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想理论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思想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思想理论

篇1

[关键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理论成果;儒家

中图分类号:N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136-0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经历了从起步――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其中科学技术的理论思想是如何体现的,其对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等问题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从实践意义看,将中国传统的理论思想精髓灌输于科技发展中,使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趋于繁荣。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理论思想作出肯定,传统科学思想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得以世代传承。

一、儒家思想

根据对中国古代的医学的分析来看,汉代的董仲舒学说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黄帝内经》中包含了儒学的“天人合一”观念......直至目前,我国医学也保持着传统的理论思想,即阴阳、五行、气、灸等等。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的理论思想体现了儒学,我们从以下角度分析。

1.促进作用

(1)儒家思想讲求“仁”、“义”,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去做有益于群体的事情,这就激发人们通过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来创造便利的条件从而达到此目标。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的医学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儒学的发展使非常多的仁人志士走上了医学的道路,比如李时珍,因为科举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开始学习医学,并专攻医学。[6]受儒学的影响,大批的人们开始钻研医学,广泛吸收天文学、地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学说精髓来丰富拓展医学。

(2)注重实用性是儒学的另一个特点,孔子曾经多次提出,要学以致用,用之于实际,观察其实效。比如,作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学科的天文学、数学、农学和医学,无一不体现了对实用性的重视。天文学与群众的日常生产活动有些密切的联系,数学则追求实用的计算技术,农学离不开农业的生产实践,医学要通过医生与病患的沟通中得到发展。

(3)孔子所提倡的对教育的重视在推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孔子开创的私学得到了持续不断的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从城市中心到乡村都能体会到教育事业的繁荣。儒家学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开化,给予了人们进行科学技术创造的理论条件,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出了大批科技精英,使一系列的科技研究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2.阻碍作用

作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理论思想中的重要思想之一的儒家学说在推动其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对其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1)儒家学说中的“重理性”思想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理论思想中得以体现。儒家学说中的“理性”指一切遵循本源,不能违反原则,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这便使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轻逻辑,便理性。纵观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大部分都是理性的产物。比如,讲究“阴阳”的医学便只能意会,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医学巨著的内容大多都是经验多得,体系非常杂乱,缺少逻辑分析。[6]在后期科学技术堕落的探究原因中,“重理性”便成为了导致其结果的原因之一。

(2)缺少批判精神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停滞不前,虽然尊经崇古的思想使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消极作用也不容小觑,科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科学理论的不断突破和进步,而一昧地讲究尊重古书会局限人们的思维,使人们缺少对理论的批判,从而阻碍了其持续地发展。

二、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道家的科技思想是道家科技思想的重要M成部分,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深远,道家学说对天地运行规律的探讨以及对医药学的贡献等等在古代科学技术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在这里对其进行简析。

(1)道家学说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进行了自己的探索,比如,在《淮南子・天文训》中,道家学说对风雨雷电等自然天气的变动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表达了对其规律性的认识。在《庄子天运》中,道家学说对宏观的万物运行进行了哲学思考等等。这些古代科学技术理论成果的出现无一不在向我们阐述着,到家学说在改变人们固有的对天命论的认识,从天地的运行中主动找寻规律,这对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道家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向人们的生老病死提出挑战。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代君王对炼丹术如痴如醉,而炼丹术则体现了道家学说对化学的研究。比如在《周易叁同契》一书中,记录了详细的制炼丹药的理论和方法,道士葛洪说明了“铅”的可逆等等[3]。这些理论在现代都可以被证实并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出来,当时道家学说对于化学反应的分解和化合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3]这无疑推动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3)道家学说将人看做由形气神三部分构成的系统,由此基础上发展了医药学,被后世称为药王的孙思邈对此学说十分推崇,他在道家理论思想的影响下写出了许多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重要的著作,比如《保生铭》、《存神炼气铭》等等。可以说,道家学说奠定了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基础。[3]

结语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体现的理论思想与当时我国奉行推崇的各家学派密切相关,通过本文的分析,汲取了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理论思想对其进行解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这些理论思想的影响,而该理论思想对古代科技的影响有利有弊,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冷静地分析。在当今的科技发展中,根据经验,吸取教训,扬长避短,继续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J].历史教学问题,2002,06:22-28.

[2] 刘旭.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伦理思想[D].大连理工大学,2004.

[3] 周银华.中国古代道家科学技术思想探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 童恒萍.墨家与中国古代科技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6.

篇2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既符合

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又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科研型人才的目标是明显不一样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始终围绕着这一思路在进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载着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目标任务。因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也应体现这一基本宗旨与目标,以项目教学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助,并通过完成具体的项目活动来组织教学,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使得学生在完成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这与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利于

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和职教特色,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一直以来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没有明显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时,如果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话,那么学生要完成实践教学项目就必须参与其中,亲自制定项目目标和计划,且一般项目都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来进行,要完成该项目就必须与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养成了与其他同学互利合作的习惯,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自信心与成就感倍增,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也会极大提升。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利于

