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16 17:5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教育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对他们进行适时适量的科学素养教育,有助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树立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精神,培养科学的素养。然而,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科学素养教育尚显稚嫩,反映出观念陈旧、内容形式单调、内容布局欠合理、教师主导课堂等问题,幼教工作者应明确教育目标、创建多样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协同多方力量进行幼儿科学教育,以改善科学教育的不良现状。
关键词:
幼儿;科学教育;存在问题;解决建议
科学素养,即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以及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态度。[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同时还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2]也就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如何在幼儿阶段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正确的科学探究精神,形成对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行为、习惯,是摆在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的执行对我国今后科技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但纵观目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方面还存在很多有违《指南》精神的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
一、幼儿园科学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陈旧现在很多幼儿园老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中,总是把科学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而把科学素养的培养放在次要的位置,忽略了对幼儿科学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等的激发。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总希望让幼儿掌握更多的自认为是实在而重要的科学知识,以为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幼儿将来的学习、成长。可事实是很多幼儿由于被灌输了过多的科学知识,反而丧失了对科学的兴趣,禁锢了他们的思维,致使在实际的科学活动中兴趣索然,处于被动的接受中。我们要意识到:对于幼儿而言,唤醒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强于增加他们对科学的认知。因为前者能够助推幼儿对科学进行更为持久和快乐的探究,而后者如若掌握不好,反而会让幼儿对科学产生恐惧和避讳,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中,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更不可能自发地去对科学世界进行无尽的探索。换句话说,如果简单地单方面地向幼儿灌输一大堆科学知识,这无异于揠苗助长,对于幼儿远期科学的学习与探索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内容形式单调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好的兴趣萌芽阶段,很多兴趣爱好都是在这一阶段培养起来的。可见,这一阶段对于人的一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如果在幼儿刚刚接触科学的时候,我们就展现给他丰富有趣的内容形式,那就将有助于幼儿催生科学兴趣、树立科学态度、构建科学精神。然而,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普遍反映出的问题,就是内容呈现上的枯燥,设计上缺少丰富的创意。很多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过程中,过多地依赖教材,对于教材中的指示不加衍生地展现,因此对幼儿的科学引导成效不高。除此之外,在科学与生活的嫁接融合方面,显得功力不够,造成科学与实际生活脱节。大家都知道科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而这种科学与生活相剥离的状态,对于幼儿科学精神的触发是没有多大助益的。再者,当前还存在的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教师更倾向于向幼儿开展各种科学实验,而忽视了引导幼儿去观察自然中的种种科学现象,使得儿童对于了解周围世界的奥秘缺乏动力,无法真切地感悟到科学的魅力。(三)内容布局欠合理目前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框架搭建并不合理,没有充分实现综合性与广泛性的结合,内容面显得过于狭窄,很难培养幼儿对科学广泛的兴趣爱好。由于幼儿具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兴趣容易被新异刺激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等年龄特点,所以在对幼儿开展科学教育时,应该不断丰富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做到涉及领域尽量广泛,涵盖的内容也更具有综合性,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好的注意力,从而使科学教育活动卓有成效。之所以在内容布局上显得过于局限,很大程度是由于教师太过依赖教材,教材上有什么内容,教师就讲解演示什么内容,并把幼儿局限在教室里进行科学教育,这样的成效往往不会太高。
(四)教师主导课堂教师主导课堂,从长远来讲不利于教师开展科学教育。这是因为教师将自己置于“权威”的地位,没有充分顾及幼儿的参与和互动,从而缺少来自于幼儿的反馈,以至于教师无法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流程和教育内容,无法收到较好的教育成效。除此之外,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过于强势,树立自己绝对的权威地位,也不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因为科学的精神要求幼儿有不断探索的欲望,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树立起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打压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挑战权威的勇气,所以对幼儿探索精神的培养是有害而无益的。
二、幼儿园科学素养教育的建议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不注意幼儿在此阶段的学习特点就强行灌输,是无法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的,也无法有效催生幼儿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具体而言,可以着重从下述四个方面入手,力争解决上述问题。
(一)明确教育目标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要明确科学教育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保证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要明确幼儿科学教育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机会,引导幼儿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学习,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感受和体验科学精神,并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他们基本的科学素养,而不是让他们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如笔者曾经参与了一次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的设计研讨。原来的活动内容为《认识泥鳅》,园任老师在预教时把活动目标重点放在让幼儿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上,过程按部就班,让按顺序从泥鳅的头、身体到尾巴一一认识,参与预教的幼儿对活动毫无兴趣,提不起精神。在研讨的过程中,我们提议把这个活动设计成《捉泥鳅》,目标重点放在幼儿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用不同材质的手套去捉泥鳅,感受泥鳅身体“滑溜溜”的特点。在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各样捉泥鳅的材料:橡胶手套、塑料布手套、麻布手套、纱布手套、滑雪布手套、编织带手套等等,让幼儿用不同的手套在水盆中捉泥鳅,看看哪种材质的手套更容易捉到泥鳅。孩子通过与不同材料的接触,既认识了材料的特性与作用,也感受到了泥鳅滑溜溜的特点,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勇于探索、爱动脑筋的精神,而且整个过程富于童趣,充满欢声笑语,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纵观古今中外伟大的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可以发现,童年时期成人对他们好奇心、求知欲和科学兴趣的保护和重视对他们后来取得伟大科学成就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对幼儿开展科学教育就是要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与兴趣,树立基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应该回避大量科学知识的灌输。科学兴趣的激发,能够更好地助推幼儿后期对于科学世界的自觉探索。如果教师只是单方面不停地灌输知识,只会让幼儿加剧恐慌,产生逃避的心理,而不会让他们燃起对科学的热情。由此可见,教师明确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对幼儿进行更为积极的引导与推动。在正确的目标指引下,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流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引导幼儿不断探索科学奥秘,启发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努力地去验证猜想。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就有可能让幼儿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形成可贵的科学精神。
