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核心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安全核心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安全核心管理制度

篇1

在国外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将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连续10周食用豆浆、豆腐等黄豆制成的食物,与另一组没有吃大量黄豆制品的学生相比,他们的记忆力测验成绩进步而且反应也变得更快。专家介绍,黄豆制品中含有植物雌激素──异黄酮,对促进记忆力、预防失智症有一定帮助。

治疗牙周病可改善肝功能

日本一研究小组日前报告说,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炎患者携带牙周病致病菌的比例是健康者的近4倍,通过治疗牙周病,能够大幅改善肝功能。

虽然此前的研究表明牙周病与心脏病和脑中风存在一定关系,但是发现其与肝炎存在关联还是首次。研究小组负责人说:“为避免脂肪肝发展成肝炎,保持口腔卫生非常重要。”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炎患者无明显饮酒史,但他们的肝脏切片在组织学上的变化与酒精性肝炎很相似。在日本,每3名成年男性中就有一人是脂肪肝,其中10%至20%是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炎。横滨市立大学和大阪大学的研究小组在调查102名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炎患者的牙周病致病菌时,发现约有52%的人携带这种致病菌,这一比例是健康人的3.9倍。研究人员让肥胖的小鼠感染牙周病致病菌,3个月之后,它们的肝脏平均变大至原有水平的1.5倍,肝炎症状也有所恶化。

研究人员还对10名同时患牙周病和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炎的病人进行治疗,清除他们的牙石或用抗生素抑制牙龈炎症。3个月后,这些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基本都恢复正常。

空气污染增加心梗风险

法国研究人员综合以往多项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呼吸受污染空气几天后,人们罹患心肌梗塞的几率会增加。

研究人员发现,空气污染地区居民患心梗的几率普遍稍高。这些污染缘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非常小的灰尘颗粒。研究人员查阅以往34份相关研究报告,这些报告的研究对象人数从400人至30多万人不等。结果发现,每立方米空气污染物浓度增加10微克,这一地区居民一周后遭遇心梗的几率增加1至3个百分点。

科学家们指出,人们呼吸受污染空气后,污染物的细小颗粒会抵达肺泡并随血液流动运至心脏。污染物还可能影响血管的扩张和收缩能力,进而影响血压。

轻度脱水影响情绪思维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即便是轻度脱水也能导致人们在情绪、思考能力和生理等方面出现变化。研究人员因此建议人们保证身体水分充足,避免脱水带来的负面影响。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人类行为实验室的研究者指出,轻度脱水是指体内水分流失约1.5%。研究者为相关试验招募了26名男性志愿者和25名女性志愿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0岁和23岁。这些健康的志愿者按要求进行运动,造成身体轻度脱水,然后由研究人员评估他们的警惕性、注意力、反应时间、学习能力、记忆力和推理能力,并将这些评估数据与志愿者正常情况下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轻度脱水会给人们的情绪带来负面影响,而且无论人们是否进行剧烈运动,轻度脱水都会造成同样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易受轻度脱水影响。她们的认知能力尽管不会出现明显波动,但会觉得所面对的问题变得更难。同时,她们还会感到头疼、疲劳、无法集中注意力。

年轻时睡眠质量差,年老时更易患老年痴呆症

一项新研究表明,年轻时睡眠质量差的人,年老时更易患上老年痴呆症。

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测试了100名45~80岁被观察者的睡眠情况后发现,失眠对人有着长期的影响。研究过程中,人的睡眠时间约为8小时,但实际平均为6.5小时,因为在夜间他们通常会中途醒来,睡眠中断。如果一个人每小时醒来5次以上,大脑就会有淀粉样蛋白斑积聚,并随着年龄增大,慢慢导致老年痴呆症。研究还发现,睡眠效率低的人也易患老年痴呆症。

玻璃炊具餐具安全性引关注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座谈会,探讨玻璃炊具、餐具的安全问题。中消协消费指导部主任张德志介绍了多起因为使用所谓耐热玻璃器皿爆炸导致伤人的事件。

玻璃炊具中,很多是不适合在微波炉和烤箱等高温环境中使用的,如果使用会造成爆裂,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目前市场上的玻璃器皿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是标有“钢化耐热玻璃”等字样的玻璃器皿。所谓钢化玻璃是钠钙玻璃成型后,通过风冷、离子交换等方法,使机械强度和热冲击强度提高的强化玻璃,其实从本质上讲钢化玻璃不属于耐热玻璃。因此,中消协建议消费者不要将钢化玻璃器皿放入微波炉或烤箱中使用。对于目前市场上玻璃器皿标注不明等不规范情况,首先是要明示,能否在高温环境中使用。其次,还要保障质量,有的产品质量是良莠不齐的,这样也会给消费者造成损害。

据了解,为了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参照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准备在我国实施加贴耐热玻璃制品标识的工作,目前已经制定出了相关管理办法,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保障消费者权益。

总发短信会导致语言能力下降

加拿大一项最新语言学研究结果显示,总发短信会导致语言能力下降,更难接受新词汇。

研究人员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内容涉及包括短信在内的各种阅读习惯。之后,研究人员向参试大学生展示了一组词汇,其中既有真实词汇,也有杜撰词汇。结果发现,手机短信对人们的语言能力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理解和接受词汇方面。研究人员表示,与更多阅读书籍、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印刷媒体的人相比,经常发短信的人对新词汇的反应速度更慢。

研究负责人表示,人们之所以接受更多的词汇,是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义,对不认识的词汇持包容态度。而新调查发现,大学生发短信越多,他们越容易拒绝更多的词汇,或否认这些词汇属于真实词汇的可能性。传统印刷媒体可以向人们展现语言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而年轻人所发的口头语或白话式的短信,则无法做到这一点。阅读有助于提高语言使用的灵活性以及对不同词汇的容忍度,还有助于提高读者对新词汇的“破译能力”。

科学家找到去除炸薯条中致癌物的方法

篇2

医院的物资大多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需消耗或销售的物资,一般是由药品、卫生材料和其他类型医药器材组成,它们构成医院的整体流动资产。存货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当存货偏多,会占用医院的大量流动资金,财政上的压力会给医院资金流通、应急资金储备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当存货偏少,医院无法为病患提供有效的治疗和便捷的服务,会直接影响病患的治疗和恢复。

二、当前形势下公立医院存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制度相对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注重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非主流的存货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等方面,其受关注程度和改善力度严重不够,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存货入库验收制度缺失,导致采购的医用物资未能达到临床应用要求的质量标准,影响医院诊疗正常工作;存货出入库核算方法未能与财务制度相匹配,核算口径不一致,增加财务报告生成的工作量;没有针对卫生行业对医用物资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存货管理制度,泛泛的存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对实际工作指导和约束意义不大;月末盘点制度不完善,对账不及时,工作不到位,往往存在账账不符或账实不符情况,致财务报表失真,凸显存货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公立医院存货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二)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调查发现,公立医院的存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仓管员是由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从医护岗位直接转入仓管员工作岗位,普遍存在仓管员未持证上岗、上岗前没有接受专业存货管理课程培训等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卫生行业医用物资存货有别于其他一般存货,很多毕业于财务或相关专业的仓库员,虽然具备一般存货管理知识,而缺乏对医用物资性能用途和储存要求等重要因素认识,未经岗前培训即上岗,仍然难以胜任医院的存货管理工作。同时,职能部门对存货管理人员监管不力,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不高,甚至出现监守自盗的情形,让医院蒙受损失。

