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零售商业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零售商业的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物流管理;商业零售业;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3.32 文献标识码: A

一、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三峡大坝建成在即,地理环境的变化,移民、城镇搬迁以及人为的条块分割,使得这一区域的生产关系未理顺,生产力的发展受到限制。三峡水库呈河道型特征,其淹没区范围涉及湖北、重庆直辖市19个县(市),截至2006年3月底,已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12.78万人。在淹没区内,湖北的秭归、兴山、巴东,重庆的巫山、奉节、云阳等10座县(市)所在地,另选城址,整体搬迁。此外,还有140个集镇亦选择了新址重建。史无前例的大移民工程,实在是个世界级的难题。因此,国家在决策建坝之初就提出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这是各级政府在建设三峡大坝工作中的头等重要的事务。从目前的情况看,“搬得出”基本已经做到,即使因为库区后续建设以及可能续发的地质灾害,也会造成新的移民,但目前已经取得的移民工程的阶段性的成果,是完全可以应对未来与“搬”相关的工作的。

目前库区的2000万居民,有3/4的人是分散居住在近千个小城镇里。由于人口散居,交通不太方便,物流系统尚不完善,物流管理相对很落后。三峡库区是全国重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19个县、市、区中有12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多自我发展能力弱;而在工程是否上马的多年论证过程中,库区极少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极少进行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发展相对停滞。新的城镇建成区还缺乏稳定的产业以及物流链。库区城镇及以下的居民所需的生产、生活用品,都是远程配送,货源基本是以来自重庆、宜昌。本地的山货,资源比较丰富,其中,木耳、核桃、板栗多但外销少,柑橘类却因为交通问题而外销少。从外地流入的商品,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包括服装家电等大宗商品。粮食最多只能自给。蔬菜方面,即使有品质好的,但由于生长周期长、成本就高因而价格也高,当地消费者承受不了。菜贩子从外地联合组织品质差的菜在当地销售,由于价格相对低,所以当地人可以接受,但还是比宜昌等地的价格要高。对经销者来说,因为在货源地批发的货物相对也低,在当地零售的价格差价或利润空间也非常大,所以乐得做这样的生意。

库区在历史上以及现在都存在着产业空虚化的情况。一些大型企业在近20年里,也曾经进入过该区域,但由于成本高而迅速撤离了。本地的产业,除重庆市区比较发达外,宜昌也就是酒类和化工,宜昌以下的城镇基本没有什么大的产业。

造成这一区域经济相对滞后的原因,一是政府的规划不到位;二是交通不便利或缺乏合理利用;三是政府的行为与市场行为脱节。目前,即使有一些中小型商业企业占据着该区域市场,也因为缺乏实力通过降低价格等手段促销来稳固市场。

库区产业空虚化成为困扰三峡库区的巨大阴影,整个库区城镇居民失业率平均为11.56%,外出打工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去年,库区中心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92.4%。 由此看来,“稳得住”是当务之急。也是我们要探讨的主要问题。至于“逐步能致富”,关键就在于一个 “稳”字。只要把“稳”的文章做好了,致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重庆、湖北政府的策略

2007年,湖北省先后投入两次资金,一次是147亿,一次是269亿。这些资金基本用于开发三峡坝区周边旅游。这样做,是有政府的利益在里面的。政府要把宜昌建设成“国际化的大都市”,就得借三峡这张牌来陆续投资。国家目前还没认可也不可能认可宜昌的国际大都市的设想。这样做,一方面,建设了宜昌,发展了城市,领导有了政绩;另一方面,摊子铺开了,国家不得不为此买单。一句话,这个决策没有别的层次公众的意见在里面,完全是政府行为。而历史上,政府的类似行为又为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利益呢?

二、我们的看法

在学术界,有人一再强调中国要走城市化的道路,设想让农民都住进城市里,然后“自愿让出土地”。国家再把土地交给农业专家或一些企业来开发,“走产业规模化”的道路。我们以为,这是站在京城指点江山,没考虑到中国3/4的土地是山,是不适合搞大规模的农业开发的。比如在三峡库区,基本是山,只能种树,而种树的最大收益是种水果。但是,在山区里种水果,是不能搞大兵团作战的;退一万步说,即使把那些山都推平了,能不引起水土流失吗?如果不能把山推平,那么,让农民都集中到城市里去居住,再到很远的地里去劳作?这是及其不现实的。因此,三峡库区的老百姓还是要靠自己的资源吃饭、生存。

三、关于具体实施的一些思考

三峡移民有望得到后期扶持,这个扶持不是让国家无限制地给资金,而是要给库区城镇发展经济予以“渔”。在目前库区行政尚处于分割的情况下,为了稳固发展这种利民、利国也利企业的经济形势,充分利用已经在库区扎根的中小商业企业的力量,合手共建库区城镇,发展库区经济。

政府在这其中的作用,我们将另文论之。作为中小型的商业零售企业,在已经占据市场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着手:

第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稳定市场。

中小商业企业要想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对市场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弄清楚这样一些问题:该区域目前的商品供应源主要有哪些?本地出产的可以自己供应的有哪些?能否将本地多余的商品与外地交流?商业批发与零售点的设置是否合理?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哪些产品是大型零售商不愿意做,供应商也不愿意做的?市场需求、公众需求如何?摸清这些情况后,就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公众提供实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了。

第二,要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一些生鲜基地,繁荣市场,同时稳定物价。

当地供货商实力太小、品种不齐全、配送能力不强,基本无市场维护意识。如果政府规划、投资,或者超市经营者也进行投资,从长远利益考虑,在当地建立自己的生鲜基地、日常用品仓库。还可以与当地经销商联营一些产品。对那些距离城镇较远的居民的购买需求,也可以组织下岗工人或无业人员进行配送。

这样,省去了远程配送的开支,成本降低,物价稳定,市场繁荣,对民对企业对政府,都是有利的。

第三,要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力争将部分品牌在三峡区域小城镇的权拿到。

大的品牌,由于成本高的缘故,其权一般只到中等城市。如果中小商业企业能将部分品牌在小城镇的权拿到,按照晕轮效应,别的品牌就会主动与超市合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场体系。这样一来,应该是有利于企业、市场价格体系的维护、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的完善、最终维护了顾客利益(上当受骗的事情减少)、政府的就业、旅游设施、居民日常生活等都可以“一揽子”得到解决。

总之,在大型经济组织还没有占据三峡库区城镇市场的情况下,中小型商业企业充分发挥“补缺”作用,利用有限的资金,联合地方政府、当地经销商等各种力量,以聚合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从目前的情况看,是一种正在进行也是行之有效的发展库区城镇经济的好办法。随着库区的行政合一、规划到位、物流管理、旅游产业等的发展,相信三峡库区的城镇经济会出现繁荣的景象的。

作者单位:易炜三峡大学公共管理系

郑承松宜昌市汇金购物广场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郭国庆,钱明辉.市场营销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9-95.

[2]重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EB/OL]..

篇2

关键词:零售业态 业态演化 双驱因素 趋势特征

零售业态演化是近十多年来理论界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到零售商业的经营方式与消费者购物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对于我国商业经济的发展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对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现象作了一般性的描述,对演化的趋势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本文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双驱因素原理与趋势特征,较之于其他学者的发现,更能精准地揭示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动力机制、规律与趋势。

多种业态渐次出现与发展

我国零售业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何佳讯、卢泰宏将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49-1978年为第一阶段,国营百货商店与供销合作社为主要零售业态。1979-1992年,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个体、私营零售商店得以发展,超市、连锁店出现。1993-2001年,百货商店由盛而衰,连锁店高速发展,超市、大卖场进一步发展。2002年以后为第四阶段,购物中心、连锁店进一步扩张,便利店与网上商城得到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发展以1992年为界,此前发展缓慢,以后则蓬勃发展,出现了百货商店、连锁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制会员店、便利店、购物中心和折扣店等多种多样的零售业态。零售业的发展与零售业态的变革与演化成为许多学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与本世纪初讨论的热门话题。

林勋亮(1998)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零售业态的发展情况,认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百货商店大型化;超级市场再度兴起;专业店、便利店连锁经营发展;仓储式商店超前发展;购物中心崭露头角。张素丽(1998)仔细比较分析了百货商店、折扣店、专业店、类型专业店、仓储俱乐部、超级购物中心六种主要零售业态在市场中的表现,提示了零售业态依次发展的趋势。何云、王芳(1999)考察了广州市大型零售业竞争与发展情况,发现大型百货商店独占鳌头的局面被打破,新的业态得以发展,形成多态并举格局。大型国营商店效益下滑,而外资零售业增长较快。方虹(2001)讨论了零售业态的生成机理与我国零售业态结构调整问题,认为零售业态生成演变有其内在规律性,每一业态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与人口、购买之间保持合理比例。各业态之间也要有合理的比例结构。近年来我国零售业打破业态单一化,形成了多种业态并存的格局,并呈现四种趋势:突出规模经营效益主题;实行专业化经营;大型仓储商店发展潜力大;无店铺销售方式特别是网上销售将成为未来零售业的主导。

杨森林(2002)对“无店铺销售将成为零售业的主导”表示怀疑。他认为零售业态结构遵循着一条从单一到多样、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道路,并基本上与社会多元化、多样化、差异化和个体性发展进程同步。每一种新的业态出现后,原先的业态没有被取代,而是与新的业态共同发展,形成了一种业态互补的关系。史锦梅(2003)基本上坚持了消费需求是零售业态发展的先导的主张,她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提出零售业态发展理论的“需求满足论”的新假说,按照这一理论,零售业态发展的内驱力是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每一个都有其生命周期,但在其衰落后不会完全消失,新的业态产生的起点比旧业态高,能向消费者提供更大的让渡价值,表现为提高的消费层次与质量。我国零售业态依次由乡村杂货店、百货店向超市、大卖场、购物中心以及未来提供更多顾客让渡价值的业态发展。可见,众多学者的看法基本一致,我国零售商业发展突破了单一业态格局,多种业态渐次出现,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形成了多种业态并举的态势。

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双驱因素

一般来讲,各个国家的商业零售业态的演化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因而有许多学者提出若干理论假说,以揭示这些规律。在众多的理论假说中,主要有六种假说最为引人注目。美国学者McNair(1958)提出了“零售之轮”假说,认为“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始终驱动新的商业零售业态取代旧的商业业态。丹麦学者Nielen(1966)则提出了“真空地带”假说,他认为零售业主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必然将自己的经营范围选择在较少或无人经营的真空地带,从而导致新的零售业态的出现。美国学者Davidson(1976)等人认为零售业态都将历经改革,加速发展、成熟、衰落的生命周期,因而不同业态次第发展。此外,“进化论”引用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解释业态发展中的竞争选择机制;“辩证过程论”则借用哲学之辩证规律,认为零售业态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新的业态是对旧业态的扬弃。商品结构综合化与专业循环假说认为商品的丰富发展导致了新的零售业态综合化与专业化交替循环发展。

这些理论假说,无疑对欧美经济发达、较早进入商品经济的国家中零售业态的发展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当然也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我国零售业在改革开放多年的演进规律。但是,仅仅依据这些假说去认识我国零售业态的演进是不够的。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商业经济发展与零售业态的变化相对欧美国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一些外商逐步进入我国零售业,对我国零售业态的演进起到了示范与带动作用,促进我国零售业态的迅猛发展,在短短不到30年时间,就完全打破了单一的业态,形成了多种业态并存的格局。而不象西方国家那样,通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才依次经历了百货商店、连锁超市、购物中心与无店铺销售四个大的变革与发展。

本文建立了关于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双驱因素的概念模型(见图1),以解释零售业态在我国能够快速发展的社会原因与动力机制。同时,还可以通过该概念模型进一步探索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趋势。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促进零售业态发展与演化的最根本的环境因素。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商业流通在“一、二、三、零”的格局中,由国营一、二级批发单位几乎掌握了全部日用品的购销调运,并实行统一渠道、统一价格、统一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制开始进行重大改革,打破了原来的统购统销制度,原来由国有批发商业依靠计划指令集中的货源,部分地由工业企业自销,各地区和部门新办的批发企业,大型零售企业兼营批发和个体(私营)经营批发分流。

