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范文

时间:2024-01-16 17:3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

篇1

经过深入地讨论和思考,学校制定了《小榄镇第一中学践行“五指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施方案》(简称“20个学会”),即按照“道德素养、思维能力、体能技能、个性特长、考试成绩”五个方面,分为“学会尊重、学会热爱、学会担当、学会感恩、学会合作、学会读书、学会好奇、学会创新、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生存、学会练字、学会健体、学会实践、学会挑战、学会参与、学会审美、学会成功、学会动手、学会学习”20个指标,至此,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拓宽了途径,丰富了形式,更具体、更有操作性、更利于评价考核,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变革找到了最终的努力方向,学校改革也找到了最适合的着力点。

如何落实与考评呢?

首先,解读细则。先是学校召开全校学生会议,将其内涵阐述给学生;班主任明确具体做法后再在班会课上进一步深化;紧接着召开的是家长会,培训家长参与到考评中。

其次,注重落实。每位同学、老师和家长手上都有一张考评细则,学生了解并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而老师和家长则督促,并适时引导学生的行为,做得好的地方可以随时被记入考评的表格里。

再次,共同考评。看评价细则,我们就知道评价人是多方面的,一是被评价人自己,二是同学,三是老师,四是父母。考评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一些小点,学生可以主动、提前完成,汇总则是在期末。

最后,考评具体。如“在班级有三位以上志趣相投的同学,生活中有五位以上的知己。”一条,学生需要请同学或是知己,为自己提建议,说缺点,道优点,方能完成。而“不乱花零花钱”,学生需要说明自己的零花钱数量,并请父母证明自己的“不乱花”。

在这整个过程中,所有的工作与学校德育考评工作、学校爱校教育和尊重教育两个主题教育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互为组成部分。

成效:已形成多赢的局面

作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行为改革的抓手,“20个学会”的推广,对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着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行为改革快速进行,同时,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行为改革又为以“20个学会”为载体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目前来看,有以下五个显著收获:

一是学校的发展目标全面而充实。过去学校关心教学成绩过多,学业成绩作为学生极重要的评价指标,现在学校要求在德育、体艺、信息技术、兴趣活动、校本课程等各方面全面进军,在各方面都有了具体的计划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学校的教学成绩目标只作为一个小点出现在了学校教学改革目标里面。这就让学校在制定发展目标、教育教学目标上走出了一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路,以主动适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要求。

篇2

【关键词】高职 理实一体 车间化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 形成性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161-03

为提高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目前很多高职课程结合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这种强调过程的教学模式下,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对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进行考量,必须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的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使考评发挥其教育和促进的作用。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探讨构建基于“车间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分析

(一)试卷考核法分析。这是通过闭卷、笔试的方式,使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进行考核,以学生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方法存在以下方面的弊端:第一,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大多不能很好地把握试卷考试的技巧,试卷中理论知识的推导、计算等问题对他们来说是难题,因而考试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第二,为了取得好成绩,很多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不能长期持续;第三,卷面考核内容过分依附于教材,而对于现代职业教育来说,教材的内容往往达不到现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无法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第四,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学生的要求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应用、职业素质的提升,这些很难从一次卷面的考试中得到真实和全面的体现。

(二)“过程考核+期末考试”法分析。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很多高职院校对该课程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在一个相对集中的4-6个课时中,既有理论的讲授,又有实践的训练,通过项目化的教学引导,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主学习和探索,为完成某个任务而学习知识,既巩固了理论又强化了知识。但是,“过程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于设置考核要求的项目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但是对于不设置考核要求的一些练习及拓展项目学生就出现懈怠情绪;第二,若每堂课均设置考核要求,每班40余人,约20小组的考核占据大量时间,课堂内容被压缩;第三,由于人数和小组较多,教师并不能监控到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抄袭和雷同的情况时有发生;第四,评价标准不够详细和具体,特别是素质考评主要依赖于老师的个人主观意识,欠缺公平性和职业化。

二、“车间化”考评体系的构架

一般来说,企业/工厂的生产车间都有自己完备的管理制度,从生产纪律、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设备管理与维护、劳动组织与定额、班组管理等方面要求和约束员工,实现快捷、优质、高效、低耗的安全文明生产,提高员工的素质与能力。因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设的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采用“项目学习任务单”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任务单中明确该课程的教与学全过程是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所以将企业车间的管理与考核模式引入课程教学与课堂,让学生身为准员工体会车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通过重新组建班级学生团队,在车间的考核评价标准驱动下,使身为准员工的学生更好地合作完成项目,从而达到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素质培养的目的。

基于以上思路与要求,本课题拟通过引入车间管理与考评制度,研究并建立一个车间化、全程化的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职业素质“7S”考核评价模块。引入车间规范生产现场、规范日常行为的“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个人考核方案,对学生个人的表现包括出勤、纪律、学习态度、协作精神、操作规范、安全常识等内容实施量化考核,强调其就业竞争力,形成职业素质考核评价手册。

(二)学习过程考核评价模块。借鉴生产车间KPI过程考核指标,建立每堂课的单项技能训练项目考评要求,对学生/技术员生产计划完成情况、产品质量合格情况、生产现场安全情况等进行考核与评价,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形成学生学习与训练指导手册(含考核细则)。

(三)综合应用能力考核评价模块。根据教学项目,编制贴近工厂实际的综合应用考评体系的设计项目,教师作为甲方提出任务委托书,学生作为乙方承接系统工程项目,综合考核全过程从车间接受工单开始,到技术员根据要求完成设计、安装、调试,组织验收并提供验收文件存档结束;强调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形成课程综合考核的项目库、相应的设计委托书和验收评价细则。