(三)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很多医院存货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存货统计和管理模式均以手工或半手工为主,信息化程度不高,与医院现代化管理趋势不协调,与信息时代脱节。从存货申领到发出登记,仍然以传统人手填写单据、以人手相传的授权审批形式,存货日常统计核算,出入库频繁,仓库管理只能提供简单基础数据,不能准确计算采购计划量,往往会出现医用存货过剩或不足的情况,不能出具深层次分析研究报告供管理层决策参考。这种落后的存货管理模式,跟不上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对相关管理软件配套支持的要求,存货等后勤管理模式亟待转变。

(四)购置成本偏高,监管措施不力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药品和医用物资市场空前繁荣,生产厂商要获得市场和销售业绩就挖空心思想办法,这无疑会推高医用物资的成本,直接影响的便是医院存货购置的成本。医用药品和物资从厂家到医院经过的中间环节太多,造就了医院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医院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医院的药品、医用物资等的采购中出现“回扣”现象;当前的招标采购模式,也存在各种弊端,导致医疗用品购置成本偏高。

三、公立医院存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公立医院存货管理制度

提高公立医院的存货管理水平,让存货管理工作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就要完善相关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存货核心管理制度:入库验收制度、出入库核算制度、库存管理制度、月末盘点对账制度等。二是工作责任具体到个人,确保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实时监控制度,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实时监察,确定整个环节公正、透明。四是建立健全动态数据更新制度,保证随时调取、随时抽查并且随时补救。同时,按照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医院存货管理要求,医院存货管理属于医院流动资产部分,建立医院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储备定额,定期进行盘点,年终查账保证账实相符,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二)提高管理人员存货管理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医院存货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存货管理水平高低,因此在仓管人员选拔时要经过岗位知识考核,上岗前进行卫生行业与仓管专业相结合的系统知识培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重点培养:其一,存货的正确归类、合理存放和如何高效运转;其二,如何加强存货核算,优化存货结构,务必使每个人都有清晰的思路;其三,制作库存报表和库存流分析,为采购决策提供正确的导向;其四,树立服务意识,谨记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设定仓管员岗位在职专业继教制度,确保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持续提高。

(三)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存货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

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充分利用ERP系统,存货管理从申领到审批、从数据统计到专业分析报告的出具全部实现无纸化办公,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细致、专业的参考依据;高值耗材运用条形码管理模式,建立一个条形码与高值耗材对应的数据库,对高值耗材进行流转全过程追踪、让其使用和库存状态处于可视控制管理之中,确保物资安全可靠;跟踪和控制医疗材料的使用和损耗情况,利用信息系统自动核对医用物资收费情况,对漏收费和异常情况及时发出警告,保证其合理使用和合理收费;医用存货临近过期提示,即在过期之前提示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其在保质期内得到充分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和过期物品的积压;通过系统数据准确计算安全在库量,保证临床需求,又不会积压,合理控制存货量。

(四)严格监督医疗材料购置,降低存货采购成本

建立存货管理监督小组,定期检查,加强医疗材料的采购管理,首先要控制采购的数量,根据医院存货的实际情况采购适合的数量,避免存货偏多或偏少。其次要控制采购资金,采购医药用品的开支要严格计算,审批手续完备后才能支出资金。其次,成立医用存货物资采购管理小组,对采购价格进行“货比三家”,积极采用控制措施,合理降低存货采购成本;再次,要严格参照准入标准,保证医用物资来源合法、正规,把关存货入库验收环节,保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定期开展医用存货物资的跟踪审计,采购活动实行全过程监督控制,达到降低医用存货采购成本的目的。

四、结语

篇3

一、树立以人为本,做到科学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年医务科围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1、建立医务人员技术档案。今年,医务科通过策划运作,收集、整理了全院医、药、护、技人员档案,做到每人一份技术档案,存放于专用档案框中。同时制作了电子档案,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全院医务人员技术结构,方便了医院的管理,为他们晋升、晋级、进修、培训提供了便捷与保障。

2、做好医务人员的好后勤、好帮手,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年,围绕在职医务人员晋升、晋级,医务科不遗余力做好大量工作。帮助符合晋升条件的医务人员报名参加外语、计算机、理论水平测试,和晋升档案组织准备工作等,做到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晋升、考试不因人为因素而耽误,让医务人员感受到主管部门、医院对他们的关心与关怀,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疗工作的生命线。年围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医务科做了如下工作:

1、建立健全各种医疗管理组织。今年,医务科组织成立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危重病人抢救领导小组、输血管理委员会,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提供了组织保障。

2、建立健全各种规则制度。今年,医务科结合我院实际,参考相关医疗管理制度,制定了《医院十三项核心管理制度》,并人手一册。同时制定的制度还有《病历书写制度》、《处方管理制度》、《临床输血相关制度》、《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住院患者化验检查程序》等,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3、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监督责任制。一年来,按照医院管理规定,医务科每周一次参与行政大查房,定期不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的检查与监督,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提出整改意见,对医疗行为实施奖惩。起到了全程监督,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作用。

三、积极开展医疗活动,圆满完成医疗工作。

医务科在全院医疗活动中起主持、管理、组织、协调之责。今年医务科围绕全院医疗工作做了大量工作,使全院医疗业务活动规范、有序,医疗业务工作完成很好。截至11月底,全院总接诊门诊病人78481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住院患者2289人次,住院手术1164人次。

四、积极调解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工作秩序。

在当前的医疗背景下,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我院也不例外。医疗纠纷发生后,直接导致正常医疗秩序的破坏,更有患者会导致群体性暴力事件的发生。它是一个十分复杂而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对医疗纠纷,医务科总是全力以赴,每起纠纷的协调、资料的整理、均能及时组织到位。医疗纠纷处理后的医疗保险赔付工作亦由医务科主导负责完成。今年共主持及自己处理医疗纠纷13起,医疗纠纷的处理率达100%,医疗保险赔付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直等保险公司的赔付。

五、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增强医院发展后劲。

新技术、新业务,是医疗发展的趋势,是医院新的医疗收入增长点。今年医务科协调引进了“长程心电图”等新技术、新业务,起到了推广医院业务与发展的作用。

六:开展医疗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素质。

医疗技术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今年医务科组织大型医疗业务讲座4起,其他小型讲座多次。要求临床科室每月举办业务技术讲座1次,增强了学习的氛围。选派各科业务人员参加孝感医学会组织的各种各级学术年会,推进了医务人员学术交流。通过培训、进修及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疗业务整体素质。

