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16 17:3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

篇1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COSO

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这个系统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人员影响。

直至18世纪产业革命,法国科学管理大师法约尔(Henri Fayol)才在其《一般工业管理》中把风险管理思想引入企业管理体系内,但一直未形成完整的制度与方法。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的管理科学,则是本世纪3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193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罗门•许布纳(S.S.Huebner)博士在美国管理协会发起的一次保险问题会议上提出关于风险管理的定义,但至今尚无统一的说法。比较权威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威廉(C.A.Williams)和汉斯(R.M.Heins)在1964年出版的《风险管理和保险》一书中提出的,他们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降到最小程度的管理方法。”这个定义包含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含义:(1)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效果。(2)企业风险管理是由风险识别、衡量和控制几个环节组成。(3)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是控制。

一、 改进我国内部控制的建议

推进和改进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是必须尽快建立市场化的、动态的、长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在激励方式上,除了要突破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限制,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有效方案,给与管理层股票或股票期权。在约束方面,必须树立以制度约束人的观念,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所有者和经营者以及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披露公司治理结构的状况。把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仅仅在于方便投资者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判断来减少投资风险,更主要的是将公司治理的现状和改进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借助于社会监督的力量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披露可以结合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并采取强制的详细披露。为了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可靠。可以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详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审核报告。

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交叉任职主要体现在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一人,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人员重叠。这种交叉任职的后果是董事会与总经理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度锐减。因为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和总经理分别代表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两者是相互制衡的关系。如果重叠这种关系,那么这种制衡局面就会被打破,从而使得经营者处于无监管状态。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分配方面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避免人员重叠。

二、建设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前提。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企业必须根据规模大小、管理水平、风险程度以及生产经营的性质等方面的因素,在全体员工参与合作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风险管理负责人、一般专业管理人、非专业风险管理人和外部的风险管理服务等规范化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该体系应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阶段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并通过健全的制度来明确相互之间的责、权、利,使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风险预警系统。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的目的是避免风险、减少风险,因此,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即通过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提醒有关部门采取有力的措施。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密切注意与本企业相关的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发展趋势,从对因素变化的动态中分析预测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风险预警。以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3)风险紧急处理机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突发的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2.控制经营风险

控制经营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控制供应风险。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是拥有充足的资源供给,企业的供应风险主要包括:市场价格风险、合同欺诈风险、货物质量风险、存货风险。(2)控制生产风险。企业的生产风险,是指存在于企业将各生产要素组合形成产品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包括生产组织风险、生产安全风险、生产质量风险等。(3)控制销售风险。企业的销售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市场开发、产品销售(包括劳务提供)、市场竞争等环节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销售风险主要包括:市场开发风险、市场营销策略风险、赊销信用风险等。

3.控制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举债经营,全部资金中除自有资金外还有一部分借入资金,这对于企业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同时,借入资金需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润率时,使用借入资金获得利润除了补偿利息外还有剩余,因而使自有资金利润率提高。但是,若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润率,这时,使用借入资金获得的利润还不够支付利息,还需要动用自有资金的一部分利润来支付利息,从而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使企业发生亏损,甚至招致破产的危险。这种风险即为筹资风险。

我们说控制或规避风险,不是简单地消极逃避风险,应做的事情不做。其实,对企业来说,不能抓住机遇,得过且过,错失良机,是最大的风险。尽管机遇背后可能隐藏风险,但风险也往往孕育着希望和收获。理论上和实证都证明,在有效资本市场的条件下,风险和收益是对称的,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回报。同时,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企业要敢于认知和分析风险,并采取积极、创新的风险管理措施,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以内。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5:10-11.

篇2

    1房地产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房地产企业单位一般都是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经济管理制度,基本业务内部管理可以说是有章可循。目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意识到内部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对内部经济管理存在许多误解,做的不够到位,甚至概念模糊,再加上内部管理固有的局限性,使企业内部经济管理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1.1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对外提供虚假或不真实的会计资料,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使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扰乱单位会计工作。管理混乱给贪污、挪用单位资金或侵吞单位资产等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因此加强会计监督,强化内部制度,规范会计行为和管理,已成为解决当前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和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措施。

    1.2法律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提高和经济改革深入,相关法律制度逐步得到了健全和完善。如《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监督、内部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与之配套的规章——《内部会计制度规范》。但部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有法不依,投机取巧,执法不严,姑息将就,卖人情给面子的现象普遍。有些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松弛,造成了一些经济犯罪。

    1.3 人力资源政策不健全,导致企业员工的素质不高

    房地产公司员工的能力、诚实品性以及对员工的管理是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总体来说,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管理者价值观扭曲、缺乏敬业精神、缺乏管理能力,人事政策缺乏透明度、缺乏激励机制、不能够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1.4法人内部监督机构作用不明显

