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格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16 17:5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网格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作为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性工作之一,事关我县城乡充分就业工作能否顺利推进。近日,县委目督办、县政府目标办联合对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截至6月30日,全县12个镇乡完成网格化管理企业调查户数632户,占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户数1079户的58.6%;占税务部门提供企业户数932户的67.8%。企业调查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已歇业但未办理工商注销登记;二是引进的税源企业异地经营的;三是一户企业注册多家公司;四是部分企业不配合调查。
针对目前我县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县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县政府分管领导的指示,召开了全县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成员单位负责人、县委县政府派驻各镇乡充分就业督导组组长及镇乡分管领导和劳动保障所所长。会上听取了全县12个乡镇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工作企业用工信息采集工作汇报,其涉及相关的质监、工商、地税、国税、统计等网格化成员单位负责人,结合部门职能和网格化职能,发表意见和建议。
为切实做好我县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工作,确保我县促进充分就业工作顺利推进,各镇乡下一步应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增添措施,抓好查漏补缺。针对部分企业情况不清,底子不明的,各镇乡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采取切实措施再调查、再核实,做到各行政区域内不留死角,确保调查全面准确;要摸清家底,掌握企业用工基础数据,努力为镇乡劳动保障网格化系统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篇2
城市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大课题,是政府为保障城市高效运转和协调发展所采取的必要行为,关系民生,关系发展,关系形象。加强城市管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学习城市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开拓工作视野,更好地服务贵溪社会经济的发展,2013年11月22日-23日,市政府 带领城建口相关单位人员,赴玉山、婺源学习考察城市管理相关工作,实地参观了玉山县菜市场、居民生活小区、城市街道以及工程施工现场,参观了婺源县城市广场、居民生活小区、城市街道以及绿化景观,所听、所看、所谈深有感触,倍受启发,整体感觉两县的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意识超前,水平很高。所到之处城市市容整洁、有序、靓丽,环境优美宜人,人民安居乐业。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收获不少,认为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两县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1.领导高度重视。考察中,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县领导亲自抓城市管理,带动了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空前好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领导作用。婺源县实现网格化城市管理,每个县级领导挂片包干,一包到底;小区物业费收缴存在困难,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亲自调度等。
2.专项整治有力。在参观的过程中,考察组沿途主要道路无流动摊贩、沿街店面无占道现象、没有发现乱贴和乱涂,在主要街道没有发现一条乱挂的跨街横幅。这些都深刻体现了城市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和管控能力。此次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其中三项整治的力度,一是户外广告的整治。二是工程车辆抛洒的整治。三是城市“牛皮癣”的治理,给专业清理公司承包治理,既节约成本,又效果明显。这些做法体现了强有力的管控能力,给我们很大启发。
3.营造与管理投入多。两县在城市公共环境营造和管理方面舍得投入,使我们考察组感触很深。据了解,玉山县在去年绿化、亮化、环卫保洁、道路平整等城市管理方面投入了 元。婺源县在去年绿化、亮化、环卫保洁、道路平整等城市管理方面投入了 元。正是其巨大的人、财、物的投入,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部门配置高规格。两县在城市管理中发挥职能作用的单位都是高规格配置,如设立了正科级的综合执法局、环卫处、市政局、园林局等,还设立渣土中队、路灯所等。
5.督查质量到位。由县委县政府督查组、纪委督查组、创建办督查组、组织部督查组四个督查组针对各个不同侧重面进行督查,就某一个问题,实行一事一议,专题调度。
二、几点建议
通过此次学习考察,我们深刻认识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思路完全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为我们城市管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照两县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建议下步要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规划方面的建议。玉山县、婺源县在规划上注重标准、注重品位,注重特色(如玉山教育、婺源徽派建筑),城市框架大;新建道路绿化到位,建筑距离退让大,为以后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建议:一是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要把城市外环路的建设早日提上议事日程。二是在规划中要注重城市的发展标准和品位。三是在城市规划中要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预留空间。四是在土地出让前要坚持先完善基础设施,再出让。
2.关于注重大项目带动的建议。两县非常注重城市综合体等大项目带动,如玉山通过教育园区带动周边发展,注重大项目周边功能布局,凸显城市特色。
建议:要注重大项目的布局,以大项目带动片区发展的思路,将文化馆、图书馆、少年宫等统筹考虑,整体布局,以点带面,提升城市品位。
3.关于绿化方面的建议。两县绿地休闲公园多、城市绿化率高,行道树套种合理,特别是婺源,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休憩空间。
建议:在规划上要预留、布局绿化空间,进一步加大城区绿化力度,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加强建流动绿地建设,积极开展全城造绿活动;市园林所出台精细养护方案,加强园林绿化的养护,实行精细化管理,如加强苗木土质、肥力管理,切实管护好树木。
4. 关于广告清理的建议。两县所有主干道无灯箱广告,市容市貌清新,其他道路的广告管理规范。
建议:进一步规范广告管理,做好广告清理的加减法,市城市管理局尽快拿出意见,明确从那条路开始,启动主干道广告的清理工作;充分结合人防宣传等,做好广场屏幕的广告经营,在重要道路、节点设置高品位广告,提升城市形象。
5. 关于整治牛皮癣的建议。两县看不到牛皮癣广告,治理成绩突出,均从浙江请专业公司管理(第一年40万,以后每年20万承包给专业公司);执法力度大,玉山坚持严管勤罚,通过集中整治加日常管理办法,婺源对贴牛皮癣广告人员抓到后通知公安先进行24小时拘留,要求家人清理后再罚2万元。
建议:学习玉山、婺源方法,实行社会化管理,请专业清理公司来管理;加强和法院沟通获取支持,建立城管、公安等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重拳出击,常抓不懈。
6.关于渣土运输的建议。两县渣土运输均采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扬尘少。
建议:严格按照渣土运输百日整治办法,规范、标准化管理,在施工场地内,由建设局负责对全市项目建设现场出入口做标准场地(含清洗池、水泥路段、喷洗轮胎),一周内分别在开发项目、公建项目各选2个做示范;施工场地外,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要规范操作、加强管理。
7.关于卫生保洁工作的建议。两县卫生好,清扫力度大,保洁人员作业每天不少于10小时;垃圾处理费收取科学合理,单位办公区域采取单位代扣方式,有物业的小区采取和物业签订合同;两县洒水车每天洒水都不少于3次,夏天重要路段4次以上;婺源县07年成立了8人的河道保洁组,确保河流干净整洁。
建议:对路、小区实行划分区片,由市领导对每个片区挂点负责,采取网格化管理;市环卫处要加大清扫力度,主干道每天不少于3次洒水,其他道路不少于2次洒水。
8.关于市政建设工作的建议。市政工程管理科学;市政基础设施质量、品位高,如路灯的造型、材质等;投入大,每年市政养护经费财政预算高达270万。
建议:对于市政工程需要开挖的,要按照相关程序审批并及时告知相关单位;要采取精细化管理,如路灯的开启、更换,品种的选择等。
9.关于物业管理工作的建议。两县封闭式管理小区多,如婺源县有40个,并且采取县领导挂点;物业管理费收取上升到领导层面、法院层面,对经常不缴物业费且有单位的,先告知业主单位,有相应单位领导出面,仍然不缴的,通过法院追讨。
建议:由房管局尽快拿出我市一年整体提升计划(意见),对当前6个试点小区进行具体细化,形成我市物业管理“领导挂点、单位出面、法院追讨”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10.关于停车秩序问题的建议。硬件条件好,如婺源县四车道道路有11条,停车位5000多个,社会停车场2个;城管、交警密切配合、高度合作,停车秩序管理到位,基本上看不到乱停乱放现象,尤其是玉山菜市场的汽车停放、人行道非机动车的停放秩序井然,婺源步行街专门驻扎步行街城管中队,整个街面无任何车辆停放。
