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6 17:2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

篇1

一、充分认识做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国务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途径,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有效制度。电力行业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其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涉及电力企业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更关系到国家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可靠保障,做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意义重大。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做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加大指导协调力度,将其纳入本行政区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同部署、同推动、同总结、同考核,促进电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二、认真落实《指导意见》相关要求,积极参与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指导意见》确定的相关原则和要求,积极参与推动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会同电力监管机构加强对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一是要严格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报告的审核工作,督促指导电力企业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设施“三同时”,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及持证上岗,隐患排查治理,危险品管理,事故应急预案管理,以及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等法律法规和要求;二是要会同电力监管机构加强对未按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重大隐患整改不力和未达标电力企业的跟踪督促;三是要配合电力监管机构做好评审机构管理工作,督促评审机构客观、公正、独立地履行职责;四是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

三、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促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健康发展

篇2

各部门、车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

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2009〕124号精神,推动和引导公司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现根据具体情况,特制订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纲领,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一步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和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条件,夯实安全管理基础,逐步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

工作机制。

二、工作目标与主要内容

1

工作目标

本着“化整为零、分步实施、逐渐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定于2011年11月底前,争取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标准。

2

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长期的、综合的、基础性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戴明原理”,按照PDCA原则,不断实施、检查、总结与提高;

2.1

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按照工作目标与指导思想,制定符合公司特点的工作目标、措施和工作计划;

2.2

分解落实安全标准化工作责任。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目标逐级分解,一级抓一级,切实将工作任务、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车间和各个岗位;

2.3

建立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网络。组织成立公司安全标准化领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各部门、车间及班组都必须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形成完善的组织机构与工作网络体系;

2.4

建立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监督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实施标准化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控制状态;

2.5

完善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机制。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根据计划进度,奖优罚劣,提高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三、工作步骤

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逐步推进与实施:

(一)准备阶段(2011年1月~2月)

进一步完善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公司安全管理基础台帐,组织成立公司安全标准化领导小组与安全标准化工作网络体系,完成达标创建初步准备工作。

(二)宣传培训阶段(2011年3月~4月)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重在全员参与,各部门、车间务必高度重视,组织开展好宣传动员工作,教育全体员工正确认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强化安全质量意识,使活动深入人心,得到切实有效的开展。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对公司和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培训,负责安全标准化活动的专业人员,要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熟悉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知识及相关的生产工艺流程,具备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应达到的能力要求,为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监督管理原则,因此,全员安全标准化培训,是安全标准化工作重点内容之一。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将培训工作分三步实施:

1.

公司高层、中层管理人员每人人手一册《规范》,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的方式;

2.各部门、车间专(兼)职标准化工作人员与各班组长采用集中、系统学习的工作方式;

3.各部门、车间员工通过专(兼)职标准化工作人员与各班组长采用班组安全活动的方式进行宣传与培训;

4.第2项规定的工作人员,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组成人员,对他们的培训,将根据计划进度,分期进行集中培训。

(三)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09年6月)

公司、各部门、车间与班组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中的十项一级要素、53项二级要素规定的具体内容逐步实施;

(四)自评与评审阶段(2011年7月)

于2011年10月底,基本完成标准化创建工作,并开展自我评审工作,根据评审情况,落实整改、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最后向南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申请达标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验收。

四、组织领导机构与职责范围

五、实施措施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涵就是公司在生产经营和全部管理过程中,要自觉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并将这些内容细化,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制定本公司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办法,并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地切实得到贯彻实施,使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并持续改进,使公司的本质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使公司的人、机、环处于和谐,并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进而

保证和促进公司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快速的发展。

1.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从管理创新入手,努力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2.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技术创新工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路,为公司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从基础工作抓起,既抓硬件也抓软件,不断强化硬指标,努力改善软环境;

4.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的奖励和约束机制,激发广大员工的创建工作热情,全面提高公司安全标准化整体达标水平;

5.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建立公司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安全生产的公司负责人具体抓,专业人员现场抓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实行“责权利”相统一,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责任制。

六、工作要求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公司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建立机制、落实责任、周密计划、分级管理、全员参与、学标贯标、分析梳理、反复普查、落实整改、持续改进,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明确主管领导、落实具体部门和专人负责的工作机构。公司成立安全标准化建设领导机构与网络体系,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公司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各部门、车间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本部门、车间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实施工作;

(二)统一思想,全力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已纳入南通市、如皋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要求,各部门、车间必须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

(三)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各部门、车间要按照“化整为零、分步实施、逐渐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确保达标工作有序推进;把安全标准化融入日常安全监管工作。通过安全标准化建设,增强员工安全素质、提高生产装置本质安全度,确保公司平稳生产、安全发展。

XXXX有限公司

篇3

珠航局局长梁建伟指出,珠航局“十二五”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加强组织协调,加快珠江水系船型标准化进程:深化船型标准化的相关政策措施研究,组织实施珠江干线标准船型推广工作,提升珠江水运的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提升水路运输的服务品质。

珠江船舶发展呈大型化趋势

去年8月2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这将再次掀起发展内河水运的,在此背景下,内河船型标准化也正大步向前迈进。

当前,交通运输部把加快内河航运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措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纷纷加强内河航运建设。

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四部分组成,地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六省(区) 及越南部分地区,总流域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总通航里程1.55万公里,占全国的12.6%,其中高等级航道3253公里,占全国的17%,在《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一横、一网、三线”(一横:西江航运干线,一网:珠江三角洲航道网,三线:红水河、右江和柳黔江)和佛山、肇庆、梧州、贵港、南宁5个主要港口。

