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方法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16 17:5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教学方法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教学方法的建议

篇1

一、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课程价值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学校将旅游心理学定位于专业基础考査课,这就使该门课程在学生心中地位下降,使学生对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的价值的认同感降低;其次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到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在知识层面缺乏的状态下,如果课堂教学使他们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就会大大消磨他们主动探索、学习的枳极性。

(二)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与专业知识结合性差

部分已经出版并使用的教材沿用传统心理学的编写模式,偏重基本槪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介绍,理论知识多,生活案例较少或者过于陈旧。固然基础理论对旅游心理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理解非常重要,但是旅游心理学有其自身的课程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丰富的趣味性,课堂上讨论的很多问题也是工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学半需要参与实际的演练,在训练中掌握理论体系.并学会具体的旅游心理学的操作方式。课堂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忽略学生心理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1.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即教师的土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体现双土体教学原则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整体教学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促逬,在教案设计上重点突出“学生该做什么”在课堂上营造学生和教师共冋探讨、共同研究的轻松活泼的氛围,比如在需要一次理论的并解中可以引入中国民,引起学生的兴趣,共同探讨人类需求的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最G申引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2.案例教学法

具体来说案例教学法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或者课后,主要包括:案例导入法、案例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案例练习等多种方法。大家都熟悉的案例会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快速思维,口头表达的能力。

3.情景引导法

情景引导法就是在现场教学中有设定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态度体验过程,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带给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体验,一般来说,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口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并且能引发学生思考的。

4.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昆学生以分组的形式集体思考解决模拟现实生活的典型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教学模式。这祌教学方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掌控和具体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自我导向式学习。

5.心理活动测试法

心理测试是心理研究惯常使用的方法之一。课堂上让学生参加一地心理活动的测试,比如测试你的条件,你的气质类型等,学生对测试结果及产生原因的期待都会把自己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执行之中。

三、对改进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一)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旅游心理学》的学利性质、课程持点和教学目的,决定了旅游心理学的教学模式绝不是单一的。教学应采用课堂讨论、学生发言、案例分析、心理测试、角色扮演、教师讲授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祈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增强专业知识水平,努力提高教学技能

扎实基础理论的研究,提高专业素养是从事旅游心理学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在加强旅游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还应注重认其他学科吸收有价值的知识,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实时更新,增强对旅游心理学学科的体验和认识;还可通过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继续深造、与该领域相关的科研机构、大学进行交流合作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以学生为中心,启发思维,提高兴趣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导入到讲授直至最后的总结,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状态及需要来设计。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提高教学效果。

篇2

一、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古诗词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祖先们的生活;抒情真挚、感人肺腑,道不能道之景,抒难抒之情;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审美视野的扩展。中小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的感知往往凭借外部表象,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感情,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词中,正所谓“诗以明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2.想象力的培养。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这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能力。

4.汲取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可以汲取古代思想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明事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诗词教学的特点

1.诗词的“意”。诗词作为我国传统优秀的文化精髓,有其独特性。诗词本身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有些诗词之间的内容不紧凑,诗句间有较大的跳跃性,这种跳跃性影响着诗词情感思维的连接。因此,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时,应根据诗词的主题思想、诗词的内容意思,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路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由自在地遨游于诗人留下的无限想象空间,让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词的内涵价值。

2.诗词的“情”。诗词的情感是诗词中最本质的东西,情感就是诗词的生命力。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时,需要入情入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学生引入诗词的意境,以满怀的热情投入诗词教学。只有将教师之情与诗人之情融为一体,才能体会诗人在诗词中表达的真情实意,并产生共鸣。只有激发了情感才能让学生发现诗词的魅力,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在生活中产生表达和创造“美”的欲望,才能陶冶心灵,塑造伟大的人格。

3.诗词的“美”。诗词教育就是一种美的教育,可以给人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诗词教学,陶冶学生的性格,体验诗词的情感美。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铸成美的心灵,塑造精神人格。

4.诗词的“境”。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向和观念的心理过程。诗词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必须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激发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入境悟情。

三、诗词教学的方法与实践

1.以读为本,领会诗意、诗情。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学生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诗词之精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优美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词的诵读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2.创设情境,体会诗美、诗境。诗词的文字是具有概括性,诗词描绘的图画是粗线条的,意境的跳跃往往较大,因此,要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意,深入地融入诗境,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有让学生进入诗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引起情感上共鸣。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自读自悟,初步领会诗意,再结合诗人当时的背景理解诗词的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将自己置身其中,去品味诗人当时的心境,领悟诗的意境。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而且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通过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慢慢地走入诗境。

