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民生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街道民生工作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街道民生工作调研报告

篇1

在开展创业创新专题调研活动中,两个街道一致认为,行政有界线,民生问题无界线,同心协力会有更好的效果。为此,两个街道联合开展调研,举办联合政策说明会,集体接访。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实行联合“会审”、联合“会诊”:把村民反映的各类问题加以梳理,列出10个共性问题,先后召集6次专题会议,研究成因,商量解决的办法。有效的工作,为建制村和谐稳定、做好换届选举工作树立了导向,奠定了基础。

在开展创业创新调研中,我市各地普遍把作风改进作为重点,以创新方法为突破口,不断破解矛盾,深化拓展了主题实践活动。

**镇把“与基层干部面对面恳谈”贯穿主题实践活动始终。该镇要求每个班子成员的分片包干进村调研,定期召开情况汇报分析会,使得镇党委在第一时间了解村情,难题在恳谈中确定、方案在恳谈中制定、矛盾在恳谈中化解、干群关系在恳谈中密切。民主恳谈,使蹲点调研成为一个政策宣讲、理清思路、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过程。

**县深甽镇在调研中创新“三种方法”,采取捆绑式调研、扩面式调研、反馈式调研多种方式相结合,力求调研活动实现层次性、灵活性和实效性。捆绑式调研法将调研内容相近的领导干部进行“合并同类项”,安排结对下村下企。扩面式调研法将实地走访、现场座谈与书面问卷、资料调查、统计综合等间接调研法相结合,使调研报告更加有针对性。反馈式调研法解决以往调研活动中存在的“文字来文字去,却不管问题搞清没有、研究透没有、解决没有”的现象,13篇调研报告初稿全部通过网络、信件等形式发放至受调研的村企,接收反馈意见68条,并在此基础上对调研报告再作修改,使今后工作部署具有了强烈的针对性。

**白云街道则围绕“创新”,结合街道发展实际,为每位班子成员量身定做了关于街道今后发展的9个调研课题。为确保主题活动的落实,街道建立了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组,专门组建了督查组,负责主题活动的督促检查,形成下级监督上级工作的倒逼机制,确保活动按规定要求不走样、真落实。从4月初到现在,街道班子成员带着布置的课题走社区、访群众、进楼宇、访企业,9位班子成员已经累计走访54次,召开各类座谈会19场次,走访各类企业15家。班子成员还实行交叉联系法,打破了以往一个领导长期固定一个联系点的做法,使干部掌握基层信息更深刻、更全面。

篇2

一、我区公共财政保障民生改善的基本情况

根据十七大“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任务,近年来,我区持续加大财政对民生经费的投入,积极推进政府实事项目、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的实施,努力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能级,在推进和谐城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两年民生经费投入的概况。

年我区直接投入民生资金13.32亿元,年经人代会审批通过的预算为21.07亿元,同比增加7.75亿元,增幅为58.18%。

1、区、街两级投入情况。年,区级层面投入10.31亿元,占77.40%,街道层面投入3.01亿元,占22.60%;年,区级层面投入14.22亿元,占67.49%,街道层面投入6.85亿元,占32.51%。随着政府管理重心的下移,街道层面的投入比重呈上升趋势。

2、资金来源情况。民生经费的资金来源主要分四类,区级层面的投入包括预算内和其他财政性资金两类,街道层面的投入包括街道出资和转移支付两类。明细详见下表:

区级预算内投入、两年大致持平,民生经费投入总量增加的主要来源是其他财政性资金和街道投入的增加,转移支付则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旧住房综合改造等政策性领域的补贴。

3、民生经费投入结构。我区的民生投入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事业、社区事务、公共安全、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两年的经费投入结构详见图表一、二。

与年相比,年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即占民生经费投入总额的比重)均有明显增幅,体现了民生投入向重点领域的进一步倾斜,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民生支出,绝对量也显著增加,共同构成了58.18%的民生经费投入增幅。对比情况详见图表三。

注:图表中各支出大类的数据均仅指民生口径范围内的支出,不包括其他用途的经费(例如科技类支出不包括科技创新资金等)。

4、年上半年民生经费的执行情况。年上半年共直接投入民生资金7.97亿元,占全年预算的37.83%。其中,区级层面预算14.22亿,已执行6.43亿,执行率45.22%,进度较为正常;街道层面预算6.85亿,已执行1.54亿,执行率22.48%,进度偏低,主要是由于部分项目的确定或任务分解至街道的时间相对较晚,以及社区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周期较长等原因造成。下半年需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年初人代会批准的民生预算,实现全年民生工作的目标任务。

(二)主要做法和实效。

1、统筹财力,公共财政倾斜民生。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10方面36项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财政预决算报告确定了21.07亿元的民生资金,使公共财政保障民生改善走上了制度化、公开化、项目化的轨道。在调研确定民生口径的基础上,统筹财力,综合运用当年财政收入、历年结余、转移支付及各类其他财政性资金,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倾斜力度,使年民生经费投入同比增幅达到了58.18%。建立街道财力保障机制,通过转移支付确保每个街道至少5000万元的托底保障资金,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南片地区也有财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社区居民。

2、聚焦重点,政府实事惠及百姓。聚焦住房、社会保障、就业等涉及困难群体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年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110万平方米,年计划改造120万平方米,同时,扩大廉租房受益面,年预算0.55亿元,保障租金配租、试点实物配租,努力改善社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加大帮困救助力度,通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区市民综合帮扶资金、街道社区帮困等多种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探索财政资金与社会保险的有机结合,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以激励就业、鼓励创业为目标,年预算安排促进就业、万人就业两项专项资金合计1.16亿元,为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此外,积极推进社区“三中心”建设,以便民利民为目标,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能级;加快推进平安社区建设,为居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公共安全环境;完善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居民求学求医成本,促进社会事业的均衡化发展。调研中人大代表、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区政府以促进区域和谐安康为己任,在民生领域加大投入,务求实效,普惠居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因地制宜,社区工作彰显特色。社区是民生工作的第一线,区政府充分发挥区与街镇、条与块的积极性,鼓励街道、镇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因地制宜地选好“自选动作”,彰显社区特色。湖南街道为解决辖区内旧住房多、居民生活不便的突出问题,积极协调区相关部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研究家庭卫生设施改造的个性化方案,每户近万元的投资居民只需自负100元,纪录片《牵挂》真实反映了政府部门细致的工作和居民得实惠后的感激之情;徐家汇街道首创养老特需服务,每日派专人上门看望独居老人,并提供配药、购物等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称赞;康健街道倡导社区安全的理念,以老年人居家安全、学校安全、运动场所安全等伤害防御为重点,成功创建成为国际安全社区,为居民提供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各街道、镇在民生特色工作上积极探索,实实在在地让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4、规范程序,财政资金投管并重。严格部门预算管理,在公用经费定额继续节减10%的基础上,今年又提出了以年为基数,2009年常规性业务费压缩5%的要求,从严控制机构运转成本,提高民生领域的可用财力。加强条块联动,完善条与块之间的工作联动机制,规范预算资金的报批审核流程,确保民生项目、资金落到实处。开展“12+1”业务费支出标准调研,规范街道业务费的项目内容,探索项目支出标准的相对统一,努力均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综合运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对于民生领域经费支出的使用范围、标准、效益进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与效益。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本身就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再加上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发展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公共财政保障民生改善势必面临很多探索中的曲折和矛盾。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六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有限财力与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

政府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毕竟增长有限。徐汇区财政收入总量虽居全市中心城区前列,但地域面积大、人口导入多,人均、地均水平相对较低,且近几年世博配套、旧区改造任务十分繁重。区政府始终坚持将有限的财力优先保障民生改善,但具体工作中也面临着居民期望值不断上升,要求免费项目、过高标准的趋势有所显现等问题,财政支出压力日益增大。以旧住房综合改造为例,既定标准是区级层面和街道层面各承担30%,业主和产权单位承担40%,但操作中部分业主和产权单位改造愿望迫切,要求标准提高,应承担的配套资金却迟迟不到位,完全寄望于政府补贴,给工程进展了带来困难。

(二)实事项目与百姓认同之间的差异。

政府关注民生,为百姓谋福祉,力求全方位推进民生工作,但现行体制下,实事项目的确定仍然以政府思维为主导,听取群众意见不充分,社区居民参与度有限。一旦具体到项目化,政府官员与居民对项目重要性、紧迫性的认知,以及对效果的评价,往往有距离,大多数民生工作确实成效显著,但也客观存在少数工作居民认同感不强的问题。例如平安建设中小区一些防盗设施的选择,政府强调规范、统一,但也有居民反映有的防盗设施不符合小区实际情况。又如群众文化活动,政府投入较多精力和财力,但受居民素质及文化层次所限,受益面相对较小,认同感不够普遍。

(三)个性方案与地区均衡之间的平衡。

街道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财力差异较大,决定了民生投入的力度不尽相同,5000万元的托底保障资金只能是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所需。与此相对应的是,财力较差的南片地区居民密集,基础设施薄弱,困难群体较多,对于加大民生投入的愿望较诸北片地区尤为强烈。例如经济发达的徐家汇街道有能力投资数百万元改善某个小区的外环境,但枫林、长桥、凌云等街道却面临旧住房多,改造资金不足等实际困难。又如街道社区帮困经费,以前一直缺乏统一的管理及使用要求,街道领导认为只要将钱用在百姓身上肯定不错,各街道之间做法不同、差异悬殊,客观上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和负面效应。