近10年来,珠江水系货运量年均增长6.8%;2010年,珠江水系完成货运量和周转量预计达到4.34亿吨、595亿吨公里,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0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0.8%、3.5%和12.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为6950万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4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5.8%和18.9%,集装箱运量和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内河集装箱运输的50%以上。。珠江水系内河航运已成为流域社会经济和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撑。

据统计,截至2009年7月,珠江干线100载重吨以上的各类运输船舶共1.36万艘,近700万载重吨,510万总吨,主机功率254万千瓦。其中干散货船运力占47%,自卸砂船占24%,集装箱船占23%,液货船占5.5%。现有船舶平均吨位512载重吨,其中集装箱船1111吨,自卸砂船826吨,液货船594吨,干散货船348吨。

珠江干线船舶平均船龄13.4年,其中西江干线12.3年,珠三角14.3年;广东籍14.5年,广西籍11年。 总体来看, “九五”和“十五”期间是珠江两个造船高峰,运力大量投入。

“珠江干线货运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JT/T559―2004,该系列于2004年6月3日,2004年9月1日实施,以下简称“04标准”)颁布后,珠江流域共兴建船舶2759艘、306万载重吨,分别占珠江干线运输船舶总数的24.8%和46.3%;新造船舶平均载重吨由“04标准”前424吨,上升到“04标准”后的1109吨,船舶呈向大型化发展趋势。“近年大量新造干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投入使用,对改善干线船龄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 珠江航务管理局科技处处长林立新介绍道。

船型标准化率低是短板

目前,珠江干线共有各类船舶11135艘,661万载重吨。干散货船都是主要船种,船舶总数达数量7774艘、310万载重吨,分别占全部船舶的70%和47%。对照“04标准”,珠江水系船舶满足相对偏差5%~10%,占全部船舶的20%~50%。其中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率满足相对偏差5%~10%,占全部船舶的20%~40%;珠江三角洲满足相对偏差5%~10%,占全部船舶的30%~50%。

西江干线和珠三角地区现有水泥船2486艘/34.9万载重吨,分别占船舶总艘数和总载重吨的18.7%和5.0%。水泥船平均吨位140吨,平均船龄17年,绝大多数为广东籍船舶。钢丝网水泥质船全部为老旧船舶,2001年交通部8号令颁布后未再兴建。珠江干线300载重吨以下船舶8000多艘,占59.4%,而运力只有150万吨,仅占21.6%。

据测算,100载重吨以上、船龄大于15年需提前淘汰的货船6400余艘/150多万吨,其中水泥船2486艘/35.0万吨、非标准液货危险品船649艘/39万吨、300总吨以下其他船舶2862艘/72万吨。林立新告诉记者,除掉非标准危险品液货船,淘汰以上老旧船舶需要政府补贴资金20亿元。

“近年来,珠江水系船舶发展呈大型化趋势,但流域内船闸利用率却在下降,特别是西江桂平、长洲船闸闸室空置面积加大,常常出现1/3闸室空置、闸室船舶斜向靠泊等情况。”林立新分析道,主要原因是,珠江水系船舶船型标准化率较低,型宽达到和超过12米的大型船舶的急剧增长,完全无视船闸标准闸室宽度23米、34米的刚性制约。

市场环境呼唤船型标准化

2001年后,我国全面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相继出台了《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研究开发内河标准船型指导意见》、《内河标准船型船舶技术管理指导意见》等管理性文件,规划了包括长江、西江、京杭运河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两横一纵两网”内河水运主通道及其他部分内河区域的船型标准化工作,实施了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淘汰了水泥船和挂浆机船,公布了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和4大类26种标准船型。

中国内河航运需求一直表现强劲,这与全球金融危机侵袭下低迷的世界海运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珠三角航运业也传出利好消息,据广东省船东协会数据显示,随着珠三角经济持续向好、粤港经济回暖,截至去年10月底,港澳航线船舶营运已全面复航,达到国际金融危机前高峰期的1400多艘。根据该协会最新调查显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港澳线已淘汰一批老旧船,很大一部分船东从主观意愿上已接受了船型标准化,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营运船舶的大型化、标准化;营运总体上好转,运价也比较稳定,已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前。

内河船舶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船型研发,还需要有合适的政策环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要实现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推进,重点之一就是注重政策性激励和引导。

有专家认为,船型标准化工作涉及整个航运体系的标准链,它们环环相扣,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船型标准化的进程。欧洲航运发达国家内河船型之所以比较规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发展高效的物流运输体系和标准化的通航配套设施(如船闸、航道、码头等)。如此,船型标准化推广工作,也就能顺水推舟,由难变易了。

形成联动机制,推进西江船型标准化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曾指出,实施内河船舶标准化,治理、淘汰落后船型,并不是目的。规范和引导新船型的发展,充分发挥航道、船闸等通航设施的利用率,加快船舶技术进步,提升内河航运竞争力,促进内河航运协调发展,才是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的根本目的。

“2011年,珠航局将不再批准单壳油船、老旧液货危险品船进入跨省运输市场。新造西江航运干线货运船(干货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油船、自卸砂船等),强制按主尺度系列标准建造。”林立新告诉记者,按照交通运输部加快西江干线船型标准研究和推进实施的精神,珠江航务管理局近两年来会同流域内省区交通主管部门研究、协调,不断推进珠江水系船型标准化工作:完成西江航运干线货运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标准和推进船型标准化实施纲要的研究;协调有关部门召开了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推进工作座谈会,研究印发了推进工作方案,形成了研究组织工作机制,提出老旧船舶淘汰、实施新标准和鼓励措施的意见。