3.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教学方式。一方面,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低年级阶段,应该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所学过的古诗词基础知识,适当拓宽知识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认识水平。高年级阶段,学生已有较厚的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其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为此,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表现在具体教学中应体现出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教师可在中年级的要求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定难度,提出“初步领悟诗词意境”的新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做到教学方式上课内外两个不同层次的结合。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充实课内,相得益彰。课本上的古诗词,我们要求精讲细品,课外学生便可进行迁移,自读题材的古诗文。

篇3

关键词: 微课 影视剪辑艺术 教学方法

伴随新媒介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的出现,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在这样一个数字化、信息化日渐浓郁的氛围中,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样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尤其是微课的兴起,引发了一场从思维模式到教学方法、方式的革新。

一、微课的概念及教学优势

(一)微课的概念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以主题突出、内容简短、视听元素结合等特点已在高校教学过程中逐渐被认可,并有意推广。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微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大家各不相同。有人将其简单理解为“微课件”或“微视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仅仅是概括出了微课的“微”特性。其实微课从设计角度说,“是一种基于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知识难点或重点)设计而成的、注重即时反馈的微型化在线视频课件”[1]。

换言之,微课的组成部分不仅包括教学视频,而且包括与此主题相关的一系列教学辅助材料,以影视剪辑艺术这一门课程中“水墨画”效果的制作一节为例,包括:教学课件、教学素材(风景图片、题词、工程文件、制作完成的效果视频)、课后练习(结合卷轴画知识点制作动态的水墨画效果)、课后反思、学生反馈(疑问、出错点)等内容。因此,其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资源更丰富,优势更多。

(二)微课的教学优势

1.内容精简

从教学时间长度上说,与传统教学的每节课45~50分钟相比,微课的时间基本保持在5~10分钟,一般以重点、难点或疑点知识的讲解为主,每次集中其中一个知识点来讲。而这一特点也恰巧与影视剪辑艺术这门课程的结构框架相贴合,能将小的案例以微课形式讲授,课堂上将疑难点以讨论形式进行解答,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额外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增进对当堂课程知识点的识记和巩固。

2.形式新颖、趣味

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接收信息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重大改变,逐渐趋向于“碎片化”的信息读取方式。换言之,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注意力或眼球较难被吸引,而微课的兴起,一方面从形式上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即将传统课堂搬到在线网络平台,这样也大大丰富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自主学习意识。

3.教学空间的可移动性

微课这一教学模式的出现,极大拓展了教学空间,不再单单局限于课堂教学,从信息接受者角度看,实现了信息的随时接收与学习,只要在网络空间中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随时看到授课视频,进行自主、自由学习,学习方式更为灵活,实现在线随时更新学习。比如,“中国大学MOOC”除了网络公共平台之外,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实现在线链接听课学习。这一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课程,其中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经管法学、工程技术等多种类别。学生通过登录,可以浏览学习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无论视频还是文档文件均可查看或直接下载保存。之后通过技术更新,还可以使学生直接进入讨论区进行在线讨论。

二、普通本科院校影视剪辑艺术课程简介及教学现状

影视剪辑艺术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也是最为基础的一门专业实践类课程。其与After Effects课程构成了“姊妹篇”,满足了学生对于后期制作工作的基本要求。该课程的设立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最终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自主掌握并独立完成电影预告片、MV、微电影、纪录片等影视作品的剪辑制作。

就近两年的教学实际情况看,很多专业学生在入校前并没有真正接触过相关影视剪辑软件,基本算是零基础。所以在一开始接触该门课程时,对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包括软件工作界面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同时影视剪辑艺术课程的知识点较多且琐碎,相似知识点很容易让学生混淆,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据此可见,课前的引入及课后的巩固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接受该门课程尤为重要。而普通教科书及相关参考书对于此类知识的讲解一般较为冗长,不易理解,长此以往,影响学生创新意识,不利于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影视剪辑艺术课程中对微课教学模式的引入(以水墨画效果的制作为例)

(一)知识要点的引入――课前预习环节

在水墨画效果的制作这一案例中,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由普通照片――水墨画的处理;题词的处理;背景的处理。其中第一个层次的完成主要应用Premiere中的黑白、色阶、高斯模糊、裁剪内置特效将彩色照片做成水墨画的效果;第二个层次的完成主要是应用亮度键这一内置特效处理题词;第三个层次的完成主要是运用彩色蒙版制作水墨画的背景。那么为了便于学生对本案例有一个清晰认识,可以借助于微视频将案例进行课前分解,并将每一环节的实际效果图融入其中。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知识点。同时对于课前视频讲解中有意识地设定几个问题作为课题导入。

