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6 17:2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改革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改革措施

篇1

1“学生健康”是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对教育的深化改革的相关文件做出的方针政策。教育部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主要原则是“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健康的标准如何去衡量呢?依据国际卫生组织对健康标准的解释,我们可以认为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处于优秀的状况,并不是简单的没有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疾病。健康是一种对身体、心灵及社会三方面都完美的概括。按照以上标准对健康进行如下的总结:生理健康是指与人的身体密切相连的因素。包含身体各部分的状态、抗打击抗压能力、对病菌和细菌的抵抗能力、适应自然环境的综合水平、心理健康是指身体在对外界适应阶段、人的身体、心理等部分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能够激发人体的潜力,通过对事物的积极程度、个人能动性及对他人的感染和影响力,合理的处理好人与外界的交流关系。

2.完成“健身百年”目标。“健身百年”是一项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目标,是人一生进行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经历。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体育运动》中明确指出:“体育是全面教育体制内一种必要的终身教育因素”。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是通过考试、比赛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竞技水平,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体育作为人类运动的精神。而由于传统体育教学的长期性造成了一些改革难以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过多的关注体育成绩,而忽略了体育运动锻炼的最终目标。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体育技术和体育观念的传授;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改革的方向

1.改变体育教学的思路。在体育教学思路上应注重“关注学生”的观念。“关注学生”是对学生身体素质、体育学习能力、体育运动的热爱等方面进行关注,通过这种关注的行为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把锻炼身体作为一项生活中必备的活动。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体育活动的承受能力为目标,以教师教学为核心,忽略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主观热爱,并对其体育个性加以限制。传统的体育内容使教育双向变得教条化、训练化。抑制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体育教学只有彻底规范运动的各种制约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极大的束缚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认真对待。

2.改变知识系统。体育教学环节把体育的历史人文、技术知识、科技信息融会贯通。知识经济是历史人文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当今社会,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对教育理念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体育教学内容的变革是教育理念具体化的重要表现。传统的先教后考,知识竞赛的考试目的、教育方式应该被重新认识。体育教学的变革,应该以增强学生生存能力为基础,强健学生体魄为目标,提高学生对体育这项运动的感情和认知;使学生熟悉自身身体状况并找到一条适合自己锻炼的有效方法。历史人文教学是对学生思想层面的教育,开启学生对于人生、世界、未来、社会的深层次的认知。体育教学要融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共鸣感,把学生重新带回到体育教学的轨道上,树立当代学生的新形象。“专注学生”的体育教育方式要满足学生需求,按照体育课的设置,把决定权全部交到学生手中。学生按照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去决定所选修的课程和体育老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篇2

论文摘要:通过梳理国内师范大学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的措施,探询其背后所隐含的改革理念并进行辫析,可进一步明确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传统的师范教育必须改革,这在当前师范大学内部已经达成共识。任何模式的改革都是依照一定的改革理念来进行,那么,教师教育改革的理念是什么?教师教育究竟应当如何改革?从我们目前师范大学所进行的改革措施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当前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几种主要方式

(一)将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分离,强调教师教育的主体性、独立性

过去我们的师范教育模式中,教师教育基本是依附在学科专业之下进行的。四年制师范教育采取的是3.5 +0.5或者3+1的混合模式。这种模式下,教师教育专业知识不能得到系统的学习,教师教育的特色并不明显,教师技能也不能得到有效强化,因此部分师范大学实行教师教育改革,采取4+X的模式,将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分离,建立教师教育学院或者实行2年制教育硕士等方式延长教师教育培养时间,其好处是强化了教师教育的独立性,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技能,它对基础教育需求水平较高地区非常有益。然而这种借鉴美国的分离培养模式即使在当前的美国教师教育中也存在种种问题,它容易造成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割裂、未来教师知识基础的支离破碎和实际专业能力落后等弊病。

(二)面向基础教育,强化教师技能的实践取向

教学实践是传统师范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实践的不足使得学生适应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角色转变的过程太长,使得师范大学在教育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不够突出。当前,教师教育改革普遍注意到教学实践对于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大多数学校加强了实践的比重,采取顶岗实习、请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大学讲课、在中小学建立教师发展学校等办法。

(三)加强与基拙教育的连接,实现课程体系上的贯通

在中学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上,目前师范大学进行了广泛的参与,加强了对中学课程的研究。在课程体系衔接上,一些学校在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中,设立了中学课程教学论等与中学课程直接相关的课程。

(四)发挥教育学科的优势,加强教育学科与教师教育的整合

教育学科在师范大学有先天优势,教师教育无论是作为学科还是专业,要构建里面的内容,必然是以教育学为主。过去师范大学习惯将教育学科与师范生的培养相分离,把教育学科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和学科研究,没有有效地与师范生的培养结合起来。目前的教师教育改革大多注重将教育学与教师的培养充分结合起来,强化教育学科的理论支撑。

(五)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立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

“教师教育开始呈现一体化的新趋向……高师院校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连接显然有利于教师教育与中小学实际情况互动,使教师教育更能切合中小学的实际需要。

(六)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融合更加先进的理念,将通识教育、创新教育等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

借鉴综合性大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一些师范大学设置了不分专业或者是学科大类的通识教育课程,在一、二年级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如建立综合人才培养试验班等方式,培养基础宽厚、适应性强的学生。

二、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措施分析

以上改革措施都处在探索阶段,并无规范一致的共识。从实际情况看,现阶段的教师培养方式处于多重模式并存状态,并且,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传统师范教育模式仍然是主要的培养模式

模式是改革理念的外在体现。目前虽然还没有学校对教师教育改革的理念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但是从他们的改革方式中,我们多少能窥见其背后隐藏的理念。上述改革措施虽然多样,但其改革理念其实非常明确,对这种改革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通识教育为主要途径,加强对人的培养

对于人的培养是指培养对人类文明有基本把握、有独立思辨能力和具备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的人。目前,一些大学实行的通识教育改革实际上就是着重于对人的培养,这是大学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因为理论上讲,通识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基本把握,对事物能够做出自己的基本判断,有独立的思辨能力和探究意识。

必须指出大学最基本的功能首先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职业人,绝不能将培养人的功能作为培养职业人之外的点缀。有必要反思大学这些年一直推行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实际上它找到了教育在培养人方面的症结所在,但是,大多数学校将其作为一种选修课程,无异于是培养职业人之外的一种点缀,不能起到实质性培养人的作用。当然,这里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社会普遍弥漫的功利主义思想造成的。

