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险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16 17:3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保险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保险的知识

篇1

为建立和完善农业灾害风险防范体系,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扩面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08〕1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扩面工作通知如下:

一、抓好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保

农业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惠农政策。今年我县开展生猪、母猪、肉鸡、蛋鸡、奶牛、水稻、油菜、蔬菜大棚等八个保险品种。目前,我县农业保险总体规模不大,参保对象分散,单个保单保额小,群众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知识了解不多。因此,要采取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意义、保险方式、业务流程、政策措施,特别要做好理赔支付比例方式等方面的解释说明工作,增强农民群众的参保意识。

二、抓好政策落实,保障扩面顺利实施

一是落实财政补贴政策。根据上级政策规定,水稻按保费的75%补贴,能繁母猪按保费的80%补贴,其他品种保费补贴仍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政〔2007〕58号)规定执行;二是落实以险养险政策;三是落实县农业产业化补助与农业保险挂钩政策,凡是应保未保业主一律不得享受县农业产业化补助政策。

三、加强部门配合,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篇2

关键字:电力安全 开关柜 除湿装置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A

一、 开关柜在线智能除湿装置开发的背景介绍

1. 开关柜除湿装置应用概述

为确保开关柜应用的安全性,我们往往采用安装除湿装置的方法,避免因为温度变化造成的线路故障。一般来说,普通加热型除湿器的应用是最为常见的。它的工作原理在于,通过该装置的应用,将环境温度升高使得空气中能容纳更多的水份,从而防止水汽在柜内凝露,造成线路故障。然而,这种常规装置却存在很大弊端,其原因就在于空气中的水份一直停留在空气中,如果外部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凝露于开关柜表面,开关柜应用的风险就会加大。为了解决普通除湿装置的安全隐患,迫切需要加强对开关柜除湿装置的研发,以提高除湿的效果,确保应用安全。

2. 开关柜在线智能除湿装置开发简介

在对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半导体式除湿装置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我们认为,通过在线智能装置的开发,当柜体内的湿度超过定值时,使空气中的水分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表面凝结成水滴,出现结露现象,把水滴收集通过管道排除柜体,起到对开关柜的除湿效果。通过本次研发,实现了除湿器安装的便捷化,而且运行安全可靠,能够更好适应目前气候变化和电力应用的需求。

二、 开关柜在线智能除湿装置的研究与开发

1. 开关柜除湿装置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要进一步降低除湿装置运行失效或是受凝露影响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发生,避免因空气潮湿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和事故,确保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首先,我们要对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

(1) 受环境因素影响,气候潮湿,湿度较大,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

(2) 空气中的水分附着在绝缘材料的表面,使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特别是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内部有积尘吸附水分,潮湿程度更严重,绝缘电阻更低。设备的泄漏电流大大增加。

(3) 受气温变化影响,特别是夏季尤其在梅雨季节,气候潮湿、高热,变电所里的高低压柜容易产生凝露。

(4) 水汽使绝缘降低引起的故障发生几率增加。

基于以上原因,实践中,开关柜的除湿保护工作难度较大,我们希望通过智能装置的研发,解决常规装置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应用风险。

2. 开关柜在线智能除湿装置的开发与部署

在单位领导和同事共同努力下,我们进行了开关柜在线智能除湿装置的创新新研究。研究主要方法在于,采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制冷源,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冷热端的温差可以达到40~65度的原理,使潮湿空气遇较冷物体时结露,形成水滴排出体外。本装置的应用有助于开关柜内的空气干燥,避免因湿度过大造成设备的损坏,特别适合于像慈溪这种高湿、高热的地区,尤其在梅雨季节,开关室内的潮气很大,装置能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湿度,切实提高变电设备的运行安全,节约检修人力物力才力,减少维护成本,保证供电可靠性。

根据该项目的组织和部署规划,在项目经费控制下,进行除湿装置的外观试制和改进,并进行传感部分的传感器定制、控制部分的中央处理器和执行器定制。值得指出的是在执行器定制中,包括各个独立的执行器件,主要有半导体制冷片、冷凝片、散热片、风扇等的试验加工。在该项目中,我们通过模型定制到试行应用,到问题的反馈和改善,逐步摸索出一种新型的在线智能化的开关柜除湿装置,实现了安装的便捷化和应用的高效化。

三、 开关柜在线智能除湿装置的功效与研究成效

通过我们的研究,开关柜除湿装置的功效有了很大的改进,因此,我们对其主要的创新点进行汇总,并对整个研发工作进行总结。

1. 开关柜在线智能除湿装置的创新与突破

首先,本次研究的新型除湿装置采用半导体制冷技术,在冷端可以把温度降至0℃以下,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结露形成水,通过封闭管道排出柜体外,确保开关柜内的空气干燥。这是在原有装置功效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环境温度对于开关柜除湿性能的影响。

其次,该装置采用自保护的开关电源,供电电源具有过流、短路保护,一旦装置出现过流或短路现象,电源自动切断,以确保其他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电力系统内各组成单元是相互影响和共生的,新增的设计,能够减少因开关柜局部问题对于整体电力系统的影响。

第三,该装置具有高可靠性,致冷组件为固体器件,无运动部件,因此失效率低,使用寿命长。与此同时,该装置还不需要任何制冷剂,工作时不产生震动、噪音,性能更加稳定。

最后,该装置运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具有湿度显示,设置湿度控制阀值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2. 开关柜在线智能除湿装置的应用成效

该项目研发达到技术标准后,随即投入到35KV花木变、厉家变、新界变等慈溪20座35KV变电所安装使用中,从反馈信息来看,运行状况良好,进一步提升了该装置的可行性。