七、鼓励临床科研,提高医院影响力。

科学研究是学术发展的基础。医务科积极鼓励医院各科医务人员,结合临床实际,积极开展临床科研和撰写科研论文。今年共取得科研成果一项,发表及交流学术论文16篇。

八、开展临床教学,培养后继人才。

医疗教学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院共接受襄南片内科医生培训的项目一项,圆满完成了培训工作任务。接受进修生7名,实习20名,见习学生16名。进修生、实习、见习生对我院教学工作均感满意。

九、组织健康体检,造福学生、居民。

今年,我院对襄南6个乡镇共计41所学校16250多学生健康体检。对二中、南河中心学区共计440多名老师、邱子村委会、马口镇政协、金马水泥厂工人等100余人进行了健康体检,慢性病审核400多人,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十、树立整体意识,配合中心工作。

树立整体意识、大局观念,积极配合医院中心工作,是医务科的工作准则。今年在全球范围内势虐的甲型流感,为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危险。面对这一特殊事件,医务科积极组织与配合,及时完成了医院甲型防控领导小组及实施细则,建立了发热门诊与发热预检分诊处,组织了医务人员甲型流感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我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井然有序。

篇4

[关键词] 新时期;三好一满意

2011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三好一满意”窗口服务活动,是为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卫生行业社会形象所开展的活动。紧紧围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其实这是一项民心工程,从古至今,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只是将“优质服务”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而“三好”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相成的。只有这三者的共同作用,才能让患者真正满意,这是我们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做为一名医学生,本文拟从新时期如何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做到“服务好”

服务是永无止境的,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就是服务。即从患者入院开始,对患者的思想、生活、疾病等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以最大限度满足他的需求。那就要求我们要用心去发掘、用心服务,哪怕过程中会有一些微小的不足,患者同样会理解,同样认为我们是做的最好的。即用心服务,让患者感动。

“服务好”是医疗卫生工作宗旨和作风的体现。医疗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温馨服务。如积极倡导服务文明用语,优化服务流程,真正做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

一是要大力开展预约诊疗服务,解决群众挂号难、看病难、找专家难的问题。

二是要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落实便民、利民措施,通过预约挂号、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等,积极探索、创新,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是要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质量管理和专科建设。对内强抓内涵建设,着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各项诊疗活动,全面改进医疗质量,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在硬件上,投入必要的先进医疗设备,改善就医环境,改进服务流程,使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是要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组织开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善医疗服务的实效。

二、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做到“质量好”

质量是根基,质量是生存的源泉,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和灵魂。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与健康。我们的职业是崇高的,固然对医术的要求也是最严的。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疾病的诊治也是在逐步更新和进展,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最大限度的解除患者的病痛,让患者满意。

一是要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即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是要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贯彻落实《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推进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重点临床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与控制中心建设,完善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标准和指标体系,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平。建立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评价体系,启动医院质量评价工作。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三是要认真落实临床路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规范,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四是要加强医疗技术和大型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要建立严格的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对违规擅自开展新技术、配置大型设备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做到“医德好”

“医者仁术”,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作为医务工作者就应该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尤其在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怎样抵制住金钱的诱惑,让白衣天使形象不受侵蚀?必须有良好的医德,要坚决抵制行业不正之风。

一是要夯实医德医风教育,营造良好的医德医风氛围,把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良好的服务水平放在第一位。如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德医风系列讲座及相关知识,组织观看纪律教育宣传片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查找不足,对照整改,让全体医务人员从勤政廉洁的正面案例中学习榜样,从违纪违法的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训,并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严肃遵守行业纪律,加大自身医德医风教育力度,同时向身边的医德高尚的人学习,在群众中起到带头作用,树立良好形象。

二是要公开监督渠道,加大服务的透明度。如将群众来信来访流程图、医德医风警示句语张贴在医院的显眼处,并且在各科室设立行风建设意见箱,以促进医疗服务行为的规范和良好行业风气的形成

三是要加强作风建设,强化窗口服务和现场服务,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实现由被动服务到主动优质服务的转变。

四、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加强行风建设是医院工作的永恒主题和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院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客观要求,是医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一是要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巩固行风评议结果,从实际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建立长效机制,防止行风问题的反弹回潮,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行风评议带来的效果,以行评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是要通过聘请各行各业的人士作为监督员,聆听社会监督员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三是要通过充分利用院务公开的载体,通过医院宣传栏、院报、医院网站等多种途径和渠道为群众提供各科室布局、科室特色、专家信息和出诊时间、诊疗流程等医疗服务信息和便民利民惠民的措施、公卫卫生服务措施等政策,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同时,定期向社会公开医药费用信息,努力提高收费公开透明度,使群众看病就医明明白白消费。

四是要通过广泛组织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真实全面反映患者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落实整改,把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促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赢得患者满意。

篇5

关键词:医院;内部会计;会计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9-0113-02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对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明确要求医院必须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并进一步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促进作用,是当前医院面临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一、医院现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国已实施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体系,由于没有专门针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指导,理论上对内部会计控制又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位,医院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不健全,从而妨碍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

2.定位不够准确、全面

医院在具体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容易存在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对象、范围缺失,内部控制制度也存在薄弱环节。如有的医院对存货(药品、医用耗材)、固定资产(房屋、设备)和工程物资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对其采购、验收、保管、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其出入库未按规定程序办理,未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没有真正做到“账实、账卡、账账”相符。对多年来资产(药品、耗材)的短缺、积压、毁损、报废等不及时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造成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有的医院在向下级医院投资中,为片面追求扩张,出现了资金投向不合理、投资期满难收回、投资效益差等情况;有的医院不按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乱收费,经媒体曝光后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会计控制存在薄弱环节。

3.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各项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一直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的关心和重视,其原因主要是医院是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而且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医院没有成本核算的要求,没有对利润的追求动机,其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简单,因此,忽视了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建设。

4.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不健全

一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项目不够全面,有些医院未建立对外投资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和执行程序不够规范,风险增大;有些医院未建立设备购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盲目购置大型医疗设备(MRI),每日检查患者的收入连医务人员的工资都不够,导致成本难以收回。二是内部会计控制约束的对象不够全面,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大多数医院约束的主要对象是收费、出纳会计人员,而对药品、器械、后勤等会计人员约束很少;大多数医院约束是一般工作人员,而对相关负责人约束较少。三是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不够广泛,如医院往往强调收入类的内部会计控制,而弱化对报销、后勤、基建、设备购置等支出类的内部会计控制。

5.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执行与监督、检察不力,考核、奖惩力度不够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责任划分、量化、奖惩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执行、检查流于形式,稽核的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执行的好坏也缺乏一个赏罚有度的奖惩制度,有的医院虽然也设奖惩制度,但没有完全制度化。另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系不健全,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各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

二、强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加强建立适合医院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于规范医院的经济活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医院资产的使用效率,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十分必要。健全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包括内部控制环境、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财产物资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指标控制、具体业务流程控制及监督评价机制等方面。

