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行业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4 14:2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行业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行业报告

篇1

项目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新型干法工艺技术,实行计算机网络集散控制,装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环保投入达总投资的26%左右,能源消耗指标最先进,粉尘排放量控制在30毫克/立方米以内的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建设不破坏原有水系和植被,按照花园式工厂布置,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2154万元,税收1605万元。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和谐发展。

一、政策优势明显

水泥行业为高污染行业,近年来,国家为治理水泥行业的小、散、乱及污染严重的问题,采取了严格的行业准入政策。四川省相应采取了淘汰落后产能,以大换小,产能等量置换的行业政策,基本不新批、新增水泥产能。坚决杜绝重复建设及严格的行业准入政策,为资中县东方红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日产2500吨水泥项目竣工投产后的正常生产经营奠定了政策基础。

四川省资中县东方红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为了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上大压小”的战略方针和提高旋窑水泥比重的产业政策,实现水泥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决定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资源,在位于距资中县约13km处的兴隆街镇三皇庙村11社,紧邻东方红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老厂区建设一条2500t/d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为了充分利用25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废气余热,还建设一座额定功率为4.5mw的纯低温余热电站。这项目得到了资中县委政府、内江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将项目列为市重点项目,推荐为四川省重点项目,将项目的建设写入了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

二、市场优势突出

(一)内江水泥行业现状与趋势

现状:水泥的供求基本平衡。从市场需求与设计产能看:截止2018年,内江市全部水泥企业总设计生产能力1154万吨,其中旋窑生产能力760万吨,立窑生产能力394万吨,水泥的供求基本平衡。从市场价格与库存情况看:价格走势平稳,水泥企业基本没有库存。目前,资中几家水泥公司所有水泥现款现货,无滞销,无欠款。

趋势:将出现供小于求的现状。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供给不足。到2012年,内江地区将要淘汰的立窑设计产能达394万吨/年,而实际产能在600万吨以上。四川省要淘汰的落后产能为4500万吨/年。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需求增加。gdp的增长与水泥需求具有正相关性。如XX年,四川省1万元投资需要消费水泥1.2吨。十二五期间,我们周边的几个地方的gdp仍将是两位数的增长,其增长仍将是靠投资拉动。内江、资中等加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投资,尤以是城乡住房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的大量动工,带来巨大的水泥需求。

(二)优质水泥供小于求

从川南地区水泥供给的现状来看,一是优质水泥产量低。大型水泥厂和新型干法生产线生产的水泥不能满足本地区对优质水泥的需求量。二是销售价格上优质水泥、品牌水泥价格每吨要高出几十元。三是东方红公司生产的干法水泥质量很好,只是生产时间短,还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三)东方红水泥公司的主要用户及用量

东方红公司有二十多年的水泥经营历史,具有成熟的销售市场,生产的水泥主要销往成都、资阳、内江、泸州、宜宾、永川、遂宁等地。所有销售现款现货,主要用户为各地房地产开发商和道路桥梁建筑公司,东方红公司一直以来库存无积压。

(四)全省的干法水泥亟待大力发展

四川省新型干法所占的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总体上看,四川省水泥工业总量基本平衡,但旋窑水泥所占比例不大,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更小,水泥工业结构很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优质旋窑水泥,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亟待大力发展。东方红公司投建的生产线,在内江以至周边城市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三、矿山资源充足

(一)资中石灰石资源优势突出

资中具有丰富的水泥资源优势。县委政府依托资源优势,把资中水泥行业的建设融入四川全省的产业大格局中,发挥优势,振兴资中的水泥产业。

县委政府提出了建“年产1000万吨的水泥生产大县”的奋斗目标。据地质勘查成果和估算,资中的石灰石资源总储量在30亿吨以上,可利用资源储量约10亿吨,正常情况下,能满足年产1000万吨水泥的原料供应30年以上。

资中的石灰石资源开发利用,始于上世纪60年代(烧石灰),到目前已形成年400—500万吨的生产能力,支撑县内形成了近3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直接创税约XX万元。 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众劳务收入超过XX万元。加之,以资中为中心的有效运输半径内,仅资中拥有相对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周边有的市、县甚至根本没有这种资源,这是资中提出在四川盆地中心区域打造年产1000万吨水泥生产基地的重要依据。

(二)自备矿山资源充足

白石为水泥的主要原料,资中县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储量398亿吨。资中县人民政府将兴隆街镇红庙子、金星、三皇庙、高峰、华光五个村6个矿山的石灰岩矿产资源挂牌拍卖给予项目业主做自备矿山,用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正式采矿权按照法定程序已办理三个,另外三个正在办理之中。为新项目的建设提供给了充足的资源,可供该项目建成后使用1XX年以上。四川省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备矿山,周边城市大多缺乏石灰石矿山资源,东方红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三)自备矿山勘察结果

项目拥有自备矿区,经四川省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二0二地质队地质勘察,普查面积5.4平方公里。在现探矿权内获得内石灰岩矿资源量(333+334)类为24932万吨,其中推断的(333)为15781万吨,(334)为9151万吨。平均剥采比为0.9:1。其中0.5:1以上的为底下开采,0.5:1以下的为露天开采。露天开采中可利用的砂岩、页岩有8-10米,年用石灰石200万吨,可满足年产100万吨水泥的企业开采石灰岩矿资源1XX年。

篇2

摘 要 我国行业报纸自诞生以来,历经数十年探索发展,尽管在规模及实力上还无法企及一些大报,但在向好政策的支持下,在专业报人的努力下,通过对专业报纸新闻报道上的创新与对资源的有效整合,行业报纸即将迎来一个属于自己的明媚春天。

关键词 行业报纸 文化产业 话语权 资源

行业报作为我国报业的一个分支,历经数十年的探索发展,已经形成了我国报业中的独特体系。而对占据我国报纸行业半壁江山的各种行业报纸来说,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把握机遇,探寻新的管理体制、新的发展路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政策机遇:发展创新的基石

我国政府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多次强调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一次将文化分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要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同志在十报告中再一次强调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他特别指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这为我国的文化改革发展明确了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在这种背景下,改革转型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成为专业性报纸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如此,从2006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的《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到2011年新出台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国行业报正迎来发展的春天。而在“通往春天的地铁”上,转企改制正成为行业报突破困境的杀手锏。转企改制后可以使行业报社由原先的事业单位变成自我发展、自由经营、盈亏自负的企业。作为一个产业实体,在今后的发展中,行业报社的产权将会变得更加清晰,权责将会更加分明,不利于发展的障碍将会逐步被清除掉。

专业机遇:引领读者的灯塔

毫无疑问,专业类报纸无法在新闻信息规模上与其他媒体相比,但有其特色鲜明的行业优势。与其他报纸相比,专业报纸具有专业内容优势、稳定的读者群体、明确的细分市场,以及特定行业的媒体影响力。随着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专业报纸时效性局限越发突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专业报恰恰可以有新的作为,即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把问题看得更准、说得更透,用深度的分析、精准的解读,俘获读者,让读者产生对专业报纸权威的依赖,这就是专业报纸话语权的体现。而话语权带来的销量提升和稳定读者群正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现代护理报》作为全国发行的唯一一份护理类报纸,通过设置《基层周刊》、《人文周刊》、《学习周刊》、《医管周刊》等,在第一时间传递国际国内护理界前沿专业资讯,为医护工作者提供最专业、权威的业界动态;通过“专家专栏”、“专家访谈”、“评论员文章”等形式,及时业界动态并进行深入解读,得到全国广大医护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的认可,这成为这份报纸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根基,这也是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专业优势与机遇。

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多数行业报刚刚进行完转企改制或尚在进行转企改制当中,当前的主营资源大多还集中在本行业内,缺少有效的整合和得力的经营人才。因此,在转企改制工作没有完全到位之前,行业报在现有体制框架下变革动作不宜过大。但是,行业报也必须根据市场变化而主动变革,在有效扩大报纸发行量的同时,快速提升在行业内的影响力;通过报纸在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再向相关领域进行渗透扩张,最终发展成为综合性的行业传媒集团。

资源机遇:竞争优势的保障

在传媒格局深刻变化的当下, 行业报纸只要守住自己的资源,树立“资源中心观”,整合一切资源, 为我所用, 劣势就有可能转化为竞争优势, 从而放大在社会上的影响,改变“守着金山要饭吃”的困境。 以《现代护理报》为例,其资源平台可谓得天独厚,但如何进行有效整合,如何使该报在新的媒介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摆在该报诸报人的重要课题。自2012年始,他们逐步打破原有发展思维,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使该报发展取得了预期效果,为长远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客户资源:《现代护理报》通过开辟“优质护理风采展”、“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医院巡礼”专版,开设“各省护理质控中心主任访谈录”专栏、以及与各省卫生厅护理质控中心签订发行协议等,同时,通过成功申办并实施了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和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牢固吸引了数量可观的有需求的护士,该报将逐步形成有重点、有针对性、全方位覆盖的立体发行方式。

篇3

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提升,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更为丰富,拥有一只可爱的宠物成为现代人寄托情感、寻求陪伴的一个非常普遍和喜爱的方式。宠物能给平淡的生活带来丰富的色彩,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商机。目前中国宠物猫犬的数量约为8000万只,预计至2020年和2025年将达到1.29和1.51亿只,宠物市场规模巨大。高速发展的中国宠物市场孕育着无限商机,而在宠物经济中,宠物医疗是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既是宠物生活中的一大刚需,又能够将线上线下紧密结合,还能为宠物用品、宠物社区等周边服务进行导流,是撬动宠物经济的关键点。

近日,天风证券的一份关于宠物医疗的行业报告备受宠业人士瞩目。该报告从行业格局、商业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宠物医疗”这一朝阳产业。报告指出,过去十年(2005-2015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9.5%。其中宠物医疗市场规模约为150亿元,行业增速达30%。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宠物产业已经相当发达,正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布局延伸。和成熟的美国宠物市场相比较而言,我国宠物市场增速显著高于美国,但宠物医疗服务占比相对较低,未来宠物医疗行业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我们试着通过中美宠物医疗发展模式对比,来看看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看美国宠物医疗企业发展模式

美国是全球宠物拥有率最高及宠物产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据调查,2015年美国约有69%的家庭拥有宠物,全国宠物猫犬量约1.64亿只,宠物产业总支出达606亿美元,其中宠物医疗约占整个宠物产业的一半!

