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创新范文
时间:2024-01-16 17:5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农业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037-02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在正常情况下仍处于供求紧平衡的状态,还有若干农产品则需进口补充,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农业必须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者数量庞大,劳动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农业的发展步伐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逐渐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软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农业科技成果并未在实际意义上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科技创造着与农村劳动力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技术传播屏障。
此外,科学技术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而一些科技传播人员的知识无法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同步发展,形成了科技传播的瓶颈。如今网络技术广为盛行,但发达的网络并没有很好地服务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十二五”时期提出的新任务
只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才能真正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将加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将加快升级,农产品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对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转型的重要基础,是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对于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然而,相对而言,农业又是弱质产业,农民又是弱势群体,农村还是落后社区。可见,没有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没有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创新型城市就很不完整,科技强国就难以实现。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农业科技取得长足进步。但从整体看,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还十分薄弱,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并且,农业科技创新受自然环境、农民素质等因素影响,还表现出创新周期长、创新主体膨大、创新条件弱等特点。因此,我们必须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上狠下功夫,加快发展步伐,保证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目标尽早实现。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先导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运用现代生产工具,推行现代管理,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标志。人类历史发展表明,农业发展史实质上是农业科技的进步史,每一次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都带来了农业发展新的飞跃。世界近代农业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现代技术进步。近几年,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新的技术革命,为传统农业和农业技术的改造,为农业生产率提高提供了强劲动力。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加速转型期,正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科技竞争已成为农业综合竞争的核心和焦点。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日渐增高的贸易壁垒、日渐提升的消费需求和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不断破解现代农业进程中的障碍,越来越有赖于科技创新。只有十分关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才能使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更快更实,动力更加持久更加有效。
(四)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
在诸多困难背景下,取得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实属不易。然而,这些困难和不利因素仍将长期存在,今后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绝非易事。当今世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一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将对改善农业的分散性、地域性、可控程度差等行业弱势产生重要的作用。二是农业科技的突破带来了生产领域的扩展。食物的生产由动植物扩展到微生物,由陆地扩展到海洋。这将更加充分地利用地球上的空间,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三是农产品深精加工与综合利用的程度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量的80%—90%。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的途径
(一)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仅仅依靠继续消耗农业水土资源的余地越来越小,靠不断增施化肥农药越来越难以为继,靠单一技术的突破是不够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必须整合科技资源,选择对农业发展关联度大和带动性强的多项农业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为此,要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并把这些技术集成组装运用于现代农业建设之中。
(二)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是有效提高科技转化的重要手段
进行制度创新,确立农民对技术需求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采纳农业新技术的自愿性。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采纳新的农业技术应该是农民市场经营的理性选择;改革农技推广项目的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的农技推广项目招投标竞争制度,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条件,解决其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农技推广工作得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科技兴农,良种先行
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重大育种科研项目要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骨干企业,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共享。加大动植物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加强西北、西南、海南等优势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鼓励种子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在粮棉油生产大县建设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对符合条件的种子生产开展保险试点,加大种子储备财政补助力度。完善品种审定、保护、退出制度,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套牌侵权、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
(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率
加大农业技术网络信息投资力度,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强化网络对农业生产的服务功能,建立网络信息平台,网络交易市场,推广运用网络营销手段,促进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另一方面,提高农村劳动力对网络的认识,指定专门的专业网络营销培训人员在农村推广网络知识,确保每个农民掌握网络技术来指导自己更加高效的发展农业。
结语
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农业的成功转型,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在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同时,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以农业信息化、科技化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刘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N].经济日报,2009-12-08.
[2] 陈洪庆.在中国科技馆事业迅速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J].科技馆研究文选:391.
[3] 田英.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馆管理新机制[G].科技馆研究文选:383.
