainy。

4.由后缀-ly 构成的副词:slow-slowly, quick-quickly, careful-carefully。

认知策略是一种包含多种认知方法的一个整合,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要正确的运用认知的策略,关键在于平时的渗透。课堂上如果就词汇积累讲得过多,往往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是学困生。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上、作业讲评中,游戏中等常见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渗透。

2.要指导学生(学困生)做好记录和整理。让学生准备一本“词汇记录本”,督促、提醒学生做好记录,直至形成习惯。英语词汇的记忆,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记录本就是让学生经常接触,从而熟悉直至记忆。

3.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词汇,在运用中理解意思,明确用法。虽然七年级学困生在运用词汇上困难重重,但也应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词汇。比如:口语交流,写作,在班级文化角的“One sentence a day”中都可以把学过的词汇用起来。学困生有困难,笔者允许他们从一个单词表达开始写。

二、情景策略

如果说认知策略还是基于理解记忆的枯燥语言学习的话,那么,情景策略的运用就是一种贴近学生实际,生动活泼的词汇学习方式。教师利用真实的环境或创设模拟的情景进行词汇教学,使其更具形象性、直观性、真实性和趣味性。

(一)直观法。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记忆词汇。仅仅是简单的几笔,却能栩栩如生,让学生很快进入氛围(尤其是七年级的学困生生,更应采用这种方式),同时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生动有趣。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因此,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考虑到直观形象要给予学生以更强、更持久的刺激。比如,在教学动物时,让学生简单画画自己喜欢的动物,或者自己的生肖。这样的词汇教学明显比只出示图片效果要好,我班的杜梦蝶同学,属英语学困生,但画画很好,她画的动物,笔画简单很传神,笔者将其画的狗、猫、牛还有生肖虎粘贴在黑板上,并交给他英语标注名称的任务。她很认真的完成,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她感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二)观察法。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观察家,当我们反复讲解一些易混淆的词汇时,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学困生由于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那么我们就要以他们最感兴趣,能操作的环节入手。观察就是一个好办法。

(三)班级英语文化营造。这一点措施得益于班主任工作的启发,营造班级英语文化的氛围,给学生搭建交流平台,让学困生处在一个有良好英语学习氛围的环境中,潜移默化中降低词汇记忆的难度,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笔者采用以下两种形式进行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做详细的说明。

1.One sentence a day :让学生运用当天所学的英语新词汇写一句话。刚开始,学生不适应,句子问题很多,eg: I like action movie. she don’t like comedy. My favorite subject is PE and computer. I watch TV last weekend.在说句子时,并不会去注意时态和单复数的表达。慢慢地,坚持两周以后,学生不仅仅完成了词汇的运用,更能在句子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

2.创设英语角“Today, I want to say…”。这种方式的功用相当于英语学习角。平时,学生很难用英语交流。笔者就在班级后信息栏内挂上一本笔记本。每天,英语课代表写上日期、星期、天气等常规内容,笔者每天早晨写下自己想说的话, eg: I’m happy today, because you did your homework very well; It’s a sunny day today; Enjoy sunshine, enjoy life.然后,学生写上自己今天想说的话。刚开始一周,效果不理想,写的人寥寥无几。笔者向学生强调每人必须写,经过一个星期“痛苦”的“我想说”,学生开始慢慢形成习惯,可能只有一个词,或者模仿前面的同学,笔者没有批评,以鼓励表扬为主。学生人人参与,学困生也明显看到了进步。

这两种创设班级英语学习氛围的方法已被学生接受,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在于,英语同汉语一样,是要运用的。其优点也显而易见。

(1)学以致用,要求因人而异,人人参与,符合“平等性”原则。特别是学困生,每天不经意中和英语词汇的学习紧紧连在一起,写的是自己想写的内容,有参照,有例句,使词汇学习变得不那么枯燥,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

(2)有助于改善师生的关系,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英语学习氛围。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把自己真实的心理想法告诉教师时,就已经把英语当成一种情感沟通的工具了。建立在一定情感基础上的学习必定是愉悦高效的。

情景策略的优势显而易见,如果在教学中不把握好这些问题,课堂效果会大打折扣。

1.如何以情景加强学生对词汇的印象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笔者几次课堂实践中出现的。学困生对情境中的画面等直观形象吸引,反而忽视了对词汇的理解记忆,使得课堂效果不高。

2.教学情景的设置应简单明了,并与学生的实际相契合。英语学习情景的设置目的是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悟,因此在设计时,切忌与现实脱节,与学生脱节。笔者在班级“英语学习角”的情景设计中,如果只是让学生写学习体会,做人感悟等等枯燥的内容,那这个情景的设置就是失败的,它激不起学生的兴趣。

三、活动策略

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活动策略是最受学困生欢迎的,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他们才是主角,他们所拥有的特长得到展示,在活动中舒缓了紧张的情绪。因此,笔者会根据上课内容,事先做好活动的设计和准备。

(一)交际法。学困生不愿意张口说英语,因此,笔者在课堂上注重运用交际法,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交流,加强记忆。

(二)游戏法。课堂上做游戏可帮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词汇。这种方式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天性,人人参与,而且热情很高。部分学困生富有表演天赋,往往成为游戏的主角,他们在游戏中,收获词汇,收获乐趣,收获信心。

篇3

关键词:新时期计划生育;以人为本;转变优质服务

Abstract:Family Planning is one of our fundamental national policies. The former management mode is not fit in the needs of current society.Facing the new challenges,we shoul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mode of Family Planning,set the concept of'people-oriented and service-oriented',and realize the goal of'integrat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ogether'.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how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implemented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in current society.

Key words:Family planning in the new period; People-oriented; Changing the quality service

当前,计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认真做好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医院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传统的管理形式简单,宣传内容单一 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传统行政干预的主观管理模式和强制观念,导致员工产生负面的思想[1]。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缺乏对于实际情况和空洞理论之间的联系。宣传内容单一,计划生育工作局限于传达政策思想,形式为于报告会、发文件等。

1.2医院年轻职工存在的问题 现代人们的思想变化非常快,尤其是年轻医护人员,他们的个性思想更加突出,他们认为计划生育属于个人隐私,认为单纯的计划生育宣传枯燥乏味,也不愿意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2树立计划生育工作新理念,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针对计生工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实现计生工作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向自下而上的转变,了解职工需求,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1实现自上而下的管理向自下而上的转变 我院建有有计划生育宣传员队伍,院内每一个科室都设有一名计划生育宣传员,每年对计划生育宣传员进行政策、法规的培训,计划生育宣传员平日在职工的日常生活中认真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及时了解职工的个人信息,了解育龄职工婚育的具体情况及需求,建立科室计生管理数据[2],按照计划生育宣传员双月报表形式及时反馈,计划生育办公室全面掌握全院情况站在职工的角度上思考和分析、制定计划、开展工作。

2.2开展全方位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2.2.1实现计划生育在服务职能上,由单纯控制人口指标向开展优质服务转变 创立母婴呵护课堂,定期开展孕期知识、科学育儿知识讲座,孕期营养指导,同时也定期开展妇女健康及常见妇科病防治知识讲座。邀请心理咨询专家来我院,开展团体减压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女职工释放心理压力,以健康、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2实现由单纯防止意外妊娠向查病、防病,提供健康保健相结合上转变 针对我院每年全员体检情况,举办"呵护生命,关爱健康"-职工健康专题讲座,邀请健康体检中心专家进行"年度职工体检结果报告分析"并针对年度体检中发现的多发病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中医养生与女性抗衰老的基本法则以及实施要点,普及中医养生防病知识,通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2.3实现在服务对象上,由育龄女职工向全体职工、人生全过程上转变 人口计生工作不是简简单单的对育龄妇女的帮扶,它是拓展生命全周期的一个概念。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婚恋观,为我院单身青年搭建公益性、诚信度高、积极向上的交友联谊平台,增进了单身青年男女间的了解,提高婚恋成功率。

