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法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6 17:27: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规划法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既有住宅的使用功能,提高既有住宅区的宜居水平,方便居民的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既有住宅增设电梯问题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全省行政区域内需要增设电梯的既有住宅,当满足城乡规划、建筑结构和消防等方面的安全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本意见的要求增设电梯。
二、既有住宅需要使用共有部位增设电梯,或者因增设电梯需要改变共有部位的外形或结构时,本着公开透明、充分协商、兼顾各方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
三、对因加装电梯影响住宅采光、通风的业主,可通过协商给予适当补偿,补偿费用在筹措资金中支出。
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可以通过下列渠道筹措资金:
(一)房地产所有权人共同出资:根据所在楼层等因素,由房地产所有权人按照一定的分摊比例共同出资;
(二)属于政府直管的公房可由公房管理单位利用租金收入出资增设电梯,并通过提高租金等办法收回投资;
(三)社会投资等其他合法资金来源。
五、既有住宅增设电梯项目的建设单位应为增设电梯的全体业主。业主可以委托既有住宅原建设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等其他单位具体负责工程报建、设备采购、组织实施等相关工作。
六、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
七、各级城乡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尽可能简化审批程序,依法做好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有关审批工作。
八、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施工安装,应当符合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的要求,由具有相应资格的机构进行检测,并依法办理竣工验收等手续。
篇2
一、坚持城乡统筹,努力增强城乡规划的调控能力。
继续坚持面向未来,高起点、严要求,科学、合理地做好城乡规划的修编工作,重点做好城市发展方向研究、单元控规修编、专业规划编制及规划选址论证等工作,提高为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导能力。
1、规划管理单元控规修编工作有序开展。西城桥上街、汽车站规划管理单元已经完成现场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土地利用总平图初稿完成;东城桔乡、樱花、方山规划管理单元已经完成现场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南片、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梳理已经落实原设计单位设计,前期资料整理基本完毕。
2、加快村民点规划编制的扫尾和完善工作。江口白石王、江口水角、上诸前洋村已编制完成并批准备案;上诸后洋、王林村、王林洋村、下庄村、下埠村、红三村、双浦村、王西村、半洋张村的村民点规划的调整程序已经启动,其中上后村已报市局,王林村、下庄村、双浦村、半洋张村已出调整总平面初稿。经过几年的努力,东城、南城、西城、北城、江口等五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范围内,除剩余15个村庄有各种原因,其它村庄均已编制、调整完成。
3、规划论证基本完成。104国道西侧沿河绿地的用地性质调整基本完成,即将上报程序。
二、坚持推行阳光规划,努力提高规划管理透明度。
1、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完善办事程序。坚持推行阳光规划,努力提高市民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满意度,今年上半年先后召开了4次重点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意见征求会,审查了上海商会等7个建筑设计方案,充分听取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规划管理的透明化、公开化。
2、加强“一书两证”的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规范标准和容积率管理的相关制度,把好建设项目初审关。核发__客站广场等规划用地许可证8项,用地面积37.26万m2,个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28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1项,计建筑面积11.59万平方米,个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56户,批准临时建设工程许可3项,个人临时修理8户。
3、加强基础测绘。上半年共完成竣工测绘44家,其中单位16家,规划验线10家,放样10家。5月完成了老城区及西工业园区1:500地形图的修测工作,并启动了东城、北城5平方公里的修测工作。
4、严格把好竣工验收关。在验收中,进一步完善规范建设工程规划验收程序,认真执行一次性到场验收核准制度,提高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强化批后监督管理,提高规划管理质量。
5、全面建立公示制度。建设项目全部实行了批前公示、批后公告,按照《城乡规划法》、《行政许可法》和市局要求操作,使规划展厅、网络、现场达到公示图文统一、有序、美观,方便群众的参与、监督。
三、加强违法建设查处力度,确保规划的权威性。
1、创新机制,有效整合执法力量。
按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建立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拆违机制。参与组织了四次规模较大的拆除违法建筑工作,对江口街道上研村、南城街道义屋村、西城街道半洋洪村等村民点范围内的违法建筑进行了,有效地遏制了违法建筑在个别街道的曼延趋势,上半年共查处各类规划违法案件40件(已结案34件),涉及违法建筑面积78000平方米,已立案正在处理6件,共计拆除违法建筑28000平方米,营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
2、理顺机制,切实加强批后管理力度。
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批后管理,加强内部督察,提高批后管理质量,重点强化批后项目重点施工阶段的跟踪监察工作,验线、±0.00、结顶、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重要施工阶段,努力将违法建设遏制在萌芽状态,保障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对建设工程竣工牵头进行规划验收,对11家单位及23户个人的建设工程项目组织了竣工验收规划认可,通过竣工验收的建筑面积为56233.74平方米。
四、丰富城乡规划宣传形式,确保规划宣传的广泛性。
5月14日,会同__区司法局联合举办 “城乡规划·法律知识”竞赛,__区19个乡镇、街道代表队的选手们参加比赛,同时印发35000份规划法律法规及规划知识竞赛卷到乡镇街道、村(社区),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2名,取得较好的广泛宣传效果。
充分发挥规划展示厅宣传平台作用,组织中小学生、各界社会人士参观__规划展示厅。__规划展示厅已成为宣传城市规划、展示城市建设、树立__形象、对外开放的形象窗口。
五、走访企业倾听建议,总结提高力谋发展
为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实施“三个__”战略,我处以开展“企业服务年”为主线,主动走进企业、走访街道、服务对象、重点工程指挥部,向他们征求项目规划审批方面的意见,解决他们在项目审批、建设、验收、产权办证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解决他们在生产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加快建设进度,促进经济发展。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走访活动取得实效。
六、加强
机关建设,强化内部管理1、完善机关工作机制,建立内部管理长效机制。
在总结往年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工作实际,对科室设置进行了梳理,原用地科、建设科合并为规划管理科,新设置规划编制科、督察科,理顺了内部管理,强化了监督机制,填补了接待空白。上半年以来,我处成立了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__市建设规划局__规划管理处20__年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细则》、《__市建设规划局__规划管理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__市建设规划局__规划管理处“企业服务年”实施方案》、《__市建设规划局__规划管理处内部日常管理规章制度》、《__市建设规划局__规划管理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施办法》等,实行定岗定责,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分工。出台了《__市建设规划局__规划管理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方案》,班子成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层层抓落实,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我处行风政风建设,巩固 “行风升位工程”成果,推进“人民满意机关”创建工作,,!印发了《__市建设规划局__规划管理处行风满意工程的实施意见》。
2、加强机关学习,提高规划队伍的综合素质。
为提高规划服务水平,我处从学习入手,着重抓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确定每月月初星期二和月末星期一为集中学习日,学习内容主要有政治思想建设及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业务知识。
一是提高规划队伍政治理论素质、树立进取向上的学习风气。认真开展“两提高、两降低,创服务型机关”主题实践活动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并将此项活动贯穿于规划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转变机关作风,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以学习促工作,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规划部门良好形象。
二是提高规划队伍的业务素质。组织处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分批次参加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班,到发达地区城市规划部门学习先进经验。
3、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规划工作的实际,重点讨论工作方法、坚持原则、建章立制三方面。通过制定活动方案,明确了各个阶段的任务和学习书目,特别提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与提高工作效率,依法管理与全方位服务的关系。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我处提高规划水平、改进工作作风起到了促进作用。
4、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增强服务效应。
为进一步完善档案制度,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确保各类档案齐全、完整,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我处的各类档案收集、整理、入库做到“三及时”: 及时做好各类规划档案借阅登记签名;及时对借阅档案跟踪,做到件件有着落;及时做好档案入库前的分类、整理工作。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已经完成了去年所有档案的整理归档。
5、认真办理两会议案、提案,加强案件的处理力度。
今年,我处专门设立了督察科,制定了工作制度,并实行台帐管理,加大了处理案件的力度和办结速度,提高了办结案质量。上半年以来,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答复和处理各类65件次,办结率100%;认真办理 “两会”提案、建议,今年共办理两会提案和建议17件,我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室积极办,真正做到了全处上下齐动员,切切实实办好两会议案和提案,满意率达100%,我处在5月27日邀请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共12人,参加我处组织的提议案答复会,重点涉及公共基础设施、文体活动广场、公园配套设施、永宁江沿江发展轴等几个方面。在承办单位和代表委员们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办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受到一致好评。
6.创新工作理念,深化“学践”成果
一是服务效率问题一直是规划工作的重点,如何加强服务提高效率,特别是业主反响比较强烈的规划建筑方案审查时间较长,以及原先规划建筑方案由规划部门自己关门审查,方案批后扩初设计阶段因消防、电力、人防等部门按技术规范要求各提出调整意见,有的项目甚至对原批准方案做重大调整,导致批准的方案重新审查或报批,浪费时间。而且根据20__年开始实施的《城乡规划法》,规划建筑方案总平面一经批准不得随意修改,需修改要征求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等,修改程序较多,耗时也长的状况。我处重新整理了建筑方案审查要点,加强了建筑方案审查质量,在方案受理审查的同时,召开人防、电力、建设(市政、园林、城管、房产等)、交警、街道等相关部门和邀请审图中心等专家共同审查建筑方案,把存在的问题在前期就解决,把下一步需完善和重视的内容,便于业主和设计
