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的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的盈利模式

篇1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利益来源 盈利模式 选择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TPL,3PL)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欧美学者提出的,源自业务外包,也称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物流伙伴或物流外协等。为了统一认识,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第三方物流定义为:“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一、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第三方物流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征,归纳起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个性化

由于需求方的业务流程各不相同,物流和信息流缺随着价值流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服务按照客户的业务流程来定制,促使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公共物流服务,介于一家或者几家之间,数量较少,但是服务时间却比较长,长达几年,这也表明物流服务理论从“产品推销”发展到了“市场营销”阶段。

2.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第三方物流出现的基础,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传递的快速化和准确化,提高了采购、装卸、搬运、配送、仓储等方面的自动化水平,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合作。随着管理系统和软件的飞速发展,可以精确计算出各项物流活动的成本,还可以有效管理物流渠道中的商流,这就使企业有可能把原来在内部完成的作业交给物流公司进行运作。

功能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是专业的物流服务。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必须体现专门化和专业水平,这既是物流消费者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

3.第三方物流服务内容集成化

传统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是:经营仓储的,不涉及或很少设计运输服务;经营运输的,不提供仓储服务或不提供货代服务,更谈不上为客户设计、维护一套有效的信息系统。这导致工商企业的简单物流业务也要找好几家甚至几十家传统物流企业来承担,一旦出现问题,这些企业间又相互推诿,谁也不肯负责。与之相比,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提供仓储、运输服务,还提供信息管理、承运人选择、业务咨询、库存补充、产品再包装、贴标签、货代、相关报表管理等多种功能,甚至全方位的一条龙服务。

二、第三方物流的利益来源

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为客户企业创造的价值主要有:经济利益、管理利益和战略利益。

1.经济利益

第三方物流服务为客户企业提供经济或财务相关的利益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存在的基础。一般来说,低成本是由低成本要素和规模经济创造的,客户企业通过物流外包,可以避免盲目投资而造成的资金浪费和固定成本的增加,同时又可将节约的资金用于其他用途从而降低成本。另外,客户企业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使物流成本更加明晰。

2.管理利益

第三方物流服务给客户带来的不仅是作业的改进及成本的降低,还给客户企业带来与管理相关的利益。客户企业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使用客户企业自身不具备的管理专业技能,也可以将企业内部管理资源用于别的更有利可图的用途中去,并与客户企业核心战略想一致;还可以使客户的人力资源更集中于公司的核心活动,而同时获得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经营能力。

3.战略利益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还能给客户企业带来战略利益。如在不同的区域进行业务布局或撤销的灵活性,根据环境变化进行业务调整的灵活性,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而降低经营风险等。

三、第三方物流盈利模式

物流企业盈利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相应的业务结构。物流企业的商务结构主要指企业外部所选择的交易对象、交易内容、交易规模、交易方式、交易渠道、交易环境、交易对手等商务内容及其时空结构;物流企业的业务结构主要指满足商务结构需要的企业内部从事的业务内容及其时空结构。商务结构直接反映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益,业务结构直接反映的则是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一种模式是否是盈利模式的标准为: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能成功进入利润区,并能够创造长期持续的、高于行业利润平均水平的企业模式。总体来看存在着三种典型的物流企业盈利模式:

第一种是在完善的物流网络基础上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宝供提供在中国境内的区域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宝供的利润来源于合同价格与内部实际各类成本的差额。虽然宝供的报价不存在优势,但由于它的物流网络健全,它快捷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第二种是以网上交易为平台推广连锁加盟。以中运网为例,中运网自己没有车和仓库,却建设和管理了一个网上的运输与物流平台,就是通过特许加盟方式联合了全国140多个城市的160多家运输企业共同对外服务实现的。

第三种是立足于运输业向其他相关领域扩张。大众物流作为传统的运输企业,以运输为基础,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品牌效应。拥有8222信息平台和GPS调度系统等信息网络资源,可以为大中型物流企业提供运输、仓储及其他配套物流服务,为小企业提供便捷的运输服务,其利润主要来自运输业务。

四、第三方物流盈利模式的选择

第三方物流的盈利模式选择影响因素有以下三种:一是关键影响因素,包括物流企业的实体、人力、管理、组织和经验等;二是第三方物流赢利途径;三是控制变量,如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等。

1.盈利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影响盈利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实体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内部管理和行业经验等,一般来说可以将其划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能力,其和盈利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所示:

2.盈利模式选择的控制变量

盈利模式选择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这两个变量不同,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的盈利模式也不同。

2.1性质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盈利模式选择的差异

外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较早以前就能够提供基础性的物流服务,现在还能够提供管理咨询和供应链管理等物流增值服务。而我国物流企业大都集中在基础而非增值服务。这主要是由于基础性的物流服务盈利途径实现以物流企业具备一定的实体资源为前提,而物流增值服务盈利途径的实现则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无形能力。

2.2规模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盈利模式选择的差异

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运输仓储、供应链管理和管理咨询上与小型的物流企业相比更有盈利途径上的优势,而在货运上盈利途径优势并不明显。实现运输仓储、供应链管理盈利途径要求企业具有丰富的实体资源,管理咨询盈利途径则要求企业拥有掌握各种技术和管理技巧的员工,在短时间内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难以达到以上条件,所以难以和大型物流企业在这些盈利途径上抗衡。相比较而言,货运盈利途径对于企业资源的要求较低,所以小型和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可以实现这一盈利途径。

2.3企业性质和规模交互作用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盈利模式选择的影响

相对而言,规模越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运输仓储和供应链管理这两种盈利途径的可能性就越高。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大多数的运输仓储业务都是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界的,大中型的物流企业凭借其品牌、软件和信息系统的优势更容易使客户享受到“一站式”服务,而小型的物流企业由于其资金、设施和知名度的限制对客户大批量、远距离等运输仓储的要求难以满足,供应链管理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刘铁钢.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与运作模式探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1)

[2]王思洋.浅谈第三方物流[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11)

[3]杨头平.第三方物流盈利模式初探[J].经济物流.2005,(5)

篇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模式;物流企业

一、前言

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使物流行业生态环境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供应链管理与客户需求相契合,借助广阔的信息平台,对行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企业要与原来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构建良性的多边互动关系,借助供应链运作模式,实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从而提升自身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获取更加广阔的市场竞争空间。

二、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一)物流管理概念

物流管理概念相对比较简单,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结合物流的发展规律,对具体的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确保整个物流环节内的各个参与者能够实现良好的配合和协调,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益。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对物流管理的细化和升级,在当代企业发展运作过程中,更具适用性,有助于将商品的流通效益发挥到最优。

(二)供应链管理概念及特点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整个生产运作流程进行升级和优化,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业务等进行整合,为商品提供良性的销售环境。建立供应链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体系的革新和服务的升级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供应链服务。通过对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进行整合,将其融合为“一站式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使企业以最低的物流供应链成本获取最佳收益,并提高客户服务过程中的便利度,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供应链管理以电子商务为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某企业为核心,对供应链中的各项资源进行充分应用和整合,在节点企业之间构建良性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借助供应链实现合作者之间的功能集成,使每个企业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实现利益共赢。供应链管理以整体网络管理为架构,实现各节点企业内部的整合。供应链管理有如下特点:供应链管理属于集成化管理,它实现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流程化、纵横化和一体化,有效避免了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资源浪费;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全过程的战略式管理,比较复杂。它涉及到商品初期到产品中期的各个环节;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再囿于传统的管理理念,它应用的是全新的库存管理观念,将商品供应过程中的损失降到最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供应链管理的主体是客户,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物流企业的应用

