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停车场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6 17:2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停车场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市建设局关于城市客运停车场迁移的实施意见 为加强城市客运管理,减轻市区道路交通运输压力,减少城市噪音污染和废气污染,提高城市客运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山西省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暂行条例》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城市客运线网布局,合理设置营运线路站点”的规定,结合我市城市公共客运发展规划和我市城市公共客运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实际,经研究决定,停止使用滨河停车场,启动新建的马兰滩停车场和铁磨沟停车场。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两个新建停车场的使用和客运车停放安排 1、马兰滩停车场(西客站)停放的客运车共计43台。包括:古交到河口的公交客运车(11台)和古交到东塔(11台)、原相(8台)、岔口(8台)、白家沟(3台)、阁上(2台)5条线路上的乡村客运车。其中古交到河口线(11台车)为经营权有偿使用的城市公交线路。 2、铁磨沟停车场(东客站)停放的客运车共计86台。包括:古交到马兰(25台)、屯兰(4台)、雁门(26台)、加乐泉(19台)4条线路上的公交客运车和古交到大南坪(2台)、曹坪(3台)、三岔口(4台)、石千峰(2台)、神堂岩(2台)5条线路上的乡村客运车。其中古交到马兰、屯兰、雁门、加乐泉4条线(共73台车)为经营权有偿使用的城市公交线路。 3、古交到邢家社的客运车辆(4台)在头南峁蔬菜批发市场停放。 二、组织实施和时间安排: 整个迁移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从2005年5月20日开始至6月25日结束。 (一)宣传教育阶段:从5月20日—5月25日。 由市客运办负责,市交警大队和新闻单位参加,向经营者和群众宣传城市客运发展规划及合理设置城市客运场站设施有关规定和知识;宣传停车场迁移对优化城市发展服务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动员经营者积极配合做好迁移前的准备工作,确保顺利迁移。 (二)完善场内设施阶段:从5月26日—6月9日。 1、由市客运办负责,交警大队和实业公司等单位配合,制定两个新建停车场场内的车辆停放、运行计划,确定场内各线路车辆的停放顺序和位置,划定停靠线,安装标志牌。 两个新建停车场内设置不锈钢停车标志牌、公示宣传栏需资金110950元。其中包括:①马兰滩停车场28个(包括市内车、长途车、出租车等)标志牌,制作费28×1500元/个=42000元,安装费28×150元/个=4200元。②铁磨沟停车场15个标志牌,制作费15×1500元/个=22500元,安装费15×150元/个=2250元。(3)两个停车场各需公示栏和宣传栏4个,共8个,制作费8×5000元/个=40000元。此项资金由市财政解决。 2、由市客运办负责,交警大队配合,在马兰滩停车场到铁磨沟停车场之间的滨河南路路段为古交到河口、马兰、屯兰、雁门、加乐泉5条客运线路规划30个候车站点(道路两边各15个,每条线路3个),设立30个候车站牌。候车站点相对集中在牛角上、原露天剧场附近和建设路路口处。 站点设置需资金49500元,其中包括:站牌制作费30×1500元/个=45000元;安装费30×150元/个=4500元。此项资金由市财政解决。 (三)统一迁移阶段:从6月10日到6月15日。 由市客运办和桃园办事处负责,交警大队和城管派出所配合,关闭滨河停车场。所有城市客运车辆按计划进入规定的停车场停放。具体步骤: 1、由市建设局和客运办于6月8日组织召集各线路负责人和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传达市政府关于停车场迁移的决定和通知。 2、由桃园办事处负责,市交警大队、客运办和城管派出所配合,于6月10日上午正式关闭滨河停车场,禁止所有车辆(包括客运车、货运车等)继续进入场内停放。同时,由市客运办和交警大队在两个新建停车场安排专人负责管理车辆停放秩序。 3、从6月10日开始的每天7:00—20:00,由市交警大队和客运办在马兰滩停车场和铁磨沟停车场之间的滨河南路上合理安排警力和管理人员,负责指挥引导各线路车辆进入规定的停车场,并按规定的线路、时间运行,在规定的候车站点停靠候客。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停车场迁移工作领导组: 组 长:张亮通 市长助理、市建设局局长 副组长:褚佩玉 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队长
武永生 市建设工委副书记兼纪工委书记 成 员:薛永亮 城管派出所所长 阎元亮 桃园办事处主任 李佩生 市物价局局长 任长春 市客运办主任 张晋春 市政处主任 康根来 实业公司经理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客运办;办公室主任任长春(兼)。 各成员单位的主要任务及所需工作人员: 市客运办重点负责两个新建停车场内的设施装配和秩序管理,滨河南路上候车站点的设置及候车秩序的管理。需安排工作人员15人,其中在滨河停车场稽查管理的3人;在两个新建停车场内专门负责管理的各3人(共6人);在滨河南路上稽查管理的6人。 市交警大队重点负责停车场内停放和行驶秩序,滨河南路上的交通运输秩序管理。需安排交警队员15人,其中在滨河停车场指挥管理的3人;在两个新建停车场内指挥管理的各1人(共2人);在滨河南路指挥管理的10人。 城管派出所重点负责维持滨河停车场和两个新建停车场内的治安秩序,清理场内影响迁移工作小商小贩及摊点等。需安排干警4人,其中在滨河停车场管理的2人;在两个新建停车场管理的各1人(共2人)。 桃园街道办事处负责清理滨河停车场原有的票房、站牌等设施。 市物价局负责重新确定各城市客运线路的客运票价。 市政处负责滨河停车场关闭后的日常保洁维护工作。 五、亟待解决的问题 1、长途汽车站必须同时迁移。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市长途汽车站内的停车场地小,大量的长途客运车长期占用滨河停车场及其附近的滨河南路路段,使滨河南路上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等问题。如果长途汽车站不迁移,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滨河南路的交通管理混乱问题。 二是我市城市客运市场秩序会受到长途客运车的影响。我市许多乡村客运线路与长途客运线路在古交境内有重叠,如果长途汽车站不同时迁移,则长途客运车仍可直接进入市区,而乡村客运车却进不了市区,原本乘坐乡村客运车的乘客就会就近搭乘长途客运车,乡村客运车的客源必然减少,在长途客运车和乡村客运车之间就会形成不平等竞争和利益分配的不合理,进而导致两类客运车之间的经营冲突和矛盾,甚至造成一些不安定因素。例如古交—清徐的长途客运车,一直从我市大川西路穿行载客,既加重了市区内的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又直接带走了许多古交—邢家社的乡村客运车的乘客。在我市古交—东塔、古交—阁上等乡村客运线路上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为此,根据《山西省道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关于长途客运车进入城市“应当按指定线路行驶”并“进入指定的场站载客”的规定,建议长途汽车站同时迁移到马兰滩停车场(西客站);同时明确规定所有的长途客运车一律不得在市区内通行。 2、两个新建停车场的具体管理机构要明确。 为了切实加强对两个新建停车场的管理,根据山西省《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暂行条例》关于“城市公共客运场站设施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所属的城市客运管理机构,负责城市公共客运的具体管理工作”的规定,建议马兰滩停车场和铁磨沟停车场由市客运办负责管理。 六、措施和要求 1、各单位必须高度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要严格落实责任,依法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任务;又要针对迁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个别经营者和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等问题,积极主动地做好解释和说服教育工作。 2、滨河停车场关闭后,所有客运车辆不得在滨河停车场及其附近继续停留候客。市客运办和交警大队要相互配合,加强稽查管理,加大处罚力度,对故意妨碍迁移工作,扰乱管理秩序的经营者,要依法从重处罚,直至取缔其经营资格。市交警大队要尽快拿出以两个停车场之间为重点的滨河南路交通管理方案,明确责任和措施,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确保滨河南路正常的交通运输秩序。 3、各职能部门和经营单位要抓好对经营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及业务培训,强化安全经营管理,促使经营者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文明服务意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有序经营,杜绝事故发生。 4、要尽快建立健全停车场有关管理规定制度,规范场内车辆停放秩序。要结合停车场迁移工作,尽快规划设置好所有城市客运线路上的候车站点站牌,落实线路营运管理配套措施,规范经营管理秩序,促进我市城市客运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五年五月十八日
