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科研工作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科研工作调研报告

篇1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区自“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启动以来,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领导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并重新调整科研工作思路与做法。重点加强了七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了船营区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增设了船营区教育科研办公室;2.加强政策措施保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船营区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评选办法》和《船营区教育科研组织管理制度》;3.加强规范化管理。编制下发了《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目录》、《船营区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目录》和《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过程研究实录》;4.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立项课题必须是围绕我区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避免课题求大、求多等弊端;5.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监控。对各项研究课题的开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的制定、过程研究材料的积累进行全面监控管理;6.加强调研指导。深入基层一线,真正沉下去,了解课题进展现状,提出改进措施;7.加强研究成果的征集、评选及转化。以上这些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及各种措施的保障,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为我区科研工作整体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

通过调研指导,我们欣慰地看到各校在教育科研工作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完善。

全区各中小学校(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船营区教育科研“一个意见”、“两个办法”的文件精神,校校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下设专、兼职科研主任,并建立、健全了相关的教育科研各项工作制度。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逐渐形成。多数学校还专门设置了科研办公室,做到制度上墙,“十一五”立项课题及校本重点研究课题上墙。从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上给予学校科研工作以充分保障。

2.科研工作走下神坛,群众性科研活动蓬勃展开。

通过调研我们欣喜的发现,多数学校淡化了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神秘感,能够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科研理念与学校的具体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形成了“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绩即成果”的,以行动研究(关注问题→拟定策略→采取行动→反省评析→再度关注)为手段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模式。

群众性校本科研活动蓬勃展开。各校积极开展以学年、学科等不同形式的小组为单位,组成校本小课题研究团队。紧密结合各自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困惑及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确立研究课题,极大地拓展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走出了科研是少数教师的事情,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的,仅限于有经验,有兴趣的教师,把教科研看成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事情的误区。

多数领导与教师已经尝到了教育科研带来的甜头,有的校长提出“科研是太阳”,“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在科研实践中他们逐渐感觉到教学与科研并不矛盾,二者是同一活动中的两个侧面:教学是做的过程,科研是反思的过程。科学研究是为教学服务的,有研究的教学,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有研究的教学,不是任凭经验和惯性的教学,而是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有研究的教学,教学效果不仅仅停留在感性的视觉效果上,或者是简单的经验上,而是能够上升到抽象升华、揭示教学规律的理论层面上,进而再次指导教学。

3.课题管理过程规范,确保课题研究不流于形式。

课题的过程管理问题,是确保我区“十一五”立项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环节。各校都能按《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严格实施、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规范课题开题,积累课题研究过程材料,认真、详细填写统一下发的《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过程研究实录》。按时进行形式多样的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交流活动等。由于加强了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工作,从扎实搞科研课题研究的角度来看,彻底克服了过去那种片面追求科研课题证书,而不注重扎实搞课题研究的务虚倾向。

各校都能按区里下发的《船营区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目录》内容要求,建立起富有本校特点的形式多样的科研档案。从调研的情况看,有80%以上的学校达到科研档案管理要求。从而提升了我区科研工作管理水平。

4.评价激励机制健全,教师交流与展示平台宽广。

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学校能够形成有利于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文化氛围和浓郁的学术空气。如,经常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论坛活动,在研讨与争鸣中碰撞教育思想的火花,从而出现“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通过让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深度叙事、经验论文等形式,为教师搭建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如推荐期刊发表,为教师出集子,出版教育教学专着等,实现教师最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同时多数学校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与激励措施,调动并保护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如:目标激励,奖励激励,成就激励等。定期评比教育科研成果,把教师的科研绩效与评优晋升挂钩,设立教师科研奖,形成制度规范化,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为学校教育科研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5.阶段研究成果显着,内容丰富与呈现形式多样。