(二)知识难点的引入――课程讲解环节

在水墨画效果的制作中,知识难点是对亮度键的使用。这里需要制作一个小视频,通过一个小案例对亮度键的使用单独讲解,以便学生对该特效有深入理解。在传统课堂中可以将微视频引入其中,通过观看,更形象、深入地理解这一特效,同时这样能尽量保证在传统课堂中对主体案例(水墨画效果)讲解的完整性。

(三)知识点的巩固――课后复习环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课堂学过的,甚至学生亲自制作完成的案例在下一节课进行测试时,依然会有部分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制作。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必要的课后巩固和复习。虽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节课结束时会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但真正课下按照要求复习制作的人少之又少,加之大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环境自由,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身主动性,所以,作业成了形式,质量好的呈现断层,而这些对于学生有效地识记知识产生了一定阻碍。鉴于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微课这种形式提高课后知识巩固的趣味性和效率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影视剪辑艺术这门课程更偏重于实践,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将作业以视频展示的方式布置给学生,同时视频的制作最好由教师和各班学生联合拍摄制作完成,制作周期可以以章为单位,提前组织好学生来做。而且作业的内容最好结合当下的文娱热点或学生生活来做,对学生会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实现更高的参与度。

四、结语

微课是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事物,相较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样在运用和制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制作微课的方法并非为每一个教师所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如何更好地通过视听语言来呈现等。所以,当前高校影视剪辑艺术课程教学方法、方式的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长期的“磨合”,摒弃传统教学课堂的不足,汲取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的优势,将二者更好地融合为一体,才能更好地运用其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在学校进行煤企单招学生后,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知识情况,再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将来的发展方向,针对公共基础课改革提出建议。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建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深度,以便煤企单招学生都能够掌握。另外,还要根据煤企单招专业的特点,建议将一些社会上或者是企业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安排进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大致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的兴趣,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成绩。

2.加大对公共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

针对煤企单招学生公共基础课教学方法传统的情况,要加大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煤企单招学生绝大多数基础知识比较差,本科院校煤企单招学生公共基础课教学方法非常落后,致使学生更加不愿意听课,“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会使越来越多的单招学生失去学习公共基础课的兴趣,致使煤企单招学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辅导员要根据煤企单招学生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建议有针对性地改革公共基础课教学方法,煤企单招大多数学生都是男生,男生一般不愿意死记硬背。可以根据男生的特点,穿插一些实例,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跟老师互动。这样将会最大限度地激发煤企单招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改变教师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教师要不断改变角色,尤其是煤企单招学生公共基础课,要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煤企单招学生大多数都从事煤炭行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再是只要求学生记住理论知识就合格,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公共基础课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为煤企单招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反思 教学素养 教学理念 教学语言 作业布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16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规律性地反思不仅是为人师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更是有效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必行之路。化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不意味着对自己以往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追求更好地教学素养的自省精神。毋庸置疑,反思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在进行反思的时候,教师首先势必要尽量做到全面的反思,正确从不同的角度有效进行自我监督和调整。其次,除了要督促自己勤于反思,还应该加强与身边的同事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本篇文章即立足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和途径这两个方面,阐发本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

一、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

(一)针对自身教学理念上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一个教师开展教学的方向标,正确的教学理念往往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因此,针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思考自身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时期的学生特点,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否切实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等等。其次,教师还应该注意定期学习和研究不同内涵的教学理念,力争拓宽已有自身教学理念的深度和广度。

(二)针对自身教学方法上的反思

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实际的课堂效果,因而是重中之重。有关教学方法的反思,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过于单一;二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具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还是要以实际的教学情境为依托。(1)不同的化学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有自己的喜好,因此教师很可能由于擅长和喜欢而过多地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这就会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因为某一种教学方法再好,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单一地依赖一种方法就会顾此失彼。而且也会容易带给学生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难以长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一个教学方法能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评判它优劣的标准之一。有的教学方法在理论上层面可能非常成熟,但是放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能并不理想,因此,要经常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针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还离不开实践的检验。有的教学方法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但是放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可能并不能实现它的优势。比如说,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非常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但是如果教师难以保证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就刻意使用的话,可能会影响整个教学的大局。因此,教师在使用某一教学方法的时候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三)针对自身教学语言上的反思

