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城郊小学 安全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uburban
Elementary School Safety Education
PING Fa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 Safety education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of society, the paper through interviews and research to find literature, summed up in the suburban elementary school safety education problems and come up with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the idea from government support, improve teacher quality, safety and education in many ways.
Key words suburban elementary school; safety educ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揪紧了社会各界的心。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在他们身上发生了这么多让人神伤的苦痛,我们不禁需要反思当今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生命大于天,安全无小事,儿童的身心发展都处于形成阶段,他们对于外界缺乏正确的认知,于是这一阶段的安全教育就尤为重要。纵观我国现在的教育体制,小学安全教育这一块明显缺失。小学安全教育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各级部门也相应出台政策,力图强化小学安全教育,为青少年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早在1996年,国家就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2006 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之后国家陆续颁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安全教育”作为专章予以规定),《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一系列政策法规指导全国中小学的公共安全教育。今年年初《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加强师生安全教育。”这些都佐证着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2 城郊小学安全教育的界定
2.1 城郊小学的界定
当今社会城市化水平加速,城市的外延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城市市区与郊区相接壤的地区,即所谓的城乡结合部,笔者将其概括为城郊。城郊小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城郊地区设立的公办初等学校。
2.2 安全教育的界定
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安全教育的定义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教育内容之一。旨在使学生和职工树立重视安全生产的观念,掌握本职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养成相应的良好习惯,以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通过开设课程或讲座、制定规则、张贴宣传画、组织安全竞赛等方式进行。学校还将它渗透于专业课和实验实习教学之中。”
在我国,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们分别为:交通安全教育,日常生活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教育,社会治安教育,意外事故处理教育。
3 当前城郊小学安全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安全教育的历程基本和人的一生等长,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安全教育都不容忽视。小学教育阶段的安全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笔者通过走访南京的部分小学,向学校相关负责人员了解情况,汇总后分类反思,归纳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3.1 只注重学科成绩,轻视安全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中考和高考这两个指挥棒仍然发挥着巨大功效,安全教育在无意间被淡化甚至忽视了。学校紧跟着考试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工作重心围绕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一心抓升学率。考试不需要考安全教育的内容,于是学校和老师就将本该十分重视的安全教育内容放置一边。只有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文件时,才会轻描淡写地对学生进行一番教育。通常情况下,一学期难得的一两节安全教育课都会被“主课”所占用。在这种情况下,安全教育的成效可想而知。
而在国外,从幼儿开始就接受安全教育。美国的儿童从保育院、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接受安全教育,小学阶段则开始接受系统的安全教育。
3.2 相关部门投入的专项资金不够
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投资的事业,小学的安全教育更是如此。有些地方政府不愿意拿出专项资金来投资安全教育,认为其在短期内不能有明显的成效从而无法展示其政绩。然而安全教育是根植于小学生整个人生历程的一项教育内容,关系的是国家未来的发展。
放眼日本,安全教育有专门的教材,是一套在2000年由文部科学省发行的连环画式彩色拼版教材――《为了保卫我们独一无二的宝贵生命》。这套教材共有七张,面向1至3年级和4至6年级的内容各不相同。
3.3 教师缺乏安全教育的知识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学校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录用的都是针对专门学科的教师,像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音乐等。然而,众多科目中并没有安全教育这一门类,学校的教师群体基本都缺乏安全教育的知识。他们无法给予学生恰当的安全教育指导,只是浅层次地向学生传递一些政策口号的内容,无法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养成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
3.4 家长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可见一斑。然而,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基于生活经验,他们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偏向简单粗暴。例如:一旦发现孩子去池塘边玩水、徒手爬树等就直接将孩子领回家打骂一顿,或者就是严令禁止孩子做各种他们认为危险的事,并且在孩子的耳边反复强调。殊不知,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最重,家长越是不允许做什么事情,他偏偏要冒险去做,如此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3.5 现有教学形式死板,不成体系
我们国家规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在三月份很多学校会开展安全教育相关的种种活动,但是这些活动都十分零散、不成体系。学校虽然根据教育局的文件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但基本都流于形式,没有督促落实的机制。等到真正发生安全事故时,学生往往慌乱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避难,导致很多无辜生命的陨落。因此,将安全教育形成一套规范的体系,增强操作性,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十分关键。
4 解决策略
4.1 强化理念,树立安全教育观
各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秉持“安全教育工作第一”的理念,始终以学生的生理心理安全为工作目标,使学生获得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展阶段,这时他们对于安全事故的危险性和潜伏性并不了解。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关键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坚固的基础。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安全教育观,不仅有利于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4.2 政府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校是公益性社会事业,它本身并不盈利,但是安全教育的相关设备设施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这时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安全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它关系着学生的生命安全,关联着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的明天。所以,政府部门要有所行动,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保驾护航。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具体施教者,教师自身安全教育知识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学生所接受的教育程度的高低。针对当前教师安全教育知识匮乏,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把关,从教师的选聘开始把关,在录用教师时进行安全教育知识的考查。对于已经在职的教师,应该要在国家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加入安全教育的内容,让教师们逐渐掌握必备的安全常识,掌握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如此一来,校园里很多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的预防,所造成的损失也能减到最低。
4.4 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安全教育
(1)邀请警察或者律师等职业人士为学生举办安全教育讲座。学校由于自身教学资源相对有限,这时候积极与外校的相关部门展开合作,联合进行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开展警校共建活动,综合治理校园周边的环境,能够有力地规避外来干扰;同时,经常邀请民警到学校开展讲座,利用发生在当地、学生身边的案(事)件、事故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有效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2)定期举行灵活多样的校内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意识的形成,安全习惯的养成需要耐心的培养和教育,安全教育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行为管理上,我们可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活动的形式普及安全教育。例如:校园广播、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情景模拟、黑板报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在南京百家湖小学,每年的三月是学校的安全教育月,每个星期都会组织一个主题的活动宣传安全教育,像黑板报比赛、安全教育小讲坛等等。
