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目录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16 17:2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保目录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覆盖城乡 农民工可参加职工医保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覆盖范围包括现有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所有应参保(合)人员,即覆盖除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人员以外的其他所有城乡居民。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困难的可按照当地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各地要完善参保方式,促进应保尽保,避免重复参保。
待遇相同 报销不分农村人城里人
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意见提出“六统一”的要求: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
“这意味着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城乡居民不再受城乡身份的限制,参加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按照统一的政策参保缴费和享受待遇,城乡居民能够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顾雪非说,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只是一方面,还需发挥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多项制度的合力,切实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降低居民就医负担。
统一范围 报销比例保持75%左右
统一城乡居民医保药品目录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明确药品和医疗服务支付范围。各省(区、市)要按照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管理和基本药物制度有关规定,遵循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技术适宜、基金可承受的原则,在现有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目录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参保人员需求变化进行调整,有增有减、有控有扩,做到种类基本齐全、结构总体合理。完善医保目录管理办法,实行分级管理、动态调整。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发生的住院和门诊医药费用。稳定住院保障水平,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保持在75%左右。进一步完善门诊统筹,逐步提高门诊保障水平。逐步缩小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与实际支付比例间的差距。
住院治疗 在医院可以直接报销
山东,是全国首批实行城乡居民医保并轨的省份之一,自2013年底开始逐步建立并实施全省统一、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实施“两保合一”后,家住山东潍坊临朐县上林镇东洼子村的王庆海少跑了不少“冤枉路”。
“以前,我们住院医疗费全部白己付,出院后再回去报销。现在,我的住院费在医院可以直接报掉了。”实施城乡医保一体化后,不仅意味着医保报销更便捷,还意味着他们医保用药范围南原新农合的1127种扩大到2500种,增加了l倍多。
支付多样 按人头按病种复合支付
系统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及药品供应商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推动形成合理的医保支付标准,引导定点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通过支持参保居民与基层医疗机构及全科医师开展签约服务、制定差别化的支付政策等措施,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
城乡共济群众看病更有“底气” 统一定点管理和统一基金管理,是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重要内容。
意见提出,统一城乡居民医保定点机构管理办法,强化定点服务协议管理,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和动态的准人退出机制。对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同等的定点管理政策。城乡居民医保执行国家统一的基金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和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
篇2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细则》
第八条,参保人员在协议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篇3
我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2015年、2019年均达到95%,2020年预期参保率为95%;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政策内范围内住院费用医保基金支付比例2015年、2019年均达到80%,2020年预期8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政策内范围内住院费用医保基金支付比例2015年、2019年稳定在75%左右,2020年预期7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大病保险的报销比例2015年为50%,2019年达到60%,2020年预期6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15年为21975人,2019年为24804人,2020年预期25000人左右。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一)发展现状
2019年3月,县医疗保障局正式成立;同年6月,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与原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整合,成立县医疗保险经办中心,我县医疗保障系统管理体制资源整合顺利完成。
2020年元月1日,我县正式启动运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同时随着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强,我县医疗保障事业步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基本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二)重点任务推进情况
1、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县医疗保障局是2019年3月新组建的政府组成部门。2020年之前的参保工作分别由原医疗保险管理经办中心和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负责。2020年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共计300,499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其中,城镇职工医保参保28,989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271,510人。除因在外求学、参军、打工等原因参加异地医保人员外,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应保尽保。
2、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政策体系。2020年1月1日起,我县开始执行“六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经办运行机制,并在市医保局统筹安排下,做好实行市级统筹前期准备工作;在医院、县中医院推广实施了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改革;与全县136家定点医药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实行履约管理;2019年开始建立并实行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建立完善了医疗保险在职参保人员跨区域关系转移接续制度;严格执行《省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办法》和《优化异地就医十六条具体举措》,积极稳妥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提高登记审批率。