(二)遵循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而幼儿的探究过程一般经历三个基本环节:产生疑问———进行猜想———进行验证。在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总是急着把研究的方法甚至是结果告知幼儿,重结果轻过程,容不得让幼儿去亲身经历这三个环节,因此幼儿只得生吞活剥。笔者认为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学会等待,等待幼儿自己去质疑,自己去猜想、自己去验证,这样获得的经验和能力、方法才真正是幼儿自己的。如笔者曾指导了大班幼儿的科学活动《旋转的小花》,活动一开始,老师让乒乓球制作的小花在美工板上飞快地旋转起来,幼儿看到后就提出了疑问:“小花为什么会旋转?”“什么材料能使小花旋转起来?”接着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水、浆糊、油、盐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先猜想:这些材料中谁能让小花旋转起来?然后让幼儿一一进行验证。最后再比较小花在几种材料上旋转的速度。因为幼儿经历了整个的探究过程,所以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兴趣盎然,反复试验、验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三)注重形式的丰富多样在前文的分析已经阐明,幼儿由于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对于周遭事物的兴趣转移是很快的,对于同一事物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所以,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形式的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来保持幼儿的注意力与兴趣。尤其是要因地制宜,大力加强自然角的创设与实施,对自然角中传统的用小盆种植小花小草、用小鱼缸养殖小鱼小蝌蚪等规规矩矩的形式进行变身,变成孩子的科学实验室、动植物戏剧表演台、或者是孩子们的生态研究室,孩子们会其乐融融地流连其中,探索科学的奥秘与属于他们自己的乐趣。由此,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依赖教材所提供的内容与形式,而是应该结合幼儿获取知识的特点,设计出更为多元的教育形式。在科学教育中,加入更多具有新奇性的环节,并对幼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探索过程中。除此之外,将科学教育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是因为将科学教育内容融入实际生活,有助于引导幼儿以科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诸多有趣的事,从而培养幼儿科学探索能力,并且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持续增长。很显然,教材课本上的科学实验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科学闪光点却是无穷无尽的,教会幼儿在生活中去挖掘与发现,比单纯教授知识和寻找答案更有益于幼儿的发展。进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周围环境中偶然发生的事件或幼儿感兴趣的事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四)丰富教学内容在内容的布局上,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与兴趣点出发,寻找到适合幼儿探索和接受的科学教育内容,而不是完全照搬教材,因为教材毕竟是印刷在纸上的东西,更新的周期较长,无法及时跟上幼儿的新变化;除此之外,由于教材是针对较大范围的幼儿制定的笼统性课程素材,所以针对性还有所欠缺。教师应紧紧跟随时代的变化,了解不同时代与成长背景中的幼儿对科学教育的需求,并且通过与幼儿的频繁接触,掌握他们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把这些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纳入到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来,不断生成新的课程内容,以更有效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特别呼吁教师把自然环境教育纳入到幼儿科学教育体系中来,有目的、有计划地经常带幼儿深入大自然去闻花香、看鸟飞、听虫鸣……使大自然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大课堂,让幼儿对大自然满怀新奇感、敬畏之心和强烈的探索欲望。现在很多幼儿园出于安全的考虑而取消了集体的春游、秋游等活动,把幼儿亲近大自然的任务全部推给家长,这是非常不利于幼儿的科学教育和幼儿的成长的。幼儿与同伴在一起的探究状态和与成人在一起的状态完全不同,幼儿与同伴在一起探究时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与成人在一起更多的是依赖的、被动的。所以笔者强烈呼吁把春游、秋游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大自然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课堂。
(五)协同多方力量首先,教师并非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唯一主体,不应该被置于权威主体的地位而主导整个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应将自身与幼儿置于平等的视野之下,对幼儿反映出的兴趣与问题,应及时予以回应,并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教学流程。其次,向幼儿开展科学教育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责任,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实现家园合作,共同构建起幼儿科学学习与探索的良好环境。当幼儿在幼儿园中受到教师启发,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与疑问的时候,回到家中,家长应予以积极的引导,从而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科学教育活动还应与幼儿园其他领域的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并充分利用社区条件,使教育活动最优化。上述解决途径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自身特点与接受能力,设计出更为适宜的教学方案,而不是一刀切地硬性灌输。唯有如此,幼儿才不会被客体化地对待,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对科学的主动探索欲望。
篇2
一、培训存在的问题
1.受训学员情况参差不齐,教师需求难满足
按照此次培训的要求,参训者主要为幼儿园转岗教师,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并非为转岗教师,不符合此次培训的参训人员基本要求;对参训的转岗教师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参训人员的年龄跨度较大,分布从20岁到50岁;受训教师的最终学历和专业也差异很大,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转岗教师凤毛麟角;转岗后教龄也从刚转岗不到一年至八年不等,可见受训学员情况参差不齐。不同年龄、转岗教龄、教育背景的学员对于培训的需求不尽相同,对于培训的内容、形式、培训者都有个人的偏好,众口难调,因此很难满足所有学员的培训需求。
2.培训内容理论性太强,难以学以致用
转岗教师普遍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教育领域,面对一个不熟悉的教学群体大都难以适应,即使工作几年的转岗教师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幼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培训的课程多以学术理论为主,对于如何实施活动设计,如何调整转岗教师心理状态,如何进行家园沟通,如何处理幼儿园突发事件等实用性的内容没有相应的培训课程,使得培训的理论性、学术性太强,但是在工作中难以和实践相结合。
3.缺乏后续跟踪服务
短期培训的时间仅仅两周,时间安排密集并且培训课程任务量较大,这对于大多数转岗教师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想要在两周的时间内把所学的内容完全掌握并且在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是不太现实的。一些理论上的知识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用才能体现出理论的价值,但是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问题,一旦问题无法解决,或者实践过程不正确则培训的成效无法实现。缺乏后续跟踪指导工作是如今很多培训的通病,也是影响培训长效性的关键。没有长期的后续指导使得很多问题难以及时解决,培训所学习的内容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
二、分析成因
1.参训学员的遴选失准
对于转岗教师的培训不同于往常对于幼儿教师的培训,幼儿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有了深入的了解,但是转岗教师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他们差异性较大,并且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没有系统的认识,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组织转岗教师培训如果没有细致参训人员条件要求,只要符合转岗教师的身份即可,则培训的成效一定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各个幼儿园在派选参训教师过程中不乏敷衍之势,安排一些年龄较大的非骨干教师来参加培训,以便不影响幼儿园各个班级正常教学,可见有些幼儿园并没有认识到职后培训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培训的意义,浪费了培训资源。
2.训前调研工作不到位
通过对一些转岗教师了解发现,他们已参加过的许多培训难以满足他们对于培训的期望,培训内容对于转岗教师日常工作帮助不大。这一方面反映了培训组织者对于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培训成效不理想。很多培训过于形式化,缺乏整体的培训计划,前期调研工作不完善或者仅仅照搬原有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忽略了倾听参加培训转岗教师的心声,从而导致了培训效果不理想。
3.培训机制不健全
由于培训机制的不健全,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造成了培训过程中的混乱以及最终成效的不理想。对于幼儿教师的培训已经开展很长时间,但是转岗教师的培训与幼儿教师的培训差异性较大,培训内容应该不宜过难、过于复杂,培训形式应该更加贴近转岗教师的工作状态,多一些操作性强的活动。对于培训前期、过程、后期安排专家进行分析并形成理论为日后的培训积累经验,不断健全培训机制。
三、思考与建议
1.严格学员遴选工作
