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意见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16 17:5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工作意见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工作意见和建议

篇1

为进一步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加快我区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特制定本意见。

一、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指导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职业学校国际化开放办学意识,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的水平。

2.明确政府、有关部门、职业学校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中的职能和作用,发挥职业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立足学校,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项目为依托”的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体系。

3.以学科、项目搭建平台,进一步丰富国际交流的内涵,充实国际交流的内容,提高国际交流的层次,注重国际交流的实效。

二、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目标和任务

(一)强化职业学校在外事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1.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中的学校主体意识,开展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把国际合作与交流落实到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具体工作中去,一并规划,一同实施,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职业学校要根据发展需要,建立校际国际合作关系,并有实质性的合作交流项目和成果。

2.发挥示范专业、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的优势,加强与国(境)外高水平学校或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机构及企业的联系。有关职业学校要与国(境)外学术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和合作关系,积极发展国际合作项目。

3.发挥学科(学术)带头人、名师的学术优势和丰富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合作项目。鼓励和支持与国(境)外学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科研项目合作,共同申请对方国家(地区)或国际机构、组织的科研资助项目。

4.贯彻“为我所用,双向发展”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和输出。提升合作交流项目的质量和内涵;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开拓新的教育合作交流项目,为学生接受国际化的教育提供条件。同时,充分利用优势和特色专业,积极稳妥地探索国(境)外合作办学的路径和模式。

5.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与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学校和学术机构开展校际交流、学生交流、合作科研、联合举办学术会议等活动。

6.加强与海外籍人士和出国留学人员的联系,充分发挥其在高新技术引进、专业建设、开拓合作伙伴等方面的桥梁作用,利用他们为职业学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牵线搭桥。

(二)加大派出请进工作力度

1.结合职业教育家、教学名师、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加大教学研究人员的派出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世界著名大学或学科特色明显的科研机构从事与学校发展、专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学习、进修、科研等学术活动;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

2.实施“优秀人才进职校计划”,有计划地聘请海外专家学者来职业学校讲学任教、参与教学工作。加强与国外知名学校沟通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学术交流及科技合作,邀请专家来职业学校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合同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外籍雇员”的聘用和管理模式。

3.根据专业建设和合作项目的需要,按照各级政府关于出国出境的各项规定,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工作小组出访交流。进一步加强对出访交流活动的监督和检查,切实做到人员组成合理、目标任务明确。

(三)推动职业学校学生国际交流

1.积极推进职业学校与国(境)外有关学校建立学分互认的海外学习项目,完善学生海外学习的学籍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海外学习、进修、访问、修学旅行等渠道和机会,增加学生的国际化元素。

2.开发和推广各种校际交流项目。加大职业学校学生国际交流的工作力度,扩大学生国际交流的覆盖面,丰富职业学生受教育的经历,更好地服务职教招生,支持毕业生就业。

三、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措施

1.加强领导,全面规划。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功能,制定和落实各项激励和制约政策,营造有利于职业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氛围,鼓励职业学校师生参与国际交流。把职业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纳入对政府有关部门和职业学校的考核内容,对推进国际合作项目有特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表彰。

2.加强分类指导。切实做好对职业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划、协调和管理工作,努力提升我区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成效。

3.加大对外宣传推介的力度。要制作合乎国外读者习惯的推介资料,及时更新外文网页信息,介绍学科、科研、学术成果、在研项目、学术带头人等情况,国际合作信息,全方位宣传学校的发展,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力。

4.加强硬件建设。加强与国际交流有关的教学场地、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网络通讯、生活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理,发挥效益。

篇2

关键词:学做合一;软件;教学项目;设计思想;认识论

在高职院校的信息类专业或非信息类专业,开设了很多制作类工具软件。如:办公文档制作word软件;电子表格制作excel软件;幻灯片制作powerpoint软件;平面动画制作flash软件;三维动画制作3dmax、maya软件;网页制作frontpage、dreamweaver软件;各类图纸制作autocad软件;图形处理photoshop软件等。这类课程的教学的场所基本在机房中进行,实行教师边教,学生边练的教学模式,初步体现了“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一、目前制作类工具教学模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制作类工具软件的教学基本是以介绍功能菜单为主,适当举些素材作为演示例子,来理解工具的含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搞一、二个小样例让学生去操作,从而达到会操作功能菜单操作的教学要求。也有一些老师,先教学生制作一个具体的样例,然后让学生模仿去完成样例的制作。但凡这种教学方法,都认为是“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实际上,这两种教学模式都会带来一些问题,前者学生在学习功能菜单的操作时感到枯燥无味,并且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后者以应用实例引进,虽然体现了综合应用软件的能力,但学生对基本功能菜单不是很娴熟,往往在制作实例的过程时感到无从下手,只能模仿老师的教学演示,一旦换一个实例就不会做了。wWW.133229.cOm

二、“学做合一”的基本思想及在制作类工具软件教学中的困惑

“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最早是由美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他强调学生应从“做中学”(learning__by__doing),也即“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借鉴和改造杜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做”合一的思想,即要求学习者以实践的目的去学,在实践过程中去学,从而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1]。

从认知论的角度来思考,人们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要使用制作类工具软件制作出具有一定复杂度实样,首先要娴熟地操作软件,然后根据制作实样的要求,分解出实样的各个部位,然后用软件的功能操作实现。正如要制作一张木椅子,必须要先掌握斧子、锯子、刨子、凿子、锤子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当然还要知道椅子的造型结构、尺寸比例等。只有在基本功达到娴熟的程度上,才能做出合格的椅子,而在没有掌握木工工具的操作方法与技能基础上,往往是做不好椅子的,更谈不上做更复杂的木器。如很多学生在学习数据结构时感到很困难,其实不在于对算法的理解有多难,而是实现数据结构算法的工具语言c不够娴熟,从而导致学习数据结构感觉到很困难。曾经一批中职考上来的学生,对qbasic的编程非常娴熟,但在学习c语言时感到困难,最后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时,很多学生用qbaisc语言去实现,因些表明,要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掌握好工具的娴熟使用。

解决实际问题,除了总体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外,同时也要会使用工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个别你没有学过的知识与技能,此时你必须要先学好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后,才能解决问题。

在制作类工具软件教学过程中同样会遇到相似于以上出现的问题。当前高职教育提倡用项目化驱动教学,直接拿实际的样例给学生做,以致使学生无从下手,并对工具软件学习与认识以及操作,缺乏系统性,在使用工具软件时缺乏科学性,不是按最佳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三、制作类工具软件设计思想与特点

