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6 17:5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总结

篇1

一、高一与初中的衔接过渡

高一新学期伊始,可以通过摸底了解学生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知识。可利用上半学期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系统。要尽快使学生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的良好学习习惯;坚持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回答;根据高考要求,从高一年开始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课后要多与学生接触,尽快和学生熟悉。

二、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任何一条规律。老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任何一条规律。于是我改变“一言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

三、高中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让游泳者到水中。”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贯彻交际性原则亦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

1.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培养课堂交际氛围。如一进课堂老师说:“it’snicetoseeyouagain./it’sfinetoday,isn’t?/howareyoutoday?”星期一上课问:

“didyouhaveagoodtimeintheweekend?”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篇2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意义;教学方法;爱国主义

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行,要求从应试教育逐步改革为素质教育。但是由于高考仍然是教育教学的“第一指挥棒”,一些地区的学校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笔者从事普通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多年,下面就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提几点建议。

一、要切实明确高中历史教学的重大意义

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代史》。那么,到底学习历史课有何重要意义呢?我想用十二个字来回答,那就是“明了过去,以史为鉴,明正现实”。

“明了过去”,就是掌握历史的基本史实,这属于知识目标的范畴。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华民族和我们国家的历史,还要了解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要从纵横两个方面去学习历史,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我国在世界史上的真正地位。

“以史为鉴”就是指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智慧,总结得失、经验与教训。这属于能力目标的范畴。“以史为鉴”,就是告诫后人,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胡作非为。

所谓“明正现实”即指用历史的传统美德来匡正人们的言行,塑造人们的精神,这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推开历史厚重的大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一面面鲜活的精神旗帜。我们站在历史的明镜前,审视自己的灵魂,可以匡正、规范自己的言行。

以上三者的关系,“明了过去”是正视自己的开始,“以史为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而“明正现实”则塑造者国人的精神,其实最后一点才是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而在现阶段,教师为高考而教,学生为高考而学,几乎“一切为了高考成绩”。即只是为了“明了过去”,“以史为鉴”和“明正现实”根本顾不上。当然这和现行的高考制度息息相关,这完全是在高考利益驱动下的教学,一味最求高考成绩是其根本目的。很显然,“高考成绩好”,教师可以优先评职评优晋级,拿一些高考奖金;领导可以拿业绩,进而攀升;学生则可以考上一所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可谓“处处开花放彩”,何乐而不为之。但是,这样的教学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学生只是明了历史,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会造成很大程度的缺失。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要应对高考,教师必须用较快的速度将所授内容讲完,以便留出充裕的时间进行复习、总复习和模拟考试。因此,许多历史教师采取了“最高效”的教学方法,即“勾勾,背背,练练”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求学生将所谓的重点用笔在书上勾一勾,然后记一记,再找练习题练一练,对内容简单解释甚至一带而过。这样,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练习题又不大会做,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直至不学习高中历史。

显然,这种教育教学是失败的,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历史教育教学的目的,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如探究法、项目教学法、归纳总结法、质疑法等。教师还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对重点内容要精讲精练,对难点内容要做出恰当地解释。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享受学习高中历史的乐趣。这样,可以“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都会得到全面发展。

三、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爱家是中华儿女的优良传统。但是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甚至缺失,一些学生在骨子里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做任何事只为自己着想,不考虑他人。当谈及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问题时,显得不以为然,认为无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极为不利。这些学生长大之后只为自己的私利,不能为社会谋福利,甚至会步入歧途。

在高中历史的教育教学中,如果历史教师广范地搜集历史资料,深入剖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当我们学习屈原和文天祥等伟大的历史人物时,我们会为之强烈的爱国热情而感动流泪;当我们学习了岳飞和郑成功时,会为之收复失地而感慨。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中国的,我们历史教师必须让学生知道的历史,激发高中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历史教师必须让学生详细明确以下历史事件:

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

1.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1)中国最先发现、命名和利用。(2)中国对实行了长期管辖。(3)中外地图标绘属于中国。

2.日本窃取

(1)日本密谋窃取。(2)随台湾岛被迫割让给日本。

3.美日对私相授受非法无效。

(1)“二战”后归还中国。(2)美国非法将纳入托管范围。(3)美日私相授受“施政权”。

4.日本主张毫无依据

5.中国为维护进行坚决斗争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161-01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迈进,新课标教材在我国高中教育中广泛普及开来。在新课标教材的教学目标设定下,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概念教学手段逐渐被众多教育者重视和具体应用起来。高中历史的教学任务是培养高中生的综合历史素养,能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以科学、客观、中立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基础概念需要学生能够较为透彻的理解和记忆,概念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手段,它是建立在理论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概念开发,帮助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和清晰的记忆概念、理解概念、比较概念以及应用概念,从而通过概念看出历史现象的特征,探究出历史事件的本质。下面就从概念教学的角度来思考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具体应用概念教学手段。