2.准确把握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确保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包括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监督制度、财务预警制度、财务决策制度、财务预算制度、筹资决策制度、投资决策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处于最底层的是各种财务决策制度(即筹资决策制度、投资决策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收益分配制度),财务监督制度是医院正常运营的保证。为保证对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有效控制,医院应坚持业务控制与业务循环控制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对具体业务的控制,也要有针对业务循环及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3.强化制度建设,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预算控制意识。预算控制不是简单的对预算编制的控制,而是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及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制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并且运用一系列财务综合分析指标进行考核,切实管好、用好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加强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其次,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控制意识。目前,许多医院只重视医院规模的扩张,工作重点放在就诊患者的人数的增加、医院建设和设备的投入上,对盲目扩张、大量贷款的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医院的建设资金大部分依赖贷款,而医院属于非盈利性的公益性单位,目前财政投入较少的情况下,经济效益较好时,也许有支付利息的能力,一旦国家收费政策的调整等变化而影响效益的情况发生时,将如何偿还债务是医院需要思索的问题。这种普遍存在的盲目决策行为忽视了内部风险管理,缺乏对举债融资及还贷能力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论证。因此,医院应将风险意识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规范,设立人员及公用经费支出、设备购置、基建项目招投标等风险控制点,并相应采取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及风险报告等措施。

4.建立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与评价制度,强化监督检查

在监督主体上,进一步加强与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监察等部门的配合,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协查制度,对医院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医院财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并纠正预算执行的偏差。在监督时序上,应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实行“关口前移”。在监督对象上,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和薄弱环节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频率及力度。在监督内容上,由表面监督向深层次问题督查方向转变,把稽核职能定位于高层次的职能监督,重点放在合规性稽核、风险稽核和对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稽核三个方面,实现由查到防的转变。同时,针对部门自我约束不力,内控意识不强的现状,要强化监管职责,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标准,加强监督和检查,促进医院不断完善内部控制。

三、体会

1.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医院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在制定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中,一是在现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卫生行政主管等部门应承担起建立标准、示范指导的服务职能,颁布医院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标准,作为医院制定内部控制措施的依据;各医院以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为指导,根据自身战略发展和管理需要建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并制定具体的控制程序和措施。二是在内部控制具体的目标和内容上,可采取以点带面全面展开的策略,以会计控制为核心,逐步健全多目标、多层次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三是在医院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对于会计核算混乱、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的医院,应该从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着手,按照医院会计的基本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财产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息真实,在此基础上,逐步按效益性要求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内部牵制、班组核算、责任中心管理、预算管理等基础工作做得较好的医院则可以构建内部控制框架。

2.尽快建立符合新医改要求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2007年1月1日起国有企业开始执行的新《企业财务通则》(新通则),新财务通则要求企业应建立“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我认为新通则对今后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因为2008年10月份出台新医改要求医院要“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我认为医院应以新财务通则为指引,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整体框架下,建立以财务决策制度为基础,以预算管理制度为核心,以财务预警制度和财务监督为保证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宋海红.关于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3,(3).

[2]张界新.高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的探讨[J].事业财会,2003,(1).

[3]黄金曦.新《企业财务通则》框架下内部财务制度体系思考[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0).

[4]冯敬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0).

篇6

平均住院日是一个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比较硬性的综合指标。目前,平均住院日较长已经成为大型综合医院经营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对影响大型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有利于医院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在实现资源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减少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最终达到医院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分析

(一)医院管理工作的影响

医院管理一直是中国公立医院的软肋,目前大多数医院都还是粗放式、经验式的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等不够规范、科学、高效与细化。主要原因:(1)很多医院还做不到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医院对各病区、医技科室的接诊能力和具体应该配备多少台设备,配备多少名工作人员,配备多少间手术室,手术如何安排,一个月总共需要做多少台手术等等,都缺乏科学、精细化的规划、测算与安排,医院领导无法准确把握投入产出的合理性,导致有的科室资源过剩,有的科室资源短缺;(2)很多医院绩效管理落实不到位,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有的医院甚至没有将平均住院日纳入医疗质量考核指标;(3)激励机制不够,医生工资基本固定,缩短平均住院日意味着要多收治病人,工作量大大增加,但是对医生来说通常只是增加部分奖金,往往这部分增长的收入对大多数已经处于高强度高风险工作状态的医生来说并没有太多吸引力;(4)信息管理系统不够科学、高效,职能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不高,后勤保障不力,影响临床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医技辅助科室工作的影响

目前,预约、等待检查和等待检查、检验结果时间过长导致病人平均住院日延长是大型综合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型医院的医技检查项目一般都需要预约,而且等待检查的时间不等,一般3~5天,也有超过1周的,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主要原因:(1)医院投入不足,辅助检查、检验设备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要;(2)设备老化或保养不当,故障较多,影响工作质量与效率;(3)医技工作人员不足,尽管已超负荷工作但仍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4)预约、候检查、发放检查报告单等过程中人工处理环节多,检查科室信息处理不及时;(5)检验、检查科室与病区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不能有效解决。

(三)病区诊疗工作的影响

由于病区的诊疗工作流程不够科学、便捷、高效或者流程运行不畅,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导致平均住院日延长。主要原因:(1)住院病人多,医生人力资源不足,工作压力过大;(2)临床医生对病床工作效率的认识不全面,不少医生还没有真正理解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性;(3)医务人员诊疗水平不高,诊疗规范、医疗核心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如病人人院第一天未能将全部的常规检验、检查项目开出,上级医师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查房等;(4)需请其他学科会诊的病人等待会诊时问过长;(5)择期手术病人因手术室手术台、消毒器械、麻醉人员不足导致等待手术时间过长;(6)需转科治疗的病人因转入病区无空床而无法及时转出。

(四)病区护理工作的影响

病区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不高同样影响病区平均住院日。主要原因:(1)住院病人太多,护士人力不足,工作压力过大;(2)护士工作效率不高,执行医嘱不及时,导致病人的各种检查、治疗不能及时完成;(3)护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病人出现并发症;(4)病人痊愈后未能及时办理出院手续等。

篇7

【关键词】医院感染  消毒供应中心  医院感染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核心科室,其回收清洗间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场所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供应室可重复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作好各类物品的洗涤、包装、灭菌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科学化管理的根本。为强化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室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化学监测  要求在每个待灭菌的包和容器中放置化学指示卡(山东利尔康消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包外黏贴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胶带(山东利尔康消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一个灭菌周期后查看指示卡及指示胶带的颜色变化,指示胶带由米黄色变为黑灰色,此包裹可以向科室发放;指示卡达到或深于标准色表示灭菌合格此包裹可以使用,否则应退回消毒供应中心重新灭菌处理。

        1.2 B-D试验  每天进行正式灭菌处理前对灭菌柜进行B-D试验,将测试图水平放入试验包的中央层布巾之间,外用纯棉包布包扎,封口处用化学指示胶带固定,将测试包放在灭菌器排气口上方,当温度达到134℃时保持3.5-4min,测试图由原来的浅黄色变为均匀一致的黑色,表示此灭菌柜各项性能符合要求,可以进行灭菌处理[4]。

