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16 17:5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教学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教学的建议

篇1

论文关键词:传统教育网络教学,因材施教,灵活性优势互补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的运用以及网络教学越来越体现出优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新技术面前凸显出不足,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优越性也无法被完全替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一方面在内容上逐渐认识到要以英语的实践性为指导思想,另外一方面更要在技术手段上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进而达到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一.明确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需要以及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涵盖了包括语言基础,应用技能,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以适应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的英语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同时,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特别说明: 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因材施教,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鉴于此,我们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改进原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

二.网络教学的优势

网络教学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计算机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提供教与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教育信息,开展互动式的同步或异步的教学方式,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网络教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不受时间、地理范围限制的灵活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享有充分的灵活性,他们可以自己安排学习进度,也可以自己选择方便的时间和地点上网学习。

2. 网络教学可以使学习者轻松享有内容丰富、趣味盎然的互动式多媒体课程材料。信息时代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不再一成不变论文格式。传统教育有固定的授课时间表和地点,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教学内容往往也更新较慢,有些课程的教材要好几年才会修订一次。而网上教学则能够在较短的周期内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具有灵活易变的特点因材施教,还可以随时把世界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引入到教学中。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网络的超文本链接功能非常方便地获得大量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或材料。

3. 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变得易如反掌,并且利于进行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考虑一部分学生需求的同时,也在牺牲另外一些学生的利益。比如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老师反复重复一些概念,举出大量例子帮助其理解,而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注意力就可能被分散,消极地等待着教师讲授新概念。因材施教能够使课程显得更有趣、更相关和更有效。网络教学提供对摘要的讲解也可以体现在网络课件中,还可以更方便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材料,供学生详细了解知识点. 从上述的四点可以看出,网络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也是提高大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不足与应对

由于学生的年龄,心里特征,知识基础以及认知能力等等方面的限制,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与自制力,加上不懂得应该学习些什么和怎样去学习,所以在浩瀚无垠的网络里如果没有老师的启迪和引导,很难自主的去进行学习,虽然计算机可以模拟学习活动,但是它很难让学生真正形成实践能力.在此情形下,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大力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对于传统教学及其理论基础正确评价,对网络教学及其理论进行客观地研究与分析,以素质教育理念为统摄,进行多种优势互补,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整合,

1. 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网络课堂的学习资源多采用非线性超文本方式组织,这使得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很大.当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忽视.因此,加强网络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与控制,成为了网络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2. 注重师生感情交流,实现师生交互.网络课堂教学是”师生分离”的过程,容易忽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老师的人格魅力也被削弱了.因此应该不断从技术上设法弥补师生交流的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变人机互动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灵活运用网络教室中的语音讨论,语音广播,电子举手等功能加强情感交流.

3. 强调体验,鼓励合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具体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其团队精神,增强交流沟通能力.

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它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绝不是要否定传统教学方式,而应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处理好两者关系.教学工作者应该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英语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常芳.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J] . 前沿 , 2008 (2).

[2]李瑞芹.试论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辩证统一关系[J] . 沧桑, 2007, (3).

[3]赵艳,朱坚冰.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J]. 科教文汇,2007,(7).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1 背 景

近年来,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兴起,云数据中心、多租户网络等新的应用场景推动了传统网络设计与管理模式的进步,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及其重要技术OpenFlow作为创新网络架构,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热点,不少大学建立了SDN/ OpenFlow试验网,开展网络领域的创新研究与探索。从200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Nick McKeown教授领导的Ethane团队(Clean slate计划)首次提出OpenFlow协议原型[1],到2012年ONFSDN白皮书 [2]1-12,SDN及OpenFlow完成了从试验平台向业务网络部署的跨越,SDN/ OpenFlow解决方案已在谷歌等云计算数据中心内部骨干网上发挥了令人瞩目的作用[3],国内外主流网络厂商推出了多种SDN/OpenFlow交换机[4],SDN和OpenFlow技术的发展给网络人才的专业需求注入了新的内容,也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改革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目前网络实验室建设更新周期普遍较短,无论是采用传统网络设备的实验平台,还是专用的课程教学实验系统,大多面临扩展和更新的要求,实验设备和实验学时不足,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践环节薄弱。针对这些困扰实验教学的问题,已有不少实验教学改革的努力成果[5-7]。从目前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来看,多数仍依赖普通网络设备或传统网络仿真与协议分析软件,尚不足以完全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适应网络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给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提供低成本、易扩展、一体化的实验平台,扩展和深化实验内容,有必要在网络实验教学改革中引入SDN架构和虚拟化技术。

围绕SDN和OpenFlow有很多开放标准的开源项目,涵盖了多种SDN系统构件,包括OpenFlow软件交换机、SDN控制器、业务流程工具、网络虚拟化工具、仿真和测试工具等,丰富的开源资源为建立新型网络实验平台提供了实现的可能[8]。

2 SDN体系的主要组成

2.1 SDN的概念与原理体系架构

传统计算机网络的控制平面和数据转发平面是通过网络设备紧密耦合的,SDN的思想是将控制平面与数据转发平面分离,把网络协议的复杂性集中到控制平面,SDN控制软件通过开放标准的南向接口(如OpenFlow协议)控制数据平面,通过可编程的北向接口(开放的API)为应用层业务定制所需的网络服务。SDN的原理体系架构见图1[2]7。

SDN架构能够提供网络抽象层面上的集中控制能力和网络虚拟层面上的资源配置能力,使网络虚拟化与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联系一起,有力支持云计算服务的发展。

2.2 SDN控制器

SDN控制器(SDN控制软件)的功能相当于SDN的网络操作系统,向下提供对数据转发设备的配置、控制和管理功能,向上为应用业务提供网络编程接口。SDN控制器在逻辑上是集中的,在物理上可以是分布式的。

2.3 OpenFlow交换机

OpenFlow交换机是SDN数据平面的网络设备,它按照流表(flow table)的设置进行转发。流表由控制器通过安全通道配置,决定OpenFlow交换机的转发行为。流表项包括跨多个网络协议层次的匹配字段和转发行为。OpenFlow交换机的协议工作层次可以根据组网需要进行配置,可实现二层交换机、路由器和其他高层协议及策略的转发功能。

OpenFlow交换机有硬件形态和软件形态两种形式,硬件OpenFlow交换机适用于生产型网络的组建,软件交换机多用于搭建研究和测试平台。由于软件交换机成本低、配置灵活,对OpenFlow规范版本的更新及时,适合在高校的科研教学环境中使用。对于教学实验平台,建议采用可运行在虚拟机上的软件交换机Open vSwitch。

3 基于SDN和OpenFlow的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3.1 校园环境SDN的组网方式

校园环境中的SDN有不同的规模及组网方式,选择哪种取决于其在科研和教学活动中的目标定位,可以将其分为园区模式、实验室模式和单机模式。

园区模式基于校园网主干和硬件OpenFlow网络设备,用户可利用SDN和OpenFlow提供的网络虚拟化及逻辑隔离能力,在不影响校园网承载的正常业务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的创新网络项目研究和试验,从而能够在真实网络流量背景下,对新型网络协议、新型网络业务等研究项目展开测试、评估和部署。

实验室模式的OpenFlow交换机可利用多网卡服务器实现,具体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服务器上安装NetFPGA板卡和OpenFlow软件;另一种直接在服务器上安装 Open vSwitch软件,实现OpenFlow软交换机。创新型研发工作可采用前者,教学实验平台可以采用后者。

