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电子凭证授权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16 17:2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保电子凭证授权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保电子凭证授权管理

篇1

一、医院门急诊收费处风险及原因

(一)现金与银行刷卡风险 收费处现金方面风险主要体现在:收费人员挪用风险、现金遗失风险、银行刷卡风险。首先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费员翻班容易导致备用金不足,为方便换零工作,次日上班的收费员被允许保留中午至下班的门急诊收入,从而导致下午收入的现金有被挪用的风险。其次在将现金押运到财务部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路程,但几十万元的现金存在遗失与被劫风险。银行刷卡风险随业务增多而显现,如由于密码错误或线路故障而导致刷卡失败、违规刷卡套现、银行POS单第一联未收回、POS明细联汇总与结算联不一致、与银行对帐及收入确认等问题。

(二)业务操作风险 在收费操作中,经常发生电子处方与纸质处方冲突、发票上收费项目重复(有时不必要)、电子处方中的药品下柜、项目写错或停用导致的无法收费、费用项目被输到其他科室、自主挂号问题重重等。究其原因有:一是计算机没有对输入设置限定;二是没有对系统中的挂号收费项目维护更新;三是医院科室之间缺乏约定与沟通;四是实施电子处方后,纸质单据和处方仍在沿用,二者间没有区分规定;五是医保政策宣传不足。另外随着门急诊收费业务量增长,退费量相应增加。其原因既有医院方面,如预检台失误、医生要求、收费员差错或打印机卡纸等;也有患者方面如取消就诊、随意退号和更换科室等原因。由于退费缺少牵制审核,容易产生诈退和舞弊。近年来急诊欠费明显增多,大部分患者事后会将欠费结清,但也有一些患者因昏迷甚至死亡、或涉及工伤及交通事故纠纷、不能确定责任人而无法付费。显而易见,在医院的救死扶伤的同时,缺乏相关制度保障医院的损失风险。

(三)人员与岗位风险 频繁人员变动已然对收费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既有个人原因,也有时间长、强度大等工作性质原因,同时还有考核奖惩不公、同工不同酬、缺乏培训与晋升机会、排班拖沓无规律(正常排班与加班排班冲突)、请假困难等管理原因。而收费处工作内容增加后,没有及时分离职务与设置具体岗位,进而导致挂号收费、退费审核、审核包账等不兼容职务均由收费员一人负责,增加工作差错与职务舞弊风险。

(四)制度建设与执行风险 许多医院收费处仍处于传统的经验管理期,习惯于行政指挥。正是这种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导致工作缺乏标准和流程不顺、任人唯亲和奖惩不公、以及管理混乱和权力膨胀等问题。收费处在制度建设和监督考评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缺少相关内控知识和内控意识,造成管理者不重视收费处内控建设,编制制度时不联系实际操作,业务扩展后没有相应更新;另一方面是有些领导权利过于集中, 缺少制约监督和检查促进,使得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

(五)其他风险 收费处的其他风险包括资产风险、咨询服务风险、计算机网络风险等。收费处资产主要有票据、收费章和办公设备等。其中票据作为收费凭证最重要,需要妥善保管。但收费员箱柜狭小而票据厚重,因此堆放在收费处角落,容易产生票据遗失风险,也曾发生过收费员票据错拿误用情况。收费咨询主要集中于医保金额、医保政策、收费项目和就诊科室等问题。由于收费大厅吵杂和老年患者增多,又没有扩音话筒,收费员在不断大声重复中容易产生疲倦和烦躁;一些患者情绪激动,把矛盾发泄到收费窗口。医院信息化后,收费和医保结算都依赖网络,所以虽然网络故障几率很小,但仍不能忽视门急诊计算机与网络故障风险。

二、医院门急诊收费处风险防控措施

(一)合理设置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 新时期医院门急诊收费处的业务范围有了很大变化,为避免职务舞弊和管理越权,应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合理设置岗位。首先将退款审核、票据保管记录、复核汇总收入和二级银库管理等从收费业务中分开,单独建岗,并且建立岗位责任考评和奖惩机制;其次根据职务分离原则进行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的任用,通过加强收费员考核培训等手段,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最后通过定期检查和岗位轮换,保证职务牵制的有效性,加强制约监督。

(二)规范操作流程,完善收费制度 更新完善门急诊收费处的规章制度,对不同业务制定不同的操作流程,使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如制定现金管理规定、挂号收费制度与流程、退费制度与流程、欠费制度与流程、窗口服务规定与流程等。组织收费员培训学习, 严格按照操作权限和操作流程办事,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差错。对收费制度和通知事项,通过签字确认等方式实现有效传达并明确责任。