制作类工具软件其实是一种工具,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其形成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需求分析

这一阶段,主要是搜集工具软件对应解决的问题领域的实例,对大量实例进行分析,分解出实例中的共性问题与异性问题,确定应用软件的功能需求。

2.软件设计

这一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应用软件的架构与功能体系的设计。除功能实现外,还要考虑软件操作的方便性,使功能菜单体系与工具栏得到合理布局。

3.编码

这一阶段,软件工程师根据软件设计的要求进行编码,用计算机程序来完成软件设计中提出的各项功能。

4.软件测试

这一阶段,主要对形成的应用软件进行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操作方便性测试等。在整个应用软件操作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漏洞,是否能解决问题领域中的实例。

5.软件评价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形成的应用软件进行各项指标的评价,找出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是为下一个软件版本提供依据。

由于制作类工具软件在形成的过程中采用软件工程方法,对问题领域的调查、分析、功能实现都具备了科学性,采用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2],设计的功能体系既灵活,又完整。如图形制作软件,设置画各种几何图形的工具箱,用于改变色彩的调色板,还具备很多素材供用户选用,各种在实际手工绘画过程中所需要表现手法,软件功能均可实现。

四、制作工具类软件如何实现“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通过软件设计思想与特点的分析,制作工具类设计框架基本是根据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特点,一是重复使用现有资源,如标准素材;二是归纳典型的例子组成,找出共性部分,制作模板或样式框架,提供参数设置功能,快速完成一些标准性的项目制作;三是提供功能菜单,让用户自行通过功能菜单的操作,去制作项目。因此一个制作类工具软件,包括了很多学习内容,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与练习,才能初步掌握软件的使用。只有掌握了软件的基本使用能力,才能做出实际项目,否则直接采用项目化驱动教学,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但制作类工具软件教学内容大部分为直观教学内容,必须采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如何灵活应用“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形成如下的“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

“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学中做”和“做中学”两种方式。

当学生初步接触软件时,采用“学中做”,也就是边学边做。教师可以根据软件的特点,介绍常用功能操作步骤与方法,并说明其应用场合,然后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密切的样例让学生去完成。这个阶段主要以熟悉软件为主,让学生能够达到时解决小问题的能力,基本功能操作达到娴熟,其它不常用的功能要有所了解。

当学生对该软件有一定的操作水平时,可使用项目化驱动教学,此时采用“做中学”方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已经掌握了软件的基本功能使用,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与茫然。由于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制作的项目不可能是基本功能就能解决的,需要重新对该软件做进一步的认识与学习,尤其是软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软件的高级应用功能,必须在这一学习阶段得到体现,同时对前面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在现实工作中,许多项目不是靠单个制作类工具软件就能完成,可能要用了多个制作类工具软件或其它工具软件。如word软件的邮件合并功能,若使用word表格的数据源显然不符合实际应用,若采用excel数据表或其它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显然会符合实际。对于综合类的项目化教学,首先用“学中做”的教学方式实现,对相关的软件进行学习与练习,在学完这些相关的软件后,再进行综合性项目的教学与训练,也就要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五、结束语

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规律,同样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定要按科学规律进行。当职业教育推出轰轰烈烈的项目化驱动教学的今天,很多教师与专家用“学做合一”的口号,简单地采用项目化驱动教学制造空中楼阁,是提高不了教学质量。本人也在这个方面有过经历与教训,学生对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采用项目驱动,直接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学做合一”教学方法比较适合于制作类工具软件的教学,何时“学中做”,何时“做中学”也要根据教师、学生、实训场所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篇3

《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采用项目教学,大部分项目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经过两年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所有项目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通过与学生、任课教师交流发现,对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效果产生分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教师层面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不充分,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教学理念、指导能力也直接影响小组合作教学效果。

2.学生层面

中职生大部分人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欠妥、求知欲不浓的情况。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专业成绩好的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弱势学生由于自身条件,对专业学习逐渐丧失信心,这就造成严重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3.学习环境

任务导入、场地布置、设备摆放没有仿真工作场景,没有新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采用单一教学策略,将导致学生学习乏味。

由此带来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指导教师策划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何进行学习过程评价,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影响要素简析

1.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

工艺,是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技术等。借鉴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学原理,立足于职业教学课堂教学层面,用工艺性思维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细节,以求强化学生专业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是指指导教师进行策划、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因素

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主要涉及: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条件。如教师能力、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环境等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方式。包括分组的时机、分组方法、成员构成、任务设定等。

小组合作学习成效评价。即评价指标设计、评价方式选择、评价方法运用(测量方法、观测点)、评价结果判断等(测量方法、观测点)。

三、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思考

1.课前思考适用性

(1)教师能力要求。教师应具有双师型工作能力,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汽车维修能力,能讲解、演示。

(2)学生学习基础。课前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判断学生以现有知识能力能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学习环境。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引领学生合作学习学习,对设备、场景布置要求较高。

2.课中关注操作细节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成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实施,而分组时机、成员构成、任务设定等则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

(1)选择合适的分组合作学习时机。教师要紧扣项目(工作任务)目标,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抑或预设需探讨的问题,抑或及时捕捉动态课堂教学资源作为讨论点。

(2)合理的小组成员构成。

(3)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设计、评价方式选择、评价方法运用(测量方法、观测点)、评价结果判断。

四、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实践

以《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课程学习为例,在进行该课程教学设计时,我们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教学方法方式对教学内容的适用程度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展开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讨论。例如:项目一《汽车专用万用表的使用》,该项目教学主要以演示教学法为主,其学习内容均直观、可测。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示一目了然,没有过多的疑问需要学生讨论,辅以教师、学生相互之间的指导提示,很快实现学习目标。所以该项目不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2.分组时机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

基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以下几种分组时机。

(1)一分到底,即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中途分组,即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必需的内容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3.小组成员结构科学合理

学生个体学习基础差异较大,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各合作小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4-6人。主要考虑到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后期动手操作,同时易造成讨论范围过大浪费讨论时间。小组成员构成主要参照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理论基础几个方面,将优中差各层次学生编入各组,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到最终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多元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

评价指标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把评价指标确定为工具、仪器选用、燃油压力测试、电路分析、诊断思路等八项。评价指标的确定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同时加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评价体现多元评价。根据评价指标选择观察点,有了合适的观察点,学生才能有效判断自己的学习成效,知道自己通过学习的得与失。