篇2
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创新
中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十一五期间,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52%。同时也必须清醒意识到,迈入十二五,世情、国情、农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迫切需要科技。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几年,中国粮食生产虽然已经取得八连增的巨大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差,抗风险能力弱、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多、地少、水缺的趋势不可逆转,城乡居民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解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供需矛盾,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最终依靠科技创新,充分挖掘品种潜力,尽快突破农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瓶颈,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迫切需要农业科技。近年来,农兽药残留、添加剂、防腐剂问题屡禁不止;红心鸭蛋、多宝鱼、三鹿奶粉等事件的发生又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此外,还有一些转基因食品、动物源性饲料添加剂等由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新问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和智能化种养,全面升级农业产业。
确保生态安全迫切需要科技。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低等问题,再加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日益加重。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急需加强资源环境领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技术,加快开发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建立实现低耗、高效、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确保产业安全迫切需要科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业领域也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主要来自于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竞争,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竞争的核心。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已经达到5000多万吨的水平,随着全球农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中国农产品的进口量仍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要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减少国际农产品市场对中国农业的冲击,就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质能源和资源环境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产业化,加快农业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有效增加科技储备,引领国际农业科技发展,力争占据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全面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面对需求刚性增加,资源日益紧缺的严峻形势,我国农业发展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确保粮食安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改善生产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空前提高。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迫切需要若干重大举措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三轮驱动,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双轨运行作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任务艰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进我国科技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申报、经费分配和过程管理办法,突出农业科研的公益性特征,探索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和有效资助方式,形成有利于农业科研基础研究和公益研究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必须建立适合国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做到有破有立,改革是手段,建立是根本,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着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以夺取农业科技制高点、增强科技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等基础性工作。着力提高农业知识创新、生物技术领域、机械化技术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篇3
家庭业主经营型
这是现代农业企业经营制度的初级形态。它是对传统家庭小生产经营、农户承包小生产经营等形态,按照现代公司制的模式及其机制进行部分改造移植而产生的。它通过引入“法人”机制、家庭成员个人明晰的土地持有产权机制、家庭成员中拟制法人---业主代表机制,对传统家庭经济组织功能通过注入现代企业制度规则的新要素进行改造,使传统家庭经营脱壳为具有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的经济功能,其对外以家庭为企业团队,具有产权明晰、独立的法人资格、经营场所、财产账户,具有独立的经济权利能力、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能自主选择决定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投资、交换、分配、消费,并独立承担市场风险、经济责任与民事责任。
这种企业经营制度,一方面保留了家庭作为企业经营组织天然的协调成本与学习成本低的优良传统,克服了传统家庭内部产权不明晰的“外部性”问题。另一方面,它为向高一级形态的企业经营制度的过渡和演进提供了制度规则“通道”。同时,更重要的是为其吸纳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成果,同其他市场主体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与交易,接纳农业生产产业化、信息化与现代化预留了制度规则“平台”。
联合---协作经营型
这是现代农业企业制度由初级形态向中级形态的一种过渡形态。其基本形态可概括为,以明晰的产权为前提,包括农民土地持有产权、法人财产权、知识产权、金融资本产权、其他要素产权,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合约联合。比如:(1)“公司+农民(农户)土地持有产权型”。它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公司或企业以契约关系为纽带,向农民或农户业主提供一定的生产资料或生产技术的扶持或服务,农民(农户)按照价格差别待遇或价格同盟提供给公司或企业特定的农产品,使双方结成契约约束的利益同盟,各自获得相应的比较收益,同时共同一致地分散或转移经营与交易风险,节省经营成本与交易成本。(2)“中介组织+农户(民)业主资本产权型”。它是以中介组织运用信息、资金、技术、销售网络等产权及其他资源比较优势,依契约为农户(民)业主企业及其他企业提、供、销定向服务,按照特别约定价格双方从中获得分成收益,分散风险。(3)“科技产权+信息产权+农民土地持有产权带动型”,即科技服务组织凭借名优特产品的专有技术产权与农户(民)业主土地持有产权,通过市场合约定向约定联结,双方在合约范围内主张权利、承担义务与风险,从中获得分成收益。
这三种类型的联合经营或协作经营,使不同性质或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产权主体按照合约规则建立联合、联营、协作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激励约束机制。因而,这是现代农业企业制度由传统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经营模式演变的一个实际步骤与环节,是一种联系股份联合经营中级形态的过渡点。
