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的实现范文

时间:2024-01-17 17:1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合同的实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合同的实现

篇1

    [关键词]软件设计 电子商务系统 B2B

    一、B2B电子商务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

    B2B电子商务系统必须能够准确地眨映现实世界的商务活动,实现企业之间各种商务流程,给各型企业的营销管理提供一种可行的在国际互连网上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方法,以解决商品信息流通慢、信息不准确和流通而狭小的问题;B2B电子商务系统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个简捷、合理、方便、公正、公平、公开的交易方式,并且适当解决企业资金及经营状况不清、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等现实存在的问题;32B电子商务系统的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把企业内部的各业务人员的权限划分清怂,不得越权操作;另外,B2B电子商务系统还应具备拍卖、招标和智能搜索引擎功能。

    基于这些需求,B2B电子商务系统至少需要实现:网上客户的注朋与管理,包括客户资质上传和资信评价;网上客户的内部业务人员角色的分配及其业_务管埋,包括登录时身份及角色的验证;网上商品信息的分类录入和,包括商品的促销和特卖情况;网上在线信息的查询、统计和管理,比如会员基本信息的查啕,某种商品的信息查询和商品统计等;网上采购、求购、销售、退货、付款和物流配送等商务处理过程的管理;网上拍卖、招标的管理,包括提出拍卖或招标申请和登录到拍卖场、招标场当中参加拍卖或投标;例上电子签证的识别及认吐;网上在线支付的安全和管理;网上重要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加密与保密;网上物流配送方式的最佳选择建义;网上留言、公告、短信及邮件等辅助信息交流手段的运用这样,B 2 B的电子商务平台既可以促进业务流程自动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义保障了电子商务的安全可靠。

    二、设计B2B电子商务系统的结构

    欲建立一个合理方便安全的B2B电子商务系统,首先,后台总管的管理工作应该完备,包括业务统计,分类管理,数据管理等工作;其次,按照会员的商务处理流程划分的交易模块应该合理并且方便用户操作;第三,在B2B电子商务系统中,由于会员代表的是公司,所以会员内部的业务员应该在身份验证之后各司其职,不得越权操作。

    由于B2B电子商务的实施是商务活动按照一定的业务流程实现的过程,所以B2B电子商务系统的结构设计是根据业务流程驱动的。

    三、B2B电子商务系统的流程

    在B2B电子商务系统的实例“电子商务系统的研究与亏建立”中,我们根据现实商务过程当中需要的人员角色,设定了会员的内部操作员的角色,角包的划分及其功能如下:

篇2

关键词:合同管理;普遍特性;建设施工合同;自有特性;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合同是合同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既具有合同的一般特点,又具备自身的独有特性。目前而言,由于我国建筑行业起步晚、发展历程段短的事实制约,建筑施工合同的管理水平还普遍较低。深入了解合同的本质属性,尤其清晰地把握建筑施工合同不同于其他经合同的自有特性,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建筑施工合同的管理,从而强化对施工合同风险的控制。

一、合同的普遍特性

(一)真实意思表达

合同是当事人双方在法律允许的正当范围内,为完成某件事情或实现某个目标而达成合作意愿,并按照各方相应承诺付诸行动的一系列行为活动。合同存在(或成立)与否,首先就是真实意思表达问题,即合同双方有没有达成一致的一致的意愿。合同当事人双方的真实意思表达是建立在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的,而且双方意思的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同要约方(即甲方),不掩盖隐瞒合同的真实目的、完成合同的执行内容、履行合同的必备条件、与合同相关的实际状况等信息;二是合同承诺方(即乙方),承认要约方的合同内容,并能通过自己的行为使合同内容得到实现,达到要约方的预期效果。

通常而言,甲方的真实意思表达比较集中体现的,就是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和合同文本,而乙方真实意思表达的集中表现则在于投标文件和合同文本的签署。当甲乙双方在合同文本上正式签字的时刻,就完成了合同双方“真实意思表达”在法律上的确认,从而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权利责任对等

在社会生活当中,权利和责任原本就是一对孪生共同体,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永远不能分割的。合同条款中必然包含权利和责任的相关约定,这是“权利责任对等”的重要体现和基本保障。除了像赠与合同那样的合同一方免除对合同另一方的责任追究的以外,这个权利和责任既有甲方的部分,也有乙方的部分。

权利和责任的准确划分,是有效保证合同切实履行的过程中合同双方所必需享有和承担的。合同双方中任何一方的权利过当或责任规避,都会对合同的履行带来干扰,甚至导致合同的流产。所以,只有权利没有责任或只有责任没有权利的合同当事人是不存在的。

二、建筑施工合同的自有特性

建筑施工合同的自有特性,是依据建筑施工项目的特点而产生的。

(一)标的物的独特性

建筑施工项目具有工程实物性、技术规范性、质量安全性、功能使用性等一系列指标要求,具体表现为:

有一定的工作范围、建设规模和工程要求;

受地区分布、地质水文特征、场地条件等环境因素制约;

需要借助特定的工程技术手段,符合一定的安全质量目标,并达到预期的使用功能;

耗费人力、材料、机械等各种资源,同时有资金、时间方面的要求;

按照特定工序、特定规范作业,并接受监督,甚至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保护和制约;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分工协作性。

建筑施工合同以施工项目作为标的物,必须以工程项目的特征属性作为自身的组成内容,具有其他类型合同的不可比拟性和无可替代性。

(二)系统性和组织性

建筑施工合同涉及到工程项目参与各方的内容。建筑施工项目各参与方构成了施工合同的主体。主体之间的关系,如项目施工内容的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物资材料的采购与检验检测、机械设备的租赁和购置、工程人员的招聘与管理、工程进度的计量与结算等等都构成施工合同的实体内容。

从项目整体而言,施工合同依据施工项目特点而展开,为向施工管理服务,其自身因为工程项目的系统性而形成独特的内在自我体系;就单个施工合同而言,项目参与各方由于合同内容约定而产生联系,成为项目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项目参与方之间依靠合同作为纽带,建立起组织关系,同时也以合同作为分配工作、划分责权利关系的依据,而且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在项目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协调页主要通过合同来实现。

(三)时限和周期性

任何工程项目都具有典型的一次性特点,即项目施工不可重复。主要表现为,建筑施工项目从策划、批准、设计和计划、施工、运行到结束的自有生命周期性;这种特性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规律性,不能随意缩短或变更。同时,建筑施工项目还要求必须在某段特定的时间内施工完成。

由于建设施工项目的运行周期比较长,这段时间内的自然气象变化、市场价格浮动、劳动力供给水平、金融融资状况、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动向、社会政治发展态势等因素,都会对项目施工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是施工项目风险产生的重要方面。

建筑施工合同风险控制的几个方面

(一)言辞准确恰当

理由有三条:一、建筑施工合同文本是以字词句为载体的要式文件,言辞准确是对文本性文件的最基本要求;二、建筑施工项目是工程技术性生产活动,其中包含丰富的工程术语和专用技术符号,其施工作业的流程、工序、做法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必须采用准确、恰当、规范的言辞予以表达;三、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合同文本的解读,因为文本自身词句的模棱两可、含糊笼统,而造成合同双方理解立场的分离、对立,是合同的重大风险之一。所以,施工合同在签订之前,应当仔细识读合同全文,对合同中文辞表达失误、失真、界定不明的地方予以提出,重新确认。把握合同言辞的准确性,是有力保证合同双方真实意思表达的有效途径,更是从根本上遏制和同风险产生的源头。建设施工合同拟定时,在文字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和法律术语,使合同文本更为专业化;