美国宠物医疗企业发展模式分三类:1、产品+服务类。这类公司的重点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兽医服务多是配套服务。具体为:(1)大型动物保健公司通过研发或收购方式从经济动物保健领域拓展到宠物医疗领域,这是主流发展模式。例如Zoetis通过收购SmithKline Beecham动保、先灵葆雅通过收购因特威成功涉入宠物市场。(2)将人药技术与产品应用于宠物领域,例如Aratana Therapeutics用人医技术治疗宠物癌症、慢性病。2、诊疗类。具体为:(1)连锁宠物诊所模式,即在社区内设立小型连锁宠物诊所,提供疫苗注射等常规诊断服务。如Banfield Pet Hospital美国最大的连锁宠物诊所,提供预防性保健、常规外科和急诊服务。(2)连锁宠物医院模式,即设立大型专业连锁宠物诊疗机构,除常规诊疗外还提供包括外科手术、肿瘤、癌症、心脏病治疗等专业兽医服务。北美宠物医疗护理龙头VCA Antech正是连锁宠物医院模式的典型代表,其有600家连锁宠物医院、55家兽医诊断实验室,并且销售诊断产品。3、销售类。线上加(或)线下双渠道打造专业零售商或经销商,如PetMedExpress是美国最大的宠物药房,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视和邮件广告方式销售宠物处方药、非处方药和其他健康产品。

中国宠物医疗行业旭日东升

对比美国,我们认为中国宠物医疗市场具备巨大潜力。原因在于:(1)养宠家庭率远低于其他国家,宠物数量增长空间大;(2)人均收入持续增加,主要发达城市宠物经济已高度繁荣。(3)人口老龄化叠加家庭年轻化,宠物陪伴需求大。假设2020年和2025年中国宠物猫犬数量达到1.29亿和1.51亿只,2020年和2025年城镇宠物预防型药物施用率和医疗就诊率分别为50%和70%,农村宠物预防型药物施用率和医疗就诊率分别为20%和30%。我们粗略测算目前中国宠物医疗市场规模约为24.9亿元,预计2020年和2025年全国宠物医疗市场规模分别达到65.8亿元和122亿元。随着宠物数量的增长和养宠观念的转变,未来5-10年将成为宠物医疗市场的黄金发展期。

回顾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将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2002):探索期。宠物医疗需求激增,国产医疗产品姗姗来迟。长期以来中国动保企业以生产经济动物药品为主,宠物药品研发起步较晚,其中宠物疫苗于2000年首次研发成功。第二阶段(2002年至今):发展初期。国际巨头占绝对优势,国产药品技术亟待突破。国际巨头也因多元化产品和突出疗效占绝对优势,国内动保企业开始积极布局宠物医疗市场,在研发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宠物诊疗机构以小型宠物诊所为主,大型连锁宠物医院开始萌芽。

也就是说,虽然我国宠物医疗行业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目前宠物医疗行业在我国仍属于一个朝阳行业,行业的发展速度却超过许多发达国家。

销售和服务先行,产品后至

基于中国现状和美国宠物医疗发展经验,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的发展将会分两步走:

第一步,在较长时间里,以宠物医院为核心的服务型企业将是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内药企都难以在产品和技术上追赶上国际动保巨头,能够实现本土竞争优势的企业和模式只可能出现在销售端。原因在于:(1)国产宠物医疗产品起步较晚,国际动保巨头以其多元高效的产品以及完善的营销渠道占绝对市场控制权,国内药企在研发人员配备和能力上与国际动保巨头存在较大的差距,产品和技术积淀不足,此外新药研发资金投入大,目前国内药企的盈利能力以及新宠物药的预计盈利空间使得产品端在短期内注定难以有所作为。但我们也看到,近年来国内动保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宠物医疗市场,与国际动保巨头的地盘争夺战已拉开序幕。(2)进口宠物药品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用户口碑,宠物主和兽医对其信任度高,要消除用户粘性尚需时日。(3)销售端行业集中度低,且国外企业难以取得经营药品销售所需执照,行业分散特性和政策保护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充分的竞争空间。

因此,以服务和销售结合发展模式的宠物医院前景最优。宠物药品销售和兽医服务属于配套业务,因此将药品销售和兽医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主流,而宠物医院作为市场份额最大的药品销售者和兽医服务提供者将最具前景,随着宠物热的逐渐升温,来自药品销售和兽医服务的双重收益将推动宠物医院的不断发展。

其中,宠物医院连锁经营正成为我国宠物医疗行业主要发展趋势。宠物医院连锁能够通过统一标识、规范经营管理,有效地打造品牌效应,并且在技术、设备、人才上能够进行资源共享,建立有效的医疗网络系统,提供宠物医院的技术服务水平。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中国优质的、高端定位的、覆盖宠物服务半径的连锁规模机构将快速发展,而资本和产业资本的介入也将对行业形成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我国有很多与大学合作的宠物医院品牌,如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杭州浙江大学动物医院、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院、上海天使宠物医院、哈尔滨畜犬联盟宠物医院、重庆名望宠物医院等,医疗优势明显。市场上也有许多宠物医院正在寻求加盟来抢占市场先机,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这些宠物连锁医院一般会以医疗为核心,

辅以宠物美容、宠物商品销售、宠物寄养等,扩大医院的服务范围吸引客户。

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代表性宠物连锁医院主要有瑞鹏、瑞派、美联众合、派特、艾贝尔、我宠我爱、美联众合、宠福鑫、关忠、思威国际等,而这些品牌的宠物连锁医院也吸引着风投的关注。

相关链接: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第一股:瑞鹏股份上市敲钟了

2016年9月2日,作为宠物医疗行业家喻户晓的品牌瑞鹏宠物医疗集团在北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NEEQ,简称“新三板”)成功挂牌,举行隆重的上市敲钟仪式(股票名称:瑞鹏股份,股票代码:838885),成为中国宠物医疗行I第一股,开启宠物医疗行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新纪元。

篇4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颜值”产业总销售规模大于3万亿元,其中中国整形美容行业的市场规模目前已居于世界第三位。据相关预测,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8000亿元。

未来谁能够分享医疗美容产业的蛋糕?

“颜值经济”热浪来袭

“今年发了奖金,我要去做个杨幂的鼻子。”

“天哪,很贵吧,我想做一个Angelababy的双眼皮。”

以上对话是不是有点耳熟?这可不是台湾偶像剧,而是一次一线城市年轻白领的日常对话。

不知什么时候,微整形成了爱颜值人士奖励自己的方式之一。有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整形人数已超过1000万。有专家表示,就人均水平而言,与韩国、美国或巴西相比,中国具备至少10倍的增长潜力。

不得不说,医美行业的崛起是时展的必然。人们对于自己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精神及外在面貌,而大众对于整形的态度也逐渐宽容起来,从最初的藏着掖着,变成了大方承认并相互交流。随着医疗手段的逐步成熟,做一个微整形,对于很多年轻姑娘来说,就如同买一个包一样,不再需要反复纠结。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医疗美容行业报告显示,医美是继房地产、汽车、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消费热点,其潜力巨大,热浪来袭。

传统医美营销痛点多

然而,相应市场却未能跟上需求的快速发展。资料显示,目前从事整形手术的2万多名医生中,只有1万左右有完全合格的从业资质。新闻上时不时报道出的各类医美事故,曝光的各种无证经营、监管疏漏,成为我国医美行业发展的一大阻碍。

再回到市场。据悉,截至2015年,按照当年收入统计,尚无占有市场份额5%以上的单一医美集团,而全国共有超过24000家医疗美容机构及诊所,其中80%为民营。由于民营资本进入医美领域的注册门槛不高,导致各种良莠不齐的机构充斥着整个行业。

另外,2006年8月国家颁布了“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等五类商品不得在电视购物节目上播放”的法规条令后,整形机构的营销手段大都是靠线下广告、百度推广等。合理的营销费用应控制在营收的20%左右,但医美行业的营销费用一度占到50%。从丽都整形美容医院的年报就可窥见一斑,其2013年、2014年、2015年1-5月的毛利率分别为61.22%、63.59%、63.87%;但2013年、2014年的利润率分别只有4.47%和9.02%。每年的营销费用高达6000万~7000万元,其中近半数都花在了百度推广上。

这些都导致了医美行业获客成本高、获客难度大。因为此类营销并没有解决消费者的疑虑:“这家机构到底安不安全?去过的人感觉如何?价格这么高是不是被宰了?”

