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考评细则范文
时间:2024-01-16 17:2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德育考评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完善德育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主抓学校德育工作以来,笔者结合我校实际,广泛征求意见,制订了《班级日常管理考核细则》《文明班评比方案》 等有关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我们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每天检查打分,每周小结,每月汇总排名,把结果纳入到学期末班级和班主任考评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办好一所学校,使其得到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风、学风、班风怎样,就要看学校的德育师资队伍如何,为此,我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十分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一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重新修订了《教师考评细则》《德育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把教师的教学实绩、教学常规、工作纪律等纳入《教师工作考评细则》之中,通过制度规范教师的言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切实做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二是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每周一下午都要召开一次全体教师会议,认真组织教职员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并要求全体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心得体会。
三、狠抓班级管理,强化学校德育工作
1.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班级日常管理考评细则》《文明班评比方案》等规章制度。
2.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副校长、政教主任、各班班干部为成员的考评和检查小组,每日做到“五查”,即查到校、查两操、查课间和午间、查自习课、查放学,所查结果做到每周小结公布,每月汇总排名,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管理考评之中。
3. 健全学生组织。建立健全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四、抓常规管理,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1. 抓好养成教育。学校从落实《班级日常管理考评细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重点从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教育。具体做法如下:(1)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2)利用开学典礼和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2. 抓纪律安全教育。学校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学校师生生命、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做了大量的安全教育工作,尽一切所能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每学期都在学生中开展几次“安全应急演练”活动,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在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点设立安全标志及醒目的警示牌,譬如在学生上学的路段、学校大门口等处都设有醒目的安全标志。
篇2
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为此,学校要完善规章制度,结合本校实际,把教师的教学实绩、教学常规、工作纪律等纳入《教师工作考评细则》之中,通过制度规范教师的言行;要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法规,增强教师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严格班级管理,增强德育实效。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班集体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但良好的集体氛围不是自发形成的,校长、班主任、辅导员要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应以班级建设为抓手,强化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各年级可以结合学生所在年级段的特点,围绕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开展系列活动,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抓好行为规范,实施常规育人。
学校常规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既要让常规“常”起来,又要让常规“规”到位,确保学校工作良性发展。
4、创设德育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每一学科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强化学科渗透,把德育工作渗透进教育教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5、密切家校关系,形成德育合力。
篇3
1、区标准化建设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主要职责:负责全区标准化建设的规划、督查。负责区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工作。研究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确保标准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2、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余秋红(兼)
由教育科牵头,办公室、计财、项目、电教、教研等部门共同参与。办公室主要职责:按规划要求负责制定年度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方案,自筹和利用国家、省标准化建设的项目资金,抓好实施学校硬件装备和项目推进工作。有关科室指导学校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负责组织对学校进行检查和考评。
二、工作目标
2015年重点做好镇小学、小学两所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两校于2015年底达到省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标准。完成小学“班班通”提升工程。利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资金,提升镇中心学校、镇中心学校、小学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内容主要按照“师资配备合格、图书装备合格、校舍设施合格、学校管理合格”的总体目标,努力实施以下三个“标准化”。
1、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校舍(含教学辅助用房)、运动场地、音体美器材、教学仪器设备、现代教育装备、教学软件配置、图书等硬件全面达标。班额控制达标。校园及周边环境建设达标。
2、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化。按国家编制标准和教师任职资格规定配备教职工,校长符合任职条件。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人员和心理健康教师。实行教师聘任制。师德教育制度、业务培训与考核制度健全。无体罚学生和有偿家教现象。所有教师做到为人师表,敬业爱岗,热爱学生。
3、学校管理标准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学行为规范。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民主管理。机构设置科学合理。实行岗位责任制,教育教学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学籍管理规范。均衡编班。开齐开足课程。突出德育首位。重视音体美工作。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有校园文化特色。重视教科研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1月—3月),项目学校对照标准化要求和省考评细则制定学校实施意见和具体方案(含工作日程)于3月底前上报至区教育局。