单位一次性设计到位,不再象以前一样反复修改、反复报批。同时为提高审批速度和加强服务效率,坚持项目书面一次性告知制度、上门服务制度、业主、设计和规划三方当面沟通制度等。二是善于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十五街坊集资建房和八二省道部分临街用房,现都已经交付使用,但许多单位由于前期手续不全等原因造成无法验收,不能进行产权证登记,为了解决遗留问题,我们对上述用房按情况进行筛选,基本符合条件的,简化手续,予以补办超面积部分并验收。
七、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保稳促调工作落实,努力完成区委、区政府和市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水平。
1、继续开展“企业服务年”、“项目推进年”,开展送服务送政策活动。做好20__年省、市重点项目规划保障工作,年内有规划审批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和20个重点住宅小区、50项重要建筑(指__区内的项目)规划保障工作,主动上门送服务送政策。
2、完成《市区20__年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计划》确定的编制任务。拟订下一步规划编制任务,落实前期的招标工作;启动__城区道路断面的规划研究工作;高速公路西侧绿地的调整论证报告的编制。
3、完成“两规”衔接工作,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与区国土资源局联动合作,按照“内容衔接,期限一致,目标控制,总量平衡,确保重点,统筹布局”的要求,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以保证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解决基本农田保护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4、探索建立建设项目批后跟踪管理精细化工作制度。在现行批后管理工作制度基础上,精细化跟踪管理模式,提升批后管理质量,重点加强验线、基础、(±0.00)、主体结顶、配套设施建设等重点施工环节的管理力度,利用测绘技术和出具书面检验报告等手段,保障建设项目按规划实施,同时严把规划验收关,将精细化批后管理成果作为建设项目规划验收核准的必备资料之一,严格控制规划验收质量。同时,将精细化批后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和规划验收质量与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挂钩,确保建设项目严格按规划实施。
篇3
二0年度,按照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及要求,我市的村镇建设工作在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规划和建设局村镇科认真履行建设行政主管职能,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把加快实施灾后重建村镇规划编制、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为重点,积极稳妥地发展重点镇,搞好集镇建设,有序地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一、坚持以规划统筹城乡建设
按照规划先行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规划工作力度,切实做到在规划的指导下,分步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根据建设部建村[]161号《关于加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村镇规划编制通知》的要求,为做好我市灾后恢复重建村镇规划的编制,能更好地指导我市村镇建设的发展,我科结合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广委发[]38号《广汉市产业布局规划指导意见》及我市受灾乡镇经济发展情况,已委托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我市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广汉市灾后重建城乡和住房建设规划》、《广汉市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广汉市灾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实施方案》,六个重点镇片区规划、上述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
1、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按照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我市列入适宜重建区,省政府又将我市划为适宜重建区优先发展区域,结合广汉市委发[]38号《广汉市为业布局规划指导意见》,全市区域空间总体结构为“一城两区六镇”发展思路,我科已于9月初委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设计院成都分院编制,目前已基本编制完成。
2、三个专项规划:
根据川府办发电[]63号《关于编制“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紧急通知》以及省建设厅川建城发[]431号《关于请速报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的紧急通知》之要求,我科及时衔接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承担了《广汉市灾后重建城乡和住房建设规划》、《广汉市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广汉市灾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实施方案》的规划编制,目前规划成果已上报省建设厅。
3、集镇规划:
9年1月进行了征求意见座谈会,其中连山镇、高坪镇和南丰工业点片区规划已于8月25日进行了规划评审,目前正在报广汉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下一步准备进行向阳镇、三水镇、南兴镇、小汉镇的规划评审。
4、村庄规划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5各部门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农村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安排,完成了36个村庄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工作,加快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截止目前我市新农村已建成和基本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点有松林镇的红堰村,三水镇的石砚村、金鱼镇的青棡村、金轮镇的马嘶村、兴隆镇的东禅寺村和毗庐村等新农村农民集中居住点。
二、加大村镇基础服务设施投入,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程
房屋建设总投入达6581.30万元,其中:
(一)全市集镇规划区内建房206户、竣工面积28450平方米、投资额达2556.00万元;
(二)农村私人建房(灾后重建)282户,竣工面积达42706平方米,投资额达2668.30万元;
集镇基础设施的一旦建成,集镇载体功能明显增强,人居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逐步增强了我市城镇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农民的生活环境逐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集镇住房维修加固
为加强农村灾后重建工作的管理和镇村灾后重建规划管理,我局下发《关于做好灾后重建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项目报建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农村灾后重建质量安全检查的通知》。同时草拟
了《广汉市镇村灾后重建规划制定管理办法》,并已报市政府。
四、严格规划管理,依法行政,加强服务、指导和管理
村镇科按照上级部门的各项政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廉政建设,规范管理行为,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单位自律机制,加强诚信建设,完善规划报批制度,层层把关,完善约束机制,规范行政许可。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一)规划编制工作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1、汶川大地震后,我市财政受到较大影响,由于无援助省市的支持,此次规划编制经费缺口较大,有的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已完成,但由于经费的问题,无法提取规划成果。请上级部门给予酌情考虑。
(二)有的乡镇仍然存在规划执行力度不够,仍然存在未办理报建手续就动工建房的现象,下一步,将加大城建监察执法检查力度。
(三)灾后农房重建中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如未按设计图纸选型,自成户型;无上岗资格人员参与施工;建筑材料不合格等问题。
六、年主要工作和主要措施:
(一)做好正在进行的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集镇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尽快完善规划的审批工作。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着手进行6个重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其它乡镇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
(二)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宣传、学习和贯彻,规范“一书两证”制度,加大规划监察力度,坚决制止违法建设活动,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篇4
一、进一步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和建设工作的领导。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认真做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和设计,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是各级建设和文化部门的共同职责。各级建设和文化部门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始终把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基层文化设施规划和建设工作。
二、认真做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要根据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人口结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沿革及文化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优化配置。搞好文化设施建设,首先必须做好文化设施的规划。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规定,制定文化设施建设的发展规划并纳入城乡规划。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都必须按照规划配套建设相应文化设施。
三、加强城市居民住宅区的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建、扩建、改建城市居民住宅区,必须按照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单位不得擅自改变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规模、用地标准和功能。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应当与居民住宅区主体工程的建设同步进行。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有关要求如期实施。
四、保证公共文化设施的用地并严格管理。文化设施是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设施建设用地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因此,应保证公共文化设施用地,同时要加强文化设施用地的监督管理。对于现有的基层文化设施用地,不得随意改变使用性质,挪作他用。因城乡建设需要,确需改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用地或拆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必须先按法定程序调整规划,规划调整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占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用地或拆除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补救方案。
五、合理安排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在城乡文化设施建设中一定要考虑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参加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设施的功能。文化设施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有条件的地区,增加文化设施周围的绿化面积,逐步实现馆舍建筑的园林化,努力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
篇5
一是县委副书记同志宣读《县关于清理整顿县城规划区范围内非法用地、违法建设和土地私下交易等问题的意见》和《县“城中村”农民住房困难户安置指导意见》二是县长周遐光作动员报告;最后是强调几点意见。
下面。由县委副书记同志宣读两个意见。进行第一项议程。
