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16 17:2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生育存在问题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调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1.1 调研对象的选择
选取了河南省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3个县,分别是扶沟、内黄和新野。扶沟县位于豫东平原,无公害瓜菜播种面积达3万hm2,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0.93万hm2,是“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之一,蔬菜总体规模位于河南省首位,其栽培特点是日光温室与巨型大棚面积较大。新野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常年蔬菜种植面积2.3万hm2,主要以露地蔬菜和小拱棚栽培为主。内黄全县温室大棚26万栋、面积0.87万hm2,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全国果菜标准化建设10强县。
1.2 调研方式的制定
在这3个主要蔬菜县选择了禾祥、鑫鑫、广发、春萌、绿泉、亿丰、宛绿、绿健、豫星等9家有代表性育苗企业进行调研。首先对育苗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组织育苗企业与种植大户座谈,获得第1手资料。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育苗企业基本情况、育苗的设施及配套、育苗场的经营、育苗关键技术的应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2 集约化育苗的优势已得到各方公认
在考察及座谈中深深认识到,随着蔬菜产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蔬菜标准园的创建,以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经营主体的蔬菜规划化种植不断涌现,集约化育苗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集约化育苗的优势明显:
2.1 集约化育苗有利于蔬菜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借助于集约化育苗,实行统一集中供苗,能更好地优化品种布局,开展农技服务。统一的品种供应避免了基地各自为占,随意种植的弊病。可以按照市场需求,迅速选择并推广优良品种,使优良品种种植形成区域优势,从而推动蔬菜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进而形成蔬菜专业村。
2.2 集约化育苗有助于实现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
合作社开展集约化育苗,有助于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规程等工作的开展,从而为实现标准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由合作社或者农业龙头企业对产品统一销售,为品牌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实现蔬菜真正的产业化经营。
2.3 集约化育苗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有效载体
通过集约化育苗,可以把新品种、育苗新技术进行“物化”,由过去的供种变成供苗,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和种植效益。
2.4 集约化育苗有助于提高育苗质量,降低育苗成本,抵御气候灾害
集约化育苗改变了秧苗质量参差不齐的弊病,提高壮苗率。当前的蔬菜品种,特别是设施栽培专用品种,相当比例来自国外。这些蔬菜种子价格很高,如采用分散育苗、自育自用的传统方式,往往由于环境条件差或关键技术掌握不好,成苗率或种苗质量很难保证,单株种苗成本更高,采用集约化育苗由于采用精良播种和环境调控技术,成苗率高,可以降低育苗成本。集约化育苗大多采用环境调控能力强的设施,具有较强的抗灾害能力,可以避免灾害性天气情况下分散育苗造成的育苗失败。
2.5 集约化育苗有助于提高蔬菜质量,实现蔬菜的无公害生产
俗话说“苗好半成收”。壮苗定植后基本没有缓苗期,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强,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提高了蔬菜的质量。合作社统一供苗后跟进的售后服务环节,可以使种植者了解品种特性,科学栽培管理,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实现蔬菜生产的无公害化。
3 河南省当前蔬菜集约化育苗的特点
3.1 工厂化育苗企业首先在蔬菜种植相对集中的区域发展壮大
如河南省的蔬菜集约化育苗企业主要集中在内黄、扶沟、新野。如内黄县蔬菜面积2万hm2,其中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面积达0.87万hm2,主要集中在东庄、马上、城关、梁庄、高堤等乡镇。围绕这些集中种植的区域诞生了1批育苗企业。
3.2 育苗种类与当地的优势种植模式紧紧相扣
内黄县温棚种植形成了大棚“西瓜 番茄”、大棚“甜瓜 菜椒”、温室“黄瓜 苦瓜”等主要模式,围绕主栽品种,育苗种类主要有西瓜、甜瓜、番茄、辣椒、黄瓜和苦瓜,育苗茬次主要为早春、秋延后和秋冬茬。扶沟县蔬菜种植形式主要为温室越冬一大茬栽培,巨型棚早春和秋延后栽培,育苗种类主要为黄瓜、番茄和辣椒。新野早春以拱棚为主的茄果类栽培,秋冬露地则多为甘蓝。其育苗茬次主要为早春和夏秋育苗,早春主要是辣椒、茄子、番茄,夏秋育苗主要是甘蓝和越冬菜花。
3.3 育苗企业的现状
每个育苗厂规模大多占地 3~4 hm2,净育苗面积2万~3万m2,年育苗量600万~2 000万株。育苗设施主要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温室配备有遮阳、湿帘风机等降温和加温系统。绝大部分采用地面育苗,少部分用竹筏作为育苗床。育苗基质、品种、技术多来自山东。多数与伟丽种业、鲁青公司有良好合作关系,或直接由公司派遣技术员、管理员帮助经营。基质配制、播种、嫁接等环节基本是靠人工完成。育苗者的管理水平属于“凑合式”育苗,基本是“育什么苗操什么心,育什么样的苗配套什么样的设施”。
3.4 育苗企业的组建形式
3.4.1 多方投资的股份式 如位于内黄县的广发瓜果合作社育苗基地,其经营主体为广发合作社,投资形式采取多元化。其投资主体为绿丰公司,合作社社员自愿投资入股,另外国内几家大的种子销售公司也在该育苗基地有投资。以“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运营,公司既是投资方,又是优质蔬菜种子的提供者,同时又是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者;合作社社员既是基地投资者、管理者、受益者,又是基地的客户;合作社既是公司、基地和社员间的纽带,又是保证公司和社员利益的组织,同时又能做到降低农户生产成本,促进蔬菜生产技术升级,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采用这种方式,合作社不断壮大,目前该合作社现有社员600多人,拥有生产温棚1 300 hm2,育苗基地 3.3 hm2,年育苗5茬,出苗率达2 000万株。
3.4.2 科研单位依托型 如位于扶沟县的河南豫星蔬菜种苗有限公司,其依托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组建,投资主体为河南农业大学下属的种子销售企业——河南豫艺种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河南农业大学技术优势,结合公司培育的品种进行蔬菜种苗的培育与销售。
3.4.3 公司单一投资型 如位于新野县的河南绿健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在政府支持下,由公司投资建立的育苗企业,目前已建有连栋温室近2万m2。
3.5 育苗企业经营模式
3.5.1 订单销售 接受种植户的订单,育苗企业自己选择品种或者按照客户要求选择品种进行育苗。育苗订金一般预先交纳20%~30%。
3.5.2 自主育苗 育苗企业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及对市场的预测,自己选择育苗茬次、种类及品种,然后销售。
3.5.3 “来料加工”的代育方式 由种植户提供品种,按照客户需要幼苗的时间育苗,育苗企业只负责育苗环节,保证育苗质量。茄果类一般每株幼苗代育费在0.1~0.15元,生长期较短的甘蓝、菜花每株代育费在0.08元左右,嫁接苗 0.3元左右。
3.6 种植户对幼苗需求的心理分析
种植户有2种不同的心理:分散的种植户大多看重苗子价格,在幼苗外观质量无明显差别下,宁愿买便宜种苗。对于规模化种植大户来说,品种与幼苗的质量则更为重要,他们宁愿每株多花几毛钱买质量好的幼苗。种植大户对幼苗质量的判断,首先要是好的品种,然后是育苗的质量,再者是定植后植株的抗病性和产量高低等。
4 集约化育苗存在的问题
4.1 规模小,商品苗供应能力偏弱
调研的几个育苗场,每个大多占地 3~4 hm2,净育苗面积2万~3万m2,年育苗量600万~2 000万株。在经营形式上,育苗场大多是蔬菜合作社或公司基地的一部分,部分菜苗满足自身基地需求,部分以商品苗形式对外销售;另外一种经营模式是以代育苗形式为农民服务,仅收取育苗成本费用。
4.2 硬件设施简陋,配套设备不完善