为倡导"幸福家庭、和谐人口"的理念,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关注我院职工子女的成长,开展了"构建美好幸福之家-家长课堂"系列教育讲座活动,有针对儿童心理"父母与孩子心灵的对话"的心理讲座;有针对高考的学生进行的暑期职工子女学习经验交流会,请高考成绩优秀的同学作学习经验交流。为不同年龄段的职工子女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拓宽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范围,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2.2.4实现在服务形式上,由职工上门要服务向主动上门提供服务上转变 医院的工作特点就是工作繁忙,倒班频繁,很难组织大范围的人员进行学习。为每一位办理《生育服务证》的职工发放温馨提示卡,注明咨询电话24h开机,方便产后职工办理各种手续的咨询。

3结论

新时期我院计划生育工作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职工"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改变行政干预式管理思想,以优质服务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结合点,由单纯防止意外妊娠向查病、防病,提供健康保健相结合上转变[3];在服务对象上,由育龄女职工向全体职工、人生全过程上转变;在服务形式上,由职工上门要服务向主动上门提供服务上转变,全面服务职工,真正做到管理中有服务,服务中有管理,确保人我院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的实现,促进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瑛钰.解析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J].学科前沿,2014,4:217.

篇4

【关键词】 生殖健康 计划生育 避孕节育

1、生殖健康的概念

生殖健康又称生育健康,它的定义为:在生命所有阶段的生殖和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内涵主要强调:人们能够进行负责、满意和安全的性生活,而不担心传染疾病和意外妊娠;人们能够生育,并有权决定是否、何时生育和生育间隔;妇女能够安全地通过妊娠和分娩,妊娠结局是成功的,婴儿存活并健康成长;夫妇能够知情选择和获得安全、有效和可接受的节育方法。从上述内涵可以看出,生殖保健较妇幼保健的内容更广泛,更深刻,更重视保健服务的提供质量、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参与程度、妇女的权利与地位、人们对性和生育的决策能力,以及健康的社会性和科技的整合性等方面。生殖健康不仅要达到降低死亡率和人口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更要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的关系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控制人口数量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服务成为生殖保健的重点,特别是避孕节育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新世纪开始,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上来。由于生理和社会的原因,妇女生殖健康中比男性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每年大约有60万因与妊娠有关的并发症而死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妇女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人群的生殖健康水平,通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我国的生殖保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计划生育工作从单纯的控制人口转变为计划生育、人口与健康相结合,从简单的行政管理转向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妇女保健由只关注青春期、孕产期、围绝经期的保健转向对妇女整个生命周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关注;孕产妇和儿童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生殖道感染、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发病率迅速升高的趋势得到了初步控制。

3、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的具体方法

生殖健康拓宽了计划生育科技服务领域,避孕节育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中心,是开展生殖保健服务的首要任务。在加强常规节育技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引进节育新技术势在必行。

3.1常用的避孕方法

近几年,先后引进推广了新型宫内节育器如固定式宫内节育器由6个小铜套穿在一根00号聚丙烯手术线上。手术线的一端为一小节或不可降解的小圆锥体,可用于放置器固定于子宫底的肌肉层内,该宫内节育器铜表面积为330mm2。固定式宫内节育器的特点:(1)无支架,与宫腔接触面少,可减少出血、疼痛等副反应,也适用于不同的宫腔形状;(2)固定于宫底,可减少脱落。

释放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器也称曼月乐,每天释放20ug左炔诺孕酮,其主要优点是避孕效率高,可以减少月经出血量,并有治疗作用。对于月经过多或同时需要避孕的妇女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此外,因有治疗作用,故对于更年期月经过多的妇女更为适合。它的不利之处是出现月经紊乱,开始为点滴出血,最后可发生闭经,这些副反应常为取出的原因。

3.2 此外,还有男女屏障避孕工具,子宫颈帽,阴道隔膜和。后者不仅有避孕作用,还有减少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蔓延和感染机会的作用,为妇女生殖健康带来更大的保证。

3.3紧急避孕药、新型避孕药如含第三代孕激素(地索高诺酮、孕二烯酮)的短效口服避孕药。妈富隆,每片含炔雌醇30ug和地索高诺酮150ug,妇女服用后使血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上升,睾酮水平下降,而使妇女原有的痤疮减轻或消失,对代谢也很少影响,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孕二烯酮:可明显增强孕激素活性,无雌激素活性,具有抗雌激素活性和轻微雄激素活性的作用,是唯一不需要经过新陈代谢就能起作用的孕激素。避孕药“敏定偶”由炔雌醇与0.075mg孕二烯酮配伍组成,能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而阻止排卵,也能抑制子宫内膜的发育,同时使宫颈粘液变稠阻止穿透,而起到避孕作用。它是迄今孕激素活性最强和剂量最小的一种甾体避孕药。90年代初合成的抗孕激素药物米非司酮,用于终止早孕和紧急避孕等,这些药物较好的满足了育龄妇女的需求。

4、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任务

计划生育队伍应努力提高技术服务和服务质量。计划生育机构实行“执业合格证”和技术人员实行“上岗证”制度。严格手术操作规程,确保服务质量。我国节育技术手术并发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0.5‰左右,基本杜绝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随访服务是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赢得群众满意的关键环节,也是生殖保健中的重要一环,随访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妥善处理。近年来,计划生育科技服务逐步纳入信息管理之中,为规范管理,应及时掌握信息,做好科学指导工作。如节育手术档案、不孕不育症管理、病残儿管理、节育手术并发症等。

5、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面临的新问题

生育是妇女一生中最具风险的事情之一,需要针对孕前,孕早期,孕中、晚期不同情况进行监护的优生指导。孕前期对男女双方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双方身体状况,有无遗传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孕早期:妊娠2—3个月,抽血进行细胞、病毒化验检查,对检查结果呈阳性者提出医学意见。孕中、晚期:分别进行B超诊断和围生期保健工作,发现胎儿、胎位及母亲异常者,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另外,对高危孕妇重点监护、对病残儿家庭生育二胎的优生监护服务等。

结合各种节育方法的落实,开展生殖健康相关服务。开展生殖道感染、生殖系统肿瘤和乳腺病等的检查防治,开展不育不孕症诊治服务。计划生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健康人群,也包括非健康人群。近年来,随着生殖健康概念的提出和引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把生殖保健服务、促进性健康纳入到计划生育规划中,拓宽了计划生育服务领域。生殖健康中的许多问题、如避孕、人工流产、不育、性行为等这些问题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多地受社会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生殖健康研究内容之一的性传播疾病(STD)全球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计划生育服务人员目前的基本任务是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主题,以健全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村和流动人口为重点,以满足育龄群众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

总之,生殖健康是一个全新的综合性概念,必须从以人为本的广义去理解。加强对生殖健康的宣传,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服务。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以及加强未婚青年、下岗职工、流动人口等人群的服务与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要加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使计划生育真正成为造福于人民的事业

参 考 文 献

[1][方利文.中国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及服务状况与变化的研究.上海:复旦大学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2003.