一、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中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育需要以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全面综合掌握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历史概念的应用,从而培养出全面性的历史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汲取历史事件带来的智慧,达到提升自己内涵、开阔自身视野以及丰富内心情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目的。历年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对考试能力有如下要求:“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高中历史实行概念教学是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基础概念传授,让学生以规范的、可理解的框架入手,来达到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概念教学方式的应用更加注重了学生对客观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来发表自身的言论和看法,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洞察力和敏锐力为目标,让学生通过掌握历史概念来把握住时代变迁的节奏,学习其中的奥妙与大智慧[1]。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应用概念教学,形成教学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知识积淀,通过对抽象的历史概念进行理解和探讨,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使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过程及基本原则

1、高中历史概念教学过程分析

概念教学主要分为两大过程:首先,对学生进行原则提示,教师对学生进行历史概念的论述,引导学生自主对历史概念进行自主解读和分析,在把握自然发展规律的进程下,让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基本原则和学习要义准确把握,从而促进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接着,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对既定的历史概念进行问题的设计、提出以及探讨,以学生对当前历史概念的掌握程度为基础,结合学生对疑点、难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式的探讨和方法选择[2]。

2、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

概念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总共有五点:渐进性原则,是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对概念理解的复杂程度为基础;选择性原则,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目标设定,制定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主体性原则,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挥对历史概念的看法和思考;系统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对每节历史课、每个学期、每个专题、每个章节中历史概念进行规划和设置,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目的性原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读历史概念,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教学。

三、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具体应用对策

首先,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概念进行梳理,处理好每个阶段历史概念的衔接,总结各阶段历史概念的特征本质。实行概念教学时最重要的就是对历史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把握,为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并在当前阶段的学习之后,为学生指出该历史概念的前后背景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其次,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以及认识规律为前提,处理好概念教学浅入深出的节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的历史概念掌握要求应该有所区别,以认识规律为基础,制定符合不同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概念定位,从而达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目的[3]。最后,遵循历史概念的客观性,处理好每个概念之间的环节联系。在概念的引入和分析中,要帮助学生从表面入手,建立起直观性更强、理解性更深的教学方式,引用具体实例来降低历史概念的抽象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历史概念的客观性。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单纯教学,更是对历史的解读和思考中,发现和探索人类进步的精神以及时展的先进意义。而在我国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概念教学手段逐渐被众多教育者重视和具体应用起来。概念教学对于高中历史来说有着很好的点拨和开发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客观科学素养来对学生进行概念式的启迪,基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对教学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达到学生能够从概念入手,更加准确和透彻的了解理论知识。总的来说,概念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手段,其建立在理论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概念开发,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综合形成,概念教学对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多元智力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马 宁.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06:33-35.

篇4

新课改背景下,发散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为高中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以下则对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高中历史;发散式教学;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发散式教学,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求异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对同一问题表达的不同的、独特的想法要给予适当鼓励和认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比如:讲解《》时,教师就可以针对爆发的原因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在学生对爆发的原因和过程中有透彻的了解和分析后,再引导每位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历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不同问题情境中大胆想象和分析,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事件的研究当中,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说取得了伟大的功绩却又说其失败了”等问题去观看的视频,使学生在更加真实形象的情境中多维度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打造出轻松自由的历史课堂,使学生能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分析新知识,不断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引导其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和转换。另外,教师也要将学生的思想进行适当总结,对学生的想象力给予一定的认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性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才能够充分体现。高中历史是一门较丰富的学科。发散式教学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将其灵活地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从而促进高中历史教育的不断发展。

作者:刘小平 单位: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中学

篇5

一.情感教学模式内涵

情感教学是对教学实践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重认知,轻情感的教育教学现状的矫正。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实践,高中历史情感教学是有一定的模式可循的,即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中心,以情感互动为主线,以对教材的理解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核心所形成的稳定系统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其基本程序为:备课掘情,心中有人;激趣导入,温故启新;情境互动,探究理解;激励总结,知识迁移。