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应首先明确培训目的和主体,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目的的开展培训,制定详细的参训人员资质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筛选参训教师;幼儿园方面也应该明确培训通知要求,派选符合条件、有潜力的转岗教师参加培训,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避免出现培训对象派选不当或重复培训的现象,造成培训资源浪费;参加培训的转岗教师也应该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意识,珍惜培训机会,并有效利用培训完善自身不足,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发挥出所学习的知识,起到带头作用。
2.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现代培训理论认为,只有在培训前对被培训者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培训才有针对性,才能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2]要想有效的开展培训,就要在培训初期对参训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调研,通过调查问卷或者访谈等形式对参训人的培训意愿进行了解,并且根据调查结果安排培训课程,这才能最大程度上满足学员的需求。笔者认为我省“幼师国培”可以借鉴国内外好的做法。国外在每次培训开始前,都会先对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这样方便培训机构进行课程的设置、形式的选择,从而使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培训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国内的许多人员培训也都采取了相类似的做法,旨在提高培训成效。在培训之初也要与培训课程主讲人进行沟通,把转岗教师关心的问题和需求传达给主讲人,以便主讲人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充分了解参训教师的现有专业水平并最大限度的帮助转岗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健全跟踪服务制度
短期且高强度的培训使得转岗教师难以快速消化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培训的组织者应建立后期跟踪服务制度,比如建立学员和主讲教师交流的公共平台,把培训内容材料和课件共享给参训教师,定期安排学员答疑活动等。培训结束后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一个QQ群,学员和培训主讲老师可以在这个网络平台上探讨问题、答疑解惑,学员们之间也可以沟通交流。如果缺乏后期的跟踪指导,一些幼儿教师很可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点阻碍和困难就会放弃不再坚持。这种跟踪服务制度保障了参训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消化和理解,提高了培训的长效行,同时也能及时把学前方面最新的咨询传递给转岗教师。只有切实做好后期的跟踪指导工作,才能督促转岗教师真正按照培训中所学到的去实践,也能够指导转岗教师解决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真正使“幼师国培”落到实处,发挥其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春琼.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0):64-66.
篇3
一、好心情、好教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自从参加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专题讲座之后,笔者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心灵深处激起了很强的震撼力和影响力。赏识教育是让幼儿快乐学习、收获成功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
二、好教师、好幼儿
幼儿园课程,其核心的理念就是幼儿的发展,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都指向了幼儿的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在这一切人中包括教师和周围的小朋友。有这样一个实例:有位家长非常关注孩子周围的一切人,孩子上园之前选择教师,上园之后选择孩子周围的小朋友,当这位家长得知孩子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是一个单亲家庭且性格内向的孩子时,这位家长联系教师让班里学习好、性格好的孩子与他的孩子做朋友,很显然这位家长的做法很偏激。对于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幼儿而言,在这“一切人”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课程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幼儿的发展,但关键是教师的发展。可见,教师是课程发展的主力,也是课程发展的阻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主体作用要充分体现出来。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赞美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生活在指责声中,他就学会了自卑。
三、找准教师的“赏识点”
1.做有自信的教师。一位哲学家曾说过:“谁拥有了自信心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教师充分发挥潜能的前提。教师良好的自信心能使其在工作中积极创造,不断实现自我,并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因此,在工作中笔者十分注重自信心的培养。赏识教育的学习使笔者认识到不仅在幼儿身上要实施赏识教育,作为业务园长的笔者也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教师,因为每一位教师的身上都有各自的优点。
2.做有感觉的教师。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也就是说要做一个有感觉的教师,去仔细地观察幼儿,关心他们的需要,理解他们的情感,记录他们的言行,以协助他们的发展。
3.做有创意的教师。新《纲要》别强调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是一个能自己认识、思考、发现、幻想和表达的人,我们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我们要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他们,聆听童声,透视童真,给予幼儿尽兴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因此,在我园的课程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教师常常举行有创意的活动:主题参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节日庆祝活动、亲子派对活动等。
4.做会反思的教师。“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四、把握好教育幼儿的“赏识度”
1.要认识到赏识教育不是对幼儿的简单表扬。因为表扬往往是幼儿做了让人满意的具体事情,而赏识则是从本质上信任和看得起幼儿,通过及时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找到“我能行”“我真棒”的感觉。
2.要认识到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和惩罚,只不过主张批评适度适时,惩罚也以不伤害幼儿的尊严为前提。事实上,惩戒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教师如果能对幼儿提出有理有据的批评,幼儿完全能够感受到这种爱,并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从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3.从大的方面讲,赏识教育应该是对幼儿的一种肯定、赞赏和鼓励,批评应该从具体问题入手,目的明确。在赏识中不排斥批评,在批评时莫忘了赏识。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批评应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完全能够被幼儿所接受。这样才能使幼儿既乐观自信,又有自知之明。将赏识教育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幼儿自主学习、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篇4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教学;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策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6)03-0123-02
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想,人们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学习,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艺术的美丽,了解人生哲理。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重在培养幼儿基础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发展方向,只是通过枯燥的教学讲解的话很难让年龄较小的幼儿园学生理解,如果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就能够克服传统教育的缺点,寓教于乐。但是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渗透措施,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民间艺术文化简述
1、概念
民间艺术文化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是最直接的来自于生活并反映生活的艺术。民间艺术文化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逐渐产生的一些生活现象或文化的集合。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并且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种民族的不同的民俗、民风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内容。民间文化艺术是人们在历史生活中发展出来的一种艺术,能够让更多普通的人理解、喜爱并产生共鸣,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民间文化艺术更适合于用在对低龄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适合于幼儿园教育的民间文化内容
