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学科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承载着名师工程建设的期望,承载着学校领导的关怀,小学语文名教师工作室如同一株破土而出的嫩芽,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在呵护与关爱中,实现着生命的拔节与成长。回眸工作室的历程,我们充实着、实践着、思考着。
一、工作室基本情况介绍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现有成员8人。这其中包括平山第一小学副校长林静,德育处副主任周特瞻;白花第二小学副校长李敏妮;实验小学林佛珊;平山中心小学语文科科长戴巧英、宋芳芳;黄埠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温月云;大岭中心小学谢静雅。8名成员都是所在区域的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最为重要的是,每位成员都非常勤奋上进,对于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和任务,都能做到积极参与,勇于承担,热情高涨。
二、近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6月5日举行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郭党组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要自主工作,打造名副其实、效果显著的名师工作室。教研室张伟元老师和曹燕玲老师对我们提出了期望,期望我们专心钻研教学,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
6月28日,工作室成员受邀担任“惠东县第六届小学生艺术展演”诗歌朗诵组别评委工作,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负责赛后点评。
10月16日,惠东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2018-2019学年第一次工作会议暨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教研员培训,在惠州市一中双语国际学校举行。本次活动,张伟元老师和曹燕玲老师分别作了题为“试题研究及分析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分层培训工作思路和指导意见”的重要讲话,并布置了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学科工作要点。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就本学期工作室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
10月24-26日,工作室成员分成三组,配合教研室的工作,圆满组织了山区片、沿海片、沿江片的语文科优质课评比活动。
三、工作成效与收获
1.开展教学专著阅读,扎实推进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工作室要求成员每学期至少阅读两本教学专著。在专著阅读中,以研究教学名师为主。通过研究性阅读,深刻了解名师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教学艺术。特别是通过微信流,老师们对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窦桂梅等许多名师的教学思想及风格,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从研究学起,从模仿学起,这已经成为加速专业成长的一个捷径。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第一要务。本学期我们工作室每位成员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县级课题《指向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开展了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目前,这些课题研究工作正稳步推进。
3.以专题报告及案例评析为引导,积极引领学科教学新发展。
2018年10月16日,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李燕娜老师执教了观摩课《鲸》,工作室成员带领中心教研员分组评课议课,并由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总结点评。同时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及成员林静校长分别作了题为《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及《“领”你进入书的海洋》主题讲座。这次活动收到了中心教研组教研员的一致好评。
4.以课堂教学研磨为平台,不断提升成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艺术水平
2018年5月28日举行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同课异构、评课磨课活动。本次活动首先由平山第一小学语文科科长严伟霞老师和平山中心小学刘文芳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然后由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议课、磨课。精品课例的研磨,让成员们在理解与处理教材、选择教学方式方法、驾驭课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与启发。而由工作室指导的这两节课分别获得了2018年惠州市录像课评比活动的一、二等奖。
四、努力的方向
根据《惠东县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指导意见》,接下来我工作室计划开展如下工作:
(一)“提升自己,影响他人”,打造“名优群体”。
1.聚焦课堂教学,塑造个性特质。
工作室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进一步提升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打造每一位成员的“精品课”。通过工作室成员内部开课、开设讲座等形式,相互学习,在教学风格和特色上下功夫,力争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确保在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
2.继续开展教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
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开展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