3、建立待遇合理调整机制。严格落实了各项待遇保障政策,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5%左右。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参保群众对医保的期待越来越高,对医保基金的需求和支出越来越大。二是近年来医疗领域的新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并且人口老龄化加剧,造成医疗费用逐年攀升,医保基金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三是人口外流,造成参保率无法提高。
四、“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和工作打算
(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规范政策制度体系。
1.基本医疗保险。市统筹区域内,基本医疗保险按险种分别执行统一的参保、筹资和待遇支付政策;执行全省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及医疗服务设施项目目录、医用耗材目录,执行统一的定点机构管理办法;医保基金市级统收统支,执行国家统一的基金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和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按照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基金应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和其他用途。
2.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一致,基金筹集、使用与基本医疗保险同步实施。
3.医疗教助。执行统一的救助范围和救助方式,管理层次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一致。健全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优化分类分段救助政策。
4.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一致,资金筹集、使用与基本医疗保险同步实施。执行全省统一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标准、长期护理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标准体系。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长期护理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统筹区域内政策标准和经办管理服务的统形成完整的医疗保障链条,逐步提升整体保障效能。
(二)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健全运行机制。
1.待遇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医保待遇清单管理制度,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确定的基本政策,落实已下发的实施细则并按要求动态调整。落实追责问责机制和奖惩办法。
2.筹资运行机制。落实“省级规划、分级管理、责任分担、预算考核”运行机制。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和比对,实现法定人员应保尽保。落实医疗保险费征收机制,严格落实征缴制,确保基金应收尽收。严格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及国家和省市级有关规定统一编制收支预算。如果资金出现缺口,按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部署解决。
3.医保支付机制。落实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定点协议管理,统一就医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协议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明确权利责任义务,强化协议执行及费用审核,完善定点机构履行协议考核评价机制和定点机构动态管理机制。深入实施医保基金总额控制,持续深化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加快建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体系。
4.基金监管机制。规范医保基金管理,健全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强化对纳入医保范围内的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的监督管理。创新监管方式,在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基础上,采取飞行检查、引入第三方参与监管、举报奖励等方式。加强综合监控,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信用评价体系和信息被露制度,提升监管效能,持续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三)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完善基础支撑。
提升医疗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医疗保障治理创新。推进医疗保障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医疗保障业务编码标准,部署实施全国统一的省级集中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并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业务系统对接。构建统一规范、功能完备、安全高效、便民快捷的智慧医保服务体系。
(四)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强化经办服务。
篇4
据美联社报道,欧洲议会7月2日通过的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新法规,有以下要点:
所有转基因产品(包括转基因物质含量超过0.9%的动物饲料、植物油、种子和副产品)都必须有标签清楚地标明“本产品为转基因产品”。
确立新的登记制度,迫使使用转基因产品的企业经营者追踪所有转基因产品从生产到出售的全过程。
欧盟新成立的食品安全机构将负责评估所有新推出的生物技术产品的安全性,然后做出是否允许这些产品进入市场的决定。
允许欧盟的所有成员国制定自己的规定,避免从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场流出的种子进入种植普通作物的农田。
据报道,欧盟各国政府于可能于7月份批准这项新法规,旧的禁令将于今年年底之前取消。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第五批非处方药药品目录(三)
2003年7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通知,公布了第五批非处方药药品目录(三)。此次公布的《目录》,共计130个药品制剂。其中,化学药品制剂72个(甲类非处方药37个,乙类非处方药35个),中成药制剂58个(甲类非处方药53个,乙类非处方药5个)。
我国将全面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国家质检总局6月26日宣布,我国将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完成米、面、油、酱油、醋等产品市场准入,全面启动肉制品、奶制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饮料等10大类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王秦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此举旨在使我国食品行业生产力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明显提高。他介绍说,今年以来,质检总局加大从源头抓食品质量的工作力度,推进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组织开展米、面、油、酱油、醋5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初步形成了产品质量市场准入体系。目前已陆续公布8批共3050家获得许可证的生产企业。
河北实行药品流通警示管理
河北省近日出台了全省药品经营、使用单位不良行为警示制度管理办法。凡发生第二次不良行为记录的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将依法从重给予行政处罚。第三次发生同一不良行为的,属情节严重,将依法吊销其《药品经营许可证》;对医疗机构,建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南京将出台支持连锁药店政策