据介绍,珠航局还根据交通部水运局调研过程中收集的意见、建议及有关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和《推进珠江干线货运船舶船型标准化实施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以及《西江干线货运船舶主尺度系列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由珠航局组织向广东省、广西区交通厅,广东、广西海事局,中国船级社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修改和完善,并于6月中旬组织专家进行预审,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形成送审稿。

“在交通部水运局、科技司等有关司局的支持下,西部项目《西江航运干线运输船型标准研究》和科技项目《珠江干线现有船型标准化认定研究》在获得交通运输部立项正在抓紧研究。”林立新向记者介绍道,珠航局将于今年年度协调流域内相关省区落实《推进西江航运干线货运船舶船型标准化实施纲要》,力争由交通运输部西江干线货运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强制标准,并形成水系行业主管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推进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

篇4

为了加强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为副组长,同志为成员的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县”和“示范矿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督查组、验收组,全面负责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考核。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亭南煤矿创建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和创建国家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县的通知》,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会议,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确保了质量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亭南煤矿也相应的成立了由总经理任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质量标准化领导小组,具体实施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办字[2004]号颁布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结合我县及亭南煤矿的实际,制定了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县”和“示范矿井”创建标准和的年度工作计划,做到了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逐级达标。按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的规定以及国家七部委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两个指导意见”、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十六字工作体系”和加强煤矿水害防治、顶板管理、防灭火、煤尘防治、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火工品安全管理、放顶煤安全管理等工作的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使煤矿全面提升质量标准化水平。

(一)、加强督促检查。县煤炭工业局每月至少两次对亭南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检查。通过深入井下逐系统、逐工作面现场检查和认真查阅各种资料,查找出质量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煤矿限期整改,确保了井下井上始终保持动态达标。今年共检查21次,下井人次,查出隐患66条,目前,查出的隐患全部做到了整改内容、整改责任、整改时限、整改措施、应急预案“五落实”,整改率达到了100%。

(二)、狠抓瓦斯治理。针对亭南煤矿107工作面瓦斯涌出异常,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的实际,我县把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当作解决瓦斯问题的一项重点来抓,加大投入,真抓实干,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认真贯彻执行省市监察、监管部门的指令,要求亭南煤矿停止生产进行瓦斯治理;二是聘请专家研究制定了瓦斯治理方案;三是实施通风系统改造,优化通风系统,进一步增强了风排瓦斯能力;四是在107工作面回风巷外侧打一条灌浆巷,抽排采煤工作面隅角;五是在107工作面各联络巷施工高抽巷,以加大采空区瓦斯抽排能力;六是建成了地面瓦斯抽采站,用两套大功率瓦斯抽放泵,分别抽采采空区瓦斯和煤层瓦斯,做到了矿井及回采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消除了瓦斯隐患。目前,投资1.15亿元的地面瓦斯抽放泵站已建成投入运行,抽放正常,效果良好。

(三)、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驻矿安全监督员“听诊器、监视器、传感器、遥控器、扩音器”的作用,认真履行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驻矿监督员坚持24小时驻矿,深入采掘一线,协助煤矿随时解决质量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监督煤矿安全生产。

(四)、加强安全培训。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实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基础和关键。为此,我局在注重全员培训工作的同时,把新工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当作重点来抓。截止目前,已举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3期,培训人员79名,主要负责人1期;特殊工种培训班2期,培训286名;班组长培训班1期,培训69名;新工人培训12期,培训人员660名,培训合格率均达到100%。通过培训,使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大投入,提升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井安全保障水平,我局要求亭南煤矿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实施科技兴矿战略,不断提升质量标准化水平。采煤方面,一是针对107工作面面长180米,矿压显现较明显的情况,为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引进了ZF7500-18/35型放顶煤液压支架;二是引进KJ216矿压观测系统软件,加强了工作面周期来压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三是成套引进了超前液压支架以代替顺槽单体液压支柱,提升工作面安全水平;四是根据矿井瓦斯偏高、综合治理难度较大情况,准备对二盘区工作面改变采煤方法,由原先的综合机械化顶煤采煤法改为大采高采煤法。掘进方面,一是在107工作面施工高瓦斯抽放巷,通过高抽巷加大对工作面后部采空区瓦斯抽放力度,保证了107工作面安全生产;二是进行软岩底鼓治理技术研究,对西翼轨道大巷和东翼轨道巷底鼓段实施了治理;三是提高综掘机械化装备水平,准备引进试验掘锚一体化。“一通三防”方面,一是优化抽放钻孔设计,引进千米钻孔施工大直径长距离钻孔,提高了瓦斯抽放效果;二是投资1.15亿元建立地面瓦斯抽采及综合利用系统,以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现在地面瓦斯抽放泵站已建成投入运行。运输方面,一是投入大量资金对矿井主要轨道大巷进行了改造,全部更换为30kg轨道,提高轨道质量,确保了安全运输;二是在西翼轨道大巷投入两辆人车运行,改善了职工工作条件。截至目前,亭南煤业公司用于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资金达到了万元。

篇5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贸行业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16日

一、前言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正在全国各行各业如火如荼地开展,从危化品生产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煤矿企业等高危行业到冶金、纺织、烟草等非高危行业,都向安全生产标准化迈进。

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那么何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期,煤炭行业事故持续上升,为此原煤炭部于1986年在全国煤矿开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目的是通过质量标准化促进安全生产,认为安全与质量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讲安全必须讲质量。有色、建材、电力、黄金等多个行业也相继开展了质量标准化创建活动,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2003年10月,国家安全监管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召开了全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提出了新形势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容,会后出台的《关于在全国煤矿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概念。