准确描述工程项目的内容特征,做好经济要求和技术要求的结合统一;

划分双方违约情节并制定违约措施。

(二)权利责任明晰

合同作为法律的延伸,是合同双方就合同内容达成共识的小范围适用性法律文件,同样也遵循“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即合同文本中没有说明的权利责任,只要不触犯法律或损害第三人利益,一般都不会得到主张。针对这种“权利责任必须合同约定”的先天不足,也只有通过明确列举合同双方的权利责任才能弥补和完善。

实践表明,合同条款条理清晰、条目精细、责任分化明确的,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和制约效果。相反,条款内容空泛、权力责任含糊、文辞空洞的合同,往往会留下漏洞和盲区,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承诺方规避责任、要约方主张权利,致使双方争端分歧不止的僵持局面。

合同文件要做到权利责任明晰,需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双方权利责任的范围和权利责任产生的依据性文件;

将法律法规中尚未规定而实际生产中已经约定俗成或工程惯例中发生且与本醒目工程相关联的做法、工序要求写入合同条款,使其文字化;

将双方约定的特定事项列入条款;

明确双方违约的责任内容以及处罚、补救措施。

(三)全程跟踪管理

所有的风险,从产生、调控、转移或消灭都是动态的过程。建筑施工合同的风险控制,贯穿于建筑施工项目的全过程阶段。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是项目管理最基本的方法论,同样也适用于建设项目施工合同风险管理。其原理就是:在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定期及时地搜集工程项目相关数据,并通过实际数据与计划目标的比较判断是否产生偏差,如果产生偏差就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偏,从而使工程项目进展态势持续保持。搜集数据——实际与计划比较——判断偏差——采取措施纠偏这一路径,是项目管理中的常态思维和控制主线。

建设项目施工合同是确保施工项目按照既定目标有序进展的理想性和控制性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项目施工合同风险的产生,除去合同文本的自身缺陷以外,会伴随在项目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各个环节中纰漏的出现而相应出现。因此,其调控和转移也只能通过全程跟踪管理的方式、及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才能实现。主要包括:

1、组织措施:确定任务分工和职能分工、调整工作流程和项目人员组成,尤其是针对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

2、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方法和手段(如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掌控项目动态,提高决策、调控、预防能力)、转换管理意识观念(如重视合同管理、强化综合性人才管理等等);

3、经济措施:采取辅的经济奖励手段和约制手段;

4、技术措施:改进施工方法、提高技术交底的质量和信息执行力度;

5、法律措施:采取合理的法律途径有效杜绝违法行为、有效规避法律责任、预防和制止违约行为、挽救和争取违约损失。

结语

篇3

[关键词]UWB 数字电视接收机 接收天线 TDOA DTV-T

[中图分类号]TN[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2-0017-03

1 引言

提到无线定位技术,最熟悉的莫过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应用范围最广,但由于多径效应、卫星轨道误差、电离层延迟效应等现象的存在,GPS在市区实现定位的概率为60%,室内定位概率则为0。面对这种情况,随着家用电视从模拟走向数字化以及地面数字电视的快速普及,由于地面数字电视(terrestrial digital TV,DTV-T)信号(下文简称“DTV-T信号”)具有较强的抗多径能力,传输速率较高,同时具备较好的发射站分布,且发射站位置不变,不像GPS系统中基于卫星定位要频繁更新,所以人们开始利用DTV-T信号进行定位,相比GPS定位系统,不仅提高了户外的定位精度,而且在DTV-T信号比较强的范围内可实现室内定位,定位精度在米级以上。但是在DTV-T信号弱覆盖的地区,由于DTV-T信号经过长距离的传输,信号干扰大,衰减严重,再加上信号穿过建筑墙到达室内强度会大大减弱,所以室内接收机很可能因为接收不到DTV-T信号而无法实现定位。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技术的提出,凭着自身功耗低、系统复杂度低、抗多径效果好、定位精度高等优点,相比于其他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是实现精确室内定位的首选,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

2 超宽带(UWB)技术

超宽带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正弦载波调制通信技术,它靠直接发送纳秒级的基带脉冲来实现信息的交互,无需进行载波调制,属于时域通信。通过在很宽的频带内(3.1GHz~10.6GHz)发送极窄基带信号,抗多径能力强,功耗低,而且可以在10m范围内实现500Mbps的高数据传输。UWB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系统结构的实现比较简单:UWB通过发送纳秒级脉冲来传输数据信号,其发射器直接用脉冲小型激励天线,不需要功放与混频器;同时在接收端,也不需要中频处理。

(2)高速的数据传输:UWB以非常宽的频率带宽来换取高速的数据传输,在10m的传输范围内,信号传输速率可达500Mbit/s。在10m到100m,甚至是几公里,均可实现中低速传输,速率为1Mbps~30Mbps。

(3)功耗低:UWB系统使用间歇的脉冲来发送数据,脉冲持续时间很短,系统耗电很低。

(4)保密性强:UWB信号一般把信号能量弥散在极宽的频带范围内,功率谱密度低于自然的电子噪声,采用编码对脉冲参数进行伪随机化后,脉冲的检测将更加困难。

(5)抗多径能力强:UWB发射的是持续时间极短的单周期脉冲,且占空比极低,多径信号在时间上是可分离的,因此具有很强的抗多径能力。

(6)定位精确:冲激脉冲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和穿透能力,采用超宽带无线电通信,很容易将定位与通信合一,在室内和地下进行精确定位。

随着人们对定位服务要求的提高,无线定位技术必须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实现高抗干扰力、高精度定位、低生产成本、低运营成本、高信息安全、低功耗和低发射功率以及具有小收发器的定位系统。针对现存的定位技术,都不可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而对于UWB技术,根据上面所述的技术优势,基本上能够满足上述要求,是未来实现高精度无线定位的首选。

3 基于地面数字电视(DTV-T)信号的定位系统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以下简称“国标”)已在2006年8月出台,并在2007年8月开始实施,大大加速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步伐。按照国家规定,到2015年,所有的模拟信号发射机将被全部关闭,数字电视信号将取代模拟电视信号,覆盖我国所有地区,基于DTV-T信号的定位技术也会得到全方位的应用和发展。

3.1 基于地面数字电视(DTV-T)信号定位系统的原理

利用地面数字电视无线广播系统的信号进行定位的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每个DTV发射塔首先通过接收GPS卫星的信号,信号中包括卫星的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实现自身定位,并取得各发射塔时间的同步。由于DTV发射塔的位置保持不变,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无需再定位;其次,DTV发射塔将自身的位置及时间信息与视频数据流一起发射出去;待定位接收机只要处在DTV发射塔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就能接收DTV发射塔发出的信号,并从信号中提取出DTV发射塔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利用定位算法计算出自身的空间位置。为了减小误差,采取伪距测量,如(1)式所示。

(1)

其中,为在时刻测得的第台DTV发射塔和待定位接收机之间的伪距;、、以及、、分别是待定位接收机及第台DTV发射塔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时刻接收机时钟对发射机时钟的钟差,下文简称钟差。

