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医院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8 22:2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医院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医院报告

篇1

根据医疗质量安全整顿工作整改要求,我院高度重视,组织专班对医疗质量安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就自查结果及下一步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某些医疗核心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够的地方。

个别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会诊等核心制度有时不能很好的落实,病例讨论还不够深入细致,患者病情评估制度落实不健全。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的想象。

个别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门诊抗生素应用频次偏高。

(三)住院病历书写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内容分析少,有的象记流水帐,过于格式化。

2、存在患者离院告知、签字不规范。

3、病历均为打印,复制粘贴后未及时查对,姓名、住院号有不相符等情况存在。

(四)个别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中时有“生冷硬”现象,医疗风险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医患沟通技巧不够,对医疗风险估计不足,造成医患沟通不够到位。

(五)专业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很好的满足病人的需求,急救技能尚需要进一步演练。

(六)科室管理不够,问题发现后不能经常性督促整改和落实,造成问题长期存在。

二、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难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知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工作之一。首先要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务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二)进一步加大科室管理及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三级医师查房和病历书写检查工作,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对查到的问题除了当面讲解以外,一周一通报,对屡犯的一定要通过经济处罚,给予惩戒。

2、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同时对专业知识按照年初学习计划逐步学习到位,在科内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培训的实效。

3、加强病案质量的管理。

开展病历书写规范培训,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及病历检查标准,保证病历的规范书写,及时将住院病历归档管理。

4、 根据市卫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通知精神,制定我院具体实施办法及奖惩制度,注重监控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禁止滥用抗生素情况出现。

(三)进一步加强科内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根据国家卫健委《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以及群教活动的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傲的工作作风,立根在群众,服务在一线,立志做一个医德高尚,受老百姓尊敬的医务工作者,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要真正做到将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不谋私利。

(四)继续加强医患沟通技巧训练,针对病人入院时,医学干预时,病人呼叫时,手术时,特殊检查时,病情变化时等情况进行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以增进医患理解,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保证落实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篇2

目的 为检查了解全市各医疗单位疫情报告制度执行情况,保证疫情报告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及时有效。方法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及质量调查方案》对南宁市市辖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江南区等4城区省、市、乡三级医院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南宁市市辖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江南区等4城区医院的漏报率为1.81%,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89.85%,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完整率为91.34%,准确率为92.61%,一致率为95.54%。结论 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南宁市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质量均有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医疗机构存在漏报和迟报现象。

【关键词】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37号令)的要求,南宁市乡镇以上医疗机构于2004年开始正式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为了解全市各医疗单位疫情报告制度执行情况,减少或杜绝疫情的迟报、漏报,保证疫情报告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及时有效,南宁市于2006年7月对市辖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江南区等4城区内的医疗机构进行了传染病报告情况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南宁市市辖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江南区等4城区内的19家省级医院、14家市级医院和16家乡镇卫生院。

1.2  调查内容 

调查2006年1~6月在上述医院就诊的法定报告传染病例、疑似病例的传染病报告质量,包括漏报率、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

1.3  调查方法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及质量调查方案》进行,分别检查医院的临床及辅助科室的有关病案记录,并对照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的病例记录,计算漏报率、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调查统计的数据为2006年1~6月医院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

2 结果

2.1  传染病漏报情况 

南宁市市辖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江南区等4城区医院的漏报率为1.81%(18/996),其中市级医院的漏报率最低,为0.21%(1/483),其次为省级医院,漏报率为2.17%(8/368),乡镇卫生院的漏报率最高,为6.20%(9/14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6,p<0.05)。

2.2  传染病报告及时情况  

南宁市市辖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江南区等4城区医院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89.85%(10 427/11 605),其中省级医院的报告及时率为87.84%(5 994/6 824),市级医院的及时率为93.36%(4 117/4 410),乡镇卫生院的及时率为85.18%(316/371)(χ2=98.64,p<0.05)。其中市级医院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高于省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报告(χ2分别为90.69、33.93,p<0.05),省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报告及时率相同(χ2=2.31,p>0.05)。

2.3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每个医院随机抽取传染病报告卡50张,不足50张者按实际报告数调查,共抽查1 571张传染病报告卡,其中省级医院654张,市级医院628张,乡镇卫生院289张。报告卡完整率为91.34%(1 434/1 571),准确率为92.61%(1 502/1 571)。省级医院完整率为95.87%(627/654),市级医院完整率96.34%(605/628),乡镇卫生院完整率为70.24%(203/289)(χ2=199.50,p<0.05)。省级医院和市级医院的完整率相同(χ2=0.20,p>0.05),均高于乡镇卫生院(χ2分别为124.83、128.68,p<0.01);省级医院准确率为99.08%(648/654),市级医院准确率为99.20%(623/628),乡镇卫生院准确率为79.93%(231/289)χ2=207.29,p<0.05)。省级医院和市级医院的准确率无差异(χ2=0.06,p>0.05)。

2.4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与网上录卡内容的一致性

传染病报告的一致率为95.54%(1 501/1 571),省级医院一致率为95.26%(623/654),市级医院一致率为97.93%(615/628),乡镇卫生院一致率为91.00%(263/289)(χ2=39.98,p<0.05)。市级医院与省级医院、省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市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漏报率均有差异(χ2分别为6.89、6.39、23.32,p<0.05)。

3 讨论

    南宁市于2004年全面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以来,改变了以往一直采用的手工方式实施监测、层层报告审批导致疫情信息严重滞后的落后模式[1]。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以及各医疗机构的努力下,南宁市的传染病报告质量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

    本次调查共发现漏报病例18例,漏报率为1.81%,低于广州市白云区的4.61%[2]。市级医院的漏报率最低,其次为省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漏报率最高。本次调查发现漏报现象主要出现在疫情管理力量较薄弱的专科医院和基层医院。出现漏报的省级医院主要为专科医院和部队医院,其中专科医院漏报5例,部队医院漏报3例。市级医院漏报1例也出现在行业医院。

    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后虽然可明显提高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但从本次调查来看,省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均不理想。造成迟报的主要原因是专科医院、行业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疫情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医院领导和部分医务人员不够重视,在诊断传染病后未能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及时送疫情管理人员或节假日、双休日休假收卡不及时,从而造成迟报。

   

省级和市级医院填写报告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均好于乡镇卫生院。报告卡填写内容不完整的项目主要为患者属于、病例分类、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填卡日期等。

    存在医务人员填写的报告卡与疫情管理人员录入的报告卡内容不相符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①填卡的医务人员字迹潦草,录卡人员看不清导致信息失真;②录卡人员不够认真,录入后未做检查。

    虽然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南宁市各级医院的传染病报告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漏报、迟报等现象,尤其是专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仍需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建立制度。

【参考文献】

 

[1]马家奇.21世纪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冲击[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19(3):245~247.