根据《内控规定》第十五条规定,建立退费管理制度,各项退费必须提供交费凭据及相关证明,核对原始凭证和原始记录,严格审批权限,完备审批手续,做好相关凭证的保存和归档工作。因此门急诊收费处的退费管理重点是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

利用医院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对门急诊收费处业务的内部控制:如对收费项目和科室设置权限,减少收费重复和差错;通过系统设置各部门相互收费监督的退费审批机制,严格区分不同部门和人员的退费操作。

(三)加强现金监管,建立管理制度 门急诊收费处的现金管理制度包括现金监管制度、备用金管理制度、现金上缴制度、银行刷卡管理制度等。

(1)由于现金具有流动性最强、诱惑力最大,最容易被挪用和侵吞,所以应重点加强对现金监管。例如在现金押运中增加医院保安护送、不定期的现金盘点和配备监控摄像头等。现金盘点的范围包括收费员银箱和二级银库,由专人负责,并作好盘点记录和后续工作。

(2)由于备用金配备过高会增加现金成本,所以审核备用金定额应根据门急诊人次和具体岗位性质而定。通常在周末门诊和节假日加班时会出现备用金不足,可以临时增设短期周转备用金。另外在备用金换零的时间安排上,可以调整到上午或者中午,这样收费员能利用部分收入的现金,减少对备用金需求。

(3)为保证现金安全,应压缩收费员的库存现金量,加速确认入账。针对次日上班的收费员允许保留下午收入现金的风险问题,可以下班时预交定额标准以上现金,既免去结账报账的繁琐,又能减少现金挪用等风险。而对预交的现金定额,可以根据管理需要随时调整。

(4)现在已经有一些医院的门急诊收费处实现POS机与医院HIS系统的联网,使医院收费系统具有收银一体机的功能,省去POS单核对和银行对账等工作。但大部分收费处还没有实现二者联网,为加强对银行刷卡管理与监督,可以通过收费员在每张POS单上记录对应收据编号,以备查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提高银行刷卡效率以及便于核对,应适当增设终端机和电话线路。

(四)规范票据使用,加强授权控制 随着医院门诊人次增多,票据使用量不断增大,票据管理同样是财务管理和内控的重点。编制票据管理制度,加强对票据的领用、保管、核销与登记等管理。此外,在收费员使用收据前,应由管理人员在系统中对收费员的收据起讫编号进行授权,防止收据他用和跳号使用等情况发生。

(五)加强班组建设,发挥员工积极性 再好的工作制度与流程,也要依靠员工去贯彻执行。由于门急诊收费处工作繁琐枯燥、压力大,工作量己趋于饱和;因此如何激励收费员发挥潜能成为当务之急。可以通过规律性的排班、减少额外加班、批准合理休假等方式减轻收费员的工作疲劳;并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公正奖惩考核、加强信息传递与培训,使收费员知晓院务,信赖和融入团体、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妥善处理好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方式等问题,以建设和谐班组。可以将定量化的绩效考评与奖金计算挂钩,但在考核过程当中必须公开公正、奖惩分明,并要注重沟通和员工培训。

篇2

关键词:一卡通 身份证 智慧城市 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111-02

在生活中,大多成年人几乎都有一大堆卡片,如身份证、各种银行卡、公交卡、购物卡等,这是为了应对各种生活、工作需要而产生的多种物理凭证。卡片种类繁多,生活中随处可见某位成人拿出一个鼓鼓的钱包,结果里面是一大叠卡片,这给我们的卡片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当前各种一卡通盛行,这是社会对一卡通的尝试,但这些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的一卡通,反而又给人们增加了一种卡片。

一卡通是指一套由卡片、器具和管理软件所构成的特殊信息管理系统。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卡片这种特定的物理媒介,实现从业务数据的生成、采集、传输到汇总分析的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这种定义的一卡通是某个行业内或某个区域内使用的一卡。

真正意义的一卡通应该是,对全国所有居民来说用一张卡片完成生活中、工作中的绝大多数事务,减少当前繁琐的卡片管理,给生活带来真正的便利,实现信息资源的通畅和共享。

由于居民身份证是具有合法的、占统治地位的物理媒介卡片,本文构想利用身份证作为载体,统一构建适用于各行业、各区域的一卡通系统。

1 一卡通使用现状

国内外的一卡通系统,目前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类,一是基于区域的一卡通系统,另一个是基于各行业的一卡通系统。