单机模式的实验平台利用虚拟机技术和SDN仿真软件搭建。Mininet是斯坦福大学Ethane研究团队开发的SDN/OpenFlow网络仿真工具。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模拟软件,Mininet还是一个快捷的原型系统开发工具,它集成了Open vSwitch软件交换机,能运行实际网络协议栈和原汁原味的代码。在Mininet仿真平台上可以进行网络新功能的开发测试,然后再迁移到实际的目标网络上。Mininet仿真的虚拟网络还可以与实际网络连通。

实验室模式和单机模式的SDN环境都可以作为教学实验平台的构建方案,前者更接近真实网络,但是组网需要更多计算机(每一个主机或交换机节点都需要一台物理主机),而Mininet能够在一台个人计算机上仿真整个OpenFlow网络,网络的扩展性及其拓扑设计的灵活性更好,因而更适合课程教学实验应用。

3.2 基于Mininet的单机实验环境构建方案

Mininet是基于Linux 内核虚拟化技术开发的轻量级网络虚拟化平台,它提供了仿真SDN网络的所有构件:OpenFlow交换机、SDN控制器、虚拟主机节点。Mininet虚拟机镜像中还预装了常用的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能够在独立的图形化界面中分析网络协议流量,可作为搭建网络实验环境的一个一体化解决方案。表1给出了Mininet单机环境的构成。

由于每台主机都能构成一个独立和完备的网络实验平台,完全可以按照通用PC机房的模式建设网络实验室,其在容量和扩展性上的优势显而易见。实际上,部分学生的个人计算机已经安装了虚拟机系统,搭建个人Mininet实验环境可谓简便易行,作为集中实验环节的补充,不仅能够解决实验设备和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还能进一步开展课外自主实验与创新探索活动。

4 Mininet单机环境中的网络实验

由于采用了虚拟机技术,教学时能够在Mininet平台使用流行操作系统的网络测试命令和协议分析工具,对仿真网络进行测试,还可以通过图形化交互窗口进行管理,保证了传统的网络实验内容在Mininet环境中的无缝衔接,这是Mininet优于传统网络仿真软件(如NS2、OpenNet)的地方。Mininet提供预定义的网络拓扑结构(最小化拓扑、树型、星型等),支持用户编写脚本自定义网络拓扑,还能通过API 开发新型网络功能。因此,在该平台上安排教学实验有很大的设计空间,表2给出了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参考实例。

通过所示的综合性实验,学生既能观察交换机外部行为,又能深入学习内部工作原理及算法实现;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对网络对象的系统级认知。从实例中看到,验证性实验细节均能够利用常用网络测试命令和协议分析工具完成。

使用Mininet实验环境需要掌握虚拟机技术和多种自由软件安装配置,综合性实验需要学习Mininet的常用命令,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掌握Python脚本语言的编程,实施中需要增加实验环境维护和实验过程指导的工作量,具体的实验教学计划可以根据专业定位、学时限定和培养目标来规划。

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远程交互;空间课程;品牌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2-0049-05

一、理论视角及课程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针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忽略个体内部心理过程的缺陷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通过外界刺激控制个体反应的思路不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个人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它认为,学习过程与个体原有的个人经验、认知习惯、心理结构等内部因素密切相关,新知识的获取是个体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并予以重构得到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哲学思潮、心理学理论与流派、现代多媒体科学技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1]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的日渐普及,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越来越广泛。基于Internet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就是通过计算机创设的虚拟空间,要求学生作为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思考、主动发现、主动探求,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形式。〔2〕

当前我国远程教育所采用的交互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单向发送技术媒介实现的“基于资源的个别化独立自主学习”模式;二是通过双向交互技术媒介实现的“基于通信的师生交互和协作学习”模式。〔3〕如果我们相信James Taylor2002年在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学生在网上学习的交互活动中,有75%是人与人的交互,25%是人与学习资料之间的交互,〔4〕从而可以推断:在远程教育交互模式中,学生采用后一种模式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大于前者。杨丽娜、颜志军的研究证实:“资源因素的信息质量对学习态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心理因素的环境认同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显著地影响了学习者对网络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态度”。〔5〕 因此,我国许多院校开设的基于第一种交互模式组织的网络课程,包括一些国家精品课程,在提高远程教学质量方面难以取得显著成效。而采用第二种模式的困难在于,“基于通信的师生交互和协作学习”模式在脱离实体空间控制后,对于学习者远程学习过程的管理很难实现。如何运用网络传递手段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对其个人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是当前远程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21世纪的人类学习面临着“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两大挑战,王竹立认为,未来网络时代学习的特征包括“情境、搜索、选择、写作、交流、创新、意义建构”这七个方面,〔6〕但梁林梅和焦建利提出的网络课程五个方面的困惑与反思,〔7〕 却仍未找到明确的答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国内的研究者未能突破美国学者迈克尔.穆尔(Michael G. Moore)在1989年提出的关于远程教与学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理论的研究框架,即交互共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从而在远程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种自相闭合的相对孤立的系统,其功效难以得到最大化发挥。

实际上,我国现有的远程教育模式多是围绕教师方便传递知识这一目的而设计的,忽略了带有明显差异的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经验、认知习惯、心理结构等内部因素,很难形成学习者内心的环境认同。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出发,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课程设计者必须事先了解学习者欲通过远程学习要达到的深层目的,即为提高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远程互动式教学组织必须加入“工学结合”等外部新的元素,将学习者在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嵌入到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与此同时,网络的扁平化特征,也使教师“团队备课”成为可能,在“优势互补”的情况下,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的互动效率可以得到极大地提高。

有鉴于此,真正“有效教学”的课程,其交互应包括六个方面,即“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企业(行业)专家之间的交互、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并最终形成一个围绕实际问题而构建的学习自组织系统――这便是笔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远程交互式网络空间课程”的主要设计思路。

二、空间课程构建模式及创新

所谓“空间课程”,是运用基于网络云计算平台的世界大学城实名制空间,组织教育教学过程的课程,其教学设计兼顾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即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与课后辅导,它的目标在于充分整合岗位需求、学生特点来组织课程教学过程,以实现教与学的连锁反应。〔8〕为达到此目的,远程交互式网络空间课程的组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建构:

1.课程内容的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以“我”为主,即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开展学习。要避免信息超载作用,学习应围绕两个中心进行:一是以个人需要为中心,即选择那些对个人意义建构有帮助的信息与知识;二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即选择那些对问题解决有帮助的信息与知识。〔9〕

世界大学城倡导“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将网络空间账号配发给教师、学生和企业(行业)专家,实现以专任教师个人空间为基点,构建学生团队、企业技师、职教专家及同行教师等空间的空间群。〔10〕教师进入企业(行业)专家个人空间,获取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及相关信息,围绕问题导向构建课程内容中的各知识模块;通过课前组织学生在空间群组中的讨论,了解学生的知识、兴趣、爱好等,围绕其个人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和特色,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教学所必须的基础性资源和拓展性资源,教师则根据课程内容框架,按照课堂教学的需要,从专业教材、参考资料、网络视频、实景直播等多个维度进行收集。〔8〕以上各类资源经过充分解构后,形成碎片化资料,并围绕“问题解决”为中心重构各知识模块,将相关资源以超链接形式嵌入教师个人空间中的电子表格化集成教案,〔11〕 学生点击任何一个知识模块的名称,都可以链入相关的资源,这就实现了同时以“个人需要”和“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

