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6 17:2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

篇1

为加快我镇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根据《商南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报送相关资料的紧急通知〉》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立体高效、循环生态、效益优先、示范带动”的原则,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带动能力较强、运行机制灵活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建设达到“三个先进”,即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农业经营模式和农业技术集成;达到“三个一流”,即一流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实现“三个一体”,即园区集土地、资本、技术、项目、人才于一体,集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集产业发展、示范展示和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产业积聚发展、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现代农业先行区。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布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二是坚持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规划的衔接性、风格的独特性、经营的规模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建设的分布性相融合的原则,与区域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统一。

三、目标任务

突出加快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园区化建设,围绕我市优质粮油“十百千万”工程和特色种养“三圈、五带、十园、百区、六大产业集群”工程建设,在目前全市拥有千亩以上特色种植、万头以上生猪、100万只以上家禽和百头以上奶牛等257个特色种养小区范围内,2009年度全市重点培育100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至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现代特色种养小区发展到500个,其中市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到200个。

四、标准条件

被列为市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具备一定的种养规模。①特色种植园区:特色经济作物园区(含露地蔬菜和水生蔬菜)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5000亩以上;大棚蔬菜园区(含草莓和食用菌)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5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1500亩以上;②特色养殖小区:特色畜禽养殖核心示范基地年生猪、奶牛、肉羊、肉禽存栏出栏量分别达1万头、200头、400头和10万羽,区域性年存栏出栏量分别达5万头、800头、2000头和100万羽;③特色林木园区:苗木花卉和经果林核心示范基地面积分别达1000亩和500亩,区域性规模分别达3000亩和1500亩;④生态休闲观光园区:以种养为主的生态休闲观光园区,核心示范基地主导产业集中连片达300以上,区域性规模达1500亩以上;以苗木花卉和经果林为主的生态休闲观光园区,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面积分别达500亩和300亩以上,区域性面积分别达1500亩和1000亩以上。

2、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围绕合肥市农业产业布局指导意见明确的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园区建设。作用。

6、实行挂牌示范:园区统一对外树标立牌,挂牌示范。

五、申报和验收程序

市级现代特色示范园区实行申报制,有经营业主提出申请,填写《合肥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申请表》一式三份,经所在县区农委会同林业、畜牧水产、财政部门,于2009年5月10日前推荐上报,市农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组织审查验收。验收时根据各类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验收标准(另行制定下发),采取百分制计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评选100家为市级现代特色示范园区,经公示无异议后下文公布,挂牌示范。验收时提供的文字材料包括项目实施书面总结,有关凭证、协议、合同以及县区有关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和初验意见等。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进园区建设。市由市农委牵头,林业、畜牧水产、科技部门参与,定期会商,合力推进,加强园区基地建设和检查督促,明确园区建设具体责任人,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园区建设有序进行。各县区有关部门全力支持配合现代特色示范园区建设,形成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建设上下联动机制。

2、配套优惠政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将根据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实施重大项目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相结合,整合有关项目资金集中全力扶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精心包装一大批农业招商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域。

3、有明确的实施主体:核心示范区主要建设单位或实施主体为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场和种养大户等。

4、具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园区所在地的土壤、水分、大气等环境因子应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

5、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好,特色种养小区比周边同类生产效益高出10%以上,有效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将根据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实施重大项目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相结合,整合有关项目资金集中全力扶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精心包装一大批农业招商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域。

篇2

*年,我局在()的正确领导下,通力配合,认真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力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

*年小麦种植面积*万亩,总产*.*万吨,增幅为*.*%。全县生猪存栏*万头,出栏生猪*万头,同比分别增加*.*%和*.*%。*个市级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已完成,瓜菜育苗基地已建设完成*%。选育、引进、筛选出适应我县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优质高效西瓜品种*个,甜瓜品种*个。推广引进秋月、翠玉、苏翠一号梨新品种*个,高接梨园*亩,改造老果园面积*亩。

(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深入学习贯彻*思想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党史教育,组织各类党史教育专项活动,不断把党史教育引向深入。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落实集中制原则,坚持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一岗*责”责任制,加强廉政风险点防控,把问题解决在初始,把苗头消灭在萌芽,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力度,深入开展新一轮“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意识,大力营造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

(三)打好种业翻身仗。

扎实做好农作物种子备案工作,备案种子经营网点*家、品种*个。强化种子生产基地监管,确保从源头上控制种子质量。积极开展新品种保护工作,申报*个蔬菜新品种保护,已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辣椒品种*个,已申请公示品种*多个,获蔬菜新品种登记证书*个。

(四)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年*.*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已完成*%。*年*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年*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进入招标阶段。

(五)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完成小麦绿色防控面积*万亩,绿色防控覆盖面积*.*%,果树绿色防控面积*万亩,绿色防控覆盖面积*.*%。建设*个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区、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示范基地核心区面积*万亩,辐射带动*多万亩。全面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秸秆粪污“两利用”。投资财政资金*万元,完成畜禽废弃物资源化项目,*余家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级资源化利用得到全面提升。认真做好有机肥推广项目,发放奖补资金*万元,推广使用畜禽粪污加工而成的有机肥*万吨。推广应用全降解生态地膜新技术、新产品,全县已完成春季可降解生态地膜推广应用*万亩,建立*个农膜回收网(站)。

(六)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加大秸秆离田和农机购置补贴推广,依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调度,提高应急情况下小麦抢收能力,完成“三夏”和午季秸秆综禁工作,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七)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监管。

*-*月份绿色食品续展*家,新认证绿色食品*家。建立种植养殖生产者监管名录,及时更新完善生产主体数据库,为全县*家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发放合格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行范围内的主体全覆盖。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完成农产品安全快检设备上传省级检测平台数据*组,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出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报告*份,检测合格率*.*%;定量检测完成*组,合格*组,检测合格率*.*%。

(八)全面实施黄河鲤保护区“十年禁渔”。

组织渔政执法人员通过沿黄河鲤保护区通过张贴禁捕标语横幅、设立禁捕宣传标识牌等方式,强化宣传,营造禁捕氛围。共出动执法车*辆次、执法艇*次、执法人员*人次,清理违规渔具地笼、花篮等网具*张套。教育驱退垂钓人员*人次,查处生产性垂钓案件*起,司法移送案件*起。大力推进县渔政信息中心建设,目前正在安装调试阶段。

(九)实施“四带一自”产业巩固提升工程。

督促各镇园区完善历年扶贫资产到村项目的产权移交手续,规范扶贫资产管理,充分发挥扶贫资金项目效益,目前各镇(园区)已经对*年以来的项目进行了自查自纠并完成整改。*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到村项目已开工建设。*个“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到户项目已完成验收。

(十)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完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资金项目,加快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通过省级认定长三角绿色农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家,示范创建*家,储备建设*家。圣沣食品有限公司被列入*年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重点调度企业。截止*年*月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实现加工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圣沣食品有限公司完成加工产值*.*亿元。加快推进酥梨产业集群项目,已完成项目投资*.*亿元,完成投资任务的*.*%,*年产业集群项目实施方案已报农业农村部批复。

(十一)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宅基地的管理与改革工作。

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组织对截至*年的村集体资产开展年度清查,全县*个村资产总额累计达到*.*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累计达到*.*万元。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开展土地确权成果应用,强化服务指导,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土地流转计*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召开宅基地管理服务专题工作调度会议*次,办理农村宅基地审批*宗,审批面积*平方米。查处违法宅基地*件,目前均已整改完毕。

(十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印发《县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户厕问题排查,摸排共发现*户问题,现已整改完成*户。印发《县*年农村改厕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装配式三格化粪池采购采购项目已招标,用户自建部分镇(园区)已动工。设立*个公益性岗位,成立农村厕所管理服务队,建立农村厕所“管养护”机制。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年度*个省级中心村各项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正在全力准备市级考核验收,*年度*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十三)大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落实扶持资金*万元,支持*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示范家庭农场发展。组织推荐*家家庭农场申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家农民合作社申报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引领小农户走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实施树干涂白(果园耕作)*.*万亩,瓜菜工厂化育苗*.*万亩,服务农户*.*万户;正在组织实施玉米全程托管*.*万亩,任务已分到粮食主产镇(园区),按照托管系数计算为*.*万亩,涉及农户*.*万户。