基于区域的一卡通系统,比较著名的有日本一卡通Suica,2001年导入,2013年实现全国通用(除冲绳外);香港八达通OCTOPUS,1997年发行,2003年实现一卡通,使用地区包括香港、澳门、深圳等地;台湾一卡通iPASS,2007年发行,2013年政府参与,使用地区包括台北高雄等大中城市[1-2]。这些一卡通主要应用于公共交通、零售服务、公共事业、医院学校等行业。

国内基于区域的系统代表是各地区的城市一卡通。当前我国影响较大的是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平台,该项目于2012年正式开通,上海、宁波、绍兴、兰州、白银等8个城市的居民首次体会到异地刷卡、异地优惠带来的便捷体验[3]。据报道,到2016年底估计共有100多个城市加入该平台。

基于行业的卡片类型多样,金融行业有各种类型的普通借记卡、信用卡等;交通行业有驾驶证、公交卡,地铁卡等;医疗行业有门诊卡、医保卡等,校园内的学生证、借书卡等;小区门禁卡,以及各种购物、会员卡等。

基于行业的一卡通应用比较成功的是学校和银行部门。校园一卡通目前可用在借阅、食堂、浴室、门禁、校车、洗衣、水控、电控等;银行的一卡通体现在有银联标识的国内银行联合组织卡片,以及带有VISA等标志国际信用卡组织。

从前面分析可知,即使大家认识到大众拥有的卡越来越多,并在在生产、规范各种名义上的一卡通,但居民的卡片在逐渐增加却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卡只是一部分,大部分卡都静静的呆在钱包中等待。据统计,以市民的便民支付卡的使用频率来分析,利用频率最高的是公交卡,达到 31%,其次为购物卡(24%)和医保卡(13%)[1]。

2 一卡通解决方案

本文一卡通方案思路如下:用身份证来代替目前社会上的所有卡片,以身份证作为物理媒介,其他现有的或未来的认证系统都通过读取身份证的ID信息进行身份认证和业务办理,实现真正意义的一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是由多层聚酯材料复合而成的单页卡式证件,使用非接触式IC卡芯片作为“机读”存储器。二代证芯片采用智能卡技术,内含有RFID芯片,此芯片无法复制,高度防伪。优点是芯片存储容量大,写入的信息可划分安全等级,分区存储,包括姓名,地址,彩色照片等信息。按照管理需要授权读写,也可以将变动信息(如住址变动)追加写入;芯片使用特定的逻辑加密算法,有利于证件制发、使用中的安全管理,增强防伪功能;芯片和电路线圈在证卡内封装,能够保证证件在各种环境下正常使用,寿命在十年以上;并且具有读写速度快,使用方便,易于保管,以及便于各用证部门使用计算机网络核查等优点。卡片表面具有居民的彩色照片、姓名、地址、证件号码等信息。我国立法要求要求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二代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4]。

利用身份证代替已有的部分卡片功能国内已有部分研究,如可以利用身份证代替驾驶证、公交卡、银行卡、医保卡、门禁卡等[5-7]。可见利用身份证作为一卡通的物理媒介引起大家越来越多的重视。

3 方案可行性分析

根据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需求,分析本文方案执行的可行性。

3.1 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利用本文方法,现有的各种卡片读取系统任然可以继续运行,只是将原有的物理存储卡改变为身份证,并不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较大的改动就可以继续运行,况且很多系统本来就可以直接读取身份证信息,系统升级改变的成本不高。

我国居民本来就人手一张身份证。法律规定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自愿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五年的居民身份证。身份证在居民的生活、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占绝对的支配地位,如果再加上一定的行政干预,以及消费打折,必然会促进该方案的顺利实施。

另外,我国目前为了促进城市的快速、协调发展,提出了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本文方案恰好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之一,符合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如行业间的信息共享,一张卡片肯定比多张卡片信息共享容易得多。

3.2 节约成本,方便用户携带管理

据统计,在国内某些区域,持有2张以上便民卡的市民占68%,其中持有3张或3张以上便民卡的市民的比率高达39%,每张卡的工本费平均20元[1]。如果在全国范围推广一卡通,每个公民只用一张卡,就能在全国范围内节省千亿人民币左右的费用。另外,有76%的市民支持在不同消费领域实现一卡通刷卡支付。其中有60%至70%的市民希望一卡通能同时拥有乘坐公交、公用事业缴费(水电费、税费等)、医疗支付、消费支付等便民服务。有53%的市民希望能实现一卡通的网上或移动充值[1]。可见大家对于简单的卡片应用管理是迫切需要的。

3.3 安全可行性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应用了多种防伪技术,其中包括应用了数字防伪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和印刷防伪技术。同时在数字防伪系统采用了加密技术,可防止身份证芯片内存数据信息被非法写人或篡改[4]。