(3)家庭的教育。安全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教育任务,仅凭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学校要联合家长,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是孩子栖息的港湾,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小觑。学校可以定期发告家长书,通过校讯通等通讯方式告知家长一些安全教育事项,帮助家长有效地在家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辅导。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小学中开始流行起一种叫做“家庭逃生图”的作业,由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尝试。如今很多学校的安全教育通过“不许……,不能……,禁止……”等方式让孩子被动接受,而绘制“家庭逃生图”则是鼓励孩子主动面对安全问题并找出解决它的办法。
(4)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成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成长三个环境要素,它们三个交织在一起形成合力,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多领域的安全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安全意识和习惯。学校在上学期间组织安全教育课程,家长在家中与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实战活动,社区可以有规律地组织孩子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游戏、小讲坛等,共同推进安全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开勇,冯维.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科学研究,2009(5).
[2] 马爱兵,史小兵.长治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长治学院院报,2012(9).
[3] 马爱兵,史小兵,李婧.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成效、原因及措施分析――以长治市为例[J].长治学院学报,2013(1).
[4] 孙丹丹.中小学安全教育实施的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J].科教文汇,2009(2).
篇2
《窃读记》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注重听、说、读、写,这里的读不仅指朗读,还包括阅读和理解。但是在我们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被进行了放大,经常出现为了读而读的现象。学生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读,如何通过读正确地理解、感悟,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难以领会语文学习的真谛,也难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背景及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2.无意义的问题设置,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
设置问题的目的是引发思考或检验学习成果。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常常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有的问题在课文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却还要不停地发问,虽然看似师生配合得很好,但这都是浅层次的问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形成。
3.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渗透不足
现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将具体的文章看得非常重要,将文章中的句、段分析得滴水不漏,但是对这篇文章所承载的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却没有强化和渗透。
4.教师的精彩胜过学生的精彩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中,经常会看到教师的专业素养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氛围或者热热闹闹,或者潸然泪下,但是学生却表现得很平庸,完全成了教师表演的陪衬。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带领学生快速入境
上课伊始,首先放映老北京的视频(选自林海音的电影《城南旧事》),将学生带入情境,体会到那时读书对于一般人家的孩子来说很难。这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窃读”的含义及原因,为理解文章的主旨奠定基础。
2.有效的任务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窃读之后,没有让学生直接去学习课文,而是出示了按照原文制作的动画,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请学生仔细观看,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一个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及其学习的积极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3.对比阅读,感悟至深,方法渗透水到渠成
当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表达之后,再出示课文,进行对比,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让学生找出他们认为描写得好的地方,并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通过经历和作者一样的经历之后的深入思考,再与作者的文章进行对比,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这样主动寻求写作技巧便水到渠成。
4.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还能力给学生
教师合理有效的任务驱动,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的思考、积极的表达,再与作者的文章进行对比,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又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写作的技法。
案例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窃读记》选自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文章主题非常明确,那便是因得到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而心存感激。实际上,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得到不同的人的帮助,让学生懂得这一点,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感受,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积极影响,传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文章的一大特点便是语言极为纯净、生动。
2.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身处现代,很难理解作者当时因家庭贫困买不起书而又非常渴望读书的痛苦心情。
(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品读文章,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对于刚上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3)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恰到好处,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有一定难度。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抓住课文中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文章中的情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通过与作者的描述进行对比,深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巧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的同时,懂得一个人的成长既需要知识的滋润,也需要爱的关怀的道理。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4.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背景呈现,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段,让学生认识老北京,并进行教师引导下的递进式提问:“这是九十多年前的北京,谁能谈谈那时的北京和现在有什么不同?”“那时人们要想了解这个世界主要是通过读书。有这样一位小女孩,她就很喜欢读书,可是她家生活并不富裕,没有多余的钱供她买书来读,怎么办呢?”“书店老板会允许她这样只看不买吗?”从而引出“窃读”。
设计意图:“窃读”这种行为在当今社会是很难想象的,因此,通过视频的方式再现课文的时代背景,将学生带入情境,帮助他们体会那时读书对于一般人家的孩子来说很难,为学生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偷着看做了铺垫。
第二环节:任务驱动,调动思维
步骤一,再现情境,布置任务。
教师活动:呈现与课文内容一致的动画,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思考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小女孩窃读的经历,并选择一种顺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女孩窃读的经历。
步骤二,小组交流,充分表达。
教师活动:将你对叙述顺序的思考结果和你对小女孩窃读经历的描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之后,进行小组汇报,汇报叙述的顺序及小女孩经历的过程。
学生活动:小组进行交流,叙述顺序可能为地点转换的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
步骤三,小组汇报,成果展现。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课文的内容,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每位学生都在通过视觉的输入,经历着和作者当年一样的情境,他们并没有被文本所束缚,而是会用自己的逻辑和语言去描述他们所看到的。他们经历了视觉输入、语言转化、语言组织、表达输出这样一个过程,他们是在主动思考。这个环节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转化能力和按照一定顺序表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对比阅读,技能提升
步骤一,对比中感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研究作者是怎样写的,并与自己的描述进行对比,发现哪个更好,好在哪里。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并对作者的描写进行评述。
