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发展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16 17:5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维发展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维发展的特点

篇1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系,杭州 310016)

(The Hotel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 China,Hangzhou 310016,China)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主题酒店越来越成为我国酒店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拉斯维加斯主题酒店的特点,以期为我国酒店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参考与借鉴。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me hotels become the important trend of the hotel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s Vegas theme hotel, hoping to provide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otel industry in China.

关键词 : 主题酒店;拉斯维加斯;酒店管理;发展特点;启示

Key words: theme hotels;Las Vegas;hotel management;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revelation

中图分类号:F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164-02

作者简介:张水芳(1969-),女,浙江杭州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系餐饮管理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

1 主题酒店发展概述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酒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传统的酒店发展模式已日渐衰落,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趋势的不断加强,主题酒店逐渐成为我国酒店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引起了越来越多酒店的广泛关注。所谓主题酒店,就是指通过在建筑、服务产品、装饰、摆设、软件等方面加以处理和设计,以突出某一文化主题的酒店运营模式。主题酒店以其立体、流动、活泼的主题文化氛围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欢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物质层面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积极寻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因此,具有差异性、文化性、体验性的主题酒店应运而生,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我国而言,主题酒店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各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发展成熟,尚未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体系结构。而在国外,主题酒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其技术和信息管理体系较为健全。以美国为例,195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Madonna Inn酒店首次推出了12间主题房间,以供旅客居住,这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首创。随后几年的时间里,Madonna Inn酒店相继推出了109间风格各异的主题房间,给旅客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逐渐成为美国发展时间最长、最具代表性的主题酒店。

美国是世界上主题酒店业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众多顶级主题酒店,每年来此度假居住的游客众多,形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而拉斯维加斯又是美国主题酒店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众多知名主题酒店,在主题酒店发展上具有丰富的发展经验,被亲切地称为“主题酒店之都”。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16家主题酒店当中,拉斯维加斯就占了15家。对拉斯维加斯的主题酒店业而言,主题酒店是其发展的灵魂和追求,是其经营的最终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拉斯维加斯主题酒店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明确我国主题酒店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2 拉斯维加斯主题酒店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1966年,拉斯维加斯的凯撒皇宫大酒店开业,酒店以皇家宫殿式风格为主体,旨在为旅客以供皇家级的服务。酒店的设计和摆设无一不体现出皇家气派和风尚。酒店共有2471个房间,建筑以罗马时期的皇家建筑为主,户外建有上帝花园,并配有豪华的游泳池,以供游客使用。同时,游客还可以在闲暇之余观看专业级凯撒魔术帝国剧场的表演。

1972年,马戏团酒店建立,其特色为马戏表演,酒店配有专门的表演团队,其团队成员来自世界各地。酒店共有3741个房间,马戏表演时间为每天的11点,每场演出的间隔时间是一小时。此外,酒店还有大峡谷主题乐园,乐园内除具备一些主题娱乐设施外,还附有主题餐厅、假山、瀑布等,使游客获得身心的最大放松。

1989年11月22日,梦幻酒店正式营业,酒店给人一种梦幻的感受,前厅有一个巨大的水族箱,箱内有多种类型的的鱼类。酒店还拥有魔术表演、稀有动物表演、白虎表演等,给游客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1999年,曼达利海湾酒店建成。酒店共配有3700间主题客房,总台以色彩鲜艳的热带植物为装饰,恰到好处地突出了酒店的主题特色。此外,酒店还拥有广阔的沙滩和海湾,游客可以在此游泳和冲浪,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2005年4月28日,韦恩拉斯维加斯大酒店开业,其以价格昂贵而著称。酒店的总投资额为27亿美金,总客房量为2716间。酒店创始人将酒店风格设置为时尚、前卫、浪漫、野性,符合时下年轻人的追求,受到了他们的热烈追捧。

与传统酒店经营模式相比,主题酒店具有其独有的特色。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酒店规模更大,管理集中化程度更高。