与传统的让教师事先熟悉课程标准、知识结构、授课方式等,安排好“剧本”再进行按部就班的“演出”不同,远程交互式网络空间课程主要依托教师的个人空间,对各类资源进行解构与重构,汇聚成电子表格化集成教案,教案中的许多模块不仅是多维度信息交互过程的产物,同时还是一个动态更新的系统。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等,都能够在课程内容中得以及时展现。每堂课前,教师要做的并不是一个通过自己个人“闭门造车”形成的现成教案,而是预先构建一个母版框架,在嵌入基础性资源和拓展性资源后,根据学生在空间群组进行课前讨论的情况,加入其关注的案例,并结合企业技师、职教专家及同行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应模块的课程内容。因此,整个课程内容的建构已由过去专职教师单人进行,转变为专职教师与选课学生、企业技师、职教专家、同行教师共同完成。

2.学习过程的建构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继承前人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更重要的是要建构新的知识体系。〔6〕为此,教师在依托课程空间群组创建问题情境后,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经甄别选择、文字表述后,与世界大学城个人空间网友(简称“空友”)进行交流,通过思想碰撞产生新的认知,实现新的意义建构――这就体现了王竹立提出的未来网络时代学习的全部七个主要特征。

远程交互式网络空间课程不仅仅依托教师个人空间进行教学,空间课程群组更是一处重要的学习阵地。教师充分发挥群组可多人同时在线互动的功能,组织不同地域的学生进行课前与课后的学习讨论,一方面增加了鲜活的授课素材,使之不断嵌入未来的课程教学内容中,另一方面还强化了课堂学习效果,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部分充分暴露出来,有助于教师及时予以弥补和强化。〔12〕通过空间群组进行交互学习最重要的一大亮点是,群组学习过程为完全开放,企业技师、职教专家及同行教师的加入,不仅仅增加了新的互动对象,更令整个学习过程具备真实感,提高了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与单向发送技术媒介实现的“基于资源的个别化独立自主学习”模式不同,远程交互式网络空间课程除利用网络技术向学生展现课堂教学实况、利用空间布置课堂作业之外,通过课程群组和其它在线视频手段进行互动交流,将学习过程从课堂45分钟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使之具备了全天候的特征。在这种情境下,只要依托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空间课程完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而无需拘泥于必须在现场听课。至于一些实验与实践操作的环节,通过网络直播视频学习,依托学生学习现场模拟设备进行相关训练也早已走入现实。因此,远程交互式网络空间课程学习过程的建构,破除了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将学习过程的重心由课中转移到课前与课后,课堂教学只起组织、点拨、引导作用,课前与课后的实践与交流才是学习者构建新知识体系的主要方式,它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组织管理的建构

依赖双向交互技术媒介实现的“基于通信的师生交互和协作学习”模式运作的困难在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广泛的自由度,令整个课程教学的组织管理难度加大。正如杨丽娜和颜志军调查发现的:“学习者对于网络学习的态度是比较随意的,他们选择网络方式进行学习更多的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并没有引起学习者的足够关注和深度参与。”〔5〕 究其原因,除了前面提及的课程内容设计的问题之外,还在于现有的绝大多数远程教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沿用实体课堂教学采用的期末考试方式,而没有太多体现出网络学习的超时空、跨阶段、全方位、多角度的特点。

远程交互式网络空间课程教学组织的有效性来自于考核方式的改变。由于世界大学城采用网络实名制,考核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围绕每一个知识技能单元布置任务,对学生学习情况逐一进行考核。《群组讨论作业组织管理制度》在教师个人空间公布,从学习团队的建立、讨论的进行、考勤细则、加减分细则、争议的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制度规范,评分标准和每一个知识技能单元成绩都在教师的个人空间公开,单元项成绩进行累加后,以此作为期末成绩给定的依据。〔12〕这其中,学习过程和考核评价在个人空间及课程群组中全开放,企业技师、职教专家及同行教师不仅可以成为学生团队任务完成的辅助者,企业还可以由此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日后对其中表现优秀者实施招聘、提干的重要依据。〔13〕

至此,在整个课程教学的组织管理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度变化,他成为学生获取资源的领航者、自主学习的辅导者、解构重构的指引者、团队互动的监督者、课程文化的营造者、探讨交流的推动者,〔13〕各知识技能单元模块的学习转而主要依靠学生自主进行,在经过融合“工学结合”等新的元素后,学生学习的成效不仅与课程考评挂钩,而且还与自己未来的就业、提干等因素紧密联系起来,如此构建的组织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4.评价体系的建构

李霞和朱亚莉的研究指出,在目前的网络自主学习中,完全由学生自主是行不通的,教师在网络学习监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发挥学生的作用实施监控,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即同伴监控是非常有意义的。〔14〕事实上,李霞和朱亚莉只阐述了问题的一个部分,在网络课程教学中,不仅仅网络学习完全由学生自主不现实,完全靠教师对学生进行监控也不现实。要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从而解决当事人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远程交互式网络空间课程评价体系共分六个部分:一是教师需要在学生中分组,并帮助设立学习团队,由团队负责人对其成员表现进行评价,增强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以共同推动团队学习氛围的形成;二是对于学习者人数较多的情况,教师要组建教学团队,将各个知识技能模块的网络学习指导工作分配给专人,由这些专门负责教师对属于本模块下的学生学习情况实施监控,进行及时评价,并鼓励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监督;三是要推动教学团队内部成员的互评,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之间的交互,全面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四是要开放课程评价体系,鼓动学习者对教师所授课程进行公开评价,此举相当于学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五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个人空间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积极听取教师、企业(行业)专家、同学等空友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总结与反思的方式,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六是教师自身也应该进行自我评价,在每一门课、甚至每一个单元授课结束后,对前后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在个人空间中公开。

与传统的教师给出评价,学生被动接受评价不同,以上建构的评价体系涉及到课程教学中的每一个个体,所有的人都不单单是评价者,同时也都是被评价者。这样做的好处是:它一方面将学生与教师放在同等地位,通过交互营造共同的学习文化氛围,网络空间的公开还促进了评价的相对客观和公正;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这样一个评价体系能够对课堂之外产生辐射效果,还未认可该课程学分的企业、未参与选修该课程的学生都能够从这样的公开评价中得到关于课程授课质量优劣的判断,为其决定加盟与否奠定了信任的基础。

三、模式创新及教学未来发展

交互式网络空间课程组织模式突破了狭隘的课堂范畴,实现了教师、专家与学生三方面更深度的合作: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既要围绕企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又要围绕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基础;专家提供的信息深度融入课程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学,同时借以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日后招徕人才提前预订自己中意的“千里马”;学生则在选择课程前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根据自己实际未来人生规划选择合适的课程。

不过以上的运用仅仅只是初步的,在突破以下四个方面的现存体制障碍后,它将开启远程教学的新时代――一个依托交互式网络云计算平台而实现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大构建与大整合的时代。

