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服务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16 17:5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服务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服务的建议

篇1

1.生活中的师生“和谐”。生活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心存感激,十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对立,那么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就不会被你的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甚至会导致师生冲突,这样就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和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应由一个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要实现“减负增效”,就必须把握数学课堂的高效率,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我们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如再加上有的教师平淡的语言,处于初中阶段的我们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如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这些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

三、采取适当、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中没有固定的、万能的教学方法,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情,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教学方法都是失败的。如概念教学、计算题教学、几何教学、应用题教学等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必须适宜于这些内容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1)有些课上概念多、定理多、解题格式、注意事项多,老师边讲边写比较困难,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学生课堂学习得效果也会相当差。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并可以用不同颜色文字进行区分,突出重、难点。如苏科版八上内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图形较多,概念的区分较多,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图形的特征,以及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2)对于要由一个运动的图形得出规律的题目,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教学软件制作的课件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动手实践教学:如讲中心对称图形时,我就让同学们自制平行四边形的学具,让同学通过实物找到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都具有哪些性质?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指导学生反思的教学反思教学对我们的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例行公事的行为中解放出来,帮助他们学会数学学习;可以使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可以使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可以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使他们变得更加成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从而大大提高我们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是适合学生的学情,必须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必须是学生想听的、爱听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四、布置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

篇2

【关键词】包装集成服务;包装设计;改革;实践;教学

当前包装行业发展迅速,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知识社会。自2003年开始教育部就提出高等教育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根据就业和社会需求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包装设计教育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社会现实出发,贴近经济社会,变革教育理念,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培养人才。在包装设计课程方面,将“包装集成服务”融入叫进来,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不断推行教育改革,从专注培养设计理论人才转变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养的包装设计人才。

一、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与市场发展现状

(一)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之发展现状

从调查研究来看,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外,几乎所有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都开设了包装设计课程,但几无特色可言。陈旧、封闭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当前包装设计课程的主流,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数十年如一日没有根本性变化,普遍存在教学问题:教学大纲大而无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基础理论教学比例过大,实践环节薄弱,教学与实践脱节;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缺乏高精尖人才;包装设计教学配套设施不足,教学设备、器材、实训基地等都较为匮乏。在目前教学现状下,包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受到了严重制约,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基地和求职氛围。

(二)包装设计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

在现有包装设计教学模式下,以教学为中心,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从教学现状来看,学院缺乏职业素养培养意识,实践条件单一,致使学生综合素养不足,所学理论知识也与市场脱节,很多人并没有掌握项目设计技术,其创作作品多注重产品的外包装,至于与市场开发紧密相关的产品属性、包装原料、产品造型、加工技术、包装回收、生产预算以及市场需求等没有纳入设计范围,实用性很差,难以进入消费流通环节。一旦毕业走入社会参加包装行业工作,就会因为缺乏专业技术素养而不得不回炉重造。很多包装企业急需“复合型人才”,然而大多数毕业生既不具备专业技能,又缺乏能力拓展,职业前景堪忧。

二、“包装集成服务”为核心的《包装设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包装集成服务”都授权给专门的包装企业去做,这是当前市场发展的大势所在。这种做法从美国开始流行,逐渐盛行于全世界。自改革开放后,这种理念也逐步为国内一些先进企业所接受。然而与之相配套的包装企业并不多,这方面的人才也非常缺乏。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包装集成服务”理念的渗透教学,培养通晓各类包装服务的包装设计人才,让学生通过学习意识到包装设计课程不仅是对产品进行外包装,还要有内在的设计理念与完整的配套设计,从为包装而包装的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确定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以适应当前商品包装发展的新趋势。在教学实践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意识,特别是动手能力。为强化学生实际水平,要增强师资力量建设,由专业教师和公司设计师共同培养学生,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生产实际需求,设计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学校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推行学校与社会、企业联合培养的新思路,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方面。这就要求转变现有的包装设计课程理念,实施教学改革,这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也是包装设计专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综合素养较高的职业技术人员,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

三、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一)增加“包装集成服务”知识学习,重新制定教学大纲

包装设计发展一日千里,因此将新兴理念与知识纳入教学大纲很有必要,这其中“包装集成服务”是教学扩容的重点。在教学改革中要明确目的,理顺思路,完成授课准备工作。

“包装集成服务”,即产品包装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包装设计、包装材料的生产与供应、包装技术指导与服务、包装产品的储运、包装材料的回收与利用等全周期、全方位、全过程的一体化集成服务,世界包装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具体将“包装集成服务”概括为早期包装设计、中期包装生产销售和后期包装回收三大块知识要点,结合包装服务企业的优秀商品包装设计案例,加入包装理论教学中;强化包装结构、容器造型、材料和印刷工艺理论设计内容。包装设计课程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惯性,从包装外观设计向专业化、一体化包装设计出发,增加实践内容,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市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二)课堂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和“包装集成服务”相关的理论知识晦涩难懂,一些学生对此可能会有抵触清楚。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要将现实社会中的企业发展案例纳入到教学中,以理论剖析实践,以实践带动理论学习。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一般来说,课本中出现的教学案例都落后于市场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接触包装设计市场,搜集典型案例,增加授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教学中,除积极应用多媒体、使用信息工具以外,教师也可以把一些案例成品带入课堂,请学生揣摩其中的含义,讨论设计者的意图,分析设计利弊。把单纯的授课活动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讨论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验证前面讲过的包装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一举多得。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视野,让他们在学习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三)以“包装集成服务”为指导完成包装设计课程实践项目制作

以往包装设计实践项目制作,强调包装常用结构运用和外部装饰设计,包装结构和容器几乎没有创新,设计作品与市场脱节,作品美观大于实用;强调包装的实物制作,通过电子设计稿件制作完成(1:1比例)手工包装实物。这种方法有利有弊,好处是能够通过绘画、制作、校对电子稿件等活动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做事效率;也有一定的弊端,会产生相当数量的包装“垃圾”。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设计能力有限,上交的作品有很多是不具备设计感或材料选择失误的实物,那么在完成教学评价后,这些作品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却很难处理掉。