于是,不少熟悉互联网的创业者看到了机会――利用互联网平台解决市场痛点、消除消费者疑虑。从2013年起,各种医美O2O平台陆续上线。

医美O2O应势而生

相比美甲、美容业的各种大战,医美O2O平台低调无比,但这并不妨碍其快速增长。

2013年,新氧上线,成为第一个医美领域的电商平台。上线后,新氧平台交易量发展很快。第一个月才200多个订单,2015年年末订单量就已比年初增长了10倍,单月订单量超过6万。

与新氧同期上线的还有更美。据悉,目前更美平台上已经汇集了10000名医美专业人士,超过6000家医美机构,1500万名用户,用户覆盖中国、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

应势而生的还有悦美、美黛拉、美丽神器等30多家平台。

与这些平台相伴而生的还有投资界对其第一时间的关注。新氧在其上线后的第五个月即获得来自经纬中国的A轮数百万美元投资,2014年12月完成来自挚信资本和经纬中国的B轮2000万美元融资;更美在上线之时就获得来自经纬中国的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2014年3月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数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美丽神器也于2014年7月完成阿里巴巴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

今年3月,医美O2O公司更是频繁宣布获得融资。3月13日,新氧正式宣布完成由优壹品、腾讯双百计划投资的C轮融资,并称估值对标春雨医生;3月21日,美黛拉对外宣布,已于2015年10月完成1200万美元B轮融资;4月21日,悦美CEO向小琴对外公布,悦美网于2015年12月完成1.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这一方面表明资本市场对医美行业的看好,另一方面也预示医美行业将有一波大动作。

模式能否盈利?

目前,上线的医美O2O平台基本上都以“社区+问答+电商”模式为主,在消费者和医院之间构建一个类似于闺蜜交流整形心得的平台,晒出自己的整形成果,同时平台上吸纳一些整形医师,讲解相关的知识,引导用户购买整形产品,通过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来促成医美产品的在线交易。但在具体运作方式中,这些平台又有所差别。

如新氧、更美以及真优美、美黛拉等打造的是平台,一端连接医美机构,一端连接用户。消费者进入新氧、更美客户端,可以看到网友日记分享、咨询医师和医院以及在线上实现项目预订,然后线下医院认证,完成支付环节。而美黛拉、真优美则无支付环节,真优美可以实现免费预订。他们的收入构成主要还是“广告+平台交易服务费”。

新氧社区比较活跃,根据新氧给出的数据显示,目前新氧已经积累了60万篇用户日记、1000万私信咨询量、5000家整形医院和万名整形医生资料。

对于更美来说,定位更像是大众点评。其联合创始人王思Z曾表示,“更美建立一个全面的真实的数据库,帮助用户做好的消费决策。而医师也可以通过更美平台建立个人品牌,获得客流。”

另外,新氧与更美都是通过售卖返现来刺激用户分享经验,以每篇补贴300元以上的重奖来刺激发帖。

而较晚上线的美黛拉则另辟蹊径,一口气独家签下300多位网红达人,依靠她们的带动,来拉动社区活跃度――这种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红利的运营方式据称十分有效,美黛拉5月份宣布其社区发帖量已跃居第一。

悦美网则拥有自己的咨询师团队,类似于中介。消费者如果想和医院建立联系需要留下个人信息,由悦美推荐医院机构。

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以上两种模式各有利弊。连接型平台企业模式更轻,缩短产业链,为产业实现了增值。但如何保障网友日记分享的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是企业面临的问题。而悦美网的中介模式可以赚取佣金,可以在短期内获得现金流,却违背了互联网“去中介化”的理念,而且由于离医美机构更近,很难保持第三方独立性。

线下诊所开辟新途径

对于大多数医美O2O平台来说,当线上的平台交易逐渐成熟的时候,公司的收入来源也就基本固定,开辟新的盈利途径自然成为这些公司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因而与国内较早进行线下诊所布局的春雨医生等平台一样,医美O2O玩家也纷纷进军线下,希望通过布局线下诊所来获得自身的主要盈利。

例如,新氧在拿到C轮融资后,迅速开始了线下云诊所的布局,通过帮医生解决牌照、场地、流量、管理等问题,让医生专注于治疗,打造医生个人品牌,以此来寻找新的赢利点。在此之前,新氧更加注重微整形业务,但是线上的微整形盈利并不可观。

另外,已经获得药品与器械交易物流牌照的更美也有类似的做法。更美与独立医生、诊所签约,提供场所、设备,然后导入客户到自营诊所。据悉,目前已在全国签了7家诊所、50位医生,三方按比例分成。

刚刚宣布B轮融资的悦美与新氧、更美的想法似乎不谋而合。据悦美CEO向小琴介绍,悦美的第一家自建线下医疗门诊部以及微整中心已于今年6月正式开业,线下中心具备医疗执业资质,医生主要来自于三甲医院。当然,这也是B轮融资的主要用途。

据悦美的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悦美已经收录整形机构4900个,约占全国正规整形机构的40%;已认证合作的整形医生2300多名,约占全国正规医生资源的23%。

向小琴表示,在2015年下半年,悦美在尝试建设医生品牌时,从社区中选择了70多位口碑医生,为用户提供全流程服务,帮助医生塑造个人品牌。

以上不难看出,医美O2O探索新的盈利模式的做法相差无几,医疗美容领域未来的线下争夺将会十分激烈。

具体哪种模式会走到最后,业内人士均表示都还在探索中,很难判断。未来1-2年行业仍将处于市场培育期。“对于医美O2O来说,好的商业模式要符合三条: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提高行业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一位清科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做到这三点的公司往往能吸引最多的资源。

市场才刚刚开始

篇5

是蛋糕,还是鸡肋?

企业和投行在做尽职调查时,往往会遇到多套数据打架的情况,企业报表有的逼真,有的已做调整,外部数据一个机构一个样。只有找到市场的行家里手,才能了解到企业实际销售现状,将市场情况还回原貌,对产品和企业的营销潜力与投资风险有更切实、准确的了解与评估。

造成数据偏差的一大主因是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多样化,有些数据只采集医院采购数据,其他渠道覆盖不全;有些只采集大中城市样板医院数据,如果产品以中低端医院为主,恰好体现不出销售分布;有些是商业数据,同样面临覆盖不全的尴尬。企业内部的实际销售数据最为准确。

同样一套数据,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精通人士和非精通人士解读起来有很大不同,判断迥异。专业营销判断更多看销量,而投资报告中更多只是体现销售额,很多还是宏伟的商业回款数据,折算成销量方石破天惊,销量低的一塌糊涂。

案例一:过亿单品值不值得投入?

案例详情:A产品合资进口产品销售额过亿,值不值得重金买断或销售?

数据透视:这一小品类市场投入惊人,号称过亿的合资进口产品销量同样低迷得惊人。

以在做的一项投资评估为例,一些高度专业化的小品类,推广起来极其烧钱,只有下一代竞争产品作为鼻祖的外资品牌一马当先,其他产品其他企业全军覆没。如果单看领导品牌的销售额和全国医保办理情况确实难免心动,但即使是鼻祖,折合成销量可以忽略(一些企业以商业回款而非底价数字计算销售额),再仔细了解产品的应用面和使用剂量,会发现应用很局限,几个月才打上一支。下一代比起自身有更充足的政策空间、更上佳的临床表现。

如果企业在这一领域中有基础,有过硬的纯销队伍,做做局部市场,如若代价不大可以选择进入。如果是全新领域、招商为主,风险多于收益,之前在这个领域跌交倒地的都是财大气粗的国内外大牌企业,其中不乏一些纯销实力很强的企业。

进场,还是放弃?

从行业角度而言,简单看到一些表面的数据风光,但未真正进行实质化、专业化、系统化的营销和投资评估、有效规避风险,企业和行业宏观层面均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管理和深入而系统的专业化评估经验,是造成医药行业从研发到生产及至市场营销同质化严重、海量扎堆、产品生命周期短暂的根本性原因。

案例二:大牌仿制药该不该倾囊出手?

案例详情:B产品目前市场独家销售,风光无限,值不值得巨资买断或销售?

