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6 17:5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总结

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情感教育;运用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更为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成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情感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并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取得了理想效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初中生物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其教学中合理运用情感教育更有现实的必要,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健全学生情感发育,还能够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所以,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及未来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1.情感教育的含义及目标

所谓情感教育指的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基于自身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表现出的情绪、信念、思想等予以密切关注,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出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正面作用。

情感教育的目标具有一定复杂性,经过系统归纳,可将其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包括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观、环境保护意识、行为规范道德感等;二是培养学生的理智感,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培养等;三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

2.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2.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相关措施主要包括:保证教室及实验室干净整洁;在墙壁适当位置悬挂生物学领域杰出代表的画像,如达尔文、李时珍及孟德尔等;生物教师除了要服饰整洁之外,还应尽量保证教学态度亲切自然,除做好课堂交流之外,还应重视课外沟通,真正融入到学生群体去中,和学生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能够拉近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情感上更加愿意学习生物这门课程。

2.2以情施教,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将会对学生“三观”[2](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时期,好奇心较强,因而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去。如在教学《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堂课时,教师完全可以将自己作为例子,先介绍自己日常饮食习惯,然后和学生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最后对学生提及的一系列饮食习惯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改掉那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3]。除此之外,还可以下载相关视频,和学生一起观看,从而加深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如此一来,一方面能够有效拉近师生距离,另一方面还能够让生物课堂集形象化与生动化于一身,从而帮助建立并巩固科学的生活习惯。

2.3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情感教学中,应重视并做好如何突出学生个性这一问题,生物教学也是如此。生物不仅具有多样性,同时极具探索性,因而需要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个性[4],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塑造优秀的人格魅力。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均是无比重要,都需要突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深植学生的心中[5],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光发热,成为一个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如在教学《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堂课时,教师可借助数据、图片、视频等展示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同时展示不节约水源、滥伐树木将会导致的恶果,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唤醒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并引导他们将这种意识转化为保护植物、节约水源的具体行动。重视学生的价值,可以唤醒学生的存在感及价值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原来是那么重要,并在社会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发扬这种个性,在提高自己的同时,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走入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4生物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

众所周知,知识来自生活,反过来又指导着生活,初中生物知识也是如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内容如果过于高端,脱离实际,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陌生感,甚至敬而远之,这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强化初中生物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贴近生活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让他们觉得亲切自然,从而更好地指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该门课程的实践活动中去,进而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最终提高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如在教学《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这这一章时,教师可向学生充分展示物种遗传所具有的特性以及趣味性,并引申到人类遗传这一方面,让学生们知道双胞胎为什么这么像,为什么单眼皮的父母生不出双眼皮的孩子?通过有趣的事例和问题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最终让他们快乐学习、高效学习[6]。

3.结束语

学海无涯,学习方式及方法不一而足,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探究更为高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永无止境的。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教育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运用情感教育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更多实用知识。基于长远角度看,情感教育还能帮助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加热爱生活和生命。本文重点探究了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希望能够对生物教师及其他科目的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然.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J].新课程(上),2012,09:8.

[2]靳广岭.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8:104.

[3]黄南鲜.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及实践[J].青春岁月,2013,17:323.

[4]张莉园.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3,08:138-139.

篇2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课外教学实践 重要意义 课外教学的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7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大潮的涌来,教师对各门课程都逐渐将重心由灌输式教学转移到素质教学当中来。初中生物课程原本就是兼具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课程,在教学改革浪潮中更是明显的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态,广大教师根据改革宗旨将室内教学积极向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延伸,将生物多样的教学资源充分整合高效利用,对教学成效、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初中生物课外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首先,初中生物课外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初中生物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与延伸,弥补课程中无法涉及的知识点与学习方式,同时起到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的作用。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实验的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多种实验是老师无法带领学生在课上完成的,如果知识说教则过于抽象,达不到实验能达到的具体、直观的良好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受到打击。这种探究式教学实践活动只能放到课外去实施,这样一方面生动的有效的展示了生物教材中的知识,很好的弥补了课堂教学中无法覆盖的知识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的深刻牢固,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其次,初中生物课外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课堂教学是由老师占主导地位,大多情况下,都是老师在动手而学生只是旁观者。但在课外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就要转变,由老师来指导,老师是监察者,学生占主导地位,要自己独立动手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比如植物的嫁接,动物的解剖等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再次,初中生物课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促使生物教学收到更好的成效。与课堂教学相比较,在课外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更多的积极性。在课外探究中,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实践的能力及动手的能力,尤其是在经过自己一番思考之后得到的结论,不仅使自己记忆深刻,还会使学生对自己成绩的肯定,充满自信和成就感。这自然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导师,学生的生物成绩也会随之提高。