综上所述,在同一时刻,待定位接收机若能同时收到四个DTV发射塔发出的信号,根据,其中为第台DTV发射塔的信号到达待定位接收机时的传输时间,可直接测得,从而可以得到,=1,2,3,4。分别将四台DTV发射塔的位置坐标和相应的代入(1)式,可解得接收机的三个空间位置坐标和钟差,即实现了接收机的空间定位。

3.2 基于地面数字电视(DTV-T)信号定位的精度分析

我国数字地面电视标准主要采用了清华大学的DMB-T技术方案,核心技术为TDS-OFDM,其物理信道帧结构如图2所示[1],采用了分级帧结构,便于实现快速同步。

帧结构的基本单元称为信号帧,225个信号帧定义为一个帧群,480个帧群定义为一个超帧。帧结构的顶层称为日帧,由1440个超帧组成,24小时一周期,与自然时间严格保持同步。信号帧由同步帧头和帧体组成,帧头和帧体的基带符号率相同,,由此可得:

码元宽度为:

码元间的距离为:

信号接收机的伪随机码序列和电视台发射的伪随机码序列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在传输中存在传播时间延迟,使两端的伪随机码序列之间产生了平移,码元无法完全对齐。假设平移间隔为码元宽度的~[2],不考虑室内多径干扰,则相应的测距误差约为0.40~4.01m,而GPS系统的定位精度为5m~20m,可见DTV信号的测距误差小于GPS卫星信号,而且解决了GPS冷启动慢的缺点。但是对于室内接收机,信号多径效应强,测距误差增大,定位精度在米级以上。

对于UWB信号,采用的是纳秒级的高斯脉冲,脉冲宽度约为0.2ns~1.5ns,理论上可以将测距误差控制在毫米到厘米级内,而且UWB信号的带宽在1GHz以上,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很强的材料穿透能力,能有效抵抗室内信号的多径效应。但由于UWB信号有效的通信距离小,不适于室外定位,所以将地面数字电视无线广播系统和UWB技术结合起来,利用DTV-T信号和UWB信号实现户外室内全覆盖,高精度的定位,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 基于超宽带信号和地面数字电视信号的联合定位系统

4.1 联合定位系统的定位算法选取

在众多的定位算法中,由于到达时间差定位(TDOA)算法测量得到的是时间差而非绝对时间,不要求参考节点和被测节点要时间同步,只要求参考点间的时间要保持同步,可简化系统的设计复杂度,而且针对UWB信号高带宽和高速率的特点,系统选取TDOA定位算法进行定位计算,可充分发挥UWB的技术优势。

根据所要求的未知量――待定位接收机空间位置的三维坐标,需要选取四台数字电视接收机提供对应的四根接收天线作为参考基站。下图是待定位接收机利用TDOA算法实现定位的示意图,数字电视接收机的接收天线的定位实现与之类似。

假定四根接收天线的位置坐标为,,,。是第根接收天线发出的信号到达待定位接收机的时间与第一根接收天线发出的信号到达待定位接收机的时间差,为光速,均为已知。

待定位接收机的坐标为,为选定的参考接收天线与待定位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均为未知。

每根接收天线与待定位接收机之间的钟差相同,由于TDOA算法测得的是不同接收天线的UWB信号到达待定位接收机的时间差值,所以信号的到达时间相减后,将不存在。根据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得到以下计算公式:

(2)

(3)

将每根接收天线的空间位置坐标分别代入,由(2)式和(3)就可以解出X,Y,Z,,从而实现了对待定位接收机的空间定位。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可以选取四个以上的基站测量数据进行计算,以减少计算误差。

4.2 数字电视接收机

数字电视接收机一般安装在室内,而配套的接收天线则放置在室外,以便获取高质量的信号。在基于DTV-T信号的定位系统中,户外DTV-T信号穿透建筑墙或者其它的阻碍物到达室内,由于信号反射、屏蔽等会使信号强度减弱,不利于室内接收机接收,室内定位实现难度大。针对这个问题,本系统引入了数字电视接收机(下文简称“电视机”),作为信号中转站,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放置在室外的接收天线将DTV发射塔发出的信号引入室内,不仅实现视频音频信号的显示,而且能从信号中提取出发射塔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减少信号衰减,然后启动自身的定位处理模块,实现对接收天线的定位,最后将接收天线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以UWB信号的方式通过线缆传输给接收天线,由接收天线发射此UWB信号给待定位接收机,降低干扰。

根据上面的设计要求,本文所述的电视机和现在大家所熟悉的数字电视一体机不一样,它必须能实现定位计算以及产生UWB信号,其接收天线在接收DTV-T信号的同时能发射UWB信号。为了实现上述额外的功能,需要在传统电视机的结构中加入定位处理模块、UWB信号产生模块,其接收天线为多频天线,如下图所示。

4.3 基于UWB信号和DTV-T信号的联合定位系统

基于UWB信号和DTV-T信号的联合定位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位置计算可以在待定位接收机实现或者有关的定位处理器(计算机定位中心)完成。系统主要包含待定位接收机、数字电视接收机、接收天线、DTV发射塔和GPS卫星。

其中,DTV发射塔的位置自建立起基本保持不变,所以当其完成首次的自身定位后,只需接收GPS卫星信号中的时间信息,设定整个系统的时间,并使系统的各部分保持时间同步。联合定位系统的运作流程如下所示:

(1)当室内待定位接收机需要定位时,就会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定位请求信号。考虑到后面接收天线发射UWB信号时,UWB信号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之间的互换关系,为了保证待定位接收机能够接收到足够大的UWB信号强度,将定位请求信号的传输范围控制在50m内,速率可达20Mbps~30Mbps,属于UWB技术的中低速传输;

(2)在50m的广播范围内的电视机接收到此定位请求信号时,启动自身的定位处理模块,从接收到的来自接收天线的信号中提取各DTV发射塔的位置信息和系统的时间信息。电视机为了实现对接收天线空间位置的定位,要求接收天线必须同时接收四台DTV发射塔的信号,然后通过上面所给出的(2)式和(3)式算出接收天线的空间位置三维坐标;

(3)电视机将接收天线的位置信息和系统的时间信息以UWB信号的形式通过与接收天线之间的连接线传给接收天线,由接收天线发射此UWB信号。待定位接收机为了实现空间位置三维坐标的计算,要求在50m的范围内,至少存在四台电视机,才能提供四根发射UWB信号的接收天线;

(4)待定位接收机接收到四根接收天线发出的UWB信号后,若本身具有定位处理模块,可根据UWB信号到达时间的不同算出,=1,2,3,4,然后通过四根接收天线的位置信息和,利用(2)式和(3)式算出自己的空间坐标,实现自我定位;若自身没有定位处理模块,待定位接收机将接收到的各接收天线的位置信息和时间差值以适于远距离传输的信号方式发送到计算机定位中心,由计算机定位中心来进行定位计算并将计算出来的位置坐标信息发回待定位接收机,完成对待定位接收机的定位。

该联合定位系统在利用DTV-T信号进行室外定位的同时通过电视机的接收天线将户外DTV-T信号引入室内,再利用UWB信号实现室内定位。在50m的通信范围内,待定位接收机和电视机接收天线二者之间存在密集的阻碍物,采用穿透力极强和时间分辨力强的UWB信号,可以有效的减少信号衰减,克服多径效应,提高定位精度。相对于单一的利用DTV-T信号进行户外室内全方位的定位,还降低了对DTV发射塔的信号发射功率的要求,大大降低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定位系统的耗能成本。虽然面对现在数字电视接收机普及率不高以及UWB技术还不够成熟的现状,要满足在通信范围内(50m)至少存在四台电视机、电视机能进行定位计算和产生UWB信号、其接收天线能发射UWB信号和待定位接收机能接收UWB信号等系统要求难度比较大,然而随着组建无线个域网热潮的来临,基于数字电视的家庭智能网构建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数字电视接收机将走入各家各户,利用UWB技术实现家电的高速互联也是趋势所向,所以在不久的将来,该联合定位系统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5 无线定位发展展望