数据透视:后续在报产品几十家以上,现时热炒的产品很快会陷入同质化无序竞争

很多大产品也同样面临这一尴尬,如果企业立项时就预先了解到其他企业在报情况,除非有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超一流实力,如果已有几十家在报、将报,即使大牌鼻祖产品销量再疯狂抢手,也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经费去当同质化产品未来市场份额的超级分母,不如更多思考如何能在万绿丛中有一点点与众不同,实现差异化。

市场中的客户反应也是同样,高手们普遍如此,第一家心动,第二家观望,第三家不动心,第四家不闻不问。新品都需要包装和运作,独苗阶段风景独好,投入大,但肥水不流外人田。有孪生兄妹,谁来办医保就成了三个和尚之间谁都说不准的难题。一些产品漫天叫价,随着竞品的涌现,过山车一般从天花板的高价位直跌到地板价,也让前面进场的客户心理难以平衡,而理性的实力客户只冷眼观望。新品都有培育过程,缺乏高手捧场的贵族产品难以避免出现热炒冷销的尴尬,与国际化的成熟使用数据截然相反。

数据,代表什么?

数据,只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辅参考依据,而不能倒过来生搬硬套。必须用专业化营销管理、经营管理和投资管理经验读懂数据,了解数据背后的风险和意义。营销和投资决策需要做的各种市场了解和摸底远比一套销售数据全面、深入许多。

销量数据,并不代表产品好与坏,只代表产品某一阶段的销售情况。市场和临床的全面完整评估才能体现产品价值的高与低。如果产品基本面尚好,有包装价值,交给有经验的高手稍加点化就能脱胎换骨,并不能说产品今世销量平平,来生也注定只能如此,完全看产品资源与营销资源是否有效嫁接。

市场情况风云变幻,并不能简单以竞品中狮子品牌的辉煌业绩作自身的假设和想象,还要看到遍地没精打采、奄奄一息的瘦牛瘦马。如果我们想从森林之王口中夺粮,一定不是简单地拷贝对手的销售数字,象小白兔一样带着狮子面具来布道,那样会遭到动物王国的一致哄笑,而是要比庞然大物们更贴近市场,更灵活,更善于转化资源,更能得到一呼百应,才能将营销数字一点一点变为现实,也才能避免成为狮子的口粮和手下败将。

篇6

自己的身体到底有多值钱?这个问题可能会问倒一批国人,而在欧美,老外们会拿出一叠厚厚的保单,以养老、健康保障的保险产品权衡自身健康的价值。而健康险这个名词,对于很多国人来说,还相当陌生。

保险回归保障本质

前几年,以分红险、万能险这种理财功能为卖点的保险产品成为保险行业的首推卖点,这类保险产品能够迅速扩大市场规模,并能通过资金运用来获取利差,实现保险公司的盈利。可如果保险业对资本市场产生过度依赖,只会引导资本风险进一步传导到保险业内。

更多的保险公司开始重新思考,让保险回归保障的本质。各类以养老、健康保障等为核心设计思想的保险产品应运而生。

有别于人寿保险的以人的寿命为被保对象,健康保险的被保对象可以是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身体意外以及发生意外后需要护理的身体等等。例如长期疾病保险,短期医疗保险,短期意外伤害保险。因此,健康险可能更加注重对大病或意外事故的保障,也是更适合大部分投保人防患于未然的保险产品。

在西方市场,健康险保费在全行业报保费的比例已达到近1/3的规模,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健康险产品的保费收入,却还不到全行业的1/10。而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养老和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健康将成为保险消费者的首要需求,健康险或将成为未来保险市场的主流。

据《中国健康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已经从1999年的36.54亿元上升至2012的862.76亿元,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7.53%。同期,人身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20.79%,寿险为20.74%,人身意外伤害险为14.39%,健康保险的成长性可见一斑。各大保险公司也都在寻求健康保险的新突破。

“防患于未然”成趋势

作为健康保险中的基础配置,重大疾病险能减轻罹患重大疾病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

“重大疾病保险,不仅能提供医疗费用,更是家庭财务收入中断的补救。”太平人寿青岛分公司业务经理马玉涛向记者举例,一位重疾患者的家庭通常会面临沉重的医疗费用、家庭收入的中断、之前房贷、车贷的负债,以及未来孩子教育费用空缺等一系列财务危机。大部分重症患者即便医治成功,也无法正常工作。万一不幸死亡,家庭还将面临大量债务。家庭内一旦出现重疾患者,小康家庭在一夜之间就可能降到基本生活水平。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将25种重大疾病明确定义在中国内地销售的重疾险中,现如今各保险公司大都增加了重大疾病的种类,有的保险合同内甚至囊括近50种重疾。

“保障疾病种类并不是越多越好。”马玉涛向记者说明,从罹患重病并获得赔付的几率上看,不必对重疾的种类要求齐全,因为每增加一个疾病种类,费率就会提高一些。保障疾病越多,保费就越高。

马玉涛建议,在投保重疾险之前,要特别考虑家族遗传病史。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去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的科研机构付费做基因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患某种重大疾病的几率更高,那么在买重疾险时最好为此配置更高的保额。

重疾保险中关于重大疾病的规定严格,理赔标准高。通常能达到理赔条件的被保险人,其健康状况已经危及生命。

“目前重疾保险中关于癌症的理赔方案,需要确诊为癌细胞已扩散,或者确诊为恶性肿瘤,保险公司才能予以赔付。如果只检查出肿瘤,还没到癌变,或者检测出轻微癌变,做手术治疗能否得到理赔保障?这不仅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也是保险公司所关注的。”北大方正人寿青岛分公司培训部经理岳箐认为,“防患于未然”正在成为各保险公司健康险的深挖项目。

北大方正人寿率先引入“轻疾”概念。与重疾保险相对应,针对25种重大疾病的前兆,“轻症”保险显得更加人性化。岳箐举例解说,随着医疗技术提高,一些心脏支架手术,可能手术之后3天左右就能出院,这在原先的重疾理赔的规定中无法得到赔偿,却属于“轻疾”的理赔范围内。

太平人寿推出“原位癌保险”也属于“轻疾”范围。“原位癌”通俗来说是出于癌症早期的症状,在《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原本排除在重疾险的保障范围之外,因此一般的重疾险产品对原位癌不赔付。只有当原位癌恶化为浸润癌甚至全身扩散和转移时才符合赔付条件。而目前针对“原位癌”推出的健康保险,当保险消费者体检刚查出癌细胞胚芽之初,保险公司就可予以赔付,可达到客户健康与企业承保风险控制的双赢局面。

整合健康产业链

除了保险种类的具化细化之外,各保险公司都利用自己的集团优势,逐步向健康产业的上下游延伸。

北大方正集团拥有专门的医疗产业――北大医疗,其中包括北大国际医院、西南合成制药等专业机构。“现在北大医疗在逐步收购国内三甲医院。北大方正人寿也希望借助集团内的医疗后盾为客户提供便利。”岳箐介绍道。

继2012年西安、武汉健康管理中心成立之后,2013年底,新华青岛健康管理中心隆重开业。接下来,成都、长沙、郑州、重庆、合肥、烟台、济南、宝鸡、呼和浩特各地也将有一批新华健康管理中心开业。

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特别指出,新华健康管理中心的定位不是一般的体检中心,而是瞄准“健康管理”的概念。“如今人群中亚健康率高,非传染性的慢性病发病率高,于是新华保险决定采用健康干预,与客户联手增强身体状况。”新华人寿青岛分公司培训部总经理柳先涛认为,医学上将人体健康分成三级,分别是生活习惯的潜在风险、有症状预兆,患病,根据这三级体系,健康管理中心实体更有助于客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客户身体状况,降低疾病风险,让客户获得更好的健康关怀体验。

另一方面,健康管理中心的建立也有利于保险公司了解各大疾病的发病率,根据数据调研,帮客户建立健康档案,能从总体上控制公司的承保风险。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健康”,是中国第一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2005年4月成立于北京。作为发展近10年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其健康保险产品更加细化,将健康管理引入健康保险之中,把传统寿险的医疗保险延伸成一个产业链。

从病前的健康筛查、病中的健康维护,直到病后的健康维护。中国人保健康采取的方式是由各地的人保健康分公司与与全国知名的医院合作,从而在全国形成医疗网络,将客户档案实行网络管理,所有Ⅷ客户都能享受到健康风险评估、健康维护信息、本地或异地的门诊预约活动以及免费体检等服务,根据客户投保等级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健康保险的行业趋势很明显,也是一个不断被模仿的过程。只要先开发出新产品,模仿者就会紧随其上,”中国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健康管理部总经理安平说,“服务的排他性和唯一性应该成为各个保险公司的核心技术,人保健康经过近10年的积累和沉淀,这方面已经做得很扎实。”

篇7

《财经》记者 姚佳威 实习记者 陈秀月

4月7日,广东省长黄华华与香港特首曾荫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广东与香港这对多年的老搭档,迎来了一轮竞合新局,其中有利好,亦不乏挑战。

各取所需服务业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受到高度重视,源自两地经济唇齿相依。广东省外资企业中,港资企业数量高达65%,产值更超过七成。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向《财经》记者表示,广东省经济发展第一波动力即来自香港制造业的转移,而目前面临经济转型,更急需香港富有的服务业资源。而香港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受到老牌的新加坡和新锐上海的双重挑战,其庞大资金与成熟管理经验亟须寻找市场,市场潜力大、合作时间长的广东无疑堪称近水楼台。