育苗设施主要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设施环境调控能力差,大部分没有苗床、喷灌系统。绝大部分采用地面育苗,少部分用竹筏作为育苗床。缺乏配套设备,育苗机械化程度低。育苗企业基本没有独立的种子处理室、催芽车间、基质生产车间、播种设备等。基质的配制、播种、覆盖、浇水等操作环节基本是靠人工完成。嫁接机械、温室环境监测设备等高科技产品基本没有应用。
4.3 育苗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弱
育苗企业的风险来自多个方面:其中主要是受灾害性天气影响,育苗企业自身受到损失;二是无法按时按订单要求给种植户提供种苗,给种植户如何赔偿,是赔偿幼苗的钱,还是一茬损失的钱;还有按期交货,定植后质量、产量、品质等问题。
4.4 育苗企业恶性竞争已经显现
目前内黄县有专门育苗企业9家,恶性竞争已初见端倪。个别育苗企业缺乏行业道德与行业自律,竞相压价,严重影响了其他育苗企业的效益。如调查中发现有1家育苗企业,一旦发现种植户与其他育苗企业签有订单,就找到种植户,以每株优惠5分钱来从其他育苗企业中抢夺订单。导致的结果是由于育苗效益逐渐降低,育苗质量也就无法保证,最终不仅损害育苗企业的利益,种植户的利益也受到损害。
4.5 缺乏自主的科研研发力量
首先大多数育苗企业自身缺乏品种对比、展示、示范基地,在品种选择上多依靠种子销售企业的介绍。其次育苗企业大多聘请山东育苗技术人员,多为凭经验育苗,缺乏对幼苗质量完全的把握。只注重幼苗的外观质量,对幼苗的内在质量,定植后抗病性、产量表现则缺乏认识。育苗者反映夏季育苗技术难度最大,而在这方面则缺乏环境调控技术与幼苗调控技术。
4.6 缺乏售后服务环节
育苗企业大多把精力放在幼苗的培育及销售上,而对种植户考虑较多的幼苗定植后病虫害如何防治、如何科学栽培管理则考虑较少。缺乏相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与栽培技术集成。
5 建 议
5.1 多策并举,防范育苗风险
工厂化育苗的最大特点是育苗设施投入大,市场准入度不高,高风险,低利润,社会影响大。设施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管理风险逐年提高。种苗生产涉及种子质量、天气、农户栽培管理不当、农药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等,容易引起农户纠纷,甚至大规模上访。
5.1.1 建议政府加强对育苗产业的支持力度 第1,加强对育苗设施的投入,利用项目资金或者专项财政资金,对育苗设施给予一定比例的支持。第2,实施对种苗的补贴,对种植大户采购种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补贴,直接将国家财政资金转化为优质种苗这一物质形态,惠及农民。第3,制定完善种苗业的保险措施。鉴于设施育苗属于风险较大的产业,建议加紧制定相应的政策,要求从事设施育苗的企业必须参加农业保险,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设施育苗企业的风险,又可以为种苗使用者提供必要的经济担保,消除使用者的后顾之忧。第4,加强对集约化育苗研究及推广的支持力度。各级农业、科技部门在每年的科技攻关立项时,将设施育苗关键技术研究、设施种苗推广项目优先考虑并予以重点扶持,力争取得一批与我省现阶段经济水平相适应的设施育苗先进技术成果,大幅度降低设施育苗成本,同时培养一大批具有设施育苗技术知识的管理人员、基层农技人员,为设施育苗产业发展提供切实的技术支撑。建立河南省集约化育苗技术中心,整合资源,设立专项资金,提升科技含量,让好的健康种苗成为当地农业生产早熟、丰产、优质、高效的重要保证。
5.1.2 建立集约化育苗产业联盟,协同做大育苗产业 通过成立产业联盟,加强协作,避免恶性竞争,促进育苗市场良性发展。建立全省范围内的集约化育苗产业联盟,或者首先在优势蔬菜种植区建立集约化育苗产业联盟或协会。通过联盟或者协会,强化不同育苗场之间的协作与联系,制订行业自律规范,约束不正当竞争。实现产销分离,订单生产,就近供应。产销合作社的成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推进市场网络建设,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也有利于降低风险,打造统一品牌,降低运输、服务等方面的成本,真正将集约化育苗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5.1.3 加强育苗业主、技术团队培训 集约化育苗,尤其是瓜类嫁接苗产业中技术含量高,涉及到农业中的园艺、植保、栽培、土肥、农业机械等跨学科技术原理的应用,而现有从事工厂化育苗的技术人员多是从山东聘请的农民技术员,种苗生产中大多基于经验型的管理技术,而缺乏量化、标准化的管理技术。今后应长期加大横向跨学科联合复合人才培养,近期对现有技术人员加强各学科应用知识培养,提高从事种苗生产技术人员素质。
5.1.4 科研单位深化研究,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科研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如种子处理技术、育苗设施标准化技术、低能耗环境控制技术、可装配式小型精量播种机研制、壮苗发育调控技术、基质标准化加工技术等。制定出系列品种工厂化育苗的最佳技术管理方案,总结出一整套具有河南特色的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
5.2 育苗企业提高内力,壮大产业
5.2.1 育苗企业高起点规划育苗场
5.2.1.1 育苗场地选址 要考虑灌溉水质、有无充足的劳力及交通条件。优良的水质是培育壮苗的基础,要求灌溉水pH值在6.8~7.0,EC值不超过1.0 mS/cm;集约化育苗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嫁接育苗需要的劳动力更多,因此育苗基地周边要人工充足;商品苗培育达到要求后要及时运出,因此基地要运输方便。
5.2.1.2 育苗设施类型选择及配套设备 冬春育苗为主的选择日光温室,夏秋育苗的设施为塑料大棚,有条件的可以建造连栋温室。设施要有加温和降温设备,加温适宜的方式为“热水循环加温■地热线加温模式”,降温的方式为“遮阳网 湿帘风机系统”。除了幼苗培育设施之外,一个现代化的育苗基地还要有催芽室、操作室、仓库、养护室等设施, 配备苗床、浇水车、播种机、基质混拌机、运输车等设备。
5.2.2 提高育苗企业从业者的素质
5.2.2.1 管理者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1,做好统一销售管理。订单管理,对订单分类汇总,制定出表格,分成供苗时间表、供苗品种表、供苗地点表,科学组织生产和后期发苗;统一包装销售,装箱运输到指定地点供农户定植。第2,实行品牌战略。通过制定设施种苗质量标准,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范,保证生产出的种苗质量得到广大农民认可。出圃种苗实行统一规格、统一数量、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标签“5统一”,杜绝不符合质量的种苗出圃。第3,提高工厂化育苗设施的周年利用率。目前集约化育苗企业每年大多培育2~3茬苗,设施利用时间在6个月左右,其他时间相对比较清淡。应加强对工厂化育苗设施周年利用模式的探讨,采取的方式:一是异地供苗,拉长育苗时间;二是扩大育苗范围,如进行林木花卉育苗、大田作物育苗、马铃薯繁殖等;三是进行芽菜苗或者快生蔬菜的生产;四是进行菌类和调料作物如香葱等的生产。
5.2.2.2 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提高幼苗培育过程中关键技术标准。如砧木品种的选择,育苗基质的标准,购买或者自行配制理化特性良好的基质;嫁接方法的改进,合理利用生态调控技术、化学调控技术等。在核心技术的逐步应用过程中,结合育苗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技术规程。另外技术人员要从种子入手,采用的种子必须要有检疫证书,并封样送种子管理站备案。制定健康种苗的详细生产细节,形成标准生产体系,减少因为技术问题而出现的供苗困难。
5.2.3 提高售后技术服务能力 集约化育苗采用的是温棚条件下的基质育苗,其定植后田间管理技术要领与传统育苗有一些区别。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品种,其田间管理技术与传统品种差别更大。如果种植户对种苗生长特性或者品种特性不了解,就会影响栽培效果,直接对产品的上市期和产量造成较大影响,降低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所以育苗场要本着对农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种苗的售后技术服务,这是工厂化育苗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良好的售后服务,没有和菜农建立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育苗企业都很难发展下去。第1,育苗前,育苗企业要准确把握商品苗销售地的土壤、水质、病虫害情况,为品种选择、成苗标准提供依据,做到防患于未然。第2,提供商品苗时,育苗企业发放种苗栽培告知书,提高农户对幼苗的认识;幼苗定植时进行技术指导,减少农户因为定植技术不当造成的死苗风险。第3,幼苗大田生长过程中的巡回技术指导,如施肥、整枝、采收技术等,组织农技人员巡回指导,把种苗移栽后的调控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在输出技术与农资同时,还要做到与农户拉紧关系,缩短距离,为解决纠纷打下基础。只有将良好的心态与技术实力相结合,才能使企业获得效益与信誉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郝金魁,张西群,齐新,等. 工厂化育苗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 349-351.