流通体制的改革,催生了非公有制商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集体、个体经营的食杂店、便利店与专业店等。有研究表明,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短短几年,就取得明显变化。到1992、1993年,国营商业零售额分别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41.3%与39.7%;集体零售业占27.9%和26.3%;个体(私营)零售业占20.7%与22.6%。零售业已基本形成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的格局。1992年,国有商业零售机构、人员分别占3.2%与17.9%;集体占12.2%与30.19%;个体(私营)占84.6%和51.8%。

外商进入我国零售商业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1991年,第一家外资零售商日本八佰半进驻深圳;1992年,第一家外资便利店7-11投资上海;同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北京、上海、天津等6个城市与深圳、珠海等5个经济特区试办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零售企业。家乐福是最早进入我国的商业零售巨头,1993年进入,1994年在我国的销售额达到60亿元人民币,到2004年2月,在我国内地开设42家分店;沃尔玛1996年在深圳开了头两家店,然后东莞、昆明、大连开设了8家店,投资9.05亿元人民币,2003年在我国销售额达到150亿美元。由于外商投资零售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手段,在与国内零售企业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这必然在经营观念、经营业务范围、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等方面带来极大冲击,从而产生巨大的示范带动效应,领引业态的演化。

经济体制改革催生了多元化零售业态的产生与发展,而外商进入我国零售商业又提供了现成的学习模板。双因素共同作用的直接结果就是改变了我国商业零售竞争结构。首先是商品超市对国营商店的渗透。超市在我国的原始形态是大中型百货商场里设立的自选商场或自选柜台,以及城市小商品批发市场里的自选摊位,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后期得到迅猛发展。1998年,以“超市”命名的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超市公司全国就有22家,拥有门店1530个。然后是连锁经营的大发展。1992年,北京诞生了幸福连锁店,它是全国国有零售商业领域的第一家连锁企业;到1995年底,全国实行连锁经营的企业达到400多家,有各种类型的门店6000个。再后是购物中心的攻城掠地。1994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第一次连锁经营会上,购物中心作为一种新的业态被正式引入我国。上海港汇商城、北京国茂商城、广州天河城广场、中华广场是国内购物中心的排头兵。进入本世纪,随着上海正大广场、厦门“SM城市广场”、大连和平广场、宁波天一广场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摩尔相继开业,带动全国各地的摩尔热。

双因素共同作用的另一结果是为我国消费者购物提供了自由比较、自由选择的多样化购物场所。1990-1996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市场转型逐步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到1997年,完全进入买方市场。商品消费交易方式从“供给决定型”转变到“消费决定型”。多种业态竞争态势中,零售企业新业态只要能向顾客提供比对手更多的顾客让渡价值,就能在竞争中取胜。消费者在层出不穷的新业态中,尤其是外商进入提供的新型业态或经营方式,迅速学会了改变其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新的消费观念与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与接受,新的业态逐渐取代旧业态成为零售商业主要的经营方式。

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趋势特征

双驱因素的概念模型揭示了我国零售业态的演化在两个外在环境因素的驱动下,通过两个中间变量因素的转化,共同作用,形成了特定的演化轨迹。由此不难发现,在零售业态演化过程中,商业企业经济实力、经营的商品品种与消费者购买需求的变化是零售业态的演化最基本的因素。即商业零售业态实际上是一种商品或服务达成交易的经营方式,而业态的演化说到底是零售经营方式从企业、商品与顾客三个基本角度出发进行改变的。在企业方面,日益扩大的零售商业投资导致其规模化演化;商品的极大丰富促进了零售商业的进一步专业分工;顾客消费需求与购买准则的改变决定了细分营销成为零售企业的战略选择。规模化、专业化与细分化正是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趋势特征。

(一)规模化

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决定交易达成的企业因素,不可能像制造企业那样拥有某种独特资源或科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而只能将其资源实力与形象等因素综合地通过业态表现出来,进而提升对顾客的吸引力与信任感,这种业态演化的趋势特征就是规模化。越来越多的投资引导零售企业规模扩张。规模化可以区分为集中规模化(即大型化)与分散规模化(即连锁经营)两种。

(二)大型化

大型化是指各种业态的单体面积在扩大。一方面由于现代商品经济的商品种类和品种的极大丰富,需要较大的店铺面积予以展示;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也需要较大面积来陈列商品,以建立足够的挑选性和一次购足的能力。大型化的演进趋势主要表现为传统百货店向大型综合百货店演化,购物中心与商业摩尔的出现与发展。以上海为例,到2005年底,上海开设大型综合超市115家,营业面积合计达100万平方米;已建成购物中心36家,实现营业总收入250亿元。

(三)连锁经营或分店扩张

连锁经营或分店扩张是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另一表现。零售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活动将复杂的商业活动中的商店面积、业态、商品、服务、店名店貌等要素标准化;将采购、送货、销售、经营决策等职能分离,形成专业化;将经营活动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中化;将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商业活动程序化、简单化,最终体现出连锁经营的规模经营经济效益。我国零售企业的连锁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却在几年内得到极大发展,成为我国零售商业发展一种重要趋势与方向。1990年,我国开始引进连锁店,到1994年上半年,全国连锁企业达到150多家,2500多个店铺。

(四)专业化

差异化营销是大规模营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战略思路。这在零售业态的演化中主要体现为专业化趋势特征。通过专业化,零售商业企业不仅可以集中某类商品采购到品种齐全的商品,而且可以向消费者提供价格低廉与可充分比较选择购买的同类型商品,因而比综合商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明确的购买需要。

专业化的趋势特征首先表现为专业市场的形成。专业市场是指以现货批发交易为主,集中交易某类商品或若干具有较强互补性或替代性商品的场所。其次表现为专营店的发展,形成了以专门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的专业店,以专门经营或被授权经营某一主要品牌商品为主的专卖店,和以专门销售建材、装饰、家居用品为主的家居建材商店。专业化的趋势特征还表示在由传统百货店演变成的大型百货商场、大卖场通常在业态上要与超市区别开来,往往以经营服装、家居用品为主;而以苏宁、国美等大型电器商场的出现与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大型卖场的专业化发展。

(五)细分化

消费者决定型的成交类型是买方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就决定了从消费者需求入手建立与发展新型业态是零售业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细分化的趋势特征不同于专业化那样,基于商品的门类来设计与调整零售经营方式,而是以细分顾客购买来设计与发展零售业态,所谓细分化,是指按照购买者所需要的个别产品和/或营销组合,将一个市场分为若干不同的购买者群体,并描述他们的轮廓(Kotler,1999)。细分化首先反映在城市中心商业与社区商业在业态上的差异,中心商业街,无论是大厦的品牌厅房,还是品牌专买店,突出的是品牌系列;而在社区商业的大卖场、超市、百货店,多为大众产品与服务,缺乏品牌色彩。即使是中心商业街,也表现出细分化的特点,例如在上海,南京东路讲繁荣,淮海中路定位时尚,四川北路讲热闹,南京西路讲三高。

又如上海红星眼镜公司年销售1.6亿元,占上海眼镜市场份额的20%,它在淮海路中路红星眼镜公司旗舰店经营的是卡地亚、范思哲、登喜路、古姿等30多种国际一线品牌。在南京东路、四川北路、徐家汇等中心城区新辟出的2020眼镜馆连锁店经营的伊保罗、阿玛尼、毕堡士、蒂安加等世界二线时尚眼镜,锁定阳光青年消费群。在市区郊县及长三角的闹市地段的校园密集的学区及新楼众多的社区,开出以实用镜更多些的专业眼镜店,为学生及中老年提供独到的服务。细分化的趋势特征还表现为新型百货商场、服装商城也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年龄、性别等因素区分为高档、中档与大众,以及儿童、青年、中老年等不同商场类型。

规模化、专业化与细分化作为零售业态演化的趋势特征,在理论上也可以作为衡量零售业态演化的三个基本维度。一些业态如家乐福、人人乐等连锁超市,苏宁、国美等连锁家用电器,表现出业态演化混合了规模化、专业化两个因素;而如西武商场、太平洋百货这一类,则表现出业态演化混合了三个因素。因此,本文与其他学者提出多种趋势的观点不同,认为只要抓住了该三个趋势特征,就可以从理论上较好地认识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规律与基本趋势。当然,本文的观点也只是一种归纳与命题假设,有待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骏阳.零售商业业态发展前景分析[J].上海商业,2007(1)

2.朱连庆.摩尔的演进轨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研究[J].上海商业,2006(5)

3.俞稚玉.中国的购物中心,融合中创新,变异中发展[J].上海商业,2006(5)

4.汪建成等.中国零售业的环境指数,业态生命周期与业态变迁[J].当代经济管理,2006(3)

5.韩沌,陈功.零售业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商业,2005(9)

6.黄芸飞.外资零售业市场准入与我国零售业的对策[J].上海商业,2004(7)

7.夏春玉,张闯.大型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理论解读[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4(11)

篇3

各类生活服务近年来与互联网结合日趋紧密。对于老百姓来说,去餐厅吃饭掏出手机买单,或是订餐前先看看有哪些限时折扣,再或者出门看电影时先在手机上买完票选好座,早已不陌生。对一部分人来说,已经成为了新的生活习惯。

易观智库在7月的今年上半年《中国生活服务O2O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中称,互联网创新在服务行业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预计2015年中国生活服务O2O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互联网+生活服务”的大趋势下,以就餐、看电影为代表的高频消费正在成为线上线下融合的一大热点。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激战正酣,背靠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口碑”在不久前加入竞争。动辄上亿的“烧钱”补贴,消费者在获得折扣的同时,也逐渐开始习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生活便利。

线上线下融合并不止于“吃喝玩乐”,零售业的“互联网+”也在2015年有了阶段性的新进展。

中国电子商务在过去15年间蓬勃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一度对传统零售业造成冲击,“商场沦为网店试衣间”争论不断,电商被传统零售看做是“狼来了”,实体零售商日子不好过。阿里巴巴平台2014年的全年零售成交额达到2.3万亿元,相当于同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

虽然关于网店是否会取代实体店的争论仍在继续,但消费者已经渐渐作出了选择,这带动了传统零售业的转型尝试。2015年8月,京东战略入股永辉超市,阿里巴巴与苏宁“化敌为友”达成合作。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和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一致表示,线上和线下融合是未来商业的发展趋势。

作为传统百货中转型较早的代表,银泰商业集团CEO陈晓东认为,不管是线上到线下,还是线下到线上,最终是以客人为中心,消费者是流动的,平台需要融合。

篇4

关键词:娱乐;零售;目的地

中图分类号:F713.32

一、体验经济时代娱乐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体验经济的兴起,消费者已突破传统的消费心理,消费目的不再单纯地为得到某种商品或服务,而转向追求趣味性、时尚的消费,通过娱乐体验的方式获得满足感,休闲娱乐已经成为生活体验的重点。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娱乐业占服务业的比例高达25%,“娱乐”因素在内的服务业占到GDP的30%以上。世界著名企业均通过介入娱乐产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索尼、百事可乐、微软等。娱乐作为国家生产力水平衡量标准和社会文明评价尺度正在成为新的“世界通货”,娱乐消费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目前美国人有1/3时间、2/3收入用于休闲娱乐,有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娱乐。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注重生活质量,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体验消费无疑是意义最丰富的一种消遣方式。

二、国际商业呈现出零售与娱乐融合的发展趋势

国际商业的研究表明,现代城市零售系统不断拓展、商业购物和娱乐消费走向多元化,娱乐与购物的相关性大大提高,娱乐业与非娱乐业界线模糊。商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单纯购物,而是集品质购物、特色娱乐、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消费体验,呈现出零售与娱乐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一些零售店注入娱乐活动,引诱顾客在购物环境中度过休闲时光,人们在零售店的环境中,体验购物、娱乐、教育乐趣。购物中心规划设计满足了人们购物、休闲、娱乐一站式需求,其功能布局从购物中心提升为生活休闲娱乐中心。一些产品将娱乐体验融入产品的设计,给消费者带来感官上的愉快体验。