(一)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物流系统是当前社会化系统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它受环境因素、配送因素、物流成本、库存控制和不同消费区域客户诉求的影响。在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有利于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物流管理的实质是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应用,既能够确保对物品进行及时供应,又能够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在当前市场背景下,运用供应链管理,能够借助各利益主体的合作和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进而对其进行充分应用。企业要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并与相关合作企业建构良性的双边互动关系,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良好的物流管理效果。

(二)供应链模式下的物流管理功能

1、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它能够有效缩短订货、运输和支付等货物流转周期,加快商品的周转速度,有效避免货物供应不足,为供应链提供了一个良性的运作环境。2、订购管理订购即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和供应商得到订单的这一个过程。订购管理过程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合同管理、单据管理、供应商管理。供应链管理将这一系列管理工作架构在同一的网络内,企业以配销单据为依据,针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完善的计划,然后在系统作用下,自动对供应商发出订货单。合同管理为供销双方架构了一个长期和互动合作关系,销售企业根据订购数量,对供应商支付货款。3、配销管理配销管理比较复杂,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处理订单之后,物资进入分销中心。借助对配销需求、商品库存、劳务人员和运输方面的管理,完成配销工作。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和保存以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和配送等工作。同时,也包括购销代办、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和库存控制等额外业务。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运营流程

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对供应链合作方之间的交易信息、物流信息、资金信息等进行可授权共享,并实现物流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可视化和透明化,降低物流管理难度,提高其整体管理质量。同时,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对第三方物流公司安排的物流配送进行协调和控制,有效降低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结合产品的供销需求,挑选合适的基地,对仓储、分拣、运输和配送等一系列物流业务进行实施,并充分发挥基地优势,对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相关资源进行集成,以实现库存管理的优化,有效避免资金浪费;实施供应链金融服务,构建诚信服务准则,对金融机构和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关系进行协调,提高信贷便利度,为供应链管理提供充足的人员和资金支持。

(四)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关系协调

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离不开物流的作用,物流在供应链管理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关联度。它已经成为21世纪企业合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物流战略制定过程中,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落实到位:对客户进行细分,并结合客户的类型和诉求,对订货周期、运输方式和库存水平等具体的管理内容和要素进行细化和确定;结合产品销售状况,对其进行分组,并制定针对性的营销战略。订单管理和货物交接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物流企业要借助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提高供应链管理质量和效率,也要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削减和优化,将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各个企业在新型合作背景下,借助现代管理方式和理念,对商品和物流信息等进行准确评估和共享,有效避免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构建良性的物流运作空间。

四、麦肯项目“商贸+物流+金融”模式分析

(一)项目简介

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业务市场涉及化工医药冷链物流、农产品及加工品冷链物流、汽车零部件物流。它的冷链业务提供全国网点冷藏、冷冻货物暂存及异常处理服务、运输车辆温控和定位服务。当麦肯食品公司面临运营问题和资金压力的时候,郑明公司立马成立谈判组与麦肯食品公司开展合作会谈,以其运营优势和资金优势,成为麦肯公司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方。郑明公司的业务范围是对麦肯食品供应链进行改造,为其提供专业的供应链服务、物流管理和资金运作服务。目的是为了降低麦肯食品供应链采购环节的土豆损失量,筛选高淀粉含量土豆,提高供应链物流运作质量和效率,缓解麦肯公司的生产负担和资金压力。郑明公司对麦肯供应链进行整合管理,实现了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车辆整合、土豆检验检疫和供应链资金整合。以确保对全程运输进行可视化监管,并简化收购环节,实现配套资金的合理化应用,提高车辆标准化使用效率。

(二)“麦肯模式”—“商贸+物流+金融”模式分析

1、“麦肯模式”设计供应链应用的是“商贸+物流+金融”模式,如图1所示。豆农向郑明公司出售土豆,并提供票据;郑明公司垫付土豆款,并对土豆品质进行检测;郑明公司将土豆运输到麦肯企业工厂,销售给麦肯食品公司,并向其提供票据;麦肯食品公司向郑明公司支付土豆收购款和运费。2、“麦肯模式”具体创新内容如下图所示,麦肯项目供应链涉及原料供应商、食品加工厂、配送中心、销售商、消费者五个环节,属于中型供应链规模。该项目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业务模式创新,商贸、物流、金融一体化,各版块之间的业务实践,为推广提供依据;二是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田间、工厂、金融功能分散运作、集中协调、职能贯穿、服务一体、统一管理,整体协调:客户沟通、车辆管理、人员调度、现场运作井然有序;三是人员管理模式创新,团队建设以“老、中、青”搭配模式,使得项目能够高效的运作,锻炼了一批新人。市场、采购、运营、后勤支持、客服等板块功能的实践,为后续架构改革提供依据。3、“麦肯模式”的优越性(1)商贸。麦肯食品公司与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之前,由豆农自己解决车源和运费问题。由于资金压力过大和车源无法保障,使得土豆的损腐率比较高,品质也得不到保障。以两家公司的合作为载体的供应链模式下,豆农的车源问题得到了保障,缩短了土豆采收后的储存时间,有效降低了土豆的损腐率。同时,由郑明公司垫付土豆款,土豆质量和农民的收入都得到了保障。供应链模式下,保障了豆农的利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土豆种植积极性,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土豆品质也得到了保障,实现了麦肯食品公司效益最大化。(2)土豆运输和收货。麦肯食品公司与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之前,豆农不放心个体司机,运输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高,使麦肯食品公司和豆农的双边利益得不到保障。而司机承担的隐形成本也比较高。实施供应链模式之后,对运输车辆进行集中调整,一旦发生事故,豆农能够借助理赔环节,得到相应的利益保障。同时,也缩短了厂前等待收货时间,提高了车辆的运行能力,缩短土豆运输时间,加快了卸货进度,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土豆的品质和豆农的利益,也有效避免了土豆倒卖现象的发生。(3)金融支付。麦肯食品公司与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之前,9月-11月之间,麦肯资金流出量比较大,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实施供应链模式之后,降低了麦肯食品公司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实现了收益最大化。将供应链管理应用到物流企业,能够实现运营管理、业务模式和人员管理的创新。第一,将田间、工厂和金融功能放置在同一运作平台上,实现分散运作和集中协调,在商品供应管理中,为客户、车辆、人员和现场运作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第二,实现了业务模式的升级和创新,将商贸、物流和金融融为一体,使各个版块之间的业务实践更加丰富;第三,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麦肯项目长期处于高效的运作状态。同时,市场、采购、运营和后勤等更加合理有序。4、“麦肯模式”应用启示供应链模式使郑明公司和麦肯食品公司获得了双赢。它为郑明公司构建了新的物流发展模式,也实现了公司资源的充分应用,使交易更加准确便利。同时,它也为其他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结合用户诉求,确定企业的业务拓展方向,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货物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存储和配送等前期成本,使其处于更加良性的运作状态。并且能够得到厂家直销模式的采购价格,缓解了买方的资金压力;供应链模式下,郑明公司和麦肯食品公司等节点企业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使得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处于可控性流动空间内,增加了物流效益;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实现了全程监管,能够最大程度上对供应链交易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有效避免了商品供应过程中的资金风险;为生产企业、物流公司和用户等创造了一个互利共赢的诚信发展空间,使商品供需环节更加便利。

五、结束语

篇3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

物流行业的兴起发展是经济的必然结果,纵观我国的物流发展史,可以发现,国内目前的物流行业仍处于待发展阶段,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商品流通效率都低于国外的物流发展水平。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第四方物流模式下加强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管理,以便更好地实现供应链的协同运作,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第三方物流模式概述