二.高中生主要心理特征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的情感因素成为当今教育教学领域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高中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显著提高,他们能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此外,进入青春期的高中生,逐步形成自我意识,但不够稳定。由于对事物识别能力不足,看问题常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就会走入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情感过于片面化、情绪化和波动化。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不端正、在历史学习上缺乏毅力、怕出错不敢回答问题等。由此可见,个人的情感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高中历史教学,使得《新课标》目标的实现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加强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促使学生德、智、能、情、趣均衡发展,使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理论对高中历史情感教学的实践指导

1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人本主义教学尤其重视情感陶冶,把情感活动视为提高人认识的基础和动力,认为教学是情感活动的过程。高中历史情感教学模式正是以此为重要基石之一,以情感活动为中心,努力营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主和谐的自然氛围,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轻松学习、有效学习,积极地自我探求、自我求知、自我发展。

高中学生在心理反应、行为表现、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中情感具有感染力功能、信号功能、动力功能、强化功能及迁移功能,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情感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高中教师应以情感为目标,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资源,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功能,艺术地传递信息,让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和谐的综合发展。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育是一种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教学艺术。”教师要真诚地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在以情感为核心的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启迪学生“我要学”的要求。

2建构主义对情感教学的启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文字材料、音像资料、网络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感教学即是对该理论的具体应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

历史教师要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创设与历史教材内容相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要求由“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问题讨论,情境互动为中心”转变。教师可以从学习中的疑难入手,设置疑境,在学生充分思考后及时展示新知,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渴求等。

篇6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自实践与推行以来受到教师与家长的一致好评,新课程改革注重创新教育模式、转变教学思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树立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与实践技能的提升,以提高学生的整理竞争力。高中历史课程是人文课程的重要项目之一,既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五千年的丰富历史,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为学生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大门,开阔眼界,增加见识,因此,在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在新课标教学模式的要求下推进历史课程的进步与改革,以此为起点促进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新课程标准成为现代教学领域的热门词汇,教育教学理念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育部高度重视各地新课标改革的开展情况,各地区结合实际教育背景,以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为目标,对教材内容、授课方式、课程标准等各方面内容进行改革[1]。

高中历史教学任务繁重,同时有承担着高考的现实压力,因此为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利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注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转变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必须树立“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知识构成基础与心理特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对某一事件发生的背景分析是历史考核的项目之一,若采取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记忆此类问题的规律,从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前代影响等等方面综合分析,就可以轻而易举攻克高中历史学习难点。

二.有效利用历史教材,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从课堂到生活的重大转变

新课标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多样化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具体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历史遗迹、文物等等既有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魅力,从而主动投入到高中历史的改革与进步工作中来。首先,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历史教学内容与当地文物古迹保存情况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或感受历史人物的高尚品格,或体会重大历史事件的波澜壮阔,或想象的血雨腥风。比如,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参观的同时树立明清历史,强化学习效果。其次,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身边的“活历史”,通过亲身搜寻历史素材的过程,树立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历史敏感度。比如在讲到农村合作社或是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询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经历过类似事件的知情人,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到历史学习的乐趣,扩展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渠道,实现高中历史单纯注重课堂教学到“课堂―生活”一体化的重大转变。

三.利用现代数字网络技术,建立和谐、灵活、轻松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当前大多数学校已经认识到网络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方面的巨大作用,并且已在班级中购置投影仪、电脑、电子屏幕等等高科技设备,为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环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中历史内容相对枯燥,涉及记忆方面的知识点较多,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为保证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式的及时转换与课堂气氛的调节,建立和谐、轻松。灵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应选择播放音视频的方式作为课堂导入的重要手段,比如在讲到秦始皇的保证统治时,可以向学生展示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照片,通过视觉刺激使学生在课堂学习集中注意力。其次,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以“一日历史教师”为主题,鼓励学生小组提前预习历史教学内容,自主选择教学重点,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教师充当“教学副手”指导学生制作PPT课件,在学生教学活动出现障碍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并把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学期历史成绩的重要组成方式,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增强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改变高中历史教学仅限于死记硬背的尴尬现实状况,使高中历史教学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阵地。最后,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通过提问、启发、布置预习任务的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诸如教师可以将一系列类似历史事件作对比,“戊戌与的领导者分别是哪个阶层?”“贞观之治与文景之治出现的相似原因有哪些?”作为学生课堂思考的题目,在这些对比分析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考能力,极大程度地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的时代赋予教育新的使命,寄予教育新的期望。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又对历史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因此,为有效推进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与进步,使高中历史教学顺应新课改教学政策以及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就必须适时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借助高科技网络技术,以学生本位的教学宗旨为指导,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目标提高高中俩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高中历史教学实现全面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一、要有自我发展的意识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有自我发展的意识。教师要唤醒自己的自我发展意识,要有终身学习、改变自己的信念。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改中,在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等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并积极创新,自我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新高考的要求。