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而是应该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简单易懂、贴近生活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内容。总的来说有以下一些内容比较适合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第一,民间文学,主要包括了一些民间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第二,民间音乐,主要是一些民间的童谣、歌谣、民族歌曲等内容;第三,民间戏剧,包括一些民间戏剧、舞蹈、皮影戏等;第四,民间美术,主要包括泥塑、画画、折纸、剪纸、刺绣、编制等内容。从这些内容中选取一些学生更感兴趣并且适合于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内容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丰富幼儿园教学的内容。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意义
1、增强教学趣味性
由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针对的主要是年龄较小、知识面狭窄的刚刚进入学习生涯的幼儿,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不可能像初高中教育一般更多地使用理论教学的方式,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课程的趣味性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就有了最直接的一种意义,即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学习一些民间技艺如折纸、画画、泥塑等,这样的课程对于好奇心较重的幼儿园学生来说比一般的识字课更具有吸引力,能够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升华教学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对幼儿园学生的教育教学也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塑造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教学也就具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意义的一种补充和升华,将这种教学行为上升到民族和文化的高度,让学生从小就开始进行民族艺术文化熏陶。只有从小让学生接受并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学生才能够被培养成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主动承担起保护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责任。这种教育与文化的渗透能够让教学不仅意味着教授知识,更意味着文化和思想的一种改变,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教学的最崇高理想。
3、促进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
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瑰宝,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许多艺术文化形式因为得不到传承而消失,这对整个民族来说都是非常惨重的损失,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不仅是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学生如果能够从小就接触并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就更有可能重视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工作,甚至可以从中找到未来某一种民间文化的继承人。这种情况在目前的教育下已经有所体现,例如,我国的戏曲文化目前就有许多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加入到戏曲学校进行更加专业的学习,更有许多学生在国家举行的戏曲文化比赛项目中都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与文化的结合,可以让祖国的下一代充分了解国家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更加优秀的文化继承者,避免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失去继承人,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继续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民间艺术文化素质训练
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都依靠于教师的引导,教师是否能够进行正确的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因此为了促进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首先就要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相关训练。由于许多幼儿园教师是刚刚毕业或者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对于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也不是十分丰富,因此首先可以安排教师到专业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地或者教学地点进行学习,让教师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其次要让教师在学习参观中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改变关于民间艺术教学的传统观念,提高教师的民间文化素质,这样才能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课程安排较为灵活,因此可以有效地在课程中进行民间文化艺术的渗透。例如,教师在引入课程时,可以通过一小段的民间文化艺术引入,比如说在认识数字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剪纸形式将这些数字制作成漂亮的剪纸形式展示给学生,既能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又很好地利用了民间文化艺术方法;或者是在学习某一个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皮影戏形式向学生还原故事情节,再让学生观看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形式不仅新颖有趣,更能够通过一种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记住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对于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在课程中专门教授学生一些不同内容的民间艺术文化,例如专门开设剪纸课程,从基本的知识和技巧讲起,逐步教学生学习剪纸艺术,最后再让学生表达自己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收获。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于课程教学的内容的选择,要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爱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习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剪纸等需要使用工具的课程中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3、创造民间艺术文化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能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一个色彩缤纷的学习环境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积极开朗的心情,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也离不开一个充满民间艺术气息的环境。例如,幼儿园可以建立专门的民间艺术文化展示区,在这里展示一些比较有名的民间艺术代表作品,通过合理的环境结构创造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民间文化艺术氛围的环境;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创造一块学生民间艺术文化作品展示区,将学生自己的作品也融入到整个学习环境中,不仅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艺术文化环境。
4、在交流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思想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阶段,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最为频繁的,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关心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需要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开导,教师在这些丰富的交流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内容,让学生对于民间艺术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例如,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因为争抢东西而吵架,老师必须要进行调解,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严厉的批评或者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负面心理,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塑造一个榜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向学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孔融,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也达到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的目的,促进了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仇晓红.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61-63.
[2]魏建林.创设民间艺术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7):35-35.