1.企业入驻网络空间

“大学生求职难,企业招聘难”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在各校逐渐开始普及世界大学城网络个人空间的同时,企业入驻教学网络空间显得十分重要。目前世界大学城拥有个人空间的仅仅还只有部分企业(行业)专家,传授的也仅仅只是现成的知识技能,还远未涉及到企业公关、招聘、营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课程所授知识对企业的服务更多的是间接的,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积极性很难提高。与此同时,招聘企业对于应征者的个人背景、职业规划、成绩优劣难以评判,只能初略地根据学生毕业证上写出的学校层次、专业对口来甄别,客观上造成了对高学历的片面追求。企业入驻教学网络空间后,通过参与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实际上为企业自身做了宣传推广,不仅如此,这一过程还使知识传递更具实用性,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而优秀的企业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口碑后,也可以通过查看应征者个人空间的建设内容,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在求学期间培养起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优秀人才。因而,企业的入驻将是远程互动式空间课程教学未来取得极大成功的有力支持。

2.空间选课走进现实

2010年5月,EDUCAUSE和NACUBO联合“Shap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Cloud”白皮书,指出高等教育机构的领导者应该重新考虑学校的服务模式,高校之间的联合与服务共享将成为主流。〔15〕然而在现实中,高校之间如何联合与服务共享,却是一个问题。在我国,即便在当前已经成功推行学分制的学校,选课范围也还仅限于校内,虽然一些高校联合起来互认学分,但如果学生想学习外校教师开设的课程并获得本校认可的学分,只能跑到现场去旁听并参加考试。有了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以后,一旦选课可以在空间上进行,任何学生都可以利用自己个人空间选择想上的课程,通过远程交互方式参与学习,且不受地域时空的局限,高校之间的联合与服务共享就能成功实现。与之相应的是,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跨地域组建自己的授课团队,分工合作,共同辅导学生的远程交互学习。这样,空间网络教学将占据主体地位,而现场直播的实体课堂则像MTV录制棚一样,成为教学的辅助。

3.树立网络品牌课程

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比较关注学生上过什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在不同学校之间实际上很难进行横向比较和评价。我们都知道,同一门课,不同的教师由于能力不同,授课的质量势必有所差异,而授课质量好坏单纯依靠教师的职称高低来判断,难以做到科学合理的评判。继空间选课成为现实之后,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需要开设“空间课程超市”,将课程分门别类“上架”。同一类课程不同的授课教师,就像同一类商品的不同品牌,〔13〕教师对自己课程的品牌质量负责。这样,一门课是否能列入精品课程,将不再由上级教育机构和部门决定,而改为由“市场”决定。判断某位教师所授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只需看两个指标:一是企业对这位教师的认可度如何,即有多少企业认可教师所给出的课程学分;二是学生对这位教师的认可度,即有多少学生愿意选择这位老师所上的课程。

4.凸显学校服务角色

无论是当前倡导的“校长治校”也好,“教授治校”也罢,其核心都是对学校的管理,普通一线教师的重要性难以凸显出来。当企业入驻网络空间、空间选课走进现实、树立网络品牌课程之后,教师完全可能脱离学校进行远程授课,并在网络空间上取得极大的成功。这就迫使学校不得不根据形势进行根本性改变,成为专门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机构。这样的改变所带来的冲击,将绝不亚于教育教学史上的任何一场革命。

参考文献:

[1]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5).

[2]李静,赵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现代远程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1(5).

[3]丁兴富.一种新设计的技术媒介远程教学模式理论分析框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4).

[4]张超,吴勇刚.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学交互的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2011,10(10).

[5]杨丽娜,颜志军.信息技术采纳视角下的网络学习行为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4).

[6]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03(2).

[7]梁林梅,焦建利.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02,40(6).

[8]谢泉峰.核爆式空间课程设计:一种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突破性尝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82(15).

[9]王竹立.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1,206(5).

[10]余滢.工学结合的空间课程包的开发――基于云平台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72(5).

[11]谢泉峰.第九讲:收养管理――表格化集成教案[EB/OL]. http:///blog2012.aspx?bid=5556335,2012-4-17.

[12]谢泉峰.职教新干线空间群组与课堂教学互动学习模式――以“社会问题”课程教学实践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68(1).

[13]谢泉峰.基于空间平台的远程互动教学[A].见王键主编.空间教育教学案例集锦[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48-156.

篇4

关键词:课堂网络化教学;建构主义;交互;数字校园;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21-03

综观整个教育发展史,教育技术的进步总是带来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深刻改变;教学手段的变革时时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引入,课堂教学模式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人们对课堂教学的本质认识也在不断更新。技术促进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简称TEL)成为包括e-learning在内的几乎一切用“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的代名词而被广泛关注。[1] 从早期的电化教学、远程电视教学、计算机辅助(CAI、MCAI)到计算机网络教学,尤其是数字化校园的出现,我们正面临一个互为师生的教育时代;[2] 教育技术的创新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习过程的本质认识也在不断进步。

网络化教学的引入和不断实践,让人们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网络化教学完全符合意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于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认为是计算机教育应用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1] 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意义建构如图1。

一、网络化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

数字校园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境,门户网站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学资源库是教学的实时支撑,校园网络成为教学的根本工具。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也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讨论者;在建构主义认识论下,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建构。因此,学习者需要“支架”来帮助他们由浅入深地形成对知识的理解。教学资源、教学媒体都可以看作支架, 它们是支持学习者知识建构的物质基础。教学方法也能为知识建构提供支架。[3]因此在网络化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位置显得更加重要,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学环境的构建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者,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引导比讲授更重要;角色多元化是教师在进行网络化教学中的重要特征。学生的主置更为突出,因为学习更多是个体和学习伙伴的多向互动,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式学习,意义建构和学习过程就没有办法有效实现,学习的过程既是意义建构的情境,更是知识学习的实现方式;教师在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学资源的准备上需要更加投入,网络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网络化教学取得实效的保证。

网络教学资源是网络化教学的核心,对于学生而言,它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来源,更是知识学习的情境,决定着意义建构能否顺利实现。作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意味着教师在课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对于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网络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复用。数字校园的提出,首先解决了网络平台问题,其次解决了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共享的难题。依靠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库的共建与共享,所有教师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获取教学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决定取舍,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学生可以自主获得教学资源库的学习支持,自主学习和提高;社会学习者也能够从教学资源库中获益,实现校园教学的社会化服务功能,让学习真正成为个性化的选择,而不再是课堂上的教师灌输!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实质上延伸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空间和时间,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和专业的教学资源库的支撑,让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数字校园平台是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它担负着资源提供、教学情境创设、反馈交互、探究合作、教学控制等多项职责,既是教学的工具(手段),又是教学的载体;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如何熟练地使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探究合作、反馈交互也是意义建构得以顺利完成的必要前提,网络化教学对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数字化校园平台是开展网络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教室及其软硬件环境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基础,有网络机房的学校都可以开展网络化课堂教学,网络机房不应该仅仅是学生上机的场所,更应该成为所有学科进行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在越来越多的学校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也已成为可能,借助于数字化校园和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上课不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时间,网络开放式教学在未来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更多选择。

学生是网络化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下,自主式学习是网络化教学的特征,也是网络化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学会学习。网络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协作沟通是主要学习形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网络化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4]

二、课堂网络化教学的交互模型与交互分析

教学交互的核心是学生,目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改变学习者的行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当环境对学习者的反应能够使学习者的行为朝着教学目标方向发展时,教学交互是有效的。[5]