(十四)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组织实施中央财政补助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维修养护水处理设施,为水厂正常运行及水质安全打好基础。组织第三方水质监测单位每月一次对全县规模水厂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率为*%。督导规范水厂各项管理工作,加快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完成《县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信息化系统初步设计报告》,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水厂管理水平。

(十五)加快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县复新河治理工程与利民河二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批工作。完成县废黄河治理工程(高寨潭-林屯枢纽)补充工程与林屯水库翻水站工程水下工程验收工作。完成西湖水库项目设计招标工作。

(十六)强化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

完成县北郊水厂节水型教育基地建设。督促水业公司完成超许可取水整改工作,目前已进行水资源论证省级技术评审。开展了全县用水统计调查,将*家单位纳入系统统计用水量,并完成了第一季度用水量填报和审核工作。完成*个用水统计系统名录库取用水户取水许可证信息更新工作。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减少城市地下水开采,封闭*眼自备井。完成*个取水户取水许可证延续工作,审批*个水土保持方案,下达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通知*份,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份,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万元。

(十七)全力防范水旱灾害风险。

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项目验收通过。在汛期之前对水库、涵闸进行多次排查,维护保养涵闸*座、水库*座;开展防洪应急知识培训*次,参与全县防汛应急演练*次。落实水库、水闸“三个责任人”,并确保汛期*小时值班制。

(*)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组织人员对全县范围内县级河道进行排查,共出动水政监察大队人员*余人次、执法车辆*辆次。发现河道问题*处,向各镇(园区)下达交办单*余件,督促相关镇(园区)及时整改,现已基本整改结束。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强化政治意识,认真做好秋粮种收工作,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努力稳家禽、增牛羊,多渠道增加畜产品供给,促进养殖业平稳发展。推进酥梨和新品种梨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一号梨园”,打造万亩精品梨园。加大新品种选育推广。支持辣椒、西甜瓜良种繁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种业企业规模和综合实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及设施农业延伸。全面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加快提升农机试验鉴定能力建设。

做好数字农业省级试点建设,加强数字果园建设。继续实施绿色防控提标扩面升级行动,引导恢复绿色种植。抓好黄河鲤保护区“十年禁渔”工作。持续推进秸秆粪污“两利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完成全县样品抽检工作。完成*个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创建。继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新增示范主体*家以上。争取开工建设固口闸、周庄闸除险加固工程。

加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力推水费收缴。完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和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做好汛期值班工作。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面积治理*平方公里,重点预防保护面积*平方公里。

(二)继续加强党的建设。

篇3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特色高效农业和现代都市型农业为目标,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为着力点,坚持市场导向、节水导向,加快推进“一减四增”,在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前提下,适度压减非优势区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面积,切实增加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园区、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和生态绿化面积,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22年,全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呈现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调减非优势区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1万亩。

农业产业布局明显集中。按照建设新的战略定位,综合考虑区资源条件和主导产业,构建“一核、两带、五辐射”的空间发展格局。

绿色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节水,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

质量品牌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5%,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98%以上,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培养农业企业领军品牌1个,集中打造2-3条休闲农业观光精品线路。

二、优化区域布局

按照建设新的战略定位,综合考虑区资源条件和主导产业,构建“一核、两带、五辐射”的空间发展格局。

三、明确调整任务

在保障粮食安全条件下,适度压减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着力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一)实施特色作物替代。通过市场引导、主体带动和项目支持,扩大特色优质高效作物种植。实施特色作物替代1万亩,按照“连片开发、规模发展”原则,加快杂粮、花卉、中草药、果树等特色高效作物发展。镇镇以小堤村、村等美丽乡村为依托,调整枣树、油料、杂粮等种植面积。代召乡以樱花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杨胡庄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依托扩大芍药、果树等种植面积。镇以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薰衣草、艾草、杂粮、油料等种植面积。乡以区鲜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发展果树、蔬菜等种植面积。

(二)实施优质饲草作物替代。重点在乡、镇发展粮饲兼用玉米等优质牧草,替代籽粒玉米。到2022年,新增饲草(粮饲兼用)1万亩。

(三)实施农业地下水压采。以节水为导向,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在地下水超采的井灌小麦种植区,推广节水品种和配套技术,春季浇水减少1至2次,实现节水稳产,到2022年实现全区小麦节水品种全覆盖。

四、打造重点,升级亮点。

建设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动全区农业结构调优调强。瞄准一流水平,区确定农业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一批亮点;各乡镇确定1-2个农业主导产业,集中打造1-2个重点片区、企业。

(一)打造升级设施农业。到2022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0.04万亩。以提高深冬和早春生产供应能力为重点,大力扶持设施农业专业户和现代高效农业园发展。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蔬菜集约化育苗,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市、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连栋塑料拱棚示范园区。提升装备能力,推进设施内农机装备和物联网应用,普遍装备卷帘机、保温被、防虫网、遮阳网和水肥一体化设备,提高自动控制和信息管理水平,实现轻简化栽培,降低生产成本。

(二)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赵王仙桃”、“雨垌”蔬菜、“小堤古枣”、“黄粱梦小米”等地方特色突出、市场前景较好、在一定区域内知名度较高的地方特产、小品种,按照特优区认定标准,整合资源、重点建设,完善科技支撑、品牌建设、市场营销、质量控制体系,开发一线城市市场,创建一批特优区。

(三)升级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升级区现代农业园区、区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园区,打造优质基地供应链,延伸优势产业加工链,提升新兴产业价值链,构建农民共享利益链,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休闲、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实现绿色发展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四)集中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加大对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相关投融资服务平台,加大财政信贷税收等支持力度,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和提升,力争培育鼎康粮油有限公司等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加强企业间合作。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有品牌、上规模、连基地、带农户的加工型龙头企业、服务型龙头企业和科技型龙头企业,巩固提升带动能力,拉长产业链条,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支持“成长型”龙头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与知名企业联姻,加快组建区域性、行业性企业联盟和协会,不断提升企业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五)集中打造一批农业品牌。加快培育鼎康粮油、黄粱梦米业、小堤古枣等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品牌。强化品牌创意打造,深度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实施农业品牌价值提升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培训和推介宣传活动,提高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

(六)集中打造一批绿色生态区。实施绿化攻坚工程,以地下水压采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点,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设果品示范园区,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结合,科学布局、优选树种,以乡崔曲、北寨为中心,打造万亩以优质“赵王仙桃”为特色的采摘休闲游,建设桃观光园、桃文化展馆,挖掘桃文化,举办桃花节、采摘节等。建设主题花海,充分发挥芍药、玫瑰、薰衣草等绿化美化功能,东部打造芍药玫瑰、西部打造薰衣草、艾草等主题花海,打造旅游观光养生基地。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采摘游、农家乐、休闲农庄和民俗村等。到2022年,特色精品农业休闲观光线路达到到2-3条。

五、深化推进措施

(一)推进科技创新。引进和借力农业科技领军人才,支持开展技术咨询、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等。紧密与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结合,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带和特优区建设,突出关键环节,开展联合攻关,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建立市区乡三级专家团队和村级技术指导员制度,区乡负责制定落实产业帮扶方案、开展技术帮扶,村级负责日常技术指导服务。加强农机新装备引进与推广,提高山区丘陵、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场的农机作业覆盖面。

(二)推进绿色发展。实行农业节水行动,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和水肥一体化等综合配套节水技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以“一提一补”“超用加价”“终端水价”为重点,全面落实农业水价改革政策,加快建立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开展水权额度内节余水量交易。到2022年,通过结构节水、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机制节水等各项措施,基本实现农业用水采补平衡。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重点结合特优区创建,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和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行动,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健全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加强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利用试点示范,加快推广新标准地膜,提升残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水平,全区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

(三)推进品质提升。对标国际,按照“有标提标、无标建标”原则,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品,加快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逐步完善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制定生产操作规程,实现标准落地,推动优势区、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整产业、整建制实施标准化生产,以绿色食品为导向,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准培育,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推进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落实自检制度,实施全覆盖抽检。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优势区、园区产品率先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推行合格证加施二维码电子出证方式。到2022年,绿色食品认证企业产品全部实现可追溯。