(二)加强对专业教育的改革,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长期以来,师范教育对学生学术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认为培养的是中小学教师,能胜任中小学教学就行,对学科前沿不需要太多的了解,这其实也是我们争论已久的师范性与学术性之关系的问题。坚持师范性是否意味着要降低学术性的要求?这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师范性要容纳学术性,特别是在中小学提倡素质教育、提倡研究式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更深的把握,通过对学科前沿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探究的兴趣和对专业的热爱。一个对专业掌握不深人的人,绝对不会有对知识探究的兴趣,没有探究的兴趣很难产生对专业的热爱,也就很难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加强专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极端迫切的问题,上述将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分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师范生的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强化教师教育的专业性

相对其他情况而言,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可能是当前师范大学面临最大的困惑和难题。除了对人类文明基本的把握、对专业知识深人的掌握外,还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因为作为一个教师,要具备的前提知识太多,教师教育本来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储备反而容易忽视。教师教育专业技能的忽视已经带来了师范大学毕业生面对新的基础教育形势的种种不适应,这使得当前师范大学尝试探索各种增强教师教育专业技能的措施,涉及到从教师教育的理论课整合到实践技能的加强等各个方面。上述师范大学改革措施相当大的部分就是围绕加强教师教育专业技能开展的。

三、教师教育改革的理念辨析

在过去长期定向分配时代,师范大学很难感受到来自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从事中学教学的比较压力,在当前就业日趋多元并且教师总体待遇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师范大学将越来越感受到这种竞争的压力。理论上,师范毕业生从事基础教育的优势被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取代的危机是存在的,这里面实际蕴藏着对传统师范教育有效性的疑问,它质疑师范大学存在的合法性,所以研究教师教育在职业或者专业上的不可替代性在当前尤其迫切。

可以说,在所有的职业中,教师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职业。当一个人具备了专业知识,他就具备了成为教师的基础,但是不是说一个人具备了专业知识,他就能将自己的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 知识的传授或能力的培养技能是否需要深人学习?教师教育是一项专业后的教育,是从师的必要条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目前来讲,似乎是无疑而问,但是多年来,我们是否整合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师教育体系,仍然值得怀疑,这从目前专业后的教师教育时间应该设置为0.5年、1年还是2年的不确定性可以看出来,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教师教育改革的理念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1.专业教育上,要有更为宽阔的视野,要放在国内、国际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考虑,融合吸收综合性大学专业教育改革的经验。

篇3

摘 要:国际间的广泛交往,促使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文章分析中职留学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组织专家编写配套的英语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营造良好的英语交际氛围等方面,研究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教学改革;留学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53-0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这种广泛的交往,促使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着重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际先进的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作为教育改革大潮中的一员,也在积极更新教育观念,着力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结合新西兰留学项目,开展了“广东中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对策研究”的省级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发现中职留学班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中职留学班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研究。

一、中职留W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留学班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适合中职留学班的英语教科书较少、高考政策对中职留学班学生产生一些影响、对中职留学班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1)适合中职留学班的英语教科书较少。中职留学班的英语教师较为苦恼的是,真正适合中职留学班的英语教科书不多。近几年英语教科书一再改版,克服了过去偏重语法教学忽视听说教学的缺陷,但教科书的编写未真正考虑中职留学班学生的特点,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知识缺少内在联系,知识呈现缺乏层次感,一些重点语句以及句型达不到一定的重复率,不能进行有效的巩固。虽然编写了对应的教学参考书,但缺少实用性和参考性,对教材重难点的分析不够,教师很难把握教材,这就给英语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2)高考政策对中职留学班学生产生一些影响。在普通高考中,听力在试卷中占有一定比例,但在对口高考中却缺少这样的规定。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中职英语教师还是沿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在课内过于强调语言知识学习,使得学生埋头于题海战术,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这给出国深造带来一定的障碍。

(3)对中职留学班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硬件设施不“硬”,缺少现代化的语音室,满足不了英语听力教学的需要。在英语课堂上,一般是教师念,学生听,缺少必要的实践活动。还有就是英语教师待遇不高,很难吸引专业能力强的英语人才到中职学校任教。学校有时只考虑能否开全课时,对英语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缺少必要的考量。

二、中职留学班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1)尽快组织专家编写配套的英语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英语教材应该以培养中职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主,加大听说能力培养的教学力度,特别是要配备对应的录音带和录像带。在一些书店,往往很容易见到小学、初中的英语教辅资料,却很难买到适合中职学生的英语教辅资料。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尽快组织专家编写适合中职留学班学生的英语教科书及相关教辅资料,为中职留学班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

(2)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应该多种多样。在中职留学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一些生活事例引进英语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中职留学班的部分学生之所以难以流畅地进行英语口语表达,是因为他们缺少说英语的语言环境。因此,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现代化的语音室,同时,教师要提供各种锻炼机会,让中职留学班学生多进行英语听说训练。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英语口语锻炼,从而增强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在英语听说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仅起到主导作用即可。这样,经过不间断的英语口语训练,中职留学班学生的听说能力就会得到明显提升,交际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3)注重营造良好的英语交际氛围。要想让中职留学班学生学好英语口语,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加大听说训练力度,还要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英语交际氛围。例如,可以设立校园英语角,可以利用学校广播设立英语新闻专栏,还可以在教室播放一些英语电影,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辩论赛、演讲赛、英语话剧表演,并邀请外籍英语教师到校进行指导。这些措施,都能激发中职学生说英语的热情,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中职留学班的英语教学需要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进一步和社会需求接轨。要尽快组织专家编写配套的英语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也应该多种多样,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英语交际氛围。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higher education develops faster, tr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But, as the college of enrollment expansion,higher education faced with such problems: lack of students, low social approval, etc.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reformation.