篇5
1.尽快消除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隐患。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专项整治行动中检查发现但尚未整改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计划,落实责任人,签订责任书,确定整改时间,限期完成整改;对于已经整改的安全隐患要组织进行一次全面复查,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消除中小学幼儿园校内现存的各类安全隐患。
2.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协作机制。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司法、卫生、文化、建设、交通、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的联系,把专项整治工作中已经形成的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协作机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要争取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沟通情况,分析安全形势,解决重点问题,真正把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3.着力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量增加的新情况,加强对这些学校的管理和指导;抓紧研究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办法,抓住宿舍和食堂等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各类事故;年内要组织这些学校全面建立健全门卫、值班、巡逻等各项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制定火灾、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止火灾和集体食物中毒等重大事故的发生;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一次紧急事故疏散演练,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结合“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安全管理的责任,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中小学幼儿园要落实校长园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制度,要有一名副校长副园长协助校长园长具体负责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要明确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在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职责,细化“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使全体教职员工都承担起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要按照岗位要求,把教职工履行安全管理和教育责任的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和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
5.加快校园安全法规和制度建设。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立足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当地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法律法规建设。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订出台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规章,各地也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快制订有关法规和制度的步伐。中小学幼儿园要在今年6月底前全部落实内部安全保卫制度,有条件的要配备专兼职保卫人员负责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门卫和保卫人员必须由专职保安或能够切实履行职责的人员担任,按照学校规定查验来访人员身份证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防止非教学用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品和管制刀具等危险品进入校园;开展校园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学校要定期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系,及时发现和排查各种治安隐患,严防校园恶性伤害案件的发生。
6.以预防交通、溺水、火灾、拥挤踩踏等事故为重点普遍开展学生安全教育。近年来学生交通和溺水事故不断增加,学校火灾和拥挤踩踏事故时有发生。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学生普遍进行一次交通安全教育,不断增强交通法制观念,自觉遵守交通秩序;加强对校车的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校制定校车管理办法。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幼儿园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因地制宜,在地方课程中开设安全专题教育,根据不同阶段和年级,明确课时,编制教材,落实教师;未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严禁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外组织各种大型活动。中小学校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班会、集体活动等,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预防溺水、火灾、拥挤踩踏等事故的教育,努力使这类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降到历史最低限度。
7.分级分批开展校长园长安全管理培训。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将安全管理纳入校长培训内容,通过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分级分批在年内对全部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进行一次系统的安全管理培训,全面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培训内容为有关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常见事故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处置等,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校长园长和学校其他安全管理人员集中进行安全管理专门培训。
8.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督查工作。地方各级教育行政和督导部门要在春秋两季开学初分别对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定要把学校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督导检查结果要作为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实行安全工作目标督导考核制度;努力改进检查方式,加强暗访工作,不断提高检查的质量和效果。
9.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把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作为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今年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完成创建计划,组织当地中小学幼儿园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积极构建学校现代化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增强校园内部安全防范和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此次专项整治行动,表彰奖励一批长期以来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教育工作者和单位,引导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
篇6
一、会议主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刘晶波教授作了题为“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历史考察与现状研究”的学术报告。刘晶波教授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历史发展,深入剖析了现今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并就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现今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存在偏重一次教学活动的组织结构而忽视其他方面,使得教学舍本逐末;聚焦社会文化而虚化了其他;弱化了环境等潜在课程的教育意义;教师对幼儿的社会需要理解不够,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此外,刘晶波教授还对本次研讨会参会代表提交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地区分布、研究力量、研究类别、研究方法、论文逻辑结构、论文主题等维度,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现状。