    许多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班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监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作用。

    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

    2.1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

    任何企业的生存在于一定的内部管理环境之中,内部管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应注意企业内部管理环境的建设。包括经营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人才资源管理政策和务实,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才能保证管理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管理的目的。

    2.2加强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是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批审;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报关、记账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有更好工作的效果。工作轮换制是根据不同岗位在系统管理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

    2.3加强企业财务内部管理

    建立严密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结合企业实际,严格按《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设立财务管理的程序和岗位,稽核监督的办法。

    2.4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制度

    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企业较多地强调生产,不同程度的放松了内部管理。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管理的关系,轻视内部稽核的作用,企业的经营者认为,稽核部门不能创造效益,还有占用人员编制增加经营成本,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内部稽核制度建设。企业经营管理的很多案例表明,一些问题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制定,而是没有严格自执行制度,缺少内部稽核制度。

    2.5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是相对独立的监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所指导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执行,对内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它主要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当前有较多企业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合并,这就是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发挥作用。如果要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必须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正确执行。

    2.6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直接的对象。为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要做好如下两点:

    (1)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

    市场经济中,会计人员的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极为重要。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当前会计信息的失真及弄虚作假,账目混乱,都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政治素质有关。故要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增强会计监督的力度,必须重视会计队伍的自身建设,要纯洁会计队伍,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会计人员的培养使用上,要宣传正面典型,树立正气,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道德氛围,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育。

    (2)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对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着更严格的需求,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工作能够及时提供更多的、更新形式的会计服务。因此,会计人员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强化依法监督理念和服务意识。同时,要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业务考核制度与奖惩,晋职挂钩制度,促使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篇3

关键词:内部审计;作用;有效性;权威性;独立性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对内部审计具备充分认识和正确的运用,有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和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前文已述,内部审计是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构成,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有着积极影响。而且,内部审计具有广泛性、独立性、综合性的特点,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预防能力。具体而言,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处:第一,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方向;第二,能够制约企业的不合理之处。

首先,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内部管理及经营中的漏洞和问题,积极寻求改革方式方法,有助于企业的综合治理。比如,内部审计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资源使用方法,有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内部控制措施方面,内部审计也能针对制度漏洞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补救措施,提高控制效果。

其次,内部审计能够制约企业的不合理之处。主要指企业能够借助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漏洞,从而提出改善建议;能够对企业的不合理之处起到一定的揭示和制约作用,将企业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此外,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够确保企业管理者决策所用信息的可靠性,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不实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三、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内部审计实际是近年来才被企业所重视,尚不完善。不仅如此,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较为薄弱,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通常,在企业中,内部审计岗位往往变动不大,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环境、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都较为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容易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之中感情用事,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尤其是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再者,内部审计不同于企业的其他岗位工作,对专业和技能的要求较强。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财务、审计、税法等专业知识,了解宏观经济政策,还要熟知企业销售、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与步骤。可以说,内部审计人员是高素质高专业性人才。然而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个人素质均不高,难以满足企业审计工作的要求。甚至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非专科出身,而是调任委派,并不具备内部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审计技巧和能力。审计效果难以保证。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较差,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

除了目前我国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之外,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也较差,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审计机构不独立。纵观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当前现状不难发现,在很多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企业的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在关系上从属于企业。不仅如此,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利益甚至要依赖于所审计的经济事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结果也有失客观与公正。第二,审计人员与审计行为不独立。从制度上来讲,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严格依据客观事实,合法合规,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影响,独立的做出合理公允的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应具有充分的独立权利和独立地位。然而现实中,由于审计部门从属于企业,部门与个人利益与所审计的经济业务紧密相关,导致审计人员与审计行为也难以真正独立。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行为难免不会受到管理者的影响。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合规性较差

除上述问题之外,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够规范,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虽然近年来内部审计逐渐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但是内部审计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佳。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引入”,似乎更是一种“跟风行为”。在很多企业中,管理者等相关人员都并未从根本上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有些管理者在概念上对内部审计有所误解,将内部审计简单等同于一种财务管理工作,无视内部审计的要求与程序。“有章不循”、“守制不严”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

四、现阶段我国企业应如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侧重点应有所转移,“经营审计”是未来趋势

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下,现代企业产权机制愈发完善。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要积极采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内部审计作为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构成部门,其作用和功能也应逐渐转变和加强。内部审计的重点应向“经营审计”转移。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主要是财务审计,实际很少涉及内部管理和具体经济业务的各个环节。审计范围也过于狭窄。以上种种已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当前,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经济、效率是重中之重。内部审计也应将其作为侧重点,并以此为依托针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及时挖掘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中的漏洞,探寻有效的改善措施,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