关键词: 高校成人教育;问题;改革措施

Key words:education;problem;refor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192-02

1高校成人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事业也随之迅速的发展壮大,其形式多种多样,对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普通高校所属的成(继)教院更是依托普通高校的优越条件而发展起来,充分利用了普通高校的师资力量、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有利条件来开展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教育系统,是我国成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在成人高等教育事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普通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成人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呈现生源不足、办学形式化、学校管理松散、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学生,在某些方面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给成人高等教育带来了不少难题,甚至对高校本身的信誉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学生、教师和课程设置三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2高校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学生方面的问题1999年以后普通高等教育连年扩招,录取率逐年攀升。1998年招生108万,2006年招生546万,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计划招生更是达到了657万,比2009年平均录取率增加了近7个百分点。同时,由于我国18周岁至22周岁年龄的人口分母在未来十年当中下降差不多4000万人,即使现在一个学生都不扩招,到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可从现在的24%提高到35%。普通高等学校逐步扩招,并且取消了婚姻状况与年龄的限制,复读生日益增多,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急剧下降。近年来,高校成人教育招生考试报名人数持续下滑,同时,被录取学生的成绩和素质也偏低。成人教育的对象基本上是在职工作人员,大多来自基层,他们对于学习有着强烈的主观意愿。他们参加学习,大多是自我设计、自我选择的结果。但是,成教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他们各自的知识基础不同,理论功底及思维能力也大为不同,他们多数年龄较大,既是家庭生活中的支柱又是单位业务上的骨干,工作和生活负担已经很重,他们的学习时间有限,学习压力较大。工作、学习、生活的三重压力,让他们分身无暇。因此,如何给予他们足够的知识,如何合理利用他们的时间,如何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给日常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一部分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他们希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还有些学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学位,在单位职称职位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这部分学生只是追求结果而非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他们在学习中往往表现懒散、态度消极,甚至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使整个班级的学风低落。

2.2 师资方面的问题高校成人教育的授课老师一般由各个院系的教师兼任,他们对普通全日制的学生非常了解,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能应对自如,但是让他们从事成人教育工作,就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兼职教师很难做到根据成教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除此之外,由于兼职教师是以一定的教学工作量领取报酬,因此他们对于成教教学质量关心甚少,也不大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成教学生身上,讲课内容多数照搬全日制学生的授课计划和讲课内容。许多高校的领导并没有把成人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人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有的学校甚至把成人教育视作是一种依附于普通高等教育上的衍生品和附着物,仅仅把成人教育当作学校的一种创收手段,是一种副业。因此,成教的监管制度远比全日制松散,部分教师随意变更教学安排,频繁的调、停课,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甚至有些教师会让在校研究生代替自己上课,这样教学质量就更加无从保证。

2.3 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在有关成人教育教学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课程与教材的陈旧是导致学生上课出勤率低的重要原因。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是让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同时从事成人教育,所以在管理理念和模式上始终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学计划大都照搬全日制教育的做法,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等方面都基本跟全日制学生一样;教学方法上主要也还是采用课堂灌输,针对性和应用性都不够。而成教学生大多有工作经验,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远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丰富,陈旧的教案教材以及过多的理论,导致部分学生根本听不懂,或者听了几堂课后就再也没兴趣听下去了。同时,由于成教学生面授时间的限制,相较于全日制学生,成教学生的课程只有专业课,并没有思想教育方面的课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尤其成人教育招收的学生多数是学历较低的社会在职人员,他们原来接受的正规教育层次低,所处的社会层次也相较偏低,忽视思想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算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但是缺乏良好的品格道德修养,怎么能够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呢?

3高校成人教育的改革措施

3.1 因材施教,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多年以来,许多成人高校包括普通高校在举办成人教育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定位上的偏差。他们把成人教育仅仅当成是一种创收手段,过分看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成年人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的一种教育培训工作。高校的成人教育工作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他们多来自社会中失学或在岗人员,知识基础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不像普通全日制大学生那样思想单纯、学习基础相似、学习能力相当。因此,必须针对成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招生机制、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第一,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那样宽进严出、延长学习周期的方法,让所有愿意学习的成年人都有机会参加学习,并且保证学习效果。第二,应该灵活设置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专业,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各行各业劳动者的需求。

3.2 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社会对成教学生的认可度不高,主要是因为成人教育的文凭很好“混”,没有含金量,给了钱就行。学生并没有通过几年的成教学习,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技术。归根结底,这是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不高。我们必须根据成教学生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培养出被社会认可接受的人才。第一,进行课程改革。成教的学生毕竟已经进入社会并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能获得自己行业最新最前沿的咨询和技术,而不是书本上那些陈旧的理论知识,因此,成人高校必须建构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如精选公共基础课,增加应用型课程的比重,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增加专业讲座,让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课程。第二,监管教师上课质量。高校成人教育的兼职老师,必须有严格的选拔和考评制度,要求教师能够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讲学,并通过师生评教、教学巡查等监督制度对教师进行测评,建立优课厚酬与差课低酬、不合格辞退等激励机制。第三,通过考试检查教学质量。实行教考分离,严格抓好考试环节,加大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严守试卷保密关、考试关、改卷关,严格考试纪律,保证考试的公信力,这样,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3.3 做好引导工作,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成教的学生角色身份多重,并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是,更多地情况是,就算没有工作和生活的琐事,他们也不愿意准时上课,经常无故旷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作用。第一,对学生到课情况进行考勤。成教学生时常因为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而缺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签到或教师点名,并将学生的出勤情况按平时成绩进行量化,这样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到课率。第二,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恩作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以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培养学生掌握真才实学,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思想。第三,发挥班委的积极带头作用。选择品学兼优、关心集体、有一定威信、有组织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这样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风,让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也能成为一个有向心力的集体,在学习生活中互帮互助。第四,设立“优秀学员”、“优秀毕业生”评选机制。每学期在班级评选一定比例的各方面表现俱佳的“优秀学员”,不仅是对学习认真刻苦的学生的一种肯定,也可以让其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每个毕业班级设立评选“优秀毕业生”,肯定其整个学习阶段的努力,并为低年级的学生树立典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3.4 利用高校优势,发挥网络学习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大学里信息化教学早已覆盖校园的每个角落,它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学体系,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地域的局限性,成人教育业可以利用这个网络优势,让学生除了参加面授的课程外,也能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的学习,就算出差在外,也不用担心会耽误课程的进度。第一,向成教学生提供学校的数字图书馆资源,让其在课余时间能够阅读书籍、查阅资料,从而获得所需知识。第二,为成教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任课教师可以把跟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参考书籍、学术期刊等分享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创造必要条件。第三,为成教学生建创专门的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邮件、聊天工具等随时随地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解惑答疑,提高学习效率。

4结束语

总之,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明确成人教育办学宗旨,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为社会培养被认可的人才,从而开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许东风,刘洪林.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6):27―29.

[2]吴泽强.高校成人教育发展困境探究[J].文教资料,2010,(32):160-161.

[3]敖玉文.成人教育的特点与成人教育管理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9):32-34.

[4]熊斌.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22):146.

[5]王勇.浅谈高等成人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J].职业时空,2009(5):114-115.

[6]张洪.高校成人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86-88.