        1.3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  根据不同消毒剂的性能,现配现用或每日更换或检测,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以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每月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抽样1次,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为达标。不达标者立即更换。

        1.4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每季度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70μ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1.5 对医疗器械每周进行1次细菌内毒素法热源监测和微粒分析,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均按规定每批号作热源监测和无菌试验,结果阴性。微粒数200ml洗脱液中含15μm~25μm的微粒≤1个/ml,合格后方能进行发放。

        1.6 蒸馏水质量监测  每周进行1次,要求蒸馏水pH5~7,无热源反应,氯化物、硫酸盐、钙盐、易氧化物、重金属监测,结果阴性,保证蒸馏水质量。

        1.7 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3]。不符合规定时进行管理干预。 1.8 生物监测  将两个湿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分别放在灭菌器的上、下、前、中后,每层以进气口为前点,排气口为后点,前后之间为中点,共设9个监测点[4]。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中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60℃培养24~48h,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水蛋白胨培养基均不变色判定为灭菌合格。

        2  结果

        自2005年以来我们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对灭菌物品、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及灭菌柜和消毒供应中心环境进行定期监测,每包化学监测、每锅B-D测试、每周生物监测、每日配制化学消毒液、每周蒸馏水监测、每月紫外线监测,并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空气培养物体表面监测,避免了过去重治轻防的不良倾向。自加强管理后,院内未发生一例因消毒供应中心原因造成的医院感染。通过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  讨论

        在新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消毒灭菌质量检测、确保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环境清洁灭菌物品绝对无菌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保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变事后把关为事先预防,强调过程管理,环节控制,才能使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达到质量保证和持续质量改进,达到灭菌物品零缺陷。(1)强化提高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实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合理布局,严格操作程序,从污到净制定强制性质量控制措施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的“源头”,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医院声誉,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严把质量第一关,加强工作人员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强调工作人员细节的一致性是提高灭菌率、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2)化学指示卡作为物品是否达到灭菌条件的判定依据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及时判断每个包是否灭菌合格,已经成为医疗机构进行灭菌控制的主要手段,在使用指示卡的过程中要检查指示卡的有效期,选择优质可靠的指示卡,可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防止因指示卡的质量问题造成错误的监测结果。(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监测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制定各项符合本院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工作流程[1]。科室经常组织理论学习和法律法规培训,定期进行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加强和临床科室的沟通,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贴近临床、方便临床、服务临床。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 1-3.

[2]黄淑萍.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 1005.

篇8

关键词:KTQ评审标准;后勤;质量;管理水平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日趋完善,对当前医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KTQ是2001年德国联邦健康保险公司、德国医学协会、德国医院协会、德国护理协会和德国医师协会联合成立的德国医疗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委员会;KTQ认证体系[2]的认证对象有医院、诊所、联合诊所、康复机构、收容所、养老机构以及护理机构,首先通过自我评估衡量质量达到水平并可量化评估,然后通过一次外部评审对自我的结果进行检验,使医院内外部的透明度均获得提高,通过KTQ认证的支持构建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并使医院质量持续改进 。

鄂东医疗集团成立于2015年1月,经过行管科全体职工近一年时间的共同努力,不断的进行制度完善和流程再造,持续改进医院服务质量,在集团KTQ评审的工作中,后勤工作得到了一致好评和肯定。在1年时间里,KTQ认证体系让我院的后勤工作得到一个质的飞跃,我们利用KTQ评审标准来改善、提高医院后勤整体的服务水平,按照KTQ的六大认证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梳理工作流程,努力通过明确员工岗位职责,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不断加强核心员工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有效完善提高医院后勤服务质量和安全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1 制定员工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员工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把日常的服务行为、管理活动标准化、规范化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转变[3],利用KTQ评审标准为医院提供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和值得借鉴的成熟经验,实现服务质量的提高、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也使得员工清楚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以及该怎么干,用制度和流程来约束员工,但是在制定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实际操作性方便日常执行,其次要标明修改完成日期以便以后再次更改有对照,作为持续改进的证明。

2 加强应急预案汇编和演练工作

加强各种应急预案汇编和演练工作,在KTQ评审标准第三章安全中核心条款是最多的,而核心条款是必须达到的,所以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后勤管理服务中事情多而杂,因此需充分评估已经出现和潜在的突况,特别是在容易忽视的职业防护、危险品管理、自然灾害、消防和安保等方面,重视预案演练的重要性,在演练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编制预案时考虑不周到的地方,让员工熟练掌握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处理方法。尽量做到事前有预案、预案有演练、演练有总结,逐步提高抵抗风险的应急能力[4]。

3 自我评估

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和虚心接受意见,KTQ评审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自我评估,根据KTQ评审标准逐一与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对照自我评估,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及提出怎样改进处理的方法来实现自我完善,依据此方法我们可以采取对照KTQ评审标准开展PDCA循环工作、成立质量控制小组、鼓励科室员工提出部门需要改善的建设性意见,也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患者、护士、医生、行政沟通会、建立方便快捷的投诉机制等方式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得到信息后应该立即剖析问题,找出根本原因及时解决临床的实际困难,最终增强患者、职工对后勤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5]。

4 加强后勤各科室之间的协调联系

加强后勤各科室之间的协调联系,强调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后勤各部门在平常工作中是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在后勤每个科室中安排一名科员当联络员组成联络小组,再安排一名主要协调人或负责人加强组员间的紧密性,使得部门间交流沟通更加流畅联系更加紧密;定期召开后勤科主任沟通会,及时把存在的矛盾、困难当面现场进行分析说明,然后一起找办法协同解决,杜绝出现因后勤科室间沟通不畅而导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最后要让临床医护人员来负责联系协调工作的情况。

5 增强员工执行力

增强每一名员工的执行力,工作中要求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事事有回应、事事有回访、事事有记录,在科内或在整个后勤成立一个质控组,建立督查整改意见书制度,内容包括有检查日期、整改内容、整改期限、检查人员、整改责任人等,双方签收确认并一式二份各自存档,检查时没有按时间整改到位的就有依据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切忌工作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就万事大吉不去了解事情的进展情况,接受工作任务的具体部门或负责人要想方设法按时保质的完成任务,如遇困难应及时上报,尽量减少因工作人员反应迟钝、办事效率低下给后勤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院后勤基本实现了人员分工明确、工作规范、各尽其责,部门合作协调顺畅,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提升了临床科室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KTQ评审标准给我院带来的不仅是一时的改变,而是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医院管理经验来进行自我评价,寻找差距和改进方法,学会运用质量管理工具,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步骤循环质量管理,从而达到不断完善、持续改进医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邝鹏.不同体制医院文化建设现状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1):112-113.

[2]陈安民.现代医院核心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26-552.

[3]林嘉兴.提高医院后勤工作水平的几点做法[J].医药杂志,2013,11(5):143-146.