最后,初中生物课外教学不仅仅对于学生的培养有利,长远看来,生物课外教学有助于拓展生物学科的教学空间,这是生物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生物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在实践过程中能是学生接触更多在课本中接触不到的知识,了解知晓更多生物现象的由来与规律,实现了让学生突破实践和空间的限制,这样教师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进而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拓展了余地。

二、初中生物课外教学活动的现实的方式

首先,充分利用校园的自然生物园地开展学习研究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条件也在不断地完善,不少中学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了不同规模生物园地,或者是专用于生物教学的场所,或者是学校的苗圃鱼塘等等,一些便捷实用设置。这些看似简单的设施给师生及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深刻的影响着生物课外教学实践活动。要使这些设施充分利用,则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走向课外实践中,深化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运用。比如:在生物课本中学习“植物相片”时,可以带领学生到生物园地进行相关的实验,围绕这个实验的目的来进行规划设计,进行实验,最终达到实验的目的。

其次,生物课外探究活动的内容应该创新,实现多样化发展。教师在基于教材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尽可能的为学生安排课外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课题,学生在课上遇到的没得到证实的新问题可以作为实践课题,在教师的全程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并从结论中发现问题,进行研讨,最终进行经验的总结。从实验的选题到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整个过程中都是学生将所学的生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课外教学的多样化发展将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最后,除了校园内的资源可以利用外,还要积极融入社会生活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用于社会实践,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学实践活动融于生活。比如:在学校周围组织学生进行环境状况的资料搜集,走访调查,分析调研,交流学些,撰写报告等等活动。这样的活动是学生能体会到自己的责任感,思想得到升华,这才是教育的重要目的。

篇3

在教育教学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应该与时俱进,为此,在初中生物课堂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征如下:

1.自主性。与传统的老师讲述式的生物实验不同,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这就需要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动手操作实验,自主观察,分析实现过程,得出实验结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极大的空间,突出了极强的学习自主性。

2.探究性。这里所说的生物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或者活动来总结生物知识,这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探究性的答案是未知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求和解决。在探求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激发,知识迁移被有效地运用,创新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灵活性。生物探究性实验对于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只要能达到教学和学习的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问题假设,可以运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用具,所以探究的过程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优化初中生物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对策研究

以往生物实验教学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为了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在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革新教育思想,优化教学过程,加大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现探究性教学,可以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生物实验课课标指出:“有效的生物实验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育教学发展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题中之义。

1.重新界定师生角色,做好课堂管理。在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界定好师生之间的角色,切忌教师满堂灌,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教师是课堂的协调者与组织者,不可以出现越位的现象,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就放手给学生自己去做,学生不能完成的,如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也让学生去做。针对学生不能完成的,教师才给予一定引导或者指导,这样学生才能提升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在具体的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搞清楚学习的重难点,这样带着任务去学习就会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自然也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2.完善教学路径,丰富探究方法。要想实现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应该革新教学观念,突出教学路径的创新与完善,另外还要依据学情丰富探究方法。在教学路径的选择上,只要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的都可以被利用,比如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实现知识的直观化教学,还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存在与价值,有益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一定要紧扣教材和教学内容,考虑到学情,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革新思维,丰富探究方法,如实验类比法、合作实验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3.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想实现探究性实验教学,还必须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和能够动手操作的能力。如在讲述《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设问:水在绿色植物体中扮演什么角色?然后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全班交流,设计验证干小麦种子是否含水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极有兴趣的带着这一疑问,积极投入到实验中。待学生实验完毕,找出结果后,教师在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由于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和探寻知识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和总结的作用,所以对于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知识,他们会印象深刻的。

篇4

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一讲到底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应该说,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对生物这种重视试验性和探究性的学科是很实用的,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为班级的每个同学提供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能够促进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落实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