建议:建立城管、交警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宣传,加大乱停乱放打击力度,研究制定完善停车收费方案。
11.关于亮化工作的建议。城市亮化主次突出、层次鲜明,色调选取科学(以白黄蓝为主,凸显徽商的儒雅、恬静)。
建议:对亮化重新规划,色彩重新定位;根据三座桥不同特点进行特色亮化;在铁路、高速、国道等城区出入口布置能彰显贵溪特色、文化内涵的亮化航道标志。实行全面亮化,宣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12.关于店面招牌问题的建议。玉山、婺源都对店招进行了统一规划和要求,店面简洁大方,城市街面清新。
建议:加强主要商业街店面招牌的规划、管理,适时选择一条或几条街进行规范,重点打造示范,逐步推开,提升品位。
13.关于市场服务中心工作的建议。玉山菜市场蔬菜食品摊点布局规范合理,干净整洁犹如果蔬食品超市。
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市农贸市场功能,科学布局、加强管理。市场服务中心要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对禽类市场的管理,做到让市场更干净、更有秩序。由市场服务中心负责尽快拿出在城东选点增建农贸市场初步意见供研究。
篇3
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涌现不断挑战着传统的监管方式,影响着工商监管效能提高。
一是经济发展导致监管任务加重,与有限监管力量、传统监管手段发生矛盾。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主旋律。不管在什么地区,经济越发展,市场主体数量就越多,经营的领域和形式也就越多样。而工商部门的力量编配相对固定,干部素质结构不能依靠大进大出改变,造成了有限的监管力量与不断加重的监管任务之间的矛盾,并且发展越深入矛盾越明显。2006年底,苏州的市场主体总数从五年前的26.9万户增加到38.5万户,而工商干部编配数量相对固定,一线干部平均监管的主体数从260多户增加到380多户。面对越来越重的监管任务,如果还是采取“人盯人”、“粗放检查”、“经验主义”、“手工操作”的传统监管办法,就会使干部忙于应付、盲目被动,难以做好基础性工作,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降低了监管效率。
二是和谐管理呼唤建立新型管理关系,与对立式、倾向性监管方式发生矛盾。工商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一方面既要通过职能的发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又要确立和谐管理理念。把公平正义和民主和谐的思想、态度、作风和方式,贯穿于职能发挥的全过程,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四个统一”,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谐融洽的新型关系。但是,一些单位和个人片面地认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具有不可调和性,习惯性地把自己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以“违法推定”而不是“守法推定”的思维方式加以判断和对待,把查出问题作为监管效果,把行政处罚作为监管目的,习惯于采用“指令性”和“强制性”手段,重监管轻服务、重指令轻指导、重结果轻过程,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是效能建设要求整合资源整合力量,与封闭式、单一性监管方式发生矛盾。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执法效能,要求我们搞好内部沟通协调,加强与外部协作配合,开展区域合作联动,从而有效实现监管职能到位。而工商部门在较长的时间里习惯于条线监管、“单兵”监管这种封闭式单打一的监管方式,尚未有效整合内部监管资源。建立工商部门区域协作机制、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协作联动机制,关起门来搞监管,容易造成“有权监管、无力到位”的问题。这种局面不改变。监管效能就上不去,监管到位更无从谈起,一旦出现问题,就要承担“问责”的风险。
四是基层一线呼吁建立监管长效机制,与运动式、突击性监管方式发生矛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量工商工作的落实靠基层。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基层呼吁上级机关研究制定科学的制度安排,用制度化来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由于多方面原因,工商监管工作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突击性工作多、专项整治多、运动式活动多、需要参与配合的工作多等问题,表现出“突击工作经常化,经常工作突击化”的倾向,牵制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弱化了基础性工作和日常性监管,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工商监管职能的发挥。
二
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监管工作新特点的基础上,要主动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确立监管工作新理念。指导和推动监管方式创新。努力实现有效监管、高效监管和长效监管。
(一)树立“和谐管理”的理念,推行和谐监管新方式。一是坚持平等监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平等的姿态面对经营者和消费者,以“守法推定”的逻辑对待市场主体,以平等的手段、措施和标准开展管理,提供服务,切实尊重、保障和维护管理对象的权利。深化开展政务和局务“两公开工作”,及时公开监管信息、处罚结果,强化监管执法监督,对执法不文明、处罚不公正等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并追究责任。二是坚持文明监管。端正监管执法思想,坚持以服务企业发展为目的、以规范经营行为为手段,把法理与情理有机统一起来,把监管执法的规范性和人性化有机统一起来,既依法行政又文明管理,既遵章办事又有情操作,和风细雨式地开展执法检查,赢得监管对象的理解和支持,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三是坚持人文监管。确立监管也是服务而且是更高层次服务的“大服务”,在坚持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给予监管对象更多的人文关怀,大力实施行政指导,公开执法的依据、标准、程序和结果,推行企业联系卡制度、轻微违法行为行政指导建议书制度、行政处罚案后回访制度、困难群体经营户定点帮扶制度,通过采取一系列充满人文关怀的制度和方式,既依法监管、认真履职,更注重与监管对象实现良性互动,强化其自我管理和守法经营意识,促使其自觉地支持管理、接受管理、服从管理。
(二)树立“精细管理”的理念。实施网格监管新模式。一是实施综合监管。按照“片区清、人员明”、“户口清、状态明”、“任务清、责任明”的要求,合理划分监管网格,把人员、事权、任务等合理配置进去,由网格责任人实施日常巡查、案件查处、投诉处理、食品安全等综合监管,做到监管对象无遗漏、监管辖区无死角、监管责任无真空。二是实施距离监管。要依据信用分类标准,把市场主体合理分类,针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实施分距离监管和“个性化”检查,把监管重点切实转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上来,把干部从没有侧重的一般性监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重点、抓关键、抓精细。做到突出重点、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三是实施常态监管。建立网格化监管办法、热重点行业检查规范、企业联系制度、监管信息披露制度、监管责任和考核制度等一整套指导日常监管工作的制度办法,引导干部按制度办事、按计划办事。减少地毯式检查、突击性检查和专项整治,让干部集中精力抓基础性工作和日常性监管。实现“基础工作标准化、行政执法规范化、监督检查科学化、户口管理网格化”的目标。
(三)树立“现代管理”的理念。运用信息监管新手段。一是推行动态监管。针对市场主体自身成长和经营活动的动态性特点,着眼于监管工作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依托信息技术和系统支撑,实现主体信息的动态记录、信用等级的动态更新、检查内容的动态调整、警示信息的动态提示,把工商监管贯穿于市场主体经营活动全过程。二是推行远程监管。依托互联网,有效监控企业网上宣传、广告和交易等行为,及时发现并查处无照经营、商标侵权、虚假宣传、违法广告、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依托食品监管网络系统,与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食品经营企业联网,通过程序控制和数据交换的方式,实现与监管对象的沟通交流,发现问题迅速作出反应:
依托企业诚信网站,借助政府力量,整合并公布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提高市场主体的自律意识,促进依法经营。
(四)树立“开放管理”的理念,走出协同监管新路子。一是内部协同监管。对县级局一级机关的工作资源进行整合,淡化条线概念。强化综合意识,对监管等工作进行综合部署、综合检查和综合考核,明确主抓部门、配合部门和执行主体,建立目标管理、督查考评、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和执行力,形成机关与基层分局(所)、基层分局(所)之间的有效联动机制。二是区域协同监管。建立工商监管区域协作网,与周边工商局签订监管维权合作备忘录。形成信息交流、定期会晤、联合执法等制度,齐心协力保护好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社会协同监管。采取主动协调、政府牵头等办法,与所在地公安、卫生、环保、海关等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共享监管资源,快速传递信息,开展联合监管、联合执法和联合整治。发挥行业协会、同业协会、行业小组等社会团体和松散型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及时掌握和解决苗头性问题。加强12315投诉举报系统建设,深化开展投诉站点进村入社活动,动员和依靠最广泛的社会力量为工商监管及时反馈信息、提供资源,构建“大监管”的工作格局。