篇9

1 重视全员培训预防医院感染

保证消毒供应工作质量的高水平,保证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系统的功能正常要通过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来实现。我院首先规范消毒供应人员的培训工作,针对本室人员将消毒供应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CSSD人员的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计划。认真组织学习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项标准包括《CSSD管理规范》《CSSD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CSSD清洗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适应消毒供应工作发展的需要。

2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供应物品的安全

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包括外来医疗器械)及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使每项工作标准均有章可循,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

3 采取集中式管理模式

以消毒供应中心为平台,我院从2005年开始消毒灭菌物品集中式管理模式。形成有效而比较规范的清洗、消毒、灭菌较有规模的循环系统,减少污染扩散,减少设备投入和人员编制,管理技术专业化。

4 规范器械循环流程,严格环节质量控制

4.1 重复使用器械处理的标准化和技术操作要求,包括十个程序即: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应遵循由污到净的单向操作流程,包括过期物品处理流程,10个工作程序是技术操作重点环节、指控环节追溯的节点。

4.2 加强污染物品的回收管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4.3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避免感染发生: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因此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对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2]。只有在标准预防的前提下,才能防止职业伤害,要纠正过去“重消毒、轻防护”的做法。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应穿防水有袖工作服、结实不含天然橡胶手套、防水鞋、高过滤口罩、一次性帽子等。

4.4 严把清洗质量环节关

4.4.1 清洗流程的质量控制 污染器械的前期处理十分重要,需要使用者做好器械的冲洗及保湿工作。去污区工作人员要根据器械的形状、功能、精密度及复杂性采取合适的清洗方法。完整的清洗流程是保证清洗质量的基础,无论采取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四个步骤缺一不可。

4.4.2 严格清洗质量检测 专设岗位,依据标准,负责物品清洗效果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必要时借助放大镜及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

4.4.3 影响清洗质量的因素 去污时涉及许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彻底的清洗是灭菌合格的前提[3]。清洗质量的改善是项持续的过程,影响清洗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员培训、器械设计、机器操作、水质、清洗温度、合适的清洗剂、装载、悬臂状态、循环参数、检修与维护、合适的检验方法等。

4.5 完善无菌屏障系统 无菌屏障系统是由CSSD完成的,是买不到的,一个包或袋的操作失败就可能造成感染事故,材料选择有问题就可能造成一批灭菌失败。

4.5.1 包装的目的 保障医疗器械本身的安全,保持器械的无菌状态及具有无菌操作的功能。

4.5.2 包装的要求 包装后的物品要尽快(1~2 h)内进行灭菌,不得长时间放置,防止污染及热源质产生。闭合式包装不能用绳子,一律用专用胶带,撕毁无效。包外应设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化学指示物。

4.6 严格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质量控制 灭菌过程和灭菌物品的质量监测是保证灭菌质量的关键,是供应室工作质量的核心,对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灭菌岗位工作人员(消毒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的合格、灭菌物品放置灭菌器的方法合格;仪表的运行正常、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化学监测包括:对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使用前做B-D试验;灭菌器械及物品每包做化学监测。每周采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生物监测。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按标准规定时间由消毒供应室保存备查,为医院保证灭菌质量,降低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4.7 规范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管理 灭菌物品存放区应有专人管理,按规定着装,进入无菌存放区要更衣、更鞋,并注意手卫生,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医院感染科室定期监测无菌物品存放室的清洁程度,每日记录无菌物品存放室的温度、湿度备查。无菌区工作人员对灭菌后的物品逐一检查干燥情况,检查标识的状态、闭合完好性及包装完好性,每天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分类摆放,按日期先后顺序发放,保证无菌物品监测合格率达到100%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总之,注重器械循环过程控制,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核心,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医院消毒灭菌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医院消毒供应室将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从而适应医院诊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钟秀玲,郭燕红.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2006,9;231.

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金融企业财务管理,规范金融企业财务行为,促进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防范金融企业财务风险,保护金融企业及其相关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企业、金融控股公司、担保公司,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以下简称金融企业)适用本规则。

其他金融企业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三条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本规则的规定,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置财务管理职能部门,配备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运用规划、预测、计划、预算、控制、监督、考核、评价和分析等方法,筹集资金,营运资产,控制成本,分配收益,配置资源,反映经营状况,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实现持续经营和价值最大化。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财政部门)依法指导、管理和监督本级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应当在规定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行指导、管理和监督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责。

金融企业在完成工商登记后30日内,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验资证明、章程等文件的复印件。

金融企业发生分立、合并、设立分支机构,以及主要工商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在依法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后30日内,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有关的变更文件复印件。

第五条金融企业应当依法纳税。金融企业财务处理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一致的,纳税时应当依法进行调整。

第二章职责、职权

第六条财政部门履行下列财务管理职责:

(一)监督金融企业执行本规则以及其他的财务管理规定,指导、督促金融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二)指导、督促金融企业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监测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及其营运状况,监督金融企业的财务行为;

(三)加强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实施金融企业财务评价;

(四)监督金融企业接受社会审计和资产评估;

(五)制定并实施促进金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财政、财务政策,组织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六)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财务管理职责。

第七条金融企业的投资者(以下简称投资者)一般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治理机构行使下列财务管理职权:

(一)执行并督促经营者执行国家有关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定;

(二)决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权限;

(三)决定财务管理职能部门的设置;

(四)决定财务计划和财务预算,决定筹资、投资、处置重大资产、依法提供除主营担保业务范围以外的担保、捐赠、重组、经营者报酬、利润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

(五)对经营者实施财务监督和财务考核,决定聘任或者解聘财务负责人;

(六)决定聘用或者解聘承办社会审计和资产评估等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

(七)按照章程的规定,行使其他财务管理职权。

投资者可以通过制度规范、章程约定等方式,将投资者财务管理职权全部或者部分授予经营者。

金融企业按规定可以向其控股的企业委派或者推荐财务总监。

第八条金融企业的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按照规定行使下列财务管理职权:

(一)执行国家有关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定;

(二)拟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经投资者议定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并具体组织实施;

(三)组织财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和财务预算草案,实施财务控制、分析和考核;

(四)组织实施筹资、投资、处置重大资产、担保、捐赠、重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方案;

(五)组织财务事项审批;

(六)组织缴纳税金、规费;

(七)执行国家有关职工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的规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八)归集财务信息,依法组织编制和报送财务会计报告;

(九)提请聘任或者解聘财务负责人;

(十)配合有关机构依法实施的审计、评估和监督检查;

(十一)按照章程的规定,以及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的要求,行使其他财务管理职权。

第三章财务风险

第九条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本规则的规定,以及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包括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内容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明确财务风险管理的权限、程序、应急方案和具体措施,以及财务风险形成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第十条金融企业应当建立规范有效的资本补充机制,保持业务规模与资本规模相适应,在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等方面满足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的金融企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从事保险业务的金融企业,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规定的数额;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企业,净资本负债率应满足规定的数额要求。

第十一条金融企业应当按照保障相关各方利益、保证支付能力、实现持续经营的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控制资产负债比例,足额提留用于清偿债务的资金。