多数学校无论是立项课题还是校本小课题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了显着的研究成果。成果内涵丰富,有分量,比以往任何时期阶段成果都显得厚重。成果的呈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及案例集;教育教学深度叙事及叙事集;课题研究经验论文;阶段研究报告;课件、教案、教材及专着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区教育科研工作存在严重失衡现象。

从调研的整体情况看,目前我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小学好于中学。但小学中也存在严重失衡现象,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任何课题,即没有立项课题也没有校本课题,教育科研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似乎教育科研与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不发生任何关系。

2.个别校长还没有走出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误区。

部分校长对教育科研存在认识偏差,有主观认识障碍。尤其在中学,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制约,致使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还存在认识误区,感到教育科研十分深奥、神秘莫测、对教师来说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望尘莫及;教育科研是专业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认为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觉得离自己非常遥远。依然认为教学与科研是对立的,无暇去考虑如何搞教育科研的问题。“科研兴教”与“科研兴校”还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其重要性还没有转化为广大领导和教师自觉的行动要求。

3.科研主任素质亟待提高。

有些学校对科研工作不重视,为了应付了事临时抓人,没有固定的科研主任负责此项工作;个别科研主任缺乏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对上级科研部门的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敷衍了事。上级科研部门的工作得不到原汁原味的落实,给全区整体教育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在某种程度上科研主任应该是基层学校的主要培训者,承担着对广大教师的科研培训任务。因此,基层学校应当选拔具有一定工作热情、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培训能力的人做科研主任,进而使基层学校的科研工作较顺畅地展开。

4.校本科研中的小课题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我区校本科研中的小课题研究虽然已经蓬勃开展起来了,但整体看来,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教师选题盲目,问题过大,选点不准,还不能完全把教育科研与自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结合紧密起来,使之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个性。小课题研究水平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个别学校还是处于松散型管理。这些都有待于逐渐规范管理、培训提高,使教师逐渐走上教育科研的科学轨道。

5.教育科研经费短缺。

多数学校提到教育科研经费严重短缺,开展科研活动或者派教师外出学习有很大困难。

三、主要对策与建议

1.继续提高认识,避免科研工作出现失衡现象。

各中小学校长应该认识到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科研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母机,是培养教师教学兴趣的有效手段。领导和教师应形成共识,没有学术性意识的领导,不是开拓性的领导;仅仅会教课而不会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合格的教师。营造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拓展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定会极大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部分领导消除教育科研惯有的四种错误观念:恐惧感、神秘感、名利观、无用观;要树立四种新的教育科研观念:科研兴教;科研提质;科研促改;科研兴师。

2.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培树一批科研骨干力量。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的科研骨干教师(含科研主任)队伍是振兴船营基础教育的百年大计。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强科研骨干教师(含科研主任)队伍建设,加大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实行市、区、校三级结合的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有效培训模式。努力通过科研活动聚合一批人、引领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提高一批人、推出一批人。

3.加强对全区教育科研的调研指导工作。

进修学校教育科研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与指导工作。通过调研及时发现基层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排疑解惑。对在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通过培训会议或撰写调研报告的形式认真加以总结分析,从而不断推进我区教育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4.建议加大教育科研在督导评估中的权重。

虽然教育科研工作早已纳入到我区教育督导检查的范畴,但建议加大教育科研在督导检查中的权重,以便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5.建议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

篇2

“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我校始终坚持的科研之路,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学校的教育要发展,教科研必须先行,教育科研与学校的教改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十二五”期间,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承担的市级科研课题、区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均以结题。学校因此评为“2014年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现将2011年以来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总结:

一、变观念,树信心,营造科研氛围

   “十二五”期间,由于我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比较重视,经常过问,亲自督导。不论是哪里有培训的学习班,都能拿出经费派教师前往学习。在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还亲自对教育科研工作做阶段性的小结。由于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实施得力,活动方式引入,教师的观念不断发生变化,由不自觉逐步走向了自觉,参与热情不断高涨。我校教育科研的氛围进一步形成。我们始终坚持走“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之路,争取将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