三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在创新监管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出的一批创新成果,成为促进职能发挥的强大动力。
一是通过实施和谐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工商部门实施和谐管理,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把服务的理念融入监管工作中,在监管中体现和检验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较好地树立了服务型、监管型、法治型、创新型工商的良好形象,连续多年实现了“诉讼无败诉、复议无撤销、检查无错案”的“三无”目标;在全国率先依法核发“农民股份制合作社”营业执照、“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营业执照,核发全省首个“台湾居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在全省乃至全国较早地实施了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激励和撤销退出机制,探索实施合同抵押物登记的联合管理、公正确权、登记会审等工作机制。提高企业信用度和竞争力: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使苏州的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保有量走在全国和全省同类城市前列;探索实施以行政指导、规范指导、法规指导为主要形式的外资企业监管新模式,营造了外资发展的良好环境,苏州成为外资特别是台资的聚集地;探索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对困难群体经营户的管理,既有效解决吃饭问题,又促进其合法经营,较好地服务了新农村建设。
二是通过实施精细管理,促进监管职能尽职尽责。我们在全省率先推行经济户口网格化监管模式,按经济户口分类,按行政区划分格,按每格两人包干,把苏州划分成365个监管网格,把38.5万户市场主体进行经济户口分类,确定重点监管5.7万户,平均每个网格监管各类主体1054户、重点监管156户,确定网格监管干部730人、人均监管78户重点企业,加大了综合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的频度和力度,既把监管触角精确到每一户市场主体,又通过重点监管减轻了工作压力,降低了监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工作责任和监管职能“双到位”。
三是通过实施现代管理,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我们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创新和强化监管手段,把信息化建设渗透到经济户口网格化监管、商品准入、信用建设、个体户分层分类监管等各项监管工作中,提供快捷、便利的功能服务。强化工作的流程化、透明度和可控性,促进了监管工作效率的提升。我们积极运用江苏省工商局开发的经济户口管理系统,提高业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立苏州市企业信用网站,整合录入了工商、金融、海关、税务、质监、银行等部门和单位提供的信息达120万条;开展互联网监管,通过网上线索,查处违法行为,净化网络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开发食品安全监测系统,与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联网,及时掌控食品安全动态;建立经济户口电子地图辅助监管系统,实施监管工作导航,提高监管效率:开发基层建设和网格化监管网,强化流程控制、自动提示、自动考核等功能。利用软件促进监管实务。
四是通过实施开放管理,提高监管工作合力。我们积极整合内外监管资源,建立内部协同、部门协同、行业组织协同、社会力量协同以及区域协同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协作配合机制,形成了较强的监管合力。根据苏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牵头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消费放心城市”活动,首创并实施13类81项内容组成的《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指标体系》,依托政府力量有效整合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公用事业单位、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和消费者6股社会力量,共建成2万个消费放心场所,在全省率先把消费维权网络建到农村和社区,做到“村村社社都有投诉点”,放心消费从店面、企业向行业推进。抓住流通领域物流配送环节,建立工商执法监管的区域联动机制,制定并落实食品批发市场专门配送制度,实现了两地工商部门监管工作的“无缝对接”、批发与零售经营户的“直通对接”,从源头上把牢食品安全关。建立与上海、浙江、无锡等周边兄弟单位的协作机制,联手打击跨区违法违规行为,探索出了开发区(保税区)企业异地经营行为的有效监管新机制。针对无照经营这个顽症,我们建议苏州市政府制定了《治理无证无照经营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分工,形成了多部门联合整治的合力。
篇4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如期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任务。切实发挥创卫组长单位作用,制定了《*市20*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方案》,并按方案加大督办、检查和协调力度,同时大力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建议成立了市领导分区包干制度,提请市政府成立了由各主管副市长和责任单位负责人包抓的13个专项整治小组,并多次邀请四套班子领导调研和视察创建工作;全年4次召开动员大会,通过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和创卫万人签名等活动,掀起全民创卫热潮;先后邀请5名专家对我市的创建工作进行专项指导,推动创建水平的全面提高;精心组织完成了全市创卫材料汇集、编制工作。分别通过了全国爱卫会的技术评估和考核鉴定。我市被全国爱卫会正式下文确定为“国家卫生城市”,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省会城市。创卫成功后,根据市政府指示,制定了《*市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建设,提高城市卫生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及《*市国家卫生城市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并已报市政府研究审议。
——全力实施市容美化工程并取得实效。一是启动了“穿新衣、戴新帽”工程。起草下发了《关于对沿街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进行清洗粉饰通告》,截止目前共清洗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万余平方米、粉刷*万多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了“三乱”市场化运作机制,督促专业清洁公司加大“三乱”清理力度,同时加大打击力度,清理“三乱”*万条,使城市“牛皮癣”基本得到了根治,“三乱”治理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二是认真开展了各类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多次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道路两侧环境卫生,洗车行、修车行占道经营及机动车违章停放等专项治理,并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使市容市貌从整体上得到了改观。特别是近期结合市区大部分街巷改造后闲置、废旧杆、牌、亭增多的实际,下发了《关于清理道路两侧废旧设施的通知》,对道路两侧的废弃电杆等废旧设施和乱堆乱放进行了全面清理,保障了道路畅通、市容整洁。三是提升户外广告设置水平,美化、亮化城市市容。拆除各类违规设置、陈旧破损或设置档次较低的户外广告*余块,约*平方米,进一步规范了户外广告设置。对全市的门头牌匾逐街逐户进行整治,“一店多牌”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在清河街等街道开展了整体街景设计试点工作,对试点街道的建筑景观、户外广告和门头牌匾设置等进行了统一规划。结合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和宣传及我市承办的各类大型活动,累计设置公益广告*块,约*平方米,很好的宣传了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重大会议及决策。
——“市容”与“繁荣”的关系日趋和谐。在占道经营的管理上,探索出一条“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治理经验,将全市街道划分为严管、控制和规范区域,在严管区严禁设置摊点摊区,控制区由统一招标设置、管理,规范区在不影响市容、交通秩序及市民生活的前提下,根据需要设置摊点。同时在市区内划定了一定的季节性、限时性摊区、摊点,鼓励创业,方便群众。对全市的各类占道摊点、摊区进行了集中整治和提高,取缔了艺术巷等*个经营混乱的占道摊区,对*巷等*处占道摊区进行了搬迁改造和统一规范,在市场的整治中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尽量使摊点、摊区的设置看上去整齐划一、美观大方,切实提高了摊区设置档次,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繁荣了市场。