二、要做一个学习者

首先,要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和各种史学新知识。高中历史教师要深入解读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来指导自己去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要学习新的教材,必须改变过去“教教材”的观念;要强调“用教材”,即以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面对新课改,教师还要多看一些课外的书籍,要与时俱进,关注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拓展自己的历史知识面,吸收历史新知识。

其次,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要做一名合格的高中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理论培训,关注并阅读相关书籍,要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还要钻研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指导平时的教育教学。

再次,要学习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单纯的言传身教往往收效甚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有着无法替代的优越性。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尽快学习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学会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最后,还要向同行学习,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完善自己。仅凭教师自己的个人力量是不能够也不可能很好地去实践,所以需要用集体的智慧来共同努力。教师间可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等形式分享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料,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因为历史学科是一个知识面宽广的学科,如必修三就涉及文学、物理、美术等知识,但历史教师并不是百科全书,所以我们还要加强同相关学科教师的相互合作,才有可能完成课程的综合和学习方式的综合,进而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提出的重大要求即课程的综合化。

三、要做勇于实践者

教师的自我完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否则就毫无意义。所以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理论上完善了自我以后就必须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要做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建设者。

首先,要建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勤学善思、严谨求实,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对待高中生,要让学生去除对教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感。教师要把自己视为班集体中的一员,要重视发展与学生的合作关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

其次,要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就应考虑如何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用怎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要牢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积极营造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灵活运用多媒体情景展示和问题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并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四、要做一个研究者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想获得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学习者和实践者还不够,还要做一个研究者。首先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努力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其次要在反思的同时对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行动和教学困惑进行研究,必要时与同行一起申请课题立项研究。寻找理论依据,并联系实践长期探索。只有积极参与其中,才会有所思、有所悟,才能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与研究能力,才能把研究中接触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总之,新课改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教师要不断完善与提高自我,实现自身的发展。

篇8

关键词:高中历史;小组合作;有效开展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高中历史教学又有了新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摸索和总结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教学的有效开展很有帮助。所谓小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共同学习,小组内的学生有着相同的学习口标和任务,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水平,进行明确的分工,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开展,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开展的前提

(一)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我国的教育长期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学生一般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教学以“灌输式”的方式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独立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强烈的依赖,他们只是一味地机械学习。“灌输式”的教学不仅让整个课堂的气氛显得很沉闷,而且还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首先,教师就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要明白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满足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的教学效果,远比教师的强行要求好得多。因此,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合作的机会。比如,在一些小的问题的探讨方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地讨论,然后再回答问题,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自动地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学会合作学习。在教师的长期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渐地融入到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受到学习氛围的感染,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学习,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有效。

(二)选择合适的合作材料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认清合作学习的本质。并不是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就能完成教学口标,合作学习也是要讲究一定的方法,需要在一定的时机,需要合适的合作材料。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而言,在选择教学材料时,教师要本着难易适中的原则,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一些重点的教学内容。由于有固定答案的题口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在选择合作的内容时,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开放性和操作性较强的题口,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传授学生正确的合作技巧

教师要想保障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就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刚接触到小组合作学习时,会感到无比新奇,冒然地把几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在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会阻碍到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所以,为了合作学习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教师就要传授给学生合作的技巧,让学生懂得如何合作,让整个课堂有序地进行,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首先,教师要在小组内明确各成员之间的分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小组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其次,要在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加强组内成员的管理。再次,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倾听的技能,让他们认真倾听组内每一个成员的意见,并且主动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别人的优点。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服从小组长的管理,只有听从小组长的安排,小组才会稳定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小组互助活动

为了让小组合作教学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合作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先对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探究学习,让小组长将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引导小组成员思考,最后总结集体的意见。这样的方式既能够让学生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又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快速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

(二)情境引导合作学习的方式

历史本身就是发生在过去的一些史实,学生会感觉到它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够把精力完全地投入到学习中,此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一些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纪录片。比如,在学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时候,学生一时半会可能理解不了概念的意思,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当时的纪录片,带领学生去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谈一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学生在小组内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探讨别人独到的见解。这种创设合作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深刻体会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历史史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要想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教师首先要做好合作教学的前提保障工作,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传授给学生学习合作的技巧,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最后,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探究,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曹若溪.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40-41

[2]梁海霞.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北极光,2015,(09):55-56

篇9

关键词: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想通过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推动课堂模式变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的运用,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原来“满堂灌、唱独角戏”的课堂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笔者我进行了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模式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实行分组教学为核心的自主课堂模式。

