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6 17:5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教育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扎实推进学生环境教育课的实施
将环境教育课纳入全年课程计划,确保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环境教育每学年12课时(我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要求12课时,其中教育部统一要求4课时,要在地方课、综合实践课或校本课程、班队会中明确课时,其余8课时可以学科渗透),指定一名专职或兼职的环境教育教师。
二、全面开展环境友好型学校(幼儿园)的创建活动
围绕生态文明、生活方式绿色化等主题,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继续开展环境友好型学校(幼儿园)创建工作。
三、充分利用自然学校开展生态文明课程
利用我市首家国家级自然学校――哈尔滨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展馆),开展自然学校课程,积极为到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提供免费授课服务。
四、开展“青少年环境知识科普课堂—生命之水”项目
继续在全市小学校五年级开展水环境知识科普课程,广泛向小学生宣传水科普知识,传播节水、爱水理念,并带动更多的公众合理科学饮水,节约用水。
篇2
【关键词】规模扩张实验与实践环节实习基地学生素质竞争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022-02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高等学校教育规模相继被扩大,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张态势。具体地说,高校办学出现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大学生入学数量的增加和校际间学生生源的争夺,包括知名高校对优秀学生生源的争夺,这种争夺的主要动机在于对招生质量的提高,当然也包含着一种“马太效应”,同时也伴随着学(校)招生数量的扩张。一般院校及职业技术学院同样存在着对生源的争夺,其动机除包含积极地承担普及高等教育的任务外,也存在着稳定和扩张自己收益的因素。第二种状态是无论是知名学府或是普通院校,毕业生均存在着就业分流的强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各类高校如何强化各个专业方向的培养水平,并如何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的问题显得特别突出。
高校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是我国人口规律的必然反映,也是我国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经。但随着学生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呈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探索、去总结。具体地说,在高校出现庞大的教学规模、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与毕业生分配的难题面前,教学环节中的问题也相伴而生。比如教师教学任务的繁重与教学质量的保证问题、教学实践环节与实践质量问题、实践基地的培养与巩固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等问题,都显得尤为突出。
一、繁重教学任务下的教学质量保证
高校学生扩招的直接现实是带来教学规模的扩大,相应地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的加重。作为重点院校来说,目前一般还不存在教师紧缺问题,但大多教师的教学任务成倍增加。相对于80年代而言,目前每个老师的教学任务平均在前者的6倍左右,老师们成天穿梭于校际之间和教室之间,即使能够完成安排的教学任务,也未必能使教学水平得以正常发挥,同时也无益于老师们的身体健康,更难保证老师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之中。
对于一些高职高专或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师资的配置是不可高估的。一些学校为迎合社会需求,往往与重点院校攀比,为了显示其规模化或规模的宏大,开设了许多新的专业和课程,这就是说,凡是重点院校有的专业,高职高专或职业技术学院均有,凡是社会上新增一个新的专业,它们都将不失时机地跟上。这从学校适应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也无可厚非。然而,专业的设置往往与学校的办学力量和水平是分不开的,与学校的设施和设备分不开的。师资从何而来?实验与实践课程如何开展?对于这些学校,一般的做法是:教师外聘,从重点院校聘请兼职教师或退休教师,或是自己的教师热炒热卖,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这可称得上是“拼教”,可以理解为一些教师疲于拼命地参加各校的教学,学校也拼命地为这些课程组织任课教师,由此称为拼教。这一方面影响了重点院校本来不多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这种学校本身的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我们认为,重点院校应该努力保证自身学校的办学力量,截源堵流,将自己的优秀教学资源用于自身学校的专业教学上,突出自身优势特色课程的建设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保证教师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在教学力量、实验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特色上下功夫,在全国重点学科建设上下功夫。
对于一般高职高专和职业技术学院而言,需要严格与重点院校分别开来。高职高专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根本在于它的特色,也是国家成立这类学校的初衷,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国家培养生产生活实践中急需的人才。如果我们用“精深,广博,抓好基础,着眼未来”来要求重点大学对学生的培养要求,高职高专和职业技术学院则应该是“立足生产,直接可用”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高职高专和职业技术学院等一般院校应该突出抓好那些与生产实际直接相关的或相适应的专业学科的建设,在这些专业教学上下功夫。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理工科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重点高校或是普通院校,在教学规模日益扩大的现实背景下,实践教学环节与实习基地建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而言,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采用,目前我国重点高校办学的硬件条件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比如普遍使用的多媒体技术的软件和硬件已经或基本达到和国外一些重点高校的水平。然而,不可置疑的是,我国高校在利用这些条件上与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最突出的表现是,教师在使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还显得比较乏力,尤其是对软件资源的开发使用方面还很欠缺。比如,一些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中,老师们在对信息技术开发利用的把握上还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而导致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对多媒体的使用仅仅流于形式。通常的做法是,做一个PowerPoint或一个Word文档来进行教学演示,学生们学到的或看到的东西往往只是理论上的介绍或常规知识的引入。对于一些抽象思维很强的学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未必能够真正设计出现实中的汽车,学微机原理或计算机科学的未必能够掌握芯片的制作或架构一个系统,因为这些知识首先就需要教师应该具备,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教师本身在这方面就比较缺乏,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也仅仅是一种形式。
对于一般院校来说,一方面硬件环境不如重点高校,而专业教师资源的软环境更无法与重点高校相比,从而学生对于所学课程往往也与生产实际相脱离,更是流于理论化的教学过程。这直接表现在许多高校缺少或缺乏相应的实验课程,忽略实践环节和根本上缺少实践环节,这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
除招生规模扩大的客观因素之外,强化大学实验课程配置,注重实践环节和建立稳定可靠的实践基地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的现状是:一些大学只顾规模的扩大,而无法顾及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只能完成相关的理论教学,实验环节或实习环节流于形式,因此造成的必然后果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差,学生投入社会之后需要重复教育或二次教育。导致在就业竞争中缺乏竞争力,本质上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对如何加强实验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和培育实践基地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值得指出的是,与师范类大学或文科院校相比,理工科大学的专业课程往往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如果教学过程只注重学生的理论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往往会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而实验和实践环节往往能够很好地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理工科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直接成果表现在它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应用上,比如信息技术、电子电器、汽车工程、机械制造、通讯工程等等,许多知识是现实中生产与实际生活的体现与延伸,如果不加强实验和实践过程,对理工科学生的培养则与其他文科类的学生并无两样,似乎只是培养了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而实践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举例来说,对于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如果开设了数据库课程,不仅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数据库,什么是关系数据库,而且还应该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使用一个具体的应用系统开发平台来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而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教师对这一领域的技术有相当的认识,在教学上不仅是停留于理论知识的介绍。涉及一个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结合多媒体的演示,具体使用一个开发平台来展现这样的原理与实现这样的技术。对关系数据库的概念,如果只是理论上的介绍,往往学生是一知半解或者不知所云。但如果使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来演示或者在课堂上直接开发一个简单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学生将会深刻领会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并把握创建关系数据库的过程。又比如,对于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真正理解它的意义,但如果在实验中教师给学生示范一个简单的嵌入式程序的编制并运行其结果,它会使学生从直接现实的过程中把握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并能够学会编制嵌入式的应用程序,这也需要从根本上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研究创新的教学手段。