市建设局关于城市客运停车场迁移的实施意见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接轨杭州经济圈、建设杨汛小城市”的战略目标,以“街净、村绿、路畅、河清、天蓝”十字方针为总体目标,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为着力点,广泛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参与意识。
二、工作目标
“洁净城镇、美丽乡村”大行动分为镇级及村级两个层面展开。镇级层面主要是杨汛桥、江桥集镇及杨江大道、江夏公路沿线、镇管河道;村级层面主要是各村(居)属地范围内。
(一)镇级整治。主要对杨汛桥、江桥集镇及杨江大道、江夏公路沿线、镇管河道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做到无垃圾轻漂物、无污水溢流、无乱设广告牌匾、无乱停乱放和无违法搭建的“五无”目标。
(二)村级整治。以“绿化、亮化、硬化、净化、美化”为目标,重点抓好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河道清理、村庄绿化和环境改造五方面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环卫设施的提档升级,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强群众参与和监督。
三、工作措施及激励政策
(一)开展集中性的专项大整治
今年4月—5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集中性的专项大整治(具体计划见附件2)。同时加大对村(居)实施“洁净城镇、美丽乡村”集中专项整治的奖励,根据村(居)人口数和整治力度,凡考核验收得分在80分以上的,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奖3万元、2万元、1万元,直接奖给村(居)干部。
(二)加大对经常性硬件投入的补助
对各村(居)在“绿化、亮化、硬化、净化、美化”等方面的硬件投入,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具体如下:
1、加大对环卫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根据“洁净城镇、美丽乡村”的行动计划,镇环卫站将增添一辆洒水车和吸粪车,并加大对工业园区、重点路段的环卫设施(公共厕所、垃圾箱)建设,其中对村(居)内新建垃圾中转房,并统一配备垃圾箱的,一次性补助5万元。
2、加大对河道保洁的投入力度,镇财政每年切出50万元用于河道保洁的设施和队伍建设,具体由经发局(农口)制定方案。
3、加大污水收集力度及自来水管网改造。2013年有三个以上村(居)实施整村(居)生活污水进管处理,对整村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作的,按县奖励标准1:1由镇进行匹配;在2010年至2012年内完成自来水管网“一户一表”改造的村(居),按每户改造费用的10%进行补助。(补助依据由杨汛桥供水公司营业所提供)
4、加大对村(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镇财政每年切出不少于100万元用于村(居)绿化、水冲式公厕、停车场等设施建设。今年将对村(居)内公共厕所全面维修和整治,并落实专人保洁,改建为水冲式一次性补助3000元/只,普通式一次性补助1000元/只;对于开展村庄内道路两侧及闲置土地绿化的,且新增绿化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给予村(居)2万元奖励,每增加1000平方米,增加1万元奖励;村(居)内建设公益停车场的,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按每个停车场建设费用的20%进行补助。
5、加大对村(居)环境整治涉及的道路、桥梁建设的补助。对村(居)内主要干道、环村道路建设的,实行工程招投标中标价20%补助,最高补助20万元;村(居)内为方便交通、消除安全隐患,实施桥梁新建、维修的,按招标中标价20%进行补助,最高补助10万元。
(三)实行长效性保洁的月月考核
1、成立“洁净城镇、美丽乡村”大行动考核小组,人员由镇范围内的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镇人大代表组成,每月从中随机抽出相关人员,组成考核组,对各村(居)进行检查考核。
2、考评结果实行一月一通报,并与当月奖励挂钩。每月评出一、二、三等奖,根据《杨汛桥镇“洁净村(居)”竞赛活动考核评分表》,按百分比当月考核,当月兑现。
四、工作要求
(一)坚持属地管理,确保包干到位。“洁净城镇、美丽乡村”大行动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村(居)、各单位对所辖区域内环境负有管理责任。各村(居)党(总)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村(居)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在行动计划中,要亲自挂帅,研究制定方案和措施,切实抓出实效。
篇3
一、苏区振兴成果喜人,革命老区盛开幸福花
近3年多时间来,广昌县紧抓苏区振兴与“同心・振兴”双重战略机遇,全面策应,主动对接,取得了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成果,浇开了红土地上的幸福之花:1.累计争取上级各类扶持项目480余个(含打捆项目)、资金逾28亿元,加快完善了各类基础设施建设;2.获得上级财政补助资金4136.95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997户,高标准打造了贯桥村、姚西村、高排村、石良村等一批苏区示范点;3.获得中央统战部捐款捐物累计800万元;4.获得全省统一战线实施“同心・振兴”项目100个,协调各类项目资金1.6亿元,获得捐赠资金3700万元。两年来,广昌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据统计,上一年(2014年)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7.02亿元,增长9.8%;财政收入8.13亿元,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11元,增长15.1%。
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美丽乡村旧貌换新颜
2014年6月,中央统战部印发了《中央统战部对口支援广昌县工作方案(2014-2016年)》,确定3年内重点帮助广昌援建学校10所、乡镇敬老院6所、村卫生室104所,援助资金约3000万元,并将在智力扶持、争取政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公益帮扶等方面实施精准扶贫。目前中央统战部捐款捐物已达800多万元。
广昌县一直坚持“旅游强县”的大产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莲花生态旅游主题,融入莲佛文化、明清古迹、红色遗存,精心打造一条“探抚河源头、赏姚西莲花、游明清古迹、受红色教育”的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把广昌建设成为“江西著名、海西盛名、中国知名”的全国莲花生态休闲旅游首选地。广昌县委、县政府强化了旅游工作领导,在对接振兴计划中整合发改、扶贫、新农村、财政、白莲、交通、农业、水利、文化、卫生、交通、农业开发等有关部门组成旅游产业发展联系单位,在项目建设上尽量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做到资源共享,给予最大倾斜。
(一)走进驿前镇贯桥村,修葺一新的同心街、振兴路宽阔平坦,整洁亮丽;新建的小学、医院和63套农民集中安置房白墙黛瓦,鳞次栉比;篮球场、休闲广场、农贸市场、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自2012年以来,广昌县整合“同心・振兴”捐赠资金、省农行、省地税等部门帮扶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红色旅游基础设施资金3280万元,为贯桥村实施土坯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31个工程项目建设,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打造了苏区振兴的样板工程。在项目建设中,为了照顾当地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同时按星级标准建设了旅游厕所、按国家A级景区标准建设了大型停车场、精心设计并树立了旅游标识牌等基础设施。如今,“高虎脑苏区小镇”已经成功创评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红色旅游的发展让当地百姓得到了不少实惠。随着苏区小镇的建设成型,高虎脑的名头逐渐变得越来越响亮,不断的吸引省内外的游客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随着游人的增多,当地村民有经济意识的一批人率先抢抓到了机遇,开农家乐、农家旅馆、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服务,出售当地自产的特产等,带动了农田农闲之外的就业,村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普遍增加。