篇5

关键词: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生育意愿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73-01

1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形成

我国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是随着计划生育工作实践逐步产生、发展和并不断完善的。2000年,国家为了运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来控制人口的增长,出台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概念,对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给予奖扶。经过十年发展,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于2011年正式形成。此后,国家出台了针对独生子女户、二女户进行奖励、帮扶的措施,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规范化。

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具有政治性、整体性、公益性特征。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政策性是指该政策由国家通过一系列政治过程制定,给符合计生政策的家庭在经济和政策上给予倾斜,促使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促进生育观念改变。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整体性是指计划政策的实施与社会其他领域有诸多联系,必须从问题的整体着手,以综合手段破解计划生育难题。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具有公益性指的是计生工作已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框架之中,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当在政策和法律上给予支持,提供财政保证。

2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

2.1内部因素。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包括个人能力和受教育程度两个方面。计划生育家庭中个人能力全面,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他在社会上能够相对获得更多机会,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那么他希望从孩子身上获得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愿望将比那些不能较好适应社会的家庭要少,对孩子的多少愿望较少。另外,受教育程度不同,生育意愿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文化程度越高的群体对事物的看法和深度将更全面深刻,希望培育高质量的孩子,从一个或两个孩子身上满足其需求,从而产生了提高孩子的质量来取代孩子数量的替代需求。

2.2外部因素。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包括文化、社会保障和生育政策三个方面。在西方生育文化的影响下,加之“男孩女孩一个样”等新型生育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生育意愿悄然发生改变,年轻一代不再仅仅为了孩子而活,他们为了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开始少生孩子。当然在我国农村地区,因生产技术还处于较落后阶段,希望通过多生孩子,特别是多少男孩来增加劳动力,提高家庭经济收入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社会保障是否健全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外部原因。家庭养老仍是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多子女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养老问题。人们的生育意愿受国家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计生政策是一种硬手段,而计生利益导向政策是软手段,两者有效结合将实现计划生育家庭的效益。

3如何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3.1增强理论指导性,提高政策针对性。做好生育成本―效益理论研究,注重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在全国范围内建成数据库,据此调整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调节生育成本和效益,提高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操作性。强化孩子数量―质量替论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该理论研究的操作方法,高度重视人口基础性理论研究,以此促进分支理论的进展。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必须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完善利导体系,形成政策合力,不断扩大计生扶助领域,加强对社会养老的水平,对已有的利导政策整合评估,不断优化,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利导政策重点,发挥政策的功效,将优先的资金运用到人们最急需的地方,解决实际问题,将扶助重点放在最困难群体上,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产生活。提高政策的延续性,发挥政策长效机制,不管加大总体头伏,大胆革新当前利导政策与实际不符的地方,做好政策的延续工作。

3.2推进计生文化政策,增强实效性。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作用,必须积极探索社会主义计生文化发展规律,不断发展创新计生文化,使其跟随时展,真正确立计生文化的指导地位。加大投入,为计生文化的稳固和发展提供切实保障,深化计生文化体制改革,促进计生文化的繁荣。加大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为利益导向政策实施提供强大财力支持,使其投入在总量上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逐年提升扶助资金总额,严格禁止截留、挪用、贪污等违纪行为。利导政策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明确各级责任的组织保障。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涉及面广,依靠单个部门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多个部门共力共为,明确职责权限,整体协调,合理执行利导政策。强化计生工作督查,为利导政策实施破解难题,距今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已经实施多年,但在施行中仍将遇到许多困难,对此应该强化工作调度和督查,掌握新情况,研究解决新问题,对遇到的问题必须迎难直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增强利导政策的实效性。

3.3强化执法工作,维护公平正义。利益导向政策的有效实行离不开立法和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加强计划生育的立法工作,夯实执法基础。提高计生执法水平,重视程序执法,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依法开展计生工作;对计生执法违法行为,必须严格追究行为人的责任,保障执法质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计生利益导向政策推行中,加强计生法治宣传,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创造良好执法环境。法制宣传形式应采取群众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形式,宣传内容要贴近群众生活,推行以案说法的成功经验,使执行计生政策成为群众的自觉要求。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生育权;特征;内容;行使限制;侵权;法律救济;立法构想。

一、生育权的概念与立法保护

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农民李明,八年前与吴某结婚。婚后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二人商定暂时不要孩子。两年后,他们的经济条件好转,李明便与妻子商量要孩子的事,吴某说:“等再挣几年钱,在城里买上房子,花钱买上城市户口,再要孩子也不迟。”李明觉得也有道理,于是不再坚持。后来,他们终于在枣庄市里买了一套住房,二人也同时办理了城市户口,这时李明已过30岁,但吴某仍以怀孕生孩子会影响做生意为由,坚持不要孩子。李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向法院其妻吴某,要求法院依法保护自己的男性生育权,判决吴某答应生孩子。法院经审查认为,李明的符合法律规定,并予立案受理。但同时法官告知李明,法院保护男性生育权的办法只能是对他不愿生孩子的妻子进行经济上的处罚,不可能直接判决吴某生孩子,还是以做吴某的思想工作为主。目前,经法院调解,被告答应原告愿意生孩子,李明撤诉。①

在本案中,出现了一个“生育权”的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生育权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笔者认为,生育权应该是指公民在符合法律法规所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享有的自主自愿生育子女的权利。生育权属于基本人权,我国对生育权的研究还刚起步,对其争议也很大。主要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生育权这一概念:(1)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2)人人享有法律上的平等生育权利;(3)公民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即依法负责任地决定生育子女数量和选择生育时间、并获得这样做的信息和方法的权利;(4)公民有依法收养的权利等。我国关于生育权利的理解与国际公约和文件的精神或规定是一致的。②

这一案例引发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法律对公民的生育权究竟能做什么?笔者认为,法律对公民的生育权所能做的是,阻止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干扰、破坏公民生育权的违法行为。换句话说,任何人、任何国家机关和任何社会组织都不能侵犯一个人的法定生育权。

二、生育权的特征

综观法律法规,结合生育行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可概括出生育权的如下特征:(一)生育权的主体是自然人。我国立法规定生育是所有公民都享有的权利,因此,笔者认为,生育权的主体包括有婚姻关系的自然人,也包括无婚姻关系的自然人,包括有生育能力的自然人,也包括无生育能力的自然人,包括男子也包括女子。当然享有权利能力不一定享有行为能力。(二)生育权的客体是人格利益。生育权的客体是权利主体自主决定生育所体现的人格上的利益,是人对自己人格利益的支配,其基础是人所具有的之所以为人的资格。(三)生育权的性质是人身权。梅因说过:进步社会的运动就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个人从人身依附中解放出来,独立为权利主体,生育权也相伴而生。生育权是人身权中的人格权。(四)生育权具有双向性。生育权一般需男女共享且需要男女互相协助才能实现(独身女性生育权除外,参见《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条第二款):男性承担将植入子宫的责任,女性承担宫内的培育义务。显然男性承担的负担少,而女性的负担则比较繁重。依照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观念,女性在生育过程更应享有决定权。(五)生育权具有排他性。生育权是对世权,即夫妻以外的人都是义务主体,都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六)生育权具有历史性。生育作为一种权利,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而言,经历了三个阶段:既非权利也非义务的自然生育状态;历代统治者鼓励甚至强制生育的以义务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生育阶段,在中国汉朝特别突出;主要突显权利本位色彩的生育权利阶段。并且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即使现在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将生育作为夫妻的义务,当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的义务,只是鼓励生育,如俄罗斯和中国香港。

三、生育权的内容

生育权的内容是权利主体有权自主决定和实施生育行为。具体说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生殖健康(保健)权利。包括获得科学知识和信息的权利、获得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技术服务、咨询、指导的权利。同时,也包含了患不孕症的育龄夫妻有获得咨询、指导与治疗的权利。(二)男女平等权利。女性与男性在实行计划生育方面地位平等,双方都有要求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女性与男性有同等的参与权、决定权,而不仅仅是处于受支配地位。当然,要完全实现计划生育领域的男女平等,还有赖于经济的、社会的、道德的、宗教的等多领域的促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以及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在现实中出现了男性因女性私自堕胎而维护自己生育权的案例,其实,在生育权的行使上,女性有更大的决定权,生育权是不平等的,并且女性明显地比男性有更大的生育自和决定权。(三)知情选择权利。在本法中是指避孕节育方法的知情选择权,即国家通过提供充分有效的计划生育和避孕方法的信息,介绍各种避孕方法的效果、优缺点和适应对象,使需要采取避孕措施的育龄群众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四)健康及安全保障权利。这里指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于实行计划生育的公民及妇女怀孕生育期间应享有的健康安全保障及劳动保护等权利,包括:向育龄群众提供的避孕药品、工具应当安全、可靠;向育龄群众提供的节育技术服务应当保障受术者的安全、健康;国家采取积极措施,向育龄群众提供有效的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服务,努力避免非意愿妊娠,减少人工流产;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性病、艾滋病传播,并使患者得到治疗;努力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妇女在怀孕生育期间享有的健康安全保障及劳动保护权等。③(五)生育方式的选择权。除正常的活动导致女方怀孕外,还有一部分人因各种原因(包括男性无精少精、女性输卵管不通、生殖器官缺陷等)选择其他生育方式,如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借腹生子乃至克隆技术等。当然有些方式由于涉及伦理、宗教、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争议并被立法予以禁止。笔者认为:在伦理许可的范围内,法律应尽可能地维护民众的利益,人工授精、试管婴儿、非商业性借腹生子都应允许(因篇幅所限在此不论述非商业性借腹生子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公民的生育权内容广泛,形态各异,涉及诸多问题。