教学语言是联结化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媒介,注重语言艺术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事半功倍。教学语言的艺术不单单指具体语言表达上的用语艺术,也涵盖教师讲课时的语音、语调、语速等一系列内容。有的教师在教学语言其他的方面都堪称完美,唯独就是语速过快,学生往往还没回过神儿来呢,教师就讲完了。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学生吸收知识需要一个相对的过程,如果教师不注重语速的问题的话,就会影响学生的实际知识消化水平。教师也是常人,在教学语言方面多多少少可能都存在一些问题,其实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教师勤于反思、及时改善,就可以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突破。

(四)针对自己与学生交流问题上的反思

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是组成一个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部分。有的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有的教师在互动的方式上过于单一、还有的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话题选择上过于狭隘等等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与学生互动的技巧,才能正确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默契配合。因此,经常反思自己在师生互动上的不足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

(五)针对自己作业布置形式的反思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完结,在课下要及时布置作业给学生,一来可以引导学生及时温故知新,二来也通过批改作业得到准确的反馈信息、有效获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所以,作业可以说是联结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因而作业布置得是否合理都是很关键的。教师在作业的布置方面既要对作业量保持清醒的认识,更应该适当拓宽作业的布置形式,努力帮助学生在书面作业完成的基础上也实现实际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

(一)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反思

理论研究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其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因。因此,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最关键还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有不断努力、探索、研究和反思,才能发现最多的优势和不足,从而针对性地整体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从同事和学生那里吸取有益的意见、建议

篇6

关键词:中职护理;护理教学;建议

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护理专业作为中职教育核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果呈现了一片繁荣景象,但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的同时,随着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有很多护生不愿上护理课程,在护理课堂上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烦、枯燥。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护生感到没有兴趣呢?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和陈旧、教学理念落后,导致中职学生不愿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按照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都都有着爱动、好玩的性格,在护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感到轻松的,学生应该是轻松愉悦的。但事实却不尽人意,部分护生失去了对护理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学习很被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始终没有被激发出来。现在,护理专业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改变教学方法,要废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学习环境中来学习护理知识,他们才不会感到学习护理有压力,反而还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压力变成动力。只有这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护生为广大患者服务。是的,要想提高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质量,中职护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护理工中,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但从目前的护理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能够弄清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同时也给出了几点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改革建议,希望对今后的护理专业教学有所帮助。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具体阐述如下:

一、中职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偏离护理职业要求,缺少护理特色。

目前的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编排注重护理基础知识,缺少临床护理模式培养,很多教材内容都是与护理无关。而且护理知识的内容比较过细、过繁,临床护理所学内容注重医疗等。

2、教材内容不完善

很多中职护理专业使用的教材,仍然是以前的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不符合当前的护理要求,再加上有的护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后,很难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这样才能突破教材,提升临床实际护理教学质量。

3、学生临床实践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中职护理教学中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大多数都是安排在学生毕业实习的期间。临床实践模式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时间融合到一起,但此时很多学生对于学到的理论知识几乎已经忘了,还的从新学习。另外在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注重临床操作顺序,缺少学生与患者之间的语言沟通培养,导致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不强等。

二、提高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倡导课程改革,灵活使用教材。

在原有的中职护理专业教材基础之上,教师要从实用出发,打破教材原有结构,因地制宜灵活使用教材,同时鼓励教师自编实践教学辅导材料,为学生在临床见习中提供参考依据。

2、极强师资队伍建设

护理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对护理教师的定期培训工作。首先,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安排专业教师经常到临床进行专业实践。其次,加强与医院的联系,实施产学合作,积极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医疗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和专业教师互补长短,共同提高。再次,对临床带教的护士进行教学考核,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带教。

3、在护理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护理教学案例教学法

护理教师按照护理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实际并不要脱离护理书本的基础知识来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案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要联系护理教材内容知识,然后让学生给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后,不仅更增深了学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对学生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帮助。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护理知识,最主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对于遇到的问题进行思索,然后对于在学习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得到了提升,更增加了学习的热情。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护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体会和表达各种人的情感和感受。在角色扮演中,要求护生不仅要注意病人的具体病情,还要根据病情对病人进行指导、解释和护理,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护生为了达到角色扮演的效果,都会在课前认真准备,揣摩角色的心理,相互鼓励,认真探讨。这种教学方法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使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各种注射法的学习,护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真人真做”,每个护生都会扮演病人角色,护生亲身感受了注射前的紧张害怕和注射时的疼痛,在扮演护士角色时,更能理解病人的疾苦,能更好地与病人进行交流,形成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了实践能力。