(二)我国企业应积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前文已述,目前,无论是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还是具体的审计工作,独立性都较差,导致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对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应从内部审计程序、审计制度、审计模式等角度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形式”的独立性。实际上,内部审计可以看成企业的一种“自我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内部从属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与企业是一种长期的雇佣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鉴于此,企业管理者应对审计机构赋予不同于其他部门的“权力”,审计机构直接对企业管理者负责。第二,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精神”上的独立性。“精神”上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正直的道德品德、独立的精神状态。既能够独立进行审计工作,具备必须的职业操守和判断力;又能保证审计结果不受他人意志所影响。第三,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法制”上的独立性。法制,既是保障也是约束。法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我国企业应严格依据我国审计法等相关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大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三)我国企业应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之下,电子信息技术逐渐被我国企业所运用。很多企业不仅利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财务工作,很多企业还引入了ERP等数据库管理模式。鉴于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也应重视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审计软件,可以将“自查”作为审计软件的主要功能。相较于人工,审计软件能快、更全面、也更彻底,其能通过“穿行测试”等手段,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问题并予以纠正,以达到完善企业内部管控的目的。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现有财务、ERP等软件,及时搜集和过滤审计数据,并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加工。通过对电子信息系统的运用,确保审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四)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独立性一直都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所强调的重点。既要求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还要求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确定审计范围时不受客观干扰,对企业能够提供指导。笔者认为,这种独立性的要求与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中的沟通技巧紧密相关。唯有内部审计人员与各部门、各人员保持良好关系,妥善处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方能方能使自己的工作被他人认可和支持,最优化的实现内部审计的效果。同时,也才能保证最后所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没有受到干扰与影响。

五、结束语

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内部审计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无论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其发展、经营、决策等各个方面,内部审计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国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转移其侧重点,向“经营审计”转移;积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唯有如此,方能确保内部审计结果的公允性和独立性,切实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青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沙娜.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2(02)

[2]刘小花.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4(01)

[3]赵建琴.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3(02)

[4]李.关于内部审计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02)

篇4

关键词:内部审计 企业目标 政府干预

一、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

内部审计是指为了满足企业控制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内部审查和评价方式。因此,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独立部门,主要是对企业管理的程序、标准、方法等方面的合理性进行评估,目的是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目标。

内部审计的产生既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应对外界压力的需要。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所有者对于企业管理状况的了解程度缩减,所以他们需要内部审计部门来帮助他们了解企业的管理状况,进而维护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在外部压力方面,外部审计使企业运营成本大幅度上升,社会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国家要求企业通过内部审计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比较晚,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逐渐开始的,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逐渐表现为三种模式:一是受董事会领导;二是受总经理领导;三是受二者双重领导。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都带有明显的政治性色彩。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平稳过渡,要求甚至以法律的方式规定企业必须设立内部审计制度。因此,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阶段还并不是为企业实现最终目标而服务的,而是为国家制定政策和审计管理服务的。正因为如此,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对企业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大都是为国家和政府服务的,致使人们在内部审计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内部审计是代表国家对企业实施的一种监督,而这与内部审计实现企业目标的设立初衷是大相径庭的。对内部审计认识的不足,使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有名无实。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还不健全,有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会部门,有的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相平行,这就导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难以发挥其功能,使审计工作的进行受到重重阻碍。另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受国家或企业所有者的意志影响较大,所以难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真实性。

3.企业控制环境不理想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支持度不足,他们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削弱了他们的权力。而在企业员工看来,内部审计只会导致员工彼此产生相互猜忌。另外,在企业内部审计所需要的资金、人力、物力上的支持也严重不足。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低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受控于国家和政府,而内部审计人员的利益又是由企业决定的,所以使得一些审计人员为了满足自身利益而对内部审计进行谎报、瞒报,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真实性,这既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制定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5.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滞后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起步比较晚,因此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还比较严重滞后,这使得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按照固定的章程进行内部审计。另外,缺少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权利、义务的规定,内部审计的实施也难以得到法律的保障。

四、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1.确定内部审计的主要方向

内部审计并不是国家干预企业管理的工具,而是企业自我完善、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只有明确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和方向,才能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放在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上,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水平,使其为实现企业最终目标而更好地服务。

2.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观念

内部审计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为企业服务的部门,而不是在国家及社会的压力下形成的。所以,要努力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观念,认清内部审计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合理进行企业内部审计。

3.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环境

首先,应加大企业内部审计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为企业内部审计的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转变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态度,使其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优化企业管理的手段,而不是对管理者权力的限制和剥夺。最后,加大企业员工对内部审计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内部审计的进行提供审计环境。