由周遐光县长作动员报告。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
刚才。遐光县长代表县委、县政府作了个全面具体的部署,副书记宣读了意见。完全赞成,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近年来。以新城区开发建设带动旧城区拆迁改造,县坚持以旧城区拆迁改造促进新城区开发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县城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推进,一些单位、个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公然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城市总体规划,导致非法用地、违法建设和土地私下交易等问题不断出现,且屡禁不止,愈演愈烈,非法用地已由过去零星、小范围扩大到由非规划区和非主要地段向规划区蔓延,甚至非法抢占国有土地乱搭乱建,成为寄生在城市肌体上的毒瘤”和“疮疤”农村居民的违法违规建房现象也迅速蔓延,也几乎到完全失控的地步,广大干部群众反响强烈,切实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知道。发展公益事业、公共服务设施等都离不开土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民生工程。土地对于加快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非常明显。依法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面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土地等要素制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加快发展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制止土地私下交易,减少甚至杜绝非法用地,拆除违法建设恢复土地原状,就等于增加了土地,这是组织开展这次清理整顿工作的一个出发点。同时,也要看到非法用地、违法建设和土地私下交易还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大量的违章建筑、违法建设存在包括公路两边的乱搭乱建,严重干扰城乡规划、公路路政管理和土地管理工作,影响市容村貌,破坏城乡发展的整体形象,损坏我县的投资发展环境;二是增加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房屋拆迁的难度和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影响和制约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还容易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三是违法建设和土地私下交易问题,侵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还滋生了不少腐败问题,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四是农村居民“开天窗”建房严重损毁和浪费基本农田,蚕食了农民集体的土地。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心开展清理整顿非法用地、违法建设和土地私下交易这项工作,一项十分及时、十分必要的正确决策;也是顺乎民心,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总而言之。既是强化对《土管法》城乡规划法》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意见》贯彻执行,开展清理整顿非法用地、违法建设和土地私下交易工作。保护耕地,按规划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又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此,各地各部门要有清醒的认识。思想上重视并不是看嘴上说得多好,而是要看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具体成效上。一定要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采取有效措施,通力协助,严格执法,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政令畅通,确保严厉打击土地私下交易等各种涉地违法行为,全面遏制非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多发势头,切实推动我县城市和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
1既要打牢“三个呼吁”基础。加强联系沟通,又要做好调查摸底等基础环节和工作。要加强宣传教育。做好“三个呼吁”工作,即呼吁全县上下广大干部职工、呼吁在外工作、创业的籍人士、呼吁上级部门和领导理解、支持和配合我清理整顿工作,依靠上级的支持,动员各方的力量,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加强协调、配合,实行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确保这次清理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同时,要做好调查摸底、立案登记工作。调查摸底、掌握情况是做好工作的根本。磨刀不误砍柴功”要组织人员进村入户,以社区、村(组)为单位,对各类违法建设用地情况逐户逐宅进行登记编号,填写表格,做到一户一表一册。并于5月20日前,分两个渠道收集汇总调查摸底情况,即县城规划区内的调查摸底情况由三个街道和大石、下溪一乡一镇和综合执法大队一起齐抓共管、协同作战进行调整,由整顿办公室收集汇总;其他乡镇和大石、下溪县城规划区外的村(居)调查,由乡镇负责,土管中心所和片所积极配合,由县土管局收集汇总。要动员违法对象进行申报,对主动申报登记的可依法依规从轻处理。要实行有奖举报,欢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非法用地、违法建设和土地私下交易行为采用书信、电话等方式进行举报。
2既要坚持严格执法。将触及一部分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又要体现思想教育。清理整顿工作。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一方面,要坚持原则,严格依法办事,坚决打击非法用地、违法建设和土地私下交易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允许搞法外施恩、人情标准”另一方面,要讲究方法,加强思想教育,深入做好群众工作。执法程序上,要有序、有情操作,把道理讲在前,把关心摆在前,把保障做在前,把疏导措施做在前。每个县城规划区内的乡(镇、街道)不要等待观望,尽快落实好解决“城中村”住房困难户的安置地,争取他理解支持。其他各乡镇和县城规划外的街道(乡、镇)所辖村(居)农民建房的安置地也应及时按村镇规划的要求,以乡镇为单位逐村逐组作出中长期安排,既要保证农民住房建设的需要,又要做到节约利用土地。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疏堵结合,要注意保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对有一定历史原因,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少数确有特殊困难的群众,要妥善解决好实际问题。还要提前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预案,对矛盾突出的暴力抗法案件,要妥善处理,防止简单粗暴,激化矛盾,确保不因各项工作不到位而出现恶性事件。
3既要鼓励个人自拆。最大限度地把侵占国有集体土地、影响城乡规划的违法建筑清除掉。行动中,又要严格依法强拆。拆除违章建筑必须以强力的执法行为来推动。要通过这次拆除违章建筑行动。要坚持以个人自拆为主,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违建户,通过党员干部的深入细致工作,引导他带头自拆,带动更多的群众自觉拆除违章建筑。对那些教育疏导无效的要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坚决强行拆除。对待这些非法利益的问题上,要喊响一个口号:绝不能让非法利益得逞,绝不让无理取闹得利”切实保护大多数人的合法利益。要让违建户感到强拆不如自拆,迟拆不如早拆。对阻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要依法进行处理;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既要抓好整治行动。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要认真总结经验,又要强化后续管理。从根本上解决非法用地、违法建设和土地私下交易问题。巩固清理整顿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行规范管理、科学管埋、长效管理,坚持条块结合,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强化举报、监督与检查,防止产生新的非法用地、违法建设和土地私下交易行为,努力克服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基层无人管、职能部门管不了或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真正从根本上和源头上制止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产生。为此,除了刚才宣读的两个通知外,县政府还将出台《县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意见》和《县加强农民建房用地管理的意见》县村镇规划建设与用地管理暂行办法》县乡镇农民建房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处理指导性意见》
三、加强领导。为推动清理整顿工作提供坚实保障严肃纪律。
1以加强领导为保障。县里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同志为组长,上下联动齐攻坚。这次清理整顿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工作难度大。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县几个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人,严格按照清理整顿工作任务分解表确定的职责、任务、进度要求进行工作,并注重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整体行动,任何部门或地方都不能拖后腿。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明确岗位目标,切实履行职责,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亲力亲为。为了迅速抓好今天会议精神的落实,县委要求:一是会议后受理举报的单位(如纪检监察部门的行政投诉中心和整顿办)五一节”不休假;二是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三个街道、下溪、大石乡镇的党政班子成员假期内也不休假;三是县级领导要到所挂点的乡镇出席并指导召开动员大会;四是每个单位要着眼于造浓氛围,挂出一条横幅、标语。对工作中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的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2以舆论导向为先导。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强共识。坚持将宣传贯穿于清理工作的全过程。大力宣传清理整顿工作的目的意义,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使群众真正认识到拆违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争取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广泛发动群众,形成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强大合力。要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守法意识,加大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宣传力度,敢于曝光典型案件,教育他主动、自觉支持清理整顿工作。同时要公开清理整顿工作的计划措施,把《告市民的一封公开信》宣传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人民群众了解情况,增强清理整顿工作的透明度,大力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篇6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名城保护规划;保护规划体系
Abstract: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historic city has been the core of historic city protection system. In practice it has been established conservation planning theory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on protection levels and object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hirty years of urban conservation experience proves that urban conservation planning is a whole level work, conservation planning is not only to protect the urban heritage on "crossed" planning, more importantly to protect the urban heritage through the "off-line" urban planning control, which requires a whole conservation planning system at all levels to suppor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protection concept through to all aspect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his is where the essence of conservation planning.