南京市药监局日前研究出台支持连锁企业发展的行政收费政策:
1.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经营药品和医疗器械必须分别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连锁企业总部和其门店均应持证经营,但其连锁门店的申办手续予以简化,可由连锁总部统一办理。
2.各连锁企业总部统一集中办理其门店的许可证申办,年检和变更事项的,凡连锁门店在100家以下的,减免行政收费1/3。根据此项政策,将可减轻企业负担约35万元。
上海市医保定点药店将推行首席药师负责制
篇5
我认为医疗体制改革政策对药品销售影响最大的部分应该是有关“基本医疗保证体系的建设”;与之相匹配的主要内容: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2.实行药品公开招标采购及《药品价格管理办法》;3.医保的建立与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4.国家长期、大力地投入:8500亿元。现分析如下:
一: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对药品销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价格中、低的普药销售将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质量好,价格中、低的普药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的目录比较容易,如果能进入新农合药物目录的药品销售则会更好。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药品销售的三个终端:医院、药店、社区和农村的比例是60:25:15;而到2010年后,这个比例将会变成30:30:40,对社区和农村这部分将会迅速增长。同时医改中提到“全民覆盖”------即市场的扩容将使这些普药的销售直接得到提升。
2:技术壁垒高的新药或者独家品种的销售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因为这些品种在招标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以及强大的定价能力(有些可以自主定价)。如果这些品种能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则更加能够给这些医药企业带来极其丰厚的利润空间。
3:赢得招标即赢得销售(赢得招标有销售、没赢得招标没销售)。2009年1月20日7号文《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公布:要全面推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方式。同时高强同志讲话中明确: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都要通过药品集中采购来进行。
4:具备临床医疗专业背景和具有极强竞争力的销售队伍能大幅驱动药品的销售。在医改过程中,不管以后是否实行医药分家(或者收支两条线)、还是目前的药品流出模式,医生的处方或者建议对于患者取药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就医院终端来看,医院的医生或者来自基层医院的进修医生一般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要想同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医药代表就必须具备临床医疗专业背景和相当强的竞争力。他们能够创造的很高价值,一个好的销售队伍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
5:高素质、相对稳定的政府事务部门让医药企业在医改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卫生部门主导的医疗体制改革、药品招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主导的国家医疗保障政策、 全民医保策略、 报销比例和临床限制、 国家目录、省级目录和给付城市目录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导的药品定价办法、 药品价格模型、 国家发改委定价和省级物价部门定价、 处方药的价格和非处方药的定价、 单独定价、 差比价等;还有工商行政管理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疾病和预防控制中心等等对医药企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而这些部门都需要具有高素质的政府事务人员去与他们沟通、办理。
二: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对药品销售也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1.药品大幅降价使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严重缩小。 根据Frost&Sullivan咨询公司的分析,对于普药产品来说,如果想要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首先,产品价格会比原先下降,业内认为降价幅度在20%-25%左右;但是不进入基本目录则销量会进一步萎缩。医改就是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减轻患者医药负担。我们可以预计,普药生产企业的将来应该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最终加快行业整合,市场更趋集中。
2.药品公开招标采购将决定医药企业的生死和存亡。药品的挂网采购是医药企业的首要营销内容;在医改过程中,药品不中标则在医院市场无从销售,产品中标质量直接影响销售规模。
3.药品是否进入医保目录也是决定其销售成败的关键所在。能否进入医保目录对药品销售来说肯定是一个机会或挑战,其报销比例和临床限制也是医生是否处方、患者是否接受该药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篇6
到目前为止,我县参加新农保113400人,征缴新农保基金1226.3万元,参保率达90.1%,发放养老金人数18200人,发放金额600.6万元,发放率达94.7%。2010年,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医保13110人,征缴基金2062.6万元,住院统筹支付1012.71万元,统筹基金使用率87.3%;参加城镇居民医保23000人,征缴基金409.4万元,住院统筹支付291.98万元。统筹基金使用率85.2%;参加新农合212420人,征缴基金3186.3万元,住院统筹支出2598.69万元,资金使用率90.62%;大病医疗救助对象1862人次,支付医药费806.7万元,次人均救助4332元。
二、主要做法
(一)新农保工作
1、加强领导,高位推动。我县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以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一是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社局。整合机构职能,将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更名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建制,定编7人,充分利用县社保局对社会养老保险事业业务熟、信息基础好的优势,将其职能从民政局划转到社保局管理,与社保局合署办公,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共建。二是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2012年要完成参保率90%以上的目标。将新农保试点工作纳入各乡镇“民生工程”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充实了工作队伍,从县民政局划转了两名农保工作人员,并从县有关单位选调4名文化程度高、业务能力强、年龄在35岁以下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县农保局。各乡镇也配备了2名以上农保工作人员,全县157个行政村都配备了一名农保协管员,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农保工作经办网络。四是加强了基础设施配置,县政府要求县财政拨付开办工作经费10万元,用于县农保局新农保试点工作购置办公设备、印制表格等。至此,实现了“机构、人员、责任、经费”四个到位,为推动新农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精心组织,措施到位。一是深入调查,摸清底数。组织新农保工作组进村入户,通过印发调查摸底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农民群众对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充分掌握参保人员的基本情况,采集好参保对象基本信息,为建立个人账户奠定基础。