(一)娱乐与零售相结合的购物中心

娱乐化成为购物中心一部分已成重要趋势。Shopping Mall起源于经济发达的美国及欧洲,强调多功能、一站式、休闲性,打造“购物+N种娱乐”购物娱乐化的模式,以满足购物、文化、娱乐和餐饮等多种需求,推动了娱乐购物一体化的发展。世界上购物中心引进的娱乐业态包括溜冰场、KTV、游乐场、儿童乐园、高尔夫练习场、蹦级、海底世界和赌场等等,这些娱乐设施可以满足儿童、青少年、家庭、退休的老人、职业人群等各个年龄段消费者。据统计,在90年代的最后5年中,英国25%的新建购物中心开发设计方案中都包括了娱乐设施,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38%。近年世界新建和改造大型购物中心中休闲娱乐类设施一般占到总量的60%以上,休闲娱乐已成大型购物中心的主导定位模式。如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波利亚的“Mall of America”包括占地7公顷史努比主题公园、120万吨水族馆、两层高18洞小型高尔夫球场及一些传统商业娱乐设施,如14屏幕的电影院等。加拿大West Edmonton Mall拥有人造海滩冲浪、游乐园、迷你高尔夫球场、赌场、蹦高等先进娱乐设施,除此之外还有海豚表演、水生动物展、乐队表演等免费娱乐项目。

国内传统购物中心的最佳黄金比例是购物、餐饮、娱乐各为52:18:30,目前这个黄金比例正在被逐渐打破,最主要的表现是零售的比例在不断缩少,而餐饮、娱乐等的比重在加大,出现购物、餐饮美食、休闲娱乐“三驾马车”联袂主演的新超大规模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模式。如香港又一城有欢天雪地溜冰场、人造海滩冲浪、蹦高、游戏机、游乐园、最大的书店叶壹堂、电影院、玩具反斗城等娱乐设施;深圳欢乐海岸餐饮娱乐体量约占50%以上。

(二)零售店铺注入娱乐元素

娱乐化趋势不仅出现在购物中心,一些零售店铺也在体现购物过程中的娱乐休闲化,引诱顾客在购物环境中度过休闲时光,人们在零售店的环境中,体验购物、娱乐、教育乐趣。娱乐化已经成为商店装饰、服务的主要考虑因素。如巴斯.布洛商店户外世界中,顾客可以学习如何绑鱼饵,然后在店里的室内鮭鱼池中试钓一下;他们还可以使用商店的步枪射击场和弓箭射击场。在奥西门运动商品连锁店中,顾客可以在商店内的运动场上试验一下运动设备。美国休闲设备公司(REI)的一家商店中,建有一座65英尺高的攀岩假山、一个35英尺的瀑布、一个用来测试雨具的人造雨房、一个长达470英尺的自行车与滑雪用具的试用道,只要你喜欢,你就可以马上在相应的真实环境亲身体验到所要选购的体育商品。纽约第五大街旗舰店迪斯尼商店就是娱乐体验的创作原型。香港麦当劳婚礼服务,鼓励大家在麦当劳里举行婚礼。波尔多斯书籍音乐店有店内咖啡厅和现场爵士乐演奏,星际好莱坞餐馆的墙上放映好莱坞电影片断、虚拟现实中心销售名牌纪念品等。

(三)娱乐主题融入产品体验

一些产品将娱乐主题融入产品体验,通过顾客参与对产品的设计或生产来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给消费者带来感官上的愉快体验。生产“芭比娃娃”闻名的马特尔公司提供顾客可任意选择的芭比娃娃的肤色、发型、服装等,甚至赋予娃娃的喜好和厌恶,当顾客收到专门为他们特制的“芭比娃娃”时,不仅符合他们个性,而且还有娃娃的名字、出生年月、个性分析和换洗衣服。美国女孩公司利用美国女孩文化的大众性特点,向5~12岁的女孩提供洋娃娃、服装、书及时尚配饰等目录产品线,将娱乐和零售有机结合起来。美国厨师埃墨利尔·格拉斯通过生动的、幽默的互相交流,将烹饪转化为吸引观众的娱乐秀,并使厨房里的对话成为男士间亲密谈话的内容之一。零售娱乐业这个结合了零售业和娱乐业的词现在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

(四)数字化娱乐成为新的亮点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兴起,数字化娱乐成为零售业新的亮点。座落在洛杉矶的数字化特色的娱乐餐厅UWINK将电子游戏的快乐、互联网的便利性、良好的就餐环境融为一体,只要消费者进入餐厅,就可以和朋友边玩游戏边联络感情和就餐。据美国国内市场调研统计:46%美国人喜爱这种消费者互动的点餐方式和终端游戏形式的自主服务餐厅。日本服装零售商优衣库利用如人人网和新浪微博这样的社会媒体渠道,通过在线游戏等模式,让它的核心客户群之一的中国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优衣库的品牌认知与好感。

三、基于娱乐体验的零售商业规划设计

体验经济时代,国际商业呈现出零售与娱乐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因此,出现了一种多功能、多特点、全方位的购物生活形态——休闲娱乐目的地。休闲娱乐目的地是将娱乐、餐饮和零售设施整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具有协同效应的新模式。娱乐、餐饮和购物设施独自发生作用但又相互补充,提供的服务已经从单纯的购物转变成多样化的商业(购物)、休闲(散步逛街)、娱乐(电影、演出)、餐饮(饭店、咖啡厅)、专业服务(如法律咨询、公证)、健身保健(健身房、美容院),甚至包括教育(进修课程、培训班、教育性博物馆)、小型医疗服务(如牙医、激光治疗眼睛)、政府行政服务(如办理证件、驾驶员书面考试)等。目的地项目创造的直接销售额是购物中心项目的10倍以上(见表1)。

本规划设计前瞻性地将购物与公园结合设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在有限容积率下充分利用室外空间,突出商业的主题化、娱乐化、休闲化特征。以其独特的主题景观,将休闲娱乐、特色购物、主题餐饮整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具有协同效应的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突破现有商业发展模式,引擎带动商业发展,提升商业整体水平,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成为特色娱乐中心、都市休闲中心、品质生活中心。特色娱乐中心集室内室外休闲娱乐于一体,满足中产家庭的娱乐需求;都市休闲中心充分利用公园景观,满足都市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品质生活中心集聚高品质商业业态,满足高品质消费人群的一站式消费需求。

(一)主题化

商业的主题化特征主要通过以主题划分功能区、与主题相匹配的建筑设计,以及引进与主题相一致的商业品牌来实现。

1.以主题划分功能区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将以主题划分功能区,形成以滨水主题的集中消费区为核心,动漫、探险、科幻、自然四大主题消费群落为特色,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融合的功能布局。滨水区主题消费区通过水上娱乐区、滨水购物区、水景酒店、水族馆、水上秀场等打造以水景为特色的全家人欢乐消费空间;动漫主题消费群落通过梦幻娱乐中心、梦幻主题餐饮、梦幻主题商店、梦幻主题乐园打造以梦幻为特色的梦幻主题消费地;运动主题消费群落通过探险游乐场、冒险体验区、运动天地、运动主题餐厅、运动主题商店等打造以探险为特色的运动主题消费地;科技主题消费群落通过科幻娱乐中心、科技生活馆、科技主题餐厅等打造以科幻为特色的科技主题消费地;绿色主题消费群落通过绿色市集、休闲广场、园景餐厅、都市农园、绿色生活馆、养生休闲中心等打造以绿色有机为特色的绿色主题消费地。

2.建筑设计与主题相匹配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来表现主题和传达体验,建筑设计与主题相匹配,综合造型、装修、环境、动线、照明、技术和材料等元素集中统一打造项目的特色。如滨水主题消费区可以将建筑设计与水景景观融为一体,创造零距离的亲水休闲空间,打造特色的亲水娱乐设施。梦幻消费群落可以通过局部动漫景点的设计、以动漫元素为主的室内外设计等打造充满梦幻色彩的消费环境。

3.商业品牌与主题相一致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通过与主题相一致的商业品牌的引进来打造项目特色。如动漫主题消费群落以动漫文化为特色,形成以动漫品牌为核心,儿童品牌、年轻时尚品牌并存的多元化商品结构。向动漫爱好者出售各种动漫模型、动漫服饰、动漫生活用品、动漫食品,引进各种儿童玩具、儿童服饰、儿童食品以及具有梦幻、卡通色彩的年轻时尚品牌。运动主题消费群落以探险运动为特色,集聚探险品牌、体育运动品牌、户外休闲品牌。科技主题消费群落引进苹果、三星、佳能、索尼等品牌旗舰店,集最新电子、电器、数码、IT等科技产品展示、、销售于一体。

(二)娱乐化

娱乐是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体验之一,几乎没有哪种体验会排斥那些促使人们开心大笑的娱乐瞬间。都市休闲娱乐目的地商业中心的娱乐化特征源于消费者消费需求层次上升所带来的娱乐体验的膨胀,消费者希望在这里体验到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时尚。一般的传统购物中心以购物功能为主,餐饮、娱乐功能所占比例较小,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应该增加娱乐商业业态比例,娱乐与购物融为一体,以娱乐为引力点带动销售。娱乐活动可占其可出租面积的30%以上。如可以汇集最新的科幻娱乐项目,充分利用园区水资源开发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水上娱乐项目,运用现代科技打造以探险为主题的高仿真探险游戏等。

(三)休闲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Demall”的设计观念,即将传统购物中心的顶揭开,使之室外化,让购物者有更大的视野和自然景观。如位于美国的时尚岛购物中心采用露天式的布局,环境优美、充满自然情趣。入口瀑布给人以视觉和听觉刺激;绿树峻石所围成的天然湖泊,再配以蜿蜒的水上滑道,嬉戏其中、妙趣横生,整个建筑群被掩映在繁茂的热带丛林中,为游客在市内炎热的气温中能体验到这里的自然清新,是旅游避暑的最佳场所。日本大阪是率先发展自然化生态型娱乐目的地商业中心的城市之一,其中Namba项目是独具特色的生态购物中心,建筑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建筑师设计了一个带有自然地貌特点的人造峡谷式的公园式购物中心,该峡谷的植物覆盖2~8层建筑的上面,露天的坡道从2层逐渐走到8层,坡道两边可以进入不同层上的商店、餐饮与娱乐场所,在树木、植被、瀑布、连接峡谷两端的飞桥的衬托下,峡谷般壮丽的自然景象与建筑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充分利用公园自然景观发挥休闲功能,将休闲与娱乐、购物融为一体,使购物环境开放化、自然化、生态化,如阳光、绿化、水景、舒适的温湿度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是都市休闲娱乐目的地的吸引点。

参考文献:

[1]郑江宁,周春发.国外主题公园发展趋势初探[J].高教与经济,2004(2).

[2]钱坤.主题体验式购物中心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5.

[3]城市土地研究学会.零售娱乐中心规划与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杨麟.现代城市公园的体验式设计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5]罗建兰.城市购物中心休闲功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7.

[6]谭瑶.娱乐目的地商业中心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8.

[7]郑秋锦.品牌传播娱乐化研究[D].华侨大学,2009.