三、建立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是提高理工科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除了强化校内课堂实验过程之外,提高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另外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参与课外实习。课外实习基地建设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高校的实习基地建设不仅未能得到加强,反而有所削弱。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缺乏应有的实习基地,一些学校缺少或根本没有实习基地。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些学校曾经有过的校办工厂往往也承包到人,考虑到安全或其他因素,这些校办工厂通常不愿意接纳实习学生,其他企业更是如此。即使有校办工厂或企业愿意接纳学校的学生实习,往往工厂的规模和它生产的内容也与教学内容是不一致的,不能对口实习。因此一些学校的基本做法是,让学生参观一下工厂,使他们知道什么叫工厂或企业,其实习内容也主要介绍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家成功的经验。不难想像,这种实习对于教学实践产生的作用的局限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级院校,按照常年的实习内容要求,建立稳固的教学实践基地,如机械制造相关课程的实习,需要与制造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电子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实习,需要与信息行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电气工程专业的实习需要与电气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否则,学生的课外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篇3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教学策略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强调当今的事业既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又是社会继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说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根本变革,是人类面对生态环境不断失衡、生活环境不断恶化而进行的历史抉择,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1]。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大计,环境教育为本[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环境教育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环境教育系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全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3]。环境教育作为21世纪的一门重要的教育事业,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拟从环境教育的特殊性出发,探索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教学策略[4]。
1可持续发展观-环境教育的特征
环境教育由于环境科学的特殊性所致,它具有如下一些不可忽视的特征。
1.1贯彻环境教育的社会性
环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能够从更大的范围内加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转换,这不仅加快了有限资源的损害和耗竭速度,还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迫切需要地球上的全体公民同心协力对付一切威胁生态环境的行为,更自觉地从社会利益出发,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有牢固的环保意识,树立新的生态和发展观,这就需要不断进行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对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不仅要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限制不利于环境的行为,也才能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真正的落实。
1.2体现环境教育的实用性
环境教育的实用性表现在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环境科学知识已经融汇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必然对现实生活有着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从能源、环境、医药、材料到衣食住行无不与环境科学密切相关,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美容、保健将进一步日常化,如居室装潢中的生态平衡,药物减肥,美容美发,饮食中的营养等等。环境科学的生活化和生活化的环境科学趋势将越趋明显,然而,在环境教育中发现许多人对环境科学认识肤浅,对系统全面的环境教育不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环境科学是小儿科,懂与不懂作用不大,要改变这种现象,环境科学教育应从单纯传播知识与技能的僵化模式中解脱出来,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之中,通过教学,培养出更多的"公民环境学家",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实惠。
1.3注重环境科学教育的多元性
一方面环境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它科学交叉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环境科学教育既要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也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向教学输入最新信息,使环境科学教学呈现强大的活力。另一方面,由于环境科学学科本身也处处存在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果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渗透辩证唯主义的观点和爱国主义观念,就能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环境科学思维方法中领会自然科学方法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和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还为将来继续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变一次性环境教育为终身教育。
1.4促成环境科学教育的开放性
环境科学教育要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从内容到方式都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这就要求环境科学教育具有开放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4.1教育内容的开放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应拘泥于环境科学教育体系的需要,还应多反映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和相互应用。如大气环境一章的教学,可从大气层结构特点,空气的成分,气候现象到空气污染,有害气体物质的监测分析,从地理、天文、气象到物理、化学、生物全面地传授知识,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4.2教育形式的开放
建立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活动课的多种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教育。
1.4.3教育空间的开放
建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通过实践活动使理论得以验证和具体化,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4.4教育评估的开放
必要的考查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要改变单一考试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考试方法,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头测试、操作考查以及撰写环境小论文,环境问题答辩等各种方式方法,来正确确定学生的环境成绩。
2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教育策略
学校课堂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运用好这个主渠道进行全面高效的环境教育。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优化思维的教学