篇5

服装教学改革的原因

笔者经过对本校及其他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全面的分析和调查后发现,目前职业学校服装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课本中的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服装专业制图和实践工艺教材上――由于受到时代性、地域性、灵活性的限制,目前职业高中类教材中,选取的款式制图都是以具有代表性款式为基A款,然后,在这种款式上进行一到两款的变化制图,学生的学习只能起到入门的作用,没有考虑到服装的实用性,有的课本内容甚至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偏差过大,没有考虑到真正教学的需要。

教学过程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练习 从当前社会对用工人员的需求性来看,各企业对具有初级技术操作人员的需求量相当大,企业需要的是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的熟练技术人员,能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不是要从头再培训的人员。即使是毕业于服装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还是跟不上企业的要求,进入企业后不能适应服装企业实际生产的大有人在。

学校专业教学设备落后 现在很多学校的办学行为仅限于完成“计划”,往往不能结合实际工作场所的需要,安排相应的教学设备实习场所,包括笔者所在的学校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练习都是在校内完成,教学的方式还是老旧的、“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设备老化陈旧,设备的不合理运用也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

专业与企业的联合不够稳定 我们幸幸苦苦几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进入了服装企业后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需要,觉得企业里面太累,吃不了苦,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原因就是校企合作的方式没有完全的走进校园,学校没有主动和企业合作的精神,缺乏以“出口” 调节 “进口”,以“出口” 牵动 “生产”的观念,走入了“闭门造车”的误区。

服装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与企业或联办学校共同开发课程,确定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 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改思路,来进行教学改革。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依托联办学校联合办学模式共同选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在学校成立服装专业就业指导中心,在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入服装企业了解岗位需求、岗位职责及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定向的培养人才,和企业共同开发所要学习的服装专业课程,校企合作,学校进行人才的理论学习,企业提供场地和设备供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这样才可以做到校企双赢。

调整课时结构 之所以想到调整课时结构,主要是从我校近几年的办学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两年来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年年都有流失,分析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理论学习基础差,学生来职业学校想学的就是技术,但在校学习期间学校文化课比专业课课时多,让学生感到在校没有学到什么专业技能。二是今年在学校、政教处协调安排下,学校对学生的课程进行了改革,减少文化课课时,加大专业技能实践课时,把专业课的学习放在首位,这样为学生学好专业、掌握一技之长,提供了可靠的时间保障。同时,我校服装班和扬州生活科技学校联合办学,采用“1+1”,“1+2”的学习培训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直接就业上岗能力。

专业课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再就是实践课的改善,实践的前提是教学的设备不能过于老化,应当及时更新。在此前提下,逐步在校内建立和完善一个同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的实训教学场所,尽可能的依照服装厂的生产运作过程,来进行实训基地的实践设备的设置,同时可按照服装产业流水线生产的过程进行教学。

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首先要加快对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及时的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鼓励组织青年教师多参加各种培训,有条件的可以进一步深造,带动学校整体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回来,可以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建议学校多组织教师进厂参观,进修学习新的企业发展技术情况,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动向,同时也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使他们向“双师型”标准靠拢,为服装教学积累经验,为服装企业发展培养更合适的人才。

结束语

篇6

关键词 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考试;教材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1-0088-02

英语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增加,全球一体化趋势正在加强,如何培养出能熟练应用英语,并且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的复合型当代工人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但目前职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英语知识结构不完整,学习积极性不高,呈现出一种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英语教学还未摆脱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职业技术人才呢?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英语教学的改革措施。

1 合理选择教材

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英语作为文化课应该适应能力本位教育,充分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应精减内容,降低难度,教材力求浅而新,突出实用性,并根据不同的专业性质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适时增减教学内容,以应对企业对就业者能力要求的不断变化。因此,改革教学大纲,合理选择教材,将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是当前职校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的职校英语教材一直未定型,各地对教材的选用比较混乱,存在许多盲目性。合适的教材是学科知识和能力整合的基础。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有一套相对稳定,实用性较强的教材。在英语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基础与专业结合的部分,把通俗易懂的专业内容渗透于教材中,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鉴于此,我校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在调查研究、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先后组织老师自编两本教材,即《英语》和《实用英语口语实训教程》。目前,这两本教材已投入使用,取得明显成效。

2 改革考评制度

考评既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查,又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查。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不仅会督促学生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为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目前,职校英语的考评方式单一,多趋向于形式化,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需要。考试形式基本上是笔试,笔试的题型也很单调,就是填空、选择、翻译。听力和口语测试几乎没有。这样,学生无形之中就认为听说不重要,只要笔试成绩好就行了。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说过:如果你不会“说”,光知道那个空该填什么,那个题该选择哪个是没有用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雅思考试等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即重视语言应用,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多多借鉴。我们的考评应当是交际性、实用性和多样化的。学生的英语成绩,应当包括口试、笔试两方面,这样既检测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考评采用积分制,根据所学的内容和需要,阶段性地对听力、口语、阅读等能力进行综合测试,考一次给一次分,考分不断积累;还可以通过开展分组讨论、辩论、演讲、竞赛等非测试活动,把活动成绩及平时表现作为学生成绩考核并计入总分。通过多方面测试,可以客观评价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突破口。要提高职校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必须改进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语言学家毛鲁曾说过:“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贯彻交际性原则就是把教学活化为实践,将过去以讲授语法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交流式、自学式相结合的交际法语言教学;将过去单调的读、写模式转变为“听、说、读、写、译”训练相结合的复合模式;将过去安静、沉闷的课堂,转变为积极、活跃的课堂,加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模拟情景”引入课堂,也就是把书本上的东西引入生活,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东西。如以“Making a telephone”为例,教师讲授完句型后可以让同学们把手中的钢笔、铅笔、文具盒当作“电话”,进行会话。当学生们表现出那股打电话的认真劲儿时,教师就可以知道他们找到了用英语打电话的感觉。这种模拟情景的教学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生活中还有很多事例如借书、参观等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取得应有的实效。许多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心理[5]。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

4.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师生情感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门功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主导地位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潜能的激发。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乐而从之”。

4.2 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是极为困难的。英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充分认识、正确分析职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采取心理疏导的具体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教会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进行成功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战胜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4.3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现代化图文并茂的教学设施为老师授课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更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另外笔者还组织学生欣赏他们喜闻乐道的英文歌曲、电影对白、趣闻及幽默,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总之,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应突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专业性、灵活性和趣味性。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的任务,还需要作更多的探索和实践,只有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总结,才能推进英语教改取得新的成绩,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多更好地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段燕菊.中职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与对策.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4):217.

[2]周雪松.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思考和设想.中等职业教育[J].2007(29):46.