四、生育权利行使的限制

在现实中,拥有某种权利和行使某种权利是两码事,或者说是两个阶段的事,有权利能力并不意味着有实现权利的行为能力,还要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生育权亦然。主要有如下限制:(一)生理的限制。想要孩子生理上做不到的情况,可以通过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方式来实现生育目的。(二)法律的限制。生育权还受本国法律的限制,应在一定范围内行使。基于不同国家的国情,控制人口便成为部分国家的任务,控制方式:(1)控制数量。包括中国、印度、孟加拉国等人口较多的国家。(2)提高质量。体现为“优生”政策。(3)优化结构。国家不允许对胎儿进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维护性别比例的自然平衡。(4)方式禁止。世界各国普遍以立法形式禁止借腹生子及克隆人技术,即使是合法的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也是在严格的程序和条件下进行。(三)夫妻间的限制。行使生育权以对方的同意为前提。在怀孕后,虽然妻子享有更大的支配权,但在流产时应以夫妻协商一致为前提,在符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不应擅自堕胎。

此外,笔者认为,生育权虽属个人私权,但因其影响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尤其在我国,非常有必要对生育权的行使作一定的限制。

五、生育权的侵犯及法律救济

(一)侵犯生育权行为分类:(1)夫妻二人之外的侵权。公民的生育权是对世权,权利主体之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是义务主体,都负有不作为的义务,不能非法妨害、侵犯生育权。侵权包括:①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机关超出法定范围控制夫妻的合法生育行为或违背法定程序给当事人设置障碍,使生育权不能或者不方便行使;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的技术服务时严重不负责任导致的使公民丧失生育能力的行为;③通奸、姘居、非法同居生育子女而使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配偶失去了办理生育证件的机会。(2)夫妻二人之间的侵权。表现为强迫或拒绝生育、强迫或擅自堕胎。夫妻生育权的行使需要夫妻同居为先,一方拒绝履行同居义务,必然使对方生育权无从行使,而生育权又是一种人身性权利,同时不能强求对方履行义务。

(二)生育权的法律救济:(1)对计划生育行政机关的侵权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来解决;对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各种机构的侵犯可以通过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申请赔偿的途径解决;对第三人造成的损害则可通过民事诉讼以侵犯生育权为由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2)夫妻之间的侵权,首先,应由当事人本着珍惜婚姻的原则,自行协商,或由第三方调解。其次,可以诉至法院请求保护,但生育权不能强制履行,所以在一方有生育能力而拒不生育时,另一方可请求离婚。再次,违背对方意愿强迫生育(包括性暴力)属于家庭暴力,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受害方可诉请离婚,并要求损害赔偿。

在现实中出现一些女方怀孕后擅自堕胎而男方至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生育权的案例,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不好审判,因为男性行使生育权不能侵犯女性的不生育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男人强行行使生育权还会导致“婚内”。即使在作出支持请求的判决之后,法院也无法对生育权的实现进行强制执行。夫妻间生育权的行使应通过协商解决。如果一定要诉诸于法律,也只能作为离婚的理由:因生育权引起感情破裂。

六、完善生育权制度的立法构想

综合以上内容,考虑现实情况,笔者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生育制度的完善提出如下建议:(一)完善生育权制度立法应遵循的原则:(1)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以人为本,维护公民的计划生育合法权益。(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三管齐下。(4)正视生育从义务演变到权利的变迁历程,承认单方确定妇女生育自由的价值。(5)将生育自由作为公民享有的人格上的权利予以确定,构成一个完整的权利体系。(二)完善立法重点内容及体系结构:(1)总则中应明确规定生育权的定义及优生优育的内容。(2)权利内容应予以细化:①不生育的自由,包括决定不生育以及为此而获取相关技术服务的自由;②生育的自由:包括决定生育和采取措施的权利,同时明确对生育方式的选择权。(3)增加优生优育的内容。在第五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应明确规定优生优育的内容并细化相关工作措施,旨在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4)权利限制。为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在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取得平衡,要对公民生育子女的数量、质量、性别进行适当干预。(5)权利救济。没有保障的权利是“口惠而实不至”。对侵害生育权的救济要区别其来源规定明确的保护措施。特别是对夫妻间的侵权,应首先立足于当事人自行和解。建议补充规定:生育的决定权在充分尊重女性的基础上由夫妻共同享有,以双方协商一致为前提。同时在第六章第四十四条之后补充侵犯生育权的民事、行政责任,对严重侵犯生育权的还可以规定刑事责任。

另外,在将来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法》时,可以考虑在离婚条件中补充规定:男或女有生育能力而拒绝生育,双方又达不成协商解决措施时,可以作为离婚的理由;在将来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应将生育权作为一种基本民事权利予以明确,切实保障人权,使生活在法治社会的公民能真正享有“自由而明确”的权利。

参考文献:

①《法制日报》2003年3月11日《妻子不愿意生孩子,丈夫主张生育权》

篇7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与成绩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虽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但在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工作方法中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政府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更加注重了人口、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人自身的价值。他们在基层的具体工作中也越来越感到,在当前社会全面改革的浪潮中,人口和计生部门必须将自己的社会管理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由被动地接纳上级布置的具体工作任务转变到更加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在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找准本区域存在的发展瓶颈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开展工作试点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才能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保证改革发展的大局。

从起,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结合区域内街道、乡镇的特点、难点及工作优势,确立了现居住地管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新型封闭式物业小区管理、建立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农村小城镇化建设中管理服务新模式等课题,选定十三个乡镇、街道作为试点单位。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在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居(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积极推进现居住地管理

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的现居住地为主管理,是当前作好人口计生工作对基层政府的更高要求。随着海淀区的快速发展,人户分离人员大量增加,加之流动人员的大量涌入,如何准确掌握现居住地人员的基本信息成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面临的最大难点。在全国人口信息还没有形成统一交流平台的情况下,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区内形成的人户分离人员率先实行现居住地管理,制定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办法》,在全面登记人户分离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清理本区内人户分离人员,通过自主开发的管理与服务软件、联系会、信函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反馈-再交流。在wis系统和国家外来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建成后,又积极运用这两种渠道开展交流。同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修订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将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率纳入现居住地考核,促进了现居住地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到底,已登记各类人户分离人员共7.8万余人,区内人户分离信息交流率92%,确认率为62%。

的基础。试点成功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及时召开了全区综合改革工作会,在全区推开这种管理模式,努力推进在物业中形成一种社区管理、部门配合、物业协助、业主受益的长效工作机制,谋求政府、企业与业主的互利三赢。

(二)大力推进实现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

20世纪90年代初,海淀区开始在农村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章程、自治公约等形式,使计划生育逐步融入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出现了聂各庄十星文明户评比等一些典型的村民自治工作经验。初,海淀区在继续总结、推动村民自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管理的新特点和社区居委会的组建工作,研究出台了《海淀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指导意见》,推动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与居民自治整体工作同步启动。