4.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培养,使其在审计过程中不受外部因素的左右,从而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要加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及知识结构,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以及运用先进的内部审计技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效率。

5.建立企业综合绩效审计体系

企业内部审计的进行还需要许多体系的建立和支持,这些体系包括企业的利润水平以及市场价值的方方面面,只有将这些体系与内部管理切实结合起来,构建企业综合绩效审计体系,才能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涉及的方方面面,从而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全面性与真实性。

参考文献:

[1]王青.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2]汤小芳.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3]元丽星.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08期

篇5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 内部审计 财务工作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伴随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烟草商业企业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全方位的内部管理机制。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施监督,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进行内部管理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从而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实现经营管理的目标。烟草商业企业作为实行专卖管理的特殊垄断行业,要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降低管理风险,必须具备高效规范的管理体制,不断强化对内部工作的有效监督。

目前,随着烟草商业企业治理结构的不断改进,管理层充分的认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的健全不仅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具有重要意义。烟草商业企业只有充分发挥好内部审计管理的监督作用,才能真正的适应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积极应对烟草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二、烟草商业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工作的概况

(一)内部审计工作概况

目前,四川烟草商业企业的内部审计实行 “双重领导、垂直管理、监督驻地、参审异地”的审计委派制管理体制,按照“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计划管理,统一工作规范、统一绩效考核”的审计工作机制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烟草商业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和各类专项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其目的是客观、全面地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查错防弊,控制风险。财务收支审计分为日常审计监督和项目审计,主要包括对各项收入、支出的审计,对资产、负债、权益的审计以及对内控制度的评价。具体包括:预算管理情况审计、收入管理审计、支出管理审计、财务管理制度审计、计提款项管理审计、预提待摊费用管理审计、资产管理内控制度评价等内容。

(二)财务工作概况

烟草行业采用“统一管理、分级核算”的管理模式,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自2015年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国家局针对行业实际先后出台了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实务操作手册,促进了企业会计准则平稳过渡和会计核算规范操作。四川烟草商业企业也结合全省具体情况,细化形成了《四川省烟草商业企业会计实务操作手册》,进一步规范了全省烟草商业企业的财务会计实务操作。全省各级财务部门使用统一的会计软件,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对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期间费用、薪酬、税费、投资等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三、内部审计与财务工作的联系

(一)两者目标相同

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工作的目标都是为了使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降低风险。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对公司财务工作的有效监督,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使管理层运用准确的会计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二)两者工作侧重点不同

内部审计工作主要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对整个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风险,侧重于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并提出意见建议;而财务工作则主要侧重于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及时、完整地记录核算,对财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执行会计制度、内控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复核,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情况。

四、如何进一步通过内部审计促进烟草商业企业财务工作规范

(一)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可以促进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通过对企业相关制度的完善性、健全性以及运行有效性的审核,可以发现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财务工作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建议,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建立健全基础工作制度体系,最终实现优化的内部控制管理。

(二)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财务审计成效

审计工作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内审人员专业水平,而内审人员的的知识结构,是决定其专业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和行业政策的不断变化,对内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优化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业务技能,也是保证财务收支审计成效,促进财务工作进一步规范的必要保证。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集成共享,强化对财务工作的实时监督

目前,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就四川烟草商业系统而言,会计核算系统与审计信息系统已实现有效对接,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审计信息系统实时查看财务系统中的核算、预算、资产管理子系统、实时查阅会计账簿和凭证,利用在线审计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对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复核,及时发现异动指标,准确找到问题所在,实现对财务工作的实时监督,规避核算风险。

五、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烟草行业规范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本文对如何通过内部审计促进财务工作的进一步规范进行了探讨。烟草商业企业财务工作的规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规范化的财务工作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监督。商业企业如果能够发挥好内部审计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企业财务工作规范化管理,将会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从而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娟,饶兴明.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7-18

篇6

关键词:交通运输;内部管理;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令世界感到震惊,但是,由于各行业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协调方面还不能较好的达到同步,这就导致一些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外在因素的限制,影响其发展的速度。

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讲,可谓是相当重要。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在交通运输企业中,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限制着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明显下降,这无论是对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还是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状。

一、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现状

本文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需要改进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系统与全面性,在某些经济业务或者是具体的事务上面,相关的管理方法不够具体,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因为,管理经营的环境较少,在相关的管理制度上普遍存在着某些问题:财务人员、资料保管人员、业务的决策人员以及具体办事人员之间的关系复杂,相互牵连,彼此监督力度不够,有些工作人员既是出纳优势核查人员,还有的工作人员既是采购员又是保管员;针对一些重大的决策问题,决策者也是执行者,并且很多决策者根本就是刚愎自用,不能听取民主意见;对于企业的财产审查工作,本应该有严格的相关规则制度,但是,对于这些基层单位来讲,在实际的工作中,用的上的很少,致使清查的期限不明确、程序也是一片混乱,工作的随意性很大。