结束语

从以上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职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和转变教学理念,才能适应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需求,同时这也是培养优秀护生的前提条件。文章阐述了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通过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改革建议,做了简单的陈述。由衷的希望,由衷的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描述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真正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倩梅.生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当代医学.2010年01期

[2]何和清.何峰赋.黄祥国.医学影像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4期

[3]李超彦.周媛媛.李文明.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改革及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06期

[4]谭周进.申可佳.胡建中.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实验内容改革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1期

篇7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中职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直接提供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对专业技术型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具备高水准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以及继续学习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学科是中职教育一门基础文化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因此,做好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对于提高整体中职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对比目前中职语文的教学实际,笔者发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目前,由于职业学校的特殊性质和语文课程所处的地位加上教师对形势下的教学理念认识的局限,在中职语文教学实际的教学中,基本上是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失去兴趣。原本语言丰富、内容多彩的语文课程也变得形式、枯燥,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教师教学也失去了信心。

(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教学任务,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传统教学手段带来的是教学方法的陈旧和落后。笔者发现,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上,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课堂成了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老师本位,“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比比皆是,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灌输。此法在应试教育的时候可能凑效,但是在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教育理念下,显得非常落后了。

二、中职语文教学改进和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全面倡导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也应该用创新的理念改善自身的教学现状,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中职教育的目标。对此,笔者大胆提出一下几点对策,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一)改变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开展积极的“双向互动”,诱导学生的主动投入,鼓励学生多参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功能。有人认为,课堂上让学生站起来读一读,讲一讲,到黑板上写一写,就算是双向互动了,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被动的“互动”。所谓真正的互动应要做到摘要: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主动、积极地回应,并养成这种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使语文课堂能时时迸射出聪明的火花。

教师巧妙地设计新问题,学生在这些感喜好的新问题的诱发下,形成了争鸣的局面,群体思维迸发出聪明的火花,自然而然地在轻松愉快的课堂讨论中解决了新问题,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主参和解决课堂新问题的习惯。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摘要: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聚精会神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提升教师自身能力

校内交流的步骤分为课堂观察书面记录组员点评深度交流改进建议自我反思。组员点评摘要:在课堂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组员褒长贬短,旨在提升授课者的教学品位。深度交流摘要:进一步听取授课者的不同想法和教学追求,以谋求双方的深度沟通。改进建议摘要:组员面对授课者的不足或特征,在沟通基础上给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处方”。自我反思摘要:授课者认真消化吸收组员意见,在内省的基础上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和怎样落实大家的建议,同时校和校之间重视师资培训,搭建提升平台。建议市教研室组建“职教学科中心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级各类中职校语文教研活动,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培养搭建提升的平台。丰富多彩、灵活机动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邱玲,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初探[J],河南农业,2011,6.

[2] 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教育,2008.

篇8

关键词:编译原理;教学改革;“四诊”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2B520048)。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除了编译中基本的理论方法外,更有很多基本的问题求解方法、处理问题的思路等,这些思想和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程序设计与实现、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开发和利用等能力非常重要,是在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中受到一定的锻炼后,从系统的级别上对程序、算法认识的再提高[1-2]。

“编译原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性非常强,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别比较大,所以不同的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编译原理”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取不宜采用大、精、深,面面俱到的做法往往会面面不到[4-5]。再一点就是根据学时安排,合理分配理论授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真正摆脱枯燥的理论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编译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1.教学内容的组织

以我校为例,“编译原理”课程采用的教材是陈火旺院士编写的经典教材《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本教材是编译原理方面的经典教材,被全国80%以上的高校选用,发行量已突破百万册。这本教材对大多高校的学生来说,难度都非常大。但是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删繁就简,切中重点,多进行方法和应用的训练,少进行深奥理论的探讨,实践证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作者在教授编译原理课程中多年积累的经验,特对教材内容按如下几个原则做出处理:

1)简化教材,偏重于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2)注重应用和方法,淡化理论推导。

3)注重和其他课程的联系交叉。

4)引入最新的科研应用技术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此,课堂教学中主要讲授编译原理的基础知识(第一章),词法分析中的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第二、三章),语法分析中的LL(1)分析法、算符优先分析法及LR分析法(第四、五章),属性文法、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的生成(第六、七章),简单优化及目标代码的生成(第十、十一章)。其中第二、八、九、十、十二章基本不讲授(主要在实验课教学中供程序设计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讨论和参考),第六、七、十一章讲授部分内容(构造完整的编译器时语法制导翻译及中间代码和目标代码的生成内容),第一、三、四、五章是编译中用到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是本课程理论教学的重点,这几章全部讲授。