(四)推进品牌培育。完善农业品牌准入标准及品牌审核、评价和授权办法,实行品牌准入和品牌目录动态管理,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的联动机制。依托优势区和园区,支持各乡镇优选1-2个主导产业开展标准化建设、品牌认证和形象设计,进行全产业链开发。举办农业品牌评选活动,利用中国国际农交会等国际性农业展会、品牌农产品对接活动和国内知名电商平台,推介宣传品牌,扩大品牌农产品销售渠道。实施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组织企业参加省厅在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展的系列专题营销活动,入驻省在京津设立冀产品牌农产品展销中心,加强与北京二商集团、国安社区、物美超市等商贸企业对接,在禽蛋、粮油等多个领域开展购销合作,开展“农产品进京津”行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引导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地方特色馆,促进品牌农产品上网销售。

六、强化支持政策

(一)强化财政支持。财政部门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资金扶持政策。按照突出重点、应整尽整的原则,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支持蔬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支持科技研发、绿色发展、品牌培育、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每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除用于农民直补、农业救灾以及有国家明确任务的,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方式,优先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带、特优区、园区建设。通过贷款贴息、财政奖补等方式,重点支持农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建立生产导向基金,重点向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倾斜。

(二)强化金融支农。协调银行、担保等各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不断完善金融支农服务平台。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发挥省财政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和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私募农业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农业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争取省财政奖补政策支持。对符合上市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辅导、跟踪服务,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强力推进上市融资。完善农业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保险制度,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推出气象指数和价格收入保险,尽快实现特色优势农产品全覆盖,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强化用地保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推动确权成果在“两区”划定、轮作休耕、土地流转、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应用。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中,允许区级政府预留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支持扶贫开发重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倾斜。

(四)强化人才支撑。落实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围绕服务产业发展,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参与省专家顾问组、三农专家库建设,完善以质量、创新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打造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人才梯次科学、产业链条衔接紧密的农业科技创新队伍。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服务模式和手段,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和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鼓励省、市农村青年拔尖人才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先进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精干农技推广队伍。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推进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依托园区及专业市场,创建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吸引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新创业。

七、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统筹、协调和督导。各相关单位也要完善相应机构,落实责任分工,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规划,分管领导具体抓,分包重点园区和基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工程项目落地见效。

(二)创新工作机制。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分品种制定专项工作推进方案,成员单位出台具体支持政策,指导区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项目、到实施主体。实行“重点突破+专项行动”和分产业包联工作机制,每个重点产业由局级干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建立台账,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观摩、年底考评,定期开展调研指导。

篇4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举行2011年迎新春老干部团拜会,共谋发展,共话未来。首先,向各位老领导、老干部以及全县广大退休干部,表示亲切的问候并致以新年良好的祝福,祝各位老领导、老干部健康长寿,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下面,我向大家通报一下2010年全县工作情况和2011年思路和打算。

一、2010年工作情况

2010年,是我县经济形势最为复杂和最有收获的一年。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全面引深“一三三”发展战略,扎实开展“项目落实年”活动,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一)牢牢把握第一要务,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完成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11%;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0.065亿元,增长1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6亿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5亿元,增长26.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1566元,同比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亿元,增长15%。

(二)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着力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将2010年作为制定规划年,以“十二五规划”为龙头,以县城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两翼,实行“三规联动”,指导带动其它多项专项规划,科学描绘未来发展蓝图。“十二五”规划方面,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组,确立了30个研究课题,目前,规划初稿已经完成。其他专项规划方面,《全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修编、《太行板山总体规划》、《太行龙湖A区生态园总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蟠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和《镁工业生态示范园区规划》已完成;《县城规划控制性详规》、《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专项规划编制已经完成,正在组织评审。

二是园区建设顺利推进。以《蟠洪工业园区产业规划》为指导,出台了《蟠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实施方案》;《蟠洪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金属镁产业发展规划》已通过评审。和信电力工业园区建设实施意见、园区地形地貌、基础设施建设、入园企业等基本情况已上报,正在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二期项目申报前期准备工作。投资580万元的蟠洪工业园区大桥主体完工,园区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三是传统支柱产业巩固提高。煤炭产业,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圆满完成了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关闭工作,煤炭产能达到1100万吨/年。东庄、新村两个90万吨矿井续建项目全部完工,今年上半年可达产达效。电力产业,和信电厂二期2×600MW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编制完成,《土地勘界及预审》取得省国土资源厅批复,报请国土资源部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初稿编制完成,将积极争取尽快报批立项。与山西汇功昌靖水泥有限公司成功合作,引进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日产3000吨水泥熟料及配套建设6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总投资3.28亿元,今年5月份可投产运行。焦炭产业,泰昌焦化公司二期30万吨焦炉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已投入试生产;祥辉华远公司100万吨焦炉及化产技术扩建项目和万吨金属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通过省环境保护技术中心技术评估;万吨金属钙项目环评经环保部门初审通过,土地租赁、水资源,双回线路架设等前期工作完成。金属镁产业,五矿盛盈合轻金属3万吨镁合金及100万件压铸件项目,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2亿元,设备已订购,前半年可投入生产;山西融聚远镁业公司一期2万吨金属镁及镁合金项目总投资2.48亿元,其中一期1万吨金属镁及5000吨镁合金项目前半年投入试生产;泰昌焦化有限公司3万吨金属镁及镁合金项目一期年产6000吨金属镁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完成投资4850万元,已投入试生产。

四是新型产业项目招商取得突破。以发展新兴产业为目标,以开放引进为动力,先后引进香港新恒基集团文化旅游产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中国“两弹一星”国际基金会“两弹一星”国防教育园项目、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文水锦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3000万只/年肉鸡养殖、屠宰及饲料加工项目、山西鑫四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百万头生猪生态养殖加工基地项目、香港新恒基干细胞生物组织工程项目,与国际能源集团公司七大板块项目初步达成意向,与珠海查理科技节能环保有限公司和深圳东江环保垃圾发电有限公司分别就秸杆植物综合利用项目、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进行了对接洽谈,与中煤保险公司达成建设中煤保险呼救中心及金融建设项目合作意向,与山东临沂初步达成建设“•临沂商城”的合作协议。

五是节能减排收效明显。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2010年,全县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01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0.065万吨,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减排任务,顺利通过国务院核查组验收。积极开发和利用甲醇燃料、煤层气、天然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引进香港新恒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科技文化产业园区,联合开展集中攻关,发展和创建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

六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为目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三项行动”,引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全年全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2起,死亡12人,与去年同期减少2起3人,分别下降5.9%、20%,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稳步好转的良好态势。

(三)以八路军文化旅游业为引领,带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一是八路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深度挖掘革命老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八路军文化,把八路军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县转型发展的引擎,启动了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纪念园、《太行山》大型实景剧等一批支撑项目,带动第三产业规模迅速扩展。截至目前,八路军文化园(一期)、八路军游击战纪念园(一期)主体全面完工,今年八月份可全面开放;《太行山》实景演出正在进行舞台基础施工,今年八月份即可上演。在全省首家引进中国港中旅集团和深圳华侨城集团两个中国“旗舰型”旅游管理团队,推动全县旅游产业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是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1.2亿元的太行大酒店主体完成,今年可投入使用。综合办公大楼、煤运大厦、交警征费大楼、二十轨制高中、汽车站、游泳馆、涅河大桥等一批基础性民生工程顺利竣工投用,南泊湾商务大厦、县医院综合楼、寄宿制初中等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三是现代物流等各类服务业蓬勃发展。总投资5900万元的红星杨物流中心主体工程完成。引进临沂现代物流龙头企业,与临沂商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新型流通形式和营销方式带动我县传统物流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改造农家便民店300个。深入推进“家电、汽摩下乡”活动,销售收入突破3239万元,发放补贴421万元。