环境科学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教材为中介,产生知识的过程。环境科学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所以教学中不应只停留于教知识的结论,还必须教授前人研究的思维过程,教授教材编写的思路,引导学生在领会知识形成发展过程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优化思维,使"静态"的环境科学知识转化到"动态"的思考和认识中去,要提倡启发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反对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可着重抓好以下四点:
2.1.1抓住已知和未知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个别和一般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化,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拓宽思维空间,增加思维的灵活性。
2.1.2不逼迫学生就范于教师的教学思路,鼓励并帮助学生沿着他们自己的思路学习与发展,让其从成功或失败中总结经验,寻找符合他们各自特点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
2.1.3创设"愤"、"悱"的教学情景,造成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心求通而未得"的教学境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鼓励学生想到教材之外、学到教材之外、练到教材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形成学习的可持续能力。
2.1.4通过改变问题的叙述方式,改变观察或理解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呈现另一种面貌,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思维的批判性和发散性。
2.2加强优良品质培养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环境科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作深层次的社会化人文思考与行动,对学生加强优良品质和世界观的培养。
2.2.1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环境史,引导学生健康向上,不断进取,努力拼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质教育。
2.2.2揭示环境科学变化的实质和规律的辩证关系,进行辩证吟物主义教育,?quot;对立统一"观念,"量变质变"规律,"内因外因"关系等,树立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2.3注意环境科学内容与社会现象的沟通,人的社会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也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环境科学性",如环境法规,那么人的社会行为是否也应有特定的准则呢?让学生从自然环境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中去领悟人类生活的社会行为规范性。
以上种种操作,在实际教学中需注意自然,随机、积极,即不牵强造作和生搬硬套,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和熏陶。
2.3强化环境实验教学,动脑与动手相结合
环境科学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开展此项工作,要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具体可从以下四点着手:
2.3.1做实验前必须预习,写出预习报告,不允许实验中出现"临阵磨枪","看方抓药",的现象,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和亲自动手的能力。实验完成后上交的实验报告中应增加实验心得一项内容,以巩固实险结果,使所用理论更为系统化,深刻化。
2.3.2倡导相互协作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实验的成败,处理业已出错的结论,认真对待实验的危险性和实验中的应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必理素质。新晨
2.3.3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设置适当的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实验兴趣,促使学生调动一切潜在的能力,积极探索,发展创造性思维。
2.3.4师生共同参与对生活周围环境中的废弃物的处理,强化参与意识、环保意识和认知能力。
2.4全面提高环境科学教师的素质,是保证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5]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轨,对环境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环境科学教育能否在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环境课程能否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关键看教师掌握的知识量和信息量能否满足现代环境教育的重要,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治学精神。因此,作为环境教育教师要有敬业爱生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同时,还必须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的环境科技信息、边缘学科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学校对环境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着眼于21世纪,把选拔和培养教学带头人,全面提高环境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化树.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M].教育研究,1998,(5):55.
[2]张坤民等.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0
[3]张坤民等.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环境保护,1998-1
篇4
我园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已经有很多年了,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为了我园的环境教育搞得更加有声有色,我班根据本年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学实际,制定了本学期的环境工作计划。
二、 本班环境教育的主要工作与措施:
1、环保教育渗透日常生活教育
为了让幼儿在环境教育和环保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把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幼儿环保意识,争创环保小卫士,争创园内环保先进班级,争创园内先进年级。
2、结合主题开展环境教育
根据主题教学活动结合环境目的进行教育,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环境教育在教学中体现环保内容,让幼儿在“学做人、学生活、学学习”三大生存目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
3、开展环保活动,加强环境教育
通过开展环保行动,走进社区,进行环保图片宣传、清扫公园、“环保儿歌、歌曲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向别人进行环保教育的成就感和喜悦,对环保行为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和自觉意识。
通过本学期开展的一系列环保主题活动,发现环保教育重在幼儿自身习惯和内在意识的形成,但外在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对幼儿而言,这些影响主要来自身边的人,特别是老师、家长和同伴。因此,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在他们面前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
三、主要活动的安排
九月份:用电高峰期,针对我园用电量大的特点,对幼儿进行“节约用电”的主题开展,通过开展:1、“假如没有电”的讨论活动;2、参观发电厂;3、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4、观摩“安全用电的多媒体环境教育活动。
十月份:根据主题《世界动物日》结合环保日开展活动,引导幼儿了解:1、动物的作用;2、了解照顾动物的常识,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3、了解许多动物受到伤害的原因;4、找出保护动物的途径。
十一月份:幼儿园与环保局合作,走进社区,积极宣传组织环保活动。活动通过:1、在社区内举办环保宣传图片展;2、组织幼儿清扫社区主要街道卫生;3、组织孩子们担任“环保小记者“,采访社区住户;4、进行”环保知识问答“活动。
十二月份:开展《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活动,通过开展:1、环保故事、儿歌比赛;2、环保小实验“地球的吸引力”;3、家园手工制作如“大树逃跑了”、“小手变干净了”。
篇5
幼儿园开展节能的工作,进行的如何,要去总结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幼儿园节能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节能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一
xx月xx日至xx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xx月xx日为全国低碳日,xx县xx幼儿园开展以“节能减耗,保卫蓝天”为主题,以党员同志为先锋,结合保教活动开展节能减排“三个一”系列活动。
各段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一次节能减耗教育活动,如: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
组织了“一小时减耗”活动。党支部书记xxx带领全体党员开展节能减耗大检查活动。倡导在工作时间内选择1小时关闭各处空调,打印机,电脑等,倡导使用电风扇;提出了“节能有我绿色共享”倡议。向全体家长及幼儿发送“节能有我绿色共享”倡议,倡导照明用电、低碳烹饪、节约妙水、爱惜衣物之道、家用电器的节能使用、节能的健身方法、垃圾分类处理等。同时在大门口显示宣传标语。
此次活动,增强了幼儿园师生的环保意识,更让孩子们、老师们与家长们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为节能减碳作贡献,齐手共建绿色生活。
幼儿园节能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二
在20x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我园按照****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幼儿园实际,认真开展了节能减排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部署节能减排活动工作