篇3

5月20日,因防疫、防震与防汛形势的需要,北川县城包括老城区和新城区的救援被迫中断,所有人员撤离县城,全城自地震发生后,首次“封城”。

手机直报:

抢修“最后一公里”

8级地震将汶川大地夷为平地,也摧毁了各县的防疫站、网络设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原本从乡镇到中央一路贯通的疫情直报系统,被切断了最根本的疫情来源。

卫生防疫刻不容缓。随着四川气温的升高,遇难者遗体开始腐烂,再加上水源被破坏,呼吸性、肠道性等传染病,甚至狂犬病都有可能滋生。如何将疫情或隐患病症快速准确地上报到防震指挥中心,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防患于未然?CDC做出了大胆的决定: 将手机作为信息直报系统的新载体。CDC利用社会捐赠的400台手机进行了专用功能的改造,紧急开发了基于手机报告方式的疫情应急报告系统。在网络直报系统恢复前,手机报告系统能够实现灾后应急状况下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从5月14日开始研发,CDC仅用5天就完成了手机疫情应急报告系统的测试及使用手册的编写工作。CDC官方网站显示出了工作的最新进展: 5月20日下午,CDC召开抗震救灾小组例会,对即将开展的培训和布点工作做出部署,要求各个环节密切配合,保证在5月22日完成第一批疫情信息的初步上报工作。

20日下午4时,CDC手机疫情应急报告系统技术指导工作组共7人飞赴成都。工作组将制定培训方案,首先在有条件的地区部署应用,根据灾后通讯和医疗机构的恢复情况,逐步扩大应用覆盖面,力争在10天内恢复1000万人的疫情监测工作。

网络直报:

为生命赢得时间

其实,CDC的手机疫情应急报告系统并不是孤立的信息系统,它是2004年建成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在手机上的衍生,是全国网络直报系统的一部分。

而网络直报系统则是2003年SARS时期,付出惨痛代价后得到的宝贵财富。

2003年4月,在SARS最严重的时候,当时的副总理吴仪来CDC信息中心视察。她问了时任信息中心主任金水高一句话: “一个月报告一次对于决策有什么意义?”

“吴仪副总理确实把我问住了。后来,卫生部很快明确提出建立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金水高说。

2004年1月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成。系统覆盖了全国97%的县级及以上医院、50%的乡镇卫生院。各级医院可实时通过网络填写卡片,直接向CDC报告当日的传染病病例,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在CDC的中心数据库里。

现在,全国每分钟会有3张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直报,每日平均产生1.5万多个监测病例的个案信息,数据中心除出具日分析报告外,还将对各类传染病进行汇总,出具《全国传染病与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监测专题报告》。

“网络直报系统为手机疫情报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将为灾区防疫应急反应提供快速通道。”金水高说。

在常规的网络直报体系中,乡镇医院通过电话方式向县级医院报告,县级医院则通过信息系统向CDC直接报送。而在灾区,系统被毁的医院、灾民安置点可以实现通过手机无线上网向CDC或者防震指挥中心的疫情直报。这种由手机、计算机等载体支撑的直报系统,将在同死神的赛跑中,为生命赢得更多的时间。

报送体系亟待出台

地震发生后,人们发现,救援行动展开的同时,已有多位卫生防疫人员在现场进行消毒、灭菌。截至5月19日零时,四川省已组织卫生防疫人员1380人在各灾区进行卫生防疫工作,处理遗体7897具,处理动物尸体3.8万只,处理粪坑27860个,消除蚊蝇孳生地49419处,开展消杀灭面积3622万平方米。

“救援与防疫同时进行,灾难一发生就密切关注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此次卫生防疫比2003年的SARS上了一个台阶,意识的提高也为疫情直报打下了基础。”金水高欣慰地说。

篇4

一、医联体在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中的作用

医联体的出现不仅可以明确各层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大型综合医院的技术优势和龙头作用,推进形成分级医疗服务模式,而且带动并提升了基层医疗能力,形成功能互补的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区域服务模式。充分实现“首诊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复回社区”的有需就诊、分级医疗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真正体现防治结合的大卫生理念。

二、医联体的主要形式

目前我国医联体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对口支援,县级以上公立医院通过带教、培训、进修、定期选派专家等形式将专家资源和技术引入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机构或乡镇卫生机构,实现资源设备共享。

(二)是领建,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帮助乡镇卫生机构建立一些特色专科,提供特色服务。

(三)是托管,由大医院托管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工作,托管双方实行预约、转诊、配药一体化服务并搭建检查诊断会诊中心平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屏山县人民医院就采用了托管的形式,在托管期间,屏山县人民医院是作为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分院区进行管理;而屏山县人民医院又牵头与屏山县的龙华镇、龙溪镇、中都镇、太平乡四个乡镇卫生院形成医联体采取对口支援的形式,这样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医联体的财务运作模式

为加强医联体单位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医联体的财务管理结合基层医疗单位的特点进行管理。比如牵头的县级医院落实专门岗位对医联体下属单位财务进行统一管理,采取“单位预账户分设、收付分离、采购监管、票据统管”的模式,实行单独核算和考核,依法接受财政、审计、监察、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作为牵头单位的屏山县人民医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依法指导和监督四个乡镇卫生院的财务收支活动,依法组织开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各核算单位地财务状况。

屏山县医院财务科单独设立了医联体办公室,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其主要工作职责是:1、协助核算单位建立健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预算制度和经济分配方案,及时向单位 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2、设置核算会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核算流程,统一设置帐套,分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分别对下属的龙华镇、龙溪镇、中都镇、太平乡四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会计核算,分单位按月编制财务报表。3、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核算单位地各项财务收支活动,及时制止和纠正单位财务收支中的违法违纪行为。4、根据各核算单位的资金申报计划及时审核划拨有关资金,并将需要支付村级的相应资金直接划入村医生个人账户。5、负责各单位财务管理业务指导和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建立例会和学习制度。6、准确、及时向核算单位提供会计报表及其他财务资料,按要求妥善保管好会计档案。7、接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一体化改革服务中心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