实际上,黄华华与曾荫权算是合作多年,关系熟络。二人每年都会同赴世界各地招商引资,联手宣传粤港都会区。

作为香港广东商会的会长,杜源申曾多次随同二人出访欧美等地,并参与《粤港合作框架协议》香港方面的讨论协调工作。他向《财经》记者证实,该协议从内容到文本,都充分体现了双方的意愿和利益诉求。

香港律师会副主席、内地法律事务委员会主席何君尧向《财经》记者表示, 2009年,广东省政府曾派代表赴香港,就框架协议征求香港方面意见。当时香港政府组织包括律师会在内的各行业协会提交报告。各行业协会也召集本行业从业者开会,表达建议和需求。

香港方面将这些行业报告汇总,转交给广东代表团。而广东省港澳办人士也向记者证实,省发改委也组织了调研,广泛征求行业人士与专家学者的意见。

该协议是内地省级政府与特别行政区签署的第一份合作协议。黄华华在记者会上指出,框架协议签署后,服务业将成为粤港合作的重点,主要包括领域:金融、旅游、物流、会展、专业服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和工业设计。

这些行业既是香港强项,又是广东急需。曾荫权也表示,服务业作为香港的主导产业,占GDP比重超过90%,这次框架协议正给了香港以更大的空间一展所长。

杜源申向《财经》记者介绍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来广东投资的企业绝大多数从事制造业。2000年香港广东商会正式成立时,大多数会员企业来自制造业,但以2003年CEPA签署为转折,如今一半以上的会员都来自金融、法律、会计等服务行业。杜相信,《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将推动粤港从“前店后厂”的产业分工阶段,走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全面合作阶段。

诸多“小门”待开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在表述其出台原因时,明确提出是为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CEPA及其补充协议。

框架协议签署后,原CEPA框架下悬而未决的合作障碍有望解决。

暨南大学特区与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恩向《财经》记者介绍,CEPA实施以来,内地与香港在服务业合作中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也仍存在如香港服务业北上门槛过高,审批程序复杂,内地政策法律环境多变,区域贸易保护主义严重等问题。

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粤港两地人士都提到,粤港澳服务业合作未如预期理想,关键是“虽然开了‘大门’,但仍有很多‘小门’紧紧关闭,‘小门’里面还有‘玻璃门’”。

“大门”即是中央的精神,“小门”则是地方壁垒、实施细则和审批细节。陈恩指出,CEPA从国家层面允许香港银行到内地设立分行,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没有统一的实施细则,一些地方政府设置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政策限制,在资质、年限、选址等方面制造瓶颈。

例如,香港银行到珠三角建销售网点,在政策条文上符合规定,但甫一涉及具体的报批、选址,旋即遇到重重条框阻力,程序也不透明。

CEPA项下的服务审批权,大多集中在中央及省级相关部门,这种情况导致审批环节多、程序复杂、时间长,且手续费用不菲,挫伤了香港服务业人士北上拓业的积极性。

如港商要在内地申办一个合资医院,不仅要经过市、省、中央的卫生部门批准,还要经过市、省、中央的外经贸及商务部审批。此外,还要经过医院所在地的国土、消防、环保等部门审批,这些章都盖下来至少要两三年。

港商在内地申办一个联营法律事务所,也要一级级报到司法部及商务部审批。《财经》记者从香港律师协会了解到,曾有香港律师想在广州开设律师事务所,经过司法、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花了八个多月,腿都跑细了,肉也掉了十多斤,仍无下文。

香港服务业进军内地除了审批环节多,程序复杂外,税收和收费过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比如在会展业方面,CEPA规定“允许香港公司可以独资形式在内地提供会展服务”,但在内地,国内外展览企业的税收标准不统一,港澳业界进入内地后,是按国外企业收税还是按国内企业收税,未有明确规定。

在展览收费问题上,内地实行的是境内外“双轨制”,香港参展商需付的摊位费比内地参展商高5倍,直接影响香港展览公司内地办展的客源和收益,导致香港会展业难以进军内地。

在法律制度上,内地采取类似于法国和德国的大陆法系,香港则类似于英美法系。何君尧说,香港律师目前仍不允许参与内地企业间的法律诉讼事务,只能做来内地投资的港资企业的法律诉讼。双方都是香港企业或个人,案件诉讼还要回到香港法院去审理。

在会计准则上,两地会计和统计名称不统一,计算标准口径也不一致,也造成很多困扰。

针对CEPA未能解决的问题,《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共同促进投资便利化,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在多个行业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

在医疗行业,支持香港服务提供者到广东开设医疗门诊部,实行准入优先,广东对香港自然人设立医疗机构工商登记纳入全省各地工商注册大厅的CEPA绿色通道,以及工商网上登记业务。

金融合作之障

服务业合作的重中之重是金融。合作框架明确提出,“建设以香港金融体系为龙头,广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城市金融资源和服务为支撑”的金融合作区。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冯邦彦向《财经》记者表示,粤港两地金融合作,近年来已有相当发展,主要表现在两地的金融监管部门协调和支付平台建设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两地金融监管部门建立了常设的协调和沟通机制。

例如,在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框架下成立了粤港金融合作专职小组,香港金融管理局和广东监管部门成了金融工作办公室,与人民银行广东分行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在支付平台方面,双方建立了港币和美元即时支付系统,及深、港的美元支票结算系统;港澳人民币清算行介入内地现代化支付系统。

尽管发展迅速,但目前两地金融合作障碍犹存。冯邦彦指出,金融开放属于国家统筹范围,广东地方政府在金融开放方面获得授权很小。粤港金融合作涉及了中国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中央要考虑到开放和金融安全之间的平衡。所以,粤港金融合作受制于“一国两制”下不同关税区、不同市场的制约。

此外,两地合作制度安排滞后,牵制了资金的流动和配置效益,导致二元金融结构。所谓二元金融结构就是指“地上”“地下”管道并行,大量资金通过地下钱庄流动,造成巨大金融风险。地下钱庄泛滥的本源在于合法金融流通途径不畅。

何君尧表示,在广州的律所将收入汇回香港总部存在诸多不便,希望内地能让合法渠道更加畅通。

冯邦彦认为,粤港金融合作,主要还是广东借鉴香港的制度。目前内地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都有待改善,广东要提升自己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法制建设,优化政务环境,为香港金融机构的经营提供一个公平、公正、便利的经营环境。

化解“明争暗斗”

接受《财经》杂志采访的两地人士表示,合作一直都是粤港关系的主流,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竞争。《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不仅可以加强合作,还可以规范理顺竞争。陈恩认为,由于双方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粤港之间过去20年是合作远远大于竞争。随着广东经济发展,目前是有合作有竞争,广州、深圳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近年来,粤港物流中心竞争日趋白热化。广州声称要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深圳亦不甘人后。2008年,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11亿吨,居世界第四。香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60亿吨,居世界第三。

机场竞争则更加“直白”。目前在珠三角方圆不足200公里的狭长范围内,汇集了香港、广州、深圳、澳门和珠海五大民用机场,分布密度极大。

香港某会计事务所高管对《财经》记者笑称,几个机场距离如同公交车站。各大机场都希望做大做强,在基础设施建设、航线设置等方面加大投入,展开激烈竞争,导致珠三角航空业陷入空域紧张、市场“僧多粥少”的窘境。

早在2001年,五大机场就已成立“珠江三角洲五大机场研讨会”,约定每半年举行一次会议,希望能协调发展,避免恶性竞争,但未取得实质进展。研讨会2003年后一度中断,原因是讨论一直停留在培训、安保等浅层次,而航线资源分配等深层次问题上分歧难以调和。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曾参加该研讨会,他向《财经》记者表示,各方口头上都宣称应错位发展,心里却都想搞大而全,以自身扩大规模为要务。在硬件上,五大机场都在扩大基建,香港也想建第三条跑道。深圳建了第二条跑道,又想建第三条跑道,广州想建第五条跑道。

各方在航班航线上也一直未达成具体协议。比如,香港提出,香港机场主打国际航线,深圳主打国内。但实际,大家都在拼命扩大航线。广州每年差不多增加十几条国际航线,原来只是三十几条,现在已经达到90条了。而香港又拼命地开国内航线,以前已经有45条,现在还在增加。

篇8

【本刊讯】近日,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先审议了国家三方会议及办公室组成人员调整建议,同意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担任国家三方会议执行主席的部级领导调整为邱小平副部长。会议听取了国家三方会议2012年工作总结以及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和集体合同制度彩虹计划实施情况总结的汇报,审议了国家三方会议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国家三方会议将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加强对劳动关系形势的分析研判,积极推动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贯彻落实,深入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邱小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不断健全,三方合作理念深入人心,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当前,我国处于劳动关系矛盾的多发易发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着严峻挑战。国家三方必须进一步明确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职责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相互理解、信任、包容、支持、合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人社部首次网络创业促进就业报告

【本刊讯】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次向社会了“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国网络创业就业已累计制造岗位超过1000万个,有力缓解了近几年的就业压力,并日益成为创业就业新的增长点。