(四)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之间的关系。

长期计划体制所形成的“大政府,小市场”的特点,在民生领域也十分明显。政府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是一大进步,但是大包大揽,行政主导色彩浓厚,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动作机制不足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方面是难以满足居民的全部需求,另一方面是政府集运动员与裁判员于一身的现状也带来体制机制及社会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不利于矛盾的处理与协调。例如解决老人日间用餐问题,街道办食堂既缺经验又无抓手,但又出于诸多顾虑不敢市场化运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又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完全通过行政手段推进,缺乏市场化的管理及退出机制,推进阻力重重。

(五)倾斜弱势与公平公正之间的考量。

人口综合信息平台不够完善,帮困救助政策的把关主要依靠社区干部,难度较大。政策对于居民的私有财产与当前收入,显性收入与隐性收入的界定不够完善,地区掌握更不清晰,有时出于稳定工作的考虑,难以严分维稳与帮困的界限,多少是满足了少数人群的不合理要求。此外,偏重强调倾斜弱势,对于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未能充分兼顾。调研中居委干部谈到,居民不怕生大病重病,只怕生慢性病,政策对这部分因特殊原因而致贫致困群体的倾斜力度仍显不足。也有个别居民钻政策空子,明明有劳动能力却不愿工作,在家享受低保,还以自己是弱势群体为由向政府要政策、要补助,破坏了社会公平。

(六)资金投入与评估机制之间的衔接。

近年来,我区民生经费投入的范围与数量均快速提升,但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评估与监督机制。民生资金投入的效益着重体现在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上,难以用量化的指标来考核,且部门领导往往认为只要将资金用于民生就是好事,至于资金用多用少、是否有节省的空间、效果是否已经达到最佳,则不会过多地予以关注。例如现有的绩效评估办法,只是针对部分项目,且分值设计上也侧重于领导满意、部门认同,经费使用的考核局限于预算执行率,对于民生资金是否完全用在了百姓身上,是否切实改善了百姓生活,居民群众是否满意等方面,尚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

三、几点建议

公共财政保障民生改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有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又需协调部门、单位、居民等各方关系,任务艰巨繁重,必须加强调研,统盘思考,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和完善。现提出以下六方面建议:

(一)以优先保障为原则,加大倾斜力度。

结合预算编审,吸纳区府办等综合部门提前介入,研究重点项目和重点投向,完善民生项目与民生预算的对接机制,扩大社会基本保障的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对于已明确的政府重点实事项目,研究完善区、街道、企业、居民的资金分级负担机制,对旧住房综合改造等资金筹措有实际困难的项目,可考虑适当提高政府的投入比重,同时制订街道的分类分级负担机制,对财力相对困难的南片地区提高区级财政或转移支付的承担比例,确保民生工作的资金落实到位。

(二)以居民满意为前提,确定实事项目。

财政资金关注民生,应当以居民满意为前提,首先解决好“三最”问题,要正确处理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关系,突出重点,显现亮点,发挥效应,并建立巩固长效机制。民生财政,必须首先问计于民,民生项目在确定前和实施中,应尽可能地深入社区开展调研,通过类似参与式预算等形式,了解掌握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迫切愿望,扩大社区居民的参与面,从而提高政府实事项目与百姓需求的契合度,提升民生工作实效与居民满意的吻合度,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

(三)以地区均衡为目标,统一基本标准。

加大区级层面的调控力度,均衡街道财力,进一步完善财力保障机制,适度提高南片地区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水平。深化条块联动机制,职能部门尤其要加强业务政策的研究,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统一民生的基本标准,使帮困救助等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投入标准实现相对均衡。财力充裕的街道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要把握尺度,适当考虑地区均衡,实事项目要尽力而为,但也必须量力而行,不宜过度提高标准,要突出适度理念,节约财力办大事、办实事。

(四)以社会参与为导向,创新工作机制。

关注民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要区分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性质,在职业教育、促进就业、为老服务等社会化领域,打破政府包办的传统模式和体制障碍,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职责范围。政府主要扮演“引导员”、“裁判员”的角色,搭建平台,制订规则,具体运作则尽可能地以社会参与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政府通过研究制订相应的扶持激励政策、考核监督措施,加以鼓励和规范,从而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化运作的良性格局,全社会形成全力,共同推进民生工作的开展。

(五)以公平公正为基础,规范受益范围。

完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对接和共享,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人群的生活状况和现实需求,修订相应的法规政策,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改革开放成果的普惠共享。在倾斜弱势的同时,也要正确区分合理期望与过分要求,通过正面宣传引导,鼓励利益主体自律、自强,通过社区公众信息查询和举报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规范法制机制,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从而确保受益人群与受益水平的相对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让群众满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联百企、走千村、访万户”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活动,宣传环保工作,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环保理念,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深入一线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和提升,牢固树立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方法,提升环保干部形象,提升部门形象。

二、活动内容

(一)密切联系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帮扶企业做大做强

深化环保服务制度,拓宽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全市重点企业由环保系统专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不定期到企业调查走访,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污染治理情况,积极为企业环保手续;引导企业改进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应急体系,提高治污水平,促进达标排放;提高企业自觉守法意识,优化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定期组织专家到企业会诊,为企业提供环保政策咨询和前沿信息,积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帮扶企业做大做强。

(二)深入农村社区,摸底数、出实招,改善基层生态环境

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召开座谈会及恳谈会等形式,对镇(街道办)、村(社区)基层环保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摸清各镇、村企业布局和产业重点,掌握当地大气、河流、土壤等基本环境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查摆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环保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明确责任,推进生态乡村建设。

(三)走进千家万户,贴民心、集民智,解决群众所需所盼

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与群众贴心交流,调查群众对周边环境的切身感受,了解群众对环境的迫切需求,解决群众身边的环保热点问题。送知识进门,送政策入户,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宣传环保科普知识,推介环保政策措施,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呼吁共建美好家园。了解公众对当前环境现状和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释疑解惑,问民所需,加强沟通,增进感情。发现并宣传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充分调动“两代表、一委员”以及热心环保事业的党员、群众参与环保的热情,调动更多的人关心环保、支持环保。

(四)开展自我教育,走基层、接地气,提升干部队伍形象

坚持一切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深入开展自我教育、群众路线教育,通过进村入户,与群众交流,向群众学习,使环保干部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群众观念,提升个人素质,展示部门形象。

三、方法步骤

采取“企地统筹、市区联动、镇村一体、干群结合”的活动模式,以镇(街道办)为主要活动单元,强化“市、区、镇、村”四级环境监管,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坚持“一线工作法”,密切联系群众,广泛调查研究,使问题在一线发现、在一线解决。同时,充分发挥环保监督员、环保志愿者的作用,激发参与环保的热情。活动开展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发动动员阶段(5月15日-6月5日)

1、动员部署阶段(5月15日-6月4日)。初步摸清全市镇(街道办)、村(社区)及所辖主要企业基本情况,确定联络对象。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明确活动意义、内容和方法步骤,公布环保联络员名单,编发活动指南,广泛动员发动。

2、正式启动阶段(6月5日)。6月5日,在市政府广场举办启动仪式,由市领导致辞,授旗,正式启动。

(二)组织实施(6月5日-10月31日)

1、集中调查走访阶段(6月5日-7月30日)。以镇(街道办)为活动单元,走访调研与宣传活动相结合,集中走访与分散走访相结合,针对各镇具体情况,确定不少于村总数的1/3重点村集体走访,其他村分散走访,每村至少召开一次不同层面的村民代表调研会,至少召开一次村“两委”参加的环保恳谈会,每人至少走访十户村(居)民,对老党员、五保户及特困户要重点走访慰问。通过座谈交流、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调查村居的基本情况,摸清经济及产业情况、环境基本情况、特别是环境污染及环境情况,建立座谈记录和走访笔记,详细记录了解事项、走访对象以及群众反映的问题或提出的建议、意见,鼓励、支持基层环保监督员开展环保工作。

2、情况梳理汇总阶段(7月30日-8月15日)。以镇(街道办)为单元,对集中调查走访阶段掌握的情况,包括基层环保情况、重点环境问题、中肯的意见建议进行逐一梳理、归类整理、全面汇总,明确各镇(街道办)的主要环保问题,并做出专题调研报告。

3、落实推进整改阶段(8月15日-10月31日)。以镇(街道办)为单元,对梳理、汇总的主要环保情况和环境问题上报至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职责范围和分工,逐一研究,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分解落实;对于不属于本部门职能的,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协调相关业务部门落实解决。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开展情况推进、调度与督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三)总结提升阶段(10月31日-12月31日)

市环保局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督查验收,总结提升。召开活动总结报告会,选取活动中涌现的典型做法、先进事迹以及走访的感悟体会,开展报告会、演讲会、展览会、札记评比等活动。召开活动总结汇报会,以区、镇为单位,推选不同层次代表总结发言,推广典型,交流经验。同时,新闻媒体跟进报道,扩大活动的影响。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全市“联百企、走千村、访万户”大型环保行动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办公室,对活动统筹协调、调度督查,按照活动方案要求,扎实推进活动开展,及时编发活动简报和督查通报,反映活动动态,加强工作指导。

(二)强化典型引路。全市环保系统要创新思路方法,创造有力条件,多角度、全方位推进活动开展,培育亮点,发现典型,鼓励各镇(街道办)、村(社区)在环保阵地建设、污染治理、难题解决等方面大胆创新,适时召开现场会,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推动活动纵深开展。