篇4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

为贯彻落实2001年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关于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的精神,以及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医学英语课要求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阅读有关专业书刊,获取专业信息,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1]。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在学生完成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之后,都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作为指定选修课,结合各自专业进行医学英语学习。但是从各医学院校的教学实践来看,工作成效不大,医学英语教学未能起到提高学生医学英语水平的作用。本文根据当前医学英语面临的新形势发展需要,针对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现状,拟对如何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进行思考。

1.医学英语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我国基本上没有专业英语,培养的英语人才大多语言基础扎实、文字功底深厚,但在为专业服务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比较薄弱,能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的专业人才也相当匮乏[2]。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对外科技文化交流也日益扩大,要求高校人才能听懂外国专家的学术讲座,能交流专业问题,读懂原版英文教材和期刊,能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撰写科技论文、商务信件、合作议定书等,这种形势客观上要求加大医学英语教学力度。2004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在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学习目标部分,对大学生专业英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笔者认为,医学英语教学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2.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

2.1 教学模式

医学英语有其特定的词汇结构体系、特定的语法规则和特定的语篇结构,在词汇、语法修辞以及文体等方面与普通英文文章有着较大区别,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具有措辞准确、表达客观、逻辑严密、行文简洁、词义明确、含义固定应用文书以及具有各种严格的语体特征。如何对这些特点加以归纳总结,并按照其特点进行教学,是医学英语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医学英语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医学英语的教学重点在于把英语作为一种学习掌握医学知识的语言工具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医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具有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交际能力),为此,在医学英语教学方法上,要淡化传统教学观念,全面实施导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力提倡教师引导(讲座)、学生准备(自学)、集体讨论、教师讲评/答疑和组织答辩等形式;淡化课堂的呆板教学模式,努力实施一段时间一个专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的自学和准备时间,然后集中组织教学双方研讨课,提高教学效果。

2.2 英语教材编写

目前全国范围内,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匮乏,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高水平的教材。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医学英语教材有两种来源:英文原版教材,自编教材。这两种教材各有优缺点,哪一种更适合医学英语教学呢?目前各校也没有一致的意见。有些学者认为英文原版教材的优点是“信息量大、内容新、语言生动、实用性强、语言规范、专业词汇准确”。但与此同时,这些学者也意识到了原版教材的一些弊端,如价格昂贵、难寻找、教材的适用性有问题,内容与国内教学大纲要求有出入。如流行病学,由于东西方人种差异,正常参考范围等与国内有很大差距。自编教材英文阅读资料比较有局限性,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词汇不断涌现,很难涉猎广泛,囊括更多医学英语的内容。教学资料的选择与安排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医学本身的发展状况,做到语言和专业学习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医学英语教材首先应当突出医学英语语言特点,并以此为线索进行编写。在词汇方面除应尽量广泛地出现医学英语的共核词外,还应突出医学词汇外来词多、词形长、结构复杂等特点,并对医学词汇的构词及语音规律加以总结。在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应注意收集能体现各类医学文献语言风格、文体结构、含有较多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英语习惯表达以及长句子、倒装结构、结构分隔现象等的文章,并尽量采用原文。

2.3 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毕业于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数量极少,医学专业教师一般难以胜任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教师又普遍存在不懂医学知识的问题,结果语言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二者授课均感力不从心。事实上,英语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医学专家一样掌握医学知识,虽然一定的医学知识对医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但其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英语语言技能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医学英语教学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更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 

而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多数医学院校对医学英语教学的忽视等等,也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建设。这与医学英语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向不相称。因此,当前必须建立更切合实际、更为有效的医学英语教师业绩考评机制,加强机制的引导作用,从加强教师培训、合作和交流入手,切实提高医学英语教师的认知水平,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2.4 教学评估建立

正确运用教学评估的手段是有效提高医学英语教育的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将评估当成一种对教学的突然性检查和单项的管理行为,则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负面压力和抵触情绪,以致违背进行教学评估的良好初衷。医学英语教学的评估工作应有明确的目的,即研究和分析医科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并促使医学生掌握和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使医学教育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有学者也开始注重对学生的医学英语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在分析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的制定和应用,在此基础上的“医学英语四结合教学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了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应用英语的能力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条件之一,也成为医学专业专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应根据社会需求发展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通过西方有关医学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学生医学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也逐渐被有关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3.总结

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应在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医学英语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医学英语自身的特点规律,形成一整套独特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基本建设上,努力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医学英语的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医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掌握和采用新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提高医学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亚蓉.医学双语教学实践的现状与反思[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507-509.

[2]丁年青.试论高校普通英语、专业英语及双语教学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8(2):3-5.

[3]赵跃君.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1,22(17):9-10.

[4]涂青年,孙晓玲,侯建人.医学英语教学的评估理论和指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0-22.

[5]孙晓玲,张捷,周静.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需求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5):19,27.

篇5

【关键词】职业学校 会计教学 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52-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我们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获得企业的青睐必须要进一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这个巨大的市场竞争当中站稳自己的脚跟。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会计教学经验发现,我们进行的会计教学一方面是传授我们学生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要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掌握实践操作的技能,只有做到了这两个方面结合才能够培养出学以致用的人才。在当前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我们的学生往往都是通过理论知识学习能够进行一定的会计计算,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又有许多会计数据需要我们去处理去判断,而我们的学生才刚毕业,面对大量的单据和凭证,他们根本无法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为此,笔者认为我们的职业学校培养的会计学生应该以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多重视会计的实践教学工作。下面笔者就当前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进建议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仍然以理论授课为主

虽然我国专门就会计教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必须要开设实训课,但是当前许多职业学校并没有对相关的实训时间进行明确分配,也没有对具体的实训内容做好落实。据有关调查显示,现有职业学校进行的会计实训教学时间基本上没有超过30%,这就远远低于了我们会计专业要求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比例1:1,使得我们的实践教学形同虚设,并且很多的学校进行的实践教学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同时,我们的会计教师往往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他们所进行的会计教学往往是为了传授理论知识,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同时他们还喜欢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来考查我们学生学得怎么样,这样就极大的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只是为了获得毕业证,而只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操作技能的学习。

(二)缺少课程实践环节,学生理论实践脱节

会计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进行的会计教学往往就忽视了这个过程。在会计专业理论课程结束后往往缺少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这就使得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无法将理论与我们的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也影响了我们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到最后我们的学生还往往会出现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局面。