总结目前开关柜在线智能除湿装置取得的呈现,我们看到它的优越性逐步体现出来:

(1)在功效上,能够进一步防止凝露的产生,解决解决因凝露产生造成的危害,并减轻夏季用电高峰检修人员的工作量。

(2)从地区优越性上来说,特别提现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由于湿度过大,由于绝缘降低引起的故障频频发生。本项目的实施,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是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手段之一。

(3)对整体系统性能影响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变电所里的开关柜安装智能在线除湿装置,确保满足开关柜内使用的设备对环境的要求,避免因空气潮湿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和事故,保证了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四、结束语

开关柜在线智能除湿装置的研发,既是解决传统装置工作中弊病的必然要求,也是研发团队关注实际作业,提升电力系统智能化和技术化水平的重要职责。通过研究,新型装置取得了国家认可,获得了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更重要的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未来,针对研发和应用的不足,我们将进一步进行分析,规范作业流程,强化系统研究。

四、 参考文献

【1】智能开关柜操控装置设计及应用,工控技术网。

篇3

论文摘要:在目前动荡的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筹备已久的存款保险制度呼之欲出。本文回顾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剖析了这柄双刃剑在推出前面临的现实选择,指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当前的金融体系稳定及国民经济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金融安全网承担着有史以来最为艰巨的任务。金融安全网通常包含三大支柱——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功能、银行审慎监管与存款保险制度。其中前两者已经在各国维护金融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存款保险制度在不同国家的推进进度则大不一样。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在金融体系内设立保险机构,由其定期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收缴保险费,以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一旦投保人遭受风险事故,由保险机构向投保人提供财务救援,或由保险机构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的一种制度安排。存款保险制度是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是减少金融危机造成社会成本的重要手段。它作为一项制度设计,在许多国家被证明是成功的,可以有效地保护存款人,尤其是居于多数的小额存款人的利益;建立对出现严重问题濒于倒闭的银行进行处置的合理程序;提高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定。迄今为止,全球约有9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近年来,国际存款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功能逐步增强,对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基本保持稳定,商业银行改革顺利进行,公众对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运行的公信力稳步提升,这都为我国筹备已久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创造了条件。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内需的疲软、出口的萎靡、房价的高企以及股市的巨幅波动也暗示着中国的金融系统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还要经过缜密的论证。

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己经不仅仅是一项重大理论问题,而是一项越来越紧迫的实际问题。我国现在虽然没有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但为此做出的积极努力已达十余年之久。

自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基金到1997年底央行存款保险课题组成立;自2004年4月金融稳定局存款保险处挂牌到2004年12月《存款保险条例》起草工作展开;时至2006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在的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了要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健全金融风险处置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并详细阐述了所要重点研究的存款保险机构的职能、存款保险的成员资格、存款保险的基金来源、最高赔付限额、费率制度安排等细节问题。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也促使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被纳上议事日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降低了建立这一制度的成本和风险;银监会成立以来我国银行业监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创造了前提条件;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取得显著成效,银行不良资产的大规模政策性集中处置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此外,经营不善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也在建立之中,所有这些都表明,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所需要的主要条件都已具备。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在参加2008年11月26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时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已经上报国务院……估计将于2009年推出。

二、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现实选择

理论研究和国际经验共同表明,存款保险这柄双刃剑实际上是建立在提高存款人安全收益与降低市场约束之间权衡的结果,既有明显优势、又存在负面效果。如果盲目推行,效果适得其反。显然,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一直在等待最佳时机。因此,在推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之际,还必须仔细斟酌,周密论证,以有效防范存款保险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从参保前,参保时和参保后三方面而言,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面临如下现实选择:

1、参保前的现实选择——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强制保险是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均应参加存款保险,缴纳存款保险费;自愿保险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可自愿选择是否参加存款保险。

为避免参加存款保险前风险越大的银行参与的积极性越高的逆向选择问题,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应该是强制性存款保险。这样既有利于存款保险机构预期负担的减小,也有利于强化参加存款保险的中小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更可以提升公众信心,并直接强化银行业竞争,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

2、参保时的现实选择——保险额度与费率斟酌。现今,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健全的国家也未能幸免。而我国实行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在这时因为其国家的全额担保形式而有利于维持公众信心,促进金融稳定。与美国存款保险公司的建立过程相反,我国存款保险的施行,并非为原本暴露的储户风险引入新的担保机制,而是将事实上已经存在的隐性存款保险显性化,并逐渐把无限的国家责任变成一种内容与边界明确的、由独立机构承担的有限民事责任。因此,今天储户对于银行的信任,很大程度上仍基于对国家担保的信任,这一责任不可轻易放弃,所以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初期,还应延续以往的政策,进行全额兜底。在经济形势明朗后,资金开始从银行流出寻找投资渠道时,再逐渐过渡到分级兜底。这样才不至于引起恐慌。

此外,由于单一费率可能引起的银行追逐高风险项目行为,应对不同风险的银行征收差别保费。这种差别保费是基于风险的存款保险安排的核心内容,它要根据每家投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和资本充足率等因素定期调整,从而使得银行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约束银行的风险行为,并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对问题银行进行及时处置。

3、参保后的现实选择——风险识别与有效监管。为避免参加存款保险后的银行可能从事风险较大,利润较高的项目而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还需加强对银行的审慎性监管并督促银行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促进银行业内外兼修,降低由此引发的风险。因此,稳健的会计制度、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存款人与保险机构共保都是必须的,他们可以通过强化银行股东、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对银行的监督,有效提高市场约束,减弱道德风险。

