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方法及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6 17:2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健康辅导方法及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1.1改善工作效果
我国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设立专职辅导员,其人数比例不得低于1∶200”。由此可见,我国绝大部分高等院校均已设立专职辅导员,实行年级辅导员制度,即同一院系同一年级同一位辅导员管理的制度,便于管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及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相较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大学生思想层面,重视大学生道德、政治及思想发展,着重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大学生意志、情感及认知发展,着重研究大学生心理活动,强调保持大学生健康心理状态,属于心理学范畴,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1.2增强综合素质
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综合素质水平存在着密切联系,即大学生心理越健康、大学生人格越健全、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越高。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较为严格,即社会交往正常、人际关系正常、意志正常、情感正常及认知正常。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由此可见,辅导员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预防为主解决为辅”,多数大学生心理问题为常见心理问题,症状持续时间段,功能损害较轻,利用心理教育手段及方法及时沟通提前疏导,确保学生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从容面对就业、人际交往、情感及学业等考验。
2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
2.1统一思想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负责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他人促使个体人格发展完整,但是一部分辅导员及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过于狭隘,错误认为心理问题等同于心理疾病,或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疾病诊治。因此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统一思想认识,端正自身态度,摒弃错误认识,从根源上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形成高效全面、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积极引进科学教育理念,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视为保证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及提高素质水平的唯一途径,纳入建设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战略高度。此外,大学生做到“解放思想、转变理念、统一认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及必要性,为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夯实基础。
2.2解决实际问题
有心理学家曾提出:“人们对一件事情产生情绪反应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人们对事情产生的不合理信念”。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导火索”普遍为实际生活问题,例如: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产生的怨恨心理、失恋或经济条件产生的自卑或抑郁心理、大型考试失利产生的焦虑心理等。因此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大学生实际生活问题为切入点,力求“有的放矢”,分年级分阶段分性别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例如:针对大一新生开设心理必修课程指导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及而积极心理困扰;针对大二或大三学生以恋爱、沟通及人际交流为切入点鼓励广泛参与集体活动掌握沟通技巧,帮助大学生切实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有效弥补师资人数的不足。
2.3重视心理预防
俗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着重做好心理问题预防及筛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并且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导火索”普遍为实际生活问题,尤其是大一新生入?W初期,提前开展心理健康普遍性教育工作,利用党员及学生干部摸排清查存在心理问题困扰的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及有计划性开展教育工作。同时,通过组织校园活动、课外游戏及专业讲座等活动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搭建与“问题”学生平等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篇2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0*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00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200×××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200×××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0×××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0×××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20*-20*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20*-20*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20*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20*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20*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20*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篇3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危机干预
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引起国家与高校的高度重视。因此,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某校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自2004年开始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及时掌握和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入学后诸多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了解某校2012级大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于2012年9月19日对学工系统心理管理人员和部分辅导员老师进行大学生心理筛查知识及筛查过程的培训,9月24日至9月28日对该校2012级新生进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普测筛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报告:
1 对象及方法
心理辅导中心运用学校心理管理系统网上平台对2012级大学新生2714名学生进行测试,无成绩209人,有成绩2505人,其中有效问卷2438份,无效问卷67份。男生576女生1862平均年龄20 岁。
2 调查方式与处理方法:
本次筛查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十五分钟的心理健康知识宣讲,然后进行学生基本信息注册并作答。在筛查系统中,采用的量表是大学生人格问卷 (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UPI) ,该调查表1966年由日本大学咨询专家与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等,第二部分采用由樊富珉、王建中1993年修订本,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UPI量表的筛选率是指所筛选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率,包括第Ⅰ、Ⅱ、Ⅲ类筛选率。第Ⅰ类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是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需符合下面3个条件之一:总分≥25分,25题做肯定选择,辅助题中至少有2题作肯定选择,明确提出咨询要求且属于心理问题者。第Ⅱ类心理健康状况学生是具有某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需要满足下面3个条件之一:20≤总分