二代身份证可以存储指纹信息。未来的身份证,可以再增加存储公民的虹膜、DNA等信息,并且可以设置密码,增加定位功能,公民在使用证件时,进行多种身份认证,可以有效的防止身份证造假,以及证件被盗用。如在在利用身份证办理银行业务时,结合脸谱或指纹信息识别,可以杜绝当前存在的犯罪分子利用别人遗失的身份证从事违法活动,如代开银行卡,从事金融诈骗等活动。

3.4 行业应用方案思考

在进行小额刷卡支付时,某些应用为了效率不需要输入密码,如超市购物、乘坐公交地铁或者校园食堂消费时,在刷卡的同时可以通过识别脸谱或指纹进行快速结算,避免被人冒用;需进一步认证时,可以再输入密码;如果需要更进一步的严格认证,可以在前面的基础上,再进行虹膜、DNA等信息的验证。

如果身份证关联了多个银行的业务,在进行结算时,可以通过读卡终端设备选择某个银行存储的钱作为结算对象,就可以避免不知道从哪个银行扣款的情况。如果遇到需要小额快速结算的情况,可以预先设置消费银行的主次,如优先从某银行扣款,如果该银行账户上没钱了,从第二优先级的银行扣款。

乘坐地铁时,不需要再购买地铁票,在入口处读取身份证,记录身份信息、进入时间、起点等信息,在出口处根据乘坐时间和里程进行扣款。

读卡设备移动的情况,如交警检查驾驶员的驾驶证,交警通过读取驾驶员的身份证,获取其信息,通过结合显示远程数据库中的信息,核对其驾驶资格信息和驾驶有关情况。当然也需要结合脸谱、密码等方式进行认证,避免证件被冒用。

4 结论与展望

从市场的需求角度来看,人们迫切希望能够用一张卡办理所有的业务。一卡能够节约大量的资源,并且从各方面来看是可行的。因此,在不远的将来,利用身份证作为所有卡片的媒介是可期的。

身份证的防伪技术、安全认证、信息管理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完善。例如,是否可以在身份证上安装一个电子屏幕,显示一些基本信息和设定;可以将身份证变换成装饰品携带等。当然,未来也有可能不用卡片,如在ATM机前取钱时,直接扫描用户的指纹、虹膜等信息,再输入密码,就可以进行业务办理。

参考文献

[1]李林,林兴,刘将峰.移动一卡通的社会效益分析――基于福州便民支付环境现状调研[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11-19.

[2]蔡虹.一卡通的梦想[J].互联网周刊,2002(35):30-32.

[3]佚名.全国一卡通平台继续扩大异地刷卡享同等待遇[J].金卡工程,2014(10):40-41.

[4]李子奔.我国二代“指纹”身份证出台纪实指尖上的“身份证”[J].中国信息安全,2013(3):50-54.

[5]武怀金,邱毅.第二代身份证信息系统在便民生活中的应用设想[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2(5):85-87.

篇3

[关键词] 社会保险;内控制度;企业;基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61-02

1社会保险基金简介

1.1社会保险基金的定义

社会保险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但问到社会保险的作用,可能人们只会想到,退休后的工资领取。这是片面的认识。通常来说社会保险的目的是提供经济收入和来源,但是它提供的对象是特定的人群,主要是因某些原因造成的没有劳动能力、失去了曾经拥有的劳动岗位这样的人群。退休当然符合上面的要求。是因为年龄失去了岗位,劳动能力也有所减退。所以退休后可以去领取社会保险金。社会保险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社会制度,通常要遵守国家的宏观政策和以经济规律为参考。社会保险的主办需要由政府进行,保证社会群体中的某部分缴纳保险费用,作为社会保险基金的组成。这样来说带有某种强制作用和保证作用。强制作用是为了保障人们的利益而进行的强制。在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后,对于符合条件,需要社会保险基金给予补偿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进行补偿和提供相应的收入。这样的行为,属于社会资源的二次分配。具有调节收入差距和保障社会稳定的辅助作用。

1.2社会保险基金具备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社会保险起到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作用,对于符合社会保险基金提供收入的人群,都可以定期得到经济收入,维持正常生活,保障了人们的生存权利,促进了社会和谐。其次由政府机关进行管理,可靠性强,有法律的保障,我国已经就社会保险立法,有相关法规法条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实施。再次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也遵循经济规律,允许基金进行投资,与社会共同承担风险。具有灵活性。最后,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是为政府获得利润。出发点明确。社会大众收益。与税收类似的起到社会资源二次分配的作用。