在自治工作启动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居委会还习惯于作为政府的基层组织,对自治工作的概念、目的、形式等认识模糊。为转变这种观念,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加强了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宣传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涵义,要求结合社区群众的特点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宣传和需求调查,通过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会的形式拟定有社区特色的居民自治公约和自治章程,依靠协会的资源和优势将居民自治工作的内容以适当的形式落到实处,形成以宣传为先导、以章程为保障、以协会为载体、以需要为核心的计划生育居民自治。通过努力,海淀区出现了一批以自治承载的相约健康在社区、生育文化社区活动,诞生了精品社区计生卡通形象,并有了交互式自治这样的创新工作形式。一些社区还引入香港社区服务理念,实施新家庭计划,建立生殖健康服务自助平台,以服务为出发点引导社区居民从关注健康到主动支持、帮助政府做好本社区居民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了四自理念的落实。目前,全区所有的居委会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居民自治章程和公约,并根据指导意见全面开展自治工作。

(三)全方位推动计划生育综合优质服务

在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逐渐体会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其提出时还以较为单纯的技术服务为内涵,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知识宣传、技术服务、满足人的尊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这样一个综合优质服务的概念。这一结论的提出,为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全方位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搭建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工作框架。

1、在技术服务中,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延伸服务网络推进优质服务,形成以区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为基点,以地区医疗机构为主体,以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为补充的全方位技术服务网络。

海淀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了免费为农村及城市无业育龄人群开展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并为外地来京无业育龄妇女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接待外地来京人员9万余人,未出现一例并发症和事故差错。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近几年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通过对服务机构外环境的改造装修、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严谨的工作制度和人性化的服务流程等对服务硬件、软件进行全面升级,为术后人员提供亲情搀扶、送健康礼品、发健康处方等温馨服务,就诊群众满意和比较满意率达98%。

为充分利用地区卫生资源,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开展计生卫生联手,建成由66家医院和69家社区卫生站、有50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主体服务网络,不仅保证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还承担了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发放健康处方等服务,实现了服务资源的有效利用。,海淀区启动《海淀区开展育龄夫妇享有生殖保健服务规划》,以政府工程的方式启动对城市无业、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的生殖健康检查,已有8万多名已婚育龄妇女接受了此项服务,并全部建立了健康档案,还有2.8万名已婚育龄男性进行了生殖健康检查。

在药具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以承接国际项目为切入点,在全区安装了500部自动售套机,同时推进免费药具的发放渠道,实现了在全区所有的居(村)委会、外来人口一站式办公地点、人才职介中心、社区卫生站、乡村卫生院(室)、66家医院、部分高科技公司、大型集贸市场电子市场、地下空间外来人口租住地等地设立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自取架,又增设了26个免费自取发套机,使生活在海淀的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需要的服务。

2、在知识宣传中,通过构建宣传网络,创新宣传方式,拓展服务人群推进优质服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构建了以空间四条线、地上精品现、沟通面对面的广覆盖宣传网络:一是抓住北京电视台、《中国人口报》、《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海淀报等主流媒体,通过设专栏、出专版,开展对生殖健康知识、政策法规以及工作经验的总结宣传。二是抓住特色活动出精品,组织开展了樱花香,碧水长、婚育新风传四方的昆玉水系大型流动宣传、独生子女艺术节、生殖健康进军营等一系列精品特色活动。三是建成了以生育文化墙、人口文化园为代表的一批精品生育文化宣传阵地。四是树起了以人文关怀为基、以计生宣教公益广告组成的城市风景线。五是相继开发了针对大学生、公司员工、外来人口等不同人群知识需求的网络模版和dvd光盘,出版了以《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您的关爱一如既往》为主旨的一系列科普图书及电子图书。六是建成了三个计生宣传网站和一个网上人口学校,推进政务公开、宣传人口国情、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并及时开通了网上行政审批。

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尝试通过在互联网开设网上直播的方式组织了关注新《条例》,专家与您零距离《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网上宣传咨询活动和中关村白领,大方谈性男性健康日专题活动,两次活动共得到近70万网民的关注。

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服务,使海淀区人口计生宣传的受众面不断扩大。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目标还有更远。在圆满承接联合国人口基金在海淀区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开展的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项目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根据需求调查,将青春健康知识传播的时间从育龄人群拓展到中学生,在全区中学生中启动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按照项目动作的方式总结经验,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了北京首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教材,目前全区已有70%的中学将此教育内容纳入了教学计划,直接受益学生已达9万多人次,家长受教育为3万多人,亲青服务咨询人数约1.5万人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拟将此项工程继续向小学高年级拓展。

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仍是海淀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人口流动状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方面,人口的流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城市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调整城乡劳动力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口的流动,也给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与服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海淀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封闭物业小区增长量大,人户分离人员持续增加,外地来京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加之国家和北京市为流动人口多项便民措施的出台,加大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与服务难度。

一是对目标人群管理脱节,服务对象不明晰。当前,我国人口流动整体上处于无序状态,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管理机关的公安部门,在现存管理体制、方式下对其管理对象底数不清、分布不明,特别在人性化管理推行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原有的强制手段取消,综合的社会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进一步加剧了对流动人口管理措施的弱化,作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对象更难以做到明晰。

当前,在一些外来人口大规模聚集的地方,基层政府为解决当前一些矛盾,还常常通过设置一些临时机构、临时人员去实施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使公共政策实施不仅面临管理主体本身的合法性问题,而且一些管理人员本身的行为失范可能又会酿成新的冲突甚至局部管理危机。况且这种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可能还会使城市进一步扩大人口吸引的态势,在交通、住房、能源、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对城市发展形成新的压力,也使得地方行政领导对类似的财政的投入有一定的顾虑,因此地方财政在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方面不够积极。

三、建议

(一)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对综合改革的规划

海淀区是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大局中的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改革开放的程度。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东部地区的一个缩影,同时又客观代表了东部地区,因此海淀区市的综合改革工作在东部地区具有突出的典型意义。经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宣布了北京的使命: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当前,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一轮飞速发展之中。经济的发展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把人口发展纳入到海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要按照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在2010年前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基本建立新的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海淀区关于综合改革的规划,率先实现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

篇8

摘要:本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开发的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工具箱为基础,设计并初步实现了适用于中国县区级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针对中国县区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需求,将社会性别理念定量化、操作化、模型化、信息化,为县区级政府开展社会性别公平促进提供可供选择的决策咨询,促进决策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8)04-0020-08

一、背景

1980年代以来,社会性别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社会性别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合作,不断进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改革和探索,致力于实现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两个转变”。社会性别视角逐渐被引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之中。2006年中国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第六周期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项目(2006―2010年,以下简称第六周期)启动,其中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增强优质的、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的利用”。

国际国内社会发展为社会性别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结合,实现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对于基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来说,社会性别是个新概念、新理念,而且社会性别促进工作,例如社会性别统计“统计范围广、涉及部门多、需要跨部门合作、以先进的性别平等理念为先导以及以跨学科的知识为基础”,因此,在具体的优质服务活动中,项目县很难自主地分析本县区的社会性别现状,发现优质服务中存在的社会性别问题,设计社会性别促进策略,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决策支持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重塑公共管理,促进科学决策,为解决社会性别促进遇到的难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目前国内将社会性别理念定量化、操作化、模型化、信息化应用于指导实际工作的还很少。因此有必要适应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将社会性别专家的知识和基层工作的优质服务实践相结合,开发一套操作性强的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以便充分发挥县区的能动性,使其能自主进行社会性别公平评价、诊断和干预,促进决策科学化。本研究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开发的社会性别促进工具箱,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和构件化技术,着眼于县区政府促进社会性别公平的实践需求,建立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