华东师范大学张明红副教授对教育部最新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与社会领域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她从四个方面对《指南》中与社会领域相关的内容,包括《指南》社会领域部分制定的背景、目标与内容、特点及其与《纲要》的关系等作了深入分析。张明红副教授指出,《纲要》与《指南》方向一致,《指南》是贯彻《纲要》的抓手。两者虽然有不同的功能和使用对象,但具有共同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她强调指出,《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是导向,而不是简单的量化指标,《指南》实质上提炼了3~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经验。张明红副教授认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更注重环境创设,为儿童提供交往和实践的机会,关注和尊重儿童的个性,通过专门性的教育活动和渗透性的活动开展社会领域教育,教师和家长则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榜样。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的理解与实践”为题,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指南》指导下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冯晓霞教授从对社会性、社会化等关键概念的分析入手,阐释了社会领域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她指出,《指南》社会领域目标的核心价值在于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和个性品质。冯晓霞教授认为,《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原则能够反映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即体验性学习、强化与自我强化、环境熏陶与同化、观察学习与替代性强化等。她根据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提出了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即注重社会学习的融合性与渗透性,通过环境影响和感染幼儿,强调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等。
二、分会场论文交流
在论文交流环节,本次研讨会共设三个分会场。来自上海、北京、江苏、甘肃、福建、山西、山东、浙江等地的12位幼教工作者分别就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交流。
第一分会场由福建师范大学林菁教授主持,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混龄教育、亲子活动、礼仪教育和社会教育活动实践等。在交流过程中,代表们就农村幼儿园如何开展社会性教育展开了热烈讨论。代表们的共识是社会教育对幼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开展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农村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不足,在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最终提高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实效。
第二分会场由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教授主持。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个案研究、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集团管理模式下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的开展以及对幼儿社会的解读等。侯莉敏教授认为,幼儿园的社会教育应当遵循卢梭提出的“由里向外”的原则。
第三分会场由山东女子学院朱海琳教授主持。研讨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园合作、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建构、同伴交往和体验式学习等。与会代表不仅交流了各自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理解,并且与朱海琳教授一起对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朱海琳教授指出,幼儿园社会教育需要专家引领,也需要教师的反思和互助;日常生活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佳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环境,以有效提升社会教育的效果;社会教育还应注重整合,即多领域有效融合,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三、现场活动观摩
会议期间,来自南京、厦门、武夷山的5位幼儿园教师为代表们现场呈现了5个不同主题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请你来喝茶”引导幼儿领略了博大精深的武夷山茶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礼仪教育。“独一无二的我”关注的是幼儿的自我意识教育。“大家一起玩”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引导混龄幼儿互动,以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节水小卫士”关注的是环境保护问题,旨在培养幼儿关爱自然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卖玩具”让幼儿初步理解了市场规则,同时帮助幼儿学习了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精彩的教学活动引发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思考。
在闭幕式上,专家们还为本次研讨会论文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社会领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关系到幼儿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情绪情感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也因为社会领域活动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存在的困难,我国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以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不尽如人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也不断深化。本次研讨会展示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鲜活的实践经验,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积极支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幼教工作者要加强互动交流,整合研究力量,以切实促进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真正推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健康发展。
Exploring Proper Preschool Social Domain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Children’s Harmonious Development:A Summary of the 4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 Domain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篇7
关键词: 吴文化 幼儿园一日活动 幼儿教育
一、论题解读
(一)论题背景
吴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地域文化之一,而苏州是吴文化历史形成的中心。我园作为一所苏州乡镇幼儿园,周围存在很多社区,蕴含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多彩的民间文化、淳朴的民风、厚道的乡情、历史悠久的人文风景等都是幼儿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这些在幼儿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吴文化资源往往会被幼儿忽视,没有真正体验这些吴文化的内涵。因此,需要我们将吴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中。
文化,即“人文教化”,一直以来对人的社会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规范着人的行为,培养着人的身份认同,陶冶着人的性情,造就着人的品格[1]。维果茨基说过,社会文化不仅影响人的认知发展,更影响正在成长的儿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2]
教育的精华,不仅是帮助幼儿习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的精神成长,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灵魂的升华。而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地人民数千年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以苏州吴文化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资源,把富有地方色彩的美的事物呈现在儿童面前,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唱唱、做做等多种方式,与吴文化自由互动,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承担起传承吴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吴文化有哪些资源?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如何实施吴文化教育,对于吴文化的传承及幼儿品格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笔者选择这个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二)概念界定
1.吴文化。
无锡市鸿声中心幼儿园课题组老师认为,吴文化是泰伯奔吴所带来的中原先进文化和江南本土“夷民”文化融合而成的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谦和、礼让、务实、创新等精髓内涵[3]。吴文化广义的定义是:地域特色浓郁的文化、景观独特的水乡文化、土语十足的吴语文化。
本研究关注的是苏州工业园区某乡镇幼儿园在一日活动中所实施的吴文化教育,是根植于本地居民的吴文化。
2.幼儿园一日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即要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照顾个别差异。”“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因此,根据新《纲要》的精神,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定义是:幼儿在园的全部教育过程,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4]。
(三)研究现状