篇4
关键词:农村小学 困惑 关心支持 教育质量
一、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及原因
1、学校生存存在问题。我们农村小学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生源逐年减少,学生每年大量向城镇学校转移,一个班剩下几个学生,又还不能拆班,学校的生存逐渐存在问题。
2、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我校80%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的偏差,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父母管教,行为习惯不良等问题十分严重。
3、社会大环境对教育的影响,苦读书,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不如“早辍学,早挣钱”。贫穷滞锢了孩子高飞的志向,传统扭曲了学生远大的理想。农村孩子早早被大人拷上了重重的思想枷锁,幼稚的心被这样的教育理念侵蚀:读书浪费钱,毫无用处,不如早辍学,早打工,早挣钱。无须担忧与思考,简简单单的生活。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思想使他们未曾考虑过改变,无法摆脱传统束缚。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心理滋生出了这样的怪念:我不是读书的料。由重劳轻学而感到学习吃力,由吃力而生畏惧,由畏惧而生厌弃,在连锁反应中草草的结业,草草的释脱,拿着让人心寒的毕业证书,跟随家乡父老乡亲南下打工,靠出卖劳力挣钱。这就是大多数农村孩子的命运。
4、学生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或是对老师有畏惧情绪,造成教学质量不高。
5、教师素质对教育的影响。农村小学教师有好大一批是民师转正的。表现为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陈旧,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来了个能力稍微强点的,也要想尽办法“逃离”。再者,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使得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的运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不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接受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造成小学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等,使其教育教学质量不高。还有教师的收入与物价的上涨不均衡。城乡教师因地域的差异和经济收入的不均衡造成农村教师“爱岗不敬业,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也是影响教育的一个因素。
当今社会想要稳健立足需靠知识、信息、技术,还敏锐的洞察力。单凭一股蛮力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社会发展促使教育发展,农村教育应倍受重视。外出打工的父母们已开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农村孩子亦可出人头地,只要农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力求创新,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二、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1、重视学前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安排责任心强的,有耐心的教师做幼儿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强化训练,让他们养成爱清洁,讲卫生,尊敬长辈的良好习惯。同时开设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口语训练,再传授一些简单的字,词,口算等等。幼儿教育主要是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老师,喜欢学校。
2、重视家校联系,共同教育孩子
在农村,大多数父母都是外出打工,由上一辈带着几家的孩子,他们是没有文化的社会低层劳动人民,他们短浅的眼光和粗陋的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着孩子们。认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爱偏袒自己的孩子,自家孩子无论对错都是对的,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小民意识相当严重,特别是享受政策方面,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相当大的影响。怎样对家长进行教育呢?最好的方式是多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对家长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旁征博引,明以利害,证明读书有用。并鼓励他们:其实孩子不笨,只要家长支持,必将大有作为。让家长们认识到只有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学会学习,学会吃苦,学会生存的 本领,还要学会体贴长辈,成为一位有爱心,有上进心的人。同时利用身边成功人士的实例,引导孩子们朝着目标奋进。
3、 强化德育管理,向学生行为要质量
德育为首,是学校教育学生的重要原则。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推进是难以做好的。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创造出德育的实效。学校强化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养成习惯教育等,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基础。晨会、班会、思想品德课等,当然是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常规渠道。学校以“文明班”、“示范班”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加强真空时段的学生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另一渠道。真空时段就是缺少教师管理或教师管理的薄弱时段,如课间、午休、回家后,是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要时间,我们称之为真空时间。学校组织教师,负责真空时间学生的行为指导,确保学生真空时段的行为规范。通过教师真空管理,教育指导,做到对学生的全程关注,规范学生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篇5
该小学是江西省一所公立小学,共有49名正式教师,其中本科学历25人,其中有20人本科非师范专业毕业;大专学历24人,9人为工龄20年以上的老教师,15人为语文英语数学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该校有1-6年级,共24个班,其中二年级五个班,六年级三个班,剩余年级均为4个班,学生总人数为1123人。此次调查中,笔者对校长及一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班主任进行了直接访谈,此外,还随机对五位思想品德兼职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笔者了解了该校德育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德育师资情况
该校共有59名教师,但无一名专职的德育教师,且兼任德育课程的有16个是非师范专业的教师,8个是师范专业教师。非师范专业的教师本科专业五花八门,通过自考教师资格证,参加教师编制考试进入学校教学。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基础不牢,对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及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发展规律等知识技巧掌握不够。8个师范专业教师有3个为英语专业教师,2个语文方向教师,1个美术专业教师,1个数学专业教师,1个体育专业教师。该小学是江西省山区一个偏远小镇,很难留住教师,了解到的2015报考市区小学的教师有15人。今年全校六个年级,24个班,平均有两个老师分到每个班,该班所有课程即由这两名老师负责,除了保证语文课程课时外,思想品德课程都是根据课表安排由各班语文、数学等其它科目教师兼任。
(二)德育教学内容情况
该小学德育教学主要以思想课本内容为主,教师补充升华的内容很少,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差。带二年级思想品德的张老师反应,品德课上讲话的学生很多,一节课用于维持纪律的时间占很多,也有学生拿出课外书看的,只要保证学生不说话这堂课就是成功的。校长评价:不把思想品德课上成玩手机课,自习课,能做到把课文念一遍的教师已经是很优秀、很负责的思想品德教师。对于这个情况,任职的某位老师态度很淡然,“农村小学不都是这样吗?”