3 结果:
总分大于等于25分或者第25题(想轻生)作肯定选择者,即被界定为异常,经统计,有效问卷中心理正常学生为2353人(96.5%),异常学生85人(3.5%),第一类(重点关注)筛选标准占施测人数的比率为199人(8.2%),其他为2239人(91.8%)。目前在使用UPI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中,各高校一类学生所占比例差异较大。有研究发现,各高校一类的筛选率在6.3%~40.8%之间[2],由此可见,该校2012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检出率低于各高校的平均水平,总体状况较好。
3.1 各项目的选择频率
各项目的选择频率见表1,UPI 心理健康症状项目中,有 4 个关键症状项目反映目前学生的一些心理健康状况。2012级新生中,选择关键项目8:感觉“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有133人,占总人数的5.3%,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与家庭的不良环境及个体的早期不良体验有密切的关系,在咨询与干预中,需要结合此项做咨询资料收集;选择关键项目16:“常常失眠”的学生有153人,占总人数的6.3%。“常常失眠”往往是诊断神经衰弱的一个重要症状,这些学生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之中,来到大学后又面临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从而引起睡眠障碍。关键项目25:明确表示自己“想轻生”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 1%。这些有轻生想法的人如果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的苦闷状态,或遭遇外界的不良刺激,更容易选择伤害自己的生命。因此,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重点对筛查出的此类学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选择关键项目26 “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的有96人,占总人数的4%,此特征是鉴别抑郁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长期处于萎靡不振郁郁寡欢的心理状态,将会导致其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甚至会萌生自杀念头。这也是在危机干预中除25项“想轻生”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3.2统计各项目的选择频数,即分别计算在UPI各项目上做肯定选择的人数及其占施测总人数的比率,该统计指标可反映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要特别注意关键项目的频数以及认为自己心理卫生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比例和主动提出咨询要求的人数)。由表2可知,其他精神状况方面的重点关注项目主要是反应强迫倾向、人际交往、自信心、自制力、神经衰弱等方面,这反映出部分新生的精神状况在某一方面存在不稳定性,需要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
4 措施:
4.1心理辅导中心于2012年10月10日至10月18日对第一类学生中第25题(想轻生)做肯定选择的23人(1%)逐一进行了回访。结果表明,有一名学生存在严重轻生意向,经干预仍不能解除危机状况,已转介专科医院治疗。十位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该校心理辅导中心同所在系部及辅导员进行重点关注,对其进行心理发展动态观察并进行主动干预。有7位学生存在一般的心理问题,该校心理辅导中心已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症状已基本排除。其他学生基本排除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存在一般或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将作为长期关注对象给以心理咨询与辅导并反馈给所在系部,所在系部领导和辅导员也需耐心对其关注,定期谈话,了解心理发展状况,强调要注意保密原则,因为这些学生心理特别敏感,戒备心理特别强,不愿让别人知道自身存在的状况,所以在做其工作时,要求心理老师及辅导员注意谈话方式,做好谈话记录,指导、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顺利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保证身心健康发展[4]。
4.2 对一类其他学生的回访情况,心理辅导中心在一类学生中,有选择的对部分学生进行回访,结果发现随着大学生活的进一步适应,这些同学基本没有了新入学时的不良身心状况,该校心理辅导中心要求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提高2012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同时要求各系部对筛查出的一类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关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继续关注该校学生心理健康动态,确保他们顺利度过学校生活。
4.2.1第一类学生中第25题(想轻生)做肯定选择共23人,排除5人,存在误选或随意作答,7人基本排除轻生意向,但存在其他心理困扰,属一般性心理问题,有11人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所在系部在以后的管理中重点关注。。
4.2.2一类学生中,显示心理异常共85人,除23人想轻生外,其他62人为总分大于25分者,心理辅导中心要求辅导员进行积极关注,一旦发现异常,要求按照学校三级预警机制及时与辅导中心联系。筛查中,符合第一类筛选标准学生共199人,虽然对其他176人暂时未作干预,但并不能保证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出现异常心理,要求系部领导和所在班级辅导员积极关注这些学生,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对于符合第一类筛选标准的的学生,一般要求约请面谈,要求辅导员重点关注。
4.2.3筛查中另有209名学生无成绩,67名学生未通过测谎,答卷属无效问卷,本次筛查没有其心理状况的准确描述,对于这276名学生,要求各系部也予以重视。
4.3运用大学生心理测评软件采集数据,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筛查出存在心理异常的群体,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运用大学生心理测评软件采集数据,建立完善学生心理档案,使心理辅导中心工作从繁重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后期的学生辅导上,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4加强新生适应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素质拓展活动中。
该校心理辅导中心对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做了系列讲座,应对新生从中学进入大学面临环境和学习方式方法的变化,使他们及时适应这些变化。由于很多新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适应有关,因此心理干预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素质拓展活动中,如素质拓展训练、文明修身教育、班级心理活动等[5],让学生有机会在素质教育活动中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缓解身心压力。
4.5关注学生动态心理变化,做好预警工作。
学生心理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心理测评结果作为评定正常和异常心理的量化依据,但不是唯一标准,对学生的关注还应考虑个体在生活中实际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求辅导员老师如发现某学生言谈、行为异常,须及时报告系部领导、心理辅导中心,切实做好心理预警工作,真正做到对心理问题学生早发现、早干预、早预防。[6]
参考文献
[1]王建中.UPI与SCL-90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17-118
[2]林静.大学生人格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相结合用于大学新生心理普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45-46
[3]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7(2):483-486
[4]朱双华,刘海雄.基于UPI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N].学术·理论,2007,(5).
篇4
工作计划是包罗万象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别,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会不尽相同,那么所作的工作计划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勤学考试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幼儿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仅供参考!
