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抵押估价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6 17:3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房产抵押估价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属于企业经营活动的范畴,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等,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范围。2000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了《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IAS 40),将投资性房地产定义为:为赚取租金或为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但不包括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或用于管理目的的房地产,不包括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销售的房地产。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在SSAP 19中和中国香港在SSAP 13中认为,投资性房地产是指对有关土地和建筑物拥有的权益,这些土地和建筑物必须是:已完成的在建工程和开发项目,是为投资目的而持有,并且其租金收益可以公平协商,不包括企业为自己的目的拥有和占用的房地产、出租并由集团内另一公司占用的房地产。
二、中外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准则
评估准则的制定与会计准则制定关系较为密切,尤其是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引入,国际会计界在对公允价值确定以及提高公允价值可靠性等方面与评估界进行沟通交流,以增进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正确认识和促进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推广,同时这也促进了会计界对评估行业的认识,对提高评估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样,在制定评估准则时,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欧盟等一些国家的资产评估协会也会十分关注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部分关注度更高,比如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准则的制定。
(一)国际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准则
IVSC对投资性房地产制定了相应的准则,即《IVS 233在建投资性房地产》,主要是针对在建情况,但仍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一般情况及相关概念进行了描述:This standard examines the matters to be considered when valuing investment property that is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on the valuation date and identifies appropriate valuation approaches。
(二)英国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准则
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操作规范,对涉及投资性房地产评估等方面均做出了专门的规定,也就是说英国的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准则是在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规范中规定的,并没有专门的评估准则进行规范。
(三)中国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准则
投资性房地产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中的重要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性房地产评估也是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发展起来的新兴资产评估行为。制定相应的指导意见或准则对于适应会计准则的变化、规范执业行为、指导实践、提高执业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适应会计准则新变化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适应市场和提高执业水平的需要,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以下简称“中评协”)借鉴国际上的做法,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于2008年3月成立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起草项目组,收集、翻译了国外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方面的大量资料,对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涉及的重要名词、术语、价值类型、评估方法及评估理论等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国内投资性房地产评估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投资性房地产评估规范――《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指导意见突出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的特点,并参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满足了会计信息的需要。
三、中国与国外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准则对比
(一)相同点
1.理论来源相同。我国《投资性房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理论来源是《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准则――不动产》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试行)》。国际评估准则中的《IVS 233在建投资性房地产》部分理论源自通用准则和不动产权益准则,不属于《IVS 230不动产权益》准则范畴。同时,IVS 233必须遵循《IVS 300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的原则,在IVS 233注释3中其将财务报告作为评估目的,在注释12中将财务报告列为特别注意事项。
2.评估目的相同。《投资性房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第三条和第十条分别指出,“对符合会计准则规定条件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评估基准日的公允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会计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一般等同于资产评估准则中的市场价值”。IVS 233注释4明确写明,“此准则提供评估在建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时应遵守的原则,市场价值是指在市场中模拟交换的价格”。由此可见,国内外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评估都侧重于对其公允价值的评估,即市场价值。
3.相似的估值方法。资产评估的估值方法常用有三种,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对于投资性房地产而言,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投资性房地产不适用于成本法估值,市场法和收益法能够很好地对其公允价值进行估值,而国内外也都是优先考虑采用市场法和收益法来评估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我国《投资性房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第四章评估方法中对投资性房地产评估的市场法、收益法的使用情况等做了详细描述,而国外IVS 233同样也十分强调投资性房地产市场法和收益法的运用,在IVS 233注释6中指出,“在缺乏直接可比的销售证据时,评估价值必须使用一个或多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估值方法”“关键投入的可比市场数据用以支持贴现现金流量预测或收入资本化的计算”。
4.参数选取类似。用市场法评估资产价值,很重要的一点是可比案例的选取,案例选取的越具有可比性,评估结果越接近资产的真实市场价值,对于用市场法评估投资性房地产价值亦是如此。我国《投资性房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第十五条、十六条明确指出了可比基础选择的重要性,并对相关比较因素比如交易情况、交易日期、容积率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方便评估人员据此选取可比案例。IVS 233同样在注释6中表明了可比案例选取的重要性。同样,在使用收益法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评估时,收益法最重要的三个参数――收益额、收益期限和折现率的选取国内外也都给予了相似的规定。我国《投资性房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第十七条至第二十条从“净收益”“收益期限”“折现率”三方面对收益法三大参数选取进行了规定。IVS 233则在注释11、注释9中分别阐明了对收益、折现率和收益期限的规定。
(二)主要区别
1.投资性房地产概念不同。我国《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的“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其中,“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及其附带的各种权益。而IVS 233中的“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土地、建筑或部分建筑,不包括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在日常业务过程中作为存货销售的房地产。IVS 233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较为详细。
2.专业术语表述略不同。我国《投资性房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对评估方法分别以市场法、收益法等文字进行定义和描述,而IVS 233中并没有涉及“市场法”“收益法”等类似字眼,相反是用“现金流量预测”“收入资本化”等专业术语来描述。不过这些并不能造成国内外对投资性房地产评估的实质性差异。
3.准则的详略程度不同。我国的准则倾向于给出具体的操作建议,而不仅仅是一个导向性作用。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上,我国《投资性房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在有关概念的解释上较为详尽、具体,而IVS 233则是给出了投资性房地产评估中的原则性指导。举例而言,在运用收益法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评估时,关于对租约条款因素选取数据,IVS233要求用租约条款的可比市场数据进行计算,而我国《投资性房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则对租约条款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规定,如租金及其构成、租期、免租期、续租条件和提前终止租约的条件等。
4.准则体系结构不同。为符合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采用了与国内其他准则相似的结构体系,分为“引言”“基本要求”“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估披露”和“附则”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具体操作要求、评估准则、评估方法以及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分类等。IVS 233准则则是采用了国际评估准则的通用惯例,准则由正文和注释两部分构成。
5.侧重点不同。《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在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估值时侧重于对土地使用权和区间值等有关事项的规定,例如在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评估时,指导意见对土地使用权的分类、剩余使用年限等方面做出了多方面说明。区间值是我国评估准则的创新部分,我国《投资性房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第二十三条指出“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市场法和收益法无法得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时,可以采用符合会计准则的其他方法。如果仍不能合理得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经委托方同意,还可以采用恰当的方式分析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区间值,得出价值分析结论,并提醒评估报告使用者关注公允价值评估结论和价值分析结论的区别。”国际上,IVS 233则较为关注在建工程评估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说明,另外还特别指出了财务报告、收购、兼并和出售企业或部分企业、诉讼等评估注意事项。国内和国外准则的重点关注点不同,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相关经济政策等国情的不同导致的,并不影响它们在实务中的运用。