(三)学校的德育方法
该小学的基本按照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要求进行德育,一到三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四到五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选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各年级各班每周设有三节思想品德课。由于教师自身能力和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该小学的教学模式简单,基本上都停留在单向训练灌输阶段,以教师课堂说教方式为主,校会、班会、晨间活动为辅。
(四)学校的德育手段
德育手段主要依靠语言、奖赏和惩罚,以此来强化学生行为。教师通常只会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极少花心思、举出实际例子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情景、体验、环境手段在该校的德育实践中运用极少。参与的实践活动最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感同身受,内化道德知识。而该小学却缺乏这样的生活体验,一个原因是学校条件有限,无经费无场所组织活动,二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学校禁止教师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所允许的开班会、年级大会也不是班主任根据学生需要开展,而是根据上级指示,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是陪衬。
(五)学校的德育评价机制
目前,上级对学校德育的评价只是检查其课时设置情况和教师安排;对学校和教职工的考核标准只看考试成绩;班主任是学生优劣的唯一考评人,考评内容只是考试成绩,成绩好的就是“三好学生”;对学生的道德评价标准还只是停留在遵守纪律层面,只要学生不出事,上面不追查,教师就不管。整个学校的评价机制依旧是最简单、最粗暴、最有效的考试成绩,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六)学校的德育实效
在这样的环境下,该校学生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德育实效不是令人满意的。比如乱丢垃圾、破坏环境、打架、抄袭作业等违反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责任意识弱,不会主动承认错误;不懂礼让;学生中存在很大部分学生认知水平较高,但道德思维能力却很薄弱。学生知行不一,人前人后不一样,不同场合不一样等表现较为普遍。该校学生德育现状良好现象表现为,如学生有礼貌,尊敬师长,能按时完成作业等。该小学基本能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进行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德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在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品行良好的态势,但该校德育还存在很多不足与问题。
二、小学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专职的德育教师队伍
该校无一德育专职教师,教师队伍素质不够。这是学校德育过程存在问题、德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德育课程兼职教师由于自身能力的有限,德育方法技巧的缺乏,使得学校德育过程存在诸多不足,德育实效性极差。同时,部分教师不负责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认知产生了消极作用。谁“正课”课时少谁就补上,谁不是班主任,工作任务轻就安排到谁头上。访谈的几位教师都表示乐意教思想品德这一课程,因为思想品德课程很轻松,无需备课,教学内容可以随意,课后无需批改作业,无需考试,更无人来听课考查。
(二)对德育的认识有偏差
首先,在充斥功利主义色彩的社会里,教育也偏离了它的本真意义,成了一种功利主义的教育,这种追求功利的教育是德育效果差的根本原因。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小学生道德心理品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学校、家长,学生看到的都是成绩,是排名,思想品德远没有考试成绩来得重要。德育地位下降是造成学校德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其次,学校虽然对德育很重视不够,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德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中。校领导开会给在校教师强调的也都是考试成绩,动员班主任任课教师抓紧考试课程教学,争取考出好名次。班级的学生道德水平如何,在不影响班级课堂秩序,评优评先的前提下,大部分领导及班主任教师是很少过问,德育的效果可想而知。最后,教师对德育认识不足,执行力度不够。在该校调查中发现,该校部分教师对德育认识不足,认为德育只是班主任和品德教师的责任,自己只要上好课就行,对前来告状的学生不过问便让学生去报告班主任。接受访谈教师在问及德育的重要性时都承认德育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都是上成了讲故事课,自习课,临近期中期末考便会安排上语文课或者数学课。
三、提高小学德育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德育队伍
首先,学校应把好教师招聘这一关,多方面考察应聘者的道德水平、知识水平等,为学校聘进高素养的教师;尽可能的为学校招聘优秀的专职思想品德教师,逐步建立德育队伍。其次,应尽可能给教师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包括培训德育技巧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德育学知识,并定期考核。再者,教师应应建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的提高自身水平,跟上时展的脚步。最后,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做的如何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故教师应严格克己,不能忽视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二)正确认识德育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地位