股份合作经营型
这是现代农业经营制度的中级形态,其在农村的创设与运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其功能作用在于:1、强化了农民身份置换-股东地位,弱化了社区成员终生身份权的地位,并且可以实现两者的适度分离。2、“激励约束”机制使其入股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3、催生出一批农民企业家,并为高智力资本人才的引入提供了制度规则通道、内部机制平台以及外部经济环境。4、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社区集体、传统社区合作组织所特有的资本功能弱化即封闭性,社区之外的个人和法人资本、境外资本难以进入,社区之外的股权不能流出等障碍。5、克服了社区土地资本作为福利功能的凝固性,资本化“激励约束”功能缺乏等缺陷,从而为农村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现代股份公司经营型
现代股份公司经营组织作为现代企业组织,它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家庭经营制、庄园业主经营制、合伙经营制、农场经营制、合作经营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高级形态。其特点:1、具有独立经济人地位,在统一权威指导下形成层级组织,使企业法人化,并实现了决策行为的短期化。2、利润最大化目标使其追求长期稳定发展,包括确定最优经营规模、优良品种、耕作、新技术与新工具,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对市场信号迅速反应,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经营规模,提高规模报酬。3、注重培育新品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使企业具有自我创新发展的能力。4、以一定年限的农民土地持有产权、财产产权、资本产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产权为纽带,按照股份公司三权分离制衡,即出资者财产权益、法人财产权、法人内部治理权的互动制衡,实现公司的不断创新发展。5、按照激励相容约束原则,对职业经理的薪金、津贴、股份份额的满意程度,也是其给被股东所满足的公司高额利润及其股权权益更多分红。
这种企业经营形态消除了农民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所遇到的制度壁垒、信息不对称、资本短缺、技术素质不高、抗衡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小生产者的角色到现代农业大生产或产业化与现代化的“理性经济人”角色的转变,也真正使农民成为现代社会的主人之一。
农科工贸现代一体化经营型
这是按照产业化要求组织生产,以产权+合约两条纽带相联系的现代“航母级”的经营形态。其特点:
1、按照生产专业化、农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组织“农科工贸一体化”生产与经营。如:培育新品种规模生产承揽储运加工包装垄断上市高额利润或垄断利润或超额垄断利润,并按照市场经济分工细密化与专业化、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同盟,加上国家由政府出口补贴、定项转移支付补贴、特别支持涉农的“科、贸、工、农”集团经营、联合经营或协作经营,从而形成国际竞争比较优势。这样,农产品不仅打破了地方市场、国内市场的界限,而且同国际竞争融为一体;国际市场价格成为现代“农科工贸”集团企业或联合企业进行调整结构、协调发展、适应竞争的“晴雨表”,不停顿地协调相互的经济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决策科学化与短程化。
2、“一体化”联合经营或集团经营的形式多样化:垂直一体化农业公司,即把农工商置于一个企业的组织之下,组成农工商综合体;大企业或大公司与家庭业主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公司相互持股、参股、控股,建立起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表决、承担风险、分摊成本与收益的集团公司;家庭业主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同“科、工、贸、技、服务”企业以合同为纽带,由合约安排分摊的“成本-收益”,分散风险;按专业分工与协作建立起来的品种开发、生产与技术服务、购销服务、信贷等各类股份合作社、家庭业主企业、股份合作社可相互参股,并以合约安排“激励约束”经济行为,产权参股仅作为内部利润“成本-收益”分摊,使之具有双向“激励约束”的功能,又互不干扰。
3、产权初始界定与合约安排的交替选择运用,成为“一体化”企业经营内在动力源泉与外在运行市场规则的保障。无论何种形态的企业经营模式,其配置资源效率高低与否,关键在于这些资源的初始产权是否界定清晰,只有确定清晰的初始产权,才能建立起有效的产权本身具有的“三大基本机能”,也就是使产权的基本功能外在化。
篇4
关键词:创新基地;功能作用定位;产业发展定位;运行管理定位;思考
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新时期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园区不仅是各级政府部门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抓手和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社会资本推动农业“三产”融合和满足社会物质文化需求的现实平台和重要阵地,还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创新、成果示范、科普培训、实习体验以及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和现代农业技术引领的“试验田”和“实验室”[1]。现代农业园区模式众多,不同地区、不同需求、不同基础条件和不同发展定位的园区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模式的差异决定了发展定位的区别[2]。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是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由农业科研单位主导、建设、运行、管理,是以农业科技为对象、以农业科技为主体、以农业科技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型模式,其突出的优势是科技人才聚集、科技资源集中、科技成果集成、科技产业集约,对区域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示范与推动作用[3]。
1功能作用定位
1.1满足科研试验功能科技创新基地是科研单位科技创新的命脉和基础,它面向科学研究,服务对象是科技人员、科技项目,其第一位的功能是要满足科研试验需求[4]。因此,创新基地从规划布局、项目安排设计到配套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都要优先服务、服从于这个功能,要考虑到作物用地的多样性要求、试验安排的特殊性要求、灌排用水的季节性要求、学科结合的配套性要求、参观展示的环境性要求、生产管理的方便性要求等,而不能本末倒置,把创新基地等同于其他园区,片面追求形式化、高端化、商业化,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把建设的重点放在“高大亮”上,破坏优良的自然环境。1.2满足成果展示功能农业科技不仅要解决科技创新的原动力问题,更要解决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问题。创新基地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直接载体,更要满足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示范功能[5]。如果没有领先的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创新基地就难以起到示范作用,也无法产生辐射力,更谈不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科技成果可以是本地的、自主创新的,也可以是引进的、消化吸收的,绝不能拘泥于形式。因此,农业科技创新基地要努力把适宜的各类科技成果以最直观、最简洁、最有说服力的方式进行展示示范,让科技成果进入野外超市,让优劣评判变为自由搏击,让农技推广部门心里有底,让农民朋友放心选择,让现代农业科技一目了然,看得见,摸得着。1.3满足科普培训功能创新基地以科研单位为依托,不仅拥有学科较全、人数众多、水平较高的科技人才,更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在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宣传农业科学思想、倡导科学兴农方法、弘扬农业科学精神等方面具有无法代替的天然优势。因此,创新基地既要成为行政主管部门推广先进技术成果的重要阵地,也要成为农业科技人员交流培训的窗口平台,还要成为涉农相关专业的实习基地和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现实课堂,通过广泛地开放交流合作,把社会服务做好、做强、做优,把社会影响力做大、做广、做深。1.4满足休闲观光功能从国内外的探索和实践来看,发展休闲观光园区不仅丰富了旅游观光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基地来说,休闲观光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作为创新基地,要立足于持续、生态、安全的理念,其服务对象主要定位于专业群体、管理群体和教育群体,要结合当地的田园景观、山水条件和科技资源,突出科技特色、发挥科技优势、体现科技价值,以农业科技和农耕文化为重点,展示创新基地的独特性、前瞻性、垄断性,将知识性、科学性、自然性融为一体,使参观者在休闲观光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享受文化,而不能盲目扩大社会化、市场化,应尽可能地减少对科研试验的干扰影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污染,尽可能地保留一片蓝天、碧水、净土。