(四)基本理论素养在线测评系统。建立课程理论考核题库,采用客观题在线测评的方式,将考核内容量化,实现职业所需的理论知识系统的考核。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民主管理;德育考量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指出,“德育考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必要保证。通过考评,全面了解和衡量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表现及其发展水平。各高等学校应以德育目标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依据,建立和完善德育考评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按照思想、政治、品德的分项内容及其标准进行考评”可见德育考评是一项十分严肃与细致的工作,我校的德育考评结果与学生学年综合素质测评和奖学金、荣誉称号等奖惩制度直接挂钩。

基于上述背景,本项目旨在以发展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为指向的方式在其道德实践和行为中发挥作用。有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并非总是受有意识的理性心灵原则驱使,而是有一种使用下意识的,“足够好的”启发式程序做出决策的“有限理性”。本项目意在班级范围内开展切实可行的德育程序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其自身全面发展为落脚点,班级德育规范和考量方式、民主管理为载体,实现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此设计重在价值引导,不仅限于理论层面,更是落到实处。

一、德育考量方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这就要求评价体系的设计要坚持其导向性原则。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面对高校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往往因为缺乏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导致自身发展出现迷茫、困惑。通过德育评价体系让大学生明确自己在德智体发展过程中应该追求的目标,大学期间应该培养那些素质,怎样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自觉进行综合素质的锻炼。

(二)主体性原则

这要求思想品德量化考核管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考核过程中提倡学生自主、民主管理,通过班级班委、各寝室代表等学生组成的监督小组,切实可行地推进和反馈考量结果。

(三)全面性原则

高校的教育提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重点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生参与校内、外活动从而全面发展综合能力,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大学生德育发展评价的设计既要反映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提出的全面要求,又要对大学生在日常表现、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察。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反映考察对象的素质状况,保证评价结果全面地反映大学生发展对象的综合素质状况。

(四)可操作性原则

德育教育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测评体系将是德育教育的一个着力点。大学生德育发展评价体系各项内容一方面对于评价学生应该应言简意赅,具有实际内容,具有可操作性,避免晦涩的言语和形式主义,另一方面使评价人根据被评价学生的日常表现,得出明显得结论。

二、大学生德育素质量化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

大学生德育素质量化考评的指标体系是大学生德育水平的考评的必要条件。它的设计是否合理化直接关系到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在整个考评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等文件要求,以及当代大学生德育水平的认识判断和实践判断。在我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为基础上,丰富、细化德育分评比的内容,具体从日常表现R1、学习表现R2、实践表现R3和创新表现R4这四个方面确定指标体系内容,下属二级指标共11项。其中各项总分值为25分,通过咨询专家、高校德育工作者、院系辅导员等确定各指标间的比值。

(一)日常表现是德育考评的首要标准

包括二级常规指标4项,所占比例为44,考评方式为查找记录和综合评价。遵纪校纪校规、严肃纪律作风是大学生的首要准则,满分为5分。细则中对于考试作弊、违纪被通报批评等有严格的说明要求。志愿、社会服务类,有一项1分,两分封顶,提倡同学们乐于奉献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集体活动参与度满分3分,每项活动0.5分,这项指标属于半强制化要求。例如一学期班级活动开展共8次,对于参加到六次的同学即可给予满分。这一指标特别强调集体活动参与的重要性,集体活动不但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作用、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也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构建和谐的班风、学风。文明卫生主要是每学期的以寝室为单位的卫生考察,这个由学生处宿管处配合考察。

(二)学习表现是德育考评的重要标准

包括二级常规指标2项,这其中重点不是考察学生期末的专业成绩,这一块单独按照智育的评分标准。学习态度满分为3分,考察的是学生在日常专业学习和党团理论学习中的表现。学习能力满分为2分,每项一分,鼓励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醒大家及早为多方面的发展做准备。

(三)实践表现是德育考评的必要标准

R3.1满分2分,每项一分,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校级、学院、班级的学生管理工作,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培养锻炼各方面能力。R3.2满分2分,每项一分,旨在鼓励丰富大学生活的同时,更使他们能够认识自我,挖掘潜能、挑战自我。R3.3为一分值,是引导学生通过校外实践,培训社会技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加深对社会的理解。

(四)创新表现是德育考评的奖励标准

包括二级常规指标2项,所占比例为16%,考评方式为证书证明和综合评价。大学校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在学术探索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收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等等能力。所以培养和鼓励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表现形式。

三、德育考评中的几个注意点

(一)及时性

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赋分,可以加深学生对行为的认知和心理感受,能够充分发挥量化的评价功能,如果等到学期末再进行操作和认定,就会失去教育的最好时机,也不能够充分引起学生对于德育测评的重视。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在进行评价时,需要按照既定的体系操作,但同时必须结合学生的行为环境,脱离了具体的环境只考虑学生的行为表现,就会忽视学生的真正动机和意图,降低量化的可信度,而且一个评价体系是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不能固守陈规,应该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做适时的调整。

(三)适度性

量化管理并不是要求越细越好。要求量化评价适度原则,如果过于苛刻,一方面难以操作,另一方面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但过于宽松,降低对学生的行为要求,也会失去量化的意义;当然,思想品德量化考核管理需要配合其他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量化的导向作用。过分的强调量化的作用或把量化作为管理班级的唯一法宝势必制约思想品德量化考核管理的效果。

(四)正强化

评价体系以正面的刺激、鼓励为主,主要是增强学生提高自我的可能性,对于学生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工作、实践中的成绩要给予认可、表扬,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以便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量化评分是评价的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实行思想品德量化考核管理之后,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表现要及时地鼓励其发挥特长、弥补不足。

四、德育考评量化的意义

本项目的提出是对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一种德育教育实践的探讨,期望达到两个层面的效果:

(一)在实践层面上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班级范围内充分开展全面的德育测评客观上可以有助于形成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的班级环境。对于集体中的个人依赖于良好的环境得到更好的发展,起到良性循环积极的效果。