国外的主题酒店不仅占地面积大、客房数量多,而且酒店管理的集中化程度更高,拥有世界一流的管理团队,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受到了旅客的一致好评。有些主题酒店的客房数量高达千间以上,这在以前是极少出现的。如威尼斯酒店的客房数量为6000间,米高梅酒店的客房数量为5005间。

②酒店环境幽雅,配套设施齐全。

酒店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尤为重视环境的营造,非常强调水元素的重要性。酒店在施工建造之初,先由专业人员对周边环境进行考察与评估,以保障其施工建造的可行性。在景点环境的打造上,酒店对水元素情有独钟,沙滩、水族馆、游泳池比比皆是。此外,相比于传统酒店经营模式,主题酒店的配套设施更为齐全,服务质量更高,更容易获得旅客的认可与满意,有利于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

③娱乐体验性高。

主题酒店的娱乐体验性较高,游客在此处不仅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客房服务,还可以有效地放松身心,缓减工作与学习压力。这些主题酒店一般都配有种类齐全的主题游乐设施,既有主题表演,又有各种各样的游乐场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金银岛饭店会举行大型加勒比海盗文化节,表演项目众多。同时,很多主题酒店都建造了专门的主题乐园,一方面更好地突出了酒店的主题,另一方面还给游客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娱乐享受。

④酒店建筑独具风格特色。

拉斯维加斯主题酒店建筑的设计灵感大多来自现实中的真实建筑,还有一些是根据小说中的情节设计打造出来的,无论是其主体外形还是其内部结构都独具有风格特色,使游客过目难忘。此外,近年来,随着主题酒店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主题酒店的建筑色彩和客房形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这也是吸引众多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对中国酒店发展的启示

近年来,主题酒店作为一种新型酒店发展形态在我国流行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目前,深圳、上海、广州等地已经先后兴建起一批主题酒店,逐渐形成具有全方位差异性的经营体系。同时,为更好地规范和引导主题酒店的管理,国家旅游局对主题酒店进行了监管与整顿,制定了明确的管理制度。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的主体酒店仍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各方面都不太成熟,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通过研究和分析拉斯维加斯主题酒店的发展,可以得一些有益启示。

3.1 主题酒店的设计与建造要突出地域特色

酒店在选取和设计主题时,应该突出酒店所在地区的地域特色,扬长避短,尽量保持主体事物的原汁原味。如拉斯维加斯的主题酒店在设计时,无论是皇宫、马戏团、游乐场,还是雕塑作品和峡谷乐园都可以找到真实原型,其设计技艺高超,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3.2 服务项目管理要具有创意性

对主题酒店来说,独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是保证其经营效益的重要条件。因此,主题酒店在进行服务项目管理时,应不断提升其管理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以赢得游客的信任和满意。酒店可以安排一些特色化表演和设计一些主题造型,给游客以身临其境之感。

3.3 培养一批优秀的酒店员工队伍

此外,酒店还要加强人操队伍的培养,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逐步提高酒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高质量的酒店员工是国外主题酒店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酒店要培养一批爱岗敬业、殷勤好客、业务水平高的酒店员工,以便更好地满足旅客的需求,提升其服务质量。

中国的酒店业竞争非常激烈,主题酒店是实现差异化经营的一种有效方式。借鉴拉斯维加斯主题酒店经营经验,契合本地文化脉搏的的主题酒店将会是我国未来酒店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付卉.吉林省主题酒店发展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3(10).