2产业发展定位
2.1发展科技转化产业产业是农业园区发展的灵魂,是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的生命。产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农业园区的生命力[6]。因此,创新基地在产业定位上首先要考虑发展方向和重点,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科技成果转化放在首位,突出“精”和“专”,不求“全”,以可控、前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为核心,以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物化产品、配套服务等为主导,打造科技示范产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稳步发展,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去引领市场、引领产业、引领消费,达到以基地养基地、良性循环、可持续的目的,而不能盲目地招商引资,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跟着市场跑,受制于人,始终做市场的追随者、配角、买单人;也不能片面追求完整的产业链,在不熟悉的加工、经营等环节大包大揽,结果或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或为他人作嫁衣裳,或沦为资本的牺牲品。2.2发展科技文化产业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既是科技成果的创新源,也是科技资源的聚集地[7]。因此,要充分发挥创新基地研究示范项目较多、现代农业要素齐全、仪器设备先进、专业人才队伍完备等优势,以农业科技文化元素为纽带,大力发展以现场会、展示会、研讨会等为主题内容的科技交流产业,以中小学生科普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研究生工作站等为主要对象的科技教育产业,以博览会、文化节、培训班等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培训产业,这些产业风险小,影响大,竞争力强,方便管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好,不仅是农业科研单位自身科技服务职能的需要,也容易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还能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赢得社会普遍赞誉。2.3发展科技观光产业创新基地的主题是现代、农业与创新,归根到底就是要做现代科技的典范,要举科技旗、打科技牌[8]。创新基地就是要利用现有的优越生态环境、先进的科技资源,突出科技特色要素,把各种稀缺的、齐全的动植物品种资源、生产方式、栽培模式和现代控制技术进行全方位展示,通过果园、花园、草园、茶园、动物园、水稻区、旱作区、水产区等建设,在满足科研试验需要的同时,自然形成百花齐放、百果增色、百鸟齐鸣的天然景观,使创新基地真正成为科技观光的乐园,使科技观光、生态休闲成为市民享受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体验农耕文化、感受现代农业的生活方式,在休闲观光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3运行管理定位
3.1实行多元管理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功能定位的多样性和管理服务对象的差异化,决定了其运行机制的多元化[9]。创新基地既要管理好自身的公共设施、公共资源、公共安全,保持良好高效运转,又要尽可能地为科技人员工作生活、科研项目研究实施、科技成果展示示范搞好服务,也要全面组织好各级主管部门和合作单位的检查指导任务、交流培训任务,还要切实对接好与公司企业、社会群体的产业开发和参观休闲需求等。因此,所有这些工作都要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决不能搞一刀切。对公共研究、公益服务、公务接待等要由基地管理部门实行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管理;对专业性任务、个性化要求、社会等则由基地公司实体实行有偿化、差异化、市场化管理,针对不同对象要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不同的运行机制。3.2实行功能管理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有其独特性,在管理理念上要力求统分结合、宏观把握,在“整体规划、统一协调、保障需求、留有余地”的原则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分工负责,论功行赏。作为科研单位的研究试验平台,试验区域从规划建设到日常管理、维护使用,从田块整治、水系灌排到作业区布置、种养安排都要由研究所、课题组来自行决定、组织实施,这些区域及其相关资源就需按功能分类,由各个实施主体自行管理,园区管理部门主要进行考核考评;而一些诸如实验场所、生活场所、交流场所,以及环境卫生、道路绿化、安全保卫、水电保障等公共区域、公共资源就需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筹规划、统筹安排,形成良好的、良性的、有序的、高效的管理系统。3.3实行绩效管理就整体而言,创新基地的投资建设大多以土地资金、项目资金、平台资金,即国家投资为主体,这也是由科研单位的公益性地位、公益性性质和公益所决定的,体现出明显的计划投资的特性[10]。这也决定了利用这些资金开展的投资建设,主要是满足科研创新示范要求、满足科技推广服务需要,不可能也不允许完全进入市场,有的科技种质资源圃自身维护存在困难,还要靠持续投入进行弥补。因此,创新基地运行管理本质上就要依赖政策支持、财政补贴,计划实施。创新基地的创新成果是要走向市场,体现市场价值的,需要创新基地积极主动与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等对象对接,按市场规律办事,带动区域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在推广应用中有所收益。同时,一部分公共资源、休闲资源、品牌资源也要通过与公司合作,让专业队伍来运营,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反哺创新基地试验研究平台、环境条件改善的不足,使创新基地越来越秀美、越来越有竞争力、越来越有吸引力,真正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资源条件各异、类型千差万别,但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11]。创新基地作为各地区的科技军团,其发展定位将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因此,创新基地的定位十分重要、十分关键,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4参考文献
[1]于平福,梁贤,范小俊.现代农业园区系统结构与特点分析[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3(3):215-220
[2]何仙珠.漳州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156-160
[3]蒋和平,张春敏.对试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重新定位的思考[J].科技与经济,2005(4):30-32
[4]王欧,吴文良.定西旱作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2):40-44
[5]辜胜阻,黄永明.加快农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对策思考[J].经济评论,2000(6):25-28
[6]查金祥,陈世雄,雷海章.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研究[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2(1):47-51
[7]闫振红.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7
[8]黄仕伟.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9]王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
[10]林青.区域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能力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
篇5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经营模式 创新
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人多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小以及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的状况是中国现代农业的严重制约因素。现代农业发展不得不把目光投诸于高效的管理上,寻求多样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科学的农业经营方式,以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业生产量。