步骤二,细细品读,寻求技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句子和词语是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细细品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理解。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
学生活动:再读课文,圈画出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和词语,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理解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当学生们已经进行充分的表达之后,再与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经历过思考之后再与文本对话,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这种方式远比直接学习文本收益大,且更有效率。通过这样的对比,能够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写作技巧。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汇报,不但能使学生从内容上领会课文的主旨,还能从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真正达到了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这时,教师再适时地指导朗读,效果自然更好。
第四环节:通读全文,再次感受
引导学生再读全文,从内容或写法上谈谈收获,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评价及情感的升华。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内容,升华情感。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没有记忆深刻的事,也来写一写。
(2)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让小女孩不再窃读?
设计意图:写一写自己小时候的事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小女孩想一个不再窃读的好办法,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智慧教育理念所提倡的。
智慧反思
常规的语文教学在讲授这种类型的课文时,一般都是先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再逐段分析,不管是采用以读促讲,还是采用小组研究,都摆脱不了将课文解剖的模式,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总是很难达成。本课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有效达成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反思内容如下:
首先,语文教学需要做到的是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主动学语文,这样才有可能学好语文。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语言文字运用的魅力。
篇3
一、生命的意义与安全教育的内涵
一个人的生命存在是双重的,包括了本原的自然生命和超自然的价值生命。而人的生命的三种形式包括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以及社会生命。自然生命充分表现出了人“活着”的状态,包括了人类的基本饮食代谢和生老病死的过程,人类的这种自然生命与大自然中的生命规律是相似的,都是源于生物学基础;精神生命时对人生存的意义的体现,人在生存过程经历和体验的各种感情的起伏波动,体现在精神层面,是人在社会关系中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体现,是精神生命在社会层面的延伸,属于社会学层面;人生命价值的基础是自然生命,伴随着精神生命的不断升华,从社会的各个角度和方面都可表现出来。而高校的生命安全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围绕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来展开,安全是人自身的身心与人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物质的存在,不会因为外界因素而受影响。
二、对高校体育教学安全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体育教师对高校体育教学教学安全产生的影响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要引导者,其具体工作的态度与责任心将直接与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的安全性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体育老师自身对安全意识的重视与否也会对体育教学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在高校中大约有一半以上的老师并没有在体育课上强调和明确教学的具体安全要求。老师对高校体育安全问题的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高校体育老师自身缺乏体育教学的安全责任意识,忽略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性,而是认为高校学生属于成年人,能在学习中进行自我保护,另一方面则是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引起对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的重视,使得体育活动的教学中没有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其根本也是因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中忽略了“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这就不断增加了学生体育学习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几率。
(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安全影响
当前,很多大学生都建立起了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大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是积极主动的,但这个过程中,因为部分学生的盲目性锻炼,而没有正确地引导,就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和伤害。而且,大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建立一定的安全意识,而且大部分喜欢在体育活动中尝试新鲜和冒险,尤其是老师还在教学动作要领时,不少学生并没有跟着老师的节奏来学习,或者是没有掌握其动作的要领,导致具体实践锻炼时太马虎,没有按照其正确的动作来进行,从而引发各种意外事故。
(三)学校管理对体育安全带来的影响
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必须在科学有序地管理下才能顺利开展起来,但目前不少高校忽略了体育教学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这些学校也没有制定规范而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更未成立体育安全管理机构,来负责和保障体育教学的安全性,使得整个体育课堂教学缺乏管理与秩序,引发各种意外事故。
三、如何做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一)通过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提升学生身心素质能力
在体育教学时,体育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而科学地选择和安排教学方法,在组织相关体育活动时,应结合场地、天气以及周围环境等情况来考虑可能对学生体育教学安全带来的影响。具体教学中,要求老师应认真地备课,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来安排合适的运动量,并结合季节、气候因素来做好课前准备活动以及课后的放松运动;在教学一些有难度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动作时,在进行动作示范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做好必要的保护与帮助,引导学生消除对这些动作的恐惧和害怕心理,并同时要提高学生在做动作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质能力
高校体育老师首先应在教学中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在教学中增添安全内容的教育教学引导,让学生建立体育学习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对高校有关体育安全管理的内容熟知,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安全的重要性,并同时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注重自我保护及对他人的人身安全的重視,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并按照课时计划规范课堂要求,保持课堂的有序性。另外,老师应控制好学生的运动负荷,并在学生锻炼时注意观察其生理反应,从而掌握运动强度,防止出现体育安全问题。而且需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运动技术练习时,要做好自我保护,不断从体育锻炼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完善和健全高校体育课程中涉及生命安全的内容
生命安全教育是一项集知识学习、操作实践、组织以及应急危险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体系。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应与学生的身心素质的成长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并在教学中呈现出带有层次的教学水平。但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课堂的内容安排并没有太多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只是局限于“身体健康”或者是“运动技能”的培训中。所以,必须加快完善和健全高校体育教育中有关生命安全的教学内容的步伐。这样才能进一步开发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的体育教学课程。而且,不同高校应积极借鉴其他高校的优秀生命安全的教学经验,还可以广泛从国外汲取创新的安全教学内容,来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国各大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关生命安全教学的内容。
(四)构建专门的安全机构来强化高校体育教学的监督与管理
高校领导及老师应意识到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把增强学生体质、防止体育安全事故发生作为重大事项进行监督与管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许多不安全因素具有隐性特点,不容易被发现,因此学校应联合保卫部门、医疗室以及体育部门建立专门的安全部门。并由校体育部起到领导带头的作用,来加强对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做好监督与管理。而且,还应构建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对体育课程、场地器材设备进行抽查检查,并做好记录。
(五)加强医务后勤保障,并鼓励学生做好体育意外保险