篇4

一、关注民生,努力提高城市管理质量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上半年,**区城市管理工作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以新思路、新举措、新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确保让广大市民得到持续长久的民生实惠。

(一)扎实推进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完成汽车北站公厕、火车新北站公厕、**公园公厕、永丰桥下、河西村梅堰公厕、孔浦夏家、红梅小区后门公厕等7座公厕的升级改造,其中**公园公厕为“百万元”级的生态公厕。完成东草马路排水管道、孔浦路排水管道改造工程。完成槐树路部分喷泉设施整修工程。谢家垃圾中转站工程已进入招投标前期工作。环卫车队项目完成实体验收、墙体粉刷贴面、污水净化池、围墙和雨污水管道铺设施工、油罐加工制作与铺设安装等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三江六岸灯光升级工程前期协调工作。完成双东坊小区、槐树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和槐树路空间安全工程立项工作。积极配合市兴光燃气公司完善08年的老小区改造工程,提高居民用户的开户率。

(二)不断提高市容环境整体管理水平。

1、完善市政公用行业日巡查考核机制。一是全面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今年上半年全面推进责任区制度落实,责任书签订,指导各街道签订责任书1000余份,使全区主要道路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次要道路签订率达到85%以上,达到市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要求。二是推进保洁路段延伸工作。继续巩固18小时道路保洁成果,加强重点路段保洁力量,确保养护作业水平提高。三是推广“三位一体”保洁方式。继续深入推进以“人扫、机扫、清洗”为一体的创新的三位一体清扫模式通过科学管理,提升辖区各道路的整体面貌。

上半年,新增北外环西段、机场—北外环立交桥、洪塘经济适用房规划一路、洪塘经济适用房规划三路、洪塘中路延伸段二期道路共5条保洁道路,共清扫道路65条计201万平方米,新增保洁面积3.7万平方米。

(三)努力提升绿化增色增香效果树路等路段的沿街花坛及翠柏路、范江岸路行道树树穴、解放桥槐树路匝道绿化进行升级改造,对甬江桥扬善路口闲置地进行复绿种植,使迎检线路面貌焕然一新。四是对公园绿地、城区主干道隔离带及行道树进行缺株补种,共补种行道树90余株、苗木1000余株、麦冬3000余平方米,并做好外滩大桥、城庄路、惊驾路**段等重大项目绿化移植工作。

2、完善绿地养护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绿化养护质量。一是加强绿地考核管理。成立绿化考核领导小组,明确各公园绿地绿化专职责任人,采取专项考核、集体考核(明查)和暗查等形式对各养护班组进行考核检查,有针对性地解决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考核情况并分析原因。二是实施专项考核。开展定期的绿地病虫害考核、大树养护考核、设施完好安全考核,从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各专项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绿地养护水平。上半年,槐树绿地被评为宁波市公园行业文明优质十大服务窗口之一。

3、积极开展群众性绿化活动。一是举办**区绿化成就画报展览、市民绿化知识有奖竟答、绿化知识法规现场咨询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举办绿化养护修剪技术培训交流会,重点讲解绿化养护知识和修剪技术,提高我区绿化养护水平。二是积极开展群众种绿、护绿活动。09年上半年,全区推出8块共计32万平方米认养认管绿地,得到社会各界的踊跃支持;积极开展春节及秋季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桂花、樱花250余株。三是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配合市园林局对我区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各责任单位切实做好古树名木养护工作。

二、服务民情,切实加大重点工作执法力度

(一)加大执法力度,提升长效管理水平。

2、严查渣土违法清运。上半年,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渣土清运执法管理,严厉打击渣土偷倒等违法行为,切实解决渣土清运污染城市环境、危害交通安全、影响城市形象、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是开辟海洋消纳新途径。经过与相关部门协调联系,至目前我区已设立渣土海上消纳中转场站3座,以企业租赁港区码头,雇船运到海洋部门划定区域倾倒,企业收取服务费,城管部门与属地街道管理规范企业运作基本操作模式,缓解我区渣土消纳难的问题。二是不断完善“管理、执法、养护”三位一体的渣土管理机制,成立渣土管理领导小组,设渣土管理办公室,把渣土管理工作纳入正常化管理渠道,各中队提前介入,通过送法上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建设、施工、清运单位的宣传教育和协调沟通,深化服务型执法工作,提高工作效果。三是实现渣土单一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成立了由城管、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每天开展以设卡点伏击和机动巡查相结合的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夜间偷倒渣土等违法行为。上半年,共检查清运车辆2356辆次,共查处违章车辆滴漏洒、乱倒、偷倒及无证运输渣土行为148起。

3、进一步加大“两违”整治力度。一是重点配合甬江街道做好湾头地块区内新发违法建筑整治工作;二是做好对繁景、莱茵堡、国际村等别墅小区内违法建筑的调查取证工作;三是继续做好老小区内的违法建筑执法;四是配合甬江街道,对5家企业的违法建筑案件进行立案查处,并做出了行政处罚决定。

4、探索建立便民疏导点。按照“标本兼治、堵疏相结合、属地管理、公众参与”的原则,开展了便民疏导点选址工作,重点调查了流动摊点的数量、分布、门类、人员身份等情况,并根据我区实际,确定了中心城区严格控制,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的工作指导思想。目前,确定了第一批5个便民疏导点的位置,其中广厦怡庭菜场周边及洪塘文体路南段等地段为原街道已设置的以百货、水果摊点为主的便民疏导点,当地街道已实施规范管理,下步将新设3个疏导点,部位主要分布在城郊结合部及城市拆迁闲置地块等不影响市容交通环境部位。

5、积极推进示范路段创建工程。开展槐树路“城市管理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通过精细管理、文明引导、严格执法,努力做到“街容卫生整洁、市政设施完好、道路绿化美观、各类设置有序、店面经营文明”,切实发挥文明路段的示范引导作用,以点带面,以精品效应推动市容秩序整治工作。

(二)完善执法机制,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

一是调整执法中队管理体制。上半年,对涉农街道、慈城镇、工业区城管执法体制和工作职责进行调整,由当地分管领导兼任副大队长,按照执法主体不变、履行职责不变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职责,依法开展城市管理行政处罚工作,切实解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城管工作难点问题。二是加大考核力度。加强严管路段和中队建设考核工作,严格落实“五定”岗位责任制,深化网格化管理,强化面控、路巡、点管,确保核心区域市容环境整洁有序。同时,努力提升数字城管指挥巡查机制,认真落实数字城管工作运行机制,强化通过数字化城管平台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执行力。三是建立完善城市管理协调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

规划、公安、交警、法院、环保等部门的联系,坚持执法工作例会制度,增强工作合力,齐抓共管,着力破解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常态长效执法管理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城管公安联络室、城管法院联络室职能,为城管执法提供有力的后续保障。

三、体察民意,加快城市管理职能延伸

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2009年**区城乡一体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任务分解内容,城市管理部门积极做好城市管理职能延伸工作,不断拓展城市管理服务范围。

(一)加快推进城市管理职能向中心村延伸。一是认真开展调研。3-4月,分别到涉农街道、慈城镇下属中心村调研,听取街道(镇)、中心村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制订相关管理办法。4月,制订中心村管理办法;5月,征求街道、镇和区直相关部门意见。三是对12个区级典型示范村和开展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村,就道路、河道、绿化、垃圾、公厕等管理方面作出具体指导。

(二)启动公交始发场站建设,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截止4月底,洪塘公交始发站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庄桥始发站已完成建设施工招标。并在3-4月期间,与市公交公司衔接,对浦丰、民丰、八字等3个村调整和优化了公交线路。

(三)积极开展城乡排污管网与污水处理设施调研。一是开展全区污水管网调研。2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综合科牵头、局属市政绿化养护中心配合的7人工作小组,明确并落实各部门、每人的工作分工和职责。3月,调研小组先后到市规划局、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排水公司、市排水处、区规划分局、区建设局以及中马、白沙、文教、孔浦、甬江、庄桥、洪塘街道和慈城镇、工业区管委会调查了解各区块排污管网与设施的基本情况。4月,根据前期调研后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全面分析我区城乡排污管网的现状,问题及下步工作对策。目前已草拟了调研报告。4月底召开专题座谈会,对调研报告(草稿)进行论证修改完善。二是争取5个村纳入排污大管网。根据全区污水管网规划布局和现有主管网建设状况,前段时间,对有条件的5个村进行实地测算。目前,一方面与所属涉农街道对接,另一方面正在拟定补助政策,提交区政府讨论确定。

四、提升形象,不断加强城管队伍建设

(一)抓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一是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局党委以“转型升级推进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加快建设新**”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和谐城管新局面”为实践载体,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查摆分析问题,召开民主恳谈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讨论会、民主评议会,广泛进行谈心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局机关、下属单位、执法中队的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各个阶段和环节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城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和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放在首要位置,要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在促进各项具体工作上,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做到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时刻以“城管为民,情系百姓”的目标衡量工作,注重与人民群众沟通,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及业务培训。建立了以中队为基础,以大队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形式的培训机制,各中队每月坚持自行组织2次以上法律、法规学习和执法业务交流。上半年,组织开展了《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培训。