在接到***里关于搞好20x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后,我园召开了节能低碳专题工作会议,传达了****关于节能低碳活动的文件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学习贯彻落实《国家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节能管理工作暂行规定》、《**技改技措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学习,并全面部署了全国节能宣传周的工作任务,健全了节能降耗工作机构,确定了各项工作的具体工作人员,明确了职责和任务。
二、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开始后,幼儿园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广播、课堂、会议等方式对节能减排小常识及法律法规进行了广泛宣传。一是学校利用各种会议和活动向教职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教职工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水平。二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向学生进行宣讲节能减排小常识;三是利用学校板报、标语和活动进行宣传节能减排重要性;四是在节能减排宣传周要集中开展宣传
活动。通过以上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做好节能减排的认识,在整个幼儿园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三、以实际行动确保活动取得了实效
我们围绕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开展了一些列的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理念,并以实际行动促进活动取得实效,为做好节能减排,建设美丽交口河贡献力量。提倡幼儿要在日常活动中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的习惯,从小节能环保的观念,关注生活中的节约,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开展了值日班长随手关灯、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活动,孩子们不仅从自我做起,还要督促父母等家庭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爱惜粮食。家园联手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张纸,自觉养成节能环保的好习惯。
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行节能环保基础教育。让幼儿学习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儿歌、歌曲、故事和组织幼儿废物手工制作等,教他们要洗完手要及时关闭水龙头、将节能、节水、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使节能环保进课堂。倡导教职工少开私家车,多骑自行车,合理设置办公室空调温度;使用环保购物袋,重拎布依袋、菜篮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碗筷、纸杯、铅笔等。
四、合理化建议
针对节能减排工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实行了目标管理,层层签定节能减排责任书,使人人身上有担子、有责任;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兑现奖罚措施;三是加大对节能经费投入与技术改造等费用投入;四是大力开展全员性的节能科普活动,做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坚持从细节抓起,充实有关节能环保的教育内容,在员工中开展丰富多采的创新和实践活动,增强职工的节能意识。六是建立水、电能耗信息统计台账登记制度,落实专人负责,使能耗统计体系建立完善。
幼儿园节能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三
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教育引导师生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和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我们学校在全校师生之间开展了“厉行节约,从我做起,创建节约型校园”的活动。为了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有效开展,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宣传充分认识节约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们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宣传栏、餐前教育等方式,大力宣传勤俭节约。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此项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气氛,让他们明白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源缺乏,贫困人口多,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勤俭节约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勤俭节约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影响家庭和社会,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节约教育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二、组织实施活动,从我做起,全面持续开展“光盘行动”
组织幼儿把节约粮食教育作为节约教育的重中之重,在餐厅制订防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实施“光盘行动”,并真正地落到了实处。同时也加强了幼儿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力度,班级设立“幼儿文明就餐监督员”,每班两名,男女生各一名。通过努力,彻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让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
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全员参与勤俭节约体验活动
组织师生开展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体验活动。组织幼儿到网上搜查节粮、节水、环保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节粮节水节能的知识和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让师生从节约用水、用电,杜绝零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不得开无人等、白日灯;教师办公室各种用电器设备,无人应用时要及时关闭,人人做到勤关水龙头,勤关电源开关,以免造成不被要的浪费。
四、加强监督检查,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结合我们幼儿园的实际,我们将幼儿日常节俭行为习惯养成纳入到幼儿综合评价中,有浪费行为的不能得到小奖励,组织开展幼儿“节约之星”争创活动,发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参与节约行动。
五、厉行节约持之以恒,建立学校节约教育制度
学校在教育管理中要求,人人厉行节约,自觉抵制奢侈浪费行为。推广使用
节能的照明、采暖、电教等设备设施。把节约教育同安全教育一起作为学校教育和餐前教育的日常项目。
总之,自实施“厉行节约,从我做起,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开始,孩子们增强了节约意识,规范了行为习惯,促进了增源节流,“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我园蔚然成风,每位师生都在二十一世纪行动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做贡献。
幼儿园节能工作总结范文参考四
为贯彻落实全国节能减排文件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园师生参加“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下面将我们学校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充分认识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向孩子宣传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重要意义,搞好“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帮助孩子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积极开展节能活动
我园利用班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征集节能减排金点子,并开展“小手拉大手,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在家中进行节能,空调调到26度,水循环使用,请家长对孩子节约能源的行为进行评价。开展“节能小标兵”和“节能标兵班”的评比。
三、环境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
以新课改为契机,将环境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成效显著我园强调教授基础型课程的教师在各班均应注意渗透环境教育,有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教案及有关资料的积累;教授探究型课程的教师要开设有关保护环境的主题研究项目,组织一定规模的环境类兴趣小组;教授拓展型课程的教师要承担有关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社会环境考察等实践活动。教师定期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教研活动。通过环境专题的研究,同学们懂得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使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而且还将给人类造成一系列的灾难。白色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给人们带来许多的疾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了解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垃圾分类的意义,水资源的珍贵,只要人们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许多污染是可以避免的。通过专题学习、调查研究,孩子们耳闻目睹了生活中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四、创设环境教育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活动