(四)以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为目标,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证粮食安全,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以谷子为主的小杂粮面积达到11万亩;以“三个十”工程为抓手,特色农业产业化迈出坚实步伐。石北设施农业园区、故城万亩蔬菜园、监漳立体瓜菜园区等十大产业化园区稳步发展,区域发展特色更加明显。完成农业调产面积17万亩,发展反季节蔬菜5000亩,旱地西红柿5000亩,新建日光温室大棚1400个,种植中药材3万亩,新植核桃2万亩、梅杏1.1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93个,牛存栏4.8万头,猪存栏3.3万头,牧养鸡存栏104万只。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县财政出资700万元对十大龙头企业进行扶持,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龙头带动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大山禽业百万牧养鸡及绿色循环综合利用项目、老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小杂粮系列产品产业化开发项目、汇丰农产品开发公司万吨果汁生产线扩建项目共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带动分社农户超过3万户。通过多方努力,与山东六和集团•文水锦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3000万只肉鸡屠宰深加工项目,为农业产业化引进了新动力。

三是造林绿化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造林49730亩,其中通道绿化248公里,村庄绿化297个,义务植树37万株,特别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县城南山绿化工程,为建设山水园林县城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四是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全县92个新农村重点村完成总体规划,150个新农村完成“四改四化”和“六个一”工程,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较大提高,民生问题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五是扶贫开发工作收效明显。完成155个村的整村推进任务,涉及群众7万人;投资3000万元,新建续建58个移民点,涉及15个乡镇,129个自然村。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00人,推荐就业200余人。革命老区建设示范试点项目成效显著,今年共发展核桃经济林2万亩,惠及3个乡镇、76个行政村、2万余农户。

(五)深入开展项目落实年活动,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今年,全县确定了115项重点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达12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0亿元。启动了八路军风情一条街、太长线县城过境段改线、涅河县城段综合整治、马牧河治理北延伸、县城垃圾处理场二期等工程。完成了县城新区大桥工程,县城发展空间进一步拉大,品位进一步提升。投资2600万元完成通达(通畅)工程34个村,新增通车里程86.6公里;启动了太长线过境段改造工程,目前完成投资1710万元;投资185万元改造榆洪线10公里;投资1220万元完成5条乡级公路连接线工程,新增通车里程34.5公里,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六)以关注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和谐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投资1亿元对全县150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加固改造,投资1.4亿元的二十轨制高中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00万元新建职中学生宿舍楼两幢,投资680万元新建了职中实训楼工程。新办幼儿园10所,全县幼儿园达到25所。同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新招聘134名特岗教师充实到了教育一线。

二是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新建故县、涌泉两个乡镇文化站,实现一个乡镇一个文化站目标。大力实施“文化低保”工程,新建农民书屋226个,137个贫困村的516万贫困人口实现了免费看137场戏、4488场电影,拥有20.4万册图书的目标。先后举办各类文化活动80余项,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全县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参合农民163785人,参合率达到96.88%。扎实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造,监漳、故城两所中心卫生所主体全部完工。启动了县医院综合门诊楼改造项目,人民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

四是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263人。新建、改建9所乡镇敬老院。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阳光小区东延伸工程已投入使用,太行西街、东沟、兴隆、外贸等保障性住宅小区主体完工,完成投资1.12亿元。扎实做好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为优抚对象解决医疗费240元;发放低保、五保、医疗救助金7185.6万元,临时救助1.5万人,发放救助金60余万元。

五是创业就业成效显著。有效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残疾人培训、再就业保障等资金和政策。对全县小煤矿、小工厂职工进行了岗前培训2600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300人,开发就业岗位780个,基本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

六是五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全覆盖,总投资1亿元,现已全部完工;54个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村于2009年全部完成;10个村、47.8公里通村公路全覆盖任务全面完成并全部通车;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已全部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共解决68个行政村,119个自然村,19315口人饮水安全。

在如此困难的环境和条件下,我们依然能够取得这样可喜的成绩,是全县上下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广大离退休老干部、各位老同志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们向为全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老干部、老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2011年工作思路

今年是我县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在“一三三”战略取得全面性胜利谋求新突破之年。在1月4日召开的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县委提出了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建设”为引领(建设全国镁合金终端产品制造中心区,建设全国最大的八路军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周边地区的服务性中心),“五项措施”作保障(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产业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园区为承载,以创新为路径),深入实施“一三三”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县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新的起点上开创老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再造一个新。

围绕这一思路,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方位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按照“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思路,全面推进各类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循环化发展,使循环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形态和产业发展模式。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好四大煤业集团7个120万吨矿井技改;加快和信发电有限公司二期2×1000MW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祥辉和泰昌两个焦化企业200万吨产能项目,实施“主化副焦”战略,鼓励焦化企业发展核心转向化工产品领域。要培育壮大镁合金等新材料产业,以五矿盛盈合为龙头,重点建设焦炉煤气、煤层气综合利用冶炼镁项目、高品质镁合金及其坯料项目、镁合金挤压、压铸项目、镁合金板材轧制项目、新型镁合金锻压、锻轧项目,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打造国内知名的镁合金终端产品制造中心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抓住替代能源汽车和煤化工等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重点推进五矿盛盈合500万件压铸件、山西佳新能源化工公司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山西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开发利用天然气、煤层气和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积极向高科技产业进军,加强与香港新恒基集团合作,推进干细胞组织工程项目早日落地。

二是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关键,夯实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个基础,以《全县农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出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进规划,在稳定绿色谷子、小杂粮等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制定核桃、旱地西红柿、梅杏、牧养鸡等专项发展规划,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第三产业规模化。坚持旅游为体、文化为魂,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筹建文化旅游产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方面,突出大片大作大戏表现,围绕八路军文化这个主题,以规划为引领,打造体验式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重点实施“两园一剧”项目,今年八月份全部竣工并试运营,努力打造全国唯一的八路军文化主题公园。要抓住创意这个核心,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内生动力。旅游产业方面,坚持大服务引领,加强与中国港中旅、深圳华侨城等“旗舰型”集团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发管理,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业服务层次,力争有更多的景点景区进入国家4A、5A级行列。加强同省内各城市资源整合,积极融入京津冀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现代物流业方面,要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以红星杨物流中心为龙头的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加强城乡商业网点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加强与山东临沂商会战略合作,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投资落户,开工建设临沂商城,大力发展现代新型物流主体,培育重点物流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商贸流通、餐饮住宿、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和信息服务业,打造周边地区的物流中心、信息中心。

四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全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形成“一体两翼”为主体的城镇空间布局。要把城乡生态化贯穿于城镇化建设始终,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下功夫,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的成果,以创建省级宜居县城为抓手,以建设绿化、气化、净化、健康为目标,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园林绿化工程、“蓝天碧水”工程,加快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东部工业乡镇污水处理场建设和以煤层气、天然气为重点的清洁能源工程。

五是坚持民生为先,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要针对教育、医疗、保障、住房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逐步加以解决。要继续实施“五大惠民工程”,全面提高“五个全覆盖”水平。要加快教育资源配置和均衡发展,稳步推进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全覆盖和免费进程;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篇5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坚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动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继续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上已经由探索起步阶段进展到持续发展阶段,呈现竞相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最近,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参观了、、、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会领导、代表对园区建设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展现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干部群众的泛认可,赢得了普遍赞誉。经过三年来的探索,我市初步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树立了一批“可看、可学、有效益”的典型。毫不夸张地说,我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实践,已经在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了适应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土地零散、环境不一、地貌多样、资源分散一直是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我市客观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约束和资源约束,顺应自然,整合资源,确立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路子,探索了“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这一路子和模式,既适合山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资源集中度低的特点,又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构建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赢利三者统一。这一路子是多年来我市农业工作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市农业发展思路、理念的大转变,是农业增长方式的大转变,是抓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大转变。

(二)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面貌的逐步改善。农业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设施改善。通过几年的发展,各类农业园区通过对田、林、路、渠、库等的综合治理,把一大批农田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土肥沃、生态环境优良”的标准化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由于在推进园区建设中,把产业发展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村建设、观光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城乡环境面貌大改观。按照“一个园区就是一个观光景区”的建设理念,各地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区。部分县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AAA级景区打造,园区建设有效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现代化的园区必须有多元化的投入相配套。全市各地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千方百计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土地整理、农综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新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国家项目打捆使用,集中投入园区,激励了企业投入,带动了农户投入,形成了以国家项目资金为导向,企业、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变了过去因投入分散造成的有投入,投入不大,有效果,效果不好的状况。核心示范区按照亩平投入不低于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入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启动建设的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3.2亿元,整合社会资金15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8亿元。