四、借鉴与启示
(一)评估方法方面
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加入假设开发法评估方法的使用。因为在建的投资性房地产往往可以作为抵押标的物进行抵押借款等,而此时的投资性房地产处在在建状态,很难采用以往常用的市场法和收益法进行评估,因此就可以用假设开发法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评估。另外,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不动产的一部分,我国准则在运用市场评估时严格对可比案例的地点、时间和交易情况进行限制,而实际上,投资性房地产往往缺乏实际交易可比案例。通过对比国内外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准则中市场法的应用条件,笔者认为,我国的指导意见可以借鉴国际做法,放宽市场法的应用条件,以便更好地适应实际评估工作。
(二)注重评估准则与会计准则的衔接
投资性房地产不仅属于评估行业术语,也是会计行业的常用概念,并且《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专门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会计处理、后续计量模式等方面做出规定。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而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评估人员对其发表专业的估值建议,这一点上,国内外评估准则都与会计准则做了很好的衔接。我国《投资性房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第二章明确要求评估人员在对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时需与委托方及会计师进行充分沟通。未来,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行业中的兴起,评估人员在进行评估业务时会涉及到更多的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比如在企业合并或进行减值测试时就可能会涉及到投资性房地产的评估业务,但是目前我国《投资性房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并没有对这种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估值进行说明,指导意见可以依据会计准则对相关部分进行完善。
(三)完善评估目的
与国际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准则相比,我国《投资性房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缺乏对投资性房地产特定评估目的的说明,指导意见主要明确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并没有关于抵押、诉讼、收购合并等特定评估目的的说明。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抵押、收购兼并等经济业务频繁发生,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单一评估目的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我国评估准则应该顺应经济潮流进行及时修订,将符合经济行为的特定评估目的加入指导意见中,以使指导意见更好地指导评估实务。
篇2
8月26日下午,国家林业局将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国有林区林权登记资料和土地基础数据资料移交给了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介绍,国土资源部将与国家林业局一起共同研究制定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国有林区不动产登记的具体办法。
“和林权登记资料相比,房屋数据更为关键,在不动产登记领域,商品房是信息交易更替最频繁的部分,此前的登记由住建部门完成,现在统一到国土资源部肯定涉及到部门职能的调整。”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丁祖昱介绍。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程啸也表示,登记是房地产交易、监管的重要一环,也贯穿整个购房过程。“如果登记职能划入国土系统,住建系统在房屋交易管理方面的职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调整。”
根据国土资源部网站8月31日公开的资料,房产管理部门要实时将依法办理的房屋转让、抵押等相关交易信息提供给不动产登记机构,不动产登记机构应依据相关交易信息进行登记。在完成房屋登记后,不动产登记机构也要实时将各类登记信息提供给房产管理部门。
对此,丁祖昱认为,房地产的交易涉及估价、税收等环节,专业程度高,房屋交易、抵押等需经过住建部门审核,审完以后再去办登记,可以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且在住建系统的房屋登记基础上推进不动产登记,进程会更快。
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前提,一方面,不同部门间的数据移交和资料整合已在实质推进;另一方面,不动产登记职能整合作为不动产登记推进的保证也全面落地。
篇3
关键词:适格原告 前置行政行为 司法变更权
在拆迁裁决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如何维护拆迁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化解矛盾,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笔者拟就此类案件审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一、拆迁安置补偿裁决案件的原告主体资格
通常情况下,拆迁安置补偿裁决案件中具备原告主体资格的是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有时往往忽略了其他一些具有原告资格的人,错误的剥夺了他们的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及《最高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只要是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且与该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具有适格原告的身份。拆迁安置补偿裁决案件的利害关系人主要有以下几种:1、房屋共有人。共有人虽说不是产权证上记载的房屋所有权人,但与所有权人对所拆房屋存在共有关系,故与裁决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2、房屋继承人。产权证上记载的房屋所有权人死亡后丧失了原告主体资格,继承人虽未及时办理房产证过户手续,但事实上已继承了该房屋产权,当然也取得了原告主体资格。3、承租人。租赁房屋须拆迁时,在被拆迁人与承租人在未达成租赁解除协议的情况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势必对承租人的搬迁、安置等问题予以裁决。这时,承租人因与拆迁裁决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取得了原告资格。4、抵押权人。根据《担保法》的有关规定,抵押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有权以抵押的房地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房地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抵押权因抵押物灭失而消灭,因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抵押财产。因此,设立抵押权的房屋须拆迁时,抵押权人与拆迁行政主管部门的补偿裁决行为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如果裁决的补偿数额明显低于抵押担保的债权数额,抵押权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这时,抵押权人是具备原告资格的。
二、拆迁安置补偿裁决的前置行政行为之审查
拆迁安置补偿裁决的合法性,必须以立项、建设用地许可、规划许可、拆迁许可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前提和依据。审查行政裁决必然涉及到上述前置行政行为的审查。问题是如何审查?第一种观点认为:对前置行政行为与行政裁决行为置于同等的地位,一并进行合法性审查。理由是该一系列行政行为相互联系,若不一并审查,可能出现原告连环起诉,直接导致前个判决是“维持行政裁决”,后个判决却是“撤销某个前置行政行为”。因此产生的尴尬局面,导致行政行为及司法行为的不稳定性,并增加了当事人诉累。第二种观点认为:对前置行政行为作为证据审查。其理由是,在安置补偿裁决案件中,前置行政行为不是被诉行政行为,而是以“证据”角色出现的。法院理应按照证据的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标准予以审查。第三种观点则是参照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审查原则,即“无效的排除、可撤销的保留”原则予以审查。理由是,违法行政行为分为“无效”与“可撤销”行政行为。对于拆迁裁决的前置行政行为,一般违法的属于可撤销行政行为,应承认其效力;重大违法的属于无效行政行为,应认定无效。这种做法既能避免当事人连环诉讼,保障司法效率,又不会放纵明显违法的行政行为。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作为证据审查的做法遵循了“不告不理”的原则。法院审理行政裁决案件,不能随意扩大审查范围。再说,全面审查前置行政行为必将付出难以承受的诉讼代价,是不现实的。这不但要追加被告,并要求有关被告提供作出某个前置行政行为的证据。因为拆迁裁决行为与前置行政行为不一定是同一行政机关作出的,如:立项行为是计划行政部门作出的,建设用地许可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规划许可是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只有拆迁许可与补偿裁决是拆迁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可以想象,多个行政主体作出的多个行政行为搅在一起,法官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庭审根本难以完成。在拆迁裁决案件中,前置行政行为的表现表现形式是“证据”,不按证据标准予以审查,从情理上不通。当然,如果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又对部分前置行政行为另行起诉,也是允许的。因前置行政行为审理的结果可能影响行政裁决案件的最终结果,法院应首先审理前置行政行为案件,对行政裁决案件中止诉讼。如果判决维持的拆迁补偿裁决案件在审结之后,某前置行政行为又被依法撤销,法院只能对该裁决案件以再审程序予以救济。 转贴于
对于第三种观点,笔者认为与第一种观点没有质的区别,只不过在审查的标准上较为宽泛。这同样违背“不告不理”的原则,并且也不能减少当事人的讼累。将前置行政行为作为证据审查,其审查标准同样可以参照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只要不存在“明显缺乏事实或法律依据等明显违法并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情形,便可作为认定行政裁决合法的有效证据。
三、拆迁安置补偿裁决案件的调解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其立法本意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权力不能随意处分。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告诉我们,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直接目的是解决行政争议。十几年的行政审判经验、教训又告诉我们,解决行政争议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调解”。笔者认为,在拆迁安置补偿裁决案件审理中,强化调解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1、拆迁安置补偿裁决虽然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但确定的是民事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民事权利义务,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是可以自由处分的。而这种处分对国家利益没有丝毫影响。
2、从拆迁补偿裁决案件的性质看,适合于调解。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协商不成”是启动行政裁决的前提,既然在行政程序中强调“协商”,那么司法程序中为何要排斥调解呢?近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草的《法院行政诉讼调解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将行政裁决案件列入可以进行调解的范围。
3、拆迁补偿裁决案件如果简单地以判决方式结案,当事人不可能服判息诉,矛盾依然得不到解决,导致当事人缠诉、上访等情况的出现,还会影响拆迁活动的正常进行。若以调解方式结案,则案结事了,既解决了原、被告之间的行政争议,达到了行政机关行政管理的目的;又化解了原告与第三人之间的民事纠纷,满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理要求,从而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法院对拆迁安置补偿裁决的司法变更权
目前,法院在审理拆迁安置补偿裁决案件时,只对被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如果认定拆迁行政裁决不合法,只能判决撤销并责令重作。这往往造成行政案件终结,而民事纠纷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局面。因此说,判决撤销在解决安置补偿纠纷方面具有局限性和不彻底性。这样往往造成拆迁双方当事人的权益纠纷在行政诉讼中不能得以最终处理,特别是对被拆迁人合法权益难以维护。