二是广泛宣传动员,把宣传工作当作推进新农保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召开了由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参加的全县新农保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对新农保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各乡镇也及时召开了动员会议。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在县电视台开辟了“新农保政策解答”专题,利用农民回乡过春节的有利时机,在县电视台连续播出。印发资料宣传,先后印发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新农保养老金预测表》等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发到全县各家各户,并在县城街道悬挂新农保宣传标语,印发新农保工作简报。以养老金发放仪式为契机进行宣传,先后在、、、、、等乡镇举行了养老金集中发放仪式。三是加强业务培训,为提高新农保经办水平,县农保局对乡镇农保所工作人员以及村协管员组织两次业务知识专题培训,奠定业务基础。四是加强工作调度,县政府组织三个工作督导组,分片督导各乡镇新农保进度,并进行通报,对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工作进度缓慢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促进了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健全制度,确保待遇发放。一是健全制度。根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和《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相关政策规定,县农保局制定了参保登记、保费收缴、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基金管理、关系转移接续、统计管理等工作流程,下发了《新农保业务办理暂行办法》。二是规范资料。坚持依法依规、自愿参保的原则,对自愿参保的对象逐一进行登记、收集相关资料、办理相关手续,及时将每个参保对象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缴费金额、保险编号等各项要素准确齐全的建立到个人基础台帐上,整理、核实各乡镇上报的参保人员的档案资料。三是确保发放。在养老人员待遇发放的政策落实上,按照“三级审核、一榜公示、把好二关、不错一人”的工作原则,严把户口、年龄关。各乡镇每个月对变更的信息报县农保局审核,确保了待遇及时足额发放。
4、部门联动,加强沟通协调。新农保政策涉及年满16周岁的农业户籍人群,点多面广,人员情况复杂,县政府积极协调人社、公安、残联、民政、农业、国土、计生等多个部门和机构配合县农保局开展工作,确保新农保工作整体推进。公安部门负责提供农村户籍、人口统计数据和确定户籍性质,安排各乡镇派出所抽调人员积极配合、支持各乡镇的工作。县残联负责提供准确的农村重度残疾人数据,做好农村残疾人的等级认定工作,鼓励和帮助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参加新农保。县民政、农业、国土、计生等部门积极配合县农保局共同做好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低保、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制度与新农保制度的衔接工作。一些村级经济比较富裕的村,还通过村集体统一出资的形式为本村农民集体参保,做到应保尽保。在养老金发放上,县农保局加强与信用合作联社的沟通联系,多次组织信用合作联社各经营网点负责人召开协调会议并签订合作协议,各乡镇农村合作银行经营网点确保享受人员可在当地每个服务网点及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二)“四保合一”工作
(一)整合制度,推进城乡医保一体化。我省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分属人社、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负责,分头管理,在政策衔接上存在一定的弊端。为尽可能避免一些制度漏洞,我县在实施医疗保险工作中开展了一些探索创新,将“多元制度并行”整合为“单一制度覆盖”,使责任更明确、要求更具体、工作更顺畅、管理成本更低。为此,我县医保制度实行六个统一:一是统一基金征缴、使用、管理办法;二是统一特殊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补偿办法;三是统一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四是统一费用控制和结算管理办法;五是统一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六是统一转诊转院及异地安置人员就诊管理规定。通过整合制度、统一政策,达到了信息网络资源的整合,提高了覆盖速率,实现“大数法则”的最大化,形成了医、患、保三方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最大限度的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制度整合后,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我县加强了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制定了《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专用帐户,将各级财政、集体扶持和城乡居民缴交的医疗保险基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统一存储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按照基金封闭管理的运行模式,严格执行“双印鉴制度”,做到了银行管钱不管帐,经办机构管帐不管钱,确保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同时各乡镇设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帐户,实行“两级审核制”,由县、乡每月审核、结算,防止多头管理带来的混乱和空档。定期将参保城乡居民的补偿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参保人员能够及时、公正受益。
(二)整合职能,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为确保医保工作更好地统筹开展,也为节约行政成本,我县将县医疗保险局和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整合为县医疗保险(农医)局,并从副科级事业单位建制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建制。为加强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制订了《县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将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职能划归县医保(农医)局,统一负责全县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的组织实施、管理审批与工作指导。同时,整合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与乡镇农医所人力资源,统一负责各乡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征缴与支付工作。为充分利用现有的医保经办系统信息基础,形成统一的医保经办信息体系,县医保局对医保软硬件进行升级扩容,整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重复参保问题。“四保合一”体制的施行,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城乡大病救助有效地衔接,这一体制的摸索创新,为我县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平稳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既节约行政成本,又方便了群众就医和即时报帐,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的好评。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部分中青年农民参保新农保积极性还不高。因为新农保缴费时间长,到60岁以后才能领取,一些中青年农民存在认识误区,担心政策不稳定,不愿按时参保。
2、新老农保合并难。上级尚没有出台具体的新老农保政策衔接操作办法,造成接轨困难。在上级没有出台具体政策之前,难以把新老农保合并操作,以免引起不稳定。但新老农保如果长期不接轨,既不利于管理,也给领取对象增添麻烦。
3、新农保省级补助资金应在年初预拨到位。县区在年初收取新农保参保人员保费后,省级补助资金如果不预拨到位,将影响参保人员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标语、条幅、上门讲解等多种宣传形式,教育引导新农保、医保参保人员熟悉政策,支持政策,使处于劳动年龄的农村居民树立新的养老观念,不断增强积累和自我保障意识,引导和鼓励农民自觉参保缴费。
篇7
【关键词】医疗保险;医院;服务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34-02