[3]杨莉.浅谈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科教文汇[J].2007(19):72-73.

[4]王永红.中职英语教学改革之浅见.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J].2005(3):50.

篇7

【关键词】OBE理念;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

英语教学法课程是高职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职前学习和训练的重要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与小学英语课程专业教师相适应的英语语言能力、文化基础知识及英语专业技能,对小学英语课程教育教学要有正确的态度与行为,对小学英语课程教师这一职业具有深入、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在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当基于OBE理念,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从准教师的身份出发积极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各项教学技能训练,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各项教学技能,获取英语语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真正实现准教师到小学英语教师的过渡。

一OBE理念的含义

OBE是英文Outcome-BasedEducation的缩写,OBE理念又称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在反思教育实用性以及教育成果重要性的背景下,1981年美国教育家斯派狄(Spady)发表了《成果导向教学管理:以社会学的视角》一文,首先提出了“成果导向教育(OBE)”的概念,他认为成果导向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学生的成绩,而在于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真正拥有的能力。[1]成果导向教育(OBE)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OBE理念强调学习成果应当是学生完成所有学习过程后获得的最终结果,既包括学习、了解的知识内容,又包括实际的能力及可能涉及的价值观或其他情感因素,不是学生学习的暂时表现,而是学生内化到心灵深处的历程,是经过学生长期、广泛实践的成果,是“学生真实的学习经验”。OBE理念的核心内容包括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三个方面。杨志宏(2019)指出,OBE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关注学生“获得了什么”,而不是社会、学校、教师为教学“投入了什么”或者“讲授了什么”,强调专业与课程的建设要从学生的获得结果出发,进行反向设计,认为只要学生努力都能获得学习成功。[2]罗瑶(2020)认为OBE理念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教师也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员与合作伙伴”。[3]吴苏芳(2017)强调在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下教师应着重解决学生学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学→如何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取学习成果→如何保障学生有效地获取学习成果。[4]OBE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师生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从关注教师的“输入”转变为重视学生的“产出”即成果。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和教师围绕着OBE理念展开有关教育模式、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聚焦课程建设,提出了针对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方法、思路。崔畅和赵强(2019)以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为例,以产出导向为目标,从课程的教学设计、分层教学、考核办法、效果评价及反馈等方面提出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5]刘艳君(2020)以科技英语课程为例,从分析英语专业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入手,针对英语专业课程设计进行了基于OBE理念的研究。[6]赵娟娟、陈向明等人(2020)基于OBE理念,通过优化药物分析理论教学方法、创新设计实验教学项目和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等策略开展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学习成果的输出。[7]

二基于OBE理念的英语教学法改革实践的措施

1.优化教学内容基于OBE理念的英语教学法改革实践,应当突出能力本位,以学生成果为导向,明确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在英语教育专业职业岗位需求中的定位,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适应,社会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就教什么内容。课程教学要以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组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实践能力为核心,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化、模块化的教学设计方法,围绕备课和写教案技能,英文书写、简笔画教学等教学辅助技能,导入、呈现等课堂教学微技能,小学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等教学技能,选择并安排18个项目共24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能力。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的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功能、思政教育功能,着力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品格、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能力获取、成果产出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2.改进教学方法OBE理念突出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主动学习寻求、积极探索知识。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课程设计要准确、清楚地聚焦在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后能达成的最终学习成果。在搭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成果,从而帮助学生发展知识、能力,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态度等。在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灵活多样的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学习方式,充分采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开展课程教学,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自主探究法、情景模拟演练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运用智慧职教云课堂将课前学习、课中学习和课后拓展学习相结合,挖掘并利用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包括教案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英文歌视频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例,在带领学生学习某一项教学技能之前,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课件、教案以及教学相关资源上传到云课堂教学平台,布置课前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自主开展课前学习,要求学生按照课前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完成各项课前学习任务。在课中学习环节,通过提问、交流讨论、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布置课中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技能训练活动,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教学技能设计并进行教学技能展示。课后拓展环节,要求学生在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之后,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后拓展任务,通过完成一个个课后拓展任务完整地获取各项教学技能,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水平。以小组合作学习法为例,课程教学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技能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为4~5人,设定小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成员开展活动。各个小组在每一次技能实践活动开展后,必须提交小组技能活动作业,小组活动作业是学生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同时,每一次技能实践活动开展后,各个小组必须进行技能展示,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技能活动作业完成情况及技能展示情况对各小组进行综合评价。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第一,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克服畏难情绪,调动学生参与技能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组织学生在课后继续开展技能实践,能够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同时达到技能实践活动人人参加、人人锻炼的目的;第三,在每一次技能实践活动开展后必须提交小组技能活动作业,能够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小组技能实践中积极参与并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践的效果;第四,将技能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技能展示相结合,能够为教师对学生开展小组技能活动的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和检测提供便利;第五,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贯彻OBE理念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本身,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长期的实践训练中不断进步。3.加强课外实践OBE理念强调教学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时间和资源上保障每个学生都有达成学习成果的机会。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不同,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就需要教师加强课外实践教学。英语教学法课外实践教学通常采取课外小组教学技能实训的方式开展,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教学技能,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外技能实训,如开展教学图片制作、简单教具制作、说课或试讲等,加强对高职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各小组可以根据本组成员的实际情况制定技能训练计划,训练时间、任务分工等都由小组成员自主决定,在适合本组、满足本组成员需要的技能训练中,小组成员可以通过成果展示证明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能力、思想品质等。此外,也要加强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交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跟踪指导,在教育见习、实习中检验学生课程学习的成果。4.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OBE理念下,教学评价突出体现在学习成果上,而不是在教学内容或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上,强调达成的学习成果和个人的学习进步,采用全面、多元、综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更有助于教师掌握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英语教学法课程考核评价应当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整体要求,提高预期目标,关注学习成果,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准确把握学生个体的学习轨迹。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堂出勤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小组技能活动中的表现、技能训练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持续学习的状态、表现和成果等。对学生的每项技能都按照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学习目标、不同技能要求等进行考核,对学生在开展项目教学技能训练、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关键能力、素质情况的考核为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三个部分。运用综合评价,能够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小学英语课堂单元说课技能评价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能力,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达到了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中,应当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8]

三小结

OBE理念是一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该理念对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英语教学法课程应当基于OBE理念,从社会、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对接小学英语教育职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课外实践、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突出职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新工科下人才培养“OBE”模式[EB/OL].