(二)抓宣传,深化公共服务内涵。加强宣传使广大市民了解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让市民充分认识到城管工作的重要性。一是继续深化徐辉保洁班。突出“徐式扫地法”主动上门服务、主动沟通,“用脑”钻研、“用心”工作、“用情”服务广大市民的精神。二是成立bo绿服务队。服务队以社区、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花草课堂、花草诊所、花艺沙龙、园艺工坊等活动形式定期向社区居民免费传授家庭绿色植物养护知识、交流插花花艺、诊断花卉病害、提供社区绿化服务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绿化知识和技术技巧,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爱绿、植绿、养绿、护绿意识。

(五)抓监管,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上半年,安全生产年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安全生产领域“三项行动”和第八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和咨询活动,举办安全生产学习研讨班,指导环卫和市政绿化养护中心开展岗位培训和防火演练,下一步我们还将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

(六)抓基础,加大城区防汛防台力度。上半年投入55万元资金新增15台强排泵,并在局数字城管建设中专门设置用于监测江面潮位的数字化监控装置,进一步完善了城区防汛防台技术手段。与城区四个街道和沿江二十九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09年城

区防汛防台责任书;修订工作预案,完善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设施设备建设等各个方面作了应对超强台风、超位、特大暴雨的充分准备,努力确保城区安全度汛。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解决有关民生诉求方面的问题还有不到位的现象。如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周边环境还不够整洁有序,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周边脏乱差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服务群众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还需要下大功夫。如渣土管理、环境综合整治、菜场周边占道经营等等一些瓶颈问题还没有完全破解,使有些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下半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增强发展意识,切实转变观念

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城市管理的具体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二、完善基础设施,关注民生问题

一是完成环卫车队项目并投入使用;二是完成谢家垃圾中转站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三是完成双东坊、槐树小区排污管网工程;四是完成槐树路空间安全整治工程;五是完成洋市河、大通河、地洋槽河等内河本年度目标整治任务;六是配合做好“三江六岸”灯光升级改造工作。

三、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一)突出品质意识,提升市政设施完好率。坚持“立足大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确保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以“路平、沟通、桥梁完好”为目标,确保市政道路综合完好率稳步提升。

(二)突出责任意识,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加强18小时保洁力度,努力提高机扫、人扫、水洗“三位一体”工作效率;强化垃圾粪便的收集清运工作,做到日产日清;进一步完善餐厨垃圾的收集和内河保洁工作。努力做好“三路”创建工作。

(三)突出精品意识,加强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抓好第二轮城区绿地和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做好兰江绿地、大闸路、清湖路绿化改造项目;在08年张桂河3000平方水体绿化试点基础上,09年有计划逐步推广;结合内河整治,同步实施河道绿化和水体绿化;重点抓好慈城毛岙村及洪塘邵家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绿化整改提升,以点带面,提高农村整体绿化档次和水平;完成09年度园林式居住区(单位)申报工作。

(四)突出安全意识,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加强城区防汛防台工作。认真按照工作预案,加强与市、区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加大台风季节讯息跟踪和潮位监测,充分利用数字城管监控探头,把各项防汛防台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全力做好局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以“安全生产年”创建为主要载体,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切实加强监管,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预防各类事故,进一步推动局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稳步发展。

四、规范执法,提升城管执法水平

(一)突出重点难点,大力开展专项整治。继续抓住“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整治活动。重点抓好违法建筑、渣土联合执法、市容环境秩序、夏季夜间市容环境及人行道专项整治等五项专项整治工作。

篇5

(一)统筹城乡取得“两大突破”

1、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取得突破。制订了《*市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实施劳动力资源登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转移就业服务、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等措施,形成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充分就业的市场、制度和服务体系。今年以来,重点做好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市农村和被征地农民劳动力资源总量、年龄、就业状况,以及劳动年龄段以上人员社会保障等情况,并初步建立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劳动力资源和被征地农民就业状况数据库,为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的创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土地流转等民生工作提供了基础性信息。目前已完成数据录入133558户,涉及人数439811人。

2、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取得突破。制订出台了《*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由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组成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基本形成,社会养老保险朝着“人人享有”的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与我市城乡一体化水平相适应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

(二)保障民生健全“三大机制”

1、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通过举办专场招聘洽谈会等形式,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就业、再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各类服务。开展了全省联动的“就业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专项行动,举办了“退伍军人专场”、“非公有制企业促进就业专场”、“庆三八、架金桥、促就业”等招聘活动。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人力资源招聘会71期,提供就业岗位81572个,报名达26533人次,为24515人办理了招工录用备案手续。继续做好再就业援助工作,共支付再就业资金3300万元,全市在册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有9700人。今年以来,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150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6%;帮助5800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116%;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800人,完成112.5%;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50人,完成102.3%;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5%,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2、健全全民社会保障机制。自10月份以来,重点抓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工作。各镇(街道)采取“联村、包干、入户”的形式,深入各村(社区)做好政策宣讲、引导参保、督促指导等工作。市劳动保障局成立业务指导组,深入各镇(街道)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利用多种载体,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全市参保人数达到35*9人,70周岁以上享受高龄老人生活补助38013人,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参保任务指标。同时城乡居保工作流程规范、发放及时,12月份已有9546人领到了养老金,当月共发放养老金102.6万余元,真正做到次月发放到位。继续做好基本养老保险等各大社会保险的扩面工作,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6.5万人、9.65万人、17.5万人、18.5万和10.6万人。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全市已有4.95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及时调整了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和医疗统筹待遇标准,被征地农民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门诊费用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报销20%,每年最高支付额为500元。

3、健全就业培训服务机制。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认定了一批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好的培训机构,建立了覆盖全市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全市共有各类培训机构17家。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加快培养适应我市先进轻工制造基地发展方向的技能人才。开展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26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6150人,完成102.5%;新技师培训120人,完成104.3%;高技能人才培训930人,完成101.1%;创业培训210人,完成105%;培训外来务工人员4833人。完成技能考核鉴定91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8.8%。

(三)服务企业推出“四大举措”

1、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自20*年下半年以来,劳动保障局重点做好宣传贯彻工作,让《劳动合同法》深入企业,深入职工。共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活动40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张贴宣传画1500份。2月份,组织对全市61家企业进行了调查,针对企业提出的社会保险成本和人工工资增长成为企业劳动用工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等问题,在调研后提出可以通过强化对人力资源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开发,将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升级为高技能优势,以此保持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指导企业进一步增强劳动用工法制意识,建立企业职工劳动合同档案管理制度,注重核心员工的培养,积极适应新的劳动法制环境。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较好地贯彻了新法,我市劳动关系呈现总体平稳的态势。

2、调整社会保险缴费费率。6月,按照《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精神,同时根据今年经济形势和我市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现状,将我市20*年度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由20%调整为18%,共减轻企业缴费负担2000多万元。12月,根据省政府要求,在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拨付及职工社保待遇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企业社会保险费比例实行临时性适当下浮。预计减轻企业负担5840万元,惠及8500多户企业和28500名自谋职业者。同时,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企业服务月”活动,深入企业调研,为企业排忧解难。

3、开发社保网上申报系统。为进一步促进社保经办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为参保企业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服务及网上业务处理平台,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劳动保障局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了社保网上申报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基本开发完成,即将进入试运行阶段。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在连杭经济区和尖山新区的部分企业中进行试点,明年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

4、妥善调处劳资纠纷。明确工作重点,抓小放大,以租赁企业、小规模企业为重点,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与指导。妥善处置各类劳资纠纷和劳动争议,加大调解力度,力促劳资双方达成谅解,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和职工的长远利益。今年以来,立案受理各类劳动争议234件,已结案222件,其中有193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调解,调解率达87%。对恶意拖欠职工工资的企业,做到快立、快审,最大限度挽回职工的欠薪损失。

(五)提高水平推进“五大建设”

1、推进劳动保障窗口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结果、收费项目及标准等内容。以创建“服务民生满意单位”和“优质服务窗口”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提供各类特色、精细服务,努力在提升服务效能上下功夫、求实效。综合利用窗口、网络、短信、媒体等各种载体强化政策宣传,完善就业、社保两条青年热线,畅通政策宣传平台。市就业管理服务处和市社会保障管理中心继续推出了夏季错时工作制等便民措施。进一步建立并完善了岗位责任制、首办(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做到咨询服务“一口清”,发放资料“一手清”,业务受理审查“一次清”,杜绝了服务热情不高、办事拖拉等现象,进一步提高了窗口服务质量。

2、推进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以“数据集中、职能下延、全市联网、信息共享”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劳动保障工作信息化建设,构建广覆盖、全畅通、高效率的城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全市劳动保障网络信息服务便捷共享。今年对80个社区(村)配备了计算机并实现了联网。在今年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中,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推进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年初,我局组织开展了劳动保障管理体制的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调研报告。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调整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设置等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各镇(街道)经济建设(经贸发展)服务中心增挂社会保障服务站和劳动保障监察中队牌子。市政府下发了《批转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意见的通知》,在镇(街道)落实劳动保障工作专职人员3-4名,以确保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积极推进社区(村)社会保障服务室、社会保障服务窗口建设。2万余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各社区认真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包括组织开展社区文体活动、上门慰问、帮扶服务,并协助做好两年一次的企业退休(职)人员健康体检工作。