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若受到意外伤害时,处理这种危险的首要工作是去学校医务室,所以各大高校要重视对校医务室的投资建设,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还应定期对学生的身体进行体检,并对所有学生的检查报告交给体育老师,让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情况来进行针对性地授课。另外,对于学生是否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属于自愿行为,通过开展这种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目的是为了化解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风险,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并帮助学生在受到意外安全伤害时可获得有效的救济,同时也有利于学校、教师以及家长不断提高对学生安全的重视力度,增强保护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保障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安全,并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35-0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质量关乎“百科之母”——语文的基石,也关涉“人生之始”——小学儿童的发展根本。作为小学职前教师,应当知道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应当知道语文教师的崇高职责。本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模块中所规定的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是教育学和小学语文教育这一具体学科结缘而生的一种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课程,是信息化和时代化发展的要求,是为高等师范院校(系)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用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能够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因此,对于承担《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需要有科学化的思维、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民族化的立场,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专门研究。
1 课程内容体系说明
本课程内容共有7章28节,其中涵盖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个层面为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论(1、2、3、6章),涉及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和文化通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流程系统”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艺术”等;第二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论(4、5两章),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模块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第三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即本课程最后一章“名家名师语文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述略(第7章)。
上述内容也可以分为绪论、总论—分论—总论、补论三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分四个节次,分别概论学科本身的起源流变、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教材资源生成及课程特点、要求,相当于课程谱系梳理和教材使用说明。
第二章、第三章是总论,是从事实层面、价值层面着眼,解决课程内涵“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为分论,谈及五大模块和特定文体的教学设计,重点转向技术层面,因为要解决“怎么办”的实际问题。第六章是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技巧,是由四、五两章具体的教学,转向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
第七章是补论,原来的教材很少涉及。名家名师的语文教育主张和教学设计艺术,既是当代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现实标杆,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汲取本土母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和精髓,返本开新,学新知新,启迪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结构示意图:
2 教师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根据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实际,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把这门课当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论或教学设计原理来讲,势必会削弱实践教学和技术操作。二是重实践轻理论,教师让学生轮番登台试讲,让学生自主体验,但缺乏理论高度。学生很快能成为一个合用的人手,但缺乏成为一个人才的理论功底。三是齐头并进但浅尝辄止。从形式上完成了一门课程:记忆几个概念,背诵几个原理,实践课程撒手不管。鉴于以往的教学惯性和教育弊端,我们认为该课程教学既要注重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规律的教学,又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品析精品教学案例,组织进行课堂讨论,并通过单项和整体教学设计,不同模块、不同文体的教学设计以及备课(包括撰写教案)、说课、讲课、评课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程应主要结合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完善教学方法的信息化,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演练实践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教师职前教育学科设置上赢得了独立的一席,在教育实践中能否站稳,关键取决于教育研究和教学成果。要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置于基础科学的地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跨学科研究的背景上,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多视角、多侧面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在学科整合和“智力杂交”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学习国外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吸收现实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实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利用电化教育、多媒体介质和网络教育的优势,形成崭新的、适切的、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根必须深扎在中国的土地上,体现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掘和整理语文教育的理论遗产和特色设计,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尊重和研究汉语文教育从古至今的教学经验,诸如“文道统一”、“读写结合”、“启发诱导”、“口诵心惟”、“知行转化”、“自力求实”、“情感熏陶”、“读书做人”、“合作探究”等,才能客观地总结语文教育的规律,进而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3 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系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技巧等等。同时还要很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模块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与要求,更要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神话传说、古诗文、歌谣与儿童诗之类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特征与要求。另外,要借助网络上大量共享的信息资源,搜集了解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名家名师、各种流派关于语文教学主张、教学设计特点和基本经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吸取其中精华部分为自己所用,借此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要及时完整地完成相关作业和各种训练项目,如理论分析应用题、案例学习分析题、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以及说课讲课等活动,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课程理论的指导意义,整体把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层面,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还可以为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认真地观看教学录像、学习教学案例,积极参加校内外观摩学习活动,并能在此类学习活动中做到眼、耳、手、脑并用,善于从别人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真谛。
(3)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技能训练活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训练中获取技能,在训练中巩固技能、在训练中提高技能。
(4)积极主动地参加见习活动,主动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拜师求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的再设计,并尝试进行真实课堂的教学活动。
(5)通过远程教育或拜访等方式向大师名师学习,对照成功教学案例和典型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唯其如此,方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篇5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了,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实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即可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能够创设出和谐、风趣的教学环境,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即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
中呢?