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提出了在全国所有的工矿、商贸、交通、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要求。国家安全监管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机械等行业、领域均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随后,除煤炭行业强调了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与质量管理相结合外,其他多数行业逐步弱化了质量的内容,提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

“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力度,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办[2010]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发办[2011]11号)精神,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国务院安委会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分行业(领域)开展达标验收。其中,煤矿要在2011年底前,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品企业要在2012年底前,非煤矿山和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下企业要在2015年底前实现达标。对于在规定时间内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整改直至依法取缔和关闭。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涵

企业标准化工作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全部活动中,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地区、行业颁发的各项规程、规章、标准,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按标准从事各项管理工作,按标准进行作业和工作,按标准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和自我完善。同时,要依据这些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起科学严格的企业内部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及其他各项基础管理制度等,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每项工作和作业工序、环节、岗位及每个员工的工作都有标准可供遵循,都在标准的指导和约束下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进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而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全部管理过程中,要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和地区、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并将这些内容细化,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办法,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中、全天候地切实得到贯彻实施,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并持续改进,使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使企业的人、机、环始终处于和谐和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进而保证和促进企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快速的发展。

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作用

目前,我国进入以重工业快速发展为特征的工业化中期,工业高速增长,加剧了煤、电、油、运等紧张状况,加大了事故风险,处于事故易发期,安全生产工作压力很大。如何采取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实际的安全监管方法和手段,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得以有效控制并稳定好转,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命题之一。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将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全面贯彻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基本手段。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标准,从管理要素到设备设施要求、现场条件等,均体现了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具体要求。以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现场标准化为核心,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各岗位、工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形成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照章办事的良好局面,规范和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通过建立健全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从企业法人落实到每个从业人员、操作岗位,强调了全员参与的重要意义。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梳理工作,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和问题,以及与考评标准规定不符合的地方,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从而将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促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体现先进安全管理思想、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在传统的质量标准化基础上,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和中国人文社会特性,借鉴国外现代先进安全管理思想,强化风险管理,注重过程控制,做到持续改进,比传统的质量标准化具有更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比国外引进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更具体的实际内容,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现代安全管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中国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改善设备设施状况、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重在基础、重在基层、重在落实、重在治本。各行业的考核标准在危害分析、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现场设备设施提出了具体的条件,促使企业淘汰落后生产技术、设备,特别是危及安全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素质问题,提高企业的安全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整体发展水平,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保障能力,如浙江省在采石场考核标准中,将中深孔爆破等作为基本条件,极大改善了采石场的安全条件,伤亡事故持续大幅度下降。

(四)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预防控制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的有效办法。通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系统的识别、评估,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使隐患排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切实改变运动式的工作方法,对危险源做到可防可控,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了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程度,尤其是通过作业标准化,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现象,控制了事故多发的关键因素,全面降低事故风险,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一般事故,进而扭转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的被动局面。

(五)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建立约束机制、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强调过程控制和系统管理,将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行为过程及结果定量化或定性化,使安全生产工作处于可控状态,并通过绩效考核、内部评审等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结合,形成了有效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减少伤亡事故,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加上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及宣传手段,以及全社会关于安全发展的共识和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同,将为达标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声誉,赢得社会尊重。

(六)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的有力抓手。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企业各个工作部门、生产岗位、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种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等要求,是一项系统、全面、基础和长期的工作,克服了工作的随意性、临时性和阶段性,做到用法规抓安全,用制度保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对于实行安全许可的矿山等行业,可以全面满足安全许可制度的要求,保证安全许可制度的有效实施,最终能够达到强化源头管理的目的;对于冶金、有色、机械等无行政许可的行业,完善了监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监管缺乏手段的问题,提高了监管力度和监管水平。

五、结束语

要消除企业生产经营中事故隐患,有效控制安全风险,达到本质安全水平,就必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各个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有利条件和机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广泛动员,齐抓共管,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一、加快技术标准制定工作

(一)加大重要领域标准研究制定力度。针对产业发展重点,做好顶层设计,成体系组织开展重要领域标准预先研究工作,制定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夯实标准立项和制定基础。通过试点探索综合标准化工作模式,同步开展产业链上各环节、各类产品的标准制定,形成重要领域标准全面覆盖和配套的局面。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物联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半导体照明等重要领域标准制修订,并在经费、计划安排和审批等方面给予优先和倾斜支持(各行业标准制定重要领域见附件)。

(二)加大具有创新成果的技术标准制定力度。大力推动标准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良性互动。加强标准化工作与科技重大专项、产业技术研发等工作的衔接,支持具有创新成果的企业联合开展标准制定,积极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上升为技术标准,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三)加大产业急需标准制定力度。围绕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质量品牌、两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工作,组织制定标准3000项,发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四)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力度。继续开展与国际标准对标工作,把对标的要求纳入计划立项和审批等标准制修订流程,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升行业标准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

(五)做好标准复审工作。开展标龄满5年的行业标准复审工作,淘汰不适用标准,加快修订落后标准,提升标准的先进性、合理性和适用性,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二、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

(六)促进自主技术成为国际标准。以国际标准提案为核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要领域为突破口,加大对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战略研究,支持企业同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对重要国际标准制定的参与度,积极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加大我国自主标准的海外推广力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七)加强与贸易相关的技术标准跟踪和预警。推动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企业在关注ISO、IEC和ITU等传统国际标准的同时,密切跟踪重要的区域标准化组织动态,关注其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及早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加强标准类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评议和应对,引导外贸型企业积极关注产品输出地的相关标准动态信息,帮助企业迅速调整适应国际贸易变化的要求。