(二)来到驿前姚西村,那个多年前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如今已经变成了闻名遐迩的“中国莲花第一村”。自这里被列为中央苏区振兴示范点以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苏区振兴规划,县委、县政府累计筹集5000多万元对姚西景区进行打造和提升。姚西村前1400余亩荷塘里的电线杆全部迁移,姚西村及各自然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良好的整治,姚西村10余个村小组的房屋进行了风格统一,对所有房屋进行了粉刷,房顶上的黛瓦也进行了镶边嵌檐,新修了景区3条环形路,村际公路面貌也得到改观。十里荷塘中央的竹林也进行了清理,砌好了护坡堤坝,铺设了多条内部环形游步道,增设了休闲桌椅,竹林周边还修建了数个荷花观景台,以竹林为中心的2000余亩荷塘的渠道、田埂,全部进行了园田化建设。为了适应游人越来越多的趋势,2013年重新新建了旅游标识牌、导览系统、生态厕所、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同时改造了供电变电、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姚西村因其壮观的莲花景观,及其生态田园之美,2012年成功入选中国 “最美乡村(小镇)”百佳,2013年成功入选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2014年入选“江西省休闲旅游秀美村庄并成功创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三、借乘苏区振兴东风 全面谋划旅游发展
为对接苏区振兴计划,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自2012年以来广昌加大红色资源挖掘整合力度,已新摸排出有价值的红色旅游资源18处,并积极着手省保、国保申报工作。同时,精心打好“广昌路上”这一红色资源牌,大手笔打造以广昌路上红色群雕公园为依托,以高虎脑红色遗址群为主要支撑的红色景区。
为发展旅游产业多样化,广昌县还集中力量深入挖掘莲文化、古镇文化、宗教文化、恐龙文化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对各乡镇乡村旅游点进行了全面摸排,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景点景区品质,丰富旅游业态,彰显地域魅力。旅游项目建设单位在全县展开:龙凤岩、定心寺与莲神太子庙、莲温泉勘探、青龙生态园、仪凤莲花山庄、玖祥火龙果休闲旅游生态园、B江莲花港湾、荷源公园等建设正在有序进行。
篇4
从督查情况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的总体安排,各县(区)把城乡交通秩序整治作为“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活动的重要抓手,及时组织召开整治动员大会,成立整治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联合工作组,在深入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集中力量进行了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各县(区)分别成立了由分管公安或安全工作的领导为组长,公安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交通秩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对整治范围内的国、省道等主干路段,分区域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人员,细化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为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舆论氛围。各县(区)结合实际,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城乡交通秩序整治宣传活动。交警、运管、公路等部门出动宣传车,深入城区和主要道路进行巡回宣传,大力宣讲交通秩序整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整治工作要求。交警部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活动和“创建交通秩序示范公路”、“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活动,对辖区机动车驾驶人员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深入学校进行交通安全讲座,组织开展了深化城乡交通秩序整治暨创建交通秩序示范公路活动启动仪式。同时,采取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单、在城镇乡村和公路沿线等人群密集场所张贴等方式,对市政府《关于对全市城乡交通秩序进行集中整治的通告》进行了广泛深入宣传。
三是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整治交通秩序。各县(区)公安、交警部门针对公路沿线“马路市场”严重,影响交通畅通安全问题,与交通、公路、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对公路沿线集贸市场基本做到逢集必查,引导赶集车辆定点停放,指挥过境车辆按次序排队通过,对国、省道等干线公路和乡村公路两侧的乱堆乱放、乱修乱建的障碍物进行了清理。针对城区人口密集、车流量剧增、停车场地不足、街道乱摆摊点、沿街叫卖现象突出等问题,加强执法管理力度,科学安排勤务,合理调整警力,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共同营造文明、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公安、交警系统从内部管理入手,教育引导执勤交警和协管员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办法,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警告后放行。在城区交通秩序整治过程中,合理调整勤务,延长勤务时间,采取“高峰站点、低峰巡线、合理布控、全天管控”的勤务模式,在重点区域增派警力重点布控,利用各种对道路通行影响不大的公共空间,重新设置停车交通标志标牌,确保了城区道路不发生大的拥堵。工商、建设、运管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对城区以路为市、乱摆摊点、占道经营及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整治,对违章建筑进行了制止和拆除,对城区私家车非法从事营运和占道维修车辆等行为进行了查处和取缔,使城区交通秩序初步好转。
四是突出整治重点,严查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按照全市公安交管会议安排,各县(区)把整治黑车非驾、无牌无证交通违法行为作为城乡交通秩序集中整治的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开展了黑车非驾、无牌无证专项整治活动。针对盐官等乡镇无牌无证、逢集日农用车违法载人现象严重等问题,强化整治措施,从严查处违法行为,共查扣无牌无证车辆166辆,行政拘留31人;县组织公安、交警、工商、运管等部门整体联动,共查扣无牌无证车辆366辆,依法行政拘留24人;县合理设置和调整执勤点,采取定点查纠与流动巡逻相结合的勤务方式,查扣无牌无证机动车86辆,行政拘留9人;在国道316线、省道205线过境段以及县乡道路和城区、等乡镇集中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整治活动,共查扣无牌无证机动车812辆,行政拘留2人;康县强化宣传舆论引导,注重源头管理,规范号牌办理程序,暂扣各类机动车77辆;武都区实行错时查勤和绩效奖惩制度,落实“点上管、街上巡、路上查”等措施,严厉查处无牌无证机动车、工程车,共查扣各类机动车1056辆;成县结合灾后重建实际,从源头管理和执法检查抓起,加大对农村道路短途客车超员整治力度,强化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监管,查扣无牌无证机动车547辆;文县组织交警、公路、运管、乡镇司法所和派出所联合执法,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查扣无牌无证机动车130辆;两当县坚持国道干线不失控的同时,加强对县乡道路的管理,对各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了整治。集中整治中,全市共出动警力11137人次,检查各类机动车48050辆,查扣各类机动车2927台,暂扣各类证件101本,办理登记入户702台,行政拘留66人,清理乱堆乱放350处,清理占道经营1600处,查处非法营运车辆59多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县(区)重视不够,部门间配合不力。个别县领导重视不够,整治行动迟缓,工作力度不大,成效不明显。有些成员单位之间协调配合不力,有的存在推诿、依靠思想,抽调人员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是宣传面比较窄,舆论氛围不浓。有的县(区)把整治重点放在城区及公路沿线,没有延伸到乡镇,存在农村宣传工作滞后,群众知晓率较低的问题。同时,个别县(区)汽车站、运输企业等人口流动较大场所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氛围不浓。