3.做好帮扶引领,追求辐射效应。
工作室成员一方面在导师的引领下,实现各方面的自我成长;另一方面,还要成为学科教学的示范者和青年教师成长的帮扶者。本学期,要求各工作室成员结对1~2名青年教师,经常听课、评课、案例分析,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11月底和12月初,工作室将到大岭中心小学及增光小学“送课下乡”并开设学术专题讲座,展示工作室实践成果,追求辐射效应。
4.搭建交流平台,共享教育智慧。
完善名师工作室博客建设,让工作室博客成为工作室成员与外界同行进行交流的窗口,实现教育智慧共享。
5.用读书丰盈自我。
通过专业阅读,正确把握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努力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品质。本学期推荐阅读的书籍是《李吉林于情境教学》、《窦桂梅于主题教学》。
6.以“观课、听课、评课”来提升自己。
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探索教学工作新思路,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勤于思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坚持写教学反思,积极撰写论文。
(二)分层培训,整合、盘活资源。
除了工作室成员的自我成长外,我们还会积极配合教研室,开展对各镇中心教研员的培训工作,并分片区协助各镇做好分层培训工作。具体培训思路如下:教研员、名师工作室各镇中心教研员学校教研组(辖区内)1.语文主管领导;2.科组长;3.备课组长;4.骨干教师。
篇2
关键词:语文课堂人文性感悟体验阅读整体主导
我们知道: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标准》中曾这样描述语文这一学科的地位,“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自从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高中语文教学也带来一定的变化,过去我们一直在探讨,语文应该怎样教,怎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也有人说:语文课也就是,阅读课文,对准字音,理解字词,缕清文章结构,总结中心思想等等固定的模式。的确,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一段时间里,一直被这种枯燥乏味的固定模式和应试的答题技巧讲解所霸占着,语文的人文艺术性和课堂的活力被彻底压制着。真正的语文课堂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过一种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扎实的语文素养,提高包括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
但是从目前高中语文课堂状况来看,还是不容乐观的,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即便是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但是一些老师在备课上还是主要围绕着考点来的,重点还是集中在知识点的梳理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情感体验被严重的扼杀,迸射活力激情的语文课堂被枯燥乏味的固定模式和应试的答题技巧讲解所压制着。
那么,如何才能是高中语文课堂散发出文学性和人文性的艺术魅力呢?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人为本,面对所有的学生而进行人性化教学,我们知道,高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较之以中小学语文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同时较之以中小学的它也是更具难度的,所以一些老师都选择避重就轻,采取重点讲授让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的方法,只注重分数的提高却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教学中,首先做到的一点就是:一、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有的教师总有这样的误解,在高中的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这不是耽误时间吗?实则恰恰相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并不是机械地把书本上的文字语言转化成用嘴表达的语言,而是通过感悟体验,用自己的话来感悟理解,有时候还要有读者和作者的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达到一种默契的情感共振,所有这些,都是教师用语言传授所代替不了的。
学生阅读是情感体验和感悟认识的过程,教师最好不要对文本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这样也势必会对学生的整体感悟有影响。教师根据学生的现状和认知水平,考虑到情感体验的不同,只做情景的烘托和适时的引导即可,仅仅给那些体悟不深刻的做点拨,让他们最终能豁然开朗。最终还是让学生自己亲身去感悟、体验。
二、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握
在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新课程改革倡导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的传统教学模式,意在重新唤醒学生主动自觉自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语文这一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点,他的学习过程并不是每课知识点的累加,而是循序渐进对文本阅读、理解、感悟、欣赏和体验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是盲目地文本中的知识点剥离出来,强塞加给学生严重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感悟过程,同时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根本没有体现,只有课堂上学生有自己的感悟,对文本进行从整体山共进行把握和分析,让学生在反复阅读文章后,把原文的思想变成了自己的情感表达。