篇2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创新

引言

初中阶段是培养个体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最重要时期。在初中时期,个体完成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在此期间,个体思维的连贯性、严密性和科学性都会有显著提高。而数学作为初中阶段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学科,在个体创新思维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数学创新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也变得日益重要。因此,教育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开发与培养,在呈现系统数学知识的同时,通过数学教学思想开发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以摆脱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兴趣。这不仅符合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应有之举。本文根据数学教育和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具体举措。

一、紧扣数学问题特点,提升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的问题往往具有趣味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①,这些特点均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若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利用问题教学的方法,灵活处理教学方式,便能依托数学问题的特点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首先,教育者该有效利用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数学问题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以提升内在动力。趣味性作为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是学生对数学的基本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在激发内在情感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自发思维和解答问题的意愿。

其次,教育者需要善于利用数学问题的开放性,促进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由于数学的特殊性,其章节之间的关系密切,同一种问题通常会有多种解题方法和答案。例如初二几何体: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求顶角。这一题的答案就有两种情况,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所以答案也相应的有两种:顶角30°或150°。因此,教育者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多利用数学问题开放性的特点,将知识点融合,设置多种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解法。这样不仅能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寻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可以说,数学问题的开放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载体。

最后,教育者必须把握数学问题的探究性,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打下基础。探究能力是学习任何学科都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能力,而数学学科的概括性、紧密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意义重大。适当引导学生自发进行探究活动,运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钻研与反思,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抓住学生思维特点,设置创新思维空间

初中生的思维发展阶段正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这一阶段的个体思维具有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特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这一特点找准激励点和发散点,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自主发现新方法,产生新见解。同时,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创设轻松地氛围,真正为学生提供质疑教师、质疑问题的机会,以激发初中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列举数列,鼓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自主探索其中规律,总结公式②。而非照本宣科先给出公式,再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如此便成功的借助了初中生敢于质疑的思维特点,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自身的原有经验,实现自主探究学习,发现新知识。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思维的条理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兴趣是学习数学的最重要动力,然而,由于学科的知识特点,数学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对初中生来说稍显枯燥。因此,教育者应想办法引导学生将数学中的某些知识实际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这样既可以提升学习兴趣促进积极性,又能够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创新思维条理性的发展。

对于创新思维而言,条理性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往往需要首先确定目标,再寻找解题方法。论证题、应用定理、公式演算等教学内容都能够训练思维的条理性,使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能够逐一分析,从局部入手考虑整体问题,再从整体入手着手解决局部问题。学生在这一锻炼中,思维条理性和观察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结语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工程,并不是通过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因此,教育者需要坚定信念,坚持创新教育理念,根据数学问题特性设计创新教育内容,按照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设计创新问题,最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鼓励学生将理论应用与实际,多渠道多层次的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与培养。

【注释】

① 孙宏. 紧扣数学问题特点,提升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J]. 考试周刊,2010 (46):69-71.

篇3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笔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问题如何破局浅谈管见,仅供商榷。

一、明确数学教学重要任务 提升创新力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如是明确。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内容虽简单,无严格推理论证,然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贯穿数学教学过程 强化再生力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

三、注重计算练习教学 催生驱动力

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需要,且因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篇4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结论。而这些结论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所以,《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三、设计好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5

关键词:学前;儿童;计数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122-01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概念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口头计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从数序任何一数起计数――按数取物――按群计数。对于计数活动的教学,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形与数的结合,有层次、有目的地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概括性,从而提高幼儿的计数能力。幼儿计数活动就是利用自然数列的顺序,按顺序说出数词和客观事物的每一客体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使最后说出的数词起着一类等价集合的代表作用。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概念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础。由于计数活动其结果表示的数乃是一个集合类的标志,要求幼儿要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为此,幼儿在计数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漏数、重数、乱数、顺口溜、手口不一致等思维不到位的现象。因此,计数能力的教学应该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思维规律,突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坚持教学的直观形象性、操作实践性和游戏兴趣性的原则。通过学具的操作,做到形与数的结合,使两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左右脑协调发展。在教学中,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幼儿尽快地提高手口一致的点数和准确说出总数的能力,训练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幼儿的思维真正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从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学龄前儿童计算能力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一般地说,稍迟于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三岁以下的幼儿,对加、减计算基本上处于朦胧状态。三岁多幼儿开始进入加、减法的实物操作阶段,他们能够用实物操作(包括数手指)做一些极简易的加、减计算,但是还不能用来解决他们不熟悉的或数目稍大的计算题。4、5岁的幼儿进入半具体半抽象的阶段。一方面逐步完善较小数目的加、减计算的实物操作,另一方面逐步扩大数的计算范围;但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实物操作的方法来进行抽象数目的计算,只对较小数目的加、减法能够摆脱实物或手指来进行计算。六、七岁的幼儿开始进入抽象数的加、减计算阶段。这一时期幼儿依靠实物操作进行计算有所减少,一部分幼儿能够进行抽象数目的加、减计算,有些幼儿的抽象思维还达到较高的水平。四岁半以后,有些幼儿的乘、除计算能力也开始发展,但是仍限于用非乘、除的计算方法来口头解答乘、除法应用题。幼儿的这些计算能力发展的特点,不仅为学前的数学教育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也对小学的数学启蒙教育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一、幼儿的计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