首先,学校应转变德育工作的观念,摆正德育作为教育目的的地位。所有领导、教师不仅有教书的职责更有育人的责任,学校道德教育要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仅仅要靠班主任和品德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每个教师都有传播正能量,帮学生解决道德困惑,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职责。这就要求学校在对班主任进行能力培训的同时,也应增强学科教师的德育教育意识和自觉性。其次,学校还应改变重智轻德的思想。成才先成人,德育应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充实德育内容
学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认知水平教授的学生能吸收的道德知识,避免德育目标过高而导致学生难以企及。德育内容应结合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反映时代要求,紧跟时展。教师不仅要重视私德的教育,也不能忽视社会公德的教育,不仅要应教会学生做好人,也要教会学生做好公民。
(四)创新德育方法
德育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开发推行多样化的德育模式,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德育课堂实效。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一道德问题或现象展开小组讨论或辩论。再如鼓励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做过的一些高尚的事情和不道德事情,其它同学提出意见,教师点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全班同学都能融入课堂,消除心中的道德疑问,提高德育实效。
(五)采用多元化的德育手段
再好的课堂教学也替代不了在实践活动身临其境的体会和感悟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德育效果的提高不仅是靠德育课堂的教授和奖励、惩罚手段的强化,更应该借助情景、榜样、体验等手段提高德育实效。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感受生活,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首先,学校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组织举办“我是小花匠”活动。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所种的花草生长情况来评分的,制定细则,如提供帮助的多打分,破坏同学花草的扣分等。其次,学校应和家长联手,多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户外活动。一些合适的户外活动能加强学生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和体会,加上教师家长适时给学生解释,补充,学生更易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团结互助的意识。同时家长之间能交流教育学生的心得和好方法。
(六)完善德育评价机制
篇6
关键词:多媒体,中学德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社会发展不仅要求人们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责任心、公德心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情感情操,这就要求各类学校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据何万腾【1】调查:由于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的诱惑以及低俗文化娱乐活动的泛滥,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较差,甚至出现焦虑、冷漠、自卑、对抗等非正常的心理状态。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时期,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大,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各种思想道德影响,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思想道德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小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又是各类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证【2】。据吴小建【3】研究,目前中小学的德育状况是: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知与行分离,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中学德育课教学,如何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方法
(一)研究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德育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是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老师、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教学内容
按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局要求,把中学生必学的德育内容分解为三大类共十二项内容。即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劳动教育、心理教育、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第一大类内容除每周星期一早校会,另安排2课时;第二大类内容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三节班会课进行,共安排14课时;第三大类除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三节班会课进行,共安排4课时;另在第5、10、15三周周五下午第三节各社会实践及其他活动课。被试班的教学内容用计算机软件DV机、Powerpoint、FlashMX、PhotoshopMX、Premiere等制作,选择适合的情景问题,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分为演示和交互两部分。比如:在道德教学板块,以多媒体展示模范少年尊老爱幼、刻苦学习、奉献爱心、文明礼貌的视频资料为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比对反思,提出各自需要纠正的问题,设置相应的生活场景作为背景资料,由学生在其中进行角色扮演,最后评价学习效果。对照班则采用常规的班会课形式进行,即故事演绎+角色扮演。