(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统一

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企业中,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关键的流程等规定的内容都不是十分的明确,有些甚至只有相关的制度名称,其上面标注的内容和实际的工作完全无关,这样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无法做到“照章办事”。虽然交通系统内不同单位之间在生产组织、经营管理上有其不同特点,此单位采取的制度,彼单位不一定需要,但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应有一个全面、统一的要求,使下级单位各取所需,再结合自己的特点增加或补充。

(三)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管理不协调

由于各职能部门之间在资产管理上协调和衔接不够,出现资产管理和使用上的混乱,如一些基层站段经常发生设备已使用几年却没有收到相应的资产调拨账单,既使是设备到达时附有资料,却没有注明来源和部门,导致出现账外资产现象。

(四)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我国有些交通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很好地加以落实。如印单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对上级部门检查提出的问题,不是积极改正,反而强调客观理由,事后也没有改进,有关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这样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威慑力,失去了实际意义。

(五)内部控制中的财务管理混乱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以及没有很好地执行,交通运输企业一些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出现混乱甚至发生违法乱纪现象。

二、抓好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

针对以上我国交通运输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一)完善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制度

一个企业要想长期的发展下去,就要有严格的规则制度进行管理,因此,在交通运输企业的一些基础单位,要建立起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做到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以及资料保管人员职能分离,制定出针对财务人员和监督人员的管理制度,杜绝他们之间进行相互偏袒,谋求非法利益的现象发生。决策者在进行重大事件决策的时候,必须进行民主讨论,不能擅自作出决定,否则,上级领导将会按照相关的管理条例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很多程度上防止决策者因一己私利或者是考虑不周为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建立企业内部的统一管理制度

针对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制度不统一的问题,其上级部门应该制定出统一的管理规则制度,并且,在其所属的所有下级企业中强制执行,严令禁止下属企业“各自为政”,导致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由于管理的制度不统一,推卸责任。另外,在推行统一的管理制度过程中,要做好下属各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使他们在进行关联工作的时候,能够很好的进行沟通,并且按照统一的标准共同完成需要解决的事务。

(三)做好各职能部门的资产管理协调与衔接工作

交通运输企业中很多资源的购买和保管各方面的开支较大,所以某些设备不可能所有的部门都能够确保全部购置,所以各部门之间的借用或转让是十分常见的事情,所以,在设备的使用和借用之前,要有明确的书面证明材料,以便于事后的检查核实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损失。

(四)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好的制度也需要有好的执行力,为了确保企业高效的运行,要在企业的执行力方面进行强化培训,让企业保持高度的执行力,以便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五)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财务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功能发挥不出来,因此,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和财务人员的监督工作,确保企业的核心机构合理高效的运营下去,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并有效杜绝企业内部现象的发生。

三、小结

企业要想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下去,就要有相应的高效企业管理机制,我国交通运输企业要想真正的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提高自身的企业竞争力,就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加强企业的管理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基于“Z-Score”模型的我国上市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预警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08.

篇7

摘 要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现代化的不断提升对于企业的相关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更高标准的要求。其中企业财务内控体系在企业整体环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把探讨的重点放在我国的中国中小企业,介绍现在中小企业财务内控体系建立和发展的现状,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的改革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内控体系

一、中小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现状

在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凭借着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自身不断发展的专业经验和技术能力,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并且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总体来说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中部门之间和各个业务的环节之间的工作流程和相互制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在这些发展进步的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具体在财务会计方面由于业务核算频繁而相应的会计制度并不十分完善,使得职位划分不清楚,责任不明确。比如说出纳岗位许多的中小企业为了成本问题的考虑,出纳除了办理自身的现金、银行存款等业务外,还负责许多其他的业务处理,一人身兼数职很容易出现工作失误,导致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2.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提升。我国现在的中小型企业整体来说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是很高。就投资内部控制来说,中小型企业缺少有较高的国际化素质的优秀人才,这对于企业的投资来说无疑是一个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对外投资难度更大,而这与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在会计人员的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能力素质不过关导致会计数据和信息混乱,很多会计人员甚至是半路出家,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在企业内控方面所起的作用。

3.整体管理层面水平不足。现在的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管理方面整体的管理水平较低,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这样一来将会严重的制约企业的持续长远发展,特别是在资金投资的内部控制上,如果眼光不长远,那么这个企业将难以做大做强。