2、督促大学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生活方向,实习自我管理。

3、对于教育者而言,教育可以“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学生,更好地引导他们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篇4

[关键词]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发挥;质量体系作用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348-01

前言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食品产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在食品产业管理运营当中,其发展趋势已经实现规范化、集约化,在实际当中,食品检验实验室系统统筹管理对食品产业运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这非常的关键。在食品检验实验室系统统筹管理当中,制度性纲领准则为质量体系,其作用非常重大,切实灵活地结合检验实验室的阶段实际,充分有效地贯彻落实上级领导关于质量体系建设完善的会议精神的宣讲以及SOP的细化操作,加强完善整体化方针机制的确立创设、充分引导发挥系统群体的参与互助、规范细化监督考评的综合适配,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提升,让员工更有责任心,从而对质量体系真正实现完善性,最大程度的优化食品检验实验室统筹管理,让其能够更好的发展。

一、加强完善整体化方针机制的确立创设

想要检验实验室统筹管理制度得以实现,整体化方针体系的规则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我国食品产业的现状来看,想要对质量系统方针规则进行合理的制定,应该以实验室系统的自身特点为出发点,通过科学的择选,从而让其更加完善。尤其是当下检验实验室的硬件基础、试验项目、人员结构、技能水准、市场划分都呈现出了分异化、复杂性、多元式的趋势导向,所以规范灵活的质量体系方针规则的编排制定就显得必要而关键[1]。

第一,质量体系方针规则的文件统筹和其他不同,它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比如说检验实验室系统的人员配比、技术层次等。质量体系当中,每一项的内容在描述上,必须清晰的表示权属分配、责任划归以及奖惩限定等内容;第二,对于质量体系方针规则的细化适配方面要进行全面的贯彻,将个人责任制要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将检验实验室系统的仪器装置、设备组件的养护检测稳步划入管理范畴,准确细致地将各自对应的机器设备名称规格、时间限度以及义务责任进行纸质标签的粘贴检查,并协同推进监督核查的任务执行;第三,质量体系方针细则需要同步兼顾样品标准品试剂的抽测手段、环境控制以及检测质控的细化要求,检验实验室的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食品开箱验收时,应该与物资采购人员、技术督导人员共同合作完成,在进行验收过程中,应该遵照合同条例的每一项细则,仔细的对实验室内的设备元件规则、质量等进行详细的比较,另外,要对重点极其装置清点要随机,并且抽取样本进行仔细的核实,对于数量短缺、规格实效、质量低劣的物资品类要坚决不予入室,从而全面确保实验室设备器械整体质量的良好稳定。

二、充分引导发挥系统群体的参与互助

如果说实验室团队相对来讲,经济实力比较强,相关的领导应该对财力、物力、人力方面的成本进行加强,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实验室系统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传授教学的人才应该聘请具有专业技能及高职业素养的专业性质量管理人才,分别通过方法演示、试品摆放、资料整理、药剂统筹、设备养护、考核编排等充实全面的流程内容进行集中讲解、针对讲授。同时合理灵活地采用“强弱合作,交流互惠”的经济实用的模式进行全体人员分组交流、团体协作的开展推进,这样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实验室系统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提升[2-3]。

对于实验室系统的相关人员以内审的形式进行分组,对所有的人员进行内审,这也是质量体系管理运作的集约化最直接的表现,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不管是机构设置方面,还是人员岗位等方面审核,通过内审员组长制和分层统筹管理的两者有机结合,更为适宜,这样的情况下,审核主体以及审核对象就变成了所有的人员,使得审核主体以及审核对象两者之间形成了互相制衡、互相依赖的关系。这样一来,检验实验室系统的各个分支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都可以依照细则规定以及权属分配而将所属部门的划定周期内的符合审核范畴的技术业务指标数据进行整理编制、形成原始凭证以及原始凭证汇总表,然后按照规定定期按量递交给对应上级的审核人员,最终全面细致地实现质量体系的协调运转[4]。

三、规范细化监督考评的综合适配

首先,作为执行管理人员,应该及时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监督考核工作的开展,其要体现出动态性、时效性等特性,对相关的考核指标内容要从整体上进行强化,检查力度要进行加强,在进行班组的划分、责任分配等方面,应该以相关规定细则为依据,对权责归属方面进行统一的明确,最大限度杜绝质量体系管理班组执行安排分配上的人员交叉、权责重复。相关领导决策层需要稳步拔高班组相关责任人的综合素质以及企业责任感。

其次,系统人员在一些关键流程方面的监督考核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比如说操作规则、实验质控、标准限定等。对于新招收的人员的职业素养要进行有效的强化,并且对其专业技能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有效的运用“量化检测”与“阶段考核”,密切根据被考核人员的学习情况、操作实效以及综合表现,进行针对负责的督导评价,切忌流于形式的突击检查、敷衍考核[5]。

结束语

社会的迅速发展,给行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积极作用,尤其是食品a业方面,使其在不断的进步,食品企业系统运营过程中,检验实验室系统管理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是食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立足之本。进一步加强完善整体化方针机制的确立创设、充分引导发挥系统群体的参与互助、规范细化监督考评的综合适配,有力助推食品企业产业运营系统稳定、协调、长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伍玲燕,黄启红,黄璇莹,邴矗熊娟,陈敏儿.浅谈第三方食品实验室团队建设与管理[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01),17-39.

[2] 昝伟,刘培.农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6(13),8-23.

[3] 苗卫东,王保庆.浅谈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J].福建质量管理.2016(01),186-194.