篇2
一、廉洁自律。
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中。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做到一身正气、洁身自好,管住自己的心,不起贪念;管住自己的嘴,不乱吃乱说。不断强化自身执行力建设,能办的事情马上办,做到扎实认真,雷厉风行,效果出色。生活中,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都能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对于急办工作,还经常加班加点,时刻保持党员干部公道正派、奋发有为、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二、开拓创新。
推进优质服务,一是采取创新机制。重点做好四个季度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普查和“民心工程”服务工作,整个服务活动共免费服务育龄群众2666人,查出乳腺疾病133例治疗127例,因条件有限转诊6人;查出妇科疾病631例,治疗618例,因条件有限转诊13人。整个服务活动为育龄群众解决了一些切身问题,受到育龄群众的欢迎;二是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坚持热情服务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善待弱势群体与保护公众合法利益相结合,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一步法治化、社会化、规范化,并对每一位流入对象进行了微机化管理,并做好查证验证工作;对流出育龄妇女严格管理,要求每位流出育龄妇女办证,督促她邮寄孕检证明,并采取担保人担保的形式进行管理,有效扼制了抢生或超生对象的出现;三是做好资料整理核对工作,认真、准确发放《一胎生育证》独生子女证》及《婚育证明》使每一个育龄对象都做到持证生育。
三、强化队伍。
组织计生专干认真学习实践。同时定期对计生专干进行业务知识考评,利用干部作风年建设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利契机。不断促进计生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严格生育审批管理,严格控制性别比治理,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水平,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继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努力建设一支秉公办事、服务群众的计生队伍。
四、严格执法。
改变过去的执法手段,一年来。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加大对政策外生育对象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同时与计生法庭配合对计划生育“钉子户”依法进行强制执行,坚决做到不放过一例计划外生育对象。年度,计生办共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70余万元,上环50余例,结扎50余例,人流引产20余例,依法强制执行12例,行政拘留3人,征收社会抚养费10余万元,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交办的计划生育任务,有效的遏制了政策外生育。
五、存在问题。
带领全体计生专干一道,回顾近一年来的工作。勤政务实,真抓实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因工作忙,计生专干对政策的学习和理解仍有欠缺,对群众的服务意识仍需转变;二是季服务追踪销号不到位,流动人口管理仍有欠缺;三是因资金问题,对独身子女父母的奖金发放不到位,四是群众的生育愿望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社会养老体系还不完善,养儿防老的思想仍然在群众中占据主要地位。
将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究其原因。
篇3
关键词: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资金投入 计划生育资金使用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219-02
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作为一项关系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社会公共事业,其资金投入与使用面临新形势下的严峻挑战。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重庆市计划生育资金投入与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探索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保障新体制,不仅有助于重庆市人口计生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为统筹城乡发展中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供实际借鉴。
一、重庆市计划生育资金投入与使用现状
(一)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投入现状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投入主要由财政投入、转移支付、其他事业收入、其它来源四部分组成。
1.2007-2009年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投入情况。2007年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总投入为109692万元,2008年为135530万元,同比增长23.6%;2009年为160426万元,同比增长18.4%。三年间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总投入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投入中财政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最大,非财政投入所占比重很小。如2007-2009年,财政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分别为94%,95%,96%,而非财政投入仅占6%,5%,4%,反映了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投入是以财政投入为主导的机制,资金来源越来越依赖于政府财政投入。
在财政投入中,三年间全市分级财政投入均呈现增长趋势。财政投入以区县财政为主,2007-2009年区县财政占财政总投入的比重分别为66%,72%,65%;其次是乡镇财政投入,占比分别为21%,15%,18%;中央财政与市级财政投入比例波动不大,占比在6%到8%之间。在非财政投入中,2007-2009年其他事业收入约占总投入的3%左右,转移支付约占2%左右,其他来源比重不及1%,再次证明了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以政府财政预算为主。
2.2009年重庆市四大区域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投入情况。按重庆市对主城九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翼和渝东南翼四大区域的划分,对2009年重庆市40个区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投入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2009年,四级财政对一圈区县的资金投入总额最大,占全市财政总投入的41%。在政府财政投入中,中央财政对一圈区县投入比例最高,达到区域财政总投入的8.9%;市级财政对渝东南翼支持力度最大,达到区域财政总投入的13.9%;区县财政对渝东北翼投入比例最大,达到区域财政总投入的71.9%;乡镇财政是仅次于区县财政投入的第二来源,乡镇财政对主城九区的投入达到区域财政总投入的30%,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大片区。在非财政投入中,转移支付力度不大,最高的一圈区县也仅占总投入的1.4%;其他事业收入经费投入比例最高的是主城九区,占总投入的7.7%;其他来源经费投入微乎其微,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资金支持是不到位的。
重庆市四大区域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差别很大,这与不同区域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服务对象数量有关,例如,按户籍人口计算,2009年主城九区人口为600万人,一圈区县为1229万人,渝东北翼为1084万人,渝东南翼为362万人。2009年,中央、市级、区县和乡镇四级财政对四大区域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各有侧重,反映了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两翼贫困地区倾斜,例如市级财政对两翼区县的投入力度大于中央财政。
(二)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使用情况
按资金使用方向,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支出分为16类,以下对2009年重庆市四大区域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2009年,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使用情况由高到低排序是:(1)计划生育奖励;(2)其他事务支出;(3)宣传教育;(4)行政运行;(5)服务网络建设;(6)免费技术服务;(7)目标责任考核;(8)生殖健康促进工程;(9)行政管理事务;(10)流动人口管理;(11)信息系统建设;(12)统计抽样调查;(13)机关服务经费;(14)避孕药具;(15)性别比治理;(16)规划发展战略。其中计划生育奖励支出为38202万元,占总支出的25%;其他事务支出为360730万元,占总支出的24%;排名前五的项目支出为124929万元,占总支出的83%。计生经费支出比较集中,反映出重庆市人口和计生工作还停留在满足服务对象基本需要的初级阶段,与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多样化需求不一致,经费支出存在薄弱环节。其他事务支出过多成了资金使用说不清道不明的“黑洞”,需要规范范围,厉行节约。
从区域来看,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使用由高到低的排序是:一圈区县>渝东北翼>主城九区>渝东南翼,这与之前分析的资金投入情况基本吻合。从排序来看,重庆市四大区域在资金使用重点上差别不大,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其他事务支出、计划生育奖励、行政运行、宣传教育、服务网络建设。
二、存在问题
1.经费投入渠道单一,以财政预算拨款为主。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资金投入以财政投入为主,非财政投入部分微乎其微,这种情况反映出社会各界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公共属性认识不到位,同时也与计划生育服务系统自身的工作模式有极大关系,如计划经济色彩和行政命令意识浓厚。单一的资金投入方式会增加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对各级财政的依赖性,加重财政负担。
2.资金投入无法律保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计划生育做为一项公共性很强的事业,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但是,与教育、卫生事业相比,计生事业的资金投入目前并无国家法律法规作根本保障。尽管重庆市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很重视,但是这种重视只是从考核的角度加以规定,行政色彩浓厚,资金投入也仅凭口头协定,不具备法律依据,投入面临较大随意性,无法从根本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资金投入加以保障。