屏山县医院财务科医联体会计人员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核算单位报送的原始凭证进行认真审核,对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并及时向屏山县医院财务科领导及分管院长逐级报告,对记载不准确、手续不完备、票据不规范的原始凭证退回报帐员,并要求更正、补充。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定期结账,定期分单位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与各核算单位报账员做好账目核对工作,以保证帐实相符、帐证相符、帐帐相符。作为牵头单位的屏山县人民医院分别为龙华镇、龙溪镇、中都镇、太平乡四个乡镇卫生院设置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往来明细账、固定资产台账。每月最后一日为结账日,次月5日至6日为上月帐务报帐时间,各乡镇卫生院报账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到屏山县人民医院办理报帐业务,以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会计工作的连续性。

对于药材的支出严格执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原则,不得以购代支,以领代支,以存定销,为确保基本药物货款的及时足额支付,屏山县人民医院直接支付相应金额到“屏山县卫生局基本药物采购资金专户”,由卫生局实行集中支付。对于经批准进行的工程建设资金必须进入“屏山县卫生局农村卫生项目资金专户”,经县卫生局项目办审核后,按工程进度将工程款项直接拨付到供应商或施工单位帐户。

同时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屏山县医院包括医联体的财务进行监管和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规范县乡村卫生机构的财务行为,不断提高基层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医联体产生的效益

1、医疗资源和技术共享 在现有医疗资源相对紧缺的基础上,减少资本占用、降低资本成本,形成优势互补,使医疗公共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口支援和远程会诊的形式实现医疗技术的共享。

2、理念的创新 因地制宜,大胆尝试,不断探索适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屏山县人民医院的合作、托管方式以及屏山县人民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监管方式。

3、制度的更新 屏山县县委和县政府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的意见》要求,经过了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局党政联席会议集中研究制定了适合屏山县医联体的财务管理试行办法。

篇5

【关键词】北京市农村 新农合 医疗保险 参合率 农村老年人

为了了解北京市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险的利用究竟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本课题组随机选取了北京市延庆县延庆镇南辛堡村、康庄镇郭家堡村、八达岭镇大浮坨村、张山营镇张山营村等四个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延庆县老年人4.5万人,占人口比例的16.3%(数据来源:《北京市2010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在调查中,我们在延庆县的这4个行政村分别随机入户访问18至24户农户,并对84户农户(都有老人存在)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33份,访谈文件24份。这些调查材料充分显示了北京市农村医疗保险的利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延庆县“新农合”有关调查情况

北京市延庆县自2003年底在县内五个乡镇开始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4年8月在全县十五个乡镇全面推开。八年来,延庆县农业人口参加“新农合”率逐年上升,参加“新农合”农民受益水平逐年提高,受益面逐渐扩大。截至2011年底,全县合作医疗共计为224022人次报销医药费用36611.2万元;乡镇卫生院共为150.5万人次农民减免医药费1066.11万元。

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统一个人缴费水平。2012年北京市统一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2011年的520元/人/年,提高到640元/人/年,农民个人缴税100元/人/年。今年北京市统一参合农民个人缴费标准达到100元/人/年,对于延庆县农民而言增幅较大。但是相比其他商业保险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而言仍然较低,而且延庆县自2008年开始,农民个人缴费保持在35元/人/年,四年未增长。四年来,随着延庆县农民经济水平的增长,对每人而言,用100元为自己的健康和幸福生活买一份保障的付出是完全能够接受的负担。

延庆县历年来新农合参合率保持逐年升高的态势。从2005年至2012年延庆县新农合历年参合率示意图:

调整报销政策。2012年,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工作要求,结合北京市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提出的首诊在基层,大病、重症到县医院,疑难重症转诊到三级医院,2012年报销政策提高了一级医院门诊、住院报销比例,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报销政策也相应作了调整。

门诊报销政策。为了引导参合农民常见病、多发病到一级医疗机构就诊,2012年提高一级医院起付线以上部分门诊费用报销比例至55%。2012年一级医院门诊起付线200元,二、三级医院门诊起付线550元。一、二、三级医院全年累计封顶线1000元。

住院报销政策。2012年住院报销取消分段报销政策,不同级别医院分别扣除起付线,参合农民在同级别医院第二次及以后住院起付线减半。住院及门诊特殊病报销全年累计封顶线为18万元。

对延庆县“新农合”有关情况的调查分析

在延庆县,政府对农民医疗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呈上升趋势。各级医院的报销比例也在不断加大。为了充分了解延庆县医保费用、医疗费用、家庭人数、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从事职业、报销的方式等等与新农合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我们做了专门调查。

“新农合”实施效果与现状。延庆县康庄镇郭家堡村2012年参加“新农合”的60岁以上老年人的人数为133人,参合率百分百,占全部村民(637人)的20.88%。我们随机调查了24户人家。调查情况如下:此次调查中遇到的男性占61.11%,女性占38.89%,文盲占33.33%,小学及初中占55.56%;职业主要是农民,占72.22%,没有专业技术或行政管理人员。慢性病史有和无的也各占一半,两周内有患病者的家庭只占22.22%,对于卫生政策,55.56%的人只有一般了解,其余的人则一点或根本不知道;看病贵的占50%,参与合作医疗的占58.33%,看病难的占27.78%,参与其他保险的只占5.56%。

多数人对医疗保险的报销途径不满意,占到了77.78%;报销结果的公布情况不容乐观,公布的只占了16.67%,这使得无法对报销进行有效的监督;多数人对于参加“新农合”还是满意的,占72.23%,这有赖于新农合整体上优秀的成绩,但是,非常满意的只有5.56%,一般的则只有27.78%;大家还是愿意继续参加的,占88.89%;对于缴纳参合费用的方式,多数是自己去交,占66.67%,干部上门去收的只有33.33%,没有统一垫付、代扣的,也没有免费的。