1.开展文明校风建设活动,让绿色理念潜移默化的渗入学生心中
(1)开展各项评比活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我园注重对孩子进行保护环境,绿化、美化校园的教育,要求孩子从身边的细微事做起,使孩子养成爱护绿化,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捡起地面的纸片,摘下花木的枯枝、黄叶,不践踏草坪,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人离关灯的习惯等。我园各班坚持的“每天两小扫,每周大扫除”环境卫生制度,使孩子养成了爱卫生、讲卫生、保持卫生、珍惜环境的良好卫生习惯;我园定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弯腰行动”等,使师生们养成了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较高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文明班级、文明标兵班和节能小标兵、节能标兵班的评比,激发了孩子自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净化了学生美好心灵。热爱绿色、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2)利用活动时间开展环境教育
篇6
一、基本概况
现有116个教学班,朱田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58年。学生3521人,教职工225人,校园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25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学校环境幽雅、林木葱翠、花团锦簇、四季常青,首屈一指的花园式绿色学校。曾荣获临沂市"文明单位"市“规范化学校”市级“文明示范学校”市工会工作单位,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市先进教研室等荣誉称号。
二、创建过程和成果
一)统一认识。
充分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学校领导以深刻长远的理念。构筑起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和社会为载体,学校和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学校环境教育体制。成立了由校长胡文江任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和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学生,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参与意识与环境建设及创新意识。形成"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链条,把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把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重视课堂主渠道。
各教研组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计划,1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学过程中挖掘渗透环境教育的观点。考试中有环境教育内容的题目,有比分。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师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发挥了环境教育的辐射作用。构建起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
利用宣传栏定期出专刊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手段开展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站定期广播环保知识。张贴环保标语等。
篇7
[关键词]欧美高校 环境教育 经验与启示
[作者简介]刘丽(1977- ),女,辽宁鞍山人,辽宁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环境教育;朱晓林(1971- ),女,辽宁沈阳人,辽宁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环境教育。(辽宁 鞍山 11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项目(项目编号:201208210281)和2012年度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2012-1-1)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00-02
对于环境教育的起源,至今学术界仍说法不一,但无可争议的是环境教育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逐渐走进人们视野。由于经济发展阶段、水平和模式的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这直接导致了在环境教育实现形式上的差异,不管是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或是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习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环境教育的先进经验,成为促进我国环境教育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国民环境素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宏伟目标的有效举措。
目前笔者借助于在欧洲波罗的海大学联盟做环境管理博士后项目的机会,深入全面地调查了解了欧美国家各高校在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实际做法及其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一、欧美高校环境教育的发展
1.环境教育的萌芽阶段。1962年,雷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对人类“征服自然”的目标提出质疑,开启了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新纪元。尽管这本书备受争议,还受到了与之利害相关的生产部门的抨击,但它标志着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也启蒙了人类环境意识,环境教育也进入了萌芽阶段。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所签署的《斯德哥尔摩宣言》首次明确提出了“环境教育问题,既关系到当代人的利益,也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利益”,并明确界定了环境教育的定义:环境教育是一个以培养人们环境意识及其相关问题为目标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环境知识、态度、动机、承诺,以及解决当前环境问题和阻止新环境问题出现的各种技术方法。自此,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环境教育也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全民范围内广泛普及。
2.环境教育的全面普及阶段。随着以“可持续发展”为使命的各种国际组织相继成立,各个国家围绕着“环境保护”进行了大量的立法活动,这些立法的颁布不仅在制度上为环境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也为环境教育的广泛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以美国为例,有1964年的《荒野法》、1965年的《固体废弃物处置法案》和《空气清洁法案》,1966年的《人类保护法》、1970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案》等。这些法案的颁布与实施进一步激发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热情,进而掀起了一系列环境运动。其中,宣讲会成为校园环境运动的主要形式。1970年4月22日,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丹尼斯在高校招募了大量的自愿者,举行了主题为“地球日”的宣讲会,吸引了1500所高校、近2000万人参加。尽管这些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但真正使环境教育走上制度化轨道的是来自于美国科学教师协会的一项研究,该研究非常悲观地指出由于环境教育项目的匮乏,美国未来的国民教育将失去意义。这份研究报告得到了尼克松总统的高度重视,并于1970年10月颁布了《环境教育法案》,明确规定国民教育体系中环境教育的法律地位。1971年成立了国家环境教育协会,后更名为北美环境教育协会,环境教育杂志也如期出版,与此同时,环境教育协调员遍布各州教育系统,出版社也开始发行环境教育方面的资料和教材。自此,美国的环境教育全方位展开。
3.环境教育的整合与优化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的环境运动和相关立法的颁布,为环境教育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良好基础。各国的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等在环境教育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目前,环境教育已经成为包括自然科学、哲学、数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等在内的边缘学科,成为欧美各大高校的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环境教育的内容也逐渐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整合和优化。
二、欧美高校环境教育的经验
1.政府、民间机构和高校“三位一体”的组织模式。首先是政府主导。欧美各国政府在立法和制度设计上十分重视环境教育。美国1970年颁布了《环境教育法案》;瑞典早在20世纪初期颁布的《1919国家学校计划》中就提及自然和动物保护的要求,1985年的《教育法》又明确指出:“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对环境负责,并树立全球环境观。”其次是民间机构的积极推动。目前,民间环保组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政治团体,成为政府的重要补充。1971年加拿大发起成立了“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并在很多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致力于反对捕鲸、反对核试验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此外,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如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WWFN)等,以“绿色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生态保护”作为行动目标,在推进民间乃至官方的环境教育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是高校的高度重视和有效执行。高校作为宣传和传播环境知识和意识的主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环境教育的效果和质量。美国高校高度重视环境教育课程,不仅将其作为通识课程加以普及,而且非常重视学生环境技能的培养,有数据显示,78%的学校为学生提供独立的环境研究项目,65%的学校为学生提供社区环境服务项目。可见,这种由政府主导、民间机构推动和高校贯彻执行的“三位一体”环境教育组织模式,有效地推动了环境教育的发展。