新的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包装项目制作从构思到设计稿件完成始终以“包装集成服务”为指导,强调商品包装的全程,不只做单一的设计。要求包装项目制作过程完整合理具体内容体现在:包装内外整体结构创新、外观装饰设计、包装成本核算、新型环保材料运用与印刷生产、包装回收利用,延长商品包装的生命周期,重视设计的经济性、实用性和环保性。实践项目制作不再强调包装实物(1:1比例)制作,多建议学生以电子作品展示学习成果,设计成品按比例缩小,这样也符合当前包装设计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效减少委托设计方的审查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设计成品不再是1:1的实物样板,也节约了材料,节省了作品制作时间,减少了学生的金钱损耗,当然,也降低了实物设计变成垃圾的比例。

(四)引进设计竞赛和真实设计项目案例

在全国第四届大学生广告大赛颁奖典礼上,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丁俊杰副主任着重指出,为应对当前包装设计行业发展趋势,设计竞赛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把设计竞赛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能够检验教学成果,进一步促进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所以,在今后的包装设计课程中引入竞赛,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将是

未来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包装市场的人才需求出发,本着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设计一系列的竞赛主题,并以此为重点展开授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参与竞赛设计,从设计方案到实物作品都不能忽视,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也要参与,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这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竞赛环节,重视设计环节,关注创新意识,使教与学紧密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竞赛中,能够积极关注市场需求,锻炼包装设计技能。而参赛者来自不同院校,更有助于他们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综上所述,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以“包装集成服务”为核心切入点,让学生深入包装设计内在空间,改变过去除了包装外设计一概不知的陈旧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专业化的、实用性较强的包装设计系列服务,这一点,在教学评价机制中也有明显体现,纳入评价细则中。“包装集成服务”作为先进包装理念,在市场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高校如果真正做到引入包装集成服务理念,实施以竞赛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就能够提前培养精通平面设计和通晓各类包装服务的人材,为平面类学生扩大就业范围,这是新课改下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罗兵,张晓波,徐军.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包装世界,2012,06:48-51.

[2]张伟杰.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校区为例[J].职教通讯,2014,09:30-31.

[3]蒲军.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究[A].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in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8)[C].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ina:,2010:3.

篇3

论文关键词:远程教育;英语教学;个性化学习;助学体系;构建

一、远程开放教育个性化自主学习特征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在整个学习期间,师生准永久性分离,学生在各种学习服务的支持下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在学习方式上是个别化的,在学习性质上是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学习群体的结构,学习者作为独特个体,拥有了比传统教育中更多的个性化色彩和更多的个别化学习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使自我规划、自我调整的独立学习变得更容易。这样,每个学习者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和能力进行学习,根据教学计划组配知识结构,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场地,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技能结构,完善和发展自我。这一学习特征就要求远程学习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远程开放教育英语学习资源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远程教育学习资源的使用是远程教育的特点,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教材、课件、文字教材等教育资源来进行学习并接受必要的辅导、答疑等学习活动。可是从远程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基础课课程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远程开放教育公共英语课程学习资源还不够丰富和完善,IP课件和直播课堂的讲授形式过于单一;中央电大的《开放英语》多媒体学习系统虽然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它比较适合英语基础好,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远程教育学习者。对英语基础不够好且自主学习弱的学习者来说仅仅靠多媒体学习系统来完全自主学习是不够的。由于语言教学强调交际性和实践性,这就使得现有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方式具有它的局限性,它既不能够满足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各种不同的需求,也不便于英语基础较弱的学习者自主学习;当前远程教育资源的不够丰富与完善已成为阻碍我国远程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

(二)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模式还处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远程开放教育不仅要完成专业知识的教育功能。而且要帮助学习者完成从“自由学习”到“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念的转变,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学习自主性的人。这是帮助学习者构建自主学习模式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但是当前的远程开放教育中,无论是IP课件还是教学辅导,虽然远程开放教育要求辅导教师的面授辅导课进行答疑解惑或课程重难点的讲解,但由于远程学习者还是处于旧的学习模式中,因此英语教学还停留在以教为主的状态,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语言学习观念没有改变。而成人选择远程开放教育英语课程学习的动机大都是为了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远程英语学习应该更加注重学习者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知识的传授与重复。

(三)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者缺乏足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同传统在校学生有很大不同,他们是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年龄分布、职业状况、学历和专业、学习动机等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导致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条件乃至于学习者的心理、行为、学习效果都存在很大变数。远程教育对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为在当今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里,网络文化各式各样,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层次的学习者来说各种诱惑越来越多,从而导致部分缺少约束力的学生沉迷于网络娱乐而远离学习。因此,加强对远程学习者自控力的教育和管理是当前远程教育中的关键问题。

根据远程教育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特征要求,以上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这种以个性化自主学习为主,教学辅导为辅,就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助学方式对远程开放教育公共英语课程学习者来说是不够的,因为公共英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交际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目前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者特别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学习者来说,靠现有的学习资源来自主学习会在学习中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从而逐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那么英语课程教学怎样才能够使远程开放教育不同英语学习基础的学习者在不同层次上得到满足,使英语基础薄弱的学习者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认为构建远程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基础课个性化自主学习助学服务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完善教学过程支持服务,构建自主学习助学服务体系

(一)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个性化自主学习助学服务体系的理论依据。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建构主义理论已成为远程英语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早起倡导者是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基于他有关儿童的心理发展的观点。