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附属教育幼儿园的顾旅明在《幼儿园吴文化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中提出用丰富、独特、优秀的本地乡土――吴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尝试,陪伴幼儿成长,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从幼儿的兴趣和环境创设等方面提出指导策略。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的黄树生在《以泰伯的名义:创建以吴文化为内核的园所文化》中提出,幼儿园以吴文化特色园所文化建设为目标,探索园所文化发展的目标、实施途径、操作策略等,以“吴风雏燕”才艺节和体艺节为活动载体,创新幼儿园文化,鼓励幼儿在富润的吴文化情境中积极体验同伴成长的快乐,激励幼儿在文化感悟中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法: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各类幼教专业书籍及杂志,检索各大网站等获取吴文化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实践的现状研究。同时,提高论文的科学性。
三、讨论与分析
(一)吴文化资源的类型
吴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流传的民间舞蹈、戏曲、民间工艺流派纷繁,吴文化蕴涵着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广泛而庞杂,综合各类文献,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民风民俗。
(1)地方节日: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等;
(2)吴地生活:纺车、石磨、石臼、农具等;
(3)饮食服饰:水乡特色传统小吃、蓝印花布水乡服饰等。
2.景观文化。
(1)吴地富含典故的山、水;
(2)特色建筑如苏州园林、直水乡。
3.民间艺术。
(1)吴地民间工艺:如扇面画、苏州蛋画、苏绣、稻草编织、蓝印花布印染等;
(2)吴地民间文艺:如童谣、民间传说、昆曲、评弹等。
(二)吴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的价值
1.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认同感。
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地人民数千年的智慧结晶。而挖掘吴文化教育资源,就是把富有美的地方色彩事物呈现在幼儿面前,通过说说、看看唱唱、做做等多种方式,与吴文化自由互动,在对家乡历史、名人轶事、民风民俗、旧貌新颜、地方艺术等的了解与认识过程中,感受人民用聪明的才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承担起传承吴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2.丰富儿童人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发展。
吴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化在江南水乡孕育的一朵奇葩:扇面画细腻,吴语甜糯委婉,房舍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花窗翠竹、古街雨巷……步步是景,处处如画。浸润在绝美画卷中的吴地人民礼让谦和、开拓创新,并创造出极富特色的民间艺术瑰宝:馥郁的乡土气息的蛋画;精细雅洁的苏绣;粗犷质朴的稻草编织;以及竹刻、剪纸、彩灯,等等,是不可多得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孩子们置身在吴文化的情境中,与自己能理解和接受的人、事、物的真实接触,更能真正触动他们的心灵,在了解、认同并创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鲜活地引领儿童生命成长,让人格自然而完美起来[5]。
(三)以吴文化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施方法
1.以主题活动展现吴文化的民俗民风。
节日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凡是人群居住的地方便会有节日。民俗节日主要指节日中的民俗活动。苏州节日民俗之多彩,除了中国传统的民俗大节如春节的拜年、守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外,苏州民俗节日如四月十四轧神仙、六月二十四荷花生日、七月七日乞巧节、重阳节、冬至节等也有着丰富、生动的文化艺术形态,轧神仙更是其中至今盛行不衰的一种民俗节日活动。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以苏州轧神仙为主题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轧神仙”主题活动。鉴于庙会是各种表演形式、各种买卖、各种思想呈现的地方,在班级开展“轧神仙”时就要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如乞丐、小贩等,教师应让幼儿自由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并鼓励孩子合作卖自己画的漂亮画、合唱一首歌曲、一起在“火宫殿”卖小吃、展示自己做的民间工艺品等,同时还可以邀请其他班的教师和孩子参加“轧神仙”。在班级有了组织“轧神仙”的经验后,幼儿园可以在全园搞一个大型的“轧神仙”活动,激励所有教师和幼儿都来参与,以此深化幼儿对庙会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其次,幼儿园可以开展以“轧神仙”为主题的墙饰活动,如组织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在主题墙上反映庙会活动的场景,在活动室门厅和窗台展架上展示幼儿手工制作的用于庙会活动的各种工艺品和小吃品模型等。最后,各班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与经验设置曲艺说唱、剪纸、绘画、小吃、杂耍等特色活动区,让幼儿在丰富的庙会民俗节日文化环境中亲身感受长沙民俗风情的魅力,愉快地创作,自由地交往,自主地学习。
2.创设专用活动室展示吴文化的民间工艺文化。
苏州的手工艺品主要有苏州玉雕、苏绣、檀香扇、苏州丝绸等。这些手工艺品主要是静态的物品,不易引发孩子的注意与兴趣。教师除了要对这些工艺品多加介绍,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它们的美之外,还要注意多为幼儿营造自发欣赏、自主创作、展示交流民俗工艺品的区角活动环境。为此,各班活动室可专门设置“小小手工艺坊”,摆放各式各样的苏州手工艺模型、插图,以及图文并茂的文化背景与操作流程介绍等。此外,还可以将一些工艺品如苏绣等悬挂或贴在活动室、楼梯、走廊等处。如有条件,在幼儿园内建立“民俗工艺博物馆”,展示精美的苏州玉雕、檀香扇等实物,以及历届幼儿利用画笔画的扇子等手工作品,并在这些手工作品上贴上幼儿的照片及说明,提高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在民俗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融入民俗工艺文化,如在大班“我是民间小艺人”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带幼儿参观幼儿园的“民俗工艺博物馆”,欣赏苏州工艺品实物和历届幼儿仿制的手工艺品,接着让幼儿讨论制作这些工艺品的材料和方法,而后鼓励幼儿大胆制作。如可以向幼儿提供手帕,让幼儿在上面绣花,以此装饰主题墙,或者作为送给教师的节日礼物;可以向幼儿提供T恤,让幼儿在上面彩绘苏州檀香扇,而后将T恤衫送给来访的客人,或将其悬挂在楼梯、过道上作展示;可以向幼儿提供扇子等半成品,让幼儿和父母一起利用这些半成品制作自己喜欢的民俗工艺品,参与“民俗工艺博物馆”的展示,加强幼儿对民俗文化的认识,提高其制作民俗工艺品的乐趣。
3.在班级内开设区域游戏展示吴文化的民俗饮食。
苏州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除苏帮菜自成一大菜系外,还有苏州小吃,历史悠久,亦闻名天下。如卤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瓜子、枣泥麻饼、猪油年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尝。还有苏州的碧螺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更是茗中佳品。为创设以苏州民俗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环境,幼儿园可以在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搭建一个区角,而后在其中设置很多活动区,如小吃区、苏帮菜区、饮茶区等。每一个区设置代表各种饮食的图片、模型或实物,以方便孩子们了解各种小吃的具体名称、种类、制作材料与风味,并借助这些材料进行买卖游戏或者角色游戏等。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加深幼儿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结合苏州童谣开展游戏活动,如“卖糖粥”等童谣不仅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还有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意味,幼儿十分喜欢,边游戏边自由吟唱。
参考文献:
[1]沈春英.苏南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运用吴文化资源的思考.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2):8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0.
[3]无锡市鸿声中心幼儿园课题组.吴文化传承视野中的园所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方案,http:///webs/articleRead.aspx?ID=654,2014年2月12日查阅.
[4]朱全英.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时间的研究,http:///ViewInfo.asp?ID=82,2014年2月12日查阅.
篇8
一、利用故事讲读诱导教化礼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经常根据班上最近出现的问题,在社会教学中选择针对性强、生动形象的故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大班的《七彩虾》教育幼儿尊老、爱老。在学习这个故事时,孩子们异常的安静,个个积极说出自己要为爷爷奶奶做的事情,有的说为让爷爷奶奶开心为他们表演节目,唱《给爷爷奶奶捶捶背》给他们听;有的要为爷爷奶奶扫地;有的要陪爷爷奶奶看戏曲等。还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幼儿都非常感兴趣,利用这些故事讲解、表演,幼儿一点也不会觉得单调、枯燥,很容易理解内容,接受教育。
二、利用环境创设引导暗示礼仪
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我们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把正确的礼仪行为图片、幼儿活动典型照片及幼儿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粘贴在相应的活动区中,为幼儿的日常活动提供诱导和暗示。如:大班幼儿活动室的盥洗室可以贴上“宝宝洗手请排队”“请节约每一滴水”;在图书角贴上“你爱我,我爱你,千万别忘,我爱我家,谢谢你”等;在上下楼梯的地方贴上小脚丫,上的脚印在右边,脚尖朝上,下的脚印在左边,脚尖朝下;在休息室贴上安静休息的画面等,让礼仪教育浸润幼儿心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三、利用日常生活引导渗透礼仪