2.科学系统的环境教育课程体系。环境教育在欧美高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配合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在此,笔者以欧洲波罗的海大学联盟为例。波罗的海大学联盟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四个方面构成,其中基础课程以通识教育为主,包括“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科学”两门课程;专业课程涉及学科较广,有“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农业”“水资源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和产品设计”等很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选课;社会实践包括航海计划、贫困调研等项目;科学研究围绕着环境问题展开,并转化为课程内容与学生分享,目前研究成果包括环境管理系列丛书、年度研究报告等。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该课程体系中还设有“教师培训和提升计划”,旨在为任课教师提供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的培训和信息,以保证师资素质满足教学需要。
3.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新颖多样的学习形式。欧美高校的环境教育的学习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服务型学习、远程学习和户外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充分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1)服务型学习是一种包括计划、行动和反馈三个环节的实验学习形式。这种学习方式首先为学生提供社区服务的机会和项目,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最后组织交流会,分享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并对所学技能和相关课程进行优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2)远程学习的鼻祖是英国的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它从高校、科研机构、社区和各种环保组织招募教师,通过远程教学软件,实现了教学相长的学习过程。(3)户外学习形式是目前欧美高校普遍应用的教学方式。例如波罗的海大学联盟开设了航海课程,学员在自助航海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每一个停靠站的生态环境问题,经过调查思考,最终形成一份研究报告完成该课程的考核。西班牙的户外教学形式不仅应用到高等教育中,在其初级教育和中级教育阶段也应用甚广。
三、中国环境教育的出路与对策
与欧美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环境教育起步较晚。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首次提出在高校中开展环境教育,同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委员会成立,环境教育在高等院校中逐渐展开。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政府与民众对环境教育的重视不足、师资力量较弱、教学方法单一、地区失衡等。因此,我们急需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环境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从环境教育的组织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培训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的环境教育。
1.建立政府主导、民间协助、高校执行的“立体化”环境教育组织模式。环境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见,环境教育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而不能仅仅将其寄托于高校。高校只是实施的平台和场所,政府的主导和民间组织的协作是环境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并给予必要的制度支持,加大对环境教育的投入;民间环保组织在推动环境运动、激发人们环境意识和普及环境知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协助作用;高校作为环境教育的执行平台,应在环境教育课程设置、内容传授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将环境教育从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方面加以实现。
2.明确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体系。尽管环境教育是一个国际化问题,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国情决定了环境教育的差异。例如,发达国家环境教育的重点是普及环境知识和技能,而发展中国家的重点却是培养全民环境意识和道德,并传授环境知识和技能。所以,环境教育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国际经验,我国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科学地设计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体系,从而保证环境教育的有效性。
3.实施和完善环境教育师资的培训制度。由于我国环境教育起步较晚、财政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目前仍未建立起高素质环境教育人才的培养机制,从事环境教育的大部分教师缺乏系统和正式的环境知识和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教育的质量。与此同时,当今的环境教育已经发展为跨学科的系统工程,要求教师不仅能够讲授环境教育的知识,而且还能为社会环境和伦理环境的建设提供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因此,实施环境教育师资培训制度,提高环境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阿拉坦其其格.美国高校环境保护教育有新招[J].教育与职业,2010(8).
[2]付建明,蒋洁蕾.二战后瑞典环境教育的架构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1).
[3]廖晓平,孙欢.环境教育的国际经验和中国现实[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4]Alec M.Bodzin,Beth Shiner Klein,Starlin Weaver.The Inclus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acher education[M].Berlin:Springer Netherlands,2010.
[5]Hall S.Peace and freedom:The civil rights and antiwar movements of the 1960s[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2005.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导,以“绿色学校”为载体,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奋斗目标:
(一)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主体教育网络。 培养一支合格的具有一定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的教师队伍。 全面动员,充分参与活动,力求活动具体化,务实化。
(二)教育工作优质化 充分利用先进电教媒体、网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环保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使环保教育融于各学科教育之中。
(三)创建活动多样化 以活动为手段,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发展,使之主动并带动身边的人投身于“绿色学校”活动。
三、总体要求:
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规范学生的环保行为。如校内外不吸烟、不乱丢、不乱倒、不乱吐、不乱写乱画,不高声喧哗,不损坏树木花草,自觉节约资源等。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机构
1.组织建立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专设环境教育办公室,并具体分管环保工作。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校长亲自抓,政教处、教务处和总务处紧密配合,将环保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
学校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名单为:
组 长:田 淼
副组长:曹卫国 严国章
成 员:王德胜 魏方平 谯延春 邱小春 陈文杰 王家勇
程兴全 陈旭东 韩贵华 李昌林等
2.强化领导核心,建立以班主任和社会、自然、思品等学科的教师为骨干的教管机制。
3.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坚持记录,定期总结,按计划逐步开展教育活动。
4.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动校环保工作。
(二)完善环保队伍建设
1、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环保教育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师环保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机制,以学校为中心,带动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使环保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发挥外聘环保领导的指导作用,利用培训讲座等方式促进环保意识发展,同时外聘市环保局领导指导环保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工作。