一、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尊重和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群体动力学原理,通过分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打造活力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减负与高效、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郭思乐提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生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提出的。该模式以信息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信息论强调人类对信息的掌握要通过建立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才能完成,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先学后教、反思总结。

高中历史自主课堂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是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纲领,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为方向的课堂。具体说明如下:一是突出一个主体,即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二是抓住三个环节,即课前充分准备、课中有效实施、课后巩固提高;三是是把握五个步骤,即课堂教学分五步推进。即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同学点评——教师点拨、总结提升——纠错反思、当堂检测。

三、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

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高质量完成的保证。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老师们要积极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应以尊重、民主、发展为原则。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素,尊师爱生是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二)抓好小组建设是构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小组是同学合作学习的载体,小组建设是合作学习的保障,也是自主课堂模式成功的关键。科任教师应该和班主任协调配合抓好小组建设。

1.合理划分小组

小组划分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应以“优势互补、民主集中”为原则,合理规定人数,充分考虑学生基础、性别、个性、爱好等多方面因素,使每个小组的实力尽量平衡。小组内部同伴应该能做到“同伴互助”“同伴互学”“同伴激励”,做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2.细化小组分工

教师推选每个小组的学,学确定后要进行定期培训。明确组长的工作职责,合理调配组员,培养合作氛围,落实“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管理模式。科任教师要和班主任一起做好小组建设工作,针对小组成员的特点对小组的成员进行角色定位,让不同学生担任不同学科的科研组长,积极参与管理。

3.打造“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围

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和意识,即学生要发自内心地想学、乐学,积极参与管理。科任老师和班主任一起着力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以外在的环境促内在的精神,营造积极思考、讨论,主动学习、自主管理的班级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之形成习惯。教师要通过激励性的评价等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和能量。

(三)建立系统评价奖励机制是构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保障

评价奖励机制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长期顺利推行的保障。为了有效推进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过程性、鼓励性、鞭策性、合作性、差异性原则,以小组为评价单位,用量化的方式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过程。量化务必公平、公正、公开,能正确引导学生。

篇10

一、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实施的前提

1.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课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在每一个知识模块中设置了两个到四个探究活动课内容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按照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步骤以及活动拓展等四个方面来安排探究活动课。探究活动课的形式丰富多彩,主要有知识竞赛、课题辩论、社会调查、自导自演历史剧、报道新闻、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搜集图片、制作历史小物件。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根据不同班级的情况,科学合理地组织探究活动。

2.挖掘课程资源

新形势下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成为教学课堂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同时也需要结合当地学生的特点,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熟悉当地的经济、历史、文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育教学实际,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户外,体验不同的历史文化风情,开阔学生的眼界。在科学合理地开发及利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实施历史探究活动课具有积极意义。

3.结合热点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课

热点问题为本学期或者今年的社会热点或者时政焦点,关乎国家、社会的各种历史、经济、政治等问题。在历史探究活动课中,教师应先了解热点问题的整个详情,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重点讨论,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分析探究。

二、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的具体实施

1.明确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的主旨

明确探究活动课的主题需要结合三个方面:(1)探究活动主旨不仅需要源于教材,而且需高于教材,像追求艺术一样。探究主题不宜太宽泛,以确保学生能够完全理解与掌握。(2)探究内容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结合青少年的心理以及生活方式,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坚持灵活性、创新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3)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商定探究活动课的主题,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设定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的目标

高中历史教师在设定历史探究活动目标时,应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规定,根据“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3.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实施的过程

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以小组形式来开展,确定主题以及明确各人任务之后,共同针对主题寻找资料,挖掘资源,收集资料后结合历史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开放性的探究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课程探究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探究“中国与台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活动时,可将所有学生自由组成若干个小组,每组6~8个人,然后共同探究:(1)明确探究主题。(2)编写探究方案,确定所需调查内容。(3)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4)按照小组的分工共同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4.展示探究活动成果

历史探究活动课主要以手抄报、课件或报告等形式展示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学生可根据自己小组调查的内容、挖掘的资料、分析的结果等进行整合,将整个过程描述和传达给全班人,最后形成历史探究活动课的成果。

5.评价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共同制定评定标准,然后使用历史板报和投影展示成果,通过小组互评以及投票决定的方式,在历史探究活动课上选出优秀的小组,并给予奖励。

三、开展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师生角色

如今的高中历史课并不是“填鸭式”地复述历史,而是以学生发展为课堂导向,矗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向多方面发展,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课有组织地进行探究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能培养独立意识,并对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