一、利用多媒体引入影视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电影、电视以及网络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也成为学生开展课外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受到了教育专家的认识,小学生的对于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电视、电影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将影视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对于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效果。
影视资源兼容并包、海纳百川,语文作为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其内容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的得当,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也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影视资源的流动速度快、信息量大,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元素,将影视资源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就能够很好的扩展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只要教师对学生适当的进行点拨,发挥好影视资源中的偶像作用,就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受益匪浅。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网络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在网络上可以搜寻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将这些丰富的网络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提升教师经验,促进教学改革,扩展学生的视野都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收集网络中的教案与教学经验,将其应用在语文教
学中
要将网络资源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意识到网络资源的价值,特别是辅助语文教学的价值,将网络资源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能够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互动,也能够获取与分享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从多个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此外,还能够方便教师对班级进行科学的管理,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沟通工具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各项事宜开展讨论,能够让班级生活变得更加生动精彩。
其次,利用网络建立一条联系学生与家长的纽带
在网络的发展下,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型的沟通工具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些沟通工具多是免费的,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可以申请微博或者公共微信账户,并将自己的域名公布,让学生的家长知晓。平时,家长就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当然,在微博中的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限制,有关学生的隐私就不宜公布在上面,在通过微博与微信与家长进行联系时,也应该注意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于学生以鼓励为主,提升学生的信心。
除了建立与家长沟通的纽带之外,教师还为学生建立博客,博客中的成员就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刊载于博客中,形式可以为记叙文、日记、说明文、信件等等,除了供教师批改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点评与讨论。此外,只要学生感兴趣,均可在博客中发表自己的习作,这种方式就打破了传统模式下笔墨作文的形式,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创作兴趣,不断的提升出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必然要求。
三、利用计算机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教材是维系教师与学生教学的唯一媒介,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就得到了扩展,教师的职能可以由信息技术来替代,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即可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识字、拼音小游戏,自己来检测学习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优化教学的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很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两者的结合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下一阶段下,教师必须要掌握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策略,加强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锻炼,不断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相信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应用将会越来越成熟,能够很好的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莹.寻求本真 追求实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0).
[2]周波.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04(10).
[3]张广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1(05).
篇6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06-02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学科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充分教育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面对当前的社会环境,我国教育界纷纷进行教育制度改革,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情境教学法,是当前我国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传统教学方法和情境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方法非常的死板、教条,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学生不能和教师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互动,教师也就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当前的教育模式来说,不利于其有效发展。
一、情境教学模式的具体特征以及重要性
情境教学法是针对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设计教学场景,充分引导学生运用情感体验的手段进行学习语文教材,进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的作用,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程度较浅、没有一定的阅历,想象力不丰富,设想情境的能力不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一种情境氛围,让学生真情流露,使学生利用真情实感进行学习。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是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情境教学模式的目的明确;二是,情境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充分以场景为主;三是,教师设计的情境教学模式具有强烈的感彩。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在陶冶小学生的高尚情操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小学生的知识水平。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的措施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情景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有:运用语言进行教材描述、充分运用教学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法――表演法、运用生活展示法进行语文教学。
(一)运用语言进行教材描述
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应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使用趣味性的语言,运用叙事的方法进行场景的描述,最大限度的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情感内涵。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述的几种形式有:一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使用录音机播放。教师在进行语言描述时,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二)充分运用教学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伴随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全面应用,充分的为情境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比如,以《狼和鹿的故事》为例,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多媒体进行短片播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法――表演法
在进行语文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精心进行设计教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以扮演的方式进行体会文中角色的内涵,使学生自己成为书本中的主人公。特别是在讲解叙事性的文体、小说等课文时,教师充分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以及《难忘的一课》时,教师可以使学生进行自己编写剧本,利用表演的方式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自主的编写剧本,可以充分的研究人物的具体性格特点,然后在表演中呈现出来。学生用自己的表演,充分理解文中的内容,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每一个学生可以进行课文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陶冶了小学生的情操。
(四)运用生活展示法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提高小学生的情感体验,缺少一定的体验,就会没有相应的思考,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丰富小学生的情感,小学生把这种情感运用到作文中,是很好的语文素材,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关键点是引导小学生全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语文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教师自己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情境教学法,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试着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独立自主的去思考问题,进而学生建立语文思维,提高教师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4):111-123.