“新农合”实施情况现状分析。“新农合”的筹资环境趋向单一化,只有政府补贴和农民交资,县财政扶持540元/人/年,个人缴纳100元/人/年。在实践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对我国的卫生政策不是很了解,即使是与自己相关的也不是十分清楚,普遍反映出政府基层工作者与农民们的交流不够,对新农合的宣传不够全面具体,将使这项有着长远利益的政策陷入发展的瓶颈。

从调查中发现,农民认为去医院看小病即使能报销,也要比去小诊所或药店买药贵得多,而且报销流程不够方便。我们通过调查延庆县康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当地几家药店的部分常用药品,发现医院的药品费用远远大于药店的费用,有些甚至有三倍之差。这样的费用差距会使农民倾向于去小诊所或药店买药以治疗小病。如果这样的事情常态化,门诊报销制度将形同虚设。

报销的流程复杂,时间线很长,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个很大的麻烦。至于缴纳费用的方式,多数是自己去相关单位缴纳,这对老年人来说无疑也是一个负担,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应该派遣工作人员上门收取。报销制度对农民来说很麻烦,而且从上报账单到拿到保费的时间周期很长,据调查普遍是三个月到半年。再考虑到农村本身的可支配资金不多,农民们更愿意自己去小诊所或药店看病买药。当然这些情况只限于相对比较平常和较轻的疾病。

建议与对策

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考虑到这群人的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对待。特别是调查中发现的独居老人。这些人在医疗的花费上往往比其他年龄段的人要高得多,因为他们常患各种老年疾病。政府应当提供医疗补贴或者提高老年人报销的比例。

加强政府基层工作者对老年人的宣传。从调查中可以知道,许多农村的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年纪较大,使得视力和听力水平较差,需要耐心与之交流,不仅如此,与老人的子女之间的交流也必不可少。面对独居老人还应该派医疗工作队上门服务。

简化报销流程,使这件造福于民的事情,真正有益于农民。新农合这样一项益民活动,如果在运作过程中在细节上处理得不好,那么这样一件好事往往会变成一件坏事。造福于民,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也要在每一个细节上得到优化。

加强基层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之间的沟通。新农合与其说是农民自己筹资,不如说是政府提供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而且在这些筹集起来的资金如何使用上政府有很大的主动权。从根本上说这项政策是为了使农民更好的生活,因此与农民的沟通必不可少,了解农民的心声也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门诊报销缺点,要提高报销比例或定期上门服务。第一,提高报销比例,这项方法在短期内可以解决门诊报销问题,但是长期以往必将增加政府对新农合的资金投入,也将不利于向全国范围内推广;第二,定期上门服务,对于老年人来说存在最大的问题是行动不便,疾病患者更甚。因此,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并定期派遗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新制度和措施的的实行虽然将给相关人员增加不少麻烦,但是将给参加“新农合”的老年人带来极大的方便。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正在实施的一项广泛的医疗保险制度。国家为改善农村人民群众医疗环境并降低来自医疗消费的支付压力,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由于其覆盖范围广泛,导致运营成本过高,虽然每年增加资金的投入,但是负担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不恰当的医疗保险会引起医疗的过度利用,这使得农民用于保障健康的支出增多,不利于“新农合”健康有序发展。

篇6

一、上半年卫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工作

年,我县列为自治区第三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工作试点县。工作时间安排为:

1.3月10日—5月1日,前期准备阶段。4月27日,县卫生局召开了县卫生系统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工作启动会议,传达自治区医改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本系统实施国家西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工作。

2.5月2日—7月10日,组织实施阶段。

一是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自治区增补的196种药品,从年5月1日起实行零差率销售。5月10日我局已组织各乡镇卫生院与药品配送商(国药控股南宁有限公司)签订采购合同;11日,我局领导班子到各乡镇卫生院督查药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过渡工作。

二是综合改革工作。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核定、岗位设置等工作已完成。目前,我县成立了乡镇卫生院确认竞聘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由县卫生局、县人社局局长共同担任组长,负责报名考试人员资格复核、确认等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报名资格初审工作已经完成,并收集汇总各乡镇卫生院报名初审情况。下步将由县乡镇卫生院确认竞聘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对报名考试人员资格进行复核、确认,符合考试资格人员6月11日参加自治区统一组织的过渡考试。《乡镇卫生院正副院长聘任方案》、《乡镇卫生院人员竞聘上岗方案》等相关文件已拟出初稿,正在修改完善。

3.7月底,总结阶段。总结综合改革经验和做法,修正完善措施、办法。

(二)强化措施,扎实做好各项为民办实事工作

今年我局承办为民办实事7件。

一是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年全县农业人口90.1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837485人,参合率92.93%。截止4月底,我县参合农民共报销96768人次,报销金额3032.32万元。

二是实施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初我局印发了《关于下达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任务的通知》,将九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实施。截至3月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98087人,建档率33.8%,其他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

三是支持191个村级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已落实83个村卫生室建设用地,完成40个村卫生室图纸设计、预算、审计工作。

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地中海贫血防治工程、救助贫困危重孕产妇、救助贫困肺结核患者等各项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推进。

(三)全力以赴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县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建设。该项目属年中央扩大内需项目,自治区重点推进项目。项目建设规模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亿元,其中中央补助26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520万元,业主自筹7000万元。项目施工中标单位为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年12月正式施工建设。

目前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项目主体工程完成副楼基础,总投资金350多万元。

二是中心卫生院住院楼扩建及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该项目计划建设规模600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万元。

三是镇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建设规模60平方米,总投资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4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1万元,已完成投资3万元。

(四)突出重点,全力抓好各项医疗卫生工作

1.认真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是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局以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为重点,加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县卫生局已分别于1月24日、2月1日、2月23日召开全县卫生系统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并对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印发手足口病、甲型H1N1、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30万份。3月14日,县卫生局组织对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督查。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截止4月30日,我县报告的手足口病发病数为1349例,与去年同期(2120例)相比下降了36.37%,暂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报告。

二是继续抓好艾滋病综合防治、结核病防治等工作。3月24日,自治区卫生厅在我县文化广场举办广西“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暨“遏制结核,共享健康”大型宣传活动,全县约500人参加活动。