二、定目标,明职责,优化科研机构

    我校领导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专人负责。成立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具体工作。为了使教师能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科研工作中,我们还不断建立、完善了《校本研修管理办法》、《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教育科研考核办法》等。对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实行政策鼓励、精神激励、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多位教师的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获奖和发表。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举办各类科研讲座;积极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及时反映本校科研动态,宣传教科研理论。

三、研课题,谋高效,提升科研能力

    我校至2011年起,就启动了市级“小课题”的申报工作,彰显“问题真、切口小、周期短、过程实、突出用”等特点,明确“基于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主旨,引导出40周岁以内的教师们申报了10多个市级级小课题,如《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图式板书增效”的课例研究》、《高年级小学生作文心理活动细节指导的案例研究》、《中年级小学生语文课堂笔记的指导策略》、《中年级小学生计算题高频率错误类型、成因及对策的研究》、《高年级数学课有效追问、深化思维的片段研究》、《生活英语任务驱动、游戏激趣的细节研究》、《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型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激活想象力的案例研究》、《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安全预防的方法研究》、《中年级信息课“抓两头,促中间”的小组个案研究》等等。这些突出课堂、微观、现场、行动、应用研究的小课题,深受教师们欢迎。先后有20人次参与实施市、区级的课题研究工作,已有1个市级大课题、15个市级小课题结题,形成了市、区、校多级课题研究网络。此外,我校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交流,2014年11月在我校组织开展了东宝区高效课堂研讨活动,我校参赛的三节课节节课都体现出教师对学校课题的研究体会和成果,好评不断,均获一等奖,和兄弟学校间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学习。与此同时,学校还派出优秀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丰富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成长。一批青年教师在学校的积极培养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正茁壮成长。像周阳、彭珺恺、贺群、陈悦悦、左苏妮等90后教师已逐渐成为教科研骨干。在课题课展示方面,周阳老师为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使大家更为清晰地理解了如何将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抓管理,促落实,完善科研档案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从校领导到教师都非常重视,每项工作都安排有专人负责。对局、室有关文件精神,能及时批阅,安排专人负责办理,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拖拉推诿。“十二五”期间,学校加强对课题实施过程和鉴定工作的管理,制定了课题操作的细则。我校要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但由于客观存在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我们对每位教师的具体要求也不一样:对于一般老师,重在抓好学习,组织听取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讲座,了解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使其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掌握一些课题研究的方法,而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确立一个研究专题,写出简要的研究实施方案,并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通过一堂课,一种教法,体现研究成果,学年末写一份总结。对于骨干教师,则给任务,压担子,承担课题主要研究工作,使之能成为产生辐射效应的科研核心群体。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进程和质量,我们对他们的工作在加强指导的同时,更坚持阶段检查。按照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每学期逐条检查各课题组的落实情况。从各课题立项批准之后,学校对他们的研究过程全程监督,从开题报告撰写、实施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到活动记录和学习材料的整理,再到调研报告、阶段总结的撰写。研究过程落实,各课题组每学期安排一至二次教学研讨活动,每次研讨有明确的目的,及时反馈。根据课题研究,制订好后先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做到有案可据,制订好针对性的措施,并定期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使课题申报、论证、立项、指导、结题和成果奖励、推广等各项工作运转有序。

五、勤耕耘,善总结,积淀科研成果

     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每学期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对、获奖、学术交流、辅导学生等教育教学成果均有奖励措施。同时及时收集、反馈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报刊的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着力组织教师参赛、投稿、推荐发表。教师热情极高,我校部分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升华到教育科研的高度,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篇3

想在此呼吁并请诸位认同我感受:一二年级的老师最辛苦,最后。一二年级的学生最复杂,一二年级的教学最重要,一二年级好则全校好,一二年级强则学校强。当然,不是为自己鼓吹,自己分管的工作多么重要而其他工作不重要,本意是对于一二年级的老师的工作我很钦佩,对于一二年级组的教研工作我还力不从心,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和他一起继续共同努力!

