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趋势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市场趋势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内涵及作用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往来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化生产的条件下建立的,并且随着国际之间长短期资金借贷和国际贸易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经济化的重要一部分,对促进国际经济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资金的国际化
由于跨国大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商品销售随着企业生产地域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这样就导致企业需要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进行资金调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跨国公司生产、流通中的游离资金的利用程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良好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促使国际融资的畅通化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具有国际融资的能力,并且全球各国都可以充分利用和调配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所用,久而久之,国际金融市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汇集的场所。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别
(一)按交易种类划分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三种。期权市场主要是从事期权的交易;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就是做现货交易的场所。
(二)按借贷期限划分
通常资金信贷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和长期的界限为一年。资金信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交易为短期资金市场;当信贷时间超过一年以上或者证券发行的交易为长期资金市场。
(三)按交易对象划分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中,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居民与非居民,市场所在国直接对其进行监管;而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不对其金融交易活动进行监管。
三、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
(一)总体形势相对平稳
近两年,从欧元区重债国债务问题日趋缓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高风险资本价格逐步回调等信号可以看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环境和情绪有一定的改善,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但是,这些并不能完全证明形势完好发展,由于世界经济所处的位置非常复杂并且很多国际政策都存在着多边形,导致了向好发展的趋势相对比较薄弱,一个不利的政策信号就有可能引起巨大的波动。
(二)国际资本的流向逆转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南降北升的局面,主要表现在新兴经济体股市疲软与发达经济体,所以国际金融市场也随之产生变化,其中主要是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和经济发达国家自主增长力渐强而造成的。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流通资金将青睐于发达经济体,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流动。
(三)信贷环境结构性分化
由于在世界经济体资金货币政策分化和世界经济体高速复苏格局的大形势驱动下,全世界资金利率发生了严重的结构性分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资金结构性分化。一些新兴经济体主要采用资金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多次降息,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压低信贷利率;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也表示长期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就算是退出量宽政策,在短时期内的不会提升提高基准利率,以维持国际金融市场中长期利率的稳定。但是,新兴经济体由于受到本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没有办法实现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有无奈的被迫加急。第二,发达经济体长期与短期利率的分化。虽然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表示维持长期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就算退出量宽政策,在短时期内的不会提升提高基准利率,但是美联储货币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信号逐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中长期信贷利率开始上升回调,法、德等欧元区核心国家国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已经回调至近几年的高点。
四、国际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主要由国际金融投资者主观预期、投资交易成本、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和一个国家本身的金融市场状况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的变化内在地使国际金融市场失去均衡,导致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变化无常,如果资本流出流入国家没有防范能力,就极易产生金融风险。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一般由外汇交易商和金融投资者充当主体。无论是套利保值还是投机,都是以汇率和利率的预期为基础。“外汇交易商制订买卖外汇的决策奠基于他们的汇率预期,而汇率预期又取决于他们对汇率趋势相关的政治、经济的掌握。”各交易商和投资者对未来汇率或利率的预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对汇率和利率预期的差异直接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按现代经济学的观点,预期均衡是指合理预期和预测。即是对所有现在可得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所做出的预期和预测。只要市场参与者都能根据自己现在所能得到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来进行预测,那么,最终结果必然是与从市场角度得到的信息相一致,达到预期均衡。所以,只要投资者或投机商发现市场的实际情况与他们的合理预期有差异,他们就会改变其定价策略,利用市场差价获利。各投资者主观预期的差异可以内生地扩大或缩小资本流动的波动性。