(三)专业教师配备不足、实践能力欠缺

一方面,是由于前几年职教滑坡,学生生源严重不足,致使专业教师需求锐减。这几年国家开始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职教优惠政策,形势发生喜人变化,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但是我国真正进行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已经严重的不足,我们的教师一肩挑,一是要承担理论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他们感觉到教学时有一定的压力,因此进行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课时往往无法保证。同时我们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理论功底,但是他们往往出来后没有进行任何实际的财务操作工作,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动手能力不是很强。

二、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工作改进的几点建议

(一)改革原有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一是我们要对当前学校进行的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要有了准确的定位才会培养出高规格的人才,我们具有了定位和方向这对我们会计教学也有了指引性,对我们教学计划的完善和调整具有指导作用。二是我们要根据我们会计培养的目标来调整我们会计相关课程的设置,突出操作性技能的培养。

(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工学结合

我们会计要实现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有相关环境的支持,要有环境的支持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教学场地来提高我们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职业学校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建立起相关的会计实践教学基地。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们的学校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真正的实现我们的工学结合,这样我们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但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能够满足我们企业的会计需要。

(三)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现有的许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教师的岗位,应该说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普遍没有进行实践锻炼。因此,我们的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我们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我们的学校可以考虑与我们相关企业建立一个教师实践基地,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隔一段时间安排一批我们的会计专业的教师进行实践学习和实践锻炼。同时,我们还可以派我们的教师到某些企业和单位进行顶岗学习,将他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充分的结合,让他们充分了解会计在社会当中的运用,然后再传授给我们的学生,让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工作一定要做好定位,坚持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培养的基本目标,重视在实际工作当中的运用。同时,会计实践性教学是我们会计教学今后的改革方向,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对职业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支持。除此之外,职业学校在进行会计教学手段改进的过程中要建立起新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创新和完善机制进一步推进学校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初探[J].林区教学.2008(03)

[2]宋晓明,张京奇.会计实践性教学之我见[J].林区教学.2009(09)

[3]李华.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0(03)

篇6

根据教育部文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健全督导机构,完善督导制度”的要求,结合我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条 实行教学督导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督导,切实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工作,不断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及教学环境的改善,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第二条 实行教学督导制度,有利于提高学院领导对教学工作决策的科学性,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第三条 教学督导室是一个在院长(或常务副院长)直接领导下,相对独立地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调研分析、检查评估、监督指导,并为学院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和建议的参谋机构。教学督导室不能取代学院职能部门(如教务处等)行使管理职能,即不能直接处理问题和事端。

第四条 教学督导室成员由教学及管理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作风正派,秉公办事、身体健康,并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专家组成,聘期一般为二年,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连任。

第五条 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督教与督学相结合;坚持督查与指导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秉公办事;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指导和服务,做到督查在前,指导在先。

第六条 教学督导室的工作职责:

1、认真学习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关教育教学的方针政策,收集兄弟院校教学改革信息,对学院教学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预测,给学院领导提供决策的信息资料,为学院发展出谋献策。

2、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及师生反映突出且强烈的问题,经院领导授权,组织开展专项督查调研工作,督查调研结果形成报告报学院领导,为学院领导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3、对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督导,如对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制订与实施情况的检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检查评估,考试试卷、成绩评定与教材选用等方面发挥督导作用,维护学院教学秩序的稳定。

4、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课、座谈、访问、测评等方式,收集、归纳、分析各种教学信息,对学院教学状况进行评估,重点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并定期向学院提出督导报告。

5、参与教师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为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出建议。

6、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尤其是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按教育厅要求的指标体系进行督查,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

7、参与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制定,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督查,并参与对实验实训基地运行效果的评估。

8、参与考试过程中的考场督查,检查考场纪律,严格考风考纪,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9、收集和整理各方面的教学督导工作信息,形成教学督导工作意见与建议,报院领导参阅,经院领导审批送相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督导室,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10、完成院领导交办的与教学督导工作有关的其他工作任务。

篇7

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帐物相符,帐帐相符,完备购物申请,进出库手续,继续完善校产电子管理程序,数量、价格准确,保管责任到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后勤部计划材料参考资料,欢迎你的阅读。

后勤部计划材料一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意见为指导,在校长室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上级有关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学校工作“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围绕后勤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宗旨,不断研究新形势,谋求新发展,进一步强化后勤内部管理,全面提高后勤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力求使后勤服务“勤快、务实、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落到实处,使后勤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在学校党支部、校长室的领导下,通过全体后勤人员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近年来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工作规范化、校产管理电子化取得的管理成果,进一步借助发挥竞争、激励的用人制度的驱动作用,不断健全和完善后勤工作方面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各项服务的过程管理,同时加大检查力度,细化考核标准。积极探索后勤服务后勤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在试行中不断总结,逐渐完善和提高,努力做好,做优。继续强化后勤员工素质教育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逐步实现后勤服务工作电子管理。围绕学校工作中心,不断改善和美化环境,积极努力开源节流,争取资金,为开通南北大门做准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强化后勤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

组织后勤人员认真学习学校工作意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工作意见”的重要思想,借鉴先进的后勤管理工作经验,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干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自己的工作,凝心聚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进一步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

进一步完善后勤工作各项制度,认真制定落实岗位责任制。在上学年对后勤各项制度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工作量化考核。细化各环节的考核标准,完善考核评比条例。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考核对照有标准,以便相互监督,确保后勤服务工作,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同时定期不定期广泛征集师生对后勤工作人员服务的态度、服务质量的意见和要求,继续建立总务后勤工作日志,认真记载,设立意见箱,接受师生监督。通过检查评比为综合考核积累材料。

(二)切实抓好后勤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加强学校的财物管理,尤其是学校财产的管理。

进一步完善购物、保管、使用等财产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帐物相符,帐帐相符,完备购物申请,进出库手续,继续完善校产电子管理程序,数量、价格准确,保管责任到人。

继续按惯例对各班级、各部门、各专用教室公物实行登记管理,兑现损坏赔偿制度。

2、抓好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向师生员工进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在师生中造成爱护公物,爱护校园一草一木的舆论氛围,积极开展美化校园,亮丽校园的活动,把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和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重视校园花草管理,适时抓好除草、施肥、治虫、修剪各环节的工作,确保环境净化、美化、绿化。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做好校园南北大门开通前的准备工作。

3、加强食堂、商店的卫生、质量的督查。

继续抓好食堂工作,不断总结、创新、力求在运作中逐渐完善,认真抓好小商店的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活动,征求意见及时反馈信息意见和要求。认真抓好食堂卫生工作,督促、协助司务长落实卫生包干区域,责任到人,量化考核。

(三)进一步加强开源节流的工作,管好用好学校的每一点财力、物力。

1、重点抓好学校节水节电的管理工作。本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对用水用电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措施落实到位,使奖惩责任制的兑现落到实处,真正体现奖惩分明,同时加强对校园各方位、各部门用水用电的管理。

2、抓好购物管理,本着对校长忠诚的原则,在各方面管好用好每一点钱,每一笔钱,凡是购物必定货比三家,尽量批发,同时抓好库存物资的管理,减少库存数量,避免积压资金。

3、绿化管理继续实行自管为主的方针,平时的工作,能后勤人员自己做的,尽可能自己解决,减少额外支出。

总之,我们后勤全体工作人员将牢记孙校长的“三种意识”和王校长的“学校需要经营”的理念。按原则不失人文地为全校师生服务,确保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同时,我也相信。我们的后勤工作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旧小将更辉煌!