2社会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从职工和个人角度,缴纳社会保险基金意识淡薄

自由职业者也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这不光是为了社会保险基金能正常运行,也是为自己获取生活保障,在逐步的劳动能力减退后,可以得到经济的补偿。自由职业者不愿意主动缴纳社会保险是因为这类职业者收入不稳定,有些自由职业者生活条件较差,缴纳社会保险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有些自由职业者是社会保险意识淡薄,不想去缴纳社会保险。这些人群中因分类甄别,对于缴纳社会保险存在经济困难的应该给予多种形式的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其他保险形式的补充。对于社会保险意识淡薄的,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宣传资源,广播、电视、广告、甚至居民委员会的走访,让人们对社会保险更加了解,使社会保险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人们了解了社会保险是为自己服务,为自己提供保障,就会主动缴纳社会保险。从职工角度,职工忙于工作也因此常常忽略或者淡忘了自身权利的监督。企业是否按时为职工缴纳了社会保险,是否符合社会要求和职工自身的要求。很多职工都茫然不知。这也造成了社会保险基金不能按时到位,造成基金缴纳资源匮乏等问题的发生。

2.2从企业角度,为了利益不择手段,造成社会保险基金资源匮乏企业生存就要获取利润,这点无可厚非。但是为利益所驱动,不择手段,以牺牲职工的利益,剥夺职工应有的权利为手段获取非法的利益,是不道德的,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我国立法已经规定,企业要为职工承担部分社会保险的费用,缴纳范围是经过探讨的,符合实际情况。但是一些企业在职工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只为了节省资金,获取利润。甚至有些企业,钻法律的空子,不断更换员工,以试用期、临时工等借口偷逃社会保险费。这种行为,应该加大打击力度。加强监管,一旦发现,给予重罚。

2.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存在不足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建立时间相对国际来说较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管理不统一,缺乏统筹管理:这在我国是的确存在的,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条件差,统筹管理差,社会的保险(我国常见为五险一金),由社保部门、劳动就业部门、医保等部门分别进行鼓励。在这些保险的办理过程中,有许多过程是相同的或者类似的,分开办理就造成了手续的重复、办理时间冗长等现象。使得人力资源大大的浪费。而且在具体的管理上也难于有效地进行统一管理。对于数据的统计,信息的管理都造成了难题。其次,地方性管理,即便是以省为单位,但在管理上也存在问题,银行的存储不统一造成调度节奏慢、投资不统一造成风险控制难度大,同时也给贪污犯罪形成了空间,容易形成资金不透明的状况。要时刻警惕。再次,在工作人员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社会保险基金数额巨大,社会保险机构的人员应实行轮换轮岗等方式,这对于财务和安全都是必要的。但目前来说社会保险岗位的轮换很少。进一步说,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也需要进一步改善,部分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对于岗位的职责划分不清楚,一旦出现责任互相推脱。多岗一人负责,造成问责困难。

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改进方法很多,但最重要,当前情况下最有效的措施要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内控管理。只有及时的不断关注内控制度并不断去改善内控的制度,让业务的办理更加标准化、流程化,让财务管理更加合理安全,让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在岗位内部之间加强监督管理,单人单岗,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提升保险基金管理的效率,提高安全性能。这些方法的实施应该符合法律规定,应该长期规划,计划性实施性要强。要能够实现透明的相互监管监督,要让各个部门的配合有效灵活。

3.1从人事进行管理

社会保险管理基金的工作人员应该有较高的素质,岗位选择和人员招聘要通过考试,利用考评制度在大家的监督下,透明化进行。对已经录用的人员要定期进行考核,对工作情况进行评价,根据情况给予奖励和批评。同时在人员的调动、升迁、轮岗等方面要做出相关的规定,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科学合理高效的进行人事管理。

3.2从工作流程进行管理

把社会保险的办理步骤细化,进行分步骤的流程化,在办理大厅进行书面的流程展示。让办理的企业和个人能够短时间的完成业务办理。同时对于现在的管理流程进行评价,是否科学合理,该简化的要简化,全面提高效率。但是对于要认真核查的步骤,不能敷衍了事。比如证件真伪的鉴别,材料的时效性是否符合规定等。这些都是避免社会保险办理出错的有效手段。工作人员在这些特定环境,要严格核查。同时对于后期工作要做好,比如档案的分类、数据资料的备份(包括电子资料与材料凭证的原件复印件)。整体来说就是在保证服务的办理是无差错的情况下,尽量简化服务的操作流程,对于数据要进行及时的保存和备份。