五、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因素
世界经济体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目前经济比较平稳,但是它的影响因素颇多,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因素都会严重制约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可能会出现不稳定和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这样世界经济发展复杂环境的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同样会随之调整与波动,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主要还是看影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美国经济发展状况
在全球经济中,美国经济占主导地位,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将极大程度的制约着国际金融发展。目前在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条件下,美国经济对国际金融的影响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第一,美元货币资金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第二,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会呈现下降趋势;第三,国际货币资金向美国的流动性会有所削弱。
(二)资金的流动方向
美元虽然处于国际金融货币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美国经济和美股的变化将影响资金的流动方向,目前已经有国际资金开始从美国流向亚洲和欧洲的种种迹象。但是,由于国际金融经济受到全球的宏观经济调控保障,因此可以有效的控制国际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银行是国际金融的载体和途径,只有在较好的国际银行条件下才可以实现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目前国际银行业相对来说比较发展平缓,但在将来会在法制、机制、产品和结构有较大的变化和调整。第一,银行经营管理模式随时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第二,发达经济体的银行业率先发展将带动全球银行业;第三,网络虚拟化银行业的大力发展。为此,未来的银行业将有很大的创新,但在创新的同时也必将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潜在的冲击和风险。
篇2
论文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国家,区域性
在全国城市群中,长株潭可谓结构独特,其地理位置呈三市鼎足之势,彼此相距不足40公里。20世纪80年代后,湖南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2007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显然,无论是长株潭一体化还是两型社会建设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国家区域金融中心是实现金融支持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举措。但长株潭的金融现状能否满足建设国家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以及存在哪些约束因素,本子课题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一、长株潭城市群金融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金融业在长株潭一体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长株潭城市群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呈现较快势头:信贷增长高位趋稳,银行效益大幅提升,证券业在牛市行情中发展迅速,保险业对社会经济的保障能力增强,金融改革稳步推进,服务创新成效明显。
1.基本形成了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
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呈现较快势头,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从银行业来看,除了中国人民银行长沙、株洲、湘潭中心支行外,三家政策性银行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都在长沙市设立分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分别在长株潭设立分行、交通、中信、光大、招商、浦发、民生、兴业、邮政银行等都在长沙设立分支机构,有的还在株洲、湘潭设立了分支机构,另外还拥有汇丰银行、长沙银行、株洲湘潭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至2008年长沙拥有各类市级以上银行机构20家;株洲12家、湘潭11家。从证券机构来看,财富证券、海通证券、方正证券、国信证券、华泰证券、长沙证券、招商证券7家证券公司在长株潭设产了总部或分支机构,2007年证券总成交金额为13708.16亿元;长株潭共有上市公司2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2,511.53亿元。从保险机构来看,长株潭三市共有保险机构66家,保险总收入达83亿元。另外还有地方金融证券办、银行监局,华融、东方、长城、讯达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已基本上形成了相对集中的金融产业群。
截止2007年底,三市全年各项存款总余额为4354.18亿元,贷款总余额为3549.03亿元,新增存款与新增贷款总额分别为659.44亿元、595.81亿元。长沙市各类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267.46亿元,同比增长18.52%;新增存款509.6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2982.40亿元,同比增长20.14%;新增贷款469.96亿元同比多增43.54亿元。湘潭市各项贷款余额262.83亿元,新增45.10亿元,同比多增12.23亿元,增长20.7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0.27亿元,新增63.50亿元,同比多增2.46亿元,增长16.42%。株洲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638亿元,增长15.5%,各项贷款余额303.8亿元,增长19.4%(见表1)。