幼儿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一
为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我校实际,结合我镇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们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以少先队组织为主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忙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二、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依托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忙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本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构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做出应有贡献。
四、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留守儿童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经过队日活动及开设活动课、实践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趣味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辅导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教育活动。
4、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少先队组织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理念和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整合起来,开展工作。要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与学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少先队其它工作,与校内外、课堂内外其它健康教育活动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构成。
五、工作资料
(一)总资料: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根据不一样年龄阶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任务、特点、规律及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忙他们构成正确的观念;体验心理健康常识——帮忙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生活的健康心态与思维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心理保健——帮忙他们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培养对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求助意识。
(二)分阶段资料:按照不一样年龄、不一样年级留守儿童成长规律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小学低年级(1—3年级)的留守儿童:适应新环境;养成学习好习惯;初步培养生活自理本事;热爱团体,乐于与教师、同学交往。
——小学高年级(4—6年级)的留守儿童:掌握有效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自理本事,关爱家人;树立同学间合作意识,锻炼抗挫本事;初步了解情绪调节方法。学会沟通,与教师、同学、家长和睦相处;了解自我本事、特点,初步学会接纳自我、他人。
(三)进取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六、方式及途经
1、按照“体验教育”的理念,把不一样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资料经过情景设计、主角扮演、问题辩析、游戏辅导、娱乐活动等方式传递给留守儿童,帮忙他们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2、开设专家心理知识讲座、心理热线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忙他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训练,采用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进学校与专业基地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一样年级留守儿童的本事及特点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
4、在全校范围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借助各种媒体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七、组织实施
1、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班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体验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学校进取支持少先队组织开展工作,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评估力度,确定评估指标。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领导分管落实,有年度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开展工作,有专门的时间保障。要有年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报告。
3、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少先队辅导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培训须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加以认定。少先队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保证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并计算相应的工作量,给予相应报酬。
幼儿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情况分析
水湖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很多青壮年劳力举村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作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各学科基础薄弱,在摸底考试中成绩很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制定教师帮扶计划,并引导进行一对一互助。
三、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学校德育组成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2、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3、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组成帮扶小组。
4、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5、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幼儿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确保留守儿童在我校健康快乐的成长,使留守儿童家长放心,为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①学校成立由校长、主任和班主任组成的“54321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领导小组。(见另一表格)
②分工负责,确保措施落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方案实施
①制定关爱行动实施方案各班主任,领导成员人手一份,确保按方案逐步实施。
②定期召开会议,每月讨论一次有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③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纳入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在《班队工作手册》中,每周要有工作安排,有关爱行动的记录。
④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绩效与班主任考核挂钩,在关爱行动中做出优秀成绩的,年终给予优秀班主任的优先评选。
⑤年底各班都要认真总结经验,写一份关爱行动的小结。
3、加强关爱行动的计划性,使关爱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①明确关爱对象:父母双方在外连续打工3个月以上的农村儿童。
②明确工作内容:实施“54321”关爱行动:五即要做到“五个清楚”:基本信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清楚。四即“四个优先”: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护,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有限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三即“三沟通”与留守儿童本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与在家照看儿童的第二监护人保持沟通。二即双管理:实行班主任与第二监护人协同管理。建立一即“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努力营造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越环境,为在外打工的父母解决后顾之忧。