篇5

[关键词] 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因特网

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显露出其强大威力的因特网,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日益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经济诸领域之中,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开始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增长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动力。当前网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行业间的融合和新业务模式的不断涌现,而基于互联网络的电子商务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标志。蓬勃发展的网络经济和全球性电子商务革命将对传统经济,以及传统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冲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今天,中国不可能游离在世界经济发展浪潮之外。因此,了解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以及它们对传统商业的冲击,认真准备对策,迎接挑战已经成为国内商业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中国网络经济现状

中国是网络经济的跟进者,受经济发展阶段性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的制约,中国网络经济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加速国家信息化基础结构建设的努力,并且取得了明显进展,数据库、信息传输系统、信息应用系统、信息技术及产业、信息人力资源、信息软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已经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由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及软件业、通讯及通信服务业两大部分组成的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预计未来十年内,中国信息产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与网络的关系日益密切,传统产业对网络业的依赖性增强。信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传统产业扩张,从而使两者之间界限模糊,出现了新旧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对网络业而言,它不仅是计算机硬、软件、电信、互联网的简单组合,而且通过国际资本迅速渗透到零售、媒体传播、医药等传统产业,并赋予传统产业以新的技术含义。对于制造业、销售业等传统产业,网络一端连着消费者,另一端连着企业与经销商,使他们得以扩大销售范围、压缩成本、缩短流通时间。

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已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对传统产业来说,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种必然选择。中国传统企业的网络化必须以企业内部作业流程的电脑化和网络化为前提和基础,以网络设备和电子商务为两翼,推进企业网络的系统化。只有这样,才是对中国传统企业的真正意义上的改造和网络化。

二、网络经济的特点及对传统体制的冲击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各种不同商务活动的开展,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感,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同时相对传统的经济模式,网络经济有其自己的特点,对于从事信息工作或准备迎接新经济模式挑战的企业和个人,了解其特点,以及可能对目前体制的冲击是必要的。

在网络经济中,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数字信息化。各种信息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单元中,只有当某一个用户希望在网上使用这条信息时,数字才变成物质,这种深刻的变化将会扩散到商业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数字化的信息以光速在全世界传播时,它会克服物质信息的时空限制,进一步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信息将成为未来世界最重要的资源。

网络经济具有虚拟性特征,经济的网络化和数字化驱使传统的空间概念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空间----赛博空间,从而相对地扩大经济活动的范围。在网络经济时代,经济活动不仅在传统的物理空间进行,而且在赛博空间这一虚拟市场中进行。各种虚拟的经济活动、经济设施和经济实体,如虚拟市场、虚拟公司、虚拟银行等纷纷涌现。这也即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形式。

网络经济的另一特征将是经济的直接化,从工业经济的迂回经济向数字化的直接经济过渡。工业经济的市场模式有很多中间环节,企业生产产品需要厂房、办公室、机器、原材料等,企业销售产品要经过批发商、零售商等。而以网络为依托的电子交易运行模式主要有网络商品直销流转程式和网络商品中介的流转程式。其交易方式使企业绕过传统的经销商而直接与客户沟通,客户的需求或订单将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指令,从而增强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传统的市场结构和市场模式。

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普及在中国的实现只是时间问题,是不可阻挡的潮流;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有关电子商务的物理网络和其他基础设施已基本具备,中国已经具备了开展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发展电子商务的时机已经到来。

在未来几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将继续得到快速发展。同前几年不同的是,近年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吸收了传统行业企业的投入,电子商务不再是一些很小的网络公司和相关媒体的诠释概念的舞台,基础设施的完备、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信用支付的成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吸引,使得经济实力雄厚、销售渠道广泛的传统企业在未来几年成为推动中国电子商务进入实质阶段的主力军。

有关专家认为,在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时代,生产以满足个人化的需要为原则,生产者单独面向每一个消费者,生产者将按照每一个消费者的特殊需要生产独特的产品。它彻底改变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由于厂家可以直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所以不必担心它的库存水平会超标,消费者不必担心买不到需要的产品,产销双方的效率得到共同提高。在网络上,价格高度透明,顾客通过网络可以了解每一种商品的价格,大大减少了生产者利用自己信息优势进行价格获利的可能。在网络武装的直接经济中,作为产需双方中介的传统商业的存在理由已经大打折扣。

虽然这种观点在目前中国现阶段实现的可能性有待商榷,但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的冲击力度却不可轻视,作为传统的零售企业必须正视这种未来可见的冲击,利用冲击来临前的时间调整经营方针,采取各种方式减少可能的损失。从发达国家零售企业的应对手段来看,同网络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和占领电子商务市场是一条比较明智之路。

零售商同网络公司进行合作,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向传统零售业提出了挑战,他们正从零售商手中抢走顾客及销售份额。而零售商自己很难进行网上应战,所以同大型网络公司的合作便成为传统零售企业的出路之一。零售商通过与网络公司的合作会扩大他们在网上的销售能力;网络公司借助零售商同消费者加强联系,扩大网络服务范围。对于零售企业和网络公司来讲,这是一种理想的是双赢结果。这种经营方式应引起国内大型零售企业的注意和借鉴。

四、我国发展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体制问题。有关专家认为,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冲击仅仅是一个方面,而网络经济的背后还隐藏着深刻的体制问题,技术、设备、基础设施的问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或引进所解决,但体制问题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在中国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时代,需要个人更多的自由,需要人更多的创造性,如果一个体制不能适应传统的工业经济,它就不能适应网络经济。传统工业落后的国家很难能够在网络经济上很快赶上。

其次,中国的市场法制建设尚在进行之中,企业的市场行为随机性大,因而加大了市场活动的风险,不利于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在目前中国,有关决策部门考虑问题的核心不是政策的合理性,而是决策部门的利益,明显带有部门垄断意味。这种人为限制信息流动速度、设置体制障碍的做法,会使中国在新的一轮世界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第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有利的技术支持,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等技术与设施仍需逐步得到完善。我国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方面的原因等,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其质量离电子商务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如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信方面的落后面貌,应是促进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的首要问题。

此外,电子商务涉及的网络管理、金融结算、法律法规的制定等众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跨部门、跨地区的强有力的行政机构进行组织和协调。现有的法律法规不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充满了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部分,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须参加全球化经济发展中新的竞争和迎接新的挑战,参与意味着机会,这个观点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因此,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推进网络经济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各个部门、企业要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不同业态商业企业、众多的分销渠道、成熟的网络技术、结合各自特点,开创传统商业企业自我走向电子商务领域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吕廷杰: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M].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2000

[2]姚国章: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6

卢中原/陈志理/马明兰

发展连锁经营是我国改革流通体制和实现流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1997年8—9月,我们赴美进行了一个月的连锁商业培训和考察。美国作为最发达的国家,其连锁经营的发展现状、主要原因、未来趋势以及在美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等,对我国推动连锁经营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一、美国连锁经营发展的概况

(一)美国连锁商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

连锁经营方式首创于美国,到现在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从1859 年在纽约出现世界上第一家连锁店到二战前,连锁商业处于萌芽与成长阶段。这是传统连锁时代。其主要特征是统一商店、商标名称,但在管理制度上统一性较小。在这一时期美国的连锁商业发展并不快,1918年时全美连锁公司仅有645家,营业额10亿美元, 占全社会销售额的比重不到4%。本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连锁商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到80年代,美国连锁商业从内容到形式日益完善,进入现代连锁商业时代。连锁作为一种非常成熟的经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零售、餐饮、旅店等许多服务行业。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全美19个较大的行业都已连锁化。1995年美国零售业销售额23000亿美元,占gdp的32%,零售业销售额的50%是连锁商业创造的。

连锁商业在美国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 )二战后美国经济繁荣,市场供应与需求扩大,对连锁商业的发展提出客观要求。战后美国人口大量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内制造业提供的商品更加丰富,这一切都有力地刺激了连锁商业的发展壮大。(2)交通运输业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迅速发展, 为货畅其流创造了便利条件。美国的高速公路贯通全国,现在总长已达7 万公里,占世界高速公路的三分之二,使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配送非常及时便捷。(3)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 为连锁经营提供了现代化管理手段。70年代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在流通业广泛应用,目前美国90%的连锁店已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普遍采用了商品条形码、电子扫描、电子出纳设备等先进技术,通讯设施、商品检查、配送中心等都是世界一流水平。这就为连锁经营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4)连锁企业的规模优势和组织化程度提高, 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据统计,美国5年内开业的商业企业的倒闭率为50%, 而连锁企业的倒闭率只有5%。(5)形成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及现代经营管理科学的发展运用,为连锁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美国连锁商业的主要经营形态

连锁经营的基本含义是:经营同类商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企业,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按统一经营方针进行共同的经营活动,以共享规模效益。一般来说,连锁企业至少要由10个以上分店组成,必须做到统一采购配送商品,统一经营,采购同销售相分离。从组织管理角度分,美国有以下三种连锁形式:

1.正规连锁(又称直营连锁、公司连锁)。有两个特点:一是所有权统一,全部成员归属同一所有者。二是高度统一管理。总部掌握着全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和人事权,统一负责采购、计划、配送和广告等,所属各分店实行标准化管理。在美国正规连锁所占比重很大,零售业主要采取这种连锁方式。如着名的沃尔玛公司和科斯科仓储式商店即属于这种类型。

2.特许连锁(又叫合同连锁、契约连锁、加盟连锁)。其特点,一是以特许权的转让为核心,特许权批发商把注册商标和经营模式卖给特许权经营商。总部为转让方,加盟店为受让方。二是所有权分散在加盟店,经营权集中在总部。总部提供技术专利和商号信息,加盟店按总部统一指令经营。美国目前有40%的零售企业采取特许连锁的形式,餐饮业、旅店业等也广泛采用,如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和柯达胶卷冲印店,即为典型。特许权批发商约3000家,特许权经营商约60万家,年销售额8000亿美元,提供800万个就业机会,1993 年以来特许连锁售额年均增长10%以上。

3.自由连锁(又叫自愿连锁、共同连锁)。其特点,一是所有权、经营权、财务核算都是独立的。二是在协商自愿条件下共同合作,统一进货,分散销售,成员店的灵活性强,自主性大。通常由一家较大的批发商作为龙头企业,众多的零售商参与,形成一个半松散的连锁集团。我们在洛杉矶考察的金证国际超市集团公司就属这类形式。这个公司是一家合作制的批发公司,成员多为零售商。公司成立已75年,1996年销售额达30亿美元,计划在本世纪末达到50亿美元。自由连锁在便利店中比较普遍。

美国习惯于从比较直观且便于统计的角度分类。零售业连锁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经营型态:

超级市场。主要经营杂货和食品两大类商品,以品种齐全、价格低廉、自我服务为特色,每个店平均面积为3.5—4万平方英尺。超级市场已全部实行连锁经营。

折扣商店。主要经营食品以外的一般性商品,有的店也经营少量食品。商品大众化,大多削价出售,适合工薪阶层购买。每个店平均面积9万平方英尺,比超级市场大一两倍。最大的是沃尔玛公司, 其次是凯马特公司。1987—1995年,折扣店销售额占零售业销售额的比重由35%上升到47%。

仓储式商店(又称平价俱乐部)。这种形式是近十年来连锁商业的后起之秀,经营范围包括了食品和非食品类商品。其特色是实行会员制,设施简单,以库为店,内部不装修;实行少品种大批量销售;商品价格低,同样商品的价格比普通商店要低20—50%。平价具乐部的目标顾客是小企业主。但由于商品售价比超级市场和折扣商品更低,因此也吸引了不少个人会员。美国人日常消费最多的大宗商品中,相当大的比重来自平价商店。比较着名的店有科斯科公司,其次是山姆公司。

超级购物中心。这是80年代后期在美国零售商业中出现的最新的连锁类型。其特点是许多连锁店集中在一个商城内,规模大,品种全。一般每个购物中心的面积达15—17万平方英尺,商品品种多达十几万个。有的购物中心面向中高收入者。

便利店。经营日常用品和食品,每个店100—200平方英尺,80年代遭到冷落,90年代东山再起。预计今后5 年便利店销售额的实际增长幅度将超过一般的超级市场。此外还有专卖店、无店铺售货(如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等经营型态,其中网上销售发展势头看好。

(三)连锁店基本运作方式及其管理

连锁企业把社会化大生产原理引入商业和服务业,对商品采购、配送、销售、财务等业务环节实行专业化分工,各门店专门负责日常销售。这种运作方式既适应了各零售店规模小、分布广的特点,又形成总体规模效益,使经营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所以,又被称为“组织起来的零售商”。

首先看订货系统。集中采购、统一进货是连锁店的突出特色。美国连锁店货源的95%由总部来确定,5%由门店自定, 主要是生鲜类商品。连锁店总部或大区分部的配送中心负责订货,为了保证商品质量,它们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考察比较,选择那些产品质量有保证、资信度高、经济实力强以及与需方合作信誉好的生产企业来签订合同。