我们医院是深圳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公立医院,属于二级甲等医院,开放病床800张,每年门诊300多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万多人次。承担了综合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劳务工医疗保险、少儿医疗保险、生育医疗保险、工伤医疗保险和异地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如何有效地开展医保服务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医保服务质量,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
1.1医院成立了以院领导为组长的医疗保险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医疗保险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
1.2成立医保科医保科是一级职能管理科室,是全院医疗保险服务业务的综合管理部门,由经验丰富的医保会计、熟悉医疗业务的物价管理员、具有临床医疗工作经验和行政管理经验的医务人员组成。是一支懂医学、懂经济、懂管理、善沟通的复合型知识团队。
1.3各科室设置兼职医保管理员兼职医保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向科室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医保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处理日常医疗工作中出现的有关医保问题,监督本科室医保患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情况,并重点分析医保费用超定额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2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
2.1建立医保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了医保科工作制度、医保科工作人员职责、医保网络工作制度、住院病人医保管理制度、住院结算处医保工作制度、工伤病员管理制度、劳务工就医及转诊流程等相关的医保管理制度和规定。
2.2完善综合目标管理,建立医保服务质量控制标准,实行服务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根据《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1]、《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2]、深圳市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和医保服务协议、制定医保服务综合目标管理项目、质量控制标准及奖惩办法。做到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3全员培训,人人熟悉医保政策,严格执行各类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
医保知识的学习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3]。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保知识的培训,要求熟练掌握各类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熟练掌握医保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各类医保待遇,做到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让患者满意。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包括集中全院授课、分科针对性讨论、举行医保知识竞赛、网络学习等,搭建全方位的学习平台。对培训考试不合格的医生不能授予医保处方权。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医保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不能上岗。
4检查督促、持续改进
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规范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既可以保证医疗安全,医疗效果,又能避免过度医疗,节省医疗费用。按照综合目标管理的要求,根据医院医保服务质量控制标准,每个月由医保科牵头,组织相关的职能部门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全院通报,并与效益工资挂钩。此外,还建立了病历、处方点评制度,要求医生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医保科的有关专家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每月对处方和病历进行检查,分析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违规者给予经济处罚。
5设立医保服务咨询窗口
医保服务咨询窗口的主要功能:一是为广大顾客和医院工作人员提供医保政策、规定及相关医保业务的咨询和信息查询。二是办理转诊转院病人的费用审核报销。三是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的审批和异地医疗保险的办理。四是受理医保服务投诉,纠正医保违规行为,协调有关纠纷。医保服务咨询窗口的工作人员主要由熟悉医保政策,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行政管理经验,懂法律,善沟通的人员担任。重点是上传下达医保政策,做好医保政策的解释工作,把医保政策贯彻落实到每一位医护人员和就诊的参保患者。要坚持从政策出发,用热心化解不满、用耐心解答分析、用诚心解决问题,赢得广大参保患者的信赖,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6加强信息反馈,不断完善医保服务
6.1建立随访制度客户服务中心、住院科室、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就医的参保人进行随访,收集反馈意见,解答有关问题,提供后续服务,将参保人的建议和需求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
6.2建立医疗保险服务联系制度由医保科牵头,采用多种形式与参保人代表、企业管理人员代表座谈,广泛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参保人的医疗服务需要。
6.3每个月的医保服务质量检查结果都将及时向全院通报,并利用每周行政查房和参加临床科室交班的机会,将医保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投诉的问题反馈给科室,限期整改。
7不断完善医保网络
医院信息科设医保专管员,按照医保要求及时对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更新、维护,实时进行网络监控审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上级网络管理部门沟通,确保医保网络畅通无阻,正常运行。
8加强医保收费管理,控制医保费用超支
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亲自带领医保科深入到临床科室,随时监控医保患者收费情况,监督临床科室是否自觉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本着既要保证医疗质量又要降低患者费用的原则,同种治疗用药尽量选择价位低的应用,控制大型检查费用及大型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医保科每月向院领导汇报医保费用情况,认真解析医保费用,控制费用增长,寻找不合理构成原因。因过度医疗超标的费用由科室和责任人员依据综合目标管理的质量控制标准按比例承担。
通过以上的探索和实践,医院的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医保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受到了社保局和医保病人的好评。我们深刻体会到:领导重视是关键,医保科合理的人员结构是基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的综合目标管理和质量控制是不断提高医保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江捍平,主编.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篇8
第一条为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含部省属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含条管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下简称参保职工)。
第三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市职工生育保险工作。