一、现代农业主要的经营模式
1、农科工贸现代一体化经营
农科工贸现代一体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中的超高级形态,以产权和合约为纽带,实现“农、科、工、贸”一体化,避免衔接环节过多而产生的效率低下的情况,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其通常是由涉农的“农、科、工、贸”集团联合经营,以“强强联手”的形式垄断市场。
2、家庭业主经营型
家庭业主经营型主要包括家庭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农户承包小型的生产进行经营等几种形态,是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初级形态。其将现代企业的经营制度运用于农业经营管理中,引入“法人”机制,以家庭成员业主为拟制法人,从而确保家庭生产团体间具有相对独立的各种权利能力。该种经营模式灵活性、自主性比较大,但家庭成员必须要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
3、联合协作经营型
联合协作经营型是现代型农业经营模式由初级形态向中级形态的过渡形态,其协作方式主要有“公司加农户”和“中介组织加农户”2 种类型。协作双方以契约、合约为合作纽带,
如公司向农户提供一定的生产资料、技术,或中介组织向农户提供市场信息、销售网络等等,农户则直接作用于土地。该种经营模式以优势互补为前提,分工明确,各自获得相应的比较收益。
4、股份合作经营型
股份合作经营型是现代农业经营制度的中级形态,被广泛的运用于农村的农业经营中。其采用投资者(农户)以入股的方式共同生产经营,除资金以外,土地、生产技术等生产要素也可以入股。该种经营模式真正地实现了农民当家作主,不仅能够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广泛地吸收外来技术和资本,提高生产效率。
5、现代股份公司经营型
现代股份公司经营型是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高级形态,具有现代企业组织的典型特征,如企业法人化、独立经纪人地位等。该种经营模式更注重科学、高效的农业发展方式,以调
整农业结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培育新品种等手段来提高利润。
二、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创新
随着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近年来政府工作的重心。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经营是深化我国当今农业经营模式的主要目标。
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扶持力度
现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薄弱,单纯依靠农民现有力量是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从宏观层面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农产品质量、价格等各项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强农业区划与规划工作,当好现代农业发展的引导者、规划者和组织者,并通过法律、经济以及行政手段引导和督促农业生产者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为农业经营组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农业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和大量投入,如政府可设立农业研发和项目开发基金,建立农业规模经营风险基金制度,对农业规模经营实行特产税,发放低息贷款等,从财力与技术上给予支持,维护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市场导向的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配套的金融政策没有跟上来,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户和涉农企业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难以满足。
2、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依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有效形式。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业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完善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在经营模式创新实践中的核心作用。鼓励进行多种生产经营模式探索,为经营模式的创新实践增添路径。
3、加快农地流转,积极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
引导农民自发联合,将分散的土地集聚起来,由农业专业大户带领农户经营,通过统一布局、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形式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1+1>2”的效果,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鼓励农民开展生产联合,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到合作生产中来,如向合作社提供一定的生产技术、有效的市场信息等,通过分红利的方式分发农民的既得利益。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不仅能够增强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还能够形成优势产业,带动整个乡镇的发展。在确保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农业企业化,充分地挖掘其经济效益。以完善市场机制为目标,建立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传递机制,从而拓宽农产信息渠道,实现农业向高度商品化转变。企业化的经营模式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进而打破了以家庭为组织单位的经营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生产的效益,还可以有效地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科技意识。
4、强化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
引进现代管理科学和农业科学技术手段,适当借鉴国外的耕作制度和经营理念,以寻求最有效的生产经营方式,如澳大利亚的轮耕套作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的肥力;美国高度发达的机械化农业等等。以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点,促进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生产工业化、市场化。国家要注重培养农业人才,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下农村。要在农村积极开展农民培训活动,提升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结语
构建生态型、增收型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目标。从家庭业主经营模式到农业一体化经营模式,现代农业经营形态趋向专业化、规模化,逐渐走向成熟。农业技术参与到土地资源、劳动力以及资金的管理中,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合理、生产要素间的流动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篇6
当前,农业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农业对科技的需求也空前巨大。我国要在人均0.067公顷的耕地上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武装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将农业的发展从保证食物安全的单一目标转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其效益的多重目标,在保证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等方面,都需要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持。