而认知学习理论则认为:从学习者学习的角度看,学习是调节学习愿望适应新的“体验成长”的过程。以学生的潜能为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兴趣和愿望结合起来。从该理论可以看出: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知识并掌握知识的本质。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著名的远程教育专家戴维·西沃特关于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中指出:任何远程教学系统的支持服务系统都是独特的,其构建必须适应学生的各种各样不同的需要;其模式取决于所在地区和院校的教育理念,取决于学生群体的分散程度、资源的构成和课程制作子系统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材料的状况,取决于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群体的总体差异。

(二)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个性化自主学习助学服务体系的事实依据。为了提高远程学习者对公共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基础薄弱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根据建构主义关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和戴维·西沃特关于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这一理论,南昌电大在2009秋至2010春一学年的时间里分别对开放专科会计专业的新入学的学生(共211人)进行了开放教育公共英语课程《开放英语1》个性化自主学习助学服务体系构建的实践。在进行开放教育公共英语课程个性化自主学习助学服务体系构建的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入学水平测试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助学手段。首先在课程学习前,对英语基础差的同学进行课程学习学前辅导,然后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情况将英语学习者分为三个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采取不同的助学服务即:对英语基础好的学习者采取导学,对英语基础一般的学习者采取导学和助学相结合方式,对英语基础差的学习者则采取督学、助学相结合方式。为了了解和掌握课程实践效果,建立了对比组和实验组。

经过一学年的助学实践,一个适合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课程助学支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即从对学生进行课程学前辅导到学生对课程的助学方式的选择再到对学生个性化助学,在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的督学、导学、助学的帮助下学生最后达到课程学习的目的。然而仅仅搭建一个助学服务体系是不够的,因为如果教学的整个过程的各个分离的要素从学生的观点看来不能很好的相互配合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教育的目标就无法达到,因此在助学过程中班主任和辅导教师需要对整个过程的诸要素进行精细的计划和有效的控制。

为了进一步完善助学服务体系,根据大卫·西沃特所提出的理论即对学生的支持服务类型、方式、强度、频率等要随学习进程而有所变化,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在远程教育专家大卫·西沃特理论的基础上强化了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在课程试点结束时,笔者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数据中我们了解到,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对《开放英语1》个性化自主学习助学服务体系实践的助学方案,学前辅导,多媒体学习系统表示满意,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学生对助学方式,助学内容,助学手段表示赞同,具有共性,并且表示能够或基本能够坚持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校及辅导教师的指导、监督和帮助。这种助学服务体系的构建即:从学前辅导到学生个性化选择,从学生个性化助学到班主任督学与教师助学最终到知识的建构,整个过程对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工学矛盾的缓解,部分学习者学习的信心尤其是部分基础薄弱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增强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该体系的建立为继续坚持远程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基础课程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学习助学服务,提供了事实依据。

(三)强化导学、督学、助学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支持服务。由于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是双边统一的活动,而教与学又处于时间和空间相对分离状态,因此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教师导学为前提,以助学为基础,以督促和检查学习为动力的“四位一体”助学模式就是要为学生提供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支持服务并将导学、督学、助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辅导过程当中。然而由于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所呈现出来的学习目的多样性、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个人角色的多重性等特点,所以远程教育者在从事远程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组织教学,不但要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和帮助,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使其产生学习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为此构建远程开放教育公共英语课程个性化自主学习助学服务体系,就是在远程学习者学习期间除了对他们进行英语课程教育之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理念教育、态度教育、制度教育。引导和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使其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环境,掌握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导学、督学、助学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过程的支持服务。

(四)强化对远程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远程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基础课程的考核采取两种形式: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考试。课程总成绩为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30%,课程终结考试占70%。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阶段性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和自主学习活动的情况以及阶段性的学习进展情况。课程终结考试:内容包括大纲规定掌握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形式为闭卷,笔答。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由于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阶段性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因此辅导教师在形成性考核内容和方式上要严格按照“开放英语形成性考核册”的具体要求执行。在课程助学过程中将课程作业考核与学习行为评价相结合,建立学习监督机制即:课程考评制度、课程学习制度以及考勤制度,从而规范学习着学习行为;将课程阶段考核与课程终结考核相结合,这样可及时掌握学习者课程学习的状况激发学习者学习动力调整学习方法从而达到课程学习的目的;将班主任评价与辅导教师评价相结合,这是由于班主任掌握的是课后学习者的思想状况而辅导教师是课中的学习动态,将两者结合起来能够较全面了解学习者学习、生活、工作情况,根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个性问题进行帮助从而改进助学方式达到课程学习目的。总之对远程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基础课程学习者的评价就是要将评价充分体现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

篇4

一、课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该课程秉承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思路上,首先根据岗位标准的调研,明确专业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课程标准,根据岗位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课程目标序化整合教学内容,基于岗位的工作过程以及学生特点采取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实施教学,最后参考岗位考核标准,采取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内容选取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依据门店销售服务人员工作中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及该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基本体现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课程内容的取舍上,我们主要把握了如下原则:我们主要依据了如下四个原则:(1)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2)依据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选取;(3)结合岗位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知识选取教学内容;(4)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体现了课程与企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对接。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教学内容安排。提炼基于门店销售服务岗位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的职业资格要求整合、序化《门店销售服务技术》课程内容,编排学习性工作任务,从而使课程内容体系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具体内容有:学习情境1:角色定位;学习情境2:基本技能训练;学习情境3:专项技能训练。

随着学生对门店销售岗位的认知与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课程最后会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习,作为本门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训,学生通过参与连锁门店的实际工作,在真实的工作场景当中,将所学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实习过后,首先,每一名学生提交一份实习报告与企业鉴定成绩。作为课程期末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其次,每名学生还要提交一份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销售成功的书面情境案例,让除本人之外的其他同学以抽签的形式,对不同的情景进行深入分析,模拟,进一步提高学生在门店销售过程中对不同情景的应对能力。