[2]杨志宏.浅谈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起源、发展及理论基础[J].学周刊,2019(29)

[3]罗瑶.基于OBE理念的本科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8)

[4]吴苏芳.基于OBE教学理念的“双创”教育思考[J].新校园(上旬),2017(10)[5]崔畅,赵强.基于OBE理念的电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EB/OL].

[6]刘艳君.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J].科技风,2020(29)

[7]赵娟娟,陈向明,于晨,等.基于OBE教学理念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21)

篇8

21世纪,国际经济往来频繁,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我们面临的将是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一方面,工商管理教育同其他普通产品一样需要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近年来,国外教育机构利用联合办学、远程教育等模式纷纷来抢占我国的教育市场,教育产业的生存发展需要工商管理教育沿着国际化发展趋势进行教育改革。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提高了企业管理人才的标准,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能够驾驭国际、国内市场,快速决策的高级管理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工商管理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可见,根据工商管理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进行管理教育改革既是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工商管理教育生存发展的需要。

1经济全球化趋势对管理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

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逐渐扩大,涉及面广而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平行发展,投融资渠道和领域多元化;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企业生存发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程度逐渐加深,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经济环境,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受到空前挑战,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不断涌现,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沉着的应对能力。这就要求工商管理教育能审时度势,以市场需求为基准,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

1.1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表明,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管理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管理教育应该从传统的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通过使用经济学、统计学、行为科学和其他学术领域的分析手段和概念工具,学生逐渐善于解决复杂的商业问题及明确商业机会。

1.2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和灌输成为当今工商管理教育的基本方向随着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企业要获得成功与发展,提高竞争力,就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战略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到管理全过程中,并以此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工商管理教育也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为目标。

1.3由传统的知识传播到技能的培养,注重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意识,还要有迅速应用信息技术和统计分析工具获取信息、解释和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应该在实际教学的方方面面加以体现,因此,在转变教育理念、培养理念的同时,首先需要根据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管理教育教学的改革。

2实现工商管理教育国际化的途径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教育教学中通过使用原版教材进行教学,并引进外教进行口语教学,以追逐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其实,工商管理教育的国际化并不仅仅是采用国际原版教程,或聘请几位不懂国际管理的外国教师进行英语语言锻炼,实现工商管理教育的国际化需要多方面着手,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以及师资的构建、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的配套等均需要符合全球化经济发展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2.1人才培养标准国际性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应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能够驾驭国际、国内市场,快速决策的高级管理人才,应具有较强的管理理论功底和外语水平,以及对国际市场规则和法则的深入研究与了解。这样,根据人才的国际性标准,我们应对高等教育中人才素质和培养目标做出新的调整。

2.2课程国际性课程国际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尽量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性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二是教学内容与教材选用上与国际接轨,既要选用本学科在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材、注重国际案例分析的训练,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将具有国际化内容的教材本土化。

2.3师资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是实现工商管理教育国际化的前提条件。工商管理教育国际化,首先要有一支熟悉国际经济管理的理论知识、具有分析研究和解决国际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国际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2.4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国际化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为培养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管理人才,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一方面要总结自己的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要研究和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方法,将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我国特定的教育环境相融合。

2.5工商管理教育评价的国际性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跨国经营、国际经济往来频繁的发展趋势、人才的跨国流动和服务,需要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或认可)的质量评价标准,以促进工商管理教育体制的健全和促进办学方向的市场化需求。

3工商管理教育的改革

3.1课程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首先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能够驾驭国际、国内市场,快速决策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通过课程的合理设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而且要传授给他们一定的知识转换技能和通用技能(genericskills)。根据这样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理念,在工商管理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目标是为企业和员工获取更大的利润,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熟悉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2)管理理论课程,管理理论知识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3)通用电脑技术和统计方法知识,让学生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以快速及时地获取管理所需的统计信息。(4)国际案例和国际前沿性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或对国际前沿性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了解国际管理和实践中的发展动态,了解国外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以及国际经营法则法规,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

除本科教学外,MBA教育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国际上普遍将MBA的核心课程体系分为四个大类:即管理信息系统类课程、决策科学类课程、会计类课程和操作管理类课程。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决策等课程包含在决策科学类中。美国一项调查表明:在调查的26所学校中有25所学校要求必修决策科学课程(见表1),财经和管理会计课程包含在会计类中,在调查的26所学校中有25所学校要求必修会计类课程,生产管理和供应链课程包含在操作类课程中,100%的学校要求MBA的学生必修该类课程。可见从课程的设计上来看,MBA教学应培养学生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如下技能:(1)信息技术与分析技能;(2)理解和解释统计数据的技能;(3)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欧美等国家相比较,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课程设置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增加管理沟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家精神等课程。(2)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决策等课程的选择余地较小,开设的课程较为单一,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求灵活选择所需的数据分析工具课。因此,在MBA教育中为培养国际化的管理人才,在借鉴国际先进的课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置不同于本科教学的立足于培养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目标设置课程体系,选用既国际化又适合我国生源状况的教材,必修中设选修,即同一大类中设置多门可供选择的课程,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需求做出选择。#p#分页标题#e#

3.2构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入,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在逐步提升,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的国际化管理人才是每个工商管理教育者追逐的目标,而实现该培养目标首先需要有一支知识过硬、技术过硬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其次,随着知识半衰期的缩短和新知识的迅速发展,开发一些能展示给学生交叉学科间的关键联系和多学科视野的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从而相应要求具备多种知识技能的师资力量。国际上对工商管理教育的师资普遍有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有博士学位;第二要有研究成果;第三要有综合实际能力,教师既是大学教授,又是咨询公司的专家,或在金融机构、公司里任职。台湾大学管理学院庄正民教授认为,台大工商管理教育的师资团队拥有其他大学管理学院不具备的三个特点:(1)师资队伍除管理或商业专长之外,还需具备涉及经济学、心理学、数理研究、工程领域等专长的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跨学科的通才管理人才;(2)师资队伍中有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的人才,这些人才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素材,另一方面能为学校与企业界、政界的互动牵线搭桥;(3)师资队伍要求来源多样化,聘请教授时不偏重特定地区、特定学术机构、特定专业。由于长期以来台湾各大学管理学院的师资多出自于北美大学商学院,近年来台大开始注重到欧洲或日本招聘教授,以资互补。

根据国际师资队伍的构建经验,结合培养目标和多元化的培养趋势,组建一支国际化的师资团队,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引进吸收具有国际管理经验或国外知名管理学院的学者,借助于国际师资力量引入先进的国际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2)派教师到知名企业或国外进修。派教师到知名企业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有助于积累实际管理经验和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到国外进修可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管理理念,将国际化的管理知识引进来。(3)鼓励教师跨领域开展研究或撰写论文,以培养具备多领域知识的教师。(4)实行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机制,一方面在人才引进时不偏重于任何地区和任何机构,以实现不同学术机构知识结构体系的互补,避免近亲繁殖,导致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另一方面,根据课程设置体系,引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高级人才,以实现专业知识的相互融合和交叉。