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负责职工生育保险的登记、申报、征缴及管理等工作,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处(以下简称医保经办机构)负责生育保险基金的支付、生育保险医疗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市财政、卫生、物价、税务、计划生育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职工生育保险工作。
市工会、妇联组织依法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实施群众监督。
第二章生育保险基金
第五条生育保险按照属地原则实行社会统筹,设立生育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用人单位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0.8%的费率缴纳生育保险费,参保职工个人不缴费。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缴费费率为0.4%,其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由原渠道解决,生育保险基金不支付生育津贴。
第六条生育保险费由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和税务部门按月征收。生育保险费的征缴、管理和监督,按照《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用人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按财政、税务部门规定的渠道列支。生育保险费不计征税费。
纳入市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由市财政统一划转。
第八条用人单位歇业、撤销、解散、破产或其他原因终结的,应依法清偿欠缴的生育保险费。
第九条生育保险基金由下列项目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
(二)基金的利息收入;
(三)滞纳金;
(四)依法纳入生育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生育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地方财政补贴。
第十条生育保险基金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并入生育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市财政、审计部门依法对生育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章生育保险待遇
第十一条生育保险基金用于支付以下生育保险待遇:
(一)生育津贴;
(二)生育医疗费;
(三)计划生育手术费;
(四)一次性营养补助费;
(五)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的其他费用。
第十二条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和法定条件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
(二)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用人单位按规定参加生育保险,且连续缴费满12个月。
新设立的单位及时参保以及纳入本办法实施范围新参保的单位不受本条第二款限制。
第十三条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女职工生育或流(引)产,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产假,产假期间的工资由用人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发放。生育保险基金以生育津贴形式对用人单位予以补偿。生育津贴补偿标准为:
1.妊娠3个月以内流产补偿1个月;
2.妊娠3个月(含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流(引)产补偿1.5个月;
3.顺(早)产补偿3个月;
4.难产、剖宫产补偿3.5个月;
多胞胎生育,每多生育一个增加0.5个月。
生育津贴以女职工本人生育或流(引)产前十二个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计发。
第十四条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女职工生育或流(引)产发生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住院费、药费等医疗费用,列入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女职工因分娩并发羊水栓塞、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的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女职工宫外孕、葡萄胎终止妊娠发生的医疗费用按医疗保险规定支付。
第十五条职工因计划生育需要,实施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取出)术、流产术、引产术、绝育及复通手术所发生的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列入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第十六条凡符合享受国家规定90天以上(含90天)产假的生育女职工可享受一次性营养补助费。补助标准为每人300元。
第十七条原参加生育保险且失业前连续缴费满12个月的失业女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符合规定生育时,生育医疗费用、一次性营养补助费参照在职女职工的待遇享受。
第十八条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的配偶未纳入生育保险范围,其配偶符合国家规定生育(不含流产、引产)发生的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基金定额支付,标准为:
1.顺(早)产600元;
2.难产、多胞胎生育900元。
第十九条在确保生育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劳动保障部门可会同相关部门有计划地开展妇女病普查,以提高女职工的健康水平。普查费用在生育保险基金中列支。
第四章生育保险就医管理
第二十条生育保险医疗服务实行定点管理制度。生育保险定点机构的范围,包括卫生部门认定的具有助产技术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机构、人口计生部门认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定点机构)。生育保险定点机构的资格认定、管理和考核,按照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参保职工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前,凭本人居民身份证、结婚证、《医疗保险证历》和医疗保险IC卡(以下简称医保证历卡)、用人单位开具的婚育证明,到所在镇政府、管理区委员会人口计生部门申领《生育一孩服务通知单》(《生育证》)或《计划生育手术介绍信》,并领取《*市生育保险联系单》。
第二十二条参保职工凭《*市生育保险联系单》、本人医保证历卡、《生育一孩服务通知单》(《生育证》)或者《计划生育手术介绍信》到定点机构分娩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定点机构在为参保职工提供医疗服务时,应认真核对《*市生育保险联系单》、医保证历卡,进行身份和生育保险待遇资格识别;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原则。在使用自费项目或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前,应按规定履行自费项目书面告知义务,除特需医疗服务外,应严格控制自费率。
第二十三条女职工需异地生育的,应当凭单位出具的证明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手续。
异地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用由个人垫付。
第五章生育保险待遇结付
第二十四条职工生育保险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简称“三个目录”)参照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结合生育保险特点适当增减后公布。
第二十五条参保职工在定点机构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其符合生育保险“三个目录”范围的生育医疗费用和计划生育手术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机构结算。具体结算办法由劳动保障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六条一次性营养补助费由参保女职工在产后6个月内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医保证历卡、出院记录、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等相关资料向医保经办机构申请结算。