(四)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园区的成败关键在于先进科技的武装程度,在于高科技农业产业的发育水平。各地把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应用结合起来,寻求科技对生产和产业的支撑,园区联合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发、推。目前全市大多数农业园区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研发推体系,试验、引进、示范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配套、组装、集成了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川农大、省自然科学研究院、中茶所等分别在猕猴桃、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园区建立了专家大院、科研所。已建的31个园区引进、示范、推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50多项。先进农业科技在园区的推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从而使园区逐步成为现代科技的孵化器、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培育现代农民的主阵地。

(五)初步建立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园区的生命力,取决于能否按照市场的要求,运用管理工业的先进理念,实现企业化运作。各地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支持、企业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园区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模式,构筑市场化运行机制。全市园区基本形成了“集中流转,多元经营,股份合作,风险保障”的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了“大园区+小业主,大基地+小庭园”的园区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各地不断创新“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联办园区机制。区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中心(站),建立土地流转基金,有效保障农户和经营业主双方利益。各县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政府和企业(业主)共同出资建立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降低农民发展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和龙头企业已筹集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3100余万元。

(六)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样板工程。农业示范园区是一扇窗口,把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经营观念、管理方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展示在人们面前,提供了可看、可学、可推的现实样板,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等园区分别带动了猕猴桃、茶叶、烟叶、食用菌、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上,我点评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指出,该园区可以用“一大、二高、三好”六个字概括。一是大气魄、大面积、大规模;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三是示范效果好、推动力好,领导称好,群众叫好。园区有三点值得其它园区学习,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把产业、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环境打造统筹规划、统一建设;二是强力整合,大力投入,利用园区建设平台,整合所有资源和项目,以整合的理念,解决了农村、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三是不断创新机制,特别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循环农业发展、低碳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每个县区都有这样的好典型,昭化、园区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旅游业,大力推动农产品入超市;园区充分利用城市近郊区的优势,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城市蔬菜供应基地、科技示范普及基地和市民休闲观光景区,形成了“服务城市,致富农户”的园区建设新模式。在全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4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6万亩,核桃产业基地50万亩,烟叶产业基地9万亩,青川黑木耳产业基地3000万棒(袋),油橄榄产业基地14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增加。

总之,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推进,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给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亮点,促进了全市农村大发展、农业大提升和农民大增收。能够形成这样好的局面,得益于:一是加强领导,强力持续推进;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三是整合资源,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四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探索新的机制和模式;五是强化督查督办,逗硬考核。

在总结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既要看到园区在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也要看到有的园区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特别是个别县区谋划迟、启动晚、推进慢、上半年等、下半年赶等问题;二是既要看到企业化经营对园区建设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园区运作机制需进一步探索,责权利关系、投资主体和收益分配等有待进一步明晰,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等问题;三是既要看到园区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的效果,也要看到个别园区目标定位不明确,优势特色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效益还不高等现实。全市园区建设不是一年、二年,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不断提升、巩固完善,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此,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发展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的互促互动。

二、加快进度,提升质量,全面完成今年园区建设目标任务

从总体规划来看,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年为探索起步阶段,2010-2012年为持续发展阶段,2013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今年到2012年,是我市园区建设持续发展时期,是完成50个万亩园区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在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上,提出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的“六强化、六提升”的工作思路(即强化规划引导,提升园区生命力;强化产业基础,提升园区竞争力;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园区承载力;强化农民主体,提升园区带动力,强化统筹结合,提升园区集聚力),得到市政府马华市长高度认可,要求按照这样的工作思路不折不扣的落实,希望各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参考执行。关于园区建设,今天我主要强调五个方面。

一是在项目实施上要加快进度。今年,市上提出了新建园区扩规模,已建园区增效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的工作目标。目前,离年终仅2个月时间,各地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抢时间,抢进度,又好又快推进园区建设,力争今年新建的10个园区早见成效,已建园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园区运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全面完成园区建设目标任务。已实施的项目,要加快工程进度,严格工程质量,保证资金投入;个别未启动的项目,要加快启动。要继续坚持项目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要继续坚持督查督办制度,坚持县区已经形成的周例会、周通报好的做法。

二是在特色产业上要做大做强。特色是构筑差异性竞争的必备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七绝”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分析农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遴选的一批具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受到农业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市场的热烈反应,各地一定要在明确园区定位的前提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建设模式,特别注重与“七绝”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专业化的规模优势,区域化的特色优势。

三是在设施装备上要提升水平。先进设施装备是园区先进性特征之一。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加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进一步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结合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工程,采取工程、农艺等多种措施,加大园区耕地地力培育。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施的应用,提高生产设施化、精准化生产,集中建设一批设施农业示范点,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拓宽补贴范围,加大主导产业先进适用机械的应用,提高园区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园区的设施装备水平。

四是在科技运用上要加大力度。要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开展试验示范,总结筛选出适合当地的设施农业技术、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与控制技术、新型种植模式等,着力提高科技应用水平。要以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开发利用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农业资源管理和动态监测、决策咨询,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整体实力。深入推进农科教合作,大力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加强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创业农民培训,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五是在机制创新上要力争突破。突出加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机制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农户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的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继续完善园区投融资机制、风险保障机制、科技创新推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增添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活力。

三、高度重视,科学统筹,做好年园区建设规划

年以来,全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统筹规划的原则,组织大学、院所编制完成了《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已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全市园区建设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实践证明,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以规划统领园区建设,可以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解决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低水平和随意性,是我市用工业化理念、现代农业理念抓农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我市自然农业向工程农业转变的标志,对推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要早谋划,早确定。尽快确定年新建园区。市园区办要加大园区选址、产业的指导力度,各县区要根据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科学论证,慎重决策,根据“三沿三有”的原则(“三沿”,即:沿江、沿路、沿城,“三有”,即:有基础,有产业,有项目),确定出年新建园区。二是务必继续坚持“市上统筹,县区主体,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依托院校,专业规划,统一评审,批准实施”的规划编制评审制度,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加快编制进程,不断提升规划质量和水平。目前,还有少数县区没有确定年的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单位,这些县区要于近期及早确定,力争今年11月底完成县区年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初评工作,月进行全市统一评审,年1月全面启动新建园区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规划的组织管理,加强规划培训和交流,健全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机制,完善规划编制评审标准、程序,确保、2012年园区建设规划顺利进行。四是要进一步提升规划理念,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明确思路目标。园区规划要与“十二五”发展规划,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相衔接,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同时,要提出“十二五”园区建设规划,促进园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严格标准,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园区建设年度考核工作

篇6

2015年,对重庆意味着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观大势,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走势可能略有回升,但整体复苏疲软态势难有明显改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虽然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在这样的大势下,仍处于“双欠”阶段的重庆,要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深层次矛盾,必须探寻和培育新的发展动力。

新常态下发展的新动力何在?

1月17日至22日,重庆召开了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对新常态下如何寻求新动力进行了谋划和部署。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为前行中的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极目远望。

机遇

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实现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有利于更好地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助力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内优化配置资源和布局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探索

2015年,元旦刚过。

市民陈墨在京东商城买了一台40英寸的惠科液晶电视,价格仅1949元。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上午下单,下午就到货了。

“网上购物最不想遭遇的就是苦等,但这速度也太快了。”陈墨感慨。

陈墨体验到的“京东速度”,源于巴南区南彭贸易物流基地的建立。

2014年5月,京东重庆运营中心在这个基地投入运行,让重庆人感受了主城区“一日达”、远郊区县“次日达”的神速。

而陈墨买的惠科液晶电视,也正是在巴南生产的。

自2014年在巴南区投产以来,惠科在渝生产的电脑显示屏和液晶电视已接近200万台。

“去年底,我们又将最新的第8.5代生产线项目落户在巴南界石数码产业园。”惠科电子有关负责人说。

“现代化的工厂,繁忙的物流,谁会想到当年远近闻名的‘倒蛋基地’能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说。

曾经,一则《巴南有个“倒蛋部队”》的报道轰动一时,该新闻描述了当年巴南区农户奔波城乡之间从事鸡蛋、鸭蛋流通的场景,新闻被多家报刊转载。

“‘倒蛋基地’因此而得名。”李建春说。

随着普洛斯、浙江传化集团等知名物流企业的入驻,一个千亿级商贸物流基地在此成型。

贸易物流基地为何发展如此之快?