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而非主体教材绝不是不可动摇的圣旨,学生更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二者是一个有机互动整体不可分割的关系。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让他们豁然开朗;当学生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懂得点拨,让他们重回理性的思考;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教师也能把腐朽变神奇,把复杂变简单,让学生能够亲近,而不却步;当学生有求职拓展欲望时,教师要敢于以自己独特见解去填补审视,等等,教师课堂的地位不可或缺,但千万记住是主导而非主体。
此外,教师还要敢于从教材中脱离出来,也就是不要固守着教材不放,要敢于跳出语文教语文,从课堂走到课外,不断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深度和广度,使语文走向多彩的生活。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都不是特别重视我们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只是按照教材来教学,甚至有些教师就不讲综合性学习部分。我们这些错误的观点就会导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性的丧失”,很大程度上是把语文停留在口头上和教科书。
这种封闭状态下的语文教学,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得不到体现,学生只是一部知识接收机器。丧失了语文的功能和趣味。“让学生学会快乐的学习”的呼声越来越大,语文综合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
篇3
关键词:农村教师;培训团队;倦怠;人才培养;制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50;G451.2;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28-02
人才培养靠教师,教师教育离不开专职培训。广东省以2012――2016为年限,制订《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涵养,成了广东省各级政府、各学校热议的话题。湛江市麻章区教育局制订了《麻章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轮训方案》,自己成了小学语文学科一名培训指导老师,主要负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这门课程培训工作。通过对第一批学员培训,发现部分学员对教师培训倦怠的表现尤为突出,引起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思考。
一、学员在培训中的表现
1. 思想不重视
目前的教师培训活动随处可见这样一些现象:参训教师在聆听培训者授课后忙于“拷贝课件”而忽略了和培训者的积极对话;参训教师在实地考察、观摩学习中忙于拍照、复制课例而忽略了对自我教育教学环境的思考;培训返岗后急于照搬模仿而不能切合实际变革课堂教学。这种现状延续多年,参训者酿成了根深蒂固的被动学习思想,表现为培训时出现迟到或早退现象,个别老师或者坐着无所事事,或者交头接耳,不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些现象集中反映了目前的教师培训活动过于关注“拿来即用”而忽略活学活用、过于重视培训现场而轻视后续效果跟踪、过于注重理念转变而轻视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求学分,评职称,完成培训任务为主要目的的培训,由于缺失压力而使受训教师思想松动,没能达到培训的目的和学习效果。
2. 学习不认真
学习不认真较为突出的表现是在作业方面。全班39名学员来自7所学校(含校区)。针对“培训感悟”一项作业统计发现,六礼校区3名教师参训,有2人作业雷同,1人作业有部分雷同;塘东校区4名教师参训,有2人作业雷同,1人不写作业;良村校区6名教师参训,有2组各2人作业雷同。另外,还有部分老师写作业的做法是拆你的东墙补我的西墙。老师在培训时学习不认真由此可见一斑。
3. 活动不积极
根据课程设置,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主要围绕观课、议课(小组根据议课主题,把“一个亮点”“一个困惑”“一个建议”设计于卡纸上)、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等内容开展培训。在小组议课并设计卡纸时,有些教师的表现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特别是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参训老师表现更被动。已经在前一次培训时明确了教学设计相关要求,还把要求、表格内容保存在公共平台,培训时依然有大部分教师没有带来新课程标准、语文课本和教学参考资料等备课必备资料,学员“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思想普遍存在。
二、对教师培训的思考
教师培训时的倦怠表现,既与培训者有关,也与参训者有关;既与管理有关,也与制度有关;既与培训环境有关,也与培训内容有关。通过全方位、多角度调整培训工作,希望能消除教师培训时倦怠的表现,使教师培训工作向着顺畅、高效的方向发展。
1. 要锻造过硬培训团队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优秀培训团队,遴选一线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50%。打铁先得自身硬。培训团队,特别是来自一线教师的兼职培训者,心中没有掌握培训“秘诀”,要创造条件为其“修炼”提供保障,使其培训专业水平和思想意识得到提高,才能为高效率开展培训工作提供正能量。推进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建立教师间日常观摩文化,这是美国促进教育理念“下沉”,持续加力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改革创举之一。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克拉克大学与大学公园示范学校(Campus School)的合作取得了公认的成功,揭开了大学――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的新篇章。其采取的成功举措之一就是为受训教师聘请多名合作导师或助理教师,通过观课、课例研究、指导教学设计等多种方式让受训教师得到多维度的专业指导。由于参训教师数量之多,校本层面的培训成为更合理、有效、科学的教师培训形态。可把培训团队先“下沉”到大学、“下沉”到培训基地“深造”提升涵养,是值得借鉴和尝试的做法。