4.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财务内控体系中,无论是资金内控、成本控制还是投资内控制度都存在着问题。就拿资金来说,之所以中小企业出现货币资金管理的混乱局面,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十分健全和完善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企业无法对于货币资金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资金周转的速度受到影响,相应的阻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5.经营方式存在一定问题。中小企业因为其规模较小经常实行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内部管理秩序的混乱。虽然这一模式在建立初期可以形成较为强大的力量,使得企业在形成时期更好地发挥能力,但是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一模式的局限性就会显现无疑,甚至引发贪污现象,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上述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内控体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和完善相应的体系机制。那么中小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企业和社会有何重要作用,对于这方面我们进行相关的分析。

1.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合理化发展,是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在整体的管理水平上必须有一个更高的改进,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由于财务在企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建立财务内控体系将有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资金 ,促进资金运转的合理化和最优化。

2.有利于充分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为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相继颁布《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这些法律法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对于相关的企业按照国家法规的要求,只有建立和完善财务内控体系才能更好地对企业整体的会计环节进行合理化的管理,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充分贯彻国家的相关规定,提升会计质量的整体水平。

3.能够让企业更好地运行和发展。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点,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和功能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可以充分保证企业财务行为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使得企业的财务工作能够和整体的经营体制相适应,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特别是中小企业,如果有一个合理和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将会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极大的积极作用。这样不但能够使得中小企业在资金的周转方面更为合理、快速,同时也能使企业在经营中有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三、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内控改革方向

我国继《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财政部又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内部控制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正常和可靠运转的基本保障,而新会计准则的日益完善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渐入正规。在新的准则的要求之下,我国企业的内控改革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1加强内部会计的控制意识。之前我国许多企业管理层对建立和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重视不够,只是将行动表现在口头和纸面上,却迟迟不见具体的实际行动,这种消极的态度也使得我国的相关企业在内部会计的控制方面一直不够完善。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新的准则的要求下加强这一环节。2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制度。企业内部的审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对于财务的考核、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企业财务合理运行。3加快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信息系统的建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很好的促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运行,进而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得到完善和发展。

四、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采取的相应措施

针对企业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相应采取如下措施,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1.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的建立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整体的计划和构建,重视内部的管理的作用,同时积极地引进就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员,让他们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这样就能够使得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进而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环境的稳定。

2.改进中小企业内部资金控制体系。中小企业应该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让内部的管理人员各司其职,杜绝一人多职现象的发生,同时让不相容的岗位之间相互分离,减少的可能性。对于货币的管理方面也要十分重视,合法的办理现金收支业务。建立票据与印章的管理制度,明确票据相关环节的程序和权限,并设置专门的登记簿进行记录。

3.强化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中小企业应该重视对于审计制度的完善和改进,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于审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化构建,重视审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提升他们的职业综合素质,使相关人员更好地担负起企业审计工作的大旗。

4.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的落实力度。中小企业应该强化财务内控体系落实的力度,专门建立相关机构,配置专门人员督促其具体施行,并及时的将实行情况反馈企业管理决策层,只有这样财务内控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小企业才能更好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获得更大的发展。

五、结束

总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是现代化趋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也只有适应时展的步伐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英浅.谈企业财务内控执行力.金融经济.2009.

[2]孙懿君.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

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会计核算有助于完善现代化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效率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销售收入等经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内部监管工作的开展,通过前后期会计信息的比较,可以有效监督相关人员的岗位履职情况,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等问题。另一方面,会计核算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奠定基础。准确的的会计核算数据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财务人员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基础数据,有助于财务管理人员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更好地指导筹资、投资等管理活动。此外,会计核算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提供保障,也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加强会计核算管理,能够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提供良好的会计内部环境,顺利地将各部门预算纳入到企业整体预算之中,有助于管理者充分考虑成本费用、产销情况、利润水平等各项财务指标,为其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二、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1.影响会计核算的因素较多

实际工作中,影响会计核算的因素较多,使得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进行,因而难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以及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核算受业务部门绩效考评等因素的影响,在核算科目的使用上不规范,难以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二是企业管理层对于受托责任履职情况、对外信息披露等因素的考虑,通过授意而非授权的方式,诱使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上做手脚,进而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2.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尚不健全

尽管企业会计准则等对会计核算管理提出了要求,并作出了规范性的指导,但不少企业仍未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会计核算制度,表现为企业会计核算政策不清晰、不细化,会计管理分析制度不健全,以及会计核算报告模式不固定等。另外,一些企业没有形成会计核算监督机制,使得会计核算人员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在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下,很容易导致会计人员,不利于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