③明确关爱行动的具体目标: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班级为关爱载体,以同学、教师、党员为关爱的主体,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强缺失,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成为主要内容。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5、建立谈心制度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篇5
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20xx.10.24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20xx.11.22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20xx.12.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xx.12.19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xx.4.17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xx.6.18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20xx-20xx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20xx-20xx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20xx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20xx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20xx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三级网络 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041-01
近年来,高校心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高校亦采取了各种措施诸如开设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现实情况是各项工作泛泛且流于形式,无法深入学生、与学生进行最及时最有效的沟通联系。目前,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危机干预三级网络体系,期望以此来预防应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而该体系在现实中是否真的能起到作用?该体系又存在哪些不足呢?本文将进一步探讨。
一 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现状
心理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并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在2001年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出了指导意见,指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和内容、原则、方法,要求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等,同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成体系。
各高校在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过程中,提出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可大致分为三个级别,学校―院系―班级。旨在构建起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使心理健康预防工作做到了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三级网络体系的工作任务。校级预防体系为第一级,一般由校级领导、学生工作负责人、心理咨询老师、医务人员等构成,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主要负责研究、规划和制定危机事件处置方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状况进行评估,指导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院系干预体系为第二级,处理心理危机突发事件。筛查问题学生,进行初步危机干预,并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与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在日常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班级心理委员为第三级,在二级干预体系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在本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简单的朋辈辅导,并及时发现、报告学生的异常行为。
二 目前,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危机干预的主体来说,更多是针对学生工作者即辅导员、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在危机中的工作任务的研究,例如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心理疏导、通知家长、医院转介、危机排查等。在这一系列危机处理步骤中,第一步:及时发现是危机干预的重要部分,遏制了源头危机也就能避免,但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就成了一个问题:处在第一级的学校领导层、心理咨询中心等因为与学生的接触有限,不可能及时发现问题学生;第二级的学生工作者及时发现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也不太现实。大多数学校内,学生多由辅导员直接管理,一个辅导员往往要负责几百个学生的日常事务,琐碎而繁杂,因而辅导员很难做到完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状态,这就很难及时发现心理危机者。个别院校有班主任辅助辅导员管理学生,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般班主任都是兼任,除了班主任之外还有其他工作任务,如教学、行政工作等,他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也很有限,做到完全了解很不容易。虽然有第三级工作体系――班级心理委员辅助二级网络体系的工作,报告异常学生的情况,但学生群体多以宿舍为单位而形成封闭的小圈子,心理委员不足以洞察全班的情况。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也有一定难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若不被班里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委员的工作开展便存在很大的阻碍,甚至不被人理解,认为他们是打小报告的人,更谈不上他们之间的朋辈辅导。
三 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心理健康常识方为解决之道,就像每个人都知道感冒是怎么回事,知道感冒了该如何处理,让心理健康知识尤其是其中危机知识成为每个学生的常识,以便学生在遇到危机问题时,大脑中有相关的知识储备,知道该怎么办,至少知道出现危机问题时应寻求心理咨询师或者同学、老师的帮助,不至于任由问题发展严重下去。
虽然目前各高校都有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但现有的教材少有涉及危机应对措施的内容。没有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或情绪体验是危机前兆,没有告诉学生出现危机后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将心理危机常识以小手册的形式发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习了解心理危机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采用小手册的形式,简单便于携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率。手册内容可以以高校常见心理危机问题为主题,以心理危机发生前的行为、言语上的征兆为内容,告诉学生若周围同学有类似表现请及时报告老师。告知学生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例如危机发生时要及时求救、言语劝阻、急救办法,怎样和心理危机者谈话等。
通过该手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心理危机的常识,可以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危机,以便学校第一时间采取相应危机干预措施,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中。另外,学生也可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更好的把握,当自身出现心理危机时,能及时寻求好友、同学及老师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7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2005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要求各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当前社会竞争加剧,各种思潮起伏跌宕,人们的价值判断更为多元,高校学子承受着身心发育、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经济生活等内外压力,目前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共识,许多学校都实施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不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医学化、简单化,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够丰富等,这些不利因素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在培养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院近几年来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心理测量为依据,以课程教育、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学生自我教育活动为内容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开展心理普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我院于2006年下半年购进惠诚大学生心理测验及档案管理系统(V6.0),对06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测,通过分析测得的数据,我们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为下一步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预防提供科学的根据。