教学内容经过这样的重新编排及组织,既能很好地覆盖编译原理的所有知识点,又能将编译原理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的生成、优化及目标代码的生成这几个阶段都涵盖进来,使整个知识系统连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中,能保证理论教学在36个课时左右讲授完毕,剩下16个课时左右去做实践教学部分。通过几年的摸索与总结,这样的教学内容组织非常适合我校的学生,学生对“编译原理”课程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部分学生也在实践和科研方面做了基本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教学方法

在“编译原理”的课堂教学中,作者合理地引入了传统中医诊疗中“望闻问切”的“四诊”教学法。“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合理地借鉴和引入中医的“望闻问切”方法,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融合贯通、适当改进,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编译原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2.1 望

课堂教学中的“望”就是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同时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先修课程等,去合理地选择教材,组织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进度,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和观察课堂教学中的细微动作。所以这里的“望”,一方面是在课堂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科,了解教材,了解学生,对此教师要做大量的实践调查、资料查阅工作和充分备课。另一方面是在课堂教学中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表情、眼神、动作、状态等去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或教学方法。比如看到多数学生表情茫然,状态低迷,一般说明学生对所教内容似懂非懂或完全不懂,这是就要调整方法,是不是太难了或者太理论化了,还是没讲清楚异或进度太快了。总的来说,“望”就是全面观察了解,小到一个动作,大到整个学科,我们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变通课堂教学方法。

2.2 闻

课堂教学中的“闻”就是听,这里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学科知名权威专家的,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的,全国名师以及同事的,特别是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获得的学生的想法,看法等等,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熟练程度,以及对重难点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无建议或意见、对教学方法是否认同、教学进度是慢还是快、符不符合学生的需要等。“闻”虽然主要是被动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但我们可以把被动变主动,开辟多个渠道获取学生的想法。比如可以让学生随时以小纸条的形式给老师传递建议,或者留下自己的电子信箱和其他联系方式,让学生可以以写电子邮件、打电话、发短信、留言等各种方式反映学习中的问题和建议。这样我们就能更多地综合学生的想法,实时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2.3 问

课堂教学中的“问”就是提问,沟通交流。要想及时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提问和课下交流沟通是最切实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问一答的形式,应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沟通交流思想和看法的主要阵地,让学生随时可以提出问题或者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对疑问进行分析处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不必拘泥于老师讲台上问,学生课桌前答的固化模式,有些时候老师可以走下讲台,会显得更贴近学生,能给学生更多的亲切感,同时也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学生的状态。作者以为这种带讨论型的问答方式应尽量找学习程度好,对这个问题能回答正确的同学去提问,这样相当于让回答问题的同学重新对全班同学讲了一遍,一般情况下比老师重讲一遍的效果要好。再者是课下的沟通交流也非常重要,可以利用课间,也可以安排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去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编译原理”课程,每周作者都会安排至少2个小时去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或与学生做沟通交流。实践证明,这既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2.4 切

中医中的“切”指切脉,摸脉,课堂教学中的“切”和中医中的“切”相去甚远,这里主要是指找到一种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切实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藉此来促进教学。所以,其一:“教无定法”,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因材施教,不能固化。课堂教学内容基本固定,而教学方法要综合运用,合理选择。其二:教学评价,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虽然这是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其中的弊端显而易见,比如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题目的多少、知识的覆盖面、考场纪律、评分标准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考试成绩。所以我们要将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课程的兴趣度、有无进一步探究知识或做相关科研的动作、实验课中的动手能力,熟练程度、对相关课程的理解认识程度等等都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价。好的评价标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教学,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3.结语

总之,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在教学教法上也有很多与其他课程相似的特点,所以这种引申过来的“望闻问切”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融入到其他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去。当然,课堂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综合方方面面的因素,去寻找最适合自己,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也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多探究,多改进,有机会的话也应该走出去,与学科大师交流,与广大的同行探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避免“闭门造车”的无奈。

参考文献

[1]陈火旺,刘春林,谭庆平,等.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Alfred V. Aho, Monica S. Lam,Ravi Sethi,et al. 编译原理[M]. 赵建华,郑滔,戴新宇,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Alfred V.Aho,Ravi Sethi.编译原理技术与工具(英文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篇9