2.教学内容组织。(1)按照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步骤所需要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师的教学规律的要求,融入知识、学生技能训练等活动进行组织与安排。采取六步教学法,以体现岗位的完整的工作过程。即资讯—计划—实施—评估—检查—反馈。

(2)课堂模拟演练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做用一体”。围绕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采取课堂模拟演练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学做用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进一步体现教中做,做中用,用中学,学中熟的教学模式,以实现课程的教学总目标。当学生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学校模拟实训式教学情境转换为企业项目实训情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习,教学场所由学校改为企业实际工作场所,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课内、外教学,合理安排课程实训、实习。采取的教学方法有:项目导向、实地调查法,情境模拟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

采取的教学手段有:PPT课件,网络,视频等现代教学媒体

(4)课程的考核方式实行多元考核体系,融学生,教师,企业专家于一体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为知识考核(40%),技能考核(60%)。

四、特色与创新

1.课程内容实用化,集学校与企业培训与一体。经过校企双方反复的的论证与修改,我们最终确定了符合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企业门店销售服务岗位要求的课程内容体系,一方面实现了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另一方面为企业销售服务岗位入职培训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个别论证企业表示,将把我们校本讲义作为该企业的培训讲义。这为我们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高职教育理念。

2.尝试“弹性学时”,校外实习、校内实训相结合。(1)校外实习。结合商业企业门店销售服务岗位的人才需求特点,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节假日,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课堂学到的销售服务技能在销售实践中得到了很好运用,锻炼了学生的销售服务能力,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人才需求的问题,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多赢。课程组教师以及企业负责人对实习学生进行现场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进一步体现了“教学作用一体化,教研产销一条龙”的教改总目标。

(2)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充分利用学院的一体化教室,以及学院实习超市、学生的创业屋,组织学生实训实习,体验真实职场氛围。使课程单项训练内容更加职场化,具体化,形象化。

3.重视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是课程的培养目标,而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岗位专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这四种能力的打造,需要校企的深度合作,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结合连锁零售企业门店销售服务岗位的用人标准,制定了课程标准,包括校企合作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选取并序化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制定课程的考核标准等。

(2)校企合作编写课程讲义。自《门店销售服务技术》课程开设以来,课程组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规律及企业门店销售服务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不断的与企业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参考了企业的大量销售服务的相关案例,编写了企业岗位能用,学生喜欢的校本讲义。

篇5

一、“教学、指导、咨询、服务”四位一体的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构建背景

1.定岗双元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完善

所谓定岗双元培养模式,是指针对某一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确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开发教材,整合并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软硬件资源,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组织教学。主要两种形式:

一是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形式。由学院和企业联合组织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模式。学生进入学院后经过企业考试等环节的筛选,学生直接与企业签订协议确定相应岗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具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学院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企业和学院是人才培养的共同主体,企业参与了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学院已有的AHK中德培训中心,机电系的舍佛勒班、新阳光班,商贸系的史泰伯班,电子系的莱克电子班等,运作模式就是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培养学生规模已达200多人。

二是“2+1”定岗双元培养形式。所谓“2+1”定岗双元培养是指学生前两年以学院为培养主体,企业辅助,最后一年企业成为培养主体,学院参与的培养形式。为保证学生在校三年的培养均保证在“企业元”和“学校元”双元的共同强作用下完成。学生进入学院的第一、二年主要轮流在学院的课堂和教学工厂中学习,第三年通过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与企业签约,定岗双元培养,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实习,强调“学校元”和“企业元”的共同作用。

2.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教高[2006]16《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也明确要求我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二、“教学、指导、咨询、服务”四位一体的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的具体构想

我们本着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出发点,通过将“教学、指导、咨询、服务”的多种内容有机的结合,实现职业指导与人生目标相互衔接的构想。具体分三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大一第一、二学期;本阶段主要以集体教学、指导为主,辅以校本资源专题讲座、实践基地参观考察、著名企业家报告会、专业认识讲座等形式。第二阶段:大一第二学期、大二整个学年;本阶段以集体教学、指导和个体咨询、服务相互结合。第三阶段:大二第二学期、大三整个学年;本阶段以个体咨询、服务为主,辅以必要的集体教学和指导。

1.利用校本资源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加强“三观”教育

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高校德育教育体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较大变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政府职能和机制发生转换,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结合吴健雄精神内涵:“爱国、创新、求实、律己”和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创新:培养以“健雄精神”为特色的“四有”新人,面向全体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教学、指导,并辅以“吴健雄精神”专题讲座、专业岗位参观考察、专业认识专题讲座、著名企业家报告会、典型校友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教育。通过这些内容的展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社会实际岗位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为了让学生尽早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在专业认识、明确学习目标和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较强的学习动力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和指导,使学生了解职业兴趣与职业的选择;职业性格与价值取向;职业能力、性格、素质、能力与择业的关系。通过对职业兴趣、性格与价值取向以及各种职业能力的测定,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确定合理的人生定位。

2.加强就业准备培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度

随着第一阶段就业指导内容展开和深入,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越来越强,对就业指导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根据我院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的创新――从“学历资格导向”向“职业资格导向”转变,随着对学生定岗培养计划的确定,对就业指导提出了加强就业准备培训的必然要求。我院加强就业准备培训主要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度的要求。

结合现代职业人的培养要求“健康的现代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从观念上彻底解决职业生涯的方向问题。与岗位相适应的现代职业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团队合作意识强。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的职业信誉感。完备的现代职业礼仪,能清晰地展现职业身份。现代职业精神,有职业责任感。”,在就业指导教学中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入,通过集体教学、指导及讲座、企业参观、个体咨询等形式开展,使学生在正式就业上岗前了解并接受定岗企业文化,体现归属感,增强岗位适应度。通过专业认识专题讲座和专业教学,使学生了解本专业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的概况,知道相关的考务信息和安排,正确认识职业资格认证对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个人综合素质往往在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系统的就业指导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个人综合素质包括:外在能力(如语言表达、公关礼仪、形象气质、签约面试等)和内在能力(基本文字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通过就业准备的培训,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围绕就业锻炼自己的内在能力和外在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3.做好就业政策宣传、调适就业心态促进毕业生顺利上岗