不宜要求过高。学龄前的教育属于预备教育的性质,计算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要在这一基本前提下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适当教给一些极初步的、简易的计算知识和技能,不能要求过多过高,否则不利于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计算教学的顺序要适合幼儿的心理发展顺序

教幼儿计算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过去往往带有盲目性。例如,有些家长一开始就教幼儿抽象数目的加、减计算,有些幼儿园或学前班则基本按照教小学生的顺序来教幼儿计算,这都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如前所述,幼儿的加、减计算能力的发展特点是,从实物操作过渡到半具体半抽象再过渡到抽象数目的加、减计算。

因此加、减计算的教学应基本符合这一发展顺序。也要像教幼儿认数那样,适当分散教学,循序前进,逐步扩展和提高。可以从四岁开始,先教幼儿进行实物操作,如把两堆物品合并起来(总数不超过5),数出物品的总数;或从一堆物品(总数不超过5)中拿走一部分,数一数还剩多少。通过操作给幼儿积累一些加减法的感性经验,初步体会“添上”“去掉”的含义就行了。对五岁的幼儿,可以先结合认数并通过实物操作教给一个数添上1个得到它后面的一个数,从一个数里去掉1个得到它前面的一个数。在此基础上出现“加”和“减”的含义以及加 1、减 1的计算。由于把最简单的加、减计算与数数密切结合起来,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以后进一步可以教加2、减2的计算方法,使幼儿学会在一个数后面接着数2个数(即逐次加1),或由这个数起往前倒数2个数(即逐次减1)。再往后可引导幼儿脱离实物操作来推想。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原始,但是在幼儿已有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概括提高,比利用数的组成容易掌握,也有助于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而且幼儿掌握了方法以后,即使没有学过的加、减法,也可以推想出来,从而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初步迁移能力。此外,还要重视口头解答应用题的教学。如果上述这些内容给幼儿打好基础,就可为小学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做较好的准备。

三、教学方法也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的计算教学是极初步的启蒙性质的数学教学,同时培养幼儿对数的计算的兴趣,为以后上小学做些初步的准备。要达到这一目的,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首先要注意通过各种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进行计算的教学,使幼儿在游戏、玩耍当中学到极初步的计算知识,并且自始至终注意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趣。其次教学时选用的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篇6

摘要: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来发展思维能力。要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重视思维过程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启发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学会思考问题,就为进一步顺利地学习新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选用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还需要教师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学生思维方面做出努力。为了顺利而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来发展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就是说每节课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如何发展学生思维。为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法则、应用题时都要分析其发展思维的有利因素,根据其特点有侧重地发展思维的某些方面。例如,结合教学100以内的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结合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法的笔算以及应用题的教学,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结合运算定律的教学,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归纳、演绎推理能力。还可以结合一些内容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思考方法。例如,结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教学转化的思考方法,即把新知识转化为已学的旧知识;结合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等。