后勤部计划材料二

一、指导思想:

以后勤就是服务的思想为指导,以校长提出的:增进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工作重点;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及时性和效益性为内容;使每位职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重任;深入开展后勤的各项工作,使其更加主动和方便的服务于教育、教学;进一步完善总务、行政部门的工作思路,努力做到服务及时、主动、优质、高效;各岗位以全新的精神面貌、高质量的服务标准和全优的工作成绩,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工作目标:

1、保障物资供应,优化育人环境,投身育人工作;确保财物安全,关心教职工生活,极力开源节支,开拓一流的工作水平。

2、积极、热情、主动地为学校全员提供优质服务,为学校的全面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力争让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满意。

3、改善北校区办学条件和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实现南北校区办学条件均衡化。

三、工作重点:

1、强化学习培训制度,进一步提高行政后勤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定期组织食堂职工进行业务学习,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在岗人员的业务和技术水平,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利用一定时间对“服务”一词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研讨,使各岗位职工明确:什么是服务?为什么要服务?怎样去服务?以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2、提高认识、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努力提高职工全面素质;以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使加入到后勤岗位的教师高度认识各岗位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强化岗位责任制,加强和改进服务态度,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并通过调查问卷、走访、侧面了解等形式,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反馈来督导工作,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及时保养、检修设备,确保师生对设备的应用。

4、进一步加强对财产、财物的管理力度、完善各种管理、使用、赔偿等制度。

5、加强对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管理与检查,消除一切隐患,确保学校全面安全。

6、修旧利废,努力开源节支,做好节约水、电工作。

7、加强打印、医务、图书、电教、档案等工作的管理。

8、利用各种形式在学生中继续开展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爱护财物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等教育活动。

9、在现有的基础上力争进一步完善校园环境建设。

四、工作措施:

(一)财产财物工作:

财产、物品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所有财产、物品的建帐、登记、使用、管理、维修、报废处理等工作。处理好“保管、使用、维修”三者的关系,增强管理开源、管理增效的意识,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利用多种形式(如:橱窗、板报、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节约意识,逐步形成爱护学校财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2、所有财产、物品由专人管理,入库、出库要做详细记录,每月核对一次实物与账目。财产管理员要继续坚持领取批准制度,做到制度落实、责任到位、管理有序、措施有效、检查及时,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3、要加强对日常新购进物品的登记入帐和报废处理工作,要每月核对一次帐目,做到帐、物相符。

4、进一步完善财产物品的发放、领取、登记、保管、借用、检查管理办法(由各室长统一领取,每月统计,对购进、发放、库存进行核实)。

5、加强修旧利废工作,尽努力为学校节省资金。

6、主动及时的做好各种收费、退费、报销、发放工资等临时性工作。

(二)供水、供电管理工作:

1、加大节水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节水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

2、加强对用水设施的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出现。

3、强化全员管电意识,加大节电力度,彻底杜绝长明灯现象的出现。规范线路设施,检修及时、有效,保证用电安全。

4、进行节纸行动,复印要领导审批,试卷必须正反两面使用。

(三)卫生保洁工作:

职工要克服种种困难,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积极、主动的做好本职工作,力争做到:

1、院内、楼内各处始终要保持无杂物和污物。

2、定期清理纸篓内的污物,厕所、墙壁、门窗等处始终要保持干净整洁。

(四)安全保卫工作:

1、后勤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对学校多媒体教室、食堂、实验室、办公室、财务室、电教室、计算机房、体育器材室等重要部位的巡视、检查,做好防盗、防火等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校全面安全。

2、门卫工作要职责明确,认真落实工作制度,做到管理严格、服务规范、态度热情、工作有序,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特别是要加强学生出校检查制度,保证每个学生出校都要有班主任书面证明,并登记在册。进一步强化外来人员的管理,做到每个来访人员都需登记和询问事由,并在得到受访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内。

3、协助德育处要求各办公室、各年级、各班有专人负责关窗、关灯、锁门,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4、节假日住宿职工要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确保学校安全。

5、加强对校舍及设备的安全检查,增强防范意识,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电教、卫生、打字、图书及档案等工作:

1、完善使用和管理制度,及时检查、统计、维修、整理和保养教学设备及图书资料,提高使用价值和利用率。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积极、主动、热情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六)在暑假对北校区进行改善办学条件的实施,在实施前作出计划和方案。

篇8

关键词:多媒体;监控体系;教学质量;高校

中图分类号:C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1-0077-04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它利用计算机融合了文本、视频、图像、动画、声音、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集静、动于一身。具有图文并茂、声乐具佳、人机交互的优点;随着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多媒体教学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技术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方法,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大学生大学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接受理论知识、提高素质、实践技能提高的有力武器。它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之路,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应顺应时展,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和其他手段,革新教学手段,从而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间。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师上课前已经准备好,不需再用大量的时间来写板书,能在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更丰富的教学信息,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传授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在有限单位时间内所获取的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方式活泼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电子资源、随书光盘、INTERNET、市场化教学软件、教学素材库等资源,使教学参考资料丰富多样且完善。通过有效方式将动态视频、文字、录音、电影、录像、电视等教学资源实时引入课堂,实现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对传动教学方式用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内容教学效果提高作用尤其突出。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象生动性强。多媒体课件将图、文、声、像及视频剪辑整合为一体,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产生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枯燥乏味的内容也可生动、有序、形象地展示在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提高了,对课堂所学的理解和保持加深,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记忆课堂所学内容的质量。