(三)研究方法
采用等组实验法设计,以七(8)班为被试班,对照班为七(3)班,分别在学期中、学期末评价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四科学习成绩和德育考评成绩。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四科学习成绩是用考试的方式获取;德育考评成绩依据学校制定《中学生德育定性考评表》、《湛江市第九中学中学生德育考核评分细则》进行评分。结果用SPSS17.0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二、结果
(一)两班各科期中考试成绩及德育评分结果见表一。
表一两班各科期中考试成绩及德育评分( ,分)
项目 人数 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德育
被试班 50 56.96±11.33 78.04±19.35 85.36±25.88 73.08±32.21 95.76±4.25
对照班 50 48.90±10.11 67.74±23.86 76.24±28.94 63.68±33.43 82.44±12.34
t值 18.79 10.85 10.27 10.37 7.3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二)两班各科期末考试成绩及德育评分结果见表二。
表二两班各科期末考试成绩及德育评分( ,分)
项目 人数 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德育
被试班 50 77.98±14.57 82.00±25.02 92.56±36.00 82.58±35.40 97.64±4.06
对照班 50 68.30±19.92 74.75±24.16 83.22±31.60 71.29±38.43 80.71±12.03
t值 4.56 3.67 9.69 9.49 8.45
P值 0.000 0.001 0.000 0.000 0.000
三、讨论
(一)基于多媒体环境的德育课教学对政治、德育成绩的影响
从表二可见,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被试班学生政治、德育成绩分别为77.98±14.57、97.64±4.06分,比对照班的68.30±19.92、80.71±12.03分,分别高出9.68和16.93分,两班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说明基于多媒体环境的德育课教学可以明显提高政治、德育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成绩。把多媒体手段引入思品课教学中,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深化;音像教材能直观地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促进思想、道德和行为的形成,以达到教育要求【4】。据刘仁波研究【5】,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扩大学生的知识摄取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减轻学生学习的身心负担、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教学情景,可以给学生以各种感官刺激,以现实的社会背景资料、生动的情景场面,把发生在社会上的事件通过多媒体重复演示给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每个事例就是发生在眼前的事件,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最后提高学习效果。
(二)基于多媒体环境的德育课教学对语、数、英三科成绩的影响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被试班学生语、数、英三科成绩分别82.00±25.02、92.56±36.00、82.58±35.40分,比对照班的74.75±24.16、83.22±31.60、71.29±38.43分,分别高出7.25、9.34、11.29分,两班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见表二。说明多媒体与德育课整合教学不仅提高政治、德育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可以提高语、数、英三科成绩,主要与经过多媒体德育课学习后,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了他们的学习目的,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意志,提高学习科学知识的信心、毅力有关。课堂观察发现,被试班的课堂纪律,师生互动程度、效果等均比对照班好。
(三)基于多媒体环境的德育课教学对学生道德行为表象的影响
基于多媒体环境的德育课教学,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被试班学生的班风、班纪明显比对照班好;被试班学生在劳动实践课、社会义务活动、共青团活动方面,参与的积极性也比对照班高,参与这些活动的目标也比对照班明确,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技能也比对照班成熟。例如:在学校组织的创卫活动中,被试班学生的技能熟练情度、积极性要比对照班好,每一次被试班学生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均比对照班学生所用时间短,根据综合评价被试班得分为98分,对照班得分只有80分。
(四) 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的评价
对被试班学生家长的调查结果汇总:认为学生德育思想品德明显好转的家长占96%;认为学生行为习惯明显好转的家长占90%。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环境的德育课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改善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外显行为习惯,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德育水平,是中学德育课教学值得推广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何万腾.新形势下的中学德育工作之我见.课程教育研究[J].2013年8月第23期.63-64页
[2] 李运林,徐福荫.专著.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8月出版.