从图1中可以看出,对于学生而言,网络化课堂教学存在三种交互,即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②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③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交互;而这三种交互得以顺利实现的三要素为:教学情境(网络课堂环境、资源库、立体化教材等)、网上通信(网络平台)、互动参与(论坛、聊天室、网络课件、博客、留言板等)。网络化课堂教学当然也不排斥传统课堂教学的所有资源和交互形式,如黑板(白板)、课本(教材)、练习、提问等,教材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依据,立体化教材将教材展现的形式多样化和电子化,有经验的教师更应该把这些传统教学手段作为网络化教学的必要补充。

课堂网络化教学的意义建构模型中的交互与图2“教学交互层次塔”模型(陈丽,2004)是基本相符的,操作交互是信息交互发生的条件,概念交互产生于信息交互的过程中;概念交互的水平和方向决定了学习结果,概念交互的结果将决定信息交互的内容和形式。[6]从教师的课堂网络化教学角度来看,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交互能力是实施课堂网络化教学的前提,教师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需要设计和关注的是教学交互的直接外在实现形式:学生与教学要素的信息交互,主要体现在学生与某种教学要素之间,通过各种符号进行有关学习的信息交换的过程,包括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以及学生与学习伙伴之间的交互等三种形式;交互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顺利完成意义建构,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因此,课堂网络化教学的关键是借助于教学交互的多样化来促进意义建构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益最大化。

当以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作为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手段时, 我们已经可以运用新的观念与模式——“技术方式观”来实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改善学习的品质,因为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这样的指引。[3]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网络,也会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不足,比如网络的开放性会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很好地约束学生的上网行为等。因此,黄荣怀教授等提出了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值得教学设计者和学习组织者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等.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1):11-19.

[2] 李志民:互为师生的时代即将到来[EB/QL].中国教育网络.2011-07-11.

[3] 简婕,解月光.试论学习环境及其数字化——一种教学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1,2:14-18.

[4] 陈旭远.新课程 新理念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篇5

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也使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成为可能。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分利用网络背景下高校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新形式和新变化,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网络互动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指导的,以现代计算机网络环境优势为基础的,从“教”到“学”的全方位变革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实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单项灌输的知识内容,而是主动地选择与研究。同时,这种模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很大帮助。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围绕某个主题构建团队小组,然后以网络为平台,以学生之间的合作为动力,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网络互动教学还可以实施一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借助于Internet进行BBS交互时,可以通过Telnet登录到一台主机上,然后才进入BBS系统参加讨论。这种方式一般是由专职教师监控,学生可以在自己学习的特定主题区内发言,并能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即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这种学习过程必须由具有特权的领域专家监控,以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2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调查

为了了解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学生中的认知度和态度倾向性,设计了网络互动教学模式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主要针对高校学生,以市场营销专业与非市场营销专业划分为两类,在网上一共回收86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限问卷81份。其中,市场营销专业32份,非市场营销专业49份,分别占比率39.51%和60.49%。

2.1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知晓度在网络互动教学认知度调查中,设计了两个问题项:“是否听说过网络互动教学”、“在以前学习中是否接触过网络互动教学”。关于是否听说过网络互动教学中,64.2%的同学听说过,35.8%没有听说过,网络互动教学在同学中的普及率不高,对于教学方式的创新的推广普及应该全面开始进行。在以前学习中是否接触过网络互动教学,其中33人接触过,48人没有接触过,接触过网络教学占40.74%,没有接触占59.26%。这说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中还不是很普及,许多同学仅仅听说过,还没有真正接触过。

2.2网络互动教学模式认知度在对网络互动教学模式认知度调查中,共涉及到四个问题:“网络互动是指在实验室利用互联网进行实验教学”、“网络互动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等手段进行教学”、“网络互动教学模式需要变革传统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和“网络互动教学模式需要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等。认为“网络互动是指在实验室利用互联网进行实验教学”占比49.38%,而有50.62%的同学不认同这一观点。对于“网络互动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等手段进行教学”这一观点,83.95%的同学认同这一观点的,只有16.05%的同学不认同。这说明学生对网络互动教学还不是很了解,许多同学把网络互动教学看成仅仅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软件教学,或者仅仅是利用多媒体和视频课件进行教学,这种对网络互动教学的浅层次认识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推进和实施的难度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对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需要变革传统的教学资源和工具”,80.24%的同学同意这一观点,只有4.94%的同学不同意;同样,对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需要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的观点,持同意观点的比例也是非常高,占比83.96%,只有2.47%的同学持反对意见。由此可见,虽然高校大部分同学对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认知度还比较低,但对于变革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他们都是非常支持的,也是非常期待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2.3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态度倾向性虽然大部分同学对网络互动教学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但对这种教学模式支持的态度倾向性却比较明显。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对“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自主性”的观点,61.71%的同学表示赞成,只有8.64%的同学不同意这一观点(见图1)。同样,对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的观点,71.61%的同学非常认同这一观点,而仅只有9.88%的同学不同意。通过对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态度倾向性的调查,可以发现,目前高校大部分学生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持比较积极的态度,比较赞成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都有大有裨益的。

2.4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前景在对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前景的调查中,设计了三个项目:“变革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是势在必行”、“目前高校推行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已经成熟”和“我会配合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推行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第一个问题的调查中,同意变革的占64.2%,不同意的占9.87%,还有25.93%的同学持观望态度(见图3),这说明大部分同学是支持变革目前的教学模式的。对于目前高校推行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条件是否成熟这一问题,44.44%的同学认为已经具备这种条件,23.46的同学认为不成熟(见图4),这说明新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这也是改变教学模式的长期过程,在教学准备上以及学生引导上要做出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多进行经验交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意见。在是否配合老师推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76.54%的同学愿意配合,只有2.47%的同学不愿意配合,这充分说明大学生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非常支持和期待。由此可见,虽然目前在高校推行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前景不是非常乐观,许多条件还不是很成熟,但学生认为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是势在必行,学生的支持是教学改革尝试的基础,因此实行教学改革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在其中必须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同时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在推行网络互动教学的试验中,多多进行经验交流和总结,以学生为导向,和学生共同推行教学的改革。

2.5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学中的适宜性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否适合于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还有待考场。在调查的81位同学中,虽然有49人是非市场营销专业,但他们同样也学习过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53.08%的同学认为这种模式适合于市场营销学的教学,9.88%的同学认为不适合,37.04%的同学既不同意也不反对(见图5),这说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和非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对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适宜性,其看法是不一样的。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市场营销这门课认识更深刻,更能领会这门课程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所以比较认同其适宜性;而对非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是持观望态度的。由此可见,对于网络互动教学这种新型模式,可以现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中先进行试行,待效果比较明显后,再在其他专业的教学中再推广,目前不适合大面积普遍推广,由此推行这种教学模式一定要慎重。

3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变革目前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是势在必行,虽然学生对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知晓度和认知度还不是很高,但对其积极支持的态度倾向性都非常明显。对于其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适宜性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虽然大范围推广这种新型模式的条件还不是非常成熟,但至少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教学中是非常适宜的。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以企业等组织的营销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这与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相宜的。具体而言,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网络互动教学模式:

3.1开发市场营销教学数据库开发市场营销教学数据库是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实施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基础。可以根据市场营销学的课程内容体系,按照不同章节,分别从教学课件、习题、案例讲解、作业及小组讨论等内容开发市场营销教学数据库,并将内容放在建立的教学个人网站上,学生通过浏览网页对授课内容进行复习、消化和吸收,对布置的作业在BBS留言和讨论,老师在网上进行在线答疑和点评,从而充分发挥网络互动教学的优点。