篇5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效果

一、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概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在广州及周边地区办学的高校已接近100所,在校学生人数接近100万人,广州高校教育走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前沿,广州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有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给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赋予了新的内容,同时也给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诸多的教育管理手段中,激励制度与激励手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所谓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制度与激励方法在各类组织中处处可见,而高校大学生激励制度主要是建立在以综合测评为基础的高校大学生综合评价与奖励体系。

大学生综合测评是指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平时考核积累,每学年评定一次,是大学生获得奖学金、三好学生评比和毕业生就业参考的重要依据,是一项与每一个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高校综合管理工作[2]。大学生综合测评是素质开发与提高的起点,又是素质教育培养的方向,具有明确的教育导向和积极的教育约束作用,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力地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广州各层次高校开展综合测评,不仅仅是督促学生去按照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去积极进取,充实自己,而且发挥了巨大的综合管理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

(1)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渐靠近。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结果不仅关系到各项荣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所以学生们看重测评结果,从而就会自觉参照测评体系中的指标,把其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2)有利于激励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由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往往是各高校对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就业应聘过程中,用人单位考虑录用大学生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为了在各项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学生们就会努力学习,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氛围,激励自己加倍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一般情况下,专业课教师了解较多的是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成绩,而思政辅导员则较多了解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情况。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使得学校或社会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就更全面、具体。

二、广州大学生综合测评内容与方法

综合测评通常是由各高校制定的一套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不同的高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构建一个合理的学生综合测评标准体系,是保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大学生综合测评决定着高校为学生树立何种榜样,认同和鼓励何种人才培养手段,发挥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广州各类高校可以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制定量化的评测细则,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评价与考核,以期实现对高校大学生的激励作用,本项目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各类高校在具体的评价指标构成方面存在差异,但在评测原则、内容、方法与流程差异不大。

1.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内容

综合测评是对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考核,采用标准分计算方法,德、智、体以100分计算。在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权重分配中,大多数高校设定为25%、60%和15%,这种指标的权重分配既重视智力因素的评价,也重视了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同时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对综合测评权重进行调整,例如:华南农业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总分(X)则由学业成绩分、日常操行分(基本分和加、扣分)构成,其中学业成绩分占60分(A),日常操行分占40分(B)。而华南理工大学综合测评的总积分(S)由德育成绩积分(D)、智育成绩积分(Z)和文体成绩积分(T)三个方面组成,其中:德育成绩积分占25%,智育成绩积分占60%,文体成绩积分占15%。中山大学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由年度学业平均成绩与附加分两部分构成。年度学业平均成绩是两个学期的学业加权平均学分成绩。其学业平均成绩计算方法:学业平均成绩=∑(各科目成绩*该科目学分)/年度总学分。综合测评成绩=学业平均成绩+附加分。同时这些高校二级学院对学生综合测评提出了补充规定,主要是针对学习成绩之外的加分项目,例如:论文、科研成果、比赛、竞赛等等。其他广州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内容与方法差异不大,学习成绩占综合测评比例通常在60%以上。

2.大学生综合测评实施方法

广州各高校开展大学生综合测评都制定了标准的实施程序与方法,一般来说大学生综合测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平时考核记载。学生干部、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的平时表现、遵守及违反考评制度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如:到课率、参加活动出勤情况等,作为测评的第一手资料。

(2)智育成绩考评。学习成绩的考核主要依靠平时各门课的考试成绩,根据教务处提供的期末综合成绩、课时、学分等参数按照拟订的权重、公式或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计算。一般来说,智育成绩的考核最没有争议,它遵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带有很强的原则性。

(3)自我测评。学生根据综合测评方案中的有关项进行自我记载、自我评分。如果核对属实,则与平时考核记载一同作为考评依据。

(4)小组测评。根据个人综合测评小结,由小组同学评议并确定其等级。

(5)审核测评。由学生骨干、教师参加的测评小组评议、审核学生自评、互评结果,给每个学生评分。

(6)根据综合测评方案分类评分。将每一类分数计算后汇总,算出综合得分,并进行综合排名。

三、广州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效果调查与分析

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与各高校教育管理的多个方面存在密切关系,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与手段,也包括高校大学生就业、升学、奖励与评优等各个方面,本研究选择从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激励效果的角度进行调查,收集综合测评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升的激励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如下:

1.激励模型选用

根据大学生激励原理与心理特点,同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心理偏好是关注个人成绩、实物奖励与目标差距,因此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期望理论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模型。所谓期望理论是指当人们预期某种行为能带给个体某种特定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对个体具有吸引力时,个体就倾向采取这种行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期望理论指出激励水平高低(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M=∑V*E。其中M表示激发力量(激励的程度),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V表示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E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即能够达到目标的主观概率[1]。根据以上原理,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将大学生综合测评“效价”分为以下五个方面:V1奖学金、V2评优、V3升学、V4就业、V5自身能力提升,其初始值为1。并通过调查获得大学生对以上五个方面的期望值E(其概率值是0-1之间),从而构建出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效果模型:

M=∑(V1*E1+V2*E2+V3*E3+V4*E4+V5*E5)(1)

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针对广州地区多所高校大学生在五个方面激励效价和整体激励期望值进行数据分析,并计算各个高校综合测评指标的总体激励水平(即加权得分值),并根据取平均值的方法计算得出总体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水平,从而确定广州高校综合测评对大学生的激励程度。

2.调查设计与实施

调研组成员首先通过网络、图书、期刊、报告都出版物大量收集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相关资料,广泛了解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基本情况,问题与现状,从而确定本次调查的范围、主题、对象与相关假设因素,本次调查实施过程如下:

(1)调查问卷内容设计。由于高校综合测评涉及的问题很多,要保证项目的顺利、有效进行,调查问卷的科学设计显得特别重要。本次调查对象是高校在读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高校奖学金制度与政策问题;②高校综合测评实施控制问题;③高校综合测评激励效果问题;④高校学生综合测评激励行为偏好与选择问题。在调查正式实施之前,我们开展了较为深入的前期调查与问题筛选工作,本调查问卷根据激励模型的需要,经过比较与分析,精心设计了12个问题,其中有10核心问题。为了方便受访大学生回答问题,本调查问卷全部采用封闭式的单选题,以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2)调查样本说明。调查过程中样本对象与取样方式是影响调查结果的关键,本项目调查样本采用各高校分区随机抽样的方法,由于实施成本与人力所限,本调查主要针对广州地区的高校。为了保证样本数据真实有效,项目成员对调查过程中的部份问卷进行甄别,并针对重点问题对部份受访大学生进行电话回访,以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以真实反映大学生的选择。

(3)调查时间与实施。本调查实施时间约为一个月,于2012年4月1开始,结束于2012年4月30。项目团队成员在广州一些高校内发放了关于大学生综合测评的调查问卷,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43份,其中:中山大学50份,华南农业大学99份,华南理工大学78份,广州工业大学79份,广州大学49份,广州商学院88份。本次调查对象涵盖了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学生。

3.数据结果与展示

根据研究成员调查收集的资料数据,并根据“基于期望理论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模型,进行数据计算与处理,得到如表1的数据结果。

由以上数据来看,广州部分高校综合测评对大学生激励影响效果比较明显。激励水平均值在0.65以上,其中层次较高的重点院校激励水平较高,层次较低的普通院校激励水平相对较低。整体来看,激励水平跟高校奖学金金额、评测制度、评优制度、自身素质等多个方面呈正相关,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水平保持较高水平。

四、问题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针对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激励效果进行研究,在调查过程中收集了大量资料与数据,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综合测评指标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改进。大学生综合测评是激励与评测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其评测指标体系应当根据时代的需要动态进行调整,例如:应当加强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建议单独设立一个创新与创业分数,而且分数一定要高,作为附加分计入综合测评当中,这样可以鼓励大学生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2)评价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在评价的过程中,虽然存在自评、互评、班级评价和年级评价这几个环节,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做到公平公正,因为它缺乏一个制约监督机制,执行者往往又是监督者,同时由于一些评定的标准模糊,不易把握,操作起来存在困难,这为某些人钻空子打开了便利之门,使考核的人员无法辨别真伪,往往只能依靠主观性判断,结果造成了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只重视学生硬件方面的评价,忽视了其他素质的考核[4]。

(3)测评方法不够健全。大学生综合测评以指标来衡量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不够准确。一些指标包括思想品德都量化成分数,以单一的排序为手段。而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定性表现考察过少,只是单纯定量的加分与减分,这导致了总分的高低不能够真是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评价体系功能存在单向性。在大学生综合测评实施过程中,评价工作大部分都是自上而下的,缺乏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其实,反馈与改进也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而现行的体系中却缺少对反馈机制的设置。在评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漏洞与缺陷,而反馈的工作就是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反馈过程的缺失,无法保证测评的有效性,不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5)操作缺乏公正性与透明性。具体操作中可能会存在评分不够民主的弊端,致使许多同学不完全清楚“加”、“减”分到底来自何处,致使综合测评变成了“综合调整”;加分制的不合理以及加分的混乱有可能使许多同学“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加分的“凭证”,从而引发出了许多的关系分、人情分;如此种种,都可能歪曲了综合测评的激励效果[5]。

当然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不可能完美无缺,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综合测评对高校学生激励效果明显,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当以学生为对象去体验、发现综合测评的问题。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意见的重视,通过访谈、调查或信箱等方式去询问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完善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49-450.

[2]张润.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变革探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林妙玲,韩慧芳,等.新时期下对高校综合测评的若干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03).

[4]杨攀攀.关于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现状的思考[J].网络财富,2010(12).

篇6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四位一体

一、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

大学体育教学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一个科目,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起步较晚,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自主教学、俱乐部教学以及运动处方教学等模式。在2006年,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的通知》,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以多种方式开展体育活动。这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在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前提下,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行为模式的影响,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仍然存在很多弊端,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能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学对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生活于相对富裕的时期。同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具有好奇心强,主动性强,思维活跃,敢于挑战,热爱运动等特点,但也有学生不愿剧烈活动,喜欢宽松自由的环境。教学群体性格的变化给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群体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多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然而,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僵化,主要用于应试教育,是一种较固定的教学思维和行为,其教学效果仅仅在于锻炼了学生身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不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成长,无法确保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3.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僵化。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号召下,虽然体育教学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更多的是“换汤不换药”,仅仅进行一些表面的改变,没有将“终身体育”的理念灌输到教学中,导致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僵化。主要体现在:重视技术、忽视理论研究的教学思路,导致体育教学的发展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支撑,对学生的个体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单一,创新性不强;组织赛事方式陈旧、项目创兴较少,各种考评制度陈旧,特别是传统“达标”考核,只要学生达到基本条件,不利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因此,在持续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成为了紧急而重要的任务。

三、新时期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对策

1.探索实施四位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一是改善考评细则,注重全面发展。加快探索多维度的体育课考核规则,比如期末考试、体能测试、出勤率等方面按照一定的比例构成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同时,注重发现具备体育技能特长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培养。二是由身体锻炼扩展为课外体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全面的提升身心健康。三是构建全员参与机制。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需要由体育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其他同学共同参与,形成全员参与的教育模式。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努力探索建立“素质-技能-态度-行为”四维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