Key words:historic city ; urban conservation ; conservation plann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08-13(5)
1 把握名城保护规划的真正内涵
对于保护规划的必要性早在名城保护制度创立开始就格外强调。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名城时就明确指出:“各有关省、市、自治区的城建部门和文物、文化部门应即组织力量,对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保护规划”。对于什么是名城保护规划,1983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指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就是以保护城市地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的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3年全国名城保护工作襄樊会议上名城保护的内容被总结为“保护文物古迹及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2005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对名城保护规划的定义是:“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为目的,以确定保护的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2008年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内容主要也是针对保护规划与实施做出具体规定,可见保护规划在名城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
然而,名城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不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动态性。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体,始终处于新陈代谢过程中,一成不变是绝不可能的。对于名城而言,保护不会也不可能是全部,除了保护,如何保留、改造、更新以适应新的城市发展需要,是名城保护必须面临的问题。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城市发展的必然性,使名城保护的内容与方法不仅要包含对遗产自身保存与维护问题,同时还包括对遗产所处城乡环境的变化与发展的控制与引导问题,两者同样重要[1]。名城保护规划不仅是一种针对历史遗存的技术措施和方法,而且是通过各种方法使一定规模的城市环境保持整体的和谐关系,是涉及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全局性问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规划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城市历史保护不仅意味着文物古迹或历史地段的保护,而且还包括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中各种积极因素的保护与利用”[2]。因此,名城保护要从城市全局和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和规划工作,名城保护的理念要贯穿到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这才是保护规划的要义所在。
同时,名城保护规划也不是指纯粹的规划编制过程,完整而有效的保护规划应该包括从规划研究、编制,到规划实施、管理的每个过程。正如周干峙院士所指出,“名城保护工作不仅仅是保几个区、几条街、几幢房的问题。它实质上是对名城整体工作的一个全面的认识问题和工作的综合反映,它涉及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3]
2 三十年名城保护规划的体系演进
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本身就是名城保护的重要实践,名城保护规划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名城保护理念与方法的演进,从1980年代开始大致在各个年代呈现出不同的主要特征:
2.1 1980年代的探索期
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名城名单的同时就下文要求编制名城保护规划。针对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刚刚起步,1983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发《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工作的几点意见》,对名城保护规划的概念、规划编制与审批等做出规定。1986年,《国务院批转建设部、文化部关于请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的报告的通知》中明确保护规划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按《城市规划条例》(1984)规定的程序上报审批,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是“要保护文物古迹及具有历史传统特色的街区,保护城市的传统格局和风貌,保护传统的文化、艺术、民族风情的精华和著名的传统产品”。这三个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对1980年代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尽管尚未形成明确的体系,但是就保护对象而言,涵盖了文物古迹、古建筑或建筑群连片地段和街区、城市传统格局和风貌、遗址、山川水系、传统文化等较为全面的内容,尤其是强调对城市历史的研究与现状的调查,根据名城自身的特点去探索保护规划的重点。
1980年代名城保护规划在体系上虽然没有建立统一的编制标准,但是大部分的名城保护规划都能围绕名城特色,抓住保护的重点,为以后的名城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西安保护规划提出保护旧城完整格局,显示唐城宏大规模,保护周、秦、汉唐城市遗址;苏州提出“全面保护古城风貌”以及在古城西侧开辟新区的总体建设布局;昆明保护规划既有市域范围内对滇池的保护,也有城区范围内点线面的保护;延安保护规划对革命纪念地实行分级保护;平遥保护规划提出对古城实行全面整体的保护,全城划定三个级别的保护范围。这些早期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在此后保护规划的修编制定中都得以延续。
1980年代名城保护规划的重点是解决保护对象的问题。保护规划基础研究扎实,对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价值定位准确,规划重点突出。但是在保护层次方面,文物古迹是保护的重点,历史街区还没有作为一个明确的保护层次出现。在规划实施方面,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所限,全面实施保护规划的现实条件并不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对规划编制的反馈和检验,使保护规划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化和局限性。在规划体系方面,整个城市规划体系尚处在不成熟阶段,保护规划也不例外,上与城市总体规划,下与详细建设规划都缺乏有效的衔接。
2.2 1990年代的成形期
1993年全国名城保护工作襄樊会议明确了名城保护的内容,即“保护文物古迹及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1994年在国务院颁布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之后,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规范名城保护规划编制与审定。在历史城区普遍遭受建设性破坏的背景下,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性开始被认识。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完整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次,也是我国名城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开始形成三个层次的框架,名城保护规划编制逐步规范化。
这一时期,北京名城保护规划明确提出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并对北京旧城整体格局与风貌保护提出十大方面措施;武汉名城保护规划是严格按照建设部要求进行编制的范例,规划内容覆盖面全,分为城市整体、城区、市域三个层面,每个层面明确各自的保护对象与措施;洛阳名城保护规划针对地上地下文物丰富的特点,提出建立展示体系来揭示名城历史文化内涵,为遗产保护展示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上海针对近代遗产丰富的现状,主要抓住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这两个重点。
1990年代名城保护规划的重点是解决保护方法的问题。在明确了名城保护的三个层次之后,其所对应的保护方法也是不同的。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保存历史的原貌和真迹。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区,要采取保护与整治的方式,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整体的历史风貌,维持和提升原有功能。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保护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更要保护和延续古城的格局和历史风貌,以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城市传统文化。
随着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不断完善,详细规划开始在名城保护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史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新规划类型的出现,完善了名城保护规划体系,弥补了名城保护规划停留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不足。但是,这些详细规划在编制中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控规中与保护相关的指标体系,保护整治规划中建筑的分类与措施等核心问题在各地的规划实践中不尽相同。此外,计算机制图尚未完全普及,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规划编制的准确性和操作性。
2.3 2000年以后深化期
2000年之后,名城保护规划编制与执行进一步制度化。2003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将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纳入法律范畴。2005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出台,对名城保护规划的体系,保护范围与措施,保护内容与重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唯一技术标准。
针对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要求,建设部相继出台了《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2004)、《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200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2010)、《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4)等部门规章和文件,将名城保护作为重要的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之一。
2007年新的《城乡规划法》修订颁布,其中明文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内容应当作为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旧城区的改建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
2008年,国务院颁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由于其主要内容都是围绕保护规划的编制、审定、实施等,保护条例本身就是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与标准。按照保护条例的要求,2012年12月,住建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成为保护规划编制最为权威的规范要求。
2000年以后,名城保护规划的显著特点是保护体系的不断深化完善,并呈现出全面、分层、分级的特征。随着城乡规划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遗产保护对象的不断拓展,名城保护规划已经从城市总体规划层面以历史城区为主的专项规划演变为各类保护对象、各个规划层面、各项保管层级的保护规划体系。如南京名城保护规划在市域、主城、老城三个层面,分别构建了从物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框架,以及划分了法定保护、登录保护、规划控制这三个等级的分级控制体系。苏州名城保护规划在市域、市区、中心城区、历史城区等若干层面确定不同的名城保护对象。上海将名城保护规划具体落实到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和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确立了与行政区划等级一致的名城名镇名村的城乡保护管理体系。在规划类型上,保护规划有名城名镇名村的总体层面的保护规划,历史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古镇古村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等。在保护内容上,包括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历史村镇等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风景名胜、历史景观、山川形胜等自然遗产。在保护级别上,在国家、省、市县的法定保护层级中也不断出现规划控制的非法定级别。
30多年来,名城保护规划总的发展趋势是从简单到系统,从没有体例到逐步规范,随着规划编制的不断发展,保护对象的不断拓展,保护体制的不断完善,名城保护规划在各个层面形成相互支撑的保护规划体系。但是,当名城保护规划朝着“全面系统、分层分级”的方向发展,如何在复杂的保护规划体系中突出名城特色和保护重点依然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同时,名城保护规划最终要放在保护实践中加以检验才具有真正意义。
3 厘清名城保护三个层次及反思
名城保护的层次问题非常重要,当下普遍的问题就是错位的保护与建设,比如把本该对待新区的建设方式,用到历史城区导致大拆大建;把本该对待历史城区的有机更新方式,用到了历史街区导致拆旧建新;把本该对待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模式,用到了文物古迹导致毁真造假。