2013年9月,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出台,巴南区全域被纳入都市功能拓展区。

为此,巴南确立了“四区一基地”的新定位――山水城市风貌展示区、中央文化休闲活动区、生态健康体验区、商贸物流集聚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其中,商贸物流功能被确定为巴南区的首要功能。

“我们将以南彭物流基地为起点,打通重庆―东盟国际公路物流大通道。”李建春说。

找到“角色”的巴南区,开始了美丽蝶变。

点睛

要充分利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的定位,大力发展手机、物联网、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集群,打造主城南片区的增长极。

――市人大代表刘宝亚

要对渝东南、渝东北区县加快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多予不取,支持这些地区发展。通过顶层设计,建立一个机制,能够有一些更加科学量化的标准和原则,来对生态涵养和保护的地区进行一些补偿。

――市人大代表甘为民

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建设从华蓥山到垫江到丰都到彭水的铁路建设,把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联系起来。

――市政协委员易大斌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此外,还面临城市转型发展等新问题。因此,除了科学定位明晰重庆区域各板块功能外,要更好地统筹协调联动发展。

――市政协委员余建明

向经济结构调整要动力

机遇

在高增长目标压力下,地方政府要多方兼顾,很难真正全力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新常态下,没了高增长目标的压力,地方政府可以借机腾出更多精力,切切实实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把经济下行压力转化成结构调整动力。

探索

2014年11月18日上午11点,中船重工旗下重庆某公司会议室。

放下笔,王政长吐一口气。

就在刚才,他与该公司签订了一份近200万元的机器人订单。

数量不多,却让王政看到了希望。

1996年,王政创设了某焊机销售公司,并承接焊接机器人业务。

其时,机器人因运动控制复杂,造价又高,不被市场接受。

“干脆甩掉机器人这一块,做好焊机销售就差不多了!”同事建言。

王政却不以为然。

2013年1月,王政更是果断出击,成立元谱机器人公司。

“虽然工人成本在增高,但还是很少有企业使用机器人。”同事提出质疑。

王政用数据给出答案:“目前每万名制造业工人的机器人保有量,韩国为396台,日本为332台,中国仅有23台。而据有关部门预测,2015年,重庆产业工人数量将达到300万人。”

重庆作为国内十大装备制造基地之一,正迎来工艺结构调整的升级时代。

“调整工艺结构,就是要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使用机器人是最好的手段之一。”王政说。

2015年之后,即便每万名制造业工人的机器人保有量只有韩国一半,重庆也将有6万台左右的工业机器人使用需求。

这正是王政坚持成立机器人公司的缘由。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4年11月,王政先后签订了近300万元的机器人销售合同。

“我的春天来了。”王政一挥拳头。

点睛

企业要反哺农业,反哺农村,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市人大代表刘建忠

在人口、土地、税收政策上向城市发展新区倾斜,发挥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作用。

――市人大代表韦明齐

把创新驱动作为结构调整的主引擎,巩固支柱产业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例如:巩固提升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等“6+1”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柱作用。

――市政协委员段泽勇

创造优惠条件支持加强重庆与东盟合作项目,学习新加坡对外开放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成功经验,选择国际合作基础较好的东盟国家,扩大重庆―东盟之间的旅游业相互开放。

――市政协委员廖洪梅

向深化改革开放要动力

机遇

我国现阶段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凸显期交织在一起,按原有增长方式去发展已难以为继,只有深化改革开放才能趟出新路。重庆应紧紧抓住中央大力推动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机遇期,主动谋划、顺势而为,化挑战为机遇。

探索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今年30岁的周冯锐铖,对这句话有着自己的感悟。

几年前,他还是国家电网的一名副高级工程师,日子过得也不错。

但他内心并不快乐。

“撰写报告、论文成了工作的主要内容,觉得难以实现个人价值。”周冯锐铖说。

尽管亲朋反对,他还是毅然辞职,选择创业。

创业维艰――缺少筹建经费,一度让他懊恼不已。

但他也很幸运:恰巧赶上了政策红利。

“受益最大的还是来自于重庆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周冯锐铖说。

2014年1月,《重庆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

《方案》的一项核心内容是――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等条件,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以14.5万元的资本注册,周冯锐铖取得了营业执照。

由于是节能产业,公司还获得4.5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15万元的创业扶持贷款。

公司很快走向正轨。

2014年上半年,其公司已实现营业收入87.6万元,员工人数接近40人。

该公司也是重庆市唯一一个从微型企业发展起来的节能服务公司,在业界已渐有名气。

随后,他将公司注册资本金从14.5万元提高到1200万元。

“2015年,我们还将进行股份制改造,争取三年内上市。”周冯锐铖自信满满。

点睛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依法公正,不管是入股,还是新设立公司,都要按照相关法律进行合法性审查、评估,由市场确定其价值;国有企业要有社会担当意识,不仅要把好的资产拿出来控股,也要把低效、无效的资产拿出来处置。

――市人大代表胡际权

建议市政府加快制定PPP模式相关具体办法或实施细则,方便区县操作,促进经济发展。

――市人大代表叶世久

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中,重庆要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就要强化合作意识。一方面是向西,要更好发挥“渝新欧”铁路的作用,促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另一方面是向东,要更好地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建立东西互动机制,做好产业承接,实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市政协委员易小光

目前在“渝新欧”国际铁路商品进出口方面,重庆还没有一家台资企业获得货物商品进出口权,希望政府能协助台商融入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中,让我们贡献一份力量。

――市政协特聘委员李文勋

向推进依法治市要动力

机遇

重庆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法治的精神、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式、法治的力量。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就是要通过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来为重庆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探索

2013年6月的一天,九龙坡区人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面商会拉开帷幕。

会议一开始,政府部门制订的《新建、改扩建住宅配置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管理办法》就遭遇“挑刺”。

有区人大代表提出:“‘用房’的称谓错误,应改为‘设施’。”

有法律顾问指出:“《办法》中规定发生自然灾害,才采取搬迁。建议加上‘矿物开发等人为因素’。”

最终,区人大常委会决定:文件进一步完善后,再来审查。

紧接着,开始审查《关于加强餐厨垃圾收运协议管理工作的通知》。

“为什么把垃圾收运与企业办证联系起来,不交‘垃圾收运回执单’就不给办证吗,这是不是违背了《行政许可法》?”

“为什么只对垃圾生产单位提要求,不对垃圾收运单位作出规定?”

…………

人大代表、法律顾问接连发问,针针见血。

文件起草机关负责人坐不住了,赶紧打电话,让下属赴会来解释。

然而,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牵强附会,没有法律依据。”

“这样的红头文件建议撤销!”

最后,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要求,撤销这份文件,并重新制定。

文件起草机关负责人连连感叹:“没想到人大常委会审查得这么认真。”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人大常委会监督政府的法定职权。

随着依法治市的推进,区县人大常委会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要逐步走向刚性。

早在2011年,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就积极探索,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办法(试行)》。

在几年探索的基础上,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在2014年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一位负责备案审查的工作人员说:“对区政府所有规范性文件做到‘应审尽审,有错必纠’,对不合法规定,坚决说‘不’。”

点睛

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市,重要的就是强化政府的依法行政,优化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

――市人大代表沈金强

建立农民工优先立案、审理、执行的法律援助机制,积极化解“三角债”风险,破解农民工“讨薪难”。

――市人大代表魏宗平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相关部门应出台指导性文件,统一规范全市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实施方案、操作细则,组织法学及中小学教育界专家,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小学法制教育计划,把中小学法制教育全面贯穿于中小学课程体系之中。

――市政协委员侯东德

法治建设除了需要体制、机制层面的宏观建构外,还需要理念、意识层面的春风化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市政协委员刘沛

向增进人民福祉要动力

机遇

长期以来,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动力,而消费的作用被明显削弱。有鉴于此,中央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释放消费需求、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基点。改善民生即培育消费力,地方政府应积极作为,深挖“需求的富矿”,使民生改善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探索

“祝你生日快乐……”

2015年元旦,南岸区南城花园小区陈益祥家中欢声不断。

三五好友,把手言欢,其乐融融。

此时,距上次陈益祥呼朋唤友在家中聚会,已有12年。

12年前,也是招呼朋友来家聚会,完后,他送朋友下楼。

“电梯门居然打不开,并且还‘倒转走’。”朋友们遭遇了电梯惊魂。

此后,陈益祥再也不好意思呼朋引伴了。

转机出现在2013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全市“三无”老旧电梯改造更新工程。

南城花园小区被纳入其中,财政补助43万元。

“以前自筹资金进行电梯改造都没搞定,这次能行吗?”陈益祥有点怀疑。

但全程公开机制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从电梯公司的选择到最后的验收,都由业主自主管理。

电梯改造很快顺利完成,陈益祥说:“这下坐电梯就放心了。”

陈益祥放心了,重庆韩代电梯公司副总经理沈国欣就不再烦心了。

“2012年前,我们每年在电梯改造上的收入只有200万元。”沈国欣说。

重庆高楼多,电梯市场大,为何会这样?