从图5可以看出,系统实现对待定位接收机的定位之前,首先得先完成对选定的四台电视机的接收天线的定位,引入了一定的测量误差,降低了系统的定位精度。而且,由于每个国家关于数字电视地面无线广播的标准存在不同,将UWB技术和数字电视地面无线广播结合,利用UWB信号和DTV-T信号进行室内户外高精度的联合定位,各国的实现方案也会有所不同,应用上存在局限性。对于GPS技术,不存在国家之间的标准差别,GPS卫星信号覆盖全球,已经实现了全球性的应用,所以将UWB技术和GPS技术直接结合,实现高精度和范围广的定位,是未来无线定位技术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周红飞.浅析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MB-T中的帧结构.广播电视技术,2008(5):52-55.

[2] 周忠谟,易杰军.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M].测绘出版社,1992:73-99.

[3] 孙玉霞,吴乐南等.基于数字电视信号的无线定位技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8(4):15-19.

[4] Carl G. Eilers, Gary Sgrignoli. An Analysis of DTV Propagation Into and Within a Room in a Domestic Environment[J].IEEE Trans Broadcast,2002,48(1):1-9.

[5] 刘文开,刘远航.地面广播数字电视技术[M].第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0-11.

[6] 胡庆,葛明松.一种基于数字电视无线广播信号的定位新技术.广东通信技术.2009(2):51-54.

[基金项目]

篇4

【关键词】 可运营 有线数字电视 用户管理系统 构建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视频技术逐渐走向成熟。数字电视与传统的电视相比,在技术方面远远优于传统的电视。数字电视拥有个性化和现代化的操作系统,使其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互动电视节目,并且对用户可以进行有效地控制。

一、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基本概念

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管理系统是对有线电视运营管理的平台,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有线电视运营的综合管理。该系统通过对用户服务、收费、统计等业务的综合管理,实现网络运营的数字电视业务。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管理系统是借助于数据通信手段对计算机进行网络应用的系统,主要由数据库、应用服务与客户端应用程序构成。其中,数据库是对用户信息及财务和用户终端设备进行存储的程序。应用服务则是对有线数字电视的运营策略进行有效地节目包装及定价的程序,并对机顶盒及相关的智能卡进行初始化操作。而客户端应用程序则是对用户、财务及运营策略的有效管理程序。

二、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数字网络电视的出现,使得数字电视的用户管理系统逐渐从粗放型的管理体制向精细型的管理体制进行转变。此外,其用户管理系统的对象也逐渐增多,管理业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要对用户的资料信息和收费信息进行管理,同时也需要对业务信息进行管理。所以,一个完善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对有线网络的运营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用户管理系统应具有稳定灵活的特点,不仅能够对业务进行灵活的整合及归纳,同时也应具备业务跟踪及财务统计的功能。然而,在现实的用户管理系统中还未出现能够完全满足其商业需求的系统。

三、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首先,应根据现阶段市场与用户的现实需求对用户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找出其中的共性需求,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也可以使用户得到满意。其次,对于应用软件的设计,应采用标准的软、硬件,其软件系统由功能模块组成。这种设计方式,使其应用系统能够有效地扩展业务功能,根据运营商的要求自主进行功能定义,并且能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白主进行系统的升级与更新。最后,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应保证其自身的合理性,不仅要求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也应确保其可靠性。

四、构建可运营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

1、安全性与稳定性。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管理系统应采取成熟的技术管理手段进行用户的管理工作。用户管理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是保障其系统数据、网络、操作及应用安全的重要措施。若系统出现故障,则可以通过备份数据进行迅速的恢复,确保用户管理系统的实时稳定运行。2、开放性与兼容性。用户管理系统应将接口向第三方开放,使其接口能够适应多厂商的使用,CA接口与SMS接口的数量得到有效保证。在接口工作完成的前提下,应使用TCP或IP协议。3、灵活性与拓展性。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管理系统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系统配置能够进行灵活的处理与升级,同时能够不断的拓展自身业务与用户拓展,并且能够对系统升级进行可行性的维护与处理。4、界面和谐并容易维护。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管理系统的界面应保证以中文为主要工作语言,并对系统界面进行统一的设置.保证用户与机器的对话过程中界面设计和谐友好。除此之外,在用户管理系统的逻辑设计方面应进行分层设计,保证各层之间的独立性,但对其进行修改时应保证不影响其他层的正常运行功能。5、合理性与先进性。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管理系统应符合使用区域的实际情况,并采用性价比较高的系统配置,使用户管理系统能够在较小的投资中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6、系统分布性。用户管理系统应具有异地分布方式的功能,并将其建设成积极有效的运营平台,使其平均每年的可靠运行时问接近百分之百。这样不仅可以对黑客的不法行为进行有效地限制与杜绝,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篇5

关键词:B/S+C/S 混合架构 电子政务系统 设计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012-02

1 B/S、C/S两种结构模式

C/S是一种Client(客户机)/Server(服务器)的两层体系结构,第一层为Client(客户)程序,用于显示图形界面与数据交互,第二层是Server(服务器)程序,负责处理数据,并将其返回给客户机[1];该体系结构主要面向局域网,对于一些保密性强,操作过程复杂、数据信息量大的工作模块最好使用该体系结构。B/S是一种由传统C/S模式发展而来的三层C/S结构在Web上应用的特殊C/S网络结构模式,即浏览器/Web/数据库服务器的三级C/S结构;适用于一些安全性要求相对较低、数据查询两大、操作简单模块。除了具有C/S模型的所有优点外,B/S还具有使用简单,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客户端,维护工作集中于服务器端,通用性强的Web的开放式标准,扩展性好,可接入Internet等优点。

2 基于BS、CS混合架构的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需求与系统功能分析

该电子政务系统是基于某省政法委的工作需求设定的业务工作需要而设定,在系统需求分析过程中,将整个系统大致分为业务处理,网上会议,协同办公,内部门户以及接口几个功能部分。具体需求如下:(1)建设省委政法委内部门户网站:为政法委系统工作人员提供个性化、交互访问的内部门户网站平台。(2)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功能是为个人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包括日常个人办公的主要内容:收发公文、网上会议管理、待办事项、公务授权、日程安排、通讯录、信息查询等。(3)建设业务处理系统:包括值班收文登记管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执法办案信息管理、维稳信息管理以及报表统计管理。

经需求分析整个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系统目标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采用OOP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和原型化方法,自顶向下逐层分解构造系统模型,并利用Delphi 的RAD工具加快系统C/S实现,以及来实现B/S部分。该系统使省政委拥有更完善、更准确有效的业务数据库,提高政委业务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2.2.2 系统操作模块设计

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本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站点管理:节点实现对栏目、专题、频道等资源的组织管理,支持无限级树形结构管理,可以单独设定各个节点的列表、内容模板,实现多种方式,支持自定义节点数据结构,方便不同内容的扩展。