2.调整优化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一是彻底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调整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高校体育教师要摒弃陈旧的封闭式、单纯性竞技、基本达标测验等教学方法,重新调整体育培养目标。将终身学习、终身锻炼,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深入挖掘每位学生的体育潜力,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等内容融入新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二是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在充分尊重个体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时,适当融入其他学科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和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重视人文社科教育,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建立滚动教学制,完善体育考核办法。一是实行滚动教学制,重视教师水平的提高。在大一、二年级的体育教学中,探索实行滚动制教学。根据体育教师的性别、职称、年龄、专业技能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教学团队的师资力量平衡;积极开展体育教师的业务进修和培训工作,通过自主学习和单位安排等方式,有效提升教学能力,重点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促使广大教师形成“一专多才”的知识结构。二是完善体育教学的考核办法,改变传统的以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方法。在学生体育学习的考核中,探索实行理论与实践、显性与隐性、过程与结果“三结合”的考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努力程度、平时表现以及取得成果纳入到考核的范畴,有效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性分析,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较准确的反映每一位学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盛建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篇7

论文关键词:德育引导自律综合素质自我教育养成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班主任应有意识地用富于启发性的工作方法去营造积极的氛围,创设良好的环境,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中专学校是以技能教育为主的学校,生源主要是高考落伍者,在个性上,一方面极度自尊,另一方面,在遇到挫折时又极易陷人自卑。针对这种心理状况,中专学生的教育要求班主任要有更加耐心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观点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1.严格制度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

中专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环境主要是班集体,而班级的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学习环境是否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键是班级的班规、班风和班貌建设是否良好。好的班貌班风就是一种良好的暗示,会促使学生加强自律,树立正确观念和态度。而坏的班风会使学生混淆是非,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

1.1制定相应学习计划

大多数中专生虽然未能如愿考取大学,但也可以说是学习方面的佼佼者,针对此种状况,应该制定出适合他们特点的学习计划,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

1.2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要求全体同学共同遵守;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有行动措施;要求全班同学团结起来,通过三年的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中专毕业生。班级常规制度包括:常规考勤制度、收发作业制度、卫生轮流值日制度、公物保管制度、课外活动制度、班团干部工作责任制度和文明礼貌制度等。制度的制订简便易行,简单明了,并加以奖励成法相配合,从而使制度得以贯彻实施。此外,还可根据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补充新内容。在执行制度过程中,班级管理制度要严,执行要有始有终,这就叫“有规矩,成方圆”。

1.3制定班级考评制度

有了管理制度,就要有相应的考评,认真制订考评细则就可以在同一标准之下要求学生加强自律,定量考核出每位学生的表现状况。

2.建立班级内部多层次的干部队伍

2.1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团支部书记和班长

他们是班主任的主要助手,是全班的带头人,他们在前台可以大胆地进行工作,遇到难题时则协助班委解决,这样他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开展班级管理,而不会瞻前顾后,有所顾忌。

2.2班级的“中层干部”—团支委与全体班委

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是班级各项制度落实的执行者。他们听从团支书和班长的安排领导,又指导着各块的同学落实好任务。

2.3“基层干部”—小组长和课代表

他们是一事一议、一人一责,日常性事务工作长期落在他们的身上,而他们的工作又好似“流水作业”,环环相扣。

2.4自发性的临时干部

如外出活动或参加课外活动,有的同学自告奋勇当“指挥员”;运动会开始时,有的同学自愿做“服务员”等等。

3.开展有特色的班级活动,使班集体充满活力

中专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爱好广泛,精力充沛,个性各异,不可能用一个模式强求几十个人按一个标准行事,也不能仅仅用行政命令,用简单的纪律来约束,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所以,班内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应尽量从中专生的特点出发,安排上注意计划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可根据时间和形势组织相应的活动,还可在平时组织一些主题班会,寓教育于活动中,教育渗透在学生们的笑声之中。只有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才会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发展环境,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无拘无束中进行交流,心灵接触。

4.把关心爱护落在实处

老师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是人之常情;而要喜欢后进生,特别是各方面都令人烦恼的学生,在感情上确实较难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不应该歧视、抛弃后进生,而是需要更多的爱心和热情做好细致的工作,促使后进生的转化。这需要班主任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其闪光点,经常、反复做工作,使后进学生树立起信心,增强荣辱意识,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能增加一些自律来,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5.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

学会自我管理,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在制定奖励制度来要求学生进行自律的同时,还需要制定考评细则,用惩罚的方式强制学生遵守,使其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从而提高自觉意识。

6.注重多方位联系,形成教育管理的网络化

6.1上下配合

在学校行政领导的带领下,加强与团委、政教处、教务处的联系,把对上级的工作安排、学校整体规划的理解与执行作为班级建设的目标。

6.2内外配合

班内的一切学习、生活情况要通过各方面的配合才能做好工作。要深人到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并希望得到其他部门的共同教育。

6.3相互配合

班主任工作需要得到各科任教师的配合。要主动定期向各科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掌握学生的主要动向,同时,也便于科任教师了解详细情况。做到经常交流,共同配合,齐抓共管,使班级各个面获得进步。

6.4校内外配合

即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这样,一面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对症下药”;更重要的是取得家长对子女和班主任的理解,通过共同商议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改变不一些家长的片面观点和不正确的育人观念。这样一来,使得班主任工作得到各部门、各方面和学生家庭的相互配合,而不是班主任唱“独角戏”。