“主要原因是没有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动力。”沈国欣说。

以前,重庆市场电梯质保期只有一年。

超过质保期,电梯出现问题,业主不愿再付费,电梯只能带病运行。

而从2013年开始,列入改造计划的“三无”老旧电梯需要电梯公司提供五年的质保期。

“民生工程的高标准、严要求,逼迫我们提升产品质量。”沈国欣说。

质量好了,销量就上去了。

“2014年,公司在电梯改造上的收入突破2000万元。”沈国欣说。

点睛

民生实事应更加广泛地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建议,让百姓“点菜”、政府“炒菜”,同时应建立民生投入自然增长机制。

――市人大代表任卢云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向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倾斜;积极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就近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市人大代表孔庆明

把更多财力用于民生公益,才能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让少数人特权、奢靡性消费转换为多数人获益和包容性增长。

――市政协委员李勇

篇7

今年,市政府按照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市人大十五届三次会议确立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城乡一体化为主线,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旅游精品化,加大经营城市力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社会事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将我市今年—月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通报如下。

一、—月工作情况

(一)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城乡一体化工作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和成都市委号文件精神,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贯穿全市工作的主线,成立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发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关于乡镇产业和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认真做好乡镇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将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纳入一级目标考核,建立了跟踪督查工作制度,全市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各乡镇全力抓的工作局面。针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确定了个调研课题,由市级领导分别牵头组织调查研究。按照“强化极核、培育支点、发展轴线、带动全域”的工作思路,启动了青城山、蒲阳、幸福、灌口四个重点小城镇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全面实施了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深化了户籍制度改革,启动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工作。原创:-月,全市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人,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引导性培训人,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余人。

(二)突出工作重心,经济建设取得新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市域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⒉和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财政收入万元,同比增长。

一是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月,全市完成技术改造投资万元,有家企业通过了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结合城市规划、土地修编,完成了全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针对去年以来我市电力供应紧张的实际情况,加强了与成都电业局和××供电分局的协调衔接,将电力供应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降低到了最低程度。积极协调银政、银企关系,金融部门对工业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月,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亿元,增长,高于增幅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比重占比重由同期的提升到。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利税总额达到万元,增长;盈利企业盈利额为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为万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万元;完成新产品产值万元,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个百分点。

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把贯彻落实好中央号文件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完成了农业税降低个百分点的工作,落实了粮食“直补”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基本农田保护,小春粮油总产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创新农业服务方式,开通了一点通智能服务热线,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加快了雨润肉食品加工、欣禾蔬菜加工、汇源茶叶加工等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建设进度,欣禾蔬菜加工项目、江之源茶叶产业项目等均已建成投产,实施了万亩优质粮“订单”农业,巩固发展了红阳猕猴桃出口创汇基地、优质茶、药材、双孢蘑菇等商品基地。—月,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三是旅游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休闲度假第一城的目标,完成了《××市旅游业发展振兴计划》及虹口、玉堂、青城等重点涉旅乡镇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成功举办了东方伊甸园·放水盛典-中国××放水节、东方伊甸园-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和第五届成都·××(华润蓝剑)啤酒节活动,啤酒节开幕近一个月来,日平均接待游客万人次以上,日消费啤酒近吨,带动了以旅游为特色的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同时,按照整体宣传、统一促销的思路,编制了《××市游客手册》,组织各景区、旅游企业参加了第五届中国西部博览会和杭州国内旅游交易会;结合“中国百姓生活游”主题,设计、推出了道教文化游、农家休闲游等专题旅游线路,通过密切与省内外各大旅行社和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的合作,强力向外推介,跨省旅游和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得到巩固和扩展,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月,全市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其中境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景区门票收入实现万元,同比增长;旅游综合收入实现亿元,同比增长。

四是财贸金融运行平稳。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税收征管和财政运行监督,财政收入增势强劲。-月,全市完成财政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增幅居成都各区(市)县第二位。税收收入万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成为财政收入增长的有力支撑。金融运行基本平稳,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亿元,同比净增亿元,增长;各项贷款余额为亿元,同比净增亿元,比年初减少亿元。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消费价格继续回升。-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亿元,同比增长,集市贸易成交额亿元,同比增长。

(三)运用市场运作手段,经营城市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城乡规划。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大纲的编制工作,并通过了省建设厅评审,目前正在进行深化设计。同时,精心做好城市绿化、供水、排污和水系等专业规划,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规划,重点抓了青城山镇、青城镇规划和以玉堂——青城山——大观为重点的旅游休闲度假集镇带的规划设计,编制了线××段旅游交通示范线临街建筑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和青城镇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规划,完成了太平街片区、米市坝片区、团结巷片区、二环路两侧、工业区启动区、内江滨河地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控规编制的总面积及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总面积达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

二是进一步完善经营城市机制。完善了兴市投资公司、新城投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投融资平台在经营城市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深入开展了土地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工作,组织力量对全市存量和闲置土地进行了调查清理,完善了国有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月,共“招、拍、挂”土地宗、亩,成交金额万元。依法收回、收购闲置土地宗、亩,为搞好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腾出了发展空间。

三是全面推进了城市总体风貌改造等重点建设工作。实施了迎宾大道、内江两岸及一环路二期城市风貌改造工程,共完成二期改造工程图纸设计栋,立面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粉刷栋,出图栋)。同时,结合城区风貌改造工程,实施了成灌高速公路两侧农房风貌改造,改造路段从亚细亚立交桥至××与郫县交界处,路段全长公里,改造农房栋,立面改造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完成了线二期公里主体工程和全线景观的初步设计;都汶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正抓紧进行;聚源互通式立交桥正在完善征地报批工作;河东片区乡道油路整治工程于月日开始动工兴建;完成了玉沿路改建工程的外业测量,并正在进行内业设计;完成了青城后山旅游环线公路的勘察设计,正在进行招投标的前期工作。

四是优化了城市管理。推行了以城市道路、公厕为载体的市场化管护,实施了垃圾处理厂技改工作,完成了《××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技改工程初步设计》,顺利通过迎接国家发改委稽查组的复查。启动了“市容环境管理示范街”建设,城区幸福路、公园路列为首批示范街道;按照“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思路,原创:市容管理部门下派执法队员分别到龙潭湾社区、解放、幸福小区、奎光社区参与辖区城管创卫工作。深入开展创卫专项整治,加大对“城市牛皮癣”、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抛洒、城市污水的治理力度。制定了《××市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结合光彩工程,启动了城区小街小巷路灯的建设工作。

(四)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一是瞄准重点区域,主攻大客商,寻求大项目。今年,我市多次组织招商小分队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等重点区域上门招商,组织青年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研究和掌握沿海产业转移动向,及时获取投资信息,推进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协作。目前,大连穹顶滑雪场有限公司以穹顶滑雪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体育娱乐设施,青岛啤酒集团年产万吨高档啤酒生产基地等总投资额达亿元的重点项目正在抓紧洽谈。