三、推进标准贯彻实施

(八)推进工业产品达标。按照《产品质量达标备案管理试行办法》的要求,加强对企业贯标、达标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扩大达标备案管理的试点地区,协助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落实达标备案企业的激励措施,促进工业产品质量提升。加强组织管理和平台建设,调查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贯标情况,为标准制修订提供支持。

(九)加大标准宣贯力度。组织行业协会、标准化机构等积极开展标准宣贯。结合重点项目的产业化和应用推广,将相关标准的贯彻实施作为工作内容之一,推动企业贯彻执行标准。探索建立重点领域标准贯彻实施效果反馈机制,动态跟踪和掌握标准贯彻实施情况。

四、完善标准工作机制

(十)完善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继续完善“分工合作、职责明确、联手推进”的标准化运行机制。一是强化与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的会商,积极稳妥推进会商合作;二是加强部省互动,通过试点积极探索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申报标准计划项目的模式,发挥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作用,促进标准化工作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衔接。三是加强对标准化技术组织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公开、透明和高效的标准化技术组织运行机制。四是制定《关于加强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促进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标准化专业机构和企业等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五、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

(十一)开展提升行业标准总体水平研究。继续完善行业标准体系现状分析研究。针对化工、冶金、制造等重点行业,深入研究提升标准水平、优化标准布局、加强贯标工作、强化标准管理的措施建议,全面促进行业标准总体水平的提升。

(十二)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标准化技术组织结合地方特色与行业特点,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标准化培训工作,提升企业标准化人员素质。积极探索标准主编人员持证上岗和标准化工程师评定制度,夯实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人才基础。加大国际标准化活动经费投入,建立国际标准化人才选拔、培训、输出、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快国际标准化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十三)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加大标准立项协调力度,提高标准立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配套性。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完善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建立标准化研究和动态信息通报机制。启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附件:2012年工业和通信业各行业(领域)标准制定重要领域

石化化工行业:农药及乳油剂型、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工程塑料、改性塑料、专用树脂、特种合成橡胶、水处理剂、专业涂料、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及煤化工技术、废弃化学品处置基础标准、乙烯丙烯、车用汽油柴油等。

钢铁行业:热轧和冷轧宽带钢关键技术装备、高强度钢筋、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轿车用钢、高强度机械用钢、高档电力用钢、高档精密不锈钢薄板带、高级无缝钢管、抗腐蚀抗大变形的管线钢、高磁感取向硅钢、耐高温高压腐蚀电站用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海洋工程用钢、船用耐蚀钢等。

有色金属行业:铜铅锌冶炼短流程工艺、高性能专用铜铝材、再生金属,吨铝直流电耗低于12000千瓦时的电解铝关键工艺、高精尖深加工项目等。

建材行业:太阳能光伏发电用玻璃基板、各类显示器用超薄玻璃基板、家电用特种玻璃、陶瓷膜及陶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功能陶瓷、新型砌块及墙体材料、非金属密封垫片、摩擦材料、人工晶体材料、新型防水材料、保温材料、装饰石材、木塑材料及深加工材料及制品等。

稀土行业:永磁材料、磁制伸缩材料、催化剂材料、发光材料、贮氢合金材料。

黄金行业:氰化物管理、黄金采矿、选矿和尾矿。

机械行业: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基础零部件、重大技术装备、基础制造装备、生物制药设备。

汽车行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汽车安全、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和电磁兼容、车辆报废和回收再利用。

航空行业:民机产业行业管理、民用飞机及系统通用要求、设备级产品通用技术规范,民机基础、标准件和关键设计技术。

船舶行业: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主流船型优化升级、船舶先进制造技术、船舶配套产品、基础共性技术和行业管理标准。

轻工行业:高效节能家用电器、新兴小家电、造纸、家具、五金、玩具新产品和新技术;农用塑料、新型功能性洗涤剂、智能化缝制机械;高效照明产品、电动自行车等产品用锂离子电池(组)、铅酸蓄电池及超级电容器;食品用原料、特殊膳食、发酵产品、罐头产品、饮料产品、功能性食品、谷物和豆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

纺织行业:高新技术纺织纤维和产品及检测方法、产业用纺织品、服装CAD、新一代纺织机械。

核工业行业:辐射改性新材料、无损检测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高能X射线实时成像装置、高能X射线工业CT装置。

兵工民品行业:民用枪弹、活性碳、民用光学。

电子行业:高性能计算机、RFID、卫星导航、数字家庭、3D电视、面向三网融合的视听终端、家电售后维修服务、太阳能光伏、动力电池、半导体照明、电子设备安全与电磁兼容、平板显示、电子新材料、新型电子元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子文件管理装备、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技术服务、SOA、基础软件、中文办公软件格式、版式文档、游戏游艺机、电子文件存储与交换格式。

通信行业:IPv6、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TD-LTE、无线局域网、三网融合、移动支付、智能终端、互联互通、网络信息安全、信息无障碍、互联网数据中心

工程建设领域:石油化工工厂系统工程设计及长输油气管道布置规范,矿山工程及选矿厂设计规范,化工行业专用法兰技术要求,新型显示器件等电子工厂及产品应用系统集成工程建设标准。

篇7

建设部 关于印发《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的通知

建设部印发《一级建造师注册实施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关于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进一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印发

实施整合型贯标 建设和谐工地

掺低等级粉煤灰胶凝材料的收缩性能和长期力学性能研究

变压器节能效益的简洁评价与实例

循环经济体系下的物流管理模式研究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系列标准

标准更正

土石坝采用具有分散性黏土筑坝技术探讨

基于电力线载波的可调光电子镇流器

实施电力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意义和环境

影响500kV送电线路工程造价敏感因素分析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陈重司长在中价协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工作报告