二、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重视思维过程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有其不同的思维特点,教学时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思维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往往不能分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解答应用题时往往不能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或者不能完整地表述解题思路。教学时就要多结合操作、直观,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性知识或解题的方法。学生有时不会正确地表述,教师要适当给以帮助,解答应用题时要教给学生分析解题的思路。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叙述自己思考过程的机会。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说,通过互相说给同学听,便于培养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思维的能力,从而使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可以更多地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评价,发表不同意见,活跃思路,并且注意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维。例如,中年级教学x+5=12,学生算出“x=12-5,x=7”以后,可以提问,“你根据什么这样算?”教学25×13×4,要求学生不仅能说出简便算法,还要能说出根据。还要注意学生判断的逻辑严密性。例如,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提问,“12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2是倍数,3是约数。这个判断对不对?”学生回答后要说明理由。总之,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是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

这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巴班斯基研究证明,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有很高的相关度。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培养创造型人才打好基础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思维敏捷、灵活等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思维的敏捷性从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如教学口算时要逐步提出适当的速度要求。教给学生一种计算方法,经过一定练习后要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以便于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例如,教9加几、8加几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得数与第二个加数有什么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想一想怎样能很快算出得数。培养思维敏捷性,要注意要求适当,向学生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能使学生过分紧张。

篇7

1、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

什么是知识结构?一般人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人们从一定角度出发,用某种观点去描述这种联系和作用,总结规律,归纳为一个系统,这就是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思维水平,考虑教新知识基础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的教学。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O(a≠O)时,讨论它的解,需用到配方法或因式分解法等等,那么上课前教师要清楚这些方法学生是否掌握,掌握程度如何,这样,活动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2、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

2.1 中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首先,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但初中学生的思维和高中学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学生虽然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的,他们已经能够以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也只有高中学生才开始有可能初步了解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

其次,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一、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的思维趋向成熟。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他们思维的发展变化来进行适当的思维训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2.2 学习数学的几种思维形式。

①逆向思维。与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过程相反,先给出某个结论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种条件。比如说,给一个浓度问题,我们列出一个方程来:反过来,给一个方程,就能编出一个浓度方面的题目。后者就属于逆向型思维。

②造例型思维。某些条件或结论常常要用例子说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证明其不合理性。根据要求构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体,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思考过程。例如:试求其反函数等于自身的函数。

③归纳型思维。通过观察、试验,在若干个例子中提出一般规律。

④开放型思维。即只给出研究问题的对象或某些条件,至于由此可推知的问题或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比如让学生观察y=sinx的图象,说出它的主要性质,并逐一加以说明。

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思维活动的教学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3、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我们现有的中学数学教材内容有的是按直线式排列,有的是按螺旋式排列。如果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材的逻辑结构就应有相应的变化。比方说,指数、对数、开方三种不同形式都可表示为:a、b、N之间的关系a的b次幂等于N,是否可以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学习。再比方说,关于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学课本里有浓度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积问题,在讲解时,可用一个方程表示不同问题,使它们得到统一,只是问题形式不同而已,其方程形式没有什么本质差异,可一次讲完几个问题。而现有中学教材把它们分开,使学生觉得似乎几种问题毫不相干。因为这些问题具体不同的思维形式,要受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各阶段思维发展不同特点的制约。

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就是要尽量克服这些制约,使学生在短期内高质量获取知识,大幅度提高思维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在考虑教材逻辑结构时,还应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教材内容的特点,即初等数学有些什么特点,对它应有一个总的认识。

①初等数学是相对于抽象程度来说的,其内容方法都比较直观具体,研究的对象大多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抽象程度不深,离开现实不远,几乎直接同人们的经验相联系。

②初等数学是一门综合性数学,它数形并举,内容多种多样,方法应有尽有,自然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又相互渗透、相互为用。

③初等数学处于基础地位。因为无论数学多么高深,总离不开四则运算,总要应用等式、不等式和基本图形分析。初等数学又是整个数学的土壤和源泉,各专业数学领域几乎都是在这块土壤中发育成长起来的。