如何使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定岗企业员工规章、调适就业心态是我们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与企业密切配合。通过优秀毕业生成功案例分析,端正毕业生的成才观;通过就业服务的指导熟知就业法律制度及国家有关的就业政策,了解相关就业手续的办理,了解就业、签约的基本程序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知道毕业相关手续的办理程序和国家的有关规定;通过与企业岗前培训的相互衔接,进一步增强相互的沟通与了解,让每一位毕业生顺利上岗,以愉快的心情步入社会,走向人生下一个奋斗目标的起点。

三、加强就业指导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任何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都是将服务学生,以学生为本作为根本出发点。我院在院系两级就业管理机构完备的基础上,就业部门、教学部门、学工部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紧紧围绕服务学生这一根本宗旨。学院提出了就业指导能力是辅导员专业素质的重要方面,我们安排各系专职辅导员承担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培训、教学研讨增强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教学还促使辅导员主动学习就业指导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业务素质,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教育教学原则下“教学、指导、咨询、服务”必然联系

篇6

一、统一认识,明确一切为教学服务的装备理念

做事总要有个为什么?装备工作为什么?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但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怎样的回答,我想“为教育教学服务”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是会得到一致认同的答案。

回答了这个问题,实际也就明确了我们装备工作的主线和根本任务――为教育教学服务。找到工作主线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把这个工作理念,从上至下,逐一传导、灌输到每个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中,逐步统一认识,形成工作合力,才能使装备工作产出最大效益。

基于上面的认识,顺义装备部始终坚持“人本理念”,清晰地认识到:装备的干部教师队伍是推进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根本,是装备工作发展的命脉与基础。为此,我们不断探索建立提高技术装备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为此,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专业性学习、培训活动,从组织上保障他们的再学习再进修的机会,使学校装备人员进一步掌握了管理的原则、过程,熟悉了工作标准及评价体系等理论知识;同时实行装备后勤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进而加速大家业务技能和管理知识的更新,增强大家搞好新时期装备工作的本领,逐步构建了一支懂教育、懂技术、懂装备、懂管理,事务型和理论型相结合的教育装备队伍。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扎实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校舍、设备投入的逐年增加,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进一步加强

中小学资产管理,逐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规范我区教育资产的管理工作,装备部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1.坚持开展资产评估检查工作,及时了解、指导、监督基层资产管理工作。每年装备部都组成20人的评估检查小组,本着“服务基层、查找不足、针对指导、规范管理”的指导思想,历时一周对全区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与实验教学等工作进行评估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学校各类资产管理账目和资产管理软件的使用情况;办公设备实际使用、库房闲置与维修报废等情况;图书管理与开发利用情况;实验仪器使用与实验室管理情况;音乐、美术、体育器材的保管与使用情况等。通过检查组深入细致筛查,帮助基层学校查找到了涉及资产管理和实验教学方面的种种不同问题。在此基础上,检查人员现场一对一的对学校主管教师进行了指导,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大大提升了培训与指导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对规范我区中小学资产管理与实验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严把资产报废处置关。近两年由于学校购置了大量先进教学设备,特别是办公家具,学生课桌椅和现代教育设备,所以报废设备较多。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我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制定出台了《顺义区教育系统固定资产处置管理规定》《固定资产报废标准》《学校资产增减操作流程》《规范出入库手续管理工作意见》《撤并校固定资产处置工作意见》等一系列资产管理制度。几年来,资产管理室先后接到报废申请11160余次,内容涉及教学仪器、设备、办公家具、电器设备、车辆、房屋等各类资产。我们依照相关制度,办理固定资产处置审批手续,严格审查各学校设备的使用状况,对设备老化无维修价值的给予报废;维修后仍可以使用的决不报废,做到物尽其用,节约资源。

3.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我们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以推广应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为契机,全面提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先后完成了《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系统》的升级使用培训工作。

4.规范软件数据统计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保障。我们使用《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软件统计学校现有资产情况,按照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规定每年定期上报数据。为保障各学校上报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反复的检查、汇总、分析,为初中校建设达标、小学规范化达标提供了参考。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年度设备立项采购情况,测算学校的实际尚需,为上级领导部门提供学校资产现有情况、学校达标尚需情况数据,保障领导的科学决策。

5.严格做好教学设备验收工作,从源头确保采购设备质量。在验收过程中,积极联系各有关单位,请专家及其业内人士协助严把验收的质量关,对不合格的设备,坚决要求供应商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签署合格证,否则要求其退换设备或另行采购。尽量做到让使用的老师满意,让学校满意。同时要求供应商作好售后服务工作,最大限度方便于基层学校的使用。

通过几年来资产软件应用、管理员培训、评估检查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我区各学校对固定资产工作的认识逐年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资产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趋于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深入调研,科学配给,与时俱进地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装备部门,要与时俱进,及时跟上教育发展步伐,多深入基层调研,多倾听一线教师意见,秉承“科学服务”的装备理念,在研究的基础上搞装备,及时对陈旧的教学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切实使我们配备的教学设备与教育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最大程度满足教育教学一线师生的教学需求。

几年来,在政府采购法的基础上,结合我们教育系统采购工作,为进一步规范系统内采购操作管理,我们制定出了《顺义区教委系统基层单位设备采购流程》,确保依法依规实施采购活动。经统计,近3年,装备部共提出大小立项申请300余次,为全区中小学采购各类教育教学设备,共计600余万件(套),采购资金总额近3亿元。通过我们工作的开展,有效改善了我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四、强化服务与指导,逐步实现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几年来,我部在顺义区教委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做好中小学校实验教学仪器的配备、更新、管理和使用及培训工作。先后完成了以下工作:

1.组织中小学实验教学中心之成员,对《中小学实验教学评估方案》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完成了《中小学实验教学评估方案》的修改。

2.聘请部分中小学的优秀实验教师和我部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实验教学评估小组,对全区中小学的实验教学工作进行了评估指导。为我区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

篇7

关键词:外聘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056-02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立足之本,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力争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法学本科人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我院为了改进教学工作,采取多种途径,广纳建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对改进教学工作至关重要,我院除利用教研活动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外,还专门设计了“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法学院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征询表”,向在学院担任教学任务的外聘教师征询他们对我院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建议。

一、开展此项调查的目的

我院聘请的外聘教师都是长期从事法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他们对高校的法学教学教育工作非常熟悉。而商学院作为一所新办学校,只有学习借鉴他人的有益经验,才能加快发展步伐。通过向外聘教师征询意见,得到以下收获:(1)发现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提高工作水平;(2)掌握学生的学习表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3)汲取老牌大学的治学经验,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调查对象、内容和时间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面向外聘教师开展。我院的外聘教师来自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几所云南省知名高校的法学院系,多为教授、副教授或博士以及授课经验丰富的讲师,有部分教师在云南省法学界享有盛名。外聘教师多数人在我院授课多年,且在多所高校兼任过课程,熟悉独立学院的发展状况及学生特点,对本次调查能够得到中肯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内容

面向外聘教师,主要调查“对教学安排、管理、服务的看法”、“对学生学习态度、纪律、素质的看法”、“改进工作建议”等三方面的情况(“评价及建议征询表”式样附后)。

(三)调查时间安排

调查时间安排在每学期第17~18周进行,于18周课程结束时交回征询表。教师经历一个学期的授课过程,对我院的教学安排、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表现有了全面的了解,于学期课程结束时向外聘教师开展调查,他们能够很好地总结在我院教学授课的感受,给出的建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调查获取的信息

(一)关于教学安排、管理、服务的看法

1.优点:(1)法学院专业建设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可操作性强。(2)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对课堂教学、考试环节、教师教案、学生成绩评定、学生请假制度等都有全面具体的规范要求和督导制。(3)有效掌握任课教师动态。按时进行教研活动,与外聘教师及时反馈意见并交流,沟通了教、学、管之间的关系。(4)实行教考分离,提高了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意识。值得特别肯定的是坚持实行教考分离,由法学院组织建立课程试题库,任课教师不命题,统一集中流水评阅,确保期末考试的公平性。规定任课教师不命题,外聘教师不参加评卷工作,这就给我们减轻了精神压力,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突出重点难点,考试前不需要应付学生的“咨询”,还省去了评卷等分等一系列劳累,因此在商学院授课比在其他学校授课更加轻松愉快。(5)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热情高、服务质量高,商学院法学院的教学管理有特色,适合商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值得同类学校借鉴、学习。(6)注重对学生法律信念、法律素质的培养。能够针对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进行分类教学,对外语基础好、研究能力强的学生引导鼓励他们考研,并为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对实践能力强、社交能力强的学生注重引导他们参与司法实践,帮助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提升就业能力。

2.不足之处:(1)个别课程课时可适当调整,债法和合同法可合并为一门课程。(2)教室设备老化,电脑开不开机,大教室扩音器出问题,影响教学。(3)杨林校区午休房略显不足,且管理人员态度较差。

(二)关于学生学习态度、纪律、素质的看法

1.优点:(1)学生总体学风较好,学习态度端正,为人谦和,具有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课堂纪律、论文写作、司法考试、考研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2)学生基本功扎实,多数学生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说明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明显。

2.不足之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纪律差,上课迟到,混日子,学习态度不端正。

(三)改进工作建议

1.大班上课效果不好,开展课堂互动,教学秩序不便维持,建议尽量小班上课。

2.建议多组织学生参与法庭庭审的观摩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3.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希望辅导员配合任课教师加强学生上课出勤管理。

4.改进学生与外聘教师的交流方式,可考虑通过网络、课外活动等方式建立学生与外聘教师的互动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5.建议学校定期检查维修多媒体教学设施,硬件设施陈旧、老化现象较为严重,教室话筒经常出问题,又多为大班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

6.加强图书馆建设,加强网络资源建设。

7.建议在新校区每栋教学楼的教师休息室配置一台饮水机,解决教师的饮水问题。

8.增加新校区的午休房数量,加强学校后勤服务,为教学提供应有的保障。

四、通过调查反思我院的教学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一)优势与成效

1.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常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课程设置较合理,绝大多数课程课时安排合理,教学环节管理严格有序。

2.期末考试坚持教考分离,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严格要求,力求让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能够学有所成。

3.我院办学初见成效,学生考研率连年名列全校第一名,司法考试合格率可与不少公办院校媲美,学生考取公务员、司法干部的人数历年增加,学生的就业率持续提升,我院在云南省已经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4.设立了多项社会奖学金,鼓励学生勤奋学习。

(二)不足与困难

1.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自觉性欠缺。

2.学校进行的考试改革与我院的专业特色有所冲击,学校要求提高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大多数课程采用考查形式代替正规考试,与法学专业特点有冲突,不利于学生考研以及通过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

3.专职教师进修培训机会匮乏,我院的专职教师鲜有机会出去交流培训,关门造车不利于吸收前沿知识为己用。

4.师资严重不足,大班教学效果不好。本院专职教师仅有9人,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部分课程只能聘请外聘教师,且外聘教师受时间等限制所承担课程多为大班教学。

5.学校的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不适应教学要求,教室设备老化的问题迟迟未能解决。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自觉性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学习方法。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树立学习目标,学会用法律人的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拥有社会担当,成为合格的法律人。