4.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众所周知,高校教学中有些问题靠板书和讲解是无法表达清楚的,甚至言语难以表达,更难领悟。如能辅以多媒体手段,则可能让人产生茅塞顿开、画龙点睛的效果。所以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但能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而且能给学生创造活泼的气氛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1.课件替代教师本末倒置。目前有些教师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以随书附带的教学光盘或自己制作的水平较低的课件为主,对其内容可能都不是很熟悉。将多媒体技术机械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形成了现代化的“展示法”和“注入式”教学方法,失去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2.缺乏交流和互动,限制学生思维。多媒体课件是已经在课前准备好“成品”,老师无法根据实际课堂气氛和学生反应进行灵活调整内容,学生走马观花式浏览,失去了教与学主动性、互动性、思考性、情感交流和和谐的气氛。因而对教学质量影响很大。

3.多媒体课件内容太过花哨,忽视教学目的。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师教学,为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为根本目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有些课件在次要内容上做主要文章,将重点放在色彩、图文、背景、动画、声音、界面、录像等组合在一起,不注重实际。学生对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印象深刻,其它却一无所获。

4.制作技术水平偏低,伪多媒体课件泛滥。教师对课件制作要求不是非常熟悉,素材收集不够,画面构图、文字、色彩、配音等方面处理不够恰当,字号选择不恰当,界面不协调等。通常是堆砌和罗列课本中的内容于多媒体课件当中,或者选定某个ppt模板,机械的插入诸如视频、文字、声音、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内容,这实际上只是电子化对纸质教学内容替代,其效果可想而知。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形势的需要。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多媒体教学有优势,但利用不当会降低教学效果,甚至产生无效或负效的结果,近几年各校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多媒体教学最应该强调的是有效利用,而不是形式上的利用。只有通过建设硬件资源,开发软件资源,提高多媒体应用水平,适时、适度、适当地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障提高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二、构建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高校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是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提出的要求。此举被普遍认为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促进高校信息公开;二是促进高校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根据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调控,使之达到最优化状态的组织、程序及方法的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含三个监控要素,即监控目标、监控组织、监控方式,主要规范监控什么、由谁监控、怎样监控,并构成一个有效的运行系统。

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学校在不断扩大办学自的形势下,加强学校内部自我约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就是要建立科学和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监控体系要能系统和全面地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运行,建立科学、规范的组织运行机制重点监控教学质量。这一体系主要包括:监控机构、督导体系、监控运行体系、信息反馈、整改与建设。

3.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应能合理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状态进行评估,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能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教学单位的评估与指导,推进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

4.监控体系可以获得并及时反馈教学工作的各环节的状态信息,判断教学质量,还可辅以其他评估手段对体系中不同成员进行激励。

(5)通过这一监控体系监督还可使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提高,日常教学工作及其它教学事务管理更加严密、更加注重实际效率,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各个高校办学规模在迅速扩大,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可以说直接关系到高校存亡,关系到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与否。因而建立和健全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系到高校生存与未来发展。

(二)多媒体质量监控体系监控机构建设

1.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领导组,成员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成员组成,进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强学校对评管、评教和评学工作的领导。质量监控体系领导组职责体现在以下方面:对全校评管、评教、评学及专项评估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研究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表彰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督促后进,拟定整改意见并落实监督;对教学、管理及相关职能部门在监控体系中的工作关系协调处理;对影响教学质量的重大问题向学校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得当的合理建议。

2.教务处是高校教学监控和管理的职能部门,同时也是学校教学评估机构,在教学监控体系中担负很多重要职责。教务处在监控体系中的主要职责体现在以下方面:制定学校各项教学工作质量标准或规范;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所需的各种评估方案、实施办法、评估体系、指标、文件;制定强有力的规章制度、管理文件,为保障多媒体教学的质量;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及各项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年度工作计划,提交年度工作总结;为校级督导员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提供服务;负责对基层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估工作的检查、指导;向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提供教学质量调查意见反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监控,监控和评估中一旦发现教学质量问题,实时整改并监督实施。

3.学生工作部门作为学生教育日常管理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参与和有关学生的教学评估与质量检查工作,对教学质量监控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和培养创新人才、素质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检查和发现多媒体质量监控体系运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等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和施改进;通过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并向教务处及时通报情况;向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质量效率评估情况;加强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4.人事处是学校人事管理的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与教务处、学院等教学单位积极配合,在师资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制定长远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教师业务和考核规范;按照教师在质量监控体系中教师教学质量等级进行审查职称晋升;负责引进教师的岗位资格审查、教师教学质量等级认定、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信息;对不适合在教师岗位工作的人员提出重新安排意见和建议。

5.学院是高校教育教学基层单位,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在质量监控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依据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学和监督工作,也可按照学校相关体系标准,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教学情况的体系及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照校级指标体系。自评本单位教学工作,监控学院教师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等级确定;组织对学生学习效果、状态和其它相关方面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教风与学风的建议;对本单位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与建设措施;接受学校职能部门对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各个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职能部门在教学监控和评价工作中要相互支持,通力合作。

(三)构建督导体系

建立教学督导体系,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督。督导应由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管理能力和敬业精神强、教育理论水平高、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身体健康,在学校享有较高威望的退休或即将退休在职教授组成。

1.根据所在专家组的分工,深入课堂听课,并对听课对象作出综合等级评定和评语;

2.参加教务处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主动完成评估;

3.反馈督导体系参与学校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获得的有用信息,提出改进教学工作意见、建议;

4.积极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其他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四)构建监控体系学校、学院级监控运行体系

1.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为校级和院级运行。院级监控体系是基础,学院按要求认真开展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校级监控体系对全校的多媒体教学状态和质量基本覆盖,合理监控和评估,并能确认院级监控评估结果。

2.质量监控包括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备课、答疑辅导等。同时对实践教学、毕业设计与论文加强监控。

3.学校定期检查和评估学院的教学工作状态,目的是掌握学院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教学基本建设。

4.学校要定期评估和检查教学单位及管理部门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基地、师资、专业、建设等情况,找出问题原因,解决和整改。

(五)健全监控信息反馈体系

1.教务处要把各学院教学工作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到学院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要把教师教学质量评定等级传达到教师本人。

2.教务处和督导组要接待教师和体系中有关人员的访问咨询,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又可以起到很好促进。

(六)改进与建设量监控体系

1.领导组要及时召开学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会议,研究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职能和教学部门提出指导性建议或整改意见。

2.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根据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改进和建设情况。

3.根据领导组提出的意见,涉及的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具体的整改措施和建设方案制定,并组织落实。