——综合执法水平再上台阶。一是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建立了“一城一队”管理模式。先后接收了市规土监察大队*人,三区执法队员*名,建设局*人,对*名协管员进行了严格考录,择优录取了*名,聘用了*工作人员6名,整合了执法队伍。二是推行并完善了网格化管理。制定了《*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网格化管理责任方案》和《网格化管理区域图》,将全市划分为*个责任网格,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区域及大队包区、中队包片、分队包街、个人包段的“四定四包”精细化管理,形成了分片承包、逐级负责、责权量化的管理机制,采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立足城区、覆盖农村、高效集中、惠及市民”的整体化运作方式。三是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了各类违法违章行为。截至目前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万余平方米,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万余起。四是加强队伍培训教育,努力建设一支准军事化管理的城管队伍。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保证完成迎接*周年大庆的各项工作任务,及时组织*余人分两批走进*教导大队,进行了先后为期*天的封闭式军事训练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建设“和谐*”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城市管理队伍。
——环境卫生行业管理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了*区大型垃圾中转站;开工建设了*座小型垃圾中转站和*座公厕;对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多处垃圾收集展进行了密闭式改造;对全市的环卫设施、设备进行了维修、更换和清洗粉刷;对全市的旱厕和三类公厕进行了改造提高,目前全市共有水冲式公厕*座,万人拥有公厕*座,达到了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的标准;增设果皮箱*多个,城市环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二是制定了《*市20*-2020年环境卫生规划》,为全市环卫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蓝本。三是实施了城乡一体化管理,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环卫作业和管理统一纳入到全市环卫行业管理范围,使环境作业和管理不留空白、不落死角。四是积极推行环卫市场化运作,开展了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引进了*市餐厨垃圾统一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引进了cdm、swc等垃圾处理新技术,有力推进了全市垃圾处理的科学化、减量化、无害化进程。五是实施堆山造景工程。按照区市两级领导的指示,在*实施了览山建设工程,将全市的建筑垃圾和渣土集中消纳,进行堆山造景,变垃圾为资源,变脏点为亮点,科学合理地对建筑垃圾进行了再利用。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起草上报了《*市养犬管理条例》,已通过*人大批准,于今年*起开始实施;《*市餐厨垃圾处置和管理办法》也顺利通过,已以政府令的形式下发,《*市修车、洗车行管理办法》也已上报市政府。
——党建宣传工作开展有力促使各项工作全面提高。一是狠抓党建,夯实基础。在全市综合执法队伍整合的基础上,及时完善了*个党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同时调整完善了工、青、妇组织。二是加强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认真组织学习各级纪委会议精神和各级领导关于加强廉政加建设的讲话精神,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并定期组织考核。严格执行各项廉政制度,经常开展廉洁自律、自查自纠和警示教育及优良传统教育活动。三是加强政风行风效能建设。层层签订政风行风效能建设目标责任书,聘请行风评议员按季度对照责任书进行检查,认真整改,不断提高。四是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促进工作全面进步。今年我局共接到人大建议*件、自治区政协提案*件、市政协提案*件,除将*件提案因不属我局职权范围按程序退回外,对剩余的建议和提案,由分管领导带头负责,将提案办理工作与城市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面商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此外,还设立了局长接待室,由局领导直接接待投诉上访群众,现场解决问题,提高效率,方便群众。截至目前,我局共收到市长邮件*件,督办案件*件,市民投诉*件,*专线*件,领导批示件*件,及其他转办件共计*件,办结*件,办结率为*%,剩余的正在督促办理中,真正实现了事事有答复,件件有落实。五是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开展了面向社区、学校、家庭、机关、工地、商户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六进”宣传活动,使城管法律走进千家万户。结合执法进行宣传,将执法过程同时作为宣传过程,让执法队员走到那里,就将宣传工作开展到那里,在执法的过程中向市民散发宣传资料,让城市管理贴近群众,促使广大市民了解、支持和参与城市管理。积极《法制新报》、*电视台、政风行风在线栏目组等媒体合作,公开社会服务承诺和便民措施,在媒体上为群众答疑解惑,不断增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
——顺利完成规费征缴任务。制定并上报了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缴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人员分组划片到各辖区实行分片包干的商业网点垃圾处理费征缴机制,与小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及4050人员签订协议,上门入户收取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联合媒体,组织队员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垃圾处理收费宣传工作,让广大市民了解收取垃圾处理费的意义、用途和方法,预计今年可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万元。
篇5
农电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形态,整理系统自然形成的发展过程值,提炼、升华,以便对进程的逐渐过渡到一个有意识的状态,自然状态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自身理念、行为、制度和形象自觉调整的过程。学习中,海尔现象曾启示我:农电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工作,是依靠员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农电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农村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工作的企业行为,学习,生活,从心脏到创造财富,为企业,这种效应测量和计算不可能的事。在农电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网络管理文化的时代已经成为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基于的农村电网管理文化时代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应用研究
2.1基于农电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和谐文化为灵魂,以促进科学发展,为发展战略的目的服务,培养高保真,高内聚,高创新能力,管理文化的“三高”的员工;以人为本,优化工作环境,激励员工的基本思想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忠诚,独特的文化生产力促进,凝聚民心,促进文化在创建网格管理的作用。经过五年的不断努力,有效提升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以全电网管理文化的管理理念促进企业实现创电网管理文化提升式发展的目标。
2.2基于农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2.2.1完善企业人才理念,企业用人的文化转型
为了加强企业家精神,按照现代的网络管理系统和公司法,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的要求,企业文化的变革;完善的员工手册的准备,提高企业绩效评价和奖励制度和约束机制。
2.2.2基于建设企业施工项目现场文化
提炼企业合作项目的服务理念,理念和产品的质量,发展领域服务的实践,使用标准的建设项目的环境识别系统(如标牌,标志,墙,质量标志,等)。
2.3通信安全和农村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的整合机制研究的评估
2.3.1加强农村通信安全的基础上,理念企业文化
具体详细的解释的农电企业文化的概念,通过联网,会议,宣传窗,现场横幅广告和其他手段,以会议报告、经验交流、重点电网管理文化闻报道、文体活动、组织评比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农电企业文化理念的内在涵义,浓厚的文化氛围的企业,因此,所有工作人员了解,基于巩固农村电网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机制的文化。
2.3.2基于文化的农村电力企业文化
与整合机制和网络管理的发展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村电力网格管理文化企业文化的发展,在其日常的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网格管理文化,使适应在就业方面,选举和评价的结果可以是自觉实现的惯例,倡导农村电力的企业文化理念,以求建立牢固的企业精神共同体。利用系统,行为和规范的代码,如增强。农电企业文化必须隐形的可见的结合,并渗透到每个公司的规章和政策,以及规范,标准和守则,使员工从事的每一项工作、参与的每一项活动都能感受到农电企业文化在其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农村电力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希望农电企业文化现状为单位评价管理系统的各个部门,在工资分配,性能,和其他类型的优点,评估应该是评估的农村企业文化执行,建设作为评价指标农村电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路径前进,任何优秀的企业将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上创建农村电力企业自身独特的文化。网络管理在文化建设中首次时代应致力于团队文化,培养一个和谐,舒适的环境,团队文化,企业的核心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互相尊重、团结与协作,共同创建具有创电网管理文化精神的农电企业文化。