篇6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参考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1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按照高档次、高标准、超前规划的总体思路,投资8万元,邀请北京北方设计研究所编制完成了镇域总体规划,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统筹协调,全面抓实繁荣发展明珠商城工作。重点实施了陈庚街、杏林街南延工程和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陈庚街南延工程全长268米,宽12米,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南部路面现已硬化完毕,沿路两侧建成商铺150间,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所有商铺已全部预售完毕。杏林街南延工程拆迁工作正与相关单位积极协调,施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共铺设便道3500平方米,安装路灯14盏,中华灯2座。三是示范引导,统筹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占地60余亩的明珠社区一期工程1—5号住宅楼已交付使用;6—8号楼已完成100套单元房主体工程建设,目前正在扫尾。9—13号楼共270套单元房,第五层正在封顶。道路硬化、地热供暖、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陈旧,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靠镇财政投入难度较大。

2、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自我运行能力不足,明珠商城管委会作用发挥不明显。

3、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4、明珠商城无鲜明特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制定完善明珠商城建设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分类清晰、功能完善、形成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2、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商城自治管理机构,吸收部分商户业主共同参与,加强市场日常管理。

3、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商城内交通、排水、照明、卫生等基础条件。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打造规模化专业市场。

5、进一步整合商城内闲置土地,合理开发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6、引导商户经营项目集群发展,科学分行划市,建设多条特色经营街道。

四、几点建议

1、县委、县政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解决资金投入难题。

2、加大对非法、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赋予乡镇执法权限。同时,在建筑方取得土地使用资格的基础上,赋予乡镇办理开工建设证明、规划许可证权限,为商城内土地开发、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3、协调物价部门为乡镇办理执法证明,为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提供法律依据。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2

一、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

把xx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来建设,充分发挥xx区位优势,主动接受沿海大开发和盐城大市区的辐射,拉动我县包括冈东、冈西、草堰口等三个镇在内的东部区域发展,形成我县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我们认为县委提出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一是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十五”期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财政收入增长近两倍,固定资产增长三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省市的位次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是我县全面小康建设的决战阶段,又是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而我县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总体竞争能力较弱,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必须创新思维,采取超常举措,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县东部四镇总面积3 3.4平方公里,占全县27.2%;总人口 9.3万人,占全县24%;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5.5亿元,财政收入53 万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9.8亿元,工业用电量3 64万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6.29亿元,分别占全县 5. %、6. %、9. %、7.2%、 3.4%,从以上数据来看,东部四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县所占份额,与土地及人口资源占有量不相符,明显偏低。因此,县委经过充分考虑,认真分析东部四镇发展现状,结合实际,适时提出这一战略,着力推进超常发展、跨越发展,全面拓展建湖经济增长新空间。

二是从策应沿海大开发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沿海开发是我省“十一五”生产力布局“四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的海岸线占全省的56%,拥有海岸线资源的地区只有响水、滨海、射阳、东台和大丰五个县(市)。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具有巨大潜力的沿海开发被我市提上重要位置,目前,正按照省里“以工兴港、以港兴海、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总体要求,进行沿海发展战略研究。我市考虑到区域开发的整体性和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发展优势,将市区和建湖、阜宁都纳入规划范围,这为我县、尤其是东部四镇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县的东部地区处于射阳、阜宁、亭湖和建湖四县(区)交界,大致以xx年来,我市围绕“一城三区(市直、盐都、亭湖、市开发区)”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联动发展的目标,积极实施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重大战略,大市区正在成为全市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对全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我县东部区域与市区相连,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xx镇南部与亭湖的新兴、永丰相接,集镇距市中心仅xx年,xx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亿元,财政总收入2533万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6.6亿元,工业用电量2 8 万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7.8%、58.3%、33.4%、47.3%、42.8%、7.8%。工业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的65%以上,现有各类企业 00多家,初步形成纺织服装、机械加工、食品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美昌公司的山梨酸、山梨酸钾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该公司是江苏最大的同类产品出口企业,年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超千万元。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一定特色,近年新上的海利达、龙成、海天等一批纺织业项目,与金顺昌服饰、利达制衣等服装加工项目,进一步壮大了主体经济。机械加工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企业众多,门类齐全,有板材机械、矿山机械、油田机械、涂装机械、液压机械等,发展空间广阔。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先后建成冈南大棚蔬菜、南庄苗禽炕孵等基地,兴办了恒祥食品厂、东昌牧业场等龙头加工企业,成功注册“范堤牌”商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获得省级认定。服务业发展迅速,商贸大街纵横交错;xx招商场被评为江苏省百强市场和全国农村大型市场,成为邻近市县重要商品集散地;蔬菜、苗禽、水产等专业市场十分繁荣;宾馆、休闲、文化游乐等现代服务设施齐全。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4万人。 9xx年被确定为全国和江苏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9xx年被省命名为新型小示范小城镇, 9xx年又被确定为全省30家重点中心镇之一。社会事业较大进步,被评为省文化工作先进镇、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教育、体育、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党校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县表彰。

近几年,xx镇经过克难求进,拼搏争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纵比有不小的进步,但由于所处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拥有的资源条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自我发展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速度跟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跟我县西南各镇相比慢了;跟县外市内原有基础差不多、甚至赶不上的一些中心镇横向比较,差距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不快。从自身进行比较,xx年,xx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这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分别比xx年增长57.5%、50. %。与东部地区其他三镇进行比较,冈东、冈西、草堰口镇地区生产总值xx年比xx年分别增长82.2%、75.4%、96.7%;财政收入xx年比xx年分别增长 27.5%、 52%、68.5%,增幅均快于xx。与县外周边及重点中心镇比较,新兴、益林、新坍、长荡、富安、龙冈、大冈七镇的地区生产总值xx年比xx年分别增长 03.9%、65.9%、 04. %、 3 %、 24.9%、 52.5%、82%;新兴、沟墩、益林、新坍、富安、龙冈、大冈七镇的财政收入xx年比xx年分别增长73.3%、55.3%、77.9%、82.9%、60.5%、 43.8%、68.9%,大多数镇的增幅远远超过xx。

二是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工业上的纺织服装、食品化工、机械加工等产业虽具有一定基础,但总量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上的蔬菜种植仅以冈南为主、苗禽炕孵仍处于一家一户传统作坊操作,特色优势没有形成。服务业仍以商贸、餐饮等传统项目为主,生产性、新兴服务业份额很小。益林的玻璃工艺品、富安的茧丝绸、大冈的制鞋机械、盐东的纺织、三仓的西瓜等特色鲜明,壮大一方经济。

三是项目推进亮点不多。近年来,全镇引进各类企业xx年,xx就被确定为全国和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然而建设步伐不快,到目前仅4.5平方公里,规划起点不高,实施随意性较大,特色不够鲜明,经营城镇的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措施落实不力,环境不够整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形象。我们参观学习的益林镇总面积42.8平方公里,占xx的一半还不足,集镇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超过xx .5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万人,非农人口占总人口75%以上。该镇坚持工业集聚区与小城镇建设两手抓,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走出一条既建区,又造城,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镇内东镇区、玻璃工艺、纺织工业、轻工食品、民营科技“一城四园”,既是经济增长点又是城镇亮丽点。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把中心村建设大部分放在镇郊村,已建成豪华别墅型的王楼中心村、经济商住型的大东中心村、居民实用型的倪东中心村和鑫源、益北、倪东三个居民集中居住区,使中心村建设与小城镇区建设形成众星捧月新格局。该镇现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省市文明镇。

2、冈东、冈西、草堰口三镇基本情况及分析。

冈东、冈西、草堰口位于xx北部,呈半月环抱状,镇域面积分别为82.4、68. 、60.9平方公里,总人口都在3.7万人左右。三镇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接近,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2、2.7、2.6亿元,分别占全县3. %、2.7%、2.5%;财政总收入分别为853、867、 058万元,分别约占全县的 %、 %、 .2%;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冈西与草堰口都是 .2亿元,冈西略低为0.9亿元;工业用电量分别为304、244、435万度,都占全县的 %还不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在 .2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冈西与草堰口都在4700元左右,冈东4800元。三镇的区位条件,草堰口镇优势明显,南接xx,北连阜宁,xx年招商引资来看,草堰口镇新上的项目多一些,发展后劲比冈东、冈西镇强劲。三镇的主导产业,农业方面十分相近,工业方面各有特色。工业上,冈东已培植了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化工涂料、电线电缆等产业,天成液压件公司荣获“江苏省明星企业”称号,县轧花厂、星宇、宇盛纺织公司等一批企业落户境内。冈西镇以土工器材产业为主,全镇现有排水板生产企业xx年产销排水板3亿米,全国市场占有率70%以上,年创税收500多万元,占全镇工业税收60%以上;近年还引进坤泰、龙华纺织、外贸箱包、机械铸造等项目,主体经济不断壮大。草堰口镇近几年充分利用国道优势,引进新上银海气纺、鑫业、鑫龙纺织、金龙发纸业等一批项目,纺织基础初步形成;建筑业进一步巩固,年均实现建安产值5亿元。农业上,三个镇都以优质粮棉种植为主,冈西与草堰口镇草鸡养殖业在县内外较有影响,尤其冈西镇年饲养草鸡300万只以上,市级龙头企业方圆公司牵头组建的“盐阜”草鸡协会被评为省级优秀农民合作组织。冈东镇常年植棉30xx公顷,年产皮棉40xx吨左右,是我市产棉大镇之一;蔬菜种植面积 0xx公顷,年产辣根等各类蔬菜5万多吨。三镇的集镇建设,都已形成一定规模,建成区面积都在2平方公里左右,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环境不断改善,集镇人口逐年增加,服务业快速发展,比重明显增加。