安全工程在学科门类上被划分为工科,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多为工程技术类课程。安全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这一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在培养计划中必须开设安全原理、安全管理学、安全文化等管理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上与工程技术类课程有很大的不同。[1]为提高学生学好管理类课程的兴趣和信心,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调整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确保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本文作者在安全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生存在不适应课程学习的问题。要想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对其进行调查研究。采用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并提出了教学方法运用上的建议。

一、安全工程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概述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对管理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决定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在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中,主要存在启发讨论式教学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缺陷、考核方式不合理、缺乏适合的教材等问题。安全工程专业管理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内容琐碎、逻辑性不强等问题。这些教学内容上的问题是由课程的性质和目前安全科学发展现状决定的,在短时间内很难有较大改变。因此,不断提高教学内容和方法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改进非常重要。

(二)目前管理类课程中教学方法选择的问题在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已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些教学方法主要集中在案例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2-5]上。但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应用效果上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课程结束后学生的评教过程中,学生也提出过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方法有效性难以保证等方面问题。因此,为改进教学方法,对安全工程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深入调查研究十分必要。

二、安全工程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内容针对调查研究的目的,调查的内容如下。1.学生学完课程后,对开设管理类课程必要性和课后总体收获的认识。对此项内容的调查,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管理类课程的最初兴趣。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的学习方法和遇到的问题。本项调查能找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进而分析出与教师教学方法相关的问题。3.对目前在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总体认识。4.对目前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每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调查研究。5.对作者提出的可能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的预期效果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及过程本次调查研究中采用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访谈等三种方式。一是在文献查阅过程中,主要查阅了安全工程管理类课程和相关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方面的文献。以了解其他高校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取得的效果,为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的设计提供基础。二是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设计了《安全工程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调查问卷》。其中,共设选择题19道,主观问答题1道。这20道题目涵盖了调查的全部内容。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学习过此类课程的学生。三是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对调查过的10%的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集中在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解释方面。在访谈过程中,设计了包含10个问题的访谈提纲。此外,还设计了以其他学校相关任课教师为访谈对象的访谈提纲。访谈内容主要是对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效果的分析。通过三种调查分析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相互比较和印证,调查结论得到了很好的一致性检验。

(三)调查结果

1.通过文献阅读得出,在管理类课程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模拟教学法等,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6-8]

2.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果。(1)在对管理类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认识方面,在培养计划中开设管理类课程中有48.7%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有46.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仅有5%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2)在完成管理课程的学习后,有61.5%的学生认为收获较大和非常大,有38.5%的学生认为与其他课程相比收获一般。(3)在学习管理类课程中,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理解分析、死记硬背、文献查阅、与学生讨论等。其中,采用理解分析法的为71.8%,死记硬背方法的为71.8%,查阅文献法的为25.6%,与学生讨论方法的为38.5%。(4)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难题主要集中在内容太多、太杂、较理工科课程逻辑性差些,以及需要记忆内容多、考试压力大等方面,分别占到59%和51.3%,此外,认为缺少适宜的教材而影响学习效果的占33.3%,认为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的占20.5%,认为作为理工科学生不适应管理类课程的学习的占12.8%。(5)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见表1)(6)在课程教学方法多样性上15.4%的学生认为方法多样,能够满足课程要求;51.3%的学生认为方法较多,基本能够满足课程要求;33.3%的学生认为有一些方法,但是还必须增加方法种类才能满足课程要求。(7)在采用的教学方法效果方面,12.8%的学生认为效果都很好,希望继续应用;71.8%的学生认为效果较好或部分效果好,希望继续应用,但应考虑适当改进;15.4%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可以继续应用,但必须做出改进。(8)对可能采取的教学方法效果的预期评价(见表2)(9)课程采用课堂考勤、课堂讨论、作业和期末闭卷考试的方法进行考核,所占比例分别为10%、10%、10%和70%。而学生对这一考核方法不太满意,认为该方法能够反映实际学习水平的占10.3%,认为基本能够反映学习水平的占51.3%,认为不能很好反映学习水平的占33.3%,认为在反映学习水平上存在严重误差的占5.1%。(10)在课堂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方面,69.2%的学生认为,作业应采用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相结合的方式;17.9%的学生认为,个人完成作业效果较好;12.8%的学生认为,小组讨论式作业较好;在作业内容方面,56.4%的学生认为,作业应为通过主动查找文献并拓展课堂讲述内容和复习课堂内容相结合;30.8%的学生赞成作业应为通过主动查找文献并拓展课堂讲述内容;12.8%的学生认为,作业应为单独复习课堂内容。