(2)内容管理:支持多种数据形式,以及各种复杂的文档编辑功能,提供报送和引用方式进行数据共享交换。

(3)模板管理:系统支持任意风格的HTML模板,模板的置标语言和XHTML、XML规范兼容;支持可视化编辑;支持多种文档置标定义;支持模板导入、导出与在线管理等功能。

(4)网站:支持文档处理功能;网站采用静态生成多渠道模式,与节点设定不同模板,生成个性化页面,支持多种数字媒体的;支持增量、完全、智能等多种模式。

(5)网站管理:后台网站管理员对整个网站和相应栏目进行维护和管理,且提供统一的后台管理入口,并根据权限更改网站展现的内容,实现动态管理功能。

2.2.3 系统结构设计

外网和内网应采用不同的结构,外网用户不直接访问数据服务器,从而保证政务系统原始数据库的安全和保密性[2]。政务系统内网交互性强、访问量大、数据修改和查询次数多,尤其是业务处理系统,因此要用C/S结构。为了实现内网、外网采用不同权限管理,其内网用户可以对资料进行上传和更改,网页生成。而外网用户只能在客户端对WEB中的基本信息进行查询,不能修改;应以B/S结构模式作为外网结构。

2.3 系统实现

2.3.1 C/S部分实现

C/S部分的实现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即是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程序。

系统的客户端程序主要面向内部人员,可利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实现系统登录、信息查询与修改、系统服务、消息通知等功能。在客户端程序中,检测服务器连接服务器,在用户登录服务器后可从SQL Server数据服务器获取对应的信息和权限,得到相应的菜单、功能按钮。客户端程序操作,须先向服务端请求,经服务端的权限判断和数据处理,再反馈结果给客户,还可自动备份相关数据。所有操作基本集中于客户端实现,而该客户端是通过Delphi的RAD工具,快速建立跨多平台应用程序,并开启可视化原型,使用预建组件和拖曳视觉设计更快的建立应用程序,保证应用程序在未来能与主要的数据库连接,以及现有的组件能和云端相连,并利用商业组件来作接口,包括软件接口和硬件接口,以及数据库和多层次的网络应用程序[3]。

服务器端程序主要面向服务器或网站的管理员、政委高层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检查客户端的连接情况、IP访问地址和操作日志,并据此反馈程序的运行情况,对出现的程序Bug进行修正。(2)提供数据库的访问链接。(3)用户角色权限的管理,数据库的关闭、启动、备份与恢复等。(4)消息传输机制。(5)可强制退出以防止用户的恶意操作。

C/S部分的服务端程序将与B/S部分的服务端相连接,实现IP地址控制访问。

2.3.2 B/S部分实现

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增加了一个WWW服务器是实现B/S结构的关键[4];而用户权限的控制是实现电子政务统B/S部分中WWW服务器端功能的关键。B/S结构主要实现的是通过浏览器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从而避免开发与维护客户端工作。在各类环境下,外部人员打开浏览器,即可访问WWW服务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对于不同用户,对其权限作出了相应的限制。查询的用户,只允许查询系统中允许的信息,而不能对数据库做出任何修改。对于需要更新数据库的用户,只能按自身权限修改。

系统B/S部分的实现是采用的,它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泽运行的程序,可使运行的任务简单化,具有强大性和适应性,可以运行在Web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几乎全部的平台上。

3 结语

在省政委开发的电子政务系统中,采用了C/S与B/S混合构架模式,经过运行后得出这一混合模式所开发系统很适合于电子政务管理。还通过WWW服务器开发技术进一步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促进办公系统自动化和远程管理,使政务工作更为高效。

参考文献

[1] 王松波.基于B/S结构与C/S结构结合的新结构开发应用系统[J].广西轻工业,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5).

[2]李云云.浅析B/S和C/S体系结构[J].科学之友,2011(2).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  电子合同  法律问题  法制化建设

电子商务发展给信息领域带来新机遇,也对传统法律关于合同签定的实质要件、合同有效性操作规范、合同可行性原则、电子合同支付、电子合同签名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要求提出了严峻挑战。现行合同法律如不及时修订已无法满足电子合同发展要求,有必要为电子商务建立必要的电子合同法律法规,为电子商务的健康运作提供法律依据。

1.电子合同概述

电子合同是电子商务交易的核心内容,电子商务中的合同采取了新形式,具有新含义和特点。(1)电子合同含义 电子合同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通过在网上发出要约和承诺,达成意思表示一致而订立的合同,是在网络条件下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的重要保证。新《合同法》肯定了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把电子合同界定为一种书面形式合同[2, 3]。

不同于传统合同,电子合同在整个合同订立过程中没有纸张单据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合同的订立方式,很难用传统的国际贸易法律来判定合同是否成立等问题。

(2)电子合同特征 电子合同具有鲜明的特征。电子合同只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看得见却摸不着是其本质特点。再者电子合同还存在风险性。电子合同的电子数据在传递过程中有可能被他人窃取或截获,已达成的电子合同有可能受病毒攻击或被他人恶意篡改。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有效性。电子信息的输入需要简单化和标准化,电子合同不可能像传统的书面合同那样条款齐备。

电子商务能否顺利进行,离不开电子合同,而如何使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以实现对当事人利益和义务的保护及监督已成突出的问题。电子合同具有法律认定性。我国《合同法》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2, 3]。

2.电子合同基本法律问题

电子商务中订立电子合同以及电子贸易中进行电子支付等过程需注意以下基本法律问题:

(1)电子合同签定法律问题 电子合同的订立过程:由贸易双方的任意一方(要约人),根据双方的贸易意向起草要约,要约起草完成以后,通过网络传递给另一方(受要约人),受要约人收到要约后发出承诺、要约人收到承诺后则电子合同生效。在电子合同订立过程中,承诺到达要约人的收件系统时合同生效。电子合同是数字化的,不同于传统书面合同,使电子合同效力认定及操作问题变得非常复杂,需相关法律法规来解决电子合同法律问题。

网上签定的电子合同,电子票据成为合同、提单、保险单等单据存在的唯一证据。由于电子数据有容易消失、容易被篡改和安全难以保证的弱点,在保持电子数据原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客观限制因素,电子数据以及间接信息的效力问题成为民事诉讼中十分棘手的难题。电子提单是电子数据交换与提单相结合的—种形式,提单信息被转换为数字信息后,在网络间高速传递,最后由接受方计算机处理为原信息。如何在电子合同签定过程中转让电子提单不仅成了技术问题,也带来法律解释上的问题。

(2)电子合同认定法律问题 传统书面合同订立只要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后,则该合同成立。因为双方当事人的亲笔签字或印章具有独特性,它既可成为认证该合同的依据,又能防止合同被他人伪造,表达了双方自愿履行合同规定的有关条款的意愿。

电子签名是和电子合同认定相关的一个法律问题。电子签名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依附在电子文件并与其逻辑相关,表示签名并同意电子文件内容并可用以辨识电子文件签署身份的签名方式,它具体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电子签名的关键问题是有效性,它必须具备独特性、可辨别性、可靠性等特征,才能与他人签名相区别,才具有法律上的有效性[1, 2]。

传统合同中各国法律主要把签字作为认证手段,书面形式是签字的物质基础,签字的实现以书面文件存在为前提。电子签名由符号及代码组成,任何一方的电子签名都可随时改变,以保护其安全性,需从法律上予以认可。如何对他方的电子签名予以辨别和认可,是实际操作中易出现的法律问题。