3.2市场营销虚拟教学情景设计建构主义认为,在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生动直观、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可以针对市场营销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内容的丰富、多媒体展示等特点创设营销虚拟情景,从而增加学生的营销体验。比如,可以开设网上商店,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分别担任网络CEO、CFM和CMO,通过网络销售演绎电子商务交易等许多教学内容。

3.3市场营销慕课教学开发及设计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是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市场营销学慕课的开发和设计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市场营销按照内容体系制作开发成各种图文并茂的慕课资源,学生通过对慕课资源从视觉、听觉等全方位的感受,提高对营销理论原理的理解深度。第二步是将这种慕课资源与一些市场营销实战模拟操作软件相结合,通过慕课设计的背景材料、数学模型、计算机程序,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或操作。

篇6

关键词: 网络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价值;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181-020 引言

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改革教学方法,要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要加强校园网的建设,要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标志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将使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产生重大的飞跃。网络教学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的一次革新,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教育形式。如何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要求,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从医学网络教学的实际出发,构建网络教学评价体系,对促进整个网络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网络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现状

网络教学(E-Learning)主要是通过校园网、网络教室和Internet等形式在网上进行教与学的活动[1]。医学网络教学是集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于一体,并与医学教育紧密结合。在基于校园网的教育网络环境下,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

目前我国各医学院校普遍实现了校园网络化,特别是中医院校网络教学内容和手段不断丰富,涌现了一大批很有质量、很有层次的网上教学园地,值得推广和借鉴,它们对医学教育教学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很多院校存在的问题就是花了大价钱构筑了校园网络及数字化系统,可是其利用率及效度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验证方法和系统。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就其价值而言,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及相关平台的开发研究,对课程教学、学科发展甚至整个教育研究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并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有意思的是,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2]于同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强调了网络教学及教育评价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内清华教育技术研究所、北师大信息科学学院和中国科技大学都有相关网络教学评价的课题,例如清华大学负责科技司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中关于课程资源的评价标准,北京师范大学还在研究现代远程教学网上课程的认证标准等。不过,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及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一般说来,网络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教学质量管理机构,依据网络广泛获取和收集有关影响网络教学质量的信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量化、加工和处理,对照评价指标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价。网络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保障管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管理与维护、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管理、教学质量在线评价。

应该看到,医学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随着课程改革要求不断更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创造、出现了许多新经验,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需要总结和进一步研究;同时,网络教学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也急需可以实际操作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方法、模式和方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它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为进行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提供了了可操作性。

篇7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多媒体网络教学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并着重探讨了基于建构主义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应把握的三个关节点。

自20世纪9O年代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悄然兴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突破性。它在教学领域带来了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根本性变革:学习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学习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

1 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观:

1.1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经验、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另一方面要顺应新知识,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这自主学习,学习者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2学习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学习。情境学习是在所学知识的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中,通过目标定向活动而进行的学习斯皮罗等人倡导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建构主义中的一支)主张,为发展学习者的认知灵活性,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应把知识学习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通过多次进入重新安排的情境,使学习者形成背景性经验,从而掌握知识的复杂性及相关性,在情境中形成知识意义的多方面建构。

1.3学习的社会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事物的意义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自己的结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基础、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通过协作交流,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将更加丰富和全面,认知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水平。“协作学习”是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社会性建构,体现了学习的社会性。

2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网络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的发展,网络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来看,网络教学系统具有以下三种技术特性,为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广阔空间,使真正创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成为可能。

2.1超媒体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媒体技术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将圈、文、声、像等不同媒体信息整合,将讲解、演示、测验等不同教学内容整合,将预各知识、当前知识与扩展知识整合,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超媒体学习环境,从而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

2.2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情境学习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间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图形、声音和图像再造逼真的情境,使学习者身临其境。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如虚拟物理、化学实验室。

2.3网络通讯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

通过运用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将用户终端联网,实时高效地采集、处理、制作、存储、传输和显示多媒体信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仅可以共享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突破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网络支持的“协作学习”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成效。

3、网络教学应把墨的三个关键点

网络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3.1采用“主导—主体双主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此,网络教学应采取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双主模式。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网络教学进程中,学习者有时处于传递一接受学习状态(教师帮学习者建立“新知”与“旧识”的联系),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在情境中自己确定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己进意义的建构。这其中包括搜集辨别信息、提出假设进行验证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环节。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进处于中心地位,但其主要任务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多种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组织“协作学习”,把学习者的学习引向深入,监控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并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3.2创设真实情境

(1)创设符合学习者认知发展水平的情境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认知特点也不同。为此应仔细分析学习者的知觉、记忆、思维以及动机、经验、情感等因素,找到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结合点,在创设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学习情境时,用最符合学习者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完成意义的建构。此外,所设情境应能把学习者的智力引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2)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多样化情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创设逼真的情境,有助于调动学习者的所有感官和过去的经验去探索与解决问题。而只有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才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征知识的多样化情境,将为学习者的探索提供多条路径,以便随机进入任一情境去学习,促进知识的迁移。适宜的、真实的、多样化的情境,是进行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即进入教学的前提条件。

3.3开展“协作学习”

由于知识的复杂性,学习者不可能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同时,由于情境中问题的艰巨性,学习者不可能完全独立解决,从而使面对面的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的“协作学习’饿为必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协作”发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篇8

幼儿园教育机构规范模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积极提倡运用社区学前组织开展教育的形式,并且要建立以幼儿园作为核心的幼教机构,在社区整合和资源配置上提倡促进教育水平,将社区学前教育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相互结合,望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我国利用社区进行学前教育的模式时间还不长,很多街道和社区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但是通过社区进行学前教育是基层行政区组织与社区管理组织相互融合、互助的一种形式,这使社区居民对其十分认同。目前,我国的社区儿童教育正处于提高阶段,完善这一内容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我国的学前教育网络在创建的过程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区域因素

不同社区在管理范围上都有着不同的界限划分,这使社区学前教育在开展上形成不了统一思想,社区之间的管理形式多种多样,尤其针对儿童教育问题上的开展及不协调,同时根据儿童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教育、医疗、保险等问题上没有统一的管理规定,使其基本上处于一个分裂的状态。

2.缺乏社区意识

虽然在很多社区中都开展了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但是这些社区服务形式缺少责权意识,不能形成统一的社区基础。在很多时候社区中的居民只具有自身意识,并没有社区单位意识,这使社区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同时社区内各个单位也形成不了有效的教育配合。社区单位和幼儿园只是一个传统上的共建单位,没有单位愿意在资金和教学水平上进行投资,这使很多儿童只是在学习小学的知识和课程,根本接受不到学前教育。

3.学前教育研究性较少,缺少理论支持

就目前社会服务和教育建设度来说,针对学前教育的研究相对薄弱,而且缺少合理的理论性指导,当前政府缺少对于教育政策的支持。学前教育的需求很大,私营教育机构针对此建立了很多学前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虽然满足了教育市场的需求,但是其专业性和教育质量相对较低,有的甚至存在教学内容上存在漏洞。例如,我们发现处于学前教育的儿童受家长的影响很大,他们的言行深受家长在生活和成长环境的熏陶,所以学前教育应该着重儿童素质的培养,并且通过家长的介入使家庭中的气氛发生改变,更加适合儿童成长,并使孩子知道如何学习,怎么学习。但是,很多私营教育机构却将学前教育放在对小学知识内容的学习上,如果出现教学困难就容易促进儿童产生逆反心理,并且影响儿童的后期发展。