关于开展建筑工程实物工程量与建筑工种人工成本信息测算和工作的通知

2007年新的电力行业标准项目

国外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对比及借鉴意义

全国6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能效对标结果(2008年度)

实现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的创新发展

欢迎订阅《电力技术》

设备管理工作经验交流

当前电网建设项目前期面临问题和对策

浅谈电力基建期工程造价的控制

1000MW汽轮机主汽门与汽缸间连接螺母安装注意事项

火电厂单机运行跳闸后启动技术的优化与应用

330MW大型空内冷汽轮发电机在华能嘉祥电厂的应用

新式干法石子煤输送技术的节能分析与应用

《电力技术》征稿启事

300MW发电机增容情况介绍

中文摘要编写要求

脱硫改建工程旁路烟道改造方案选择及应用

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2×1000MW机组输煤系统犁煤器配电和控制方案的改进与应用

太仓港协鑫电厂135MW机组电动给水泵改汽动给水泵

来稿中插图的格式和要求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国华电力发变组封闭母线装置应用分析

350MW机组调速汽门摆动原因分析与处理

把握和谐社会实质,构建和谐的电力标准化和技术经济

贺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标准定额工作新局面——在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做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促进电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在全国标准定额会议工作上的经验交流材料

2007年电力标准化工作回顾及2008年工作要点

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工作 2007年工作回顾及2008年工作展望

国家电监会印发《电力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建设部《工程设计资质标准》

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印发《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输变电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现状、原因分析及建议

风电场的投资计算

烟塔合一的技术经济分析

工程造价审计中规避审计风险之我见

一台110kV变压器发生内部过热性故障的分析与思考

《水电站设备检修管理导则》介绍

厦门地区用户配电室年检收费改革浅析

2007年新的与电力行业相关的标准目录

篇8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安全监管的措施,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呈现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但是,我国部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工艺落后,设备简陋陈旧,自动控制水平低,本质安全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管理不到位;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危险化学品事故总量大,较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合理规划、严格准入,改造提升、固本强基,完善法规、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的要求,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现就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严格安全许可条件

1.合理规划产业安全发展布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按照“产业集聚”与“集约用地”的原则,确定化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明确产业定位,完善水电气风、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2009年底前,完成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专门区域。从2010年起,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在依法规划的专门区域内建设,负责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不再受理没有划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的地区提出的立项申请和安全审查申请。要通过财政、税收、差别水电价等经济手段,引导和推动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新的化工建设项目必须进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逐步推动现有化工企业进区入园。

2.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发证机关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审核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条件。对首次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申请经营许可证且带有储存设施的企业,许可证发证机关要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核,符合条件的,方可颁发许可证。申请延期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一级或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许可证发证机关可直接为其办理延期换证手续,并提出该企业下次换证时的安全生产条件。要把涉及硝化、氧化、磺化、氯化、氟化或重氮化反应等危险工艺(以下统称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实现自动控制,纳入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和督促企业开展涉及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工作,在2010年底前必须完成,否则一律不予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要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人员从业条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人员从业条件,提高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从2009年起,安全监管部门要把从业人员是否达到从业条件纳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行政许可条件。

3.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投资管理部门要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纳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建立由投资管理部门牵头、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会审制度。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经安全监管部门安全审查通过的,投资管理部门不予批准。

要从严审批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合成氨和涉及危险工艺的建设项目,严格限制涉及光气的建设项目。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时,要严格审查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使用危险工艺的新建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集散控制系统,大型和高度危险的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紧急停车系统;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时,要认真了解试生产装置生产准备和应急措施等情况,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生产方案进行审查;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时,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投入使用情况与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安装投入使用情况。

4.继续关闭工艺落后、设备设施简陋、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监管部门检查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在规定期限内未进行整改的,应依法吊销许可证并提请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对使用淘汰工艺和设备、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提请同级或县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有关人民政府要组织限期予以关闭。

二、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完善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保障安全投入,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6.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企业要加强建设项目特别是改扩建项目的安全管理,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采用安全、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确保建设项目工艺可靠、安全设施齐全有效、自动化控制水平满足安全生产需要。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标准和有关规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监理。建设项目试生产前,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三查四定”(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查工程隐患,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整改措施),制定试车方案,严格按试车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组织试生产。操作人员经上岗考核合格,方可参加试生产操作。工程项目验收时,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

7.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的企业(以下称重点企业)要在2010年底前,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面达标。

8.建立规范化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定期隐患排查制度,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根据生产特点和季节变化,组织开展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节假日检查以及操作工和生产班组的日常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计划,采取防范措施,限期解决。

9.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做好危险化学品普查工作,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提交登记材料,办理登记手续,取得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在2009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必须向用户提供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10.提高事故应急能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器材,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适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中小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与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机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建立联系机制,通过签订应急服务协议,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1.建立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每年第一季度,重点企业要向当地县级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上年度安全生产情况,有关中央企业要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上年度安全生产情况,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现场核查。企业发生伤亡事故时,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受县级人民政府委托组织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的企业,调查工作结束后要向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监管、行业主管部门报送事故调查报告。

1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按照《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20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的要求,健全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行全员培训,严格持证上岗。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安全意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技能、事故案例、应急管理、职业危害与防护、遵章守纪、杜绝“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教育培训活动。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安全培训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员工教育培训档案。

三、加大安全投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13.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保证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和有效实施,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14.改造提升现有企业,逐步提高安全技术水平。重点企业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置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工艺技术自动控制水平低的重点企业要制定技术改造计划,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在2010年底前,完成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通过装备集散控制和紧急停车系统,提高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必须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