提升教师能力,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法等一系列常规教学方法,教师只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即可。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话,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应具备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应给学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也应当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经验。同时为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必然也会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平时会主动加强业务学习,为了应对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水平与能力也会有较大提升。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时始终存在着一个困惑,那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专业课,在其教学内容中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觉得有很大难度。但是如果我们深入研究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就不难发现,虽然项目教学法强调以项目完成来实现学生知识的获取,但是关键并不在项目本身,而在于项目实现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与学习能力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在这方面是一致的,也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与法律素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完全可以开展项目教学法的,只是其在项目设计时应把握一定的原则。

1.项目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是为了将课堂教学中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通过开展项目活动真正打动、感染和说服学生,进而让他们对自身及社会存在的问题能够正确地认识与反思,因此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覆盖教材中理论教学的内容并进行整合,体现理论教学的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强调新成果的“三进”,因此在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将国内外的新形势和新动向、党在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理论新成果融入到项目当中来。

2.项目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和自主性

实践教学项目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因此项目设置应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大一新生的能力水平;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让他们能够合理分配和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项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可为学生提供选择实践项目的决策机会,让大学生真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践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过程、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位同学的能力大小有所区别,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会有差异,教师作为实践项目的引导者不应规定统一标准答案,让每位学生自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完成实践教学项目,其间可能会有许多挫折与弯路,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然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做到充分鼓励和正确引导即可。

3.项目设计的数量要合理且可以量化评分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一般为16节。如果每一章都设计一个实践教学项目明显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的数量应与教学时数相吻合,每门课程四到五个项目即可。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虽然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且在项目实现过程中注重分工与合作,但活动开展的效果最终还是要纳入课程的考核体系计算总评成绩的。因此项目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有比较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量化评分。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

1.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习兴趣小组

在第一次课程介绍时就给学生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念,让每位学生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由四到五个项目构成的,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来,因此以大班为教学单位肯定是不可行的。在第一次课时就可根据教学班级的规模,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实践教学学习兴趣小组,并通过自荐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各兴趣小组的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实践教学活动。

2.设定实践教学项目

高职院校现阶段主要开设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负责人应在开学前设计制作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书,根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四到五个实践教学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一共有八章,可根据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将这八章的内容整合为五个教学模块。绪论部分单独构成大学生的新生适应这一教学模块,第一章、第二章共同构成大学生的理想教学模块,第三章单独构成大学生的人生观教学模块,第四章单独构成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学模块,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共同构成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整合为这五大模块后,实践教学可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项目。如第一模块可以设计重塑自我、放飞梦想演讲比赛,第二模块可设计激情唱响励志歌曲大赛,第三模块可设计人生的价值辩论大赛,第四模块可设计随手拍———寻找身边的道德模范摄影大赛,第五模块可设计以案说法—法律情景剧大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一共十二章,第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共同构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教学模块,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共同构成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教学模块,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教学模块,第九章、第十章共同构成祖国统一与国际战略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为四大教学模块后可设计四个实践教学项目。第一模块可设计观看记录片观后感交流会,第二模块可设计诗词鉴赏大赛,第三模块可设计关注两会———我是人大代表模拟提案大赛,第四模块可设计我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献计献策专题研讨会。

3.项目实施与情况说明

项目实施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教学环节,教师应要求每组制定项目计划书,明确项目实施步骤与小组成员的分工。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密切关注各小组项目进程,监督项目实施严格按计划执行,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来。各小组成员之间要多交流与沟通,遇到问题时共同解决,碰到困难时向老师寻求建议与帮助。项目完成后应形成书面成果与材料,由每位小组委托一位成员来进行情况说明。本小组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思路是怎样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将该项目开展过程中优异的表现和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存在的不足与需要完善的地方也请其他同学和老师赐教。

4.项目评价与考核

篇3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ki.kjdks.2017.05.051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问题

1.1教师重教轻学

“以学生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切实了解现代大学生存在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方式,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今高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区,接受的教育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每个人对于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基于“教”而让学生去“学”,没有在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去帮助学生,没有以切实满足学生需要来进行教学活动。

1.2教育方式死板

过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式是老师单一性的灌输――即面对大班制上百名学生“满堂灌”。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老师的教学水平得不到发挥,还缺少交流互动破坏了课堂学习气氛,直接影响了学生政治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如今大学生个性愈发鲜明的时代,教育方式单一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交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1.3教学手段落后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运用正逐渐走进课堂中,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讲课效率。但是过去的教学偏重于教材讲解,死搬硬套,面面俱到。这样的方式不仅枯燥无味,也达不到教育学生的效果。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台上激情四溢,台下昏昏欲睡。不是因为老师对知识理解得不透彻,而是这种单方面的讲授实在让学生们打不起精神,教学手段的落后导致了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大打折扣。

1.4考核方式单一

过去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有许多地方需要反思和改进,以便使考核方式能促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考核结果真正反映学生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程度,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考‘智’不考‘德’的弊端。”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考试,在内容上重视学生对理论概念、特征、条件、意义和基本原理等知识的记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方法上重视期末测试,往往由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组成的一张试卷解决问题,忽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和实际表现。旧因此,过于看重考试分数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临阵抱佛脚”的恶性循环。

1.5课外实践缺失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这就要求充分抓好第二课堂这个关键点,将学生们的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做到有机结合。当前,高校在第二课堂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不能形成一种长久的发展模式,缺少优秀的文化活动,直接影响到第二课堂开展效果。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方法