3.3从社会保险基金财务进行管理

对于财务的管理要严格依照法律进行。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依法建账,按照不同险种分账核算,各险种之间、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不得相互挤占,合理运用会计方法对发生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记账依据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合法有效。建立分工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财务会计部门应设立会计负责人、记账、复核、出纳和财务网管等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范围,财务收支审批实行分级授权,岗位要实现轮换,不可一岗多人,比如出纳和收款员不可由同一个人但当。专人管理授权的印鉴等。在财务人员调离时,要进行审计核实。没有问题才可允许调离。

3.4基金保值与缺口弥补可借鉴成功经验

社保基金在很多发达国家,也出现过保值困难,出现过社保基金缺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考虑借鉴他国经验,按照我国实际国情,进行转换,在实践中进行摸索改进,从而实现基金的保值,用有效措施弥补基金的缺口。发达国家的做法之一就是对基金的投资操作有严格的限制,我国的社保基金对投资项目、数额等方面应该进一步细化。比如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就利用社会保障法案,对社保基金投资几乎全部限制为国债,使得社保基金即使在金融风暴中也实现了基金投资的保值,而没有受到较大的损失。

另外可以借鉴美国加州的分散投资,实现社保基金的增值和保值方式。由于加州公务员养老金投资国际、国内股票的比例高达66.83%,其资产波动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基本一致。资本市场和需要长期投资的养老金似乎是天作之合。在1926年至1996年的70年间的美国资本市场,尽管有1929年大萧条所带来股票指数90%的惨重下跌、有1973年至1974年间石油危机而导致的股票指数超过50%的下跌,股票市场的年均复利收益率仍然达到10.7%。因此,从长期历史来看,股票是所有投资工具中最佳的投资品种,可以分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尽管有下跌的风险存在,但正如同经济发展是总体上升的一样,股市也是长期总体上升的,个人账户积累制下的养老金只有投资资本市场,才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不能因为金融危机就放弃了投资资本市场。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可以考虑国债、实体实业投资,也可在适当的时机搭配股票投资等多种方式分散式的投资,既能够提升增值速度,也可以实现保值。对于期货等风险较大的投资方式,要慎重考虑。

参考文献:

[1]莫嘉玲.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D].成都:四川大学,2005.

[2]陈宇.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模式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6.

篇4

摘要:区块链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新型应用模式。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也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探索的一大热点,其所具备的去中心化、去信任、不可篡改、数据可追朔以及智能合约等特性,可以解决会计领域所面临的信任难题。本文主要从区块链的本质、工作原理和特性出发,探讨区块链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优势,并提出一些当前实现“区块链+会计”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区块链;会计领域;共识机制;分布式记账;去中心化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诸如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学科都已经走向成熟,在此基础上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甚至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上述几项学科结合的产物。区块链技术不单单是指一种分布式记账的账本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和贸易方式——例如用于ICO招募,用于医保、社保等领域以减少骗保现象,用于金融行业以减少金融违规犯罪等现象,以及用于管理公众档案等等。此外,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互联网交易几乎都受制于“信用模式”,即人们需要通过第三方平台的监管来确保电子交易的安全性;但区块链不同,它是一项基于密码学而非信任的基础技术,这让所有已达成协议的双方可以免去第三方中介的参与来直接进行交易支付。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说不仅是一项数据革命,更是一场信任革命,指导着未来一些领域发展的大方向。会计的发展历史,“技术发展”是推动其进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企业、事务所以及相关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有关信任的问题,比如: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审计执业质量较差、会计责任不明确、重复监督等等。而理论上讲,上述问题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得到解决,区块链的出现给会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文献综述

区块链的概念最早由日裔美国人中本聪提出,之后迅速得到了全球的认同和研究。技术派观点(Yli-Huumo,2016)认为,区块链技术是一个整合应用,它有效结合了哈希算法、加密解密技术及开源等多项重要知识。最重要的两个特征(Huckle,2016)是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去中心化(Mansfield-Devine,2017)以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为基础,去信任以密码学为基础。应用派的学者(Pilkington,2016)认为,区块链可以在企业内部使用,有利于保障企业的隐私信息不外流;用于企业的信息管理(Yermack,2017),即企业可以通过区块链披露自身的财务信息,企业利息相关者也能因此迅速获得企业的有关信息,大大方便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监督,也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在会计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马西莫•莫里尼、王潇靓等,2016)将对审计、会计信息、金融、公司内部控制、商业活动等信息数据记录与交易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创新(高廷帆、陈甬军,2019)是审计行业演化的重要动力。从会计记账的角度(樊斌、李银,2018)出发,指出区块链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总账账簿,每个区块都代表一个账页,区块的内容则代表账页中的会计信息;区块链技术与财务业务相结合(康霞,2019),未来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三、区块链的工作原理和特征