名城保护体系有三个重要的保护层次,即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历史城区,它们所对应的法定概念就是“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历史文化名城”,这样的划分是因为不同的保护层次对应不同的保护方法,这是中国名城保护工作30年的经验总结,是解决保护与城市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4]
3.1 第一个层次是文物古迹
文物古迹主要包括古建筑、古墓葬、古文化遗址、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实物遗存,由县级以上政府公布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就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关于文物古迹的修缮,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核心在于真实全面的保护文物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申报国家名城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求城市建成区内保存有较为丰富、完好的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与历史建筑。
国家名城保护制度的产生与文物保护有着天然的联系,1980年代初全国政协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向国务院提出把历史城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的意见,就是为使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规划建设密切配合,相得益彰。然而文物古迹“保”易“控”难,名城中对文物本体保护尚能基本保障,但是文物保护范围之外的建设控制地带却常常处于建设“失控”状态,造成文物古迹周边视觉的污染、尺度的失调、安全的隐患等等破坏行为,而现行《文物保护法》规定的50万元最高限额的行政处罚根本制止不了破坏性开发建设的利益冲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正是文物保护管理的尴尬所在。
历史建筑是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新增的保护对象,在类型与方法上可以归为文物古迹一类。历史建筑在法定概念上是由地方政府公布保护的非文物类建筑,因此,历史建筑的保护应该有别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要求,强调“保用结合,永续利用”,由此带来历史建筑的保护方法也应该更加多样。历史建筑是“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益补充,对建筑遗产的广泛保护、多样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3.2 第二个层次是历史地段
历史地段主要指能较完整的体现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地区,包括城市历史街区、历史村镇、建筑群等。历史街区和历史村镇之所以属于这个保护层次,就是因为它们的特点和保护方法接近。
长期以来名城保护工作的重心落在了历史街区保护上,使历史街区成为名城保护实践的主战场。历史街区保护必须坚持正确的理念,这也是历史街区保护的基本经验。一是要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延续真实的城市记忆,这是作为城市遗产的基本要求。街区内反映典型历史风貌的建筑和环境要有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是不可复制的。二是要保护完整的历史风貌,强调街区内建筑与环境的整体融合性,并非强调建筑单体的独特性,而作为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历史街区整体上又具有明显区别与其他区域的历史场所感和社区归属感,这是历史街区的特色与价值所在,是不可替代的。三是要保持永续的街区活力,城市遗产的主要特征在于其动态性,历史街区不仅记载着过去,也承载着未来,保护街区、复兴街区,使其成为当代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街区永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对历史街区而言,实施积极的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现实中历史街区物质环境的破败正是长期以来被过度忽视的结果,不能因为历史街区保护的复杂性而放弃对其应有的维护,历史街区既然作为名城保护的重要层次,就要体现出重点保护的地位,对动态的城市遗产而言,消极的留存就是破坏。
历史街区的保护更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历史街区的特色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保护历史就要对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予以敬畏,要一朝一夕恢复上百年的历史风貌必然是做表面文章,焚琴煮鹤。实践证明,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昙花一现、不可持续,成功的街区保护本身需要经历时间的磨练。因此,历史街区的保护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积极践行,审慎渐进。
3.3 第三个层次是历史城区
历史城区是体现名城历史文化价值的核心区域,是感知城市文化特色与氛围最直接的、最重要、最全面的部分。同时,它也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有数以万计的人在这里生活和工作。所以历史城区的发展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城区重在整体保护,有机更新,其内涵就是包括了保护与更新、控制与引导。
30多年来历史城区一直是名城保护的最大盲点,历史城区在1980年代节节失守,在1990年代处处失控,到2000年以后多数已经面目全非,名存实亡。2008年出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关于“保护措施”的第一条赫然就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但是历史城区整体保护不只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要深刻认识整体保护的内涵不易,要全面付诸实践行动更难。
历史城区的“失守”不仅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规划方法上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保护文物古迹、历史街区,以及历史城区整体格局与风貌是个点线面结合的保护体系,但是最后主要落在文物古迹与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上,所谓历史城区整体格局与风貌,也主要体现在诸如道路格局、城河城墙、河道水系、城市轴线、城市地标、建筑风貌等“点线”控制要素上。这样的规划方法由于从一开始就忽略了“整面”的保护与控制,抓“点”放“面”,其结果是文物古迹与历史街区的保护线划到哪儿,线外的拆除改造就跟到哪。2007年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先生在全国“两会”上提及北京的“规划性破坏”质疑的就是这样一种规划情况,“在古城内划出若干片历史文化保护区,随后便在保护区之外大拆大建,文保区基本都成了孤岛。”[5]所谓历史城区面积的大小根本不是放弃整体保护的借口,诸多世界遗产城市的历史城区范围都在几十平方公里,整体保护贵在保全,“面”不全则“城”不善。
4 建立名城保护的规划控制体系
实践证明,仅有名城保护规划是不够的,要建立一整套保护规划体系,将名城保护的要求贯彻到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即在整体层面予以统筹协调,在局部层面予以空间落实。名城保护的规划体系涵盖了从总体规划层面的名城保护规划、名城保护发展战略规划,到详细规划层面的历史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地段保护与整治规划,以及文物专项保护规划等(图1)。
一是总体规划层面的名城保护规划。除了划定各个层面的城市遗产的保护范围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城市遗产保护的角度影响和反馈总体规划,即依靠总体规划的统筹协调作用,从整体层面来解决名城保护的问题,包括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用地布局、产业调整、交通组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措施。
二是历史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城区的整体保护就是要将保护与控制要求具体落实到每一个街坊地块,如苏州、泉州、常熟等古城的建筑风貌与高度的有效控制,就是得益于较早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规划管理的长效手段。
三是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对历史街区、历史村镇的保护就要将保护与整治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整体保护建筑及其空间环境,坚持渐进改善的保护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27.
[2]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
[3]周干峙.城市化与历史文化名城[J].城市规划,2002(4).
篇7
玉山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
(2021-2023年)
(征求意见稿)
玉山县人民政府
二〇二一年四月
目 录
目 录
前 言
一、概况
(一)行政区划
(二)区域经济
(三)地形地貌
(四)气象气候
(五)水文地质
二、原则和依据
(一)编制原则
(二)编制依据
三、成片开发区域情况
(一)成片开发的位置、面积
(二)成片开发土地利用现状
(三)基础设施条件
(四)批而未供、土地闲置情况
四、成片开发必要性、主要用途和实现的功能
(一)成片开发的必要性
(二)主要用途和实现的功能
五、成片开发合规性分析
(一)与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说明
(二)与永久基本农田符合性说明
(三)与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说明
(四)与自然保护地符合性说明
(五)与一级公益林符合性说明
(六)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符合性说明
(七)与土地污染地块符合性说明
六、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性符合分析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概述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情况
七、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用地情况
(一)土地征收成片开局
(二)成片开发拟安排的建设项目、开发时序
八、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年度实施计划
(一)用地项目性质、面积、开发时序
(二)成片开发范围内公益性及非公益性用地比例
九、成片开发效益型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十、征地农民利益保障
(一)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意见
(二) 征地补偿安置标准
(三)征地程序
十一、结语
十二、附图
前 言
《土地管理法》第45条(五)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成片开发建设需要用地的,确需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可以依法实施征收;成片开发用地需符合自然资源部规定的标准方可实施征地。按照自然资源部《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自然资规〔2020〕5号)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土地管理法》第45条规定,依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组织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玉山县拟实施的成片开发项目属于《土地管理法》规定的需编制成片开发方案的产业项目。为保障项目落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当地居民就业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按《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执行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的指导意见》(赣府厅发〔2021〕2号)的具体要求,我县组织编制了《玉山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1-2023年)》。
一、概况 (一)行政区划 玉山因境内有相传天帝遗玉怀玉山而得名,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面积1728平方公里,人口63万,下辖16个乡镇(街道)。
玉山位居闽浙赣三省之要冲,素有“豫章第一门户”、“两江锁钥、八省通衢”之称;与浙江江山、常山、开化三县市接壤,高铁南站、沪昆高速、320国道和浙赣铁路横贯县境东西,与“长三角”主要城市已形成快捷通达网络,到杭州318km、宁波410km、上海543km,距衢州机场80km,交通便利,是全省向东开放的先行区。
玉山县现辖冰溪、文成2个街道,临湖、必姆、横街、下镇、岩瑞、双明、紫湖、樟村、仙岩9个镇和怀玉、南山、下塘、四股桥、六都5个乡,以及七一、王宅2个水库管理局,总人口63万人。有汉族和畲、布依、苗、蒙古、彝、回等29个少数民族。
(二)区域经济 “十三五”期间,玉山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总量进位、增速居前、质效双升、圆满收官”的特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市“第一方阵”。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5.87亿元,增速4.6%,列全市第一,“十三五”期间年均增幅达9%,超额完成“十三五”预期目标;财政总收入达28.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同比增长9.7%,位居全市前列,连续七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综合先进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累计突破400亿元,城镇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十三五”期末分别达到3.68万元和1.84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至2.0。
(三)地形地貌 玉山县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境内主要山脉有怀玉山脉和武夷山脉。怀玉山脉是赣、浙、皖省的天然屏障,发脉于三清山,横贯县境西北部,其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为怀玉山脉最高峰,也是县内最高点。怀玉山脉西入广信区境内后,又折南向东,由雷公包(海拔1054米)复入玉山县境,成沙溪岭。武夷山脉由东南面入县境,构成丘陵地带。华山在县城南10公里,是武夷山余脉自广丰入县境的第一山,海拔437.3米。玉山县整个地形为“五山、四丘、一平原”,玉山县常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即山区面积占49%,丘陵占41%,平原占10%。河谷平原为主要的农业区。