2.教师做好教学准备,提升自身素质,课堂上增强师生互动,教、学、管紧密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协助上合班课的教师加强学生考勤管理,加强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督促工作,进一步建设良好的学风。

4.学校的教学改革与我院的教学管理发生的不协调问题,将打专门报告请示学校领导,沿用以往的有效方式进行管理,尽最大努力维护教学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鼓励专职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提升自己,挤时间搞科研,抓住机会与其他高校的教师进行交流,纳其精华,充实自己。

6.师资不足、大班授课问题。每学期向学校人力资源部如实填报师资需求,逐步招聘优秀教师补充专职教师队伍。做好外聘教师的选聘工作,尽量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多开展教研活动,研究学生学习状况,力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篇8

根据学校安排,近年来我主管学校“打造名师工程”工作。因此。我经常到课堂听课,指导青年教师上课。在评课活动中,不少教师听了我的点评和建议后,总爱问我是怎么掌握课改方向,把握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怎么提高教研能力、专业水平的。我总是诙谐地回答:“我有一个吹枕边风的老师――《江西教育》(B)!”阅读《江西教育》(B)中的案例与分析的文章,特别是看到自己将要上的课文的案例时,或是刚刚听过的青年教师公开课的内容时,我就特别用心去关注,并联系课堂教学实际,看看想想,揣摩体会,往往生发出不少感悟,获益匪浅。通过“名师导航”,我从各地名师身上汲取新理念和新思想。正是这些学习的体会感悟。才让我在评课中能够作出精到的分析。提出中肯的建议。正是经常研读各个栏目的文章,才让我丰富了教学经验,提升了专业水平。

近日学校举行了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比赛项目分为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和写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有的教师赛前就问我怎样备好课,怎样写教学反思。我没有说教什么,就是告诉他们多看看《江西教育》上的案例分析,自己学习揣摩,融会贯通。赛后,有一位获奖的教师对我说:“是《江西教育》上的教学设计启发了我,让我加深了对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目标的认识。以往我比较侧重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课堂上字词教学、句段分析用时多,忽略了基本的‘读’的教学。这次比武活动中。我才真正体会到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感’的动人。‘悟’的精妙。”《江西教育》紧扣新课程改革脉搏,贴近课堂,贴近教师,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师。是帮助教研员开展活动的益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日益得到重视。一些英语教师建议,应增加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和英语教学设计类的文章。同时还应兼顾音乐、体育、美术、思品、社会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使刊物能全面涵盖不同学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

家乡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已经成了新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直接关乎学校教育品牌、教育特色的树立。怎样开展地方课程教学?怎样挖掘编写校本课程?怎样进行校本小课题研究?这些都是学校和教师需要面对、需要思考、需要探究的问题。建议《江西教育》增设相关栏目。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校教师学习和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江西教育》(B)如清澈的源头活水一样,涓涓滋养学校教学发展。潺潺润泽教师专业成长!

篇9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实验稿在整体结构框架上是相同的,仍沿用四部分的结构,各项目也与实验稿保持一致。但修订稿在各部分的具体内容上有较大的修改。

一、前言的修订

1.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更加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培养方向,明确提出“有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这也是修订稿为更好地适应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需求的结果。

2.课程性质部分

课程性质部分修订稿作了较大的调整,明确地指明了地理课程性质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课程特征,在原来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地理课程的“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三大特征。它立足地理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强化了地理教育特有的德育价值和素质教育功能。

3.课程理念

在课程基本理念上表述更加简洁,把一些重复性的理念作了删减。删除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三大理念。

4.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初中学习中的四大内容没有变化。虽然修订稿仍然没有严格规定四大学习内容的顺序,但修订稿提出“地球和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这种变化强调了地球和地图的基础性,更加契合修订后注重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对教材编写者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另外,在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对乡土地理也作了调整,由过去的“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学习的载体”调整为“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学习的载体”。这种变化更加符合课程标准注重“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理念。

二、课程目标的修订

对课程目标的修订整体差异不大,但地理学科的实践性,以及为生活服务的课程定位体现得更加明显。如在知识和技能目标中,修订后的标准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还对学生技能的要求由较含混的“学会”改为明确的“掌握”。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在继续强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同时,适应当前全球形势和我国自然灾害发展频繁这一国情,增加了“增强防范自然灾害”这一情感目标。

三、课程内容的修订

1.内容标准的修订

对内容标准的修订更注重学生的操作性。

(1)强调动态的学习,降低学习难度。如实验稿的标准中关于人口和民族这部分内容,标准是“说出我国人口数量”,但该条标准在修订稿中删除了。这样学习更加灵活,也能更好地处理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态学习观。

(2)适应环境变化,增强知识的“生活性”。如在天气的学习中,“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修改为“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表述更加具体;在自然资源的学习中将过去的“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修改为“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另外,为了适应全球环境的新特点,使地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修订稿中增加了更多“生活性”的知识。如自然环境学习中增加了“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这条标准,在乡土地理中也要求能“举例分析自然灾害对家乡的影响”。

2.对活动建立的修订

(1)活动建议部分采取活动类型指导和具体建议结合的方式。不同于实验稿中各学习内容后提供具体的活动建议,修订后的地理课程标准在每部分学习内容之后的活动建议部分采取活动类型指导和具体建议结合的方式。如在海洋和陆地的学习中,活动建议部分指出:“开展拼图游戏、模拟演示等活动。”此为活动类型指导。“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自选实验材料或使用计算机,模拟海底扩展、大陆漂移。”此为具体活动建议。这种宏观和具体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更具提示性,广大一线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类型指导设计出更多的课堂、课外活动。

(2)活动建议提供的具体活动时效性更强。如“围绕‘高速铁路建设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辩题组织辩论”,“围绕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体现了当今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一些问题。