区块链是一种新的应用模型,该模型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于一体,使用区块链数据结构来验证和存储数据,使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使用加密技术来确保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以及使用自动脚本代码来编程和操作数据。(一)区块链的工作原理。一般来说,区块链系统由六个部分组成,包括:基本数据块、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相关的基础数据与算法;网络层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共识层主要由网络节点的各种共识算法构成;激励层将经济因素整合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主要有经济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合约层封装了各种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这些功能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编程;应用程序层包含区块链应用程序的各种场景和案例。(二)区块链的特征。区块链主要用于解决交易的信任和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项特征。1.分布式记账。与传统记账模式(图1)相比,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模式(图2)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区块链的每个节点上都储存着完整的数据,而传统方法下数据则是被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开存储;二是去中心化的记账模式,区块链每个节点的存储是独立且相同的,节点之间依靠共识机制来确保存储的一致性,传统记账方法则是通过中心节点向其他备份节点同步数据。2.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即区块链为了保护账户身份信息而采用的加密技术,只有得到账户所有者的同意才能获取账户相关的身份信息,可以有效保护公司或个人的隐私。3.共识机制。即如何在所有记账节点之间达成共识以确定记录的有效性,它既是一种识别手段,又是防篡改的手段。在区块链系统中如果想要信息造假,就必须使50%以上的节点同意,但在区块链节点足够多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4.智能合约。即以真实可靠的数据为基础提前设定好规则和条款,在操作过程中只要满足相关要求,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结果。就好比自动贩卖机,只需要满足预设要求(投币并输入货物编码),它就会自动完成交易义务。

四、区块链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一)会计信息记录和披露方面。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完全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这通常会导致诸如信息不对称、审计滞后、信息失真和财务舞弊等情况的发生。区块链技术可以从自主管理的概念开始,优化会计记账模式、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减少人为干预并实现自主管理。1.分布记账模式。在分布式记账模式中,记账工作主要是由区块链的各节点于业务发生时自动实时完成。任何一项交易或业务的子环节,必须经全部节点确认、在事实信息载入区块链后,再向全节点广播并由核算主体节点记账;之后其他节点可结合公开的事实信息进行判断与认证,各节点基于相应的权责共识开展复核工作。如今“线性”数据结构已朝着“块”和“链”的方向发展,使得财务报表创建者和用户可以准确地查询所需的数据信息。2.高安全性。区块链的时间戳功能赋予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区块链会将所有交易数据公开给参与网络交易的每个节点,从而使区块链上的所有交易数据公开透明。就隐私保护而言,传统的记账系统将隐私数据存储在中央服务器中,这种集中式存储方法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中央节点受到攻击或被盗取信息,则交易双方的隐私都会受到损害。而区块链技术却可以依靠匿名交易来保护交易双方的隐私,使用了哈希算法和非对称加密技术,提升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3.定制化财务报告。传统财务报告定期披露,而且以标准化格式呈现,无法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个性化要求。而区块链会计信息系统下,企业利益相关者可以提出自己的信息披露需求,需求被核准后将接入区块链的互动平台,触发按需报告程序,系统将根据区块链上的相应信息自动生成个性化的财务报告。这种企业与节点的“申请-核准-报告”机制表明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重心将由供给侧转移至需求侧,从被动披露转为互动披露,从定期披露转为实时披露,从单向运输转变为交互式披露。(二)管理运营方面。1.低信任成本。区块链技术系统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获得交易的具体数据,这使得每一笔交易数据都做到了绝对的公开透明;而且区块链的时间戳记是不可逆的,故而交易的数据和记录在这样的情形下是完全值得信赖的,即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交易参与者获得真实可信的信息。2.低人工成本。第一个方面是无需再雇佣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普通会计人员。因为在区块链技术下,企业及其他的经济组织不需要再聘请专门的人员进行诸如逐项填制、审核报表与凭证之类的手工工作,他们只需要将自身的原始凭证上传到客户端,区块链系统就可以智能化完成接下来的工作。第二个方面则是节约了第三方审计机构的监管成本。第三方审计机构便是为了提高财务信息可信度而产生的,是基于“信任缺乏”而存在的。而区块链增加了篡改涂抹原始交易记录、故意删除真实交易、交易内容作假等会计舞弊行为的技术难度,这会使得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次数大幅度减少,既降低审计成本也提高审计效率。3.低时间成本。区块链记账平台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相连,就可以自动完成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工作,省去了多个人工审核环节,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运营风险。另外,审计工作人员也可以实时跟踪公司账目、有效地获取审计的完整证据链、实施远程审计或自动审计,以此提高审计效率,降低时间成本。4.低维护成本。区块链中的每个节点都使用平行记账方法,每个节点的账目也完全独立。如果节点遇到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只需要修复有问题的节点——因为其他节点的副本数据仍然可以支持区块链系统的运行,并不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维护难度大的问题。