多年来,我国在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振兴农村经济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全国大部分的县(市)已开展“星火计划”,共实施了十万多个科技示范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扶持农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将围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组织实施作物良种物质行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十大科技行动”;从农业的基础研究、农业高新技术、农业资源环境、农业基础生物学与生物高技术,到农业新材料、农业信息技术到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组织科技队伍着重解决上百项重大关键技术;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基地,国家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园区和区域性农业研究开发中心;并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企业,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立队伍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建立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示范基地。
篇7
关键词 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创新;战略路径;上海;浦东新区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67-0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Pudong District,Sunqiao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a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faci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hanghai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center with global influence,Sunqiao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with its location,policies and other advantages will build modern agriculture innovation center.In this paper,the choice of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he strategic realization path were described.
Key words Sunqiao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strategic path;Shanghai;Pudong New District
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国内首家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自成立伊始就定位为“国外农业与中国农业接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桥梁,在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辐射推广等方面发挥了突出的引领示范作用。随着浦东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由于级差地租高、劳动力成本大、能耗费用居高不下,孙桥区域继续发展种植业已难以为继[1],孙桥“二次创业”势在必行。在上海市大力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的背景下,应充分发挥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位于上海自贸区和张江科学城的区位、政策和资源优势,将其建设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构建科技创新灵活机制、提升农业产业能级,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承载国家战略、面向世界的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高地。
1 创新点战略选择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孙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首先应该从科技创新点方面进行战略选择,既发挥其既有优势又能面向农业科研前沿,既有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瓶颈的自我科技创新,又有面向国际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因而孙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可选择5个科技创新点。
1.1 设施农业
1994年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在全国率先从荷兰引进玻璃温室,通过对荷兰温室的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温室建设和温室生产管理规程。但温室智能化控制核心技术仍然掌控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目前尚达不到该水平。温室能耗在温室生产成本中占比居高不下,降能耗技g尚有待开展因地制宜的研究。天敌防治在国内尚未启用,而国外已普遍采用天敌防治来极大程度地减少农药使用。因而在设施农业方面,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可选择温室智能软件研发、温室能耗技术开发、自有天敌资源的应用研发作为突破点。
1.2 种源农业
种源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农业生产链“微笑曲线”的一端,利润空间大。国内种源市场巨大,国外种源巨头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和市场推广,而国内种源企业以小企业居多,在研发与市场推广方面资金和技术有限,在种源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我国的种源农业研发大多由科研院所进行,且偏重于基础理论研究,与市场脱节严重,为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充分利用好国内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和企业的市场优势,孙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可作为试点,加大种源研发和应用推广工作。
1.3 农业土壤治理
当前我国很多省份都面临着土壤盐渍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板结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作物的正常生产。土壤修复涉及多学科,集聚区位、人才、资金等优势的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可集聚专注于土壤修复的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形成具体可行的土壤治理方案。
1.4 节水农业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0%。目前,我国农田灌溉尚缺乏科学高效的节水灌溉条件,相当一部分农田仍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既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又严重影响当地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单位农业产量上的用水量上远远高于国外水平,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可加大节水农业技术的研发。
1.5 农产品加工技术
浦东在物流和运输方面拥有位居世界前列的港口和浦东国际机场,海、陆、空交通便捷。借鉴荷兰农业贸易大国的经验,通过大力发展食品加工行业,研究开发创新的农产品和食品产品,为初级农产品增值,可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环节比较薄弱,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专注于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研发将大有可为。
2 战略路径
2.1 产学研推一体化的“农业硅谷”
协同创新可以通过优势、能力和经验互补促进创新资源有效集成和最佳配置,进而降低创新风险和成本,加速创新产业化进程[2]。在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理应集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吸引国内外顶尖的企业总部和总部研发落户,加大国内外协同创新,利用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交易平台,实现农业科技的市场价值,形成良好的农业科技创新闭环体系。
2.2 以点带面的辐射推广