为此,笔者结合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实施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观念,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老师要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老师设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来,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的探究。

首先,老师要对自己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心里有数,在开学初老师就可以把本期的教学计划制订出来,并印发给全班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事先了解本期要学习的内容,大致了解本学期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要编发合适学生的自主学案,在自主导学案中明确要求学生每一课前应该完成的自主学习的内容,一定要做到自主学习目的明确,做到有的放矢。因为,作为初中生,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很欠缺,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定要在老师的安排和相关的引导下进行,当然,一段时间之后,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也可逐步放开。

其次,要鼓励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传统教育最终的评价标准是考试,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一直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的能力,经过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一般都比较差,也有人给了一个形象的说法叫“高分低能”。的确,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方面是有欠缺的,尤其是对于初中生物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真正动手实践,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知新知识的欲望,才能牢固掌握该学科的知识。

在八年级下期的教学内容里有一个单元是学习酒酿的实验内容,由于酒酿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改为制作酸奶或果酒,于是我就把制作酸奶和果酒的资料发给学生,看得出来,学生拿到资料时比较兴奋,有的学生对制作酸奶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制作果酒兴趣较浓厚。学生一回到家里就开始制作,由于当时的气温较低,很多同学还想了不少办法,通过制作过程探究制作要领和规律,有的学生还通过总结写出来小论文在班级交流。这样的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后动手实践,也强化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能力。

二、积极拓展课堂空间,结合课外学习,挖掘学生潜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又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生物学科的知识在课堂外大量存在,在社会上,网络、报刊、图书等有着大量与生命科学有关的信息,教师只要适当加以指引和运用,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进行有目的的课外学习,这样既能拓展课堂学习空间,又能发掘学生的潜力,还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因此,根据教学的内容,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观察、实验。结合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逐渐探索出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现状;改进

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过程是没有设置生物课程的。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生物课程相对来说是一门比较陌生的学科。但是,国家对这门学科应该完成的内容、涉及的能力的规定并不含糊。初中生物主要应该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生物知识,让学生了解生物、认识生物;另一个是培养中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在实验中学到相应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生物实验教学便成为生物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所有学校都应该开展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完善原有的实验方法,引进先进的实验器材,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对初中生来说,像生物这样一门新接触的学科一定具有丰富的系统知识,具有相应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有一些困难的。如果有些学生认为这些抽象的生物知识很难,就会对他们失去学习兴趣。以此同时,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降下来。但是,生物实验的存在恰恰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学生通过实验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认为生物是形象生动的、贴合实际的、简单易懂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该通过生物实验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认为学习生物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并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他们所应该学得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没错,发现问题是问题有无的质的差别。我们不仅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也应该让学生得知如何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因此,我们要通过实验培养出中学生的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我们在研究“消化”时提出假设“细胞膜只能允许小分子物质穿过,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是无法直接穿过的,只能先转化为小分子物质,然后再通过”,这个假设看似简单,但是通过实验推论出的假设。只有先拥有了这些假设,有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才能进而去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实,初中生物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探索过程与实践过程的结合,也就是说先直观发现,再抽象思维,再反馈回现实的过程。通过初中生物中的实验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积极动脑的能力,反馈回来后,他们会积极地动手参与这些生物实验,进而实践得知结果,最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抽象的生物知识。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近些年来,虽然学生也可以做相应的某些生物实验,但是效果确实微乎其微的,总结探讨之后,得知如下这些现状是收效甚微的原因。

(一)观念陈旧,缺乏对中学生物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虽然生物教材中有大量实验内容,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有的教师讲课时并没有真正利用到这些实验内容。又因为应试教育体系,很多学生并不会去真心实意地思索这些实验,他们仅仅是依照某些方法去死记硬背,而不是运用这些实验去理解、去记忆。这些教师和学生因为缺乏对生物实验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正确面对和理解生物实验。

(二)实验安排不合理

生物实验本是一门通过实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理解到生物知识的课程,但是很多学校对实验的安排并不合理。探究性实验的课程少之又少。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动手自己去探索一些生物问题,对实验结果能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实验的内容。如若探究性实验很少,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能起到让他们清楚记住生物知识的作用。