表一是我院使用心理健康量表UP工为06级新生进行测试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第三类结果)及心理比较健康(第二类结果)的学生所占比例总数达82.18%,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比较高,有明显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第一类结果)的学生比例仅17.81%,且在实际排查过程中我们可根据详细名单跟踪调查这些学生,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工作的效率。另外,我们还根据心理健康量表SCL一90的结果,被认为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列举如表二,从表二看出我院06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集中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上。量表的25题“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是探询自杀意念的问题,在这道题目上有2.31%的同学可以认为有中度以上自杀意念。我们为这些同学建立了完备的心理档案,并将重点学生的情况向学院反馈,共同跟踪帮助。心理档案为学院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积极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学生心理问题有时候会引发的严重后果,因此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非常注重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积极开展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以心理普测结果为依据,对筛查出来的同学及时与各系沟通,由院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各系一起采取干预措施。制定了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包括从信息采集、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等一整套方法。成立了由院领导、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系部、卫生所、保卫处等部门组成的危机干预机构:组建由班级辅导员、学生心理信息员、专兼职心理老师共同参与的危机干预网络;建立了心理信息员反馈制度。通过日常观察有心理异常的同学,及时制定干预措施进行危机干预.保证学院能够及时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还对各班心理信息员进行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
三、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我院从05年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实用心理学》的选修课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构建课堂讲授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发挥课程的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功能。每学期学生上课人数达到450人以上,课程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同学们反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知识丰富,而且能够联系实际,互动性强,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让同学们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了认识。
四、扩大心理咨询扭盖范围,增强咨询队伍专业能力
为确保对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效果,我院大力加强对心理咨询老师的培养,每年对各班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及危机干预知识培训。目前中心专兼职老师中,多数持有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学院还不断选送咨询老师参加各种短期的业务培训,增强咨询老师的业务能力,确保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
篇8
高校的扩招使得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科技网络的迅速发展让学生面临更多的诱惑和挑战,90后新一代大学生呈现出更多的个性方面,缺乏引导时也易于产生心理问题,高校大学生出现事故的数量日益增加。虽然许多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但面对大量的学生心理问题仍然显得力量不足。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由学院力量设置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机构,建立学院的二级站十分必要。本文叙述了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如何建立和发展心理辅导二级站的设想。
一 在学院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意义
在高校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教育部对高校教育的新要求。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日趋完善,专业师资越来越高质量,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增加学生心理问题的压力。尤其在学生数量较大的高校,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显得过于繁忙,例行的普查及总结工作占据了大量的精力,在个别咨询过程中了解背景和问题需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则是在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及指导中心的督导下,由各学院自行设置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机构,通常由院系领导监督,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站长,学生工作办公室的心理辅导员牵头,与班级心理辅导员、舍长建立互相配合的联动体系。在很多重点高校,一些热门专业或具有传统学科优势的大型学院的学生数量相当于一些小型学校。如果能在学院建立心理二级辅导站,与校级心理咨询中心互相协助,共同服务学生,则可以更好的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分担了校级心理中心的重任,增加了心理服务的力量,可以使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做的更加细致。在学院,普通6~8次的咨询过后,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情况,还可以增加1~2次的回访及巩固治疗。咨询中期可以将问题细化处理,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均可兼顾,并且后期的追踪观察在学生所在的院系进行,对学生而言不仅方便且在自然环境下得到的反馈更加真实可靠。
学院一旦发现有心理疾患者,可以迅速自主开展辅导工作,学生可就近解决问题,减少通过学院或自己预约和等待的时间,及时得到救助,从而将很多问题解决在萌生发芽状态,避免在等待中问题严重化导致难以处理。比如学院知晓学生的成绩及科研进展,如发现挂科或其他较大变化,就可以做出提前预警,将此类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将心理问题处理在情绪波动的状态中。在人数规模较大的二级学院,专业分类及方向多,学生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绝对数量不低。不少学生因难预约到心理咨询而让问题发展,处理不及时有可能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所以在这类学院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迫在眉睫。
校级心理中心的健康教育多为普及性活动,缺乏针对不同学科团体不同的需求。比如,心理健康公开课很少区分面向群体,多为普及知识性的课程。而学院的二级站则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开展更加有效的活动。比如以工科为主的学院,男生比例大,学业多科研,实验室研究成了主要活动,这些学生易发生交往不融洽,沟通不顺畅等问题。而在文科类学院,女生较多,则可以增加情感处理方法等心理指导课程。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呈现出不同类别的问题,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不同,也需要有更加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例如,针对工科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就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面试心理调节、提高沟通效率等技巧课程,面对博士研究生,则应多开展情绪调适、压力管理等课程。