三是继续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及时发现、报告疫情,及时隔离、治疗患者。

(二)妇幼保健工作

认真组织实施《年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要点》,全面、扎实推进妇幼卫生各项工作。

一是“降消”项目指标完成情况:1-3月份,全县活产3075人,产妇3076人,新法接生3075人,新法接生率100%,孕产妇死亡0人,孕产妇系统管理3004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69%。高危产妇数699人,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新生儿破伤风发生0人。

二是“叶酸补服”项目指标完成情况:1-3月份全县新增应服用人数3593人,新增服用人数1953人,叶酸服用率54.36%,发放叶酸4330版,新增叶酸服用依从人数1368人,进行增补叶酸知识调查2821人,知晓人数2563人,知晓率90.85%。

三是免费婚前保健工作。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落实自治区免费婚检工作项目,县政府把实施免费婚检这项工作列为重要的议程来抓,召开了卫生与民政部门协调会议。1-3月份,结婚登记5684人,婚前医学检查5588人,婚前检查率98.31%。四是实施地中海贫血防治工程,截至3月31日:全县重症地贫儿出生率在年基础上下降10.62%。五是救助贫困危重孕产妇。救助贫困危重孕产妇54人,救助资金5.4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深化医改任务繁重。医改工作涉及现行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也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在推进过程中有大量棘手的难题需要研究解决。一是医改工作牵涉到的部门较多,但是目前各主要牵头部门还没有真正形成统一办公的工作合力,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还不够主动。二是人员竞聘上岗工作情况较为复杂,现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1053人,现有在编792人,空编261个。但现临聘用人员有528人,实施竞聘上岗后,将有267人无岗位竞聘,这部分人的安置问题目前自治区也没有出台一个明确的政策。三是实施绩效工资后,医务人员的思想稳定问题和调动工作积极性问题将是影响本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

2.项目建设工作推进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用地仍有约100个没有落实建设用地,当地政府要尽快落实村卫生室建设用地问题。

一是要继续加强重大疾控预防控制工作,做好疫情的监测和预警。重点加强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谢等急性传染病防控,最大程度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认真抓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慢性传染病防治。要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完成各项疫苗接种任务,有效保护受种人群。要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强化卫生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依法管理、科学防控水平。

二是加强医疗质量服务管理。医疗服务质量问题是医疗机构生存的立身之本,卫生部门要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要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加强医疗市场监管,有效遏制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保障医疗卫生。要加强无偿献血工作,有效缓解我县“血荒”现象;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要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切实做到把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始发阶段,把问题解决在本单位,努力树立卫生行业新形象。

三是强化妇幼保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落实妇幼保健管理、婚前孕前保健、产前筛查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预防措施。进一步做好“降消”项目、补服叶酸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认真开展出生缺陷筛查工作,落实各项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四是抓好卫生监督管理。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医疗市场监管、打击非法行医、职业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为重点,扎实落实各项监督执法任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新农合工作

一是精心组织安排,圆满完成筹资任务。年全县农业人口90.1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836489人,参合率92.82%。

圆满完成了筹资任务。

篇7

一、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县有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7家,民营医院3家,村(社区)卫生室531个(已建成规范化卫生室255所),个体诊所12家,药品零售企业270多家,县乡公立医院有病床718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在编人员896人(其中乡镇卫生院405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其中乡镇387人)。医务人员中大学本科137人,专科419人,中专220人;获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180人,初级职称428人。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央、省、地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年,制定下发了《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县27个乡镇医院中,中心集镇卫生院年营业额超100万元的,约占乡镇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2007年开始在我县推行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县合医局和乡镇合医站。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农村参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计筹资33988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4989余万元)。累计就诊134.43万人次,其中住院统筹14万人次,医疗费用31874.23万元(截止2011年5月),总报补金额达17919.15万元,报补率达56%以上。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4万元调整为6万元,实行了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报补,建立了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制度的无缝衔接机制,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构建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一是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例(如对麻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及时报告。二是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乡(镇)医院分别开设了肠道专科门诊,加强对外环境的监测,对报告的麻疹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认真开展以“甲流”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甲流”防控预案的整体要求设立了隔热门诊室,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及医疗消毒药液,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强化。县人民政府认真部署,强化责任,规范接种门诊建设,免疫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结合农村“降消”项目的实施,县乡卫生院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健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建立了妇幼保健和孕产妇管理系统,为妇幼保健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重点对水泥、砖瓦、化工等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开展对企业职业卫生的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治。如今年已经开展了全县洁具行业生产企业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加大对造成职业中毒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六是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加强对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对精神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建立了“一病一卡一上报”制度,适时开展家庭随访。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食药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一是加强对从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二是加强对食品市场的检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近3年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7000户次,罚款1万余元。此外,通过聘请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和加大对遍布全县农村的药店、村卫生室规范化药房的建设,并依法打击游医、药贩。近3年来立案查处各类非法行医案件4起,取缔非法行医场所2个、人员4人,没收医疗器械120件、药品780盒,罚款1.5万元。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检查,有效地净化了农村的食品、药品市场,促进了农村食品、药品的安全。

(六)医药购销体系和乡村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创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得以体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2006年版)》,将国家规定的307种和省里增加的110种药品品种作为我县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品。从今年3月10起,县乡镇卫生院药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构建了有效的农村医疗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药品供应制度的改革,保证了药品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品采供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据测算,药品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后,使药品价格较以前下降了15%左右。为了进一步彰显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补偿机制,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按照药品价额的15%予以补助。

(七)强化环境治理,农村爱卫工作蓬勃开展。一是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以学校、托幼机构、村寨为重点,采取上卫生知识课、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黑板橱窗等形式对传染病的预防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来抓。自2007年以来,共改厕6000余户,各乡镇集镇所在地和县乡新农村示范点都聘请了清洁员,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县农村卫生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一是学历、职称偏低,年龄老化。目前我县405名乡镇医务人员中,还有中专及以下学历132人,中级职称只有49人,初级还占199人,489名村医中50岁以上的有178人,县妇幼中心44人中48岁以上就有28人。二是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乡镇都因为人手紧缺,经费紧张,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造成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个别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职业道德不高,乱开药方、使用过期药品、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编严重。按2003年全县编制总数1069人,都还差173人,永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目前有杨家坳乡、长坝乡、香坝乡、板桥乡、兴隆乡、亭子坝乡、思林乡、东华乡、枫芸乡等乡镇医务人员现有人员不足10人。县卫生监督所缺编缺员10余个。正常工作难以开展。据统计,县两家医院自聘人员225人,目前乡镇自聘人员有154人,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1.4‰的比例计算,乡镇卫生院目前缺编缺员在400人左右。由于人手不够,一些医务人员一兼多岗,部分医院的有关科室无法运行,设备闲置。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客观存在。