由本人来负责一、二年级低年级段的语文教研组长工作。现将一年来,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人在担任一二年段学段组长和一二年级诸位老师一起开展工作的相关情况,向诸位做一个简要的小结汇报。主要内容如下。

一、积极开展各类调研活动。按照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和步骤,分别组织一二年级师生开展了一年级汉语拼音过关测试、二年级查字典比赛和二年级其中调研测试。这三次活动均做到活动前有方案、活动中面向了全体师生、活动后性分析调研报告和反馈,得到全体一二年级师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牢牢把握住低年级段的课程目标要求和学生特点,讲求实效,贴近教学实践,一定程度上帮助师生找出了一些共性的和个性的问题,促进了师生的教与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如在进行一年级汉语拼音过关测试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薄弱班级和薄弱学生,通过有效的检测和反馈,让师生们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开展教学补差工作,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了同年级段班级之间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二年级期中调研测试后找出的学生书写质量参差不齐,写字能力发展高低差距大的问题,也提醒了个别班级加强对学生写字能力的训练的意识,并且引导教师积极主动的寻找写字指导方法上的问题。这些都对于学生基本习惯的养成和基本能力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调正教师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起到一个友情提醒的作用。具体的情况,不一一赘述,调研分析报告中均有所体现。

二、积极融合学校其它教科研工作。一二年级段教研组,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校内外的教科研活动,整合校内外其它教科研资源,促进自身教研水平的提升。如配合学校三位一体六不走的教科研新方法新思路,利用每一次的同题异够的集体备课形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精心备课,认真反思,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教学实践水平和能力;利用每月一次的杏坛成长工作室活动,与学科导师和其它年级段开展有效的问题对话,按照工作成员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地开展教师基本功三字训练;利用每次学校外派出去听课的机会,积极寻求不同的理念和思维;卞小燕老师参加全市的写字教学比赛荣获三等奖的过程,开阔了眼界,促进了反思,坚定了正确方向等等。这些与校内外的教研力量的有效结合,较好地促进了一二年级段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问题与感想。当然。肯定我这些工作中所看到或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看到身上,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这需要我去直面,去正视。如我工作对象决定了工作很琐碎,这样的情况常常会引起我对自身工作的疲倦和懈怠,该如何面对这样的事实,学会如何在琐碎的工作中,貌似细小微不足道的教育教学问题中,去调整我心态,善于去体验和认同我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端正自己的位置,人轻而我自重,人责而我自勉,深刻认识到一万次的简单反复就能成就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就是伟大。不应该妄自菲薄的说,被压在五指山下的落魄美猴王,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在平阳的猛虎。相反的应该自豪的认为,根基,墙脚,盛放在墙脚的朵朵散发出缕缕幽香的梅花,香远益清,意义深远。

篇4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思想进一步解放,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改进,着力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所社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参加学习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不留空白,参学率100%。所长、书记##研究员践行科学发展观,多次下校调研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撰写了调研报告《来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调研报告》。在工作之余撰写了《旅游文化与科学发展观——论发展##旅游文化》“科学发展看##”征文文章。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网上点击率达到6590人次,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于6月应邀参加在徐州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高级论坛”,为来自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近200名教育局局长、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科研骨干教师作了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其走向》专题讲学。