3.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配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掌握独立获取知识,自己处理和获取信息,并运用科学方法去适应社会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为此,教学模式应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转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控制学习环境,鼓动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学习,从而逐步引导教学方法从系统讲授向边学边用转移,教学环境从课堂向真实的工作环境转移。

3.4建立国际化的管理教育评价体系目前国内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教育部组织的高校评估,二是一些机构根据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对高校的排名,至今还没有专门的对高校工商管理教育的专门评价。工商管理教育要走得远,走得快,还需要建立一套专门的管理教育评价体系和标准,评价体系可借鉴国外经验,根据管理教育在市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市场化程度,在教育体系中的自身发展和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教育绩效水平等方面建立多元化的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有利于工商管理教育的改进和提升。

篇9

关键词:会计教学;实践教学;团队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243-02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针对会计教学情况,对我院已经毕业并且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80份,收回74份。具体调查结果见后《会计主干专业课程教改问卷调查表》。本文结合实际和调查表对会计实践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实践体系缺少系统性。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等,会计实践内容应该从基础会计开始,到纵深的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会计学等课程内容,再到横向的审计学、资产评估学等内容,进而实践具有综合性的ERP实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整个会计课程实践体系。但现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多是基础会计的内容,浅尝辄止,或在深入一点的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实验,而审计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验却没有开。

2.实践内容较少。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而且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再由学生实际操作,实践内容比较呆板,远不及现实社会中的业务复杂多变;另外,所涉及的会计凭证、账簿种类有限,业务范围狭窄。

3.实践过程较少仿真性。在实验中,除ERP模拟实验外,其他试验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岗位设置按团体分组进行,而是一人一套题,虽然全面,但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也不利于强化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形式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不出会计各岗位之间的配合。因此,学生多认为是习题作业,只是换了做作业的地点和形式。另外,会计实验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是虚拟打印的黑白样式,是已经填制好的原始凭证,学生很难得到填制真实凭证的机会,造成学生对部分凭证的填制较为生疏。

4.实践环节忽视技能性。现实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希望新吸收的会计人员能立即进入角色,开展工作。但是在会计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点钞、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电算化操作等等,使得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立即走向岗位,胜任工作,因此就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相背离的就业状况。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

在调查中,共有54位学生把参加实地实习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首选,占到78%,其次为模拟实验,有26人,占49%,其中选对抗模拟的有14人,占19%。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如何提高会计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的效果始终是教育的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也为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一)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

1.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实践教学。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按“终身教育”的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注重对学习技能的训练,例如在英国,学生不分年龄,可随时进入学校学习,接受继续教育。另外,在财务案例研究、审计案例研究和会计专题理论教学中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增加学生课堂发言,表达观点的机会,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并且要让他们把这些能力固化到自身,随时随地地发挥出来,成为一生用之不完的财富。

2.构建会计实践体系,扩展实践内容。针对实践课程单一、实践内容单调的状况,构建会计社会实践体系:由基础会计实践、会计专业课程模拟实验室、电算化实验室、ERP模拟对抗实验室,积极与校外实践基地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实践内容的扩展和方式的多样化,建设立体化、开放式的会计社会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天地,为学生开创了丰富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提高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深化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1.制定多元化教学目标,确立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每个学生应根据自身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要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来,将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作为实践教学的子项目列入教学计划,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

2.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团队教学法”,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如何解决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团队合作差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实践教学的一个难题。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引入“团队教学法”是一个较好的解决途径。学生可以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综合性问题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项目,结合各相关学科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去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一是实践内容来自实验,真实、可信且具有实际意义;二是团体成员可以优势互补,又可以相互启发,开阔视野;三是可以增强团队意识,融洽关系,正如早期牛津大学的目标,“就大学毕业生而言,具有教养比具有高深学识更重要。”

3.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和充实实践教学的内容。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会计国际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借鉴国外会计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不断充实实践教学的内容。例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针对进入会计职业界的新人提出了三项核心素质能力要求,即专业职能素质、人格素质和宽广的商业视角素质,并以此为进入会计职业界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结构,从而对会计职业教育的内容产生重大影响。清华大学会计系夏冬林教授在2004年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上发言指出,“会计教学,课堂上应多讲故事,借贷分录由学生到课外去做。”因此,必须改变目前实践教学中拘泥于现行准则具体要求的讲授,转变为启发理解会计准则背后的会计理论,在实践训练中不仅要知道什么应为与什么不应为,还应启发学生了解应为的原因和相反会计处理对财务成果的影响等。

4.会计实践教学要加强与会计实务界的合作。会计社会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践基地,要加强教育界和实务界的交流和合作,形成人才和资源整合的机制。在调查中,在教学方法改革中选择同实际人员交流的有12人,占16%。聘请会计实务界顾问,作报告形式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机制,这种交流机制最终引入的是一种多元文化,为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实现共同价值搭建了共同进步的平台。

三、会计专业实习的实施和管理

会计专业实习是会计实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也把参加实地实习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首选。但是由于缺乏实习基地、实习经费紧张等种种原因,许多学校往往采用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这种“放羊式”分散实习,造成实习环境差别很大,有的能起到实习的作用,有的则很难保证实习效果。因此,要加强对会计实习的实施和管理,必须创建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如下:

1.事前计划。事前计划主要是指制定详细的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日记,实习报告要有具体的量化考核办法。由于分散实习的特点,决定了实习教学大纲必须事先确定实习目标,并且要有可操作性,一般包括四个方面要求:(1)了解企业基本情况。(2)了解企业的会计制度。(3)会计实务。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会计实务领域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自己所学与实际的差距以便今后补充学习,同时,发现企业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这个环节是大纲的重点,也是学生实习的重点。这部分大纲可以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会计主干课程为核心,按几大模块分别设计,并细分为更多的小模块,设计相应的思考题、调查表等。学生选一个模块作为实习重点,增强实习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4)撰写实习报告。

2.事中控制。事中控制是在学生实习时,指导教师到实习现场,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但在分散式实习情况下,事中控制难度较大,可以要求实习单位协助指导、管理和考核,并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日记,以建立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实习机制。

3.事后考核。事后考核是在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是重要的事后监督环节,包括:(1)学生提交所在单位的实习综合鉴定一份,以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2)学生提交实习现场记录即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各一份;(3)进行实习答辩,答辩的过程其实也是经验交流,畅谈实习体会的过程,在答辩中师生共同探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4)总结评定,确定成绩,并进行实结。总结前可先拟定调查表,对学生的实习情况、效果、问题进行归纳,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定性结论,以改进今后实习指导工作和理论教学工作。

这种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不同于集中的模拟实验,指导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难度很大,甚至不可能。因此,事中控制不是分散实习的核心,其核心在于实行目标管理,通过事前的计划和事后的考核来引导和约束学生,以保证实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永泽.试论加入WTO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理念的更新[J].会计之友,2004,(6).