第三方物流是在世界经济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基本形式,第三方物流模式指的是由物流劳务供需双方之外的组织去完成物流服务的一种物流运作模式。由于第三方物流能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因而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同,并且在国内外得到了蓬勃发展。第三方物流运营商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整个供应链,并将供应链中企业的相关物流业务进行外包服务,这样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盈利而且也使得企业获取了最大的供应链整合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第三方物流服务还具有独有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提高了各个物流环节之间的效率,在最大程度上控制了成本,降低了因为效率低下可能带来的额外的成本损失,进而间接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零库存也一直是各大物流企业追求的一个理想状态,由于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拥有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专业化的运输手段,能够达到降低库存量的目的,降低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成本优势。但是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第三方物流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的市场需要,其局限性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的暴露。信息时代,人们更加注重效率,注重通过网络来解决一些供应链方面的问题,并且希望通过无纸化的沟通渠道实现物流活动。但是从另一层面上说,第三方物流模式只是为客户提供所有或部分供应链中的物流服务,在整合供应链方面有所欠缺,影响了物流活动的高效进行。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工越来越体现出一种专门化和专业化的趋势,这对于第三方物流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优化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但是由于物流经营者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是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中专门的物流服务,缺乏个性化服务,而且不能将各种物流活动和相应的业务以及信息进行高效整合,缺乏系统化的物流活动管理,一站式的供应链管理根本不能实现。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侧重于实际操作,在实施与执行上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因而常常忽略物流规划,殊不知,物流的决策规划是指导物流活动高效进行的关键环节,且企业内部缺乏整合规划供应链管理的技术人员,造成物流决策困难。

二、第四方物流模式简析

第四方物流,从字面上分析,指的既不是企业全部物流和管理服务,也不是完全由企业自己管理和从事物流,而是表示一种中间状态。第四方物流是在整合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只有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环境下,第四方物流才会有发展契机。现代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取代传统的经营模式。物流行业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结合是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融合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将来自各个领域与各个行业的信息进行高度的整合,从而建立完善且科学的物流信息平台,从而逐渐衍生出一种取代传统的第三方物流模式的第四方物流模式。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完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管理与完善至关重要。在这个方面,第四方物流模式提供了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第四方物流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管理人员通过综合信息平台的种种信息,拥有集成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的能力,能够降低实时操作的成本和改变传统外包中的资产转换,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第四方物流能够充分利用管理和设计优势,策划设计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组织并协调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具体实施,从而进一步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由于第四方物流下的供应链管理过程较为复杂,每一个环节都是支撑整个供应链的重要元素,因此,一旦哪个环节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影响下一个环节的正常进行,这个过程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物流管理人员作为整个供应链的主要操作执行者在管理过程中举足轻重,因此,在选取人才进管理运行时,有必要选取专业技能强且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或者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期达到管理的良好效果。供应链环节中还包括再造,即是指供应链过程的协作和供应链过程的再设计。只有通过供应链中企业的通力合作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真正改善供应链流程,将各个环节的计划和运作协调一致来实现,再造过程就是基于第四方物流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来增加价值,既提供不断更新和优化的技术方案,同时又能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达到真正的增值。集约化是第四方物流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其中集约化体现在第四方物流通过专业化和规模化运营使物流更快更省,降低客户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集中所有的资源为客户完善地解决问题。同时规范化与标准化也是其两大特点,物流管理需要规范与标准的支持,有助于各个物流企业之间和各个物流功能主体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

三、第四方物流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是实质上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又是一个环环紧扣的链条,从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开始,到最终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撑得以完成。通过信息交换能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从而达到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的目标。因为实时性是物流注重的一个关键点,所以供应链管理首先应该解决供应链伙伴之间信息的可靠性问题,通过交换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的集成并优化运行。计算机的应用技术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技术,它通过整合商流与信息流,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更新,同时又可以将各个企业通过电子网络结合到一起,把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再将内部职能进行合理的划分,实现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使采购、分销和销售等职能合理分配,从而整合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集成的思想和方法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以集成的思路进行物流决策规划,通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精髓是实现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实现物流的快捷高效的陪送和整个生产过程的整合,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供应链管理在内容方面也是追求高效便利的原则,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二是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以及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等。供应链是服务和信息反馈的最佳渠道,它通过将退货、回收、换货、归类处理、再制造等所有业务活动都完全纳入到供应链管理的范畴内,应对预测顾客多元化的需求,让供应链管理实现网络化。

(二)第四方物流对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分析

无论在任何行业,顾客的需求都是需要安放在第一位的,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顾客需求是管理的起点。在研究需求方面,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了解消费者的主观意愿以及意愿的多变性,这主要依赖于第四方物流模式拥有的强大信息平台能应链上的信息进行实时共享和监控,得以准确理解与把握顾客需求,达到使顾客初步满意的效果。核心企业是供应链运作的统帅,核心企业将供应链的物流需求及时准确地反映给4PL,再由4PL围绕核心企业所提出的供应链物流需求和运作的实际需要提供完整系统的解决方案,并且向3PL 提供物流技术、供应链策略等方面的支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必须有很强的市场捕捉能力、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其他企业则作为合作伙伴加入到供应链,在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之外,供应链中还需要很多别的企业来帮助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构建一条成功的供应链,第四方物流企业正是针对供应链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应运而生的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企业,供应链整体的管理方案的最后制定是需要核心企业和专业的第四方物流一起联合制定。供应链诊断是维护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手段,供应链诊断首先是分析物流商流以及资金信息,再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整合,使第四方物流运营商能够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角度上来对供应链运作流程进行端到端的全方位诊断。但是,第四方物流企业并不能依靠自身系统来实现对供应链信息的整合,所开展的供应链管理活动只是对供应链局部性的管理优化,还远远没有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整合管理,无法构建智慧型科学化供应链。

(三)供应链管理的创新

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紧密相关,无线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都成为供应链管理创新所立足的点。为此,政府应该通过第四方物流这个途径加速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建立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形式整合物流企业的资源,使我国物流产业实现质的飞跃,提高市场竞争力。虽然目前利用互联网运行其业务的物流企业不在少数,但是能够整合一定社会资源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物流企业并不多,因此当务之急应该是重点培育已经具有第四方物流雏形的企业,再整合物流信息,进而发展成为第四方物流。在物流产业政策上,物流基础建设、产业服务、规范工作上等比较基础但是却很重要,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建立商品条形码标准、鼓励物流企业技术创新、加快物流人才培养等都属于基础性工作,但是在进行物流交易活动时却往往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简要探讨第四方物流模式下供应链风险管理

在市场环境复杂,经济环境多变的情况下,第四方物流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必然存在风险,其中包括明显的易于发现的,也包括潜伏的难以察觉的。对于那些明显的风险,通过风险管理者的分析很容易就会被洞悉,对于那些潜在的风险,则需要管理者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从多方位、多种情况进行分析思考,从而预测判断,做出决策。供应链管理的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府政策等,自然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其后果可能是暂时性的、损失较小的,也可能是长期的、灾难性的。对于这类风险,应提前采取防范的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经济的发展通常呈现一种周期波动的趋势,由于供应链本身的不确定性,其本身极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经济波动通常会通过其对顾客需求及原材料供给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带来风险。对政府经济政策的预期会影响供应链中上下游实体之间的策略行为。供应链的运作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中的生产、运输、供给和销售等都需要事先制定完善的计划,而计划是建立在对需求准确预测的基础之上,经常会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另外,需求的不确定性也是增大预测难度的一个因素,预测难度增大很容易导致决策者决策失误,进而给整个供应链的经营带来风险。

四、结语

第四方物流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是第四方物流的成功运营的关键环节,首先决策者必须有风险意识,能够针对市场环境做出正确的需求分析,然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创新优化供应链的管理,真正做到结合市场需求,建立完善的信息综合平台,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谭春平.基于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优化[J].商业时代,2009(01).