4.教务处要对各院和有关部门的整改和建设情况进行复评或验收。

三、结论

篇9

积极实施《涪城区20xx年秋教学工作意见》,认真贯彻并落实区教研室关于《20xx年秋小学语文活动意见》和学校《强化常规、关注细节、点上突破、全面辐射、整体推进》的定位。本学期,真正立足语文教育,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性质特征及其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教师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打造实效课堂为主题,提升师生的语文素养,使我校语文教学水平稳中有升。

二、教研工作思路

工作作风:团结合作务实创新

教学研究:营造氛围不断深入做到有目标有准备重过程有收获

三、工作重点与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工作

1、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把握好新课改的方向,继续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讨,理解其中的关键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学习型的教师。

2、要扎实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进程。我们要“研”起来,要先“学”后“研”,努力实现两个“零距离”:向理论学习,研究理论发展的最新动态,努力实现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最前沿的“零距离”;向学生学习,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不断提高在小学语文领域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3、结合学校的读书活动开展读一本好书的活动,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书籍。做好读书笔记并能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改变教研形式,激活语文教师研究热情

语文组教研形式,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要在“实”上下工夫,在“新”字上做文章,要改变过去接受式的教研模式,尝试探索参与式,体验式教研活动形式,激发全体语文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

1、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形式由校本研修和备课组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大致原则上校本研修与备课组活动一周一次间隔进行,特殊安排,另行通知。

2、加强语文备课组建设,备课组每次活动要有准备、有中心、有重点发言人,有备课组活动记录(本期至少4次),争创学习型备课组。树立合作意识,组员之间献计献策,使备课组洋溢着浓厚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备课组长:

一年级:郭玉凤二年级:刘小英三年级:何昱燕

四年级:易传秀五年级:胡春燕六年级:赵雪莉

3、充分发挥学带、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上挂牌示范课、专题讲座、开放课堂、帮助其他教师成长等。

4、邀请专家前来讲座,名特优教师献课,教师能广开渠道,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继续采用“研讨与讲座、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学习,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5、看精品录象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组织教师观看录象课,现场口述评课,让各种不同观点进行碰撞,闪现思维的火花。课后,教师要多阅读教育教学杂志,交一份有观点的评课。

6重视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上反思课。具体做法是:上完一堂研究课后,经过大家的点拨和指导,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反思,下周,在修改的基础上,同样上那一堂课,力求课堂有所提高。

7、加强网络研修,教研活动、感受、反思、教学设计、文章积极主动上传。

8、本期语文教研活动将根据纪律、发言、研修记录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纳入期末评估。

(三)着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1、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努力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环境,密切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每位教师都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将“活动”与“语文”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地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既熟练掌握语文技能,又发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动口,讲歇后语、成语接龙、名人名言、古诗吟唱等,并进行阶段抽查。

2、引导广泛阅读和积累,积淀人文底蕴

(1)一是要充分利用好与我们现行教材相匹配的自读课本。二是班级统一从图书馆统一借阅一种图书,做为统一指导的读物。同时支持学生自由选择读物,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A浏览性的泛读法B、进行速读训练C、品味性的精读

(3)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圈点勾画作批注写读书笔记做卡片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

(4)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摘录好词好句。

(四)依托教研员的指导,以研究教材、教法为主要内容,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的内化。与外校结对,加强备课组活动。倡导团队合作与分享,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三、具体安排:

九月:

教师完成学科计划。

召开教研组工作会,学习语文教研组20xx8秋工作计划。

教师积极参加“第四届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各年级“教研室现场专题研讨”(9月27日下午2:30——5:30)

十月:

1、学生读书活动指导

2、学带、骨干教师挂牌示范课、专题讲座(易传秀)

3、开展备课组研讨活动

4、新教师见面课

十一月:

1、“学带教师指导下的校际互动”——集体备课(四年级、11月)

2、名优教师献课,观课议课

3、教学常规调研,各备课组“转转课”活动

4、新教师见面课

十二月

专题讲座:学生习惯的培养(一年级、郭玉凤)

名特优教师视频课,交一份有观点的评课或观后感

集体备课展示:一课三备的过程、课堂展示、课后反思总结(二年级刘小英)

继续加强网络研修

篇10

[关键词]助教;研究生;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9-0176-03

我国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实施,是在我国高校“三助”岗位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教育部在有关“三助”岗位和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意见中指出,助教岗位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其培养功能,对相关的管理服务需要实现一定的改进和发展,这样就有助于推进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设,促进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提升。

一、我国研究生助教工作政策的变化

我国研究生助教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1986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高校要设立研究生兼职助教的工作岗位,主要对研究生进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我国实施研究生助教工作的开始。1988年,国家根据研究生助教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发现很多担任助教岗位的,往往是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对于助教岗位工作的薪资也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岗位工作进行了重新界定,新增了解决待遇问题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研究生解決了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同时,针对研究生从事助教岗位时所体现的能力上的差异,国家对研究生助教岗位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体系,规范了研究生助教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1989年,国家通过对助教岗位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依托助教工作,拓展了助研、助管两个全新的工作岗位,建设形成了“三助”岗位体系[1]。同时,建立了基于这个体系下的工作管理办法,在工作定位过程中,还是以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解决待遇问题为主要要求。2005年,根据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三助”岗位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生的实际问题,“三助”岗位建设的功能定位首次改为助学,助学就是帮助研究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这是在待遇问题之上更为全面的考虑。教育部还对研究生“三助”岗位的建设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如,积极推进“三助”岗位建设工作,在3到4年左右的时间,让60%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能够在“三助”岗位中锻炼自己。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助教岗位的定位已经从困难学生群体逐渐转为大部分学生群体,国家希望无论是困难学生还是非困难学生,都可以通过“三助”岗位,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帮助自己顺利完成学业。2009年,教育部在对“三助”岗位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次将奖学金和“三助岗位”进行挂钩,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参与岗位锻炼的兴趣,同时将岗位工作和学习联系在一起。2014年以后,教育部首次将“三助”功能定位改为以培养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即“三助”岗位开始正式面向全体研究生,对困难学生的帮助、对学业的帮助功能已经成为次要功能,主要功能是通过岗位来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工作能力。研究生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即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这三个功能很好地和学校“三助”岗位建设进行匹配,学生在“三助”岗位上的工作,成为日后进入社会之前的锻炼。

综上所述,我国研究生助教岗位建设的政策有过多次变化,高校对助教岗位的需求在逐渐增加,从最初的主要面向困难学生到目前面向全体学生,岗位的要求也更为综合化和实践化,从最早的助学功能变化为现在的培养功能。