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措施薄弱。全市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部分道路已完工,但道路标志、标线、安全防护设施不健全,安全隐患比较突出。尤其是省道206线因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公路施工,道路乱挖、乱改线路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过往车辆的正常通行。
四是停车场建设滞后,违章违法行为较为突出。全市只有文县城区新建有一处停车场,其他县(区)均未建大型公共停车场,停车难的问题很突出。同时,个别县(区)整治措施不实,办法不多,针对性不强,城区周边及国道、省道、县道沿线乡镇依然存在马路市场、占道经营、乱摆摊点、车辆乱停乱放、建筑材料乱堆乱放等问题,尤其在逢集时段比较突出,严重影响道路的安全畅通。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协作配合。各县(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强化协作配合,形成整治工作合力,完善和落实各项整治工作措施,集中力量抓好城乡交通秩序整治工作,确保短期内取得实效。
二是完善交通设施,保障交通安全。各县(区)要利用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完工后,规划交通标志标线的机遇,尽快完善辖区各路段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及标志标线。要充分利用机关单位院子、公用闲置场地,合理规划设置停车场,鼓励社会组织依法开设收费停车点,下决心解决无处停车的问题。大型商场、超市、饭店、宾馆、娱乐等经营性场所要自行配建停车场地,积极提供停车服务。交警、教育、交通、公路等部门要在前期排查公路沿线学校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核查学校数量和师生上学、放学流量和流向,督促施工单位建设和完善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设施及标志标线标牌,确保学生出行安全。
篇5
一、整治内容
(一)整治脏乱差
主要任务:集中整治G205线与区交界处主次干道两侧,沿线3个行政村5个自然村。目标要求:①工程车辆无抛洒渣土、带泥上路污染路面;②村民住房无乱倒垃圾污水;③住房两旁无乱堆乱放杂物;④无占道经营;⑤无破损店牌店招;⑥改徽建徽和绿化提升;⑦规范设置各村地名标识。职责分工:成立乡“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推进步骤:1.春节前,乡、村、组三级联动,开展全乡各村环境大整治活动(重点清除垃圾,完成垃圾死角清理6处,完成污水污染点清理13处,清理疏通排水沟渠600米,严控违章搭建、占道经营);2.6月底前按照“一村一方案、一村一清单”的任务要求,启动推进村庄垃圾设施完善、污水治理(农户改水改厕)、改徽建徽、绿化提升、破损店招店牌修复、地名标牌规范设置等工作,量化工作任务,确保完成工程量的65%以上,对205国道主干道沿线的经营户、农户,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即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消除脏乱差现象;3.9月底前村庄垃圾设施完善、改徽建徽、破损店招店牌修复、地名标牌规范设置等4项工作的工程量要完成100%,污水治理(农户改水改厕)的工作量要完成80%以上;4.12月底村庄垃圾设施完善、污水治理(农户改水改厕)、改徽建徽、绿化提升、破损店招店牌修复、地名标牌规范设置等6项任务全面完成,各重点村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全面建立,健全纵到底、横到边的目标责任体系,确保每一条线都有人抓,每一个区域都有人管,每一项措施都落到实处。
(二)整治广告牌
主要任务:清理整治G205国道沿线违建破损广告牌。目标要求:①依法拆除未经区级以上主管部门许可设置的3块广告牌;②督促安装单位及时维修、更新破损的广告牌。3月底前完成整治任务。
(三)上游河道治理
主要任务:重点整治提升流域段环境整治;做好浮溪河、桃源河、梅川河河流沿线长效保洁工作。目标要求:围绕“防洪保安、湿地建设、滨水景观、水口园林、岸线开发、生态修复、环境整治”等全面改造提升,串珠成链,打造宜居宜游的丰乐河水口园林。推进步骤:2月底前实施浮溪河、桃源河沙石清於工作,争取在汛期到来之前清於完成;6月底前完成两河两岸整治提升工作;12月底前全面完成。
(四)改徽建徽
主要任务:对乡至区G205国道沿线民居等。目标要求:①国道沿线民居,按照徽派建筑形态、体量、色彩、材质及细部等要求,做到能修旧如旧、保持原汁原味,展现个体徽派特征;②其余村域内的非徽建筑,根据实际情况,以调整色彩、改造平屋顶为主,不做过大的改造;③加强新建建筑(含拆旧建新)的规划审批和管理,体现徽派风格。推进步骤:按区改徽办任务要求按时完成。职责分工:乡改徽办牵头负责“三线三边”国道沿线重点村落改徽建徽的规划设计,督查指导实施改徽建徽工作。
(五)绿化提升
主要任务:区围绕“三线三边”巩固绿色质量提升点3个,提质增效、放大效益点1个。目标要求:①村将新建的农家乐旅游停车场进行绿化提升,提高停车场的环境。②对已建成的13个提升点全面开展回头看,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资金、管护人员;③对重点提升的3个点进一步优化设计,补植补造,提升建设品位、档次、景观效果;推进步骤:春节前完成3个点的设计工作,3月底新建点开工率达80%,巩固提升点开工率达80%,5月底完工率达100%,巩固提升点全面完成,绿化提升任务也要全部完成。
(六)控违拆违
主要任务:重点抓好G205国道沿线的控违拆违工作。目标要求:①老违建“负增长”、新违建“零增长”;②制定控违拆违巡查制度、处置制度、零报告制度、奖励举报制度;③制定和落实控违拆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进步骤:春节前,制定完善好控违拆违四项制度;摸清存量违建底数,并制定出存量违建拆除计划;春节期间切实加强重点区域控违巡查督查工作,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长;3月份开始实施拆除行动,6月底前完成重点区域违法建设的拆除任务。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组要高度重视“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各责任村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村干部要具体抓、抓具体。要结合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和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明确有关村组和个人的工作责任,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舆论宣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开展媒体宣传和活动宣传,广泛宣传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及时宣传报道各地各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公开曝光反面典型,为环境整治营造良好氛围。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真正把好事办好。
(三)加强资金整合。要认真整合流域综合治理、绿色质量提升行动、世行贷款、美好乡村、百村千幢、百佳摄影点、百个亮点建设等项目资金,在为“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提供资金支持。
篇6
关键词:生态、环境、景观、设计
一、 环境概况
虾公山位于东莞市企石镇铁岗村东面,山脉绵延起伏,山体南北走向,主峰海拔127米,是企石境内最高的山岭,占地约120多公顷。它雄峙在东江边,状似大虾,故名虾公山。山上林木环抱,构成一幅自然优美的乡村风景画。
二、设计思想与原则
虾公山森林公园以原生态设计理念进行规划,本着“以人为本,保护自然”原则,利用现有优越条件,规划建成一个以健康、休闲为主的公园。尊重原生态体系,这包括地形、地貌、动植物、水土等自然条件,就地取材,保留原有的人工荔枝林和次生松树林,仅选择几个风景优美且影响不大的地方规划人工观赏景区,塑造切合地方自然环境特征的整体景观格局。
三、景观布局
1、功能分区
规划分为下列功能区:入口景区、上庙景区、半山景区、山顶景区、鱼塘景区及鸿发山庄。
入口景区为公园的主入口,规划在环镇路和建塘大道交接处。此处平坦开阔,以一座古朴粗犷的塔楼作标志,两边是功能服务区的建筑群,粉墙蓝瓦、错落有致,与塔楼相互构成简洁大方的入口主题。结合入口广场左侧做成林荫停车场,占地约2600平方米,将可容纳近百停车位。
上庙景区主要根据有识人士提出方案,当地村民自发募捐而筹建落成,选在原址重建。上庙背靠虾公山余脉,面对银屏山,周围古木参天,庙旁江水滔滔东去,成为公园内重要景点。庙前低洼水田蓄水成明漪湖,作为庙之明堂。湖内养殖七彩锦鲤,种植各色荷花,湖周建知鱼亭、芙蓉榭,同乐廊,飞虹桥等,既增添湖面生气,又赏鱼品花的妙处。
半山景区靠近公园北入口,山上建造一座揽翠亭,此处是俯览上庙景区的最佳处,两者形成对景。半山坡上,栽植大量春夏开花的灌木和地被,如玉叶金花、龙船花、春花、杜鹃花和勒杜鹃等,开花时节,山花烂漫、漫山遍野。