[2]苗婷婷.供应链管理新趋势――第四方物流[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10).

[3]李庆.供应链管理的演进与研究框架的解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9).

[4]杨盈玉.虚拟供应链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式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08).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品贸易的交易范围也逐渐的扩大,社会物资不仅实现了空间上的移动,也进一步挖掘了其广度和深度层面的发展空间。传统的物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通过不断优化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的资源整合,才能使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效益和效率得到较大提升。本文以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及优势为主线,进一步阐述了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策略,为当前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

一、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供应链管理实质是一个扩展企业概念,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促生了新竞争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其借助于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有效连接起原材料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及最终的最终的消费者,将这种连接构成一种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讲求让贸易伙伴具备多重的身份,在物流活动中,既可以是供应商,更能作为供应商的客户。作为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了物流行业中的各种组成部分,如贸易伙伴关系、信息流、资金流等等,将其凝聚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整体规划物流企业的源头原材料供应商直至零售商,让企业整体流程达到最优,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总的交易成本,继而促进物流企业的完善发展。

二、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策略

1.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供应链管理中应用最为普遍,也是新时期物流发展的技术支撑,在向供应链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势必要用到的对应的数据库系统的共享及EOS系统、POS系统等等,对于Intranet、Extranet的商务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和加速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加速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得物流工作更为便捷有序。物流对现代供应链的形成和连接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够优化、改造当前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并且在物流发展的基础上,也促进了生产和流通企业物流外包现象的出现,并借助于后续的降低成本等方式,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最终引起了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此外,就物流发展中的配送方面而言,向供应链方面的转变,使得其发展中需要更为专业的物流配送,亟待提高物流配送服务的水平,以适应供应链的管理在物流行业的运作,引起了物流方式的改变和发展,这时,第三方便随之出现,基于情况的不同,甚至于会出现第四方,这也使供应链管理运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综合来看,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实现传统物理管理向新时期现代化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根本动力。

2.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工作导向。在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现代物流企业若想合理运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获得高效发展,就应注意到企业运营中跨企业的资源整合,该企业管理模式必然让维持和管理客户关系变得更加重要,因此,企业物流的源动力是客户需求,物流增值方案管理更是物流也从单纯的物的处理应当提升的方向所在,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和要求的不同,物流企业势必需要度身定制可行,具体细化而言,就是需要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整个管理的供应、生产等一系列过程,在其中的各个环节体现这种管理的价值和理念,组织其必要的物流供应链,并从企业自身竞争力等方面出发,确保其无绕道、无等待及无中断等,继而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形成一种增值物流供应链,带动企业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3.优化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源整合。从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来,供应链的竞争逐渐成为了新时期物流竞争的关键所在,这必将成为未来很长时期内的物流发展趋势,将来势必需要更科学的物流规划和生产管理。所以,当前的物流企业发展中,企业若一味注重自身的利益,转而使得对应合作伙伴的利益被牺牲,用这种代价去追求所谓的“零库存”,这样的发展模式必将失去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基于此,笔者认为物流企业应当在向供应链转变方面注重的联合各节点的企业,有效地联系起管理和产品等各个方面,改变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借助于各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促使物流企业供应链竞争力得到全面提高。

4.完善信息共享和物流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在向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对于物流整合所需要的信息,供应链节点企业应当做到与其他企业的分享,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有效的物流管理体系的形成,此外,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其功能要素,势必需按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其进行整合,借助于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和支持,完善对大量信息、数据的采集及后续分析等,并在企业的发展中注重对其及时更新,因为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中,势必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交流沟通,任何一个节点企业之间更是如此,企业应建立面向客户的物流数据信息平台,并保证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产、供、销关系的协调与控制上做到更完善和更合理,确保其能及时反映物流活动和其资金状况,并结合用户组成及实际需求的不同,为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形成以客户为导向、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格局,完善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且其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也将不断地得到提高。

三、结语

相比于传统物流管理,新型的现代供应链管理更趋向于整合发展,在库存管理方面,传统物流管理认为库存是必须的,但是现代供应链管理则认为库存不是一定需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更注重社会化、集成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重在用综合性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物流企业的发展,使得各个环节的功能得到良好发挥。综上所述,当前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物流管理主流,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晓惠,任海艳,钱方远.基于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3,21:354-356.

[2]李春学.企业由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的转型研究[J].时代金融,2014,03:214-216.

篇5

 

1 项目背景及GPS集成方案

 

1.1 项目背景

 

公司拥有100多家物流服务商,所有运输业务均委托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承担,2011年运量达1700万吨。公司组织开发了物流信息系统(以下简称LIS),能通过LIS及时掌握产品待装、在途、到货等不同阶段的信息,为掌握在途产品的实际流向和动态,公司从2010年初开始推广GPS项目。

 

1.2 GPS运营服务商选择

 

由于公司物流服务商分布在全国大部分区域,点多线长面广,物流服务商并不长期固定,有些物流服务商在业务运作时使用非自有车辆,这些车辆也时常变化,还有些物流服务商同时为多个业主提供服务,而其他客户并不愿意与公司分享相关运输信息等等原因,项目实施中存在着较大困难。如要求所有物流服务商全部新装公司GPS平台的车载终端,必将增加业务运作成本。因此,要选择一家实力较强,能提供全国范围内GPS监控平台服务的GPS运营商,同时为公司与物流服务商提供服务。最终,公司选择了中国移动-同方锐安作为了GPS合作伙伴,由对方以中国移动为平台,开发了“e物流”平台。

 

1.3 “e物流”平台与LIS的集成

 

对企业的物流管理者来说,最关心的是车辆的定位信息、车速、运行轨迹,通过这几个数据可以确定车辆是否按照指定流向、既定线路并准时送达客户,物流管理者可以通过“e物流”平台提供的标准调用接口,在LIS中实现地图方式和文本方式定位信息的展现,大大提高了物流服务商、企业不同层面的物流监管需求。

 

“e物流”平台具有标准对外接口,用于支持与LIS系统的互联互通。接口以web services的形式提供。LIS系统向“e物流”发出请求,“e物流”返回相应的结果。LIS中只保存到达检测结果,其余任何位置信息数据都不保存,需要时从e物流实时获取。

 

3 GPS应用情况

 

3.1 GPS报警点设置

 

为达到利用GPS数据对运输工具是否准时、按要求送达收货地点进行自动判断的目的,公司开发启用了“GPS报警”功能,通过预设的四种文本报警信息如“未入网无数据”、“已入网无数据”、“未到达目的城市”、“已到达目的城市”来反映承运工具是否到达了指定的“目的城市”。 所有“GPS报警”信息在LIS中以文本形式展现。

 

GPS后台对承运工具行驶轨迹进行自动检测,若承运工具静止状态超过30分钟,GPS后台判断该停留地点可能为卸货地点,该卸货地点必须在“卸货日期”当天定位在“目的城市”范围内。若物流委托单的“目的城市”为县级市、区或镇时,物流信息系统自动需将该县、区、镇归结到其所在的上级地级市范围,再与GPS电子地图进行比对。由于电子地图的精度问题,目前“GPS报警”监控的区域精度只能是“地级市”。