综合以上分析,我县东部区域四镇尤其是xx镇在上一轮全市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与县内外一些重点中心镇相比,发展速度相对不快,冈东、冈西、草堰口三镇由于过去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现在经济总量仍偏小。县委提出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全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拉动整个东部区域发展这一战略,是十分及时必要的。东部四镇更应积极主动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同心协力,采取超常举措,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大跨越。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3

一、基本现状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镇今年小城镇建设效果显著。主要表现为:一是集镇卫生环境显著改善,“脏、乱、差”现象初步得到遏制。调查中,无论是路上的行人、商贩还是集镇街道两边的居民,都一致的认为的街道较先前干净、整洁。今年以来,街道居民积极响应镇政府号召,配合政府及时拆除违章建筑、厂篷,镇容镇貌焕然一新。二是城镇管理进一步规范。先后建立和健全了《门前三包制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镇“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等一整套制度,对车辆乱停、摊点乱摆等突出问题进行长效管理。每条街道增设了垃圾池,成立城管中队,定时清扫收集清运垃圾,保持镇区内大街小巷全天候清洁卫生。三是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不断增强。通过书写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宣传城乡卫生同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全镇掀起了城乡卫生同治的。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中看,我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两点:

(一)规划滞后,跟不上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的逐步流入,房屋建设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建筑房屋参差不齐,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差

1目前集镇市场规模过小

这是在调查中居民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由于目前的集镇市场规模偏小,许多小商贩便占道经营、随地摆摊、随意搭建厂篷,由此成为集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根源。街道两边的居民出于出行方便等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满意一些商贩在门前占道经营,许多商贩也饱受“脏、乱、差”之苦,迫切需要政府来来统一划线。

2道路设施配套性差

(1)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

从镇政府至集镇十字路口地段,很多地方坑洼不平。

(2)绿化覆盖率低,绿化树不足,分布零乱。

在我镇城管中队制定的《镇区“绿化”管理办法》中规定镇区居民户新建房屋实行自主绿化,绿化的树种必须一致,但绿化的树种并未做统一规定,而且执行效果不明显。

(3)电线杆新旧并立,参差不齐;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分布无序。

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我镇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前期规划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小城镇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一定要高度重视和尊重。与其它乡镇相比,我镇在规划设计上稍显落后。当前,全国正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市委、县委也非常重视小城镇建设,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依据本地条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小城镇战略发展规划,把规划设计与城乡同治结合起来,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开拓小城镇建设新局面。

(二)大力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工业生产、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功能作用发挥的前提,也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根本保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小城镇基础设施重点主要应做好以下建设工程: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农贸市场;硬化镇区内的主街道;改造电线杆和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依托新建中的文化楼,配套建设宣传专栏、阅报栏,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楼建设成为一个服务民众,扩大宣传的舆论阵地。

(三)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篇7

2014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央农办、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资源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全国妇联在全国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四川省列为2015年第一批接受验收省份。遂宁市作为第三批验收城市,于2015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十部委”组织的验收。验收期间,我区加大农村垃圾治理设施建设进度,成功筹办了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现场会,农垃治理工作机制在全省予以表扬推广。

农垃治理迎国检工作刚刚过去,各乡镇、街道都花了大量资金,建了大量池子,但运行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已影响到群众生产生活。今年5-9月,全区效能热线共收到群众关于这方面的投诉有190余件(次),群众对此类问题反映强烈。10月15日,市委督查室、市目督室、市整治办对我区农垃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了暗访,我区分水镇、东禅镇、保石镇、聚贤镇、横山镇、会龙镇6个乡镇农垃治理工作推进不力在10月26日《遂宁日报》第二版要闻栏予以全市通报批评。9月14日,四川省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意见》(川城乡治办〔2015〕28号)文件,要求全省各地均要建立起农垃治理长效机制,所需经费由区、镇、村三级共同承担,要成立专门的治理机构负责这块工作。

我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已刻不容缓,为借鉴先进,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10月19—22日,由区法制办冉光培主任牵头,组织区整治办、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财政局、区效能热线办等单位组成调研小组,选择了地理条件与我区差不多,机制比较成熟的安岳县及我区白马镇、拦江镇、东禅镇、分水镇、玉丰镇、马家乡、大安乡、柔刚办等8个乡镇开展了为期10天的调研工作。

一、调研活动安排情况 

10.19日,组织部分乡镇、街道分管负责人和整治办主任,区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召开调研工作安排会; 

10.20日,前往安岳县考察学习农垃治理成功经验; 

10.22日,深入白马镇、拦江镇、东禅镇、分水镇、玉丰镇、马家乡、大安乡、柔刚办等地查看现场,走访群众,听取乡镇主要负责人关于这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0.23-28日,区整治办汇总各方意见,起草《调研报告》;

10.29-30日,将《调研报告》反馈至各乡镇及调研小组成员单位征求修改意见。

二、安岳县农垃治理情况

安岳县辖69个乡镇,926个行政村、35个社区,总人口162万。安岳县从2011年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罗江现场会”后就开始着手农垃治理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责任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县治理办负责该项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由县住建局长兼任治理办主任,落实人员编制8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了该项工作有序推进。

从2011年开始,安岳县财政累计投入3120余万元,建设垃圾定点收集池31125个,分类减量池2454个,再生资源回收点1022个,小型垃圾填埋场10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03辆,手推车926辆,人力三轮车412辆。县财政每年投入垃圾清运及处理费1600余万元,其中垃圾清运费用1000万元,主要用于垃圾转运及设施设备购置、维护等;600万元主要用于无害化处理费用,按54元/吨计算。

2011年-2014年,安岳县每年财政定额补助农村清扫保洁费用1400余万元。根据国省干道、县乡道路、非公路沿线区域产生垃圾量大小和各村人口多少,确定了保洁人员数量。其中,国省干道公路沿线10个组以上的村配4名保洁人员、10个组以下的村配3名保洁人员,县财政将补助经费核定到乡镇,补助标准为每名保洁人员每年4000元;县乡道路公路沿线10个组以上的村配4名保洁人员,10个组以下的村配3名保洁人员,县财政将补助经费核定到乡镇,补助标准为每名保洁人员每年2500元;非公路沿线按1名保洁人员把补助经费核定到乡镇,补助标准为每名保洁人员每年4000元。全县共配场镇保洁员346人,农村保洁员2153人,实现了清扫保洁全覆盖。从2015年开始,安岳县政府明确各村级运行维护经费每年5万元主要用于解决村级保洁人员经费,该项经费不再列入县财政预算。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安岳县财政将乡镇河道整治、绿化整治、设施整治、秩序整治等经费实行了定额补助,其大乡镇10万元/年,中小乡镇5万元/年,非驻乡集镇3万元/年。

安岳县通过到南部、乐山、绵阳、深圳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提出下步将建成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系统。计划引进垃圾焚烧发电等资源化利用项目,该项目已完成选址、地勘、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即将进入招标建设,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前来咨询,协商。安岳县还计划在9个片区乡镇积极筹划建设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以尽力降低垃圾转运成本。

三、我区农垃治理情况

从2008年全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我区就着手农垃治理,但仅局限于乡镇场镇(莲花、安居镇除外)及国省道公路沿线105个村庄。全区共设置有72个垃圾固定转运点,由所属乡镇将垃圾转运至转运点,由城管局组织乡镇与意佳源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服务外包协议,由外包公司将固定垃圾收集点内垃圾清运至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协议经费共266万元/年,其中区财政解决225.8万元,乡镇自筹40.2万元。

2011年全省“罗江现场会议”后,我区曾启动实施“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处理”的农垃治理模式,但因投入过大,财力不足,仅在玉丰镇、安居镇、西眉镇、磨溪镇4个乡镇进行试点,建设了少量垃圾池,配备了少量保洁人员。终因覆盖面不大,机制运行不起来,被搁浅。

2014年11月18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提出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使全国90%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2015年3月20日,全省召开验收动员大会,提出以“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为目标,以“五个保障”(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有清扫保洁队伍,有再生资源回收点,有村规民约,有资金投入机制)为重点,以4月、5月、6月三个批次为时间节点开展验收,遂宁作为第三批验收城市,提出以“10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为目标。

安居区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全面启动并推行“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生态处理模式,按照“五个保障”要求,在镇村一级新建垃圾池5696个,再生资源回收点471个,区财政按照每个池子补助200元,每个再生资源回收点补助500元的标准,补助乡镇建设经费135万元。区整治办向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主管部门争取到项目资金110万元,主要用于补助遂资眉连接线、G318线、遂安快捷通道沿线乡镇。

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机制不成熟,财政投入不足,引入市场手段不充分等因素,导致农垃治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乡镇面临巨大压力。按照农垃治理覆盖100%行政村的要求,原不在治理范围内的垃圾也必须得到有效治理。垃圾池建成后,由于乡镇经费保障不到位,存在资金缺口,导致保洁人员聘请不到位,大量垃圾迟迟得不到转运,上级检查,群众投诉经常反映问题,社会影响较差。加之农垃治理保洁面宽、转运路程远,人员需求量大,村级运维经费又要承担“六联机制”、“村村响”、“村道路维护”、“村级活动室”建设等,乡镇普遍没有经济来源。特别是街道办,区财政未匹配村级运维经费,没有垃圾处理费征收来源,治理经费全靠办事处兜底。

(二)外包公司提出追加经费。随着村(组)垃圾池的建成,原未纳入转运范围的村(组)垃圾也急需转运及处理,导致区统一选聘的转运公司垃圾转运量及处理量增大。据现场核实,全区每日新增垃圾量17.3吨,年需增加转运经费61万元,年增加市垃圾处理厂的无害化处理经费29.5万元,共需追加经费90.5万元。转运公司压力增大,提出需追加转运及处理经费,才能确保日产日清。