(三)只求结果,忽视过程

有的学生在进行生物实验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去追求应该拥有的结果,而忽视了实验过程中那一步步的探究结果的过程。这样,会使得他们并不是真正地记住了理解了实验内容,只不过是死记硬背式的记住了结果,当追其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的原因时,这些学生往往无法正确地解答。

(四)评价机制和监管机制存在问题

有的时候,并不是学校提供的教学设施不足,也不是学生不愿去学习,而是由于教学评价缺乏监管,有的教师并不会无私奉献般地去为学生讲解、演示教学实验,也会为了省事,不让学生进行过多的实验。这种危害是巨大的,不仅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无法真实的深入理解到教学内容之中去,影响学生的成绩。

三、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一)实践中重视实验教学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已经清楚地得知了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每个人都不应该忽视生物实验教学,而是应该充分地将实验教学加以重视并利用起来,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去改变以前忽视实验教学的错误方法。将生物理论教学与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生物,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一个实验过程,是我们发现、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一个合情合理的实验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生物知识,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多增加探究性实验,就可以让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他们感受生物实验的魅力,使他们更加热爱生物,更能学好生物。

(三)过程与结果并重

初中生物实验是一门基础的实验性教学,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结果不论过程如何,也不能只注重过程不论结果好坏,而是应该过程与结果并重。这样,我们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学得更多的知识,培养出更强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改善教学评估与监管机制

一个良好的教学评估和监管体制,不仅是对教师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它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完成自己本应该完成的工作,又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满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

(五)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应保持谨慎的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在实验之前,师生都应该明确实验题目、目的、内容、工具、步骤、结果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完成实验,达到生物实验的教学目的。

总之,初中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种的重要的方式,是初中生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重视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生物教学,为祖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作者:姜翠梅 单位:山东省海阳市发城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翟如侠.浅谈初中生物课的实验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0).

篇6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教学情境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不少知识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但是在课堂上却无法呈现出来,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营造具体直观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集中精力参与学习,提升教学效率。初中生物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通过营造教学情境,可适当穿插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在特殊的教学情境中,再配以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我们周围的生物》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生物的图片,像树林、含羞草、狮子、小鸟和蜻蜓等,并播放《动物世界》、《人与自然》和《走进科学》等视频片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特殊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初步认识到生物是广泛分布和存在的,帮助其了解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范围。通过这些图片和视频,可引领学生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对他们的视觉感官产生强烈冲击,全身心的投入到生物知识学习中,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之后,教师可针对这些多媒体资料提问学生,让他们说出一些常见生物的名称,并培养其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态度。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善课堂教学

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往往会应用到部分模型,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需要占用课堂时间,教师可将其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不仅能够完善课堂教学,还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也能够将更多的课堂时间帮助学生解惑答疑,及时解决他们在生物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初中生物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可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态度,逐步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细胞分裂与分化》时,对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较为抽象。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着手,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变形虫分裂的过程,让他们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和分析,理解细胞的分裂是由一个细胞变成了两个细胞的过程。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方式展示教学内容,不仅可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完善和补充教学内容,还能够让学生亲眼观察到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过程,感受到生物世界的不可思议与神奇,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学生也可理解细胞分裂的结果是数目不断增多,它对生物体的生长有增殖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指导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教材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构成,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实验教学可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并深化理解。很多生物规律都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指导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物知识原理与基本构造,并掌握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为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操作实验之前,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的方式,对实验流程进行详细解析,特别是关键步骤,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做示范。

例如,在《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过程中,对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探究实验,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渠道搜集视频,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实验过程,让学生清晰明了的观察到实验流程,以及植物种子的萌芽过程,为他们提供科学的实验操作参考,避免错误操作的出现。然后,教师将准备好的大豆种子、放大镜、小刀和纸杯等实验器材,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由于他们观看过视频,这种动态指导过程可培养其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按照视频内容进行实验操作,探究出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为: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进而提高实验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教学的目的不止是让学生了解和记住知识点,还要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因此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显示出探究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在初中科目中加入生物这一门学科,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办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疑问和问题。并且初中生的年龄一般介于13-15岁,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生活的判断力,这时需要他们为未来积累生活经验。除此之外,此时他们对于一件事物的看法、评价、解决方式,都是来自自己对于生活经验的见解和总结。因此,在学校内正式学习生物@门学科之前,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接触到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他们已经在生活中有一些直接或者间接的生物学基础,只是在脑海中没有形成知识体系而已。由此,在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个知识点的实际运用方法教授给学生。