[3] 吴小建.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教学研究(考试周刊)[J].2013年第55期.166-167页
篇7
1.进一步强化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为日照市文明单位后,我们在成绩面前找差距,进一步明确创日照市文明单位的目标,把创建工作列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了学校精神文明发展五年规划。
2.规范开展系列评创工作。
在前几年系列文明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操作,开展了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办公室)、文明师生评比。一是制定了《阎庄镇中心小学文明校园评比办法》、《阎庄镇中心小学文明办公室评比细则》、《阎庄镇文明班级评比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二是落实措施保证创评工作的开展,加大过程管理力度。
3.在教室外墙壁上绘制墙皮文化,设立宣传橱窗,增添固定标语牌,每班门前设立温馨话语小黑板等,在让全校师生参与创建、体验创建的同时受到教育,使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具有感人、育人的教育功能,同时,加快了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完善了德育室和荣誉展室,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
4.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级的教育网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开展了教师家访活动。定期邀请交警、交通等有关人员做安全讲座,让学生的能力和品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进一步突出内涵发展。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心理素质。学校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了师德考评机制和师德建设监督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同时也从各方面充分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成立了心理咨询室。
2、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成长。强化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积极鼓励教师终身学习,学校购置了大量书籍,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
3、加强校本培训,加快专业发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途径开展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技能培训、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形式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开展了课堂教学开放周、 骨干教师送课到村小等活动,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三、坚持德育创新,注重自主发展。
德育工作坚持以爱国教育为主线,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高。重视加强德育规范化建设,注重加强少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领导小组,定期开展班主任、辅导员培训交流,切实提高德育队伍的教育水平,抓实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计划的组织行为规范条例的学习,每天对学生一日常规进行检查,使学生的行为更加符合规范,促进了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3、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他们喜闻乐见的德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溶于各项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认真做好每周一的集体升国旗仪式。
四、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
我校切实把和谐校园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开展了创建和谐校园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和谐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篇8
[关键词]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8-0015-02
[作者简介]邹一军(1978―),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意义重大。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其言行总是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良好的礼仪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能使学校的形象更加良好,能使家庭更加温馨,能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对于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而言,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大力进行礼仪养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站在理论高度,明确方向,提升德育管理能力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从育人环境、办学制度、课堂教学、德育活动等方面展开,以此来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文明礼仪教育依托学校德育,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让学生对基本的礼仪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2)增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3)建立文明礼仪评价体系。(4)形成文明礼仪校本课程。(5)建立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德育体系,丰富学校发展内涵。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单有政策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具体执行人――班主任的大力支持。班主任对该项工作的理解、支持程度直接影响教育的成效。因此,要重视教师理论的提升,坚持不懈地组织班主任老师系统地学习有关德育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如《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等,以保证教师在研究中能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可邀请礼仪教育研究的专家就如何撰写课题报告、如何进行问卷调查、如何制定文明礼仪规范、如何开展礼仪教育活动等做专题讲座,为教师课题研究导航,以此来促进师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体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轨迹和成果。
二、着眼教育广度,多种形式,打造师生礼仪教育
(一)以礼仪校本教材为依托,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江苏省文明办下发的《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礼仪规范(试行)》的要求,编写了教材――《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分别从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这八个方面进行编排,选择不同年段学生遇到的文明礼仪方面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实施礼仪教育过程中,学校将晨会课、班会课等作为礼仪教材学习的主阵地,让教材走进课堂,使学生感受礼仪文化的魅力,逐渐掌握礼仪知识,践行礼仪规范,提升综合素质。