7.言传身教,以情激情

篇8

一、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效果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努力,笔者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高中计算机教师,凭着自己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加之对新课改的深入理解,提出了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一是深刻认识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是高中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日后学习高难度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和操作WINDOWS和OFFICE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计算机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高中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构建计算机高效课堂符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要求。因此,高中学校、教师和学生必须深刻认识到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提高思想和行动上的认识,这样才能确保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二是准确定位计算机课堂地位,明确计算机教学目标。计算机课程虽不是高考科目,但它是适应信息时代飞速发展需要产生的,它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课程。教师一定要站在这一高度,充分了解和把握每位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三是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很多高中计算机教师存在着重计算机理论知识,轻动手操作训练的陈旧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角,将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由于上机操作实践时间不足,很多理论都未能完全转化为操作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往往存在着“一碗水不端平”的问题,对于成绩好的尖子生,厚爱有加。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后进生,则基本置之不理,放任自由。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十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讲授理论知识后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锻炼操作能力,把学生的积极性最大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让学生体会到成为课堂主角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学习计算机课程,乐于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才能营造和谐融洽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氛围。四是因材施教,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高中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水平不一,动手操作能力也参差不齐,教师必须清楚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语言描述难以让学生直观理解的Office操作,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word界面每个按钮的操作功能,文字如何编辑,如何复制粘贴,剪切,如何使用格式刷,如何进行页面设置,如何进行信息检索等,让学生对Office的强大功能产生敬畏,认识到它为我们进行文字编辑所带来的便利,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还应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于未接触过的一些知识和技术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点,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计算机教师在高中计算机教学实践时,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方式教学法,激发高中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鼓励高中生积极参与到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五是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只有动手操作,“真枪实弹”去锻炼才能提高操作水平。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比如计算机课堂作业使用Word编辑,并通过电子邮件提交教师;开展班级网页设计大赛,谁的网页设计的漂亮就有权代表本班级参加全校的网页设计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计算机课堂学习效果。六是完善计算机教学考评。学校缺乏对计算机教学考评机制的研究,致使这门课程缺乏完善的考评机制。一方面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对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制定科学的考评细则,确保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操作水平,真正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计算机教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作为计算机教学的主体,必须主动作为,更新挂念,创新方法,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做出贡献。

作者:朱红芳 单位:沧州市第一职业中学

篇9

论文摘要:高校德育学分制将德育的内容学分化,以此来综合评价学生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在具体实践中,要不断提高师生的认识,强调德育学分的导向作用,坚持奖惩分明、公开公平的原则,实现德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统一。

一、德育学分制的涵义

德育学分制是通过量化的标准,对包括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一种德育管理模式。

德育学分的评价借鉴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评价内容和方法,融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载体于一体,并以学分的形式加以规范。在德育学分制中,每个学生每学年只有接受一定量的专题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活动才能获得必需的基本分,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一些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获得一定的附加分;当学生出现一些不应该有的行为时也要有适当的扣分。学生每学年的总评成绩达到合格底线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分数的高低将成为各种评优活动的直接依据。实际上,在德育学分制中,德育成为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均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其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浑然一体,主要是从思想、道德、心理、行为等层面展开。

二、德育学分的基本内容

实施和操作大学生德育学分的目的,是从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角度,形成有助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为此,大学生德育学分的实施,我们是从“基本学分”和“奖惩学分”两个方面进行的。

1.关于基本学分的内容和操作

基本学分是对学生的基本德育要求、德育活动和德育形式,以科目化、活动化的方式加以规定的一种形式。基本学分是学生参与各种奖励评定的“德育入门线”,是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学年里必须取得的最基本学分,是学生参加各种奖励评定的基本条件。其内容包括参加政治学习、学术活动、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公益劳动情况和日常行为五个方面。基本学分应着重反映学校培养目标中德育的内容和要求,要以学校培养目标规定的德育规格的具体化为内容,以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为依据设定。每一方面都应确立一种或几种导向重点。例如对学生参加政治学习活动,主要是要求学生增强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动性;在团组织和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自觉确立正确的成才观念,走正确的成才道路。在具体操作基本学分时,采用明确目标与实施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参与德育活动的实际情况,登记活动内容与活动效果,同时也要求辅导员根据活动的情况不定期地对学生的《测评手册》进行检查。在机制上确保对大学生德育学分的检查和督促。

2.关于奖惩学分的内容和操作

奖惩学分包括加分和减分。加分以奖励先进为目的,鼓励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以及其他校、院、系三级管理机构所极力倡导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中发挥作用。加分必须对衡定学生的素质状况有价值,必须能够作为学生各种奖励评定的重要依据。

制定的加分主要包括:(1)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工作成绩优秀者;(2)在参加党团组织生活和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成绩优秀者;(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4)学生公益劳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5)在学院宣传工作中的成绩优秀者;(6)在参加学院以上单位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中成绩优秀者;(7)宿舍卫生自律方面评比优秀的宿舍长及舍员。

显然,加分能够对学生的日常各种表现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适当的减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1)故意破坏公共环境公共卫生者;(2)在教室或宿舍内违章使用电器者;(3)聚众赌博者;(4)集体活动迟到或不到者;(5)无故不打扫宿舍卫生者;(6)打架或偷盗者等。

为了做到奖惩学分的公正、公开与公平,我院奖惩学分的操作原则是:(1)建立德育学分操作小组,组长由辅导员老师担任,成员主要是由班级中推选出来的认真负责的同学。操作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和落实大学生德育学分的工作。(2)制定统一的德育学分操作细则,形成包括基本学分和奖惩学分合一的奖励评定机制。(3)随着年级的不同,德育学分的具体细则会有不同方面的侧重点,具体不同由年级辅导员老师提出,在经过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意后方可实施。

三、德育学分设置的原则

1.坚持奖惩分明

大学生身上同时存在着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必须明确指出其身上存在的优点与不足,肯定其积极因素和先进成分,通过肯定性评价,激励学生正确的思想言行,并在全体学生中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也必须明确指出其身上的不足和缺点。通过否定性评价,使学生能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并采取相应的调整行为。坚持奖惩分明的原则,要注意不能以肯定性的评价代替否定性的评价。

2.坚持客观公正

德育学分的建立其实质就是通过可量化的标准和原始的记载,体现大学生在德育学分内容规定范围内的实际表现。由于德育学分直接作为学生评选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评奖活动的依据,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要改变以往主要凭主观印象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不足,以原始记载材料讲话,提高评价的精确性和可信性。