学院老师对自己学生的个性特征更加熟悉,便于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进程,故而可以提高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效率。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可将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普查与心理危机干预密切结合,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和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心理危机,面临紧急情况能够缩短时间采取适合学生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如遇到学生失联、自杀倾向发生时,学院辅导员了解情况能够快速评估其危险程度,是否需要求助公安、消防等其他力量,先帮助学生解决急迫问题再进行心理咨询治疗。
二 如何建立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
在学院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校心理咨询健康指导中心的专业帮扶以及学院层面的建设支持都是十分必要的。
1 专业师资力量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心理上为来询者提供帮助的活动。它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咨询人员必须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懂得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方法的职业人员。教育部制定的文件政策中指出:“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如果缺乏专业人员的支持,心理咨询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或者亲朋好友式的安慰。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一般都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站长,负责心理工作的辅导员牵头协调,班级心理委员共同配合组成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如果牵头辅导员专业知识不够,则整个辅导站的工作水平会降低。班级心理委员也需得到专门的培训,他们需能够发现、甄别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简单轻度的心理疾患,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才能够真正高效的运转。
2 硬件设备的支持
开展心理咨询的基本设施——心理咨询室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房间,而是一个温馨、简洁、安静、具有私密性的心理咨询环境,绝不是辅导员办公室。心理咨询室对房间大小、选址环境、室内设计及设施配备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咨询室还需准备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测查工具,如基本的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个性测查量表、职业兴趣测验、抑郁焦虑问卷等,对于学院二级辅导站,这些资源可以从校心理咨询健康中心得到帮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配备常用的心理治疗工具,如沙盘、音乐放松治疗椅、宣泄人等。
3 心理筛查及干预制度的建立
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也需把握好自己的定位与职责权限,在完善的体系制度下运转。一是制定符合学院学科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计划。能将专业学科和普遍的心理辅导教育紧密结合需要专业老师及心理辅导员共同探讨制定。二是建立合理有效的心理问题筛查方法。采用普查和个别深度排查相结合的方式。现在高校大多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测查,超过千人的学院通常会筛查出数量不小的问题学生,如何将这些学生问题细化及初步处理都是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工作。并且作为常规普查要提高测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二级站需能区别是否是可以在站内处理的心理疾患,何时需要送至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或其他医院进行深度治疗。三是建立心理问题干预体系。在班级层面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解决较轻的情绪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心理委员是必要的。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内则可以开展深度访谈、合理情绪宣泄、音乐放松治疗等更加正规的咨询治疗活动。四是建立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心理咨询严格要求,需建立相应的咨询原则,档案建立制度,保密制度等使咨询室健康发展。
4 宣传及普及
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近年来较新的事物,一般在重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比较完善的条件下才能建立起来。通过传统及新兴的网络扩散模式,让学生们知道如何利用二级站的资源来帮助自己才能让工作广泛顺利开展。同时,心理学在国外发展近百年,在国内也发展了几十年,但心理健康门诊也是近些年才兴起并逐步完善的机构,不少人还是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比如很多人认为寻求心理医生等同于精神障碍。部分学生因各种顾虑怯于寻求正规机构获得帮助,延误治疗时机,这都需要我们心理工作者更大的努力让心理咨询知识普及扩散,消除外界不正确的认识和看法,比如在校园内印发心理知识小手册、制作展板展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围,通过新兴媒体途径如建立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多种方式宣传,让心理健康教育惠及每一名学生。
三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发展和完善
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立之后,除了得到资金、师资力量的不断支持外,自身的发展建设也非常重要。心理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心理咨询方法和技术也是在经过不断的经验尝试中发展前进的,二级辅导站内成员的知识和技术必须有所更新才能有效的开展咨询工作,自身的学习以及借助外界力量培训都是很好的途径。学院二级心理站长期持续的开展专业学习,不断吸收新营养,提高心理辅导员及班级心理委员的知识储备及技能质量,是二级心理站发展前进的基本动力。另外,二级心理站通过开展各项工作也能积累很多技巧和方法,善于总结也能提高二级站的教育水平和质量。
更加重要的是,结合学院学科特点建立起来的二级站在工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探寻出一条具有专业特色及具有人群针对性的工作模式,形成心理教育工作特有工作机制和方法,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和成功率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不仅仅对自身的发展大有助力,还能对整个心理咨询界的工作方法的改进提供新的视角。
当然,在学院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有些学生更愿意与不相识的心理咨询师建立坦诚的关系,面对熟悉的辅导员会有顾忌心理,可能造成咨询效果不明显;还有,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本身发展刚刚起步,心理辅导设备和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致使难以真正的开展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等等。但是,我们相信在高校学院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利远远大于弊,所面临的困境也能努力通过一些途径解决。全面展开心理健康服务,将心理辅导做得更加深入细致,让心理咨询和治疗能够真正的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把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事故率降到最低直至零,实现身心全面健康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玲.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面临的困境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9).
[2]叶燕丽,劳丽君.浅议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功能的定位[J].企业家天地,2012(11).
[3]梁娟,谢韶锋,王风姿.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及评估体系研究述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
篇9
一以“三力”为目标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理念与思路
(一)工作理念
以“三力”为目标,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所谓三力:执行力、影响力、持续力。执行力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工作能力要求,影响力是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对师生心理健康与校园文化发挥良好影响与辐射作用,持续力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当前绩效和工作长远发展的要求。