人社部此次调查研究的网络创业就业对象包括三种群体:一是创业者,即开办网店的业主及合伙经营者;二是直接从业者,即创业者本人及其雇佣的从业人员;三是间接就业者,即与网商有紧密联系并由其经营链条直接带动的其他行业新增的从业人员。

人社部有关司局和中国就业促进会历经8个多月调研结果显示,从地区分布上看,目前我国网络就业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和地级以上城市,分别占抽样总数的57.4%和85%。

研究报道显示,网络就业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生产业和生活业。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年龄和性别分布上,年轻人是绝对的主力军,以男性居多,占76.6%;教育背景方面,高中、技校、中专占33.4%,大专占29.2%,大学本科占19.7%;人才需求方面,目前网店对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技术和法律人才的需求迫切,分别占81%、34%、34%和20%。

人社部的研究认为,网络创业增加了就业市场选择的自主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将工作家庭化变为现实,使人们纷纷从工厂和办公室走出来,带来了就业方式的革命。

研究报告提出了推动网络创业就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将现行的积极就业政策和对实体经济的创业扶持政策向网络创业就业延伸。包括放宽经营范围,解决好经营场所问题,允许在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场所进行网上创业;提供资金、信贷支持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对具有成长潜力的网络创业进行投资,对符合条件的网络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给予税收优惠和社会保险费补贴。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统计数量首次下降

【本刊讯】据近日国家统计局的消息,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过去的一年中出现了相当长时期以来绝对数量的首次下降,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减少了345万人。

“中国劳动人口的变化与中国人口出生的变化有关系。”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预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至少在2030年以前,会稳步、逐步有所减少。

马建堂指出,这一变化是否意味着多年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尚存在争论。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2012年中国劳动人口总量是9.37亿人,尽管减少了345万人,但总量依然很大,仍然是中国最大的资源优势。

马建堂认为,中国人口和劳动力供应格局出现了一些变化。要在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国策的同时,根据新形势的变化,研究适当的、科学的人口政策。

全国医疗生育保险工作座谈会提出八项重点工作

【本刊讯】日前,全国医疗生育保险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出席会议并讲话。

胡晓义指出,医疗保险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着力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努力使制度更加完善、保障更加有力、服务更加健全、资源利用更加有效,为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提供更可靠、更稳健、更公平的制度保障。

会议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健全全民医保的主要任务是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和创新医保管理服务方式,建立健全有利于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制,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大力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会议提出,2013年医疗保险工作总的要求是巩固成果,稳量求质,理顺体制,创新机制。会议要求着力做好8个方面重点工作: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提高参保和保障质量;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深化医保门诊统筹机制探索;落实付费总额控制,加强医疗保险服务监管;推进生育保险工作;积极参与医改各项工作。

全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成效显著

【本刊讯】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现场会上,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总结了过去5年来的调解仲裁工作,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了2013年工作任务。

邱小平指出,5年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建设和机构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调解仲裁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初步建立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政策体系,强化了调解在争议处理中的基础性、前端性作用,有机整合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两大系统资源,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和仲裁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显著加强。5年来,全国各级调解仲裁机构共处理争议案件602.3万件,是2003年至2007年处理案件总量146.7万件的4.1倍,涉及劳动者近800万人,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0%以上。实践证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作为多元化社会矛盾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邱小平强调,2013年调解仲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以提高争议处理效能为工作主线,以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和仲裁院基本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制度机制、基础保障建设,进一步增强调解仲裁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努力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要切实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办案机构实体化、争议预防调解、仲裁办案规范化和信息化、调解仲裁队伍建设、调解仲裁行风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全国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就业培训实验班在京结业

【本刊讯】全国自主择业干部就业培训实验班于日前在京举办了结业仪式。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副组长、人社部副部长何宪和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蒋家革出席实验班结业仪式,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并讲话。

何宪指出,实验班探索了自主择业干部就业培训路子,搭建了就业推介服务平台,扩大了自主择业工作和自主择业干部的社会影响,是对自主择业干部就业培训工作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蒋家革强调,此次实验班紧密围绕自主择业干部和企业管理的特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对自主择业干部的关心爱护。他希望自主择业干部珍惜机会,珍惜荣誉,在新的岗位上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据悉,自2001年国家实施自主择业安置方式以来,全国累计有12万名干部选择了自主择业。参加此次推介会的40名实验班学员,全部是2012年转业的自主择业干部。在实验班培训期间,他们先后参加了24门课程集中培训,到6家企业进行了参观学习,到企业进行了15天实习,分别撰写了培训和实习体会。

北京:人社部门或介入药品采购

【本刊讯】日前,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在北京市“两会”的新闻会上透露,继公立医院试点医药分开后,新医改将专门针对药品流通领域再出大动作。

“今后北京将推进药品流通领域改革,改变以往的药品招标由卫生局主管进行、各医院再分别根据需求和中标目录进行单独采购的局面,探索医院可联合集体团购的方式进行采购,以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韩晓芳说。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正式启动医药分开改革的公立医院先后包括友谊、朝阳、同仁、天坛、积水潭等5家医院,主要措施是药品零加成并设立医事服务费。医管局内部人士认为,取消药品加成虽然解决了医院和药品之间的利益关系,但仍然没有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而2013年通过推进药品流通领域改革,有望进一步挤出不合理的价格水分。

天津:首期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刊讯】由天津市体育局人才交流管理中心举办的首届“优秀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培训班”日前圆满结束。这是天津市体育局首次针对退役运动员开展的专门职业转换培训。据悉,本次培训为期3天,课程设置包括职业转换过渡期政策解读、职业指导、心理调适、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认知等模块,邀请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相关工作负责人、心理学专家及企业培训经理等讲师有针对性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为运动员讲解政策、调适心理、传授经验、答疑解惑。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天津市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工作的正式开展,为天津市退役运动员的择业开拓思路,开辟渠道,搭建平台,指引方向。

河北:将对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

【本刊讯】据近日河北省人社厅公布的消息,2013年河北省将对各类困难群体实施积极就业扶持政策,做好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各地将按照不低于一般财政收入1%的比例足额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的规定,落实就业资金预算。

据悉,河北省将对各类困难群体实施5项积极就业扶持政策。一是突出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工作,集中开展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二是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春风行动”等有针对性的专项服务活动,与京津加强劳务协作,推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经验,不断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促进农业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和有序进城务工;三是突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做好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登记认定和一对一帮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并加强管理,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扶持政策;四是有针对性地做好产业调整企业职工安置;五是落实残疾人、妇女等特殊群体就业扶持政策。

辽宁:总工会启动免费技能培训

【本刊讯】日前,由辽宁省总工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的优质免费技能培训服务第二期开课。据悉,本期包括维修电工plc免费双证培训班、月嫂、育儿嫂、催乳培训等课程,参加培训人员毕业后颁发国家认可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免费推荐工作。

四川成都: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可享社保补贴

【本刊讯】据近日召开的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消息,2013年成都市将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出台一系列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更优惠社会保险待遇、更完善工资调整机制。具体政策包括小微企业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可享受一年社保补贴;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探索建立企业人工成本的宏观监测系统等。

山东青岛:将建养老护理职院年培训4000人次

【本刊讯】在青岛市人社局近日公布的2013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创新青岛颐养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运行机制,培养更多养老护理人才。

在青岛市人社局2013年工作要点中,促进家庭服务业做大做强是重要的一点。青岛市人社局提出,要完善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政策,对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开办家庭服务机构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出台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商业综合保险补贴办法,出台示范性家庭服务机构奖励政策,实施“家庭服务素质提升计划”,该计划将年培训4000人次。

河南焦作:增发小额贷款,孵化万名老板

【本刊讯】据河南省焦作市日前召开的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获得的消息,2013年焦作市将加大扶持创业就业力度,包括增发小额贷款、引进千名人才、实施万人创业计划、实施10万人次培训等。此外,焦作市还将加快推进公共就业“一条龙”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加快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实名制“一卡通”,对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支付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篇9

No.1:并购

背景

商业方面: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引入6000万美元风投资金和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合资;湖北同济堂药房有限公司与美国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合作;广州医药和欧洲医药物流企业联合美华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协议,组建合资公司;上海医药与日本铃谦株式会社合资进行药品分销业务。工业方面:继联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资以2.1 亿元并购江苏先声药业31%的股权,并在2006年4月协助先声在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之后,2007年联想控股再出重拳,与石家庄市国资委签署了合同,以8.7亿元拿下石药集团100%的国有产权。

解读

2006年以来,受治理商业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以及药品降价政策等影响,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陷入一个低谷,近一半的企业拼搏在利润线的边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小型医药企业,甚至大型企业受制于微薄的利润,企业无法获得应有的发展,在无以为继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不得不挂牌待并。也许,这也给很多企业指明了一条道路:如果无法走下去,将企业交给适合的人也许是一种正确的道路选择。

No.2:工商博弈

背景

作为医药价值链的重要成员,制药企业和渠道经销商之间发生的利益重新分配以及控制和被控制的相互较量,即工商博弈。尽管近年来,工商之间的博弈频率越来越快,但都还是一些小型“战斗”。而以今年南京医药和西安杨森、海王和著名OTC品牌药的冲突为标志,2007年这种工商博弈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随着连锁药店的跨省式快速扩张,而2007年又是房租高起的一年,其扩张的成本再次增加,连锁药店对利润的强烈渴求也导致了与制药企业之间发生影响深远的博弈事件。