其次是配送系统。配送中心是连锁店的物流机构,承担着各门店所需商品的进货、库存、分拣、加工、送货等任务。配送中心主要为本连锁企业服务,也可面向社会。美国连锁企业都有一个完善、高效率的配送系统。如沃尔玛公司现有各种形式的连锁店近3000家,配送中心25个;科斯科公司有连锁店270多个,配送中心15个,配送半径为300英里。配送中心完全采用计算机管理,与总部联网,使总部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动态,科学地控制进货种类与数量,缩短商品库存的时间,确保库存商品质量。高效的配送中心使连锁企业降低了成本,例如沃尔玛的经营费用已从1984年的19%降到目前的14%。

再次是连锁分店。这是连锁公司的基础,主要职责是按照总部的指示和服务规范要求,承担日常销售业务。每个连锁企业都有一套科学统一的经营策略和管理要求,详细规定了商品质量标准、服务标准、商品价格及操作规程等,所有分店必须严格执行,从而保证了高质量规范服务。以退货服务为例,电器类的商品可以在三个月内,凭发票在全美境内同一家连锁企业的任何一家门店退货,并可不讲出任何理由。此类商品注明“退货”,以较低的价格卖出。有的连锁店甚至不要求顾客提供发票,也同样退货。他们认为98%的顾客是诚实的,不能因为有2 %的不诚实的顾客而惩罚98%诚实的顾客。

(四)连锁企业的发展趋势

1.从总体上看,美国商业连锁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一是大型连锁企业集团实现了国际化的大规模采购进货。连锁企业的规模化经营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处于有利的交易地位,可以选择那些商品质量好、价格低的供应商进货。二是大的连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发展组合式经营,已逐步形成了国际性的跨国连锁集团。美国排名前20位的零售业连锁公司都是这样的集团,有些公司海外分店的营业额已超过其在本土的营业额。目前亚洲对全球的零售商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市场。据有关资料统计,1996年全球食品零售商的收益平均水平为3%, 在亚洲地区高达16%,而且这种增长势头还在持续。因此这一地区是各大连锁集团抢滩设点的重点地区。

2.从连锁企业的经营型态发展趋势看,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折扣店和仓储会员店势头正劲。这类店一般建于城乡结合部,地价便宜,装修简单,商品价格低,有较大的停车场,因而深受消费者欢迎。它们在国外新建企业也主要是这种类型。二是专业店、专卖店有大型化趋势。在美国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商业中心中,全国连锁经营的大型专业店和专卖店成为其经营主体,超级购物中心与专业店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发展态势。超级购物中心以其整体的广告策划、公共促销活动和市场调研手段,为专业店提供了信息和发展空间;专业店也以其知名度、信誉和优质服务,为超级购物中心吸引了广泛的客源。三是百货商店在零售业中的主导地位下降,市场份额减少。百货店一般占地面积大,装修豪华,经营品种繁杂,店员多,使得管理成本太高,商品价格上升,效益下降。近几年百货店在不断收缩经营面积,调整结构,向小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从连锁企业规模扩张的方式来看,特许连锁前景广阔,连锁加盟店将逐年明显增加;连锁企业将继续通过兼并其他中小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在并购浪潮中保持主动地位。

4.从行业分布看,连锁经营向各个领域扩张,尤其是在服务业将继续蓬勃发展,范围包括律师业、会计师业、信息咨询业等高层次的服务行业,也包括餐饮业、洗衣业、娱乐业等传统普通性行业,还包括保健服务业等新兴服务行业。

二、连锁经营的优势和在美国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成本费用,在流通领域引起革命性变化

传统的流通,是以批发和零售两个环节分立为特点的。从历史上看,批发商的产生,曾经促进过生产企业与零售商之间的流通效率的提高。连锁经营将批发和零售两个环节合为一体,形成了确保竞争优势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集中了批发功能,二是对所有零售分店进行整体管理。这样,与各生产企业直接向各零售商发货相比,减少了总的发货次数,还通过大批量统一订货、运输和储存,降低了进货价格和储运成本,保留了批发商的功能优势。并且,连锁经营跨越了批零分立造成的种种障碍,更为充分地发挥了现代技术手段的作用。在对零售分店进行统一管理的条件下,连锁经营能够充分运用电脑联网等现代技术,相对(于销售额而言)减少存货,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据典型调查,一些公司原来需要6个星期存货,通过应用这方面的现代信息技术, 立刻降为只需3星期存货,目前进一步降为只需1.5星期的存货,其中效率最高的只需6—10小时的存货。

(二)实行较低的零售价格,使消费者受益

连锁经营的主要型态如折扣店、专业种类店和仓储式商店等,由于在很多环节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运作效率,因而为明显降低零售价格打下了可靠的基础。归纳起来,一是大批量进货,迅速准确掌握各分店销售信息,工商之间产销合作关系较为稳定,可以获得较低的进货价格;二是统一进货再分配给各零售分店,总的发货次数比直接由各生产企业分散发货次数明显减少;三是集中运货、储存比分散运货、储存的费用更省;四是存货相对减少,商品和流动资金周转加快;五是商品开架陈列,便于顾客比较选择,售货人员减少,节省了工资成本;六是统一广告宣传,比分散的广告节省费用;七是统一市场信息调查分析和经营技术开发,比分散调查分析和开发更有规模效益;八是配送中心和零售分店建立在城区之外,地价较为便宜;九是商店建筑装修简朴实用,不求豪华;十是由于低价薄利,吸引更多顾客,使销售额不断上升,促进薄利多销的良性循环。

因此,连锁经营与非连锁经营在成本费用上的差别很明显。这可从三方面来看,其一,连锁经营的平价店经营费用(工资除外),据估计通常占销售额的20%多一点,如沃尔玛为14%,电路城为19%,凯玛特22%,而独立的大百货商店经营费用常占销售额的1/3以上。其二,由于连锁经营的平价店销售价格低,同样商品在独立的大百货商店价格较高,所以在这两类商店中,同一商品的经营费用绝对额差别更大。其三,平价店由于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较多,雇员相对较少,工资成本节省,因而,连锁经营与非连锁经营在总的成本费用上差别进一步拉开。

据了解,折扣店等平价店的商品价格,比平均价格低20%至50%。若按照近两年美国年度零售总额、连锁店零售额比重以及平价店销售的大致份额来作保守估计,美国消费者一年从连锁经营的平价销售中,相对于平均价格节省开支总量在1000亿美元以上,平均每个家庭一年可节省开支在1000美元以上。

(三)使流通领域对生产领域的引导作用更明显

连锁经营的发展促使流通企业日益大型化。现在美国前50家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已经占全国零售总额的22%。 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1996年销售额1005亿美元,跃居全美各行业销售额最大企业的第四位,仅次于通用、福利特和埃克森这三个老牌生产企业。在其他发达国家,大的零售商也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基本原因是零售市场上“需求有规律的商品”仍占主体,在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经营的规模效益越来越重要,连锁经营正是适应这一趋势的产物。

通过连锁经营日益广泛迅速的大批量统一订货,流通企业对社会“生产什么”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随着连锁经营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流通领域比过去更能大范围收集和迅速处理市场信息,为社会“生产什么”提供了更为准确、迅速的决策条件,更充分地发挥着生产和消费的中介作用。因此,流通领域日益远离对生产领域的依附,发展成为独立的现代流通产业,流通企业已经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向厂家订货,或者形成商工一体化的新型企业。

(四)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增加

零售业是美国就业最多的行业之一。1995年,零售业的就业人数达2200万,占全美就业总数的17%,占全美国非农产业就业人数的18%;一年新增加的就业机会为80多万,占总增加量的23%强,新增长比重占第二位。据预测,1994年至2005年间,零售业还将提供200万至30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相比之下,制造业将减少50万至200万个就业机会。 从就业增长率来看,以1994年为例,全美国非农产业就业人数比上年增长3.1%,其中零售业增长4.0%,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从对全社会就业的影响来看,一方面,零售业中的连锁经营由于效率的提高,单位零售额对应的雇员减少了,同时迫使一些相对劣势企业倒闭或裁员;但是,由于连锁经营薄利多销,零售额和雇员增加更快。因此整个零售业在效率提高、规模扩大的情况下,统计表明该行业就业总量还是增加了。另一方面,零售业中的连锁经营大范围明显降低商品零售价格,等于相对增加了消费者收入,使其可以更多地购买其他商品和服务,或更多地进行储蓄投资,从而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必然进一步促进社会各相关行业的就业增加。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1.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对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远未满足,国内最大的上海联华超市经营的商品也只有4000多种,生产和市场脱节的矛盾十分突出。连锁企业的大批量采购带动了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而且通过创造自己的品牌和商标,建立了农工商一体化的产销联系,对生产具有日益明显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因此,在我国发展连锁经营是密切产销衔接、增加市场供应的重大举措。这项工作不仅是流通领域或商业部门的事情,而且需要生产领域各部门的配合,特别是在标准化、条码化生产方面,更是如此。

2.以满足大众化需求为目标,不断改进经营内容和方式,是连锁企业常盛不衰的首要内因。在美国这样的富国,普通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实惠,大型豪华的百货商店日趋衰落,除少数实力雄厚者以外,大部分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被各种连锁经营的折扣店、便利店所瓜分。无论是大型折扣店,还是小型便利店,都在不断调整经营观念和手段,以更贴近大众化消费需求。例如沃尔玛公司开设了几家环保示范店,通过树立社会公益形象来保销。小型便利店则增加商品种类,提高自动化水平,以更好地发扬其方便、省时等优点。在我国,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开设少量的高档百货商店可以适应消费分层的发展,但绝对不宜多建。大众化消费需求始终是市场需求的主体,而且日益丰富多样,只有注重面向普通消费者,使他们更多地受益,我们的连锁企业乃至整个商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3.连锁经营投资风险小,市场开拓能力强,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对打破市场封锁也有积极意义。美国的连锁店大都是中小企业,由于连锁经营形成规模经济,实行统一的科学管理,因而分散的中小企业成本降低,信誉提高,整体实力增强,更加适应市场变化,并带动为之服务的部门共同发展。1941年以前,美国曾有28个州颁布过反连锁店的税收法案,对连锁店额外征税。但这并未限制住连锁店的成长,反而迫使其以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等多种形式冲破了阻力。60年展起来的特许连锁业,通过取得已成功的商品的经营方式的特许权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经营效益,更加适合中小企业的需要,同时带动了银行、律师、会计等服业务的繁荣。当今美国的零售市场已高度成熟,过多的商店导致竞争白热化,大量商店被淘汰出局,连锁店却欣欣向荣。近五年来,美国的非连锁企业投资成功率50%左右,而连锁企业高达95%。在我国,应当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联合优势,为打破市场封锁注入经济动力;加紧培育自己的名牌产品和成功的经营模式,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发展特许连锁经营,为进一步放活国有中小企业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4.现代化配送中心不仅是连锁店的重要依托,而且成为加速物流、创造利润的新手段。激烈的竞争和发达的流通设施使商品批零差价十分接近,必须找到新的物流形式,加快信息处理和资金周转速度,靠降低成本来取得利润。这就产生了两种新的物流形式,一种是批零一体化,即大型零售企业运用配送中心搞批发。美国许多连锁企业拥有十分先进的配送中心,为自己也为社会服务,甚至在扩展业务时先建配送中心再设商店。另一种是专业化配送业取代传统批发业。连锁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细化,洛杉矶的专业化配送业正在发展成仅次于电影业的第二大行业。目前我国的连锁店普遍缺乏先进的配送中心,对连锁店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很大制约,亟待加强这方面的建设。配送中心的建设属于企业投资行为,应当由企业自己决定;政府可通过市场规划、融资政策等予以指导。