教育科研以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为重点,坚持科学考评机制,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省教科所所长刘青春在##市XX年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盛赞这些年来##教育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对##评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进行大力表彰,颁发奖金给予高度肯定,说这在全省是第一次,##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中央教科所“xx”全国重点课题《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等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先后确定实验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协作体,完成子课题申报,研究进展顺利。以《##市课题中期检查评价细则》为依据,组织对县市区在研课题进行了抽样检查。教育科研坚持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先后与中央教科所联合举行了全市“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在东宝区青山小学召开了全市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表彰了28所教师博客校本研究先进学校和71名教师博客校本研究优秀工作者。##市电视台校园风栏目以《教师博客:为心灵加餐》为题进行报道。将于7月组织教育科研专家在各县市区开展为期12天的教育科研培训,要求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研究参与教师参加培训。积极筹备编辑出版《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集》,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促进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一、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1、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学习活动。所社领导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度重视,所长、书记##同志主持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并作了动员报告,成立了所长、书记##同志担任组长,党支部副书记王清卫任副组长的学习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班子带头参加网上知识竞赛、问卷调查,全所教职工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不留空白,参赛率100%。学习过程中领导班子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长、书记##研究员带领所社研究人员多次下校调研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撰写了调研报告《来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调研报告》。##所长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科学发展看##”征文活动,在工作之余撰写了近8000字的《旅游文化与科学发展观——论发展##旅游文化》文章参加征文活动。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网上点击率达到6590人次,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6月20日—22日应邀参加了徐州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高级论坛”为来自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近200名教育局局长、中小学分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科研骨干教师作了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其走向》专题讲学。

2、形式多样开展学习,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我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一是利用办公局域网和教育信息网建立建立电子笔记展评和无纸化学习新机制。建立了学习资料共享区,开辟了“科学发展观”学习专栏,建立专题博客群。每一位党员都撰写了不少于2万字的读书笔记和电子文档,在网上对学习笔记进行了集中展评和交流。二是强化专家引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组织由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特级教师、名师组成的“科学发展观”宣讲团到钟祥、沙洋、东宝、掇刀等县市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引领广大教师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三是举办“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ppt演讲竞赛,结合工作实际增强党员干部工作中零缺陷管理能力。四是赠送学校教育大礼包,6月8日为屈家岭管理区长滩中心小学全校400余名学生免费发放新夏季校服。同时,为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期刊与学生素质教育”研究,还为该校教师赠送了清华紫光优盘,总价值16000余元。

篇5

一、培训工作

1、完成了新课标的全员培训

按照省、市继续教育规划,在完成通识培训基础上,本学期进行了新课标的全员培训及验收。首先制定并下发了新课标全员培训方案,明确了培训的内容、方式,基层学校能够按照此方案组织校本培训,全员教师达到了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新课程实施奠定了基础。其次,各科教研员编制并下发新课标形成性作业,全员教师完成了作业。

2、部分学科开展了新课标知识竞赛。

为推动新课标的深入学习,达到以活动促训练的目的,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组织了新课标知识竞赛,每学科参赛教师每校3人(化学1人)。事先下发通知,基层校教师全员准备,各校通过测试选出参赛教师,极大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三科教研员无论从命题、组织、阅卷都非常认真,最后表彰了部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3、语文学科举行了叶圣陶杯下水文比赛。

为提高语文教师写作水平,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学科组织了叶圣陶杯下水文比赛,每校在初选基础上选派三位教师参赛(每年级一名教师),最后评出先进单位及优胜个人奖。对部分教师的优秀作品在县报(教育版)连载。另外,学期初,语文学科组织三名语文教师参加了市普通话朗读比赛,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

4、新课标、新教材分科离岗培训。

数学科进行了新教材的培训(骨干教师参加),教研员认真钻研新教材,多方收集材料,印发给每位骨干教师,通过培训初步解决了教材中知识上的障碍,收到了实效;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体育等学科相继召开了新课标培训会,会议内容丰富多彩,有理论辅导、讲座、课堂教学观摩和观看录像,最后教研员与教师研讨互动,会议气氛浓郁,内容充实,效果明显,赢得了与会教师满意;英语学科召开三次培训会,教研员华撰写讲稿15000字,反复推敲,可以说是几易其稿,反响强烈。

5、做好迎接省、市继续教育工作检查的一切准备工作。

期初工作例会具体部署迎检事宜,重点检查一些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同时完善部室档案建设。