新建的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选用安全可靠的仪表、联锁控制系统,配备必要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提高装置安全可靠性。

15.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检查、评估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按照有关规定或要求做好重大危险源备案工作。重大危险源涉及的压力、温度、液位、泄漏报警等要有远传和连续记录,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要设置紧急切断装置。要建立并严格执行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责任制,定期检大危险源压力容器及附件、应急预案修订及演练、应急器材准备等情况。

16.积极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工作。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有关企业开发化工安全生产技术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使用安全技术。在危险化学品槽车充装环节,推广使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代替充装软管,禁止使用软管充装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液化危险化学品。指导有关中央企业开展风险评估,提高事故风险控制管理水平;组织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技术(HAZOP),提高化工生产装置潜在风险辨识能力。

四、深化专项整治,完善法规标准

17.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地区要继续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整治工作,通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采取鼓励转产、关闭、搬迁、部门托管或企业兼并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淘汰不符合产业规划、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能耗高、污染重和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化工企业。化工企业搬迁任务重的地区要研究制定化工企业搬迁政策,对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和在城区的化工企业搬迁给予政策扶持。

18.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和协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并在2009年6月底前完成本地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平台建设工作,保证监控覆盖范围,减少监管盲点,共享监控资源,实时动态监控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运行安全状况。在2009年底前,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都要安装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车载监控终端。

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联合执法和协查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公安、交通、环保、质监、安全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形成合力,提高监督检查效果。要针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活动跨行政区的特点,建立地区间有关部门的协查机制,认真查处危险化学品违法违规运输活动和道路运输事故。要在危险化学品主要运输道路沿线建立重点危险化学品超载车辆卸载基地。

19.推进危险化学品经营市场专业化。贸易管理、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推广建立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推进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建设,指导企业完善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统一管理、指定储存、专业配送、信息服务。

20.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修订)》即将施行为契机,积极通过地方立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提高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保障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有法可依。

21.加快制修订安全技术标准。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组织研究、规划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优先制定和修订当前亟需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制定工作计划,组织修订现行的化工行业与石油、石化行业建设标准,提高新建化工装置安全设防水平。

五、落实监管责任,提高执法能力

22.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规范执法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际,制定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明确检查频次、程序、内容、标准、要求。要重点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并监督执行的情况,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费用提取与有效使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等情况。

安全生产执法机构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要提高执法检查的能力,保证执法检查的客观性,严格规范执法检查工作,提高执法的权威性。要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的作用,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参与安全监管、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执法检查工作。要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处罚的力度,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3.严格执行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原则,加强对事故调查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清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开展警示教育。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受县级人民政府委托组织的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监督,检查防范措施和责任人处理意见落实情况。

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要在每年3月底以前,向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报送本地区上年度危险化学品死亡事故的调查报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文件(复印件);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将一次死亡6人以上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报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文件(复印件)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4.加强事故统计分析,及时通报典型事故。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工作,按时逐级上报统计数据;同时收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及其他行业、领域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定期分析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指导安全监管工作。安全监管、行业主管等部门对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要及时向相关企业和部门发出事故通报,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防止发生同类事故。

25.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和监管队伍建设,重点地区要在安全监管部门设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专门负责本行政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装备;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

26.进一步发挥中介组织和专家作用。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指导专业协会、中介组织积极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咨询服务,帮助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成立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为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咨询服务。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数据库,为专家参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创造条件;建立重大问题研究和重要制度、措施实施前的专家咨询制度;鼓励和督促中小化工企业聘请专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指导,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六、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7.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高度,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发挥政府监督管理作用,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期研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8.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涉及部门多、环节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并逐步完善由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单位参加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协调,研究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督促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提高执法检查效果。

篇9

一是深化研究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年初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通过备案管理的方式,推出了一批经国家认可的自愿减排方法学、交易机构、第三方审定核证机构以及自愿减排交易项目。2011年11月,我委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各试点省市都编制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交易管理办法,加快开展总量设定、配额分配、报告与核查体系建设、登记注册系统和交易平台建设等基础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7个试点已经全部启动上线交易。截至2014年6月29日,已启动交易的试点省市累计总成交量约856万吨二氧化碳,总成交额约3.38亿元。与此同时,我委着手开始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已经启动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研究全国碳交易总量控制目标及分解落实方案,继续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指南,开发建设国家碳交易登记注册系统。今年1月,我委下发通知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等相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进一步推进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继续推动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落实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总体指导和协调。组织开展低碳试点进展分析,研究制定关于深化低碳试点的指导意见。各试点省市以尽快实现试点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或碳强度显著下降为目标,倒逼调整产业结构、节能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碳汇。试点省市初步探索了碳目标逐级分解考核评估、投资项目碳评估、产品碳认证、企业碳排放报告制度及碳排放管理平台等体制机制创新,较好地实现了控制排放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三是探索推进低碳工业园区和低碳社区试点。与工信部联合组织开展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组织低碳工业园区试点评审,研究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配套政策。组织开展了低碳社区试点,正在编制《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争取尽快印发各地方。

四是实施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组织制定低碳产品认证技术规范,并在广东、重庆、山西、辽宁等省市编制地方低碳产品认证实施细则,开展低碳产品认证推广和应用示范。为推动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标准化工作,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4年7月成立,主要负责我国碳排放管理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相关国际组织在国内的标准技术归口及其他相关的标准化工作。