第二十七条生育津贴由医保经办机构按月与用人单位结算。
(一)生育女职工的生育津贴,由医保经办机构在女职工领取了一次性营养补助费后次月15日前直接拨付至用人单位。
(二)流(引)产女职工的生育津贴,由用人单位在女职工流(引)产后6个月内凭女职工本人医保证历卡、《计划生育手术证明》、门诊病历、出院记录、生育医疗费发票等相关资料到医保经办机构申请结付,经办机构在申请后的次月15日前拨付至用人单位。
第二十八条失业女职工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就业登记证》、《生育一孩服务通知单》或《生育证》、《孕产妇保健手册》、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生育医疗费发票、费用清单、门诊病历、出院记录等相关资料,在产后6个月内到医保经办机构申领生育保险待遇。
男职工配偶凭男职工《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婚育状况证明、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生育医疗费发票、费用清单、门诊病历、出院记录、配偶户籍所在乡镇(街道)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无工作单位证明等相关资料,在产后6个月内到医保经办机构申领一次性生育保险待遇。
第二十九条女职工异地生育的,在产后6个月内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医保证历卡、《生育一孩服务通知单》或《生育证》、《孕产妇保健手册》、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生育医疗费发票、费用清单、门诊病历、出院记录等相关资料,到医保经办机构报销生育医疗费用。异地生育的医疗费用低于本市同级别定点机构定额标准的,根据本市生育保险规定审核报销;高于定额标准的,按定额标准报销。异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参照本市二级定点机构的定额标准执行。
第三十条下列情形发生的费用或相关待遇,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一)违反国家、省、市计划生育规定和生育保险规定发生的费用;
(二)因医疗事故发生的相关费用;
(三)实施人工辅助生殖术的费用;
(四)计划内怀孕,因非医学需要或无规定情形自行终止妊娠的费用;
(五)除新生儿常规处理以外的婴儿医疗、护理、保健、生活用品等费用;
(六)非本市定点医疗机构以及未按规定办理异地生育手续(急诊抢救除外)发生的生育医疗费用;
(七)因自杀、自残、斗殴、酗酒、吸毒、违法行为、交通事故等造成妊娠终止的医疗费用;
(八)出国、赴港、澳、台地区发生的生育医疗费用;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参加生育保险或欠缴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生育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支付。
第三十二条用人单位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时,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瞒报工资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骗取生育保险待遇或者骗取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造成生育保险基金流失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生育保险定点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出具虚假证明或者伪造医疗资料的,劳动保障部门或相关部门可根据情节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职工与用人单位因生育保险待遇发生争议的,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和职工对劳动保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七条生育保险费率以及生育保险待遇标准需调整的,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篇9
【关键词】医疗保险 成果 问题 对策
随着1994 年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一场轰轰烈烈的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医疗保险改革正式拉开序幕。目前我国众多地区以此为框架建立适合各地相应的管理办法。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了医疗机构的公平竞争,并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减缓了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趋势,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医疗保险在不断的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医保人群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广泛覆盖基本是医疗保险的特点之一,《决定》要求的是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职工都应该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参保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参保覆盖面仍在继续扩大,这就保证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运作更能符合《决定》所要求的“大数法则”,有利于资金的统筹安排,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基金筹资机制,形成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统一使用的状况。从而降低了单个企业、单个家庭、单个人员的风险,体现了基本医疗保险的互助共济性。
医保基金来源越来越稳定。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实行的是强制的基金收缴机制,即采取了强制手段征集保险费用。按照统一的比例, 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核定缴费额, 由地方税务部门征收, 同时医保基金由财政部门专户管理, 这样就建立了较为稳定安全的基金筹集运营管理渠道。保险基金是一个大的“蓄水池”,相关政策的实施,使得基金的来源越来越稳定。而基金来源的稳定、适度是保证每个职工医疗需求能得到保障的基本条件。
医疗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合理。我国采取的是将医疗机构进行分级的方式来达到有效的分流就医人群的目的。根据相关规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应由社区医院、一级医院来承担;而二、三级医院则主要是接待疑难、急危的患者。但是由于医疗消费人群对大医院、名大夫的消费偏好,因此大量患常见病、多发病的人群挤入三级医疗机构,造成看病难的情况。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于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设立了不同的个人自负比例,这样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消费者“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有效的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闲置的状况,使得医疗资源得到了越来越有效的利用。
医疗机构的监督和控制越来越严格。在以往的免费或基本免费为特征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下,医疗市场信息闭塞,患者经济责任比较小,患者对医院的制约非常有限。通过建立医疗费用分担机制、医疗机构服务竞争机制。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患者享有选择相关的治疗及药品的权力,否则患者可以拒付。患者还可以自由的选择定点医院,这样就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医疗水平。使患者对医院的制约力相应增强。一定程度的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二、现在的医疗保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其仍然存在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才刚起步,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磨合,不断完善其不足。现分述如下