3基于电网管理文化时代在我国农电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趋势
3.1基于突出企业特性实现农电企业
文化创新在中国的农村电网管理基于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趋势,实现基于创新农电企业文化创新是时代永恒的主题文化次,它集成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农电企业文化也不例外。随着网格化管理文化时代的发展,从过渡的形成时期农电企业文化建设在过去的岁月。这就要求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结合和新业务的发展过程,目前的情况看,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管理的特殊性和目标的追求来实现整个创新过程的新的管理方法的改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基于建立起学习型企业组织
基于“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善于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并善于纠正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在网络管理文化的背景下,“农村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将成为关注的越来越多,公司未来的成功将组织良好的企业,以提高全体员工的培训的能力;通过不断吸收文化的营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技能;连续沉积的知识,从员工的角度来看,为公司的发展和解决它仔细审查和提出意见及建议。
4结束语
篇6
一、整合民生诉求管理职能,打造诉求服务新体制
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诉求办理工作,规范高效地回应民生诉求,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城阳区率先在全市完成了对区长公开电话等16条群众诉求渠道的整合,撤销原有承担以上职能的区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等3个事业单位,收回事业编制35名,组建了城阳区民声服务办公室,构建了统一受理、统一督办、统一反馈的新型管理体制。通过整合机构,精简编制,优化工作流程,形成了以87712345区长公开电话“一号通”为基础,对群众咨询、投诉、意见和建议等进行分办、督办、回访、考核的政务投诉服务平台,建立起群众诉求办理、反馈、督查、考核的闭环运转系统。
新体制运行以来,政府效能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渠道整合,做到了群众一方反映问题,政府一方回应问题,有效解决了多头管理、工作交叉、运转效率偏低、答复口径不一等问题,重复投诉的受理和转办减少近30%。
二、整合公共资源交易职能,构建交易市场新秩序
为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发挥好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的作用,按照“政府主导、管办分离、集中交易、统一监管”的原则,撤销区城市规划建设局所属事业单位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和区财政局所属事业单位区政府采购中心,将其职责划入区行政服务中心,并加挂城阳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牌子。人员设岗定编,在业务上实行相对独立运作,交易活动从项目立项到中标公示,全部集中到交易中心进行,为各交易主体提供有关审批、核准、备案、中介和收费等一条龙服务,构建了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通过实行“一条龙”服务,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公开办事平台,建立中介服务窗口,对工程交易、政府采购、工程造价咨询、评估等统一进行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旧有交易领域存在管办不分、监督乏力的缺陷,形成了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三、整合城市管理职能,实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为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实现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逐步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监督有效、群众满意的“大城管”工作格局,打造生态宜居幸福的胶州湾北岸新城。2012年以来,我区对城市管理领域进行了整合,切实解决了城市管理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等问题。一是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由区城市规划建设局调整到区城管执法局,具体负责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重要决策和工作协调;二是建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并按照“撤一建一”的原则,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机构。至此,构建起了城市管理、城管执法、数字化城管“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该模式的运行打破了以往“以条为主”的城市管理旧模式,建立起“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格化管理体制,形成了以数字化城管为主、日常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为辅的新格局。在运行方式上,将全区划分为24个责任网格区域,按网格区域重新调整了各部门工作职能,在所辖网格中,实现了从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问题处置、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等七个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动态管理。“三位一体”城市管理新体系的实施,有效杜绝了城市管理的盲区以及管理的越位和缺位等现象,建立起了一套现代化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有机统一。
四、整合社会保险管理职能,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为优化全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职能配置,理顺社会保险业务工作关系,提升工作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我区按照“业务整合、精简效能”的原则,撤销区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区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中心、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办公室和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等4个单位,收回事业编制72名,组建了城阳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实现了各类保险统一登记、统一申报、统一征收、统一服务和统一数据的“五统一”。
该机构的成立从根本上扭转了之前“四龙治水”的状态,建立起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区社会保险事业全面协调有序发展。
篇7
一、深刻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我县当前正处于环境污染高峰期和环境违法行为多发期,违法排污、违规建设等典型环境违法行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废旧塑料加工、小炼油、小制革、小化工、小酸油等“十五小”、“新五小”重污染小企业屡禁不止。对此,社会反映较为强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相关建议、提案增多,环境、投诉增多,领导批示多,媒体关注多。面对复杂的环境形势,个别乡镇和部门对环保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执法不严、监管粗放的问题尚未从总体上、根本上解决,这些都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环保执法工作,是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履行职责的具体体现,是改变粗放型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是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的有效途径。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强化措施,严格执法,确保违法排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执法监管责任机制