[2]王俊旭.如何创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2 (9) :40-55.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能力培养 开放性的教学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着手进行创造力的开发,60年代有了实质性进展。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创新中心;在每所大学里都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创造精神也随处可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发表“创造宣言”,主张以激发人的创造性为办教育之目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目前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内容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学科教学等方方面面,范围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为我国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包含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实施创新教育,教师也要相应地教给学生创新的知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学生的创新兴趣。从教学设计的环节,教师就应当把创新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体现在教师的教案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二、教学方法
(一)加强语文能力培养
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是:
(1)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2)精心设计训练内容
(3)训练中重视方法指导,并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分层递进,逐步深入)、训练的反复性(多种形式,反复训练)、训练的广泛性(全体参与,全程参与),使之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进而由学会到会学
(4)训练要有严格的规范,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5)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精神优势。
(二)实行开放性的教学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三沟通”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三沟通”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第二个特征是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板块构成:
(1)语文的课堂教学
(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
(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
(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第三个特征是以训练为主。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分量———采用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习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第四个特征是坚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分层施教,各有提高”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信心十足地向新的目标努力。第五个特征是实行三结合考试,综合评定学生语文成绩。三结合考试即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年级、学段考试与平时语文能力考查结合,并实行竞赛成绩分层加分。
(三)明确认识语文这门学科性质
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的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同时,也要把学生的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的情况,教师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中都要予以充分肯定,以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牢记把创新教育当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不断开发创新教育的资源,开拓创新教育方法,并把创新教育的效果作为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把创新教育真正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一)各个学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不一
根据了解的五所小学语文成绩总体来看,教学效果总体比较好,但各个班级成绩体现不均衡的态势,有的班级成绩很好,平均分达80多分,而有的班级成绩相对较差,班级平均分只有50多分;各个题型之间的侧重点也存在严重偏差,除了看拼音填写词语这类的题目之外,其他题型类别的分数,大都不尽人意、不够理想,尤其是阅读理解题,成绩尤为不理想。
(二)师资力量薄弱
从各个小学配备的教师编制来看,若按规定根据各个学校学生人数来匹配教师,教师配置上肯定会出现过多或过少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进城务工、人口流动性过大造成的。这就导致了小学教学出现了教师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兼课现象也时有发生。多所学校都存在一名教师兼多种学科的现象,这样就势必导致专任教师的短缺。部分教师不具备语文教学的基本功,且专业不对口:其他学科的教师任教语文学科,或者是由于语文教学量大,学校课程安排不过来,也只能暂时用其他专业的教师代课。有些教师不懂语文教学方法,对于字词句段的解读不透彻,或者是由于教学当中的不连贯,从而导致了上一节是一节的现象,使以前学过的知识无法连贯起来,这种情形导致了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师学科教育钻研活动少
教学方法落后要想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育科学钻研活动是必须要走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这种科研活动对于小学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首先,从经费上,经费不足而且没有经费使用自,使得小学在语文教学中,维持正常的运转都有困难,更没有多余的费用投入到科学教育研究方面;其次,从观念上,目前大部分教师认为搞科学教育研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来的,把科研看成是遥不可及的,而且不懂得怎样去做;再次,是缺少真正能静下心来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教师,科学钻研对于教师来说吸引力不大,没有人愿意把精力过多的放在科研方面;此外,是由于小学的教师们参与活动的机会少,对科研内容了解的太少,对教科研工作感到无从下手,即使有想进行研究的老师也大都放弃了。
(四)办学经费紧缺,硬件配置不全,教学设施简陋
自从义务教育不收取学杂费之后,小学的费用来源主要是上级拨款。上级财政部门拨放到学校的费用是按照学校拥有学生数量下拨的,近年来,由于学生大量涌进市内的学校上学,小学的学生人数呈逐年递减趋势,这也就导致了按在校生数量匹配的费用也逐年减少。小学俨然成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所以造成教学硬件设施配置不齐全,教学设施陈旧、简陋的现象。
二、对小学语文进行督导检查目标与相应指标
(一)进一步加强“学生为本”的评估目标
首先,在评估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督导评估目标。英国教育标准局对学校督导评估,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上,就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帮助学校提高语文教学的总成绩,找出不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每个学生发展的最大化增值。”这种在教育增值理念指导下的督导评估目标就非常准确地诠释了“以生为本”的观念。我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督导评估要促进学校深化改革,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确,学生是教育工作的对象,育人为本是对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衡量教育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发展得怎样。在小学的督导评估中,我们同样要坚持以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为中心点。也就是说,我们要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来建设,建立一支集教学研究、师资队伍比较优良的语文教育教学队伍。学校在对语文教学的管理上,应当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二)突出以“学生为本”的语文教学评估指标