山顶景区建一座重檐八角亭,突出靠山,亭子面临东江是观赏日出的佳处,故名沐日亭,做为东江一个视觉焦点。山的最高峰牙鹰咀设置天坛平台,供游人登高望远,抒怀。“无限风光在顶峰”,远可鸟瞰企石、桥头、石排各镇的美景,近可感受东江的波光浩渺,公园的林木苍苍,湖光山色尽揽眼底。
另外于西面的鱼塘景区和西南面的鸿发山庄属私人场所,暂时保留现有景观。背面靠近鱼塘区的半山坡平坦处设放数围石桌凳,供游人歇息停留观景。
鸿发山庄周边驳岸多栽植水边植物,其余不作大的改造。
2、道路系统布局
公园在几条城市主道将设置出入口,有石山路、水泥车道以及停车场平台等,石山路总长约3500米。沿着半山腰铺设一条主要的环山车道,穿越南北,沿着山脊和山谷纵横盘旋,将各大景区连接,形成聚散有序,富有节奏感的游赏路线。
东北面的村口,利用现在低洼的农田与虾公山山谷衔接做成一个湖岸曲线流畅柔美的人工湖,南北以跨湖的九孔桥连接,北面蜿蜒伸入山谷,引入遐思。
四、园建设计
园建重点工程是上庙遗址重建,临水设台、拾级而上,青砖灰瓦,掩映于古树中,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沿着湖岸,规划一系列的亭廊水榭,如:芙蓉榭、知鱼亭、同乐廊和飞虹桥等,红花绿树,倒影湖中,摇曳生姿。上庙在建筑形式上,基本按原样重建,条石墙基、实木梁架、古式木窗、麻石台阶和阶砖地面,力图重现当年风采,体现传统建筑的艺术性。
主入口停车场的彩叶广场和亲水平台,半山腰的揽翠亭,山顶高处的重檐八角亭,均是颇具传统岭南特色的园林建筑。沿着黄色岩石铺成的登山小路游玩,时而设小休息平台、石凳,频添野趣。
该方案还有两项特色设计――公园招牌和“化石”山路。该招牌依着东莞本土文化、体现原生态,用“三合土”制作而成。“三合土”是利用石灰、沙子、红泥三种材料经过配制、夯实而得的一种建筑材料,特色招牌使得公园更有乡土风情。
虾公山部分区域多年前是采石场,我们从山上采下的这些岩石被称作为“沉积岩”,不少岩石上还有一些树桩、树枝的图案,因植物长期积压在石头上,所以又称之为“植物化石”。负责该园总规划的设计总监欧应田高级工程师预计利用这些黄色的“化石”铺设整园的山路,更能体现原生态,并将大大降低施工成本。施工队采下岩石将其磨平,就地取材铺在路上,制作出特别的“化石”生态山路。
五、植物配置
为了充分体现原生态植物,专门构思“山花烂漫”效果,设计方案采用自然的野花去装饰,如桃金娘、马樱丹、春花、杜鹃花、勒杜鹃等,漫山遍野,节省不少养护成本。我们还将对山上植物进行部分林分改造,增加开花的乔灌木,如春天开花的木棉、紫荆等;夏天开花的凤凰木、紫薇等;增加杜英、杉树、松树等叶色浓绿的风景树;还增加一些荷木、粗康柴等等。
养护管理方面则增加山体的肥力,在前期施薄绿肥,这措施将令虾公山的植物品种更丰富,多样化,生长更茂盛,四季植物景观更宜人。临东江的林带多因采石成为光秃的石山峭壁,这部分考虑保留为特色景观,只在山体易滑坡处栽植防护林,其他的山石点缀几丛山花修竹即可。
篇7
依山傍水的安顺市西秀区浪塘村曾是鱼米之乡,但过于依赖农业种植的弊端也很明显,除去生产成本后,村民辛苦种植农作物却赚钱很少,属于省二类贫困村,多数青壮年迫于生活压力,纷纷逃离家乡务工挣钱。
道路狭窄泥泞,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畜禽乱跑粪草乱堆,177户村民修建围墙而各自成院,“脏、乱、差,村里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这是村支书严勇对2013年之前的浪塘村的印象。2013年6月,西秀区开始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浪塘村成为创建点之一。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变革性的建设在浪塘村逐步展开,浪塘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贫困村变身成“美丽乡村”
浪塘村所在的旧州镇通过申报“一事一议”项目资金,争取住建、交通、农业等部门的项目资金,获得了近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有了底气。
自然生态良好,屯堡文化悠久,黄果树设计院据此编制了《仙人坝村浪塘村庄建设规划》,浪塘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有了科学的规划和定位。
拆除围墙,翻修村居外立面,统一成传统屯堡风格的装修,曾经衰败的村寨明亮了不少,浪塘村的变化自此开始。
畜圈被全面取缔,建立垃圾清运机制,硬化村寨主体道路,搭建浪塘大桥,安装投用太阳能路灯,停车场、文体广场、宣传栏逐一修建完工。亲水平台、景观水风车、休闲广场、旅游步行桥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相继建成,浪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与多数农村一样,浪塘村也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接流入邢江河。邢江河在2013年底被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生活污水势必破坏邢江河水质,治理生活污水成为浪塘村改善环境的重要内容。
2014年3月,浪塘村“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正式动工,通过潜流隔离净化与生物吸收原理,将水与杂物进行分离,最终达到污水净化的效果。
道路两旁的排水沟下埋着通往各户村民的污水管,通过雨污分流的设计,未受污染的雨水通过排水沟流走,污水则被集中收集处理。污水管道末端连接着沉淀池,近2米高的沉淀池底部铺设了一根管道,经过沉淀后的污水将流入湿地床。
“人工湿地床占地约350平方米,每天最多能处理250吨生活污水,目前每天大约60吨的污水。”据严勇介绍,“湿地床相当于一个污水处理池,底部有1.2米的砂石,中部是泥土,污水通过潜流式运行得到了过滤,湿地床上的菖蒲和美人蕉能吸收污水中的氮、磷成分,三次处理后污水经检测能达到国家一级A标水质,绝对不会对邢江河带来污染。”
浪塘村作为安顺在农村推行“污水生态处理”的首个试验点,成效显著,西秀区因此制定了“污水生态处理”推广方案,拟在全区农村广泛推广使用,计划用三年时间使得每个村都建有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实现村村优美、户户洁净。
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2014年8月,浪塘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工。西秀区宣传部副部长张建荣,曾任浪塘村“第一书记”,开始策划如何组织老年协会或者钓鱼协会前来浪塘村增加人气。
“不曾想到,还没来得及推广就已经游人如织了,来旅游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张建荣不曾想到刚改建完成的浪塘会变得这么火热。
2014年国庆期间,浪塘村共接待游人达8万人次,3000平米的停车场远远不能满足近3000多辆车的停车需求,停放于道路两旁的车流绵延数里。严勇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个人消费20元计算,十一期间全村就获得了160万元的收入”。
冬季通常是旅游景区的淡季,在深冬的浪塘村寨里,仍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游人,农家乐每月收入仍然能超过万元,部分游客已经开始咨询年夜饭的预定。
周琼是地道的浪塘人,她所经营的浪塘人家农家乐是村寨里第一家农家乐。周琼和丈夫在外打工已有十余年时间,得知浪塘成为美丽乡村的创建点后,在2013年底回到了家乡,用多年的积蓄装修建设了浪塘人家。
“当时心里也没底,不过浪塘的变化一天一个样,就先开起来试试,同时也方便照顾我家孩子。刚开始创业时,政府也很支持鼓励,没想到建成后生意特别好。”周琼告诉记者,“做梦也没想到浪塘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现在一个月赚的钱就相当于之前打工一年挣来的钱,半年时间就赚了30多万。”
如今,浪塘村已经有23家农家乐正式营业,还有部分正在装修。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曾经远走他乡的年轻人回家创业的越来越多,农家旅馆、便利店等也随之增加。目前已经有80多人相继回到了浪塘,近7成的外出务工年轻人选择了回家创业。
浪塘人明白,独特的田园风光是吸引游人的关键。200亩的莲藕养鱼试验项目已取得成功,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观光农业被确定为浪塘村产业发展的方向。建立蔬菜种植合作社,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白菜、辣椒、折耳根等在全村已种植近1000多亩。红米、土酒、山药等土特产品的规模生产也将在今年正式启动。
如今,幸福的笑脸在浪塘村随处可见,村民的满意度得以直线上升,曾经每年人均收入不过6000元的浪塘人在2014年收入翻了一番,大山之间的小村庄成了不可多得的美丽田园。
1月11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在考察浪塘村时,看到浪塘村里家家都有经营项目,不少人家都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过得舒适安逸。赵克志感到非常欣慰,并祝愿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好。(责任编辑/喻 丹)
记者手记
在浪塘村委会门口,停放着几部车牌各异的车,村支书严勇的办公室听上去人声嘈杂。这是不同地方来到浪塘取经的队伍。在严勇眼里,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走出村委会,在前往农家乐参观的路上,一位布依族阿婆正背着孙子散步,见到我们便满脸笑容的打招呼,看得出来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篇8