(一)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办)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辖区内环境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负直接责任,依法履行环境管理职责。各乡镇(街道办)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切实负起责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持环境问题亲自抓、亲自管,要定期排查环境隐患,对小炼油、小制革等“十五小”、“新五小”重污染小企业,要发现一个,取缔一个,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二)强化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要建立由县环保、发改、公安、工商、国土、规划、住建、安监、供电和金融机构等单位共同参与的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县环保部门要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全面履行组织协调、执法监察和监督管理等职能。县公安机关要依法受理环保部门移交的涉及环境的刑事案件,并会同环保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依法查处妨碍环保执法的违法犯罪行为。县供电公司要积极支持配合县环保部门开展环保执法行动,对未取得环保部门相关许可的单位和个人,不准供电,对已经供电的,接到环保部门告知属违法排污企业的通知后,要依法停止供电。其他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强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共同责任,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管理,执行环境保护规定,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三、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一)突出执法重点。各乡镇(街道办)要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打击重污染小企业、饮用水源保护、重要问题调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等重点工作,按照整治违法排污“三查”行动要求,重点查处辖区内长期存放污水的各类渗坑、渗井和沟渠,拆除取缔辖区内小炼油、小制革、小酸油等“十五小”、“新五小”重污染小企业、小作坊。对小塑料加工企业进行关停整改,一律入园生产经营。县环保部门重点查处治污设施运转不正常、处理工艺落后导致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企业;查处未执行“三同时”措施,致使污染物随意排放;查处擅自拆除或闲置治污设施,恶意排污行为;查处利用暗管偷排废水、将废水稀释后排放或通过储水罐等运输工具转移倾倒废水的行为;查处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等。
(二)加大查处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打破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现状,以铁的手腕,对环境违法问题实行“零容忍”,采取集中执法、联合执法等多种形式,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对在“三查”行动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凡超标排污的一律停产整改,明确时限要求,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实现达标排放;凡是违反国家产业政策非法排污的一律取缔关闭,绝不姑息;凡恶意排污的,一律严厉打击,该关的关,该停的停,顶格处罚。对拒不执行政处罚的,县人民法院要依法受理,强制执行,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要依法打击,确保查处到位,整改到位。
(三)加大处罚力度。要依据环保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细则,加大个案的处罚力度,依法严肃实施处罚。对于屡次违法、故意偷排、超标排放第一类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影响敏感区域环境质量,或者具有其他依法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罚情节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罚。对连续两次被发现超标排污的企业,在实施处罚的同时,提请县政府作出限期治理或者停产整顿决定。限期治理期间实施限产、限排,不得建设增加排污总量的项目。经限期治理或者停产整顿但仍不能达标排放的,提请县政府作出关停决定。
四、强化责任落实,推进基层一线执法
(一)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办)签订环境保护责任状,各乡镇(街道办)要建立“定责、履责、问责”的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要明确到主管副职和人员,逐级向村级延伸,实现环境执法全覆盖,环境监管无“盲点”。全面实施重点排污企业环境监管责任制度,做到“一企一人”。对监管不力、履职不到位的,实行“问责”和末位淘汰。
篇8
一、目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望的必然选择,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工作。作为国土资源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导向,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尤其是是涉土矛盾化解,为加快崛起、实现全面小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目标原则
(一)目标任务
深化全员维稳责任制、基层基础建设、执行力建设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工作,探索完善体制机制,着力破解运行机制不畅、管控能力不强、资源整合不到位、服务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切实在建立健全国土维稳组织体系、涉土矛盾化解体系、国土动态巡查监管体系、国土服务工作体系、国土管理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夯实和谐国土的思想基础、基层基础、法治基础,加快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当今时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望相适应的新型国土资源管理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谋划,协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正确把握形势任务,认真谋划社会管理创新,使社会建设与国土资源各项工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相得益彰。
坚持服务全局,统筹兼顾。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提升国土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保障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努力构建和谐国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资源保障。
坚持突出重点,保障民生。加快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到服务为先、民生为重,关注民意、集中民智,回应民声、维护民利,努力实现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把握规律,大胆探索实践,总结实践经验,破解两难局面,真正做到思路务实、措施切实、工作扎实、绩效落实,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三、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国土维稳组织体系。进一步强化维稳责任意识,把综治与维稳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业务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落实。局机关各科室(单位)、各国土所负责人作为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把维稳责任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各单位责任人要亲自指导协调推动综治工作,积极破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较为规范的综治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做到有方案部署、有指导督查、有会议记录、有工作总结。进一步整合力量,建立健全协作联动工作机制,构建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
(二)建立健全涉土矛盾化解体系。严格执行《市国土资源局涉土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三级网格主体,明确责任分工,切实做好我市国土资源稳定工作,并严格落实包调查、包处置、包化解、包息访“四包”责任制,全力化解涉土积案。大力开展初信初访专项治理活动,做到问题早调查、早处理、早答复,提高初信初访办理化解效率,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的诱因,减少越级上访,进一步规范秩序,营造依法有序的环境。
(三)建立健全国土动态巡查监管体系。全面实行动态巡查“零报告”制度,落实《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工作责任制及考核办法》,严格巡查台帐登记制度,对巡查工作量化考核,切实做到违法用地早预防、早制止。积极开展“两违”专项整治行动,保持执法监管高压态势,严厉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全面做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加大整改查处力度,有效降低违法占用耕地比例。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力促项目早动工、早竣工。