 

3.2 “GPS报警”原因分析

 

2010年4-8月份,公司GPS报警原因主要如下:

 

(1)“未入网无数据”报警占40%,主要原因是部分承运车船未安装GPS或未与我公司GPS运营服务商签订转发协议;另外少量报警是由于承运商录入车号不规范所致。

 

(2)“已入网无数据”报警占15%,此类报警很难区分GPS设备终端未能正常工作的原因是人为因素还是GPS设备自身故障,是监控工作中的难点。

 

(3)“未到达目的城市”报警占5%。主要原因有承运商录入“卸货日期”不符合实际日期(提前或推后)、误填了短驳车辆而非实际送货车辆等。另外,由于GPS电子地图区域边界无法做到清晰化,当送货区域位于两个相邻地级市之间时容易出现GPS误报警。

 

(4)“无法连接平台”或“空白”的报警占0.5%,是因为承担数据转发的电脑故障或网络原因造成系统无法与GPS数据库连接。一般经过手工处理后可获得报警信息。

 

3.3 改进措施

 

通过对报警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问题属于管理与操作的问题,需从管理上予以加强。

 

第一,建立GPS应用管理制度,规范GPS入网流程、明确GPS服务商、物流服务商及公司各单位职责。

 

第二,完善运输工具资源库,对不具备入网监控条件的车辆和船只要求限期整改,否则进行清退。

 

第三,加大GPS管理及应用的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与承运商的承运量挂钩。

 

第四,GPS服务商从技术上进行升级,将GPS电子地图的判别精度提升至县级或城镇级。

 

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2011年底,公司GPS应用率达到了90%以上。

 

4 GPS深化应用思路

 

目前,公司已通过GPS系统实现了产品流向和运输动态监控。笔者认为,可继续在以下三方面进一步深化GPS应用。

 

(1)通过GPS确定运输轨迹,对运距进行回归分析,为运输定价机制提供数据分析的依据。

 

(2)将e平台信息通过接口引用到客户平台,让客户可根据销售订单号查询我公司配送产品实时位置信息,从而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产进度,降低原材料库存。扩大GPS平台覆盖范围,鼓励客户将自提运输工具的轨迹信息传递到GPS平台。

 

(3)通过车辆(船舶)实时GPS数据与装载状态信息的集成方案,建立统一的呼叫调度平台,装载需求信息、寻找回程车(船),调度回程车(船),降低空驶率,提高车辆使用率。

篇6

关键词:六西格玛;管理;医疗服务质量;应用

物质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有了更高的服务需求,再加上越来越多人关心自身的身体健康,所以医疗服务质量也相应提高了标准,目前大多数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纠纷问题都是由于不满医疗服务质量而产生[1-2]。六西格玛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在许多行业中都有应用,并且明显提高了各行业的管理质量。把六西格玛管理法与医院的管理工作相结合,使其在医院文化中发挥相应作用,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及方法应用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的效果,以促进医院提高管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治疗的114例心胸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年龄为22~56岁。观察组年龄为23~58岁。纳入标准:患者的年龄大于18岁,患者能够理解医护人员的管理方法介绍并且听从医嘱,患者和家属对研究的情况知晓。排除标准:患者合并有肝脏、肾脏等与器官相关的严重疾病,患者的意识明显不清楚,患者合并有心脏病之类的紧急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办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六西格玛管理办法和模式。(1)界定阶段:成立管理小组团队,主要包括管理部门、病区以及临床科室等工作人员,分析医院当前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流程,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认为患者的服务满意程度越接近满分,想要增长分数的难度就越大,但目前来说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把医院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从73%提升到95%。(2)测量阶段:为了保证调查内容更加贴合患者就医过程,更加完善,对调查问卷进行调整,细化满意度的评估指标。(3)分析阶段: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头脑风暴总结影响医院服务质量的因素,有患者等待住进病房的时长、住院过程中医务人员为患者所做的帮助、医生在进行治疗方案选择时是否征求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意见、一般性住院服务、管理环境、医生是否进行用药指导、治疗及医院环境等。(4)改进阶段:①优化流程,减少等待时间。实施一站式的就诊流程,患者通过医院的就诊卡就能够完成挂号、缴费、看诊以及充值等流程,辅助诊断科室实施预约机制,把患者分在不同的时段进行检查,提前1天告知患者,在检查的前1h带领患者来到候诊室,以电子叫号的形式进行排队,减少患者排队时的不适感,增加窗口单位,实施弹性排班的机制。②增加便民设施。设置热线提供给患者进行挂号和预约,增设直通车来免费接送患者到医院就诊。开设出入院管理窗口,专门为出院患者办理结算事项,让患者一站式完成出院手续,从而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增加设置专家午诊和夜诊,让患者每天24h都可以得到专家的服务。医疗区完善无障碍设施,如卫生间、电梯等区域,注射室分为男区和女区,饮用水、哺乳室等基础设施一一落实。③改善病区环境。要求医生和护士在上班时间不得接听私人电话,不可以大声说话,治疗车要定期做车轮工作,探视制度要落实到位,探视人员到时间后必须离开。④增强沟通。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当中,要求医生按计划表实施查房,多和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清楚知情同意书。结合心胸外科的重点健康知识,制定成宣传册以后发放给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同时多举办疾病相关知识的讲座和群体座谈会,听取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方便以后继续改进。(5)控制阶段。减少各个实施过程中可能影响患者满意程度的因素,对满意度的各个指标设定标准化的改进流程,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使用质量控制图比较改进之前和改进之后的效益并进行控制。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对治疗流程的评分。调查两组患者对医疗过程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治疗流程的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入院服务、一般性住院服务、治疗、投诉管理及物理环境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篇7

关键词:铁路,多元经营,物流企业,价值网,经营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和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全面推进,铁路多元经营(以下简称多经)物流企业面临着全新的考验和重大的发展机遇,价值网经营模式作为现在,乃至将来企业经营的主流模式,是一个必然趋势。因此,铁路多经物流企业要想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调整经营战略,构建并实施适合自身发展的价值网经营模式。

1 关于价值网的综述

价值网的观念是由美国的大卫·波维特在2001年首次提出的,其研究指出,由于顾客的需求增加、国际互联网络的冲击以及市场高度竞争,企业应该改变事业设计,将传统的价值链转变为价值网络,其价值网模式如图1所示。之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价值网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表达形式,虽然各自的侧重点不同,涉及的范围也不一样,但反应的本质是一致的,普遍强调了价值网的增值作用。

埃森哲公司把价值网定义为更广泛的商业关系集合。一家公司应该把自己与其他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联合和利用各自的能力与机会,而这一切都要通过吸引和保持客户群并推动共同利益联盟来实现,这被称之为价值网。也有学者认为价值网是由顾客、供应商、合作企业和他们之间的信息流构成的动态网络。

国内学者认为,价值网是产品和服务价值的不可分割性或互补性导致共同创造的企业共同体。每一个网络成员创造的价值都是最终价值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价值网强调对任何顾客的价值决定性因素是联系顾客的网络。

在实际应用方面,戴尔、思科等企业以全新的商业模式,创造了个开放的经营系统,但是却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他们与合作伙伴及客户共同创造价值。惠普制造把所有与之合作的企业统统纳入以自己为核心的大网络联盟体中,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等价值链成员之间建立起协同业务关系,提升了产品与服务的效能以及整个联盟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一个价值链网络惠普称之为“价值协同网络”(VCN)。VCN将外包服务供应商、业务流程与系统及贸易合作伙伴结合在一起,通过协作与价值创新全面满足了用户需求。