(3)活动建议中的活动更能体现科技发展对学科的影响。如“使用地图、手持定位仪等进行‘定向越野’活动”。

3.对说明部分的修订

为了照顾到各地区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说明部分对哪些内容为选学作了明确说明。世界地理中的南、北极地区,中国地理部分的北京、台湾、香港、澳门列为选学区域,乡土地理由过去的必学内容改为选学内容。同时降低了世界地理中地区学习的最低数量,由5个减为4个。此外,在乡土地理中提倡各学校积极开发小尺度区域(乡、镇以下)的校本课程,充分体现了标准中“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理念。

四、实施建议的修订

1.教学建议部分

实施建议仍采用原来的编写结构,但各种建议更细致化,可操作性更强。它更加强调了教师教学的重要性,用举例的方式提供了一些具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如“可以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经纬网内容的学习,将学习内容转化为类似‘设计出行路线’进行救援的任务”。

2.评价建议部分

评价建议部分修改较大,在进一步细化对三大课程目标评价要点指导的同时,更是将当前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单列出来,给一线教师提供了众多可参考的具体评价方法。为了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价,评价建议部分还增加了“评价的实施”和“评价结果的解释”两大内容,指导性更强。

3.教材编写部分

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更加强调教材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提出要“充分考虑地理教科书的地区适应性”。这部分更好地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增加了“利用学生学习经验资源”,“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两条建议,并增加了对中学必备教学用具的要求。这些时代特色更加明显。

五、解析修订版地理课程标准

1.突出学科特点

地理是一门兼有自然和人文的基础学科,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也决定了地理是中学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渠道,而要想学好地理,实践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修订后的标准在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地理特色。强调了地理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作用,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实践性,帮助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2.创新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上,修订后的标准及时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新成就,如增加了我国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把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如开展高速铁路建设利弊的辩论,说明人类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等。

3.照顾地区差异

课程标准对学习内容改变了原来一刀切的方式,规定既有必学内容,也有选学内容。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内容,也可作为综合学习的载体。这些都充分考虑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差异性,能较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4.紧密联系生活

由于初中地理在基础教育中目前仍处于“副科”的地位,所以学校、老师、学生对地理的关注较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修订后的标准更加强调地理的“生活性”。这不失为一条提高地理在基础教育中地位的有效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主科为升学,副科为生活”,虽然有点偏颇,但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是有益的探索。同时,这也更加符合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这一定位。

5.利于教师潜力挖掘

在实验稿的实行过程中,就有一线教师提出标准的活动建议较少。针对这一问题,修订后的标准在给出更多时代气息浓厚的活动建议的同时,还提供了可进行的活动类型。这种方式能给一线教师更多的启示,广大一线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设计出适合当地的地理活动,可将专家的指导和一线教师的经验相结合,充分挖掘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潜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澄,樊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篇10

关键词:新生本科院校;教学科研一体化;科研管理;教科研创新;高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S81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1-85-02

在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大潮中,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及各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一批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随着生源质量、教学科研经费和所承担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多,这些院校逐步由原来的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类院校脱胎于专科性大学。历史上,大部分这样的院校只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忽略了科学研究工作,致使科研基础薄弱,科研实力积淀不足。就总体而言,与国内外其它类型高校相比,这类院校的科研工作处在“既缺大师也缺大楼”的状态。

1 新生本科院校科研工作的现实状况

新生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水平一般较低、研究项目比较匮乏;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对这类学校的科研总资助经费及单项资助额度较低;这类院校供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相对较少而且比较落后;缺乏一支专业知识结构合理、人员构成稳定、组织运行高效、数量规模适中的创新型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没有提炼、凝聚出具备鲜明特色、且具有比较优势的科学研究方向;科技成果的水平、数量和社会影响力较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较少。

2 科研工作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坚持学术界公认的科研工作评价标准。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以“获奖、论文、著作、专利”等被学术界公认的有形成果为“金标准”,杜绝闭门造车、卡拉OK式的“土标准”;科研项目的申报、推荐、配套资金投入的方向和多少等也以这几项作为“指挥棒”。建议目前状况下,科研工作尽量“企业化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有效利用率。

科研活动应具有现代科学研究的特点。科学研究已经进入“大科学”的时代,相对于传统的科学研究,现代科学研究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现代科学研究的领域和对象逐渐向微观各层次和宏观各层次引深。第二,科学研究的内容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第三,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以集体研究为主。第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第五,科学研究的成果产业化速度加快。第六,科技合作与交流迅速增加。第七,既关注研究工作的潜在应用,更重视研究成果的可使用性,成本效益和社会可接受性等。

3 现阶段科学研究项目应具有的特点

结合以上内容和新生本科院校目前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议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扶持的科学研究项目应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研究的内容应具备先进性和交叉性,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找准并重点建设能紧跟科技前沿的基础研究方向,为发表具有影响力的论文奠定基础;

(2)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应购买一次性投入少、运行维护成本低的产品。充分发挥新生本科院校在仪器购买、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后发优势。科研工作不等不靠,现阶段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应立足于学校已有的设备。对于使用价格昂贵科研设备的实验,应以与公司和其他科研单位合作为主,节约学校有限的科研经费;

(3)现阶段,重点扶持科研成果产生周期相对较短的科研项目,从而迅速提升学校在科研方面的影响力,提高科研工作者的自信心;

(4)科研项目所需研究及辅助人员应较少,科研活动的组织形式以精干的小团队为主,不同学历层次人才搭配使用、分工明确;

(5)研究成果、仪器设备应尽量能直接或间接的服务于地方经济;

(6)优先购买既能服务于科研,也能服务于教学的仪器设备。对于只能服务于教学或科研的仪器设备应谨慎购买。

4 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具体建议

新生本科院校科研活动的开展是一项涉及科研人员激励、研究经费管理和科研氛围建设的系统工程,也涉及到平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比重等问题,以下建议也主要是针对这几个方面和其相互关系而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