(四)气象气候 玉山县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玉山县年平均降水量1841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35天,年平均日照1831小时。
(五)水文地质 玉山县境内河流主要属信江水系,其中金沙溪、玉琊溪是信江两大源流。金沙溪源于三清山,源头建有七一水库;玉琊溪源于怀玉山,源头建有峡口水库。北有金沙溪,发源于三清山东北麓,是信江主要源流之一。东南有甘溪、沧溪。金沙溪与甘溪汇合后成冰溪,冰溪沿县城流至十里山,与源出怀玉山的玉琊溪汇入信江。黄家溪由西北向东南流,汇入信江;葛仙溪从广信区白沙村流入县境,经临湖镇复入广信区境内,至信州区灵溪注入信江。陇首溪流入德兴市境乐安河;程溪属山溪性河流,流至花山进入开化县境注入婺江。玉山县境内8条主干河流总长385.25公里,流域面积1600.2平方公里。
二、原则和依据 (一)编制原则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护耕地,注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依法依规的原则。《玉山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1-2023年)》编制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的通知》(自然资规〔2020〕5号)等规定。
(2)公共利益的原则。《玉山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1-2023年)》编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兼顾群众特别是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和片区群众长远利益。
(3)生态优先的原则。《玉山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1-2023年)》编制着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和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地和重要环境敏感区等;合理设置生态绿化用地,实现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和谐统一。
(4)节约集约的原则。《玉山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1-2023年)》编制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节约集约优先战略,每类建设项目都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际用地需求、土地综合开发相关政策等合理确定建设总规模和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等,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二)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订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订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
(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0年);
(6)《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2014年);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2017年)。
2、政策依据 (1)《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的通知》(自然资规〔2020〕5 号);
(2)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执行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的指导意见》(赣府厅发〔2021〕2号)。
3、相关资料 (1)《玉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延续方案》;
(2)《玉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
(3)《玉山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4)《玉山县自然保护地优化预案》;
(5)《玉山县生态红线优化调整方案》等相关资料。
三、成片开发区域情况 (一)成片开发的位置、面积 本次成片开发共涉及11个片区,面积总计370.1384公顷。
片区1位于横街镇碓头村、斧市村和文成街道姜宅社区、仑溪村,位于G60沪昆高速西侧,东侧有高新区互通线与G60沪昆高速连接,北侧靠近蜜月小镇,成片开发总面积约为93.1464公顷。
片区2位于文成街道仑溪村,位于新320国道与G60沪昆高速之间,东侧毗邻新320国道,南侧靠近玉琊溪,北侧靠近六村村,成片开发总面积约为22.0710公顷。
片区3位于冰溪街道文成村,东侧为高新区轴承产业园内,南侧为怀玉山大道,西侧距玉隆路约320米,北侧距科龙路约160米,成片开发总面积约18.9699公顷。
片区4位于冰溪街道王村畈村、下徐村,南侧距新320国道约200米,东侧距金山大道约160米,南侧为高新区家具产业园,成片开发总面积约5.6043公顷。
片区5位于四股桥乡皇珠村和冰溪街道小徐村、许家社区,北侧为新320国道,南侧为富力院士廷小区,西侧为在建玉山一中城北分校,东侧与玉清大道相距约440米,成片开发总面积约36.4169公顷。
片区6位于冰溪街道后山村,东侧为玉山二中,西侧为玉清大道,南侧为民俗路,成片开发总面积约为20.2307公顷。
片区7位于岩瑞镇太平村、新康村、岩瑞镇东垄水库,东侧为东垄水库,北侧为320国道,成片开发总面积约为102.1251公顷。
片区8位于必姆镇上湖田村、石笋村,在必姆镇集镇范围内,靠近306省道,成片开发总面积约10.8349公顷。
片区9位于临湖镇临江湖社区,在临湖镇集镇范围内,南侧靠近饶北河,东侧为临江湖大道,成片开发总面积约6.4001公顷。
片区10位于下塘乡曾家村、下坛村,在下塘乡集镇内,南侧靠近下塘中学,成片开发总面积约8.0089公顷。
片区11位于岩瑞镇龙琴社区、岩洲村,位于龙琴社区与岩洲村的交界处,成片开发总面积约46.3302公顷。
(二)成片开发土地利用现状 本次成片开发用地总面积共计约370.1384公顷,涉及农用地245.5572公顷,占总面积的66.34%,其中耕地64.5115公顷,园地2.2880公顷,林地173.5648公顷,其他农用地5.1929公顷;涉及建设用地109.2123公顷,占总面积的29.51%,其中城乡建设用地90.7461公顷,交通水利用地16.2489公顷,其他建设用地2.2173公顷;未利用地15.3689公顷,占总面积的4.15%。
表1 成片开发范围土地利用现状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面积
占比
农用地
合计
245.5572
66.34%
耕地
小计
64.5115
17.43%
水田(011)
47.5787
12.85%
水浇地(012)
2.1737
0.59%
旱地(013)
14.7591
3.99%
园地
2.288
0.62%
林地
173.5648
46.89%
其他农用地
小计
5.1929
1.40%
农村道路(104)
0.1501
0.04%
坑塘水面(114)
4.7796
1.29%
设施农用地(122)
0.2632
0.07%
建设用地
合计
109.2123
29.51%
城乡建设用地
小计
90.7461
24.52%
建制镇(202)
58.9421
15.92%
村庄(203)
6.7827
1.83%
采矿用地(204)
25.0213
6.76%
交通水利用地
小计
16.2489
4.39%
铁路用地(101)
0.3588
0.10%
公路用地(102)
7.8733
2.13%
水库水面(113)
7.3244
1.98%
水工建筑用地(118)
0.6924
0.19%
其他建设用地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
2.2173
0.60%
未利用地
合计
15.3689
4.15%
其他土地
其他草地(043)
8.0569
2.18%
裸地(127)
7.312
1.98%
总计
370.1384
100.00%
(数据来源:玉山县2018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
(三)基础设施条件 成片开发主要位于玉山县高新区、城东新区、衢饶示范区、必姆镇、临湖镇、下塘乡、岩瑞镇。
高新区涉及片区(片区1- 4):玉山县高新区位于玉山县城西部,320国道穿区而过,拟建互通线与G60沪昆高速连接,交通条件好,区内规划布置了多个污水处理厂及变电站,能满足区内用电与污水处理求,并设置有多个垃圾转运站及垃圾填埋场。玉琊溪为区内主要河流,能满足用水需求。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可以较好地服务于片区成片开发。
城东新区涉及片区(片区5-6):城东新区为玉山县主城区,北有新320国道与G60沪昆高速,南有浙赣铁路与沪昆客运高铁,交通出行较为便利,区内合理布置了多个学校、医院,绿地与公园较多,商业服务设施与公用设施完善,能较好地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
衢饶示范区涉及片区(片区7):片区基本沿320国道建设,东临浙江省衢州市,位于上饶市至衢州市的咽喉位置,交通较为便利,靠近岩瑞镇东垄水库,北侧将新建水厂,工业及生活用水需求能有效满足。
必姆镇涉及片区(片区8):片区位于必姆镇集镇范围内,306省道穿镇而过,交通便利,沿河规划了滨河公园,设置了一座污水处理厂,并有学校、医院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临湖镇涉及片区(片区9):位于临湖镇集镇建设范围内,主要河流为饶北河,生活与生产用水充足,北侧为237国道,交通便利,设置有消防站、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符合成片开发的用地需求。
下塘乡涉及片区(片区10):位于下塘乡集镇范围内,657县道穿集镇而过,北至玉山县城、南连320国道,交通便利,东侧靠近河流,规划拟建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能满足区域内的用水与污水处理需求,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布置合理。
岩瑞镇涉及片区(片区11):片区位于岩瑞镇岩洲村与龙琴社区的交界处,区域有上海铁路局的货运专线,交通便利,片区内建有较为完善的路网,绿地面积较广。
(四)批而未供、土地闲置情况 以自然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掌握的县域内实时批而未供率判定批而未供率和闲置土地率。市县区域内2009年以来实时批而未供率超过全省2009年以来实时批而未供率平均数1倍以上的;市县区域内实时闲置土地面积占全省闲置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超过5%的,暂缓批准征收成片开发方案。
根据自然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统计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相关数据情况。玉山县不涉及上述暂缓批准方案的情况。
四、成片开发必要性、主要用途和实现的功能 (一)成片开发的必要性 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积极引进龙头产业项目落地,带动玉山县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产业发展格局,以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为主攻方向,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共进的产业新体系。
2、大项目建设的落地需求 (1)大项目的落地发展,能够为玉山县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新鲜血液,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2)能够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解决玉山县的民生就业问题,保障人民幸福、社会稳定。此外,一系列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将有助于缓解玉山县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提高区内居民生活水平。
3、完善道路交通及其他配套设施的需要 优化整个区域的功能布局,完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硬件”水平,完善生活服务配套,提高人居环境水平。
玉山县的快速发展使得成片开发区域的道路交通及其配套设施越来越显得乏力,为缓解交通压力,为区域内的居民、企业提供更好的生活、生产环境,有必要在现有交通网络上进行道路新建与改扩建工程。道路工程的建设落地,将增强现有的交通网络覆盖力度,为区域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性和通达度,也为我县的发展扩张提供有力的道路交通保障。
4、提升景观风貌及空间形态的需要 浙赣边际地区是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建设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有利于整合两省优质的生态资源,有利于建设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有利于打造长三角区域的“后花园”。
5、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 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应当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完整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范围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他公益性用地,注重保护耕地,注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6、节约集约用地的需要 成片开发是综合开发的基础。综合开发就是地上和地下、基础设施和房产开发、商业和公益、居住和公共服务,生产、生活与生态的统筹规划、集中性、一体化开发,通过统筹规划各类配置,各种功能相互协调,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和高效利用。
(二)主要用途和实现的功能 1、主要用途 本次成片开发方案主要用途为储备库用地、工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居住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等。具体用途分类面积见下表:
表2 成片开发范围主要用途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
片区编号
用途
面积
片区1
工业用地
61.6153
交通运输用地
19.8335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11.6976
小计
93.1464
片区2
储备库用地
2.0379
工业用地
12.158
交通运输用地
4.3184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3.5567
小计
22.071
片区3
工业用地
2.077
交通运输用地
3.0746
居住用地
5.5312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8.2871
小计
18.9699
片区4
工业用地
3.0339
公用设施用地
2.3906
交通运输用地
0.1798
小计
5.6043
片区5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6.2428
交通运输用地
6.2183
居住用地
15.8179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3.5954