与医疗保险相关的体制的配套改革不同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并不是单一制度的改革,其牵涉面广、利益关系复杂, 改革面临因素多样。目前常会出现的状况是与医疗保险相关的医疗卫生体制和医药流通体制等配套改革未能同步跟进,与之相关的各种内外关系较为复杂,一时难以理顺或处理好。这样就会出现药品定价机制不健全, 招标机制不完善, 药价虚高现象较为严重; 医药并未真正分离, 以药养医现象依然存在。另外, 医疗服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些都增加了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 影响了费用控制目标的实现。
医疗保险水平不高,医疗费用涨幅太快。虽然现有的医疗保险已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医保基金的筹集也得到了保证,医疗保险的互助公济性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医疗保险水平还有待提高,统筹基金支付的最高限额及起付标准的相关规定,加重了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
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治疗现象严重。很多医疗机构都会在标准规定价格的前提下,以过度医疗服务和诱导需求来增加收入,滥用级别高的药品、大型检查、贵重治疗,甚至将门诊治疗的患者收入院,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滞留在院。在按项目付费的体制下,诊断爬坡、治疗升级、方案选费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白天照常上班,晚上医院住院的“走读病人”也成为该种付费方式下的特殊产物。该体制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不合理浪费。
三、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对策
加大协调力度, 推进配套改革。要充分认识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政府应加大对卫生、医药和医保部门的协调力度, 加快卫生、医药体制改革步伐, 实现三改联动, 协调推进。有利于实行行业管理、统筹规划,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有利于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将预防医疗、保健与治疗以及社区服务、医院服务有机结合。另外实行三改联动的发展策略,既可以通过事前监督、事后审核,充分发挥控制医疗保险供方的作用,从而控制医疗成本;同时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需方行为,减少不合理需求,达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加快建立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减少医保基金使用中的浪费。如何最少的利用医保基金来达到最好的医疗水平,这是目前相关医保机构一直期望解决的问题。影响医疗水平和医疗费用的因素较多,应该具体分析对待,以期尽可能的减少医保基金的浪费现象发生。其中,有这样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一些常见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都需要经常服药治疗,由于门诊不能报销,很多患者就会选择住院治疗,这样不仅造成个人负担加重,同时也造成基金的过度浪费,即便不住院,也加重了个人的负担。为解决这类问题,目前公认为比较有效方法就是建立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因其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保基金的支出,同时还减轻参保人员的负担。
规范相关规定,保证用药和治疗的合理性。要解决好医疗过程中的“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环节,在医疗诊治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基本诊疗目录”及“基本药品目录”。规定医疗机构应根据病情进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对与病情无关的检查要说明原因,分析检查结果的必要性。特殊的检查要征得患方的同意。另外,在合理用药方面,还要在遵循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的前提下,制定各个医院自己用药目录。将成本效果好的药物纳入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使得药品费用的增长控制在保险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同时还要确定药品的适用范围,对特定的人群或特定疾病可以指定特定的药品,这也是目前医疗保险中的针对特殊病种大多采用的这种方法,可以阻止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也能较大程度的节省医保基金。
四、结语
医疗保险是一项基本的医疗保障。人的一生可以躲过失业风险、躲过意外伤害的风险,但是谁也躲不过疾病,因此医疗保险具有与民生社稷密切相关的重要地位。推进医保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经历波浪式的前进过程,要在紧密的联系我国的国情的基础上,勇敢地面对问题,冷静地思考问题,逐步地消化问题,使医保制度日臻规范、完善。
参考文献:
篇10
灰色收入不会成为医改成本。针对药品回扣,有关部门多以查处院长、药剂科负责人为主,很少追究医生的责任,取消“以药养(补)医”,医院与药品利益链可能没有了,但医生通过医药代表与药品的利益链可能还会存在。公立医院改革的难度、阻力、复杂性要远远大于基层医疗单位。
没有人才强不了基层。目前,三级医疗卫生网的建设存在人才不足现象,村卫生室人员源头断流,过去带徒式培养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低待遇吸引不了人;乡镇卫生院人员结构不合理,医疗人才招不进、留不住,苏北地区生源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多选择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生源到苏北乡镇卫生院工作一段时间又回到中西部地区的县级以上医院;公立医院规模不足、人才培养滞后,数量和业务水平都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要求。
医改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围绕既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同时也要正视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此建议:
严格管控药价,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出台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办法,逐步健全药品从出厂、流通到销售的价格管理制度。与调控房价一样,药价不是越低越好,应该是合理回归,是利益在各个环节的合理分配,只有兼顾各方、共同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医疗服务收费的约束机制
降低政府投资的大型医疗设备、基础设施产生的检查费、住院费,鼓励和探索医保部门用结余的医保经费投入医疗设备,降低检查费用;鼓励同级医疗单位互认检查结果、不同级医疗单位互认同种设备的检查结果;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项目收费,同时提高服务水平和标准,建立以病人为本、质量为中心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支付方式的改革和研究,扩大按病种付费的范围,科学地测算和调整收费标准,鼓励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的应用,增强医疗单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
坚持人才为本,建立招得来、留得住的用人机制
建立与乡村医生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定向学历教育、资格考核、教育培训、工资待遇等管理模式,探索乡村一体化管理;以医药院校毕业生为基础,强化继续教育和实践锻炼,逐步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3—5名基础扎实、知识全面的业务人才。建立人才基金,为县级医院培养引进学科带头人、乡镇卫生院培养引进技术骨干提供资金保证,调动基层医疗单位的积极性,扩大公平为基础的分配权,放宽单位绩效工资总额、个人绩效系数;鼓励县级医院集团化重组乡镇卫生院,促进“工作中心下沉,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础,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
- 上一篇:供销社主任述职报告
- 下一篇: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