通过数字签名方式以确定交易方的身份,要判断电子签名真伪及辨别签名者身份,可依靠认证机构签发的认证证书。电子签名具有以下特征:

①电子签名有效性。电子签名是一种电磁记录,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签署者本人享有拒绝、排斥任何未经法律监视、窥探及披露的权利。电子签名具有可识别性,使用者以此表达身份,任何其他人均不能伪造该签名。电磁记录是否有效需符合电子签名法律所规定的“书面形式”。

电子签名作为电子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其效力如何,直接关系着交易成本和交易安全。电子签名与—般的手书签名一样,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方具有法律效力,才能得到立法、司法部门的认可。

②电子签名认定性。电子签名可通过认证中心按照发公钥与私钥的方式解决身份确认问题。电子签名存在于数据电文中,签名者事后不能否认自己签名的事实,电子签名是一种特殊的书面签名。电子签名具有不可否认性,通过论证签名来确认其真伪和法律认定问题。

电子签名符合法律关于签名的要求,法律通常规定只要采用了某种可靠的方法来证实当事人的身份,证明当事人同意信息和包含的内容,且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是可靠的,则这种信息就符合法律关于签名的要求,电子签名也符合法律对签名的要求。电子签名具有与书面签名同样的法律效力,电子签名本身具有原始证据的法律效力[4, 5]。

(3)电子合同支付法律问题 电子货币的支付是电子合同中最核心的一环。电子货币通过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电子货币以计算机为依托,可广泛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领域,融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简便、安全、迅速的特点。

篇7

1.电子商务合同的特点(在诚实信用原则方面的特殊规定性)

第一,电子商务合同本质上是新的商业信用服务模式下的电子契约。互联网的匿名性和开放性对商务在信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长远来看,网络技术本身也提供了很强的商业激励,为商务提供了一种新的信用服务商业模式.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下,交易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交易双方在诚实信用上即使要求很高也不满足,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当事人要用合同来保护自己,这样,电子商务合同就成为诚实守信要求的必然。

第二,电子商务合同就其最终目的来说是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诚实信用的社会商业环境,而网络的虚拟性与匿名性使得这一良性环境很难形成,因此,建立良好的诚实信用下的商业环境是当前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目标。“契约即法律”,电子商务合同作为一种契约,当事人一旦签订就必须诚信地遵守和履行,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三,电子商务合同是以诚实信用为执行原则的法律程序限定。我国修改后的新《合同法》统一了此前的几个合同法,适用于整个民商事领域,合同法第6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就明确,诚实信用原则应适用于合同的全过程,包括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各个阶段。作为合同的一种,可以说诚实信用原则也是电子商务合同的执行原则。既然新《合同法》明确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基本执行原则的地位,那么电子商务合同就其法律程序如合同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来看,也就应该以诚实信用为限定原则,即要以诚实信用作为执行原则的法律程序限定。

2.诚实信用原则在电子商务合同方面的作用

首先,诚实信用原则本质上在新的商业信用服务模式下表现为道德内容的法律原则。正如台湾学者林诚二先生指出的:“诚实信用原则系道德规范,乃法律道德化之表征,学者乃立之为法律之最高指导原则。易言之,诚实衡平原则系一种领导性规范。”新的商业信用服务模式下,诚实信用原则更是电子商务中重要原则的支柱,即在电子商务合同中它必然要上升为一种原则性的要求,并最终以多种形式进行奖罚。因此,在我国,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的基础,遵守诚实信用是一切合同包括电子商务合同都要履行的义务,它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虽然这种原则往往表现为一种道德内容。

其次,诚实信用原则是电子商务合同的执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就是要求电子商务双方当事人相互约定,以诚实不欺、遵守信用的方式和态度签定和履行合同。所以诚实信用原则就其适用性来讲,应该适用于电子商务合同的全过程,包括合同的订立、履行、终止等各个阶段,而就其地位来说,则应该是电子商务合同的重要执行原则。关于这一点,具体表现在:在电子商务合同订立阶段,诚实信用原则对先契约义务具有指引作用;在电子商务合同履行阶段,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履行的原则与前提;在电子商务合同解释过程中,诚实信用是重要的解释原则和标准;在电子商务合同终止后,诚实信用原则是后契约义务履行的重要保障。

再次,诚实信用原则还为电子商务合同的有效性提供了原则限定。电子商务的特殊性决定电子商务合同的有效性必须在诚实信用原则限定下才有可能实现。

3.电子商务合同与诚实信用原则的契合性

电子商务合同的特殊性以及诚实信用原则对电子商务合同的有效作用使得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契合。表现在:

一是相互规定性上的契合。从电子商务在诚实信用原则方面的特殊要求来看:电子商务合同作为一种新的商业信用服务模式下的电子契约,本身就是诚实信用交易需要下的产物;就其最终目的来说,为了在诚实信用的环境下实现资本的有效运行就必然把这一原则加以强调,并上升到法律条款高度,如上面所述,在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履行以及终止等过程中,诚实信用作为执行原则已经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了。从诚实信用原则在电子商务合同中的作用来看:诚实信用原则本质上在新的商业信用服务模式下表现为道德内容的法律原则,为电子商务合同的有效性提供了原则限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电子商务合同的执行原则了。可见,两者在规定性上具有契合性。

二是两者所张扬的经济价值目标可以契合。从经济交易安全看:电子商务贸易是一种契约贸易,在这种契约贸易下,有效的电子商务合同以契约的方式为信任提供风险限定,从而为商务贸易中的各方当事人提供了交易安全的基本保障。而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电子商务的灵魂,通过为电子商务合同风险分担确立的一般原则,能有效地救治合同失灵,保障经济交易的安全有效运行。从经济价值本身来看:诚实信用原则本身就蕴涵了丰富的经济价值,它本身所决定的高效性,能降低当事人的交易成本;作为基本的法律原则,它还具有解释电子商务合同、填补其条款漏洞的功能,如果与电子商务合同相契合,就能有效平衡合同当事人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利益,降低成本并实现资本的有效利用,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价值。

二、合同法支撑下的电子商务合同有效性问题探讨

1.功能问题上

我国新《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这其实是以“功能等同”的方法认可了由“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为表现形式的电子合同属于书面合同。这种对电子合同功能的承认,是一个前提性的条件,是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充分认可与支持,基本上解决了电子商务合同的有效性问题。

2.时间问题上

电子商务合同中存在着数据容易编造以及各种病毒侵蚀等问题,因此在现有法律滞后的情况下,新《合同法》第25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第26条和第16条第2款也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如果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如果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而一般把数据电文到达的时间确定为承诺到达的时间。此外,合同法在第33条中还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因此,当事人之间可以以签定确认书的时间作为合同成立的时间,这对电子合同有效性的确立又进了一步。

3.地点问题上

篇8

【关键词】PKI;SIM卡;CA认证;OTA;电子合同

一、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B2B商务活动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商务活动。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为签订合同的过程。确保签订的合同安全有效是所有电子商务商户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为保证网上信息的安全传输,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技术。PKI技术采用证书管理公钥,通过第三方的可信任的认证中心(Certificate Au

thority,CA),将用户公钥和用户的其它标识信息捆绑在一起,在互联网上验证用户的身份。

本文所设计的电子合同系统,就是利用SIM卡在移动通信网络上建立起相应的PKI架构,利用SIM卡的可识别性来实现身份认证服务,确保了交易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