一般而言,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与否与存款保险机构能否有效识别参保者的风险状况紧密相关。因此有效的风险识别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识别及预测未来本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并且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也使得风险识别更为艰难。即使风险被识别出来,如何让金融机构相信其存在的问题也会让政策当局大伤脑筋:控制经营已明显恶化的银行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但要那些表面上经营良好、能承担其从事的风险行为且仍有盈利的银行纠正其风险行为、调整其经营策略却相当困难。因此有效的风险识别系统和理性而强势的监管干预将是存款保险制度健康推行的前提。

三、小结

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尚未完全转变,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在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金融监管手段和方法落伍的背景下,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机制并辅以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条款,不但有利于维护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而且顺应了中国金融机构所有权结构变化趋势,是符合中国实际、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举措。因此,适时地出台符合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全球经济四面楚歌之时提升公众的信心,有利于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元涛.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与中国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5;(6):19-21

[2]葛红玲.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J].管理世界,2001;(4):205-206

[3]何光辉.道德风险与存款保险额度的市场决定[J].财经研究,2006;(1):73-83

[4]钱小安.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约束条件与制度设计[J].金融研究,2004;(8):21-27

[5]苏宁.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J].金融研究,2005;(12):1-5

[6]魏志宏.中国存款保险定价研究[J].金融研究,2004;(5):99-105

[7]谢平,王素珍,闫伟.存款保险的理论研究与国际比较[J].金融研究,2001;(5):1-12

篇4

根据实际情况,我国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基本医疗保险。这是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的基础,也是国家医疗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法定性质的政府行为,以强制性实施为主,财源主要来自强制筹集的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只承担基本医疗的保障职责,即限于提供适应绝大多数参保职工必要医疗需求的、医疗服务机构采用成熟的和适宜技术所能提供的、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支付费用的医疗服务。

2.补充医疗保险。这是完整的医疗保险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在经济效益许可的条件下,由(行业)为职工、职工为个人自愿出资组成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为弥补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不足以支付巨额医疗费而建立的补充性医疗保险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应抓紧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险形式有:一是“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保的是基本医疗,但是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病例又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其发生的概率较低,但费用很大,致使单位和个人均难以承受。对于这些“超大病”的医疗问题,既不能一推了之,更不应该把这个包袱再推给用人单位,最佳的解决办法应是面向统筹地区建立“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主要用于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减轻重病职工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采用统帐结合方式实施,其中统筹基金要确定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以统筹基金支付为主,但个人同样要负担相应比重。尽管相对统筹支付而言个人负担比例较小,但由于医疗费用相对较大,对于因病不能参加工作、工资收入明显下降的职工本人和家庭来说,还是困难重重。为了减轻重病职工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企业(行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必要建立职工大病专项金,实行统筹使用,对困难者予以资助。

3.商业医疗保险。这是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中较为规范、起补缺和提高作用的层次,是被保险人在投保后,在保险期内因疾病、生育或身体受到伤害时,由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在这一领域由人们自由选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当前应重点突出主要的险种有:(1)特种疾病保险。针对一些风险容易预测、发生率较低,但疾病费用较大的疾病而设计的险种,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发生灾难性病症时保障投保者的,以免由于经济原因使治疗受到。比如肿瘤、心脑血管意外病症。(2)康复保健医疗保险。主要为满足一些高收入人群或团体超出基本医疗需求以上的高水平的和特殊保健的医疗需求而设计的险种。如有些病房的设施将比较豪华,相应的收费标准也高,基本医疗保险不可能承担这部分费用,部分高收入人群就可通过参加康复保健医疗保险得到相应的待遇。

二、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险费用筹措机制

基本医疗保险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考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工的收入水平并不高,财政收入极为有限,企业效益大多数处于较低水平的现状,本着“最基本的筹资水平、最基本的医疗服务”的理念,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按工资的一定比例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基本医疗保险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帐户,具体划入比例根据个人帐户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因素确定。

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由国家给予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和个人积累,资金组合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个人参保,可由用人单位与个人各付一部分保险金,有条件的单位也可全部由用人单位为职工投保,并以此作为稳定职工、吸引人才的有力措施。在此,除了为保证国家公务管理的正常运行,由财政为国家公务员提供一定的医疗补助外,国家不为其他任何社会成员支付保险费,但可通过有关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和个人参与保险。其鼓励政策至少有两条:个人用于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收入免交个人所得税;用人单位用于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费用,可在税前列支。

三、建立科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医疗保险难搞,难就难在医疗费用的支出控制。医疗消费具有即时性、难预测性、道德风险大的特点。一些试点城市的社会统筹基金大量超支,都与缺乏有效的医疗费用制约有很大关系。实践证明,建立科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健康的重要环节。

1.制定基本医疗保险的用药、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的标准。的医疗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几乎天天都有新药、新的诊疗手段出现。基本医疗保险只能根据保证基本医疗需求和与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水平相适应来确定用药、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的范围和给付标准。

在选择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和诊疗项目的具体上,国际最近流行用经济学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和比较药品或治疗技术的成本效果。比如,甲药单价很贵,但很快就能见效,病人不久就能康复、上班;乙药单价很便宜,却在较长时间的服用后有效,自己工作受影响。如果仅仅看单价成本,乙药看起来属于“基本医疗”,但在对甲、乙两种药物的成本效果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之后,甲药就可能进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所以,基本医疗保险的界定是医疗技术问题,但更是经济学上的问题,可以预计,成本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思想理念将影响未来基本医疗的界定和选择。