价值网模式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将采购支出节省5%,获利将平均增加30%,先进的价值协同网络使惠普2002财年就节省了 8 300万美元的成本,而成本的缩减就意味着利润的增加。

2 构建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的价值网经营模式

2.1 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实施价值网经营模式的必要性和可性行

(1)价值网特有的价值创造体系是铁路多经物流企业构建价值网经营模式的前提。在企业开始为客户创造价值之前,应首先进行价值定位,选择合适的价值创造体系。价值链与价值网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创造体系,适用于不同的行业。价值链注重的是效率、过程以及成本的降低,侧重于分析单个企业内部流程之间的关系,而企业之间的流程关系尚缺乏理论构建,是适用于绝大多数生产或产品导向行业的一种价值创造体系,而价值网把网络成员看作是经营一体化的合作伙伴,关注整个网络成员共同效率的提升,适用于中介服务机构。因此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应该运用基于价值网的价值创造系统来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构建自己的战略优势。

(2)价值网经营模式是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应对企业间合作与竞争的需要。价值网是基于合作与竞争机制创造价值的一种理论。物流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科技的进步,经营环境的国际化,经营主体对环境中的供应商、替代品、顾客用户以及竞争对手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为了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合作同样显示出重要的作用。构建价值网,可以使在该价值创造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及不同的主体按照整体价值最优的原则相互衔接、融合和动态互动,共同为客户服务并创造价值。

(3)客户需求的多功能化、个性化要求铁路多经物流企业构建价值网经营模式。目前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主要集中在某个物流环节的具体功能和管理上,运输、装卸、仓储、加工等环节是孤立的,由互不沟通的不同经济实体分别承担,各个企业基本都是依照基于价值链的价值创造逻辑为顾客创造价值,并据此安排相应的物流活动,导致物流效率低下。随着市场的发展,物流服务需求趋向于专业化、多品种、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得目前这种单一功能服务价值将不断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和个性化服务,这就要求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建立起以客户为核心的价值网创造体系,让客户主导价值网,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价值网。

(4)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物流企业的竞争根本上体现为服务质量的竞争。物流信息平台既可以实现多经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又可以实现与客户的联网,一方面提高了企业对客户服务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能及时捕捉客户的真实需求并迅速做出反应,实现价值增值。

转贴于

2.2 铁路多经物流企业价值网经营模式的构建

结合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的特点,构建了基于价值网理论的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经营模式,见图2。该价值网参与角色包括客户、结网企业、成员企业(功能型物流企业)、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企业等。

在该价值网经营模式下,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竞争的视角和企业价值观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尽管价值网中各个成员间的基本关系是平等互惠的合作关系而非领导关系,但在松散的合作关系上很难满足动态竞争与合作所要求的迅速性与及时性,必须借助于价值网结网企业。价值网结网企业是指实行价值网运营模式而组建价值网络并对其进行整合的企业,这就像蜘蛛织好蛛网捕捉小昆虫一样来捕捉市场需求,从而实现优越的顾客价值。

在图2的价值网经营模式中,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出发,通过价值网成员核心能力优化整合,发挥成员间协同效应,形成紧密型的价值创造系统,使企业以更高效的成本利用率和更高的服务水平保持其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下对价值网4种参与角色的作用和职责进行阐述。

(1)客户。客户处于中心位置,这体现了价值网以客户为核心的思想,而企业活动只是将客户的需求价值化。由于客户购买的已不仅是产品或服务,而是他自己的需求,所以只有那些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活动才能在价值网中产生价值。此外,将客户纳入企业价值创造体系中,可以不断为企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有助于企业明确竞争优势动态演化的趋势。

(2)价值网结网企业。结网企业占据着枢纽位置,一方面争取顾客和控制顾客接触点,取得客户信息,保持与客户关系等;另一方面实时敏锐地发现、挖掘顾客的需求信息,并寻找具有同样价值观的价值网网络成员以获取相互信任,然后把这些需求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各个网络成员,使得网络的每个参与者都能够贴近其客户,并对市场状况及其变化迅速做出响应。

根据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的现实情况,结网企业可以由具有本土化优势的企业来充当,其主要职责如下:①确定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由价值网来执行;②详细规定提供最终服务所必需的职能环节,包括仓储、运输、配送等;③识别潜在的网络成员,挑选并将其以共同的愿景纳入价值网网络组织中:④根据客户需求设计最优化的价值链及流程,并根据价值网各成员的核心能力来确定其各自的角色和职责;⑤为价值网设定目标,使所有成员能够为更好的质量、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服务而协同努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3)价值网成员企业。价值网的成员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价值网结网企业合作较为紧密、合作时间较长并拥有较强核心能力的企业,这类成员企业在与结网企业合作时往往较为主动,通过与结网企业基本平等的合作博弈谈判来参与;另一类价值网成员企业由于其核心能力较弱,因此与结网企业的合作较为被动,往往处在被选择的地位,其位置很容易被其他企业代替。

在铁路多经物流价值网中,成员企业就是环绕在价值网结网企业之外的各个功能性物流服务提供商,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等功能型企业,他们根据价值网结网企业进行的优异的业务流程设计,在自己的核心能力环境中进行低成本运作。

(4)其他相关企业、政府部门等。他们处在价值网络最外围,为铁路多经物流企业提供运力支持、政策支持等配套服务,支持企业实现客户服务、创造价值的过程。

3 价值网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1)由于我国物流市场化程度不高,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比较模糊,这就需要各企业加以引导和创造,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自身谋取利润。价值网经营模式应依据每个细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来设计、组合各种物流服务,并允许顾客选择能为自身带来最大价值的物流产品或服务。

(2)传统的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是各企业独自运行,集中精力策划企业内部运作和企业发展方向,并将注意力集中于准确实施:价值网经营模式的重心是各战略伙伴的协作和效率,强调在竞争的同时开展广泛合作,强调价值的创造产生于整个网络伙伴的协作营运之中。企业应通过构建价值网与其他多经物流企业、其他企业和组织及客户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建立战略联盟。

(3)目前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无线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等在物流企业中还未得到普及。在网络方面无统一标准,制式太多,互不相连,质量较差,可靠性较低。而价值网经营模式要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灵活的、一体化的网络组织架构。应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实施价值网经营模式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篇8

内容摘要: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实施准入制度和实时监控与动态跟踪管理,构建具有可追溯性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加工、交易、物流配送等高效运营的基础,是北京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并就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为主导等三种具体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构建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封闭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物流模式 核心企业

自2006年首次提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概念以来,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管理一直是管理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是以农产品安全为目的,利用封闭性的生产经营渠道,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并通过管理制度规范和管理模式创新,确保农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到销售终端处于多层次的监督管理和检测之中,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最终实现农产品消费安全的供应链系统。

北京市是一个特大型的农产品消费城市,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多样化、个性化、新鲜化、无害化、及时化的要求,一直是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北京市农产品物流来看,近年来,北京市初步形成了以新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超市、专卖店等为主的农产品物流网络,出现了自营、中介主导型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型等农产品物流模式,但目前仍存在着物流环节多、物流效率低、物流信息流通不畅、供应链缺乏整合等问题。现阶段解决北京市农产品物流问题,关键是创新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起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发展专业化物流配送。因此,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对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价值、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与效益、提高北京市农产品物流的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提升北京市世界城市的形象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提出