2.1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要以学生为本,就应从“重教轻学”向“基于学而教”来转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以德树人,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育学生想要做学问先学会做人,要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对学生充满关眩用最真实的一面去对待学生,让学生在内心认可老师,做到“以人格教育人格,以性情培养性情,以心灵触动心灵”。教师应以理服人,要求教师要对理论真学,真懂,真用。大学生需要有正确的教育引导,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理论帮助学生快速领悟,让学生具有自己的理性反思和逻辑思维,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清晰的认识,学生也更愿意深入学习,用理论性让学生信服。教师应以情动人,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挖掘情感资源。利用大学生比较感性的特点,在教育中让学生感性地去学习,理性地去接受。感性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情感意识,丰富自己的内心,更有利于知识的接受,用情感方式打动学生,起到教育目的。通过掌握学生特点来进行教育,能做到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

2.2改变授课方式,加强互动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的方式。老师通过对教学知识的精炼将重点部分讲授给学生,不仅能让学生更简洁地学习,也能让学生们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式教学,贴近现实生活,向学生们抛出问题,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在小组课堂演讲中,不同的小组丰富多样的选题极大地拓展了教学内容,紧张、有序、生动的演讲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在享受课堂、学到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互动式教学的引导下,每个同学都培养了自己的能力,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的教育意义。

2.3运用网络平台,丰富课堂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通过网络平台教学将会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较好地实现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通过网络教学,让老师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丰富了课堂的多样性,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这样既传授了知识,也通过网络很好地找到了课堂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契合点,通过课堂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实,将二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满足了学生们的成长需要。二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网络教学,一下子就能让这些“数字原住民”有了亲近感,关注度也随之提升。

2.4创新考核模式,联系实际

综合过去与现在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虽然已不是单一的应试考核,但是其本质仍然没有变化,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只是在机械性的记忆,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要想改变这种应试学习,应该大胆尝试新的考核方式,起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人的目的。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可以采取2+1模式。在期末考核中不设置死板教条的理论问题,而是设置案例分析与时政测验。在平日学习中,通过上面所说的课上小组讨论演讲形式,进行考核评分,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达到了考核的目的,另外将学生社会实践与第二课堂的调查报告或是总结报告放到考核中,以这三部分作为考核的标准。这样做首先避免了学生平日不学,期末加班的情况,在平时就可以将知识“内化于心”,其次,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考试中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和作弊现象,只为了图个好成绩的消极心理。最后,这种方式既完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也完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

2.5利用第二课堂,重视实践

篇4

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凡是玩过博客的人都知道,博客有很多的板块。就拿笔者在教学中创建的“美丽中国之嘉华博客”来说,主要板块有两大类,一是固定模板,如博文、微博、相册、邮箱、访客、留言、评论等;二是自定义模板,博主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置一些板块和链接,例如,笔者自定义设置了“班级博客链接”、“重要网站链接”、“嘉奖栏”、“通知公告栏”、“教材章节”、“每周互动”等板块。博客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每一个板块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例如博文板块,是博客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的板块。博文可以是经典原著等学习资料、学生原创的作业和各种活动成果,也可以转载时政新闻或其他博客文章,供大家学习、讨论、评点。至于博客的特点,笔者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功能多样,如前所述。第二,课程资料库。凡是与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料,都可以搜集、分类并长期保存在该课程博客上,一届一届师生累积下来的资料无疑是一个信息储存量巨大的教学资料库。第三,无纸化教学,低碳环保。所有教与学的资料、学生作业均可以用电子版上传到博客,不再耗费大量的纸张。第四,透明公开,便于监督和管理。每位学生的成果、作业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其质量的好坏也是一目了然,每个学生可以比较自己和别人的作业,甚至可以监督同学的作业是否是抄袭而来的。第五,时空互联,自由便利。博客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学生利用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还可以与家庭联系,家长可以通过博客关注学生的在校学习和表现。第六,更多互动,弥补课堂不足。博客板块上有评论、留言、答疑、校园论坛等栏目,弥补了课堂学习讨论时间的不足。第七,长期保存,随时调用。博客上的文章、学生作业和活动成果等,可以长期保留在网站上,也可以随时调用有关资料和文章,甚至可以永久珍藏,成为自己成长历程中的永恒回忆。

二、嘉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的调查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直很重视,笔者通过网络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必要性。例如,“对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政治类课程的设置,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在1070份调查样本中,“非常有必要”占78%,“有必要”占20%,“没有必要”占1%,“说不清楚”占1%[1];可见,一些人认为没有必要的课程,在大部分学生心中还是有必要的。但是,现实的课堂中,学生对这类课程的兴趣和喜欢度却不是很高。据笔者调查,在“大学课程中,你比较喜欢哪类课程?”的选项中,“专业必修课”占12%,“专业选修课”占5%,“公共必修课”占3%,“公共选修课”占76%,“其他讲座”占4%[1]。《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属于兴趣和喜欢度最低的“公共必修课”,一方面,学生认为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必要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公共必修课是学生不太喜欢的课程。如果教师不借助一定的平台和手段,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思想政治课程是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的。如果利用“博客”作为教学平台,创造网络教学互动的浓厚氛围,效果就大为不同。此外,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班级一般都是大班,其互动效果很难与专业课小班教学媲美。笔者利用博客教学,弥补了这一不足,发挥博客互动的优势,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关注、点评的浓厚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如何利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如何利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呢?笔者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分级管理,专人负责。博客分为三级:课程总博客、班级博客和个人博客。课程总博客和班级博客均设博客管理员。博客管理员的职能主要是上传博客文章和资料,对博客及时进行更新,管理博客密码,保证博客的网络安全,对博客上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课程博客由老师和博客管理员共同管理。班级博客由班级博客管理员负责,带领本班同学进行管理建设。每个同学也可创建自己的个人博客,把自己的博客和班级博客链接起来。