将教学的讲解生活化,给学生的生物学习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能够更加具体的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主动的联系自己生活的经验来理解一些知识点。

例如在“如何明白吸烟的危害”这个课题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一些吸烟危害的实例展示给学生,将吸烟会引发肺癌的概率、吸烟成瘾的表现告诉给学生。

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好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生活素质,还能够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育,通过传统教学实例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会很快产生疲劳感,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的效率并不高。

但是,在教学中引入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互动起来,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一改为“交互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要想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生活运用能力,这就给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将教学活动生活化。具体的做法就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入课外实践活动。

在课外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两个问题,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寻找答案。例如,学习“食品的保存方法”时,我们活动前可以提出“你能想到的食品保存方法有哪些?”,然后学生通过自己在家的实验来寻找答案。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够减少生物这门学科学习与生活实际运用的距离。

所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任务活动,并尽量尝试将任务活动布置得更加有趣味性和调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同时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教师的“填鸭”。

三、布置生活化课题作业

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题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延伸整个生物教学于课后,并且巩固学生对于所学生物知识的掌握。传统的教学策略中,课题作业的布置更多偏向于书面作业,要想优化教学策略,让生物教学更加生活化,所布置的课题作业应该具有实践性和实验性。由于生物这门学科含有大量的理论知识,每一个知识点的含义也较为抽象,书面的作业也大多是对理论知识的考察。因此,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的过程中,还是可能对理论知识不理解,并且还会认为生物的学习是枯燥的。

总而言之,布置生活化的课题作业,能够巩固学生课后的“生活化”学习,能够增添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趣味性,也能在课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原因

1.增加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经验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很强。也正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才会使他们对于学习逐渐厌烦起来。因此,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增加他们的成长和学习经验。从而,让他们能够独立的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2.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原因,正是大量理论知识的枯燥学习,这也表明了,学生提高学习运

用能力,自己体会在生活中体验,也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

3.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寻找自我

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给予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机会,也是一种对于学生的尊重。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了解的知识,树立自己的目标,引导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寻找自我。

4.在生活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任务进行中,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干扰,教师应该担任好引导者的角色。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和互动活动。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还能保证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初中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难以集中注意力,这就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联系了起来。

结语

本篇文章对于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和作用,也从中凸显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生活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卢灶明.浅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课外拓展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8期

[2]齐方瑞.将生活融入初中生物课堂的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5年05期

[3]魏青松.李宁丽.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浅谈[J].生物技术世界.2015年02期

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 高效课堂 对策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课堂的高效性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本人从事生物教学工作已有多年,在教学实践中也深感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出主体性的地位,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探究能力,激发求知欲望。对于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效率,本文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举措。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指导思想不明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遍推行,课堂上要以生为本,课堂教学不能只单纯地输入知识,而要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地学习知识。由于一些教师没有真正明确新课改的目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安排任务,要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学习,而对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的能力没有了解清楚,这样的探究活动显得没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受到影响,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影响课堂效率。

(二)课堂活动缺乏对学生的必要指导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操作能力、知识水平有限,而教师通常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在进行课堂活动过程中,只负责布置活动任务,让学生自行探究,而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这种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在任务中会有很多听之任之的行为,困难也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学生的探究活动会就此而停止。

(三)小组之间没有实质性的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被很多老师采纳,目前的公开课和示范课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分组学习形式。小组学习有利于小组内的成员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在小组分享中,一些学生不参与,或是不发言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效率。