(四)建立健全国土服务工作体系。根据《进一步明确土地及规划管理职责权限的通知》(东政办发[2011])文件精神,将农民私人建房用地审批、土地登记有关工作职权下放到各镇乡(街道),提高审批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能办推定和流程再造,继续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建立三级督察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加大督察力度,进一步提升全系统干部队伍执行力和战斗力,确保局各项中心工作和队伍建设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继续深化“三联系”活动,健全对企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定期走访制度,落实好每个联络员作为全程员的职能作用。积极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
(五)建立健全国土管理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双保双服务活动,完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有效保障市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协调配合,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农转用和项目供地速度,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动工。深入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强化业务指导,加快推进速度,为全面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拓展用地空间。完善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做好划区定界工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和资源整合,确保全市矿山布局优化和资源开发合理有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高度重视重点地灾点的勘查、治理及搬迁避让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程序步骤
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工作从2011年11月开始,至2012年10月告一段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部署(2011年11月至12月)。成立局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结合我局实际制订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各单位明确责任分工,针对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和完善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力争取得实效。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12年9月至2012年10月)。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成效,并积极做好上级的考核验收工作。梳理汇总好的典型和做法,及时进行总结推广,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坚持社会管理创新常抓不懈。
五、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明确职责。成立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局领导小组统筹负责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切实加强指导、提供支持,细化分解项目任务,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科所(单位)和个人,定期研究项目推进工作,解决存在问题和困难,确保责任明确、部门联动、合力推进。
篇9
局长 张海英
职务犯罪预防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获得区域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主要领导的重视。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类似,北京地区各区县区位优势差异性较大,主导的经济发展目标、模式不同,行业发展各有特色,这一特点就要求辖区检察机关在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上做足功课,开展针对性强、服务性好的各类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辖区各级检察院按照高检院、市检察院的部署,立足区域职务犯罪案件发案特点,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预防工作,并取得了切实的成效。继上期邀请海淀、昌平等区院后,这次很高兴继续请其他区县院的检察长,通过预防专刊的专门平台,交流对切实做好北京预防工作的看法和感受。
东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殷 健
东城区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近年来,东城区首创廉政风险防控和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模式,不断加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我院依托地域优势,围绕区域中心工作,服务区域发展,积极开展有特色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一是关注区委、区政府的年度工作要点,确定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点领域。根据本区重点工程集中在保护历史名城和民生工程方面的特点,我院长期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促进各项工程真正成为放心工程、阳光工程。在城市改造、拆迁中的预防调查报告得到了区委书记的重点批示,并在2011年被评选为高检百优分析文章。二是与区预防腐败机制紧密结合,形成大预防格局,实现预防与廉政风险管理同向共进、机制对接。双方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共同调研本区廉政建设的重点范围和环节。将预防调查与找准廉政风险点结合起来,将查找职务犯罪隐患与发现岗位职责风险结合起来,将对策建议与补充完善廉政风险管理办法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以此作为考核本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情况的内容之一。三是创新预防调查方法,引入心理学知识助力职务犯罪预防。我院初创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系统地分析职务犯罪人员心理蜕变的轨迹和环境风险的影响,通过制作心理测量问卷和个案访谈提纲,了解职务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今后建立起一套职务犯罪人员心理评价及干预机制打下基础。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因此受邀参加了心理学司法适用国际大会,撰写的《心理学理论在职务犯罪分析和预防中的应用》被高检采用。
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 立
2012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首都要率先实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新格局。市委、市政府也对朝阳区提出了“争当转变发展方式示范区、建设世界城市试验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和促进社会和谐模范区”的要求。朝阳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区,区情十分复杂,治安形势比较严峻。近年来,我院先后开展了众多具有朝阳特色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开展为期五年的“鸟巢”、“水立方”等奥运重点工程预防,创新“三位一体”预防工作模式,预防经验得到了市院和高检院的认可和刊发;依托各类预防网络平台,与国有企业、医药系统和高等院校开展丰富有效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得到市国资委、市卫生局、市教委的高度评价;以高校领域案例为基础撰写的案例分析,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届预防职务犯罪案例分析评选中获得“优秀案例分析”奖;结合朝阳区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获得区委书记批示,在全市首家推行廉洁准入制度;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全区推行了“6+2+N”的联系基层人民群众工作机制,并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等等。今后一段时期内,我院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朝阳区域特色,充分履行“职务犯罪问题研究中心”的职能定位,进一步发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服务区域发展的作用,为朝阳区的“新四区”建设和服务首都“双轮驱动”发展新格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韩索华