2.制定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即课程评价标准、计分原则,“标准”就是指挥棒。任课教师根据学院、学生和所教课程的实际特点、价值目标,以及博客学习的特殊性,和学生共同制订了博客学习的评分标准,并公布在课程博客上。学生根据评分标准,自觉主动地去完成课程教学统一要求的任务和自愿完成的工作。教师严格执行评分标准,博客管理员给学生评分,每一个学生自己也可以根据评分标准计算考核成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博客上显示的学习记录给自己打分,这样的分数真正客观公正,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据笔者调查,“你认为本学期‘课堂+博客’的方式能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吗?”结果显示:回答“能”占88%,“不能”占5%,“说不清楚”7%[1],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方式是可以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

篇5

关键词:中学 思想政治课 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案例的描述和介绍,引导学生对这个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论证、讨论,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运用前人或学生身边发生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来阐释理论,从实际案例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增强知识、提高能力和水平的方法。由于案例教学法引用的是发生在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所以,要求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以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法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有针对性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法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因此,是中学生较好掌握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教师准备不充分,案例的代表性不强,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时有发生。采用案例法教学应紧紧抓住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主要原则,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实效性。

二、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第一、直观性。直观性是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要求案例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即以发生在学校里、同学旁、师生间的生动形象的事例为题材,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教师的讲解、分析,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过电影的场景,让抽象的理论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化繁为简,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帮助学生更容易地领会知识,克服思想政治课在同学中的抽象、枯燥和理论灌输的印象,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第二、辅。案例教学法中,引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阐释理论,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不是为了案例而用案例,而是使学生易于理解理论,自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是理论知识的导入,通过案例激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理论知识,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借助案例深入分析理论,使得教学更有深度和厚度,不是停留于案例的表面,而是深层挖掘案例背后的理论逻辑,这也要求所选取的案例必须是典型的、与特定理论密切结合的。第三、双向互动性。案例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互相讨论,转变了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的教学方法,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有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这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并且善于与学生之间公开、民主地交流。案例式教学创造了师生平等民主的关系、课堂和谐而热烈的气氛,促使“教”与“学”相长。

三、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首先:主体性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学生从充分分析案例中得到启发,引出新的知识点。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是“导演”,而学生是“主演”,要求学生充分投入,自觉思考、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变被动的学习为富有积极性的主动学习。其次:平等化原则。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民主讨论而达成共识的过程。平等化的核心是案例教学过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首先要摆正自身在课堂中的位置,既不失教师的尊严与威信,也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包括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所有学生公平的机会,也包括在自身与学生之间树立平等的关系,与学生平等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融洽的课题气氛,因此案例法教学是一种民主、平等、快乐的教学方式,是一个通过民主讨论而达成共识的过程。再次:创造性原则。案例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只做指引,由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回应,充分开动脑筋,这为学生搭建了创造的平台,有效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案例教学法是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把抽象、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通过学生所熟悉的案例,把理论和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拉近了理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抽象,远离实际生活的想法,改变思想政治课“无用论”的看法,使思想政治课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中要求学生充分投入教学中,参与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各个环节,需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交换思想,自问自答。学生在与同学的讨论中发现问题,撞击出思想的火花,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在充分的讨论中,学生自觉意识到与别人交流的乐趣和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且,在交流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上的自觉发言,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善于表现自我的胆量和习惯。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沙哈尔.《幸福的生活》. 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5.

篇6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 基础知识 启发式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的新时期,要求整个国家的教育与之相适应。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继续获得新知识,善于总结新经验,发展新理论的科学思维能力。我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马列主义、思想的基础知识和其他有关的社会科学知识是中学政治课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要认真学习哲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学生的能力培养要建立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能力的发展表现于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基本原理,要结合变化的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不断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办法。例如以下思考题:从2010年2月1日起,全国首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地方性法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不利于收集、提供、制作、或者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不得实施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理解和做到上述规定的要求?此题是一道文字材料型题目,要求指导学生回答“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回答出“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体现尊重各民族的,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宣传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大成就,与影响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应用理论观点,结合我国政治生活的现实情况,分析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时政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公民意识,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权利义务。

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索接受知识,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就需要借助提问进行引导。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启发式教学就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分解问题,有步骤地在各部分讲述时提出小问题,以此统领一个部分的讲述与学生的思考,科学地引导学生思维,并训练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达到使学生努力汲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形成一条科学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索合理而有效。例如以下思考题:“自2012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对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免征车船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是什么?”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3.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了解了国家发展战略意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此外,培养自学能力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它通过已经理解记忆的知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钻研、刻苦努力,自觉探索,增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包括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书,查找资料,阅读,做笔记能力等。