在浦东范围内建设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技术示范点,把全国农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汇聚到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由其进行研发及示范,再推广到全国。
3 结语
浦东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建设承载国家战略,其发展需要在顶层设计、机制体制、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支持。选准科技创新突破点,完善战略实现路径,以期通过若干年的发展,使其为上海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3-4]。
4 参考文献
[1] 王雅鹏,吕明,范俊楠,等.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特征、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2):161-167.
[2] 邱密,李建军.荷兰Rondeel协同创新主体及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5):48-52.
篇8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
近年来,彭阳县着眼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了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的建设,加强了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和应用,实现了集成创新;对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实际应用脱节问题,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1 打造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坚持开发种薯产业、提升淀粉加工、扩大鲜薯外销三业并举的发展方向,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广脱毒种薯和优质专用品种、大垄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增产、增效技术,增加马铃薯产业的科技含量,主攻产业提质增效。以北部干旱带为核心,辐射带动全县12个乡镇整体推进马铃薯产业。北部以王洼镇、草庙为核心,发展淀粉加工型马铃薯;两河流域发展鲜食外销品种;西南部土石质山区古城、新集建立脱毒薯繁育基地。
2 扩建冷凉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开展冷凉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行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发展和品牌化经营,提高蔬菜产业科技含量,实现蔬菜生产布局专业化、发展特色化与经营产业化;巩固和提升白河国家级拱棚蔬菜标准园、宽坪设施蔬菜、长城塬闽宁现代食用菌产业科技等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建成古城、红河、新集3个666.7hm2的设施蔬菜基地,带动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5733.62hm2,其中塑料大棚3600.18hm2、日光温室2133.44hm2。
3 建设高标准养殖业科技示范园区
按照“突出发展肉牛,大力发展朝那鸡,稳步发展猪羊”的发展思路,走“种养结合,养贩结合,以贩促养”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建设科技养殖示范园区28个,巩固提升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村40个,示范推广标准化暖棚圈舍和“三贮一化”池;以品种改良和补栏扩量为重点,新建黄牛冷配改良点,引进良种基础母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配合饲料应用技术,实现饲草加工机械化和饲草调制处理科学化;以县朝那鸡繁育中心为依托,以农户型孵化点为核心,扎实做好朝那鸡的提纯复壮和生产,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使科技培训入户率达到100%。
4 巩固集中连片玉米种植示范基地
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旱作农业,扩大优质地膜玉米播种面积,建立集中连片的种植示范基地,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丰厚的饲草(料)资源,加快草畜转化;紧紧围绕区域资源优势,加大农业科技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早春(秋)地膜覆盖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播种和收获技术、间套复种技术等;实行严格的留膜、留茬、越冬等抗旱保墒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栽培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种植效益;加快优质高产玉米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优化玉米品种的品质结构,重点推广承706、屯玉53、中单5485、登海1号高淀粉和饲草兼用型中原单32号高蛋白品种,提高单产和品质,适时青贮玉米秸秆;引导玉米淀粉科学化生产模式,延伸产业链,加快玉米产业化发展进程。
5 打造小杂粮良种种植示范基地
加快良种基地建设,繁育推广一批小杂粮高产优质品种,主要有定莜系列莜麦,定豌1号、2号、三角豆等豆类,北海道、92-1、美国甜荞荞麦,宁糜8号等品种,这些品种适宜当地种植,品质好且产量高,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选育出了适合我县不同类型区种植的小杂粮品种各2~3个;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基地实行统一技术方案、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标准,积极推广规范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认定绿色产地和产品标准,打造小杂粮绿色产品品牌;积极培育小杂粮运销企业和专业户,拓宽市场流通渠道,建设北部王洼镇、草庙、何岘等边贸市场信息网点,提高信息服务。
6 新建药材和烟叶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我县退耕还林面积大的优势,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优质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林药间作和粮药套种,积极研究野生中药材驯化栽培技术,全面掌握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筛选培育出高产、优质、道地的栽培品种,形成了符合GAP要求的优良品种选育和繁育技术体系,建立了种苗繁育基地和道地药材生产基地266.68hm2,辐射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2000.1hm2,推广种植烟叶666.7hm2;加大市场营销队伍的培养,引导和支持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通过转包、租赁耕地或退耕林地等措施发展以企业或中介组织为主体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药材种植面积大、产品交易集中的乡镇农贸市场建立产地药材交易区,规范市场管理,完善服务功能,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为种药农户与客商提供交易场所,实现产品公平交易;培育药材、烟叶销售企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外引内加快中药材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7 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科技创新合力以提高服务农民能力为目标,深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行动;鼓励和引导科技特派员带领农民创办、领办、协办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实体和合作组织,为科技联系户提供科技服务;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到场、入户,以“专家包乡包片、农技人员包村包户”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指导和技术培训,指导和帮助村两委班子制定发展规划,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