2.实行基本医疗保险“板块式”的统帐结合方式。即个人帐户和统筹基金之间割断关系,实行独立分别运作,分别核算,风险各自负责。个人帐户管小病,主要用于门诊医疗服务和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住院医疗服务,个人帐户用完后,全部自负。统筹基金管大病,主要用于起付标准与最高支付限额之间的住院和门急诊大病医疗服务,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板块式”帐户运作方式首先在小病上设立个人帐户,加强了个人对小病的自我保障责任;其次,由于次数频、难控制的小病费用进不了统筹基金,减少了统筹基金透支的可能性,统筹基金集中解决大病,加强了抵抗大病风险的能力;再次,大病的医疗服务、药品消费具有较强的“资产

专用性“,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把管理的重点放在费用高又较易监控的大病部分,集中力量抓主要,有利于提高统筹基金的管理效果。

对于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已不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应通过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或医疗救助等途径解决。基本医疗保险的封顶额应是“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起付额,即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的封顶额后才进入“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

3.选择按病种付费的结算办法。国内普遍采用的医疗服务机构与医疗保险机构之间“按服务收费”的偿付方式,在客观上促使医疗机构以过度使用医疗资源的方式,而不是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服务。“按病种付费”是根据每一种疾病或病程所需全部服务进行事先定价后,按此标准支付给医疗服务提供者。美国的预付制和德国的按点数付费,在本质上都属于“按病种付费”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对同一疾病的有了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其费用的差别也越来越大。医疗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技术测算每一病种的标准化诊断、标准化治疗、标准化药品的费用,在众多的治疗方案中,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并作为医保机构费用偿付的依据。“按病种付费”方式,可有效地限制医生在决策中的“独断专行”,避免提供过度服务。

四、建立政事分开的医疗保险管理体制

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制定医疗保险法规和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的运作框架,规范和监督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用人单位、个人、、制药、等相关利益群体的行为,确定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有关照顾扶持政策。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基本医疗保险划归卫生部主管比归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理更为合理。由于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益和需求总量的控制与医疗服务的供方(医院和医生)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医疗服务部门和基金管理部门在同一个部门的领导下,相配合而不结合。因此,社会医疗保险划归卫生部管理是比较合理的;将有利于卫生部门实行行业管理、统筹规划、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有利于逐步形成政府卫生部门指导下的医疗保险方和医疗服务提供方双方买卖的格局,促进医疗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有利于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将预防、保健与治疗以及社区服务、医院服务有机结合,为最终实现全社会医疗保险和人人平等享受医疗服务奠定组织基础和管理基础。国际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管理体制也朝着卫生部主管的模式发展,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尤其是新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

篇5

1.礼品市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市场;

2.脑白金产品的成功与发展与礼品市场的关系;

3.新产品进入礼品市场究竟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1、首先让我来看一下礼品市场是个什么东西吧。

实际上,从产业分析的角度来看,“礼品市场”其实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细分市场。其市场构成上来看,它几乎涵盖了人类所消费的一切产品。大到房子,小到袜子,都是曾经被人们用来作为礼物的;从单个产品的市场细分来看,它也不是一个可以独立开来的市场,它的对象构成与通常我们所用的人群分类法中的对象是交叉的,而不是独立的;更为重要的是除了某些工艺品这外,其它的消费类产品中从来就不曾有过一种专一作为礼品的品种,所以“礼品市场”在实际的市场操作中很难具有象诸如女性市场、儿童市场等这样的可行性。我们只要简单地动用一下大脑就会明白,好象并没有什么产品曾经仅以礼品概念就成功的,实际上,脑白金最初的成功也与礼品毫无关联。

如果一定要以礼品市场的概念来切分市场的话,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应该是“自购市场”。这里提出这个概念,是将要在下文探讨它们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我们的市场操作者们能够少一些盲“目”、少一些盲“从”、少一些盲“动”。一位西方哲人说过:“不要把自己的未来寄托于渺的希望”;孙子兵法说过:“兵者大事,死生之地”。----由此可见运作市场的人既不能人云亦云,甚至也不能人为亦为的。遗憾的是至今还是有人做市场只凭一厢情愿,草率思想在前,轻率行动继后。

我的结论是:礼品市场对于保健品而言并不是一个可以赖之走向成功的独立市场,只是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利用的一个市场机会。决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2.脑白金产品的成功与发展与礼品市场的关系;

任何一个在脑白金从失败走向成功的阶段呆在那儿的内部人,都会告诉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脑白金的成功与礼品无关。尽管后期主打礼品事实上带来了一定的支撑市场的作用,但那与其说是一个明智的战略选择,不如说是在一种几近无奈的背景下的意外侥幸。

关于这个问题,作为老史门下没毕业的学生,咱有许多不便于细说的原因。还请大家原凉。我只透露一点:直到产品已经做到十亿的时候,老史还曾经为产品的功效市场没有礼品市场贡献大而深感不安。细心的人会发现,某个时期的报媒广告曾在这个方面做过不小的努力,尽管成效不尽人意。尽管这样,当时的脑白金却已具备了走向礼品的天然条件了。

3、好了,讲了半天,我们也该给大家一点实惠的东西了:进入礼品市场的条件

实际上礼品市场,脑白金既不是第一个,也决不是最后一个。此前龟鳖丸的父亲篇就做得不错。每到年底猛打送礼也不过是保健品一贯的传统而已。认真想来,从万基到养生堂,保健品市场上数得着的大鳄没有人没做过礼品市场。