二、工作基础和思路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社会性别课题组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支持下,在福特基金的资助下,本着概念本土化、成果实用化等原则,从2003年开始不断对社会性别与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和研究,设计出一整套可供基层使用的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工具箱。经过在浙江德清和在安徽居巢两年的试用和改进,2005年下半年在安徽居巢在工具箱指导下进行了社会性别与生殖健康相结合的试干预。实践检验结果表明,在社会性别专家的指导下,基层县区能运用该工具箱评估本县区的社会性别公平现状,诊断原因,并设计干预行动计划。2006年至今,西安交大人口所与国际国内社会性别专家、优质服务管理评估专家、国家人口计生委以及第六周期项目县人口计生委合作,对工具箱不断进行改进和反复试用。县区对工具箱软件化的呼声很高。

一般社会性别公平促进的规划流程包括社会性别统计信息的收集、社会性别统计信息的处理(社会性别公平评价、诊断和干预设计)和社会性别公平促进的行动计划的输出。(见图1)其中,社会性别公平评价、诊断和干预设计是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咨询的核心。社会性别公平评价评估县区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现状,社会性别公平诊断识别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是否具有社会性别视角。在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和诊断基础上,决策者可以设定社会性别公平干预目标,寻找解决问题的干预措施,并评估措施的重要性,确定措施实施的优先次序,形成干预行动计划。

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思路是以工具箱为基础,从县区社会性别公平干预需求人手,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模型和方法,结合县区基层优质服务经验来评价、诊断社会性别公平和设计社会性别公平干预策略,为决策者提供社会性别公平促进的决策依据。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要实现三个基本功能:社会性别公平评价、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和社会性别公平干预设计。这三个功能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评价和诊断是干预设计的基础,但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评价、诊断或干预设计某一功能模块,进行相应的操作。此外,这三个功能模块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需要决策者在使用过程中依据本县区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注重决策者的参与和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模型管理,修正模型参数,增减指标,完善和重新生成更适合县区情况的模型。

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基于两库的基本结构框架,结合社会性别公平促进的特点,采用矩阵结构框架。(见图2)它由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支持子系统、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支持子系统和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支持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性都有独立的数据库、模型库。所有的数据库和模型库分别由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和模型库管理子系统加以管理。决策咨询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它部分基本上都是为它服务,它调用模型库中的模型为县区的社会性别促进决策(现状评价、问题诊断、制定干预计划等)提供支持。人机界面具有用户与系统各个模块交互的能力。

(一)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支持子系统

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支持子系统主要包括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数据库,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型库和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咨询。

1.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数据库

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数据库,存储与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有关的静态的社会性别统计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分性别的纵向历史数据,因此如无错误,存储之后不再改变。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数据库包括五个数据库表,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1)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元数据表,用于存储直接收集来的评价指标所需要的原始数据。它收集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以来的县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相关的社会性别统计数据。

(2)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初始指标表,用于存储对原始数据简单计算处理后的社会性别统计指标。如果需要,可以直接调用,供初步决策参考。

(3)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指标阈值表,用于存储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指标的阈值。

(4)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标

准化指标表,用于存储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对社会性别公平评价的初始指标,根据其阈值判定其性质,采用线性插值法分别加进行标准化处理。

(5)社会性别公平评价综合指数表,用于存储根据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型合成和计算的社会性别公平综合评价指数,包括各生命周期阶段的横向公平指数、纵向公平指数、社会性别公平综合指数等。

2.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从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方面来进行卫生资源公平性评价。横向公平指的是所有人在一些基本权利和权益上是相同的,也即“底线公平”;纵向公平指的是在底线公平的基础上,还要对处于弱势的群体给予特殊的保护。

生命周期框架强调生殖健康是关系男性和女性一生的问题,生殖健康需求和服务要与两性的生命周期联系起来,保障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最高水平健康的权利。它将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儿童期(infancy and childhood,0-9岁)、青少年期(adolescence,10-19岁)、育龄期(Reproductive years,15-49岁)和后育龄期(Post-re-productive years,45岁以上)。

基于对中国生殖健康领域的基本认知,我们借鉴WHO的卫生资源公平性评价框架,将社会性别理念纳入其中,结合生命周期框架,形成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框架,涵盖了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反映了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方面。(见表1)在这里,横向公平指的是男女两性的相同的生殖健康需求都能够得到同等地满足;纵向公平指的是基于女性在生理和社会上的弱势地位,对妇女特有的一些生殖健康需求(Women-Specific Needs)给予倾斜和满足。生命周期阶段划分为儿童期(0-9岁)、青少年期(10-19岁)、婚育期(20-49岁)、更老年期(45岁以上)。

基于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框架,我们对国内外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相关指标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按照有效性、可靠性、敏感性、可获得性等原则选取了能够反映中国县区级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的一些结果性指标,构建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指标体系。以婚育期为例,横向公平核心指标包括避孕现用率性别比、生育知识知晓率性别比、生殖健康检查率性别比等;纵向公平指标包括人工流产率、孕产妇死亡率、产前检查率等。

通过对横向公平指标简单有效的加权平均,形成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横向公平指数,测量在相对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两性之间的差距,体现了鼓励和促进男性参与的要求。通过对纵向公平指标简单有效的加权平均,形成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纵向公平指数,体现了在生理和社会上的弱势地位基础上,女性的特殊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社会性别公平综合指数是横向公平指数和纵向公平指数的综合值,综合反映一个县区的社会性别公平的程度。

横向公平指数[i,t]=∑横向指标[i,t]/N横[i,t]

(公式1)

纵向公平指数[i,t]=∑纵向指标[i,t]/N纵[i,t]

(公式2)

综合公平指数[i,t]=(横向公平指数[i,t]×N横[i,t]+

纵向公平指数[i,t]×N纵[i,t])/(N横[i,t]i+N纵[i,t])

(公式3)

横向公平指数[i,t]=∑横向公平指数[i,t]×N横[i,t]/∑N[i,t]

(公式4)

纵向公平指数[All,t]=∑纵向公平指数[i,t]×N纵[i,t]/∑N纵[i,t]

(公式5)

综合公平指数[All,t]=(∑横向公平指数[i,t]×N横[i,t])+∑纵向公平指数[i,t]×N纵[i,t]/(N横[i,t]+N纵[i,t])

(公式6)

其中,i代表第i个生命周期阶段,All代表所有生命周期阶段,t代表t统计年,N横[i,t]代表t统计年第i个生命周期阶段人群的横向公平指标个数,N纵[i,t]代表t统计年第i个生命周期阶段人群的纵向公平指标个数。

3.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咨询

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咨询把评价模型和评价数据库连接起来,利用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型分析判断在1994年以来的工作基础上,与理想的社会性别公平状况相比,县区当年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领域中的社会性别公平状况;同时,根据各年的指数值还可以判断出近十几年该县区社会性别公平状况的变化趋势。

(二)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支持子系统

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支持子系统主要包括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数据库,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模型库和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咨询。

1.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数据库

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数据库,存储进行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所需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领域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它包括四个数据库表,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1)社会性则公半诊断工作绩效表,用于存储收集来的与社会性别相关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绩效数据,可以是定性也可以是定量的。

(2)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准则表,用于存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的工作绩效高低的评价准则,并提供对应等级的百分制打分建议。

(3)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指标表,用于存储县区决策者根据工作绩效和评价准则对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各个主要工作领域的各项诊断指标的打分结果。

(4)社会性别公平诊断综合指标表,用于存储合成计算得到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各个主要工作领域的综合得分,如公民权益领域综合得分、知情选择领域综合得分等,以便发现和识别社会性别工作比较薄弱的优质服务领域。

2.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模型

人口委员会(Population Council)在对社区层(community-based)的生殖健康研究中,提出一个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数据收集策略来测量女性生

殖健康的新方法,这一方法不但关注女性健康状态,而且关注健康或不健康的经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生殖健康项目的“过程一结果”概念框架(In-put-Output-Outcome-Impact Framework)。

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模型,借鉴“过程-结果”框架,结合第六周期实施方案,针对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7个主要工作领域中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与社会性别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来确定各个工作领域的社会社别公平问题。(诊断框架见表2)由于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结果和影响在短时期内很难观察和测量到变化,且结果和影响指标很难与当前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单项工作建立联系,因此主要采用对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观察和测量。而结果和影响则在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型中采用纵向历史数据给予更科学的评估。