篇7

专题讲授中的案例教学

在专题讲授中,案例案例教学的作用是通过依靠“形象——受教育者兴趣和情感——受教育者信念和信仰”的心理机制得以实现的。具体地说:(1)运用具体的生动而形象的案例, 消除学生因理论的过度抽象所产生的厌倦情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接受意愿; (2)把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情景得以具体化, 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概念、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表现, 矫正因过度的理论概括所产生的种种疏忽;(3)促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强化其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原理、观点的信仰。

专题讲授中的案例教学要做好三点:一是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和课堂的案例教学模式。二是怎样把选择的案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我们运用的是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即把案例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文字、图片,也配合视频播放,效果十分理想。三是教学案例的运用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不能在课堂临时发挥、信手捏来。事实上,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同教师备课的其它教学内容一样,教学案例的开场白、结尾的总结、所需时间等等都要在课下安排好并非常熟练。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运用自如。特别要在总结评述这个环节上要多下功夫。常言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教师将一个好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后,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辟的点评和总结。这是收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的关键环节。

理论体验课中的案例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体验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考察和调研中培养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增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体验教学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选择或创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关,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或现实背景的实践环境, 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通过图片、实物的参观和有关人员的解说,得到某种信息,获得某种感受,产生某种体悟。其运作过程是:情境选择——参观考察或走访——询问答疑——获得信息——触动情感——激发联想——产生感受——心得体会。例如,可结合专题要求去某些相关行业实习;结合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考察、调研;结合形势政策的要求和优良的民族传统参加公益劳动或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等等,做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如参观纪念馆,结合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宜安排在节假日或教学日的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教学进行前任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以班级为单位确定1位社会实践负责人,社会实践负责人负责学生选题的组织与协调工人作。

(2)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一系列实践学习的选题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原则上以4—6人为宜,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实践课题,并作必要的资料准备和其它相关准备工作。

(3)每个模块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结束后,选择相应选题的学生应以PPT的形式将社会实践结果在课堂上给予展示、讨论并提交给任课教师。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116-02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是:不断坚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课程育人理念相结合,坚持灵魂塑造与方法多样性相结合,坚持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坚持传统嫁接与现实需要相结合,坚持课程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与思政课的时效性相结合,注重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施。

一、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具体表现为:1.与中学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复。经过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原理概论》与中学政治课程的比对可以发现,大学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观点,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都与中学政治教学内容中的理论重复,的哲学原理内容更是大面积雷同。教学内容的重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且早已熟知的理论观点,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2.公共学科间的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如民主政治问题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在《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有过详细论述,但是在《基本原理概论》中也有类似的原理性内容。虽然这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但是完全没有必要重复教学。

(二) 大学思想政治学科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学科建设还不够完善,这集中表现在:1.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和大学生对我国新课程的设置内涵和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课改的要求和作用并不完全理解,他们只是在任务性地完成教学和学习。教师主导课程,一味灌输理论知识;学生盲目学习,习惯性被动,师生交流和日常联系不足,学生实践性学习少,没有自主体验等。这些都严重削弱了课改的贯彻力度和执行强度,脱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缺少一级学科地位,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加强与改进,更加不利于学科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失去链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学生就一直在接受思想政治的专业教育。进入大学后,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已经基本定型,很难再接受新的思想,这导致他们更加容易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新时期,高校的招生政策改革和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让很多学生选择放弃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就使得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失去了链接。

(四)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

目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方法依然比较单一,其具体表现为:1.重理论,轻实际。其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正确地运用到社会中、生活中,正确地认识与分析社会热点和社会疑难点。而现实中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理解与分析,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自思想政治理论。这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和实证说服力的薄弱,势必将学生误导,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2.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目前,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然盛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不明确。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与创新性探索。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强制性的教学与学习、没有引导与启发,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下,怎么能够独立思考与求索?

(五)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缺乏实践性

目前,在课改氛围下,尽管许多高校已经在逐步改善自身的教学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仍严重不足。当代的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激情、思维活跃、自我意识明确、参与性强的一代,面对社会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如果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持,他们很容易出现理解片面和过激的行为。社会本身就比较复杂,大学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阶层,他们对社会经济文化的认识本来就不同。因此,要完全强化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不断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性,在思想与行动上统一他们的认识,帮助他们理解社会。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一)思想政治学科建设与教学内容设计

在进行大学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时,要充分贯彻课改方针,加大课改的实行力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课改意识,严格监督教师教学情况,加大师生交流。此外,要针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特点和原则,确定重点学科地位,摒弃统一式教学,对一笔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性学习。对于教学内容重复问题,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将重复内容进行提问式教学讲解,还可以随机进行重复理论知识的抽取式学习,进行跳跃式讲解等,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起步上让学生摆脱厌烦心理,不重复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比较多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灵活运用。

1.对话式教学

对话式教学以学生提问,教师答疑为主,同时将教师的谆谆诱导穿插其中。在这里,教师就是学生的朋友,跟学生是平等的,教师的平易近人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完成教学内容与学习,会得到更多的感受与收获。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活跃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是最完美的教学,也是教师应该积极追求的教学模式。

2.演讲式教学

演讲式教学也是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的一种表现。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社会热点等,凝练一个或两个题目,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教学。此法有两种含义,一是由学生自愿报名进行演讲,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二是由教师进行演讲式教学,通过演讲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