3.经费支出结构不规范,资金使用有待优化。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支出中排名靠前的5项支出占总支出的83%,特别是其他事务支出占总支出的24%。比较而言,最能够体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免费技术服务、生殖健康促进工程、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避孕药具、性别比治理等项目则成了资金使用的薄弱环节,甚至存在资金被挤用的现象,这与群众的实际需求不协调。
4.资金分配不合理,区域差异较大。重庆市“大城市,大农村”的特殊市情,决定了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分布在渝东北翼和渝东南翼的广大农村居民,但是渝东北翼人口规模大导致计划生育资金投入压力大,渝东南翼虽人口规模小但经济不发达导致地区经费缺口大。在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上,经济发达的主城九区及一圈区县无论是在硬件投入,还是在软实力的打造上都明显强于渝东北翼和渝东南翼地区。另外,重庆市区县和乡镇因经济条件、人员配备、资源占有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区县计划生育工作的配套明显优于乡镇。这种资源的扭曲配置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需求是矛盾的,出现了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不对称。
三、对策建议
1.建立财权与事权对称的财政投入新机制。在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称明显造成了地方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资金缺口,尤其加重了区县财政的负担。因此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各级财政投入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进一步增加中央和市级的财政投入力度,使其承担的财力责任与财权责任相匹配;第二,降低区县财政的投入比例,确定最低投入标准,确保区县财政投入的及时、足额到位。第三,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在条件成熟时适当取消贫困地区乡镇财政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投入责任。
2.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多种形式结合的投入新体制。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容,重庆市政府和计生部门也要采取措施营造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新环境,通过政策制定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各界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多种形式结合的投入新体制。第一,制定各种奖励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投入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第二,鼓励保险公司参与计划生育家庭的各种保险业务;第三,鼓励个人或企业投资建立生育保健企业;第四,针对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的各类风险(如因重大疾病返贫等)建立人口发展资金,资金来源于本级财政投入、计生事业共建的多部门经费赞助、国际国内项目援助、社会团体或个人赞助等。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经费投入的可持续性。从长远来看,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得到制度上的保障,而且这项制度保障是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层面的制度保障。一是建议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保障纳入《计划生育法》,制定专门条款,规定分级投入比例或者增长幅度;二是重庆市政府可将经费保障纳入地方《计划生育条例》,规定计划生育经费或人均计划生育经费的最低增长标准,区县及乡镇地方政府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写明该地区计划生育经费增长幅度高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保障经费投入逐年稳定增加。
4.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建立科学的经费管理机制。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首先是明确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的重点支出项目,优化支出结构。适当压缩一些支出项目如宣传经费、其它事务支出等,对于一些资金投入的薄弱环节,比如免费技术服务、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设备购置更新经费等则需要加大投入。其次是规范经费支出范围,确保计划生育经费专款专用。对行政办公经费支出要严格控制,经费使用不得超过允许范围,对专项经费支出要专款专用,不仅要足额保证而且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挤占。第三是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使用的管理与监督。不断完善经费管理机制,实行“总额控制、分项预算、计划用款、优化支出”的管理办法。强化财政监督,财政部门对计划生育经费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和监督,专项经费由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拨付,由计生和财政部门共同管理计划生育经费支出。第四是建立有效的计划生育经费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全面评估经费使用绩效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经费预算,达到有效使用财政资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统计局.2010年重庆市统计年鉴[DB].cqtj.省略/tjnj/2010
2.姜东升.计划生育资金投入与使用状况研究[D].西北大学,2007
篇4
突出热点问题,实施“阳光政务”。一是构筑公开透明工作新机制。为保证政务公开工作顺利推进,县、乡人口计生部门成立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二是畅通公开宣传渠道。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和县、乡、村三级政务公开栏,及时将政策法规、工作职责和工作动态等信息向广大群众公开。三是为保障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印制了人口计生三项公开内容宣传折页,进村入户广泛发放。将人口计生政策法规、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应享有的权利、人口计生执法依据与程序和群众涉及人口计生的办事依据、办事流程、服务承诺、办事结果及办事纪律、投诉途径、投诉处理结果等事项向社会广泛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突出公开重点,实施有效监督。一是突出抓好人口计生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和时限等重点工作,实现规范操作。在公开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容易出现、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现象的事项都最大限度予以公开,有效地维护了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强化职责。公布业务归属,设立部门职能介绍窗口,向办事人员介绍主要职能及相关股室负责的主要业务,使当事人对自己所要办理的事情是否归属人口计生部门、归属哪个股室一目了然,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方便了群众办事。三是加强监督。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公开处罚事项,公开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应享有的权利、行政执法依据、程序、奖励、收费、处罚项目及标准等内容。四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公布举报电话,完善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制度及特约监督员制度,开通了12356“阳光计生行动”服务热线和电子举报邮箱,随时接受群众监督举报。
突出群众利益,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一是健全县、乡、村服务网络,打造“阳光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以县计生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计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计生服务室为依托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开展“一站式”服务,切实提高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二是坚持利民惠民,实施“阳光服务”工程。深化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保证奖扶工作得到严格落实,坚持严格的资格确认和县、乡、村三级公示制度。在张榜公布的基础上,对所有上报的奖扶对象,由县人口计生委组织人员逐一审核到村、到户、到人,确保该享受政策的对象不错不漏。三是开展“两项”评议。广泛征求县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乡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育龄群众和机关干部对人口计生工作、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本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全县广泛开展“请农民兄弟评计生”活动,由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满意度、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技术服务、文明执法、流动人口管理和工作作风等内容进行评议,对评议结果进行分析汇总,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整改。四是深入推进“生育关怀行动”。近年来,确山县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着眼于提高服务能力和拓展服务领域,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大力推进政策化、系列化、全程化、制度化“生育关怀行动”,营造和谐的人口氛围,使全县育龄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逐步提高。