④初等数学的普通教育价值。对中小学生来说,它的智能训练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实用价值。

⑤与高等数学相互渗透,相互为用。一方面,由于实践中某些问题的出现,使初等方法被深入研究和发展成专门的数学分支;另一方面是高等数学中许多专题的初等化、通俗化。

篇8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转贴于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篇9

1 关注思维发展:能力发展应重于知识教学

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是思维能力。”而人在一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几个不同的“关键”期,其中小学中低年段的思维发展。就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在小学中低年段数学教学中,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思维能力,作为我们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

2 培养思维能力:探究过程应重于结论得出

小学数学学习中,开展探究活动,经历探究过程,掌握思维方法。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小学中低年段的学生而言,对探究过程的体验更重于数学结论的得出,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经历用所学知识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索,是发展探究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促进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此时的探索过程,将对学生一生的思维方式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教师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在教学中深入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积极的、有意义的探究过程中获取新知识,这才是有价值的数学学习过程。

3 发展思维品质:内容方法应重于形式设计

数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新性和敏捷性六个方面的品质。它们之间是一个整体,而且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和相互补充的。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小学中低年段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逐步启发和引导学生,围绕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有一定思维自由度的环境中学会按照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方式,获取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品质。

小学阶段。为了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教学往往要结合各种各样的形式设计,但设计的形式再多样,它也只是一种学习的载体,而其真正的目的和实质,还是活动内容和思维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思维品质及形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因此,从思维方法人手研究学习内容,是培养数学思维品质。促进数学思维形式发展的最直接手段。

在小学阶段,对数学方法的应用和训练应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循序渐进地开展和进行。

(1)低年段: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比较、分类,促进学生思维自觉性和敏捷性发展。观察、比较、分类这几项思维方法,都属于直观的形象思维方法。在实际操作和应用当中,这几种方法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观察是比较和分类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不可少一样。”脑科学研究表明,视觉神经的发展,是从简单的、复杂的和超复杂的这样一种层次加工的顺序进行的,加工不断提取形状的精细特征。这就说明: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对所接触的新知识有最初的了解,而比较和分类等其他一切数学方法的应用,也都是建立在观察这个基础之上的。在小学低年段,学生还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初级阶段。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对这几类方法的主动和综合运用,在推动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自觉性和敏捷性的发展。

例如。在低年级“分类”的教学中,结合整理房间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房间里都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摆放得好不好,再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又如,在“加减法”的学习中,同样要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从中提取数学信息,进行比较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在低年段的这些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从无目的的观察到有目的的观察,从不自觉的比较、分类到自觉的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这些方法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速度,在发展思维自觉性的同时也逐渐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2)中年段:通过联想与猜想、实验、分析与综合,增强思维的批判性和灵活性。随着年级的升高。一定学习经验的积累,升入中年段,学生思维方法的重点。已经逐渐由观察、比较、分类等转向了联想与猜想、实验、分析与综合等方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初步的猜想与验证,增强思维的批判性(即独立性)和灵活性。这在数学思维的发展上又向抽象思维迈进了一步。

例如,中年段的“认识周长”“认识面积”“可能性”“乘(加)法交换律”“商不变的性质”等等教学内容,都为发展联想与猜想、实验、分析与综合方面提供了较好的素材。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课程内容,合理编排,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的思维空间,既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又发展其思维的灵活性。

篇10

关键词:心理发展规律 逻辑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的心理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影响心理发展的不同因素都在这些规律的制约下发生作用。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不均衡性和个别性三个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制约着学校教育的最终结果。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

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有一定次序,这个次序不能颠倒,也不能超越

如思维发展是在小学创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相对低级的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小学时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而到了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慢慢发展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活动,至高中二年级已基本成熟。但天资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跨越思维发展中的具体形象阶段,由动物思维经直进入抽象思维阶段。辩证思维在七年级阶段已开始出现,但水平低下。