二是突出重点项目,培育重大产业。把恒创特种纤维、海蓉药业等大项目作为服务重点,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倾斜,切实解决好企业存在的问题,发挥招商引资的典型模范效应。同时,把两大“基地”(双良特种纤维纺织加工基地、海蓉中药材产业基地)列入重大招商项目,向外推出,寻求国内外投资合作,争取关联项目进入我市投资,延长做大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三是全力打造“四川·江苏××科技产业园”。采取舆论宣传、组织小分队驻地招商等多种方法,扩大影响,深挖信息,推进与江苏企业的投资合作。目前,园区已落户江苏籍企业家,新增投资规模亿元,到位资金近亿元。正在抓紧联系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光电生产基地、隆力奇集团日化用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力争在我市落户。—月,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包括新建、改扩建和续建项目)共个,项目总投资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其中:成都市以外、国内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市以外、成都市以内项目个,总投资规模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

(五)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组织康兮药业、养麝研究所等企业参加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和“中国西部博览会”;开展了川芎、红阳猕猴桃规范化栽培基地等重点农业试验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坚持“三教”统筹,着力调整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基本完成了大乐、安龙、沿江三个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组建工作,启动了新建小学与紫东街小学的合并扩建工作,都中迁建工作进展顺利。切实加强“两基”工作,严格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规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启动了信息技术教育工程。

二是创模工作顺利推进。按照创模指标和工作进度要求,完成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达标率、自然保护区覆盖率、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环保投资指数、单位能耗、单位水耗、环保机构独立建制等成都市创模涉及我市的项工作任务;完成了绕城截污干管中成灌路至走马河段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和天府大道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完成了青城山污水处理厂重新选址和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及可行性评审工作;完成了青城后山又一村新建污水处理站工程;实施了六大干渠水环境综合整治,对家排污企业进行了检查,查处噪声、大气、水、油烟等污染投诉起,办结率。

三是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奎光塔文化公园及群艺馆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月份已完成文化公园内周公祠迁建。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网吧专项整治行动,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农运会。巩固和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月日,累计补偿资金万元,受益总人数达万人次,免费为余万农民进行了体检。人民医院迁建工作进展顺利,启动了新建市传染病医院和市疾控中心等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级危房改造,实施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农村供药“两网一配”工作,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创敬老模范市工作进展顺利。

(六)采取多种措施,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是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推进政务中心建设。按照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从今年月份开始,专门组织人员对全市行政审批项目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完成了对行政许可项目、实施机关行政许可收费项目的清理工作。制定了××市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实施意见,完成了组建××市政务中心建设方案。

二是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培训。在掀起学习《行政许可法》的同时,从今年月至今分期分批对全市多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不断地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

三是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拟订了《重大决策公示听证办法》,建立和完善了重大决策前的经济、法律、科技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对经济运行加强了宏观调控和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建立健全了政府公告制度,按照公正、便民、廉洁的要求,对凡不涉及国家秘密又能公开的事项,通过建立政务公开栏、电子信息网等形式予以公开,畅通了群众联系政府的渠道,使群众能有效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了市领导接待日制度、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等,认真听取群众对政府决策及行政行为的意见和建议,并切实落实到政务工作中去。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公务员队伍。从优化结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和轮岗。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探索建立了新型的人才测评体系。完善了公务员队伍终身学习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大力整顿机关工作作风,开展了坚决防止和杜绝干部“不在状态”现象活动、“树高效廉洁机关,创优良投资环境”活动和公务员行为规范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行公仆观念和服务文化,努力提高全体公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办事效率。

同时,牢固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目标责任,加大了安全资金投入,完善了安全设施,千方百计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全市上半年未出现重大事故。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我市虽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定,经济外向度不高,利用外资水平和外贸出口在全省、全市所占份额较小,原创:加之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高位回落的趋势,对完成全年的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带来了一定影响。二是受电力和资金、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制约,部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效益有所下降。三是今年一季度受禽流感的影响,以小家禽为主的畜牧业受到一定影响,加之目前我市农村主导产业对农民支撑作用还不够强,促进农民增收任务还十分艰巨。四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下半年,我们将在市委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指导下,进一步创新思路,励精图治,扎实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突出产业做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一是着力抓好工业经济。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链、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组织力量对全市工业现状以及重点项目集中区,特别是双良恒创、扬子江海蓉药业等重点项目周边地区的企业状况及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准确了解、核实两大区域企业状况和土地权属、面积、使用性质以及可利用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情况,摸清家底,控制好资源,为今后重点项目的外延扩展腾出发展空间。同时,积极引导现有工业企业加大技改和环保投入,促进上档升级,特别要引导企业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促进内生性投资,不断提高企业自身技术装备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二是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抓好一批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江苏雨润肉食品加工、欣禾蔬菜加工、江之源茶叶深加工等项目的建设步伐,力争在年内投产达效,形成龙头带基地的带动能力。抓好一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重点抓好已组建的日昇猕猴桃合作社、川芎合作社、茶叶合作社会员扩展工作,大力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协会、股份合作制等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青城山精品旅游区建设步伐,抓紧做好各涉旅乡镇旅游发展规划,完成青城后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紫坪铺环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实施××景区综合开发、中国道教研究院等文化旅游项目和青城前山国际观光休闲度假集镇、青城外山文化观光度假区、虹口生态旅游度假区等自然生态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和景区交通、水、电、气、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继续抓好城市、景区及沿线临街建筑特色风貌改造,提高旅游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对外形象。同时,依托我市产业和区位优势,以发展现代物流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商贸业态,强化物流基地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业水平。

四是认真抓好财政金融工作。加快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加大依法治税力度,完善税收征管、稽查和协税护税机制,确保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切实加强旅游等第三产业的税收征管。继续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重点支出需要,确保保障资金到位。大力整治金融信用环境,密切银政、银企关系,搞好项目对接,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支持重点工程和企业发展。

(二)突出城市品牌,推进城市建设

运用市场手段,进一步加大经营城市力度,积极探索各类城市资产市场化运作的新途径。加快成灌高速公路出口开放整治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城市主次干道和支路系统,继续推进城市总体风貌改造工程,加快天然气、电力、水利、通讯、环卫、人防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争创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坚持长效管理,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城市管理体制,扎实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加快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步伐。

(三)突出环境创优,增强对外开放实效

继续把成都市作为我市招商引资的“桥头堡”,加强与成都市大专院校、重点优势企业、投资中介机构和民间团体的联系和交流,捕捉各方投资合作信息,力争成都市潜力产业的辐射和配套。全面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川苏科技产业园的示范作用,切实加强与沿海省市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经济圈等城市的联系,力争引进更多沿海城市和其它地方企业落户,重点围绕拉法基水泥、双良集团、扬子江海蓉药业、银河都机公司、宁江集团等重点企业抓好产业链招商。下大力气建设“政策优惠、服务优质、秩序优良、设施优越、人居优美”的创业环境,为项目落户提供更高效、优质的全程服务。采取措施消除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不良现象对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对损害投资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抓住典型,严肃追究。

(四)突出体制创新,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一是加大统筹城乡规划和建设力度。坚持规划先行,增加规划投入,创新工作机制,抓紧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重点抓好市区和青城山(中国道教文化名镇)、蒲阳、崇义(高科技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重点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和三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青城山、灌口、蒲阳、幸福四个镇及其中心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带动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有序推进农民居家向城镇转移。在城市总体规划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设计,不断提高城市控规编制的总面积和覆盖率,特别要抓紧时间做好青城山·××世界遗产保护规划。二是强化统筹城乡政策体制保障。取消本市农民向市民转变的户籍管理限制,加速农民身份转变步伐,在全市的农民集中安置区逐步推行社区化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社区管理模式。按照“明确所有权、确保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采取“公司农户”、“能人农户”及土地股份制等模式,大力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切实维护“离土离乡”农民的利益。按照成都市两个《办法》要求,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抓紧制定以失地农民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实施方案,妥善解决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养老有保障”的根本问题。三是强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目标管理,加强调查研究,推进工作落实,确保一体化工作目标的完成。

(五)突出以人为本,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一是切实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严格执行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统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和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工作。

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原创:抓好民营企业的扩面征缴、失地农民的参保和改制企业“断保”人员社保关系的接续工作,确保社保基金征缴率达到%以上。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进一步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积极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加快建立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