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模型包括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7个主要工作领域的35项指标。这35项核心指标是在工具箱的研究基础上,与社会性别专家、管理评估专家和基层优质服务专家合作,采用专家评估法逐步发展而来。县区决策者和管理者根据本县区在这些领域的工作情况,参照诊断指标清单给每个指标设定的打分标准,自主进行打分。每个指标值的区间为[0,100]。某指标的得分在80分以上,建议总结相应的工作经验,查漏补缺;60-79分,建议调整相应的工作措施和方法;59分以下则需要改进相应的工作。

各领域单个指标的得分结果根据公式9加总平均,计算各领域综合指标得分。由于采用均值法,所以领域综合指标得分区间也在[0,100]。若某领域的得分在80分以上,建议总结该领域的工作经验,查漏补缺;60分-79分,建议调整该领域的工作措施和方法;59分以下则需要改进领域的工作。

第i工作领域综合指标得分=∑第i个领域单个指标得分/Ni

(公式7)

其中,i=1,…,7,N代表第i个领域的诊断指标个数。

由于每个县区的情况不同,在每个领域设置5个关键指标进行诊断评估的同时,根据灵活l生和开放性的设计原则,可以通过模型管理,可以增减各个领域的诊断指标。例如有些指标,例如向艾滋病患者提供救助,向留守妇女和儿童提供救助等,如果县区没有该指标所涉及的人群,则该指标视为缺失。在处理时,这些指标不计分,也不计入所在领域的指标数。相反,如果县区决策者可以针对本县区重点建设的工作领域或特色领域,在专家的指导下,发展该领域的诊断指标。在计算领域综合指标得分,计人相应的指标数。

3.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咨询

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咨询把诊断模型和诊断数据库连接起来,利用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模型,根据各项指标得分和领域得分,按照诊断标准,判断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和领域内具体工作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存在哪些问题。

(三)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支持子系统

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支持子系统主要包括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数据库,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模型库和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咨询。

1.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数据库

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数据库存储设计社会性别公平干预行动计划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它包括4个数据库表,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

(1)社会性别公平干预目标措施生成表,用于存储基层决策者根据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和诊断结果发现的社会性别问题,设定的干预目标,以及为解决问题、实现干预目标所采取的干预措施。

(2)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措施重要性准则表,用于存储判定干预措施重要程度的准则。措施重要性主要有三个判定指标:效果(费用效益比),分为高、中、低三等;可行性(措施实施的可能或难易程度),分为容易、中等、难三等;风险(领导的支持度),分为高、中、低三等。

(3)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措施重要程度表,用于存储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干预措施的重要程度的各项判定指标的打分结果。

(4)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措施优先次序表,用于存储按重要程度排定好的干预措施。

2.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模型

IGWG(the Interagency Gender Working Group)在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健康、营养(Population,Health,Nutrition,PHN)与社会性别问题的多年研究基础上,发展出一个将社会性别整合进PHN规划的框架(a Framework for Incorporating Gender Into PHN Programming)。这个框架主要采取三步骤在项目中整合社会性别:(1)识别社会性别问题;(2)采取一系列活动,解决社会性别问题;(3)设置评估指标,检查活动效果。

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模型,借鉴IGWG的框架,采用半结构化的质性模型设计,充分发挥基层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经验、智慧和自主性,来设计将社会性别视角和理念融入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干预行动方案。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模型,根据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和诊断的结果,确定干预目标和存在的社会性别问题;建议决策者和管理者采用参与式的方法,创造性地寻求解决社会性别问题的干预方法、活动或措施,并设置评估指标。(干预框架见表3)

在设计干预行动计划时,根据干预措施的预期实施效果、可行性及风险等三个方面,设置评判指标,分别赋予1-3分。3级赋分方法参见表4。基层决策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添加重要性的评判指标,或为不同的重要性评判指标赋不同的权重。每项措施根据重要性指标的打分结果,简单加总,根据总分高低有效地判断其优先次序。干预措施得分越高,则优先次序越靠前,相应地在干预行动计划中措施越早实行。

3.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咨询

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咨询把干预模型和干预数据库连接起来,利用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模型,对决策者设定的干预措施,辅助决策者判断其重要性,进行优先次序排序,输出初始的干预行动计划。

(四)人机界面

人机界而采用尽可能灵活和友好界面,直观简洁地把决策者所需的大多数的决策支持能力合为一体。用户通过对话窗口,可以自主选择访问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块、诊断模块或干预设计模块,以便为决策提供帮助。

人机界面还提供数据输入和信息输出,可以查询县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和诊断结果,以及干预行动计划草案。其中社会性别公平评价结果可以选择图形或表格的方式进行输出显示。图形显示模块可以输出自1994年以来的各项社会性别指标的变化趋势,也可以输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社会性别公平指数的变化趋势。

此外,人机界面还提供专家知识帮助,运用简洁形象的图片和文字来介绍社会性别的基本知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基本知识、社会性别与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相结合的关键环节等专家知识。

四、系统的实现

本系统基于Microsoft Windows XP系列简体中文版操作平台,使用可视化编程技术,全部代码用Visual Basic 6.0编写,采用Visual Foxpro 6.0建立数据库,使用Active控件实现界面和媒体的合成,可独立在Windows XP中运行。运行时界面以模块窗口和下拉式菜单形式完成各系统功能的调用。

五、小结

篇9

关键词:“四二一”家庭结构 独生子女 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259-02

一、“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形成

事实上,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存在“四二一”家庭。目前“四二一”家庭结构之所以得到广泛关注,在于“四二一”家庭数量较之以往明显增多并有大幅提升的可能,而如果“四二一”家庭大量出现变为现实,将对中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从1979年起,中国开始在城镇普遍推行一胎制、严禁二胎制、杜绝多胎制的生育政策。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形成了从未有过的大量独生子女。早在2003年,中国独生子女数量就达到了8 000万(翟振武,2003),这些独生子女中部分已经陆续进入婚育年龄,他们将逐渐组成新的家庭,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很有可能形成“四二一” 家庭结构。“四二一”家庭是三代人里连续两代父母选择只生育一胎的结果。计划生育政策是影响人们生育胎次选择的重要外部制约因素,它对于“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形成作用明显。同时需要注意,并非所有“四二一”家庭结构都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的被动选择。生育意愿是影响家庭结构形成的直接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更多父母开始倾向于让子女的质量取代数量。此外,子女养育成本的提升等原因也会使人们的生育意愿向一胎倾斜。目前大多数“四二一”家庭结构主要是在生育意愿和计划生育政策这对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二、对“四二一”家庭结构概念的理解与界定

“四二一”家庭结构形成的概念基础是独生子女,它存在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形成需要性别不同的、存在婚姻关系的两个独生子女婚后只生育一个孩子,并且该独生子女夫妇双方的父母同时生存。广义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在狭义概念基础上考虑到了死亡因素。在某一时点上,“四”、“二”、“一”三代人的实际存活数量可能会比狭义概念相对应的各代人少,从而产生更多种不同代际数量组合形成的家庭结构,如“三二一”“二一一”等,它们都属于广义的“四二一”结构。

目前,学术界对于“四二一”家庭结构概念的理解仍不统一。郭志刚等认为“四二一”家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特定组合群体概念,三代人、三对夫妇、七个人只需要具有这种直接亲属关系结构,不需要生活在一起 。梁秋生根据家庭的两个属性指出,独生子女夫妇的双方父母之间,既无血缘关系、也无婚姻关系,而是通过子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家关系,明显不属于直接的亲属关系,认为所谓“四二一”家庭结构缺乏家庭的基本特征,不属于传统社会学意义上的家庭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家庭和代际关系的混合体。管华认为家庭模式包括家庭规模与家庭结构。“四二一”家庭模式,从家庭规模上看是由一对夫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组成;从家庭结构看则是由直系家庭和核心家庭两种家庭结构形式组成。