笔者认为,单一的合法性审查原则不能有效地处理拆迁行政裁决问题,应确立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审查原则体系。合理性审查是判断行政主体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是否客观、适度、符合理性,合理性原则的判断标准包括行为是否符合法的原则、行政目的等。因此说,合法性与合理性审查原则两者并不排斥,合法性原则要求拆迁行政裁决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性原则要求拆迁行政裁决符合法的内在精神,两者是依法行政原则对行政行为提出的不同层次但相互补充的要求。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审查原则体系,最终决定了人民法院对行政裁决应享有司法变更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仅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规定了司法变更权,主要是考虑司法权不能替代行政权。我们说,拆迁裁决的处理对象是拆迁双方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实际上是司法权的范畴。因此,从提高司法审查效率、减少当事人讼累出发,对于拆迁裁决案件,应当赋予人民的司法变更权。
篇4
一、基本情况
县是全国最大的木制玩具制造基地,共计有木制玩具企业近700家,产品90%以上供出口,出口量占全国木制玩具出口的50%,产品出口依存度高,是县的支柱产业。由于木制玩具企业为资源消耗比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银行贷款、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出口退税和人民币汇率等比较敏感,受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造成产品出口压力增大,在资金链断裂和出口受阻的内外挤压下,致使部分中小企业经营惨淡、利坡,有多家企业受此影响而破产、倒闭。去年以来,我院共审理涉木制玩具企业劳动争议群体性案件34起,涉案标的总额近706万元,审结追索劳动报酬纠纷2032件,平均结案时间为15天,高效、有力地维护了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二、案件特点
1、群体性案件激增。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去年,民工维权群体性纠纷大幅增长,我院共处理34家倒闭或半倒闭状态企业的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由于众多民工在同一企业打工,具有相同的事实背景和利益,甚至不同企业的民工因为相同的事实背景也存在着某种联系,维权行为表现出显着的联系性,民工维权人数也由过去的几人、十几人变为几十人、几百人。
2、法院审理难度加大。由于大部分劳动者与企业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企业财务、会记不规范;农民工诉讼能力普遍低;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用工主体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难以查实民工维权案件的事实,无法辨别农民工及工资数额的真实性;案件涉及人数众多,民工情绪较为激动,在无法实现当事人全部诉求的情况下,当事人的思想安抚工作难度较大。
3、虚假工资现象增多。企业主外逃、企业用工、财务、会记不规范,加之案件涉及人数众多,相关主体法律意识淡薄和非法利益驱使,趁机“混水摸鱼”,通过伪造虚假工资凭证虚列工资、虚增工人冒领工资、以借款折抵工资从而获得优先受偿权等方式获取非法利益,导致虚假工资案件大大增加,去年共查处虚假工资数额达150余万元,不仅损害企业、其他民工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损害了法院的权威。
4、民工维权纠纷处理的“多米诺”效应。民工维权群体性诉讼案件由于涉案人员众多,而诉讼原因又基本上相同,多数提讼的当事人具有从众心理,同一企业甚至不同企业之间的民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批群体性案件中往往有一些核心当事人,通常由这部分人先带领一定数量的当事人进行上访、仲裁或,主导维权的进程,谋划行为的策略,其他人或声援或观望处置结果,试探政府法院的处理态度,再决定自己的行动。因此,政府、法院就纠纷的不同处理方式群体连锁效应。
5、部分案件中当事人行为过激。由于民工维权纠纷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因而矛盾比较尖锐,加之人数众多、相互影响,容易产生过激行为。有的当事人怀着“法不责众”的心理,广泛串连,通过造成人多势众的局面,采用较为极端的方式,形成某种压力,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在我院处置的多起民工维权纠纷中,出现了哄抢企业资产、上访、闹事等,甚至于一边进行诉讼一边到相关部门和领导处上访,影响了社会稳定。此类案件占所有民工案件的三分之二左右。
6、工资案件执行不能问题突出。由于企业主携款潜逃或企业严重资不抵债,加上企业违规长期拖欠工人工资,企业一旦停产倒闭,工人集体追讨工资,企业已基本没有可供执行资产,去年以来此类“执行不能”的工资案件明显增多,成为法院在处置职工维权案件中的棘手问题,成为民工上访的主要原因。
三、具体做法
(一)合力调处全县联动
针对因整体经济形式下化下滑形势下中小企业停产倒闭趋势蔓延,引发民工维权群体性纠激增,县委政法委依据《预防处置若干规定》、《省预防处置领导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暂行规定》出台了《县关于因企业停产倒闭引发拖欠工人工资问题应急处置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成立了县处置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乐名担任组长,法院、公安、劳动、、司法、经贸、工业园区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列为小组成员,以实现分工协作、工作互动、信息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指导意见》创建了全县处置民工维权纠纷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及处置流程,处置问题的程序,1、组织开展排摸。各乡镇、各职能部门对各自辖区和各自职能范围内的因企业停产倒闭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摸。掌握濒困企业的具体情况,深入基层,征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问题的重点。2、进行分析预测。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协调会,对排摸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评估,预测风险问题发生的概率,特别是对可能引发的问题,要从矛盾冲突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以及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估。
3、各司其职,抓好落实。一是司法部门对因企业停产倒闭拖欠工人工资,部分工人的过激行为要提前介入,预防事态扩大化。对已进入司法程序的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案件要积极做好追赃工作,尽量减少当事群众的经济损失。二是各乡镇、各职能部门要加强正舆论引导,提高民众对当前因受国际金融风暴等的影响,对企业正常运转带来负面因素这一客观原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三是法院加大对涉个诉讼案件的处理。以积极慎重、诉讼与调解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庭前调解力度。对涉企案件进行执行时要做好充分的执行预案,尽量在保护好当事人权益的同时降低因诉讼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对因恶意融资、资不抵债等原因濒临停产倒闭的企业,对相关资产及时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法律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企业职工的利益。四是局要抓好导访制。做好人的引导、劝导、疏导、向导工作,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积极主动导访,规范秩序,引导人合情合理合法解决问题。五是人劳部门加大欠薪案件的追讨和仲裁工作,对效果不佳的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引导其进入民事诉讼的有序司法轨道,同时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六是经贸、工业园区及时掌握停产倒闭企业情况和濒困企业信息,向相关职能部门通报情况,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思想情绪、家庭状况调查,力所能及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七是金融系统要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金融机构要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监管机构要加强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非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督和引导,控制系统性风险。4、形成评估预测报告。各乡镇、各职能部门对掌握的问题信息后要在第一时间汇集到处置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结合各方面收集掌握的情况形成预测评估报告后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使县领导及时掌握作出决策的第一手信息。
同时法院出台《审理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群体性案件流程管理细则》,将具有法官资格的行政人员全部列入承办人范围,由清欠领导小组统一指定、调配,将民工案件以企业为单位进行分配,由承办法官负责到底;同时明确立案、审判、执行、审监、法警等部门的职责,成立财产保全组、审判组、财产变现组、货款追查组,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并出台《民工群体追薪案件内部流程》,规范、有序办理民工案件。立案阶段:1、只要民工向法院提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件的诉讼,马上由立案庭对企业的厂房及机器设备进行动态查封,要求制作查封物品清单,并对其在银行开户的帐号与其相关的债权进行冻结;2、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群体性案件,由本院工作指导小组根据各庭、室的工作确定具体承办人,原则上一个承办人负责一个企业的民工工资案件;3、立案庭负责案件的受理、审查立案,为了保证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的真实性,原则上一个民工立一案,审查立案手续办理完毕后一天内将案件材料移交给承办人。
审理阶段:1、案件承办人接收案件后,应及时对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的具体数额进行审查,三日内将审核结果报告本院工作指导小组;2、承办人将审查后确定的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的具体数额清单及举报电话、承办人向社会公告三天;3、承办人负责民工工资分配方案的制作;4、承办人在三日内将企业可以变卖的资产报告审判监督庭,联系可变卖资产的购买人并及时通报审判监督庭;5、承办人负责查封异议的处理。
执行阶段:1、审判监督庭负责企业可变卖资产的委托评估、变卖工作;2、由承办人根据民工工资分配方案进行民工工资的发放工作。
(二)创新机制突破瓶颈
1、分开立合并审,预防虚假诉讼。针对存在的假工资、假债权、假债务,特别是虚报工资及民间借贷充抵工资骗取优先受偿的现象,法院从平等保护各方权益角度出发,将该院关口前移,确立群体追讨工资案件“分开立、合并审”原则,即在立案和执行阶段群体追讨工资案件要求“一人一案”,不得集团诉讼,执行款必须由本人凭身份证件领取,避免部分人员“浑水摸鱼”;在审理阶段,同一企业或车间工人可以合并审理,同时出台了《关于审核拖欠工人工资数额的具体指导意见》,明确工资审点。
2、建分类处置机制,快速变现资产。根据企业资产性质,适用不同变现程序分类处置:
建简易快速拍卖程序,变现企业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机器设备等动产。由法院审监庭统一归口对外委托评估拍卖,行业协会、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参与资产评估作价及变卖,确保拍卖过程公开、公平、高效。评估作价阶段,因玩具厂负责人下落不明及财务不全,导致玩具成品或半成品的基准价不明,法院审监庭通过行业协会、企业管理人员、工人代表各方给出自己的基准价,由中介机构综合三方的基准价进行评估作价;现场变卖阶段,为确保企业资产及时处理,法院进行拍卖公告的同时,由玩具协会出面联系具有购买能力的玩具企业,厂房代表、中介机构、工人代表全程参与现场变卖,如出现拍卖达不到评估价,当场与企业、职工代表商议调整评估价,确保了拍卖的高效与公平;
首创抵押借款方式,变现厂房、住房等企业或企业主不动产。法院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以企业资产提供抵押的方式向国资委借款,变现企业不动产用于垫付工资,即法院向县国资公司出具公函借款,注明借款的金额、用途和担保财产,由分管县长签署意见,国资公司收到公函后从民工救济基金账户中划拨资金到法院,由法院组织向工人先行发放。事后,法院将担保财产拍卖所得款项重新汇入国资公司救济基金账户。该方案有效解决了不动产难以及时变现和政府垫付工资不具有优先受偿性难题,加快了清欠进度,同时保障了民工维权救济基金的基本稳定。开展清欠活动以来,法院以房产抵押借款的方式向411名工人发放工资近93万元。
3、启用非常用法律程序,缩短清欠期限。对欠薪事实清楚明确的工资案件,我们引导当事人申请支付令,利用法律督促程序有效缩短办案期限,共利用支付令这一手段向79名工人发放了47万余元工资;同时,对企业倒闭后老板下落不明的案件,引导民工申请先予执行,在法院在作出判决前,先予执行企业财产,提前发放工人工资。共利用先予执行程序共为651名工人发放了196万余元工资。
(三)平等保护服务发展