从事银行业务的金融企业,应按规定交存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从事保险业务的金融企业,应按注册资本的20%提取资本保证金,存入指定银行,除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不得动用;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企业,负债与净资产的比例应满足规定的数额要求。

第十二条金融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终对各类资产进行评价,并逐步实现动态评价,按照规定进行风险分类,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金融企业对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应当落实监管责任。对能够收回或者继续使用的,应当收回或者使用;对已经损失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核销;对已经核销的,应当实行账销案存管理。

第十三条金融企业应当及时分析市场利率、汇率波动情况,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减少利率、汇率风险损失。

第十四条金融企业发生关联交易,必须履行规定的程序,并按照规定控制总量和规模,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并及时结算资源、劳务或者义务的价款,不得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逃避税收。

第十五条金融企业委托其他机构理财或者从事其他业务,应当进行风险评估,依法签订书面合同,明确业务授权和具体操作程序,定期对账,制定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金融企业委托其他机构理财或者从事其他业务,投入的资金不得影响主营业务的开展,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账内核算。

第十六条金融企业依法受托发放贷款、经营衍生产品、进行证券期货交易、买卖黄金、管理资产以及开展其他业务,应当与自营业务分开管理,按照合同约定分配收益、承担责任,不得挪用客户资金,不得转嫁经营风险。

第十七条金融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被担保对象的资信及偿债能力,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设立备查账簿登记,及时跟踪监督。

金融企业提供除主营担保业务范围以外的担保,应当由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为金融企业投资者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应当由股东(大)会决议。

第十八条金融企业应当根据资本规模控制表外业务总量。

金融企业应当按照风险程度对表外业务进行授权,并严格按照授权执行,禁止违规操作。

金融企业应当及时、完整记录所有表外业务,跟踪检查表外业务变动情况,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披露。

第十九条金融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拨付与分支机构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运资金,并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金融企业应当对分支机构实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条件具备的,可以实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业务单元制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金融企业应当加强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监管,关注资金异常变动,监督并跟踪分析分支机构财务指标的情况,督促境外分支机构遵守所在国家(地区)关于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定。

第四章资金筹集

第二十条金融企业筹集资本金,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资本金管理的规定,根据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拟定筹资方案,履行规定的程序。

金融企业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接受货币出资,也可以接受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出资,或者采取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金。

金融企业接受非货币财产出资,应当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约定的价值计价;采取发行股票方式筹集的资本金,按照股票面值计价。

金融企业筹集资本金,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办理工商登记后,应当向投资者出具出资证明书。

第二十一条金融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在持续经营期间,投资者除依法进行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

金融企业在筹集资本金活动中,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资本金的差额(包括发行股票的溢价净收入),计入资本公积。

经投资者决议后,资本公积用于转增资本金。

第二十二条金融企业以借款、吸收存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向人民银行再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明确筹资目的,考虑资金需求和债务风险,签订书面合同,不得擅自提高或者变相提高利率以及付费标准,并应适时合理调整负债结构,降低筹资成本。

第二十三条金融企业取得国家投资、财政补助等财政资金,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一)属于国家直接投资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增加国家资本金或者资本公积;

(二)属于投资补助的,增加资本公积或者资本金。国家拨款时对权属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全体投资者共同享有;

(三)属于贷款贴息、专项经费补助的,作为收益处理;

(四)属于弥补亏损、救助损失或者其他用途的,作为收益处理;

(五)属于政府转贷、偿还性资助的,作为负债管理。

第五章资产营运

第二十四条金融企业应当统一管理资金账户,明确资金调度的条件、权限和程序。调度资金应当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依据有效合同和合法凭证办理手续,不得私存私放资金。

向境外调度资金必须符合国家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第二十五条金融企业管理库存现金、库存金银、存放中央银行与同业的款项,以及其他形式的现金资产,应当满足流动性要求,并控制现金资产总量。

第二十六条金融企业应当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合同进行财务审核,跟踪履约情况,明确债权,制定收账政策,及时清收应收款项。

第二十七条金融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可以用货币对外投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对外投资,但不得以国家授予的特许经营权对外投资。

用非货币财产对外投资的,应当聘请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按评估确认后的价值计价。

对外投资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投资权益,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程序支付投资款项,所需资金纳入财务预算管理,不得在成本费用或者营业外支出中列支,并及时监控和考核投资项目的效益,落实项目决策者和实施者的责任。

向境外投资的,应当符合国家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外汇管理等相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金融企业收取、保管和处置抵债资产,应当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工作程序办理。

收取抵债资产应当按照规定确定接收价格,核实产权。

保管抵债资产应当按照安全、完整、有效的原则,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定期检查、账实核对。

处置抵债资产应当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聘请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作价。一般采用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处置。采用其他方式的,应当引入竞争机制选择抵债资产买受人。

抵债资产不得转为自用。因客观条件需要转为自用的,应当履行规定的程序后,纳入相应的资产进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金融企业应当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定期清查核实各类固定资产,落实使用和管理责任。

购建重要固定资产、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并落实决策和执行责任。

固定资产折旧可以依据产业发展态势和技术进步的要求,结合固定资产经济寿命及其使用状况,确定折旧年限,选用折旧方法,按季(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一经选用,一般不得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后执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披露变更理由的,应当及时披露。

已交付使用而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在建工程项目,应当比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金融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之和占净资产的比重,从事银行业务的最高不得超过40%,从事保险及其他非银行业务的最高不得超过50%。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金融企业通过自创、购买、接受投资等方式取得的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及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应当依法明确权属,落实经营和管理责任。

变更无形资产权属时应当进行评估,并签订书面合同。

第三十一条金融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包括信贷资产损失、坏账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损失等,应当及时核实,查清责任,追偿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金融企业以出售、出租、抵押、置换、报废等方式处置资产,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相应程序。

处置主营业务所用资产,涉及业务调整或者资产重组的,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制订业务调整或者资产重组方案,履行规定的程序后执行。

金融企业对外捐赠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捐赠的范围和条件,落实执行责任,严格办理捐赠资产的交接手续。

第六章成本、费用

第三十二条金融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成本费用预算约束,实行成本费用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

金融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纳入账内核算,不得违反规定进行调整。

第三十三条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经营有关的支出,包括各项利息支出(含贴息)扣除允许资本化的部分、手续费支出、佣金支出、业务给付支出、业务赔款支出、保护(保障、保险)基金支出、应计入损益的各种准备金和其他有关支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四条金融企业的成本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成本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金融企业的成本核算,应当以季(月)、年为计算期。同一计算期内,核算成本和营业收入的起止日期、计算范围和口径应当一致。

第三十五条金融企业应当注重费用支出与经济效益的配比,实行费用支出的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确定必要的费用支出范围、标准和报销审批程序。

除国家规定的专用账户外,金融企业每一独立核算单位分币种只能设立一个费用存款专户,除税金及附加、折旧、资产摊销、准备金和坏账损失以外的各项费用,应当从费用专户中开支。