某村某中心村涉及12个村民组,349户,1291人。在市、县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围绕“道路硬化、村庄净化、道路亮化、村庄绿化”四个方面进行:
1、建成并硬化7米宽的农业示范区区间耕作路2.5公里,通组路硬化1125米已完工。
2、路灯120盏已安装并使用。
3、解决了中心村194户安全饮水。
(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为民服务综合楼已竣工并交付使用(内含一站式为民服务大厅、文化室、村民议事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
2、3750平方米的休闲健身广场已竣工。
3、新建了公厕2座、停车场1个。
(三)环境整治方面
1、整修并美化山塘4口。
2、清淤并硬化沟渠2300米、完成示范区1.5公里的河道提升及水车等水景观工程。
3、完成房屋改貌158户(统一墙、屋面)。
4、拆除猪圈、厕所、牛栏70个,拆出危旧房1300平方米。
5、购置并安放垃圾桶100只,建立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6、中心村内绿化结点已设计完成并订购景观树300棵。河堤春柳250棵。
7、完成入户道路美化15公里。农户庭院前后、主干道两侧绿化区护栏正在安装。
(四)产业发展方面
1、已流转土地1500亩,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分别发展瓜蒌、红心猕猴桃、四季水果和高标茶园。
2、侧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依托引进企业建设的基地,村级流转农田和山场500亩,利用租金入股,组织农户为集业提供生产服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青树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远景规划和温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规划,统筹周边龙井万亩蓝莓基地建设、桃岭殷河中心村扩面提升和温泉镇区改造整治规划,积极谋划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档次和品味,结合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以景区的理念持续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把青树中心村打造成生态环保、宜居宜游的乡村旅游景点,建设成县城瓜果飘香的后花园。
1、全力整治中心村人居环境。完成村庄绿化提升工程和2000米的护栏安装,持续集中开展清垃圾、清杂草、清乱堆乱放等整治行动,健全完善日常保洁长效机制,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向细节要美观。
2、完成水景观和村庄重要节点建设。用景区的理念建设中心村,完成河道绿化、拦河堰、荷塘等水景观工程和村庄内三个重要景观节点的建设。
3、加快电力、通信等线路改扩建。电力、电信、移动、广播等部门已依据城区标准制定改建方案,全力配合相关部门改建方案的实施。
4、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根据农业服务站、林业站前期逐户调查摸底的情况,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深入相关农户引导并帮助农户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提升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5、强化中心村“两违控制”工作。加强宣传力度,规范村民建设行为,全力查违拆违,坚决杜绝乱搭乱建,严防新的违建行为发生。
篇9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为目标,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城市管理,以国际标准提升城市品质,以本土优势彰显城市特色,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建管并举、注重长效,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思路,在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塑造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管理规范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为市民创造更加整洁、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主要任务
年,全市上下要围绕打造“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标准,保持激情,增强干劲,大干300天,继续开展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重点集中整治城区园林绿化、城市绿道、市政设施和背街小巷、河道治理、环境卫生和城乡结合部、视觉污染和占路经营、建筑立面和居民楼院、机动车排气、停车秩序和镇村环境等十大领域存在的问题,实现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城市风格特色更加突出、民心民气凝聚振奋、城市管理科学规范。
(一)城区园林绿化整治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以大道东段、上海南路、市民广场和文化场馆建设为重点,通过见缝插绿、拆违补绿、拆墙透绿、园艺植绿、全市增绿、全民护绿,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的城市新景观。
1、加强城区道路绿化,对城区路等道路实施绿化改造提升;实施西外环路隔离带绿化工程;对城区空地实施景观绿化,区域绿地实施改造提升,增加城市绿量,提高城区绿化水平。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
完成时限:4个月内完成
2、提升道路节点景观绿化水平,对大道交深圳路节点、大道交世纪大道节点、深圳路交路节点、深圳路交易通路节点进行绿化改造提升。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
完成时限:4个月内完成
3、对大道已征地未绿化部分进行临时绿化,种植三叶草43.6万平方米;对南三角以南、大道以北三角绿地实施绿化。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
完成时限:4个月内完成
4、加强城市立体绿化建设,立体绿化要选用苗龄3-5年的攀援植物,选择城区10处沿街庭院墙壁栽植爬墙虎、蔷薇、迎春、连翘等攀援植物,使绿化向空中延伸,既增加景观效果又提高生态效益。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按照批准的方案组织施工建设,认真实行监理质监制度,安全文明施工。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
完成时限:9个月内完成
5、加强城区公园绿地改造提升,对公园绿地内长势弱的苗木进行更换,对园路道板、休闲健身器材、雕塑、花坛等设施及时维护,更好地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娱乐需要。运用BT方式实施海水浴场景观建设工程,确保按时完工。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
完成时限:6个月内完成
6、运用BT方式,加快实施市民文化广场和市民文化中心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市民文化水平。着力推进市民文化广场中的城市中轴线景观绿化和景观设施建设项目,确保及时完工。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市文广新局
完成时限:9个月内完成
(二)城市绿道建设
结合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完善大道城市绿道建设,新建绿道10公里。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
完成时限:9个月内完成
(三)市政设施和背街小巷整治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不包括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主次干道、地下管网、人行道板、路灯等市级公共区域内市政设施,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城市规划区内支路、背街小巷和城中村(居)的市政设施,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由各街道负责建设与管理。以上海南路、琅琊台南路等道路为重点进行综合整治,打造城市道路示范街、标致路。
1、加强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对城区部分沥青面层、人行道板破损严重及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的道路及时进行整修和完善,改善市民出行环境。同时,选择城区上海南路、琅琊台南路等主要路段作为重点整治区域,打造城市道路示范街,提升城市形象。