表12007年长株潭各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地区
存款余额(亿元)
(增长率)
贷款余额(亿元)
(增长率)
新增存款(亿元)
新增贷款(亿元)
长沙
3267.46(18.52%)
2982.40(20.14%)
509.60
469.96
株洲
450.27(16.42%)
303.8(19.4 %)
86.34
80.75
湘潭
638.45(15.5%,)
262.83(20.71%)
篇3
我们从居民资产配置的角度,考察了美、日、韩国家庭资产配置组合的变化,来了解居民资产配置组结构的变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并结合中国目前的现状,对目前中国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及其对股票市场中长期趋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超级大牛市并不是出现在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GDP增速呈上升趋势),而是出现在经济在经历一段高速增长及下滑后的稳定增长阶段”。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让人深感幸运和振奋的结论,即“未来10-15年可能是中国股票市场投资的黄金时期,可能会出现一轮超级大牛市,大胆猜测,上证综指1万点也是其中一个波段,该轮牛市的高点将可能是未来几十年再难企及的顶部,错过了该段时期,将可能再无如此长期系统性的上升机会”。
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变化与股票市场趋势关系分析
美国股市真正的大牛市出现在1982年后,在1957-1982年25年间,股票指数一直在1倍空间附近上下波动,而在1982-1999年15年间,股票指数上涨将近十倍。
经济增速的变化并不能解释大牛市在1982年后才出现。1982年前,美国GDP增速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股票市场指数却在一直在1倍空间附近处上下波动,在1982年后,经济增速逐渐回落,并在4%-6%附近的水平维持相对稳定,但股票市场却出现了超级大牛市。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同样可得到验证。
既然经济增速的变化不能解释,我们就需要寻找其他原因。其中一种解释是,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金融市场还未成熟完善,因此经济的增长难以反映到股市的大幅上扬中,而在随后全球金融一体化、自由化等浪潮的影响下,金融市场发展较快,股市才出现了大牛市。对于这种观点,也许可以解释部分,但并不让我们信服,最明显的论据就是,各国发生超级大牛市的时候,难道就是证券市场成熟完善的时候?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其他解释。幸运的是,通过观察美国家庭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我们发现,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发生趋势性变化,或许可以解释该种情形(即在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的上升趋势逐渐转为稳定增长阶段时,股票市场将有可能会出现超级大牛市,这点与我们日常的观念相冲突)。
1982年恰好是美国居民金融和实物资产配置比例发生显著变化的第一年,随后美国居民金融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实物资产所占比重下降,这种趋势直到1999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后才发生逆转。
不过,对于究竟是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促使了这次股市牛市还是牛市推动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分析。其中,“牛市推动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的解释可以认为,“股市的上涨推动了股票资产的价值,从而推高金融资产占整个居民资产的比重”,这种正反馈的逻辑我们并不否认,事实上,这点可以在随后的科技股泡沫后金融资产所占比重大幅缩水得到验证。但同时从资金配置的角度,我们更强调前者的作用,即“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变化趋势有利于促进股市中长期趋势的形成,居民资产配置重点由实物资产转向金融资产有利于股票市场形成大牛市”,其中一个支撑依据就是,在1982年后的金融资产占资产比重变化趋势中,债券等信贷市场工具占总资产的比重同股票资产一样出现上升趋势,即在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由实物资产转向金融资产过程中,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将同时受益,这点并不能由“股市牛市推动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来进行解释。
应特别指出的是,收入的增长或居民资产增长同经济增速指标一样并不能解释股市这种变化,但是可以解释股市中长期向上,尤其是在未出现超级大牛市之前的慢牛趋势。从居民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解释,我们认为,正是由于经济增长带来居民收入或总资产(包括其中的金融资产)持续增加,股市中长期来看才呈现出向上趋势,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增长或居民收入提高是驱动股市中长期向上的关键原因。
既然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由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转移有利于股市形成大牛市,那么是什么原因促进了这种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呢? 这需要从资产配置的功能说起,资产配置是资金在各类资产之间的合理分配,可供分配的资产类别包括房地产、商品等实物资产,以及现金、存款、债券、股票、非上市股权等各类金融资产,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消费,二是投资,即保值增值。其中,实物资产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消费,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由于供需因素或衍生产品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投资属性,例如房地产和大宗商品;金融资产除现金及及活期存款外,配置的基本目的则是保值增值。因此,居民实物、金融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于投资和消费侧重点的变化。