学校还开设了文明礼仪研究课。该课结合礼仪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拓展课题研究的空间。学校里掀起了人人参与研究、个个贡献智慧的热潮,文明礼仪的校本研究之风深入到了每位教师的心中。
(二)抓好文明礼仪建设主阵地,促学生良好习惯形成
学校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的要求,制定了《通师三附学生一日常规考评细则》,使文明习惯培养制度化、序列化、精细化,在学生中形成争先创优、勇争上游的良好风气。
学校借助升旗仪式进行文明的传递,创新、优化升旗仪式的形式和内容,由班集体展示本班的文明礼仪新风尚。学校精心构建活动阵地,加强对橱窗、墙报、广播站、校园网络中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指导与教育,力求通过主题突出、图文并茂的内容宣传文明礼仪。学校还成立了一支由学生组成的阳光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的目标是“做‘三附’文明的倡导者,做‘三附’文明的先行者”。阳光志愿者用自身行动去影响、帮助和带动周围的人,为创建阳光、和谐、幸福、文明的校园贡献力量。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举行“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月活动,通过“在校学习礼仪,家庭传播礼仪,社会实践礼仪”的方式,形成人人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氛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如举办“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每一天”“文明礼仪我体验”等活动。学校还编排了一套文明礼仪操――“我是‘三附’好少年”,学生在说、做、跳中演绎文明礼貌行为,掌握文明礼仪知识,培养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养。
(四)家校携手,共促文明习惯养成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各自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及良好文明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要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为此,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举办家长讲座,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
三、绘就美好蓝图,扎实推进,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
学校在进行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时,向着预计目标扎实推进,从礼仪知识的宣传,礼仪童谣的传唱,礼仪黑板报、手抄报的展出,到礼仪故事的演讲,礼仪小品的表演,礼貌用语的学习,再到礼仪行为的训练,礼仪操的推广,将活动的内容设计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参与面广,教育的辐射面大,训练在知情意行上循序渐进,使文明礼仪的内涵不断深入学生心中,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应立足当下,为学生的终身谋求幸福。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共建教育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篇9
一、建立科学的岗位培训与聘用机制,保证班主任队伍的质量
1.岗位培训制度
①对见习班主任、副班主任进行岗前培训。为了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尤其使他们尽快掌握班主任工作的特点、规律及方法,为胜任班主任工作打下基础,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德育培养规划”,规划包含培训对象、培训目标、方法和考核内容、方法等内容。为了便于规划的具体实施,又制定了“青年教师德育培养实施细则”和不同阶段的评价标准。规划中规定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必须接受班主任岗前培训,系统地学习班主任工作的有关理论,担任一年见习班主任,考核合格后再担任一年副班主任。副班主任深入班级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参与班级管理。
②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专题培训,以“班主任的素质及班集体的建设”为重点,包括班主任工作的任务、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班主任工作技能、班集体建设四个方面。
③每年有针对性地请优秀班主任在学校教职工大会上做经验交流。
④拨专款定资料。每学期为每位班主任订《班主任》杂志,分期分批购买有关德育理论专著和杂志。
⑤每年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充分利用校内的德育资源进行班主任工作研讨交流、较之教育专家的理论讲座、技能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因此,学校决定每学年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
2.考核与聘用机制
为了促进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我们紧紧抓住考核这一环节,在考核时严格标准,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采取“四看、三联系、两结合”的方法,即看考勤、看笔记、看材料、看活动记录;与被考核教师联系、与年级组(教研组)联系、与学生联系;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最后以量化积分的形式将青年教师每个阶段的考评结果反馈给校领导、年级和本人,为领导选聘班主任提供依据。
3.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
二、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激励、督促班主任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1.制定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方案”,评价结果与评选先进班集体、班主任酬金挂钩。
2.全面考核,综合评价。
对班主任工作评价时要突出评价形式的灵活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平时与期末、学生座谈会、听课、参加主题活动、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保证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⑴全面评价,及时反馈
政教处派人专门负责收集、整理来自各方面的评价信息,并利用“常规检查量化评比表”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班主任,以使班主任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查漏补缺。
⑵规范评价程序,做到科学合理
实施考核评价时,既要重视过程评价,也要重视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即对班主任有形的工作进行检查、反馈,如活动场所、教室、餐厅、宿舍的卫生,学生的文明礼貌,遵规守纪情况,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等情况。终结性评价即学期末由学校领导、政教处、年级组、学生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定性评价,最后评定班主任量化考核总得分。
三、强化班主任的科研意识,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新时期的班主任应该是“奉献+科学”型的班主任。这个“科学”指的是: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新的历史时期,班主任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这些新问题、新矛盾需要解决,如何解决?这就需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学校要求班主任做到:班主任要有独立承担或参与的德育课题研究与实验,论文获区级以上奖励或在区级以上报刊上发表。
四、加强岗位业务学习,提高班主任管理技能
篇10