五、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安全风险。首先,区块链系统的实际应用软件做不到完全安全。区块链上的各个区块通过技术连接在一起形成“链”,大量的数据信息在链条上进行传播。任何应用软件或平台的极小漏洞,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区块链的存储运输的容量可能会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及连续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各个节点建立数据副本且有极强的纠错能力,但是如何将获取、备份的会计信息进行有序的排列储存以保证区块链的稳定运行是企业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最后,黑客攻击区块链系统等犯罪行为、政府对区块链采用何种监管方式以及通过区块链交易是否需要纳税、如何纳税等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二)技术人才稀缺。区块链技术是一套复杂的体系,“区块链+会计”的实现不止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职业素养,还要求会计人员拥有足够的计算机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据2020年3月的《2020年中国区块链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中国区块链企业数量持续上涨,从2015年的2156涨至2019年的36224,这意味着市场对区块链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需求虽大,人才供应却不足。据统计(图3),区块链从业者的主力军是本科及研究生,但是截止2019年,我国本科以上学历的人群仅仅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而从事会计且具备区块链操作知识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此外,由2018-2019年区块链人才需求职务分布图(图4)所示,目前市场对区块链人才的需求中技术类占比遥遥领先,但技术人才在市场上一直都是非常稀缺的,因此,区块链人才很多都是从其他领域人才流入的。(三)会计准则的多样性可能导致数据可比性差。区块链是一项面向全世界的技术,不会拘泥于哪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到国家间会计准则不同的问题。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但是各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使用的会计准则都不尽相同,而区块链却要求数据一致,所以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准则来保证区块链上数据的一致性,确保区块链系统能稳定运行。

六、对策研究

(一)持续加强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首先是要继续完善区块链技术。研发较为复杂的验证机制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相结合,保持区块链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用这种方式来防止黑客和病毒的入侵,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其次是进行安全测试,严格的检测区块链应用层的各个方面,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并加固系统,让用户使用更高版本的软件。最后是我国需要尽快完善有关区块链的法律制度,使区块链的监管工作变得有法可依,给区块链提供更为安全的法律环境和足够的技术进步空间。(二)重视培养重视培养“区块链+会计会计”人才。会计领域区块链技术人员的稀缺主要是由于技术知识缺乏而导致的,加强会计人员的技术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对已经参加会计工作的从业者,企事业单位应对其内部的会计人员进行区块链技术的培训,还可以从中挑出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为单位储备会计方面的区块链技术人才。对于会计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而言,高校的会计学院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引进区块链课程,增强学生未来在会计领域工作的长久竞争力。(三)促进会计准则的趋同世界会计准则。委员会自成立起便一直致力于世界会计准则的编制,如今一些国际组织已经开始使用世界会计准则,然而其在各国之间的普及程度则大有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各有特色,故而每个国家对世界会计准则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为了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发展以及方便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会计准则的趋同难以避免。各国都使用相同的世界会计准则,能促使会计质量的优化获取,也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将向前迈动一大步。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到成熟,总是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区块链技术是会计发展的一大趋势,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将会给全世界的会计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Yli-Huumo,J.Ko,D.Choi,S.Park,S.Smolan⁃der,K.WhereIsCurrentResearchonBlockchainTechnology?——ASystematicReview[J].PLoSOne,2016(10).

[2]Huckle,S.Bhattacharya,R.White,M.Beloff,N.Internet-of-Things:BlockchainandSharedEcono⁃my[J].ProcediaComputerScience,2016(98).

[3]Mansfield-Devine,M.BeyondBitcoin.UsingBlockchainTechnologytoProvideAssuranceintheCommercialWorld[J].ComputerFraud&Security,2017(05).

[4]Yermack,D.Corporategovernanceandblock⁃chains[J].ReviewofFinance,2017(21).

[5]马西莫•莫里尼,王潇靓.从“区块链热”到金融交易实践[J].金融市场研究,2016(07).

[6]高廷帆,陈甬军.区块链技术如何影响审计的未来——一个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J].审计研究,2019(02).

[7]樊斌,李银.区块链与会计、审计[J].财会月刊,2018(02).

[8]康霞.区块链技术环境下财务业务发展方向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