(二)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群众难以知晓,结果“惠民”就“会不到民”。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边远山区群众对新农合政策还不够了解,只知道乡村干部在收钱,医院药品实行零差额、妇女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医院药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群众知晓率就更低了,这些都影响着民心工程的落实,更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一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没有生病,缴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认为自己已参加企业的保险或学生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所以不愿参加合作医疗。二是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扎实,缺乏与农户沟通。有的没有主动上门,而是等待群众上门缴纳,不注意协调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群众对从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统筹理解不够,加之每年的缴费都有所增加,有种不信任感。

(四)财政投入还相对不足。我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他方面的事业经费基数偏低,增加缓慢。一是乡镇医务人员同时承担着农村预防和保健等日常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工作任务繁重,由于乡镇卫生院空编缺员现象严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得不自己出资临聘人员,负荷较重。二是县合医报补监督面大,全县有540个医疗报补单位(其中村卫生室489个),还加对外地住院报补的核查,行政成本的增加,导致经费紧张。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县5000余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00余个公共经营场所和50多所寄宿制学校的监管任务,经费尤显不足。三是部分医疗单位因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欠账大,如文家店、三道水、县人民医院等。

(五)村级卫生室的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村医素质的参差不齐,乡镇合管站管理能力跟不上(大部分属“门外汉”,非专业人士),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问题。调研中发现,存在过期药品、合医报补缺乏真实性、缺乏基本医疗急救措施等。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加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物网上采购和零差率政策的宣传,加强大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加强“降消”项目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宣传。三是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知晓度,不断增强广大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全县医疗机构严重缺编缺员实际,特别是边远乡镇卫生院,一是重新核定编制,要按照现在的标准,以1.4‰的比例把编制核定到各乡镇卫生院和县城医院。二是引进人才,到大专院校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人才引进留得住。四是加大技术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加大新农合资金报补监管力度,避免新农合资金的流失。三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工作。

篇8

[关键词] 结核;肺;转诊;追踪;网络

[中图分类号] R5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4(c)-187-02

2000年全国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91.2%的患者首次就诊于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私人诊所等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和归口管理是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核心内容,非结核病防治机构对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和结核病防治机构对非结核病防治机构转诊未到位患者进行追踪,是肺结核患者及时发现与治疗管理的有效措施,笔者分析凯里市2008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疑似肺结核患者追踪不到位原因,探讨提高追踪到位率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材料来源于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季度报表、凯里市结核病防治机构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追踪情况登记本和国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

1.2 追踪方法

1.2.1 每天将前1天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的确诊或疑似肺结核患者逐一进行浏览、,对于重复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按照要求进行删除。将浏览、后的网络直报中肺结核患者的基本信息导出或抄录到“县(区)结核病防治机构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追踪情况登记本”(简称“追踪登记本”)中。

1.2.2 将“追踪登记本”的信息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初诊患者登记本”和“肺结核患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推荐单”进行核对,并记录所有患者的转诊日期及追踪、到位信息。对追踪未到位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1.2.3 将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导入Excel建立数据库。同时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非结核病防治机构转诊情况

2008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567例,转诊567例,转诊率为100%,收到转诊单512张,占转诊患者的88.89%,转诊到位288例,转诊到位率为50.79%(288/567)。

2.2 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情况

结核病防治机构对非结核病防治机构转诊未到位的279例患者中的256例进行了追踪,追踪率为91.76%(256/279),追踪到位128例,追踪到位率为50.00%(128/256),有效追踪到位率为67.72%,总体到位率为73.37%[(288+128)/567]。追踪未到位151例,其中住院52例,占34.43%;地址不详23例,占15.23%;查无此人22例,占14.57%;拒绝就诊21例,占13.91%;回原籍19例,占12.58%;经济困难9例,占5.96%;死亡5例,占3.31%。

3 讨论

做好结核病归口管理是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率的有效措施[1-2],利用凯里市第4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结核病项目经费契机,采取与非结核病防治机构协调机制,强化结核病归口管理措施,完善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内容,医疗机构对结核患者应尽快转诊,决不截留或不转。

虽然医疗机构对567例结核患者进行了转诊,但收到转诊单者只占转诊患者的88.89%,转诊到位率只有50.79%,有近50%的转诊患者没到位;追踪到位率也仅为50.00%,有效追踪到位率为67.72%,总体到位率为73.37%,均未达到结核项目要求的指标。提示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和追踪到位工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3],要结合凯里市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与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肺结核患者转诊和追踪到位率。

2008年凯里市151例肺结核患者追踪未到位,其中住院患者占34.43%,地址不详者占15.23%,查无此人者占14.57%,拒绝就诊者13.91%,回原籍地者占12.58%,经济困难不来者占5.96%,死亡病例占3.31%。其原因[4-6]:①大部分医院报告的患者信息不准确,如地址不详、无电话号码等;②患者担心患病后被社会歧视而报假姓名、假地址等原因无法追踪;③部分患者因经济困难、交通不便等原因不来结核病防治机构诊治。因此,建议综合医院要为患者着想,对于住院患者应做好详细的登记,患者出院时要及时进行转诊,并通知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患者相关信息,不要让患者带药自服,以便患者出院后及时转到居住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继续接受治疗,确保治愈;医院要加强首诊医生负责制,接诊医生要详细询问患者地址及电话号码,确保每例就诊患者有住址、电话可查,能够追踪到位;建议政府解决边远地区经济困难患者就诊和治疗所需交通和食宿费用;加强对流动人口病例的管理,使结核患者的转诊和追踪到位率上台阶。加强结核病防治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学习与能力培养,不断提高结核病的诊断水平,提高群众对结核病防治人员的认知程度,使更多患者主动到结核病防治机构来就诊或咨询;再者,加强乡镇级卫生院结核病诊治能力的建设,方便患者就医。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提高群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和国家免费治疗政策的知晓率,增强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的主动参与意识,促使患者因症就诊、归口管理和接受治疗管理。

[参考文献]

[1]湖南省肺结核患者归口管理实施性研究课题组.肺结核患者归口管理的实施性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6,28(2):269-273.