1、“放水养鱼”实现多赢格局。注重办案艺术,讲究执行方法,在维护民工合法权益的同时,尽可能维持有市场、前景好、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实现了民工与企业双赢。根据企业的涉诉标的、企业资产、行业协会评价等情况,我们对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企业,以“非公示”方式对企业厂房、设备等进行“活查封”,即对原材料、机器设备等进行清点,列出清单,做查封笔录,但不在物品上面贴封条,尽量减少因采取强制措施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保证民工工资得以兑现,我院在处理县禾豆玩具厂拖欠民工工资一案中,禾豆工艺厂业主联系了由半球工艺品有限公司(县玩具龙头企业)总经理邱潘秋提供担保,禾豆工艺厂拿出详细、可行的还款方案后,我们从县里的民工工资应急资金中借资60万元帮禾豆工艺厂垫付工资,借款过程由法院向县国资公司出具公函借款,注明借款的金额和用途,担保人出具保证书,然后由县分管县长在法院公函上签署意见,国资公司就将借款汇入法院帐户,法院及时地为禾豆工艺厂360名民工发放了工资727002.80元,缓解企业燃眉之急。垫资部分,从企业收回的货款中分期偿还。临近年关,民工们都盼望着拿了工资回家过年,如果不及时发放工资,势必引发群体性民工上访,如果通过拍卖企业资产发放民工工资,势必导致这家企业的倒闭,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通过这一举措,县禾豆工艺厂、旭丰工艺厂两家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企业目前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企业员工人心稳定。
2、打击与保护并重查处虚假工资。从平等保护各方合法权益角度出发,我们确立“一人一案”的原则,不搞集团诉讼,防止“浑水摸鱼”,从而在源头上预防虚假工资的发生,并在立案、审理、执行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注重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同时出台了《关于审核拖欠工人工资数额的具体指导意见》,明确三方面审点:关于企业主拖欠民工工资期间问题,关于诉讼标的性质的审核问题,拖欠民工工资具体数额的审核问题。此外,我们还邀请民工推举的工人代表、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工资的审核,并将审核的结果张贴公示,以利于民工之间互相监督,对于有民工反映、举报的,我们重新予以重点审核。如去年10月7日,167名工人向我院申请强制执行劳动仲裁调解书,要求企业支付梅某等167名工人工资款456085.90元。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通过调取蓝钥匙工艺厂财务账目、走访询问涉案工人、企业负责人,查明蓝钥匙工艺厂人梅玉美与其中89名工人串通编造虚假工资,虚假工资总额高达353950元,具体存在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其中19名工人虚报工资,总额达到85087元;二是6名工人将借款抵作工人工资,冲抵工资总额为75400元;三是3名车间承包人将自己应付64名车间所属工人劳务工资抵作蓝钥匙工艺厂工人工资,总额达到193463元。去年至今,我院共查实虚假工资237笔,涉及虚假工资总额150多万元。
(四)保障弱势注重救济
为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解决工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防止因“执行难”而诱发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根据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情况,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民工工资受偿比例分配方案,进一步加大了司法救助力度:企业资产达到支付民工工资受偿比例70%以上的,我们按照实际比例进行分配;企业资产支付民工工资受偿比例低于70%的,在按照资产实际比例分配基础上,加上50%的司法救助,但实际放发工资比例不超过70%;部分玩具企业无资产支付民工工资的,我们按照工资额55%的比例发放司法救助金(上述民工工资发放比例方案征得了县政府的同意)。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去年我院共对412名确需救助的申请工人发放了司法救助金443093元。如在办理孙腾工艺厂欠薪案件过程中,企业民工都清楚业主孙腾已经外逃,且没有资产可供执行,案件后,民工们均表示能拿到30%的工资就非常满意了,该案在本院工作领导小组讨论时,蓝院长就提出要结合省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从保障民工基本生活的角度出发,商定了以55%的比例进行司法救助,在工资发放日,民工们都感到非常的惊喜。由于措施得当,正确确定发放标准,并严格执行发放标准,在我院处理的所有34家企业涉及2032个民工工资案件,在处理完毕后,无一人上访。
(五)强化保全彻查资产
依申请或职权,及时有效保全企业现有资产,避免企业主转移和职工哄抢,保证资产顺利执行变现;设立举报电话和联系人,利用执行联动机制,通过多种渠道掌握企业的财产状况及债权情况,并全力追查资不抵债企业的资产,发现一处保全一处,保证企业工人工资足额发放。在掌握情况后,货款追查组多次远赴上海、广州等地,为数家倒闭企业追回应收货款73万余元。
四、发现的问题与建议
(一)行政监管不到位,企业潜在不稳定因素加大
企业监管漏洞的表现:1、企业主拖欠工人工资严重。部分工人每月只能向企业主领取基本的生活费,工资长期拖欠,在处置民工工资纠纷中,跨年度工资屡见不鲜,导致工人被迫继续留在厂里打工;2、企业财务会记不规范。部分企业没有专门财务、会记人员,企业账目由企业主或其亲戚进行流水记录;部分企业虽有专门的财务、会记人员,但许多进出现金都是企业主直接操作,没有经过财务、会记人员,导致财务、会记账目不完整;3、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问题突出。处置的34家企业中,基本上都未与劳动者签订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
民工维权纠纷激增,直接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形势的整体下滑,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企业行政监管存在的问题,企业主长期拖欠工人工资是民工维权纠纷发生的内在原因,而企业财务、会记和用工的不规范,给法院处置民工追薪带来了极大的困境,工人及工资的真实性难以查明,虚假工资频现。
对以上企业监管问题,我院将进一步调研并向相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二)审理程序复杂,快速维权机制存在法律瓶颈
法院相比行政机关而言,法律程序繁多、复杂,立、审、执各阶段均需要办理大量的手续,民工快速维权机制难以快速:1、公告期间过长。企业倒闭,老板下落不明,工人追讨工资,送达成了两难问题,一方面企业主全家下落不明,企业管理人员成了案件的当事人,无法直接送达;另一方面公告送达期间长达60天,对于没有工作急于回家的民工,这是难以承受的负担。2、先予执行程序难以终结。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因当事人一方生产或生活上的迫切需要,根据其申请,在作出判决前,裁定一方当事人给付另一方当事人一定的财物,或者立即实施或停止某种行为,并立即执行的措施。为高效处理民工维权案件,我院通过审前工资真实性审查,利用先予执行程序提前发放工资,发放比例根据企业资产情况分为100%、70%、55%三类,70%、55%的比例发放的工资中包含了政府的救助基金,这要求工人放弃余下工资要求,一次性处理完毕,此类案件审理阶段已失去了意义,但根据现予执行规定仍然需要继续审理,这将大大增加法院和工人的负担。
篇5
一、市信用担保业发展现状
截止年底,市共注册登记建立担保机构17家,筹集担保资本金合计17789万元,其中政府出资5325万元。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担保机构有11家。年底,17家担保机构累计发放担保贷款2.5亿元。政府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10家,大部分未办理实际担保业务;民营担保公司7家,其中规模比较大、正常经营的市信达、河间米各庄两家民营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共3400万元,与农村信用社建立合作关系,担保授信最大可以放大到10倍。截至2007年4月底,市信达、河间米各庄两家民营担保公司共对近200家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涉及房产、制造、石化、印刷等行业,担保金额合计9343万元,贷款不良率为零,业务经营状况良好,贷款质量较高,解决了部分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从调查看,市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省内经济发达地市还存在一定差距,呈现处“三高三低”特点。
“民营机构活力高、担保收入低”。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普遍处于业务停滞状态,人员多为政府工作人员,担保业务不熟悉,资金到位率低,多数机构未办理担保业务。民营担保机构业务量和规模逐年增加,业务辐射多个行业,为部分小企业解燃眉之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规定信用担保收费可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执行(现行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85%,担保费可执行5.85×50%=2.925%),具体担保费率可依项目风险程度在基准费率基础上上下浮动30%-50%。但为了与优质企业客户合作,担保公司往往采取保费下浮的方式吸引客户。市信达担保公司担保费按照担保授信额的2%收取,担保收益处于较低水平。
“资产质量高、风险补偿能力低”。民营担保机构为自身生存和业务发展,在风险管控采取的措施比较严格,结合小企业特点坚持“三有一快”的标准考核,即“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货款回笼快”,动态监控企业经营变化,取得较好效果。两家民营担保机构担保的9343万元贷款中没有一笔担保业务产生不良。但是由于民营担保机构资本金少,规模小,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据调查,目前多数担保公司没有建立风险补偿制度,如出现代偿损失将可能危及担保机构的生存。
“企业需求高、担保能力低”。我市中小企业因规模、管理、信用等级等方面很难达到银行放款要求,普遍存在“融资难”,所以对信用担保机构有强烈的渴求。但是我市担保机构数量较少,规模小,担保能力不足。我市2万多家中小企业中,只有近200家企业通过信用担保机构取得融资,仅占中小企业总户数的1%,担保授信贷款余额不足1亿元。
二、信用担保行业发展的难点
㈠担保机构少、规模小、人才缺乏、抗风险能力弱,对小企业发展难以形成整体拉动作用。1.市各级政府由于财力有限,对其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注入启动资金后,没有后续资金保障,缺乏资金补偿机制,得不到银行的有效支持,大都尚未开展实际业务。民营担保机构总体规模较小、人员少、资金实力不足,业务发展限于局部经济范围、特定行业对象,广大中小企业很难取得担保机构的支持。2.担保机构的业务流程、风险预警、风险准备金的提取等内控制度建设不健全,多数担保机构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及措施。3.缺乏专业队伍。担保品种的设计和开发、担保风险的控制都需依靠专业技术、专家队伍和经验来实现的。目前市政府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由政府行政人员兼任,民营担保机构多为银行退休人员,一家担保机构业务人员不过5-6人。担保机构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相对匮乏,风险识别、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过于简单,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4.缺乏典型拉动。市还没有一家资本金规模较大、运行规范的大型担保机构。由于缺乏典型引路,担保机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尚未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资金注入担保机构的积极性,市担保机构对小企业发展难以形成整体拉动作用。
㈡社会诚信意识不高,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担保机构处于弱势地位。1.近年来,由于我市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诚信意识不高,适应金融业稳健发展的生态环境尚待构建,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上顾虑重重,宁可不放也不愿贷款出现损失,直接影响到担保体系的壮大和发展。2.部分中小企业诚信意识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时常出现,因此信用担保机构在选择企业上非常谨慎,害怕代偿损失,出现“惜保”现象。以业务开展较为活跃的市信达、河间米各庄两家民营担保公司为例,2007年4月底担保授信额仅为注册资本金的2.7倍。担保机构既要准确掌控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又要最大限度的获得银行的合作支持,经营难度较大,发展处于弱势地位。
㈢扶助政策落实难,职能部门收费高,担保行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1.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银监会出台了一些扶持、引导、服务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在财政补贴、税收、中介收费等方面有相关的优惠措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担保行业发展看,已出台的有关政策、制度还比较分散,尚未形成统一、全面和可操作性的针对担保行业的政策体系。当前地方政府对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未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民营担保机构普遍对补偿协议存有顾虑,处于观望状态。2.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涉及工商、税务、房产、土地、物价等政府职能部门和资产评估机构,业务办理周期长,收费偏高。税收和行政收费方面没有结合本地担保机构实际,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对涉及扶持担保机构的政策执行的力度不够。一些中介机构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对抵押品估价过高,导致抵押品价值不实,担保风险系数加大,担保机构没有选择余地。