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也有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关键在于抓住孩子的特点和他们的兴趣点。晨间活动时,幼儿互相争抢玩具,我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得好的,晨间小结时表扬;解决得不好的,老师再出面调解。开学初,孩子们礼仪及礼貌用语有所退步,我就采用教师亲自有礼有节接待幼儿及家长的方式进行身教;过段时间孩子们都能有礼有节地做好入园礼仪了,我就请礼仪之星轮流做早、晚接待员;再过段时间我就请还没形成礼仪习惯的幼儿担任接待员。又如:吃午点,拿水果、饼干时,请主动谦让的幼儿分发食物并要求他们会说“你先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对做得好的幼儿及时表扬,从正面鼓励引导幼儿理解礼貌、谦让的含义,主动做到有礼有节的谦让。再比如起床时、离园整理时,让幼儿跟好朋友互相合作,经过老师示范、讲解,幼儿很快掌握了“请你帮帮我”“我也帮帮你”等互相请求帮助、互相合作的用语,发展了幼儿互相合作能力和礼仪交往能力。
四、利用游戏活动巩固养成礼仪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貌用语,还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而区域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幼儿可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如:扮演“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各种角色,培养幼儿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情境演练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对于大班孩子,老师可在集体中开展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表演活动。如:“打电话游戏”。在观看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表演后,组织幼儿进行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的学习。又如:“帮助别人真快乐”。用以大带小的社会教学活动形式,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袜,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使幼儿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通过亲身体验产生情感倾向,从而自觉产生行为需求。我通过情境表演、讲故事、讨论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如在《大家一起玩玩具》活动中,我在孩子们看完情境表演后,组织孩子展开讨论:“明明这样做,玲玲会怎么想?”“有了好玩的玩具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让孩子把玲玲、明明的情绪与自己以往在类似情况下的感受联系起来,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情绪。在此基础上,教给孩子具体的分享玩具的方法、规则。为了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我请分享者真诚地向分享行为发出者道谢,说出自己的愉悦体验,使分享行为发出者真切地感受到与同伴分享的快乐,从而产生乐意与他人分享的愿望。这样的社会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达成。通过活动中的角色任务的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学习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行为,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篇9
一、创设适宜环境支持幼儿的美术创作
幼儿美术教育不应是枯燥的美术知识灌输和美术技能训练,而应是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大胆想象并进行创作活动。因此,为了配合课题活动的开展,我们在班中创设了专门的课题活动美术创作区,如:编织区、沙盘画区、粉笔画区、工艺品制作区等,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各个区域感受用不同材料进行美术创造的乐趣。江南女孩美如水,班里的小姑娘们个个爱美,通过编织区的编辫子游戏,他们掌握了编辫子的基本方法,通过穿鞋带游戏学打漂亮的蝴蝶结,对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小肌肉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在工艺品制作区,利用我们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如一次性纸杯、旧报纸、妈妈的丝巾、围巾、奶奶种的各种豆子等等,为自己设计出“蝴蝶造型”,做出“种子贴画”“树叶书签”等。
二、在生活中挖掘适合开展美术活动的各类材料
大自然是最好的活教材,平时我们注意引导幼儿去感受幼儿园、小区的环境,午餐后带他们去校园里散步,感受幼儿园的童趣美。秋天,我们带领孩子们去常熟郊区新造的公园――“南湖湿地公园”里秋游,领略家乡美景。孩子们穿过一座座弯弯曲曲的小木桥,走过凹凸不平的十字路,到湖边的树林里休憩、分享美食,感受家乡美。春天,我们带着孩子去雕塑广场春游,雕塑广场的雕塑形态各异,孩子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春游结束之后我们也请幼儿进行回忆,并当一回设计师用橡皮泥捏出各种雕塑。我们在平时也会挖掘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又适合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材料,如:收集秋天的各种落叶制作“树叶拼贴画”“叶子书签”等;收集粗细不一的毛线自己学织围巾、杯垫、给蜘蛛结网等;春天用剥下的笋皮作画、笋做成小船工艺品等;夏天用池塘里的荷叶当成小伞玩扮演游戏。这些随处可见、唾手可得的材料让幼儿的美g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深受幼儿的喜爱。
三、整合课程中结合课题内容,让美术活动丰富多彩
课题的研究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该互为补充、互相依托。我们充分挖掘课题资源,努力寻找两者的最佳交融点。在《拜访大树》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与颜色,根据这些不同特点进行设计、想象,制作出漂亮又充满创意的“树叶拼贴画”。《盖房子》主题活动中有不少有关家乡及美术有关的内容,我们将这些活动进一步分析,修改设计教案内容,使幼儿能得到更多有关我们家乡文化方面的经验。比如,社会活动《各种用途的房子》中,我们寻找了一些常熟比较著名的建筑图片,虽然这些房子孩子们平常见过,但对它们的认识并不全面,我们与孩子一起猜测、了解它们的用途,让幼儿对家乡有了更多认识。
四、在区域游戏和自主性游戏中渗透课题内容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为游戏中充满自由、自主和愉悦。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成功与失败;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人格,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各类幼儿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要依据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我们的家乡常熟地处江南水乡,物产丰富,作为教师如何因地制宜,发挥本土特色的优势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成为游戏实践的迫切需要。
把课题的内容融入自主性游戏中,就等于把课题融入了幼儿的生活。在“小小加工厂”的游戏中,幼儿用橡皮泥捏出我们常熟沙家浜的特产――螃蟹,一只只大闸蟹栩栩如生。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小老师”带领小朋友用常熟方言念出“常熟好地方”,呈现出吴侬软语的江南水乡场景。“虞园点心店”的“点心师”们用皱纹纸、橡皮泥、泡沫纸等材料制作出我们常熟的特色点心“蕈油面”“叫化鸡”“扯蓬豆腐干”等等,每次路过游戏区都仿佛闻到了美食的香味,吸引了许多小顾客前来品尝。在游戏中,幼儿会向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美食,家乡的旅游景点及特色,有效地促进幼儿美术情感的发展。
篇10
征求意见表
感谢各位对沙溪乡幼儿园一直以来的关注与支持!请对沙溪乡幼儿园履职尽责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请各位家长和各位代表根据实际情况在选项内的括号内打√,意见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一、主体责任方面
1. 、幼儿园是否存在教师收受园服、 商业保险 、教材教辅劳务费等行为?
是( ) 否( ) 不清楚( )
二、依法治园方面
2. 幼儿园出台的制度规定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是( ) 否( ) 不清楚( )
(意见和建议: )
3. 幼儿园是否严格落实国家教学计划,科学安排幼儿的一日常规,不违规乱办班、 乱收费?
是( ) 否( ) 不清楚( )
(意见和建议: )
4. 幼儿园是否存在委托中介机构招生或进行有偿招生
行为?
是( ) 否( ) 不清楚()
三 服务师生方面
5. 幼儿园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收费政策,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是( ) 否( ) 不清楚()
)
6. 幼儿园对幼儿资助政策及程序、 资助对象 、资助标准 资助资金到位、 投诉及处理等情况是否公开?
是() 否() 不清楚()
(意见和建议: )
7. 幼儿园安全工作制度是否健全?制度是否落实? 是() 否() 不清楚()
)
8. 幼儿园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是否常态化、 制度化?是否认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是( ) 否( ) 不清楚()
9. 幼儿园与社会沟通渠道是否畅通?家长委员会制度是否落实?
是() 否() 不清楚()
10. 对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水平、园所氛围是否满意?
是( ) 否( ) 不清楚( )
四、师德师风方面
11. 对幼儿园教师在关爱幼儿 做到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不歧视和侮辱幼儿方面是否满意?
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不清楚( )
12. 幼儿园教师是否存在以权谋私,不收受和索要幼儿及家长的钱物?
是( ) 否( ) 不清楚( )
13. 幼儿园教师是否存在组织和要求幼儿园参加园内外有偿补课及培训机构行为?
是( ) 否( ) 不清楚( )
14. 幼儿园教师是否存在酒后上课、课堂吸烟、上课时接听或拨打电话等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
存在( ) 不存在( ) 不清楚( )
15. 幼儿园教师是否有参加带彩娱乐,或工作期间炒股,网购 玩游戏的行为?
是( ) 否( ) 不清楚( )
15. 幼儿园教师是否存在在公共场合出现与教师身份不符的言行,乱评乱议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
是( ) 否( ) 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