5.灵活的融资手段和要素自由流动,是连锁店迅速扩大规模的关键性市场条件。美国连锁店筹集长期资本最普遍的方式是发行股票,其次是向银行和保险公司借贷;筹集短期资本的方式则更为灵活,包括商业票据、银行借款、供应商信贷和发行短期债券等。在美国,发行270 天以内的短期债券不需证券委员会审批,而且利率低于银行,因此企业大多采取这种办法筹集流动资金。美国各州在税收、企业注册、地价等方面存在差别,例如联邦政府按35%的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加利福尼亚州政府额外加征11%,有的州则不再另征;各州的消费税率也高低不一。由于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这些差别并没有成为发展连锁店的障碍,企业可以综合比较影响因素,自由选择有利的经营环境扩展业务。而融资渠道不畅,市场割据相当顽固,正是目前我国连锁店扩大规模面临的主要难题。我们应当加大改革步伐,通过资产划拨,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加速折旧等政策,改善连锁店的融资条件;调整企业隶属关系和税收上交关系,打破部门和地方利益造成的市场割据,支持连锁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扩展经营规模。

6.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服务机构,是连锁店有序竞争、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以特许连锁为例,美国比较重要的联邦法律有《特许权公开交易及消费者保障法》,《特许权公平实施法》,以及《特许权数据和公共信息法》,此外各州还制定自己的有关法律。各州政府均设有小企业管理中心,为已成立和即将成立的小企业提供辅导、咨询和贷款担保。联邦贸易委员会制定规则并审理投诉,商务部执行政策,负责统计并侧重开拓海外市场。私人服务机构有优良企业局(专为客户提供有关优良企业和商品的咨询)、大型零售商协会以及国际特许权协会等。比较完善的法律规则和服务机构,为连锁店依法经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我国发展连锁店的法制条件和服务机构还相当欠缺,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改革进程,将成熟的政策法规上升为法律,对特许连锁经营,宜加紧研究制定有关特许权公告、转让和投资保护的法律法规,以适应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的新形势;建立连锁店行业协会,促进政企分开,满足连锁店发展中的培训、咨询、协调和自律等需要。

7.发展连锁店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适应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居民消费需求和社会文化习俗。美国的连锁店产生于美国的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背景,各国特别是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引入连锁店后,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自己的特点。例如,日本的连锁店具有自由连锁与特许连锁相结合,区域性连锁和店铺群发展快等特点。东南亚国家注重满足本地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在金融、咨询、房地产等服务领域加速发展连锁经营。在对连锁企业的管理和支持方面,美国政府主要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几乎不再以其他手段进行干预;而日本和东南亚政府起的作用比较大。日本政府除运用行业规划和中央金库引导、支持连锁店发展外,还运用“大店法”反对垄断,对外来竞争也有限制,如超过11个店铺的外国连锁公司不允许进入日本市场。东南亚国家对连锁店也采取扶持政策,并进行严格的行业管理。我们应当借鉴各国发展连锁店的成功经验,把连锁店的发展同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服务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以大城市为依托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连锁公司,迎接服务业逐步开放带来的挑战。

【原文出处】财贸经济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805

篇7

一、零售企业集约经营的特征

1、提高效益为目标。即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员工素质,

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向经营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向服务要效益。提高效益是集约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商业企业要经常对自身的服务区域、机构网点、业务种类、服务对象等进行效益评估,并以效益高低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同时也要以实现效益的高低作为评价集约经营是否取得成功的基本标准。

2、以资源流动为核心。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集约化经营,就要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向效益较高的区域、网点、业务种类和服务对象转移,通过资源的不断流动和优化配置来实现效益的不断提高。

3、以科学管理为基础。要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离不开科学的管理。

4、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在硬件上首先要重视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网络覆盖面和辐射面发展方向要与客户的实用心理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相一致;其次,营业网点达到布局合理、环境优雅、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即要有准确的经营定位,又要集约的管理手段;其三,不断增加服务种类,视客户需求为己任。在软件上,借鉴先进经验,注重应用计算机广泛处理业务,使之经营挤身先进水平的行列。

二、零售企业集约经营的组织与运行

1、规模的合理化。过去我们商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追求

规模经济的动机,但规模效益的获得并不是盲目地扩大规模,而是要有一个合理的界限。因此,规模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力求达到最合理的程度,就能最大限度地得到规模效益的规模水平。

2、经营方式的连锁化。商业企业连锁经营的形式在国外已存在一个多世纪,它把现代工业大生产的原理运用于商业,实现了商业活动的标准化(商品、服务、采购、店名店标等达到高度统一)、专业化(采购、配送、销售、经营决策等职能分离)、集中化(商品采购、信息汇集整合、广告宣传、营销活动、员工培训、管理规范等职能部门进行)、简便化(各个环节的商业活动尽可能简单、方便),从而达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的目的。在国外,连锁公司就是一个商业企业集团,连锁化和集团化相互促进。因此,发展连锁经营是零售商业集约化经营的一条有效途径。走连锁之路,是为了突破单体经营高成本的竞争劣势,进行集约化规模经营,取得价格和管理优势,发挥规模效益。企业可以凭借自身实力,通过租赁、承包,兼并等多种形式发展连锁。今年7月,有着80多年历史的华联商厦借鉴国外先进的连锁发展管理模式,改制为华联百货公司的母体,率先进行“进销分离”改革,由两级核算三级管理整合为货品部、营业部两大块,确立了统一店名、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为主要内容的连锁模式,实现企业由传统百货向现代商业的转型。无论是主题型服饰商厦,还是社区型百货,全是在“连锁百货”统一大旗下的“七十二变”。

从我公司的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行集约经营,首先要打破现行的经营模式,通过管理的集约,经营场地的集约,人力资源的集约等来重新建立一种新的经营模式,以达到集约效应。

3、管理的现代化。实行集约经营就要步入现代化管理的轨道。现代化管理包括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手段和人才现代化。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⑴员工的高素质化。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劳动态度教育以及创立企业文化,强化员工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通过一系列的岗位技术及其他培训,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潜在能力。

⑵组织结构公司化。建立完整的规范化公司结构,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和潜能,还可以通过股份的转让,根据需要选择和调整联合伙伴,优势互补,使企业充满活力。公司制股份改造,能使企业受到强有力的内外部约束,改变盲目扩大规模,不计成本,不问效益的做法,由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从而使企业不仅有规模,而且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8

目前,英国经济正处于缓慢而稳定的发展之中,国民生产总值稳步上升,通货膨胀率持续较低,就业状况良好,整个流通市场呈积极有序发展;同时由于社会医疗.福利制度的完善,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大量资金由银行储蓄向消费市场转移。近几年来,英国零售业销售总额以年均12%的比例持续上升,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5%左右,英国零售业的发展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针对英国零售业现状,其发展呈六大特色:

(一)业态发展多元化

英国19世纪以前,还没有业态的区别,基本上都是小型零售店铺,经过几次流通革命,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百货公司和连锁超市这两种业态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适合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多元化零售经营业态。目前,英国零售业态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1、以配送中心为基础的大型连锁超市,主要是通过配送中心辅射一批超市,形成区域化经营网络。

英国的连锁超市相当发达,在全国零售业销售总额中占比近20%,名列销售总额前五名的零售商中有三名是连锁超市,其中TESCO以年销售额近160亿英镑名列第一。

2、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大型百货商店,主要是通过树立主力商品概念,明确市场定位,并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虽然近几年各种新型零售业态对英国传统的百货商店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其仍处在衰而不落中,其以市场为导向的不断创新和改革是其存活的重要因素。以英国马莎这一百货店的典范为例,其在商品结构上采用别具一格战略,把重点由提供购物的服务改为有选择地优质价廉的商品,而不是无所不包。因为他们发现顾客来百货商店购物并非单纯需要良好服务,对比之下,顾客更渴求的是优质而价钱并不是昂贵的商品。因此,马莎清除了那些不受欢迎或虽有市场但流转率甚低的商品,一共取消了17个商品部门,商品品种减少了70%,然而总销售量却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上升。马莎的业态改良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3、集购物、休闲、娱乐、商业观光、文化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主要是通过购物中心的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相分离,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满足顾客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一站终点”的购物需要。目前,英国20%以上的购物中心位于郊区,其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4、集商品销售与商品储存于一身的仓储式商场。

仓储式商场于60年代起源于荷兰,70年代后迅速波及欧美,英国第一家仓储式商场CARGO CLUB,占地面积达100,000平方英尺以上,实行会员制。此经营方式的人均、地均效益都高于经营同类商品,以其薄利多销对英国大型综合性商场构成一定威胁。

5、以中小型超市、便民店、折扣店、专卖店等形成的零售经营网络,主要是通过连销化经营,极大满足不断细分的消费者需求。

如以经营医药、美容、保健品为主的中型连销超市Boots店年销售额达50亿英镑,以经营电器为主的连销专卖店Dixons年销售额达30亿英镑,均名列英国零售业销售总额前十名,充分体现了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经营优势。

6、以邮购、直销、电话订货、电视销售为主的无店铺经营。

英国的邮购经营方式起源于1950年,自此迅速发展,至1997年已占英国零售业销售总额的3.5%,其成功典范是以经营综合性商品的邮购为主营业务的Littlewoods店,以年销售额亿英镑名列零售业销售总额前十名。同时,英国许多大型零售企业均以开设各种形式的无店铺经营为“副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英国第一大零售商TESCO 为例,其主营业务为连锁超市,但其专门设立了电话订购酒、花等小商品的Tesco Direct这一营销形式。

(二)经营连锁化、全球化

连锁经营是英国零售业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涵盖超市、百货商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各种不同业态,在整个零售业的市场份额中超过三分之一。连锁类型主要分为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其中正规连锁占主导性地位;按连锁经营层次又可分为形象连锁、服务连锁和经营管理连锁。

英国的连锁经营模式已发育成熟,较为完善,目前呈全球化发展趋势,主要因为:一方面随着商品流通和生产的国际化,国际市场需求呈多样化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本国市场的局限性和饱和性,只有实行国际化经营,才能实现销售的持续增长。如TESCO的全球扩张战略不仅使其有效的降低了经营成本,提升了规模效益,成为英国零售业的龙头老大,而且迅速地占领了法国、波兰等欧洲市场,充分实现了市场占有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

(三)组织机构规模化

随着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需求不断上升,为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实现低成本经营,高效益产出,从90年代开始,英国零售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当前,英国前20名零售商销售总额占零售业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三。由于零售企业发展呈巨型化、规模化,中小型企业被迫进行兼并、重组或联盟,近几年来英国零售企业数量不断下降,年均下降幅度达17%。

英国零售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呈两大趋势,一是单一行业领域内的横向发展,如英国第二大服装零售商Arcadia Group,从1952年Sir Montague开创第一家专售Burton品牌的男装店至今,已先后收购、兼并十几家不同品牌的服装企业,通过服装行业内的品牌扩张,该企业已在英国本土内开设正规连锁店2000多家,在全球开设特许连锁店200多家,2000年销售总额达19亿英镑。Arcadia Group的扩张政策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按性别、年龄、体型等因素将服装市场进行再划分,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分别实施不同的品牌营销策略。

二是多个行业领域间的纵向发展,如英国十大零售商之一Kingfisher,从1907年成立以经营家庭娱乐用品为主的Woolworth以来,先后跨行业收购了B&Q(DIY行业),Comet(电器行业),Superdrug(医药、美容行业)和Chartwell Land(房地产行业),其1999年销售总额达到60亿英镑,名列全国零售业销售总额第六。

(四)网点布局合理化

1、零售网点的结构效益最大化。英国各商业网点之间,综合商店与专业商店之间,以及大中小商店之间,在发展中注重合理配比与有效构成。如TESCO在英国各大城市的上下班人流量较大的地区专门开设了小型连锁超市Metro Store,,方便上班族购买食品和生活日用品。

2、零售网点的布局效益最大化。英国的网点布局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城市建设初期,先在市中心集中建设商业设施;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区面积和人口扩大,开始建设区域性的商业次中心;城市化必然出现交通拥挤、地价昂贵等问题,设在郊外交通要道的购物中心和超级市场开始兴建;最后,城市人口向郊区卫星城镇分流,新的社区性商业点块开始发展。当前,英国的商业布局正由繁华地段向郊区渗透、延伸,据1997年统计,威尔士的商店密集度最高,每千人均拥有商店5.2个,而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城市伦敦,每千人均只拥有4.1个。