㈣合作对象单一,缺少银行有力支撑。受调控政策和风险控制的影响,我市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实施战略性收缩,贷款授信标准高于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水平,并且贷款权限上收省行审批,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短、少、频、快”的资金需求,担保机构无法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当前地方性金融机构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力,市担保机构主要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签署合作协议。但地方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采取较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加上资金实力有限,担保业务发展存在较大局限性。另外,银行有过分依赖担保机构防范风险和回避责任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与担保机构的有效合作,加大担保机构的运营风险。
三、加快信用担保业发展建议
㈠多方筹资、借鉴先进经验、做大做强本地担保企业。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扶持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1.地方政府应将国家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促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保障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注入和风险补偿。合理规划、横纵联合,鼓励担保公司扩大资本金规模,保障后续资金注入,以典型拉动区域担保体系扩张。2.鼓励中小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等投资主体出资组建信用担保机构,积极引进山东德州等外地担保机构到我市开办分公司,带动本地担保机构学习其先进管理经验、风险控制措施,做大做强本地担保企业,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担保体系。3.积极探索新的信用担保办法与途径,创新信用担保业务品种,如实施车辆抵押登记等方式,拓宽中小企业担保授信渠道。
㈡政府扶持、职能部门协作,搭建担保良性发展平台。1.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构建发改委、财政局、人行、税务局、银监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重点对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的企业开展担保服务,扶持优势行业发展。对民营担保机构要建立考核机制,对其符合政策导向的要给予一定的政策补偿,引导担保体系多元化发展。2.切实针对担保机构高风险、低收益的业务特点,发改委、税务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要本着“先发展、后收益”的扶持政策,改善服务,保障担保机构合理收益,制定适合本地担保企业的税收、行政性收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例如跨年度担保合同由于无法预见是否有代偿损失,对担保机构征收所得税时应该剔除,待合同到期日按照保费收入补交;对符合条件的新设立担保机构免征三年营业税等优惠政策。
篇6
(1.云南省会泽县林业局,会泽654200;2.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昆明650224)
摘 要:林权抵押贷款是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以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是解决林农贷款担保难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强农惠农战略的重要举措,对增加劳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林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必将推动农村抵押担保方式创新,盘活森林资源,使农民手中的森林资源资产变为活的资金,激发农户和社会各方面投入林业的积极性,促进林业投资多元化。但由于林业的特殊性,林权抵押贷款与普通的贷款相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不断地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充分发挥林权抵押贷款这一金融杠杆的作用,实现林农和金融系统的双赢,促进会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会泽县;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的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F316.2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1-07
作者简介:杨春花(1973 -),女,云南省会泽县人,工程师。
通讯作者:金钱荣(1972 -),男(彝族),云南省楚雄州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1 林权抵押贷款的涵义及会泽县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
1.1 林权、林权抵押及林权抵押贷款的概念
林权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林权抵押是指林权权利人不转移林权的占有,而将其依法有权处分的林权作为债权担保的行为。林权抵押的林权是指森林、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林地的使用权。林权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其本人或第三人依法有权处分的林权作为抵押物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借款的行为。
1.2 可抵押林权的范围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规定,可抵押的森林资产包括:①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②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③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④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森林或林木资产抵押时,其林地使用权须同时抵押,但不得改变林地的用途。
1.3 不得抵押的林权
根据《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规定,下列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不得抵押:①生态公益林;②权属不清或存在争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③未经依法办理林权登记而取得林权证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农村居民在其宅基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除外);④属于国防林、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⑤特种用途林中的母树林、实验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⑥以家庭承包形式取得的集体林地使用权;⑦国家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
2 会泽县林权抵押贷款开展情况
2.1 抵押贷款开展的时间及办理程序
2012年12月26日,会泽县启动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其程序为:农户申请林业站推荐信用社资格审核资产评估签订贷款合同林业局抵押登记信用社发放贷款。
2.2 抵押贷款开展的政策依据
根据《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农户林权抵押小额贷款管理办法》、《云南省农村信用法人客户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及《云南省林业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林业局和县农村信用社根据相关规定,于2013年6月联合制定了《会泽县林业局会泽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户林权抵押小额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及《会泽县林业局会泽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法人客户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实施细则》。细则规定了抵押贷款的程序、办理条件、贴息范围、贴息资金的使用及管理等。
2.3 林权评估及抵押率
会泽县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由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组织2名以上评估咨询员实地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根据评估价值,抵押率为40%~60%。
2.4 林权抵押贷款开展的规模及贴息资金发放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只有宝盈街道、大井镇、者海镇及雨碌4个乡(镇、街道)启动林权抵押贷款,共实现林权抵押贷款30笔,贷款金额329万元,余额314万元,抵押林地37宗,抵押面积151.22hm2,全部为林权抵押贷款小额项目,贷款农户30户,户均最高贷款额为20万元,最低为5万元,贷款全部用于木本油料经济林(核桃)营造。已发放2013年度12户农户林权抵押贷款中央及省级财政贴息资金3.75万元(贷款金额75万元),同时,完成了2014年度林权抵押贷款中央及省级财政贴息资金的申报工作。
3 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
3.1 商品林比重不大,户均林地面积少
会泽县森林总面积为34.77万hm2,公益林面积18.01万hm2,商品林面积16.76万hm2,商品林比重仅占48%。全县有25.9万户94.22万人,其中,有农户22.98万户,农业人口87万人,户均占有林地面积1.51hm2,人均占有林地面积0.40hm2,户均占有商品林地面积0.73hm2,人均占有商品林地面积0.19hm2。户均占有商品林面积少,林权抵押贷款的规模受严重制约。
3.2 基层林业站服务不到位,抵押贷款工作推进慢
由于不是指令性的抵押贷款指标任务,有的林业站主观上不积极,对辖区的林权抵押贷款服务工作不到位,存在不想推进抵押贷款工作的思想,认为要负责衔接评估、落实项目造林地块小班图,还要负责抵押物落实及监管,这些工作没有工作经费,所以不去主动推进这项工作,导致部分想贷款的农户贷不到款。
3.3 开展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单一,银行顾虑多
3.3.1 开展抵押贷款的银行仅一家
会泽县金融机构只有农村信用社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农业银行有意开展这项业务,但信贷网络没有普及到乡(镇、街道),而且只能对法人贷款,对农户个人不能开展贷款。
3.3.2 银行的顾虑多
由于森林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性产业,且林地一般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给金融机构贷前调查、贷后检查工作带来较大的管理困难。其主要顾虑是:一是森林资源一般位于远离城市的乡镇山区,并且面积大、分布管理起来十分困难,存在乱砍滥伐隐患。二是森林资产是“活”的自然资源,在其生长过程中也会发生生病、虫害等风险,导致抵押物价值减少。三是森林火灾、重大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而一旦抵押的森林资产发生火灾或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造成抵押物部分或全部灭失。
3.4 贷款期限短,利率偏高
3.4.1 贷款期限短
林权抵押贷款主要用于林业的扩大再生产,然而,林木的生产周期较长,一般成材需要7~8a以上。会泽县抵押贷款期限最长为3a,最短为2a,与贷款期限不匹配,不适应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给林农偿还贷款带来了困难,也打击了许多林农贷款造林的积极性。
3.4.2 利率偏高
《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作了明确规定:“对于符合贷款条件的林权抵押贷款,其利率一般应低于信用贷款利率;对小额信用贷农户联保贷款等小额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贷款人实际承担的利率原则上不超过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3倍。”但会泽县执行的林抵押小额贷款的利率最低为月息7.83‰,最高为月息9.75‰,跟信用社现行利率一样,没有执行上述规定,贷款林农未享受林权抵押贷款优惠利率的政策,贷款林农负担的利率高。
3.5 贷款资格审查附加条件多
信用社在贷款人的资格审查上要求较高,主要考虑贷款人的收入、房产及车辆等可以变更的资产,森林资源资产反而是其次,造成真正想贷款投资发展林业的不富裕的农户得不到贷款支持。
3.6 抵押范围较小,业务品种单一
3.6.1 抵押范围较小
由于抵押贷款业务处于起步阶段,银行为避免出现贷款风险,在抵押物选择上偏于保守。目前,只限于抵押经济价值高的用材林中的近、成熟林,对中、幼林或荒山来说直接不抵押,而大多数林农拥有的是荒山或待开发培育的幼林地、疏林地,难于获得贷款支持。
3.6.2 业务品种单一
目前为止,会泽县只启动了林权抵押小额贷款业务(30万元以下),林业贷款、林权抵押大额贷款等项目都未启动,贷款品种单一。
3.7 扶持政策与贷款用途存在矛盾
《云南省林业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小额林权抵押贷款都属于财政贴息对象,而近年来,省、市下发的文件规定必须是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从事的营造林、林下资源开发和林产品加工贷款项目才可以享受财政贴息优惠。贷款用于其他方面的,不能享受财政贴息,导致大部分林农承受不了利息负担,不想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农户贷款积极性,限制了贷款规模。
3.8 贷款需求和林权所有存在矛盾
通过两年林权抵押贷款开展的情况看,普遍现象是有森林资产的不需要贷款,需要贷款发展林业的又没有森林资产作抵押,高海拔地段的农户有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用途又不适用于发展林业,低海拔地段要发展经济林又没有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会泽县境内林地大多处在高海拔地段,会泽县近年来营造林项目主要是木本油料经济林核桃种植项目,核桃主要海拔1600~2200m的地段种植,这一矛盾相当突出。