模式是人们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演生出一种新知识。按照中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模式是某一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可使人照着样子去做的一种标准样式”。农产品物流模式是对农产品从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物流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的组织方式,是农产品物流渠道结构特征与存在形式,它包括渠道结构、物流形式、物流各个参与主体的相互关系、合作组织方式以及各主体间相互协调的手段,等等。科学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资源整合、优化供应链库存管理、提高企业响应市场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是在封闭供应链上对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的组织方式,是农产品物流模式的高级形式。国外先进的农产品物流模式都具有物流市场化、信息化、一体化、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并且每种模式的发展都与其所依托的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时,应遵循农产品物流模式演绎规律,适应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发生活方式变革的要求,符合农产品物流特性,做到物流环节精简、物流信息传递顺畅、物流环节衔接无缝、物流专业化运作。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运行,需要通过一系列运行策略来实现维护农产品物流及安全的目标,它需要核心企业发挥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并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因此,封闭供应链是围绕着核心企业建立起来的,是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一切向前的关系,以及核心企业与分销商、分销商的分销商及一切向后的关系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作为整个链条的管理者,其协调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供应链运作的好坏以及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大小。核心企业除了充当本链条的管理者之外,还要能够保持链上企业之间的信任和交易关系的稳定。任何一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增强整条供应链的价值、提高整体效率都会认真考虑本链上其它成员的利益,并通过突出核心企业的管理地位,使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由传统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组成供应链联合体,与其他供应链相竞争,最终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运行的关键是核心企业。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是封闭供应链的“信息交换中心”,是封闭供应链上农产品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是封闭供应链上农产品质量的“保证中心”。

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总体思路

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以及消费需求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市应从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高度重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问题。在现有农产品物流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核心企业为链主构筑农产品供应链,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经济活动纳入到封闭供应链的体系之中。在封闭供应链内部形成围绕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科学的运行机制,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中,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构建有效的质量安全体系,搭建现代化的信息平台,逐步形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良性的、现代化的运营机制;对整个封闭供应链中各参与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可靠性,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在封闭供应链外部,通过着力于服务体系的培育,推动北京市农产品物流的良性发展,构建起柔性好、响应快、过程简洁、信息共享、运行效率高、用户满意度高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新模式。

(一) 建立封闭供应链成员的准入制度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保证整条封闭供应链的健康运行,核心企业要对封闭供应链成员实行一定的准入制度。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应依据现有政府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供应链运行的标准体系,包括信用标准、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流程标准等。企业要想加入这条封闭供应链,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封闭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都会影响整条链的利益。在封闭供应链建立之初,就要按照规定标准对加入供应链的成员设立准入制度,并应依据现有国家标准及其他标准,进一步完善企业标准体系,从而对供应链成员进行有效的检验和监督管理。

(二)加强农产品检测和实施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是以产品质量控制和产品安全为首要目标的供应链。参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要求,在多级供应链物流节点上设立严格、可靠的流程监督和检测模式,是确保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这个多级检测节点体系中应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方权威监管机构,这个权威监管机构可以由政府部门或行业权威组织出面担当,并与封闭供应链成员企业保持利益关系上的独立。同时还应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机制。实行农产品追溯制度,可以强化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的责任,通过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不断优化整个封闭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种管理哲学,其精髓主要体现为:以顾客的需求为大前提,通过供应链内各企业紧密合作,有效地为顾客创造更多附加价值;强调供应链整体,以及核心企业与相关成员的协调运作;强调速度及集成,并提高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即时信息可见度,以提高效率。

在农产品物流中导入封闭供应链管理,并非只是渠道成员的简单合作,而是通过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优。要实现供应链总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供应链管理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自律机制等。

(四)实施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机制

在构建基于封闭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模式时,必须重视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加强整合,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的经营能力,努力寻求合理的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并通过转换机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具体形式

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关键是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核心企业是整条供应链得以维持的中坚力量,具有提升供应链的能力。作为供应链的领航者,核心企业应具有一定的规模、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强战略整合力。考虑到北京市不同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发展情况,从封闭供应链对核心企业的要求出发,研究者认为有可能发展成为核心企业的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因此,以上述三种主体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将是北京市未来一定时期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三种具体形式。

(一)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随着企业化批发市场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组织管理机构,对市场内部进行规范化管理。并通过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平台,与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相连接,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价格、供求等方面的信息服务。这些成熟、规范的批发市场运营商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承担封闭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角色。

在该模式中,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来担任,通过将前一体化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批发环节连接起来,通过将后一体化将农产品的分销和零售环节连接起来,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存储保鲜、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在这条封闭供应链中,担任核心企业的大型批发市场运营商负责组织协调整个封闭供应链,制定供应链成员的准入标准和封闭供应链流程规范,并依据第三方监测部门的行业产品质量标准订制更加严格的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并定期与合作伙伴探讨供应链合作问题,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条码、射频等)记录农产品的相关信息,以备追溯查询,负责整条供应链质量安全。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如图1所示。

整个封闭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农产品及其相关的加工品都在供应链内部封闭流动,并通过封闭供应链上供应商、批发市场运营商、零售商三级节点的三级检测,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不会采购非签约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经销商和专业合作社的产品,也不会销售给非签约的零售企业。

该模式供需、质量、价格等信息在链条上交流畅通,能有效提升物流功能,使得供应链整体绩效得到提高,能确保交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模式

为满足北京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产品高档化、多元化、营养化、快捷化的消费需求,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商业信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它们具有组织协调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的能力,有一定的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加工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它们的生产经营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所在的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因此,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作为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

在该模式中,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立社区专卖店或直接进入超市,控制销售终端,组织协调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如图2所示。

该模式流通环节少,信息反馈及时,市场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冷藏、保温物流运输条件,提供及时、快速的配送服务,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可加快物流速度,有助于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

(三)以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为主导的模式

伴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农产品安全的关注程度的上升,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通过超市购买各类农产品。超市以其商品标准化、加工化和包装化经营所具有的优势在生鲜农产品流通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北京等大城市,生鲜农产品日益广泛地进入大型超市的生鲜区,从而促进了以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的产生。实践证明,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是最短的,在以超市为核心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中,超市直接与消费者相连,对市场反应最灵活,农产品消费成为核心,以农业产业链的下游或末端的产后加工、流通和消费为主要关注对象,以消费者需要为出发点,协调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关环节,建立互惠机制,有效组织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同时通过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实现供应链物流功能,创造和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

在该模式中,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连锁超市配送中心,超市配送中心向上游延伸和发展,形成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生鲜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平台,使其成为连结生产、零售的核心环节。以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为主导的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如图3所示。该模式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有利于实现产品标准化。

总之,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推进。为此,应明确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和核心企业的作用,积极采用现代化物流技术,建立有效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魏国辰,肖为群.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2.焦志伦.基于食品安全的封闭供应链设计初探[J].物流技术,2009(4)

3.崔彬.优化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8(2)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 航运物流 人才培养

1 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简介

长江是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长江承担的货运量日渐增加,长江已经成为我国运输最繁忙,承载量最大的通航河流,其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日益彰显。因此加快长江航运体系的构建,对于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江中下游的众多城市都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发展长江航运物流业,长江航运的格局将逐渐转变。为进一步加快南京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南京航运物流的枢纽地位,南京市政府提出要重点打造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建成后的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将通过全球招商,吸引跨国航运企业以及国内航运企业入驻,同时为航运企业提供总部办公场所、航运中介组织、航运交易、航运物流、航运贸易、航运旅游、航运金融、航运法律支援等服务。将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成为国际化、多功能、综合型的江海转运枢纽港。并以滨江商务区为发展基地,通过培育和完善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打造成长江流域重要的航运总部经济中心、航运综合服务中心、航运物流交易中心和航运人才交流中心。建成后的航运物流中心是一个集各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因此对各类人才尤其是航运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将急剧增加。