二、以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服务的完善途径

1.完善组织机构,建立社区学前教育机构

建立社区学前教育机构是发展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的基本前提,它不是某个部门通过一项制度的规定就能完成的,而是由教育、卫生、人事、社区等多个部门共同协作下才能完成的,建立社区学前教育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教育小组,并且配备专职的学前教育人员,以社区为单位完成教学研究体系的建立。

2.完善学前教育人力保障机制

要想保证学前教育的规范性、科学性,必须建立一支由专业和兼职老师相互结合的学前教师队伍。首先,可以有当地教育部门牵头,派遣一批业务精湛、有责任心的教师进入社区负责学前教育。其次,组建社区自己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这些老师必须经过专业的审核和业务员答辩,要挑选最优秀的人才。最后,定期聘请专家教育团队,这些专家可以针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兴趣、成长阶段进行考察,合理解决学前教育中遇到的难题。针对学前教育的特殊性,还可以组织义务辅导员,这些辅导员可以由多职业的人士构成,在课外对儿童进行社会常识、社会礼仪的指导,使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将学前教育质量放在首位

社区学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教育的整体发展,我们所建设的师资队伍必须将学前教育的质量放在首位。首先,将教育发展最为前提保证,在很大程度针对教师素质、业务能力进行完善,并且针对教师、教育助理、学生家长等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将不同地区的教育形式吸取到自身的学前教育过程中来。其次,学前教育不仅是一项课题,更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志愿者进行学前教育活动观察,并且保证活动的质量。

4.提高学前教育的物质保障

学前教育不仅需要有着完整的组织机构作为基础,更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持。要对学前教育的设施和器材进行一定的投资,同时还要兴建适合6岁儿童使用的大型户外活动器械,并且建立儿童特有的活动区域,所以加强资金的投入,对保证学前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学前教育体制的研究,使其能够积极发展

在社区进行学前教育研究是对于教育资源扩大化利用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可以让社区中的儿童能够获得更加平等的教育权利,并且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水平,使每个儿童都能够接受较高的学前教育。所以,我们针对学期教育和幼儿园的相互融合特性,提出了以下发展策略。

1.针对社区学前教育的薄弱环节进行研究,使学前教育能够平衡发展

目前的学前教育主要由两个薄弱环节,一是学前教育质量问题,另一个则要加强社区内流动人口、弱势群体儿童的学前教育。

首先,我们针对社区范围内的幼儿园、托儿所进行统计,并将每个单位的环境、师资能力等进行登记。根据此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条例,并针对此进行严格的审批把关,加强了管理督察力度。对条件差、教育水平低的托儿所通过培训、考核、评星级托儿所等活动,促进其快速提高。通过幼儿环境创设、幼儿游戏活动组织等培训,通过伙房管理、财务管理等的培训与监督,通过社区内强园带弱托等措施,使我区的个体托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园差异逐渐缩小。

其次,开展国家支持的“阳光启迪”工程,让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特需的孩子接受科学的训练和教育。康教中心根据特殊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宜的课程,并邀请知名康教专家定期指导教师进行训练。另外,积极倡导幼儿园落实“全纳教育”的理念,将智障儿、自闭症儿童、肢残儿等特需的儿童在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同时针对特困、离异、智障的孩子建立了手拉手关系,幼儿园对特困的家庭酌情减免托儿费,使每个家庭中的孩子都能够拥有一个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

2.针对社区管线内的学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

每个社区会因为规模、环境、地理位置都会有着很多不同点,这就使有的社区教育资源过盛,有的社区教育资源贫乏的局面,所以加强这些资源的整合是实现教育社会化的捷径之一。

首先,要将社区幼儿园的教育功能逐步提高,幼儿园作为社区学前教育的基础,自身就拥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是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才能被加以利用,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幼儿园开放日”来提高幼儿园教育资源的辐射能力。幼儿园在开放的过程中可以定期发放宣传材料,定期举办讲座、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办“社区玩具图书馆”“社区教育公益课堂”、办起亲子园等形式,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帮助家长了解亲子教育的意义,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为居民提供有价值的早期阅读材料,指导家长掌握育儿方法,使各种资源在互动中互利,在服务中实现双赢。

其次,壮大教育志愿者队伍。儿童学前教育不是一个单一的学习知识的过程,现阶段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这就需要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丰富和完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吸取各行各业的优秀工作者作为学前教育的志愿者来参加教学过程,同时建立早教人才库,使这些人才能够流通,并且出现在需要的位置上。在学前课程的选择上,可以将社区资源作为幼儿园的基础建设资源,利用社区中的部队、学校、公园等环境,带领儿童进行参观,树立其爱生活、爱社会的思想。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整个过程实行互动,让社区和幼儿园的学前教育相互结合,在创造和谐的社区的同时,建立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社会课堂”。

最后,要让幼儿园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发挥如下的作用:一是幼儿园中的学前教育是社区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属于社区服务的范畴,社区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规范和辐射的作用。目前,很多地区都提倡教育主管部门要配合社区教育,积极发挥针对学前教育的职能性,并且根据行政、教研的网络优势来开展学前教育。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在起始阶段就十分重视学前教育的专业性指导,激励推崇将示范性幼儿园建设成为学前教育的核心单位。所以,在社区中很多示范型幼儿园已经能够完成儿童的学前教育任务,并且形成了以文化知识、道德品质、社会礼仪为内容的教学形式,并且将素质教育相互融合,形成新型学前教育体制。

四、针对学前教育服务网络构建的展望

在社区学前教育服务网络构建过程中,分散的教育资源会被重新整合,并且形成了多计划、多形式的社区早教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社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全新的学前教育模式,并且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内容。

首先,全新学前教育观深入人心。较为完整社区早期教育体系,为家长和婴幼儿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便捷、优质的早教服务,让居民在受益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早期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积极参与社区早教活动,乐于做社区早教志愿者,热衷宣传早期教育活动。

其次,社区居民在学前儿童教育的问题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很多家长不再将文化知识和对小学知识进行预习放在学前教育的首位,而是更加踊跃的参加相关的亲子活动,并且积极寻求科学的育儿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科学的育儿方法和新型学前教育理念已经被广大家长所接受,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素质教育。

最后,幼儿园的功能观在转变。幼儿园与社区的密切联系,既提高了幼儿园对社区的影响力,又强化了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积极影响,实现了互补双赢。幼儿园的一切资源向社区开放,延伸了幼儿园的功能,使幼儿园具有了多层面的教育功能、辐射带动功能和服务功能。

五、结束语

篇9

关键词: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应用能力;财经类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72-02

网络类课程是财经类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群体,这些课程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想真正掌握网络相关原理,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必须通过良好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实现。在财经类院校内,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课堂教学往往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导致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真正能够胜任社会中网络相关工作的人才较少。因此,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并根据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同类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改革是目前国内外高校都在进行的一项工作,其中许多高校都根据自身的特色开展了网络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作为财经类院校,由于网络类课程的特殊地位,更应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来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1.国外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分析。国外大学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第一,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基础实验。第二,建立专门的实习实训基地,特别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将实习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第三,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并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经济支持。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大学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在校外的实习实训来实现的。但在我国,校企的联系和合作没有国外发展的那样好,要想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充分的实习比较困难。同时,我国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自主创业支持力度不够大,再加上学生普遍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在校期间的自主创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2.国内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分析。国内各高校对网络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实验的设置和安排中,通过在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实验实训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实践教学成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内实验课时不够,验证性实验较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实验室环境不能跟上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新滞后;仅通过实验这种实践方式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等。针对以上实践教学现状,积极探索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势在必行。特别是作为一所财经类大学,网络类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模块,为了培养出能够胜任社会岗位的网络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适合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网络人才需求分析