突出优质服务,打造“阳光政务”。借助“一栏、一网”等载体,积极打造计生“阳光政务”,实现计生政务公开,落实惠民措施,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一栏”,即政务公开栏。建成全覆盖的计生政务公开栏,把群众关心的生育、奖励、技术服务免费政策、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以及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等一律公开,既方便群众又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一网”,即电子互联网。在互联网上设立计生政务公开平台,增强计生行政透明度,方便群众在互联网上对计生政策、业务的咨询和投诉,并安排专人负责系统案件的处理。
篇5
一、基本情况
(一)健康状况良好,但建立健康档案的比例低
据调查,最近一年没患过病的比例为92%,这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7.6%,说明我省流动人口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优于平均全国水平。但是,在本地所居住社区是否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比例仅为22.93%,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91%。
(二)就诊主要以门诊为主,门诊住院报销比例低
调查的流动人口中,生病后选择的治疗机构最多的是本地综合/专科医院,占32.89%;其次是本地个体诊所28.72%和本地药店20.67%;选择去本地社区卫生站治疗的占9.46%。通过对比发现,选择在本地社区卫生站治疗的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本地个体诊所治疗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它的则基本一致。
调查的流动人口中,生病后选择的就诊方式以门诊为主,达77.39%,但仍然低于87.27%的全国平均水平;诊断后住院的比例为16.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8%;急诊则比全国平均水平稍高。
调查的流动人口中,只有25.45%的流动人口报销,74.55%的流动人口没有报销,这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报销机构中,以医院当场报销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为主。
(三)出生子女性别比例失调,但比去年有所改善
据调查,流动已婚育龄妇女数为2610人,生育一孩的为1271人,二孩的为1078人,三孩的为121人,四孩的为14人,未生育的为126人。
调查的流动人口0-14岁子女中,男孩占53.1%,这相对2012年男孩占比56.3%有所降低;女孩占46.9%,这相对2012年女孩占比43.7%有所提高;男女比例从2012年的128.9:100降低到113.40:100,这说明男女性别结构失衡现象得到改善。
(四)生育地点以户籍地为主,现居住地生育比例逐年提高
调查的流动人口0-14岁子女中,大部分在户籍地出生,占76.75%。其中,农业户口的为78.05%稍高于非农业户口;有一小部分选择在本市县区出生,占17.09%,农业户口为16.35%稍微低于非农业户口。
(五)分娩地点以医院为主,非农业户口比例高于农业户口
调查的流动育龄妇女中,选择在医院分娩的占大多数,比例为87.06%。其中,非农业户口性质的流动人口为90.03%,显著高于农业户口。
(六)政策符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孩率高于去年水平
调查的流动人口0-14岁子女中,政策符合率为83.8%,比去年的符合率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户口的政策符合率为83.6%,低于非农业户口的85.2%。此外,按怀孕前是否流动出生的0-14岁子女中,怀孕前流动的符合政策的比例82.4%低于怀孕前不流动的比例85.3%。
(七)避孕节育以长效措施为主,主要由户籍地落实
湖南省流动育龄已婚妇女的避孕节育措施中,避孕节育主要由宫内节育器和女性绝育构成。其中,采用宫内节育器的比例为40.12%;采用女性绝育的比例为38.18%;使用的为19.8%;采用男性绝育的为1.1%;采用口服及注射用避孕药的为0.22%;采用皮下埋植的为0.31%;采用避孕药的为0.22%。由此可见,湖南省流动人口育龄妇女长效避孕措施落实比例在80%以上,这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基本上持平。
据调查,流动人口主要是从户籍地获得避孕方法,达70.31%,流入地仅为25.33%。从机构来看,主要来源于计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机构,占89.08%。
(八)现居住地药具应用和知晓服务机构情况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调查的目前使用、避孕药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中,在现居住地接受和避孕药服务的占95.7%,一般由计生专干送达,或者在指定发放地点免费领取,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86.90%,这说明流动人口避孕药具获取情况良好。
调查的湖南省流动人口中,有87.08%的已婚育龄妇女在本地被告知服务机构地址、电话,比全国水平的75.42%高出了12个百分点;90.27%的已婚育龄妇女在本地接受宣传品及咨询服务,比全国水平的80.06%高10个百分点。这表明大部分已婚育龄妇女接受当地计生机构和卫生机构的服务。另外,通过对比发现,湖南省婚育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九)避孕节育信息报告率低,婚育证明持证率较低
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信息报告单由本地政府负责向户籍地报告的占61.7%,需要自己邮寄报告单的占38.3%;实际报送户籍地的比例只有57%,和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调查的已婚育龄妇女中,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占53.4%,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8%。同时,97.3%的已婚育龄妇女在本地接受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这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调查,流动人口独生子女领证率为26.81%,这比2013年湖南省流动人口的25%提高了1.81个百分点,说明流动人口的婚育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政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意识
1.提高生殖健康自我保健意识。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科学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发放相关的小册子、折页等宣传资料,传授避孕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性科学知识,开设12356热线咨询,开通青年生殖保健咨询热线电话等。
2.转变传统的婚育观念。宣传新的婚育风尚,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对个性人群更应进行面对面的宣传。
(二)开展社区服务,提供及时、周到、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
1.提供便捷的日常生活服务。在各社区增设免费药具发放点,提高药具普及和使用比例,加强药具使用和术后恢复情况随访,保护流动育龄妇女身心健康,实行人性化的服务,千方百计的为育龄妇女考虑,在本地尽可能多地提供孕环情检查。
2.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在改进原有的避孕措施的基础上,宣传避孕节育新技术,推广副作用小、性价比高的新型宫内节育器,提高广大育龄群众对宫内节育器的认同感。
(三)加强综合治理,完善计划生育和公共服务机制
1.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积极贯彻并落实国家方针政策,提高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拓宽筹资渠道并合理核定用于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财政成本,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纳入财政正常的预算支出范围,保证资金投入。
2.计划生育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统一协调。各部门在管理好各自职责范围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协助计生工作的开展,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双向管理。
(四)加强信息管理,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1.提高问卷调查设计的合理性。在开展计生工作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个人隐私问题,再加上此次问卷设计的合理性欠佳,使得所得到的数据失真,调查数据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偏差,导致分析结果难以解释。
篇6
全区乡镇现有卫生院24个,在职员工人数773人,其中在编人员276人,主治医师33人,医师61人,医士118人,卫校毕业生64人,共有病床324张。街镇卫生院最突显的两个特征是:一是全区乡镇卫生院至今没有一名职前本科生,现有的主治医师都为职后大专或本科文凭,高学历医师十分紧缺;二是街镇卫生院人员严重饱和。按标准,一个街镇卫生院配60人绰绰有余,而我区有的街镇如卫生院人数接近300人。全区共有595个村,有卫生室466个,村医837人,其中女村医285人,占34.92%。837名村医中兼计生宣传的有344人。村医突出体现为个体经营居多、且均在家坐诊。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各街镇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处理,以预防为主的基本医疗事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村卫生员定期到街镇卫生院领取疫苗,及时接种发放疫苗,儿童四苗接种率在98.6%以上。加强了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新法接生和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婴儿死亡率与“九五”同期相比下降27.06‰,儿童死亡率下降到23.86‰,儿童疾病监测工作得到加强。对地方病、传染病加强了重点防治监测,同时配合计划生育部门做好了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工作。街镇卫生院在搞好医疗服务的同时,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指导和监督,提高了农村卫生组织的综合能力。农村卫生网络基本建立,保证了初级卫生保健预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稳定。
二、存在问题
(一)资金不足,设备落后。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改善,但由于缺乏培训经费,有了设备也无人操作,造成有限资源浪费。村卫生室缺乏资金垫本,有的卫生室除了接种发放疫苗外,无法开展医疗服务工作。