科学严谨的评估体系是实施语文教学高效督导评估的重要依据。目前英国拥有相对完整的语文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它的框架与重点都非常看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比如说在英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估过程中,评价指标就主要包含学生语文学习程度与发展、语文教育质量及学校的领导与管理三个主要方面。其中,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发展方面,主要从小学生的认知成果、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学生个人素养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提高与评价的。我国目前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在语文教学上实施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教育部最近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国家课程标准等有关规定,突出重点,注重导向,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培养作为重要评估目标。
三、督导评估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上的措施
对于小学语文督导评估工作,重点应当放在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方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成绩、课后及时测评等工作方面,在督导评估当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对策,使督导评估工作真正能够成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源动力,真正使督导评估工作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引路人,发挥其指导、促进、指引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
(一)灵活使用督导评估工作流程和方式
县市学校教育督导室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督导评估过程中,程序性和时间性比较强,但是对于乡镇学区中,我们对普通小学的督导评估完全可以安排灵活的流程和方式。总体上来说督导评估的过程中我们遵循督前培训—学校自评—督导复评—督后整改—督导回访的工作流程。但是由于学区所处地域的特点、全乡镇工作的统一性和对各学校情况掌握的全面准确性,在具体督导评估过程中,也可以为方便工作打破常规,进行有效的整合。例如对某所小学的硬件建设、师资配置、内配建设、周边环境等方面的评估工作中,对于学区工作人员即使不用查阅资料,也是心知肚明,在督导复评时,就没有必要在这些方面花费过多精力和时间。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全乡镇统一进行的,学区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有些评估信息平时已经准确收集,督导复评时也就没有必要查阅资料了。督导复评时还可以根据当前工作重点和缓急程度,事先对评估指标体系二级指标或三级指标进行专项评估,然后对复评信息进行汇总,形成督导评估整体意见。
(二)突出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对于各个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学区工作人员在平时掌握不够全面,所以在进行评估时,应该格外的严格,按照规定,认真、细致的完成评估。要注重评估和指导并重的理念,既要通过督导评估深刻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准确评价,又要根据评估的结果作为依据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培训,加强对初上讲台的年轻教师的辅导和培训,使他们能够快速的、灵活正确的运用教案上课,规范板书的书写和语言的表达,有效进行组织教学;做好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指导,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督促和指导,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四、结束语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倾听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19-01
众所周知人们所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后天习得的。然而习得的过程离不开“倾听”。不仅是知识的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样离不开倾听。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的习惯,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能够更好的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其与他人之间的思想交流,进而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长处,促进自我意识的反省。教师从中进行适时地引导点拨有利于思路的拓展,激发思考,实现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意义
倾听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课堂上学生的倾听能力可定义为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在明确倾听目的及意义的前提下,掌握倾听相关知识,具有理解、记忆、评价语言信息的基本技能,可以根据获得的信息做出恰当的反应,并且提出自己看法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倾听的占比要高于言说,学生倾听能力提升可以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不仅引导学生倾听教师,同时要学会倾听同学、他人、自然、文本以及自身。具备倾听能力的学生能够全身心的参与知识的学习,真正的领会并非机械性的记忆,可以积极主动的完成知识的构建。同时倾听培养的是反省式思维,在听到语音信息后,大脑要进行怀疑批判性的思维重构信息,构建知识。这样的模式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完全改变了以往接受式思维被动、机械接受的局面,更容易实现知识的内化。倾听是主动行为,懂得倾听的学生能够主动步入他人的世界,通过倾听能从语言信息中感悟他人的情感体验,准确的捕捉他人情感,与之产生共情,学会爱与包容。语文课堂是以语言的形式传授语言,而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的培养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更有助于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养成,受益终身。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倾听能力的策略
1、营造倾听氛围
如果课堂上能够有非常良好的倾听氛围,学生便很容易的投入学习中去。师生关系更加的融洽,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同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因此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若想实现倾听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用心的钻研探究,寻求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当中,时刻提醒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一定要认真聆听,不能随意打断,认真听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最基本的礼貌。如对其言语存在疑问,或不同见解,可以等其讲完在进行发问。”如果发现有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要悄悄的走过去进行提醒,或者以简单的肢体动作如做一个停止的动作等进行提醒。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将注意力集中认真聆听别人讲话。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接近尾声时,马上就要到下课时间了,学生明显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有的在玩笔,有的盯着书神游。老师提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再积极主动。而此时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学完这一课说说自己的体验?但面对此种情况若按教案设计直接提问肯定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此时突然想到设计教学情景,在情境中唤回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倾听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自去桂林,体验一下“舟在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于山水之间的感觉呀?