(四)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弱化

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直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在课程上实施“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任务全部交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成了旁观者,教师的主导地位缺失,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二、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对策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平常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多表扬和激励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发挥其个性特长,增长知识。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多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困难,多给予指导,特别是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更要多鼓励,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创建现代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让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探究式学习。事实上,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要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师生互动才能使知识的传输达到最大化。传统的课堂是单一的接受性的学习,纪律过于严明,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现代的教学模式是动态开放的,而不再是封闭式的学习。教师可以开展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如开展生物知识大赛、开展兴趣小组学习和设计相关小实验等,还可以将班组分成生物学习小组,定期出生物知识板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制作标本,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生物,让他们收集起来,分科属制作标本,然后进行评比打分,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对于爱探索生物实验奥秘的学生,老师要给予更多的肯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课程中,实验操作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生物概念和原理以及规律等,因此,要重视生物实验。实验还能提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生物实验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探索生命的方法》这些内容后,我让学生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做了对生活有指导的一些实验,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如何保存柑橘才会使其更新鲜,保存时间更久?”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保存质量?如何来设计对照实验?实验原则有哪些?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好实验步骤,看看以下三种情况哪种能使柑橘更新鲜:①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②室温,低温;③干燥,湿润。让学生将实验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填写表格。通过对各小组的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得到保鲜柑橘的条件就是需要低氧、低温、适宜的湿度。在自主探索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教会学生用生物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如生物学要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还要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生物学的概念,联系生活背景学习生物学。生物知识本身也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的实践,学习生物也是为将来更好地生活做好准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迁移,课堂中要开展各种丰富的活动,以提高课堂效率。只有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学生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都在追求高效的生物课堂,这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去总结和反思,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兴江.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成功(教育),2010(07).

篇9

关键词:生物探究;实验教学;“玩”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生物探究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物实验课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到科学知识获得的严谨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对实验目的的学习、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的掌握、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方法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是在孩子的学习中融入娱乐,让孩子在玩中学,必然会事半功倍。孩子在快乐的时候,最易于开放思维,接受新事物。在汉语词语中,对孩子的基本解释是儿童。儿童,古代指除了婴儿之外的未成年人。现代含义比较复杂。《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给出的定义是:较幼小的未成年人。既然是孩子,就要选择一套属于他们、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因为教育的对象不可能是单一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的共性和个性,如何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把握住课堂,这也是存在于教育工作者心中的难题。要使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唯有做到“挖掘个性,关注共性”。

怎样使“学”和“玩”这两个似乎矛盾的状态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想必这也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因为初中生物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在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生要“肯玩”

“玩”虽然是学生的天性,可是不同心智发育层次的学生对玩的内容的兴趣点也是不一样的。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实验教学的选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感兴趣,肯动起来,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初中生物教科书上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好的素材,可以充分让学生“玩”起来。当然,我们也不应该拘泥于教科书,只要是有助于学生“玩”的素材,我们都应该开发,而这些素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如,在初中生物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节中,教科书上用的实验材料是鼠妇,考虑到有的女学生较为害怕和鼠妇在现有的城市环境下较难找到等原因,把它换成了“不同水温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学生对实验材料不陌生、不害怕,实验也易操作,教学效果很好。

二、学生要“会玩”

玩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瞎玩,玩得出彩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要让学生在你的掌控下玩,而不是像脱缰的野马。你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个实验获得哪些收获?玩的目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作好正确的引导。如,七年级上册“显微镜”的相关内容,因为生物探究实验中显微镜是必不可少的实验仪器,显微镜的操作和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而且安排在学生刚进初中不久,可见其重要性。万事开头难,不过要是从一开始就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喜欢生物,就需要我们颇费一番心思了。

笔者也曾做过类似的实验,选取两个班作为对照,在一个班中按照常规的教育模式处理。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显微镜是全新的东西,为学生所不了解,所以先带领学生逐一认识各结构的名称、作用,然后告知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像,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写有“上”“下”字样的临时玻片标本得以印证并掌握相关知识。在另一个班中,加入了“玩”的元素,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了解和发现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科书,认识显微镜上各个结构的名称及通过自己摸索,猜测该结构的功能,然后小组汇报,其他组学生质疑,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对于“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写有“上”“下”字样的临时玻片标本,自己归纳得出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像和如何移动玻片标本等知识。从比较的结果来看,不管是从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氛围,还是教学效果来看,无疑是后者的班级效果更好。既然新课程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肯学,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遵循学生“爱玩”的天性,让他们充分体会在玩中学的乐趣。

三、学生要“懂玩”