二、PKI技术简介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即“公开密钥体系”,PKI是一种基于公开密钥体制的密钥管理平台,通过采用认证技术确保电子合同的完整性和抗抵赖性,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密确保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同时,通过采用基于PKI/CA结构及用户口令,可有效地对系统中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防止系统中出现非法用户和伪造信息。PKI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也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其中CA是PKI的核心执行机构,是PKI的主要组成部分,业界人士通常称它为认证中心。它是保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等交易的权威性、可信任性和公正性的第三方机构。

三、PKI-SIM卡

PKI-SIM卡通过SIM卡内部提供PKI 相关功能,结合空中下载(Over the air,OTA)远程管理,从而在移动网络上建立完整的移动身份认证服务系统。PKI-SIM 卡作为 PKI 体系中的用户私有密钥的载体,提供了硬件级别的私有密钥的数据保密性,并且在卡上实现各种安全算法,有足够的安全措施保证密钥的完整性。

PKI-SIM卡代替了传统的USB key等其它外持的独立设备作为认证终端,利用通讯网络对PKI-SIM卡中的CA认证进行更新和管理。合同双方能够通过存放于SIM卡中的用户私钥来对合同签名确认,接收后能够通过数字签名技术核实对方签名的有效性,双方确认后不能抵赖对合同的签名。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即使用户数据(密文)被窃取,由于没有存在SIM卡中的私钥,无法还原为正确的明文,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四、基于PKI-SIM的电子合同系统

1.电子合同系统结构模型。电子合同系统由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运营平台,认证中心,移动终端和用户等部分组成。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并将服务的说明信息到电子商务运营平台;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存储各种服务信息,并且提供服务检索、合同创建与维护、合同证据的保全等功能;认证中心用来审核CA证书,为移动终端提供经过数据签名的CA证书下载和审核;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的信息确认,登陆到运营平台检索服务,签订电子合同获得自己需要的服务。电子合同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合同结构模型

通讯终端和认证中心的无线方式交换数据信息,运营商主要负责移动身份认证平台和PKI-SIM移动终端之间的联系,为他们之间通信提供了一条通道。其结构如下图2:

图2 电子合同系统无线传输结构模型

2.电子合同的签订流程。合同是交易双方用来保证各自利益的法律依据,所以电子合同系统的签订是系统最为关键部分。在签署合同过程中,需要保证合同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本系统具体流程如下:

用户在使用本合同系统之前,需要在运营商处申请数字证书。申请成功后,用户通过PKI-SIM卡端执行加密,将加密信息上传到身份认证平台 RA系统,同时下载CA证书。

合同提供方(甲方)向电子商务平台的电子合同系统提交意向合同,系统将合同传送接收方(乙方),乙方根据合同条款决定是否签订。如果乙方有异议,返回协商信息给甲方,甲方根据乙方意见调整合同后再次提交给电子合同系统;如果乙方同意,返回同意签订信息给电子合同系统,双方通过移动通信服务确定合同双方的身份,如果双方身份验证成功,即可签订合同。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电子合同系统签订流程示意图

五、结论

随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网上订单和网络交易越来越频繁,人们对电子合同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KI-SIM技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应用有效的保证了网络商业交易的安全性,降低了交易风险。基于PKI-SIM技术的网络电子合同平台,可对系统中的交易双方进行有效身份认证,保证电子合同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保证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消除了人们对网络商业安全性的疑虑。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进行操作即简单、安全,又方便、快捷,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MESSAOUD B.Introduction to the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for the Internet[M].2003

[2]中广瑞波公司.PKI-SIM安全认证卡系统简要说明

篇9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也是信息社会。信息的无限性意味着给全人类社会带来了无限的机遇、资源和财富。全世界正进行着一场信息技术革命,也称为数字化革命。这场革命正在迅速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以数字化革命为特点的现代高新技术成果大量涌向社会,使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开辟了人类社会的新纪元。如今的社会系统流行、信息流行,可以说是一个网络大流行和虚拟大流行的社会。随着因特网(Internet)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无限前景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迅速广泛深入发展的电子商务正在动摇和丰富着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商品交易方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惯、思维方式和思维观念。但是,电子商务毕竟是新生事物,必然有着它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或者说,存在着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对电子商务合同进行充分的法律探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纠纷。

二、概述

为了促进商家和企业朝全球化的方向发展,1997(年和1998年美国克林顿总统两次提出了《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纲要》轰动世界,在《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纲要》中对制定竞争和发展战略时加入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鼓励促进网上电子商务的发展。克林顿认为:因特网是未来经济的重要特征,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能够带动需求的增长,并且由此将产生许多高工资和高技术岗位,不但能刺激经济繁荣,还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指:“通过电子手段来进行的商务活动。基于对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在内的数据的电子化的处理和交换。电子商务包括了货物和服务的电子贸易、数字内容的网上交货、电子资金转移、电子股票交易、电子提单、商业拍卖、合作设计开发以及针对用户的直接广告和售后服务等各种各样的商业行为。”

三、电子商务合同

既然电子商务合同仍是合同,就要符合合同的构成要件、程序、效力等。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合同是在因特网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它又有着区别于一般合同的特殊之处。这些特殊之处与因特网自身的许多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书面形式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由于电子商务中不存在口头形式,所以应该采取书面的形式,而且新的《合同法》第11条中将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直接纳入了“书面形式”范围。法律对书面形式的要求是为了作为证明合同存在及其内容的依据,证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便于在发生纠纷时举证,分清责任。那么电子数据能否视为书面并取得与书面文件同等的效力就关系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景,同时也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与传统的书面文件(如合同书、信件)等相比,数据电文的实质是一组电子信息,而不是纸张;其表现形式也不是有形的文字,而是调取储存在磁盘中的文件信息。但是这些区别并不影响其作为合同成立及其内容的证据,这些信息仍是可以识读的,文件也可以复制使当事人均持有同一份的副本。这些书面形式所应有的作用,数据电文均能够满足。所以将书面形式作扩大解释,将数据电文纳入其范畴就解决了数据电文的“书面形式”问题,我国的《合同法》对此亦予以承认。作为书面合同的文字凭证,除了要有有形的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还需要当事人或其人的签字或盖章。签字和盖章是为了明确合同的当事人,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依照合同的约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而采用因特网来进行电子交易很难满足这项法律要求,但是为了维护网络交易的安全,实现其具有的证明合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功能,签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得到强化和保障。

在凭信用卡去银行自动取款机提款时,所使用的就是以电子密码来代替存户的签名的做法,所以可以通过扩大传统的签字的定义,采用某种电子密码的电子签名的方式。新加坡《交易法令》对电子签名和数字签名下了定义:即“以数字形式所附或在逻辑上与电子记录有任何联系的字母、文字、数字或其他符号,并且执行或采纳电子签名是为了证明或批准电子记录。”还有一种作法就是身份验证,网上交易每一笔交易,都需要鉴别对方的可信度,因此,可以借助一个独立于双方当事人的第三方机构或个人来充当验证的工作,签发证书。在交易时向对方提交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如果对方没有把握,可以要求验证机构来进行验证。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设立专门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认证机构是较为合适的。它的完全独立性可以获得交易双方的信任;其非营利性使之不与客户的利益发生冲突;其职业能力使之能有效地为客户保守秘密,保证网络交易的安全。我国《合同法》第32条就有着相关的规定,但对于电子商务中的签字问题仍留有空白,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