进入礼品市场的大前提,是产品本身在市场上的几个基本面的表现:A、产品的功能价值是否明确、B、目标人群是否定位准确、C、前二点的知名度和理解度如何。

你想想,为什么大款们经常送房子送车子?为什么做IT工程的人经常送手提电脑?呵呵,因为这些东西的功能价值众所周知啊!所以核心价值的知名度是送礼的基石。

篇6

关于全县基层卫生院实行绩效执行情况的汇报

为全面反映基层卫生院的经营成果及经营运行情况,促进基层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保证基层卫生院可持续发展,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依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2019年11月,县卫健委结合全县基层卫生院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县乡镇(街道)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试行)的通知》(×卫[2019]392号文),各乡镇(街道)卫生院都制定出了本单位实际的具体详细的绩效考核方案,认真落实了人员工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一年来的试行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全县基层卫生院运营情况整体向好。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受疫情的影响全国公立医院诊疗人次下滑13%,公立医院中,一级、二级、三级医院均受到疫情冲击,一级医院诊疗人次下滑严重,其次为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在2020年前2个月的工作近于停滞又要保证发放所有在职人员基本工资的情况下,全县18家乡镇卫生院全年收支减少816.22万元,但全年仍然实现结余1276.35万元。全县除四家乡镇卫生院由于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出现负数结余外,其它乡镇卫生院均有不同结余。

(二)全县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2020年全县有15家卫生院新建了发热哨点或发热门诊,有2家卫生院新建了周转房,有4家卫生院进行了病房楼建设或改建。全县有1/3的乡镇卫生院新增加了若干个业务科室,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新添置了不同种类、先进的医疗设备,全县基层卫生院医疗能力建设明显提升。

(三)绩效考核的实施保障了全县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工资,极大提高了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乡镇卫生院的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据统计全县18家卫生院2020年的工资全部发放至2020年12月份,其中有5家卫生院2020年度月平均发放工资额达到4000元以上,有11家卫生院达到3000元以上,只有2家卫生院达到2500元以上。

篇7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是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也是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加快社会建设、让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的需要。

人口老龄化导致长期护理需求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对养老护理进行制度性安排。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约为2. 95%,身体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比例约为13. 90%,其他为身体健康或基本健康。以此结合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可以推算出2010年人口普查时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约为523. 4万人。据预测,由于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影响,不能自理老年人口将在2014年突破600万人,2029年左右突破1000万人,2041年突破1500万人,2050年达到1876万人左右。

二、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根据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的国际经验和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实践经验,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该是一个统一的福利性、普惠性、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国民提供标准化的基本护理保障。具体来说,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统一性。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该是一个全国统一的制度,即在全国不分城乡、不分地区采取相同的制度框架。碎片化发展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大弊端,多年来饱受垢病。一直以来,无论是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是医疗保险制度,都存在着人群分割和地区分割。这使得制度的并轨和整合己经成为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要避免出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发展过程中的人群有别、先城后乡等情况,就要从制度建立之初就实施统一的制度,避免再走弯路。

(2)福利性。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再分配性质,必须有部分资金来源于公共财政,以承担长期护理保险中的托底功能。公共财政投入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对部分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参保和使用服务进行补贴,确保低收入群体可以参与到制度中来,并确保他们可以享受到护理服务。对长期护理进行公共投入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世界上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国家大多在制度筹资机制中将公共投入作为重要资金来源。如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规定,在使用者承担10%后,剩余部分由保费和公费各承担50%。

(3)普惠性。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该成为一项广覆盖的制度。广覆盖一直是中国在养老、医疗领域的社会保障制度所追求的目标,同样也应该成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目标。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后,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尽可能惠及全体人民。所有参保人员特别是老年人,只要是在需求评估过程中确认其符合长期护理保险支付条件,都应该被纳入保险支付范围,尤其是要尽量将广大农村老年人纳入保障范围。

三、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

(一)覆盖人群

根据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确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德国要求各类医疗保险的投保人都要参加护理保险,日本要求40岁以上的各类医疗保险参保人必须同时参加护理保险,而韩国则要求20岁以上的国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同时也是护理保险参保人。有研究建议,中国可实行护理保险跟从医疗保险的原则,参保人为18-65岁国民。但这一年龄范围与中国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并不衔接。

(二)筹资机制

政府补贴、保险缴费和使用者负担共同成为护理保险制度的筹资来源,是其他国家在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时通常采用的做法,如荷兰、日本、韩国等均采取了这种筹资模式。在不同国家的筹资机制安排中,政府补贴、保险缴费和使用者负担比例有所不同。德国政府补贴在33. 3%以上,日本约为45%,韩国约为20%。使用者负担一般不超过20%,如日本使用者负担约10%,韩国的机构服务使用者个人负担 20%,居家服务使用者个人负担巧%。但有不少研究认为,韩国使用者的负担过重。

(三)需求评估

护理需求分级和评估制度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的关键一环,是确定保险给付的条件。所有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国家均建立了相应的需求分级和评估制度。如德国将长期护理需求分为三个等级,由德国医疗保险基金的医疗审查委员会组织评估;日本则将其分为七个等级,由地方护理认定审查委员会组织评估;韩国将其分为三个等级,由等级判定委员会组织评估。

四、结论与讨论

篇8

一、四项改革工作成效

(一)县直机构改革情况

根据省、市要求,**县积极推进县直机构改革。一是将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撤销了乡镇企业管理局,成立了工业经济发展局(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署办公,挂民营经济服务局牌子);撤销了商业公司、外贸总公司、物资总公司,组建了商务局;成立了城管局(与建设局合署办公);将县经贸委领导的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并入县政府办公室,保留牌子。以上单位职能也随之进行了调整。二是对撤销单位的资产及人员进行了清理审核。三是将计划生育委员会、药品监督管理局更名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截止目前,我县县直行政机构32个,县直行政编制核定为435名,现实有在职人员410名;县直一级事业单位11个,核定事业编制223名,现实有在职人员195名。