(二)技术骨干缺乏,卫生技术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全区街镇24个卫生院医务人员中,主治医师占11.9%,医师占22.1%,且人员分散,不均衡,有处方权的少,给各自的工作造成一些影响,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机会少,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要。虽签订了卫生工作综合目标责任书,但人权、事权、财权关系不畅,考核奖惩难以兑现,调动不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三)村卫生员报酬不均,队伍不稳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由于村卫生员变动大,甚至有的村无村医,特别是徐古边远山区。按国家规定,村卫生员的报酬应由财政支付,但全区基本未兑现,为了生活,99%的村卫生员演变成了个体游医,在家坐诊居多。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村级卫生员的经济收入差别很大,医术高的收入好,但不安心搞预防、妇幼保健工作,差的又无法维持生计。由于培训工作的滞后,许多村的卫生室形同虚设,长期物色不到理想的“接班”人。
(四)村医配置不合理。村级体制改革后,各村在配备卫生员时,忽视了女村医,致使村医中男女比例失调(全区女村医只占34.92%),造成一些村的卫生室特别是妇幼保健工作滞后,有的濒临瘫痪,影响了全区妇幼保健工作。
(五)农村医疗不规范。一是村卫生室不规范。有的村委会有房不分配给卫生室,致使卫生室宿舍、药品、门诊、注射混为一室。二是各街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无行医证和行医不规范的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关系,实现农村医生管理、使用、培训一体化。为加强对街镇级卫生院的考核管理,合理配备技术人才,根据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街镇卫生机构上划到区级人民政府管理、经费预算指标相应上划到区级财政”的意见,建议把街级卫生院的人事、经费权划归区级卫生职能部门管理,由卫生主管部门对全区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考核、使用、培训作出统一安排,实行全行业管理。
(二)完善人事机构。根据《省农村医疗卫生条例》,村级卫生室一村配备一男一女村医的规定,建议我区把卫生员和计划生育宣传员纳入统一管理,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人员配备上按一男一女配齐,要求具备一定的卫生专业技术,能履行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和医疗服务的职能,使我区的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同步发展。
(三)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加快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结构的调整,根据卫生部“要加强对现有农村医生的学历教育,新进入村卫生室的人员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规定,建议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大对农村医生的技术培训力度。一是卫生主管部门采取举办培训班的办法进行培训;二是统筹安排街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区医院、中医院进修学习,村卫生员到街镇卫生院或区医院实习,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业务技术。
篇7
[关键词] 计划免疫;未接种;原因调查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114-01
对儿童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是保护儿童健康的有效措施,也是体现国家社会福利的重要内容。为及时了解我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参考,笔者对我市计划免疫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以分析计划免疫未接种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市2005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出生的、在本地居住超过3个月以上,并未全程免疫接种的儿童。
1.2 调查方法
采用两阶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以乡镇作为基本抽样单位,按照国标码顺序,以2007年底人口数为准,依次列出各乡人口数与累计人口数,随机抽取29个乡。在抽中的乡级抽样单位中,每个乡随机抽查100名2005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出生儿童。从预防接种登记卡片上收集这段时间内未全程免疫的儿童,对所有儿童采取入户询问儿童家长的方法,调查儿童基础免疫未接种原因。
2 结果
全市共抽查2 900名适龄儿童,其中计划免疫未接种儿童61例,全市未接种率为2.1%,具体原因见表1。
表1 我市儿童疫苗未接种原因调查情况(例)
3 讨论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我市计划免疫工作已规范运行,全市未接种率较低,仅为2.1%,全程接种率及首针及时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农村地区和流动儿童较多的郊区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文化相对落后,农民和流动人口对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此类人群仍存在非住院分娩现象,再加上这些地区计划免疫工作还存在着薄弱环节,造成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低于城市。建议充分发挥预防保健机构与居委会计划生育人员的联合作用,政府把流动儿童的预防保健宣传动员工作列入计划生育人员的工作和培训范畴,采取由接生人员接种首针乙肝疫苗等,以进一步提高我市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
分析我市计划免疫儿童未接种原因,儿童无人陪伴有24例,占39.3%;不知道要接种和接种地点不清楚有13例,占21.3%,可知部分家长对儿童接种疫苗仍没有足够重视。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以减少疫苗未接种现象:①加大计划免疫的宣传力度,着重提高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的知晓率和重要性认识。②合理设置接种点,必要时可设分接种点或流动接种点。③强调对计划外生育儿童和流动儿童,无论其是否有户口或户口在外地,不得拒种。
因接种时无疫苗和价格贵的原因,儿童未接种的疫苗种类是乙肝疫苗,可能是2002年以后部分地区HBV仍在收费接种,供苗不及时,HBV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进展缓慢[1]。因此,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行政干预[1,2],以加快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进度。三联疫苗未及时接种的原因多是家长顾忌和儿童患病。我国提供的三联疫苗是全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这种疫苗价格低廉,免疫原性好,缺点是不良反应(发热等)率比较高[2]。经济条件许可时,针对家长对接种三联疫苗存在顾忌、怕不良反应,建议选择接种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至于(家中无人带孩子去接种),则应多予以耐心解释,提高儿童家长接种的积极性。
提示信息缺乏是进一步维持和提高接种率最重要的负面因素。应高度重视接种通知和预约工作,力求做到应种对象都能及时获得接种信息。对偏远的散居儿童,通知和接种都不方便时,可采取入户接种方式接种。对流动儿童,建议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通知应种对象, 并尽可能固定接种时间。论对基层工作人员根据疫苗种类,有的放矢地进行防范,最大程度地避免儿童未接种现象发生具有不可低估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其宏, 冯晓明, 王小红. 2001~2003 年适龄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未接种原因的对应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3):70-7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 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
[3]贾秀岩,王稳,韩一楠.2005年大连市部分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1):997-998.
篇8
一、20__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全面提升计划生育质量指标
1、人口计划任务全面完成。截止20__统计年度末,全县总人口为__*人。出生__*人(其中计划内__人,外二孩__人,多孩*人);死亡__人。计划生育率为__,出生率为__‰,自然增长率为__‰。
2、“三查两清一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全年开展“三查”活动四次,共查人数____人(次),平均三查率达__;落实手术__例(其中上环__例,结扎__例,双补__例,取环__例),落实措施及时率为__。
3、计划生育质量管理乡村行活动稳步推进。坚持质量跟踪调查和定期调查相结合,集中整治与经常性工作相结合,对重点乡村进行重点督查。一是坚持每次三查结束之后,立即进行随机抽查考核,做到跟踪督促到位;二是对一些人口大村、后进村和上访信件较多的村进行重点解剖,加快后进村转化步伐;三是__月份在全县深入开展了计划生育质量集中整治月活动,对__*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对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期间:共落实四术__例(其中上环__例,结扎__例,双补__例)。
(二)以打击“两非”为重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及时调整了打击“两非”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订出台了《“关爱女孩治理性别比”若干规定》、《关爱女孩“四项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关爱女孩治理性别比”活动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等文件。联合公安、卫生、药监、工商等部门*次对全县__家医院、__家计生服务站、__家药店和*家保健品商店的__台B超机进行了清理清查,没收了*台非法经营B超机,并处以__*元的罚款。对__*非法销售终止妊娠药品当场予以没收,并立案查处。坚持定点分娩、计划内二胎只给一次生育机会、人流引产申报审批等制度,减少意外妊娠,严格限制大月份引产。通过综合治理,使全县出生婴儿性别比为__,趋于正常值。
(三)利用信息平台,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流动人口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一是按管理对象重新分类,建立完善了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卡;二是强化孕情检查制度,防止流动人口政策外怀孕和生育;三是加强包片巡查制度,努力做到日巡月结,及时准确掌握流入人员生育节育情况。今年对全县流动人口进行了__次清理清查,并逐人造册登记。全县流出育龄人口__*人,流入育龄人口__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__。利用流动人口计生信息平台,加强了“两地”信息沟通。提交流动人口信息__条,反馈信息__条,反馈率为__*。