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
完成时限:6个月内完成
2、加强公路城区段特别是市区出入口道路的养护与管理,及时修复破损路面,确保道路平整、行车顺畅。
责任单位:市公路局分局
完成时限:1个月内完成
3、加强城区公园、广场、商业街区和游园等休闲、旅游场所管理,确保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牵头,市商务局(财贸)、市城管执法大队、经济开发区管委、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各街道办事处分工负责
完成时限:1个月内完成
4、提升城市亮化水平,增强城市亮化景观效果。本着节能、实用的原则,将城区77条道路的6807盏高压钠路灯改造成为LED路灯;对海南路等67条道路的2965个路灯杆进行粉刷;完成大学一路西段路灯安装工程和大道景观亮化工程。
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
完成时限:6个月内完成
5、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由各街道办事处实施辖区内支路和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
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牵头,经济开发区管委、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各街道办事处分工负责
完成时限:6个月内完成
(四)城区河道综合治理
要以整治城区河道和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为重点,提升城市环保水平。
1、对城区河7条河道实施截污、清淤、护坡、引水和景观建设综合治理,进一步改善河道水质,提升景观质量;确保完成两河东岸和柏果树河东岸海堤建设工程,进一步优化海岸带环境;加强河道和城区水库安全管理,增加安全监测设备,及时维护河堤设施,保障城市防汛安全。
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牵头,经济开发区管委、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各街道办事处分工负责
完成时限:9个月内完成
2、运用BOT方式,开工建设中科成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进一步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
责任人:李学聚
完成时限:9个月内完成
3、运用BOT方式,建设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中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补充到豆金河、峄山河和相公山河,作为景观用水,进一步改善城区水环境。
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
完成时限:9个月内完成
(五)环境卫生和城乡结合部整治
以开展“百个最佳”、“千个星级”、“万个达标”道路、广场、公厕、居民楼院环境卫生竞赛评选活动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实现无建筑垃圾乱堆乱倒,无卫生脏乱死角,保持天天干净、处处干净、和谐有序。
1、加强城区环境卫生保洁与管理,对城区道路、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中村和国道、省道路域内的卫生进行集中清理,提高城区环境卫生质量,改善周边人居环境。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牵头,市公路局分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各街道办事处分工负责
完成时限:1个月内完成
2、城区生活垃圾收运实行“无缝隙对接”作业,达到“定点定时、车到桶出、桶退车走、地盘干净”,无二次污染;实行餐厨垃圾收运特许经营,建立餐厨废弃物申报制度,完善餐厨废弃物收运系统,实行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处置;所有取得建筑垃圾运输资质企业的车辆密闭改装及加装GPS设备,全面实行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特许经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乱卸乱倒建筑垃圾行为。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牵头,经济开发区管委、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各街道办事处分工负责
完成时限:3个月内完成
3、对城区27座未达标公厕进行改造;在城区文化路原检察院区域新建公厕1座。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
完成时限:3个月内完成
4、运用BOT方式,开工建设建筑垃圾填埋场,进一步提升城市垃圾处理能力。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
完成时限:9个月内完成
5、在城乡结合部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清运、覆盖、绿化等方式,整治堆放的建筑垃圾,清除生活垃圾死角,规范设置设施垃圾投放点,配齐固定的密闭式生活垃圾容器,落实专人全天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无乱排污水、无乱倒和积存渣土。
责任单位:市城市化建设办公室牵头,经济开发区管委、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各街道办事处分工负责
完成时限:3个月内完成
6、继续深入开展“百个最佳”、“千个星级”、“万个达标”道路、广场、公厕、居民楼院环境卫生竞赛评选活动。城区道路达标率不低于90%;广场达标率100%;公厕达标率不低于80%;居民楼院达标率不低于50%。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牵头,经济开发区管委、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各街道办事处分工负责
完成时限:6个月内完成
(六)视觉污染和占路经营整治
要以违法建筑、占路经营和门头牌匾为重点,加大整治力度,维护城市整体形象。
1、加强城市视觉污染整治,完成城市建成区范围内违法设置的各类户外广告清理工作,更换铁山路、人民路门头牌匾,拆除城市规划区内的违章建筑。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大队牵头,经济开发区管委、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各街道办事处分工负责
完成时限:8个月内完成
2、加强城区现有废旧物品回收点的整治。对未取得废旧物资回收许可证擅自经营的业户,坚决予以取缔;对取得废旧物资回收许可证的业户,加大规范整改力度,实现集中入室经营。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大队牵头,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各街道办事处分工负责
完成时限:3个月完成
(七)建筑立面和居民楼院整治
以城区主要道路建筑立面和老城区居民楼院整治为重点,精心打造城市特色街道和居民楼院。
1、建筑立面整治
建筑立面色彩要统一规划设计,做到简洁、明快、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营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要确保建筑外墙面无破损、脱落、裂痕等现象;城区主干道两侧房屋门面装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与周围环境及地域文化相协调,打造丰富多彩的特色街道。建筑幕墙清洗达到玻璃洁净、无裂纹及破损现象,颜色统一。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大队
完成时限:8个月内完成
2、居民楼院整治
(1)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对老城区陈旧的居民楼院进行分期分批整治,确保楼院内公共道路、活动场地、人行道、停车场等地面硬化,公共设施完好无损;区域内绿化和亮化水平高,环境整洁。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牵头,经济开发区管委、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各街道办事处分工负责
完成时限:6个月内完成
(2)物业小区管理服务制度健全,服务到位,物业收费规范。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
完成时限:1个月内完成
(八)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
加快淘汰老旧高污染黄标车,加强加油站油品质量监督检查和油气污染治理,确保实现市区无黑烟车、无油气污染,加油站油品质量全面达标。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分工负责
完成时限:6个月内完成
(九)停车秩序及占路经营整治
要以整治城市道路违法停车、占路经营和建设停车场为重点,切实维护城市环境秩序。
1、停车秩序整治