(二)工作思路
以“三力”为目标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工作能力要求。执行力对个人而言,就是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对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而言,则强调要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要时刻以目标为导向,强调效益优先。
2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影响力
影响力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当前工作成果的辐射范围的要求,要求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良好影响与辐射作用。影响力是决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或效果的重要因素。
3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持续力
持续力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前的绩效和长远发展的要求。遵循持续力原则,就要考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梯队建设,必须探索如何把工作成果、先进的工作理念延续下去的方法;必须研究如何让工作队伍不断地自我提升和完善。
二以“三力”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管理方法
(一)学生干部机构按照职能进行部门分工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或咨询机构、二级(系)心理辅导站,校、院系、班级心理委员,是专门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专业队伍,也是从事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专业团队。校心理辅导工作学生委员会为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校级学生干部机构,下设督导统计部、心理咨询部、心理训练部、心理沙龙部、心理委员与社团管理部、技术部、宣传部、科研部等八个部门[1]。这样的部门设置有利于学生干部协助教师高效率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非常有利于把工作中一些任务整理成项目,从而保障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
(二)选择科学的工作技术与方法
1管理技术与方法
对整项工作的管理采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的管理基本技术。并引入项目管理、运筹方法进行整个项目的运作。采用现代人力资源胜任特征模型、绩效考评技术等选拔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与培训。
2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技术
采用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理论分析研究学生心理,应用于活动宣传、项目运作管理和活动设计;因本项目为心理健康教育类的项目,所以活动目标、内容和方法均采用心理分析治疗、行为治疗、个人中心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技术。
3电脑与信息技术
充分运用网站传媒、网络测试系统,凭借PPT、PS等电脑技术开发精美的活动PPT、广告喷图,充分运用工作QQ、飞信平台、短信通平台实行工作交流、团队励志等可促进工作队伍发展的举措。
4广告与宣传技术
运用广告心理学与宣传技术,制作教育意义深远、形式活泼多样的宣传品和宣传影音材料,使宣传画册、校园宣传栏、广播站、报纸、传单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宣传作用。
(三)以“三力”为目标的专业工作队伍管理措施
1确定工作队伍管理的目标、理念
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长期发展,将专业工作队伍建设推向高素质、业务精湛、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工作队伍的管理可按照“三用”的思路进行,“三用”―――用制度规范队伍,用分工促进效率,用学生干部推行普及。
2建设科学、有效的工作管理机制
对组织机构、成员进行工作任务分工。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或咨询机构、二级辅导站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核心力量。以校、院系心理辅导工作学生委员会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主导力量。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为支点,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基线网。
以工作制度化来规范工作分工,以工作流程化提高师生的胜任力。我们于2007年开始把各种工作任务都制定出工作流程,把所有重要的工作制定成工作样板保留下来。此后,不断把新的工作任务整合成工作流程,把旧的流程进行重新优化。使用工作流程来推行工作,师生们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就有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改革创新。这样,在保障工作队伍在不断引入新成员的时候,仍然能够延续高质量、高效的工作方式。
组织文化保障工作技术的传承。因专兼职教师只有十余人,靠学生干部才能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干部流动性大,我们参照惠普等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2],采取一些措施,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进行组织文化的管理。主要措施有:①共享智慧的文化―――建立起分享知识的文化。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分享知识的文化。②组织记忆的传承文化―――鼓励师生制定各种工作的样板库。例如宣传,有海报照片集、海报素材集、喷图底图集、活动海报词样板库等。
3教师队伍的培训
对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强调必须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要求,设计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内容应该涵盖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培训形式应该有心理咨询专业督导、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案例交流、校内外学术交流研讨会等。
4学生干部机构的运作与管理
支持学生干部机构自我运作与管理,鼓励学生干部优化配置,分工协作和自我管理,强调学生干部的品德、责任心和执行力,以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榜样、引领作用,并提高其进一步创新、发展工作内容和形式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为保障工作队伍的执行力、影响力和持续力,可制定一系列工作任务实施方法、工作操作规程和流程等,但是,也必须要给所有的工作成员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办事指南。参照企事业生产操作程序[3],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可制定年度工作统筹管理程序、单项工作的操作程序制定成统一的标准并加以推广,
(五)以知识管理措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工作,需要对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提炼和管理。从西方教育管理研究者Cranfield、Taylor的观点来看,知识管理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通常采用的管理手段或工具可能只有5年的生命力,但是知识管理却会使这些管理手段或工具的生命力有效延长[4]。参照惠普等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2],以及先前Neill和Palmer的研究成果[5],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知识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提高组织智商原则
依据组织智商提高组织智商原则,会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的知识,促进知识、专业技术的共享,使师生知识管理、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积累充分的能量。
2快速锻造“专长”原则
知识管理是为了提高师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水平,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循快速锻造“专长”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围非常广泛,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需要工作者具备专门的资质,可以通过把工作拆分的方式,把工作划分成一个个的小工作项目,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知识竞赛、心理话剧编排等工作,均可以拆分成十几个小的工作项目。
3促进集体记忆原则
强调促进集体记忆原则,是因为学生干部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中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学生干部因在校时间有限,要在毕业前把教师传授的,以及本人通过工作得来的工作技术和经验传递下去,就需要促进集体记忆,实现工作记忆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艳华,陈曦.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
[2]高建华.惠普的知识管理文化[J].企业文化,2010(3).