4 林权抵押贷款的对策
4.1 鼓励流转商品林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及使用权
会泽县目前已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业务,建议政府针对户均占有林地少的问题,出台相关文件,鼓励有经营能力的大户、企业、公司流转商品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及使用权,扩大经营林地面积,推行流转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规模化发展林业,提高林地利用率。
4.2 把抵押贷款的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
从两年开展抵押贷款的情况看,银行、基层林业站都存在不积极的态度,建议省、市、县从上到下结合各县实际以指令性计划任务把林权抵押贷款的任务层层分解,把任务落实到最基层,扩大抵押贷款规模,让林农真正得到实惠。
4.3 成立林地收储中心,打消银行顾虑
由政府出面,成立林地收储中心和建立林权抵押贷款担保基金,健全林权抵押贷款机制,开展林地资源(资产)贷款担保。有效化解金融机构为林农贷款的风险,拓宽林业融资渠道。
4.4 创新林业经营机制,扩大信贷品种
引导、鼓励林农结成经营利益共同体。积极创建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林农自愿的基础上,以林权为核心,以资金、劳务和亲情、友情为纽带,通过林地、林木、技术等折价入股,培育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经营、股份经营,引导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林业专业合作经营模式,提高林农的组织化程度,推进林业经营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积极为林农提供小额贷款服务,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和发展林业产业、森林旅游等。
4.5 加快经济林(果)证的核权发证工作
据2014年林业局组织技术员到各乡(镇、街道)核查落实,会泽县目前保存有核桃面积6.14万hm2,挂果面积1.62万hm2,到2015年底实现保存面积6.67万hm2的任务。利用经济林面积大的优势,借鉴其他县经济林(果)确权发证及经济林(果)证抵押贷款的经验,结合会泽县实际,认真做好经济林(果)证的确权发证工作,逐步实现经济林(果)证抵押贷款,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
4.6 努力增加林业投入,解决配套改革工作经费
林权抵押贷款属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措施之一,其中的工作涉及林权核实,林权评估、林权变更、林权证纠正、林权证补发等,需省、市三级财政加大对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为巩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落实专项资金,解决工作经费。
4.7 建议政府、银行、信贷部门、林业部门建立并落实长效联席会议制度
政府、人行、信贷部门、林业部门应建立长效的联席会议制度,让抵押贷款开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如解决贷款期限短、利率高、环节多等农户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实现农户和金融部门的双赢,促进林业产业加速发展。
4.8 尽快建立林权社会化服体系
需尽快建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银行业、保险业、评估机构、交易机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公证机关、法律等各行业整合在一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通过网络实现对社会各界的“一站式”服务,减少贷款环节;二是连接各行业具体业务承接单位,实现相关业务的高效对接,提高效率,降低抵押贷款成本。
篇7
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企业债权融资常见的一种方式。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我国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尤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融资渠道狭窄。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渐从贷款额度管理改为资产负债管理,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更为小心谨慎,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存在着更高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企业通过银行融资存在相当的难度。
组合贷款是一种引入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的贷款方式,它可以有效提高贷款融资的可行性。主要方式包括: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中资银行+担保机构,中资银行+担保企业,这样一个组合的过程就是融资创新的过程。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银行+担保的担保融资方式。
担保融资,即企业在自身信用资质达不到银行贷款要求的情况下,由第三方提供担保,增加信用资质以获得融资的一种方式。首先,担保机构对企业所在的行业没有特别要求,但是企业需在其行业内具备比较优势,企业产品或资源等某些方面能够超越竞争对手,不必一定是国际或国内领先,只要比竞争对手抢先一步足矣。其次,担保机构要求企业应具有健康、稳步、持续的经营能力。从企业历史经营记录来判断企业今后是否具备偿还债务的能力,在财务上反映为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利润增长率等数据指标。除此外,担保机构还看中人的因素,即企业的领导是否具有战略眼光,团队是否具有凝聚力等。企业借助于专业的担保机构来协助进行融资活动,虽然短期内会产生一定成本,但会事半功倍。担保机构能从融资的角度帮助企业改善治理机构,提升对企业自身价值的认识,能迅速根据融资需求并制定相应方案。
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是指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主要包括打包贷款,承兑汇票,出口押汇,进口押汇,保理业务等。贸易融资的关键就是银行依托对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或对有实力关联方的责任和信誉捆绑,在有效控制授信资金风险的前提下进行的授信。贸易融资业务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构成贸易融资业务的主要还款来源,融资额度核定由贸易额扣除自有资金比例确定,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资金不会被挪用,风险控制手段包括注重贸易合同的审查,并调查上下游企业,重点审查短期偿债能力,加强对单据的控制、对现金流的封闭管理。贸易融资业务则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做,易于创新,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在竞争中可以突出银行的竞争优势。外资银行全面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必将给我国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一个新的压力和机遇。同时随着贸易融资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是一个机遇。
固定回报投资
固定回报投资,表现为股权投资而实质上是一种债权投资行为。类似于股权质押的借贷行为。因此这种方式对于项目本身的要求会更高。对于企业来说,这种融资方式的成本也非常高,不低于委托贷款。固定回报的资金来源通常是境内外的企业、境外的银行和基金以及财务公司。固定回报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资金的期限很长,一般超过8年,期间每年支付较高利息,到期后不必归还本金。另一类是期限较短,常见5-8年,每年支付利息,资金采用折现的方式提供,到期归还本金。因此,计算下来,融资成本非常高。
委托贷款
委托贷款是银行推出的一种业务,实际上是企业将资金委托银行进行管理。对于银行来说,委托贷款作为一种风险低、成本低又有稳定收益的中间业务,银行自然也乐于去做。企业间进行直接借贷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而企业却可以通过银行委托贷款的方式贷款给企业则是一种合法的方式,通过定向的委托贷款行企业间借贷之实。委托贷款的资金成本一般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更适合资金需求比较急迫、项目回报率高的企业。委托贷款一般要求企业提供足额的抵押品或担保品,同时要求企业跟银行有比较好的沟通,银行一般对这种贷款形式也比较谨慎。整个委托贷款的核心是要先找到投资方。投资方通常要对企业的担保品或抵押品认可,同时对企业的项目也要进行可行性判断。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委托贷款里实际上是有四个主体:投资方、银行、担保方、融资方。融资成本的利益在前三者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总的成本会超过10%。
金融租赁
金融租赁作为成熟资本市场国家与银行和上市融资并重的一种非常通用的融资工具,成为大量企业实现融资的一个很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同时金融租赁和其他债权、股权以及信托等金融工具的结合,产生了大量的金融创新。
欧洲金融租赁联合会对金融租赁的一般性的定义是:“金融租赁是出租方和租赁方以书面形式达成的协议,在一个特定的期限内,由出租方购买承租方选定的设备和设施,同时拥有的所有权,而承租方拥有使用权。”构成金融租赁的几个关键要素:承租方主体、出租方主体、期限、租赁标的物。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的多样性,金融租赁的表现形式已经非常的丰富多样,出现了许多新式的租赁服务,比如回租、委托租赁、转租赁、合成租赁、风险租赁等,但总体来讲不外乎两种基本的模式,一种是出租方将标的物购买后移交承租方使用,另一种则是将购买标的物的资金以类似于委托贷款的方式交给承租方,由租赁方购买既定的标的物。而通过金融租赁实现融资的基本特征在于承租方的最终的目的是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因此从期限和金额上来看,租期通常会接近标的物的使用寿命,在金融租赁相对成熟的市场中,这个期限一般界定为设备使用寿命的75%,而从租金的总额度上来看,也会接近标的物的购买价格,通常界定为购买价格的90%,或者双方约定在期满后承租人以某种方式获取标的物的所有权。金融租赁适用的范围也非常广,对于企业来说从厂房、设备、运输工具甚至软件、信息系统都可以适用,无论是大型的国有企业、医院,还是中小型的企业,都可以采用金融租赁的方式。同时金融租赁还具备了这样几个特征,第一,可以获得全额融资,第二,可以节省资本性投入,第三,无须额外的抵押和担保品,第四,可以降低企业的现金流量的压力,第五,可以起到一定的避税的作用,第六,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用作长期的贷款的一个替代品。但同时金融租赁不可避免的有自身的诸多限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它所能满足的需求的总量是有限的,同时也具有比较强的风险收益特征和行业的指向性。从总量的角度来看,国内目前金融租赁相对侧重的行业是医疗和公用事业类,但是针对中小企业的租赁服务也在逐步增加:在企业规模上也有一些对资产、经营状况的硬性指标的要求,金融租赁公司有一套严格的审核手续,通常首先会对企业及其融资项目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其次,是对项目盈利能力的一个判断,而这一点与租赁公司收取的租金或者利率以及租赁期限有着紧密的关联,通常金融租赁的总成本会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最后就是从金融租赁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对于标的物有着严格的要求,通常集中在具有一定抵押意义和可变现的设备、厂房等物品上,部分租赁公司还将标的物限制在特定的行业和应用领域中。此外,作为融资方或者承租方还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保证金,额度相当于总的融资额度的20%左右。
金融租赁作为一种单一的解决方案,往往会受到标的物和租赁服务提供方的偏好所限制,但是如果将金融租赁与其他的金融工具相结合,通过金融创新,就可以发挥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金融租赁有如一个分频器,将一个具体项目的风险和收益进行了拆分和配置,降低了整个项目融资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
导入第四方:解决“囚徒困境”
原来中小企业要融资,主要从银行和担保公司获得,形成了中小企业、银行和担保公司的三方关系。但对于银行来说,对优质中小企业的争夺将成为其战略重点,但高概率的呆账坏账使其信心不足。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巨大,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可抵押的资产不多面临信贷“歧视”问题。另外对于作为第三方的担保公司而言,降低信息不对称,缓解风险,严格资本金要求,杠杆作用有限,风险集中承担。长期下来,形成了三方的“囚徒困境”。金雪军认为,只有在原有银行、担保体制下引入新的第四方才能打破现有的僵局,降低风险,达到共赢。金雪军认为,要在三方关系中导入第四方,包括风险投资或行业上游企业外,还要将信贷、投资、财政等新要素结合到融资中去。以往企业要融资一般需要用企业的不动产进行抵押,但是中小企业一般不具备自有厂房等不动产,因此在抵押融资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导致融资难。金雪军认为,在融资中应对抵押资产进行新的拓展,进行创新。例如,可以用企业的股权资产、无形资产进行抵押,甚至是利用企业订单、应收账款甚至是品牌进行抵押贷款,但要注意违约风险。只有通过各种要素的打包式结合,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针对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的现象,金雪军表示,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是融资的又一种渠道。这种方式虽然好,但是企业自身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了解上市的环境和条件。他认为,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资本市场对于中小企业显得比较陌生,中小企业要进入这一市场发展,需要进行一些前期的准备。首先,面对企业上市环境,要对自身的条件进行充分评估,按照自身的定位选择融资渠道和方式,不是每个中小企业都适合去资本市场融资。按照上市的条件和要求,流程体制和机制,中小企业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其次,由于上市公司和原本企业性质不同,选择上市的公司在信息披露、产权变动等方面需要做好成为公众公司的准备。另外,决策人要深谙产品运作和金融运作,对决策人的能力要求就更高。