解读

工商之间的博弈是永恒存在的,平衡只是暂时的,供应商和渠道商各自都有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原来的商业公司可能收入都不高,现在商业公司的收入普遍提高,其利益诉求必然会增大。而且商业企业扩张后,人员增加,费用也在增加,这时,博弈就成为一种必然。

No.3:广告严管

背景

2006 年7月,广电总局和工商总局联合“禁播令”,自8月1日起,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暂停播出介绍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这五类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2006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工商总局发出通知,自11月1日起,所有报刊暂停包含牛皮癣(银屑病)、艾滋病、癌症(恶性肿瘤)、白癜风、红斑狼疮等疾病和无痛人工流产等内容的12类广告。与此同时,国家药监部门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审查制度也日趋规范和严格。广告审批内容全部上网公布,提高了审批透明度,方便了群众和社会监督。并且定期公告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情况,对那些虚假违法广告的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曝光。同时开始对医药产品的声像广告、文字广告以及宣传物料等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

解读

对医药广告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其目的是整治虚假违法的医药广告,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就医用药安全和生命健康负责。虽然会对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所限制,但却为业绩优良的制药企业提供了品牌建设的绝好机会。2007年的药企首先应立足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同时为避免广告违规,应不断开辟新的市场,选择新的媒体资源。

No.4:一药多名

背景

2006 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24号令),决定从6月1日起,除了含有新的化学结构、新的活性成分的药物,以及持有化合物专利的药品外,其他品种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称。24号令对药品说明书、药品标签、药品通用名称、药品商品名称和注册商标在印刷排版时所使用的字体、字号、颜色以及位置、占用面积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其目的在于促使药企重视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重视药品说明书的规范和更新,大力推广药品通用名称,切实保障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

2006年4 月,全国药品稽查工作座谈会对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专项检查确定了五项在重点查处范围内的内容:凡是未按规定进行审批和备案的;药品通用名称未用中文显著标示或不标注的;包装内夹带任何未经批准的宣传物料的;药品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用字的比例小于1∶2的;适应证或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解读

针对24号令的影响,制药企业从3个方面做了补救工作:一是掌握好新包装的上市时机,尽量缩小新老包装交替的时间,尽量全面铺开新包装的销售范围与区域,注意错开其他企业产品的新旧交替时间;二是做好渠道各环节新包装的传播沟通工作,提高渠道认知度;三是进行有效的媒体传播,及时告知消费者和店员。

No.5:一品两规

背景

《处方管理办法》(53号令)已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其第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

医院作为处方药的销售终端,成千上万的企业将营销资源投向这个具有垄断地位的环节。正是在各大企业与医师“通力合作”的情况下,“看病贵”得到了滋养的土壤,为了对医药市场进行梳理,打击不正当竞争,国家不得不采取多种有力的手段,“一品两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解读

“一品两规”打破了中国医药市场数十年来的格局。一些被挤出医院的产品在想着如何把丢失的销售份额补回来,还没进医院的在想着怎样打击竞争对手,抢占留下的空白市场。在“一品两规”政策全面实施后,导致部分中小型制药企业的关停并转成为必然,而更多的企业则要谋求生路,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既得医院终端的维护,确保不被淘汰;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新药的研究工作,以技术壁垒作为抗击竞争对手的有力手段;还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线的方式,将在医院市场潜力较小的品种坚决淘汰,同时开发有利于在OTC市场运作的品种,规避宏观市场上的风险。

No.6:降价

背景

为了缓解“看病贵”的社会矛盾,在国家发改委的主导下,至2007年,中国医药市场经历了24次药品宏观性降价。然而在“以药养医”的运作体制下,降价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老百姓仍然陷于“看病贵”的困境中。第24次药品大降价令下达后,国家发改委宣布,这是最后一次对《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价格进行调整,有86.7%的中央政府定价目录药品已完成价格调整。以后将每两年对药价进行一次微调。这标志着药价大调整时代的暂时结束。

解读

“以药养医”使药品成为医疗服务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很多医生成了专业“卖药者”而在尽量“多卖药”、“卖贵药”。药品降价压缩了医院和医生的利益空间,降价药品失去了吸引力,难免被打入“冷宫”。而在医药流通的各个环节,医院和药店只是最后一个环节,对药品的多次降价,并没有从根本上撼动中间环节过多造成的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

一个时代的终结预示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正如国家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所说的,仅仅依靠降低一些药品价格的办法,难以达到平抑老百姓药品费用的目的,治本之策终须靠制度。十七大报告提出,医药市场应该在“医药分开”的思路指导下健康发展,将医院的利益与药品销售剥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难题。

No.7:新农合

背景

2003~2007年,国务院相继召开了4次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部署工作,积极推进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中央决定,从2007年开始,新农合制度建设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2007年新农合覆盖的县(市、区)要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80%,2008 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据统计,截至2007年6月30日,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429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 84.87%,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7.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2.83%。

解读

新农合是颠覆医疗保险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怪现象的重要手段。中国毕竟还是农业大国,近8亿农民的现实困境让任何人都感到窒息,农民的健康管理成为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业内有关第三终端的讨论已经有好几年了,正是由于农村市场的庞大基数及其特有的属性,使其成为主流医药市场之外独立的一种终端形态。新农合的实施,将第三终端的市场规模至少提高了3倍。

No.8:两票制

背景

2007 年8月,广东省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实施方案(初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药品配送环节,要求“所有入围品种对市辖区内医疗机构不得进行转配送,严格执行两票制”。“两票制”就是药品从出厂到医院只能开具两次发票,即厂家到医药商业公司,再到医院。

解读

“两票制”是医药分开前的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新名词,从制药厂到医院只允许一个中间环节,此举将多层级的药品渠道架构彻底打破,对于医药价值链中的上游生产企业、中游商业批发和配送公司以及医药自然人、下游医院终端客户来说,都不得不面临这次前所未有的变革洗礼。

在尚不具备完善机制的环境下,“两票制”无疑具有强大的革命性。它对一部分制药企业、中小型商业公司及大部分从事药品个人的医药自然人都带来了几乎致命性的打击。可以想象,在这场行业革命大刀阔斧地实施后,诸多后遗症将会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两票制”有可能形成流通企业新的垄断经营,导致一批中小医药企业丧失部分渠道,使其生存空间更小。另外,如果限价过低,可能使一些厂家因成本太高造成高价格而遭遇出局的厄运,而另一些厂家为拼命降低成本则可能影响药品质量。

No.9:自主研发

背景

目前,国内药企平均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仅占到销售收入的2%左右。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国内超过90%的药企只能靠生产仿制药求得生存,致使同一种药品往往有几十家、上百家甚至上千家企业在生产。

材料和能源价格的普遍上涨,使产品成本不断提高。企业GMP改造的固定资产投入,使单位产品承担的折旧费明显增加。市场格局的快速变化,又使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不断攀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不少企业虽然拥有一批不同的药品批号,却无力也不敢安排生产。因为,即便是产品生产出来,成本价格也高得离谱,根本无法参与市场竞争。结果是生产得越多,赔得越多。一方面是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药品价格持续走低,使得药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很多企业盈利能力十分虚弱。

解读

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故进行产品仿制便成为许多药企的首选,也成了抢占市场的捷径。到目前为止,市场上主要是以仿制和改制的药品和通用类药品为主,特色产品很少,内资药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屈指可数,而能够拥有高技术、高附加值新产品的更是凤毛麟角。从国际范围来看,巨大的研发成本压力和中国通用名药品市场的发展,让很多跨国药企都把目标瞄向中国。大部分世界著名的跨国制药企业如葛兰素史克、罗氏、诺和诺德等公司都已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由于研发力量、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差距,国内药企还将面临来自西方药企的巨大压力,必然会对中国的整个制药行业造成较大、较长久的影响。

作者简介

篇10

(一)传统理论对内部控制目标认识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目标,是决定内部控制运行方式和方向的关键,也是认识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出发点。从内部控制理论的沿革过程来看,内部控制概念大体经过了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成分等几个主要阶段。纵览这些理论,可将内部控制目标的要义归纳如下:

1、经济、高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2、按管理当局一般的或特殊的授权进行业务活动;

3、保障资产的安全与信息的完整性;

4、防止和发现舞弊与错误;

5、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并及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尽管传统理论关于内部控制目标的这些认识几乎体现了内部控制的所有动机,但随着组织外部环境的不断变迁和组织管理水平的精益求精,人们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已有认识显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会计中关于资产的概念排斥了一些重要的经济资源,如人力资源及其信息。要达到组织的目标,必然要对这类资源加以保护,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否则,人的能力和知识也会被破坏或流失到其他组织中去。同时,信息也有可能被偷窃、滥用和收买,因此,只注重信息的完整性而忽视其安全性同样是片面的。

2、传统理论强调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因为会计信息系统也应收集许多非财务信息,所以内部控制需要保证所有与决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都是准确和可靠的。