[3]王文信.多种少量之生产计划管理实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篇10
“心理委员”是我国借鉴西方国家和港台地区“朋辈心理咨询”模式的经验而创建形成的。在学校中建立心理委员队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朋辈心理互助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构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长效机制。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在建设心理委员队伍的探索和实践中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做了许多相应研究。然而,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尤其对中职学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的探索却寥寥无几。
中职生的年龄在15~18岁,正处在青春期,身心发展到达一定程度,曾有心理学者用“暴风骤雨般”来形容这个充满活力、挑战和困惑的阶段。他们希望独立、渴望自由,又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寻求他人的关注。相比普通高中学生,中职生的学业压力并不算大,但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弱,对集体活动置身事外;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合理自我意识,存在自我评价不当的现象;在就业择业上普遍存在择业依赖心理和焦虑心理,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缺少人生目标,对社会感到迷茫。面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然而仅凭学校主管领导、班主任或心理教师的一己之力毕竟有限。在中职学校建立班级心理委员队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委员队伍是其关键所在。
二、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
(一)选拔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巧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在选拔心理委员时要对他本身的心理素质、工作能力、知识储备、人格特点等进行多方考查。心理委员的选拔标准主要有: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热爱心理健康工作,热心班级工作,具有风险服务意识;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在学生中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勤奋刻苦,学习成绩良好;愿意接受一定课时的专业知识训练;能严守心理委员职责的相关规定等等。
(二)选拔方式
心理委员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的工作,人选的固定能够更好地使他们在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上具有全面性,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应该放在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建立之后, 向全体学生宣传介绍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性质, 要选取没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与其他班干部岗位相比班级心理委员对于大多数中职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职位,在不了解工作要求和内容的前提下很容易使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对岗位的全面宣传和介绍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合适人选的选拔;根据个人意愿,结合学生以往简历和个人情况, 选取对心理委员工作有兴趣、具有爱心、做事细心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对于不同专业和不同班级, 心理委员的设置也可以灵活调整。首先,每班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产生心理委员候选人;其次,心理委员候选人接受班级同学民主选举并获得多数同学支持者,报由班主任进行考查;之后,班主任对他们从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考查合格者报送心康中心;最后,被初步确定为心理委员的学生必须接受心康中心教师面试和综合入职培训并获得合格后,方可称为正式的心理委员。一般而言,根据以上遴选途径和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每班至少一名,也可配备男、女各一名心理委员,必要时可配备多名心理委员。
三、心理委员的培训
(一)培训内容
其一,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主要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积极提升同学与自身的心理素养;关心同学,认真观察并及时向班主任反映本班学生的心理动态,情况紧急则直接报心康中心;落实学校安排部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协助心理教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主持制定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活动,促进自我成长;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等等。
其二,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
培训对心理委员来说,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从业技能,而且是帮助他们建立身份认同、明确责任意识的重要环节。心理委员要认识到自己就是在班级专门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学生骨干,是负责及时发现班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题,并及时向班主任和心理老师汇报的班委成员。为此,自己应扮演好同学心理健康的信息收集者、知识宣传者、活动组织者、朋辈辅导者等角色。当心理委员能够从心底里认同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体会到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和意义时,便会内化为一种职责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寻找可用资源,并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我成长。
其三,心理委员的必备知识与技能
主要包括:基础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流派及发展历史;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理论;心理辅导的技巧与训练;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与常用方法;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中学生心理疾病的识别、心理危机的预防;各种专题培训,如中学生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考试焦虑等等。总之,心理委员要认真参加每次的培训,掌握心理健康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更好地为同学提供心理服务。
浅谈中职学校心理委员队伍的建设
其四,积极开展团体辅导和朋辈辅导实践训练
团体辅导和朋辈辅导是一项特殊的心理咨询形式,可促进学生获得正确的观念与适当的态度,这有助于解除学生遇到挫折时产生的烦恼和忧愁感,在情绪稳定上更加成熟。团体辅导和朋辈辅导可针对不同时期开展主题鲜明的团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模仿某些新的行为和技巧,养成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通过对孩子天性的透彻分析和妥善驾驭,他提出了快乐教育。为了能使心理委员在预防班级矛盾激化方面做得更好,在心理委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时,采用快乐学习的方法;在心理委员培训工作中,利用各种小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更乐意做好本职工作;在心理委员工作方法的指导上,以及他们在班级内开展工作时,都应采用快乐教育的方法。
(二)培训方式
心理委员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进行入职培训,又要进行在岗培训。心理委员的培训要坚持方法多元化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培训过程中循序渐进、分类指导,注重培养心理委员的个人成长能力。具体的培训方式主要有理论授课、案例教学、心理讲座、体验训练和个案分析等,可根据不同培训内容进行具体选择,比如,心理学理论知识是心理委员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基础,最好采用理论授课的方式培训,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其基本理论。又如,进行体验式培训时心理委员培训的关键点,可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激励自我、和谐人际关系、调控情绪等心理训练活动,使其自我察觉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得以发展与提高。总之,通过培训要使心理委员基本能发挥两项职能:一是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快速反应,进一步实施干预;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通过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渗透到学生中。
四、班级心理委员的管理
(一)管理模式
在班级心理委员管理体系中,应该建立“德育领导――学生处――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班主任――心理委员”的层级管理模式,班主任进行日常规范管理,心康中心进行业务管理。也就是说,心理委员可实行双重管理,在行政上按普通学生干部的要求进行管理,在业务上接受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指导管理。
(二)考核机制
学校要认真做好心理委员的管理考核工作,以促进其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在管理中要加强制度建设,对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原则等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心理委员激励机制和考评体系,将心理委员参加培训情况、心理辅导工作情况、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评指标,坚持自评与他评、效果评估与过程评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估考核模式,对成绩突出的心理委员要进行表彰奖励。
- 上一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汇报
- 下一篇:交通安全管理站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