根据国家教育部德育工作会议精神,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将以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为主线,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常规管理为重点,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来开展,逐步达到学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学生德育发展方向。
一、重点工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德育队伍包括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任课教师。德育队伍建设的内容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落实德育导师制。德育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性格气质多元、素质全面的班主任队伍。
(1)校德育工作会议:11月份召开,传达落实常州市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由中层以上干部、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全体班主任、副班主任、教研组长等参加。通过学习,德育工作者应该对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实效性从思想上形成统一认识。
(2)校德育沙龙:研究学校德育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开拓思路、创新内容、寻找手段,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意见建议。
(3)校德育科研:本学期学校将继续抓好《重点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能力自我发展的研究》课题,作为德育科研的突破口。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和外出参观学习,扭转以往重点不突出、实践不深入等问题。各试验班,各学科实验组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必须进一步明确任务,加强学习,围绕课题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以期取得显着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
(4)年级组建议: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协调作用,健全年级组例会制度。各年级要定期情况通报,着重反映班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
(5)班主任队伍的指导:我校的班主任主要由长期在我校工作的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外地引进的优秀班主任、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的新班主任组成。客观存在着管理思想、管理经验的差异,需要一定的培训和指导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学校将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计划另附)
(6)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我校的副班主任主要由新教师、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曾担任过班主任现不担任但经验较丰富的教师三部分人构成。这三部分教师各有特点,新教师有冲劲有热情更易与学生沟通但缺乏经验;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形成了一些管理方法只是对班级管理事务不够熟悉。加强副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是既要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又要从现任班主任处学习;加强副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是要不断完善副班主任制度,加强对副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并考虑相应的副班主任津贴和期末考核奖。
2.强化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是培养人的文明素质的前提。学校将过去时一步从制度、手段等方面强化常规管理。
(1)校德育工作研讨会:适当时间召开,研讨《校文明班级考核细则》以及《德育学分制实施办法》的修改完善,由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部分班主任参加。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的贯彻执行:本学期学校将通过严格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评价体系来加强常规管理。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由教导处、团委、班主任、学生会指导值周班级来完成,值周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及值周执行情况由学生会直接考核,教导处抽查,学校校长助理组织部分学生成立监督会,对学生会的工作进行监督,并对学生会的检查结果予以审核、汇总,每天向班主任通报。原“校团徽佩戴”一项检查内容修改为“校牌佩戴”。
(3)推进优良班集体建设:各班应在开学初填报《文明班级争创计划》,从德智体美劳(特别是德)方面确立本学期的治班思想、奋斗目标、行动计划;期中后召开年级组会议、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了解文明班级的争创情况;期末各班根据争创情况填报《文明班级申报表》,由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团委进行考核,校德育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二、常规工作
1.各类教育活动的开展:
由班主任将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等整合到平时教育的过程中。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学期将邀请校外心理辅导的专家作1—2次心理健康讲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指导和疏导,新高一及高三毕业班尤其要注意学生心理变化,着重辅导学生如何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稳定的自我控制、良好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健康的自我发展,达到开发学生心智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高效学习的目的。形势法制教育要使学生明确学习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省常中学生应备的素质。
2.各类学生会议
8月30日晚6:00召开高二、高三寄宿生会议、晚7:00召开高一寄宿生会议、9月上旬召开新学期的学生大会、9月中旬召开新学期学生表彰大会、10月中旬进行期中质量动员会、11月中下旬开展期中部分学生座谈会、期中质量分析会、2月份召开期末休业式、期中表彰大会。
3.各类家长会议:
9月上旬召开新学期学生家长会、11月中下旬召开期中后家长会、期中后部分家长座谈会、12月上旬召开第二十届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
4.各类校际传统活动:
本学期将继续组织好“教师节庆祝活动”、“国庆系列活动”、“校庆系列活动”、“元旦文艺演出”。
5.各类社团活动:
进一步完善各类社团的组织机构,修改和设立社团章程,定人员、定计划、定课时、定内容、定地点。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出勤考核,教导处将加强组织检查和活动质量考评。
6.各类表彰奖励和补助:
9月份做好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发放工作;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通知精神,做好优秀学生表彰奖励的申报工作和贫困学生助学金的申请工作。
7.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中课改中的功能:
加强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了解各门学科的课改动向,主动为师生服务。
- 上一篇:文化旅游与经济
- 下一篇:房地产客户关系管理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