商业服务业用地
4.5425
小计
36.4169
片区6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2.7217
交通运输用地
5.2308
居住用地
12.2782
小计
20.2307
片区7
工业用地
66.9582
公用设施用地
4.964
交通运输用地
28.4392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1.7637
小计
102.1251
片区8
工业用地
1.195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6.1338
公用设施用地
0.1041
交通运输用地
0.8901
居住用地
1.4668
商业服务业用地
1.0451
小计
10.8349
片区9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1.5896
交通运输用地
0.6366
居住用地
3.9491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0.2248
小计
6.4001
片区10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3.8073
交通运输用地
0.2282
居住用地
2.3202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1.4083
商业服务业用地
0.2449
小计
8.0089
片区11
工业用地
30.3863
公用设施用地
0.6786
交通运输用地
5.7382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9.5271
小计
46.3302
总计
370.1384
2、实现的功能 此次成片开发主要服务于玉山县的用地需求。成片开发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集中连片的产业发展基地,完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提高区域生产、生活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此次成片开发规划主要用途为储备库用地、工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居住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等。
其中储备库用地2.0379公顷,储备库是保障城市良性运转的物质条件之一,对于保障城市良性运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城市其他功能部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工业用地177.4237公顷,实现促进产业与经济发展功能,工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此外工业的发展,对于逐步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推动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
公用设施用地8.1373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0.4952公顷,实现完善周边区域配套设施布置功能,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文化娱乐等公共场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群众幸福感。
交通运输用地74.7877公顷,实现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功能,可为周边群众和产业园提供便利的交通通道,提高出行可达性和交通效率,促进片区功能调整,使整个区域发展环境得到改善,进而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居住用地41.3634公顷、商业服务业用地5.8325公顷,实现居住和配套商业服务一体化功能,建设集菜篮子、便民店、家政维修店为一体的城市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推进集零售、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贸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标准化建设和改造。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40.0607公顷,实现建设居民公共空间功能,有利于片区构建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的空间格局。
五、成片开发合规性分析 (一)与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说明 本次成片开发范围以玉山县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定位为指导,在引进企业的同时,壮大提升既有产业,同时完善基础配套产业。根据《玉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为保证拟建设项目用地顺利完成征地报批,并满足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本次成片开发范围均位于城镇开发边界集中建设区内,符合方案报审要求。
(二)与永久基本农田符合性说明 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
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根据玉山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数据,本次成片开发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符合方案报审要求。
(三)与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说明 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生态保护红线具有系统完整性、强制约束性、协同增效性、动态平衡性、操作可达性等特征。具体来说,生态保护红线可划分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限。
根据玉山县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方案数据,本次成片开发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方案报审要求。
(四)与自然保护地符合性说明 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及其他历史遗迹和重要水源地筹划出界限加以特殊保护的自然地域。
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自然资源为主,还须把科研、教学、旅游和生产结合起来,统一经营管理,使之成为以自然保护为主的科学实验、生产示范和旅游的基地。保护区可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是原始状态保护较好的自然景观地区,是开展生态系统研究的基地。
根据玉山县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方案数据,本次成片开发不涉及自然保护地,符合方案报审要求。
(五)与一级公益林符合性说明 通常所称的公益林是指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公益林,是指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体功能,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划定,经批准公布并签有公益林保护协议的森林、林木以及宜林地,包括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公益林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公益林。
根据玉山县第二次林业调查数据,本次成片开发不涉及一级公益林,符合方案报审要求。
(六)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符合性说明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二十八条,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
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
根据玉山县历史文化保护区数据,本次成片开发不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符合方案报审要求。
(七)与土地污染地块符合性说明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广、种类多,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根据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掌握的玉山县土地污染地块数据,本次成片开发不涉及土地污染地块,符合方案报审要求。
六、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性符合分析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概述 《玉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县将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实力、经济实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建成工业强县、交通强县、教育强县、文化强县、旅游强县、体育强县,基本建成符合玉山实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区域经济竞合优势明显增强,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成为驱动我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玉山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明玉山、法治玉山、平安玉山、廉洁玉山、健康玉山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全省前列,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的新风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本成片开发的实施将增强玉山县的产业集聚力,加快区域产业的升级转型,拟建设项目符合玉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情况 锚定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综合考虑玉山未来五年的发展基础、发展环境与发展要求,“十四五”时期,玉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一)“一强”:
——综合实力强。全县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在平稳健康发展基础上提质增效。到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GDP增速保持在7.5%以上,GDP总量力争突破32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38亿元,实现经济总量在全省、全市排位进一步前移,市场活力、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二)“两美”:
——生态美。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全省一流水平,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成果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道双向转换更加顺畅有效,生态保护与修复机制更加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趋合理,全县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68.33%。
——人文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持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高质量文化服务和供给进一步扩大,全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文明玉山进一步提升。
(三)“六好”:
——产业质量好。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科技研发支出不断提高,到2025年,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及优势传统产业得到巩固提升,“十四五”期间,成功打造300亿级、200亿级、50亿级产业梯队,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更加稳固。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产业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建成。
——发展格局好。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浙皖闽赣国家旅游生态协作区、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等机遇,加快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促进玉山与浙江、上海等地实现跨区域协同发展。“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保持在8.5%左右,全力打造江西对接浙江的示范点,推动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
——营商环境好。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市场化改革,“五型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全面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治理,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强化招商引资,持续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努力实现营商环境“全省一流、可比浙江”的目标。
——城乡协调好。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一主两副双廊四片区五平台”的城乡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基础配套设施持续完善,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美丽集镇、美丽乡村建设向浙江看齐,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均衡。到2025年,城镇化率达6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16万元和2.68万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93。
——社会治理好。“平安玉山”建设取得新成果,持续推进“信用玉山”建设,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进一步彰显,政府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城乡基层治理和社区协商制度不断完善,乡村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