四、我区下步工作建议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借鉴安岳县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我区下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提请区委、区政府研究。

(一)建立完善社区、村庄管理机制。在各乡镇、街道大力推行农村社区“1+N”综合管理和村庄院落“一长五员”管护机制。组织开展“幸福美丽家庭”评选、“法律七进”等活动,打造平安和谐幸福社区(见附件一)。

(二)全面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采取两级运行。一是镇村清运。由乡镇增配保洁人员,每日负责村(组)清扫保洁,将村(组)垃圾池内垃圾转运至镇中转站。二是区转运及处理。由统一选聘外包公司将镇中转站垃圾转运至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引导村民做好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由各乡镇指导各村,由各村指导各户,要求农户在家门口设置垃圾坑,将可以降解的垃圾分解至垃圾坑里面,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分解至再生资源回收点内,将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垃圾扔进垃圾池内,从源头上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减量收集工作。

(四)调整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月考核办法。将各乡镇、街道农村社区“1+N”综合管理和村庄院落“一长五员”管护机制建立、落实情况纳入我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月考核的重要内容,逗硬实施考核(见附件二)。

(五)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督查考核机制。对乡镇、街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考核方式由区整治办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实施季度综合考核,平时不定时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排位。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对获得名次的进行奖补,奖补资金从城管局预算外农垃治理专项资金30万元/年中列支,每季度支出7.5万元,其中:一等奖2万元;二等奖1万元;三等奖0.5万元。获奖单位以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下发的考核文件为依据兑现奖励资金,该项经费列入区财政每年预算(见附件三)。

(六)加大财政支持引导力度。

1.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为减轻财政负担,我区保洁人员配备建议借鉴安岳县模式,国省干道公路沿线10个组以上的村配4名保洁人员、10个组以下的村配3名保洁人员,补助标准为每名保洁人员每年4000元;县乡道路公路沿线10个组以上的村配4名保洁人员,10个组以下的村配3名保洁人员,补助标准为每名保洁人员每年2500元;非公路沿线按1名保洁人员,补助标准为每名保洁人员每年4000元。场镇社区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补助标准为每名保洁人员每年9600元,全年所需保洁人员经费847.03万元。建议区财政每年承担50%,计423.515万元,剩余50%由乡镇从村运维经费中予以解决(见附件四)。

篇8

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呼唤、教训的觉醒、现实的要求,是中国化的新里程碑,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以往的学习教育活动相比,一个显著特点是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注重实践、解决问题,前提是要抓住问题。而要抓住问题,调查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一定要在深入调研、找准问题上下功夫。

要明确调研重点。调查研究要取得实效,必须紧扣科学发展主题,紧紧围绕“提高认识、解决问题、创新机制、促进发展”的目标,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发展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省(区、市)结合所处区位和发展水平等特点,着重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着力改善民生等方面开展调研;中央和国家机关结合各自职能特点,着重围绕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等方面开展调研。通过调研,真正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状摸清摸透,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准找好。当前,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就如何应对国际经济衰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开展调研,深入查找本地本单位在防范国际金融风险、抵御外部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在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清cn转载请注明出处!醒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把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同时,深入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研究提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动荡的思路和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要广泛了解群众意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影响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带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基层单位、机关干部、党员群众、专家学者和服务对象对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既要听取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发展方法的意见,对民生、民困、民难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意见,也要听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意见。在调研过程中,要注意听取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

要搞好成果交流、分析和汇总。领导干部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出有内容、有见解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并采取适当方式组织成果交流。调查研究要与剖析典型案例相结合,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cn转载请注明出处!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将调研成果进行汇总,系统梳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突出问题,尤其是要原原本本地汇总基层和群众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提出的批评意见。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总结运用实践经验、制定完善发展措施、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等环节相结合的过程,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安排足够时间,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机关、学校、企业、街道社区和各自联系点,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听真话、察实情,全面了解掌握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从而为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切实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篇9

论文摘要:多年来,我国地方财政普遍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是:地方财政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地方财政支出的需求。为缓解这种矛盾,各级立法部门、行政部门及理论部门就如何增加地方财力的问题进行过许多有益的探讨与实践,笔者以济南市历下区政府在当前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收支管理问题的案例,认为合理分配上下级财政之间的财力,是缓解乃至解决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的重要措施。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财政支出作为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经济基础,为我国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极其突出地贡献。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进程的深化,地方财政特别是基层财政普遍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那就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地方财政支出的需求。为此笔者以济南市历下区为例,探讨合理分配上下级财政之间的财力举措,从而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建立科学的支出体系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都有了较快增长,相应的财政投入也不断增加。但是财政支出结构却存在不合理甚至异化的现象。如何加强和规范地方财政支出,建立科学的支出体系,成为摆在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部门面前的一个新任务。

笔者认为济南市历下区在这方面的探索值得思考和借鉴。历下区实行区街财政体制改革以前,由于街道办事处原来没有实行综合预算,存在自定政策、自我管理、自己监督的“三自”现象,预算支出刚性不足,预算执行监督乏力,人为因素影响大,急需建立综合预算管理制度,用制度来制约、管理。为此,2008年年初,历下区提出要在办事处中推行综合预算,4月初区政府下发《关于下发历下区街道办事处财政性资金管理规定的通知》文件,文件规定:将街道办事处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的各项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监管范围,实行收支两条线,由财政统一管理,开设的帐号必须经财政批准,严禁私设“小金库”。并参照《预算法》的规定,实行部门综合预算,严格按照编制的年度预算执行。

办事处综合预算编制按照“收入有计划、支出有标准、重点有保障、鼓励有结余”的原则安排,支出保工资,保社会稳定、民政、计生、城建城管、社会公共事业等项目,有财力的办事处逐步加强自身建设,公用经费控制在限额以内。通过对办事处的综合预算管理,使其收支更加科学、规范、透明,并逐步引导办事处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编制范围包括:办事处所有机关、全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部编制综合预算。

二、建立了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审批制度

按照历下区提出的关于构建“繁荣、和谐、现代化新历下”的工作目标,为进一步加大基层社会公共事业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全区各项社会公共事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规范社会公共事业支出范围和审批标准,区财政制定了《历下区社会公共事业项目审批程序》,规定办事处使用年初预算预留的自有资金,在各自行政区域内开展城市公益建设、就业再就业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服务设施、公共安全和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公益活动产生的支出,应纳入社会公共事业支出范围。具体是:办事处进行社会公共事业支出于项目计划开始前一个月填报项目,财政初步审核后转至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审核,通过后报区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区财政再综合考虑项目计划的轻重缓急和资金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上报区政府审批。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后,由财政于3日内批复到申报办事处,并按时足额将项目资金拨付到有关单位。若此项经费当年未使用,可结转下年并于下一年度专项经费合并使用。同时制定了综合预算监督审核办法,监督检查各办事处管好用好预算资金。办法要求各办事处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积极组织各项收入。为保证办事处的用款计划及时拨付,各办事处必须计划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提前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及时于财政相关职能科室沟通,确保办事处资金的正常运转。各办事处应严格按照年初编制的年度预算执行,未经批准、违背预算安排的资金支出,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由财政扣减其拨款额度,直至整改后,再恢复正常资金拨付。通过将综合预算编制下达到街道一级,历下区实现了财政资金从拨付源头到使用终点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推动了基层在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的基础上,将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辖区内公共服务和管理上,用在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基层财政财务管理的角度,为各级地方政府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体系提供了经验。

三、建立转移支付和激励政策,进一步理顺地方财政体制

地方财政体制的不合理,特别是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抽血式的向上集中财力的财政体制,必须逐步改变为各级财政明确收入来源,由上级财政建立对下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和激励政策,促进基层财政的稳步增收和良性循环。以历下区为例,历下区目前有13个街道办事处,由于体制上各种原因的存在,多年来,各办事处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剧,基本保障能力脆弱,大部分街道办事处财政支出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有些办事处甚至保工资都存在困难。

为缓解街道办事处财政困难,历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财政管理模式,消除导致各街道办事处财政困难的体制障碍,促进和保障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体地说,为切实合理调整区与办事处的分配关系,促进历下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保障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历下区财政局牵头,于2007年下半年开始,抽调精干力量,由分管领导带队,分组到各街道办事处进行调研。通过几个月的调研分析,在掌握了第一手详实资料的同时写出了有实质性的调研报告,制定了《历下区区街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经区委、区政府研究通过了区街财政体制改革方案。2008年4月,历下区率先在山东省实行区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街道办事处财政体制采取“界定人员范围,核定补助基数,收入同支出挂钩”的管理办法,把财政收入情况同办事处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办事处抓税源经济的积极性。同时,新体制进一步加大了对办事处的财政支持力度。

从历下区的改革经验可以看出,突出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财政体制机制,合理分配上下级财政之间的财力,是缓解乃至解决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的重要措施,如能在省、市和区县政府之间建立类似的财政体制机制,很可能对推动深化当前的财政体制改革起到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财政年鉴》,中国财政杂志社,2007.