3.辩论式教学

辩论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它完全摆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枯燥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抒发自己的观点。在此,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社会实践进展,选择若干有争议的观点,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选择后定下一个可辩论的题目,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和旁观者点评三方。在正反两方辩论后,先由学生旁观者点评,最后由教师评讲。通过辩论,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矫正。

4.案例式教学

该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课堂上让学生思考案例、讨论案例,由教师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

5.角色互换式教学

在角色互换时,教师可以选取课程中的几个教学内容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制备教案,自己登台讲授,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并在学生教学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该内容的教学进行研讨,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其自信心,更能引起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爱好与重视。

(三)教学手段的设计

1.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在多媒体教学普及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比较丰富,教学信息量巨大,教学直观性强,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板书教学,不同的课堂感受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创作一个思想政治学习的平台,建立较完善的网络课件。如在自己的校园网站上传相关的理论课程课件和课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自主答题与测评,这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利用网络资源来弥足自身学习中的不足。

[ 参 考 文 献 ]

篇9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课 案例教学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的案例教学法是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实处,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新途径。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①具体来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选取相应素材,设置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对案例的调查、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的传授知识的教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其时代感、实践性更强。在当前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的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变“你必须如何”为“建议你应该如何”,变“要我如何”为“我要如何”。传统教学有的最多的是灌输式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效率高,但在操作中有些教师却时常将复杂的思想理论变成简单说教,把鲜活的人文素养训练变成干巴巴的知识要点。这种教学方法以知识为中心,说服力、感染力不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学生一上政治课就睡觉、逃课等现象,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因此,探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其说服力、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任。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取相应素材以说明深刻道理。与传统教学方法强调传授理论知识,侧重于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相比,它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这种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气氛是轻松、愉快的,通过选取学生比较关注的时事政治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现实问题作为生动、形象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参与课程活动的心理倾向,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案例教学强调学习是“学生的自我发现过程”。在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于自身的感受、领悟,透过对以往经验的再加工、再创造,以自己的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重新诠释和理解,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不单纯是对以往知识的再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向生活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打破原有的思维惯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对原有知识的组合、加工,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案例教学取之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施

(一)教学案例的选择

教学案例的选择对于案例教学来说非常重要。选择案例时,教师应分析案例本身所折射的思想,并注意其与教材的衔接,而不能一味地以“趣”为选择案例的标准。因为,如果任由无价值的案例充斥于课堂,往往会冲淡学生对理论的学习,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只不过是听案例看热闹,除此别无所获。因此,案例的选择在“精”而非“多”,“精”指的是不仅要有“趣”,更重要的是贴近理论、贴近生活,具有思想性、针对性、典型性、真实性和时效性,真正体现理论知识的科学价值。具体说来,选取案例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真实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时间上讲,选用的案例要新鲜,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从空间上讲,选用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隔山打枪,难辨虚实”,这是学生对教师在教学中所举的一些远离学生、远离现实的案例的评价,这样的案例不仅不具有说服力,反而会让学生怀疑其真实性,削弱案例教学的实效性。相反,在教学中如能多运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学生就会感同身受,印象深刻。从性质上讲,选用的案例要有事实依据。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经不起推敲的案例,如果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不但不能说明思想政治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反而会大大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2.典型性。

教师选择案例时,力求选择有代表性的,从而把握案例蕴涵的深刻道理。学生通过对这些典型现象的分析研究,得到启示,提高认识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内容中,我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作为案例,在分析、评价案例中人物的过程中将良好职业道德内化于心。我以反例“范跑跑”作为案例,让学生讨论其的言行及其影响。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在论辩中形成了对职业道德特殊性的正确认识。

3.趣味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比较抽象,内在知识结构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选取案例时要将趣味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所谓趣味性就是要求我们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可读性,对学生有吸引力。而思想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使学生在发现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实施

1.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目标,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典型案例必须与基础理论相呼应,使本课程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理论进一步立体化、形象化、直观化。通过对案例的呈现、分析、理解,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准确地把握好实施案例教学的切入点,即把所要运用的案例准确、适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最需要使用案例的阶段或环节上。因此,教师在准备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课堂教学程序或教学环节进行认真、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安排,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步骤。

2.认真组织课堂活动。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出案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及时引导讨论的内容和方向。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观众和听众,而是教学舞台上的“主要演员”,他们或者讨论争辩,或者质疑探索,或者扮演角色,或者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在讨论过程中,出现学生对于所讨论的问题不能达成共识、无法找到理论性的思路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将提出的问题、观点、建议等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掌握讨论思路。当出现冷场或跑题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引导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到正题上。教学方式方面,建议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不论是讨论、辩论还是完成书面作业、撰写方案、表演等,都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

3.教师归纳总结和精讲理论。

教师根据讨论交流情况把握时间,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并得出正确结论。可以说,归纳总结是案例教学思想升华的环节。教师在总结时应注意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析: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给予肯定,予以激励;及时指出学生在活动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修正;指出分析的思路与方法;总结出案例教学的价值,即从案例教学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得到了哪些启示。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得到更多锻炼;或者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4.如有必要,可对案例进行书面分析。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撰写书面分析报告作为课后延伸活动。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取有价值的案例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吃准吃透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的实质,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和论证,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基础上,从中选取最能准确表达和反映教学内容、内涵的典型案例,发挥好案例教学的作用。