篇9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十二五”规划在谈到农业科技创新时都提到了现代种业。这是因为,加快农作物种业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实施科技兴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着眼于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要加快制定发展规划,推进自主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着力提高我国种子产业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水平显著提升,种子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实行政企分开,市场监管得到加强。良种的培育和应用,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生物技术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现代农业,对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科研与生产脱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种子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育种资源和人才不足,竞争力不强;供种保障政策不健全,良种繁育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低;种子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应农作物种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中切实加以解决。
一要把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努力实现传统种业到现代种业的飞跃。二是积极应对,要抓紧把中央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细化、实化、具体化,加强统筹协调、把握关键环节、突出重点任务,形成支持种业发展合力。
加强统筹协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农作物种业投入,强化市场监管,快速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把握关键环节,就是要牢牢把握好“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自主创新。要加强农作物种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国际合作,鼓励引进国际优良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制种技术和农作物种业物质装备制造技术,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坚持企业主体地位。要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为主体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三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模式。四是坚持扶优扶强。要加强政策引导,对优势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大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对具有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增强其创新能力。
篇10
关键词: 现代农牧业;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24
“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进行了全面部署,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列为8项重点工作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发展现代农牧业是今年乃至“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包头市作为最大的工业城市,必须从实际出发,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围绕建设现代农牧业,全面建设“高、精、强”现代农牧业。
1 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现状
包头市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南端,是最大的工业城市。2015年末,包头市常住人口为279.9万人,农牧业人口51万,农牧业人口占18.22%;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781.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01.1亿元,仅占2.6%,包头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667元;包头市耕地面积约42.67万hm2,其中,水浇地面积18.4万hm2,常年播种面积31.33万hm2。包头市农牧业现已形成“菜、薯、肉、乳”4大主导产业。
1.1 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2015年,包头市粮食产量达到106万t,蔬菜产量110万t,牲畜存栏达到512万头,奶牛存栏17万头,菜薯乳肉4大主导产业占第一产业比重的70%以上,农牧业休闲观光主体达到364家,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1.2 农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包头市深入实施“南菜北薯、乳肉并举”战略,已初步构筑“三带、六区”农牧业发展新格局,充分依托当地资源,大力弘扬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
1.3 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包头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66家,专业合作社达到1366个,通过建立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的产业化模式。
1.4 现代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
包头市建成了自治区第1家集农畜产品质量监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市场信息等为一体的现代农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通过现代农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多种形式,随时随地为农牧民提供服务。
2 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农牧业生产方式传统,经营方式落后;现代农牧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现代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3 加快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加大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
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都市休闲农牧业,稳步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形成供需平衡、产业融合的现代农牧业发展结构。
3.2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及科技服务水平
为现代农牧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构建现代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加强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和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农牧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3.3 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提高农牧业规模化水平
包头市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完善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全面提升现代农牧业产业化水平。
3.4 大力推进农牧业标准化建设,切实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快种养殖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动农牧业专业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3级监管、检测体系,从源头上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规模以上经营主体追溯全覆盖。
参考文献
[1]吉向国.加快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1(9).
[2]李军.关于包头市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
- 上一篇:电子商务销售方法
- 下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教学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