3.会计核算管理理念落后,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会计核算管理方面相对落后,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这不利于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有的管理者认为会计核算管理就是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会计信息的记录与管理,而忽视了对核算制度、核算流程、核算人员等的管理,以及不同会计期间核算政策等的比较,也未能将会计核算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经营管理当中。因此,不利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多数企业已经构建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系统,但系统建设较为落后,难以满足企业会计管理等内部管理活动的需要。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拓宽,会计核算涉及信息量明显增多,会计管理要求也不断提升,而现有的会计管理系统很难全面收集、加工、处理上述会计信息,这不利于会计核算管理水平的提升,更难言其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此外,有的中小企业仍然采用人工会计核算的方式,会计管理效率低下。

三、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1.确保企业会计核算的独立性

要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确保会计核算的独立性。首先,应在企业管理制度中明确会计核算部门的独立性,并明确其他部门禁止干预会计核算工作,以及违规时受到的处罚。同时,要确保会计管理部门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明确会计核算人员的职责,确保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其次,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改变单一的绩效考评方法,从而减少业务部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促使会计核算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后,改变管理层的业绩观,使其以积极的态度紧抓企业经营管理,努力改善经营状况,而减少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干预。

2.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企业要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完善会计核算w系。企业应紧跟相关会计法规、最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不断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及自身经营发展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一是要在制度中明确会计核算政策,尽可能指明其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等,为做好会计核算管理奠定基础。二是要完善会计核算相关制度、办法。例如:通过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岗位分工及管理办法、新业务会计核算办法等的制定和完善,指导会计核算人员更好地完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此外,要建立配套的内部监管机制,制定具体的监督措施,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全程监控,从而约束会计核算人员的行为。

3.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素质,更新会计管理观念

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是贯彻落实会计核算制度,以及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通过新业务会计核算办法的培训、会计政策变更的学习等,使其严格执行会计核算相关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另一方面,要更新会计管理理念。不仅要提高管理者对会计核算管理的重视程度,还要将核算制度、核算流程、核算人员等的管理纳入会计管理之中,始终将会计核算管理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并将会计核算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管理中。

4.加快企业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企业应加快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会计信息采集、加工、分析的能力,为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除了常用的会计核算软件和系统外,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引入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在满足会计核算管理的基础上,更多的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服务。同时,企业应当将生产、销售等业务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有机结合,提高数据采集、加工分析的综合能力,使得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而有效提高现代化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强化;内控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1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为防范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从其形成至完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架构阶段。

为加强和规范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2008年5月财政部、政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范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规定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应符合内部控制的目标即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内部控制原则即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并要求企业所建立和实施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2010年4月五部委又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共同构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份企业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机构设置及权限分配不合理、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导致内部控制薄弱,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1.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市场经济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只要有经营活动,就必然存在相应的经营和管理风险。但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内部控制需要增加设置人员岗位,增加办事环节和程序,影响办事效率,还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没有把内部控制置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高度来考虑。未意识到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维护企业资产安全、促进企业长久发展的有利保障。因而,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重视。例如,有些企业关键岗位设置不够,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牵制,也未采取专项审计等替代控制措施,以致造成舞弊事件发生。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和实施一套完整、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有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未遵循全面性原则和制衡性原则要求,存在内部控制空白点。职责分工不明确、机构设置及业务流程不合理,管理漏洞比较大,未形成有效的制横机制。例如,有些企业由于定员、休假等原因造成人员减少时,就违反内控制度规定,不相容职务由一人担任,特别是财务部门,预留银行印鉴章本应分人保管,由于人员休假,就在支票上预先加盖全套预留银行印鉴章,导致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控制措施在实际执行中无效,以致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给企业造成损失。

3.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检查机制缺失

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只是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并未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例如,某企业按内控制度要求,每月劳资部门应与财务部门核对应付工资发生额,天长日久人熟了,核对的程序就省略了,财务部门工资核算人员就虚造人员工资,虚增代畜工资卡,几年累计套取单位资金一百多万。由此可见,内控制度不落实,内部监督不到位,内部控制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就会使日常工作中看似一个很小的环节,给企业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

4.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很多企业的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特别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会计人才,中小企业的会计人才更是非常有限,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严重,这增加了内部控制在实施中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例如,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库存现金管理办法和支出授权审批程序,关键岗位未定期轮岗,在会计等关键岗位人员配备时未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会计人员管理弱化,以致于发生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事件。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既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内在需求。

1.增加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树立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增加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在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防范资金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以及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尽管有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可能会让整个企业免于遭受更大的损失。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切实把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摆到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健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内部控制的目标,并应严格遵循内部控制原则,且应当包括内部控制五要素。