玩只是让学生体验过程,要想有所收获,后期的总结与提升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毕竟这是从外在转化为内在的环节。操作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学生课堂归纳总结、教师提问、课后习题巩固、练习检测、默写、知识竞猜等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当然也可以同时采取多种方法检测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五节有关“花的结构”部分内容,在一般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注重花从外到内的解剖过程,不管是以教师手把手带领学生同步解剖,还是以学生先探究、教师后总结的方式。对后期知识的总结,我们往往选用课堂归纳总结或者概念图的方式进行,取得的课堂效果也不错。笔者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最后知识总结的部分,让学生尝试着用课堂解剖中分解的各部分花的结构重新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朵完整的花,取得的效果更好。这不仅是对当前所学内容的概括和检测,而且更好地让学生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回到宏观”的科学认知观,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当然,要想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即“玩”的意义),只靠初中生的自觉性还远远不够,这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和预设。

玩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正确的玩不会是阻挡学习前进道路的绊脚石,而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剂。当然这更离不开教师课堂的精心预设和正确引导。

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知识;概念图应用;教学实例

1概念图定义及作用的界定

概念图是指把概念之间的意思用科学的方式有机地关联起来的空间结构图[1]。概念图是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概念、思想、理论等[2]。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起来,形成有关该主题的概念图[3]。相对于初中生来讲概念图非常适合。因为概念图既简单又容易学习,把概念图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目的是利用概念图能更好地指引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构建,以便于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能力[4]。

2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在做练习题中应用概念图

初中生物课程课时安排很少,学生要完成的各科作业又很多。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里把生物练习题及时做完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可以在做练习题中使用概念图。目前大多数学生存在对知识点记得不够牢固,对知识结构不懂得理顺及分析,同样不懂得运用逻辑推理,特别是从已知的题干中获取资料的能力不足等等,导致做练习题的效率不高,最终表现出考试成绩不好。例如:根据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定义,有一只幼小的狒狒能模仿成年狒狒,用一根树枝从蚁穴中取得蚂蚁作为食物。幼小的狒狒和成年狒狒这种行为都不是天生的,那是通过和获得的,是学习行为。这个题目学生的错误率非常之高,绝大多数学生填的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因为学生是根据定义作答的。从学生练习反馈获得,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白材料的关键词,完全是凭直觉填写答案,而导致错误。通过这次练习所反馈情况,关键是如何提高学生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如果应用概念图来给学生分析,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如何区别概念和实例关系。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思维中渐渐植入概念图的意识,自然而然对于知识体系就明了。把八上生物(人教版)中动物的行为的概念,学生能够清楚的区别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之间的联系。

2.2在章节学习过程中应用概念图

在教学中利用概念图方法将整章知识点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弄清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而且在生物学中各章节知识点都有内在的联系,不可能各自独立的,可是很多同学在学习生物知识时,总是爱把每一章节孤立起来,这样既不便于记忆,同时也不便于理解[4]。如果利用概念图就可以让同学更好的学习,同时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便于同学的记忆与理解。例如:八上生物(人教版)第四章“细菌和真菌”这一章介绍细菌和真菌的概念很多,而且很多新概念都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到,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记忆和理解,又能够把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利用概念图就能帮上很大的忙。如果把细菌和真菌两个作为核心概念展开,利用比对的方法构建概念图,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2.3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应用概念图

初中生物主要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一方面初中生物所涉及的实验很多,另一方面有些实验是很难弄清楚的,如果要求学生把每一个生物实验都弄懂是不容易的。况且实验在中考的分值又很重,如果运用概念图就可以把有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就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把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探究实验”用概念图建立起来。

2.4在纠正学生错误的概念中应用概念图

初中生物中涉及的概念是非常之多,因而学生经常混淆不同概念的关系,要把每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都弄清楚是不容易的,如果应用概念图进行生物学教学,既有利于揭示和矫正学生错误的概念,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生物学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学概念[4]。例如:在七年级(人教版)上册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个知识点在七年级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又是很多学生最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传统教学中习惯应用表格式把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呈现出来,学生很多是不会理解,因而都是死记硬背,时间久了又很容易忘记,导致考试时失分率非常的高。如果应用图4概念图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有利用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通过图4这两个概念图的比较,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就清楚,同时也有更深刻的记忆,在考试中就不容易出错。

2.5在课堂渗透情感教育中应用概念图

随着教育教学不断进步,教师对于学生评价不再只仅仅依靠考试成绩。通过概念图也能够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己绘制概念图,通过观察学生如何把所学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概念图只是一种评估学生的模式,不是非常的准确,但也能够反映出学生思维能力,虽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能够对学生的知识存不存在错误理解提供一定有利的帮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