(二)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我县共有十二个乡镇,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乡镇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机构和人事制度进行了改革,尤其是事业单位实行了全员聘用制,每个乡镇都选聘39名工作人员(城关镇49名)。改革前,全县乡镇共有在职职工2300人,改革后为874人,减少1426人,精减1.6倍。目前,各乡镇设党政机构设置3个,即:党委办公室(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主要负责党委日常工作,综合协调民政、城建、国土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政府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主要负责乡镇政府日常工作、机关后勤工作;科技兴乡的普及推广,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的组织领导和有关行政管理工作。经济办公室,主要负责乡镇财政、企业的组织领导和有关行政管理工作;农、林、水、牧、机各业的生产和技术服务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各乡镇事业机构由原来的9个站所合并为4个中心一个所。即农业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农田水利建设及规划,畜牧养殖、林业、农机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文化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乡镇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活跃农村文化市场);村镇建设发展中心(主要负责村镇规划、土地管理、公路建设、环保、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财税所(负责农业税征收、管理、稽查、监督乡镇及所属单位的财政支出)。本次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使全县乡镇事业站所由原来的108个精简为60个,精简44.4%。人员编制由原来的2547名精简为478名,精简81%。

(三)粮食体制改革工作

全县共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9个,职工总数2038人,目前共分流安置职工1730人,占职工总数的85%,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70%的分流安置任务。其中解除劳动合同1575人,内退79人,协保39人,退休11人,上岗留用308人,占职工总数的15%;遗留待处理26人,占职工总数的1.3%。改革过程中,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经济补偿金1969万元。

(四)教育改革工作

1、中心学校教育改革情况。顺利完成了全县12所中心学校校长、282所中小学校长的选配工作。严格按照省核定的4378名编制进行了教师的聘任工作,分流了665名超编人员,分流精简率12.3%,撤销了原乡镇教育办,中心学校正式挂牌办公。同时,按照上级要求,从2004年元月,执行了教师新工资标准,并由县财政统一足额发放。此外,县第一中学、实验中学和职业中专也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激活了用人机制,优化了资源配置。

2、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情况。全县撤并中小学校91所,撤并学校校长和教师均得到妥善安置,撤并后遗留下来的旧校舍和校产由各乡镇统一处理,所得收入由撤并后的新学校使用。同时,把民办学校纳入全县统一管理。教育改革后,新学期按照新的布局方案配置和运行,目前运行态势良好。

二、改革所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大力宣传。对各项改革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由县级领导任组长、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专项改革领导小组。同时,各乡镇、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层层抓改革的工作格局,并制定了改革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县电视台制作改革专题,在黄金时段播出。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悬挂横幅,刷标语10000余条,出动宣传车80余辆,在全县范围内巡回宣传改革政策,切实把改革的各项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妥善安置,确保稳定。为促进改革的健康发展,对改革后精减下来的富余人员,我们采取得力措施有计划地进行妥善安置。在县直、乡镇机构和教育改革工作中,凡是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全部办理退休手续,对因身体健康状况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不宜上岗的人员,可提前办理退休手续;根据实际需要,为部分人员安排临时性工作,鼓励和引导部分人员创办私人企业;有针对性的选拔一些有文化、懂管理,既有农村工作经验,又有培养前途的人员下村任职。其中我县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分流富余人员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我县长智镇在乡镇人事制度改革中制定了《镇政府外出务工优惠政策》,凡外出务工人员保留原级别、原编制、原档案,年终考评定为合格,对非财政供给人员中愿意外出者自批准之日起,每月补助100元。现该镇有83名职工停职外出务工。原镇政府职工孔玉玲,在北京筹资创办的玉玲花卉公司,经过苦心经营,现年销售收入已达50多万元。在粮食体制改革中,主要采取办理退休、内部退休、协议保留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合同、上岗留用、转岗从业的方式妥善安置分流,离退休职工全部由改制的购销企业接续管理,并享受政策规定的各项待遇。此外,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外来企业,安置职工就业。如粮食局与武汉黎氏面业机械有限公司合资的挂面厂,已有两条生产线投产,并将逐步扩大到10条生产线。与江苏春丝集团合资新建的总投资为3000万元的面粉厂,目前立项、设计、征地工作已经结束,预计明年九月份投产运营,届时将为粮食系统富余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明确责任,加强督导。县委、县政府针对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方案,进行统一部署,制定出了相应的奖惩措施,明确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并抽调县委办、政府办、纪检会、组织部等有关部门人员深入实际,进行督导,确保改革正常进行。

(四)严肃纪律,规范程序。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严肃改革纪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改革。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我们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层层聘用。在考试时,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时间,统一评卷,各乡镇设考场,县直抽出36名同志巡视督查。在考核时,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给予正确评价,当场计分,并将考试考核加分情况予以上榜公布。在粮食体制改革中,坚持以现行的企业改革与劳动法规为依据,做到统筹规划,分类实施,有序操作,稳步推进。对省、市拨付的改革配套资金进行严格把关,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并严格按规定程序审议、报批,做到公正、公开、公平、透明。在教育改革工作中,我们按照自上而下、层层聘用的原则,通过民主测评,群众推荐,择优选聘了中小学校长。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各中小学聘任了中层领导。为规范聘用程序,我们对聘用合同制的原则、岗位设置、受聘人员条件、聘任方法及程序、竞岗聘用工作的时间安排、聘用合同的内容与要求、落聘解聘与辞聘、落聘教师分流的措施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并设置、公布了举报电话。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我县各项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转变了政府职能,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篇9