(四)以新农村新阵地新家庭建设为抓手,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抓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全县“三新”建设实施方案。一是依托县人口网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村级人口学校,采取电化教学、聘请专家授课等形式对“三新”建设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为“三新”建设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实行县级领导联点、部门领导包点、乡镇领导抓点、驻村干部蹲点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夯实了“三新”建设的工作责任,确保了建设任务的完成;三是认真扎实搞好“三结合”工作,在落实优惠政策、扶贫资金、实用技术、发展项目等方面向计生户予以优先倾斜,极大地增强了育龄群众参与“三新”建设的积极性。今年共抓了__个村的示范引导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育龄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科学、文明、健康、卫生的
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
一是以开展“百村千户服务行”活动为载体,县服务站坚持长期下乡入村,义务为群众查病治病,截止目前已深入*个乡镇__村,共查病__*多人次。发病率为__,较去年降低了*个百分点。二是加强县乡服务阵地建设,积极争取国债项目__万元,建成县生殖保健中心和__中心站,__普通站,并已投入使用。省、市配备的B超机、红外线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等医疗设备已全部到位,能够开展经常性工作。
(六)多措并举,推动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入
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为重点,集中开展了学习宣传《决定》活动,共举办集中培训*期、设立咨询点__个、发放宣传品__份。以__*、__、__、__*为建设重点,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购买制作录音带、光盘、折页、单页等各类宣传资料,下发到群众手中,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到__。
(七)落实计生优惠政策,实施利益导向
把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作为帮扶计生户的切入点,认真实施《__*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实施细则》,扶贫办发放资金__万元,帮扶计生户__户。土地局为计生户优先划拨宅基地__处。人事局在劳务输出方面优先照顾独生子女、双女户__人。林果局、科技局、农牧局先后举办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等培训*期,使__以上的计生贫困对象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继市上奖励扶助电视电话会议之后,计生局抽调同志下乡入户,和乡镇一同对符合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的对象重新调查摸底,切实把党对计生户的优惠政策落实好,落实到位。
(八)抢抓机遇,制定措施,计生综合改革项目试点进展顺利
积极争取__的支持,将我县确定为__试点县,并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__*》项目文本,已经县政府常务会通过、市人口委审核报请省人口委审批,省人口委已批准。
二、存在问题
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工作好坏不一,进展程度不够齐茬。如在抓质量指标方面,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二是基层基础工作较为薄弱。部分乡村计生干部责任心不强,仍有无人管事、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抓工作方面有忽热忽冷现象;阵地建设还不到位,现有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条件难以满足育龄群众的生殖保健需求,基层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流动人口管理有待加强。流动人口时出时入,流动性大、流动量大,管理跟不上。四是群众的婚育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三、20__年工作要点
20__年全县人口和计生工作紧紧围绕一个核心(质量指标),突出两个重点(以学习贯彻《决定》、《实施意见》精神和开展计生综合改革),实现两个突破(在流动人口管理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上实现突破)。以认真实施深化农村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项目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严格质量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狠抓宣传教育、加强基层阵地建设、拓宽服务领域、落实计生优惠政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主要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是巩固提高质量指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严格“三查两清一服务”工作制度,狠抓后进转化,促进均衡发展。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认真学习宣传《决定》和《实施意见》精神,做好县乡村计生干部的培训工作。扎实推进以打击“两非”为重点的关爱女孩活动,协调相关部门定期对B超机、终止妊娠药品市进行专项清理清查,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
三是加快“三新”建设步伐。
四是深入开展“百村千户服务行”活动。积极为育龄群众做好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和健康普查等工作,最大程度地满足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
五是加强干部职工计划生育管理。对全县城镇人口和干部职工计划生育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清查,严肃查处违纪超生对象。逐步健全完善计生档案,促进干部职工计生管理经常化、规范化。
篇9
人大代表评议市国税局计划生育局执法工作会议发言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xx镇全体人大代表委托,向大会作评议发言。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对市国税局、计划生育局执法工作评议的决定,我们代表团本着对执法机关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全市评议工作动员会议后,立即召开全镇市人大代表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评议工作。通过组织市人大代表深入调查摸底,召开三次代表意见征求会,实地视察,走访选民等多种形式,广开言路搜集群众意见,结合单位自查剖析情况,对2003年以来市国税局、计划生育局的执法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议。现就有关评议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市国税局执法工作的基本评估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市国税局在上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大力组织收入,落实优惠政策,服务地方经济,积极完成年度各项税收执法工作,为瑞安财政收支平衡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几年来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
但是,在这次市人大代表执法评议工作中,代表们在充分肯定市国税局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和不足。意见比较强烈的有如下几点:
(一)税法宣传力度不大,面不够广
税收是国家的命脉。近年来,市国税局多次组织开展了税法和有关税收征管业务知识宣传,但总体来说,仍存在宣传力度不大、宣传方式不多、覆盖面不广的问题,如只在市区和主要乡镇设点开展咨询服务和挂几条横幅标语宣传一下,而在农村地区宣传力度就很是薄弱,没有使广大税收征管对象充分认识到税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真正使他们形成“依法纳税光荣,违法逃税犯罪”的意识观念。从另一方面来说,税务机关也没有花大力气把税法和税收征管的具体内容宣传到人,在全社会没有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依法纳税监督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纳税的积极性。
(二)窗口服务质量不高,态度不好
“上门看八字”,机关单位窗口服务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虽然市国税局开展了“全程服务、树立品牌”活动,但是个别工作人员仍存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电脑操作不熟练、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态度较差甚至出现脱岗等现象。如去年11月份一个人大代表去一国税开一张发票,手续齐备,跑了五趟路才办成。其中两次当事人不在岗,两次无理由回绝,直至第五次求情才开了一张发票。又如第十代表小组反映一个建筑单位去这个国税所开一张发票,被窗口工作人员训了一顿回去,类似情况经常出现,导致纳税人敢怒不敢言,严重损害了税务部门整体形象。
(三)税务执法不公正,重情轻法。
当前由于税法不健全,税制缺乏科学性,逃漏税自由裁量处罚权弹性大,导致一些税务执法人员凭人情关系办事、定处罚标准,不一视同仁,被查企业关系好的少罚,有人情面子的少罚,有请客送礼的少罚,造成处罚不公。一些税务执法人员不同程度存在吃喝和收取礼金、礼物现象,但一旦听到批评意见,就出现威胁报复现象。如前年年底,国税所召开行风评议座谈会,因我团第十代表小组一个代表不指名提了个别税务干部吃喝问题,结果当天晚上分管该片区税务专管员立即打电话警告所有企业主,造成该片区企业主人心惶惶,纷纷给该代表施压,造成极坏影响。后因市人大撑腰,局长亲自出面处理才得以解决,但直至现在后遗症仍无法消除。这次评议又出现个别税务人员发出口讯,谁提意见,查他六亲九族,导致广大企业主没有一个敢反映情况,造成对国税评议成形式,走过场。
二、对计划生育局执法工作的基本评估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市计划生育局认真贯彻执行《计生法》和《省计生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突出重点,攻坚破难,使人口计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近两年获得了地区人口与计生目标管理考核的创新奖。在这次执法评议工作中,代表们既肯定了成绩,也提出了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不够重视,宣传氛围不够浓厚,措施方法不够得力,计生工作出现松动现象。