基于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变化原因主要取决于对投资和消费侧重点的变化的思考,并结合对美、日、韩等国多重经济指标分析,我们认为,消费支出增速尤其是私人或家庭消费支出增速的变化可以作为资产配置结构变化的表征指标,体现的结果就是私人消费支出增速呈现上升趋势时,房地产、耐用消费品等实物资产在总资产所占比重上升,金融资产所占比重相对降低;而消费支出增速出现中长期回落趋势时,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在总资产比重上升,而消费品等实物资产所占比重相对降低。
以美国为例,在80年代初,私人消费支出增速发生了趋势性的拐点变化,即在1982年前,私人消费支出增速呈上升趋势,而随着婴儿潮效应的结束,私人消费支出虽仍呈正增长,但增速却逐渐回落,而这反映到居民资产配置结构上,就是房地产、耐用消费品等实物资产占整个居民资产比重的下降,与之对应的是金融资产比重的上升。
不过,对于房地产和耐用消费品实物资产,二者占居民资产比重变化方向虽有所类似,但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一是房地产占居民资产比重下滑趋势滞后于耐用消费品,这点也可以从美国家庭在机动车辆及零部件和与“住”相关的家庭经营支出增速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二是房地产占居民资产比重的波动要大于耐用消费品。分析其差异产生原因,我们认为,可能与房地产周期长和其具有一定投资品特征有关。
除美国外,日本、韩国经验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消费支出增速趋势变化可用来作为判断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变化趋势的表征指标)。
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规律,即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发生趋势性拐点变化的时刻,往往是消费升级第一阶段(由“衣食”向“住行、康乐”升级)基本完成的时刻,其标志即耐用消费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比重开始下降。
随着消费升级第一阶段的基本完成,居民资产配置重点逐渐由房地产、耐用消费品等实物资产向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转移。在这个过程中,股票、债券、定期存款占金融资产比重发生趋势性拐点变化的时间,与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发生趋势性拐点变化的时间大致相近;具体来说,由于经济增速开始由上升趋势转为下滑趋势,因此债券类资产最先受益,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不断提升,股票类资产比重则改变下滑趋势,面临一段时间的盘整过程,持续时间大概在6-10年左右,但股票市场由于受益于居民资产配置重点的转移(从实物资产、定期存款、现金及活期存款等资产转向股票、债券类资产),仍呈缓慢爬升态势;随后,随着经济逐渐进入一个新的稳定增长阶段,定期存款股票类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将迅速上升,股票市场也开始走出长达数年的超级大牛市,债券类资产比重则在股市快速拉升以前开始逐渐回落,进一步转向股票类资产,加速牛市的上升进程。
中国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变化及市场中长期趋势分析
由于我们未获取到具体居民资产配置结构数据,因此根据我们前面研究结果,需要对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速及是否完成消费升级第一阶段进行分析。
从反映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速的总体指标(如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经过连续十年的上升,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于2007-2008年期间达到最高点,随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滑趋势,这或许意味着居民资产在消费品上的配置已经开始放缓,中国居民总体资产配置结构可能已经开始发生趋势性的拐点变化。
除消费支出增速放缓的证据外,股票和存款占金融资产比重的变化也可以作为支撑性证据。存款类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2006年开始出现下滑,股票类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重也是从2006年开始改变下滑趋势出现上升,具体可以将2006年与2009年第三季度相比,上证综指都处于2700-2800点附近,但股票资产比重大幅上升了2.2个百分点。应指出的是,其中2007-2008年由于是大牛和大熊,比重出现大幅波动,但并不改变这种上升趋势,事实上,这种波动也恰好证明了在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发生趋势性拐点的开市期间,股票类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盘整波动期。对于债券类资产,我们认为,由于债券市场的不完善及投资门槛的限制,普通投资者想要投资银行间债券、企业债、可转债等债券产品通常比较困难,因此债券占金融资产比重变化难以反映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趋势。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从2006-2008年间开始,我国居民资产配置结构总体趋势已经开始发生趋势性的拐点变化,房地产等实物资产的消费支出在整个居民资产配置组合中的比重将不再呈上升趋势,居民资产配置重点将逐渐由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转移,股票等金融资产的比重将逐渐上升。
同时应指出的是,尽管总体趋势已发生趋势性的拐点变化,但具体来看,却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我们认为,城乡二元消费结构的差异可能决定着城镇和农村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变化的差异,城镇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可能已发生趋势性的拐点变化,而农村居民资产配置重点仍在消费品上。
因此,在严厉房地产调控政策下,城镇居民资产从房地产和耐用消费品等实物资产转移到金融资产的速度可能会加快,由于投资渠道较少,股票市场将可能会明显受益;而农村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趋势受影响程度可能不大,消费品等实物资产比重仍可能继续上升。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的总体趋势已经发生趋势性的拐点变化,而严厉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将加速这一趋势,但是这种加速动力主要来自于城镇居民,而非农村居民。
- 上一篇:初中趣味语文课教案
- 下一篇:安全绩效考评实施细则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