[2]李群,孙颂文,俞汀.浙江省实施结核病归口管理提高病例发现水平的观察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1998,20(2):65-67.

[3]张华云.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176-177.

[4]叶桦.浅谈肺结核病的健康教育[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6):620-621.

[5]王玉忠,郭君英,王淑艳.精神病院肺结核患者的管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894-2894,2913.

篇9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病例;处置

【中图分类号】R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90-01

疟疾是经按蚊传播疟原虫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是全球控制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江山市属非稳定性中、低度疟区,历史上有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三种原虫流行,主要传播媒介是中华按蚊,江山市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达到国家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来往于高疟区的劳务、经商人员逐年增多,发生输入性疟疾的危险始终存在。2013 年2 月16 日,江山市某综合性医院报告1 例恶性疟病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赴该院进行调查处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8 岁,患者外出非洲安哥拉打工于2月9日回国,2月14日上午,出现发热、大汗、寒战等症状,但当日未就诊;2月15日前往城区一家服务站就诊,以“感冒”予以治疗,间歇性发作症状无改善;2月16日上午前往市人民医院治疗,测体温最高39℃,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降低(3.3*109/L),血小板降低(75*109/L),并有肝功能损伤(ALT 73U/L,AST71 U/L),临床诊断为疟疾,并进行网络报告。2月16日晚市疾控中心对患者进行OptiMAL-IT金标层析法试验,结果恶性疟抗原阳性,同时在血涂片中发现恶性疟环状体,确诊为恶性疟。立即予双氢青蒿素哌喹+ 磷酸伯氨喹。用药后患者发热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尚好,神志清楚。2月28日各项指标检验正常出院。

2 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2013年1月27日由江山市某劳务公司介绍前往非洲安哥拉打工, 2月2日抵达目的地,入住当地某中国建筑公司(安大公司)营地。入住期间该批打工者频繁被蚊子叮咬。因公司开出的工资较低及生活条件恶劣,决定放弃打工回国。同行共12人除2人仍滞留在安哥拉外,其他10人于2月8日后分二批回国,2月14日回到江山。同批回国人员均未出现发热症状,市疾控中心对同时返回的其他9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血检测,2月17日下午四时许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又有2名的血涂片中发现恶性疟环状体,确诊为恶性疟疾。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认定是一起境外感染输入性恶性疟疫情。

3 处理措施

3.1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对其他筛查确诊的患者落实病原学治疗,同时做好其他尚无症状归国人员的医学随访(自离开安哥拉之日起16日)和疟疾筛查,全力保障返乡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2 疟疾病例排查、治疗及疫情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所有回国人员进行血检。

3.3 医务人员培训,组织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检验科人员在病例所在乡镇卫生院举办了疟原虫镜检现场培训班。

3.4 对已返回的人员及家属进行疟疾防治知识宣教。

4 讨论

恶性疟疾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3]。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流动明显加快,对外劳务合同不断增多,许多地区疟疾疫情都出现明显回升势头,部分省还受到输入性恶性疟的威胁,防治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4]。本文3例恶性疟疾均为近期从安哥拉回国人员,自回国至发病最短间隔5天,最长间隔为8天,是一起输入性恶性疟疾疫情,国外感染,回国后发病。这起疫情的处置,主要是通过线索调查发现病例,并通过线索调查的信息,及时对其他回国人员开展主动监测,及时发现其他病例,防止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建议在今后的疟疾防治中需加强外来流动人口和劳务输出人员的管理,对其进行相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一旦发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严防二代病例的扩散传播。还要加强对“三热”病人的监测,一旦发现输入病例可以做到及时诊断、正确治疗。

在此起疫情期间,非蚊虫滋生季节,故仅对病人归国后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未开展预防性服药,疫点周围也未开展灭蚊防蚊工作。目前3例病例经治疗,均已康复,其余同批次回国务工人员经预防性治疗,无后续病例出现。经随访观察半年,该批次所有回国人员回国后密切接触者均无继发病例出现。说明我们的处置措施达到了预期目的,及时阻断了疫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修订稿) [Z]. 2009.

[2]焦岩,孟庆跃. 我国疟疾防治形势、政策干预和挑战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1):20-22.

篇10

为推动xx县健康扶贫工作,助力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8月,县人大代表教科文卫民族专业小组深入县卫计局、民政局、人社局和定安镇、潞城瑶族乡、者苗乡、六隆镇等乡(镇),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健康扶贫基础。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健康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出台《xx县健康扶贫工程“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xx县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xx县健康扶贫医疗保障联动工作方案》《xx县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实施方案》《xx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厘清了专业部门职责,明确了各专业部门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并将健康扶工作纳入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内容。二是精准识别到位。以核实核准的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为重点,组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集中对扶贫对象前期患慢性病、大病情况进行进村入户调查筛查,摸排识别,精准统计,确保不漏一个“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为实施医疗健康救助和动态监管奠定了基础。经动态管理核实后全县建档立卡因病致(返)贫贫困户x户x人,因病致(返)贫下降幅度x%,达到了健康扶贫考核指标“每年因病致(返)贫数应逐年下降,下降率需达到1%以上”的规定。

(二)强化政策落地,全力推进健康扶贫。一是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2018年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数x户共x人,每个贫困人口享受城乡医保缴费补助每人108元,x人缴费补助总金额x万元,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二是住院报销比例逐步提高。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定点医疗机构级别及医疗费报销比例分别为:一级及以下,报销95%;二级,报销80%;三级,报销x%;自治区三级,报销x%。三是民政救助全面落实。城乡特困人员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x%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95%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城乡低保对象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90%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2018年1—8月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累计支出x万元。

(三)强化三大保障,提升健康扶贫服务能力。

1.落实“三个一批”,集中精力抓统筹保兜底。一是加强医疗救治,推进大病集中救治一批。目前全县患有9种大病的贫困患者x人,已集中住院救治x人,救治比例x%。二是实施公卫提升行动,推进慢病签约服务一批。2018年上半年,管理高血压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糖尿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结核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三是健全医保提升机制,推进大病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进一步整合政策、统筹资金,对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救治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健康扶贫保险+医疗救助+财政兜底”五位一体的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机制,确保健康扶贫不落一人。