3、传统理论只强调了经营效率,忽视了作为衡量一个组织业绩的经济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性。效率是对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计量(有效的经营在生产过程中以最低的消耗生产产品),经济性衡量投入的成本(经济的经营以低成本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有效性涉及到与目标相应的实际结果。

4、传统理论隐含地强调了内部控制的消极作用,即只强调用以阻止和防范不必要行为的特定政策和程序,而忽视了内部控制既“防止”又“激励”的双重功能。“控制”并非简单而机械的“限制”,要确保内部控制的效果,内部控制一定是一个组织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机制。

上述这些认识的偏差和局限性,是导致内部控制在组织中实施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进一步拓展内部控制的内涵,重新认识和界定内部控制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部控制目标的重新界定

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现代组织中的内部控制目标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查错和纠弊,而是涉及到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多元化、纵深化的趋势。

1、确保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的目标,要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就必须及时对那些构成组织的资源(财产、人力、知识、信息等)进行合理的组织、整合与利用,这就意味着这些资源要处于控制之下或在一定的控制之中运营。如果一个组织未能实现其目标,那么该组织在从事自身活动时,一定是忽视了资源的整合作用,忽视了经济性和效率性的重要性。一家医院有优秀的医生、能干的工作人员和先进的设备,但如果这些条件没有充分用于医疗,这家医院是没有效率的。例如,如果病人因为医院不良的饮食而不能使患者痊愈,这家医院就没有实现其目标。因为内部控制系统的目标就是直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所以,所有的组织活动和控制行为必须以促进实现组织的最高目标为依据。

2、服从政策、程序、规则和法律法规。为了协调组织的资源和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将制定政策、计划和程序,并以此来监督运行并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另一方面,组织还必须服从由社会通过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则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因素等所施加的外部控制。内部控制如果不能充分考虑这些外部限制因素,就会威胁组织的生存。因此,内部控制系统必须保证遵循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则。

3、经济且有效地利用组织资源。因为所有的组织都是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运作,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取决于能否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制定和设计内部控制必须根据能否保证以最低廉的成本取得高质量的资源(经济性)和防止不必要的多余的工作和浪费(效率)。例如,一个组织能够经济地取得人力资源,但可能因缺乏必要的训练和不合适的生产计划而使得工作效率很低。管理者必须建立政策和程序来提高运作的经济性和效率,并建立运作标准来对行动进行监督。

4、确保信息的质量。除了建立组织的目标并沟通政策、计划和方法外,管理者还需利用相关、可靠和及时的信息来控制组织的行为。事实上,控制和信息是密不可分的,决策导向的信息受制于内部控制,没有完备的内部控制便不能保证信息的质量。也就是说,管理者需要利用信息来监督和控制组织行为,同时,决策信息系统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也依赖于内部控制系统来确保提供相关、可靠和及时的信息。否则,管理者的决策就有可能给组织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内部控制系统必须与确保数据收集、处理和报告的正确性的控制相联系。

5、有效保护组织的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客观上要求组织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如果资源不可靠、损坏或丢失,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保护各种有形与无形的资源,一是确保这些资源不被损害和流失,二是要求确保对资产的合理使用和必要的维护。

在现代社会,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其遗失、损坏和失窃也会影响组织的竞争力和运作能力。因此,一个组织的数据库必须防止非授权的接触和使用。

人力资源是组织获得竞争力的根本性财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一个组织行动能力的“放大器”。一个组织的员工队伍代表了组织在培训、技能和知识上的大量投资,其作用是难以替代的。因此,工作环境,尤其是内部控制环境不仅要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要培养其对组织的忠诚。

(三)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途径

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制约因素错综复杂。但通过系统研究和归纳,我们可得出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途径。

1、适应外部控制环境,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为实现组织的最高目标,内部控制必须谨慎设计以适应环境。

就外部控制环境而言,正如前面所讨论的,组织必须服从于社会通过法律和法规、职业道德规则、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等表现出的一系列要求,尽管管理者不能轻易地对外部环境施加影响,但为使内部控制能有效运行,管理者一定要建立一个内部控制系统来确认和满足组织的外部环境要求。例如,顾客的需求便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外部要求。人们正在寻求通过管理技术如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改善整个运行过程这一原理,明确要求内部控制要包括严格的质量保证和监督方法,以满足组织外部要求。

组织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指那些可由管理者自身主观努力而设计和决定的影响因素。如组织形式、组织结构、组织形象、员工行为、资源规模与结构等,这众多的因素又影响和决定着组织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涉及员工对组织运行方式的集体感受,对组织如何处事的共识。因为组织文化既反映又影响员工的态度与行为,如果组织文化是有益的,那么控制一定要有利于这种文化。在一个组织中,如果其文化氛围是官僚和墨守成规的,员工就倾向于遵从“本本主义”的行为方式;相反,在以顾客为导向的文化中,“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便会盛行。以顾客需求定位的组织文化鼓励创造和革新,而前者对此是否定的。由于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目标与方法对培养主动性和革新文化又不失机械的限制,所以,组织文化对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2、员工的积极性是决定内部控制运行的行为因素。了解控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为实现控制目标,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们的正常需求,并尽可能减少不正常的行为发生。具体而言,就是在充分重视和尊重员工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的同时,强调员工的积极性。

与早期的等级结构相比,现代组织更富有弹性,并鼓励员工更多地参与管理。即使在最简单的组织中,相互作用的组织结构也要求有共同的目标和指导,以通过战略、战术决策和操作控制过程来实现这些目标。尽管控制的目的是调节组织行为以实现组织目标,但这不只是简单地减少那些阻碍实现目标的行为。为了防止和解决问题,内部控制系统一定要激励那些对实现组织目标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因为内部控制本来就具备“激励那些对实现组织目标有积极作用的活动;防止那些威胁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的双重功能。

尽管“控制”一词通常与限制行动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果要保持竞争力,现代组织一定不能僵死和缺乏弹性。面对放松管制、不断增长的竞争,生机勃勃的金融市场,飞速发展的技术创新及流动的、充满希望的劳动力,现代组织需要比以往更加敏锐和富有活力。尽管政策和程序是维持可靠的系统和保证前后一致的行动所必须的,但如果这些程序和制度过于压抑和拘束人,一旦出现问题,员工便无力解决。因此,组织应当努力培育一种奖励职员、鼓励创新、正直可靠的控制环境。

当然,控制也会因员工的不理解、马虎、疲劳而丧失效率,同时,控制也可能因员工的不理解或不认同而产生敌意并采取消极的态度,这些不测事件和行为都会对组织目标构成威胁。所以,一个健康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当既能推动对实现组织目标有贡献的积极行为,同时也能防止危害行为和事件的发生。

3、控制成本是衡量控制效益的关键因素。控制只有在经济上可行或处于有关健康、安全等类似的“至高无上”的观念的考虑才能得以实施。任何控制行为均会产生成本,控制成本包括控制自身的有形成本、由于实施控制而造成的机会和时间的丧失以及员工对控制的反感和不满所造成的损失等。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中,一定要将这些成本与不实施控制而产生的不测事件、错误、低效率和舞弊使组织受到损失的风险联系在一起进行权衡。一般来说,潜在的损失是单一事件的价值、事件发生次数及事件所造成风险的函数。潜在损失将明显随着其价值或在组织中的重要性而增加;一种似乎是微不足道的错误或低效率会因为频繁出现而变得严重;某些资产(如现金)的性质使其较其他资产更容易受舞弊、滥用和破坏的损害。

对一个组织而言,需要清楚地判断潜在损失的风险,并予以量化,以便设计和实施成本效益控制程序。以控制为目的的风险评价,直接集中于风险的性质和可靠性,以及采用相应控制的可行性和成本。风险评价可以采用结构风险分析模式评价组织的整体风险或某项业务的单独风险。

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内部控制不留痕迹地融入组织管理的每个方面。我们应尽力避免将内部控制视为一种独立的、辅助的部分。其理由是将控制融入组织的整个管理体系之中,能明显地降低控制成本,并产生良好的控制效益。

(四)内部控制运行的威胁因素

内部控制的威胁因素是指那些普遍存在的妨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消极现象。即使一个设计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也可能因忽视内部控制运行的威胁因素而使其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正视这些威胁因素。

1、管理者不够正直。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使诚实人能保持诚实,并不能有效防范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层(又称白领阶层)如果不能很好地遵守道德规范将会严重干扰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

2、合谋。对不相容的岗位和职务,即使采取职责分开的控制手段,如果员工们企图共串通和欺诈的话,控制所防范的风险和不测事件仍会发生。

3、利益冲突。对组织而言,利益冲突,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与组织利益的冲突,会对控制系统构成显著的威胁。

4、环境变化。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可能会因其运行环境发生变化而削弱。管理者一定要密切注意环境的变迁和组织运行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不失时机地调整和改进内部控制系统。

5、管理当局的忽视。对任何控制系统的严重威胁是管理当局的不重视。一个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如果管理者把它搁置一边,便等于没有内部控制。同时,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忽视,为组织的员工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长此以往,这种风气便会盛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无疑置组织于危险的境地。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

[2]于增彪等。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概念界定与设计思路[J].会计研究,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