五是积极参加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与国际合作。全面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渠道的谈判,在谈判中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坚决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与各方一道努力推动谈判进程。在气候变化对话与国际合作方面,通过各种双多边渠道与发达国家开展对话沟通和务实合作。中美两国气候变化对话合作取得新进展,在刚刚结束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中美双方召开了气候变化问题联合特别会议,了工作组进展报告,并达成了多项气候变化相关成果。与欧盟、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等开展了双边对话和务实合作。通过开展“南南合作”,利用“基础四国”、“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等磋商机制以及双边对话,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团结。

篇10

国家安监总局日前出台2012年工作要点,危化品行业安全监管重点锁定3个方面17项工作,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重点安排6项工作。

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三司司长王浩水表示,今年将重点强化危化品安全管理、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

王浩水说,针对目前危化品安全管理情况不明和近年来危化品输送管道事故时有发生等情况,今年将开展危化品安全管理现状调查和危化品地下输送管道专项整治,研究制定有关城镇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转产或关闭政策,力争在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区内安全风险高的化工企业搬迁转产或关闭工作。加强危化品“两重点一重大”安全监管,全面完成化工企业危险工艺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新建化工企业要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启动涉及重点监管危化品的生产、储存设施和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自动化监控系统改造完善工作,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改造任务。

王浩水强调,今年危化品安全监管的另一个重点是推动危化品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要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和评审工作,力争在2012年底前基本实现危化品企业达到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的工作目标,着力培育标准化一级达标示范企业,建设一批二级以上达标示范企业。

今年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将重点安排6项工作。包括:制定关于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的指导意见,指导企业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销售负责人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做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工作,组织开展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专项督查,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基础管理,建立专门的执法检查档案和统计台账等。

危化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有新规

国家安监总局日前《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并从今年3月1日起施行。

该《规定》分别就危险化学品管道的规划、建设和运行安全管理以及危化品管道的监督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禁止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化学品管道穿(跨)越公共区域,严格控制氨、硫化氢等其他有毒气体的危化品管道穿(跨)越公共区域;危化品管道建设的选线应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容易发生洪灾、地质灾害的区域;危化品管道与居民区、学校等公共场所以及建筑物、构筑物、铁路、公路、航道、港口、市政设施、通讯设施、军事设施、电力设施的距离,应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规定》分别就危化品管道的设计、施工单位资质和设计、施工、质量监督以及投产、试验的有关安全措施提出要求,同时要求危化品管道应当设置明显标志;管道单位应建立健全危化品管道巡护制度,配备专人进行日常巡护;应当制止的行为包括擅自开启、关闭危化品管道阀门,采用移动、切割、打孔、砸撬、拆卸等手段损坏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等。

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三司司长王浩水表示,近年来危化品管道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和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危害。此前,针对管道保护法律只有《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但该法着重于输送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保护,并没有对其他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提出要求。鉴于当前的问题突出,急需制定部门规章,规范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新《规定》应运而生。

2012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重点工作安排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安排

(一)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开展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安全管理现状调查和危化品地下输送管道专项整治;协调研究制定有关城镇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转产或关闭政策,力争在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区内安全风险高的化工企业搬迁转产或关闭工作。

2.加强危化品“两重点一重大”安全监管。全面完成化工企业危险工艺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新建化工企业要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启动涉及重点监管危化品的生产、储存设施和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自动化监控系统改造完善工作,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改造任务。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管控。

3.加强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监督管理。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化品建设项目,设计单位要按照《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AQ/T3033-2010)的要求,开展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安全审查。对由于设计不完善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严肃追究设计单位的责任。

4.进一步加强危化品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严格新建项目安全条件审查,细化并严格准入条件,修订完善许可工作细则,规范工作程序。

5.督促企业组织专家开展未经正规设计的化工装置安全设计诊断,从源头上整改设计存在的问题。

6.对现有化工园区进行整体安全风险评估,科学规划园区产业链,优化园区内企业布局。化工园区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构建园区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实施园区一体化封闭管理。

7.继续加快《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配套部门规章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修订工作。

8.各地区要建立完善危化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做好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危化品道路运输区域联控机制建设。

(二)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9.督促指导危化品企业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0.制定危化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全面开展达标创建和评审工作,力争在2012年底前基本实现危化品企业达到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的工作目标。着力培植标准化一级达标示范企业,建设一批二级以上达标示范企业。

11.深化和规范危化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定危化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导则,规范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促企业制定年度隐患排查治理计划,逐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信息系统。在涉及危险化工工艺装置的设计和运行阶段全面推广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12.制定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企业全面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

(三)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基础建设,推动重点难点工作落实。

13.继续深化危化品领域“打非”工作。全面清理在建危化品建设项目,严肃查处未批先建、擅自变更建设范围等非法违法行为并依法严厉处罚。加强试生产延期企业的安全监管。

14.积极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安监总管三〔2011〕191号),推进“六大体系”和“七项重点工程”建设。组织做好“高含硫油品加工安全技术”等课题研究工作。

15.按计划完成与陶氏化学、拜耳公司及塞拉尼斯公司的合作协作,积极转化危化品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成果。

16.依托“金安”工程加强危化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力争在2013年实现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和审批。完善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系统并将其纳入“金安”工程。

17.开展危化品登记专项督查与调研,推动做好危化品生产企业和进口企业的危化品登记工作。

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重点工作安排

1.督促有关企业落实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的指导意见,指导企业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销售负责人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各地区要重点培育一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示范企业。

2.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强化监督检查。把日常抽查和专项督查结合起来,做到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监督检查全覆盖。

3.做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工作。要加强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中填报数据的审核工作,加大对季报、年报等数据填报的督促力度。要继续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颁证季报以及企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年报工作。

4.积极组织参与“6·26”国际禁毒日活动。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夕,组织开展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专项督查,开展宣传活动,积极配合参与当地禁毒委组织的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