2. 要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第一,建立教师激励制度。参训积极性是世界教师培训制度的软肋,引入多样化举措来攻克这一难题是世界各国的现实选择。在美国,国家致力于建立有利于教师有效培训的制度环境,鼓励学区奖励、挽留、提高有效教师培训的举措,激励教师参训的积极性,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享有有效教学服务。不可否认,以往通过一个文件、招来一批学员、请来一个教师、举行一个讲座的“你讲我听”传统培训模式,缺乏对教师学习实践性特点的关注,忽视了教师作为成人学习的规律,让一些教师形成了培训即应付完成任务、而无用武之地的思想。转变这一局面,与时俱进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积极性激励制度迫在眉睫,还因为只有教师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第二,建立与一线教师联系机制。为了提高教师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逐步形成调研先行、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机制,培训内容务必接一线教师之地气。通过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等多种渠道了解农村教师自身的实际和工作的实际,可以让受教育者对自我能力、工作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及对教师授课方法提出建议。通过课前调研,能比较准确地了解农村教师自身的实际以及他们的关注点、困惑点和期望点,为教学贴近农村教学实际提供重要依据。长期深入一线教师队伍,才能了解教师所急、所需,才能更科学地制定出一套符合农村教师发展的培训方案体系。
第三,建立培训跟踪机制。现在的培训,更多体现在一下课,培训就意味着结束,难于寻觅教师培训后的迹象。对于培训专家来说,很多都是匆匆讲授完自己的一天半天的课程,就又急匆匆地离去,根本没有时间、更不可能去看这些反馈进而对其进行指导。跟进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员的检测和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反馈来进行下一步的指导,利用反馈完善长期的培训实效评测体系。培训的目的是教师专业发展,所以培训要关注教师行为和态度的改变,关注教师的进步,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关注这些受培训教师对其他教师、对学校的影响,关注培训的长期实际的效果。每一批学员每一期的培训,相关部门要全面关注各方面的情况与变化,然后反过来总结培训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得失。可见,培训跟踪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学员、培训机构互利双赢,不容小视。
第四,健全评价考核机制。教师培训的评价应该是全方位多主体的评价体系。全方位,不仅仅应对培训机构进行评价考核,还应对接受培训教师的长期效果进行跟踪评价考核,最后就是对培训专家的评价。对接受培训教师的评价,应该注重返校后的实践评价,延迟结业证书的颁发,督促教师继续学习。对专家的评价,应该制订专门的培训专家遴选机制,国家级的、地方和县级的教师培训师等等,对培训专家库进行淘汰、更新。多主体,就是多方参与综合每一个群体评价的全面评价,学员、专家和第三方要评价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自身评审自己,对学员和专家的评价也是如此。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是促进培训工作和教师发展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能行之有效地激发参与人员的动力。
3. 要优化培训课程内容
只靠理论本身不能使人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师或教育家。经验和思考、理论和实践、天资和有目的的培养,只有把这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出色的教师和教育家。为了培养当代卓越教师,优化教师培训课程值得潜心研究。
第一,经历与经验分享。在大学,有些教授有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心壮志,其历程激励人心。如岭南师范大学的曾茂林教授,他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教育厅,到大学的工作经历,细细听之无不催人奋进。中小学一线教师当中,也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某方面工作成绩傲人。知识渊博的大学教授和身怀特技的一线教师都可聘请为讲师,为学员分享其经历、经验,既有文雅之味,又带有浓浓草根味,能给人启迪,能激人励志,易受人模仿。
第二,专题与观摩研讨。要把专题论坛、专题报告与观摩研讨活动融会贯通于一体,是理论与实践熔于一炉的体现。培训课程若“专题”与“观摩”各自为政,专题则缺少活动的论证,观摩活动则缺少理论理念的支撑,皆不完美。以专题理论为舵,展开多种形式的观摩活动,然后由学员研讨、专家点评、专家答疑,既能让学员明确教育教学必须以理论为基础,亦会进一步明确实践是如何用理论当向导的。
第三,取长补短设置完美课程。世界各国都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重视教师培训必定离不开对培训课程的研究。研究国外对教师培训开设的课程,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受到启迪,更有助于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达到优化我们对教师设置培训课程的目的。国外教师培训涉及内容相当广泛,既有职业发展的宏观议题,也有对具体教学技术方法与技能的微观观照;既有教学问题的训练,也有教师的交流技能、家长训练技能方面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国外教师培训领域重视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而设计培训内容。譬如,职业发展、交流技能训练、教职工发展、学生家长培训等。围绕着“经验和思考、理论和实践、天资和有目的的培养”主题,攫取国外前沿的培训内容,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相信会开发出更出彩、教师更欣然接纳的培训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郝德贤.第斯多惠的教师学习思想对教师培训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5(06).
[2]龙宝新.迈向高效的教师培训改革[J].苏州大学学报,2015(03).
[3]李瑾瑜.有效教师培训须多方关注务实操作[N].中国教育报,2010-04-
09.
[4]李芙蓉.农村教师在职短期培训中的主体性教学探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5]宋岭,汪燕玲.对教师培训跟进指导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5(11).
- 上一篇:重症医学科绩效考核细则
- 下一篇:双减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