(五)营销观念的消费者本位化

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向,英国以消费者为本位的市场营销理念逐步完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围绕“满足顾客需要”,建立企业与顾客的稳固关系。英国马莎百货公司以“为目标顾客提供他们有能力购买的高品质商品”为服务宗旨,一方面建立起自己的设计队伍,与供应商密切配合,一起设计或重新设计各种产品,并严格实施品质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实行以顾客能接受的价格来确定生产成本的方法,而不是相反;此外,采用“有问因由”的退款政策,提升消费者对马莎的产品信赖度,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这些营销策略,马莎百货以成为“物超所值”的品牌象征。

2、注重“单位面积效益”的产品品种规划策略。马莎百货采用“单位营业面积利润”这一标准,将每单位营业面积耗用租金,人力等成本纳入利润分析范畴,因此,只集中经营深为顾客所喜爱的畅销商品,而把那些不受欢迎虽有市场却流转量甚低的货品迅速清除掉,使全部货品同样迅速地流转,并对大众需求迅速作出反应。

3、创建自有品牌。1997年英国自有品牌商品的销售额已占全国商品销售总额的28.6%,企业创立自有品牌减少了流转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与交易费用,适应了消费者不同异质的需求。马莎百货通过与制造商紧密合作,创造了“圣米高”这一自有品牌,并且只零售这一品牌的商品,包括服装、食品及酒类、鞋类、化妆品、书籍等,“圣米高”这一品牌已被公认为英国自有品牌商品的典范。

(六)商业管理自动化

商业自动化是商业购、销、调、存全过程的全面自动化,其精髓在于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使之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无阻,确保供应商与零售商的高度配合与精密合作,方便快速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目前英国的各种新型零售业态之所以发展迅速,经营业绩不断上升,主要在于采用大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科学化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

1、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它是联系企业与消费者信息的桥梁,通过获得最新消费者需求,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单独设计某种产品以符合特定需求,同时通过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缩短中间过程,减少销售费用。

2、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主要通过整合整个供应链睥各个环节,对内利用内联网技术进行高效的经营管理,如库存管理、配送管理、销售管理、分店管理等;对外利用外联网技术进行电子采购,使商品的到货率更高、周转率更快,库存降低,成本压缩。

3、管理信息系统(MIS),它是一个旨在改善信息收集与分析的系统,其产品是一系列计算机处理过的报告,旨在使商业企业总部立刻找到问题答案,包括确立季节销售计划、测量业绩、订货管理、供应商分析、促销评价等。MIS的核心主要有三部分:一是销售时点系统(POS),其构成要件是商品条形码、电子收银机、扫描器、后台电脑和总部信息中心。管理者可通过该系统及时、正确地监控业务经营,并做出各种采购及库存决策。二是电子数据交易管理系统(EDI),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商务信息,实现商业交易的电子交易方式。三是电子订货系统(EOS),主要用于商业企业分店从总部的进货管理和分店盘点管理,总部商品部从供应商处进货的管理。

通过CRM、SCM和MIS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系统,建立企业内外部的动态联盟,实现经营的网络化、自动化管理。 二、英国零售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历时130多年的5次零售业革命(即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无店铺销售),在我国仅用短短的5年时间就相继粉墨登场,对传统的以国有商业、百货商场为主导的零售格局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外资零售企业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竞争态势日趋激烈,中国零售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入良性运行轨道,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自身的变革、创新进程,尽快形成新的零售格局和秩序。我国的零售业变革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以结构调整为重点,通过大力推进连锁经营,深化商业工业化革命。

连锁经营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到商业上的一次革命,是商业工业化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近五年来,我国连锁经营迅速发展,从1995年起,连锁经营企业的销售额年均增长速度达50%以上,见附表一:   连锁企业数量 店铺数 销售额(亿)1995年 400 6000 801996年 700 10000 3001997年 1000 15000 4201998年 1100 21000 10001999年 1800 26000 1500

连锁经营作为现代流通方式和经营组织形式的重要内容,不仅克服了单个零售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方式单一,经济实力单薄,难于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缺点,而且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我国零售业现状,应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进连锁经营:

1、重点发展大型锁综合超市和连锁仓储式商场,向连锁专业店、连锁专卖店等多业态扩展;

2、以“为民、便民、利民”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连锁超市、连锁便利店和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型连锁商店;

3、注重农村市场,首先占领地县级城市,其次向农村集镇发展;

4、通过政策扶持,尽快培育几个规模大、实力强、可持续发展的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连锁集团;

5、以正规连锁为主导形式,在已形成较大规模且具备完善的连锁经营管理系统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许经营;

6、在连锁经营中,改变传统的单一柜台式售货方式,适时采取开架自选售货方式;

7、建立统一的采购中心和配送中心,降低连锁经营成本,并从源头上堵住假冒伪劣商品;

8、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加快连锁企业的自动化建设。

(二)将网络营销与连锁经营相结合,深化商业信息化革命。

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商业的信息化革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观念,也实际改造着传统商业的环境设施、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所谓网络营销,即用第四产业(如信息业)的思维去挖掘第三产业(如零售业)的价值,它通过INTERNET技术,将企业、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连接起来,方便、快速地提供商品的宣传、销售以及服务的营销方式。

网络营销突破了传统零售经营的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了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实时互动交流,同时在强大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全面的顾客资料数据库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各个细分市场,甚至是每一个顾客的独特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产品。然而,物流配送体系始终是制约网络营销的瓶颈,它涉及到建设本地区、全国与全球的物流运输配送网、计算机管理中心、运输配送与库存设施,要求建立快速、准确、低成本与优质服务的配送体系。可见,传统商业活动中的物流部分是网络营销所不能取代的,为了推广网络营销,必须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中心,将实物产品送到买方手中。而物流管理恰恰是连锁经营的优势。

将连销经营与网络营销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物流管理优势和网络营销的信息流优势,连锁经营可以通过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经济,通过遍布全国的连锁店形成物流网络,突破我国网络营销面临的配送瓶颈;而网络营销可为连锁经营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空间,必然有利于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

构架现代化零售企业经营的蓝图是,成立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中心和大的专业化的配送中心以及电子交易平台,通过全国性或全球性的网络信息中心迅速获得市场信息,由电子交易平台来完成,并由全国性的大型专业化配送机构为这些百货店配货。

(三)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向规模要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全社会流通、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另一方面,企业效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经营要素的合理配置,而一个单体企业的流通力要素在运营过程中不可能是最佳组合,因此以资本运营为纽带,通过兼并、收购、连锁、股份制改造等形式,组建大型商业集团,实现规模效益,是我国零售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

1、名商场、名店为龙头组建控股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对集团内各子公司实施统一店名、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统一管理,发挥大型零售业的优势与影响,形成以集团核心层为主体的经营管理体系。

2、以母公司为主体,对各子公司实行优化组合,资产重组。形成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体系。

3、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形式,根据参股、控股的份额大小,形成了企业集团利益的共同体。一是强强联合,实行优势互补;二是以大并小,以强购弱,使优势企业以低成本实施扩张,并淘汰小规模不经济企业;三是横向联合,将分散经营的中小零售企业通过合并或者联合改组成更大的企业。

篇9

开店的最终目的就是吸引客户成交,那么客户怎么来?如何站外引流?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首先从实体零售店的角度出发,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面对“互联网+”浪潮,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化转型,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但大部分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互联网先天认识不足,容易错位主体化转型,这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如果实体零售企业都只从“互联网+”这个角度做的话,在焦虑中盲目跟风,最后恐怕只能是迷失了自己。对广大线下实体来说,由于种种原因错失电商“风口”后,在风去时转型入场电商更是下下之选。

从“互联网+”到 “+互联网”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对此做出了分析评论:互联网+既是一场思维的革命,也是一种行动的指南。互联网+要达到改造、提升实体经济的目的,不仅是简单的两者结合,关键是按照互联网的分享、融创、协同、生态的理念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既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引领作用,也要发挥互联网的改造作用,深入到实体经济内部,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实体经济的运行模式进行深入、立体、全方位的改造。

所以,对于实体商业来说,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都绝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而应该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实体商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的作用就是将实体经济放大,这是实体商业+互联网的实际本质。+互联网以实体经济为主体,以互联网为补充,加的是方法,加的是思想,加的是线上线下的优势互补。传统企业扩展业务,实现用户和销量的有效增长,离不开+互联网;传统企业寻求成功转型与更长远的发展,更需要借助+互联网这个低成本高扩散的平台。

马云一直认为电商将超过实体商铺,是未来的方向。王健林则认为电商再厉害,但像洗澡、捏脚、掏耳朵这些业务,电商是取代不了的。

经济新常态、消费升级和供应侧改革等多重背景下的中国商业,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实体pk电商,而是如何用开放融合的心态和行动,升级自己去满足消费者日益高涨的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品质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的需求。

由于消费者的线上迁移,品牌商和实体零售商纷纷线上转型,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包括王府井、苏宁、国美等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以万达广场、五洲国际集团、步步高商业集团为代表的线下实体,也纷纷开启“+互联网”的步伐,以互联网、智慧化的消费场景及创新的线上线下融合体验,取悦并满足消费升级时期的用户新需求,号称要开启一个“新电商”时代。标志性的事件是今年618年中大促期间,飞凡商业联盟带领旗下3000+实体商业加入战局,与京东、阿里、苏宁、国美等传统电商平台同台竞技。

这种融合也体现在互联网公司与实体商业的合作,几乎一年内:万达与腾讯、百度战略合作,阿里投资银泰商业,京东入股永辉超市,以及近期的阿里携手苏宁云商。正如张近东在阿里巴巴与苏宁云商的战略合作会上所言:“阿里和苏宁,一个从线上走向线下,一个从线下走向线上。线上线下融合不仅是苏宁和阿里的选择,更是用户的选择。因为用户不会关心你是线上还是线下,用户关心的永远是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满足的方式是否更便捷。而我们就是要想方设法满足用户这种需求。”

“市场环境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网络科技的应用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适应市场的变化,顺应时代的进步,是实体商业的必选题。对实体商业经营来说,以商品为基础,以顾客为核心,以环境为前提,仍是实体商业的根本。”万达金融集团总裁曲德君认为,实体商业要加快拥抱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虚拟与现实结合,这是行业创新发展之路。

电商赢或者实体赢都有人支持,但马云和王健林的赌局最终要“殊途同归”,未来的商业,必然是线上和线下融合的商业,线上带动线下,线下反哺线上。

实体商业的“智慧驱动”

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集约化与专业化成为技术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专业软件服务团队颠覆起传统的基础设施或者软件服务,开发并公开运营标准的服务组件或者云服务,建立起庞大的生态系统。据分析公司Bessemer的统计,市场上存在着数百家成熟的技术服务厂商在提供各类数据服务,涵盖了从开发者服务到最终用户服务的各类场景。

大数据能够帮助企业分析大量数据而进一步挖掘市场机会和细分市场,然后对每个群体量体裁衣般的采取独特的行动,已然成为可以助力实体商业发展的智慧驱动。比如当一个顾客进入店铺后,零售商利用大数据技术搜索他们的数据库,发现这位顾客是其希望留住的有价值顾客,之后他们通过将其过去的购物历史和主页获得的这位顾客的信息综合起来,来了解需要花多少钱来留住他,从而确定所售卖物品的合适价格和零售商可以退让的利润空间,并最终针对这一位顾客给出最佳的优惠策略和个性化的沟通方式。

沃尔玛在大数据系统支持下实现的“顾问式营销”是一个典型。如果顾客的购物车中有不少啤酒、红酒和沙拉,则有80%的可能需要买配酒小菜、佐料。在其全球的任何一个卖场, 顾客购买任何一件产品,其购物信息都会即时传送到沃尔玛的企业级数据仓库,并实时地进行分析,及时挖掘到也许连顾客自己都不清楚的潜在购物需求。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也通过对销售的每一件服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结果来进行新品设计和生产,确保其深得世界各地用户的喜爱。