为加强全市综合劳务市场的统计工作,我们制定了《区、县综合劳务市场情况月报表》已经市统计局批准。此表为月报表,请各区、县劳动局综合劳务市场按月填报,此报表自1992年1月起执行。

附:《区、县综合劳务市场情况月报表》(劳统定15表及附表)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一、填表说明1.此表由各区、县综合劳务市场填写。

2.此表为月报表,由区、县综合劳务市场于次月5日前报市劳动局3.平衡关系:

劳统定15表:主栏:1=本年1月至当月累计数

2=3+4+5+6+7+8

宾栏:合计=招工+招生+临时工+个体

私营企业用工。

附表:

主栏:1=本年1月至当月累计数

2=3+4+5+6+7+8

宾栏:合计=工人流动+劳务输入+职工暂存档案

二、指标解释

(一)劳统定15表

1.城镇待业人员:指具有城镇户口,男16?60岁,女16?50岁的劳动力。

(1)本市:指具有北京市城镇正式户口,领取了《求职证》的待业人员。

(2)外省市:指除北京以外的省市、县,具有城镇户口,持有当地县以上劳动部门待业证明的待业人员。

2.农民:指本市郊区县及外省市组织进京的农村劳动力。

3.离退休人员:指已办理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

4.大中专学生:指大、中专学生假期勤工俭学。

5.招工:指办理了正式招工录用手续的人员。

6.招生:指定向培训班校招收的人员。

7.临时工:指按照市政府1990年16号令《北京市实施〈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细则》规定的人员。

8.个体、私营企业用工:指本市行政区域内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通过劳务市场招用的工人。

附表:

1.城镇新集体:指劳动服务公司、联社及单位第三产业等集体单位。

2.外商投资企业:指外商投资、中外合资及合作企业。

3.乡镇企业:指农村乡、镇所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包括村办企业)。

4.民办单位:指自愿组织、自己管理、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单位。

5.工人流动:指通过劳务市场介绍,正式办理工作调动手续的人员。

6.劳务输入:指企业事业单位的富余职工通过劳务市场介绍输入到其它单位从事临时性劳务。

7.职工暂存档案:指职工调动中一时找不到单位,或用工单位不具备档案管理条件的,由综合劳务市场根据市劳动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流动中的工人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京劳管发字〔1991〕78号)规定暂时保存职工档案。

单位委托:指不具备档案管理条件的单位,委托劳务市场暂时代为保管职工档案。

个人委托:指职工个人(只限于固定工)按规定委托劳务市场暂时代为保管职工个人档案。

附表(1)

区县综合劳务市场情况月报表

                            (社会劳动力)

                                                      制表机关:北京市劳动局

                                                      批准机关:北京市统计局

                                                      批准文号:(91)京统制字19号

                                                      执行期限:1992年

                                                      表    号:劳统定15表

    填报单位:            199年  月              单    位:人

------------------------------------------

                  |当|合|            交    流    成    功    人    数

                  |年|  |----------------------------

                  |累|  |城镇待业人员  |    农  民    |离退休|大中专|

                  |计|计|-------|-------|      |      |备  注

                  |  |  |本  市|外省市|本  市|外省市|人  员|学  生|

                  |-|-|---|---|---|---|---|---|----

                  |1|2|  3  |  4  |  5  |  6  |  7  |  8  |

---------|-|-|---|---|---|---|---|---|

    招      工    |  |  |      |      |      |      |      |      |

---------|-|-|---|---|---|---|---|---|

    招      生    |  |  |      |      |      |      |      |      |

---------|-|-|---|---|---|---|---|---|

    临  时  工    |  |  |      |      |      |      |      |      |

---------|-|-|---|---|---|---|---|---|

个体、私营企业用工|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负责人:        填表人:        电话: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附表(2)

                      区县综合劳务市场情况月报表

                             (在职工人)

                                                      制表机关:北京市劳动局

                                                      批准机关:北京市统计局

                                                      批准文号:(91)京统制字19号

                                                      执行期限:1992年

                                                      表    号:劳统定15表附表

    填报单位:            199年  月              单    位:人次

篇10

关键词:医疗机构 业务外包战略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82—02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专业化、精细化,许多企业开始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而将不常发生的、非核心竞争的业务委托给外部专业的高效的企业完成,业务外包战略已经在国内企业运营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并被医疗、金融、保险、电信、物流等领域认同和接受。

近日,全球内部控制准则、企业风险管理指引权威制定机构——COSO了新修订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征求意见稿。正在修订之中的国际内控新框架,把业务外包推向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据了解,新版框架明确考虑了业务外包这种经营模式的变化,并且首次提出了在这一模式中内部控制的职责、如何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等。笔者认为COSO的关于加强业务外包内控制度同样适合医疗行业。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设备、人力等资源投资不断加大,医疗补偿机制期待完善的环境下,各级医院都面临着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运营效益的巨大压力。如何将企业业务外包战略运用到医院经营管理中和如何加强外包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医院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COSO新修订的国际内控新框架对业务外包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医院业务外包存在的风险

业务外包在降低成本、优化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给医疗机构带来优势的同时也会因控制缺位产生许多风险。从业务外包的流程来看主要包括如下五方面的风险:

1.因对核心业务定位错误,外包业务的范围选择不当产生的风险。医院业务外包战略首要任务就是区分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因决策者的判断和知识能力的限制及医疗外包业务市场供应状况的影响,医院可能将医疗核心业务或供应市场不成熟的外包业务进行了外包,导致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削弱以及外包业务的失败。

2.因外包业务承包商选择不当的风险。虽然现在是信息时代但医院和承包商的信息不对称是不可消除的,承包商为了自身利益而隐瞒真实信息的案例时有发生,再则没有结合市场竞争程度和医院自身状况而选择了与之不匹配的承包商而导致外包业务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3.因签订外包业务合同的不完善导致的风险。完善的外包合同是外包业务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好的外包合同应该是界定各方权、责、利的基础之上并保留一定弹性而达到共赢的合同,因对外包业务可能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预测的不准确,如合同约定的业务外包价格不合理或成本费用过高,导致医院遭受损失。

4.因对外包业务过程管控不力的风险。医院内部的非核心业务和资源交给外包企业运作后,医院不能直接管控,加上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承包方的履约能力不能持续,而导致提供了不合格的产品和服务的违约行为,使医院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而遭受重大损失。

5.因业务外包事后验收和结算支付环节监督缺位的风险。对医院外包业务的验收是外包业务是否达到医院预期的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验收流程不规范,验收标准不准确,使业务外包验收工作流于表面形式,不能及时发现业务外包质量低劣不符合合同等情况,这会导致医院在经济和声誉上遭受损失。

二、医院业务外包内部控制的策略

综上所述,医院实现业务外包战略目标的关键是业务外包风险控制。笔者认为外包风险控制从对业务外包活动设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三道防线下手。做到控制有术,心中有数,手中有招。

1.事前预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医院要做好外包事前预防有如下措施:(1)制定完善的医院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确立医院业务外包的岗位职责权限及不相容岗位相互监督、制约,建立外包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规定外包业务的流程等。(2)外包是医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必须的选择。如果决定外包,就必须分析各类业务的性质及与医疗核心业务的联系程度来确定可以外包的业务,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如临床业务内、外科,妇科、儿科等。根据医院长远发展战略需要,合理确定医院业务外包范围。目前医院适合外包业务有卫生保洁、衣物及洗涤、绿化、保安、后勤服务、餐饮服务、人事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开发、设备维修维护、预约挂号、病人陪护等,一些辅助诊疗业务如检验、洗肾、碎石、体检等因外包供应市场发展的还不成熟应该自营。确定外包的业务项目后编制外包业务项目计划书,有重大影响的外包业务必须提请医院院委会和总会计师审议批准。(3)确定和审核外包战略目标,合理评估外包的收益和风险——包括外包业务的成本效益分析及风险,外包方式的选择等。重点分析外包的业务在自营和外包的收益和风险,然后编制外包业务的可行性报告。(4)选择合适的承包商。外包承包商的选择是实现医院外包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医院应该按照批准的外包业务方案选择承包商。为了避免信息的不对称,医院应通过多方途径收集承包商的信息,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时应考虑其资历、持续增长能力、经济实力、管理水平、信誉、报价、业务质量、地理位置等因素。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充分调查承包商的合法性、专业资质及技术实力,考察其成功案例、业界评价等,采用招标方式,引进竞争机制,择优选择承包商,严格控制各种成本,合理确定外包价格,建立回避、监督处罚制度避免舞弊现象。(5)签订完善的外包合同。医院应当建立规范的外包合同协议管理制度,并根据外包业务性质的不同,及时与承包方签订不同形式的合同协议文本,包括:技术协议书、外包加工协议、规划试验大纲、咨询合同协议等。外包合同协议的订立、履行流程及其控制应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的有关规定。外包合同必须是一份多赢的合同才能维持长期和谐的外包关系,所以在符合医院自身的业务需求和外包战略目标之外应保持必要的弹性。

2.事中控制。医院业务外包事中控制的实质是对医院业务外包组织实施及外包过程管理。有如下控制措施:(1)按照外包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制定业务外包实施全过程的管控措,施,包括落实与承包方之间的资产管理、信息资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机制,确保承包方在履行外包业务合同时有章可循。(2)做好与承包方的对接工作,通过培训等方式确保承包方充分了解医院的企业文化、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从价值链的起点开始控制业务质量。与承包方建立并保持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业务外包过程存在的问题。(3)切实加强对业务外包过程中形成的商业信息资料的管理,梳理有关工作流程,提出每个环节上的岗位职责分工、运营模式、管理机制、质量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并建立对应的即时监控机制,及时检查、收集和反馈业务外包实施过程的相关信息。密切关注重大业务外包承包方的履约能力,采取承包方动态管理方式,对承包方开展日常绩效评价和定期考核。(4)对重大业务外包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充分预计,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制定临时替代方案,避免业务外包失败造成医院的形象和经济受损。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并导致业务外包合同无法履行的,应当及时终止合同,并指定有关部门按照法律程序向承包方索赔。

3.事后监督。医院在外包业务完成后需要对外包业务进行验收和绩效评估,验收时根据外包业务的交付方式制定不同的验收方式、严格按照外包合同的标准进行验收,不符合标准的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严重的依法索赔。国内外有许多医院成功地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外包业务的绩效评价,通过医院、患者满意纬度、财务指标纬度、外包业务的内部运营纬度、外包企业员工学习与成长纬度四个方面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外包业务的策略指明更正确的方向及对外包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验收合格后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条件、方式办理支付。

业务外包,这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已经在企业外的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于业务外包这种管理形式,医院管理者如果能够运用得当,必将促进医院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加快自身发展,使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