6、语文、劳技、体育、音乐、化学、物理六科教研员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组织的培训会。会上交流论文5篇,选送4节优秀课,观摩课堂教学,听了专家讲座,教研员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理解水平,了解了外地先进教学经验,为做好本学科研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7、组织了中小学美术教师作品大赛。

这次绘画作品展,无论从绘画水平、组织工作,还是产生的效果都是空前的。县教体局领导、市学院教研员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优秀作品进行了表奖,展示了美术教师扎实的绘画技术及培训成效。

8、举办4期中学教师计算机二级培训班。

路旭同志负责此项工作,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管理井井有条,与市学院沟通非常顺畅,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此外,寒假还要办2期二级培训班。

二、教科研工作

1、进行了县优秀课的评选工作。

学期初制定了评选细则,基层学校借此之机开展了校内教师听评课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说课方式进行初选,最后进行上课。这次县优秀课评选活动,我们特别注重质量,从156节中选出85节,从质量看是历年来最好的。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涌现出许多水平较高的典型教师,在评选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很大的提升。

县优秀课评选结束后,语文、化学学科召开了优秀课成果展示会,起到了辐射功效。

2、常规教研力度加大。

共计听课410节左右,12个学科平均每科听课34节。其中语文75节,英语72节,数学59节,每一节听后都能结合新课改进行点评、指导,实质上是一次新课改的培训,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感到很解渴、很认可。

在常规调研基础上,每科写出了一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装订成册,为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咨询,为基层校今后教研明确方向。

3、进行两次质量监控。

无论期中测试还是期末测试,从命题、校对、分发全过程,教研员具有高度责任感,珍惜来之不易的命题权,表现在命题理念新,既符合控辍保学,又符合中考,校对一丝不苟,通过考试结束后的反馈情况看,反响良好,无跑风及命题质量问题,树立了教师学校的威信。

4、生物学科在大背中学召开的骨干教师教研会,组织了送教下乡活动;化学学科在河栏中学召开了山区片教研会,效果良好。

5、体育、地理两学科多次指导省课题,英语学科推广省课题研究成果,体育学科验收一项省课题。

6、开展了作文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考核方式 形成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 探索

课程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中涉及到教学活动的本质问题。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的构成了考核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不只是诊断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参照系,而且是师生教学行为的引领者和监督者,并且能够在教学评价体系与师生教学行为的良好互动与作用中得以不断推进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以研究和改革课程考核评价环节为抓手,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

现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对应用性强的管理类课程采用了以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即将日常学习的考核(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边学边做边考核”的全面、客观、系统的真实体现学生能力的新式考核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促进教学改革逐步向“以素质、能力本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树立素质教育的考核观。

1 目前课程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惯性思维的笼罩,一直以来,“素质教育”的理念并未得到推广。现行考核模式受这种思维的影响,以“素质、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没有被体现,某种程度上脱离了高等教育办学的目标定位,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瓶颈”,阻碍着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总之,目前考核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

1.1 对考核目的认识存在误区 促进和发展教育的手段之一是建立在教育机制体系基础上的考核机制,起到一种激励和竞争作用,主要用来检查教学效果,同时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考试的真正目的没有被学生和管理者包括授课教师在内充分认识到,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未被真正调动。为考试而考试,为分数而考试成为最终的结果。站在教师的角度,教学的最后环节就是考试,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会以考试结束划上句号,学生学完一门课程的结论理应以考试的形式得出。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获取学分、获得文凭和学位就要通过考试,这就促成了短视行为,使得学习过程和学习积累被忽视了。

1.2 考核内容不合理 教材范围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依然是考核内容的主体。在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这无疑形成了负面的导向。并且无形中鼓励了学生死读课本,使得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和学习时间都用在了有限的课本知识里,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求知兴趣下降、阅读范围变小的后果。在大学课程学习中,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第一层面是基本知识和理论与基本技能;第二层面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层面是开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调研中发现,我院的大多数课程考核,仍然停留在对第一层面的检测,对于第二层面的检测涉及较少,更谈不上第三层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了。目前许多课程的考核内容仅限于教材,内容覆盖面狭窄,命题仍然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普遍的现象是教什么,考什么。