[2]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2).

[3]底萌妍.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会计教育改革研究――如何通过会计学科精品课程建设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J].会计之友,2007,(21).

篇10

【关键词】中职 旅游类专业 教学改革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9-0183-02

一 引言

旅游业的再发展,使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相当乐观。实践证明,只有把学校的发展、专业的改革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办出特色和水平,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找准位置,适应环境,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全球一体化,旅游饭店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最先接近国际水准的行业之一。只有一定理论或仅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学生已远远不适应旅游酒店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旅游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为旅游酒店业输送高规格的服务人才是新世纪旅游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

近年来,为适应市场对旅游服务业的人才需求,各中职院校纷纷开设了旅游类专业,如何坚持中职旅游类专业办学特色,积极进行专业教学规划,并出台一些保障措施尤为必要。

二 中职旅游类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和指导思想

1.旅游类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目标

以转变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人才为目的,以学生管理、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线,力争用几年的时间,把旅游类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适应现代旅游饭店发展需要的、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中职专业。

2.旅游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继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管理、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加强专业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中职办学模式。通过学校与旅游行业企业合作、行业工作者参与教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生的管理、模拟旅游管理等途径,把学生培养成管理理念先进,理论功底扎实,基本技能过硬,专项能力突出,能够适应现代旅游饭店各种岗位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 中职旅游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借鉴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方面,我国的旅游业走在了前面。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类专业是一个随着近年的改革开放在各大中专院校中发展起来的专业,其发展远远落后于我国飞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要和国外同行。为了适应现代旅游对人才的需要,必须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冲破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计划轻市场的僵化模式,探讨一条新的教学思路。

1.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

新型的教学理念来源于对中职教育的思考,因此,中职旅游类专业教学人员应树立与中职教育相匹配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一味追求理论讲解为主,向理论讲解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转变,通过案例和现场模拟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环节,把学生培养成理念先进,实践动手能力突出,能够适应旅游管理行业需求的人才,并将它渗透到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强化,不断地完善,将理念贯彻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2.模拟旅游行业工作环境,营造旅游文化氛围

人是环境的产物。为此,必须在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在旅游类专业努力创造一种“旅游行业从业文化”,如一些旅游宣传海报、旅游景点介绍、餐饮服务图片、学校取得的业绩等。还可以要求旅游类专业全体教师和学生统一着装,微笑待人,彬彬有礼,统一出操,开展具有专业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团队精神;设置值勤督察,督促习惯养成;教室、宿舍要有旅游行业的气息,强化专业意识等。

3.根据旅游行业用人需要调整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应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面向社会需求,合理安排一些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根据旅游行业从业需要结合安排课程。既要强调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如思想品德、事业心、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也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开设一些实用的计算机课程、旅游服务技巧课程、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餐饮管理课程、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等,适应酒店行业对知识面的要求。

4.改革专业教学考核的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要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改革,建立一套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各专业特点的考核体系。把“全面考核”“全过程考核”等先进理念贯彻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建立考核信息反馈机制,发挥考核促进教法和学法改进的作用。要通过课程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加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强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增加作业、课堂表现及实践动手能力等在考核环节评定中的比重。实行考核成绩主讲教师负责制,严格考核过程控制,严格评分标准,确保教师在成绩评定中公平、公正。

5.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中职教育应面向社会需求来进行教学体系改革,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针对专业特点,在教学安排中,除实习外,为提高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性,采取以下措施:课堂操作:在教师精讲之后,根据学生对理论的讲解和引导,提供学生旅游专业的实验室进行练习,让其掌握旅游服务操作技能。观摩考察: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和联络,组织学生观摩旅游服务的工作流程,并通过工作人员讲解,提高对知识和实践的深度掌握。顶岗实习:通过一段时期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学到实践知识之后,然后再回到课堂,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此外,还可以组织好技能比武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定期进行全专业的技能比武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在竞赛和考核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要求每届学生必须获得餐饮服务员和客房服务员资格,鼓励学生考取调酒师证书、导游资格证等。

四 旅游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

要从学校层面研究如何进行旅游类专业教学改革,抓好工作落实。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对专业教学改革工作进行动员,做出安排和部署;制定并下发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保障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此形成以专业教学部门为重点,教辅及相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

2.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旅游类专业应成立由中职旅游相关教学部门主任、教学副主任、教务处等参加的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成立由本系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和校内外专家参加的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以确保旅游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3.政策保障

为稳步推进中职旅游类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教学改革发展计划》《关于加强教学工作的意见》《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条例》《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条例》《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条例》《教师考核办法》《教师系列职务评审试行办法》等。特别是为支持旅游类专业的教学改革试点和建设,中职学校应对旅游管理类专业采取特殊的倾斜政策,重点保障实践教学建设和学生实训在经费上的需求;在教师引进时优先保证其需要,特别是对实践教学急需的“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在学历上适当放宽要求;在图书资料购置、教材出版、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4.资金保障

为支持旅游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职院校应采取倾斜政策向旅游类专业拨款,加强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设。

5.教材体系保障

教材建设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构建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一些中职旅游专业的教材以自编讲义和选用有关教材为主。在未来的几年里,中职院校应与开设同类专业的院校合作共同编写和出版与中职旅游教学相匹配的专业教材;与有关旅游饭店合作共同编写突出服务规范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材;与旅游饭店管理工作者合作编写旅游饭店管理实务等教材,初步形成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专业教材体系。

6.师资保障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作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课程模式,应加速教师评聘制度改革,将“双师”素质要求制度化,完善师资培训体系。

此外,应建立一批稳定的实践基地。中职旅游专业应依托校内校外两种实践基地,发挥各自的长处。走校企结合、产学合作之路,建立相应的运作机制,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还需要把质量控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质量控制,重点放在教学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上,保障教学质量的改进与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建军.地方高校特色化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新思维[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6(Z1):67~70