河北论坛:助推中小企业打开“融资之门”
贾卧龙:每一位专家给我们在座的不同类的企业支支招,怎么融资。比方我们王总也好,张总也好,朱总也好,你们可以说什么类的企业适合在你这儿融资,我有什么办法融资,你们给他们开秘方,支招,这样的话大家来开这个会,也有收获。最后由学院院长做总结性发言。
朱文龙:对于中国银行来说,什么样的企业能融资,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这一块来说,除了国家目前限制两高两限的行业,我们有一个分层管理,1亿,1.5亿元,1.5亿元以下的合法的企业在中国银行都可以融资到,但是在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担保不足问题,涉及到保证方式的问题,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渠道可以解决保证方式。我们通过1+N功能链的方式,比如给大厂商供货,大厂商又是中行的客户,由他来给你提供一个类似应收账款的证明,可以做账款的融资。对于生产加工型的企业,如果确实厂房、土地不是自己的,可以通过我们的担保公司,我们的保险公司等等来帮助你,完善保证的方式。
还有一些,比如商贸的企业,比如商场、超市,商场里的经营户可以依托商场,可以给商场一个整体的方案,只要是商场里的客户,我们不叫三户联网的方式,只是由大商场提供融资的平台。比如我们石家庄知名的北国,在北国商城里边的商户,可以给他做一个比较好的融资产品。实际我觉得在中国银行,如果大家除了两高两限之外,可能大家没有想到那个点,可能不用费那个劲。我们现在一直转变审批流程,经营方式,实际我们的手续已经非常简化了,在企业提供材料完备的基础上,最快一个工作日我们能完成。这是最快的审批方式,在现场审批,去年在沧州青县、邯郸永年都做过,基本上当天提上议案,当天就批了,所以说现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企业应该说是非常多的,刚才张总也讲到,只要大家提供比较完善的手续,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王学江:我不太准确说大家是什么行业的,这个行业分一下类,规模大小不说,要不然就是房地产行业,要不然就是矿产能源,要不然就是商贸类的,要不然就是有现金流的服务类行业,比如酒店。针对这几个行业,我提几个建议,因为根据抵押物的不同,信用环境不是太好,只能靠大家用点抵押物或者第三方,如果涉及股权作为抵押物的,可以找一个担保公司更好一点。如果涉及实物抵押的信托公司容易接受一点。这里边有一个难点,如果是矿的抵押,一定要找信托公司能接受矿产抵押的。比如一个搞房地产的企业家,房地产行业里边如果不符合432的标准,就可以通过基金公司募集资金。如果这个企业没有用股权,有固定的现金流,可以通过信托或者通过信托加上银行或者说再加上证券,或者两个里边其中的两方可以做证券公司的定向资产管理去买这个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或未来的收益权,这几个建议不一定是我们操作的,我们这几个行业应该可以这么操作。
王彪:咱们融资第一个你可以通过土地转让,转让股权也可以融到资,到工商到各部门都可以认可。第二个通过投融资扩股可以融资,还有就是没有多少股本,也综合不了,这些企业可以把几个企业打在一起,打一个资产包,在市场上卖,也可以融资。渠道很多,我还是那句话,这几家合作起来,要是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基本上是100%的效果,"但是单独一家可能效果就不是很好,就要几家合作。咱们原来都是合作少,都强调自己发展,现在讲究共赢了,合作完成不难。
张学光:担保行业可以说担保公司这个环节渗透到各个环节的品种当中,包括我们跟银行的合作,我们跟信托公司的合作,我们跟基金公司的合作,其实担保承受795%以上的风险。我给各位企业家的建议就是如果你是小微型企业,包括生产制造业,包括商贸类,包括高科技的产业,成长快的这种企业,你可能是房产和土地这一块还没有,或者是租赁,只有一些设备或者专利,如果你的这个行业选择得好,你认为你在这个行业里,两年到三年你能发展到河北省内或者是在当地市发展到前三名的话,你可以来找我们,我们会为您量身定做方案。包括我们融投控股集团下边有河北创业投资集团,有河北担保集团,有河北融资租赁集团,包括我们融投集团内部还有我们这些合作伙伴,包括金融租赁公司,渤海信托还有各家信托公司,我们都可以通过这种联合、联手为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中型企业,包括房地产行业,包括商贸类,这都是现在银行比较敏感的行业,可以这么说,我们依然支持。一个前提就是你必须是在这个行业里头前几名,或者是你这个项目非常好。
贾卧龙:还是嫌贫爱富。
张学光:不是,担保人的前提是风险控制,我们风控做得非常到位,我们是国有企业,我们是国资委下属的国有企业平台,我们非常爱惜这个平台,也’很珍惜这个平台,我们选择行业的时候,我们要比银行灵活得多。对于企业自身的情况,对于你的发展情况,我们会调查得很实。再者我对大家的建议就是,包括地产行业跟各家信托和基金公司都有合作,再有我们融投集团打造了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T4融资体系,包括融资租赁,企业在初期可以通过创投,没有这些实质的抵押物申请贷款是很难的,可以找一些创投做合作伙伴。发展到一定阶段,到成长期的时候,可能具备了房产和土地的资产,我们这一块就会为你整体打一个包,比如方案里头有一部分的房产和土地,但是我们还有你的核心设备,包括你的专利,甚至加上你的应收账款,这些如果都落实,比较优质的话,我们可以为你核定一个包括我们的评估价值和抵押率都要比银行高一些,我们会为您核定一个相对达到您满意的额度。等你到了产业升级,需要固定资产中心改造的阶段,可以找融资租赁公司,比如说直接租赁或者是联合租赁这种模式,你通过很少的资金,可以上好新的设备,扩大生产,加快企业发展。
贾卧龙:我想把他们四个人的观点归纳一下,我们一个企业。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企业情况和智力结构和团队构成,应该采取不同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融资模式的设计。在融资过程当中,我们整个金融体系里边,我可以把它归纳为在目前各家银行,包括信托,大概有20多种融资方法,通过信托的模式,通过金融租赁的模式,银行质押等,还有收费权等等,都是可以成为企业或者微小企业发展当中一个融资的工具和平台。我想我们中赢集团今后将把我们各家的金融资本,金融机构,包括民间资本机构还有我们的信托,金融租赁,今天本来金融租赁也要来一个老总,有特殊事情没有来。我想今天提议,将来希望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包括信托,产权中心大家一起形成一个联盟,针对不同的企业,提供不同的服务,当然也包括民间的一些资本,比如有一些资本,或者小贷公司大家也也可以融入进来,一起发展。
王重润:我简单谈点看法,我做理论研究的,我想从未来中小企业发展,融资的发展角度提一些看法。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是存在的。这个问题是不是个问题?这要区分中小企业的性质来看这个问题,现在来讲这些年咱们国家在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建设方面,政策设计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各家金融机构对这个非常重视,出了很多的金融产品,我想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遇到的困难也得到了缓解,这主要是对现金流稳定,业务相对突出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很大部分属于小微企业,这是中央在中小企业融资当别强调和提出来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因为小微企业涉及民生,涉及就业。小微企业还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他不存在很稳定的现金流,不存在担保品。作为小微企业来讲,这种融资难的原因刚才已经分析过,里面有一点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所以银行或者金融机构需要有担保或者抵押品对风险的补偿。如果这种不对称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我想小微企业会得到更好的解决。中赢集团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实现银企的对接,非常好地解决了不对称的尝试。
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就是如何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欠缺的。像小微企业服务的小微型的金融机构发展得还不够好,还比较少,这也是中央在2010年出台的鼓励民营资本金融领域重点开放的微型金融领域,包括小额贷款公司,以及资金互促社。我们银行金融机构需要硬信息,他是软信息,所谓软信息在一个社区里很清楚你的背景,你的来历,甚至有时候不需要你抵押担保,通过软信息,通过社会资本的投入能够很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我想未来我们国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肯定在小型金融体系发展方面做更大的投入才可以,这也是民营资本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规范民营资本的重要渠道,只有阳光化,纳入到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体系当中来,才能一方面解决民营资本的合法化,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典当:中小企业的救急之地
对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研究发现,即使在当今发达国家中,通过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和政府倡导下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在整个企业融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低。以美国为例,政府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除了从政府服务机制和资金提供支持外,更多的通过民间抵押和借贷为中小企业融资占总体的58%。政府支持的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资金占比为29%。
在中国类似于其他国家从融资理论上看,以股东融资和典当融资等多渠道融资方式融资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中小企业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融资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其中广泛使用的财产抵押,也是一种解决信用缺失和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形式,尤其典当这个行业早已与往日不同,今天典当行业更多的是成为了中小企业的救急之地。
相对于银行的繁琐手续和较长周期典当贷款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最大优点就是申请周期短、办理速度快、能满足紧急的资金需求。把车“开进”典当行,拿到当金的时间最快为一小时,慢些的当天也能拿到当金。无需信用调查,无需他人担保,只要值钱的东西拿到典当行,马上就能拿到钱。这种立等可取的提现方式,银行当然无法可比。
这也是典当融资为什么受到中小企业青睐的原因,有报道称国内规模最大的典当行,宝瑞通2009年度为中-小企业贷出三万多笔贷款,年度放款量已达30亿元。而今年宝瑞通更是降低10%-50%息费推出“春雨行动”,在行业内容创造了息费新低,这对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相当于多了一座“血库”。
融资难一直是国内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障碍,当全球金融风暴袭来,资金链是否断裂更成为中小企业的生死关键。要想让中小企业存活并且持续发展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多层次融资体系,不断拓宽中小企业的间接和直接融资渠道,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
秘募债起航: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
中小企业私募债缓解了相关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为非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绍统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与其他融资工具相比,中小企业私募债在发行备案、发行规模、发行条件、募集资金用途、投资者保护措施等方面都有别于现有的债务融资工具。
东方早报:中小企业私募债推出至今已有7个月,目前市场规模和备案情况如何
刘绍统:截至去年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接受备案中小企业的有100家。备案总金额为126.51亿元,规模最小的为1500万元,规模最大的为5亿元;期限最短的为1年,最长的为3年。这些企业覆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12个行业;其中工业企业占比相对较高。接受备案的企业中,已有51家企业的55只债券完成发行,发行总金额56.23亿元:发行的票面利率最低的为5.5%,最高的为11.2%,按发行规模加权平均的票面利率为8.79%。45只债券完成在本所固定收益证券综合电子平台挂牌,登记注册总量44.64亿元;其中成功完成转让266笔,转让总金额达到40亿元。已参与中小企业私募债承销的证券公司已经达到了29家。目前,京、津、沪等15个地区已与上证所签订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合作备忘录,成为私募债券试点地区。
东方早报:相比其他传统融资渠道,比如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等,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融资优势是什么?