2 建立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的优势分析

2.1 航运物流中心的历史积淀优势

南京位于长江流域,自古就是长江流域的航运中心,被誉为“江津要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是官商水运和修造船舶的要地,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始发地。南京有着悠久的航运历史文化沉淀,自古就被称为“百年商埠”。自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港口经济发展迅速,相继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油港、最大的内河外贸港口、内河专业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港口。

2.2 航运物流中心的产业配套优势

即将建成的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中心周边聚集着内河航运、远洋航运、港口服务、船舶制造、航海设备研发、海员劳务合作、国际船舶管理、远洋船务工程、船舶物料供应等一大批航运产业链的企业。此外还有南京油运股份、长江油运公司、南京远洋股份、南京港口集团、江海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金陵船厂等一大批具备相当产业规模的国内知名航运产业链企业。为配合各企业在航运物流中心的发展、为各企业提供最便捷的服务,在中心周边还聚集着一批航运管理服务部门,例如长江南京航道局、南京海事局、南京地方海事局、南京市航运管理处、中国船级社南京分社、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等管理服务机构。这些部门的云集为日后建成的航运物流产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将会大大缩减物流流程环节,提高物流产业的作业效率。

2.3 航运物流中心的产业融合优势

依托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的建立,南京将快推进城市风貌和标识系统研究,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航运标志性空间。在航运物流中心园区内,加大旅游产业的发展力度,发展高水平的游轮码头,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重点发展长江内河游轮和国际游轮业务,并开辟长江和近洋航线,吸引国内外游轮以此作为母港停靠,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集旅游、文化、宾馆、饭店、娱乐、商业等于一体的产业链。届时,将能积极的促进物流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造就大量的就业岗位,需要大批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3 我国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况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适合其国情发展的现代化物流体系[1]。由于欧美国家具有完善的物流市场和法制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备特色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2]。同国外相比,我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迅猛,中国同国外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物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所发挥的功能日趋明显。中国物流业面临着国内同行竞争和国际竞争的双重压力,因此物流企业迫切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物流人才[3]。高职教育的特色就是培养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实践教学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办学,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人才。

物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物流从业人员中70%~80%是具体操作岗位,这一特点决定了物流从业人员中需要大批的操作型人才[4]。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是突出实践教学,因此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将校企合作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基础课程是在学校完成,一部分的专业课程是通过在企业的实践来完成。但是高职院校在寻求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属于被动方,普遍等待企业上门合作,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合作企业的数量偏少,导致学校实践课课时较少,且实践课程流于形式,不能让学生对实践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

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知识水平较高,具备较高的学历与基础知识水平。但是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的从业经历,缺少实践教学的切身体会。所以在学生的实践环节指导力度不够,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不能突出高职的办学特色。

4 转换高职培养思路,发展特色职业教育

随着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的建成,对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明显。由于长江航运中心是囊括了物流产业、旅游产业、航运产业等多产业的复合型产业园区,因此人才需求的模式将更加多元化,不再是单一专业技能的人才需求。这种需求的变化势必要求职业培养要跟随社会的需求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环境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4.1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抓住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发展的契机,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与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内的企业制定联合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输出人才。特别是针对航运物流和国际物流紧缺的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要求包括:

具备航运、国际货运人资格的高素质毕业生。近年来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航运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5]。国际货运人是指接受进出口货物的发件人或者收件人委托,办理国际货运物流以及相关业务的人员。该行业从业人员必须熟悉精通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世界地理、航运知识、国际认证业务、运价服务。目前市场对国际货运人的需求量非常大。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可着重增加航运、国际贸易相关课程,并将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融为一体。学生在毕业后不但可以取得毕业证书,还将取得相关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助理物流师、单证员等。

具备出色外语交际能力的毕业生。航运物流中心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承担着进出口贸易工作,外语口语沟通能力成为从事国际贸易、国际物流行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目前高校毕业生大多数口语能力欠佳,所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航运专业术语、国际物流专业术语、国际贸易专业术语的外语口语能力。

4.2 提升师资的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导向性作用在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高职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会对多元化人才需求的背景推动下,更要求教师要具备实践教学能力,针对航运物流的特点,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企业的顶岗实践深化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还可从企业聘请相关的专家担任校内兼职教师,构建一支年龄呈梯形分布、专业、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有机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4.3 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以及将来的发展空间,也关系着学生日后的就业方向。学校要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机会,通过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学习来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在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要实现基础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依据市场的需求设置课程,采取“双证”制度,学生毕业后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同时,在物流专业核心专业课之外融入国际贸易、国际认证(法规)、外语口语等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缩短学校所学基础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5 结束语

物流业的发展与创新给传统物流业带来的巨大的改变,航运物流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亟需补充大量的人才。高职教育中需要加强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不断调整自己的培养方案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形成系统化的办学、育人、就业和发展机制,为国家不断输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剑,王景峰,邹敏.物流管理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马春光.国内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349-353.

[3].物流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3):132-133.

篇10

【关键词】五环四步 能力本位 基础英语 专业英语 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基础英语阶段的课程和初高中英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一致,主要是学习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教材内容也是以课文、词汇、语法为主。而专业英语课程既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这对于英语基础本身就很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普遍感到难度太大。尤其是物流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很多都是对英语要求很高,如果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不够的话将很难胜任工作。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多年的高职英语教学经验,认为应该在基础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渗透专业英语的知识,采用“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让基础英语自然衔接专业英语,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他们能够顺利适应大二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

一、“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简介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高职教育尤其是高职英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使得高职英语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在专家学者的不断探讨下,产生了多种教学模式。在这些模式中,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的“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适合高职英语教学,尤其适用于基础英语衔接专业英语的教学。

“五环四步”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中“五环”指的是“能力发展动员、基础能力诊断、能力教学训练、能力发展鉴定、能力教学反思”这五个教学环节,“四步”指的是“布置任务、分组行动、展示成果和多元评价”这四个步骤。在“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授课时间不能多于三分之一。在教学前要“诊断”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后必须鉴定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能力本位”强调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原则设计课程内容。“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正适合为当前职业教育服务,为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基础英语教学一直存在不少问题。众所周知,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差,进入大学对英语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放弃英语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本来学习基础英语的时候就困难重重,专业英语突然又增加了大量生涩难懂的专业词汇,学生难以逾越这个鸿沟。只有进行教学改革,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将专业英语逐渐渗透到基础英语中才能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五环四步”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让学生强化基础英语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且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专业英语的词汇和表达法,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专业知识内容。

1.对应新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学要有一套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总体来说,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都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以一张卷子来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既关注学习成果,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的过程中,尤其是物流专业英语,评价体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判。形成性评价能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时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这些都是一张考卷无法考出来的。

2.同时,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成员互相了解,因此,组内互评也要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次,还要有自我评价,也就是自评。“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找到自信,学生在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时候用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反省反思。另外,教师还要安排学生进行组间互评,对其他小组出现的问题予以指正,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其他小组在完成任务中的优点。

3.学期最后的终结性评价也要改变试卷上试题的设计,尽量运用灵活的方式考查学生对词汇、语法等知识的掌握,试题也要尽量贴近专业情境,有针对性的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要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注重考查学生思维、交流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通过在教学中合理渗透物流专业词汇和知识,可以使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自然衔接,而“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把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相结合才能实现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无缝对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