学生纷纷投来惊诧的目光,异口同声说:想啊!
师:那么谁先当一次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桂林的美景?
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了,立刻端正做好准备听课。这种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倾听欲望的情况在小学阶段的课堂上时有发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倾听兴趣。
2、设立明确的“倾听”目标
小学生具有好动、表现欲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他们往往喜欢表述,而没有足够的耐心倾听。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提出问题叫某个学生回答时,其他的学生便开始做其他事了,因为他们认为老师没有提问他,这个问题就与他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教师在课前要给学生设立明确的目标,“听”之前明确要求。例如:有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他有哪些地方说的好?还有那些不足?需要补充些什么?”“大家一起来做小评委,给予其评价”。当学生明确目标之后,便会自然的注意倾听,进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强化“倾听能力”进行专项训练
倾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并且反复强化训练。例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听记训练,此种方法意在锻炼学生边听、边记录、边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转瞬即逝,倾听者必须要专注认真倾听,抓住重点,快速思考。还可以进行听答训练,教师口述内容,可以选择判断题或选择题,学生进行回答。在教师口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抓住问题核心,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专注力以及倾听判断力。此外还可以采取倾听后复述的方式,如课堂上要求学生复述老师说过的内容,或同学刚刚的发言。这样的方式在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印象,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此外也不失为检验学生倾听效果的好方法。
结语:小学语文课以语言为教学内容,是最适宜培养倾听能力的课程。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倾听能力训练,使学生具备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从而通过倾听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农村;口语交际;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42-01
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采用了“口语交际”这一提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学习评价的内容之一,这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然而在农村小学的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不尽人意,口语交际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口语交际有效互动的研究势在必行。我结合在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摆正口语交际教学的位置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语文老师站在教育的第一线,我们要采取得力的措施,语文课上要强化口语训练,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努力。
儿童在言语上虽能够应付日常生活交际,可是他们在叙述问题时就会出现用词不确切,语句不连贯,层次不清楚,语言不规范,方言土语,口头禅很多。他们正处在“自发的口语交际能力层面[1]”他们的语言是比较幼稚的、不成熟的。从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来看,小学生正好处在这一关键期的中后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规定,“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是长期以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重读、写,轻听、说。迫于考试的压力,把许多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
张志公说“一个人口头上词句妥帖、干净利落,写下来就不会残缺错乱、拖沓累赘;口语上有条理,细致严密,写下来就不会颠三倒四,矛盾百出。[2]”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分析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新课型,在教学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很多教师并没有准确地把握其要求,学生普遍对口语交际不感兴趣,缺乏交际欲望。
上述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如下:一是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和条件的限制,阅读面窄,阅读量少,以至知识面窄,词汇贫乏。二是农村孩子的性格较之城市孩子要更加内向、胆怯、害羞,这也压抑了学生的交际欲望,影响了口语交际的正常进行。我所在的赵集镇小学有很大留守儿童,他们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往往表现出孤僻内向的性格,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小学口语交际教学面临的挑战更大。
三、提高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效果的对策和措施
口语交际不是简单的听话和说话,而是一个始终互动的、充满变数和应对技巧的过程。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时,必须善于创设相关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促进有效的双向互动,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交际气氛
口语交际是互动的、充满变数和应对技巧的过程,因此需要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前提条件。农村小学生比较淳朴,对老师有敬畏心理,上课的时候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就很少。所以老师上课时要主动和学生沟通。
2、调到学生交流的欲望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不愤不发,不悱不启”的启发思维的教学原则。所以上课时要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让学生树立信心,以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效果。老师说话时要注意情感的流露,让学生感到温暖、亲切,要耐心等待学生的反应,鼓励学生愿说敢说。
3、寻找农村小学口语交际的新出路
叶圣陶曾经说过“天地阅览室,万物皆读书”。立足农村的环境和农村学生的生活来源选择话题,我们可以选择的话题和创设的情境有:(1)大自然领域:大自然的花草鸟虫、山野河流、日月星辰都可作为学生口语交际的话题;(2)农村劳动领域:农村学生热爱劳动,亲历过一些简单的劳动,对农民的劳动也有较多的了解。(3)农村生活领域:农村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城市相比有它的特殊性,鉴与此,可开展“收集民间故事”“探究乡村风俗”等活动。
在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下,口语交际教学现在被摆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作为小学和初中的过渡阶段,其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教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成为了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荆龙.《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3.第18卷第三期.第7页.
[2] 张广岩.郭术敏.《中学语文教育学》,青岛海洋出版社.1991年.第135页.
[3]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王荣生.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5] 周选杰.邹兆文.新课改背景下知识缺席导致的课堂教学畸变[J].中学语文教学.2005(4).
[6] 王荣生.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及活动设计.语文学习.2004(11).
- 上一篇: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 下一篇:零售商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