(二)处理好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切不可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案例讲述,沉醉于单纯的情节叙述,使课堂教学有“故事会”之嫌。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二者划了等号,将造成大多数学生不能把握案例的中心意思,他们会跟着故事情节一路下去,只记得看风景,却忘了到风景的尽头寻找道理。所以,教师在引用案例之前应根据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课前加工,有所取舍,突出重点,注重层次,而不是把整个案例原封不动地照搬使用。因为,案例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仍是理论知识的渗透。

(三)注重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发

与沉醉于案例描述相反,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教学,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在呈现案例之后,迅速进行分析,其结果使案例教学成了变相说教;也有些老师在案例使用过程中,没有充分启发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只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无触及本质。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寓“理”于“事”,把深刻的理论融合在具体事例中的一种方法,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案例呈现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提出启示性较强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既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冲击,又给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这种教学方法必将不断推进,运用得更加灵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廉清.案例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0.6.

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辩论赛;基本原理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09-03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1]。把辩论赛引入“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的自我探索与争辩,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乐园。

一、辩论赛在“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

“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系统地讲授了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到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中理论性最强的一门课程,使用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庞大而深刻。按照程序化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纯理论的教学方法还会使部分中学时期学习过哲学原理的文科生感觉是在炒陈饭,从而丧失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中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绝大多数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2]。在多年传统的思想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是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重灌输,轻参与”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知识,轻能力”是主要的课堂教学现状。针对此种情景,将辩论赛引入原理课程教学中,实现从教师主导型向学生积极参与型转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和互动性的学习探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在“基本原理概论”课中进行“辩论赛”,首先,切合了新形势下的青年大学生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的特性,使他们在课堂辩论赛中亲身体会到学习基本原理的好处,胜于教师一切苦口婆心的说教与灌输。其次,以辩论赛的形式促进了学生理论的学习。原理课程因为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生课后就把教材一扔,基本不想看。而现在为了辩论赛的需要,很多学生会认真研读理论,并自己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各种案例资料,自觉提升了学习原理的积极性。

二、辩论赛在“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将辩论赛运用到原理课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辩论、研讨,使多种思想观点互相激荡、多元信息互动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构架起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然而组织课堂辩论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从课前的动员与准备到课堂辩论的具体实施,以及课后的总结与点评,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精心组织。

(一)课前的动员与准备

学生积极参与型教学方案要体现学生参与的广泛性,调动绝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积极参与、自我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教师必须在平等、友好、民主的氛围下进行课前动员与准备,不要让辩论赛变成少数人的游戏,多数学生沦为看客。

1.辩题的选择。辩题的选择至关重要。一是辩题具有时代性。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与活力,就是与时俱进,不断用发展的指导新的实践。辩论赛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研究并回答时代面临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学会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二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辩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最好让学生自己选择辩论题目。一般让每个班级结合所学的原理,精选几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辩题进行提交。教师经过筛选后,在全班进行投票,根据票数的高低来最终确定辩论赛的辩题。这样就能吸引全体学生的兴趣度,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三是具有哲理性。“真理愈辩愈明”。既然是在“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上进行辩论赛,那么辩论的题目应该具有哲理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原理的兴趣。

举个实例,在教学中讲完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之后,学生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学习热情高涨,趁热打铁,我们开始在班级中组织辩论赛。在班级中征选辩论赛题目时,大家结合社会现实提出了许多富有时代意义的题目。当时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非常火爆,很多大学生特别喜欢看,也容易受到节目中一些观点的影响。节目中女嘉宾的观点“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大家建议可以以“你是愿意坐在宝马车里哭,还是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为辩题,对这一问题进行观点对决。教师通过分析和提炼,建议以此为出发点广泛引申,将辩论题目修订为“物质财富比精神财富更重要,还是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此辩题具有时代气息,大学生身处其中,有话可说,有理可辨,学生辩论非常激烈。

2.辩论队的选拔。辩论赛精彩不精彩,就看辩论队伍的准备充分不充分。因此,辩论队伍的选拔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善于从全班学生中选择一批思维能力强、演讲口才好、反应能力快的学生担任辩手,以增强辩论的对抗性与精彩度。目前我们在课堂中一般采用四对四的北京辩论赛模式。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大部分采用四个小班组成的大课堂教学,教师在各班学习委员的协助下,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与班级选拔相结合的方式,每班选择4个学生担任辩论赛的一辩、二辩、三辩与四辩。其次,为了加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与主动性,辩论赛的主持、点评嘉宾以及评委、计时员、统分员全部由学生自己担任。因此,除了四名辩手之外,教师还可要求每班选拔一名主持人、一名点评嘉宾、两名评委、一名计时员、一名统分员全程参与辩论赛的主持与评分工作。再次,为了提升课堂辩论赛参与的广泛性,教师要求没有亲自参赛的学生都要参与本班辩论赛的准备,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在辩论赛的最后阶段增设观众提问环节,班上任何一名学生可以对正反方辩手提问与辩驳,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站在不同立场或从不同角度就同一观点进行论辩。所有人员全部确定好之后,教师组织辩论队伍进行正反方抽签确定辩题,并对其进行辩论赛基本规则与技巧的培训,在课后随时就学生的疑问进行答复与指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二)课堂辩论的实施