(三)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加强学校环保硬件建设
1、绿化校园。整体规划校园建设,计划在校内加植各类树木1000株,并对学校的花草树木布局进行调整,使植物群落布局合理,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
2、美化校园。加强校园环境整治,美化校园环境。设立环保标语牌,悬挂环保主题的图片或美术作品.增设环保宣传栏,学校宣传媒体定期刊出或播放环保内容的文稿,努力营造环保氛围。
3、净化校园。继续做好“无烟学校”工作,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建设,做到校园净化,课室整洁,宿舍卫生,厕所清洁,饭堂卫生符合标准。
4、加强学校环保硬件建设。加强“生态植物园”建设,增设地理室,完善化学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建设
(四)多层面、全方位,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1、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寓教育于活动中。挖掘各科教材中环保教育因素,结合环保的热点和敏感话题创造性地开展环保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学科都要将环境教育列入科组计划,要有措施,有总结,培养学生自觉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2、大力开展宣传,促进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设立宣传栏,在各班级设立宣传墙报,校园内张贴宣传标语,充分利用板报、广播、图书室、电教多媒体设备、闭路电视系统介绍、宣传环保知识,环保动态,并抓住各个环保宣传节,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组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3、发动学生,组织“绿色卫队”,自编节目走上街头宣传环保知识,并积极投入到实际活动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环保活动。
4、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环保调研和社区环保实践活动。各部门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育活动。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做好环保教育工作总结,注重实效和档案管理
1、加强环保教育工作总结交流。在校园网、校刊、校报开辟“绿色教育”专栏,宣传各级政府关于环境教育的方针政策,介绍交流学校和各部门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情况和经验。
2、做好环保档案的整理工作,学校档案室和各部门要加强档案管理,对有关环境教育的文件、计划、总结、论文、书刊、录像等资料要妥善管理。
篇9
10月21日、22日我们全市园长在市委党校有幸聆听了华爱华、潘洁、黄琼等幼教专家、名园长及市级骨干教师,就课改背景下的课程管理与领导、园本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评价等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专家们在总结本市二期课改试点园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抓住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管理中的关键点,通过课改园的管理经验介绍和专家的点评意见,使我们很有启发,为我们在今后阶段实施二期课改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结合二期课改的良好势头,结合幼儿园教育的实际,在学习、内化专家报告的过程中相应制定今后工作中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才能把二期课改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下面是我园实施二期课改过程中的很不成熟的一点做法和计划,在这里和大家作个简单交流。
一、总体目标:
强化师资培训,把二期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之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幼儿的学习方式;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办园特色,开发园本课程。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建立促进新课程实施的师生发展评价机制,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一支适应二期课改需要的教师队伍。
2、结合创建绿色幼儿园和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目标,进一步宣传有关绿色生态的理念,开展环境宣传和实践活动。完善绿色家园建设,尝试各类课程模式的研究,挖掘幼儿园特色,形成绿色教育的园本课程体系。
3、探索并建立课改理念下师生发展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实施阶段我们的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⑴启始阶段。201x年9月--201x年1月,全园全面铺开新教材,幼儿园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加强对新教材实验过程的及时调控,并结合绿色家园的实践活动,开发园本课程。
⑵深化阶段。201x年2月--201x年8月,二期课改领导小组及时总结、反愧修正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挖掘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并形成阶段性总结。
⑶总结提炼阶段。201x年9月起,认真总结课改工作,通过公开教学活动,在全园推广新教材试行的成果,并把新教材以及其它一些教材版本以及绿色园本课程进行剪裁、整理,提炼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也将借助县教科室、教研室及姐妹园领导的指导帮助,对我园实施课题研究的成效,运用科学的方法共同进行验证,从而形成符合我园特色的绿色教育培养目标体系、绿色实践活动模式与方法体系、绿色教育园本教材和家、园、幼儿互动式的评价体系,并以此来推动我园的二期课改向纵深发展。
四、措施与方法
(一)、组织落实,确保课改工作顺利实施
成立二期课改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副园长任副组长,教研组长任工作领导小组,幼儿园二期课改领导小组的组长负责策划、协调,对二期课改进行总体规划,使课改与我园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并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资源的调配,从根本上保证二期课改的进行;副组长负责对二期课改中的一些问题、措施等进行各方面的调研,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不断推进课改进程,并适时对我园课改动态进行宣传,总结;实践、探索工作由工作小组长负责落实,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落实推进,广泛听取教师意见与建议,做好部署与反馈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工作更落到实处,为切实推进二期课改打下扎实的基矗
(二)、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
教师是实施课改的主力军,加强教师的培训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我们以县、园二级培训为主要基点,一方面要求每个教师参加进修学校的新课程培训班的学习,保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另一方面以园本研究为基本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二期课改的认识
为加深教师对《纲要》《课程指南》的理解,采取集体辅导、印发学习资料,邀请专家来园辅导等多种形式让教师进一步熟悉了解二期课改精神实质,了解课改的深刻含义,课程所追求的本质内涵,使课改成为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内在需要;其次组织教师围绕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逐一学习研讨,解决“为什么”和“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教研领先,确保课改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注重对教研组工作的过程管理,重新修订“二期课改”背景下的教研组的功能与职责,明确责任。把教研组长抓好具有本园特色的两个“四个一”作为考核教研组工作的重要方面。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四个一”教研模式:时间上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形式上大组与小组相结合,内容上教科与研相结合,方法上参与式培训与开放式研讨相结合。“四个一”园本研究的方法:“主持一个教研活动、参加一个一课三研活动、评析一个教学活动和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二是教研组要发挥以往教研活动的宝贵经验,结合课改的实践继续开展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公开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特别是“一课三研”的方式,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课改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教研组,及时总结、反馈课改实施情况,对教师
实施课改中的问题加以指导和调控。
3、科研引路,为课改理念与具体教学行为搭建桥梁
一是定期召开科研领导小组会议,定期对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进行切实的关心与指导,把课改中碰到具有共性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形成课题,架构课改理念与具体教学行为的桥梁。
二是运用科研的方法,开展感知探索型、表达表现型和社会实践型的课程模式的研究,通过这些课程模式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幼儿的学习方式。
4、加强对青年骨干的培养,形成多种形式的培训机制。
一是注重对青年教师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等多方面培养;
二是形成新教师“帮教结对”的培训格局,骨干教师形成阶梯式发展的结构;
三是多渠道地为青年教师创设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外出学习,上网求知等促进课改的持续发展。
(三)、发展特色,推进二期课改深入发展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我们借着二期课改的东风,在幼儿园挖掘周遍资源,开辟了绿色家园的实践基地,创建了绿色家园的园本特色,找准了二期课改的切入口,在二期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了绿色教育的系列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充分运用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推进二期课改的深入:
1、以创建绿色幼儿园为契机,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一方面利用学习向教师进一步宣传崇明开发进程中绿色生态教育的意义,帮助教师建立“绿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的观念”教育人,用“绿色校园”熏陶人的观念,并把环境教育渗透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每月必须结合环境教育开展一次教育教学活动。
2、完善绿色家园建设,根据小朋友的建议和要求,在基地中建造小山坡、增加烧烤区、开辟小池塘,增加养殖螃蟹、小鱼、乌龟等水生动物角。把原来动物区中的小动物改成散养方式,增加种植区和果园区内各种品种等,为幼儿的探索与创新提供多种实践的环境。并结合在绿色家园中各种教育活动,师生共同构建园本课程,并编制成册。
3、要发动教师和幼儿把幼儿园的特色成果向家长社会宣传,带动家庭的环境教育。一方面通过橱窗宣传拦、讲座等形式,对幼儿、家长进行宣传,不断强化环境意识。二是实施《幼儿家庭环保行动卡》活动,由幼儿园制定《幼儿家庭环保行动卡》,由家长观察指导幼儿在家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并给予记录,通过活动,增进家园合作,增进幼儿与家长的沟通,改变家长的教育观,感染家长的主动参与二期课改。
4、建立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发展
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探索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多层次、多元化教育教学评价模式,构建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⑴建立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研制有关具体评价方法。
篇10
随着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体制的深化改革,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路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化。传统课堂主要传授学生们的基础知识以及理论知识,往往忽视学生们的思想意识,忽视学生在化学课程中的环保理念培养等。而随着当前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发展有了极大的转型,且环境保护的发展不容忽视,教师应当重视化学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在化学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来提升学生们的环保理念以及化学能力。
关键词:
环境教学;高中化学;课堂渗透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有了极大的转变,对于环境保护的理念有了一定的重视。因此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课程当中渗透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能够有效的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1.高中化学课程中渗透环境教学的意义及必要性
(1)我国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首先,从化学的环境污染角度来看,环境的污染源主要分为自然污染以及人为因素污染两个方面。自然界在生态发展的过程中所排放的相关有害物质属于自然环境污染;人类在进行各类生产活动、化工活动等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称之为人为因素的污染。相比较而言人为因素的污染严重程度远远高于自然环境的污染问题。人类在进行工业生产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着重于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忽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对排放物质的深度处理意识,最终导致污染物质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环境。因此从高中生开始,从化学课程开始逐步的渗透环境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能够具备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
(2)高中化学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当前教育教学体制的深化改革,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的素质以及意识的培养,重视提升学生的环保理念以及环保意识,为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对策
目前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以及深化环境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同时也能够促进人们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下面笔者主要来分析探究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的渗透环境教育。
(1)教学联系实际
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传统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很多教师将理论架空,直接按照教材中所给的内容进行讲述,而一些抽象化的化学知识以及化学现象往往难以被学生理解,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达不到学习的标准,同时也缺乏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在当前阶段,教师在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与实际进行联系,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硫的相关性质以及作用的课程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述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在PPT上穿插相关的工业化生产中所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的污染物质,其所产生的危害是什么。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记录短片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二氧化硫所产生的酸雨有多大的危害,进而一方面为学生更好的了解二氧化硫的相关性质特点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通过在化学课程中渗透环境教学的方式,不仅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大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了解相关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之后,学生往往能够找到课本上所不存在的化学性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提供有效的帮助。
(2)重视历史的讲述,开展环保教育
化学在历史上有长足的发展史,在化学发展的里程中,既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但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也有着大量的化学物质以及化学原料严重污染环境以及对危害人们生活的案例。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阐述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化工污染原料进入到人们的食物食品当中,使得某个地区的居民出现某种不知名的疾病等,例如日本的哮喘事件、英国的烟雾事件等等。通过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讲解和叙述,学生们往往能够真正的了解不合理使用化工产品以及化学原料的危害,了解到其对于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形成良好的意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在学生心中埋下了社会责任感的种子,很多在高中阶段受到环境教育的人员在未来生产过程中就会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
(3)在化学实验当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进行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学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实验相比于一般的理论课程教学来说,具有直观性较强的特点,学生直接在化学实验当中能够观察到书本文字当中所描述不出来的现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充分的了解到了一些关键的化学反应原理所产生的危害以及污染现象,进而培养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例如,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告诉学生们首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任何二次反应的产物等都不能直接的冲到下水道当中,一旦将一些废弃物质冲到下水道中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同时教师应当告诉学生们正确处理废弃物的方式。另一方面带领学生们在一些空旷的环境当中进行一些化学实验的演示,让学生们了解在一些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危害程度,同时要在实验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而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4)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学
高中化学课程不仅应当立足于课程教学,还应当重视对课外活动的环境教育工作。教师在布置一些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立足于环境理念,例如可以开展对汽车尾气的成分检测实验,让学生们在课下的时间能够通过网上搜索或者通过简单的资料搜集等来了解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同时也了解汽车尾气所产生的严重危害,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理念奠定基础。
3.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