2.实施“五个一行动”,全力推进医疗扶贫。通过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提供一份健康教育处方、落实一名家庭签约医生、建立一项医疗保障制度衔接、购买一份健康扶贫保险等“五个一行动”健康扶贫措施,实现五个100%,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大病保险覆盖率100%,预防保健覆盖率100%,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健康扶贫保险参保率100%。

3.优化诊疗程序,实现结算便捷化。实行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新模式,农村贫困患者住院无需缴纳押金,与医疗单位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协议即可住院治疗。2018年1至8月,农村贫困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住院x人/次,住院总费用x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x万元,大病保险赔付x万元,民政医疗救助x万元,民政临时救助x万元,政府兜底x万元,报销比例x%。县级三家公立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统一建立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县域内住院“一站式”结算服务,方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医。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一是配合意识不强。少数乡、村、组干部认为健康扶贫是卫计部门、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的职能,与本职工作“关系不大”,主动参与度、配合度均较差,基层干部作用发挥效果不好,导致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效果不理想。二是理解政策有偏差。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限制性条件缺乏理解和支持,从以前的“小病不看,大病小看”到片面理解政策,主动要求“小病大治”,甚至为了解决个人自付费用问题,出现盲目要求住院、要求长期住院等与医疗行业规范相悖的现象。三是对政策研究不透彻。大多数基层干部对健康扶贫政策也只是概面了解,面对群众具体的政策咨询也说不清道不明,政策宣传效果不尽人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积极性。

(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村卫生室硬件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卫生室墙体损坏、天面漏水未得到及时维修,不能正常使用;基本设备简陋,信息化办公设备缺乏,不适应当前业务要求。二是村医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县165个行政村共有157个村卫生室,实际配备村医132人,25个村卫生室无村医。其中,68个贫困村卫生室虽均配有村医,但具有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只有2人,其他均为乡村医生资格;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仅4人,其他均为中专或相当于中专学历;年龄45岁以上25人,60岁以上2人。村医的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水平不高,特别是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欠缺。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不高。当前,我县x户x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签约率达100%。基层医疗单位以健康扶贫门诊慢病筛查为抓手,同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签约率虽达到60%以上。但真正投入的专业医师较少,提供的服务内容缩水,服务质量偏低;交通工具严重缺乏,给随访服务带来很大不便,出现重签约轻服务现象,签约服务流于形式。

(四)非贫困人口与贫困人口之间的医疗保障政策差距较大。部分贫困户利用“先诊疗,后付费”的便利及住院报销更加优惠的政策,本来门诊就诊就可以解决的却选择住院治疗,小病大养;有的贫困患者一个月因小病就来住院3次,把医院当作疗养院。这既占用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又增加医保基金支出,将造成医保基金缺口更大。健康扶贫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出台优惠政策多,报销标准高,减免幅度大,“五位一体”的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机制基本解决了绝大部分困难群众的就医问题。相比之下,农村非贫困人口享受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各项报销优惠减免均与贫困户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大病保障方面更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一旦患大病即面临极大的致贫风险。由于医疗保障政策有差别,导致非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不达标,只能由当地乡(镇)政府来填补,给乡(镇)政府增加不少压力。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并不是卫计部门、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的独立责任,是被涵盖在全县扶贫政策内容之一。要多形式多途径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政策培训,强化宣传针对性,形成健康扶贫政策全社会大宣传、大普及格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发挥政府在政策宣传资源和力度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宣传动员,采取网络平台、微信、QQ等信息手段,扩大宣传。组建由乡镇干部、帮扶干部、村组干部和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共同组成的宣传队,深入村屯、农户进行宣传,让广大的贫困人口知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必须兜底保障,总费用报销达90%以上,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健康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二)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问题。一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大投入,各乡镇要做好村卫生室建设用地、房屋提供等基础性工作。县卫计局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尽最大努力解决基层在专业技术设施设备配备等标准化建设要求方面经费不足等问题。通过加大投入,每个村卫生室要达到面积80㎡且分有治疗室、诊疗室、观察室、药房四室的标准要求。二是夯实队伍,着力提升乡村医生能力。按照2000人口以下的村须有1名村医、2000人口以上的村设有2名村医并持有村医证的要求,高度重视和推进乡村医生的招录和培养,切实解决乡村医生缺乏问题。解决好乡村医生信息系统应用能力差、医疗规范落实差、诊疗能力及水平低等关键性问题,提升村医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建立健全村卫生室各项制度并上墙,明确职责任务;严格村医上岗准入制度,确保村医在岗,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期药品及时下架,严禁违规开展输液业务。

(三)切实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健康扶贫工作重中之重,是脱贫摘帽必须核验的内容之一。因此,抓紧抓实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尤为重要。一是定期开展随访活动。按照健康扶贫工程“五个一”的要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每个季度至少随访一次,每年至少随访四次。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随访活动中,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做到“一人一策”,对症下药,解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而不约,约而未感”等问题,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成效。同时,要在随访时填写好家庭医生签约手册,完善签约手册的每一项内容,并做好每一次随访的记录,包括随访活动的影像及文字记录,以备查阅。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建议建立健康扶贫APP,方便家庭医生随时了解签约对象情况,患者也可以随时向家庭医生咨询病情,以达到信息推送“零距离”、对接帮扶“零障碍”。四是做好基本公卫、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提供用药和就医方便,满足签约居民健康需求,提高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和感受度。五是整合交通工具资源,缓解随访服务用车不足问题。

(四)加强对医疗机构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的监管。严格按规定落实医疗机构控费管理,切实减轻贫困对象就医负担;积极做好贫困对象引导工作,针对贫困人口对多品种、高品质药物期望与基本医保结算政策限制的矛盾,加强政策宣讲和引导,杜绝“小病大养”,真正发挥健康扶贫政策基本保障作用。积极推进人、财、物等医疗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投入,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研究出台非贫困对象医疗救助政策,建立专项资金,对非扶贫对象年度住院费用巨大因病致贫的给与政策支持和专项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