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有不同的层次,包括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其中研究型主要针对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技能型主要针对各种职业院校毕业的高职高专生,而应用型才是针对本科生的。一般来讲,应用型网络人才应该具备一种或几种网络相关职业技能,包括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工程规划和设计、网络系统集成、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等。结合财经类院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些应用型技能应该是各财经类院校网络人才培养的重点。

三、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

针对目前各财经类院校网络类课程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应该首先确立完整的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然后以该体系为中心,着重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室管理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1.财经类院校网络类课程设置现状分析。目前,国内财经类院校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网络工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大部分财经类院校的网络类课程体系包含网络基础类、网络工程类、网络管理与安全类、网络编程类和网络技术类课程。这些课程大都配有课程实验,但实验课时有限,学生无法通过仅有的这些实验提高应用水平。因此,需要构建一个通用的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它既适用于计算机专业,也能适用于网络工程专业或者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同时,这些专业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实践体系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实施。

2.构建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同时注重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个方面。实践体系的初步构建如表1所示。

课内实践教学即按照课程体系中列出的实践课程和实践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实验、课程设计以及毕业实习和设计三大方面,其中毕业实习一般在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学生首先在课堂中按照实验要求完成相关基础实验,加强对基本网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根据具体课程设置完成某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内容,提高学生的专项设计能力。最后,在毕业之前进行有目的的毕业实习和设计,在实际操作环境中去体会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网络开发的过程,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课外实践在课内实践的基础上完成,面向全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或对网络感兴趣的学生,目的在于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应用设计能力。课外实践将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首先,开放网络实验室。不仅可面向所有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需要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实验环境。学生可以在开放实验室中完成课内未完成的实验,进行创新实验,也可以完成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相关实验内容。第二,利用课余时间,建立兴趣小组或开发团队,由教师提供开发课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实际网络项目。第三,建立培训训练营和竞赛团队,每个团队设定专门的指导教师,针对具体的网络方向进行学习,并由指导教师带领参与国内外各种网络相关竞赛。无论是计算机专业、网络工程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都可以按照上述体系分层次的来组织实践教学,也可以根据社会的网络人才需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来选择体系中某一层次进行实践教学的实施。

3.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常是教师讲完实验原理、实验配置要求等内容后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进行验证。而在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应该设置更多的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并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中充分提高动手能力。实验教学除了在实验室完成外,还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课程学习网站上实验项目相关材料,学生可以下载和学习实验原理并进行实验拓扑和逻辑功能的设计。同时,学生可以自选一些网络仿真软件如Packet Tracer、GN3等对教师网站上提供的实验项目,或自己搜集设计的实验项目进行仿真练习。

4.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目前大部分财经类院校的网络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网络设备比较陈旧,软件也不能适时升级,实验室仅能支持基础实验,有很多综合实验无法实施。第二是实验设备利用率低,由于专业实验课时有限,而网络实验室仅在上课时才开放,因此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实验室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制定良好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办法。首先要适当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根据最新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时对实验室软硬件设备进行更新。同时,制定开放实验室条例,完善运行机制及运行模式,在学生课余时间定期开放网络实验室,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实验环境。

5.课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培养出面向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网络人才,必须要和企业加强合作,逐步建立校外网络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应该是网络相关领域的各企事业单位,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被“送出去”,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实训工程项目,让他们在真实的网络开发环境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最终使学生可以顺利的从学校过渡到职场。除了把学生“送出去”,还可以把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技术精英“请进来”,在课堂中开展以实际应用项目为案例的实践教学活动,将网络最新的应用和技术带入课堂。

6.结合国内外赛事活动开展实践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实验和实训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不够的,学校还可以建立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各种网络相关赛事,以进一步完善网络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参与各种比赛,一方面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本文以培养应用型网络人才为出发点,探索了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网络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科竞赛等内容。通过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网络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G 4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43-01

【关键词】 青春期;健康教育;因特网;学生保健服务

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采取科学、健康的行为。目前,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荆州市中心医院是一所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自2005年起与荆州市实验中学联合开办健康教育课堂,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1],但在青春期健康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的授课中,学生的参与及互动少;家长对学校健康教育课堂参与意识不强,导致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因此必须延伸健康教育课的时空界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咨询、辅导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

为解决以上难题,笔者从2008年9月起,尝试通过校内互联网空间的拓展来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3],实施1学年来,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组织结构 由主管校长负责,学生处具体组织实施,其他人员发挥各自专长,积极参与。

1.2 网络健康教育形式

1.2.1 校内局域网 由信息科专业人员负责网页的设计、制作,界面友好、纯净,构建了一个让家长放心的绿色网络环境。开辟“家长学校”栏目,定期青少年身心健康知识,上传健康教育课堂视频,便于家长和学生在浏览网页时学习;开设校长信箱,随时接受家长的建议和意见,畅通沟通渠道。

1.2.2 班级QQ群 各班班主任为群主,邀请家长联合会成员担任管理员,将群号码在班上公布,鼓励同学们以虚拟身份加入群。群内定期或不定期健康常识、卫生习惯,或展开对青春期成长困惑的探讨,或进行在线答疑。由于身份的隐匿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大胆提问,讲出自己平时羞于启齿的心里话,而不用担心教师和同学的眼光,为青少年开辟了一个学习知识、交流感受、减轻心理压力的平台。

1.2.3 班主任博客 学校鼓励班主任老师创建工作博客,将平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做工作的点滴、心得、感受记录下来,把对学生、家长的期望表达出来,供家长、学生浏览,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在博客中发帖留言,畅谈意见和看法,促进双方的联系、理解和沟通。

1.2.4 医生信箱 医院工作人员组成的家长联合会申请一个公共邮箱,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身心健康咨询和心理生活指导。

2 效果

拓展网络空间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以来,学生和家长主动参与意识增强,网页浏览次数增多,QQ交流活跃,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60余次;班主任博客点击率、留言逐月上升,医生信箱接受咨询90余次,其中1名父母离异后跟随父亲和继母生活的14岁女生,性格内向,自己发现腋下包块,以为患了癌症,不敢告诉同学,不敢独自去看医生,又不想让父母知道,后来鼓足勇气通过邮件咨询,医生开导她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副乳腺(属于先天发育异常,多见于青春期女性,无继发疾病和临床症状时,可观察不需治疗),卸下了她沉重的心理包袱,家长知道后也非常感激,并意识到自己在孩子身心发育方面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网络交流形式适应家长、青少年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受到普遍欢迎。

3 讨论

借助校园网络空间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适合现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形式新颖,经济可行,方便快捷,信息真实、广泛、实用,针对性强,为广大家长、青少年所乐于接受,促进家长、学生、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为学校、家庭、医院在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合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值得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王平,倪磊. 学校与医院联合开办健康教育课堂的探索.中国健康教育,2005,21(4):295.

[2] 郭顺清.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实践.中国学校卫生,2005, 26(1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