刘绍统:中小企业私募债是在交易所市场中推出的。在银行间市场,也有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券融资品种。相对于集合票据来讲,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主要针对的是单个中小企业,当然也有采用集合形式发债的。交易所私募债券发行采用备案制,备案时间较短,一般10个工作日之内材料符合要求的企业就可以拿到备案通知书。发行条款、发行成本、增信措施等均由发行人和投资人直接商定。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私募债完全是市场主导的形式。各个债券品种募集说明书的条款,也是差异化的,并不是一种标准化的产品。
东方早报:中小企业私募债目前最高发行利率也已经达到了11.2%,但对于一种“高收益债券”来讲,有投资人认为目前的收益率还不够吸引力。现在信用债利率市场化也已成为大趋势。今后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利率上限是否还有浮动空间?
刘绍统:目前,私募债券的发行利率上限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三倍,这是参照国家相关规定制定的标准,应该说这一发行上限是较为宽松的,完全能满足市场需要。中小企业债的定位包含了“高收益债”的市场需求,但着眼点并非是“高收益、高风险”,需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达成一个平衡。过高的发行利率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发行人承受财务成本的压力会很大;另一方面会形成高风险的不良市场影响。投资者当然会追求高收益,但他更看重到期还本付息,投资者也不会偏向于只看高票息而无视本金损失的风险,这种损失可能是更大的。提高风险管控:将对担保机构做出规定。
东方早报:在中小企业私募债稳步快速起步的同时,也有一些市场声音认为,该债券品种在信息披露、增信等方面还需要有制度性的加强;郭树清主席在2013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也说过,今年要探索完善债券评级和债券增信机制。据悉,中小企业私募债征信指引已经开始草拟,将从哪些方面进行制度完善?是否会考虑引入分级产品,分散风险?
刘绍统:这涉及到了风险的管理措施,无论是增信、还是信息披露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在私募债券启动试点的时候,就已经配套了相关的风险保障措施。首先,从制度上看,上海证券交易所将私募债券作为特殊的证券板块来对待。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专门的私募债券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只有成为私募债券合格投资者才能参与私募债券业务。相关规定对于私募债券的投资人做出了严格的要求,不只在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了定量的标准,同时也要求会员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向交易所申报合格投资者证券账户。在报备成为合格投资者之后,才能参与私募债券的认购和转让。同时,私募债券仅限于在上证所固定收益平台挂牌和转让,所有合格投资者的私募债券转让都须通过固定收益平成。因此,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认购和流通不同于公开发行的证券品种。其次,加强了私募债券的信息披露。上证所专门为私募债券在上证债券信息网(.cn)开辟了独立的“上证私募债公告”板块进行信息披露,私募债券合格投资者只要注册成为网站用户,即可以通过该板块了解到所有已挂牌私募债券的信息披露文件。因此,私募债券合格投资者可以通过已披露的信息做出对发行人的经营情况的基本判断,私募债券的发行不能牺牲投资人应有的信息知情权。在增信措施方面,上证所将其视为风险疏导的主要手段。根据现在备案的实际情况,所有在上证所备案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都有不同方式、不同比例的增信措施,为私募债券避免违约风险起到的一定的保障作用,对风险疏导有切实的意义。同时,为进一步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维护投资者权益,上证所正在不断研究和制定相关业务指引以加强风险管理。包括上证所已经在征求市场意见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增信指引(试行)》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受托管理人业务指引(试行)》。尤其是《增信指引>对鼓励发行人采取的内部和外部增信措施及其运用、增信措施信息披露和持续管理等提出了指导意见,帮助市场合理选择债券增信。《增信指引》,主要是鼓励发行人采取抵押、担保、商业保险等增信措施;因担保机构资质参差不齐,在《增信指引》里也会对担保机构作出规定。使用这些措施,既有利于发行人保障债权的顺利发行。同时,如果将来出现其他一些意外的情况,有这些增信措施作为保障,也有利于避免违约风险的发生。在信息披露方面,由于私募债券实施的合格投资人制度,因此对于合格投资人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会一直延续下去。
东方早报:提高增信措施、加强受托管理人的受托责任,有时候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了债券安全等级的同时,是不是相对也会降低债券的流动性?会降低其收益率从而减少了对投资人购买的吸引力?
刘绍统:应该是不会的。如果一只私募债券品种的风险系数比较高,市场人士会因为担心违约风险,而不敢购买,也影响了其转让,反而降低了市场流动性。在加强增信措施、提高信息披露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投资者去了解发行人的真实状况,对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私募债券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产品。债券产品设计、条款都是由债券发行人和承销商商议制定的。无论是增设转股条款,还是发行分级产品,交易所方面均不会加以限制。
借鉴:美国化解中小企业贷款难
如何解决银行贷款过度集中和中小企业贷款难?海外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以美国为例,由于风险管理的压力,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银行业向企业提供贷款的门槛提高了。特别是从1995年开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普遍采用了打分制的信用评定办法,只有达到信用等级标准,银行才发放贷款。银行普遍提高信贷的“门槛”后,很快便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即:信用等级达到银行要求的大企业不需要那么多的贷款(不少大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而特别需要贷款的中小企业又达不到银行贷款所要求的信用等级。
中小企业为何达不到银行贷款所要求的信用等级?因为,美国的中小企业同样存在类似中国的公司治理不良、没有完善的财务报表、数据不真实,企业寿命短等通病。
那么,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美国联邦政府特许其各级财政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同时,为保证担保落到实处并产生效益,还让11个政府机构拨出一定比例的经费支援中小企业搞产品研发;并由联邦政府、州、地方自治体、教育机构和民间共同建立起面向全国,以指导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经济开发中心”。
目前,美国形成了三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是由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直接操作的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二是由地方政府操作的区域性专业担保体系;三是社区担保体系。其中全国性担保体系发挥的作用最大。
按照美国《小企业法》,为小企业提供担保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对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资金帮助就是担保贷款,凡申请担保并获准的小企业在逾期不能归还商业银行贷款时,它保证支付不低于90%的未偿部分,但担保总额不能超过75万-100万美元,担保期限最长可达17年,担保收费在4%左右。
政府财政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使银行和中小企业获得了“双赢”。到1998年,小型企业(一般指员工在500人以下的企业)对美国经济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它们创造的就业机会占私营部门的53%,销售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47%,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而对小型企业的贷款中,有37%是由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利率因为风险较大而比大企业贷款要高出2-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也因此从中受益颇多。
行动:各地破解融资难
人们的视线再次回到寻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破解之道。实际上,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民间草根银行,甚至是中小企业家自己,关于“破局”融资的努力从来未曾停止过。
广汉:合资担保
5・12地震之后,四川广汉玻璃制瓶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乐俊鉴于工厂设备受到损坏,破损设备也无法满足银行贷款资产抵押条件,便联合另外24个小企业老板共同参股,成立了四川合众担保公司。在这些参股中小企业中,任何一家都很难达到银行贷款条件,但是,一旦联合起来共同担保,每个股东一次最多可以获得出资额10倍的贷款,服务费却只有1%。
中山:村镇银行
2011年12月底,中山小榄村镇银行成立,其客户主要为缺乏抵押物的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操作方式有三:一是以老板的诚信度、企业纳税情况、水电用量和工资发放情况等综合因素来评定企业和经营者的信用;二是一家企业一个政策,对小企业看订单、开工率,对种植户看种植面积、销售情况,针对街边大排档的小老板只需要两个同行来担保:三是程序简单,审批只需经过信贷员和部门主管两级即可,一般贷款两三天就能发放,最快只要一天。
杭州:网络信贷
2007年6月,杭州阿里巴巴公司与建设银行签订网商融资协议,建立了一种叫做“网络联保贷款”的信贷新模式。网络联保贷款是银行和电子商务网站联手利用网络特点来完成信贷,第一,利用网络信用审核企业,通过企业网上交易记录的好坏来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第二,网络客户进行联保,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第三,进行违约惩罚,对于拒不还款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可以通过网络封杀,限制相关电子商务服务。
宁波:动产融资
在宁波,广发银行设计的一种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动产融资信贷业务正在推行。这种融资不同于银行贷款,中小企业可以拿存货、原材料等流动资产来做贷款抵押。动产质押物有很多种,比如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等,而且在质押期间,如果企业对质押物有需求,还可以用银行认可的新质押物或保证金来置换原来的质押物,保证企业存货和资金的正常周转。为了防止企业流动资产暗地转移,用作抵押的流动资产,当地有专门公司进行监管,保险公司也介入提供保障。
金华:“信贷工厂”
在金华,中国银行浙江金华分行一种叫做“信贷工厂”新业务模式备受关注。“信贷工厂”是将银行比作工厂,中小企业像是原材料,进入“流水线”后先后要经过几个加工环节,就是营销、销售、业务申报、审批、支用、客户维护和贷后管理,银行派出7组“工人”,每人把住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批量生产,每天每月每季度对次品进行预警、回收或诉讼追讨。目前,除了中国银行之外,建设银行等大银行也在推行这种模式。
重庆:订单抵押
- 上一篇:绩效考评的主要方法
- 下一篇: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