(1)围绕重点区域和路段,结合辖区交通特点和工作实际,采取巡逻控制和定点严管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利用现代化手段,全面开展执法管理,对违法停车实行严管严查。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牵头,市城管执法大队、市交通运输局配合
完成时限:3个月内完成
(2)开展联合执法,从严处罚社会车辆侵占公交专用道及停车站、场的行为。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牵头,市城管执法大队、市交通运输局配合
完成时限:1个月内完成
(3)加大人行道、车行道违规停车行为治理,重点查处占压人行道违规停车行为,保障行人交通安全。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大队按照工作职能分别牵头组织实施,市交通运输局配合
完成时限:2个月内完成
(4)继续加强停车场建设力度,确保停车场规划建设落实到位;加强路边停车位和专用停车场管理;选择符合条件的路域,施划人行道停车泊位、增设物防设施,有效防范人行道乱停车。
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事业处牵头,市公安局、市城乡规划管理处配合
完成时限:8个月内完成
2、占路经营整治
(1)坚持“统一组织、部门联动、属地为主、疏堵结合、依法处置”的原则,研究制定《市便民摊点群管理办法》和《便民摊点群专项规划》,指导设置各类便民摊点群,加强规范管理。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大队牵头,市城乡规划管理处、市商务局(财贸)配合
完成时限:3个月内完成
(2)通过完善和编制规划、健全有关制度和机制、修订标准、强力整治等措施,切实加大占路经营集中整治力度,打造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秩序。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大队牵头,市城乡规划管理处、市商务局(财贸)配合
完成时限:3个月内完成
(十)镇村环境整治
以设施建设、绿化提升、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等为整治重点,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乡村。
1、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建专门的领导机构和队伍。
2、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查处辖区内违章建筑、违规广告、环境污染等问题,大力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
3、参照市级标准,结合各自实际,开展镇驻地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镇域公共部位新增垃圾桶和果皮箱。完善垃圾收集运输体系,配齐日常运行管理和保洁人员,镇域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城市规划区内的镇、街道要将垃圾运送至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城市规划区外的镇要按照农村垃圾处理专项规划要求,建设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或垃圾转运站,实现镇域垃圾无害化处理。积极实施镇村绿化工程,打造绿色村镇。
4、推进辖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打造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型城镇。
责任单位:市城市化建设办公室
完成时限:8个月内完成
三、实施步骤
(一)发动部署阶段(3月中旬)。市政府对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结合各自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下旬-10月中旬)。市政府定期组织召开调度会和现场观摩会,及时研究解决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边整治、边巩固、边提高,确保全面完成各项整治任务。各牵头单位要集中时间和人力,按照工作责任分工进行全面清理整治,确保各项整治目标8月底前有大的变化,9月底有阶段性成果,10月底基本完成(跨年度的整治目标除外)。
(三)督查验收阶段(12月上旬)。各牵头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方案和责任分工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对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并督促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整治效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建局。各牵头部门也要成立市容环境专项整治领导机构和专门班子,具体抓好整治责任目标落实。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相关扶贫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加强项目管理,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公示制、合同制规定,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并发挥效益。
二、项目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南部,距县城20公里,离镇政府10公里,国道247线纵贯全村。全村共辖6个村民小组,413户2001人。有耕地8232亩(其中水浇地3000亩),人均耕地4.1亩。种植全膜玉米和水地玉米2000多亩,紫花苜蓿留床面积3000多亩。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近年来,村结合本村实际,按照群众发展意愿,将肉羊养殖业确定为全村主导产业之一,并规划建成肉羊集中养殖小区1处。目前全村共有肉羊养殖户176户,肉羊饲养量4860多只。通过集中养殖加分散养殖相结合的模式,逐年壮大肉羊养殖规模,力争今年全村发展集中养殖户50户,分散养殖户150户,全村肉羊饲养量达到7000只以上,仅肉羊养殖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可达到3500元以上。
三、项目名称:县镇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项目
四、建设单位:县镇人民政府
五、建设地点:县镇村
六、项目建设内容
1、新建停车场1处,新建大门一处,新建1.6米宽游步道650米;载砌道牙580米。
2、镇政府根据贫困户和发展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现状,推荐农家乐1户。
七、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经概算,项目需投资34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3万元,1户农家乐补助资金1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资金。
八、建设期限
2020年6月-2020年10月。
九、项目效益分析
该项目实施后,将有413户2001人受益,鼓励和支持贫困户通过多种旅游扶贫途径助力贫困人口脱贫,鼓励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旅馆、销售农副土特产品获得经营性收入,鼓励贫困人口到景区景点、旅游企业打工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鼓励贫困人口通过资产入股、资源入股等形式获得财产性收入,激发贫困人口参与发展旅游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持久内生动力。2020年预计将有50户贫困户直接获得收益,该项目将带动贫困户栽培旅游观光牡丹、种植草莓、蔬菜务工等覆盖贫困户40户,2020年预计户均增1.5万元;通过发展农家乐覆盖贫困户10户,2020年预计户均增1.3万元。
该项目全面落成后,将进一步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有力推动乡村旅游和绿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中部综合旅游区旅游承载能力,全力加快旅游文化城市建设进程。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靠实责任。为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镇上成立镇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处理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项目质量监督组,具体负责工程质量及签证工程工程量的核算工作;成立项目验收组,待工程竣工后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
- 上一篇:河长制述职报告
- 下一篇:幼儿园大班语文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