四、德育学分操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1.必须将德育学分的实施与建立奖惩分明的政策导向相结合

对大学生德育学分到底要对大学生形成一种怎样调节与制约机制的问题,我们主张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必须与学生的奖惩措施挂钩,必须对用人单位评定学生素质有用。以此作为发挥大学生德育学分的导向、激励、鉴定、诊断和调节等积极作用的重要机制。同时,考虑到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低年级重点考核学生遵守各种校规校纪,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高年级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2.提高学生与辅导员对实施德育学分的认识

辅导员和学生对于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的认识,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不断提高辅导员和学生操作与执行大学生德育学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德育学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院在具体设计和操作大学生德育学分时,把设计、试点大学生德育学分的过程与对学生进行动员两项工作结合起来进行。把试点和讨论看作是提高学生对德育学分认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此同时,我们也吸纳学生来参与设计和操作,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对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的意义的认识。由于有学生的参与,我们制定的德育学分实施办法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具体实施与操作过程中进展也较为顺利。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对大学生德育学分的设计,必须注重体现德育首位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必须注重提高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必须注重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考评具体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做到教育和管理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深感,德育方面的考评相比于智育和体育方面的考评显得比较薄弱,缺乏可操作性和规范性的状况,已现实地成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瓶颈”因素。探索和实践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是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的一个突破口。在德育学分的轨道上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还需要全体学生工作者共同建设,保证我校德育学分工作能够科学化、规范化,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我校学生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楼军江.大学生的德育学分的设计和操作[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1,(15).

[2]王静怡.积极构建德育学分的评价与奖惩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2001,(4).

篇10

目的探讨绩效管理考核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本院泌尿外科护理管理的工作内容制订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明确考核内容和方法,从质量、态度、工作量和效益等方面入手,与患者满意度和工作指标相对应,将考核结果统计评比。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分配后医护质量和病患满意度都有相应的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绩效管理对于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落实各项基础工作有推进作用。

关键词:

绩效考核;外科护理;管理;质量和应用

0引言

泌尿外科护理不当会引起患者产生进一步的感染,增添病人的痛苦,对后续治疗以及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临床发病率比较高。因此,加强泌尿外科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管理的工作效率对后期恢复有很重要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考核对象。我院泌尿外科护理科室中的所有护理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1.2考核内容。按照泌尿外科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以及《泌尿外科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要求编制《泌尿外科护理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包括具体的考核目标、考核标准、工作细则以及目标值。根据业务能力、业务量、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等制定岗位的分配系数,同时量化各项工作指标,使护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与量化指标一一对应,从而进行考核分配。同时鼓励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对积极进修、参加学习讲座并主动进行业务交流的给予鼓励,给予加分或提高系数等方法进行综合考评[1]。1.3考核方式。成立绩效考核管理小组,培训护士长和护理管理人员掌握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各项管理指标、考评标准,使其能够与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交流和书面对话,并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各项检查评比活动。每月组织一次不定期检查,对日常护理质量和病患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护理工作进行综合考评。绩效考评小组根据当月的质量检查登记结果,逐一进行统计。并将结果进行分析,以表格形式予以公布,让所有考核人员确认后,登记结果在绩效考核表中,纳入当月的评比。护理部建立绩效管理质量检查登记册,由主管护师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自查以及护士长每天检查等方式完成相应的质量记录,内容包括病房管理、感染和危重病人护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病患满意度、工作主动性、医护配合等选项,落实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及时反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泌尿外科实施绩效管理考核后,医护患三者满意度上升,整体护理质量、基础护理工作量都有所提高,病房管理等明显高于实施绩效考核办法之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我院将绩效管理引入日常的护理管理工作后,秉承公正公开的原则,及时将相关考评结果予以公布,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自己的考核结果。医院根据制定的各项程序标准和规定,进行相应的奖罚管理,医护人员能够对照制度和规定,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泌尿外科的整体护理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从病房管理、护理质量和工作态度上都有一定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评分结果都远远大于实施绩效管理之前的状态,由此看出该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1促进了与病患之间的沟通。泌尿外科护理工作比较繁杂和艰巨,护理人员压力很大。许多护士不愿意护理一些重症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交流很少,工作不主动,态度不友好,影响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采取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后,这种现象大为转变,护理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态度和蔼,工作认真,帮助病人排忧解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2护理和管理人员的合作更通畅。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后,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了,相应的联系更紧密了,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的学习和发展,营造出更为和谐进步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绩效考核工作中的公正和公平更能够体现出相应管理的质量,促进了护理人员的自觉学习和自我监督。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有效评价,护理人员能够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进而完善自己的工作疏漏,积极改善,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意义。3.3管理工作更有的放矢。绩效考核的结果对现阶段的工作成绩进行了总结,更明晰和准确,对于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来说改进起来更有方向。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当前的考评结果调整相应的管理制度,制订出更完善的管理模式,使之更适宜具体的实际工作和规划发展的需要,进而保证了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实施起来更具有实践意义,各项制度的落实更人性化。比如针对不同级别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在绩效考评的方法上有所差别等[2]。3.4护理工作更加细化和完善。通过不定期的检查记录和质量控制登记册,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疏漏,值班护士也能够进一步形成踏实务实、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杜绝了各项工作隐患的产生。工作评比和奖罚措施更是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绩效管理实施后,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以及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得到医生和患者的共同认可,测评优秀率远远超过其他部门,促进了护理人员之间的和谐交流和发展,更有效的提高护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4结论

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执行该项考核制度,有益于促进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和事业感,使医护人员和相应管理人员之间呈现良好的竞争机制,通过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和公平激励,找差距,改不足,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彰显出现代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世清,张晓容,唐亚琼,徐运好.绩效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0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