如今的大数据技术服务,可以说已经强大到“决胜千里,运筹帷幄”的程度。这表现在,一个新产品的推广中,完全可以利用大数据来整理用户需求利用粉丝力量,设计出新的产品,而众多参与者就是最原始的购买群体,随之打开销售渠道。以购物中心为例,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经过数据整理和处理、数据集合、数据统计之后,可以帮助购物中心判断与分析商户或者品牌的发展趋势,并进行品牌及业态的最优化设计,同时构建对商户或品牌的经营监管模式,组织精准的营销活动,进而实现整体经营效益的提升。作为消费者来说,仅仅是购物之后的一个支付行为,除了得出消费明细之外,还能显示出所可能需要的服务或者优惠。比如商家所推送的营销信息,积分与优惠券的核销,关联异业产品的推广,停车线上缴费等等。商户与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营销互动,直接构建了有效的黏度连接。

虽然大数据展示非凡的前景和巨大作用,不过,大数据营销仍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

首先面临的是技术难题,毕竟大数据技术尚处于活跃前期,各方面技术并不太扎实,各项工具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实际情况是,真正启动大数据营销,商家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和工具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转变经营思维和组织架构,来真正地挖掘那座数据金矿。

企业启动大数据营销一个最重要的挑战,是数据的碎片化,各自为政。许多公司组织中,数据都散落在互不连通的数据库中,而且相应的数据技术也都存在于不同部门中,如何将这些孤立错位的数据库打通、互联,并且实现技术共享,才是能够最大化大数据价值的关键。

篇10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需求不断变化,传统的以百货业态为主的零售业态正日趋向多样化模式转变,以连锁为组织特征的超级市场、便民连锁店正异军突起,与百货商场共同构成中国零售业态主体结构模式。从近年的发展情况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的增长水平。在大中城市,年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场由1992年的98家扩大到20__年的1000家以上,还有相当数量的在建或筹建大型零售商场和网点。目前,百货商店、连锁店、超市、便民店、专卖店、仓储商店等不同商业形态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广大消费者,挤占市场份额。虽然大型百货店这几年市场份额不断缩小,逐渐丧失了零售业第一业态的主导地位,但作为“都市橱窗”的百货商店在提高商业品味,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从销售增长幅度看,超市公司和大型综合超市公司的增长率远远高于传统百货商店,但是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

自中国第一家仓储式商场——广州广客隆正式对外开业之后,这种新型零售业态很快在全国产生轰动性连锁效应,各大中城市纷纷跟紧。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仓储式商场1000多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专业店的发展速度在明显加快。90年代以来,小型便利店开始在中国发展。目前,以上海为代表的便民店发展迅速。

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商,已有半数以上进入中国。尽管中国零售企业早在数年前便直面国际零售巨头的竞争,但随着入世后中国零售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和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本土化进程的深入,这种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二、电子商务与零售业

零售业是实现各种商品的价值和使用的重要途径,是反映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并担负着促进生产,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生活多方面需要的重要任务。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是信息技术在零售业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的历程。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零售业的信息技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走完了国外近半个世纪才走完的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已有近百家大型连锁商场开设了网上连锁商城,一些大型的超市和百货公司也正着手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体系和交易平台。根据20__年的有关资料显示,全国1700多家电子商务网站中,从事零售业电子商务的企业约有1100家。网上热销的商品主要是书籍、光盘和计算机硬件,但通讯和家电在20__年也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网上购物和网上订票将是具有较大潜力的消费类电子商务市场。

但总的说来,中国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交易规模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网民参与网上交易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距离。一项网上问卷调查显示,我国仅4成的网民对网上交易感到满意。而全球网民对网上交易的满意度要高的多,这充分表明我国零售电子商务企业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电子商务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说既紧迫又艰难,但是市场竞争不可阻挡,中国零售企业只能通过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快速形成。这也是中国在面对WTO之际的一次发展机遇。我相信: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作为电子商务一大支柱的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在势不可挡的经济潮流中,必将百花齐放,竞相争妍的局面。

三、国外零售业发展状况

1.美国零售业

20__年美国零售总额为亿美元,其中排在前五位的销售渠道位,汽车和配件经销商、食品饮料店、日用品店、建材和花园设备供应商、加油站。这些渠道的销售额在—亿美元之间。非店铺零售商、保健美容店、服装服饰店、日杂零售商的销售额在-亿美元之间,而家具和家庭装修店、电器和配件店以及体育用品店、书店、音乐品店的销售在-万美元之间。进入年,美国的零售逐步开始增长,特别是前两个季度的增长势头很好。尽管月份的销售比月份有所回落,但是,整体来看,人们对今年美国的零售业发展状况持乐观的态度。下图是我们根据美国统计署的数据改制的,大体上,迄今为止,美国年的零售业保持了%左右的增速,其中,美国零售业中最大的份额――汽车的销售增幅较大,从而有力地带动了整个零售业的发展。

2.日本零售业

从日本零售业的物流结构来看,是由零售业或批发商对商品的配送、流通加工(验货和标贴价签等)和库存等三个物流功能的分担所决定的。这一结构在30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传统的结构”到“面向店铺支持的结构”,直至今后“面向生产性的结构”。

四、WTO对中国零售业的影响

零售业是WTO谈判中一个开放程度非常高的行业。我国承诺在加入WTO后3至5年的时间里逐步取消外商从事商品流通经营的各方面限制,包括地域和数量的限制。

除个别商品,如医药、加油站以外,外商基本上都可以合作、合资、独资经营的方式从事商品的批发、零售、特许经营等。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要按照国际惯例遵守承诺,进一步加快零售业的改革和开放。这种零售市场的格局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零售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加入WTO以后,由于政治环境的改变,外商进入国内市场将更加便捷、踊跃。他们不仅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可以促进中国流通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会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从长远看,这个竞争有利于我们提高优胜劣汰的机制,提高零售业的现代化进程。但是我们也应该比较清醒地看到,从近期来看,也有很多不利的因素。

具体来说,首先,外商企业的进驻将加速国内零售业的结构调整。目前,一些在发达国家比较流行的新兴业态在中国的发展还是不完全的,随着世界上一些知名商家的进入,必将使国内零售业的业态结构加快调整并逐步趋于合理,使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加快,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主导趋势。这种主导趋势已经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大城市出现,但在其它中、小城市,连锁经营还未成为主要经营形式。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业态的生命周期会明显缩短。

如果按照西方国家的发展阶段来看,依据现在的居民收入指标,我国的百货店应该在以后十几年的时间内还有相当长的一段发展之路。但是,从中国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连锁超市的发展对百货店的冲击和影响已经超出零售业专家和业内资深人士的预测;而且在引进超市这种业态以后,第二代超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代了第一代超市。第二代超市规模更大,单店面积更大;按照西方国家的发展规律,大卖场取代传统超市要经历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在我国上海、深圳等城市,大卖场的出现很快就形成了对几年前新开的传统超市的冲击。同时,通过对超市这种业态进行市场细分后发展起来的专卖店、品牌店发展也非常快。尽管中国有着广大的农村、乡镇,但像北京、上海、广东以及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商业零售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同步的。

其次,大型连锁企业的发展对中小 企业造成冲击,以及新兴业态对传统业态构成威胁。这也是各级政府比较关注的。中小企业的作用不仅仅是在创造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在吸纳就业,创造就业的机会,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最近上海正在拍卖老字号商店,结果都没有拍卖成功。其实中国老字号的经营有很多文化的底蕴和很多的商业经营管理经验。但是,目前传统的商贸企业仍然是在相对封闭、狭小的市场里练兵,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单一、市场的应变能力落后、流通信息技术薄弱,特别是国内商业领域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过于分散、经营业态和商品结构落后、大商场重复建设、单品经营的成本高。加入WTO以后,这些中小企业将直接与国际零售商跨国连锁集团同台竞争,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因此如何加快国内的商业企业改革,适当地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是外资商业的投资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据国家统计局1999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外商投资企业的销售额只占当年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20__年略有提高,加上各地自行审批的外商投资项目后,销售额只占到2.6。这种状况将在加入WTO后发生很大的变化。据业内人士预测,中国在今年加入WTO后,到20__年,外商投资额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20__年以后,外商在商业领域的投资会加速提高,大约在达到20-25的时候趋于稳定。外商投资企业所占领的市场都是在大城市,而且是一些比较有竞争力、高质量的市场。

三是零售业网络化、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会进一步密切与供应商、中间商、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市场联系,并会有利地带动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现代化,改变传统的内外贸分割、产销分离的局面,加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目前我国零售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可以说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实际上,电子商务的应用和信息技术的采用是和企业的经营规模、组织形态以及管理模式等息息相关的。如果企业采取单店式的小规模经营,信息化建设的确没有太大的必要。但如果是连锁化的经营方式,企业拥有相当的规模并进行跨地区的采购,那么信息技术就成为必然和必需的。国外一些大型的连锁跨国公司,如沃尔玛、麦德龙等,他们都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了全球销售网络和经营模式。随着我国连锁经营业态的调整,计算机、条码等信息处理手段的增强,以及供应链的网络连接,零售业将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柜台销售的经验性管理逐步转向专业化的规模经营。目前,上海、天津、深圳等地正在着手物流基地的建设,以形成新的产业优势,这些举措都将为零售业规模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由于零售业的国际化趋势,国内也将涌现出许多国际品牌的专卖店、加盟店,同时国内的产品也会进入国际的零售网络,有些商家成为他们的控股商或经销商,从而进一步发展中国在传统商业、制造业上的优势。现在国内的一些跨国零售业巨头,如沃尔玛、麦德龙等,他们销售的产品中有90都是我们国内的产品。

四是加入WTO以后,将有力地促进中国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起有效的行业自律、政府法律、法规体系等。零售业属于竞争性行业,从发展上看,政府将逐步减少对它的直接干预,而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政府不再延用计划审批的方式规定企业的市场水平,包括对进入中国零售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也将逐步取消对进入国内市场审核方面的规定。但是取消政府的行政审批,并不意味着不加管理,今后零售业将更多地采取国际惯用方式来进行行业管理。一是规划。最近国家经贸委正在考虑制定"十五"期间商业和连锁业的发展规划,政府以后将通过规划把大的发展格局确定下来。目前,宁波、青岛、重庆等城市正在制定本地区、本市的商业发展规划。他们注重分析业态结构,比如大卖场应该在什么位置,中心商业区应该是怎样一个业态组合,然后商家按照规划的原则各就各位。二是加强行业管理。行业组织将根据行业的发展程度、市场变化的前景来确定行业的准入。如法国家乐福在法国本土开店就受到严格限制,以避免"开新店,关老店,雇员失业"的恶性循环。因此我国的行业组织部门也将重点考虑发挥行业自治的作用,建立行业内部的协调机制,同时政府也将加强对不正当竞争的抵制,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五、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预测

与国外相比,我国零售业集中程度非常之低,大型零售企业基本上还没有跨越所在城市的地域范围,而且大多数是单体商店。1994年全国最大的10家零售企业销售总额为145.68亿元,不足当年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这种情况反映了我国连锁业的发展十分落后。当前我国零售商业发展中显示的状况是一味追求单体规模扩大,而不是从连锁化方向去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形成零售企业单体规模的超大型化。但是单体企业规模的扩大毕竟有限,而且规模过大会受到地段、商圈等因素的制约,灵活性较差。企业规模扩大的长期选择应该是走连锁经营之路,目前我国连锁概念还局限在超市和少数特色商店、快餐业方面。从国外零售业走过的道路来看,连锁是全方位的,大型百货、各种专业商店都要走连锁发展的道路。连锁商店问世虽早于超级市场,但它真正大发展则是在超级市场兴起之时,因为连锁商店本身不是一种零售业态,而是零售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为任何一种业态所用。美国连锁商店的大发展是在50—70年代即超级市场大发展时期;日本的连锁业首先体现在超级市场,百货商店被超市赶上后也不得不走上连锁经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