按照内部控制全面性原则的要求,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应当贯穿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只要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就应当有相应的内部控制,不留内部控制的空白点。

同时,按照内部控制制衡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应当完善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并使这些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制衡性原则还要求企业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及以上岗位和环节。对不相容职务实行分离控制,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企业在组织架构方面应强化授权审批控制,对于“三重一大”事项,应按规定程序和权限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改变集体决策。

3.加强内部监督,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企业应

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并应保证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有良好的独立性。

企业应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企业应将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内部控制缺陷纠正、改进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效力,增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建立反舞弊机制,作为内部控制监督的补充形式,达到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目的,从而推动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4.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企业要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除了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人员素质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要想更加长远的发展,必须要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企业应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开发机制,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特别是财务等关键岗位人员的选用应谨慎。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员工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体员工的知识、技能持续更新,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效能。还应注重财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财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促进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

四、结论

风险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是企业必须长期重视的问题。所以,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提高企业人员整体素质对每个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内控制度是资产安全的制度保障,资产安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每个企业都应致力于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促使企业得以持续、良性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构建 实施

所谓企业内部控制,指为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和信息资料的可靠性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企业政策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等问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因此,从企业角度进行内部控制构建和实施,也成为企业管理中的常用手段。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快速发展,但是许多企业都存在管理混乱、劳动者整体素质较低等问题,如许多企业在内部管理上缺乏专业机构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内部控制力度低,一些内部控制岗位设置不合理,无故增加了企业办事环节,影响了企业经营办事效率。而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因此,可以说,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求。其次,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如股东大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股独大”的现象比较普遍,独立董事不独立,“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监事会的功能有限,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内部审计职能未能充分体现,经营者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董事会、监事会职责范围有限,难以形成相互监督和制约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企业内部控制职责划分混乱,因此造成一些企业看似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对企业效益的提高却很难发挥作用。许多销售人员既推销东西又收货款,会计人员也是钱账一起管。这些,都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要想规范发展,必须完善内部控制。

二、企业内部控制构建实施建议

(一)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归根到底是要为企业生产经营而服务的,它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包括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等内容,只有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化、规范化。鉴于此,企业应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制定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提供制度环境保障。市场经济要求企业要担起经济主体的责任,成为能进行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监督的独立市场主体。因此,企业要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在坚持企业财产法人化的同时,强化董事会在企业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企业法人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引入外部独立董事,加强对内部管理主体的监督;科学设置内部机构,明确内部机构职责和权限,强化内部控制管理,改变过去那种缺少职业经理人、盲目决策的状态。

(二)严密构筑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想确保企业内控制度和其他制度的有效落实,企业必须构筑足够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以防为主、以堵、查为辅的内部监督防线,建立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对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以减小企业经营风险。在此基础上,企业各级管理层还要结合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施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给决策层以内部控制执行过程和结果反馈,以促进企业内控体系的完善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构建的实现,不仅需要企业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离不开企业监督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因此,在内部控制构建进程中,企业一方面要通过道德、技术和控制制度教育来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管理阶层的思想意识和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强化内部监督机制的约束力,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取消子公司对外融资权和担保权,突出集团企业资源配置、经营管理功能。这就要求企业在严格审核超预算资金配置的同时,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内部用人机制,在关键岗位人员竞争、聘用上坚持择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制度,推进以岗位为基础的薪酬制度改革。

(三)通过各种内部控制活动营造积极的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是批准控制、会计控制和实物控制。其中,批准控制是企业事前控制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各级管理层要按照既定程序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提请批准事宜的合理性、合法性、可操作性进行核实、测评,确定是否准许其发生,严格控制那些不合乎法规要求、与企业利益相违背的经济业务,关注临时性、突发性事件中专门审批、报告、执行程度。会计控制指企业通过内部会计活动对经济事务的控制,会计控制一般是对经常性发生的财会业务而设置的,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可以借助会计方位设置、凭证制度、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日常核对等来管理内部经营活动,已实现经济业务控制目的。实物控制是针对实物安全完整而采取的控制方式,其主要内容有实物利用保护、实物清查、实物保管、实物限制接近等。企业管理层可以从不同角度、借助不同形式的管理活动宣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内部控制文化环境建设。不过对于许多小型企业来说,即使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在企业管理不成熟的情况下,再完善的制度也是形同虚设。要想构建理想的内部控制制度指向环境,企业管理层需要考虑控制活动与制度之间的关联,利用各种控制活动如业绩指标分析、业务经理职能指导管理、定期资产、存货及现金盘点等活动,促进内控制度与企业日常管理的有效衔接,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要客观分析经营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内部控制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结合起来,实施一系列的控制政策和程序,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慧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财会研究,2010,07: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