篇10

智慧社区什么样?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基础细胞,智慧社区就像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智能管理系统,向我们展开着一幅幅智慧化的生活美景,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便捷、舒适、高效。

服务管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

信息化背景下,智慧社区在引领居民生活走向安全、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倒逼社区管理者传统服务模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在此背景下,诸多智慧社区结合自身特色,创新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北京团结湖街道为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施“智慧网络”管理模式的街道。

该街道在城市管理网格化的基础上,将本辖区划分成多个网格,使每一个社区居民都可以亲身加入到社区的管理之中。具体来说,网格管理平台是在以往楼门组长管一栋楼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向居民们提供动态的网格选取模式及动态的项目管理方式。居民只需在社区手机服务平台“掌上团结湖”客户端的“智慧网格”板块中点击申请管理的区域,通过工作人员后台审核后,就可成为网格格长或网格管理员,利用手中的手机对所负责的网格内发牛的问题进行卜报。

网格管理功能实现了居民既可以选择对虚拟社会又可以选择对实体空间的双重管理,解决了以前网格管理仅集中在政府层而的问题,使社区百姓人人都可以成为网格管理员。居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职业特点申请不同的管理职位,比如擅长文化、网络等领域都可以参与申请,如此充分调动了辖区内居民的管理积极性,形成了政民互动的良好管理模式。

说起小区高空抛物,很多人都深恶痛绝,不仅破坏了小区环境,还存在着坠物砸人的安全隐患,更糟糕的是还无法找到乱抛垃圾的人。如今,这样的担忧将不会再有。日前,江苏无锡市蠡湖街道的智能化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正式投用。记者在首个试点的美湖社区看到,4G网络的全覆盖,成功实现了移动视频实时传输、车辆违停智能处理、占道经营智能处理、高空抛物智能处理、车辆GPS实时定位等管理服务。

只见该小区通道内一辆占道停驶的车刚停下不久,就有一辆单兵执法车前来指正。原来,这辆车的停靠情况已经反映在智能监控中心的屏幕上,社区安装的276个探头将每个路口、角落的情况都摄录了进来,解决了传统城管执法过程中的取证难问题。同样有了这个系统,无论小区内哪个楼幢的窗口丢出高空垃圾,都会立刻被系统捕捉并记录下抛物线轨迹,通过屏幕回放,迅速抓拍报警、传输图像,这对于迅速抓住并及时教育抛扔者非常有效。

据蠡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袁利根介绍,蠡湖街道将借助“4G智慧城管”系统,通过3至5年的努力,逐步将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打造成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为构建幸福蠡湖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家庭养老:安全防护智能化,贴心化

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石门二路街道,是上海市信息委设立的“智慧社区”试点街道之一。针对区域内老宅多、老人多的特点,街道新近开发了居家养老“安防五小件”,并免费为社区内纯老家庭、困难老人家庭安装。老人们成了“智慧社区”的最早得益者。

这天,家住新闸路888弄11号楼的李阿婆家里,突然发出“嘟、嘟、嘟”的警报声。几乎与此同时,家中电话铃声响起,李阿婆的儿子来电,说是自己手机接到了语音提示:“家中泄漏煤气”。李阿婆这才想起,灶上还煲着粥。她冲进厨房 看 一溢出的汤水扑灭了火苗。李阿婆刚关掉燃气阀,那边又响起了“梆、梆、梆”的敲门声,一开门,只见物业经理、楼组长、居委会主任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幸亏装了个烟雾感应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里提到的烟雾报警系统,是“安防五小件”中最受老人们欢迎的一项。此前,街道做了一份调研报告,结果显示:社区内独居老人多、纯老家庭多,老人们最担心的就是家中泄漏煤气或失火,而自己却浑然不知或无法求救。

为此,街道与电信部门联合开发了烟雾报警系统,它由感应器及电话网络组成,一旦屋子里的煤气或烟雾超过一定量,系统就会自动连接相关6人的手机,进行报警。这6人包括:社区平安值班人员、居委党总支书记、物业主任、居委块长、老人家属和子女,及预先设定的相关人员。试点一个月,先后有近三十户独居、重残、无业的老人家里免费安装了这个报警系统,老人们说:“年纪大,记性差,腿脚也不灵活,有了这个报警系统,就不怕‘万一’了。”

同时,为解决辖区患病老人看病难、花费大的难题,街道又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发了“远程健康监测仪”,方便老人们自测血压、血糖、心率,数据同步传送至社区医生电脑中,一旦有异象,医生主动上门。目前,社区中已有20多户独居、重病老人免费安装了“监测仪”,多位老人在出现危险状况的第一时间得到了医牛的及时救助,化险为夷。明年,这台负责生命安全的“监测仪”有望落户社区内所有重病老人家庭。

据介绍, “安防五小件”还包括能远程视频监控老人安全的“全球眼”,凭卡可享受日托所照料及在社区食堂优惠用餐的“一卡通”,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上网查询、预约、办事的社区触摸屏等等。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安防五小件”先期会对社区内的高龄独居老人、重残老人、纯老家庭先行免费覆盖,今后将逐步对有需要的社区家庭实行有偿覆盖,并给予价格优惠,为“智慧社区”构筑全方位的安防线。

“就拿全球眼来说,现在主要用于家庭内老人的安全防范,普及后还能实现对儿童的安全监控。”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文杰说, “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远程实时查看家中的情况,可以了解家中的老人、孩子的活动情况,特别是在寒暑假,如果孩子独自在家,父母能远程监控并进行安全提示,一旦发生危险,能及时发现或查明原因。父母也就能更安心地工作了。”

智慧医疗:让看病就医不再繁琐

在医院看病,各种的排队、来同奔波着实让人疲惫不堪。但在上海古美社区里,患者在家就可以挂号、上网查看健康记录、接受远程会诊,从挂号、交费到看病、拿药都不用等,一系列的信息化应用为患者节省了不少时间和开支。

古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仅有8100平方米,该中心覆盖常驻人口4.7万户,但其门诊量接近或超过一个小城市中心医院的门诊量,每天的门诊量有2000-2500人次。要保障患者满意度不降低和医疗质量,就需要有出色的服务质量,因而自2007年起,占美社区卫生中心就开始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合作,合力打造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项目,如今,智慧医疗已经初具规模,辖区内所有居民都能享受高效便捷的“无线数字医疗”服务。

我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中国电信无线远程健康服务是用于个人心电、血压、血糖等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监测及共享的综合无线网络健康管理平台。患者通过远程健康监测网络,只需将个人的体征数据采集、上传,就能够得到远程监测中心的专业处理结果及建议。服务中心还有一套国内领先的全自动取药系统,通过它,病人最快只要8秒钟就能完成自动取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副主任张惠良介绍,这套投入100多万元的自助取药系统,能够在患者缴费后,自动把药品准备好,患者在自助拿药窗口的刷卡器上一刷健康卡,药品就出来了,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降低了取药的差错率。

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无线门诊输液管理系统采用条码化、无线化技术取代了传统输液流程中大量的纸质化工作,利用物联网呼叫终端进行医患沟通,整体优化了传统输液工作流程。输液患者只要在自助终端上选好自己喜欢的位置,等着护十拿着药瓶走上前来,用手中的无线PDA终端扫描病人的座位条码和药瓶上的输液条码,确认完成后,即可扎针。省去了病人自己去药房排队取输液瓶,然后再拿到输液室等着吊针的各种麻烦。电子商务:网络购物与线下同步

上海闵行区平南路的欧风花都小区是上海市的首批“智慧社区”,自从居民们的家里电视安装了“闵行智慧社区”频道,生活就开始变得更简单、更美好。

74岁的叶银莲是小区88号楼的住户,每次买菜前开电视,查询当天菜价信息,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阿拉用得最多的是看菜价,这里介绍闵行好几个菜市场的情况。”当天,梅陇镇的菠菜最便宜,每500克3.5元。屏幕侧栏还显示了前一天菠菜均价每500克4.5元、当天均价4. 58元。“听说这是闵行物价局的第一手资料。我比较过,蛮准的。”叶银莲一般去九星菜市场和虹莘路的马路菜场买菜,出门前比比价就不容易被宰, “岁数大了,不方便到处跑了。以前跟邻居交流,发现自己有的菜买贵了,心里很不舒服。现在,小菜价钿我心里煞煞清。”

叶银莲还说,“闵行频道”的“在线管家”功能,真正为老年人送服务上门,包括物业维修、家电维修、超市购物、法律咨询等。其中, “超市购物”她家用得最多, “以前家里米吃完了,儿子还没下班,我和老头子只好自己去买,很吃力。现在好了,可以在线订购。”只见她点击“超市购物”,1分钟后,家里电话就响了,对方问“需要订购什么产品”。购物地点目前仅限联华超市,一般一两天后货物送到,购物满50元就能享受免费送货。而读高中的孙子常到奶奶家度周末,周一早晨叫出租车一度让叶银莲特别头疼。“现在只需要按一下遥控器,就能优先安排。”

我们相信,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市民都能够享受到这种方便快捷、低碳环保、经济实惠的时尚生活新方式。

记者手记

智慧社区建设要量力而行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加快,智慧社区作为现代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近年行业的热点。

建设智慧社区,并不局限于只是社区的信息化,它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创新社区建设的模式,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建设与管理中来,实现城市管理、政府职能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而今,智慧社区已经从概念走向实践,大力发展智慧社区是大势所趋,但如何用好信息化、用好智慧的产品,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笔者认为依然值得深思:

首先,需要加强智慧社区的顶层设计。建设智慧社区关注的不是一个方面的事情,而是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效益,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项长期任务。各级政府对智慧社区到底怎么发展,要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同时,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合作。各级政府要紧密结合区域实际,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起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智慧社区建设推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