计生是国策,人人都有责。二十多年来,各级组织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发动,机关部门齐抓共管,一年时间有半年精力投入计生工作,年有宣传月,月有宣传周,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职责,促使计生工作年年上台阶。但是现在市里不重视,局里不深入,乡镇有松动,村居泄了气,导致违法生育全面回潮,出现“辛辛苦苦干25年,一朝功亏回到80年”的严重困境。特别是《计生法》的实施,既导致行政措施弱化,又对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乡镇干部一时不适应,又没有得力措施,没有好的工作方法,仍以原来的标准要求干工作,使计生工作有“法”变为无法操作,造成村民旧的生育观念回潮,出现了早婚早育、非婚生育、未到间隔年龄生育、头胎男孩计外超生二胎等现象。如xx镇2005年1-9月份(含补报)计划外生育多达130人,符合率为82.15%,计外出生最多一个村达9人,符合率为59.16%。全镇性别比高达152:113,这又说明女孩瞒报还有一定比例。长此以往发展下去,计生工作很可能会前功尽弃。但作为职能部门计生局,至今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没有及时掌握信息,没有专题商讨对策和措施,没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致使计生工作处于松动局面。
(二)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计生队伍不稳定,关心支持又不够,基层组织全面弱化。
由于今年村级组织换届,新上任的村两委干部大多对计生政策不懂,对计生形势认识不足,思想不重视,工作消极,造成计生员工作压力大、困难多。同时,又多较多的村计生员调换,出现新手多、业务生疏,且待遇不高甚至部分村计生员的报酬多年得不到兑现,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这些问题致使基层计生组织出现全面弱化现象。但计生局对农村出现这种新情况、新局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出台相应政策予以引导,而且对乡镇和村级计生员又关心支持不够,致使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
(三)计生执法力度不大,方法对策不多,征收管理困难重重。
多年来,计生工作一直实行“三为主”工作方式,近几年又推出了“知情选择优质服务”活动,这强化了计生工作人员的服务职能,却无疑弱化了管理执法职能,计生人员的执法意识薄弱,且执法人员数量不够(仅限于计生员),执法能力有限。如谈话程序是征收社会抚养费工作的第一关,如果对象逃避谈话,我们没有任何措施对付,征收抚养费只能是一句空话,这种例子在工作中已经碰到很多。而在孕环检时有些对象经多次通知仍然不来检查,驻村干部只能束手无策。此外,在实施放环、结扎、人流、引产等节育措施时,计生对象不签字表示同意施行,计生指导服务站怕承担责任就不予实施节育手术,导致驻村干部辛辛苦苦动员来的对象只能予以放行。以上表明,计生部门执法力度不大,方法对策不多,工作措施不力,导致计生对象不配合执法管理,造成计生工作处于落后被动局面。
三、整改意见
针对上述国税、计生部门在执法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代表们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做好整改,务求实效。
第一,切实加强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国税、计生部门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要转变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自查自纠,及时纠正和克服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篇10
现在我受XX镇全体人大代表委托,向大会作评议发言。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对市国税局、计划生育局执法工作评议的决定,我们代表团本着对执法机关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全市评议工作动员会议后,立即召开全镇市人大代表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评议工作。通过组织市人大代表深入调查摸底,召开三次代表意见征求会,实地视察,(来自)走访选民等多种形式,广开言路搜集群众意见,结合单位自查剖析情况,对2003年以来市国税局、计划生育局的执法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议。现就有关评议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市国税局执法工作的基本评估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市国税局在上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大力组织收入,落实优惠政策,服务地方经济,积极完成年度各项税收执法工作,为瑞安财政收支平衡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几年来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
但是,在这次市人大代表执法评议工作中,代表们在充分肯定市国税局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和不足。意见比较强烈的有如下几点:
(一)税法宣传力度不大,面不够广
税收是国家的命脉。近年来,市国税局多次组织开展了税法和有关税收征管业务知识宣传,但总体来说,仍存在宣传力度不大、宣传方式不多、覆盖面不广的问题,如只在市区和主要乡镇设点开展咨询服务和挂几条横幅标语宣传一下,而在农村地区宣传力度就很是薄弱,没有使广大税收征管对象充分认识到税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真正使他们形成“依法纳税光荣,违法逃税犯罪”的意识观念。从另一方面来说,税务机关也没有花大力气把税法和税收征管的具体内容宣传到人,在全社会没有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依法纳税监督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纳税的积极性。
(二)窗口服务质量不高,态度不好
“上门看八字”,机关单位窗口服务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虽然市国税局开展了“全程服务、树立品牌”活动,但是个别工作人员仍存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电脑操作不熟练、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态度较差甚至出现脱岗等现象。如去年11月份一个人大代表去一国税开一张发票,手续齐备,跑了五趟路才办成。其中两次当事人不在岗,两次无理由回绝,直至第五次求情才开了一张发票。又如第十代表小组反映一个建筑单位去这个国税所开一张发票,被窗口工作人员训了一顿回去,类似情况经常出现,导致纳税人敢怒不敢言,严重损害了税务部门整体形象。
(三)税务执法不公正,重情轻法。
当前由于税法不健全,税制缺乏科学性,逃漏税自由裁量处罚权弹性大,导致一些税务执法人员凭人情关系办事、定处罚标准,不一视同仁,被查企业关系好的少罚,有人情面子的少罚,有请客送礼的少罚,造成处罚不公。一些税务执法人员不同程度存在吃喝和收取礼金、礼物现象,但一旦听到批评意见,就出现威胁报复现象。如前年年底,国税所召开行风评议座谈会,因我团第十代表小组一个代表不指名提了个别税务干部吃喝问题,结果当天晚上分管该片区税务专管员立即打电话警告所有企业主,造成该片区企业主人心惶惶,纷纷给该代表施压,造成极坏影响。后因市人大撑腰,局长亲自出面处理才得以解决,但直至现在后遗症仍无法消除。这次评议又出现个别税务人员发出口讯,谁提意见,查他六亲九族,导致广大企业主没有一个敢反映情况,造成对国税评议成形式,走过场。
二、对计划生育局执法工作的基本评估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市计划生育局认真贯彻执行《计生法》和《省计生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突出重点,攻坚破难,使人口计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近两年获得了地区人口与计生目标管理考核的创新奖。在这次执法评议工作中,代表们既肯定了成绩,也提出了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不够重视,宣传氛围不够浓厚,措施方法不够得力,计生工作出现松动现象。
计生是国策,人人都有责。二十多年来,各级组织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发动,机关部门齐抓共管,一年时间有半年精力投入计生工作,年有宣传月,月有宣传周,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职责,促使计生工作年年上台阶。但是现在市里不重视,局里不深入,乡镇有松动,村居泄了气,导致违法生育全面回潮,出现“辛辛苦苦干25年,一朝功亏回到80年”的严重困境。特别是《计生法》的实施,既导致行政措施弱化,又对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乡镇干部一时不适应,又没有得力措施,没有好的工作方法,仍以原来的标准要求干工作,使计生工作有“法”变为无法操作,造成村民旧的生育观念回潮,出现了早婚早育、非婚生育、未到间隔年龄生育、头胎男孩计外超生二胎等现象。如XX镇2005年1-9月份(含补报)计划外生育多达130人,符合率为82.15%,计外出生最多一个村达9人,符合率为59.16%。全镇性别比高达152:113,这又说明女孩瞒报还有一定比例。长此以往发展下去,计生工作很可能会前功尽弃。但作为职能部门计生局,至今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没有及时掌握信息,没有专题商讨对策和措施,没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致使计生工作处于松动局面。
(二)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计生队伍不稳定,关心支持又不够,基层组织全面弱化。
由于今年村级组织换届,新上任的村两委干部大多对计生政策不懂,对计生形势认识不足,思想不重视,工作消极,造成计生员工作压力大、困难多。同时,又多较多的村计生员调换,出现新手多、业务生疏,且待遇不高甚至部分村计生员的报酬多年得不到兑现,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这些问题致使基层计生组织出现全面弱化现象。但计生局对农村出现这种新情况、新局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出台相应政策予以引导,而且对乡镇和村级计生员又关心支持不够,致使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
(三)计生执法力度不大,方法对策不多,征收管理困难重重。
多年来,计生工作一直实行“三为主”工作方式,近几年又推出了“知情选择优质服务”活动,这强化了计生工作人员的服务职能,却无疑弱化了管理执法职能,计生人员的执法意识薄弱,且执法人员数量不够(仅限于计生员),执法能力有限。如谈话程序是征收社会抚养费工作的第一关,如果对象逃避谈话,我们没有任何措施对付,征收抚养费只能是一句空话,这种例子在工作中已经碰到很多。而在孕环检时有些对象经多次通知仍然不来检查,驻村干部只能束手无策。此外,在实施放环、结扎、人流、引产等节育措施时,计生对象不签字表示同意施行,计生指导服务站怕承担责任就不予实施节育手术,导致驻村干部辛辛苦苦动员来的对象只能予以放行。以上表明,计生部门执法力度不大,方法对策不多,工作措施不力,导致计生对象不配合执法管理,造成计生工作处于落后被动局面。
三、整改意见
针对上述国税、计生部门在执法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代表们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做好整改,务求实效。
第一,切实加强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国税、计生部门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要转变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自查自纠,及时纠正和克服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 上一篇: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 下一篇:医保信息化建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