确定好辩题、选拔完辩论队伍之后,根据学生的基础,经过1―2周的培训与准备,资料基本收集完备,辩论规则基本熟练,辩论团队之间基本也配合融洽,教师就可以进行课堂辩论的具体实施。

1.课堂时间安排。大学课时安排一般为每个学时45分钟,一次课2学时。四个小班为四支辩论队伍,分成正反方,两节小课进行两次辩论赛。按照四对四的北京辩论赛模式,经过立论陈词(正反方各2分30秒)、攻辩阶段(正反方各3分钟)、自由辩论阶段(正反方各4分钟)和总结陈词阶段(正反方各3分钟)等四个比赛环节后,加上中间的主持串词,正式比赛时间大概需要30分钟。剩下的15分钟,可以用来进行观众自由提问,点评嘉宾就比赛情况进行点评,评委代表宣布最佳辩手及获胜的队伍,教师进行总结等。

2.课堂辩论过程的控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积极参与型教学方案中,教师不再是说教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角。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课堂不闻不问、不管不顾,相反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对整个课堂进行引领与提升。教师要注意控制好主题和节奏:当辩论偏题时,教师需要进行纠正与引导;当冷场时,教师需要进行适时点拨与诱导;当气氛过于热烈时,教师需要适度提醒与警示;当遇到突发状况时,教师要及时处理与化解。在课堂辩论中,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总导演,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全盘掌控整个辩论过程,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向上、活跃的学习氛围,逐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高峰。

(三)课后的总结与点评

比赛结束之后,许多学生意犹未尽,学习的热情高涨,求知的欲望强烈,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总结与点评,赞扬辩论过程中的优点与亮点,指出辩论中存在的问题与错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方向。

1.教师点评。学生的努力与付出,教师需要及时鼓励与引导,才能收到持续不断的效果。首先,在辩论赛中表现较好的学生与准备非常充分的班级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因此,在辩论赛中评选出来的最佳辩手以及获胜的班级等,教师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将给予分数奖励。另外根据辩论赛中出现的各种闪光点,设立优秀组织奖、最佳观众提问奖、最佳创意奖等等专门用于激励学生来参与此类教学互动。其次,对辩论赛过程中双方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全面的剖析。一般表演型辩论赛主要关注辩论语言的丰富性,以及辩论技巧的灵活运用。而“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辩论赛应更关注辩论的思维逻辑性,以及辩论内容背后的理论支撑。在辩论赛中,学生的思维碰撞、观点交锋,会出现很多思维亮点,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与运用,教师要一一点出,加以赞扬,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而对于在临时应变中出现的一些明显错误的逻辑,以及偏离主题的发言,教师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帮助学生探求科学的解决方法,提供全面的理论知识,感悟原理的无穷魅力。

2.学生互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最好评价者[3]。因此,辩论赛结束后,教师会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首先,教师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邀请学生上台对辩论赛的组织、辩论的过程、辩手的表现以及评委的评分等环节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倾听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出的声音,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完善课堂辩论赛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其次,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后写一份关于“基本原理概论”课“辩论赛”的心得体会,以此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洞察学生的内心需求,认真吸纳每个学生提出的观点,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以深层次地进行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在教师的经验总结与学生的多方反馈中,不断进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三、辩论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交流型课堂文化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具有不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特点,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具有逆反情绪。整个学期都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与“独角戏”的说教式教学很容易形成沉闷的课堂氛围[4]。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引入辩论赛,教师结合基本原理理论,结合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形成团队进行争辩、探讨、研究,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渠道,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在辩论赛准备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思想交流增多了,有利于形成交流型课堂文化,在大家都敞开心扉的情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育人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有利于形成学习型组织氛围

理论,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此,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每一个学生终身去学习与研究。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纯理论学习过于枯燥,在死记硬背各种原理与条条框框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组织和个人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等五项基本修炼汇集在一起的整体[5]。在课堂中引入辩论赛,有利于这种学习型组织氛围的培育。开展辩论赛之后,学生们必须自建团队,团队成员一起课后主动收集资料,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研究,寻找理论依据,建立逻辑框架。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模拟辩论演练。这样就促使学生从“被动型学习”到“主动型学习”进行转变,从“以书本为中心的学习”到“以探究为中心的学习”的进一步升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般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都是以期末考试的分数来评定。然而在现实中不可能用考试分数的多少来判断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许多学生考前突击一周,考试完后教材一扔,只求不要挂科就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对个人人文精神的培育、思想道德的提升、思维能力的提高,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而在辩论赛的过程中,如果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逻辑结构,然后不断用各种原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景下,学生的大脑就会积极地去探究理论,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为了在辩论赛中表现优秀,获得胜利,学生还将更加关心时事政治,学会分析社会现实中的热点与焦点,捕捉当代社会的各种思潮,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论思维水平,使学生在竞争与对抗的辩论中锻炼自我、完善自我、辨别是非,洞彻真理的要义,汲取原理的精华,开展科学的研究与理论探索。

参与文献:

[1]编写组.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3:2.

[2]曾毅红.主题性参与互动式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应用探索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3]黄建红,廖鑫涛.基于学生积极参与型的高校课堂环境

建设探究[J].文史博览,2014,(5).

[4]黄建红,陈若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位一体”教学

模式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