1.3 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目前,闭卷、开卷或半开卷的三种形式是常用的考核方式,核心基本上都是书本知识,形式死板、单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得不到全面考查。尽管,这些年我院也在不断创新考核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闭卷考试还是最常用的。一直以来,考核方式的单一化,使得一部分学生惧考,学习积极性下降,考试时力求与老师所讲的知识和书本内容一致,侧重记忆标准答案,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得不到很好地检测。在这种考核制度下,为数较少的高素质人才在绝对值上的增加是被有效地促进了。但是对于从模仿、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中一路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讲,很难从整体上适应信息时代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1.4 考试题型不合理 在考试试卷中,填空、选择、改错、简答、名词解释是构成试题题型的主体,论述、案例分析为辅,即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的比例过小,而占较大比例的是客观题。这种考核只注重了知识点的细节测量,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结构整体性地把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扼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某种程度上讲,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有效性在这种标准化考试中得到了提高,但是标准化考试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诸如,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学生发散性思维等都得不到培养和训练,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能够充分发表等。

1.5 考试成绩计算片面 平时成绩与卷面成绩两大部分是构成许多单科课程的最终成绩。但是70%-80%是卷面成绩,占的比例较大,剩余的20%-30%是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课堂表现、课堂讨论、出勤等。由于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学生的升级、毕业证的获得都要与考试成绩挂钩,这就使得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过分地看重期末成绩。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突击或考试时投机取巧,在考场上作弊。最终成绩如此核算夸大了卷面成绩,导致学生只追求高分的获得不注重能力的培养。

2 关于新型考核方式的思考

2.1 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 美国哈佛大学斯克里芬教授于1967年在论及课程改革时,第一次提出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概念,布鲁姆将其引进教学领域,将其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在某一教学计划、方案或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为使教学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考核,其目的是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其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终结性考核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终结性考核中,多以测试为考核方式,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的评定完全以考试成绩来定。它的优点是易于量化,不足之处是比较片面和不完整。原因是它评估的是学习的结果,与学习过程毫无关系。而且这种考核的主角是教师,学生是配角,缺乏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只是被考核的对象而已。

形成性考核是为了学习的考核,而终结性考核是关于学习的考核。两者各有利弊,应将两种考核有机结合。

2.2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的优势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的手段便是考核。具体说来,要研究制订以凸显“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考核标准,形成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模块化,使得每个课程模块在考核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考核了学习态度甚至包括学生掌握的技能。要达到上述考核要求只有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

①按照“综合考试”的思路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突出能力考查。“综合考试”是什么?从考试内容看应包括前面提到的三个层面的内容,即考生需要对一门课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内化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从考试形式上看应包括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闭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课业设计及其他评价方式。在命题过程中,试卷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导向,试题不应当简单的重复课程教学内容,而应是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课程教学内容,做到不但强调了基础、拓宽了领域,注重了理论知识的运用且有所创新。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模式,由重书本知识考查、轻能力培养,重记忆考查、轻创新精神的培养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

②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达到成绩构成多元化。目前,考核应提高平时考核的强度,改变对闭卷考试过于注重的局面。对平时考核的加强并不是频繁增加考试的次数,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任课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如:课前分享、课上提问、课堂讨论、课业设计、课程论文、调研报告、角色扮演等,全方位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更全面地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学生成绩构成中应加大形成性考核成绩(后面附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形成性考核构成)的比重。就一门课程而言,从成绩构成上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平时学习表现;b平时作业成绩;c期末考核成绩。任课教师可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在学校规定范围内给予上述三方面不同评分比例。(如下表)

④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与合作。学会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考核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采用的案例分析的形式,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概念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形成性考核体现为在平时课堂上的案例讨论,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思维的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过程中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