3.笔者在问卷调查结束后,通过访谈证实了,问卷调查的结果确实为学生真实想法的反应,进而调查了问卷调查结果的具体原因。综合分析以上调查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学生对管理类课程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后学习收获有待提高。说明学生在课程初期对课程具有较高兴趣,应充分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为,案例教学法和启发讨论式教学法。但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其中,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案例的针对性和对案例中阐述问题的总结。此外,还应继续加大案例教学应用的范围。(3)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了一些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难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影响了教学效果。(4)目前课程教学方法在多样性和效果上都有提升的空间。采用查阅文献方法和与学生讨论的方法,体现了教师在启发讨论式教学和课后作业形式上采用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5)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在学生中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原因是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讨论气氛,小组成员缺乏责任意识,小组讨论往往转化成一个人思考。英文原版资料的采用对一些英文较差的学生来讲困难较大,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教学效果,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预习。(6)在预期采用的教学方法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能够进入企业现场参观和聘请企业人员开展讲座。而情景模拟法和课程后安排课程设计的方法次之,在部分采用双语教学和开设网络交流平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9]主要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和学生因为网路交流平台增加了工作量有关。因此,应该在双语材料的选择和交流平台的趣味性上下功夫,提高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7)在考核方式上,目前采用的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会把学生带入死记硬背的误区,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失去最初的热情和兴趣。[10]

三、教学方法改进建议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得出如下安全工程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建议。

(一)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弥补教学内容不成熟的现状。

(二)案例教学法和启发讨论式教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应用技巧。

篇10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职教学 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年纪较小,学习主动性不高,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吸引这些学生。另外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相较于专业理论,岗位技能的培养更为重要。传统教学方法多注重书本知识,越来越不适合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加以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符合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又符合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它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与人合作的精神[1]。

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从各校教学改革方案中、各种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中都看到该方法已经成为教法改革的主流方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某些学校、某些专业或课题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将任务等同于练习,任务没有层次之分,忽略过程的评价等等,引起了许多教师与学者的关注与探讨[2]。

笔者根据自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所积累的经验,结合中职学校的现状,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出几点建议。旨在探讨,共同提高。

一、必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提高教师对任务教学法的认识水平。许多教师没有深刻领会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精神,或是没有掌握该方法的应用要点,导致实施教学时,要么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新瓶装老酒”,要么把握不好教学环节,教学效果不好。对此,建议通过学习示范课程,案例交流座谈等方式提高教师方法水平。第二,提高教师对所教课程的对口岗位的认知水平。教师通常擅长专业理论的讲授,但如果建筑施工老师没去过工地、物业管理概论老师没去过物业公司,这也就意味着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空谈理论,更是无法结合实际为学生设计学之有用的任务,严重违背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此建议学校为教师提供走出校门、进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与实际从业者交流学习的机会。

二、整合教学内容,大胆变革教材,弱化理论教学,一切从岗位技能出发

将书本中大量的知识点,总结整合为一系列模块,变为学生应该能够应用的职业技能。如建筑CAD的教学,改变以往讲命令讲工具,而是变成绘制投影图的方法模块,绘制平面图模块等等。这就要求教师深刻理解所授课程性质和任务。

三、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依据教学内容而定,不可牵强地生搬硬套任务驱动教学法

有些内容本身属于纯理论知识,也很难由学生自主掌握,就应当结合传统教学的方式,为改革而改革,为任务而任务,是没有必要甚至有害的。

四、任务的设计要符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精神,且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首先,任务必须有实践意义,要创建工作情景,即引起学生兴趣,又培养职业感觉。其次,任务应简单、具体,具备可操作性。这主要是源于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知识储备较弱的特点。当然也不能难度过低,达不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另外,任务要有层次,不同难度、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以便不同素质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任务要有具体的成果,且成果易于评价。

五、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让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学到新知识新技能。教师则要担任引导、组织、评价的角色。对教师来说,在此过程中的工作难度要比在传统教学中主导教学的难度大得多。教师要注意每一名学生,带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成就感,引导他们都主动参与其中,过程中既不可心急、过于教条,又要把握整体方向和进程。

六、学校要丰富配套的教学资源

如图书馆、资料库、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学设备,专业仪器设备等。尤其重要的是,要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参观考察的场所和机会。

七、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灵活安排授课进度

必要的时候突破课堂教学中课时、场所的限制,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教学机会。如建筑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基础施工现场可以参观,就可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安排在此时进行。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非常适合中职学校教学的方法之一,有着突出的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建议配合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的改革,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使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地应用于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