——百姓生活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县乡村社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宜业宜居的幸福玉山基本建成。
表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
实际
2025年
目标
年均/累计增长(%)
属性
综合质效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225.87
325
7.5以上
预期性
财政总收入
亿元
28.76
38
5.5以上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7.5以上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8.5以上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29.4
200
9以上
预期性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亿斤
4.18
保持稳定
约束性
创新驱动
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8
2.2
[0.4]
预期性
协调发展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
2.0
1.93
[0.07]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6.5
62.5
[6]
预期性
改革开放
进出口总额
亿元
1.54
1.9
5左右
预期性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1.04
1.4
6左右
预期性
利用省外资金
亿元
72.52
106
8左右
绿色生态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
省市下达的目标
-
省市下达的目标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
省市下达的目标
-
省市下达的目标
约束性
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98.27
省市下达的目标-
约束性
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比例
%
100
91.67
[8.33]
约束性
森林覆益率
%
68.13
68.33
[0.2]
约束性
民生福祉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8431
26800
8左右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36776
51600
7.0左右
预期性
备注:1.全县生产总值绝对数为当年价格,年均增长按不变价格计算;2.[ ]为五年累计提高或下降数,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十三五”平均增速;3.约束性指标具体数值按国家下达任务执行。
数据来源于《玉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
七、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用地情况 (一)土地征收成片开局 本次成片开发方案共涉及11个片区,面积共计370.1384公顷。拟规划用途为储备库用地、工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居住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等。
其中储备库用地2.0379公顷,占总面积的0.55%,工业用地177.4237公顷,占总面积的47.9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0.4952公顷,占总面积的5.54%,公用设施用地8.1373公顷,占总面积的2.20%,交通运输用地74.7877公顷,占总面积的20.21%,居住用地41.3634公顷,占总面积的11.18%,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40.0607公顷,占总面积的10.82%,商业服务业用地5.8325公顷,占总面积的1.58%。详见下表:
表4 成片开发用地布局情况表
单位:公顷
用途
面积
比例
储备库用地
2.0379
0.55%
工业用地
177.4237
47.93%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20.4952
5.54%
公用设施用地
8.1373
2.20%
交通运输用地
74.7877
20.21%
居住用地
41.3634
11.18%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40.0607
10.82%
商业服务业用地
5.8325
1.58%
总计
370.1384
100.00%
开发片区内用途布局能与周边现状用地相结合,且符合开发项目和片区周边发展用地的需求,如片区4用地为工业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其周边为工业用地、城镇村道路用地及农村宅基地,片区建设能够与周边形成紧密连接,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也完善了区域基础配套。
(二)成片开发拟安排的建设项目、开发时序 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情况、征收难度、融资情况、建设计划等因素,综合研究后制定拟建项目开发时序及年度实施计划。本次成片开发拟建项目用地开发时序确定为2021~2023年。拟建设面积共计370.1384公顷。
1、环保二期地块:拟建设面积约93.1467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约83.3722公顷。
2、热电联地块:拟建设面积约22.0710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约15.8236公顷。
3、标准厂房地块:拟建设面积约18.9699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16.8261公顷。
4、恒昌实业地块:拟建设面积约5.6043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约3.0229公顷。
5、法院北侧地块:拟建设面积约36.4169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25.7319公顷。
6、玉山二中西侧地块:拟建设面积约20.2307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9.0977公顷。
7、衢绕示范区地块:拟建设面积约102.1251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97.1611公顷。
8、必姆幸福商苑地块:拟建设面积约10.8349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1.5056公顷。
9、临湖建材大市场地块:拟建设面积约6.4001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4.1788公顷。
10、下塘国营大垄垦殖场垦区棚户区改造地块:拟建设面积约8.0089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1.7668公顷。
11、南方水泥地块:拟建设面积约46.3302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8.7503公顷。
本次成片开发拟在2021-2023年完成项目报批征收54.4324公顷,详见下表:
表5成片开发项目拟征收年度计划表
单位:公顷
片区编号
片区名称
时序
片区面积
拟征收报批面积
片区1
环保二期地块
2021-2023
93.1464
82.3722
片区2
热电联地块
2021-2023
22.071
15.8236
片区3
标准厂房地块
2021-2023
18.9699
16.8261
片区4
恒昌实业地块
2021-2023
5.6043
3.0229
片区5
法院北侧地块
2021-2023
36.4169
25.7319
片区6
玉山二中西侧地块
2021-2023
20.2307
9.0977
片区7
衢绕示范区地块
2021-2023
102.1251
97.1611
片区8
必姆幸福商苑地块
2021-2023
10.8349
1.5056
片区9
临湖建材大市场地块
2021-2023
6.4001
4.1788
片区10
下塘国营大垄垦殖场垦区棚户区改造地块
2021-2023
8.0089
1.7668
片区11
南方水泥地块
2021-2023
46.3302
8.7503
总计
370.1384
266.237
八、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年度实施计划 (一)用地项目性质、面积、开发时序 统筹考虑研究后制定拟建项目开发时序及年度实施计划,本次成片开发拟建项目用地开发时序确定为2021~2023年,拟新建项目面积共计370.1384公顷。
(二)成片开发范围内公益性及非公益性用地比例 本次成片开发方案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用地比例如下:
本次成片开发范围共370.1384公顷(含拟建区及现状建成区),其中非公益性用地224.6198公顷,其余用地均为公益性用地,共145.5186公顷。详见下表:
表6成片开发用地项目情况表
单位:公顷
片区编号
片区面积
公益性用地面积
公益性用地比例
片区1
93.1464
31.5313
33.85%
片区2
22.0710
9.9130
44.91%
片区3
18.9699
11.3618
59.89%
片区4
5.6043
2.5704
45.86%
片区5
36.4169
16.0563
44.09%
片区6
20.2307
7.9525
39.31%
片区7
102.1251
35.1668
34.44%
片区8
10.8349
7.1279
65.79%
片区9
6.4001
2.4510
38.30%
片区10
8.0089
5.4437
67.97%
片区11
46.3302
15.9439
34.41%
合计
370.1384
145.5186
——
九、成片开发效益型分析 (一)经济效益 基础服务设施产业的完善和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互补,规模效应进一步突显。促进经济的增长最为直接的方式是税收的增加,另外,基础设施的完备将提高区位优势,对周边产业行业有较强的带动力。
通过本次成片开发的实施、项目的建设,将推动和聚集符合当地资源特点的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将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全县的综合发展水平,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通过城镇的传导作用,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等,辐射、传播到农村,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并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加速城乡一体化,从而增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社会效益 成片开发的实施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将带动周边发展,新增产业项目的建设发展也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成片开发的建设和投产有利于吸收当地农业剩余劳动力,降低城市就业压力,减轻政府负担;有利于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对稳定政治、社会大局,加强社会管理等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相关企业的生产消费和纳税可促进地方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本次成片开发的实施,可促进地区产业的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完善产业链,符合玉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同时由于项目的建设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将直接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间接增加当地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带动当地消费水平的上涨,搞活当地经济市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三)生态效益 土地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土地开发建设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将农业用地为非农业用地,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从而改变地表植被的种类及覆盖程度,本成片开发实施过程将严格对涉及的耕地实行占补平衡。将有效恢复生态绿化功能,改变城市环境,在减少水域污染、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降低噪音等诸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使项目区域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征地农民利益保障 (一)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意见 本成片开发方案拟于2021年4月28日至5月27日在玉山县人民政府网站公示,且在开发涉及的各乡(镇、街道)及村委会公告栏张贴公示,征求范围涉及的村集体和当地村民的意见。
(二)征地补偿安置标准 依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全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赣府字〔2020〕9号),本成片开发方案实施时,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按区域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补偿,玉山县各乡镇及街道征地补偿标准如下:
1、冰溪街道 耕地、园地、人工高产油茶园、养殖坑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43400元/亩,林地、其他农用地17360元/亩,未利用地13020元/亩。
2、文成街道、临湖镇、樟村镇、六都乡 耕地、园地、人工高产油茶园、养殖坑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41100元/亩,林地、其他农用地16440元/亩,未利用地12330元/亩。
3、下镇镇、紫湖镇、横街镇、四股桥乡 耕地、园地、人工高产油茶园、养殖坑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40100元/亩,林地、其他农用地16040元/亩,未利用地12030元/亩。
4、必姆镇、双明镇、岩瑞镇、枫林镇、怀玉乡 耕地、园地、人工高产油茶园、养殖坑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38800元/亩,林地、其他农用地15520元/亩,未利用地11640元/亩。
5、仙岩镇、南山乡、下塘乡、三清乡 耕地、园地、人工高产油茶园、养殖坑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37100元/亩,林地、其他农用地14840元/亩,未利用地11130元/亩。
拟征收土地范围涉及的青苗、地上物及其他建、构筑物由玉山县人民政府按实际落实补偿并组织实施拆迁。
- 上一篇:康复医学科年度工作总结
- 下一篇:简述供应链管理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