⑤形成性考核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索性。形成性考核贯穿于每个学期每门课程的始终,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大学里,学生学到不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方法、学策略,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升。相比于中学教育,较高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成为大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首先,在大学里,如何安排课余时间、掌握哪些学习内容、选择什么样学习资料、综合运用哪些学习方法等在很大程度上都靠学生自己完成。其次,大学阶段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敏感,能较快地接受新事物等特点。因此,他们喜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事物,并愿意尝试和探索未知的领域。

3 新型考核方式的探索

尽管新型考核方式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但是根据当前教学实践看,教学改革尚存在困难,如形成性考核涉及档案建立等,所需的时间精力、经费与终结性考核的纸笔测验相比,其操作过程需要设备和物资的支持。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探讨更加省时省力、可操作的各种工具和方案。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应把握以下策略:

3.1 教学改革与考核方式改革相匹配 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而考核模式改革又是推动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全面考核观的树立,片面考核观的改革,是教学改革十分艰巨的任务。

从实际出发,根据专业的不同、课程项目的不同,先从教学改革入手,用先进的教学思路指导考核实践,设计考核方法,探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即由传统教学按章按节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打乱章节重新组合成模块,每一个项目教学模块包含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实行分项目教学、分项目考核。项目重点紧紧围绕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去组织教学与考核。

3.2 系部要对形成性考核过程进行适时监控 目前,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并没有纳入教务处每学期的常规教学检查。因此,系部教研室要对此过程进行监控,并且把形成性考核作为每学期教学检查的重点,由教研室主任不定期抽查实行教学改革的教师对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情况,具体详细的查看形成性考核过程中作业、课业设计、作品的完成、批阅、评分等情况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等,避免出现形式上注重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没有具体实施的现象。此外,每位实行教改的教师手中要有学生的平时成绩登记表,不定期抽查学生的到课率,通过每堂课对学生的提问来杜绝学生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诸如逃课、在寝室睡觉、课上玩手机等,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对形成性考核实施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今后的整改措施,使形成性考核工作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入展开,普及到更多的课程。

3.3 注意创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考核氛围 考核氛围的民主、平等和温馨,可以增加反馈信息的畅通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首先,教师要做到“用心去赏识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卖点”,在教学考核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考核对象是全体学生,做到“眼观八方”,教师本人除了眼神的转变外,更要注意从言行、语气、语调、语态、面部表情等方面调控自己,如,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对话弯下腰来,与学生平起平坐,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甚至是知己,信任、激励和赏识每一个学生。其次,在考核过程中,判断考核内容的对与错,教师表现出的意识是“先接受”,“宽容”,特别是对学生比较突出错误的宽容,甚至是让人哄堂大笑的错误。此情形下,作为任课教师应学会控制局面,先不加以对错的评价,可在善意微笑后,加以安抚,鼓励,接着让其他学生再回答一次或进行补充和完善,然后,最终的评价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

3.4 重视信息资料的收集 考核评价是为作出某种决策而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作出解释的系统过程。信息的整合与分析是考核的重要特征。决策的正确程度与收集到信息的质量密切相关。然而,一直以来,整天忙忙碌碌、埋头苦干的一线教师,根本没意识到,信息的收集和资料的积累的重要性,这便是教科研工作的良好开端。

在思想观念上,教师首先应是一个“信息资料的收藏家”。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倡导形成性考核。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渠道,可以由教师或专人进行以往的信息资料的收集,师生都共同创设了许多优秀活动、案例、作品、教具和资料;也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逐渐形成有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信息源,为教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肖瑛.考试改革是高校构筑新型人才培养系统的基础工程[J].教育与现代化,2003(2):40.

[2]布卢姆.教育评价[M].邱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汤旭慧.在课程教学中试行形成性考核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9):15-17.

[4]段善利,李萍,魏军.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内容和方式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