二、助教岗位问题分析

从严格意义上讲,助教和“三助”岗位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然而在我国现今助教岗位发展中,一些学校还没有将助教和助研、助管岗位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国高校需要进一步考虑助教岗位如何能够全面展现其在教学工作中的辅助作用,能够真正达到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学习成绩的目的。目前,我国在这个方面还处在研究探索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岗位标准建设问题

许多学校在助教岗位的设置过程中,对岗位的要求没有细化,对岗位的标准和范围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界定。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难度不同,对助教的要求也不同,但是奖学金的发放标准却是统一的,这样就造成了助教岗位待遇的不公平情况。有些学校对助教岗位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校助教岗位一直处在空缺状态,有些学校没有指定科学合理的助教岗位管理体系,导致研究生对助教岗位的竞争比较激烈,无法很好地配置人员[2]。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助教选拔的标准,在有些学校中,担任助教岗位的研究生可能并不足够优秀,无法很好地完成助教工作,这样不但不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反而会对正常的教学计划造成影响,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麻烦。基于这种情况,有些学校的教师就会选择自己信任的学生担任助教,甚至有些学校让助教工作成为一个虚职。上述这些情况,都会对助教岗位的发展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破坏了助教选拔的公平性。

一般情况下,我国研究生助教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帮助教师对课程资料进行整理,协助教师完成课件的制作,为学生答疑解惑,协助教师做好相关科研教学的辅助工作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协助教师进行作业的批改和考试的监督。然而,在现实情况中,有些学校的教师存在过度依赖助教的现象,例如直接让助教代替自己上课,代替自己批改作业,这就会导致助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的准备和课后工作。然而,学校的助教报酬是不变的,长此以往,研究生助教难免会感到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对助教工作产生一定的不满,降低了其担任助教的积极性。

(二)助教教学质量问题

研究生助教模式实施过程中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问题,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和批评。目前,我国大学已经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设,需要对大学教师进行教学评分,其中,研究生助教也被纳入了评价对象,在评价结果上看来,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评分一直比较低。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助教岗位的培养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师职业发展问题

研究生助教岗位的发展,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助教意味着研究生获得了一种教师的身份,需要对教师岗位进行学习和提升。但从实际的研究生助教岗位发展情况来看,研究生担任助教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主动地对教学岗位业务学习。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力和科研能力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教师职业素养、教学技巧等,这些都是研究生助教的短板。有些研究生助教在课后并没有对课堂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相关高校在研究生助教岗位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也没有对研究生教师素养的培养进行深入的考虑,对研究生教学能力水平还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研究生助教教学效果不够好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师徒制的问题

提高研究生助教教学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直接对研究生就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实行教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师徒制度。我国在进行研究生助教岗位建设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有一些学校开始施行师徒制,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师徒制的实行过程还不够完善。很多研究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命令,单纯地学习专业知识,帮助教师完成作业修改和考评等单一化的工作,但是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怎样把控学生心理,如何创新教学方法等问题,缺少平等的沟通和探讨。这就需要教师发挥研究生助教的主观能动性,和研究生助教共同探讨教学工作的完善,要让研究生意识到助教工作也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要有一定的责任感。

三、改进我国助教教学模式的对策

(一)制定选拔标准,严格选择研究生助教

要进行我国研究生助教岗位建设,首先需要对助教的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和明确,例如,教育部门可以制定统一的助教工作内容标准,或者可以授权各高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工作内容标准。例如,助教的主要职责是帮助教师解答学生疑惑,辅助教师进行作业批改和考试监督,帮助教师完成课件的制作,辅助教师收集课程资料等。有些高校如果对助教岗位要求很高,也可以将助教岗位认定为辅助教师完成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不同的制度同样需要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法标准和不同的薪资制度[3]。

在对研究生助教进行选拔的过程中,需要对选拔标准进行明确,例如,要求申请担任助教岗位的研究生的学习成绩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学生的普通话能力良好、实践能力较强等。在助教岗位申请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一定的笔试或者面试。

由于高校专业繁多,要求也各有不同,用同样的标准去规定所有的研究生助教是不合理的,这就需要高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助教岗位选拔标准。如有些专业是理论为主的基础专业,有些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在聘用每一位研究生助教之前,需要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例如理论积累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根据不同能力分数的不同,各专业进行有侧重性的选拔。一些特殊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等,还需要对学生的软件运用能力和设计能力进行特殊的考评。

(二)完善岗位制度,增强沟通

为了保证研究生助教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对于助教岗位的设置就需要注意其合理性。助教岗位的设置需要考虑到学院对课程的计划,还需要考虑该课程选择助教的意义。同时要根据我国对助教岗位的定位,来考虑该课程助教是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更要注意助教岗位不能对学生的正常学习造成影响。

教师和助教之间的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沟通才能保证助教工作的正常开展。当课程助教已经确定后,担任该课程助教的研究生就需要和教师取得联系,共同制定新学期的课程计划,课程安排和具体课程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要和助教学生一起商量助教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岗位任务,在担任助教岗位之前,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在每一次上课之前,助教学生要主动和教师取得联系,就上课内容进行探讨。当助教学生认为上课内容较难时,可以提前咨询自己的导师或者学长,教师也应该积极引导助教学生进行工作,培养学生对助教岗位的积极性。学生担任助教,首先需要自身能够学好该门课程,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帮助学生对该课程进行学习。

助教的工作也可以在教师课程建设方面得到体现,学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的开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也应该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努力将课程建设得更加完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课程设计环节中不合理的内容,就需要进行及时的改变,这些工作也需要助教学生协助教师完成。

(三)严格管理,促进质量

目前我国对于学生助教工作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研究生部或研究生院来完成的,这样的管理制度对研究生的教学能够有良好的衔接,但是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的要求可能就不会很好地落实。所以,对于学生助教的选拔、申请和考核需要研究生部或研究生院和教学管理部门共同合作。在每学期课程结束后,教学部门和教师应该对研究生助教进行工作考评,保证教学质量,研究生部或研究生院主要对研究生助教进行相关的工作管理,例如,对研究生工作能力进行定期评估,帮助研究生助教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生部或研究生院还可以通过组织一定的助教岗位培訓活动、岗位锻炼活动等帮助研究生助教提高工作能力[4]。

(四)完善薪资体系

研究生助教的薪资体系,即奖学金体系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一刀切”的奖学金体系是不合理的。相关高校应该将奖学金发放的具体数额下放到各教学单位来制定,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各教学单位需要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不一样的奖学金制度,以保证研究生助教工作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