(二)要约与承诺

新的《合同法》中引入了要约与承诺的概念。首先,区分一下要约邀请与要约。《合同法》第14条、15条分别给二者下了定义。而商家刊载于互联网上的广告是属于要约还是要约邀请呢?因为这些信息是向不特定的人发出的,但有时又往往信息的内容比较完整,涵盖了合同的主要内容,有人主张按照交易的种类——销售实物、销售软件、网上服务等来进行划分,但这种划分没有考虑到当事人自己的意思表示,所以仅仅按照合同内容来划分,往往是不恰当的,还是应当参照《合同法》第14条、第15条第2款的有关规定来区分,如果商家的广告十分详尽,将标的物、价格、数量、质量、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作了明确的说明,商家其实已将其视为要约了,一旦消费者表示承诺,这个合同关系也就成立了。这样可以避免商家及消费者任何一方以这种性质的争议来逃避责任,更好的维护交易的安全与稳定。我国《合同法》第17、18、27条分别规定了要约的撤回、撤销及承诺的撤回,并对其要求作出了规定,但是因为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便捷,所以数据电文的快速传输使得撤销与撤回来得困难与复杂了。由于要约的发出与达到在时间上的间隔非常小,所以撤回在技术上无法实现。但是撤销有的时候是可以实现的。如果要约人以电子邮件(E-mail)的方式发出要约,那么在对方未作出答复之前,要约人可以撤销要约,除非出现了《合同法》第19条中规定的不可撤销的条款;但有时存在着受要约人启动了自动回复的系统,受要约人的承诺使得要约人不能撤销要约,否则,就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这样会使得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得不到反映。其实对于网络交易中的风险,双方应由足够的认识,应尽足够的注意,才能保证自己意思的真实表达,一般自动回应系统有着其及时、便捷、快速的特点,但是对于交易的稳定性、安全性则缺乏足够的保护,容易导致争议。但是作为立法,应根据电子商务的不同方式作出灵活的规定,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需要,这对法的技术性要求就更高了。

(三)合同成立的时间、地点

互联网使得天涯成为咫尺。合同法中时间和地点的确定对于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合同的法律适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网络的迅速,减少了“发送主义”与“到达主义”之间的冲突,我国《合同法》第32条、第33条中规定了合同成立的时间,而根据第44条一般合同成立的时间也就是合同生效的时间,我国合同成立的时间可以参考《合同法》第16条第2款的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至于合同成立的地点,《合同法》中亦作了相关规定,第34条第2款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要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要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这样规定是为了处理电子商务合同有的情况,即“收件人收到数据电文的信息系统或者检索到数据电文的信息系统往往与收件人不在同一管辖区内。由于信息系统地点的不确定性,为确保收件人与视作收件地点的所在地有着某种合理的联系,且收件人可以随时查到该地点。”(见《知识产权文丛》第1卷)所以《合同法》如此规定,不无道理。

(四)其他

除了因为网络个形式的电子商务合同存在着与传统合同的许多不同之处外,作为合同的一种,其许多规则规定仍是与传统合同相同或相近似的。特别是合同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的立法目的以及当事人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遵守法律、社会公德等原则,这是电子商务合同之所以为合同,并且得以存在和迅速发展的前提。另外,网络无极限,由于因特网的普及与覆盖面之广,使得电子商务合同的相对方往往超越了国界。所以,电子商务跨国性、全球性的特点,使得传统法律之间的不同,尤其是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关于合同法的冲突,成为电子商务合同中最复杂,也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参照一般国际商事合同的作法,还是以商业惯例为依据。其林林种种的问题引起了国际范围的广泛关注。

篇10

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子信息行业提出了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最初只局限在交易环节,然而经过长期发展,该种商务模式已经将整个商业活动囊括其中。电子商务的基本媒介为计算机和互联网,主要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完成合法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和电子技术来完成采购和销售等传统商务环节,完全打破了商务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扩展了商务流通的范围。

实施电子商务的前提就是准备一个公共性质的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模式将互联网作为平台,集中了大量的商业活动,即在网络中创建了一个集市,商务活动变得更加简便,大幅度减少了成本,节省了商务活动的时间,使商务流通变得更加高效,最大限度地扩展了商务交易的利润空间。而且商务活动在该模式下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将各大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商业的发展。

二、传统国际贸易概述

国际贸易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商业活动区域进行划定,强调的是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传统国际贸易是在国家特色与区域特色的基础上展开商务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际贸易是将不同国家、不同区域联络在一起,是将国家当做背景实施商务活动。

在确定商务合同前,交易双方需要长时间的磋商,主要流程为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确定合同。此外,双方还需要对合同的具体内容和生效时间进行确定。

在该贸易形式中通常不会涉及到现金,一般都是通过相关票据来完成贸易结算,票据就相当于实际金额的有效证?弧9?际贸易发展到现在,仍然将支票作为主要的结算工具。本票和汇票也是贸易常用的结算工具,主要是通过汇付来实现结算。此外,信用证、托收等也是贸易中使用较为频繁的结算工具。

三、两种商务模式的对比

从商务流通环节来看,国际电子商务和传统国际贸易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国际电子商务各环节都是在网络基础上完成的,在该模式下的商务活动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一)在贸易实务方面的比较

贸易实务比较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贸易准备、贸易磋商、合同签订及执行、支付环节。

第一,贸易准备:该环节基本上都是围绕商业信息进行,首先是商品信息,然后查询对方信息,再对信息进行匹配,让交易双方都能够对交易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下,信息、查询、匹配都是利用纸质材料来实现,手段比较传统。国际电子商务只用借助网络就能让交易双方了解到各方面的资料,不用花费精力去查阅资料,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二,贸易磋商:该环节是建立在双方彼此了解的前提下展开的洽谈。传统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口头磋商或者传递纸面贸易单据来实现双方意见交流的目的,利用传统的方式来达到双方洽谈的效果。该模式下的磋商方式主要包含邮寄、传真、电话等。而国际电子商务则是利用网络来完成磋商,各环节都是借助互联网进行面对面交谈,和传统国际贸易相比,国际电子商务能够让交易双方的商谈更加直接、有效,大幅度提高了磋商效率。

第三,合同签订及执行:在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下,合同签订必须要交易双方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纸质商务合同,交易双方必须要从不同地方相聚到一个地点才能完成合同签订。国际电子商务则省掉了这些繁杂的过程,只需要借助网络就能让交易双方签订电子合同,电子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加上纸质合同在时间作用下会出现泛黄的现象,极易被损坏,电子合同则没有这些顾虑,而且其保管也更加简便。

第四,支付环节:在传统国际贸易中,基本上都是将实物票据当做结算工具完成支付,结算方式是以信用证为主,利用汇付、托收等辅助方式来完成资金计算。国际电子商务则是借助网络来完成支付,以电子化的方式借助第三方交易平台来完成资金结算。

(二) 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首先,电子商务实现了流通环节的精简化。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完成交易,在互联网中,客户不需要传统模式中的批发商、专卖店,可以直接在网上订购商家产品,完成交易。

其次,国际电子商务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购物时间。电子商务提供的产品更加丰富,客户拥有更多的选择,而且不用出门就能够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节省了购物时间。然而,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照片、视频等让客户了解商品,很多产品都存在一定的瑕疵,与实物存在较大的出入,不能让客户满意,传统模式下的购物,虽然需要花费客户大量的时间,但是能够让客户买到满意的产品,这也是电子商务交易存在的一大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