金融企业应当强化费用支出约束,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通讯费、维修费、出国经费、董事会经费、捐赠等实行重点监控。

金融企业的业务宣传费、委托代办手续费、防预费、业务招待费一律按规定据实列支,不得预提。

第三十六条金融企业技术研发和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所需经费应当纳入财务预算,形成的资产应当纳入相应的资产进行管理。

第三十七条金融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核定和计发职工薪酬。

金融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可以对经营者、核心技术人员和核心管理人员实行与其他职工不同的薪酬办法。

金融企业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可以在工资计划中安排一定数额,对研发核心技术、促进安全营运、开拓市场等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奖励。

第三十八条金融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应当据实列入成本(费用)。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且按时足额缴费的金融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制度,相关费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支。

第三十九条金融企业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以及职工住房货币化分配的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工会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拨交工会使用。

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用于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第四十条金融企业应当依法缴纳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使用或者占用国有资源的费用等。

金融企业有权拒绝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或者超过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范围和标准的收费。

第四十一条金融企业根据经营情况支付必要的佣金、手续费等支出,应当签订合同,明确支出标准和执行责任。除对个人人外,不得以现金支付。

第七章收益、分配

第四十二条金融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内的各项收入和其他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登记、核算,不得存放其他单位,或者以任何理由坐支。

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职工履行本单位职务所得收入,包括业务收入以及对方给予的佣金、手续费等,全部属于金融企业,应当纳入账内核算,不得隐匿、转移、私存私放、坐支或者擅自用于职工福利。

第四十三条金融企业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延续弥补期超过法定税前弥补期限的,可以用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弥补。

第四十四条金融企业本年实现净利润(减弥补亏损,下同),应当按照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顺序进行分配。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本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

从事银行业务的,应当于每年年终根据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一般准备金,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从事其他业务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本年实现净利润中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补偿风险损失。

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并入本年实现净利润向投资者分配。其中,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支付优先股股利;

(二)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三)支付普通股股利;

(四)转作资本(股本)。

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充足率、净资本负债率未达到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标准的,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大)会决议提取和使用。

经股东(大)会决议,金融企业可以用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或者转增资本。法定盈余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金融企业注册资本的25%。

第四十五条金融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股东(大)会决议,可以对经营者和核心技术人员、核心管理人员实行股权激励。

经营者及其他职工以劳动、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分配办法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经股东(大)会决议后,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取得股权的,与其他投资者一同分配利润;

(二)没有取得股权的,在相关业务实现的利润限额和分配标准内,从当期费用中列支。

第八章重组、清算

第四十六条金融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通过分立、合并等方式进行重组。

实施重组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履行规定程序,组织开展财产清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组织与债权人协商,制订债务处置或者承继、股权设置、资本重组的实施方案。

第四十七条金融企业分立,应当按照资产相关性或者业务相关性原则分割财产、承担债务,并明确分立后的产权关系。

对不能分割的财产,在评估的基础上,经各方协商,由拥有财产的一方给予其他方经济补偿。

第四十八条金融企业合并,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金融企业或者新设的金融企业承继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并明确合并后的产权关系。

金融企业合并净资产超出注册资本的部分,作为资本公积;少于注册资本的部分,应当变更注册资本或者由投资者补足出资。

对资不抵债金融企业以承担债务方式合并的,合并方应当采取重整措施,按照合并方案履行偿债义务。

第四十九条金融企业实行托管经营,应当签订托管经营合同,明确被托管企业的财务状况、托管经营目标、托管财产处置权限以及收益分配办法等,并落实财务监管责任。

受托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托管经营合同制定相关方案,重组托管金融企业的财产与债务、调整业务、安置职工。

托管经营合同没有约定且未经托管金融企业股东(大)会同意,受托金融企业不得擅自改组、改制、转让托管金融企业,不得非法转移托管金融企业的财产和业务,不得以托管金融企业名义或者以托管财产对外担保。

第五十条金融企业进行重组时,对已占用的国有划拨土地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估,履行相关手续后,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继续采取划拨方式的,可以不纳入资产管理,但应当明确划拨土地使用权权益,并按规定用途使用,设立备查账簿登记;

(二)采取作价入股方式的,将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转作国家资本,形成的国有股权由重组前的国有资本持有单位或者财政部门确认的单位持有;

(三)采取出让方式的,由金融企业购买土地使用权,支付出让费用;

(四)采取租赁方式的,由金融企业租赁使用,租金水平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确定,并在租赁合同中约定。

金融企业进行重组时,对已占用的特许经营权等国有资源,依法可以转让的,比照前款处理。

第五十一条金融企业重组过程中,对拖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以及欠缴的基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等,应当以金融企业现有资产优先清偿。

第五十二条金融企业被责令关闭、依法破产或者经营期限届满终止经营或者解散的,应当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金融企业章程的规定实施清算。

金融企业自愿清算的,由金融企业股东(大)会决议后执行。

金融企业依法进行清算,应当对非货币财产进行资产评估。

第五十三条金融企业的清算财产支付清算费用后,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顺序清偿债务。

第五十四条金融企业清算完毕,应当编制清算报告,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将清算报告和审计报告报投资者决议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后,向相关部门、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通告。

第五十五条金融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除正常经营期间发生的列入当期费用以外,应当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重组中发生的,依次从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实收资本中支付;

(二)清算时发生的,以扣除清算费用后的清算财产优先清偿。

第九章财务信息

第五十六条金融企业应当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整合业务和信息流程,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逐步实现财务、业务相关信息一次性处理和实时共享。

第五十七条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财政部的统一要求编制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并通过内部审核,在规定期限内向财政部门以及其他与金融企业有关的使用者报送,不得拒绝、拖延财务信息的披露。

第五十八条金融企业报送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金融企业不得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信息。

金融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五十九条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金融企业财务评价制度,对金融企业资本充足状况、偿付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盈利状况和社会贡献等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制定有关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政策和考核有关金融企业的依据。

金融企业应当按财务评价制度的要求,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和考核。

第六十条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谨慎、合法地保管、使用金融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得利用未公开的财务信息牟取利益或者损害金融企业利益。

第十章罚则

第六十一条金融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予以通报批评:

(一)不按规定提交设立、变更文件的;

(二)财务风险控制未达到规定要求的;

(三)筹集和运用资金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四)不按规定开设和管理资金账户的;

(五)资产管理不符合规定,形成账外资产的;

(六)不按规定列支经营成本、费用的;

(七)不按规定确认经营收益的;

(八)不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提留准备金、分配利润的;

(九)不按规定处理财政资金、国有资源的;

(十)不按规定顺序清偿债务、处理财产的;

(十一)不按规定处理职工社会保险费、经济补偿金的;

(十二)其他违反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的。

第六十二条金融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金融企业及其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

(一)不按照规定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

(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明显与国家法律、法规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相抵触,且不按财政部门要求修改的;

(三)不按照规定提供财务信息的;

(四)拒绝、阻扰依法实施的财务监督的。

第六十三条金融企业违反本规则,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