西城区院在完成常规性预防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区位特点和“十二五”期间的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做好专项预防工作。一是扎实有效地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专项调研工作。我院与北京市第二医院等六家医疗卫生单位进行调研座谈,总结近年来我院与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模式、方法和经验,剖析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参与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新途径,并撰写《医疗卫生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专项工作的建议报告》。我院还积极开展金融领域预防职务犯罪专项工作,走访金融服务办公室、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单位,了解不同金融业态在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收集、总结各单位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多次为金融单位举办警示教育活动。二是细致高效地推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自今年2月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全国正式联网开通以来,我院受理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数量猛增。为应对这一局面,预防部门采取专人负责查询的方式,仅上半年就受理查询1800余件。我们对近年来我院开展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撰写了《关于在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及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建议》调研报告,建议在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两大领域率先推行廉洁准入制度,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作为有关市场主体廉洁准入资格审查的标准。三是坚持不懈地做好常规性预防工作。今年上半年,我院开展预防调查31件,开展职务犯罪案例分析53件,向有关单位提出检察建议两件,开展警示宣传教育789次,开展预防咨询854次。
篇10
一、实施幸福工程,建设有“温度”的校园
一是美化绿化净化,建设“宜居”校园。学校多方筹资,科学规划,做到四季常青,让绿意充满校园。学校各景点建设与校园的绿色植被高低搭配,错落有致,使整个校园显得别致清新。同时,积极开展“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引导学生争做“卫生标兵”,使整个校园时刻保持洁净、整齐。
二是“文墨飘香”,建设“书香”校园。学校投资近百万元,购置图书五万余册,图书阅览室全天候为师生开放,建成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时刻有书读,并定期开展“赠书、读书沙龙、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师生中营造读书氛围。同时,班班开设书法课程,由专任教师做书法指导,每学期开展一次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活动。定期开展教师书法培训班,提高教师书写水平,开展“书法交流会”,邀请校内外书法知名人士进校交流,让校园充满读书声、书香气。
三是人文关怀,打造“乐居”校园。学校成立广场舞、乒乓球、健步走等教职工健身活动小组,并配备专业教练,每位教师自主选择参加至少一项活动,保证每天下午一小时体育锻炼。邀请医学专家,对教师进行保健知识讲座,并设立心语室,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利用教代会、工会,让教师表达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同时,加强学校食堂文化建设,实施“温暖、温情、温馨”服务,即添置供暖设施、职工微笑服务、餐厅播放优雅音乐等,让师生在温馨的氛围中就餐。举办师生“趣味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暨优秀教师表彰会”等活动,增强凝聚力,让教师能轻松、愉快地工作和学习。
二、实施平安工程,建设有“安全感”的校园
一是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安全管理。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明确岗位安全责任,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要求全体教职工结合实际,进一步落实安全岗位职责和任务,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学校依法办学、从严管理,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印发了《青岛市黄岛区珠山小学制度汇编》,制订了《青岛市黄岛区珠山小学学校办学章程》《青岛市黄岛区珠山小学教师严禁行为十条》等学校规章制度,做到制度管人、办法管事,校园安全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学校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
二是广辟多种渠道,进行安全教育。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邀请法院、地震局、公安局、气象局等部门的专业人士给学生开展自我保护、防震、防火、防电专题知识讲座,提升学生的自救能力。同时,联合社会多部门、社区村庄,通过广播、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安全知识手册等措施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体的安全育人体系。
三是模拟真实情景,举行安全演练。学校时常梳理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清理并制订安全应急预案。开展防火、防地震、防踩踏等安全逃生演练活动,让师生明确逃生流程,掌握躲避危险和自救的简易方法,提升学生安全自护能力。
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减少了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岛市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黄岛区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
三、实施文化工程,建设有“灵魂”的校园
近年来,学校努力建设“仰山”学校文化,打造“仰山怀德”德育品牌,以“仰山怀德,志存高远”作为仰山文化的核心教育理念,旨在以“山”立人,培养全校师生有大山一般的胸怀――包容、大气,兼容并蓄;大山一般的性格―――挺拔、坚韧,追求卓越;大山一般的品德――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学校不局限于一点一线,全方位布局,把学校整体规划、德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制度建设、足球特色建设与仰山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了立体、多元的仰山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同时,凝练出仰山文化意蕴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并加以详细解读,让师生人口、入耳、人心,作为自己教、学、做的行为指南。
校园的绿化美化,在整体布局和个体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仰山文化的育人内涵,建立了“三廊”“一峰”“一苑”等仰山文化物质标志物,使整个校园充满了仰山文化的教育意蕴。创办了校报《珠山新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低、中、高三册编辑出版了《山韵》校本教材,让学生在知山、爱山、颂山的基础上体会高山的精神和风骨。
四、实施质量工程,建设有“内涵”的校园
珠山小学始终坚持“学校发展,教师第一”的原则,拓宽教师培训渠道,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方面,开展“阅读经典,走近名师,幸福育人”系列活动。学校将李镇西主编的《做个好老师并不难》和李虹霞主编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等书籍赠送给全校教师,让教师们静心阅读,走进名师的世界,反思自身的工作,助推事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实施校本研训与借力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策略。校本研训主要是抓好教研组的建设与活动。立足课堂,以研促教。以“青年教师展示课”“教研组内观摩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堂教学比武课”四课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从集体备课入手,不断优化教与学各环节,总结优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能手带新手。
另外,学校邀请了李虹霞、商德远等名师来校作报告、上示范课,进行现场指导;选派教师赴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听课学习;与百年名校青岛台东六路小学结成联盟学校,开展教学互动式研讨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而且,学校还整体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础,适当整合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删添部分教学内容,使其更契合本校学生的特点。
二是校本课程个性化。学校在充分考虑教师特长和学生个好的基础上,开设了A(学校层面)、B(级部层面)两级校本课程,利用周三下午进行全校性的走班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舞台上尽情展示才华,享受选修课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