二、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思维发展从小学毕业到七年级前后,就是思维加速发展的阶段之一。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中小学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上注意教学的直观性,并逐步向抽象过渡。七年级上学期数轴的引入,让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了数形结合,看到小学学过的数现在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了。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数了。数的大小也可以通过图形来比较了。由对图形的初步认识过渡到下学期对一些几何问题的简单证明,由演算过渡到推理。这些对学生的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只有抓住初中生思维发展中的这一重要时刻,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有可能使其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帮助七年级学生顺利地渡过“适应期”。

至八年级阶段,又增加了学科的难度和门类。如物理,既要求有良好的语文、数学基础,又要求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上如何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通过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数学的无处不在。初步让学生感受到怎样用数学来思考现实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稍复杂的几何问题的证明,使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可见,八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品德发展的质变期,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直至高二才趋于完成。

九年级阶段,学生的认识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思维能力的发展已接近成人。初中生已能进行符合逻辑要求的判断、推理和论证,并具有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作为教师,应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充分利用关键期与转折期这些重要阶段,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相对于心理发展规律的共同性而言,心理发展同时亦具有个别性的特点

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使思维得到理想发展。

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这些规律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有目的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七年级阶段,由于一般学生处于形象抽象思维水平,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直观依据的提供。一是注意直观材料的典型性并能适合学生的经验。二是注意直观材料量的多少和感知时间。如在进行有理数教学中就应注意多利用数轴这个直观工具,对学生理解有理数,掌握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均有明显的帮助。

八年级阶段学生处于经验型的逻辑抽象思维阶段。是逻辑抽象思维发展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在概念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

①通过实例观察概括,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理解概念。

②在概念的发展中,掌握数学概念的逻辑结构。

③在概念的扩展中,形成和发展数学思想。

④通过概念的应用,不断巩固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要重视逻辑初步知识的学习和解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方法。如结合学生需要,分散地配合数学教材向学生介绍:属性、概念、一般概念和特殊概念,概念分类及分类规则,概念的定义,命题,条件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命题的四种形式,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数学证明,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基本逻辑知识。

另外,可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让学生熟悉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三段论。在七年级代数中,进行数或式的运算时,要求步步有根据。如:

计算:(+16)+(-25)+(+24)+(-32)

解:(+16)+(-25)+(+24)+(-32)

=[(+16)+(+24)]+[(-25)+(-32)](加法交换、结合律)

=(+40)+(-57)(同号两数相加的加法法则)

=-17(异号两数相加的加法法则)

在此类批注理由训练的基础上,再利用代数恒等式的证明,初步养成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为学好几何证明打下基础。

其次,初学几何时,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格按照三段论式进行基本的推理训练,并逐步过渡到通常使用的省略三段论式。

通过解题,旨在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严谨性,提高分析推理能力,促进派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九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七、八年级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在数学教学中着重讲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和典型例题,在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同时,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原则和具体方法,作一些一定范围内的一般方法的探讨,形成良好的思维定垫。同时,配合练习一些开放型的题目,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联想,消除学生被动记公式、生搬硬套的学习,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在解决一类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能同中变异,异中求同,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使学生思维向纵向延伸。如“以边长为■的矩形ABCD的顶点B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顶点A落在DB上时,矩形旋转扫过的图形面积为多少?”这样给学生创造意境,去探索、去研究图形的形状。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练习了扇形和矩形的面积的求法。又如“两圆内切于P点,大圆的弦AD交小圆于点B、C。求证:∠APB=∠CPD”可变成“两圆内切于点P,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点C,求证:∠APC=∠CPB。”再启发学生思考:上面两题中的“两圆相切”改为“两圆相交”又应怎样证出∠APC=∠CPB呢?通过比较、鉴别,进而达到不仅会解一题,而且会解一类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育是初中生心理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应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学生的内部需要,将教育目标同学生的需求目标统一起来,衔接起来,唤起学生的意识状态,使他们主动接受或积极意识到这种需要,从而,通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教学,来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良好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