“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概念是基于计划生育政策形成大量独生子女的历史背景产生的,它是对家庭结构、婚姻生育、代际关系等形象的综合表述,隐含着中国现代家庭的变迁。笔者认为,各位研究者对于“四二一”家庭结构的表述在本质上并不矛盾,所以这些表述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四二一”家庭结构。

三、“四二一”家庭数量的发展趋势

自从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以来,对于家庭内部关系,特别是对“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担心就一直存在。它对社会究竟会产生多大影响?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对“四二一”家庭的数量以及发展趋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四二一”家庭形成的前提之一是连续两代人只生育一个孩子。是否只生育一胎,是国家生育政策和个人生育意愿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生育政策角度,全国已经有25个省、市、自治区,明确宣布了夫妻双方若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育二胎的政策。按着政策的规定范围,今后最可能出现的只能是“四二二”家庭,而不是“四二一”家庭。从生育意愿角度,多数人还是倾向于生育两个孩子。上海曾做过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结果表明,如果政策开放,54%的夫妇愿意生育第二胎,46%仍愿维持一个孩子。可以预见,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上海、思想观念更为传统的其他城市以及农村,愿意生育第二胎的独生子女比例将更高。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连续两代人只选择生育一胎,第二代父母均为独生子女也是“四二一”结构产生的必要前提。就此,有学者曾经推算,中国未来十几年间的结婚夫妇中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比例不会超过12.5%[5]。

综上分析,“四二一”家庭不太可能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大量涌现。尽管从理论分析上看,“四二一”家庭可能是场虚惊,但在事实呈现之前“四二一”家庭可能带来或引发的问题却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四、“四二一”家庭结构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

与各代生育多孩(两孩或两孩以上)的传统家庭结构相比,“四二一”家庭结构将对其家庭内部三代人产生不同方面的直接影响,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四二一”家庭产生的基础性因素是独生子女,每一个“四二一”家庭都意味着两代独生子女的存在。关于独生子女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何不同?这种不同会对社会产生何种影响?回答这些问题显然是本文力所不及的,不过“四二一”家庭或者说独生子女家庭对独生子女一代的成长存在着负面效应是不争的事实。从社会学角度看,一个三口之家的关系结构是比较简单的,家庭成员之间只形成三种关系,即夫妻、父子、母子,这种关系的特点是对于子女来说,他们只有上下的代际关系而没有同代同辈的关系。与之相比,两孩家庭即四口之家的关系结构就不同了,家庭成员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家庭成员之间能够形成六种关系,即夫妻、父分别与两个子女、母分别与两个子女、子女之间,对子女来说不仅有上下代际关系还有同代同辈关系。在不考虑遗传因素的情况下,个体的不同就来自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塑造,而家庭环境是个体成长的最重要的初级社会化机构,在下一代的婴儿期、儿童期成长过程中家庭更是重要一环。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独生子女群体和非独生子女群体由于成长的家庭结构不同而可能不同。非独生子女存在血缘产生的同辈关系,他们有机会去体会兄弟情、兄妹情、姐弟情和姐妹情,而这种关系又是进一步培养个体某些优良品质的基础,如责任感、协作能力、竞争意识等。显然,“四二一”家庭结构影响下同辈关系的缺失会给独生子女在个性品质、行为心理等的培养方面带来不利。

“四二一”家庭对于第二代独生子女夫妇意味着抚养负担的大幅度增加。独生子女夫妇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个孩子,其中最糟糕的情况是这五位都没有任何经济收入,那么“四二一”家庭内部的抚养与被抚养人数之比为2∶5,与之相比,传统多孩家庭中间代的抚养压力要小很多。上述情况虽然极端,但其现实可能性并不小,尤其是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农村。

“四二一”家庭结构给处于代际顶端的四位老人带来的是养老风险。在中国,家庭养老是主要养老方式。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与儿女数量密切。在假定儿女同等孝顺的情况下,那么老年父母所获得的养老资源就是每个儿女提供的养老资源与儿女总数的乘积。通过生育形成的家庭人力资源是老年父母晚年保障的基础性养老资源,其他的由下而上的养老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生育资源的转化。在养老资源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可靠的正是生育资源,很多养老资源都是通过生育资源转化的。由于独生子女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比非独生子女家庭有更大的风险。一是表现在独生子女如果中途夭折或者发生伤残事故,独生子女家庭就可能丧失基本的养老资源。二是表现在独生子女的养老能力上,不同于多子女家庭,父母有问题的话,可以互相支持和帮助,独生子女只能依靠自己。因此,在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养老问题对于“四二一”家庭尤为突出,如何摆脱家庭养老的限制,拓宽可选择的养老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宋健.再论“四二一”结构:定义与研究方法[J].人口学刊,2010,(3).

[2]梁秋生.“四二一”结构:一种特殊的社会、家庭和代际关系混合体[J].人口学刊,2004,(2).

[3]宋健,黄菲.人口学视野下的婚姻家庭研究:内容与方法[J].西北人口,2005,(9).

[4]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从“小皇帝”到“新公民”[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

篇10

    然而在计划生育政策、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流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传统“多子多福”生育观念遭受巨大的挑战。以工业化、市场化为特征的现代经济侵蚀传统的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农经济;强势的计划生育政策从制度上严格约束家庭的多孩生育选择的空间;大规模的“乡城”人口流动对农村多孩生育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在不断弱化,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已经由多生、早生,转变为自愿少生、晚生;从重视孩子数量逐渐转为重视孩子的质量。其中,人口的“理想孩子数量”的变化是这种转变的直接体现。2006-2007年,江苏省开展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11],在无计划生育政策的前提下,人口的平均理想生育子女数为1.45,较人口更替水平(TFR≈2.1)相差甚远。以现行的1.5个子女作为是否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12]的判断标准①,江苏省理想生育率已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农村家庭对孩子数量的选择空间极为有限。相关学者估算,我国农村地区家庭人口政策生育水平整体上为1.6左右[13]。政策之外,家庭的生育选择空间即在高昂的生育成本与孩子数量之间进行的艰难抉择。从政策生育水平来看,农村政策生育水平远低于人口更替水平,人口转变增长势能消退后,负增长的人口政策将累积人口负增长惯性。

    近年来,受城市发展的推动以及人口流动阻力的减小等因素的影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西方学者在研究生育率转变过程中,就提出现代化要素是生育率转变的基本决定因素,而城市化是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方面[14]。而针对我国的实证研究也证明,城市生活方式、生育观点、生育文化对常年居住于城市的农村青壮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城市化显着减缓了我国人口的增加[15],有过外出流动经历的农村妇女的生育意愿低于没有外出经历的农村妇女[16]。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降低将推动农村生育模式转变。从概念上看,生育意愿是理想状态下的人口生育愿望,其与实际生育水平存在差异。事实上,由于经济、政策、流动等条件的限制,人口的实际生育水平低于理想生育水平[16-18]。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生育的城乡二元结构,即城市生育水平要比农村地区低。不过近年来,农村生育水平也在不断下降,因而城乡生育水平正逐渐趋同。“六普”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44,远低于生育意愿水平值(TFR≈2),且已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城乡生育水平的趋同态势较为明显。这也表明,农村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不仅低于理想生育水平,也低于政策允许的生育水平。即在政策允许生育水平的前提下,由于无法克服因生育带来的巨大成本而放弃生育,进而造成实际生育水平低于政策生育水平,表现为人口意愿生育水平>人口政策生育水平>人口实际生育水平的梯级递减特征。

    江苏省开展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也显示,拥有二孩生育权的妇女中,没有生育二孩的比例超过90%,其中,表示肯定要生第二个孩子比例不足4%。放弃二胎现象表明,在农村地区,一胎化已有内化为个人自觉生育选择的趋势。这种自觉的超低的实际生育水平已经在人口内部累积起巨大的人口负增长惯性,这一现象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